第三章习题解答1
电动力学第三章习题解答
⎞⎠⎟⎟⎟
=
−μ1
I πa
2
(1)
在导体圆柱外
1 r
∂ ∂r
⎛⎜⎜⎜⎝r
∂A2 ∂r
⎞⎠⎟⎟⎟
=
0
O
A
θr
y
x
P
(2)
解这两个微分方程得
A1
=
−
μ1Ir 2 4πa2
+ b ln
r
+c
- 58 -
华中师大 陈义成
A2 = f ln r + g
边界条件
在 r = 0 处, A1 有限,得到 b = 0 ;在 r = a 处,由式(3-1-13)和(3-1-16),有
B1 = μ0nIe z , B2 = 0
可以验证上述尝试解满足方程和边值关系,根据唯一性定理,这就是问题的解。
3.4 稳定电流 I 在半径为 a 的无限长圆柱导体中沿轴向流动,设导体的磁导率为
μ1 ,其外充满磁导率为 μ2 的均匀介质。通过矢势 A 求圆柱导体内、外的磁感应强度及
磁化电流分布。
【解】(1)求磁感应强度
华中师大 陈义成
第三章 习题解答
3.1 设在 x < 0 空间充满磁导率为 μ 的均匀介质,x > 0 区域为真空。今有线电流 I
沿 z 轴流动,求磁感应强度 B 和磁化电流分布。
【解】一、选柱坐标系(如图);
z
B2
二、定解问题:
∫ ∫∫ 1) H ⋅ dl = I ;2) B ⋅ dS = 0 ;
−
B1 μ
⎞ ⎟ ⎠
x=0
=
0
;
y eφ
μ
μ0
φ
x
第3章 习题解答
第三章 习题解答(部分)[1]求以下序列)(n x 的频谱()j X e ω,其中0a >。
(2)()an e u n - (5)0sin()()an e n u n ω-解:对题中所给的)(n x 先进行z 变换,再求其频谱。
(2)由于111)]([)(----==ze n u e Z z X a an ,所以ωωωj a ez j e e z X e X j --=-==11)()(。
(5)由于aa a ane z e z e z n u n eZ z X 2201010cos 21sin )]()sin([)(-------+-==ωωω,所以ωωj e z j z X e X ==)()(aj a j a j e e e e e e 2200c o s 21s i n ------+-=ωωωωω [2] 设()j X e ω和()j Y e ω分别是()x n 和()y n 的傅里叶变换,试求下面序列的傅里叶变换。
(7)(2)x n (8)(),()20n x n g n n ⎧⎪=⎨⎪⎩=偶,=奇解:(7)2)()2()]2([ωωn jn n jn en x en x n x DTFT -∞∞-∞=-∑∑==为偶数 2)]()1()([21ωn j nn e n x n x -∞-∞=-+=∑)(21)(21)(21)(212222⎪⎭⎫⎝⎛+∞-∞=⎪⎭⎫⎝⎛+-∞-∞=-+=+=∑∑πωωπωωj j n n j n n j e X e X e n x e n x(8))()'()2/()]([2''2ωωωj n n j n jn e X en x en x n g DTFT ===∑∑∞-∞=-∞-为偶数[3]求出下面序列的傅里叶变换(1))5(2)(-δ=n n x (4))3()2()(--+=n u n u n x解:由DFT 定义有:(1)ωωωδ52)5(2)(j n jn j e en e X -∞-∞=-=-=∑(4)ωωωωωωj j j n jn n jn j ee e een u n u e X ---=-∞-∞=---==--+=∑∑1)]3()2([)(3222⎪⎭⎫ ⎝⎛⎪⎭⎫ ⎝⎛=⎪⎪⎭⎫ ⎝⎛-⎪⎪⎭⎫ ⎝⎛-=--=------ωωωωωωωωωωωω21sin 25sin 11222225252525j j j j j j j j j j e e e e e e e e e e [5]已知001,()0,j X e ωωωωωπ⎧≤⎪=⎨<≤⎪⎩,求()j X e ω的傅里叶逆变换()x n 。
数字信号处理第三章习题答案
x1(n)
x2(n)
(b)
y (n)
(c)
(a) x1(n) (b) x2 (n)
(c) y(n) x1(n) x2 (n)
5.如果X(k)=DFT[ x(n)],证明DFT的初值定理
x(0)
1
N 1
X (k)
N k0
证明 由IDFT定义式
x(n)
1 N
N 1
1, 0 n 4 x2 (n) 1, 5 n 9 作图表示 x1(n) 、 x2 (n) 和 y(n) x1(n) ,x2 (n)
循环卷积区间长度L=10。
解 x1(n) 、 x2 (n) 和 y(n) x1(n) x2 (n) 分别如题3解图
(a)、(b)、(c)所示。
2
N
2
N
k) k)
N] 2 ,k 2]
0,1,L
,N
1
1 e j0N
或
X7 (k)
1
e
j (0
2 N
k
)
,k
0,1,L
,N
1
(9) 解法一
x9 (n)
cos(0n)RN
(n)
1 [e 2
j0n
e
] j0n
N 1
X9 (k) x9 (n)WNkn n0
fl(n)长度为27,f(n)长度为20.前面已推出二者的关系为
f (n) fl (n 20m) R20 (n) m
只有在如上周期延拓序列中无混叠的点上,才满足f(n)=fl(n),所以
f (n) fl (n) x(n) y(n), 7 n 19
矩阵理论第3章习题解答
4设 是 阶的实对称矩阵,并且 你能用几种方法证明
证:(1)设 是矩阵 的一个特征值, 是对应于 的一个非零特征向量,即 所以 即 所以矩阵 的特征值全为零,又 酉相似与对角矩阵 所以
(2)设 则 Βιβλιοθήκη 题设矛盾,所以结论成立。5试证:对于每一个实对称矩阵 ,都存在一个 阶方阵 ,使 。
证:矩阵 是一个对称矩阵,则 酉相似于一个对角矩阵,即
令 ,则
又由 令 则 。
7证明:一个正规矩阵若是三角矩阵,则它一定是对角矩阵.
证明参考课本101页引理3必要性的证明.
8证明:正规矩阵是幂零阵 的充要条件是
证:充分性: 则结论显然。
必要性:若 ,由题设矩阵 是正规矩阵,则 酉相似于一个对角矩阵,即
证:必要性:设 为正定的Hermite矩阵,根据定义有 ,即 ,同时有 所以
充分性:设 ,则 ,则矩阵 是Hermite矩阵。由于矩阵 是正定Hermite矩阵,存在一个正定的Hermite矩阵 ,使得 则有 对矩阵 施行相似变换: 则矩阵 与矩阵 有相同的特征值,且 是Hermite矩阵.
对 可得 即 是正定的Hermite矩阵,所以其所有的特征值为正,从而矩阵 所有的特征值为正,即矩阵 为正定的Hermite矩阵.
矩阵 的特征值为 ;其对应的特征向量构成的矩阵为
则酉变换为
13设矩阵 的最大秩分解为 ,证明:
证:充分性显然。
必要性:(反证法)如果存在向量 使得 ,但 ,令 ,则 。由于 是矩阵 的最大秩分解,则矩阵 的列向量是线性无关的,如果 ,则 ,从而 ,与题设矛盾,所以 。
15设 , 均为正定矩阵的Hermite矩阵,则 为正定的Hermite矩阵的充要条件是 .
