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政治复习:高中政治主观题解题方法分析—合理性论证(归因论证)
2018年高考政治复习:主观题常见题型总结
2018年高考政治复习:主观题常见题型总结Ⅰ意义类题型高考政治“意义”类试题,典型设问有“有何经济政治意义”“对经济发展、政治进步有什么影响”,这是每年高考文综卷必考的题型。
根据设问的角度来划分,一般是具体的设问,即分为经济意义、政治意义和经济、政治意义。
☆、经济意义方面答题思路:一定要遵循从小到大的原则,进行地毯式搜索——一一对号入座,否则便会缺漏要点。
▲从个体的角度组织要点:这里的个体特指劳动者、经营者、消费者、企业等。
答案的关键词有:增加就业、增加人民收入、丰富人民生活、提高经济效益。
▲从集体的角度组织要点:这里的集体特指企业、产业、农村、城镇等。
答案的关键词有:加快企业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繁荣农村经济。
▲从国家的角度组织要点:这里的国家特指整个社会、国家。
答案的关键词有:宏观调控、资源的优化配置、扩大内需、增加外汇储备、增加经济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科学发展观。
☆、政治意义方面的答题思路:政治方面的规律不如经济方面的明显,我们要记住一些关键词:保障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国家性质和职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加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建设等。
在作答时要抓住主体,对号入座。
政治常识中常见的主体有中国共产党、公民、国家机构、民主党派等。
☆、用哲学原理分析某一事件的意义:答这类题,一定要认真审题,扣住事件本身的要害,一般从三个角度去思考:第一,从唯物论角度看,有没有做到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并且与自然社会保持和谐发展;第二,从辩证法角度去认识,能不能做到与时俱进,推进事件向好的方面发展,也可以分析事件本身的积极意义和应当吸取的反面教训(两点论),第三,再从认识论的角度去说明,事件的推进其实践意义和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积极意义。
最新-2018年高考政治 主观性试题解题技巧和典型例题 精品
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的解题方法和典型例题(一)解题过程1、审设问:审设问指向、行为主体、知识范围、关键词(1)要看知识范围:政治科的考点包括经济生活、生活与哲学、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以及经济学常识,哲学又包括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四个部分);(2)设问指向:(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3)行为主体:经济生活(政府、国家、企业、消费者、劳动者等等);政治生活:公民、政府、中国共产党、国家(4)关键词:一个关键词、分别说明、练习材料一等等2、审材料:(1)弄清事实材料共有几层意思,读懂每层的大意。
有些题目提供的事实材料或引文没有明显标出段落或层次,考生须自己分出层次。
(2)把审事实材料和审设问结合起来从每层材料中概括出隐含的观点。
这是后面组织答案要点,选择合适的理论知识对实际问题分析论证的客观依据。
(3)在此基础上综合归纳出各个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思想。
3、联系教材:联什么——紧扣题目的材料联系相应的教材术语和时政术语;怎么联——回想相应的教材知识网和相关热点背景,准确完整的联想。
4、列出答题纲要:下笔答题前在草稿纸上(或题目旁)列提纲,明确答题要点的主要内容、原理及层次的划分,便于按逻辑体系答题,以保证答案层次分明,条理清晰,也不至于在答题时发生遗忘。
千万不要以为这样做耽误时间,恰好是有效地节约时间、利用时间。
5、认真组织答案:(1)段落化、要点化、序号化。
(2)观点 + 材料。
(3)先重点,后其他;先教材,后热点。
6、答题时避免理论材料相脱节的三种错误倾向:(1)是把题目提供的材料抛在一边,漫天撒网,一味地堆砌理论,就理论而理论空谈一番;(2)是一味地照搬材料、就事论事,缺乏理论依据;(3)是理论与材料相脱节,不能做到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结合,造成理论和材料“两张皮”的现象。
当然,由于题目多样,在回答问题时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不同设问类型的解题方法探究1、“体现型”一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什么?二联系: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
2018年高考政治主观题题型及解题方法汇总解析
八、辨析评析型
(一)辨析题要求考生对试题提供的观点和材料,运用正确的立场、观 点和方法,进行较科学的分析和辨别。这种题型不仅可以考查考生对 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可以考查考生的辨证思维能力。它要求考生 对试题有辨有析,辨析结合。
(二)这类辨析题的解题关键是:分清观点的正误部分,并且能分别说 明理由。 解题步骤:第一步:指出题目中观点正确或合理的部分并说明 理由;第二步:指出题中不合理的部分,说明理由,并提出正确的观 点;第三步:总结。
三、意义型
解题要领: 注意限定词语的特殊要求;把握意义内容的层次
和角度(先直接,后间接;先当前,后长远;先微 观,后宏观。)
材料一 我国目前城镇、农村每百户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比较(单位:
