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级语文《品山水之情意悟个性之情操—文言文复习》教学设计
高三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情感态度教案精品
诗歌鉴赏之情感看法第一、二课时教学目标:通过检测,查找学生学生在学习中的不足。
教学方法:检测法教学内容:测试仿真模拟题(四)(除作文外全部试题)总结:参与考试人数: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存在问题:第三、四课时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套题的训练,能够提升答题速度,熟识高考题型,学习应用答题技巧答题,进而提高成果。
2、与时发觉学生不足,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
教学重难点:1、在讲解过程中,留意答题技巧的灌输,教会学生审题答题。
2、关注高考学问点的链接,让学生积累应试学问。
教学方法:讲解法、归纳总结法教学过程:一、成果总结,试题分析。
师生活动:老师分析成果与试题难易度。
(2分钟)二、讲解第一题《艺术与仿照自然》。
(10分钟)1、主客体颠倒2、逻辑不当、强加因果。
师生活动: 1、老师公布答案。
2、学生找到答案选项在原文中对应的句子,并找出错误所在。
3、师生共同总结本题考察点。
三、讲解古诗鉴赏题《柳梢青》、1、回顾古诗鉴赏题的解题步骤。
题目作者注释正文意象意境情感手法师生活动: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2、老师补充:问题:1、依据注释,我们可以看到那些信息?2、疏通整首诗的诗意。
师生活动:1、学生小组探讨完成以上问题。
(6分钟)3、老师提问,板书重点。
(4分钟)3、解决8题。
此次在写法上采纳了那些手法?请至少答出两种,请简要赏析。
师生活动:1、师生共同疏通诗意(2分钟)2、老师和学生共同回忆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的手法。
(4分钟)3、老师指定学生答题,与时订正问题。
(4分钟)4、老师归纳答题步骤。
(2分钟)4、解决9题。
请简要分析“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三句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6分)师生活动:老师指定学生分析回答。
(4分钟)三、好用类文本阅读。
1、旧知回顾:好用类文本要读懂什么?(1分钟)什么人?什么事?什么影响?什么贡献?2、解题《侯伯宇:一个高级学问分子的风骨》(2分钟)师生活动:指定学生回答从题目可以知道哪些信息?你在读文章时要关注那些信息?3、解决试题。
高中文言文复习教案
一.课堂导入(以温故提问的方式导入)1、提问: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目的出发,文言文翻译要严格遵循的两个原则是什么?第一: 忠于原文,力求做到_____、 _____、 _____ 。
(信达雅)第二: 字字落实,以_____为主,以_____为辅 (直译意译)(①让学生用自己语言表述文言文翻译“信、达、雅”三字原则的理解②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愿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2、提问: 文言文翻译的“六字决”?①对:一般指把原名中的文言单音词对译为现代汉语的双音或多音词。
②换:有些词语意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语法已经不用,在译文中,应换这些古语为今语。
③留:人名、地名、年号、国号、庙号、谥号、书名、物名都保留不译;与现代汉语表达一致的词语可保留。
④删:一些没有实在意义的虚词,如表敬副词、发语词、部分结构助词等,同义复用的实词或虚词中的一个和偏义复词中陪衬的词应删去。
⑤补:省略的部分;词语活用相应的部分;代词所指的内容;使上下文衔接连贯的内容等。
⑥调:把文言文中倒装的句子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
前四种方法是用于解词,后二种方法是用于调整文言文特殊句式造成的语序不合现代规范现象。
二.文言句子翻译题的解题步骤:(一)总体分五步: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第五步:(二)分步解析:第一步:通读语句、整体理解这一步其实是很重要的,告诉学生,翻译的第一步要从整体理解句意入手,不要一拿到题目就一个字一个字的去抠,会出现前后不照应、句意不通顺等毛病,而且也这样容易走入死胡同。
初次读句,只要理解句子的大意就行,这为下面推断词义打下基础。
第二步:找得分点、发现“生词”这一步是关键,因为挑出来让学生翻译的句子,一定有几个得分点,突破这些点是解题成功的关键。
语文高三期末复习教案
语文高三期末复习教案语文高三期末复习教案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高三期末复习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高三期末复习教案1设计说明:该教学设计是在分析教材和考虑学情的基础上进行的这篇课文是新课标必修五教材中的古代抒情散文单元的一篇文言文首先,作为文言文,要重视吟诵、品读,于是在教学中我加大了朗读的份量,设计几种朗读方式,包括教师的范读,学生的齐读、单读、分散读,在朗读中积累文言词语、句式知识、体悟文本中蕴含的情感其次,《陈情表》是古代散文中传诵千古的名篇之一文本中涉及的语汇较多,消化理解文言实词是学生读懂文本、真正理清文本思路的前提,也有助于学生更进一步体悟作者在字里行间蕴含的真挚情感,因此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在授课中让学生结合文本详尽的注释疏通文意,教师做适当的点拨进而针对文本提出所陈何情文本的教学设计流程也是按照这一顺序展开的。
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疏通文句,弄懂文意,掌握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以及文言句式,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2、通过诵读,理解所陈之情,体会陈情的方式。
