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问题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教学教育教案数学还原问题

小学教学教育教案数学还原问题

第二讲复原问题教课目的:1、理解什么是复原问题,以及复原问题波及到的种类。

2、掌握解题方法,从结果下手,采纳逆运算,逐渐退出原数。

3、培育计算能力,联合实质解决问题,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教课要点和难点:教课要点:依据不同种类的复原问题,采纳方法解答。

教课难点:注意运算次序,别忘掉使用括号。

教课活动学生活动时间一、课前导入:1、我们从前接触过复原问题,谈谈什么是复原,我们应该怎么解决呢?2、出示课前练习:妈妈买来一些橘子第一天吃了一半,还剩5千克?妈妈买了多少千克橘子?谈谈你是怎么做的?二、新授:1、出示例题:例1(激发学生的踊跃性)(学生自己求解)依据题意画出线段图从图中能够看出,最后是所有的橘子都吃完了,第四天吃的一个加上第三天吃的一个能够求出次日后剩下的一半,乘2再加上1,能够求出第一天后剩下的一半,再乘2加1,能够求出所有橘子。

解:(1+1)×2+1=4(个)(4+1)×2=10(个)(10+1)×2=22(个)答:小结:依据方才所学,能够知道关于取物复原,需从结果下手,依据多“加”少“减”一半“乘2”的法例进行计算。

讲堂练习:P7~1、2、32、出示例题:例3(调整一下例题次序)谈谈这个问题和方才的同样吗?师:引入互给复原,谈谈什么是互给复原,引出列表法解说互给复原,从结果下手。

甲乙丙丁甲→乙4+14+8=2628÷2=1416÷2=848甲→丙乙→甲8÷2=48+4+16=2832÷2=1648乙→丙丙→甲16÷2=816÷2=816+8+8=3248“不同样”丙→乙结果16161648经过表格即可看出:甲本来有26个乙本来有14个丙本来有8个小结:互给复原常采纳列表法,从结果下手,采纳倒着逆推法。

讲堂练习:P7~43、出示例题:例4从结果出发,两个两位数的和是132,可知十位上加起来的和是120,个位上加起来和是12,拿十位来说120是本来个位的10倍,和本来十位的和,而本来十位上的数是个位的2倍。

第15讲:还原问题(教案)-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15讲:还原问题(教案)-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还原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还原问题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还原问题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还原问题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还原问题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还原问题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还原问题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还原问题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二)存在主要问题
1.在教学管理方面,有时候课堂纪律管理不够严格,需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确保课堂秩序。
2.在教学组织方面,有时候课堂活动组织不够充分,需要更加精心设计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
3.在教学方法方面,有时候讲解方式过于单一,需要更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游戏、实验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2.还原问题的类型:还原问题可以分为直接还原和间接还原两种类型。直接还原是指通过简单的逆向运算,如加减乘除,直接得出初始条件;间接还原则需要通过更多的逻辑推理和步骤,逐步推导出初始条件。
3.还原问题的解决方法:解决还原问题通常需要使用逆向思维,通过逐步逆向运算或逻辑推理,找出初始条件。常用的方法包括逆向加法、逆向减法、逆向乘法、逆向除法等。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四年级的学生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际问题来学习数学。在学习过程中,他们能够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他们的数学能力较强,能够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并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他们的学习风格多样,有的喜欢通过观察和思考来学习,有的则更喜欢通过实践和操作来学习。

还原问题教案

还原问题教案

还原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还原问题的概念和特点;2.掌握还原问题的解决方法;3.能够应用还原问题的解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还原问题的概念和特点还原问题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研究,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从而解决问题的方法。

还原问题的特点是:1.从整体上看待问题,不仅仅是表面现象;2.通过分析问题的各个环节,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3.通过解决问题的根本原因,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2. 还原问题的解决方法还原问题的解决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问题;2.收集问题相关信息;3.分析问题;4.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5.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6.实施方案;7.验证方案的有效性。

3. 应用还原问题的解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应用中,还原问题的解决方法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如生产、管理、教育、医疗等。

下面以生产领域为例,介绍如何应用还原问题的解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1 确定问题假设某工厂的产品出现了质量问题,需要解决。

