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学生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翻译及答案1

合集下载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精选(60篇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精选(60篇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答案)(一)敏慧1、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

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

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

“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

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

“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诏②奇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②即以其言应诏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2、神童庄有恭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

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

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

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

”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

”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

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

③神格:神条与气质。

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

⑥火卒:军中伙夫。

【文化常识】象棋。

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

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

当代学生文言文翻译

当代学生文言文翻译

1.大度韩魏公在大名府任上时,有人送他两只玉杯,说:“这是耕地的人到坍塌的古墓中得来的,里外都没有丝毫的斑痕,可算传世之宝了。

”韩魏公拿很多钱酬谢了献宝人,他格外欣赏珍惜(玉杯)。

每次设宴招待客人,都要专门摆放一张桌子,把精美的绸缎铺上去,然后放上玉杯。

有一天,韩魏公招待漕使,正要用玉杯来斟酒劝客,忽然被一个差役失手碰倒掉在地上,两只杯子都跌碎了。

在座的客人们愣住了,而那差役吓得跪在地上等待处罚。

韩魏公神色不变,对客人们说:“世间一切东西的存亡兴废,都有一定的命数时限在那里。

”又掉脸对那差役说:“你是失手了,又不是故意的,有什么罪啊?”宾客们都赞叹韩魏公的宽厚。

韩魏公统领定州军政时,曾经夜间写信,让一个士兵拿着火把在身旁照明。

那个士兵向别处张望,火把(歪了)烧着了韩魏公的胡子,韩魏公急忙用袖子掸灭了,照旧写信。

过了一会儿,偶尔抬头一看,已经换了一个士兵了。

韩魏公担心长官会鞭打那个士兵,连忙喊那个长官来,看着他说:“不要追究他啦,他已经知道怎么拿火把了。

”军中都很佩服韩魏公的宽厚大度。

2.棘刺雕猴燕王喜好细小巧妙的玩物,有个卫国人说:“(我)可以在酸枣树上的刺的尖上刻上母猴。

”燕王很赏识他,用五乘之地的税收作为俸禄养着他。

燕王说:“我看看你是怎么在酸枣树的刺尖上刻母猴的。

”那人说:“当国王的想看它,必须半年不进入到后宫里面,不喝酒吃肉,雨停日出的时候,在半明半暗的地方观看它,这样才可能看见酸枣树刺尖上的母猴。

”燕王于是就养着那个卫国人,(却又)不能观看他的沐猴。

有个郑国台下(地名)的铁匠对燕王说:“我是做刀具的,所有细微的东西都肯定要用刀具削而成的,被削的东西肯定要比刀刃大。

实际荆棘的刺尖上容不下刀锋,(刀锋)无法在酸枣树的刺尖上刻削,燕王你请看看他的刀具,可不可以刻沐猴就清楚了。

”燕王说:“好。

”(于是)对那个卫国人说:“你刻酸枣树的刺尖上的沐猴,用什么工具做啊?”答:“用刀。

”燕王说:“我想看看那刀。

课外文言文70篇译文与练习答案】

课外文言文70篇译文与练习答案】

课外文言文阅读答案1.赵襄主学御赵襄主向王子期学习驾车,学了不多久,就和王子期驾车比赛,换了三次马,三次都落在了后面。

襄主说:“你教我驾车,没把技术全教给我。

”王子期回答说:“技术是全教给你了,但你在使用时出了错误。

凡是驾车赛马,最要紧的是马套在车上舒适安顺,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之后才可以追上跑得快的,到达远方的目的地。

现在您落后时想赶上我,领先时又怕被我赶上。

实际上赶马上路,远途竞赛,不在先就在后,而不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谐调呢?这就是您落后的原因。

”一、l.向2.穷尽3.被4.发语词二、1.技术已经全教给你了,(但你)在使用时出了错。

2.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之后才可以追上那跑得快的,到达远方的目的地。

3.而不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谐调呢?三、驾车讲究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注意力在前方目的地,而赵襄主却将注意力集中在王子期身上。

赞成。

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是同样的道理。

2.老马识途管仲、隰朋跟从齐桓公去征伐孤竹国,春天出发,冬天返回,迷了路找不到归途。

管仲说:“老马的智慧能够利用。

”于是放开老马,队伍跟在后面,终于找到了归途。

走到山中,找不到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居住在山的南面,夏天居住在山的北面,蚁窝上的土高一寸,下面七八尺的地方就会有水。

”于是按此挖掘,果然找到了水。

一、1.通“返”,返回2.道路3.找到二、1.管仲说:“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

”2.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

三、老马识途有经验,能带领新手工作3.穿井得人宋国有个姓丁的,家中没有井,只好到外边去洗涤、打水,经常要一个人居住在外面。

等到他家打了井,告诉人家说:“我家打井得了一个人。

”有人听到这句话,就传出去说:“丁家打井得了一个人。

”全国的人都在说这件事,后来被宋国的国君听到了。

他就派人向那个姓丁的人家查问,姓丁的人回答说:“我家打了一口井,多得了一个劳动力使用,并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含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含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含答案)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一)敏慧1、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诏②奇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②即以其言应诏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2、神童庄有恭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

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

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

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

”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

”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署②适③弈④对⑤夸2、翻译:①诸役以其幼而忽之;②遽诘之曰;③庄以实对;④何难之有!3、曹植聪慧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

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

奈何请人?”时邺笔立成,可观。

太祖甚异之。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顾②悉③将④诸⑤援2、翻译:善属文;②奈何请人;③太祖甚异之3、理解:“可观”的意思是什么?4、默写《七步诗》。

4、鲍子难客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

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吧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

”众客和之。

有鲍氏之子,年十二,亦在坐,进曰:“不如君言。

初中文言文训练70篇附答案

初中文言文训练70篇附答案

初中生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1.★鲁人徙越鲁人身善织履,妻善织缟①,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

”鲁人曰:“何也?”曰:“履为履之也,而越人跣②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游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鲁人对曰:夫不用之国,可引而用之,其用益广,奈何穷也?”(选自《韩非子·说林上》)【注释】①缟(gǎo):古代的一种白绢。

②铣(xiǎn):光脚。

【译文】鲁人自己善于织草鞋,(他的)妻子善于织白绢,(他们)想搬到越国去。

有人对他们说:“你们一定会很穷的。

”鲁人问:“为什么呢?”(那个人)说:“草鞋是用来穿的,可是越人光脚走路;白绢是用来做帽子的,可是越人披头散发的,凭你所擅长的技能,到用不着的国家去(谋生),想要不贫穷,难道可能办到吗?”鲁国人就反问他说:“到了不用我们专长的地方,我们可以引导他们穿鞋戴帽,随着用途的不断推广,我们怎么会受穷呢?”【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划横线词语。

