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化学 教学设计 (4)
人教版(2024)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跨学科实践活动4 基于特定需求设计和制作简易供氧器》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跨学科实践活动4 基于特定需求设计和制作简易供氧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跨学科实践活动4 基于特定需求设计和制作简易供氧器》是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的一节跨学科实践课,旨在让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理解氧气的性质和重要性,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教材内容涵盖了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的制取方法以及简易供氧器的设计与制作。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氧气的性质,掌握氧气的简易制取方法,能设计并制作简易供氧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氧气的性质和简易供氧器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特定需求设计供氧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播放一段关于登山或潜水过程中因缺氧导致的紧急情况的新闻片段,引发学生对供氧设备重要性的思考。
2. 提问:在高海拔或深海环境中,人们如何解决呼吸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氧气的性质和应用。
3. 揭示课题:《跨学科实践活动4 基于特定需求设计和制作简易供氧器》。
(二)、新知探究(20分钟)1. 知识讲解:介绍氧气的基本性质,以及供氧器的工作原理,可以通过PPT、实验视频等方式展示。
2. 分析需求:讨论在实际生活中可能需要简易供氧器的场景,如急救、户外活动等,明确设计目标。
3. 设计原理:讲解氧气的储存和释放方式,如高压储存、化学反应产氧等,让学生理解简易供氧器的制作基础。
4. 展示示例:展示几种不同类型的简易供氧器模型,分析其优缺点,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实践操作(40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根据学习的内容,讨论并确定自己的设计方案,教师巡回指导。
2. 制作过程:学生根据设计方案,利用提供的材料(如小气罐、化学试剂、导管等)开始制作简易供氧器,教师适时提供帮助。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设计:4.4.1化学式
板
书
设
计
1.定义
2.意义
3.写法
4.化学式的读法:
教
学
反
思
氧化物:如CuO、P2O5,“氧在后”。
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NaCl、ZnS,“金左,非右”。
注意:化学式中原子个数为1时,“1”不标出;化学式中右下方的小数字一般为最简整数比。
③化合物的读法
一般从右向左读作“某化某”,例如:ZnS读作硫化锌。有时还要读出化学式中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如Fe3O4读作四氧化三铁。如Ca(OH)2读作“氢氧化钙”。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设计课题4 Nhomakorabea4.1化学式
教学
目标
1.化学式及其含义
2.了解化学式及其含义,
3.掌握一些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教学
重点
化学式的写法与读法
教学
难点
了解化学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
过程
教 学 内 容 与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和
关注的学生
一、化学式
1.定义: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做化学式。
小组回答:水中没有氢气和氧气;右下角的2表示一个水分子中有2个氢原子;2H2O表示2个水分子。
4.化学式前面的数字与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意义是否相同?
小组回答:两者的意义不同,因为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含该元素的原子个数。
5.物质有混合物和纯净物之分,它们都能用化学式表示其组成吗?