3.2 收集问题相关信息收集产品质量问题的相关信息,包括产品的生产过程、生产设备、生产人员、原材料等。

3.3 分析问题通过对产品质量问题的分析,发现问题主要集中在产品的某个环节,如生产设备或原材料等。

3.4 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通过对产品质量问题的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设备的故障或原材料的质量问题。

3.5 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针对生产设备故障或原材料质量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如更换设备或更换原材料供应商等。

3.6 实施方案根据制定的解决方案,实施相应的措施,如更换设备或更换原材料供应商等。

3.7 验证方案的有效性通过对产品质量问题的再次检测,验证解决方案的有效性,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三、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和讨论等教学方法,通过讲解还原问题的概念和特点,分析还原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及应用还原问题的解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分析和讨论,使学生掌握还原问题的解决方法。

三年级还原问题教案

三年级还原问题教案

三年级还原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还原问题的概念,掌握解决还原问题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思维敏捷性。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总结归纳的能力,增强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还原问题的定义及类型。

2. 解决还原问题的基本方法:倒推法、逆向思维法。

3. 实际案例分析与练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还原问题的概念,掌握解决还原问题的基本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倒推法、逆向思维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课件、练习题。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还原问题引出本课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还原问题的定义及类型。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解决还原问题的基本方法:倒推法、逆向思维法。

4.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解决问题。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互相学习。

6. 练习巩固: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验学习效果。

7. 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记忆。

8.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9. 课堂反馈:教师收集学生作业,了解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10. 教学评价: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鼓励优秀学生,帮助后进生。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还原问题的解决方法。

2. 运用实例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解决还原问题的技巧。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复习还原问题的基本概念。

2. 讲解新的解决方法:逐步推理法、图表法。

3. 通过案例,让学生运用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 小组讨论:学生互相分享解题经验,讨论不同解题方法的优缺点。

小学数学《还原问题》教案

小学数学《还原问题》教案

小学数学《还原问题》教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掌握还原问题的的解题思想,并能够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提高学生迁移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还原问题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思想。

教学难点:理解还原问题的本质以及解答方法。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同学们,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你心里想一个自然数(不要告诉任何人),你把这个数加上3,再乘以5,然后减去你想的这个数,然后再加上5,再除以2,最后减去10.好了,告诉我最后得的结果,我马上可以猜出你想的数是多少.你信不信?一定会有小朋友说,这个游戏我也会玩,我反过来算就可以知道你心里想的是什么数.比如你最后的结果是10,我就将10先加10,再乘以2,再减去5,再….哦,再怎么办?不好办了吧.其实这个游戏计算程序是事先设计好了的,最后的结果总是你所想的数的2倍,比如你想的数是7,按设计程序计算,最后结果一定是14.我们把算式写一下:[(7+3)×5-7+5]÷2-10=(50-7+5)÷2-10=48÷2-10=14.因此只要告诉我最后结果,我一定知道你心里想的是什么数。

二、导入新课: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不过刚才那个小朋友说的方法也是解下面一类问题常用的方法.某数经过一系列的四则运算后,结果知道,要求这个数.我们就采用反推的方法,从结果开始,原来是加,现在就减;原来是乘,现在就除,最后一定可以求出这个数.这样一类问题,我们称之为还原问题.2、还原问题的本质已知一个数,经过某些运算之后,得到了一个新数,求原来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问题,它的解法常常是以新数为基础,按运算顺序倒推回去,解出原数,这种方法叫做逆推法或还原法,这种问题就是还原问题.例如,一个人从A地出发,经过B地,C地,最后到达D处.返回时,从D处出发,经C地,B地,又回到A地.这两个过程是:A B C D返回的过程叫还原,去时的第三步是返回时的第一步,去时的第二步是返回时的第二步,去时的第一步是返回时的第三步.还原问题又叫做逆推运算问题.解这类问题利用加减互为逆运算和乘除互为逆运算的道理,根据题意的叙述顺序由后向前逆推计算.在计算过程中采用相反的运算,逐步逆推.在解题过程中注意两个相反:一是运算次序与原来相反;二是运算方法与原来相反.⑴单个变量的还原问题;⑵多个变量的还原问题三、自主探究:1、出示例1:【例1】仓库里原有一堆货物,第一天运出总数的一半少12吨.第二天运出剩下的一半少12吨,结果仓库里还剩下45吨.问仓库里原有货物多少吨?2、引导学生读题,分析题意:3、学生自主探究。