①鲁人身善织履()②或谓之曰()③履为履之也()④而越人被发()⑤以子之所长()()2.翻译下面这个句子。

鲁人身善织履,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

3.请用短文中的原句回答鲁人不可徙越的原因。

4.你认为鲁人可不可以徙越呢?请用自己的话说明理由。

5.本人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参考答案】1.①自己②有的人③穿但是,表示转折⑤凭、用2.略 3.略 4.本题答案较为开放。

如:①不可徙。

鲁人没有从实际出发,越国人不穿鞋,不戴帽,如果徙越,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以后的生活肯定会走投无路。

②可徙。

鲁人可以引导越国人穿鞋戴帽,随着鞋帽用途的不断宣传推广,就可以发挥他们的特长,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5.(1)凡做一事,制定行动计划,必须先做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万不可纯凭主观,心血来潮,莽撞从事。

做生意特别要了解顾客的需要。

(做事要切合实际,实是求是,人实际出发,分析客观条件,这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要学会换一种思路考虑问题,要善于对同一对象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思维,从而得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这样才会创新,才能更好地把握时机。

统编版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70篇翻译及答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70篇翻译及答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70篇翻译及答案【一】(1-10)1.★酒以成礼【原文】钟毓(yù)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

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

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

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

”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①托:假装。

②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

③寝:睡觉。

④因:趁机。

⑤时:当时。

⑥何以:为什么。

⑦觉:醒。

⑧值:当......时。

⑨且:尚且,暂且。

【文言知识】释“觉”上文“其父时觉”中的“觉”,不是指“发觉”,而是指“醒”,句意为当时他们的父亲醒过来了。

又,文言文中的“睡觉”,指睡后醒来。

又,“盗半夜入室,主人未觉”,意为小偷半夜入室,而主人为醒。

【参考译文】钟毓兄弟小时候,正赶上父亲午睡时,趁机一起偷喝药酒。

他们的父亲当时睡后醒来,姑且装睡看看他们要干什么。

钟毓行礼后喝酒,钟会喝酒不行礼。

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说:“酒是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

”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本来就不是礼仪,所以不行礼。

”【阅读训练】1.解释①寝:睡觉。

②因:趁机。

③时:当时。

④何以:为什么2.翻译:①且托寐以观之。

译文:父亲姑且假装睡着来看他们(做什么)。

②既而问毓何以拜。

译文: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

3.你认为钟毓和钟会兄弟俩哪个更有道理?答:钟会的说法应该更有道理,因为偷窃已不附礼仪,再拜那就是假的遵守礼仪了。

2.★常羊学射【原文】常羊学射于①屠龙子朱。

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②乎?楚王田③于云梦④,使⑤虞人⑥起⑦禽而射之,禽发⑧,鹿出于王左,麋交⑨于王右。

王引弓欲射,有鹄⑩拂王旃⑾而过,翼若垂云⑿。

王注矢于弓⒀,不知其所射。

养叔⒁进曰:“臣之射也,置⒂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

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选自明·刘基《郁离子》)【注释】①于:向。

当代学生文言文翻译

当代学生文言文翻译

后来有一天,我进了他的住屋。他的床缺了腿却不修理,说:“将要请别的工匠来修理。”我很耻笑他,说他是没有才能却贪图俸禄,喜爱钱财的人。
后来,京兆伊将要修饰官衙的房屋,我到过那里。(在那里)蓄积了大量木材,招集了许多工匠。有的拿着斧斤,有的拿着刀锯,都围成一圈站着,面朝着(那位)木匠。木匠左手拿着长尺,右手拿着木杖,站在中间。他衡量房屋的承担情况,察看木料的性能酌情选用。挥动他的木仗说:“用斧子砍!”那拿斧子的就跑道右边去砍;回头指着木材说:“用锯锯!”那拿锯的就跑道左边去锯。不一会,拿斧子的砍,拿刀的削,全都看着他的脸色,等待他的发话,没有一个敢自做主张的。那些不能胜任的人,被他愤怒地斥退了,也不敢有一点怨恨。他在墙上绘了官署房子的图样,刚满一尺大小的图样却细致详尽地画出了它的建筑构造.计算图上微小的尺寸而建造起高楼大厦,没有一点误差的地方。已建成后,在上栋上写道:某年某月某日某某修建,原来是他的姓名,凡是被他役使的工匠都不在上面列名。我围绕着一看,感到非常惊讶,然后我才知道他技术的精湛和伟大啊!
8.梁楚之欢
梁国有一位叫宋就的大夫,曾经做过一个边境县的县令,这个县和楚国相邻界。梁国的边境兵营和楚国的边境兵营都种瓜,各有各的方法。梁国戍边的人勤劳努力,经常浇灌他们的瓜田,所以瓜长得很好;楚国士兵懒惰,很少去浇灌他们的瓜,所以瓜长得不好。楚国县令就因为梁国的瓜好,怒责楚国士兵没有把瓜种好。楚国士兵心里嫉恨梁国士兵(瓜种得)比自己好,于是夜晚偷偷去翻动他们的瓜,所以(梁国的)瓜总有枯死的。梁国士兵发现了这件事,于是请求县尉,也想偷偷前去报复,翻动楚营的瓜田。县尉拿这件事向宋就请示,宋就说:“唉!这怎么行呢?结下了仇怨,是惹祸的根苗呀。人家使坏你也跟着使坏,怎么心胸狭小得这样厉害!要让我教给你办法,一定在每晚都派人过去,偷偷地为楚国兵营在夜里好好地浇灌他们的瓜园,不要让他们知道。”于是梁国士兵就在每天夜间偷偷地去浇灌楚兵的瓜园。楚国士兵早晨去瓜园巡视,就发现都已经浇过水了,瓜也一天比一天长得好了。楚国士兵感到奇怪,就注意查看,才知是梁国士兵干的。楚国县令听说这件事很高兴,于是详细地把这件事报告给楚王,楚王听了之后,又忧愁又惭愧,把这事当成自己的心病。于是告诉主管官吏说:“调查一下那些到人家瓜田里捣乱的人,他们莫非还有其他罪过吗?这是梁国人在暗中责备我们呀。”于是拿出丰厚的礼物,向宋就表示歉意,并请求与梁王结交。楚王时常称赞梁王,认为他能守信用。所以说,梁楚两国的友好关系,是从宋就开始的。古语说:“把失败的情况转向成功,把灾祸转变成幸福。”《老子》说:“用恩惠来回报别人的仇怨邓通是蜀郡南安人,因善于划船当了黄头郎。汉文帝做梦想升天,不能上,有个黄头郎从背后推着他上了天,他回头看见那人衣衫的横腰部分,衣带在背后打了结。梦醒后,文帝前往渐台,按梦中所见暗自寻找推他上天的黄头郎。果然看到邓通,他的衣带在身后打了结,正是梦中所见的那人。文帝把他召来询问他的姓名,他姓邓名通,(……)。邓通也老实谨慎,不喜欢和外人交往,虽然皇帝给予休假的恩赐,他也不想外出。这时皇帝赏赐他十多次,总共上亿的金钱,官职升到上大夫。文帝常常到邓通家玩耍。但是邓通没有别的什么才能,不能推荐贤士,只是自己处事谨慎,谄媚皇上而已。有一次,皇上让善于相面的人给邓通相面,那人相面以后说:“邓通当贫饿而死。”(……)于是文帝把蜀郡严道的铜山赐给了邓通,并给他自己铸钱的特权,从此“邓氏钱”流传全国。他的富有达到了这个程度。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翻译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翻译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翻译1、黄琬巧对翻译:黄婉小时侯聪明,祖父黄琼做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发生日食。