复变函数习题解答(第3章)
p141第三章习题(一)[ 5, 7, 13, 14, 15, 17, 18 ]5. 由积分⎰C1/(z + 2) dz之值证明⎰[0, π] (1 + 2 cosθ)/(5 + 4cosθ) dθ = 0,其中C取单位圆周| z | = 1.【解】因为1/(z + 2)在圆| z | < 3/2内解析,故⎰C1/(z + 2) dz = 0.设C : z(θ)= e iθ,θ∈[0, 2π].则⎰C1/(z + 2) dz = ⎰C1/(z + 2) dz = ⎰[0, 2π] i e iθ/(e iθ + 2) dθ= ⎰[0, 2π] i (cosθ + i sinθ)/(cosθ + i sinθ + 2) dθ= ⎰[0, 2π] (- 2 sinθ + i (1 + 2cosθ ))/(5 + 4cosθ) dθ= ⎰[0, 2π] (- 2 sinθ)/(5 + 4cosθ) dθ+ i ⎰[0, 2π] (1 + 2cosθ )/(5 + 4cosθ) dθ.所以⎰[0, 2π] (1 + 2cosθ )/(5 + 4cosθ) dθ= 0.因(1 + 2cosθ ))/(5 + 4cosθ)以2π为周期,故⎰[-π, π] (1 + 2cosθ )/(5 + 4cosθ) dθ= 0;因(1 + 2cosθ ))/(5 + 4cosθ)为偶函数,故⎰[0, π] (1 + 2 cosθ)/(5 + 4cosθ) dθ = (1/2) ⎰[-π, π] (1 + 2cosθ )/(5 + 4cosθ) dθ= 0.7. (分部积分法)设函数f(z), g(z)在单连通区域D内解析,α, β是D内两点,试证⎰[α, β] f(z)g’(z)dz = ( f(z)g(z))|[α, β] -⎰[α, β] g(z) f’(z)dz.【解】因f(z), g(z)区域D内解析,故f(z)g’(z),g(z) f’(z),以及( f(z)g(z))’都在D 内解析.因区域D是单连通的,所以f(z)g’(z),g(z) f’(z),以及( f(z)g(z))’的积分都与路径无关.⎰[α, β] f(z)g’(z)dz + ⎰[α, β] g(z) f’(z)dz = ⎰[α, β] ( f(z)g’(z)dz + g(z) f’(z))dz= ⎰[α, β] ( f(z)g(z))’dz.而f(z)g(z)是( f(z)g(z))’在单连通区域D内的一个原函数,所以⎰[α, β] ( f(z)g(z))’dz = f(β)g(β) -f(α)g(α) = ( f(z)g(z))|[α, β].因此有⎰[α, β] f(z)g’(z)dz + ⎰[α, β] g(z) f’(z)dz = ( f(z)g(z))|[α, β],即⎰[α, β] f(z)g’(z)dz = ( f(z)g(z))|[α, β] -⎰[α, β] g(z) f’(z)dz.13. 设C : z = z(t) (α≤t≤β)为区域D内的光滑曲线,f(z)于区域D内单叶解析且f’(z) ≠ 0,w = f(z)将曲线C映成曲线Γ,求证Γ亦为光滑曲线.【解】分两种情况讨论.(1) 当z(α) ≠z(β)时,C不是闭曲线.此时z(t)是[α, β]到D内的单射,z(t)∈C1[α, β],且在[α, β]上,| z’(t) |≠ 0.因Γ是曲线C在映射f下的象,所以Γ可表示为w = f(z(t)) (α≤t≤β).∀t∈[α, β],z(t)∈D.因f于区域D内解析,故f在z(t)处解析,因此f(z(t))在t处可导,且导数为f’(z(t))z’(t).显然,f’(z(t))z’(t)在[α, β]上是连续的,所以f(z(t))∈C1[α, β].因为f(z)于区域D内是单叶的,即f(z)是区域D到 的单射,而z(t)是[α, β]到D内的单射,故f(z(t))是[α, β]到 内的单射.因在D内有f’(z) ≠ 0,故在[α, β]上,| f’(z(t))z’(t) |= | f’(z(t)) | · |z’(t) |≠ 0.所以,Γ是光滑曲线.(2) 当z(α) = z(β)时,C是闭曲线.此时z(t)∈C1[α, β];在[α, β]上,有| z’(t) |≠ 0;z’(α) = z’(β);∀t1∈[α, β],∀t2∈(α, β),若t1 ≠t2,则z(t1) ≠z(t2).与(1)完全相同的做法,可以证明f(z(t))∈C1[α, β],且| f’(z(t))z’(t) |≠ 0.由z(α) = z(β)和z’(α) = z’(β),可知f’(z(α))z’(α) = f’(z(β))z’(β).因为∀t1∈[α, β],∀t2∈(α, β),若t1 ≠t2,则z(t1) ≠z(t2),由f(z)于区域D内单叶,因此我们有f(z(t1)) ≠f(z(t2)).所以Γ是光滑的闭曲线.14. 设C : z = z(t) (α≤t≤β)为区域D内的光滑曲线,f(z)于区域D内单叶解析且f’(z) ≠ 0,w = f(z)将曲线C映成曲线Γ,证明积分换元公式⎰ΓΦ(w) dw = ⎰CΦ( f(z)) f’(z) dz.其中Φ(w)沿曲线Γ连续.【解】由13题知曲线Γ也是光滑曲线,其方程为w(t) = f(z(t)) (α≤t≤β).故⎰ΓΦ(w) dw = ⎰[α, β] Φ(w(t)) ·w’(t) dt = ⎰[α, β] Φ( f(z(t))) · ( f’(z(t)) z’(t)) dt.而⎰CΦ( f(z)) f’(z) dz = ⎰[α, β] ( Φ( f(z(t))) f’(z(t))) ·z’(t) dt.所以⎰ΓΦ(w) dw = ⎰CΦ( f(z)) f’(z) dz.15. 设函数f(z)在z平面上解析,且| f(z) |恒大于一个正的常数,试证f(z)必为常数.【解】因| f(z) |恒大于一个正的常数,设此常数为M.则∀z∈ ,| f(z) | ≥M,因此| f(z) | ≠ 0,即f(z) ≠ 0.所以函数1/f(z)在 上解析,且| 1/f(z) | ≤ 1/M.由Liuville定理,1/f(z)为常数,因此f(z)也为常数.17. 设函数f(z)在区域D内解析,试证(∂2/∂x2 + ∂2/∂y2) | f(z) |2 = 4 | f’(z) |2.【解】设f(z) = u + i v,w = | f(z) |2,则w = ln ( u 2 + v 2 ).w x = 2(u x u+ v x v),w y = 2(u y u+ v y v);w xx = 2(u xx u+ u x2 + v xx v+ v x2 ),w yy = 2(u yy u+ u y2 + v yy v+ v y2 );因为u, v都是调和函数,所以u xx u+ u yy u= (u xx + u yy) u= 0,v xx v+ v yy v= (v xx + v yy) v= 0;由于u, v满足Cauchy-Riemann方程,故u x2 = v y 2,v x 2 = u y2,故w xx + w yy = 2 (u x2 + v x2 + u y2 + v y2) = 4 (u x2 + v x2) = 4 | f(z) |2;即(∂2/∂x2 + ∂2/∂y2) | f(z) |2 = 4 | f’(z) |2.18. 设函数f(z)在区域D内解析,且f’(z) ≠ 0.试证ln | f’(z) |为区域D内的调和函数.【解】∀a∈D,因区域D是开集,故存在r1 > 0,使得K(a, r1) = { z∈ | | z -a | < r1 } ⊆D.因f’(a) ≠ 0,而解析函数f’(z)是连续的,故存在r2 > 0,使得K(a, r2) ⊆K(a, r1),且| f’(z) -f’(a)| < | f’(a) |.用三角不等式,此时有| f’(z)| > | f’(a) | - | f’(z) -f’(a)| > 0.记U = { z∈ | | z -f’(a)| < | f’(a) |},则U是一个不包含原点的单连通区域.在沿射线L = {z∈ | z = - f’(a) t,t≥ 0 }割开的复平面上,多值函数g(z) = ln z可分出多个连续单值分支,每个单值连续分支g(z)k在 \L上都是解析的.∀t≥ 0,| - f’(a) t -f’(a) | = (t + 1) | f’(a) | ≥ | f’(a) |,故- f’(a) t ∉U.所以U ⊆ \L,即每个单值连续分支g(z)k在U上都是解析的.因为当z∈K(a, r2)时,f’(z)∈U,故复合函数g( f’(z))k在上解析.而Re(g( f’(z))k) = ln | f’(z) |,所以ln | f’(z) |在K(a, r2)上是调和的.由a∈D的任意性,知ln | f’(z) |在D上是调和的.【解2】用Caucht-Riemann方程直接验证.因为f’(z)也在区域D内解析,设f’(z) = u + i v,则u, v也满足Cauchy-Riemann方程.记w = ln | f’(z) |,则w = (1/2) ln ( u 2 + v 2 ),w x = (u x u+ v x v) /( u 2 + v 2 ),w y = (u y u+ v y v) /( u 2 + v 2 );w xx = ((u xx u+ u x2 + v xx v+ v x2 )( u 2 + v 2 ) - 2(u x u+ v x v)2)/( u 2 + v 2 )2;w yy = ((u yy u+ u y2 + v yy v+ v y2 )( u 2 + v 2 ) - 2(u y u+ v y v)2)/( u 2 + v 2 )2;因为u, v都是调和函数,所以u xx u+ u yy u= (u xx + u yy) u= 0,v xx v+ v yy v= (v xx + v yy) v= 0;由于u, v满足Cauchy-Riemann方程,故u x2 = v y 2,v x 2 = u y2,u x v x + u y v y = 0,因此(u x u+ v x v)2 + (u y u+ v y v)2= u x2u 2+ v x 2v 2 + 2 u x u v x v+ u y2u 2+ v y 2v 2 + 2 u y u v y v= (u x2 + v x2 )( u 2 + v 2 );故w xx + w yy = (2(u x2 + v x2 )( u 2 + v 2 ) - 2(u x2 + v x2 )( u 2 + v 2 ))/( u 2 + v 2 )2 = 0.