三年级还原问题的教案

三年级还原问题的教案

三年级还原问题的教案【篇一:三年级还原问题】还原问题1、一个数的2倍加上3后,乘3,再减去3,再除以3,结果得6。

求这个数。

2、张强到书店去买书,先用总钱数的一半买了一些科技书,再用剩下的一半加8元,买了一些文艺书,这时还剩14元。

问:张强原来有多少钱? 3、晓明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一半,第二天看了剩下的一半多10页,第三天看了10页,这时还剩5页书。

问晓明看的这本书共有多少页?4、粮库有面粉若干袋,第一次卖掉原有的一半少12袋,第二次卖出剩下的一半多10袋,第三次有卖出48袋,这时还剩28袋,求粮库中原有面粉多少袋?5、幼儿园给小朋友分苹果,小班分到全部的一半少3个,中班分到剩下的一半多3个,最后大班分到剩下的53个。

问幼儿园给小朋友分了多少个苹果?大、中、小三个班各分到多少苹果? 6、晓明在做一道加法题时,错把个位上的4看做7,把十位上的9看做5,结果得出的和是112,问正确的答案应该是多少?7、甲、乙、丙三人共有棋子48枚,开始甲把自己的棋子拿出一部分给乙、丙,使乙、丙的棋子数各增加一倍,后来乙也把自己的棋子拿出来一部分给甲、丙,使甲、丙的棋子数增加一倍,最后丙也拿出一部分棋子分给甲、乙,使甲、乙的棋子数增加一倍,这是三人的棋子数相等。

问:甲、乙、丙三人各有棋子多少枚?【篇二:四升五还原问题教案】第14讲按章办事——还原问题【教学内容】《佳一数学思维训练教程》暑期版,四升五年级第14讲“按章办事——还原问题”。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让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还原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学会运用从已知条件想起或从所求问题想起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数学思考能回顾倒推的过程,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

问题解决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情感态度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还原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学会运用从已知条件想起或从所求问题想起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数学选修课-第2节-还原问题(教案)

数学选修课-第2节-还原问题(教案)

第2讲还原问题[内容及目标]学会用列表法解决较复杂的还原问题,能按照题目叙述的最后结果,从最后的状态开始,开始一步一步地向最初状态倒推。

[例题和解答]例1 甲、乙两桶各有若干升水。

如果从甲桶中倒出和乙桶同样多的水放入乙桶,再从乙桶中倒出和甲桶同样多的水放入甲桶,这时两桶水恰好都是48升。

问两桶原来各有多少升水?思路与解法:从最后的状态都是48升入手,如果后来乙桶不倒出和甲桶同样多的水放入甲桶,甲桶应有48÷2=24升,乙桶应有=72升;如果开始不从甲桶中倒出和乙桶同样多的水放入乙桶,乙桶原有水72÷2=36升,甲桶原有水24+36=60升(回到了最初的状态)。

48÷2=24(升)(48+24)÷2=36(升)24+36=60(升)答:甲桶原有水60升,乙桶原有水36升。

例2 有一堆西瓜,第一次搬走一半,第二次搬走剩下的一半多3个,第三次搬走剩下的一半少3个,第四次搬走剩下的一半多3个,第五次搬走剩下的一半,最后还剩3个。

这堆西瓜原有多少个?思路与解法:从最后的状态分析列表倒推:答:这堆西瓜最初有132个。

策略小结:解决较复杂的还原问题,用列表倒推,思路更加清晰明了,一般从最后的状态逐步还原成开始的状态。

列表时关键要注意填表的顺序也要从最后的状态开始一步一步地向最初状态倒推。

[基本练习]1、小明和小红各有画片若干张。

如果小明拿出和小红同样多的画片给小红,小红再拿出和小明同样多的画片给小明,这时两人都有36张。

问小明和小红原来各有画片多少张?(用列表倒推法)2、有一堆西瓜,第一次搬走一半,第二次搬走剩下的一半多3个,第三次搬走剩下的一半多3个,第四次搬走剩下的一半多3个,最后还剩4个。