京城看不见日食情况,黄琼把听见的情况告诉皇上。

皇太后招他问日食遮了多少。

黄琼思索答案却不知道日食情况。

黄婉当时7岁,在旁边:“为什么不说日食剩下的像刚出来的月亮?”黄琼恍然大悟,立刻用他的话回答诏书。

2、神童庄有恭翻译:粤中部的庄有恭,幼年既有神童的名声。

(他的)家在镇粤将军署旁边,有一次放风筝玩耍,(风筝)恰好落到将军署的内院中,庄有恭直接进入要求归还。

所有衙役都认为他岁数小而忽略了他,没有来得及阻挡他进入。

将军正好和客人下棋,看到他精神状态与众不同,急促喝问他说:“小孩从哪来的?”庄有恭实话回答。

将军说:“你读书了没有?曾经学过对对子吗?”庄有恭回答说:“对子,小意思了,那有什么难的!” 将军问:“能对几个字的对子?”庄有恭回答:“一个字能对,一百个字也能对。

”将军以为他在吹牛,于是就指着厅里张贴的画让他做对子,说:“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庄有恭说:“就是这里一盘棋,便可以对呀。

”应声对道:“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3、曹植聪慧翻译:曹植十多岁的时候,就可以背诵《诗经》、《论语》等几十万字的文章及其他诗词歌赋,善于文章写作。

太祖曹操曾经看他的文章,对曹植说:“你请人代笔写的吗?”曹植跪下回答:“我的言论是自己的观点,写出来就成文章了,您可以当面考我,为什么还要请别人呢?”当时邺城铜雀台刚刚建成,曹操让所有的儿子都到台上,让他们以铜雀台为题写一篇文章。

