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上学期段考(期中)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段考(期中)试题
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本卷分为试卷和答题卷,包括二大题,试卷共3页,答题卷共2页。考生必须将
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卷上,否则不能得分。
3、文明考风,诚信考试,自觉遵守考场纪律,杜绝各种作弊行为。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家天下”制度开始形成于
A.尧 B.舜 C.禹D.启
2.《礼记》载:“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该材料主要反映的制度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禅让制3.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说明了
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 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 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
4.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西周分封制”的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晋国是姬姓封国 B.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C.晋宋两国可以通婚 D.秦燕两国可以通婚
5.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和创设行省制的朝代分别是
A.秦朝和唐朝 B.秦朝和隋朝 C.秦朝和元朝 D.唐朝和元朝6.著名学者黄仁宇在论及某王朝的统治政策时写道:“新朝代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权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这里“‘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最有可能是指
A.郡县制B.郡国并行制 C.分封制D.行省制度
7.唐高祖时期,国家要对大运河一些淤塞的河段进行疏通,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8.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下列措施没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汉武帝推行内外朝制
B.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C.宋朝增设参知政事等
D.元朝时设置了中书省
9.电视剧《大宋提刑官》讲述的是南宋人宋慈判案的传奇故事。历史上确有宋慈其人,据宋慈墓志铭记载,他先后做过“提点广东、江西、湖南刑狱”。历史上与宋慈的“提刑官”职能较为类似的是:
①刺史②都察院③御史台④参知政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唐赵嘏诗曰:“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这是说唐太宗
A.德治思想 B.虚心纳谏 C.科举取士 D.勤政爱民11.宋代的地方行政机构分
为
A.郡、县 B.路、州、县 C.道、州、县 D.路、府、州、县
12.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了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A.纵论军务,谋划战事B.辅佐皇帝,参与决策 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D.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13.某班同学自编自导了一部历史短剧,剧中我国古代的帝王穿越历史隧道谈论起自己的丰功伟绩。其中的台词有与史实不符的地方,它是
A.秦始皇:“我首创了一套沿用2 000多年的政治制度,功高盖世!”
B.唐太宗,“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了我的独尊地位。”
C.宋太祖:“我设立内阁,感到大权在握很踏实。”
D.雍正帝:“我设置了军机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了我的手中。”
14.元朝和清朝统治者设立的管理西藏事务的行政机构分别是
A.中书省、理藩院 B.枢密院、理藩院 C.宣政院、理藩院 D.宣政院、都察院15.鸦片战争后,英国提出了“协定关税”,甲午战后,日本提出“在华设厂”,其共同点是A.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B.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C.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D.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16.胡绳认为:“列强支持清政府的政策包含着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一方面要清政府保持腐败与懦弱……另一方面是清政府具有镇压人们的力量,以建立有利于侵略者的安定的秩序。”表现这一政策最为明显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天津条约》17.有学者总结:“中国人民是富于反抗精神的,然而又是缺乏建设性的……他们无法逾越时代的界限和站在更高的历史高度作回顾和前瞻,因而无法真正完成民族的独立。”以下历史事件中最符合作者观点的是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
18.一位学者在他的著作中说,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一“集体亮相”带来的严重后果是
A.打开了日本闭关锁国的大门 B.英国实现了对印度的占领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确立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
19.有学者认为:“从1901年到1937年新征服者来临之前的这段时间,是一个外国人享有特权和特殊自由的时代,他们可以毫无阻碍地深入到中国人的生活中。”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规定A.所有安分传教之人,均当一体矜恤保护,不可欺侮
B.允准与众友国钦差前往京师,到彼居住,或久或暂
C.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独由使馆管理
D.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清国必须立时弹压惩办
20.“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下列与此诗相关联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1.有学者统计得出,从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了南昌会战等9次大规模战役,占国民党22次会战的41%,甚至有过一些攻势作战……大的战斗有496次,占整个抗战时期的44%,共伤亡137.6万人,占整个抗战时期伤亡人数的43%。材料可以说明
A.相持阶段,国民党积极抗战 B.正面战场牵制了日军侵华的全部力量
C.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22. “日本作战计划,系图强渡黄河,破退华军。此项计划,于今已告失败。中国方面为保卫大徐州所做的苦斗,显系此次中日战争中最大之会战。其结果,华方已获胜利,……(日军)今兹遭逢惨败,应无颜再向国内民众如此矜夸。”(纽约《先锋论坛报》)该材料评述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