台)
电冰箱 空调器 家用 微波炉 彩色电
电脑
视机
城镇 99 89.7 64 47.9 119.4
农村 46.7 7.6 5 4.2 106.6
全面发展。宁肯一掷千金一顿饭,却舍不得花几十元钱订购一份报纸,这样的消费要避 免。 ③ 过度消费,超越国情。城市和农村也还有为数不少的特殊困难群众生活在贫困线 以下,如果任其发展,则会影响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践行正确的原则: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② 避免盲从,理性消费。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生产决定消费, 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不合理消费不利于生产发展;个人消费行为与社会利益紧密相 关;我国的资源相对短缺,要求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或走可持续发展道 路)。
三、作答: (解题的归宿)。按照材料和知识的逻辑顺 序,精心组织答案。
• 注意: • (1)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子,点题切题;观点明确(观点、论点亮在本
2018年高考全国卷政治试题评分细则及考生答题策略
2018年全国I卷高考政治试题与考生答题评析(一)政治试题评析1.关注热点,贴近生活,聚焦素养试题关注的热点,既有重大的时政热点,比如18题的世界政党高层对话、21题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39题的修改宪法,也有长效热点,例如40题的农村改革等。
情境材料上贴近生活,例如,快递行业发展状况(14题)、亏损运营慢火车(23题)、马拉松热(38题)等,正是这些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易懂有话说。
试题通过热点材料和生活化的情境,考查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
2018年的政治高考试题,突出了政治认同和法治意识。
第40题,以小岗村的改革作为背景材料,展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就,引导学生理解改革的意义,增强对我国发展道路的认同和自信,从而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
第39题,以修改宪法为背景材料,把党领导修宪、广聚民智修宪、依法修宪有机结合起来,考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中共的地位、全国人大的地位和职权,凸显依法治国的要求,引导学生树立宪法意识、法治观念和国家观念。
2.注重思维,凸显逻辑,高分难拿2018年的政治试题,注重思维,凸显逻辑思维的考查。
在选择题中,很少有教材的原话,绝大多数选项都是根据材料生成的,这需要学生运用逻辑思维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第13题,考查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从材料来看,该企业与供应商、加工商和物流企业建立联盟,进行联合,不是兼并其他企业的行为,事实逻辑不成立,因此③选项错误;根据材料,无法确定市场份额增加,利润率提高,事实逻辑也不成立,故④不选,如果离开材料,这道题无法选择。
在主观题中,从材料到设问到答案,都渗透着逻辑思维的考查,主观题的材料主要体现了事实逻辑,例如,第38题的材料,第一段说明经济发展和健身战略掀起马拉松热,第二段材料说明马拉松热又带动相关服务业发展,从而驱动马拉松热,把握了这一事实逻辑,答案就好写了;主观题的设问主要体现了问题逻辑,例如第40题,有三个小问,以农村改革为背景材料,从不同角度设置了为什么和怎么做两类问题,问题设置层层深入,逻辑性强;主观题的答案往往是理论逻辑和事实逻辑的统一,例如,第39题看起来容易得分,实际得分比较低,很多考生没有根据材料写答案,没有弄清事实逻辑,在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和全国人大之间,到底是谁修改宪法,很多考生写成了全国人大常委会,而全国大人常委会没有修宪的权力,全国人大是最高的权力机关,有最高的立法权,这是答题的理论逻辑。
高中政治主观题解题方法分析—合理性论证(归因论证)
试题汇编·主观题篇(经典回放)·合理性论证(归因论证)(1)身材不好就去锻炼,没钱就努力去赚。
别把窘境迁怒于别人,唯一可以抱怨的,知识不够努力的自己。
勿忘初心。
——致桂晓及全体小伙伴备课组李洁雄(2017 肇庆三模38,节选)材料二2013年我国GDP增速为7.7%,2014年为7.4%。
2015年我国GDP增长目标调低为7%。
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对积极的财政政策做了加力增效的部署,其中,2015年财政预算拟安排财政赤字1.62万亿元,比去年增加2700亿元,赤字率从去年的2.1%提高到2.3%。
(财政赤字率指财政赤字与GDP之比。
国际上财政赤字率安全警戒线为3%。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现阶段我国增加财政赤字的合理性,并说明应该如何用好财政赤字资金。
(14分)【试题分析】:该小题分为两小问,第1小问,要求分析“合理性”,属于归因论证(为什么)类的设问,原因题。
“原因题”一般都是两个逻辑点:一是“必要性”,二是“可行性”,分析“合理性”亦如此,需要分析“必要性”和“可行性”,这是答好本题这1小问所要遵循的“大逻辑(完整)”;【逻辑拓展】:“必要性”分析又包括:“必然性”分析+“重要性”分析其中,“必然性”分析除了可以分析“理论”必然性(理论依据),还可以分析“现实”必然性(现实依据),“现实”必然性要联系当前客观实际(客观状况)、联系事实、世情、国情,联系客观规律、时代背景,分析这么说与做(相关言行)是应客观规律、时代背景而生,是符合世情、国情之举,是当前客观状况的需要(或:是为了解决现状不足的需要),形势所逼、潮流所驱、顺应时代、必须要做、不得不做、势在必行、必由之路。