小组回答: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才有化学式,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也就没有化学式。例如:空气是由氧气、氮气等气体组成,所以没法写化学式。
2024秋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实验活动4 燃烧条件的探究
实验活动3 燃烧条件的探究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本实验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科学探究的积极性,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和调动作用。
通过让学生自主参加到探究实验中,既加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及概括能力。
课题燃烧条件的探究课型新授课素养目标1.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
2.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学习对观察的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通过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得出燃烧的三个条件,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燃烧的三个条件及灭火原理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4.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方法论。
教学重点控制变量法及实验结论的推导。
教学难点实验的规范操作。
教具准备烧杯、镊子、坩埚钳、酒精灯、火柴等。
小木块、小煤块、蜡烛。
课前预习1.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2)空气(或氧气);(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空气(或氧气);(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新课导入这个单元我们学了燃烧的一些相关知识,可能大家对燃烧的三个条件的理解只停留在理论层次上,今天让我们一起亲自动手,用实验探究燃烧的三个条件。
进行新课实验1 探究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1)燃烧实验过程:取大小和形状相似的干燥的小木块和小煤块,分别用坩埚钳夹住,同时放到备课笔记进行新课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现象。
[现象]小木块先燃烧,小煤块后燃烧。
[结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物质具有可燃性。
实验2 设计实验探究燃烧需要有氧气(或空气)方案一:点燃蜡烛,片刻后将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由远及近向火焰慢慢移动,直至罩住蜡烛。
[现象]蜡烛火焰逐渐熄灭。
方案二:点燃两支相同的蜡烛,将其中一支罩在烧杯里。
[现象]没有被罩住的蜡烛持续燃烧,被罩住的蜡烛一会儿就熄灭了。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4.4 化学式与化合价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4.4 化学式与化合价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元素符号及其特点;2.理解化学式并能正确书写化学式;3.掌握化合价的概念,并能根据化合价推测元素化合方式;4.能够分析元素的官能团,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化学式的书写与化合价的推测;2.元素官能团的分析与应用。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通过引入实际例子,引起学生对化学式的兴趣,并提问: - 你们平时在哪些地方见过化学式? - 你们对化学式有什么了解?第二步:引入新知通过投影仪展示元素周期表,解释元素符号的含义和特点: - 元素符号是由元素英文名称或拉丁名称的首字母组成; - 元素符号一般由一个大写字母和一个或两个小写字母组成; - 元素符号与元素名称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 元素符号一般以拉丁名称或英文名称的缩写为准。
第三步:化学式的书写解释化学式的概念:由元素符号和表示元素原子数目的下标组成。
示例化学式H₂O的含义为: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组成的分子。
- 通过示例化学式的分析,引导学生掌握化学式的书写规则: - 元素符号的顺序按照化合物中元素的先后顺序写出; - 元素符号后面的下标表示元素原子的个数; - 下标为1时可以省略不写。
第四步:化合价的推测引导学生思考化合价的概念,并提问: - 什么是化合价? - 如何根据化合价推测元素的化合方式?通过示例化合物的化学式,如NaCl、H₂O,解释化合价的特点: - 具有正价和负价两种; - 绝大多数元素的化合价是固定的。
总结元素化合价的规律: - 主族元素的化合价一般等于它们的电子层(价层)上的电子数目; - 过渡元素的化合价可以根据最稳定的化合物来推断。
第五步:应用案例分析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元素的官能团,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
比如:分析硫酸(H₂SO₄)的分子结构: - 化合价为+2的氢原子与化合价为+6的硫原子组成硫酸根; - 化合价为-2的氧原子与化合价为+6的硫原子组成硫酸。
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优秀5篇
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优秀5篇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元素的概念,初步学会用元素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用微粒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
2、通过对纯净物和元素的分类,进一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学习分类的方法。
3、学会正确书写元素符号,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材从学生在前几章教材中所见到的分子模型入手,把原子归类,建立元素的概念,并在次基础上学习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顺势给出了表示元素的一些符号,这样把宏观物质、微观构成和抽象符号很自然地结合在一起,易于学习和掌握。
教学对象分析人类使用符号的历史源远流长,图形、标记、语言文字、数字、公式等这些符号的使用是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的,学生以前可能不曾体会绘画、做标记、书写各种文字都是在使用符号实现对事物的记载和与他人的交流,没有体会使用符号给人类带来的便捷。
当他们知道构成大千世界形形色色的物质的元素不外乎一百多种,每一种元素都有一种特定的便于书写和交流的符号,学会了这些符号和运用这些符号表示多样化的物质的规则,就可以与全世界的人方便地进行学术交流!他们可能会对学习充满兴趣。
实验用品分子模型、卡片、磁铁、铁钉、菠菜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设计意图课前教师布置研究性课题:1、利用橡皮泥、泡沫塑料、塑料小球、牙签、铁丝、双面胶等材料在学习小组内动手制作水、氧气、一氧化碳、甲烷等物质的分子模型。
2、搜集各种补钙食品的包装盒。
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模型、搜集材料。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利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原子是有类别之分的,不同的原子大小是不同的,分子具有独特的立体结构等许多微观知识。
一、元素教师组织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并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模型与[活动天地]中模型进行对比、修改,教师进行简短评价。
学生积极、热切地展示自己的作品,随教师的分析修改模型。
学生通过展示、修改模型,澄清学生在课前制作模型时的模糊认识、错误做法,加深对物质组成的认识,初步学习研究微观世界最常用的方法——理想模型法。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4.4元素化合价教学设计
c.实验室资源:开展实验教学,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感受化合价的知识。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利用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激发他们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1.复习提问:请学生回顾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特点及它们之间的区别。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化合物中元素的电子排布和化学键的形成。
2.通过对元素化合价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审美情趣。
3.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一、导入新课
1.通过复习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知识,引出元素化合价的概念。
2.提问:为什么需要学习元素化合价?它有什么作用?