所以w为区域D内的调和函数.[初看此题,就是要验证这个函数满足Laplace方程.因为解析函数的导数还是解析的,所以问题相当于证明ln | f(z) |是调和的,正如【解2】所做.于是开始打字,打了两行之后,注意到ln | f’(z) |是Ln f’(z)的实部.但Ln z不是单值函数,它也没有在整个 上的单值连续分支,【解1】前面的处理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p141第三章习题(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 设函数f(z)在0 < | z | < 1内解析,且沿任何圆周C : | z | = r, 0 < r < 1的积分值为零.问f(z)是否必须在z = 0处解析?试举例说明之.【解】不必.例如f(z) = 1/z2就满足题目条件,但在z = 0处未定义.[事实上可以任意选择一个在| z | < 1内解析的函数g(z),然后修改它在原点处的函数值得到新的函数f(z),那么新的函数f(z)在原点不连续,因此肯定是解析.但在0 < | z | < 1内f(z) = g(z),而g(z)作为在| z | < 1内解析的函数,必然沿任何圆周C : | z | = r的积分值都是零.因此f(z)沿任何圆周C : | z | = r的积分值也都是零.若进一步加强题目条件,我们可以考虑,在极限lim z→0 f(z)存在的条件下,补充定义f(0) = lim z→0 f(z),是否f(z)就一定在z = 0处解析?假若加强条件后的结论是成立,我们还可以考虑,是否存在满足题目条件的函数,使得极限lim z→0 f(z)不存在,也不是∞?]2. 沿从1到-1的如下路径求⎰C1/√z dz.(1) 上半单位圆周;(2) 下半单位圆周,其中√z取主值支.【解】(1) √z = e i arg z /2,设C : z(θ)= e iθ,θ∈[0, π].⎰C1/√z dz = ⎰[0, π] i e iθ/e iθ/2dθ = ⎰[0, π] i e iθ/2dθ = 2e iθ/2|[0, π] = 2(- 1 + i).(2) √z = e i arg z /2,设C : z(θ)= e iθ,θ∈[-π, 0].⎰C1/√z dz = -⎰[-π, 0] i e iθ/e iθ/2dθ = -⎰[-π, 0] i e iθ/2dθ = - 2e iθ/2|[-π, 0] = 2(- 1 -i).[这个题目中看起来有些问题:我们取主值支,通常在是考虑割去原点及负实轴的z平面上定义的单值连续分支.因此,无论(1)还是(2),曲线C上的点-1总不在区域中(在区域的边界点上).因此曲线C也不在区域中.所以,题目应该按下面的方式来理解:考虑单位圆周上的点ζ,以及沿C从1到ζ的积分的极限,当ζ分别在区域y > 0和区域y < 0中趋向于-1时,分别对应(1)和(2)的情形,简单说就是上岸和下岸的极限情形.那么按照上述方式理解时,仍然可以象我们所做的那样,用把积分曲线参数化的办法来计算,这是由积分对积分区域的连续性,即绝对连续性来保证的.以后我们遇到类似的情形,都以这种方式来理解.]3. 试证| ⎰C(z + 1)/(z - 1) dz | ≤ 8π,其中C为圆周| z - 1 | = 2.【解】若z∈C,| z + 1 | ≤ | z - 1 | + 2 = 4,故| (z + 1)/(z - 1) | ≤ 2.因此| ⎰C(z + 1)/(z - 1) dz | ≤⎰C| (z + 1)/(z - 1) | ds≤ 2 · Length(C) = 8π.4. 设a, b为实数,s = σ+ i t (σ > 0)时,试证:| e bs–e as| ≤ | s | · | b–a | e max{a, b} ·σ.【解】因为f(z) = e sz在 上解析,故f(z)的积分与路径无关.设C是从a到b的直线段,因为e sz/s是f(z)的一个原函数,所以| ⎰C e sz dz | = | e sz/s |[a, b] | = | e bs–e as|/| s |.而| ⎰C e sz dz | ≤⎰C | e sz|ds = ⎰C | e(σ+ i t)z|ds = ⎰C | eσ z+ i tz|ds= ⎰C | eσ z|ds ≤⎰C e max{a, b} ·σ ds = | b–a | e max{a, b} ·σ.所以| e bs–e as| ≤ | s | · | b–a | e max{a, b} ·σ.5. 设在区域D = { z∈ : | arg z | < π/2 }内的单位圆周上任取一点z,用D内曲线C 连接0与z,试证:Re(⎰C1/(1 + z2) dz ) = π/4.【解】1/(1 + z2)在单连通区域D内解析,故积分与路径无关.设z = x + i y,∀z∈D,i z∈{ z∈ : 0 < arg z < π } = { z∈ : Im z > 0 },-i z∈{ z∈ : -π < arg z < 0 } = { z∈ : Im z < 0 },故1 + i z∈{ z∈ : Im z > 0 }, 1 -i z∈{ z∈ : Im z < 0 }.设ln(z)是Ln(z)的主值分支,则在区域D内( ln(1 + i z) - ln(1 -i z) )/(2i)是解析的,且(( ln(1 + i z) - ln(1 -i z) )/(2i))’ = (i/(1 + i z) + i/(1 -i z))(2i) = 1/(1 + z2);即( ln(1 + i z) - ln(1 -i z) )/(2i)是1/(1 + z2)的一个原函数.⎰C1/(1 + z2) dz = ( ln(1 + i z) - ln(1 -i z) )/2 |[0, z]= (ln(1 + i z) - ln(1 -i z))/(2i) = ln((1 + i z)/(1 -i z))/(2i)= (ln |(1 + i z)/(1 -i z)| + i arg ((1 + i z)/(1 -i z)))/(2i)= -i (1/2) ln |(1 + i z)/(1 -i z)| + arg ((1 + i z)/(1 -i z))/2,故Re(⎰C1/(1 + z2) dz ) = arg ((1 + i z)/(1 -i z))/2.设z = cosθ + i sinθ,则cosθ> 0,故(1 + i z)/(1 -i z) = (1 + i (cosθ + i sinθ))/(1 -i (cosθ + i sinθ)) = i cosθ/(1 + sinθ),因此Re(⎰C1/(1 + z2) dz ) = arg ((1 + i z)/(1 -i z))/2= arg (i cosθ/(1 + sinθ))/2 = (π/2)/2 = π/4.[求1/(1 + z2) = 1/(1 + i z) + 1/(1 -i z) )/2的在区域D上的原函数,容易得到函数( ln(1 + i z) - ln(1 -i z) )/(2i),实际它上就是arctan z.但目前我们对arctan z的性质尚未学到,所以才采用这种间接的做法.另外,注意到点z在单位圆周上,从几何意义上更容易直接地看出等式arg ((1 + i z)/(1 -i z))/2 = π/4成立.最后,还要指出,因曲线C的端点0不在区域D中,因此C不是区域D中的曲线.参考我们在第2题后面的注释.]6. 试计算积分⎰C( | z | - e z sin z ) dz之值,其中C为圆周| z | = a > 0.【解】在C上,函数| z | - e z sin z与函数a- e z sin z的相同,故其积分值相同,即⎰C( | z | - e z sin z ) dz = ⎰C( a- e z sin z ) dz.而函数a- e z sin z在 上解析,由Cauchy-Goursat定理,⎰C( a- e z sin z ) dz = 0.因此⎰C( | z | - e z sin z ) dz = 0.7. 设(1) f(z)在| z | ≤ 1上连续;(2) 对任意的r (0 < r < 1),⎰| z | = r f(z) dz = 0.试证⎰| zf(z) dz = 0.| = 1【解】设D(r) = { z∈ | | z | ≤r },K(r) = { z∈ | | z | = r },0 < r≤ 1.因f在D(1)上连续,故在D(1)上是一致连续的.再设M = max z∈D(1) { | f(z) | }.∀ε > 0,∃δ1> 0,使得∀z, w∈D(1), 当| z-w | < δ1时,| f(z) -f(w)| < ε/(12π).设正整数n≥ 3,z k= e 2kπi/n ( k = 0, 1, ..., n- 1)是所有的n次单位根.这些点z0, z1, ..., z n– 1将K(1)分成n个弧段σ(1), σ(2), ..., σ(n).其中σ(k) (k = 1, ..., n- 1)是点z k– 1到z k的弧段,σ(n)是z n– 1到z0的弧段.记p(k) (k = 1, ..., n- 1)是点z k– 1到z k的直线段,p(n)是z n– 1到z0的直线段.当n充分大时,max j {Length(σ( j))} = 2π/n < δ1.设P是顺次连接z0, z1, ..., z n– 1所得到的简单闭折线.记ρ = ρ(P, 0).注意到常数f(z j)的积分与路径无关,⎰σ( j)f(z j) dz =⎰p( j)f(z j) dz;那么,| ⎰K(1)f(z) dz -⎰P f(z) dz |= | ∑j⎰σ( j)f(z) dz -∑j⎰p( j)f(z) dz |= | ∑j (⎰σ( j)f(z) dz -⎰p( j)f(z) dz ) |≤∑j | ⎰σ( j)f(z) dz -⎰p( j)f(z) dz |≤∑j ( | ⎰σ( j)f(z) dz -⎰σ( j)f(z j) dz | + | ⎰p( j)f(z j) dz -⎰p( j)f(z) dz | )= ∑j ( | ⎰σ( j) ( f(z)-f(z j)) dz | + | ⎰p( j) ( f(z)-f(z j)) dz | )= ∑j ( ⎰σ( j)ε/(12π) ds + ⎰p( j)ε/(12π) ds )= (ε/(12π))·∑j ( Length(σ( j)) + Length(p( j)) )≤ (ε/(12π))·∑j ( Length(σ( j)) + Length(σ( j)) )= (ε/(12π))· (2 Length(K(1)))= (ε/(12π))· 4π = ε/3.