【特别提示】:“现实”必然性在哪里?——在“材料”逻辑里,在现实“生活”中。
“重要性”分析——即“意义、作用”的阐释,利益所驱。
“可行性”分析——亦即“条件性”分析,善于从“事物存在和发展所具备的各种可行性条件(自然与社会条件、主客观条件、内外部条件等等)有哪些”展开分析,即为事物存在发展的“可能性、可行性”。
2018年高考政治主观题答题模板(精华版)
--2018 年高考政治主观题答题模板(精华版)经济生活一、有关“价格变动与物价稳定”的命题1.价格变化的原因设问模式:某商品价格不断上涨( 下降) 的原因?答题模板:价值+供求+纸币发行量+市场的缺陷+国家经济政策答题要素:①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越大,商品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商品价格越低。
②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降。
③纸币发行量: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物价会上涨;相反,物价会下降。
④市场的缺陷: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一些生产者、经营者恶意囤积,哄抬价格。
⑤国家经济政策: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主要通过控制流通中的货币量以及财政支出的数量,平衡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保持物价稳定。
2.稳定物价的措施设问模式:谈谈政府如何稳定物价。
答题模板:科技+发展生产+纸币发行量+市场监管+宏观调控答题要素:①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②大力发展生产,保障商品的有效供给。
③合理控制纸币的发行量,使纸币发行量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相符合。
④加强市场监管,通过经济立法和行政命令等手段,打击市场炒作等行为。
⑤加强宏观调控,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社会总需求。
二、有关“提高消费水平”的命题1.影响消费的因素设问模式: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哪些?答题模板:根本原因(生产力)+收入( 当前、未来和差距 ) +物价+其他因素答题要素: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发展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②未来收入预期也会影响居民的消费水平。
③收入差距的大小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④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
⑤广告和国家经济政策等。
2.怎样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设问模式:请从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考虑,我国应怎样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
答题模板:国家 ( 发展经济、稳定物价、收入公平、社会保障、开发市场、市场监管) +企业+个人答题要素:(1) 国家①最根本的途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居民收入。
2018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高考政治认识评价类试题解题方法
2018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高考政治认识评价类试题解题方法一、题型特点认识和评价型主观题是指提供一定的情景材料,设置具有探究性、思辨性的问题,要求考生运用所学政治知识对试题材料所反映的现象进行分析和解读,并对设问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认识或评价的题型。
此题型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等能力。
从设问角度看,一般以“谈谈你对……的认识”、“如何认识……”、“如何评价……”、“如何看待……”、“分析(或评析)某一……现象(或观点)”等形式呈现。
从设问的指向性看,试题设问主要有:让考生对某种言论加以批驳;让考生谈谈对某种现象、观点的意义或积极影响等的认识;让考生谈谈对某种现象、观点的看法等。
二、解题方法认识评价类试题的设问往往不明确答题的具体知识范围,并从探究、认识和评价角度设置。
因此考生只要联系材料,化大为小、化暗为明,把题目中的设问分解成若干个指向明确的小问题,在此基础上逐个分析,就能得出正确结论。
具体地说,解答此类试题要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来分析,并按照“判断表态”、“说明道理”、“明确做法”的解题思路来作答。
1.判断表态(是什么)。
要求考生在解读材料信息、明确设问要求的基础上,对题目要求分析的观点、现象或做法做出判断,明确观点是否正确、如何评价。
这要求考生结合政治理论知识对设问的观点做出准确的分析和判断,但是批驳型、观点错误型设问试题则不需要作出是否正确的判断。
2.说明道理(为什么)。
这要求考生依据设问限定的知识范围,分析上述判断或者表态的政治理论依据。