二、新课内容
b.结合小组讨论,设计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验证化合价规律,并撰写实验报告。
3.思考作业:
a.思考化合价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以及它如何影响化合物的性质。
b.分析化合价与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关系,并撰写一篇短文,阐述你的理解。
4.预习作业:
a.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了解化合价在化学方程式平衡中的作用。
1.讲解元素化合价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化合价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2.举例说明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引导学生观察化合价的规律。
3.进行实验:探究化合价规律。
a.准备不同元素的化合物,如NaCl、CaO、H2O等。
b.让学生观察化合物的组成,尝试书写元素的化合价。
c.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化合价规律。
4.讲解化合价的表示方法,让学生学会正确书写化合价。
d.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三化学教学设计范例5篇
初三化学教学设计范例5篇初三化学教学设计1分子和原子一、教材本节内容属于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的内容。
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典型生活经验出发,运用宏观现象帮助理解微观的原理,反过来,微观的原理也可用于解释这些宏观现象。
将探究活动聚焦于“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这一核心问题。
本节课对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已经认识了物质发生的不少奇妙变化,并且有了“物质之间为什么会发生变化”“物质到底由什么构成”等疑问。
这些问题正是本课题的切入点,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对初学化学的中学生来说,分子、原子这些肉眼看不到、手摸不着的微观粒子的确非常抽象,因此在本节课的授课中应该注意形象直观,帮助学生建立微粒的观点。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能说出分子的三条性质。
2.能够运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生活中某些常见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运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现象,学习日常现象与课本理论相结合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数据、音像资料等分析分子的性质,提高对奇妙的化学世界的探索兴趣,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分子的性质。
【难点】运用分子的性质特点,解决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五、说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情境创设法、讲授法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包括了四个环节:导入新课、新课讲授、巩固提升、小结作业。
我将会这样展开我的教学:环节一:新课导入在这一环节中,我会结合实际创设问题情景:在学习氧气的性质时,做过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虽然实验是在实验台上完成的,但是很多人都闻到了二氧化硫的刺激性气味。
不仅如此,生活中还存在很多类似的现象,由此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提起学习本节课内容的兴致。
环节二:新课讲授1.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在这里我会向学生演示品红在水中扩散的实验,他们通过观察品红分子在水中运动的现象和特点,会得出物质是由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猜想。
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苏教版5篇
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苏教版5篇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苏教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苏教版1生活中常见的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二课时)》。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设置、教学过程设计及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本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生活中常见的盐》的第二课时,通过上节课教学,学生知道了生活中常见的盐及主要用途,了解了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盐的某些化学性质,在此基础上,这节课主要探究学习复分解反应及发生的条件。
从《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化学学科自身特点可以看出:复分解反应是非常重要的知识内容,它要求学生掌握复分解反应的概念、条件及酸碱盐的溶解性;学会判断复分解反应类型;正确书写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
本课学习前学生已知道常见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和化合、分解、置换反应,但对酸、碱、盐之间的反应类型不能做出判断,从而产生疑问,因此,本课学习复分解反应,会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到似曾相识,这样在教学过程中会缓解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紧张情绪,使学生保持轻松、良好的心态。
而教材内容的整体安排又体现了复分解反应知识的层次性、系统性,渗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理念,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