3、品味作者在文中蕴含的真挚情感。
教学重点:在反复诵读中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真挚情感。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悟以情动人的陈情艺术,进而分析作者是怎样通过陈情达到“愿乞终养”的目的。
教学方法:1、诵读法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中蕴含的真挚感情。
2、点拨法点拨关键的字、词、句,使学生在深层意义上领会文中蕴含的拳拳真情。
3、讨论法讨论文中的关键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讨论中获取新知。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距今一千七百多年的魏晋时期,时局动荡,风云变幻公元265年,司马炎篡位称帝,改国号为晋,魏国灭亡晋武帝司马炎为了稳定局势、巩固政权、笼络人心,便采用怀柔政策,大力征召西蜀名士入朝为官,于是蜀汉旧臣李密便走进了他的视野李密幼年丧父,母亲改嫁,由祖母刘氏一手抚养长大,以孝谨闻名,博学善辩但就在晋武帝下诏征辟的时候,李密年迈的祖母已经是“夙婴疾病,常在床蓐”一面是宠命优渥的皇帝诏命,一面是难以割舍的祖孙之情;一面是言辞切峻的朝廷诏书,一面是恩重如山的养育之恩,在这人生的重要抉择之时,李密将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近李密的《陈情表》。
高三语文复习教案
高三语文复习教案高三语文复习教案1一、导读:初中阶段我们学过不少写景状物的诗作,想必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大家还记得吧,师生一起诵读: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挞送青来。
诗人描写景物时,毕其形传其神,一水多情地呵护着绿田,两山像从远处奔腾而来,来不及敲门便捧上一片青翠。
今日,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也摹景状物,但手法却独具匠心,言简而神具,这就是王羲之以书中神品称著于世的《兰亭集序》二、简介。
选一学生读注解。
老师略作补充:魏晋时期在中国抒发艺术的进展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王羲之书写的《乐毅论》《黄庭坚》等楷书作品称“书之圣”,行草《兰亭集序》被后世书法家誉为“行书第一”。
出示王羲之《兰亭集序》摹本,正如前人对他的评价“飘如游云,矫如惊龙”“天机流布,挺然秀出”。
三、放录音、正音。
学生听录音一遍。
老师强调一些字的读音。
投影:多音字:会稽(kuàijī)感慨系之(xì)曾不知老之将至(zēng)通假字:趣舍万殊(通“趋”)古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通“犹”)四、朗读课文。
体会本文句法骈散并行,以散为主的特征。
五、品读课文。
结合说明,熟识文意,并思索:本文和一般的书序有什么不同,找出与《兰亭集》有关的语句。
明确:一般的书序介绍成书的经过、出版意旨、编次体例或状况等,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探讨阐发。
作为书序,本文介绍了作诗缘由(因修禊而“群贤毕至”)、作诗情形(“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成书经过(“列序时人,录其所述”)、本书意义(“后之览者,亦将有敢于斯文”)。
本文由宴游活动谈到生死观,擅长借题发挥,论及人生的意义。
这便是《兰亭集序》与一般书序的不同之处。
六、布置作业:熟读全文,把握各段大意,完成思索练习一。
高三语文复习教案2教学重点1.了解诗人李白的生平和创作2.了解唐代诗歌进展历史3.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4.把握结构上回旋往复的特色教学难点分析李白诗歌中的浪漫主义风格教学过程唐代是我国诗歌进展的峰,唐诗是中华艺术园地的珍宝,历经朝朝代代,至今仍以她丰富而又深刻的内涵,绚丽多彩的艺术风格闪烁着不灭的光线。
高考总复习文言文阅读教案(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高考总复习文言文阅读教案(人教版高三必修)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总的目标是通过复习,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具体地说,应当达到以下三个目标:(一)理解词语和句式:(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常见文言虚词:安、但、而、耳、故、何、乎、或、既、乃、其、且、然、若、遂、所、为、焉、也、以、已、矣、于、则、者、之);(3)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二)理解文句:(1)正确把握句子在文中的意思;(2)翻译成现代汉语。
(三)分析文章:(1)分析文章的内容;(2)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教学难点、重点1.怎样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2.怎样正确把握文言文的文意?3.怎样分析文言文的内容?4.怎样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三、教学过程(一)复习文言文阅读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
Ⅰ.掌握文言词语的特点。
要培养、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首先要掌握、理解、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文常用词。
文言文词汇以单音词为主,这和现代文词汇以双音词为主不同。
“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政”是“政事”,“治”是“治理”,在读法上也不能连读。