一般从分析某事的依据、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危害性等角度进行分析。
依据就是某事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的理论依据;重要性就是某事的作用、意义和目的等;必要性就是某事当前存在的客观实际,非做不可的原因;可能性就是某事存在哪些主客观条件使做这件事成为可能;危害性即做或不做某事将导致的消极后果。
2018年高考政治9类主观题答题技巧(完整版)
2018年高考政治9类主观题答题技巧一、体现类主观题:【题型特点】体现型的设问中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如何体现”等字眼。
【解题技巧】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联系——梳理——作答一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什么;二联系: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三梳理作答:将材料所给的信息与考核的知识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要点,作答时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
二、反映类主观题:【题型特点】“反映型”的设问,一般来说所给的材料有文字式的,也有图表式的,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反映了什么问题或现象,二是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变化。
【解题技巧】不管是哪一种设问的情况,材料所提供的信息都是感性的,而答案要求是理性的也就是说感性材料理性化,既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用教材中所学的知识加以表明。
做这类题关键是对材料所给的信息要全面把握,可采用定点法。
同上三、原因类主观题:【题型特点】此类一般设问以“为什么说”,“为什么要”等形式呈现【解题技巧】具体有三种方案:第一种:从分析其必然性,必要性的角度展开。
必然性亦可理解为紧迫性,也就是应客观规律、时代背景而生的产物,是为了解决现状不足的需要,必要性和重要性就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现实意义。
第二种:从为什么要、为什么能的角度展开。
一定要紧扣题意且联系教材知识来回答,答的越充分越全面越好,同时还要分析能够这么做的条件和社会环境第三种:从政治、经济或文化、历史或现实,内因与外因等角度展开,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在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
四、对策类主观题:【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来讲都是给出了确定的主体,如党、国家、政府、公民、企业、消费者和个人等。
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
【解题技巧】解答此类题目时,可采用定点法,同题型一。
凡是经济学中见到如何经营类题时,应想到:(1)市场:面向市场进行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生产适销对路商品;遵循价值规律,将生产资料与劳动力进行优化合理配置。
2018年高考政治主观题答题思路
2018年高考政治主观题答题思路(四)、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审题过程要注意“六部曲”1、看:看什么——看设问怎么看——要看出设问的范围(政治科的考点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个部分,哲学常识又包括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发展观、价值观、人生价值观4)个部分;角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指向主体特殊的限制与要求等,并一次性将所有的问题看完。
2、抓:抓什么——抓住材料的关键词,中心句、材料中心思想;怎么抓——通常可找“材料所反映的现象、观点、主张、事件产生的原因、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措施,以及做某事产生的影响等等”来抓;3、领:领什么——领悟命题者的意图,主要是考什么知识原理;怎么领——从题目的材料出发,去思考该题所处的时政背景,从而判断出命题者的意图主要是想考查什么知识内容4、联:联什么——紧扣题目的材料联系相应的教材术语和时政术语;怎么联——回想相应的教材知识网和相关热点背景,准确完整的联想。
5、列:列什么——列出答题纲要;怎么列——按照前面的四部曲的内容,把相关题目设问所要求的材料知识、教材知识,时政知识等内容按先后次有序地列出答案要点。
6、思:思什么——反思答案的完整性,科学性;怎么思——倒推重审题,注意题分值(看分作答)(五)、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答案组织要求注意“六个化”1、解题过程程序化:每答一题都要遵循上面六部曲来进行;2、答案组织要点化:每个要点自成一点,自成一理;3、答案表述术语化:采用教材政治术语或时政精辟术语;4、答案结构逻辑化:各要点之间要有一定的主次、先后、微观、宏观等逻辑关系5、答案编写完整化:各要点要支持原理+方法论、观点+材料、基础分+提高分等三个方面的统一(提高分是指要联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最新时政精辟观点,进行创造性答题而争取加分);(内在美)6、字迹书写整洁化:要注意该卷老师的心理,以唤起阅卷老师的同情心和印象分(外在美)(六)、从高考阅卷看怎样答政治主观性试题1、要想方设法使你的答卷成为能够得分的答卷——这是前提2、让阅卷老师产生好的第一印象——这是关键;3、努力唤起阅卷老师的同情心——这是保证考生能够赢得同情分通常有以下表现:(1)卷面整洁,字体整齐,层次清楚,使阅卷老师一目了然,产生愉悦之感;(2)叙述和论证符合逻辑,步骤明确,无前后颠倒,答非所问的表达(3)字体娟秀整齐,粗细得当为度(4)考生答卷字数适中。