曹植挥笔马上就完成了,而且文章很有文采。

曹操对他的才华感到十分诧异。

曹植天性随和,不让人敬畏,他使用的车马以及自身的装束打扮也都不追求华丽。

每次去见曹操,曹操都故意用疑难问题来刁难他,但曹植都能应声而答,因此颇受曹操宠爱。

4、鲍子难客翻译:齐国姓田的(权臣)出行前在厅堂设宴祭祀路神,(一起吃饭的)幕僚有上千人。

当代学生文言文翻译

当代学生文言文翻译

当代学生文言文翻译当代学生文言文翻译.txt老子忽悠孩子叫教育,孩子忽悠老子叫欺骗,互相忽悠叫代沟。

▲男人这花花世界,我要用什么颜色来吸引你。

1.大度韩魏公在大名府任上时,有人送他两只玉杯,说:“这是耕地的人到坍塌的古墓中得来的,里外都没有丝毫的斑痕,可算传世之宝了。

”韩魏公拿很多钱酬谢了献宝人,他格外欣赏珍惜(玉杯)。

每次设宴招待客人,都要专门摆放一张桌子,把精美的绸缎铺上去,然后放上玉杯。

有一天,韩魏公招待漕使,正要用玉杯来斟酒劝客,忽然被一个差役失手碰倒掉在地上,两只杯子都跌碎了。

在座的客人们愣住了,而那差役吓得跪在地上等待处罚。

韩魏公神色不变,对客人们说:“世间一切东西的存亡兴废,都有一定的命数时限在那里。

”又掉脸对那差役说:“你是失手了,又不是故意的,有什么罪啊?”宾客们都赞叹韩魏公的宽厚。

韩魏公统领定州军政时,曾经夜间写信,让一个士兵拿着火把在身旁照明。

那个士兵向别处张望,火把(歪了)烧着了韩魏公的胡子,韩魏公急忙用袖子掸灭了,照旧写信。

过了一会儿,偶尔抬头一看,已经换了一个士兵了。

韩魏公担心长官会鞭打那个士兵,连忙喊那个长官来,看着他说:“不要追究他啦,他已经知道怎么拿火把了。

”军中都很佩服韩魏公的宽厚大度。

2.棘刺雕猴燕王喜好细小巧妙的玩物,有个卫国人说:“(我)可以在酸枣树上的刺的尖上刻上母猴。

”燕王很赏识他,用五乘之地的税收作为俸禄养着他。

燕王说:“我看看你是怎么在酸枣树的刺尖上刻母猴的。

”那人说:“当国王的想看它,必须半年不进入到后宫里面,不喝酒吃肉,雨停日出的时候,在半明半暗的地方观看它,这样才可能看见酸枣树刺尖上的母猴。

”燕王于是就养着那个卫国人,(却又)不能观看他的沐猴。

有个郑国台下(地名)的铁匠对燕王说:“我是做刀具的,所有细微的东西都肯定要用刀具削而成的,被削的东西肯定要比刀刃大。

实际荆棘的刺尖上容不下刀锋,(刀锋)无法在酸枣树的刺尖上刻削,燕王你请看看他的刀具,可不可以刻沐猴就清楚了。

当代学生2011年增刊初中文言文翻译

当代学生2011年增刊初中文言文翻译

13、砚眼
明有陆公庐峰者,于京城待用。尝于市遇一佳砚,议价未定。既还邸,使门人往,以一金易归。门人持砚归,公讶其不类。门人坚证其是。公曰:“向观砚有鸲鹆眼,今何无之?”答曰:“吾嫌其微凸,路值石工,幸有余银,令磨而平之。”公大惋惜。盖此砚佳处即在鸲鹆眼也。
明朝有一位叫陆庐峰的人,在京城等待朝廷任用。他曾经在集市上遇到一块上好的砚台,价格有争议没有定。到了邸府后,让仆人前往,用二十两银子把砚台买回来。仆人拿着砚台回来了,陆庐峰觉得它不像原来的砚台而感到惊讶。仆人坚持说就是这个砚台。陆庐峰说:“先前的砚台有个‘八哥眼’,为什么现在没有了?”仆人回答说:“我嫌弃它有一点凸,路上正好遇见石工,幸亏有剩余的银两,叫他打磨一下使它平整了。”陆庐峰十分惋惜。原因是这个砚台好的地方就在八哥眼。
12、自护其短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有个从出生以来就没有见过菱角的北方人。到南方做官,有一次他坐在酒席上吃菱角,这个人连壳一起放到嘴里吃。有人说:“吃菱角要去壳。”他想掩盖自己吃错菱角的错误,于是狡辩道:“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是为了清热解毒呀!”有人问:“北方也有菱角吗?”他说:“前山、后山(上都有),哪里没种呢?” 菱角明明是生长在水中的,那个北方人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1、商 鞅 立 信
商鞅令①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也,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之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②。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民信之,卒下令。

2009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 翻译

2009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 翻译

【不记人过】吕蒙正相公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失。

初任参知政事,进入朝堂时,有一位中央官吏在朝堂帘内指着吕蒙正说,“这小子也当上了参知政事呀?”吕蒙正装作没有听见而走过去了。

与吕蒙正同在朝班的同事非常愤怒,下令责问那个人的官位和姓名。

吕蒙正急忙制止,不让查问。

下朝以后,那些与吕蒙正同在朝班的同事仍然愤愤不平,后悔当时没有彻底查问。

吕蒙正则说:“一旦知道那个人的姓名;则终身不能忘记,不如不知道那个人的姓名为好。

不去追问那个人的姓名,对我来说也没有什么损失。

”当时的人都佩服吕蒙正的度量。

【启示】在日常生活中,对别人应有宽宏大度,不计个人得失的胸怀。

【欲食半饼喻】有一个人肚子饿了,走到饼店买饼吃。

一块接著一块,吃了六块饼,当第七块饼吃到一半时,便觉得已经吃饱,突然间,念头一闪,他懊悔的掴打自己的嘴巴说:「我怎么这么笨!早知道吃这半块饼就会饱,就吃这半个就好了。

怎么那么儍!刚刚还吃了六块。

唉啊!我怎么这么笨啊!」【启示】其实,这半块饼如同世间的荣华富贵,是不实在的。

偏偏世人执假为真,汲汲营求名利财富,到头来却是一场游戏一场空。

肚子饱,是累积之前的六块饼,他却以为,是吃了后面这半块饼才饱,这是对世间颠倒的想法,也是不明因果的想法。

【反裘负刍】魏文侯出游,看见路上有个人反穿这皮衣背柴禾,魏文侯说:“为什么反穿这皮衣背柴禾?”那人回答说:“我爱惜我的皮衣的毛。

”魏文侯说:“你不知道如果皮被磨光毛也就没地方依附了吗?”【启示】任何事物都有它的规律,大家不能背道而驰,应遵循自然规律,不能拔苗助长,最终只能起到相反的结果。

【管庄子刺虎】有两只老虎因为争食一人而相斗,管庄子想要刺死它们。

管与止住他说:“老虎是凶猛的动物;人是甘美的食物。

让两只老虎因争吃人而互相争斗,小的一定会死,大的一定会受伤。

你等这两只老虎受伤后再刺杀他们,就能一下子杀死两只老虎了。

不用费杀死一只老虎的力气,就赢得一下子杀死两只老虎的名声。

”【启示】要取得胜利,不能光凭勇敢,而要运用智慧。

初中文言文读练1-70翻译 打印版

初中文言文读练1-70翻译 打印版

1孔子之母叔梁纥娶鲁国施姓人家女儿为妻,生了九个女儿,没有生儿子。

叔梁纥有一个妾,生了个男孩名字叫孟皮,脚有疾病,是残疾人。

叔梁纥于是向姓颜的人家求婚。

颜氏源自姬姓,他们与孔氏家族都居住在陬邑尼丘山麓一带,彼此距离近,一直都相互了解。

颜氏家族年龄排名第二的女儿名为征在,许配给了叔梁纥,生下来孔子。

孔子小时玩游戏,经常摆设俎豆这些祭祀的礼器。

2矮坐头迂公家中有一板凳,特别低矮。

迂公每次坐,必定拿几片瓦垫它的四只脚。

后来不胜其烦,忽然想到办法,叫侍者,将板凳移放到楼上坐。

等坐的时候,像原来一样低矮。

就说:“人们说楼高,原来空有其名啊。

”就命令毁楼。

3庾公乘马有的卢庾亮驾车的马中有一匹的卢马,有人告诉他,叫他把马卖掉。

庾亮说:“卖它,必定有买主,那就还要害那个买主,怎么可以因为对自己不利就转嫁给别人呢!从前孙叔敖打死两头蛇,以保护后面来的人,这件事是古时候人们乐于称道的。

我学习他,不也是很旷达的吗!”4陈仲弓为太丘长陈仲弓任太丘县县长,当时有个小官吏假装称母亲有病请假,事情被发觉后,陈仲弓就逮捕了他,并命令狱吏处死。

主簿请求交给诉讼机关查究其他众多的犯罪事实,陈仲弓说:“欺骗君主就是不忠,诅咒母亲生病就是不孝;不忠不孝,没有比这个罪状更大的了。

查究其他罪状,难道还能超过这件吗!5鼓琴吊丧顾彦先(顾荣)生前喜欢弹琴,去世后,家人就把琴放在灵床上。

张季鹰来吊唁,抑制不住内心的悲痛,就径直走向灵床,弹起琴来。

弹罢几首曲子,他抚摩着琴说道:"顾彦先还能欣赏这些曲子吗?"随即又大哭起来,哭完连孝子的手都不拉就走了6何氏之庐何晏七岁,象仙童一样聪明智慧,魏武帝认为他很出色而很喜爱他.把何晏安置在皇宫里,想以此把他当儿子.何晏于是在地上画出一方形,自己坐在里面.有人问他(这样做的)原因,他回答:这是(我)姓何的的房子.魏武帝知道了(这件事),就把他遣送出宫外了7王戎观虎魏明帝在宣武场上弄断老虎的爪牙,让百姓们来看。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参考答案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参考答案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参考答案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参考答案文言文阅读是初中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文言文阅读技巧,我们特地整理了60篇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并附上了参考答案。