“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却看妻子愁何在”,“妻子爷娘走相送”,“不推恩无以保妻子”中的“妻子”都是“妻”和“子”的意思。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中的“卑鄙”,“卑”指地位低下,“鄙”指见识浅陋。
“妻子”、“卑鄙”都是两个词的临时组合。
一般都是独用的,如“曾不若孀妻弱子”,“位卑则足羞”,“北蛮夷之鄙人也”中的“妻”、“子”、“卑”、“鄙”都是单独使用的例子。
熟悉掌握单音词应注意的几点:(1)理解文言文单音词的词义,可将单音词与现代汉语中相当的双音词进行对照。
如“今齐地方千里”中的“今”是“当今”、“如今”,“地”是“土地”,“方”是“方圆”。
“时操军已有疾疫”,“操”是“曹操”,“军”是“军队”,“疾”是“疾病”,“疫”是“瘟疫”。
《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人教版教案设计)共3篇
《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人教版教案设计)共3篇《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人教版教案设计)1《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人教版教案设计)概述: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汉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由于文言文语言的复杂性,学习文言文对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和语感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因此,对于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和方法的学习,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必要条件之一。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阅读技能,提高阅读水平,增强文化良渊。
下面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反馈四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言文的特点,熟悉文言文的结构和语言规律。
2.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用法,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鉴赏能力和思考能力,提高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文言文的特点及其阅读的技巧:语言结构、表达方式、字义理解、翻译技巧等。
2.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材料:《史记》、《左传》、《论语》等。
3.文言文的鉴赏和思考:通过阅读文言文,培养学生感受文字之美的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和语文修养。
三、教学方法:1.针对文言文阅读的复杂性和难度,采用“师生互动”、“因材施教”等多种方法。
2.通过讲解、演示、实践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3.将文言文阅读融入到生活练习中,如阅读名人名言、经典诗词等,扩展文化视野。
四、教学反馈:1.采用实时问答、小组讨论等多种反馈方式,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表达想法。
2.针对学生不同成绩水平,量身定制习题,加强练习,提高答题能力。
3.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互相交流阅读感受和思考,提高自学和合作能力。
总结:文言文阅读虽然难度较大,但经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可以掌握文言文阅读技能,提高文化素养和语文修养,同时也为其今后的人生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教师们可以在日常教学中注重文言文阅读的教学,真正把语文课教好文言文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文修养和提高文化素养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教学,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和方法,还可以进一步提高鉴赏和思考能力。
欧阳修《醉翁亭记》优秀教学设计(精选7篇)
欧阳修《醉翁亭记》优秀教学设计(精选7篇)欧阳修《醉翁亭记》优秀教学设计(精选7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欧阳修《醉翁亭记》优秀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欧阳修《醉翁亭记》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结构,学习本文写景与抒情自然结合的方法,理解景物描写作用。
2、理解作者游览山水的乐趣及其与民同乐的情怀。
3、学习掌握文章中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句法。
教材分析:这篇著名的游记,是欧阳修任滁州太守时所作。
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乐”字。
“醉”和“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就是为了写“乐”。
因此在课堂上要牢牢抓住“乐”这条主线,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是如何围绕它层层展开记叙的脉络。