2018年高考政治主观题解题思路和方法(高考考前突破)
2018年高考政治主观题解题思路和方法(高考考前突破)一、高考全国卷政治非选择题型划分(一)依学科任务划分这是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提出的评价标准。
根据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学科本质和功能定位,本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基本素养。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业评价,要求评价者要通过精心、巧妙、科学地设置复杂程度和新颖程度不等、难度不等的任务情境以诱导出能够充分指向某个核心素养及其发展水平的行为表现群。
因此,思想政治学业质量标准的核心要素包括:情境、学科内容、学科任务、行为表现。
具体而言,就是通过在复杂程度和新颖程度不同的具体情境中,让学生运用学科知识和方法完成某一项或几项任务难度不等的学科任务,依据所展现出来的行为表现群来推断学生某一素养的发展水平。
根据学科任务,划分出的四大基本试题类型:第一、描述与分类:对真实社会生活情境中的事物、现象与问题的特征、表现、范围,按照某个维度进行刻画、比较和分类,以识别事物、现象问题的性质与种类归属。
第二、解释与论证:对真实社会生活情境中的事物、现象与问题,运用学科方法与技能分析原因,探究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寻求对世界的理解;或运用理论逻辑和实证材料对探究结论与理论命题进行合乎逻辑和科学要求的检验、理解。
第三、预测与选择:结合具体的社会生活情境,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原理对行为、事物、现象、问题的结果或影响进行分析和预测;根据约束条件和目标设计出合理可行的方案,比较不同方案的优劣利弊并作出理性选择。
第四、辨析与评价:结合具体的社会生活情境,根据某个维度对理论、事物、现象的价值与功能进行分析和评价,辨识要素、事物、概念、价值之间的关系;合理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对不同观点与立场、不同利益诉求进行价值判断,进行辩护与批判。
(二)依设问角度标准划分第一、是什么?──描述与分类?第二、为什么?──解释与论证?第三、怎么办?──预测与选择?第四、怎么样?──辨析与评价?全国考试中心命题人:全国卷试题是有规律的,主要围绕四个层面命制:辨别事物的本质(是什么?),回答为什么(是这样)?怎么办(如何解决)?最后是这个问题(事物变化)会怎么样?思维的训练和高考的方向以及任何可能会考的话题、现象,不妨从这四个层面考虑,考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高考政治主观题答题方法解析
高考政治主观题答题方法分析高考政治主观题答题方法分析方法一:主观题设问归类梳理——举一反三“是什么”种类。
往常包含现象题和表现题:现象题即上述资料反应了什么经济现象、文化现象或政治现象。
第一 ,对资料进行全面剖析,整体掌握 ;其次:在文字资猜中找出所包含的所有经济、政治或文化问题;最后,把图表、数据变换为书面文字,直接归纳,不用引入看法,不用进行剖析。
表现题即资料表现了×××原理 (原则 )、看法、道理等。
第一,要注意一个资料表现多个原理,要从多角度回答 ;其次,多个资料表现一个原理,找共同点 ;最后,注意答题格式,以及原理加资猜中的作法 (即如何表现 )。
“为何”种类。
往常包含原由、重要性、必需性及意义:原由题即为何这样做、为何产生这类现象、说明原由。
第一,答案各重点一定与设问的对象之间有因果关系;其次,答题格式即客观必定性加意义(重要性)。
意义题即剖析××经济意义、政治意义、文化意义。
此中经济意义包含:依据不一样主体定重点 (从对国家、对公司、对居民/花费者等 );依据经济活动的性质和不一样环节定重点如:根天性质:稳固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社会主义优胜性、实现共同富饶、建设和睦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等 ;政治意义:对党、对政府、对公民、对社会热门、对国际 ;文化意义:弘扬民族文化,培育民族精神等。
第1页/共3页举措题即我们应如何做,请你对此提出合理化建议。
第一,从资猜中找方法,资料表现的是负面现象,其反向就是正确方法 (如资料是环境污染等,其反向就是增强环保、合理利用资源 );假如资猜中表现的是正确做法,只要对这类做法加以归纳、总结即可。
其次,从课本知识中找方法;再次,从目前政策中找方法(党代会、两会等提出的重要举措)。
“见解、认识、评论”种类。
说说对××看法或对上述资料 (现象 )的认识等。
第一,联系资料,分解设问。
2018年高考政治主观题答题方法、措施及建议
2018年高考政治主观题答题方法、措施及建议2018年高考政治主观题复习2017全国I卷主观题材料:强化了对情景材料的阅读要求,要求学生把材料分层,提炼材料,并把握几层材料的内在逻辑关系;紧扣材料关键词或暗示语,找准与教材的结合点。
2017全国I卷主观题设问:细化了问题的设置,如第38题两小问,依次考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关系层层推进;第39题两小问依次考查为什么要解释法律及其意义。
大背景,小切口,增强了对问题内在逻辑性的考查,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思维深度和广度,具有一定的逻辑思辨和推理能力。