复分解反应作为化学用语中的“高层建筑”,既需要前面基础知识:元素符号、化合价及化学式书写等基本化学用语的辅助,也需要酸碱盐溶解性和复分解反应条件的支撑。
所以,熟练准确的书写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无论是对初中化学知识的学习还是今后化学的继续学习,都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提升学生化学学习的综合素养也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说目标依据课标、教材内容,从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1、理解复分解反应,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一些常见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新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 第四节 元素 教案(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四节元素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元素的存在,形成元素的概念。
2.正确书写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知道元素符号表达的意义。
3.能从元素的角度对纯净物进行分类。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元素概念的建构,学会从一类事物中抽象出共同特征,从而获取概念的能力;2.通过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学会运用对比的方法分析问题,认识事物。
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书写及含义;能从元素的角度对纯净物进行分类。
对元素概念的理解和元素符号的含义。
[教师演示]缺钙会引起骨质疏松症,那么大家知道生活中有哪些补钙的物质吗?[课件展示]教师通过投影展示几种常见的补钙食品(或药物)。
【提问】请思考:几种食品名称中的“钙”、“锌”指的是什么?(分子,原子,还是……?)【生】交流讨论,学生的意见不完全一致,有说分子的,有说原子的,还有说元素的【师】我们每个人生活在物质的世界里,元素的海洋中,今天我们一起认识元素。
(一)元素概念【温故知新】投影:水、二氧化碳、氧气的图片,回忆三种物质由什么微粒构成的?它们的分子又由什么微粒构成?从宏观角度看,这些物质又由什么组成?【生】倾听教师引导,思考回忆,明确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又由原子构成,物质由元素组成。
【板书】物质、分子、原子、元素之间的关系。
【提出问题】元素与原子有关系吗?【生】氧气、二氧化碳、水三种物质中都含有氧元素。
【师】教师给出如下物质的分子模型:水分子、氧气分子、二氧化碳分子【提出问题】请从构成上分析三种物质的分子共同点是什么?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生】讨论交流,得出:物质中均含有氧原子,它们都属于氧元素。
元素就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师】问题:怎样才能算是同一类原子呢?【讲解】教师投影三种氧原子:质子数均为8,中子数分别为8、9、10,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讲解“将质子数都是8的氧原子统称氧元素。
【生】倾听思考,并理解什么是氧元素。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思考,决定元素种类的是什么?【生】讨论交流,得出“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中的质子数”的结论。
新人教版九级上册化学《化学式与化合价》教案教学设计
2022年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4.4化学式与化合价)教案教学设计2022年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4.4化学式与化合价)教案教学设计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化学式的涵义。
〔2〕熟记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
〔3〕能用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并能利用化合价推求化学式。
〔4〕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涵义,并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进行有关简单计算。
〔5〕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或说明书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和含量。
能力目标: 通过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培养学生的化学用语表达能力。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会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利用十字交叉法书写常见化合物的化学式并会命名教学难点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通过列举有趣的化学式引导学生想怎么会出现这样的式样,以及这些元素都表示什么。
从而进入新课二、新课教学:化学式反映了物质的组成1、化学式,就是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来表示纯洁物组成的式子。
据:任何纯洁物都有固定的组成,不同的物质组成不同2、化学式所表示的含义〔一般包含宏观和微观角度〕微观上:表示某物质;表示该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宏观上: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或者一个原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还可以表示一个分子的构成情况我们以水〔H2O〕为例说明化学式的涵义以H2O为例宏观表示一种物质表示水这种物质表示该物质有哪些元素组成的表示水由氧元素和X组成的微观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一个水分子表示一个分子里有多少个原子表示一个水分子中由2个氧原子和1个原子构成3、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周围的数字的意义简单化合物的命名1、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命名依据元素的名称,从右往左读作“某化某〞。
如NaCl读作“氯化钠〞2、含有OH原子团的化合物的命名一般命名为“氢氧化某〞如:NaOH读作“氢氧化钠〞,Cu(OH)2读作“氢氧化铜〞3、含有其他原子团的化合物的命名一般依据原子团和另一元素的名称从右到左的顺序读作“某酸某〞。