抓住了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也就能顺利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这样的学习也帮助学生理解了“醉”与“乐”之间的关系这个难点。
本文采用了叙事与写景、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要引导学生理解景物描写中蕴含的情感,领会本文情景交融的艺术魅力。
对于作者情感的理解,可以说是学习的难点所在,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要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个人被贬的经历,体会本文抒发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本文语言有很大的特色。
骈散相间,多为散句,但也间有骈句,韵味浓郁,流畅优美,从容婉转。
本文还有一些千古传诵的名句,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等等。
因此诵读、背诵是教学的重点之一,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积累重点的实词、虚词及名句。
教学设想:《醉翁亭记》是一篇美文,应注重语言的品味与诵读,积累文言词句,通过示范朗诵、自读和齐读等环节,掌握“也”和“而”字的语气,了解本文语言骈散相融,节奏富于变化的写法。
本课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先读懂课文,解决文言知识的问题,再理解鉴赏文章内容,两者彼此关照,相辅相成,以诵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醉”字为切入点,理解“乐”的情怀。
高三文言文总复习课之散文阅读与解题方法指导教学设计
高三文言文总复习课之散文阅读与解题方法指导教学设计③抓标志语(总起句、概括语、结论句、议论句、观点性语句等)(是把握文章主旨大意的依据)(3)组织讨论:学生用50 100字概括全文大意。
教师点评。
(文章大意:作者山腰的风景感悟到:仰望和跋涉不仅仅是一种意志的较量,它更是我们身体里的渴求和欢颜。
即文章最后一段最后一句。
)精读:深入研读,把握思路、主旨(1)要求:①圈划重要的词语句子(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各段落中的中心句等);②理出文章的思路、结构层次;③仔细阅读每句话,揣摩、参悟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进一步把握文章的主旨(2)方法指导①借助圈划的关键语句把握文章的思路及主旨,而一些重要的语句又是答题的依据,需重点研读。
②留意标点符号。
(3)教师巡堂观察学生的阅读实践并给予指导。
(4)组织讨论:筛选出最能表现文章主旨的语句。
(如:优秀的行者应该学会在山腰上仰望,人永远达不到自然的高度。
当我们在风景中仰望和跋涉的似乎,里必须拿出真诚相互叩闻。
我们要深入到风景的腹部,倾听它血液的欢畅和剧烈的心跳等)仰望和跋涉不仅仅是一种意志的较量,它更是我们身体里的渴求和欢颜。
(三)读试题1.要求:审清题干、明确要求,找准对应点(文、题结合)2.方法指导及训练操作:(1)结合原文回答:筛选有效信息区域。
①学生完成第①题:作者为什么说美好的风景使人类显得多么渺小?(5分)②提问学生,并根据学生答案,引发学生讨论第一:3个学生的答案:(略)第二:让这3个答案的学生给自己的答案打分;并让全体学生给3个答案打分。
(所有打分均应说明理由)第三:老师点拨:首先读试题要求,明确作者为什么说美好的风景使人类显得多么渺小再次:扣住题目要求准确、全面作答:风景是建立在无穷的想像之上,人永远达不到自然的高度。
(四)指导学生结合原文巧妙作答(1)要求:① 明确试题要求,准确理解显形要求及隐性要求(隐性要求如:高考是踩点给分,超过2分的题,其答案往往有两个以上的分值对应点,答案起码有两个词语或短语或句子;有些试题虽没有字数要求,但由于现在的高考是用答题卡,写在规定范围之外的答案无效,等等。
高考文言文复习教案 (人教版高三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以虚词,实词翻译为切入口,落实文言文复习。
2.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
.3.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教学设想】1.依据福建省考纲对文言文的要求着重落实18个虚词和120个实词的意思,4种文言句式的运用,常见的通假字的运用。
2.高考的文言文阅读是源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的,作为高考的第一轮复习,由课内拓展到课外,以课内文段阅读为材料进行复习,通过“积累--迁移--巩固”的复习原则,逐一落实考点内容。
3.在学生掌握了“信、达、雅”三字翻译目标和“六字翻译法”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在文言翻译中的盲点,力图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解决翻译疑难的技巧,并通过训练验证这些技巧的可操作性,使学生能举一反三,从而增强文言文翻译的信心。
4.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学中,让学生变换角色,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完成教学内容,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教学时数】6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高考对文言文的要求及主要题型教学重点:1、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高考文言文的几种题型2、在学习中发现自己在翻译中碰到的困惑和不足一、导入:这节课我们进入高考文言文阅读古文翻译专题的复习。
文言文是对学生古汉语知识的综合能力的考查。
近几年来,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的分值基本保持不变,共计15分,设两至三题选择题,每题3分;设一道翻译题,每题两到三句,此题为9分。