这个西瓜原有多少个?[提高练习]1、有甲、乙、丙三个数,从甲数取15加到乙数,再从乙数取18加到丙数,最后从丙数取12加到甲数。

这时三个数都是180。

甲、乙、丙三个数原来各是多少?(用列表倒推法)2、冰箱里的鸡蛋,第一天拿走了一半少2个,第二天拿走了余下的一半多4个,第三天拿走余下的一半后,最后还剩1个。

还原问题(一).教师版

还原问题(一).教师版

本讲主要学习还原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倒推法的解题思路以及方法,并会运用倒推法解决问题. 1. 掌握用倒推法解单个变量的还原问题.2. 了解用倒推法解多个变量的还原问题.3.培养学生“倒推”的思想.一、还原问题 已知一个数,经过某些运算之后,得到了一个新数,求原来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问题,它的解法常常是以新数为基础,按运算顺序倒推回去,解出原数,这种方法叫做逆推法或还原法,这种问题就是还原问题.还原问题又叫做逆推运算问题.解这类问题利用加减互为逆运算和乘除互为逆运算的道理,根据题意的叙述顺序由后向前逆推计算.在计算过程中采用相反的运算,逐步逆推.二、解还原问题的方法在解题过程中注意两个相反:一是运算次序与原来相反;二是运算方法与原来相反.方法:倒推法。

口诀:加减互逆,乘除互逆,要求原数,逆推新数.关键:从最后结果出发,逐步向前一步一步推理,每一步运算都是原来运算的逆运算,即变加为减,变减为加,变乘为除,变除为乘.列式时还要注意运算顺序,正确使用括号.模块一、计算中的还原问题【例 1】 一个数的四分之一减去5,结果等于5,则这个数等于_____。

【考点】计算中的还原问题 【难度】1星 【题型】填空【关键词】希望杯,五年级,二试,第3题【解析】 方法一:倒推计算知道,一个数的四分之一是10,所以这个数是104=40⨯。

方法二:令这个数为x ,则1554-=x ,所以40=x 。

【答案】40【例 2】 某数先加上3,再乘以3,然后除以2,最后减去2,结果是10,问:原数是多少?【考点】计算中的还原问题 【难度】1星 【题型】解答例题精讲知识点拨教学目标6-1-2.还原问题(一)【关键词】可逆思想方法【解析】 分析时可以从最后的结果是10逐步倒着推。

这个数没减去2时应该是多少?没除以2时应该是多少?没乘以3时应该是多少?没加上3时应该是多少?这样依次逆推,就可以推出某数。

如果没减去2,此数是:10212+=,如果没除以2,此数是:12224⨯=,如果没乘以3,此数是:2438÷=,如果没加上3,此数是:835-=,综合算式()1022335+⨯÷-=,原数是5.【答案】5【巩固】 (2008年“陈省身杯”国际青少年数学邀请赛)有一个数,如果用它加上6,然后乘以6,再减去6,最后除以6,所得的商还是6,那么这个数是 。

三年级还原问题教案

三年级还原问题教案

三年级还原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还原问题的概念,掌握还原问题的解题方法。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还原问题的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还原问题的定义与特点2. 还原问题的解题步骤3. 典型还原问题实例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还原问题的概念,掌握还原问题的解题方法。

2. 难点:对典型还原问题进行分析,找出解题的关键步骤。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还原问题案例。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一个简单的还原问题,引发学生对还原问题的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介绍还原问题的定义、特点和解题步骤。

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典型还原问题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解题的关键步骤和方法。

5. 课堂练习:教师给出几个还原问题,学生独立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7.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相关的还原问题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

8. 教学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还原问题的掌握程度。

9. 教学反思:教师总结课堂教学,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10. 课堂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还原问题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实例教学:通过具体的还原问题案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还原问题的和解过程。

2. 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练习巩固: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巩固。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练习解答:评价学生在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乘法还原的问题教案

乘法还原的问题教案

乘法还原的问题教案教案标题:乘法还原的问题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乘法还原的概念。

2. 学生能够运用乘法还原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运用乘法还原解决多步骤的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乘法还原的示例问题和解决方法。