希望同学们在完成这些练习后,能够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水平。

第一篇:放鸠子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曰:“夫子莞尔而笑,且有过虑之谓也。

昔者吾闻之大者矣,楚庄王临师,观兵于周疆。

定公惧而问曰:‘夫子何所虑?’庄王曰:‘吾闻武城有偃王之德,吾行兵者,可无过矣。

’定公曰:‘夫偃王之德,何若?’庄王曰:‘吾闻武城人好善而恶恶,其妻淫乱而得疾,其子而无罪,而被刖。

吾闻之,是恶恶之报也。

’定公曰:‘善哉言乎!请班师。

’”问:请简述本文的主题和表达方式。

参考答案:本文主题为劝善惩恶。

通过讲述楚庄王在武城的故事,强调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理。

表达方式主要为记述和对话,语言简洁明了。

第二篇:攘羊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

故构诈鬼神,设阱捕兽,卒如愿。

归至家,苟闻有鼓琴之声。

循声而观,见有采薪者亡鹿。

欣然规之,不得复反。

亡鹿者曰:“是子擅是术也,吾今日用之而取鹿。

”猎者愧然而叹曰:“吾非独失于猎也。

”问:请简述本文的主题和表达方式。

参考答案:本文主题为做事不可走捷径。

通过讲述齐人好猎的故事,强调了不劳而获的道理。

表达方式主要为记述和对话,语言生动形象。

第三篇:不食待友一人善候伺,得美酒,独甚妒之,恐他人先饮也。

一日,遇友人而过,迎谓曰:“子尝此酒乎?”友人大喜曰:“何善候伺也!子先得是酒而不知也。

”候伺者曰:“吾乃以子为不疾酒,故与之同尝。

”友人大愧而去。

问:请简述本文的主题和表达方式。

参考答案:本文主题为戒贪婪、嫉妒。

通过讲述候伺者与友人的故事,强调了贪婪、嫉妒的危害性。

表达方式主要为对话和叙述,语言幽默讽刺。

第四篇:犬负米救主有杨氏者,富而无子,欲买犬使防盗。

择一日,犬负米而报杨氏之恩。

当代学生第五届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答案

当代学生第五届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答案

1、祖逖闻鸡起舞【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光复恢复(已亡的国家)②俱一同③寝睡2.半夜鸡叫在祖逖看来不是一种不吉祥的声音,而是一种什么声音?激励人奋发的声音。

3.翻译:①因起舞庭中于是起身在院子里舞剑②募士铸兵招募士兵,铸造兵器4.“蹴”的读音是cù,解释为踏,踢。

成语有一蹴而就,意思是踏一脚就成功,形容轻而易举就能完成。

5.成语“闻鸡起舞”的意思是比喻有志为国效力的人奋起行动。

2、鉴真东渡日本【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稍渐渐②骤急③或有时④覆倾翻⑤匮缺少⑥渝改变⑦竟最终2.翻译:应日僧普照辈延接受日本和尚普照等人的邀请3、颜氏父子异志【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拙笨②谐前往,走到③遽立刻2.翻译:①竣起宅颜竣造房子②善为之好好地处理各种事情3.上文“汝出粪土之中,升云霞之上”中,“粪土”比喻地位卑微,“云霞”比喻高官厚禄。

4、苏秦刺股【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炊煮饭②睡打瞌睡③卒最终2.翻译:①资用匮乏资金缺乏②安有说人主而不得者乎?哪有游说诸侯国君而不能成功的?③引锥自刺其股拿起锥子刺他的大腿5、张仪受笞【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从跟随②意认为是,这里是“猜疑”的意思③无行没好品行④持抓住⑤掠笞鞭打⑥释放⑦毋不⑧不同“否”2.翻译:①已而楚相亡璧不久楚国国相的玉璧不见了②安得此辱乎?怎么会受到这侮辱?3.为什么张仪听说“舌在也”便安心了?只要有“舌”,便可游说。

6、人生有四方之志【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善友好②及等到③既已经④涕泪⑤就踏上⑥斯这2.翻译:①与诸故人诀跟那些老朋友告别②未知后会何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再见面③谓此二子丈夫尔认为这两个人是大丈夫④然于断,则不足矣可是在决断方面,便不够了3.上下文有两个“徒”:①“子高徒拱手而已”中的“徒”,解释为仅仅;②“其徒问”中的“徒”,解释为徒弟。

7、牛弘笃学【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脯干肉②忽突然③颜色脸上的神色④辍停2.翻译:①笃志于学在学习中专心致志②弘无所怪问牛弘一点也不感到奇怪,也不追问3.成语“不容置喙”中的“喙”,读音为huì,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不容许插嘴。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答案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答案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答案1.★鲁人徙越1.①自己②有人③凭④长处3.要根据需要来确定行动,否则只能碰钉子。

2.★农夫殴宦1.(1)给(2)眼泪(3)通“值”价值(4)就3.揭露了“宫市”对劳动人民的剥削、迫害。

3.★教学相长1.(1)味美(2)即使(3)困惑(4)增进,促进3.教学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4. ★樊重树木1.(1)但是(2)从前(3)都 3.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造作准备,有长远打算。

启示:学习也是如此。

5. ★颜回好学1.(1)早(2)极度悲哀(3)更加3.颜回年轻轻就死了,现在没有像他那样好学的人了。

6. ★王充博览1.(1)赞扬(2)以……为师(3)就(4)就3.指诸子百家的著作,如《老子》、《孟子》、《庄子》、《韩非子》、《荀子》等。

7. ★不记人过1.(1)过失、过错(2)假装(3)责问(4)制止2.略3.吕蒙正为人正直,襟怀坦白,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失寻机报复。

有胸怀,更有智慧。

8.★欲食半饼喻1.(1)原因、缘故(2)停止(3)假如 2.略3.讽刺了那种不究因果而钻牛角尖、徒生苦恼的糊涂虫(愚蠢的人)。

9. ★反裘负刍1.(1)背(2)为什么(3)你2.略3.皮之不存,毛将焉附10. ★管庄子刺虎1.(1)制止(2)代词,指老虎(3)举动(4)却 2.略3.做事应善于分析矛盾,把握时机,以逸待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1. ★齐人有好猎者1.(1)回家(2)妻子孩子(3)应该(4)努力耕田3.人在遇到困难时,不可勉为其难,有时暂时后退是为了更好地前进。