2024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4.4化学式与化合价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3. 实验器材:本节课可能涉及到实验操作,需要准备实验所需的化学试剂、试管、烧杯、滴定管等实验器材,并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为学生提供安全的实验环境,让他们能够亲身体验和探究化学式与化合价的关系。
4. 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设置分组讨论区,供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设置实验操作台,供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同时,确保教室内有足够的座位和桌面空间,以便学生能够舒适地进行学习和实验操作。
5. 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教学工具,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教学内容的展示和讲解,同时能够灵活地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和补充。
板书设计应具有艺术性和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例如,可以将化学式的书写规则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表达,如“元素符号就像人的姓氏,数字就像人的年龄,两者缺一不可”。同时,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化学实验操作图片,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化学知识。通过这样的板书设计,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点,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我们进行了实验操作,学习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巧。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注意使用化学仪器的安全,遵守实验操作规程。通过实验,我们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化学式与化合价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的化学问题。
在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中,我们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通过问题解决和思考探究的过程,我们提升了科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化学式与化合价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增强了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10.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为高年级的化学学习做好准备。
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人教版设计
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人教版设计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人教版设计(一)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在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的基础上,研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通过讨论,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反应原理;通过实验探究,学会设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装置的探究,逐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通过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培养学生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设计思路;通过筛选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发展观察能力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在探究中,使学生体验合作、发现的乐趣;在设计实验装置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课堂引入指导方法一:引导学生复习到目前为止学生已经掌握的可以得到二氧化碳气的方法,逐一筛选出适合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会选择,学会判断,从中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实验学生的主动学习。
方法二:从实验室制气的要求入手,讲清楚原则,让学生自己总结,思考到底实验室中用什么方法来制备二氧化碳。
方法三:单刀直入先讲实验室中制二氧化碳的原理,让学生思考,实验室选择这种方法的依据是什么?通过对比突出该方法的优越性,总结出实验室制气的原则。
知识讲解指导注意讲解时的条理性,使学生明白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检验方法;让部分学生清楚选择该方法的原因和实验室制气方法选择的依据。
注意理论与实验的结合,避免过于枯燥或过于浅显,缺乏理论高度。
联系实际,讲二氧化碳灭火器的原理,适用范围,必要时也可讲解常用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关于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教材分析本节课在全书乃至整个化学学习过程中,所占有的地位十分重要。
它是培养学生在实验室中制取某种气体时,药品的选择、装置的设计、实验的方法等思路的素材。
上好此节课对学生今后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基本实验及实验探究能力都有深远的影响。