当ρ< r < 1时,P中每条线段p(k)都与K(r)交于两点,设交点顺次为w k, 1, w k, 2.设Q是顺次连接w1, 1, w1, 2, w2, 1, w2, 2, ..., w n, 1, w n, 2所得到的简单闭折线.与前面同样的论证,可知| ⎰K(r)f(z) dz -⎰Q f(z) dz |≤ε/3.因此,| ⎰K(1)f(z) dz | = | ⎰K(1)f(z) dz -⎰K(r)f(z) dz |≤ | ⎰K(1)f(z) dz -⎰P f(z) dz | + | ⎰K(r)f(z) dz -⎰Q f(z) dz | + | ⎰P f(z) dz-⎰Q f(z) dz |≤ε/3 + ε/3 + | ⎰P f(z) dz-⎰Q f(z) dz |.记连接w k, 2到w k +1, 1的直线段为l(k),连接w k, 2到z k +1的直线段为r(k),连接z k +1到w k +1, 1的直线段为s(k),则| ⎰r(k)f(z) dz + ⎰s(k)f(z) dz-⎰l(k)f(z) dz |≤M ( Length(l(k)) + Length(r(k)) + Length(s(k)) ) ≤ 3 M · Length(l(k)).因为当r → 1-时,有Length(l(k)) → 0,故存在r∈(ρ, 1)使得| ⎰r(k)f(z) dz + ⎰s(k)f(z) dz-⎰l(k)f(z) dz | < ε/(3n).对这个r,我们有| ⎰P f(z) dz-⎰Q f(z) dz | = | ∑k (⎰r(k)f(z) dz + ⎰s(k)f(z) dz-⎰l(k)f(z) dz ) |≤∑k (| ⎰r(k)f(z) dz + ⎰s(k)f(z) dz-⎰l(k)f(z) dz |) ≤∑k ε/(3n) = ε/3.故| ⎰K(1)f(z) dz | ≤ε.因此⎰K(1)f(z) dz = 0.8. 设(1) f(z)当| z–z0 | > r0 > 0时是连续的;(2) M(r)表| f(z) |在K r : | z–z0 | = r > r0上的最大值;(3) lim r → +∞r M(r) = 0.试证:lim r → +∞⎰K(r) f(z) dz = 0.【解】当r > r0时,我们有| ⎰K(r) f(z) dz | ≤⎰K(r) | f(z) | ds≤⎰K(r) M(r) ds = 2πr M(r) → 0 (当r → +∞时),所以lim r → +∞⎰K(r) f(z) dz = 0.9. (1) 若函数f(z)在点z = a的邻域内连续,则lim r → 0 ⎰| z–a | = r f(z)/(z–a) dz = 2πi f(a).(2) 若函数f(z)在原点z = 0的邻域内连续,则lim r → 0 ⎰[0, 2π] f(r e iθ ) dθ = 2π f(0).【解】(1) 当r充分小时,用M(r)表| f(z) |在K r : | z–a | = r上的最大值;| ⎰| z–a | = r f(z)/(z–a) dz– 2πi f(a) |= | ⎰| z–a | = r f(z)/(z–a) dz–f(a)⎰| z–a | = r1/(z–a) dz |= | ⎰| z–a | = r( f(z) –f(a))/(z–a) dz | ≤⎰| z–a | = r| f(z) –f(a) |/| z–a| ds≤M(r) ⎰| z–a | = r1/| z–a| ds = 2πr M(r).当r → 0时,由f(z)的连续性,知M(r) → | f(a) |.故| ⎰| z–a | = r f(z)/(z–a) dz– 2πi f(a) | → 0.因此,lim r → 0 ⎰| z–a | = r f(z)/(z–a) dz = 2πi f(a).(2) 根据(1),lim r → 0 ⎰| z | = r f(z)/z dz = 2πi f(0).而当r充分小时,我们有⎰| z | = r f(z)/z dz = ⎰[0, 2π] f(r e iθ )/(r e iθ )· (r e iθi ) dθ = i ⎰[0, 2π] f(r e iθ ) dθ.所以,lim r → 0 (i ⎰[0, 2π] f(r e iθ ) dθ)= 2πi f(0).故lim r → 0 ⎰[0, 2π] f(r e iθ ) dθ = 2π f(0).10. 设函数f(z)在| z | < 1内解析,在闭圆| z | ≤ 1上连续,且f(0) = 1.求积分(1/(2πi))⎰| z | = 1 (2 ± (z + 1/z)) f(z)/z dz之值.【解】(1/(2πi))⎰| z | = 1 (2 ± (z + 1/z)) f(z)/z dz= ⎰| z | = 1 (2f(z)/z± (zf(z)/z + (1/z)f(z)/z) dz= (1/(2πi)) ·( ⎰| z | = 1 2f(z)/z dz ± (⎰| z | = 1 f(z) dz +⎰| z | = 1 f(z)/z 2dz) )= (1/(2πi)) ·( 2(2πi) f(0)± (0+ (2πi/1!)f’(0)) )= 2 f(0)±f’(0) = 2 ±f’(0).11. 若函数f(z)在区域D内解析,C为D内以a, b为端点的直线段,试证:存在数λ,| λ| ≤ 1,与ξ∈C,使得f(b) -f(a) = λ(b -a) f’(ξ).【解】设C的参数方程为z(t) = (1 –t ) a + t b,其中t∈[0, 1].在区域D内,因f(z)是f’(z)的原函数,故f(b) -f(a) = ⎰C f’(z) dz = ⎰[0, 1] f’((1 –t ) a + t b) (b -a) dt == (b -a) ⎰[0, 1] f’((1 –t ) a + t b) dt.(1) 若⎰[0, 1]| f’((1 –t ) a + t b) | dt = 0,因| f’((1 –t ) a + t b) |是[0, 1]上的连续函数,故| f’((1 –t ) a + t b) |在[0, 1]上恒为零.即f’(x)在C上恒为零.此时取λ= 0,任意取ξ∈C,则有f(b) -f(a) = (b -a) ⎰[0, 1] f’((1 –t ) a + t b) dt = 0 = λ(b -a) f’(ξ).(2) 若⎰[0, 1]| f’((1 –t ) a + t b) | dt > 0,因| f’((1 –t ) a + t b) |是[0, 1]上的实变量连续函数,由积分中值定理,存在t0∈[0, 1],使得⎰[0, 1]| f’((1 –t ) a + t b) | dt = | f’((1 –t0) a + t0b) |.取ξ = (1 –t0) a + t0b,则f’(ξ) = f’((1 –t0) a + t0b) ≠ 0,令λ= (⎰[0, 1] f’((1 –t ) a + t b) dt)/ f’(ξ).因为| ⎰[0, 1] f’((1 –t ) a + t b) dt | ≤⎰[0, 1]| f’((1 –t ) a + t b) | dt = | f’(ξ) |.所以| λ| = | (⎰[0, 1] f’((1 –t ) a + t b) dt)/ f’(ξ) |= | ⎰[0, 1] f’((1 –t ) a + t b) dt |/| f’(ξ) | ≤ 1.且f(b) -f(a) = (b -a) ⎰[0, 1] f’((1 –t ) a + t b) dt = λ(b -a) f’(ξ).12. 如果在| z | < 1内函数f(z)解析,且| f(z) | ≤ 1/(1 - | z |).试证:| f(n)(0) | ≤ (n + 1)!(1 + 1/n)n < e (n + 1)!,n =1, 2, ....【解】设K(r) = { z∈ | | z | = r },0 < r≤ 1.由Cauchy积分公式和高阶导数公式,有| f(n)(0) | = (n!/(2π)) | ⎰K(r) f(z)/z n + 1dz | ≤ (n!/(2π)) ⎰K(r) | f(z) |/| z |n + 1ds≤ (n!/(2π)) ⎰K(r) 1/((1 - | z |)| z |n + 1) ds = (n!/(2π))/((1 -r ) r n + 1) 2πr= n!/((1 -r ) r n).为得到| f(n)(0) |的最好估计,我们希望选取适当的r∈(0, 1),使得n!/((1 -r ) r n)最小,即要使(1 -r ) r n最大.当n≥ 1时,根据均值不等式,(1 -r ) r n = (1 -r ) (r/n)n ·n n≤ (((1 -r ) + (r/n) + ... + (r/n))/(n + 1))n + 1 ·n n = n n/(n + 1)n + 1.当1 -r = r/n,即r = n/(n + 1)时,(1 -r ) r n达到最大值n n/(n + 1)n + 1.因此,我们取r = n/(n + 1),此时有| f(n)(0) | ≤n!/((1 -r ) r n) = n!/(n n/(n + 1)n + 1) = (n + 1)!(1 + 1/n)n < e (n + 1)!.[也可以用数学分析中的办法研究函数g(r) = (1 -r ) r n在(0, 1)内的上确界,也会得到同样的结果.]13. 设在| z | ≤ 1上函数f(z)解析,且| f(z) | ≤ 1.试证:| f’(0) | ≤ 1.【解】设D = { z∈ | | z | ≤ 1 }.由高阶导数公式,| f’(0) | = (1/(2π)) | ⎰∂D f(z)/z 2dz | ≤ (1/(2π)) ⎰∂D1/| z |2 ds = 1.14. 设f(z)为非常数的整函数,又设R, M为任意正数,试证:满足| z | > R且| f(z) | > M的z必存在.【解】若不然,当| z | > R时,| f(z) | ≤M.而f(z)为整函数,故必连续,因此f(z)在| z | ≤R上有界.所以f(z)在 上有界.由Liouville定理,f(z)必为常数,这与题目条件相矛盾.15. 