2017全国I卷主观题答案:主观题答案语言多元化,来自“教材、时政、材料、推理”;答案语言呈现生成性,答案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按一定的逻辑关系整合并生成答案;注重提炼材料,并转化为教材语言,实现教材知识与材料的有机生成,知识点赋分少,材料分析赋分比重大。
政治生活:主观题命题常在政府、人大、政党、公民之间切换。
2015年考政府,2016年考政府外交,2017年考人大。
(2014年考政府;2013年考中共)经济生活:一般考查宏观经济和以企业为主体的微观经济。
2015年考宏观经济,2016年考宏观经济,2017年考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
(2014年考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2013年考微观经济)文化生活:多以优秀传统文化、革命精神为切入点,由历史到现实,由理论到实践。
且39题第3问或40题第3问基本上考查文化生活,文化生活比重有所上升。
2015年考怎样记住乡愁,2016考理性看待中华民族英雄,2017年考查优秀传统文化诗词的传承。
(2014年考怎样创新教育;2013年考“怎样面对争论”)生活与哲学:考查哲学与文化共性内容、联系紧密内容。
2015年考认识论,2016年考价值观,2017年考社会历史主体。
2018年要关注辩证法特定的哲理。
(2014年考意识作用;2013年考认识论)专题一、寻求办法,措施建议类主观题这一类题目一般是用“怎样做到……”“主要对策”“应该如何做”等词语来进行设问,回答的是应该怎么做,如措施、对策、办法、建议等,设问前面多有相关材料,要求学生能结合具体的背景材料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而不是泛泛地罗列、背诵知识或政策内容。
2018年高考政治经典题型分析8.评析辨析类主观题
2018年高考政治经典题型分析八、评析辨析类主观题(一)题型特点此类题通常是材料先给出一个重大的社会现象,然后要求用所学的知识谈谈对这一现象的认识,常见设问有“如何认识”“如何看待”“谈谈对某一现象的看法”“分析(评析)某一现象”等等。
具体类型有“观点争论型”和“观点辨析型”。
(1)观点争论型命题特点:即对某一件事情(现象、问题),有支持一方,也有反对一方。
同时不论支持一方还是反对一方都有自己的观点(理由)。
(2)观点辨析型命题特点:即命题给出一个观点,该观点有合理的一面,也有不合理的一面,需要就合理(或不合理)的一面或两方面进行分析和说明。
(二)解题指导解答此类题目的基本要求是:表明态度(立场),说明理由(依据),指出不足(缺陷)。
(1)观点争论型:首先表明态度,即支持还是反对,绝对不可以既支持又反对;其次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支持的理由或者反对的理由。
(2)观点辨析型:首先表明态度,即该观点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其次阐明合理的理由或者不合理的理由。
(注意:尽量从一个方面进行分析,即要么从合理的方面分析,要么从不合理的方面分析,也可从两方面分别分析,但要注意不能有矛盾的观点出现。
)(三)题组训练1.当前我国经济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有些企业没有市场前景,长期资不抵债;有些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因“去库存、去产能、去杠杆”,会产生并释放出更多不良资产,企业经营困难。
为此有不少专家建议国家实行“债转股”,由国家组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收购企业的不良资产,把原来企业间的债权债务关系,转变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企业间的控股(或持股)与被控股的关系。
请对材料中专家的观点做简要评析。
答案(1)债券是债务凭证,要还本付息,股票是所有权证书,只能获取股息或红利,债转股有利于减轻企业债务负担,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债转股后,股份公司的组织机构之间权责明确,互相制衡,可以有效地提高公司的运行效率和管理的科学性,激发公司活力;债转股把债务转化为资本,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发展,促进生产要素的流动和优化配置。
2018年高考政治主观题解题方法指导
2018高考政治主观题解题方法指导高考政治试题中的非选择题一般有简答题、辨析题、分析说明和论述题,文综试题则只采用分析说明和论述题。
这类试题的能力考核功能比较全面,大多综合性考查考生以下四个方面的能力:第一,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
第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能够根据从题目获取和解读的试题信息,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做出必要的判断;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能够展现出检索和选用自己“知识库”中有用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第三,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学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能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和解释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综合阐释或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