2. 准备黑板或白板、彩色粉笔/白板笔。

3. 准备乘法表。

教学过程:引入:1. 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引入乘法还原的概念,例如:“如果3个苹果的总价是15元,那么一个苹果的价格是多少?”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探究:1. 教师通过示例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乘法还原的方法。

示例问题:如果5个橙子的总重量是25千克,那么一个橙子的重量是多少?2. 教师可以使用黑板或白板,绘制一个表格,记录学生的思考过程。

表格示例:| 橙子数量 | 总重量 ||----------|--------|| 5 | 25 || 1 | ?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除法运算解决这个问题。

4. 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活动,解决类似的乘法还原问题。

拓展:1. 教师提供更复杂的乘法还原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乘法还原解决多步骤的问题。

示例问题:如果一本书的价格是20元,那么5本书的总价是多少?如果我有100元,我最多可以买几本这种书?2. 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活动,解决类似的多步骤乘法还原问题。

总结:1.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乘法还原的概念和解决方法。

2. 教师鼓励学生分享他们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策略。

评估:1. 教师提供一些乘法还原的问题,要求学生独立解决。

2. 教师观察学生的解决过程和答案,评估学生对乘法还原的理解程度。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设计自己的乘法还原问题,与同学交换并解决。

2. 学生可以通过制作乘法还原的游戏或练习册,巩固乘法还原的技能。

注:教案中的示例问题和活动可以根据不同年级和教学要求进行调整和扩展。

四年级还原问题教案

四年级还原问题教案

四年级还原问题教案教案标题:四年级还原问题教案教案目标:通过还原问题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教材与资源:1. 题板:准备一些有关日常生活的问题,如“小明每天都会花多长时间完成作业?”、“妈妈为什么喜欢在晚上给我讲故事?”等等。

2. 答案板:准备与题板上问题相对应的答案,注意答案要有合理的解释。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请学生举手回答,你在平常生活中会遇到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2. 引入概念:解释“还原问题”的含义,即通过提问和解答来还原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活动实施:3. 展示题板上的问题:从题板上选择一个问题,如“小明每天都会花多长时间完成作业?”4. 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分组讨论,找出可能的回答,并陈述他们的观点。

5. 展示答案板:与学生一同核对他们的答案,引导学生分析正确答案的合理性,并与其它可能的错误答案进行对比讨论。

6. 拓展问题:提出类似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分组讨论并互相交流他们的观点和解答。

活动总结:7. 总结学习收获:请学生回顾整个还原问题的学习过程,并分享他们的思考和发现。

8. 引导思考:提问学生以下问题,以促进反思和进一步思考:你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是如何解决这些困难的?还有哪些问题可以通过还原来解决?拓展延伸:9. 扩展活动: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并记录更多的问题,或是设计自己的问题与答案板,与同学交流思考。

同时,可以探索将还原问题应用到不同学科和领域的可能性。

通过以上教案,学生将得到如下促进:1. 观察力和分析能力的提高:通过观察和分析问题及答案,学生将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2. 逻辑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通过对问题的还原和解答,学生将锻炼逻辑思维和创造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合作与交流技巧的培养:通过小组合作和互动交流,学生将提高合作与交流技巧,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观点。

教案的评估与调整: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讨论质量和答案的合理性来评估教案的效果。

还原问题教案

还原问题教案

还原问题教案教案标题:还原问题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问题的本质,能够将复杂的问题简化和还原。

2. 学生能够运用还原问题的技巧,将问题分解为更小的部分并解决。

3. 学生能够运用还原问题的策略,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教学重点:1. 理解问题的本质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2. 学习还原问题的技巧和策略。

教学难点:1. 运用还原问题的技巧将复杂问题简化。

2. 运用还原问题的策略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教学准备:1. 指定教科书或参考书籍。

2. 编制相关案例或问题。

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和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

2. 呈现一个复杂问题的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问题的必要性。

3. 引导学生对复杂问题进行初步分析,了解还原问题的概念和意义。

步骤二:讲解还原问题的技巧和策略(10分钟)1. 解释什么是还原问题,即将一个复杂问题拆解成更简单的子问题。

2. 提供实际案例,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如何将问题还原为更小的部分。

3. 引导学生思考还原问题的好处,如简化解决过程、提高效率等。

步骤三:实际操作和练习(15分钟)1. 分发练习题或案例,要求学生利用还原问题的技巧和策略进行解答。

2. 学生可分组讨论,并共同还原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

3. 教师辅导学生在分组讨论后,汇总各组的解答和讨论结果。

步骤四:问题解决和总结(10分钟)1. 学生分享各自分组的还原问题和解决方案,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2. 总结还原问题的技巧和策略,并导出规律和结论。