已知u + v = (x–y)(x2 + 4xy + y2) – 2(x + y),试确定解析函数f(z) = u + i v.【解】由于u x + v x = 3(x2 + 2xy–y2) – 2,u y + v y = 3(x2– 2xy–y2) – 2,两式相加,再利用Cauchy-Riemann方程,有u x = 3(x2–y2) – 2.两式相减,再利用Cauchy-Riemann方程,有v x = 6xy.所以f’(z) = u x + i v x = 3(x2–y2) – 2 + 6xy i = 3(x + y i)2– 1 = 3 z2– 2.因此,f(z) = z3– 2z + α,其中α为常数.将z = 0代入,f(z) = z3– 2z + α,得α = f(0).把(x, y) = (0, 0)带入u + v = (x–y)(x2 + 4xy + y2) – 2(x + y),得u(0, 0) + v(0, 0) = 0.设u(0, 0) = c∈ ,则v(0, 0) = -c.因此α = f(0) = u(0, 0) + v(0, 0) i = (1 -i )c.所以,f(z) = z3– 2z + (1 -i )c,其中c为任意实数.[书上答案有误.设f(z) = z3– 2z + (a + b i),则f(z) = (x + y i)3– 2(x + y i) + (a + b i) = (x3 - 3xy2 – 2x + a) + (3x2y-y3– 2y + b)i.因此,u + v = (x3 - 3xy2 – 2x + a) + (3x2y-y3– 2y + b)= (x–y)(x2 + 4xy + y2) – 2(x + y) + (a + b),所以,当a + b≠ 0时,不满足题目所给条件.]16. 设(1) 区域D是有界区域,其边界是周线或复周线C;(2) 函数f1(z)及f2(z)在D内解析,在闭域cl(D) = D + C上连续;(3) 沿C,f1(z) = f2(z).试证:在整个闭域cl(D),有f1(z) = f2(z).【解】设f(z) = f1(z) -f2(z).用Cauchy积分公式,∀z∈D有f(z) = (1/(2πi))⎰C f(ζ)/(ζ–z) dζ = 0.所以∀z∈cl(D)有f(z) = 0,即f1(z) = f2(z).∀∃∅-⨯±≠≥·◦≤≡⊕⊗≅αβχδεφγηιϕκλμνοπθρστυϖωξψζ∞•︒ℵℜ℘∇∏∑⎰⊥∠ √§ψ∈∉⊆⊂⊃⊇⊄⊄∠⇒♣♦♥♠§ #↔→←↑↓⌝∨∧⋃⋂⇔⇒⇐∆∑ΓΦΛΩ∂∀m∈ +,∃m∈ +,★〈α1, α2, ..., αn〉lim n→∞,+n→∞∀ε > 0,∑u n,∑n≥ 1u n,m∈ ,∀ε > 0,∃δ> 0,【解】⎰[0, 2π]l 2 dx,f(x) = (-∞, +∞)[-π, π]∑1 ≤k≤n u n,[0, 2π]。
第三章习题解答
第三章习题与解答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一、填空题:1、PAM信号的幅度连续,时间离散,它属于模拟 (模拟或数字)信号。
2、一路语音信号进行PCM数字编码,已知采样频率为8kHz,均匀量化为128等级,则一路数字话音信号传输速率为56kbit/s 。
3、一组7位的二进制符号最多可以表示128 个状态。
对26个英文字母进行编码时,需要 5 位二进制符号。
4、再生中继器主要由均衡放大、定时电路和识别再生三部分组成。
二、简答题和计算题1、已知一基带信号m(t)=cos2πt+2cos4πt,对其抽样,为了在接收端能不失真地从已抽样信号ms(t)中恢复m(t),试问其抽样间隔应为多少?答:fs≥4Hz。
2、设模拟信号的频谱为0~4000Hz,如果抽样速率f S=6000Hz,画出抽样后样值序列的频谱。
这会产生什么噪声?合理的抽样速率应该多少?答:模拟信号频谱如图3-1(a)所示,则抽样后的频谱图为3-1(b),这会产生折叠噪声,合理的抽样频率为8KHz。
3、非均匀量化和均匀量化有何区别?采用非均匀量化的目的是什么?答:均匀量化的特点是量化间隔相等,而非均匀量化是量化间隔不相等。
采用非均匀量化的目的是为了在相同码位时,小信号时信噪比也比较大。
4、已知取样脉冲的幅度为+137△,①试将其进行13折线A压扩律PCM编码;②求收端译码器的译码结果和量化误差;③写出对应的11位线性码。
答:PCM码:11000011,译码结果为+140△,量化误差3△,11位线性编码00010001000。
5、试求用13折线A压扩律编译码电路,接收到的码组为01010011,若最小量化电平为1mV,求译码器输出电压。
答:-312mV6、对频率范围为300∽3400HZ的模拟信号进行PCM编码,①求最小抽样频率f S②若按此抽样频率抽样后再采用均匀量化,量化电平数为64,求PCM信号的信息速率R b 答:6800Hz,40.8Kbps。
7、设简单增量调制系统的量化台阶σ=50mv ,抽样频率为32KHZ ,求当输入信号为800HZ 正弦波时,允许的最大振幅为多大? 答:根据σf S ≥A Ω8、已知信号为f (t)=cos ω1t+cos2ω1t ,并用理想的低通滤波器来接收抽样后的信号, (1)试画出该信号的时间波形和频谱图;(2)确定最小抽样频率是多少?(3)画出抽样后的信号波形和频谱组成。
湖南大学离散数学第三章习题一解答
第三章习题一解答一、求下列集合的幂集1、{杨,李,石}解:P({杨,李,石}) ={Φ, {石},{李,石},{杨},{杨,石},{杨,李},{杨,李,石}}2、{{1,2},{2,1,1},{2,1,1,2}}解:原集合={{1,2},{2,1},{2,1}}={{1,2}},只含一个元素,故其幂集只有2 个元素: P={Φ,{1,2}}二、利用包含排斥原理,求解以下各题。
1、对60 人调查,25 读《每周新闻》,26 读《时代》,26 人读《财富》,9 人读《每周新闻》和《财富》,11 读《每周新闻》和《时代》,8 人读《时代》与《财富》,还有 8 人什么都不读,请计算:(1) 阅读全部三种杂志的人数。
(2) 分别求只阅读每周新闻、时代、财富杂志的人数。
解:记A={《每周新闻》的读者},B={《时代》的读者},C={《财富》的读者}。
由于8 人什么都不读,故只有 52 人读杂志,即 |A ∪B ∪C|=52。
已知|A|=25,|B|=26,|C|=26|A ∩C|=9,|A ∩B|=11,|B ∩C|=8(1)由包含排斥原理可知|A ∪B ∪C|=|A|+|B|+|C|-|A ∩C|-|A ∩B|-|B ∩C|+| A ∩B ∩C|,故 52=25+26+26-9-11-8+| A ∩B ∩C|,即有| A ∩B ∩C|=3,所以同时读三种杂志的人为3 人。
(2)注意到 |S ∩T| = |S|-|S ∩T|,故只读《每周新闻》的人数为:|)()(||||)(||||)(|||C A B A A C B A A C B A C B A ⋂⋃⋂-=⋃⋂-=⋃⋂=⋂⋂ =|A|-|A ∩B|-|A ∩C|+| A ∩B ∩C|=25-9-11+3=8;只读《时代》人数为:=⋂⋂||C A B |B|-|B ∩A|-|B ∩C|+| A ∩B ∩C|=26-11-8+3=10 ; 只读《财富》的人为:=⋂⋂||B A C |C|-|C ∩A|-|C ∩B|+| A ∩B ∩C|=26-9-8+3=12。
杨圣洪第三章习题一解答
第三章习题一一、求下列集合的幂集1、{杨,李,石}P({杨,李,石})={A000, A001, A010, A011, A100, A101, A110, A111 }={{},{石},{李,石},{杨},{杨,石},{杨,李},{杨,李,石}}2、{{1,2},{2,1,1},{2,1,1,2}}原集合={{1,2},{2,1},{2,1}}={{1,2}},只有一个元素,其幂集只有2个元素P={{},{1,2}}二、利用包含排斥原理,求解以下各题。
1、对60人调查,25读《每周新闻》,26读《时代》,26人读《财富》,9人读《每周新闻》和《财富》,11读《每周新闻》和《时代》,8人读《时代》与《财富》,还有8人什么都不读,请计算:(1)阅读全部三种杂志的人数。
(2)分别求只阅读每周新闻、时代、财富杂志的人数。
解:令A={每周新闻的读者},B={时代的读者},C={财富的读者}。
由于8人什么都不读,故只有52人读杂志,即|A∪B∪C|=52|A|=25,|B|=26,|C|=26|A∩C|=9,|A∩B|=11,|B∩C|=8由包含排斥原理可知|A∪B∪C|=|A|+|B|+|C|-|A∩C|-|A∩B|-|B∩C|+| A∩B∩C|,故52=25+26+26-9-11-8+| A∩B∩C|故| A∩B∩C|=3即同时读三种杂志的人为3人|A-B-C|=|A|-|A∩B|-|A∩C|+| A∩B∩C|=25-9-11+3=8人只读每周新闻的人|B-A-C|=|B|-|B∩A|-|B∩C|+| A∩B∩C|=26-11-8+3=10人只读时代的人|C-A-B|=|C|-|C∩A|-|C∩B|+| A∩B∩C|=26-9-8+3=12人只读财富的人财富2、某班25个学生,14人会打篮球,12人会打排球,6人会篮球和排球,5人会打篮球和网球,还有2人会打这三种球,已知6人会网球的都会篮球或排球,求不会打球的人。
第三章---效用论习题答案-(1)
第三章 效用论习题答案1、 已知一件衬衫的价格为80元,一份肯德基快餐的价格为20元,在某消费者关于这两种商品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上,一份肯德基快餐对衬衫的边际替代率MRS 是多少? 解: 切入点:MRS 的定义公式:XYMRS XY ∆∆-=表示在维持效用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份肯德基快餐X 消费时所需要放弃的衬衫Y 的消费数量。
该消费者在实现关于这两种商品效用最大化时,均衡点上有:YXXY P P MRS =则有:25.08020==XY MRS2、假设某消费者的均衡如图3—1(即教材中第96页的图3—22)所示。
其中,横轴OX 1和纵轴OX 2分别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线段AB 为消费者的预算线,曲线图3—1 某消费者的均衡U 为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E 点为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