(做任何事情不能一味蛮干,当失败时,应该注重考虑成功的策略。

)12. ★何梅谷之妻1.(1)将(2)黄昏(3)指何梅谷妻每天念千遍“观音菩萨”这件事。

(4)留下。

3.何梅谷妻每天念佛千遍,何梅谷阻止她她不听,不阻止她呢,又恐怕会让读书人见笑。

13. ★邴原泣学1.(1)能够(2)假如,如果(3)白白地(4)钱,学费3.发现邴原无学而泣,躬身垂问。

初中文言文(含原文、译文及答案)

初中文言文(含原文、译文及答案)

初中文言文(含原文、译文及答案)1、商鞅立信【原文】商鞅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也,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之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民信之,卒下令。

(选自《史记·商君列传》)【字词解释】①令:指变法的命令。

②具:准备好,指政令的公告已写好。

③未布:没有公布。

④市:贸易市场。

⑤募:招募。

⑥徙:迁徙,这里指搬走。

⑦金:古代货币单位。

【阅读训练】1、解释:(1)既:..;(2)徙:;(3)予:;(4)辄:;(5)以:2、翻译:(1)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之南门:(2)民怪之,莫敢徙:3、本文给你的启示是什么?2、田登为郡守【原文】田登作.郡守,怒人触其名,犯者必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

值上元放灯,吏揭榜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故语云.:“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本此..。

(节选自《古今谭概》)【字词解释】①笞(chī):鞭打,用竹板抽打。

②州:此指郡。

③值:遇到,碰上。

④上元:旧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⑤揭榜:张贴告示。

⑥于:介词,在。

【阅读训练】1、解释:(1)作:;(2)笞:;(3)于:;(4)云: ;(5)本此:2、翻译:(1)怒人触其名:(2)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3、为什么“举州”皆谓“灯”为“火”?3、书法家欧阳询【原文】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

驻马观之,良久乃去。

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选自《书林纪事》)【字词解释】①裘:皮袍②索靖:晋朝著名书法家③及:等到④复:又,再⑤布:铺开【阅读训练】1、解释:(1)尝:;(2)书:;(3)反:;(4)伫立:;(5)去:2、翻译:(1)驻马观之,良久乃去:(2)及疲,乃布裘坐观: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4、伊犁凿井【原文】伊犁城中无井,皆汲水于河。

一佐领曰:“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

统编版初中历史课外文言文阅读70篇翻译及答案

统编版初中历史课外文言文阅读70篇翻译及答案

统编版初中历史课外文言文阅读70篇翻译及答案文本内容概述该教材共包含70篇文言文阅读材料,旨在帮助初中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文化,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这些阅读材料覆盖了不同历史时期和主题,包括但不限于古代史、近代史和法律制度等方面。

每篇文言文都配有相应的问题和答案,以帮助学生检验和巩固对文本的理解。

文言文翻译策略在进行文言文翻译方面,建议遵循以下简洁策略,以确保翻译质量:1. 理解上下文:在翻译文言文时,首先要确保对整篇文本的上下文有充分的理解。

这样可以帮助准确把握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方式。

2. 忠实翻译:在翻译过程中,尽量保持对原文的忠实,避免过度解释或加入自己的观点。

这有助于保持原文意义的准确传达。

3. 使用术语的慎重性:文言文中常使用特定的术语,翻译时应该谨慎选择相应的词汇,以保持专业性和准确性。

4. 语法结构的保持:文言文具有独特的语法结构,翻译时应尽量保持其特点,以使翻译结果更具文言文风格。

注意事项在使用本文档提供的翻译答案时,请注意以下几点:1. 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调整:本文档提供的答案是根据文本理解和分析得出的结果,但不保证与教材的标准答案完全一致。

教师和学生在使用时应根据具体需求进行适当调整。

2. 确认准确性:本文档提供的翻译答案经过认真考虑,但无法保证不存在任何错误。

建议教师和学生在使用时仍需自行核实答案的准确性。

3. 翻译风格灵活性:文言文翻译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不同的翻译者可能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因此,在使用本文档提供的翻译答案时,可以根据个人理解和风格进行适当调整。

以上是关于统编版初中历史课外文言文阅读70篇翻译及答案的基本概述和策略建议。

希望本文档能为教师和学生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参考。

《当代学生》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翻译及答案1

《当代学生》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翻译及答案1

1.★鲁人徙越鲁人身善织履,妻善织缟①,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

”鲁人曰:“何也?”曰:“履为履之也,而越人跣②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游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鲁人对曰:夫不用之国,可引而用之,其用益广,奈何穷也?”(选自《韩非子·说林上》)【注释】①缟(gǎo):古代的一种白绢。

②铣(xiǎn):光脚。

【译文】鲁人自己善于织草鞋,(他的)妻子善于织白绢,(他们)想搬到越国去。

有人对他们说:“你们一定会很穷的。

”鲁人问:“为什么呢?”(那个人)说:“草鞋是用来穿的,可是越人光脚走路;白绢是用来做帽子的,可是越人披头散发的,凭你所擅长的技能,到用不着的国家去(谋生),想要不贫穷,难道可能办到吗?”鲁国人就反问他说:“到了不用我们专长的地方,我们可以引导他们穿鞋戴帽,随着用途的不断推广,我们怎么会受穷呢?”【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划横线词语。

①鲁人身善织履()②或谓之曰()③履为履之也()④而越人被发()⑤以子之所长()()2.翻译下面这个句子。

鲁人身善织履,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

3.请用短文中的原句回答鲁人不可徙越的原因。

4.你认为鲁人可不可以徙越呢?请用自己的话说明理由。

5.本人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参考答案】1.①自己②有的人③穿但是,表示转折⑤凭、用2.略 3.略4.本题答案较为开放。

如:①不可徙。

鲁人没有从实际出发,越国人不穿鞋,不戴帽,如果徙越,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以后的生活肯定会走投无路。

②可徙。

鲁人可以引导越国人穿鞋戴帽,随着鞋帽用途的不断宣传推广,就可以发挥他们的特长,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5.(1)凡做一事,制定行动计划,必须先做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万不可纯凭主观,心血来潮,莽撞从事。

做生意特别要了解顾客的需要。

(做事要切合实际,实是求是,人实际出发,分析客观条件,这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要学会换一种思路考虑问题,要善于对同一对象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思维,从而得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这样才会创新,才能更好地把握时机。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题译文及答案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题译文及答案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题译文及答案典例引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唐雎不辱使命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请翻译下面的句子。