第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根据有关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发现或者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问题;综合使用题目提供的信息、课堂学习或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方法,提出比较必要的论据,论证和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能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正确解答主观题,不仅应明确主观题一般要考查哪些方面的能力,而且还应了解主观的常见类型,以及不同类型主观题的特点,从而根据不同的特点掌握其解答方法。
下面结合近几年全国及各地高考政治主观题,分九种具体类型进行粗浅分析。
一.“原因(为什么)类”主观题题型介绍“原因”类问答题高考最常见的设问方式有“为什么”“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要”“为什么能”“简要说明理由”等。
要求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说明造成某个问题的原因、出现某种现象的原因,或采取某种措施、提出某种对策的依据。
2018高考复习文综政治主观题要点讲解
高考文综政治主观题政治主观题必须遵循四步解题流程第一步:审设问,明确回答方向【问什么,答什么】(1)审知识限定,明确考查范围:政治学科有四大块知识,即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
看设问先弄清楚是考查的哪个模块的知识。
(2)审主体限定,明确行为主体审设问时明确了设问的主体就抓住了解题的关键,就能更准确地确定知识范围,快速地检索知识。
经济生活的主体主要有政府、企业、个人,政治生活的主体主要有政府、中国共产党、公民、人大等等。
(3)审客体限定,明确回答内容所谓客体,就是主体指向的问题情境、限定条件等,弄清客体限定,就清楚了对问题思维的环境、条件。
(4)审角度限定,明确回答方向审设问还要找准设问的角度,即这一问题要求我们回答“是什么”,还是“为什么”,还是“怎么做”。
①“是什么”角度常采用以下设问方式:“……如何体现……”“……如何反映……”“概括(描述)……问题、现象或特点”。
这类试题常通过图表和材料题呈现出来,主要考查学生读取信息的能力。
回答问题一般要分三步:一要看成绩,二要看不足,三要看问题背后的实质及解决措施。
答案点到为止,不要求展开。
②“为什么”角度常见的设问方式有:“……的原因”“……的依据”“……必要性”“说明为什么要……”等。
解决“为什么”角度的问题,一般要回答出必要性、重要性、意义等内容。
③“怎么做”角度常见的设问方式有:“应如何……”“该如何……”“……合理化的建议”“……的举措”“怎样……”等。
回答该角度的问题,首先要确定行为主体,然后从课本、材料、当前时政热点及党和国家重大政策中找方法和措施。
第二步:扣教材,列出知识提纲【有多少,列多少】通过审设问,明确了知识范围、设问主体、设问客体和设问的角度后,下一步就要调动和运用知识库中的储备,为形成答案做好准备。
如运用《政治生活》中的相关知识,探究政府该如何约束好自己的权力,考查的知识范围是政府,设问主体是政府,设问客体是如何约束好自己的权力,根据以上信息,我们就可以对“政府”的知识进行知识检索:政府的地位、性质、职能、宗旨和原则、依法行政、接受监督。
高三政治主观题的答题方法
高三政治主观题的答题方法图表题图表题的答题窍门是:①仔细阅读题目,了解全部内容信息点。
②先横向后纵向比较和描述所有信息点的运动变化趋势。
③比较和解读几个叠加图示或多组数字的变化幅度差异、拐点含义、注解含义。
以上答题要素缺一不可。
“为什么”题“为什么”=行为主体+做什么(措施)的必要性+重要性,答此类题的窍门是:①研究设问涉及几个行为主体(显性隐性的行为主体)、他们之间的关系。
②做这件事对于作用一方和被作用一方的必要性(什么客观的因素决定了必须这么做)③结合试题内容和材料挖掘做这件事对于双方或几方有什么重要性(全方位挖掘经济、政治、社会、环保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以及作用、影响。
)④做这件事所采取的措施是怎样对双方或几方起作用的?要注重细节和过程,以及作用的结果是怎样的。
⑤对该题题意你的自主理解是什么?对应该试题材料内容的具体描述找出相对应的理论依据(教材基本理论的表述)!言之有理(“理”指理论和道理)即可得分。
在答政治主观题时要注重两个原则:1、必须坚持“这一个”的原则:注重共性(理论)和个性(材料)的结合。
紧扣试题设问要求、找准找全试题材料所给的全部信息点并与教材重要知识点进行一对一的结合。
2、按逻辑推理顺藤摸瓜。
高三政治学习方法相关推荐:很多考生认为,政治是死记硬背的科目,但是分析题却是紧密联系现实,不是单单记忆就能解决的问题。
因为即使你记住了所有的原理和定理,也不一定能够拿到高分,所以分析题往往成为部分同学的死穴。
那么,政治分析题到底应该如何来复习和真正达到获取高分的目的呢?解答分析题的基本思路和步骤要如何来进行呢?网友建议大家按照以下两点来完成:大多数分析题是跨章节,甚至跨学科的。
答题之前要仔细阅读题干、材料及问题,了解题目需要回答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回答以及怎么回答,要注意思维的发散性。
这是做好分析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找出本题目是关于哪个学科的哪个章节,在草稿纸上写下此章节内所有可能与本题有联系的基本概念及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题汇编·主观题篇(经典回放)·合理性论证(归因论证)(1)
身材不好就去锻炼,没钱就努力去赚。
别把窘境迁怒于别人,唯一可以抱怨的,知识不够努力的自己。
勿忘初心。
——致桂晓及全体小伙伴
备课组李洁雄
(2017 肇庆三模38,节选)