那么针对于这些题型,怎么做好复习呢?二、考纲阐释: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的能力层次均为B级。
分别要求做到“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高三语文课程复习教案
高三语文课程复习教案高三语文课程复习教案【篇1】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从记游到议论,即事明理的写作手法。
2.认识作者“尽吾志”和“深思慎取”的思想。
3.掌握“以”“其”等虚词的用法,以及词类活用和一词多议的词语。
4.背诵全文,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
教学设想1.“即事明理”的写法学生比较陌生,这既是本文的难点,也是重点,指导学生理清记叙和议论的呼应关系,力求讲得透辟一点。
2.让学生利用课文注释,使用工具书自己串讲翻译,必要时教师进行点拨、解难,培养自学能力。
3.凡是要学生辨析、积累的实词和虚词,除弄清它在本文的含义和作用外,还要引导学生联系读过的文言思考一下曾经出现过的意义和用法,使之反复巩固,温故知新。
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初中时我们学过《醉翁亭记》,“记”即游记,代表一种文体。
作者一般借记游而进行议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像《醉翁亭记》,作者借写山水之景,而表现了“醉能同其乐”和“太守之乐其乐”的与民同乐的观点。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游褒禅山记》同样也借记游表达了自己的观点,那么,作者表述了怎样的观点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作家作品及文章写作背景。
1.关于王安石:王安石(1021~1089),字介甫,号半山,宋朝临川(现在江西省临川)人,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后被封为“荆国公”,人称“王荆公”。
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又是一位诗文大家,散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长于说理,精于修辞,间有情韵深婉之作。
他的作品今存《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2.关于本文写作背景本文是王安石34岁时的作品。
四年后(1058年)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
12年后(1070年)拜相。
他不顾保守派反对,积极推行新法。
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观点,这与本文的观点也有相似的地方。
三、课内预习。
对照注释细读课文第1、2两段,借助工具书弄懂疑难字词。
四、讲读第1、2段:(一)指名朗读、口译。
《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
《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篇1课型:复习策略指导课教学目标:学会理清现代文阅读复习目标:学会把代文阅读复习重点:学会设计分现代文阅读的复习方法;学会调控安排现代文阅读的训练内容。
教学重点:如何引导学生把握复习重点。
教学难点:如何指导学生设计合理的复习方法。
课前预习:学生提前解答近几年中考模拟试题、中考中有关文言文阅读部分的试题(印成讲义),教师借此了解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统计分数);学生分析试题中的考查内容、考查形式,形成对现代文阅读考核的初步感知,以便在课堂上深入讨论。
教学过程:一、理清文言文阅读的复习目标教师提问:大家知道现代文阅读的复习目标是什么吗?学生回答:(略)教师提示:要理清一个知识点的复习目标,其根据有哪些?学生讨论:(略)教师小结:应该根据以下两方面——A.中考考试说明中的要求;B.近年武汉市中考试题。
结合以上两方面,我们可以分解出如下能力考核点:(幻灯投影)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3.筛选文中的信息。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本环节小结:有效的复习,其前提就是要有明确的复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所以每一个同学在进行每一个知识点的复习时,都应该首先要理清复习目标。
从以上的分析操作,我们也基本了解了理清复习目标的方法。
二、把握阅读部分的复习重点教师提引:目标的确立,为我们把握复习重点提供了范围。
目标是针对所有学生的,而复习重点则应该是针对个人的。
所以我们还有必要围绕目标,确立自己的复习重点。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确立自己的复习重点?学生讨论:各抒己见,说说各自的想法及做法。
根据学生的讨论,小结如下。
根据考试命题的倾向:在预习中,我们利用调考、中考试题作了先测,大家可以针对自己答题的情况,分析自己在阅读方面掌握的程度,找出薄弱点,以此作为自己以后复习的重点。
设计合理的复习方法:1.教师导引:确立了复习重点后,我们还要设计好合理科学的复习方法,才能使复习真正有效。
人教版高三语文复习教案5篇
人教版高三语文复习教案5篇人教版高三语文复习教案5篇高三语文的教案怎么写。
一个完整的说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说教学目标、说教学内容、还要注意指出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人教版高三语文复习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人教版高三语文复习教案(精选篇1)我们的母语重情性、重意会、重简约、重自悟,我们的语文教学也理应重情性、重意会、重简约、重自悟。
语文与生活天然联系在一起,语文反映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对学生而言,语文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生活。