2024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 跨学科实践活动四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跨学科实践活动4 基于特定需求设计和制作简易供氧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跨学科实践活动4 基于特定需求设计和制作简易供氧器》主要涵盖人教版教材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单元和第5单元的内容,纵向结合了新课标课程内容中主题15的相关内容,综合体现“物质的化学变化”“物质的性质与应用”等主题的大概念与核心知识,同时也承载了“氧气的制取与性质”这一学生必做实验,对“化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主题中的化学与健康、材料等相关内容也有所涉及,不仅有助于学生建构变化观、元素观等化学观念,发展建构思维模型等,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促进“比例和定量”等跨学科大概念的发展和完善,促进核心素养发展的育人价值。
【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为9年级的学生。
经过一段时间的化学学习,学生已初步领悟了化学变化的定义和实质,了解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基本知识,会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会书写化学方程式,知道质量守恒定律,会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但是还不知道什么是项目式学习,缺乏项目规划的能力;只会简单的实验操作,实验设计、反思、改进等探究能力比较薄弱;难以将具体的知识与真实问题建立联系,缺乏运用知识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知识零散单薄,缺乏知识经验的结构化。
【教学目标】1.通过研讨供氧器的使用范围与情境,明确项目要解决的问题及研究价值,感受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在维护人体健康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2.通过氧气制取实验的复习,使知识经验结构化,初步形成原理→装置→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3.通过对项目任务进行拆解和规划,初步融合工程技术方法,建立基于特定需求设计供氧器的一般程序和方法,形成模型。
4.通过选择原理、绘制草图、动手制作等小组合作活动,综合应用化学与工程技术方法等跨学科知识初步制作项目作品,并作反思和改进。
【教学重点】通过对项目任务进行拆解和规划,初步融合工程技术方法,建立基于特定需求设计供氧器的一般程序和方法,形成模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精选8篇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精选8篇初三上册化学教学设计篇一《走进化学实验室》教学目标掌握一些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理解仪器的选择和操作的原理教学重难点固体、液体的取用教学工具集气瓶、水槽、玻璃片、饮料管、澄清石灰水,滴管、火柴梗(或细木条)、盛满氧气的集气瓶若干,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若干。
教学过程【引入】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学习化学必然要走进化学实验室,那里有很多仪器和药品期望你利用他们来探究化学的奥秘。
【说明】当你走进化学实验室时,首先要仔细阅读实验室规则,他们是你安全实验并获得成功的保证。
一、药品的取用指导学生阅读P151药品取用规则,指导学生认识几种化学实验室药品的一些图标1、固体药品的取用【说明】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里(展示广口瓶),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展示药匙)。
有些块状的药品可用镊子夹取。
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立刻用干净的纸擦干净,以备下次使用。
【演示】1)取锌粒2)取少量碳酸钠【解释】固体药品取用时,若不指明用量,一般只须盖满试管底部即可2、液体药品的取用【说明】液体药品通常保存在细口瓶里(展示细口瓶)。
【演示】液体的倾倒。
【讨论】1、细口瓶的塞子为什么要到放在桌面上?2、倾倒液体时,瓶口为什么要紧挨着试管口?应该快到还是缓慢地倒?3、拿细口瓶倒液体时,为什么细口瓶标签的一面一定要朝向手心?4、倒完液体后,为什么要立即盖紧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原处。
【说明】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常用量筒量出体积。
【演示】用量筒取用液体。
【解释】1、量筒读数时,视线要跟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2、当接近刻度时,可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至刻度3、取用液体,当不说明用量,一般取1—2毫升【讨论】量取液体时,如果实现没有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而是采用仰视或俯视的方法,将会对读数产生什么影响【演示】滴管的使用,实验1-3【小结】1、固体的取用方法2、液体的取用方法作业:课后小结1、固体药品的取用保存:广口瓶取用:药匙、纸槽(粉末状)、镊子(快状)注意:若不指明用量,一般只须盖满试管底部即可2、液体药品的取用保存:细口瓶取用:倾倒注意:当不说明用量,一般取1—2毫升初三化学上册教案篇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目标1、熟记pH和溶液酸碱度、酸碱性的关系;2、会使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3、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有重要的意义。
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5篇)
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5篇)九年级化学《燃烧和缓慢氧化》教案模板教学目标学问目标:了解燃烧和燃烧的条件,了解灭火的原理;了解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现象,及它们与燃烧之间的区分和相互联系。
力量目标:在学习了以上学问后,引导学生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得出防火、灭火、及预防自燃的有效措施,培育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情感目标:培育学生喜爱科学、信任科学、依靠科学的科学态度;使学生了解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观点。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教材在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后,安排了燃烧和缓慢氧化。