3. 帮助学生认识到问题的本质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步骤五:课后作业和拓展(5分钟)1. 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还原问题的技巧解答问题。

2. 提供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或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1. 教师评估学生对还原问题技巧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教师检视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改进之处,为下一次教学做好准备。

小学奥数还原问题教案

小学奥数还原问题教案

小学奥数还原问题教案
教案标题:小学奥数还原问题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还原问题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还原问题的解题方法;
3.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理解还原问题的概念;
2. 掌握还原问题的解题方法;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
1. 准备相关的还原问题的例题和解题方法;
2. 准备黑板、彩色粉笔或白板和马克笔等教学工具。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入还原问题的概念,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简要讲解还原问题的定义和特点,介绍解题方法和策略。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例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探讨解题思路和方法。

4. 练习:让学生进行一定数量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总结还原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注意事项,强调逻辑思维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方式:
1. 以讲解和案例分析为主,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和解答;
2.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

六、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七、教学建议:
1. 引导学生多进行实际生活中的还原问题练习,加深对概念和方法的理解;
2. 鼓励学生多进行思维训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小学奥数还原问题教案的撰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三年级还原问题教案

三年级还原问题教案

三年级还原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还原问题的概念,掌握还原问题的解题方法。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推理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还原问题的定义及解题步骤。

2. 常见还原问题的类型及解题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还原问题的解题方法,能够独立解决简单的还原问题。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复杂还原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还原问题的案例和练习题。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解题过程和知识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一个简单的还原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还原问题的定义、解题步骤及常见类型。

3. 示范:教师展示解题过程,引导学生跟随解题步骤解决问题。

4. 练习:学生独立解决教师提供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6.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练习题评价: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题,评估学生对还原问题解题方法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评价:批改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情况。

七、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还原问题的解题过程。

3. 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还原问题,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组织学生参加还原问题竞赛,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教学反思: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

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十、教学计划调整:1. 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掌握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计划。

3. 对掌握较差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其提高解题能力。

还原问题教案

还原问题教案

还原问题教案教案:还原问题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还原问题”的概念,并能够应用还原问题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

2. 能够运用还原问题的方法分析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理解还原问题的概念和思维方法。

2. 运用还原问题的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运用还原问题的方法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 课件和投影仪。

2. 教学案例集。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请学生回答一个问题:“如果你是一只蚂蚁,你如何才能判断地球是圆的?”2. 引导学生思考,然后给出答案:“你可以通过观察地球上的各种现象,如地平线的弧形、航空器的飞行轨迹等,然后根据这些线索还原出地球是圆的。

”二、概念讲解(15分钟)1. 展示还原问题的定义及解决方法的PPT,让学生了解还原问题的基本概念和思维方法。

2. 解释还原问题是通过寻找线索、联系事实、推理和归纳,将已有的信息还原成未知的问题的过程。

3. 引导学生思考,还原问题的思维方法可以用在哪些方面,有哪些应用场景。

三、案例分析(20分钟)1. 选择一个具体的案例,比如“为什么太阳会升起和落下”,引导学生运用还原问题的方法分析并找出答案。

2. 让学生按照还原问题的方法,先列出这个问题涉及的各个方面的线索和已知信息,然后联系这些线索和信息,进一步推理和归纳,找出问题的答案。

3. 指导学生思考其他类似的案例,并让他们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分析,找出问题的答案。

四、综合应用(20分钟)1. 分发教学案例集,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案例进行分析和解答。

2. 指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运用还原问题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

3. 引导学生总结还原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五、总结(10分钟)1. 学生汇报自己解答的问题,并讨论大家的答案和分析过程。

2. 提醒学生还原问题的方法在解决复杂问题时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一步应用还原问题的方法。

还原问题教案

还原问题教案

还原问题教案
还原问题教案
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还原问题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