生活是语文的源头活水。
学生用情感领悟母语的同时,母语也同时熏染着学生的情感;学生用智慧解读母语的同时,母语也同时提升学生的智慧;学生用心灵品味母语的同时,母语也同时雕琢着学生的心灵。
因此,母语应该成为学生生命世界中的一片绿洲,成为学生精神世界中的一道风景、成为学生心灵中的一股甘泉。
一堂好的语文课,存在三种境界:人在课中、课在人中,这是第一种佳境;人如其课、课如其人,这是第二种佳境;人即是课、课即是人,这是第三种佳境。
境界越高,课的痕迹越淡,终至无痕。
因此,课的境界乃是无课。
“以情带读,读中悟情”是“情感派”阅读教学的立身之本。
“以情带读”的“情”,是融合了思想、智慧、体验、想象、灵性的情,是充满了生命活力的情,是求真、向善、爱美的情。
以情带读,带出的是饱含深情的读、是全神贯注的读、是多元感悟的读、是个性飞扬的读、是融会贯通的读、是出神入化的读。
以情带读,还自然带出读的技巧、读的节奏、读的旨趣、读的韵味、读的神采。
语文学习,是学生以原有的认知经验和人生体验为基础,对文本主动加工并重新建构的过程。
古人有言: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
正所谓“一轮皓月当空照,千江有水千江月”。
把课文读通,对多数学生来说并非易事。
朱熹有言:“凡读书,须字字响亮。
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高三语文的复习教案
高三语文的复习教案高三语文的复习教案(精选12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三语文的复习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三语文的复习教案1“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E级。
主要考查学生用词是否准确,语言是否简约、合乎语境、得体恰当,语脉是否贯通,主题是否明确,语句是否有文采等能力。
①题型明确,主观题和客观题互现。
考查“连贯”多采用选择题,其他采用主观题。
如20xx年采用选择题的有北京、辽宁、广东、课标全国卷,20xx年在此基础上继续扩大,增加了福建卷、全国卷、湖南卷等。
②考查方式灵活。
既可以综合考查,又可以单项考查,也可以几项结合考查,还可以结合语段压缩、图文转换、宣传语、公益广告、新闻评论和启事等多种形式进行综合性考查。
如20xx年四川、安徽、广东卷,20xx年山东、天津、福建、安徽卷。
③考查重点明确。
“连贯”“得体”是考查的核心和重点,“连贯”多考查语句的衔接,“得体”多以主观表述题为主,体现日常实用的特点。
重点考查“得体”,如20xx年安徽、湖南、山东、重庆卷等。
④语言材料、背景环境多选用贴近现实和时代生活、贴近考生实际的鲜活材料,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如20xx年的天津、安徽、全国卷,20xx年的广东、江苏、天津、浙江卷等。
真题体验1.[20xx·课标全国卷]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在我国古代,人们盛物用的器皿除陶器等之外,还有一种容器,是葫芦。
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①最早的记载见于《诗经》,如《公刘》篇中“酌之用匏”的“匏”就是指葫芦②用葫芦作容器是先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结果③葫芦是一种葫芦科爬藤植物的果实④葫芦成熟后,掏空里面的籽瓤,即可当容器使用⑤它大多呈哑铃状,上面小下面大⑥我国劳动人民使用葫芦盛物的历史非常悠久A.⑥②③⑤④①B.⑥①④②③⑤C.⑤③④①⑥②D.③⑤④⑥①②[解析]答案及解析参见本专题“现场指导”。
高三年级语文品山水之情意悟个性之情操文言文复习教学设计
品山水之情意悟个性之情操—文言文复习》《高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教学依据
(一)课标分析:《新课程标准》有关键词“立德树人”“核心素养”等,如何践行以“语言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实现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我们语文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新课标多次提到“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古代诗文是我们古代文学史的精华,是我们几千年文化的积淀和载体。
而高考中古诗文阅读约42分。
这就要求我们重视古诗文阅读,把古文读好,做到真正理解文本内涵是复习的重要一环。
(二)学情分析:高三的学生,有一定文言文阅读功底,对于常见文言文现象的积累运用阶段复习后有进步,但如果归纳整理类比联想能力不够,在考场上时间有限情况下,很难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例如文本涉及“古君子”“佳公子”概念,很多学生不会去联想《论语》阅读中曾经解析过“君子”的概念,思考方向是:具备某些高尚品质的人。
“佳”,应该与“美好”一致。
“梅花”意象不能从审美鉴赏,文化传承角度构思,尤其作者文天祥南宋末爱国英雄,著名爱国诗人,他的壮丽诗篇《过零丁洋》、《正气歌》成为爱国主义的千古绝唱,同学们并不陌生,而阅读文本却把写景叙事与作者言志悟道剥离开来,这样不能真正理解作品的内
1
2
3
4。
2017高三语文教材复习教学设计3
高三语文教材文言文复习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并掌握掌握文中重点实词和文化常识。
2.掌握必修教材文中重点虚词的用法。
3.准确翻译教材中重点篇章或语句。
学习重点:熟读课文并掌握掌握文中重点实词和文化常识。
准确翻译教材中重点篇章或语句。