材料二
2013年我国GDP增速为7.7%,2014年为7.4%。
2015年我国GDP增长目标调低为7%。
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对积极的财政政策做了加力增效的部署,其中,2015年财政预算拟安排财政赤字1.62万亿元,比去年增加2700亿元,赤字率从去年的2.1%提高到2.3%。
(财政赤字率指财政赤字与GDP之比。
国际上财政赤字率安全警戒线为3%。
)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现阶段我国增加财政赤字的合理性,并说明应该如何用好财政赤字资金。
(14分)
【试题分析】:该小题分为两小问,第1小问,要求分析“合理性”,属于归因论证(为什么)类的设问,原因题。
“原因题”一般都是两个逻辑点:一是“必要性”,二是“可行性”,分析“合理性”亦如此,需要分析“必要性”和“可行性”,这是答好本题这1小问所要遵循的“大逻辑(完整)”;
【逻辑拓展】:
“必要性”分析又包括:“必然性”分析+“重要性”分析
其中,“必然性”分析除了可以分析“理论”必然性(理论依据),还可以分析“现实”必然性(现实依据),“现实”必然性要联系当前客观实际(客观状况)、联系事实、世情、国情,联系客观规律、时代背景,分析这么说与做(相关言行)是应客观规律、时代背景而生,是符合世情、国情之举,是当前客观状况的需要(或:是为了解决现状不足的需要),形势所逼、潮流所驱、顺应时代、必须要做、不得不做、势在必行、必由之路。
【特别提示】:“现实”必然性在哪里?——在“材料”逻辑里,在现实“生活”中。
“重要性”分析——即“意义、作用”的阐释,利益所驱。
“可行性”分析——亦即“条件性”分析,善于从“事物存在和发展所具备的各种可行性条件(自然与社会条件、主客观条件、内外部条件等等)有哪些”展开分析,即为事物存在发展的“可能性、可行性”。
总之,因为“必然”,所以合理、因为“重要”,所以合理、因为“可行”,所以合理。
然后,对“现阶段(当前)我国增加财政赤字”(具体话题)的合理性分析,且设问限定为“结合
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而非泛泛而谈,这又是答好这1小问所要遵循的“小逻辑(缜密)”。
综上,
【问题逻辑决定答题逻辑】:
结合材料二必然性
和(或)分析→现阶段我国增加财政赤字的重要性
经济知识可能性
【具体思维过程】:
从必然性方面,
从重要性方面,结合所学经济知识:
而此题中的“增加财政赤字”(即增加“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差额”)正是“扩张性(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具体表现(这一点材料中也有提示,见材料第二行),故结合所学理论知识,遵循“财政赤字”→“扩张性(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增加)财政支出”→“刺激总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小逻辑”进行重要性的缜密论证;
【整合分析过程,确立答题逻辑】(大逻辑完整、小逻辑缜密):
关键词:党和政府·生态文明建设
答题大逻辑:“为什么要”·必然性+重要性+可行性(看材料有没有)【根据前题所学,自主尝试作答】:
【国标答案及其评分细则展示对比】
【狂奔怒吼嘶号·本王试题分析】:
本题以生态文明建设为话题(联系时代热点,反映时代特征),考查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归因论证问题的能力。
具体来讲,要求考生调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党和政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因。
遵循归因论证的答题逻辑(必然性·理论必然与现实必然+重要性,有时还要+可行性)。
故,一方面,此题要调用和运用党和政府的知识分析“这么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必然性,如答案要点①和②,前者从“党和政府的宗旨、原则层面”分析,后者从“党的执政理念、政府职能层面”分析(注意知识更新:现在应该改是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职能”);
另一方面,要分析“这么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必然性和重要性,如要点③就属于现实必然性(联系“生活”实际所得),④属于做好这件事的现实意义(对“国家”、对“人民”两个小角度)。
【题组反思·归因论证】
1.掌握归因类试题的答题形式(大逻辑完整),从多个维度、多个方面(必然性·理论必然+现实必然、重要性·多个角度、可能性·各种条件)去思考问题,只有这样,构建的答案才能逻辑严谨、层次分明,才能从逻辑上全面覆盖设问要求(才具有完整性),且有利于以点带面,提高分数,避免集中对“某一逻辑要点”反复论证,但“要点不全,得分缺失”,阅卷者不能因为你某一个要点答得非常完美就把另外一个要点的分数给你,当然并不是每道“归因论证题”都要将每一个逻辑要点答全,每道题都是特殊的、具体的,视具体的题有所侧重、异同。
如今天“两道题”,前者的“必然性”分析侧重“”必然性,而后者既有“现实”必然性,也有“”必然性,前者有“可行性”分析,后者无“可行性”分析
2.丰富归因类试题的答题内容(小逻辑缜密),一定要立足且“全面深刻”地从试题设问指向的具体话题、和材料中提供的“有效信息”中去分析问题,运用“归纳、概括”思维,提炼“信息”在学科理论中对应的知识点,形成“理论”必然性或“重要性”的缜密、具体的分析;当然,也要充分联系“生活实际”(时代背景、世情国情、客观现况),从生活中提炼出“现实”必要性或“重要性”的具体分析。
只有这样,构建的答案才能具体特殊、缜密充实(才具有针对性)。
【今天两题你的实际得分】:分与分;
收获and提惑
【学习所得】:
【Any ques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