活动:
1. 导入:
向学生介绍还原问题的概念。

解释还原问题是指从已知的信息中推断出未知的信息,通过分析问题的因果关系来解决问题。

2. 案例分析:
给学生提供一个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尝试通过还原问题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

例如:“班级里有40个学生,其中有几个男生,几个女生呢?”学生可以通过已知的信息(班级总人数为40)
和学生数学的性别比例(例如1:2)来推断出男生和女生的具
体人数。

3. 小组讨论:
把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出一个问题,要求其他小组员通过还原问题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参与讨论,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思路。

4. 共享讨论:
每个小组派代表来向全班分享他们小组的问题和解决思路。

全班一起讨论每个问题的解决过程和结果,并给予建议和反馈。

5. 知识巩固:
让学生自己找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运用还原问题的思维方式来解决。

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灵活运用还原问题的思维方式,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6. 反思总结:
让学生总结学习还原问题的体会和经验,并提出问题和疑惑。

引导学生思考还原问题对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运用还原问题的思维方式。

小学奥数之还原问题教案及配套练习

小学奥数之还原问题教案及配套练习

还原问题(一)
问题1 小明的爷爷今年年龄减去7后,除以9,再加上2,最后乘10,恰好是100岁,小明爷爷今年多少岁?
[解析]从最后一个条件恰好是100岁,向前推算,乘10后是100岁,那没有乘10前应是100÷10=10(岁);加上2之后是10岁,那没加2之前应是10-2=8(岁);除以9后是8岁,那没除以9之前应是8×9=72(岁);减去7后是72岁,那没减7之前是72+7=79(岁)。

所以,小明爷爷今年是79岁。

列式为:(100÷10-2)×9+7=79(岁)。

练习:
(1)在□内填上适当的数 20×□÷8+16 = 46。

(2)一个数除以10后再增加80,然后乘3,再减去85,得200,求这个数。

(3)东东问张老师今年多少岁,张老师说:“把我的年纪加上8,除以4,减去2,再乘5,恰好是45岁。

”张老师今年多少岁?
问题2 某商场出售洗衣机,上午售出总数的一半多10台,下午售出剩下的一半多20台,这时还剩95台,这个商场原来有洗衣机多少台?
[解析]根据题意,我们可以画出如下的分层线段图。

从“下午售出剩下的一半还多20台”和“这时还剩95台”向前推算,从图中可以看出,这时剩下的95台加上下午多卖的20台的和,即95+20=115(台),正好是上午售出后剩下的一半,那么115×2=230(台),就是上午售出后剩下的台数,而230台与10台即230+10=240(台),又正好是总数的一半。

所以原有洗衣机的台数是240×2=480(台)。

列式是:[(95+20)×2+10] ×2=480(台)
练习:。

幼儿园还原问题教案

幼儿园还原问题教案

幼儿园还原问题教案一、教学背景幼儿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步,是其未来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培养孩子的还原问题敏感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什么是还原问题,把问题还原至本源。

2.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的积极探究精神,培养其对吸收知识的热情和兴趣。

三、教学内容1. 了解问题首先,让幼儿从生活中观察和感受问题的存在。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妈妈买了10个苹果,分给4个人,每人分几个?•猫和狗谁快?•小鸟飞的快还是汽车开的快?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来引导幼儿探究和提出问题,让幼儿感受到问题是无处不在的。

2. 还原问题接下来,让幼儿学习如何还原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有4个小朋友喜欢吃蛋糕,应该怎么分才公平?•鸟儿和蝙蝠谁飞得快?•小兔子和龟兔赛跑,龟兔谁快?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归纳问题的核心,让幼儿深入理解问题的本质,从而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 解决问题最后,让幼儿自己解决问题,展现自己的思维和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给幼儿出以下问题:•4个小朋友共用一支笔,如何使他们每人写完一篇作文?•比赛中,兔子和乌龟开始在5米处起跑,兔子每秒钟可以跑两米,乌龟每秒钟只能跑一米,问乌龟和兔子分别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到终点?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分析并列出解决方案,让幼儿自己解决问题。

提高幼儿的还原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四、教学策略1.合作探究:让幼儿在小组内合作解决问题,既能培养合作意识,又能发挥团队智慧,进行学习和思考。