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答案】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而安陵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解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谕”“以”“存”“徒”,最后疏通句子。

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

欻①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步亦步,尾行数里。

屠惧,示之以刃,则稍却;既走,又从之。

屠无计,默念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②树而蚤③取之。

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

狼乃止。

当代学生文言文翻译

当代学生文言文翻译

当代学生文言文翻译当代学生文言文翻译.txt老子忽悠孩子叫教育,孩子忽悠老子叫欺骗,互相忽悠叫代沟。

▲男人这花花世界,我要用什么颜色来吸引你。

1.大度韩魏公在大名府任上时,有人送他两只玉杯,说:“这是耕地的人到坍塌的古墓中得来的,里外都没有丝毫的斑痕,可算传世之宝了。

”韩魏公拿很多钱酬谢了献宝人,他格外欣赏珍惜(玉杯)。

每次设宴招待客人,都要专门摆放一张桌子,把精美的绸缎铺上去,然后放上玉杯。

有一天,韩魏公招待漕使,正要用玉杯来斟酒劝客,忽然被一个差役失手碰倒掉在地上,两只杯子都跌碎了。

在座的客人们愣住了,而那差役吓得跪在地上等待处罚。

韩魏公神色不变,对客人们说:“世间一切东西的存亡兴废,都有一定的命数时限在那里。

”又掉脸对那差役说:“你是失手了,又不是故意的,有什么罪啊?”宾客们都赞叹韩魏公的宽厚。

韩魏公统领定州军政时,曾经夜间写信,让一个士兵拿着火把在身旁照明。

那个士兵向别处张望,火把(歪了)烧着了韩魏公的胡子,韩魏公急忙用袖子掸灭了,照旧写信。

过了一会儿,偶尔抬头一看,已经换了一个士兵了。

韩魏公担心长官会鞭打那个士兵,连忙喊那个长官来,看着他说:“不要追究他啦,他已经知道怎么拿火把了。

”军中都很佩服韩魏公的宽厚大度。

2.棘刺雕猴燕王喜好细小巧妙的玩物,有个卫国人说:“(我)可以在酸枣树上的刺的尖上刻上母猴。

”燕王很赏识他,用五乘之地的税收作为俸禄养着他。

燕王说:“我看看你是怎么在酸枣树的刺尖上刻母猴的。

”那人说:“当国王的想看它,必须半年不进入到后宫里面,不喝酒吃肉,雨停日出的时候,在半明半暗的地方观看它,这样才可能看见酸枣树刺尖上的母猴。

”燕王于是就养着那个卫国人,(却又)不能观看他的沐猴。

有个郑国台下(地名)的铁匠对燕王说:“我是做刀具的,所有细微的东西都肯定要用刀具削而成的,被削的东西肯定要比刀刃大。

实际荆棘的刺尖上容不下刀锋,(刀锋)无法在酸枣树的刺尖上刻削,燕王你请看看他的刀具,可不可以刻沐猴就清楚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人身善织履,妻善织缟①,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

”鲁人曰:“何也?” 曰:“履为履之也,而越人跣②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游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鲁人对曰:夫不用之国,可引而用之,其用益广,奈何穷也?”(选自《韩非子•说林上》)【注释】①纟高(g a o):古代的一种白绢。

②铳(xi a n):光脚。

【译文】鲁人自己善于织草鞋,(他的)妻子善于织白绢,(他们)想搬到越国去。

有人对他们说:“你们一定会很穷的。

”鲁人问:“为什么呢?”(那个人)说:“草鞋是用来穿的,可是越人光脚走路;白绢是用来做帽子的,可是越人披头散发的,凭你所擅长的技能,到用不着的国家去(谋生),想要不贫穷,难道可能办到吗?”鲁国人就反问他说:“到了不用我们专长的地方,我们可以引导他们穿鞋戴帽,随着用途的不断推广,我们怎么会受穷呢?”【阅读训练】1 .解释下列划横线词语。

①鲁人身善织履()②或谓之曰()③履为履之也()④而越人被发()⑤以子之所长()()2.翻译下面这个句子。

鲁人身善织履,妻善织高,而欲徙于越。

3.请用短文中的原句回答鲁人不可徙越的原因。

4.你认为鲁人可不可以徙越呢?请用自己的话说明理由。

5.本人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参考答案】1.①自己②有的人③穿但是,表示转折⑤凭、用2.略3 .略4.本题答案较为开放。

如:①不可徙。

鲁人没有从实际出发,越国人不穿鞋,不戴帽,如果徙越,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以后的生活肯定会走投无路。

②可徙。

鲁人可以引导越国人穿鞋戴帽,随着鞋帽用途的不断宣传推广,就可以发挥他们的特长,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5.(1)凡做一事,制定行动计划,必须先做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万不可纯凭主观,心血来潮,莽撞从事。

做生意特别要了解顾客的需要。

(做事要切合实际,实是求是,人实际出发,分析客观条件,这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要学会换一种思路考虑问题,要善于对同一对象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思维,从而得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这样才会创新,才能更好地把握时机。

!.★农夫殴宦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太监)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 (指“门户”税),仍邀(强要)以驴送至内。

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

”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

(选自韩愈《顺宗实录•宫市》)【译文】曾经有一个农夫,用驴驮着木柴到城里来卖,遇到宦官自称“宫市”拿走他的木柴,只给了他几尺绢,又就地索取“门户”税,还强要(农夫)用驴把木柴送到内廷去。

农夫哭了,把得到的绢又给了宦官,(宦官)不肯接受,说:“必须用你的驴把柴送到内廷。

”农夫说:“我家有父母、妻子、儿女,等着卖柴得钱后,才能有饭吃。

现在我把木柴给了你,不向你要价钱就回去,你还不肯放我,我也只有和你以死相拼了!”农夫就殴打了宦官。

(街使的属吏捉住他上报,德宗颁诏将宦官废免,赐给农夫十匹绢。

然而,宫市并不因此而改变,谏官与御史们屡次规谏,德宗都不肯听从。

)【阅读训练】1.解释文中加点词:(1)才与绢数尺(2)农夫涕泣(3)不取直而归(4)遂殴宦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仍邀以驴送至内”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刀劈狼首B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3.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4.文中卖柴农夫与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的遭遇,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卖柴农夫与卖炭翁这两个人物形象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1.(1) 给(2) 眼泪(3) 通“值”价值(4) 就2.A3. 略4. 揭露了“宫市”对劳动人民的剥削、迫害。