学习方法:自学、合作、探究学习过程:泌修四]柳永词两首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异日图将好景今义:美好的景况古义:2.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义:不热闹;使受到冷淡的待遇古义:______________3.便纵有千种风情今义:人的仪表举止;情怀,意趣;流露出来的男女相爱的感情(常含贬义)古义:______________解释:1.美景;2.清冷,凄清;3.相爱、相思之情。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乘乘醉听箫鼓()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解释:1.介词,趁着/动词,坐/古时一车四马叫“一乘”/动词,顶着,冒着;2.归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而皆背晋以归梁()后五年,吾妻来归()完璧归赵()若水之归海()解释:2.动词,返回/动词,归附,归向/动词,女子出嫁/动词,送回,归还/动词,归向, 汇聚。
三、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嬉嬉钓叟莲娃()2.都门帐饮无绪()3.异日图将好景()解释:1.名词做动词,采莲;2.名词做动词,设帐;3.图,名词做动词,画。
苏轼词两首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一尊还酹江月()解释:“尊”通“樽”。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千古风流人物今义:轻浮放荡;有才学而不拘礼法古义:______________2.回首向来萧瑟处今义:从来,一向古义:解释:1.英俊杰出,有才华的;2.刚才。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任一蓑烟雨任平生()任重而道远()王甚任之()众怒难任()解释:1.放任,无拘束/负荷,担子/信任/抵挡;2.却山头斜照却相迎()却匈奴七百余里()却之不恭()解释:副词,表转折/击退/推辞,拒绝。
高三语文的复习教案6篇
高三语文的复习教案6篇高三语文的复习教案精选篇1一、学习目标1.能指出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2.能分析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
3.能根据题目要求,用通顺的语言,规范答题。
二、知识梳理(一)古诗词表达技巧包括表现手法、修辞方法、表达方式等。
1.表现手法抒情类: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描写类:动静,虚实,侧面烘托,细节描写,白描,乐景衬哀情)其他:赋比兴,抑扬,对比,联想,衬托(正、反衬)2.修辞方法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对偶夸张借代设问用典顶真等3.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二)常见修辞格表达效果比喻、比拟: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
增强了感染力。
比喻用在议论中使深奥道理浅显化,易于理解接受。
借代: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夸张:引起丰富的联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
对偶:音节整齐匀称,节奏鲜明,有结构美和音乐美。
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
用典: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表达委婉含蓄,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课前预习(一)说说下列诗句的主要表现手法:1.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用典)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直抒胸臆)3.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兴)4.杨柳岸晓风残月。
(借景抒情)5.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互文)6.樯橹灰飞烟灭。
(借代)7.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白描)(二)判断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借代,对比2.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借代,设问3.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夸张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双关对偶拟人5.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夸张6.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设问7.荷花娇欲语,愁煞荡舟人。
拟人(三)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1.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问:诗中不作一句议论却是怎样怀古的?答:诗人只选取了野草、斜阳、飞燕三种景物进行描写,而把对历史盛衰兴亡的感慨,寓情于景,含蓄有味。
文言文复习课教案
《文言实词专题复习(一)》教案语文组:刘秋珍教学目标: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推断掌握实词义项的规律、方法。
教学重难点: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推断掌握实词义项的规律、方法。
教学法:归纳法、点拨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一、基本知识、概念复习:1、什么是实词?实词就是具有实在意义的词。
一般地说,凡是中学教学中不止一次出现的古今词义不同的字均可算是文言常用实词。
2、文言常用实词的特点单音性——单音词占绝大多数,双音词主要是联绵词、叠音词、象声词、偏义复词以及外来词,为数不多。