已知商品1的价格P 1=2元。
(1)求消费者的收入; (2)求商品2的价格P 2; (3)写出预算线方程; (4)求预算线的斜率; (5)求E 点的MRS 12的值。
解:(看书上图)切入点:预算线方程1122P X P X I +=,斜率12p p -注意边际替代率公式:1122P MRS P =(1)图中横截距表示消费者的全部收入购买商品1的数量为30单位,所以,消费者收入60302=⨯=M 元。
(2)因为总收入是60元,纵截距表示消费者收入全部购买商品2的数量为20单位,所以商品2的价格为:33060202===M P 元 (3)由(1),(2)可得预算线方程式为:603221=+χχ(4)将预算线方程整理得:203212+-=χχ则预算线斜率为:32-(5)在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E 上有无差异曲线的绝对值等于预算线的绝对值,则:322112==P P MRS3、请画出以下各位消费者对两种商品(咖啡和热茶)的无差异曲线,同时请对(2)和(3)分别写出消费者B 和消费者C 的效用函数。
(1)消费者A 喜欢喝咖啡,但对喝热茶无所谓。
计算机系统结构-第三章(习题解答)
计算机系统结构-第三章(习题解答)1. 什么是存储系统?对于一个由两个存储器M 1和M 2构成的存储系统,假设M1的命中率为h ,两个存储器的存储容量分别为s 1和s 2,存取时间分别为t 1和t 2,每千字节的成本分别为c 1和c 2。
⑴ 在什么条件下,整个存储系统的每千字节平均成本会接近于c 2? ⑵ 该存储系统的等效存取时间t a 是多少?⑶ 假设两层存储器的速度比r=t 2/t 1,并令e=t 1/t a 为存储系统的访问效率。
试以r 和命中率h 来表示访问效率e 。
⑷ 如果r=100,为使访问效率e>0.95,要求命中率h 是多少?⑸ 对于⑷中的命中率实际上很难达到,假设实际的命中率只能达到0.96。
现在采用一种缓冲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
当访问M 1不命中时,把包括被访问数据在内的一个数据块都从M 2取到M 1中,并假设被取到M 1中的每个数据平均可以被重复访问5次。
请设计缓冲深度(即每次从M 2取到M 1中的数据块的大小)。
答:⑴ 整个存储系统的每千字节平均成本为:12s 1s 2c 2s 1s 1c 2s 1s 2s 2c 1s 1c c ++⨯=+⨯+⨯=不难看出:当s1/s2非常小的时候,上式的值约等于c2。
即:s2>>s1时,整个存储器系统的每千字节平均成本会接近于c2。
⑵ 存储系统的等效存取时间t a 为:2t )h 1(1t h t a ⨯-+⨯=⑶r)h 1(h 1t )h 1(t h t t t e 211a 1⨯-+=⨯-+⨯==⑷ 将数值代入上式可以算得:h>99.95% ⑸通过缓冲的方法,我们需要将命中率从0.96提高到0.9995。
假设对存储器的访问次数为5,缓冲块的大小为m 。
那么,不命中率减小到原来的1/5m ,列出等式有:m596.0119995.0--= 解这个方程得:m=16,即要达到⑷中的访问效率,缓冲的深度应该至少是16(个数据单位)。
第三章习题解答及参考答案
(
)
①
2 式中 m 为整数。令 u = αr ,显然上式是 u 的周期函数,周期为 2π ,故可展开成傅里 ∞ 1 1 + sgn (cos u ) = ∑ Cn e inu 2 2 n = −∞
叶级数:
其中,
Cn =
1 2π
∫
π 2
−π 2
e −inu du =
sin (nπ 2) nπ
②
遂有:
∞ 1 1 sin (nπ 2 ) inαr 2 e + sgn cos αr 2 = ∑ 2 2 nπ n= −∞
②
σ ( f x ,0 ) 2λd i =1− f x = 1− f x f0 σ0 l
l l ≤ λd i f x ≤ (见附图3 - 4(b)) 4 2
2 1 l l σ ( f x ,0 ) = (l − λd i f x ) l − = − λd i l f x 2 2 2
λd ;两个一级分量与中央亮斑 L
附图 3-2
习题[3-2]图示
附图 3-3
归一化强度分布
[3-3]
将面积为 10 mm × 10 mm 的透射物体置于一傅里叶变换透镜的前焦面上作频谱分析。
用波长 λ = 0.5 µ m 的单色平面波垂直照明,要求在频谱面上测得的强度在频率 140 线/mm 以下能准确代表物体的功率谱。并要求频率为 140 线/mm 与 20 线/mm 在频谱面上的间隔为 30mm,问该透镜的焦距和口径各为多少? 解:取面积为10mm ×10mm 的透射物体的对角线方向为 x 轴。因要求在 140 线/mm 以下的 空间频率成分不受到有限孔径的渐晕效应的影响,故透镜的口径 D 应满足条件:
第三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三章习题参考答案3-1青蒿素是二十世纪70年代我国科学家从中草药黄花蒿中发现和分离提取出的一种具有抗疟疾作用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目前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
1983年,我国著名有机合成化学家周维善院士领导的研究小组完成了青蒿素的首次全合成。
请指出青蒿素分子中每一个手性碳原子的R/S 构型。
3-2将下列化合物转换成Fischer 投影式,并标出各手性碳的R/S 构型。
(2)(3)3BrH3HClCH 2ClH 3H 3(1)3-3用Fischer 投影式表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1)(s)-3-甲基-1-戊炔;(2)(S)-2-溴-丁烷;(3)(R)-3-甲基己烷 (4)(2R,3S)-2-氯-3-溴丁烷;(5)(2R,3S)-2-羟基-3-氯丁二酸 (6)meso -2,3-二溴丁烷;(7)(2S,3R)-2,3-二羟基戊酸本题答案不唯一。
在画Fisher 投影式时,习惯把含碳原子的基团放在竖键上,并把命名时编号最小的碳原子放在上端。
以下是较为符合习惯的Fisher 投影式。
3-4下列化合物中哪些有手性?(1)、(3)、(5)、(7)、(9)无手性(2)、(4)、(6、)(8)、(10)有手性3-5长尾粉蚧壳虫信息素A是雌性长尾粉蚧壳虫(一种植物害虫)分泌的性激素,其外消旋体目前已被人工合成,并商业化用于农田害虫的控制和诱杀。
最近,化学家通过全合成途径确定了天然长尾粉蚧壳虫信息素的绝对构型(.Chem.2013,78,6281−6284)。
通过全合成方法分别得到了A的2种立体异构体,发现其中的(S)-(+)-异构体具有吸引雄性长尾粉蚧壳虫的活性,而它的对映体(R)-( )-A则无此生物活性。
此结果表明雌性长尾粉蚧壳虫分泌的天然长尾粉蚧壳虫信息素为(S)-A。
商业化使用的外消旋体与纯的(S)-对映体生物活性相似,说明(R)-A对(S)-A的生物活性无抑制作用。
写出(R)-A和(S)-A的结构式。
(R)-A(S)-A3-6山梗烷定是从印度烟叶中分离到的一种化合物,它没有旋光性,也不可被拆分。
机械设计基础第3章 凸轮机构习题解答1
3-1试分别标出四种凸轮机构在图示位置的压力角α。
a)b)c)d)a)b)c)d)3-2图示尖底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C 点为从动件推程的起始点。
完成下列各题:(1)在图上标出凸轮的合理转向;(2)试在图上作出凸轮的基圆与偏心圆,并标注其半径r b 与e ;(3)在图上作出轮廓上D 点与从动杆尖顶接触时的位移s 和压力角α;(4)在原图上画出凸轮机构的推程运动角Φ。
题3-2图3-3由图所示直动盘形凸轮的轮廓曲线,在图上画出此凸轮的基圆半径r b、各运动角即推程运动角Φ、远休止角ΦS、回程运动角Φ′和近休止角Φ′S及从动件升程h。
题3-3图3-4图示的对心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中,凸轮的实际轮廓为一圆,圆心在A 点,半径R=40mm,凸轮转动方向如图所示,l OA=25mm,滚子半径r r=10mm,试问:(1)凸轮的理论曲线为何种曲线?(2)凸轮的基圆半径r b=?(3)在图上标出图示位置从动件的位移S,并计算从动件的升距h?(4)用反转法作出当凸轮沿ω方向从图示位置转过90°时凸轮机构的压力角。
题3-4图解:(1)理论轮廓曲线为:以A点为圆心,半径为R+r r的圆。
(2)此时所求的基圆半径为理论轮廓曲线的r b.r b=R-OA+r r=40-25+10=25mm(3)从动件的位移S如图所示。
升程h=R+OA+r r-r b=40+25+10-25=50mm(4)从动件导路沿-ω方向转过90°到B,压力角α'如图中所示。
3-5如图所示偏置移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
已知凸轮实际轮廓线为一圆心在O 点的偏心圆,其半径为R ,从动件的偏距为e ,试用图解法:(1)确定凸轮的合理转向;(2)画出凸轮的基圆;(3)标出当从动件从图示位置上升到位移s 时,对应凸轮机构的压力角α;(要求量出具体的数值)题3-5图3-8试以作图法设计一偏置直动滚子推杆盘形凸轮机构。
已知凸轮以等角速度逆时针回转,正偏距e =10mm ,基圆半径r 0=30mm ,滚子半径r r =10mm 。
第三章习题解答 _数值分析
第三章习题解答1、 利用Gauss 变换阵,求矩阵A 2113113112⎡⎤⎢⎥⎢⎥=⎢⎥-⎢⎥-⎣⎦的LU 分解(要求写出分解过程)。