2.实践教学:让幼儿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实践操作,使其获得实践经验和技能,加深其理解和记忆。

3.游戏化教学:将教学内容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这样可以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其积极参与度。

五、教学评估与测试对于本教案中的教学内容进行小测验,以了解幼儿掌握的程度。

乘法的还原问题教案

乘法的还原问题教案

乘法的还原问题教案教案标题:乘法的还原问题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乘法的还原问题的概念和解决方法。

2. 学生能够独立解决乘法的还原问题。

3. 学生能够应用乘法的还原问题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 提问学生: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需要用到乘法的情况?教学活动:步骤一:介绍乘法的还原问题1. 解释乘法的还原问题是指已知乘积和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问题。

2. 举例说明乘法的还原问题,例如:已知乘积是24,因数是6,求另一个因数。

步骤二:解决乘法的还原问题1. 提供一些简单的乘法的还原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

2. 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试除法、列式解法等。

3. 指导学生使用试除法解决乘法的还原问题,并解释解题过程。

步骤三:练习乘法的还原问题1. 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决乘法的还原问题。

2. 鼓励学生使用不同的解决方法,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

步骤四:应用乘法的还原问题1. 提供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应用乘法的还原问题解决。

2. 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结活动:1. 总结乘法的还原问题的概念和解决方法。

2. 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发现乘法的还原问题,并尝试解决。

教学资源:1. 乘法的还原问题练习题。

2. 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案例。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收集学生完成的练习题,评估他们的解题水平。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设计自己的乘法的还原问题,并与同学分享。

2. 提供更复杂的乘法的还原问题,挑战学生的解决能力。

教案撰写者:教案专家。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练习及讲解
1、例题一分钟时间做错了的同学再数一遍, 做对了的同学做举一反三1的第1题。(学生做的时候巡视,有错误的指出来)
2、做完了请学生讲方法及答案。
四、精讲精练2(20分钟)
(一)例题2讲解
1、让学生做例题2,在黑板上写下题目。
2、做完之后举手,教师检查,并指出错误
3、全班大多数学生做完之后,请一位学生讲思路。
二、情景导入(3分钟)
1、让学生在教室后面一子排开,记住自己刚开始时站的位置,然后向前走一 步,再向左边走两步,这时怎么回到原来的位置?
引导学生按来的路线返回,即方向相反,往回走的步数是一样的。
三、精讲精练例题1及举一反三1、1(20分钟)
(一)、例题1讲解
1、让学生做例题1,在黑板上写下题目。
2、学生写完之后,让学生看黑板,引导学生使用未知量替换为已知量解题。
(二)练习及讲解
1、让学生做一下举一反三2的第1题(学生做的时候教室巡视)
2、学生做完之后让一位学生讲解思路及做法。
五、课堂拓展(5分钟)
请各位同学自己出一个题目,并同桌交换,把题目做出来。
六、总结下课(2分钟)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等量代换》,计算这类题目的关键在于把未知量替换
为已知量
板 书
6、植树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让学生体会“倒着想”这一数学思维。
教学
重点
1、掌握倒推法。
教学
难点
学生通过实际生活理解相等的量是可以替换的,用天平平衡去讲学生比较容 易懂。
教学
方法
情景模拟法
教具
准备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旧知(5分钟)
1•回顾等量代换问题的方法:根据两个相等的量可以互相代换,由此把未知 里替换为已知里,从而解决冋题
三年级奥数第八课《还原问题》教学设计
课题
8、还原问题
课型
新授
具体
内容
运用倒推法从结果出发一步一步倒着推想,直到 问题解决。
第课

1课时(50分钟)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1、能够把准确地分析题目是否属于还原问题。
过程与方法
1、学习倒推法的相关知识,并熟练运用运用倒推法从结果出发一步一步使用 逆运算,直到问题解决。
方法:把未知量替换为已知量 例题1


一个梨的重量等干两个苹果的重量,一个苹果的重量等干三个桃子的重量,一 个梨等于几个桃的重量?
例题2
一个足球重量等干两个排球的重量,一个排球的重量等干六个乒乓球的重量,每个乒乓球重8克,一个足球重多少克?
教 学 反 思
通过情景模拟能够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数量之间相等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