多义性——这和现代汉语的一词多义原则上是一样的,但现代汉语用几个不同的词来表达的意义,在古代汉语中可以用一个词来表达。
近义性——现代汉语中有不太区分的概念,古代汉语中可能分得很细,形成一系列近义词,如关于"看"的动词有20多个;"马"的名词也有20个以上。
活用性——可以按习惯临时改变语法功能,用作其他词类,名词可用作动词、副词、形容词;动词形容词又可以活用为名词,又有使动、意动等特殊的动宾处置关系。
通假性——用语音相同,相近的字代替本字,这在今天看来类似于写错别字,但在古人是一种习惯。
3、出示本课教学目标、重点。
二、文言实词解题技巧指导。
1、关键:学生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内部语境、外部语境)进行推断。
内部语境:指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
外部语境:指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
2、结合例句,分组讨论实词含义。
例1:席以露床,啖.以枣脯。
例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例3、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例4、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例5、吴人纪瞻、顾荣,皆江南之望.。
(声望)例6、徒益.苦辛耳。
(更加)例7、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例8、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例9、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例10、势拔.五岳掩赤城3、总结规律:(1):联想推断(课文迁移法):例1、“日啖.荔枝三百颗”(吃)例6“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增加)(2):语言结构推断(对句判断法):例2“见”对应“被”,推断“见”表被动。
高三语文的复习教案
高三语文的复习教案高三语文的复习教案学习重点:由于平时人们常把“结构”和“层次”连在一起说成“结构层次”,便有人误解分析结构就是分析层次。
其实结构包括下列要素:(1)层次和段落层次是指文章思想内容的表现次序。
它是事物发展的阶段性、客观矛盾的各个侧面、人们认识问题的思维进程在文章中的反应。
换一句话说,层次是文章思路发展变化的阶段。
这就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合为一个考点的原因所在。
(2)过渡和照应为使文章脉络清晰,文路畅通,写文章总要运用过渡和照应。
过渡,是指上下文之间的衔接转换,照应是指前后文的关照呼应。
照应有文章内容与标题照应,各部分之间的照应,某些词语的前后照应等形式。
(3)开头和结尾开头和结尾是文章结构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阅读的角度看,抓住开头和结尾,不仅有助于把握文章的思路和结构,而且有助于把握文章主旨,有助于对某些表达技巧的分析评价。
此外,还有线索等。
这样看来,分析文章结构就包含着对上述要素的分析。
金题体悟:例如(1993年高考第24题)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报告《学会生存》中指出:“人们越来越要求把所有人类意识的一切潜能都解放出来”,然而,“人们的创造能力是最容易受文化影响的能力”。
它强调说:“开发创造精神和窒息创造精神这样双重力量是并存的。
”因此,有必要警惕教学中妨碍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因素:概念的内涵固定化□a限制了思考□b 无法产生突破和解决新问题□c对问题的固定反映方式□d限制了发散思维的发挥□e墨守成规更窒息了创新的愿望和灵感□f强调记忆、练习、再现的聚敛性思考□g忽略应用、联想的扩散性思维训练□h情感因素不足□i缺乏形象和审美内容□j缺乏认知中的愉悦和激励。
第二段(上段)中自a到j有10处没有标点,其中有几处应加分号,其余均为逗号。
应该使用分号的是(只填字母)___________。
方法指导:分析层次,就是分析文章各部分之间的组合关系。
分析层次有两项要求:一是辨明关系,即辨明各部分之间是承递关系、并列关系,还是总分关系等等;二是分出逻辑结构中的等次,与多重复句的分析在原理和要求上是一致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年级语文《品山水之情意悟个性之情操—文言文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依据
(一)课标分析:《新课程标准》有关键词“立德树人”“核心素养”等,如何践行以“语言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实现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我们语文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新课标多次提到“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古代诗文是我们古代文学史的精华,是我们几千年文化的积淀和载体。
而高考中古诗文阅读约42分。
这就要求我们重视古诗文阅读,把古文读好,做到真正理解文本内涵是复习的重要一环。
(二)学情分析:高三的学生,有一定文言文阅读功底,对于常见文言文现象的积累运用阶段复习后有进步,但如果归纳整理类比联想能力不够,在考场上时间有限情况下,很难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例如文本涉及“古君子”“佳公子”概念,很多学生不会去联想《论语》阅读中曾经解析过“君子”的概念,思考方向是:具备某些高尚品质的人。
“佳”,应该与“美好”一致。
“梅花”意象不能从审美鉴赏,文化传承角度构思,尤其作者文天祥南宋末爱国英雄,著名爱国诗人,他的壮丽诗篇《过零丁洋》、《正气歌》成为爱国主义的千古绝唱,同学们并不陌生,而阅读文本却把写景叙事与作者言志悟道剥离开来,这样不能真正理解作品的内涵。
总结方法,由浅入深阅读指导,提高学生应试能力,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