解:因为,k k i k i k k k m a a ()(),,,/=可得,L 111/2111⎡⎤⎢⎥-⎢⎥=⎢⎥⎢⎥⎣⎦,A 1215/2113112⎡⎤⎢⎥⎢⎥=⎢⎥-⎢⎥-⎣⎦L 2112/511⎡⎤⎢⎥⎢⎥=⎢⎥-⎢⎥⎣⎦,A 2215/2113/5112⎡⎤⎢⎥⎢⎥=⎢⎥-⎢⎥-⎣⎦ L 31115/131⎡⎤⎢⎥⎢⎥=⎢⎥⎢⎥-⎣⎦,U 215/2113/5121/13⎡⎤⎢⎥⎢⎥=⎢⎥-⎢⎥-⎣⎦ L L L L 12311/212/515/131⎡⎤⎢⎥-⎢⎥==⎢⎥-⎢⎥-⎣⎦9、112221,m mm B C A B C A A A C A B -⎡⎤⎢⎥⎢⎥⎢⎥⎢⎥⎢⎥⎢⎥⎣⎦已知为块三对角阵非奇异,=, i m m mm mm B i m A LU B C L I U A B C R L I U R C U A B R L I 11112222223111,2,,),--=⎡⎤⎡⎤⎡⎤⎢⎥⎢⎥⎢⎥⎢⎥⎢⎥⎢⎥⎢⎥⎢⎥⎢⎥=⎢⎥⎢⎥⎢⎥⎢⎥⎢⎥⎢⎥⎢⎥⎢⎥⎢⎥⎣⎦⎣⎦⎣⎦其中均为方程(设有分块分解式i i i i i i i i i R A i m L B U L C L B A U i m U L C i m 111111111(2,3,...,)23(2,3,...,)4(2,3,...,).---=====-===试证明:(),;(),;();() 证:1122111111111111,,,,,,(2,3,...,)(2,3,...,)(2,3,...,)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B L A RC L U B R U L A R C L U L B U L C R A i m L B A U i m U L C i m ----====+==∴=====-===11、已知A 1234⎡⎤=⎢⎥⎣⎦,试计算cond A cond A cond A 12(),(),()∞。
自动控制原理精品课程第三章习题解(1)
3-1 设系统特征方程式:4322101000s s Ts s ++++=试按稳定要求确定T 的取值范围。
解:利用劳斯稳定判据来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列出劳斯列表如下:4321011002105100(10250)/(5)100s T s s T s T T s ---欲使系统稳定,须有5025102500T T T ->⎧⇒>⎨->⎩ 故当T>25时,系统是稳定的。
3-2 已知单位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如下,试分别求出当输入信号为,21(),t t t 和 时,系统的稳态误差(),()().ssp ssv ssa e e e ∞∞∞和22107(1)8(0.51)(1)()(2)()(3)()(0.11)(0.51)(4)(22)(0.11)s s D s D s D s s s s s s s s s ++===++++++解:(1)根据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可知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0.11)(0.51)100.050.6110D s sz s s s =+++=++=由赫尔维茨判据可知,n=2且各项系数为正,因此系统是稳定的。
由G(s)可知,系统是0型系统,且K=10,故系统在21(),t t t 和输入信号作用下的稳态误差分别为: 11(),(),()111ssp ssv ssa e e e K ∞==∞=∞∞=∞+ (2)根据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可知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432()6101570D s s s s s =++++=由赫尔维茨判据可知,n=2且各项系数为正,且2212032143450,/16.8a a a a a a a ∆=-=>∆>=以及,因此系统是稳定的。
227(1)(7/8)(1)()(4)(22)s(0.25s+4)(0.5s 1)s s D s s s s s s ++==+++++由G(s)可知,系统式I 型系统,且K=7/8,故系统在21(),t t t 和 信号作用下的稳态误差分别为:()0,()1/,()ssp ssv ssa e e K e ∞=∞=∞=∞ (3)根据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可知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32()0.1480D s s s s =+++=由赫尔维茨判据可知,n=2且各项系数为正,且21203 3.20a a a a ∆=-=>因此系统是稳定的。
大学物理第3章习题解答1..
3-9 高空作业时系安全带是非常必要的。假如一质量为51.0kg 的人,在操作时不慎从高空竖直跌落下来,由于安全带的保护, 最终使他被悬挂起来。已知此时人离原处的距离为2.0m,安全 带弹性缓冲作用时间为0.50s。求安全带对人的平均冲力。 解1:以人为研究对象,按两个阶段进行讨论。 在自由落体运动过程中,人跌落至2m处时的速度为:
3-3 对功的概念有以下几种说法: (1)保守力作正功时,系统内相应的势能增加; (2)质点运动经一闭合路径,保守力对质点作的功为零;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两者所 作功的代数和必为零。 下列对上述说法判断正确的( C ) (A) (1)、(2) 是正确的 (B) (2)、(3) 是正确的
2 m v 5 gl m
(C) 只有 (2) 是正确的
(D) 只有 (3) 是正确的
3-4 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物体A和B,置于光滑桌 面上,A和B之间连有一轻弹簧。另有质量为m1和m2的物体C 和D分别置于物体A和B之上,且物体A和C、B和D之间的摩擦 系数均不为零。首先用外力沿水平方向相向推压A和B,使弹 簧被压缩,然后撤掉外力,则在A和B弹开的过程中,对A、B、 C、D以及弹簧组成的系统,有( ) D (A) 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 (B) 动量不守恒,机械能守恒 (C) 动量不守恒,机械能不守恒 (D) 动量守恒,机械能不一定守恒 C A D B
vB 。传递重物 解:设A、B两船原有速度分别为: v A , v v m 表示。 后船的速度分别为: , 。被搬运重物的质量以 A B
分别对系统I、II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则有:
mA mvA mvB [(mA m) m]vA mB mvB mvA [(mB m) m]vB
《会计原理》第三章P133习题1-5答案
车间职工工资 2000元
管理部门职工工资 3000元
借:生产成本——A产品 5000
——B产品 4000
制造费用
2000
管理费用
3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14000
3.按规定根据职工工资总额14%计提职工福利费。
借:生产成本——A产品 700
——B产品 560
制造费用
280
管理费用
420
贷:应付职工薪酬---福利费
5.结算本月份销售机构职工工资1000元,并按工资总额的14%计提职工 福利费。 借:销售费用1140 贷:应付职工薪酬 1140
6.向丙工厂出售甲材料100千克,每千克售价12元。货款已收到,存入
银行。
借:银行存款
1404
贷:其他业务收入
12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204
7.按出售的甲材料实际销售成本转账(每千克10元)。 借:其他业务成本 1000 贷:原材料——甲 1000
10990
109.90
8792
109.9
P135习 题 三
一、目的 练习工业企业销售过程的核算。
二、资料 ××工厂200×年7月份发生有关销售经济业务如下:
三、要求
1.根据上列各项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
2.计算产品销售利润和其他业务利润。
[答案]
(一)根据各项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
1.向甲工厂出售A产品500件,每件售价60元,增值税率17%。货款已收
甲材料分配0.3×1600=480元
乙材料分配0.3×800=240元
借:材料采购——甲480
——乙240
贷:银行存款
480
第三章物理化学习题--解(1)
1、1mol 单原子理想气体始态为273K 、p 恒温下压力加倍,计算其Q 、W 、ΔU 、ΔH 、ΔS 、ΔG 、ΔA 。
(已知273K 、p 下该气体的摩尔熵为100J·K -1·mol -1) 解:恒温下压力加倍V nRTP =,当P 1增大P 2时,V 1增大到V 20=∆U0=∆HJ V P Q W 44.4539-=∆-=-=11276.5ln-⋅-==∆K J V V nR S J S T H G 48.1572=∆-∆=∆J S T U A 48.1572=∆-∆=∆2、1mol 理想气体从300K ,100kPa 下等压加热到600K ,求此过程的Q 、W 、ΔU 、ΔH 、ΔS 、ΔA 、ΔG 。
已知此理想气体300K 时的S m =150.0J·K -1·mol -1,C p ,m =30.0J·K -1·mol -1。
解 : W =-p (V 2-V 1) = nR (T 1-T 2) =1×8.314×(300-600) = -2494.2J∆U = nC V ,m (T 2-T 1) =1×(30.00-8.314)×(600-300) = 6506J ∆H = nC p ,m (T 2-T 1) =1×30.00×(600-300) = 9000J Q p = ∆H =9000J∆S = nC p ,m ln(T 2/T 1) =1×30.00×ln(600/300) = 20.79J·K -1·mol -1由 S (600K)=n S m (300K)+∆S =(150.0+20.79) =170.79J·K -1·mol -1∆(TS) =n (T 2S 2-T 1S 1)=1×(600×170.79-300×150.0) =57474J ∆G = ∆H -∆(TS) =9000-57474=-48474J3、 1mol 理想气体始态为27℃、1MPa ,令其反抗恒定的外压0.2MPa 膨胀到体积为原来的5倍,压力与外压相同。