卖柴农夫性情刚烈,敢于奋起反抗;卖炭翁淳朴善良,逆来顺受。

3.^教学相长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选自《礼记•学记》)【译文】即使有美味的食品,不吃,就不知道它味美。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也不知道它好。

所以学了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够的地方,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通之处。

知道自己有所不足,然后才能严格要求自己;知道自己有不通之处,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

所以说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

【阅读训练】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不知其旨也 ( 2)虽有至道 ( 3)知困 ( 4)教学相长也2. 翻译( 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 2)故曰:教学相长也。

3. 《教学相长》集中论证了和___的关系,说明了___的道理。

【参考答案】1. ( 1)味美 ( 2)即使 ( 3)困惑 ( 4)增进,促进2.( 1)学了以后才知道自己自己有不够的地方,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通之处。

2)所以说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

3.教学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4. ★樊重树木樊重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

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

向之笑者,咸来求假焉。

此种植之不可已也。

谚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

”此之谓也。

(选自《齐民要术》序)【注释】樊重:人名。

梓漆:梓树和漆树。

【译文】樊重曾经想制作器物,他就先种植梓材和漆树。

当时的人们都对他的做法嗤之以鼻。

但是在几年之后,梓树和漆树都派上了用场。

过去那些耻笑他的人,现在返过来都向他借这些东西。

这说明种植树木是不可以停止的啊!俗谚说:“作一年的打算,不如种谷子;作十年的打算,不如种树。

”说的就是这件事呀!【阅读训练】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1)然积以岁月(2)向之笑者(3)咸来求假焉2. 翻译(1)时人嗤之。

(2)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

3. “此之谓也”说的是什么道理?对你有何启示?【参考答案】1. (1)但是(2)从前(3)都2. 略3.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造作准备,有长远打算。

启示:学习也是如此。

5. ★颜回好学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

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译文】颜回二十九岁,头发全白了,过早地死了。

孔子哭得十分伤心,说:“自从我有了颜回,学生们(以颜回为榜样) 更加亲近我。

”鲁哀公问:“你的学生中哪个最好学?”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最好学, (他)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身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

可惜短命死了!现在再也没有这样的人了。

”(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阅读训练】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蚤死 ( 2)孔子哭之恸( 3)门人益亲2. 翻译(1)弟子孰为好学?(2)不迁怒,不贰过。

3. 孔子“哭之恸”的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1. ( 1)早 ( 2)极度悲哀(3)更加2. 略3. 颜回年轻轻就死了,现在没有像他那样好学的人了。

6. ★王充博览王充少孤,乡里称孝。

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

好博览而不守章句。

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

日久,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译文】王充少年时死了父亲,家乡人都赞扬他很孝敬。

后来到了京城,在太学学习从业的本领,拜扶风班彪为师。

王充爱好广泛,浏览而不拘泥于某些段落和句子。

他家穷没有书,经常去逛洛阳街上的书店,浏览人家所卖的书,看一遍就能背诵。

天长日久,于是(他)广泛地弄通了众多流派的学说。

【阅读训练】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 )乡里称孝 ( 2)师事扶风班彪( 3)一见辄能诵忆(4) 遂博2. 翻译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3.上文中“百家之言”中的“百家”是指什么?【参考答案】1. ( 1)赞扬(2 )以……为师(3)就(4 )就2•略3.指诸子百家的著作,如《老子》、《孟子》、《庄子》、《韩非子》、《荀子》等。

7. ★不记人过吕蒙正①相公不喜记人过。

初参知政事②,入朝堂,有朝士③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 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

其同列④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

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

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固不如无知也。

不问之何损?” 时人皆服其量⑤。

(选自宋•司马光《涑水记闻》,略有改动)【译文】吕蒙正相公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失。

刚刚担任参知政事,进入朝堂时,有一位中央官员在朝堂帘内指着吕蒙正说:“这小子也当上了参知政事了呀?”吕蒙正装作没有听见而走过去了。

与吕蒙正同在朝班的同事非常愤怒,下令责问那个人的官位和姓名。

吕蒙正急忙制止不让查问。

下朝以后,那同事仍然愤愤不平,后悔当时没有彻底查问。

吕蒙正则说:“一旦知道那个人的姓名;就终身不能忘记,不如不知道那个人的姓名为好。

(况且)不去追问那个人的姓名,对我来说又有什么损失呢?”当时的人都佩服吕蒙正的度量。

【注释】①吕蒙正(994--1011 ):宋代政治家。

②初任参知政事,初:刚刚;参知政事:官名,副宰相;③朝士:中央官员。

④同列:同事。

⑤量:肚量。

【阅读训练】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1)不喜记人过(2)佯为不闻(3)令诘其官位姓名(4) 遂止之2.翻译(1)罢朝,同列犹不能平。

(2)不问之何损?3.上文赞美了吕蒙正在怎样的品质?参考答案】1. (1)过失、过错(2)假装(3)责问(4)制止2. 略3.吕蒙正为人正直,襟怀坦白,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失寻机报复。

有胸怀,更有智慧。

&★欲食半饼喻譬如有人,因其饥故,食七枚煎饼。

食六枚半已,便得饱满。

其人嗔恙①,以手自打,而作是言:“我今饱足,由此半饼。

然前六饼,唐②自捐弃。

设知半饼能充足者,应先食之。

”(选自《百喻经》)【注释】①嗔恙:责怪自己有病。

②唐:空,徒然。

【译文】比如有个人因为肚子饿的原因,要吃七个煎饼。

他吃了六个半时就停下了,觉得很饱了。

这时,他就责怪自己有病,用手打着自己,说了这样的话:“我现在吃饱了,是因为吃了这半个饼,前面的六个饼都白白地浪费了。

假如知道这半个饼就能吃饱,我就应该先吃这半个饼。

”【阅读训练】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1)因其饥故(2)食六枚半已(3)设知半饼能充足者2.翻译我今饱足,由此半饼。

然前六饼,唐自捐弃3. 这个故事讽刺了怎样的人?【参考答案】1.(1)原因、缘故(2)停止(3)假如2. 略3. 讽刺了那种不究因果而钻牛角尖、徒生苦恼的糊涂虫(愚蠢的人)。

9. ★反裘负刍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①而负刍②。

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

” 文侯曰:“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译文】魏国国君文侯出门游历,看见一个路人将裘皮衣服翻过来穿然后背柴火。

文侯说:“为什么将裘皮衣服翻过来穿而背柴火?”路人回答说:“我爱惜它的毛。

”文侯说:“你不知道里皮磨坏了,那么毛就没地方附着了吗?”【注释】①裘:皮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