这样能使学生熟悉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爆炸等现象,了解其根本原理。
本节教学内容较多,其中包括有发热发光现象的猛烈氧化(燃烧),有不发光热、现象也并不显著的缓慢氧化(金属的腐蚀和呼吸等)。
在燃烧的问题上,讲到了燃烧的条件,又要学生争论灭火的条件,简洁地提到了在有限空间里发生急速燃烧时的爆炸,也谈到了从缓慢氧化自发地转变为猛烈氧化的自燃。
为了使学生很好地抓住中心,教材中指出,全部这些现象的本质都是氧化。
只是由于条件不同而发生了不同的现象。
从而使学生自然的熟悉到:自然界的一切规律都受到肯定条件的制约,而规律又是一切事物固有的必定性,只要有必要的条件存在,变化就会依肯定方式进展。
假如学生能对以上氧化反响的各个外因条件了解得比拟全面、透彻,就完全有可能想出防火、灭火和预防自燃的根本原理,乃至一些有效措施。
教学建议要求学生了解:①物质在空气里起氧化反响的时候是否有燃烧现象,打算于温度是否到达这种物质的着火点;②物质在空气里的燃烧的急速程度,取决于可燃物跟氧气的接触面积大小;③而急速的燃烧是否会引起爆炸,则打算于可燃物所处空间的大小和是否有气态生成物产生。
④至于缓慢氧化是否能引起自燃,则打算于氧化所产生的热量能否散逸和进展缓慢氧化的物质的着火点凹凸。
针对第一点的教学,要做好演示试验,首先提出问题,学生通过认真观看,每一个试验结果得出什么结论?从而由燃烧的条件引出灭火原理是什么?即只需要燃烧的两个条件不同时满意就可。
九年级化学上册《专题四燃料与燃烧》教案、教学设计
3.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化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燃料的分类与性质:教师详细讲解各种燃料的分类、性质、用途,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燃料的特点。
2.燃烧原理:教师运用动画、实验演示等方法,讲解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等知识点,帮助学生掌握燃烧的基本原理。
3.实验教学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提高实验观察能力。
设想: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设置具有挑战性的实验任务,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其实践操作能力。
4.结合能源、环保等社会热点问题,设计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设想:组织学生进行燃料与环境问题的调查研究,引导学生关注能源可持续发展,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如燃料的分类、燃烧原理等。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指出错误原因,引导学生正确解题。
3.教师挑选部分典型题目进行讲解,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燃料与燃烧的知识点,梳理知识体系。
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3.教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加强课后复习,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4.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并鼓励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提高学科素养。
五、作业布置
1.请学生完成课本上关于燃料与燃烧的相关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特别是燃料的分类、性质、燃烧原理等核心概念。
(二)教学设想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课题4化学式与化合价》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关于化合价的实际案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化学式的书写规则,化合价的定义及其应用,结合具体化合物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完成化合价的确定练习。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个别或集体解答。
4.化学式的确定方法
-知道化合价的前提下,根据化合物的组成元素,利用化合价的原则(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来确定化学式。
-通过已知化学式,推导出其他化合物的化学式,如通过水(H₂O)的化学式,推导出硫化氢(H₂S)的化学式。
5.化学式的应用
-化学式可以用来表示物质的结构。
-化学式有助于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判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比例关系。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通过反思,提升学习效率和自我认知。
-作用与目的:
巩固化学式与化合价的知识点,形成长期记忆。
拓宽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知识点梳理
1.化学式的书写规则
-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参与课堂讨论。
参与课堂活动:在小组内讨论,共同解决化合价的应用问题。
提问与讨论:对不理解的知识点提出疑问,与同学和老师进行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讲解和实例分析,帮助学生掌握重难点知识。
实践活动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加深对化合价规则的理解。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5篇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5篇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1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教学目标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利用。
重点和难点重点: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难点: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
中和反应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