第三章存储系统习题参考答案1.有一个具有20位地址和32位字长的
第三章存储系统习题参考答案1.有一个具有20位地址和32位字长的存储器,问:(1)该存储器能存储多少个字节的信息?(2)如果存储器由512K×8位SRAM芯片组成,需要多少芯片?(3)需要多少位地址作芯片选择?解:(1)∵ 220= 1M,∴ 该存储器能存储的信息为:1M×32/8=4MB (2)(1000/512)×(32/8)= 8(片)(3)需要1位地址作为芯片选择。
2. 已知某64位机主存采用半导体存储器,其地址码为26位,若使用4M×8位的DRAM芯片组成该机所允许的最大主存空间,并选用模块板结构形式,问:(1)每个模块板为16M×64位,共需几个模块板?(2)个模块板内共有多少DRAM芯片?(3)主存共需多少DRAM芯片? CPU如何选择各模块板?解:(1). 共需模块板数为m:m=÷224=4(块)(2). 每个模块板内有DRAM芯片数为n:n=(224/222) ×(64/8)=32 (片)(3) 主存共需DRAM芯片为:4×32=128 (片)每个模块板有32片DRAM芯片,容量为16M×64位,需24根地址线(A23~A0)完成模块板内存储单元寻址。
一共有4块模块板,采用2根高位地址线(A25~A24),通过2:4译码器译码产生片选信号对各模块板进行选择。
3.用16K×8位的DRAM芯片组成64K×32位存储器,要求:(1) 画出该存储器的组成逻辑框图。
(2) 设存储器读/写周期为0.5μS, CPU在1μS内至少要访问一次。
试问采用哪种刷新方式比较合理?两次刷新的最大时间间隔是多少?对全部存储单元刷新一遍所需的实际刷新时间是多少?解:(1)组成64K×32位存储器需存储芯片数为N=(64K/16K)×(32位/8位)=16(片)每4片组成16K×32位的存储区,有A13-A0作为片内地址,用A15 A14经2:4译码器产生片选信号,逻辑框图如下所示:(2)依题意,采用异步刷新方式较合理,可满足CPU在1μS内至少访问内存一次的要求。
物理化学第三章课后习题解答
第三章习题及答案1.试确定在22H ()I (g)g+2HI(g)的平衡系统中的组分数。
(1)反应前只有HI ;(2)反应前有等物质的量的2H 和2I ;(3)反应前有任意量的2H 、2I 及HI 。
解(1)1113'=−−=−−=R R S K (2)1113=−−=K (3)2013=−−=K 4.环己烷在其正常沸点为80.75℃时的气化热为1358J g −⋅。
在此温度是液体和蒸气的密度分别为0.7199和0.00293g cm −⋅。
(1)计算在沸点时d d p/T 的近似值(仅考虑液体体积);(2)估计在50.510Pa ×时的沸点;(3)欲使环己烷在25℃沸腾,应将压力减压到多少?解(1)根据克拉贝龙方程:6vap m,B m m 31d 358841011d [(g)(l)]353.75840.00290.71992.9510Pa K H p T T V V −⎡⎤⎢⎥∆××⎢⎥==−⎛⎞⎢⎥××−⎜⎟⎢⎥⎝⎠⎣⎦=×⋅若忽略液体体积:6vap m,B 31m d 35884102.9310Pa K 1d (g)353.75840.0029H p T TV −⎡⎤∆⎢⎥××≈==×⋅⎢⎥⎢⎥××⎣⎦(2)由克克方程:vap m,B 211255211ln R 0.5103588411ln 108.314353.75H p p T T T ∆⎛⎞=−⎜⎟⎝⎠⎛⎞××=−⎜⎟⎝⎠解得:2331.29KT =(3)将5211298K,353.75K,10Pa T T p ===代入克克方程得:42 1.4810Pa p =×。
5.溴苯Br H C 56的正常沸点为156.15℃,试计算在373K 时溴苯的蒸气压?与实验值Pa 1088.14×比较并解释这一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试编程将片外RAM中40H单元的内容与R0的内容交换。
答:
MOV @R1, #40H
MOVX A, @R1
XCH A, R0
MOVX @R1, A
4. 已知(A)=C9H,(B)=8DH,CY=1,执行指令ADDC A,B后结果如何?执行指令SUBB A,B后结果如何?
答:
执行指令ADDC A,B后(A)=57H,(B)=8DH,CY=1
执行指令SUBB A,B后(A)=3BH,(B)=8DH,CY=0
5. 试编程将片外RAM中30H和31H单元的内容相乘,结果存放在32H和33H单元,高位存放在32H单元。
MOV R1, #30H
MOVX A, @R1
MOV B, A
INC R1
MOVX A, @R1
MUL AB
INC R1
INC R1
MOVX @R1, A
MOV A, B
DEC R1
MOVX @R1, A
6. 试编程将20H单元的2个BCD数拆开,并变成相应的ASCII码存入21H和22H单元。
MOV A, 20H
ANL A, #0FH
ORL A, #30H
MOV 21H, A
MOV A, 20H
ANL A, #0F0H
SWAP A
ORL A, #30H
MOV 22H, A
7. 设在寄存器R3的低4位存有数码0~F中的一个数,试将其转换成ASCII码,并存入片外RAM的2000H单元。
MOV A, R3 ;取4位二进制数
ANL A, #0FH ;屏蔽高4位
PUSH A ;保存A内容到堆栈
CLR C ;清C
SUBB A, #0AH ;(A)-10
POP A ;恢复A内容
JC LOOP ;若C =1,则数<10转到LOOP
ADD A, #07H ;若C =0,则加37H
LOOP:ADD A, #30H ;转换成ASCII码
MOV DPTR,#2000H
MOVX @DPTR, A
8. 试编程将片内RAM中30H单元中8位无符号二进制数转换成3位BCD码,并存入片内RAM的40H(百位)和41H(十位、个位)2个单元中。
MOV A, 30H ;取二进制数到A
MOV B, #100 ;除数送入B
DIV AB ;相除
MOV 40H, A ;存入百位数
MOV A, B ;余数送入A
MOV B, #10 ;除数送入B
DIV AB ;相除
SWAP A ;十位移到高4位
ORL A, B ;十位、个位合并到1个字节
MOV 41H, A ;存十位、个位数
SJMP $
9. 试用MCS-51指令实现以下传送:
(1) R2的内容传送入R7;
MOV B, R2
MOV R7, B
(2) ROM中1000H单元的内容传送入R1;
MOV DPTR, #1000H
CLR A
MOVC A, @A+DPTR
MOV R1, A
(3) ROM中1000H单元的内容传送入片内RAM 50H单元;
MOV DPTR, #1000H
CLR A
MOVC A, @A+DPTR
MOV 50H, A
(4) ROM中1000H单元的内容传送入片外RAM 70H单元。
MOV DPTR, #1000H
CLR A
MOVC A, @A+DPTR
MOV R1, #70H
MOVX @R1, A
10. 编程将片内35H~55H单元中的内容传送入以3000H为首地址的片外数据存储区中。
MOV R0, #35H
MOV DPTR, #3000H
LOOP: MOV A, @R0
MOVX @DPTR, A
INC R0
INC DPTR
CJNE R0, #56H, LOOP
SJMP $
11. 编程计算片内RAM区50H~57H共8个单元中数的算术平均值,结果存放于5AH中。
答:
MOV R2, #8 ;计数器
MOV R0, #50H ;取数首地址
CLR A ;清A
KKK: ADD A, @R0 ;加数
INC R0
DJNZ R2,KKK
MOV B, #8
DIV AB
MOV 5AH, A
SJMP $
12. 设有100个无符号数,连续存放在以2000H为首地址的存储区中,试编程统计奇数和偶数的个数。
MOV R2, #100
MOV DPTR, #2000H
MOV R3, #0 ;奇数个数存放
MOV R4, #0 ;偶数个数存放
KKK: MOVX A, @DPTR
MOV B, #2
DIV AB
MOV A, B
INC DPTR
CJNE A,#0,DDD
INC R4
SJMP NNN
DDD: INC R3
NNN: DJNZ R2,KKK
SJMP $
13. 将片外数据存储器地址为1000H~1030H的数据块全部搬到片内RAM的30H~60H单元中,并将原数据块区域全部清0。
MOV DPTR, #1000H
MOV R0, #30
LOOP: MOVX A, @DPTR
MOV @R0, A
CLR A
MOVX @DPTR, A
INC DPTR
INC R0
CJNE R0, #61H, LOOP
SJMP $
14. 从20H单元开始有一无符号数据块,其长度在20H单元中。
试求出数据块中的最小值,并存入21H单元。
答:
MOV @R0,#21H ;数据块首地址
MOV R1, 20H ;取数据块长度
MOV A, @R0 ;取一个数
MOV 21H,A ;存数
DDD:DJNZ R1,KKK ;判断是否取完
SJMP $ ;取完结束
KKK:INC R0 ;指向下一个数
MOV A, @R0 ;取数
MOV B,A ;暂存
CLR C
SUBB A,21H ;比较
JNC DDD ;C=0,21H中数小,转移
MOV 21H,B ;存小数
SJMP DDD
15. 在以2000H为首地址的存储区中,存放着20个用ASCII码表示的0~9之间的数,试编程将它们转换成BCD码,并以压缩BCD码(即一个单元存储两位BCD码)的形式存放在3000H~3009H单元中。
ORG 2000H
MOV R1,#10
MOV R0,#30H
MOV DPTR,#2000H
LOOP: MOVX A,@DPTR
ANL A,#0FH
MOV B,A
INC DPTR
MOVX A,@DPTR
ANL A,#0FH
SWAP A
ORL A,B
MOV @R0, A
INC R0
INC DPTR
DJNZ R1,#00H,LOOP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