实验准备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再逐滴滴加稀盐酸至红色刚好褪色。
蒸发实验所得溶液结晶。
相关的CAI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设计第一板块:问题结构引导性材料请一名同学朗读课前准备的关于焦裕禄主要事迹的材料;介绍附近工厂排放的废水的情况(有条件的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关于的纪录片)。
问题1:从上面的材料中我们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问题2:能否利用我们所学的化学知识明确提出解决的办法?要利用到哪个知识点?该知识点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同学们在讨论回答上面的问题后,教师做简要的评价,然后请学生阅读课本第60页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问题3:课文中主要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问题4:你还知道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哪些应用了中和反应的实例?它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重要意义?问题5:你能写出本课题中关于怎样处理工厂废水的反应原理吗?问题6: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没有想过对谁明确提出什么好的建议?或者拟订一份调查报告给关于部门,其中包含你了解的情况和改善的方案。
点评:问题结构是构成教学思路的基本的材料,是学生进行有效探究活动的智力保证。
教师展示问题结构的技巧是,先给学生“焦裕禄事迹”等各方面的材料,为学生建立起感性认识,将学生的思路送进“前沿阵地”,然后再层层深入。
问题结构在抓住知识属性的基础上,针对中和反应的应用,采用层层递进的形式不断深入,不断变换研究问题的角度实质,这一过程落实了知识技能目标,加强了过程方法目标,点拨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第二板块:教学设计创设情景在酸性土壤中加入熟石灰和厕洁精洗厕所里的污垢引入课题探究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活动与探究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汇报、交流活动与探究是酸中的什么离子,与碱中的什么离子相互作用。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 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年级九年级学科化学(上册)版本人教版课程名称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4化学式与化合价教学内容第1课时化学式授课教师巢湖市黄麓镇初级中学刘家根【设计理念】《初中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理念为指导,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应体现基础性,要给学生提供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初步认识物质世界,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
本课教学内容“化学式”是“物质构成的奥秘”中二级主题“物质组成的表示”重要基础知识,是学生在学习元素符号后认识物质的组成及其表示方法,是从“宏、微、符”的角度全面认识和理解化学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的重要桥梁,是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必备的基本知识。
所以本节课的关键是学生通过学习能够理解化学式的含义,掌握化学式书写的基本方法。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化学式的含义,知道常见物质化学式的书写。
2.过程与方法:(1)学习通过观察图表,运用整理、分析、归纳的方法获取并加工信息,形成知识。
(2)学习通过讨论、交流等学习的活动,养成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化学式的便捷、简洁之美,激发对化学的求知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重点难点:化学式的含义、书写三、教学方法:讲解、练习、讨论等四、教学准备:ppt课件、学案五、教学过程:【复习导入】(教师)课件展示复习内容:请读出下列10个化学符号所代表物质的名称,并将其进行分类。
O2:,H2O:,CO2:,Fe:,C:,H2O2:,KClO3:,H2:,NaCl:,CuSO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式的概念。
(2)理解化学式的含义。
(3)会正确读写化学式。
(4)会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
(5)会根据化学式求某元素的化合价。
2.过程与方法:
掌握书写化学式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理性与同学相处,学会理性合作。
【教学策略分析】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具有了有关元素符号的知识,用元素符号来表示某种元素,学生兴致很高;那么,对于物质能否用专门的符号来表示呢?学生对此的求知欲望很强。
但最基本的元素、原子团化合价的记忆却又是那么枯燥乏味,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试编口诀、讨论交流、活动探究等多种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的效率。
【教学重、难点】
重点:化合价知识及其应用
难点:化合价的理解及应用。
【教学准备】
1.有关课件;
2.化合价之歌课件;
3.滴水的GIF动画;
4.滴水的音乐。
【教学过程】
2.学生更正答案。
思考、分析:
1.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
2.一些元素有多种化合价;
3.常见元素和根的化合价韵语:
K Na H Ag +1价,
Ca Mg Ba Zn +2价,
F Cl Br I -1价,
通常O S -2价,
Cu +1、+2,Al +3,
Pe +2、+3,Si +4,
根价-1氢氧、硝酸、氯酸根;根价-2硫酸、碳酸、锰酸根;铵根+1,磷酸根-3。
通过对获得的新知识进行整理归纳,现一些记忆的诀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听歌,并模仿。
激发记忆兴趣。
【板书设计】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第一课时)
一、化学式含义
二、化合价
【教学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