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及其意义
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 → 品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
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 品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品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旨在培养学生在品德、道德和伦理方面的发展。
它不仅关注学生的学术成绩,更注重其品质的塑造和道德观念的形成。
品德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首先,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品质和道德观念。
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学校可以通过故事、案例、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通过这些教育方法,学生可以学会尊重他人、爱护环境、诚实正直等良好的品质和惯。
这些品质和道德观念能够指导学生正确地行为和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影响。
其次,品德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等,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问题,培养关心他人和回报社会的意识。
品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激发他们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的热情,培养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这对于学生成长为社会有用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品德教育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在品德教育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会自我反思、自我认识和自我约束。
通过这些过程,学生可以逐渐发展自己的自我管理能力,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合理安排时间,形成良好的研究和生活惯。
这些能力对于学生走向成功人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品德教育工作对学校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品质和道德观念,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以及自我管理能力。
品德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学校应加强品德教育工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德育工作的意义和目的
德育工作的意义和目的在当今社会,德育工作已经成为了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且必要的一部分。
德育工作,是以培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合理发展为出发点的,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和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使其具备健康的思想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自我意识和创造力的公民。
德育工作的意义1. 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德育工作是由校园文化环境、教育培养和社会影响等多种因素共同构成的。
通过传授道德教育的知识,从源头上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同时也要让学生能够明白自己应该怎么做,怎么去面对社会和生活中的挑战。
这样的德育工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和行为准则,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塑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观的反映。
德育工作是树立正面、和谐、积极的校园文化的重要手段。
通过创设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自我意识,学生可以积极追求自身的目标,同时更重要的是,他们也能够接受并尊重他人的观点和行为,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为促进校园文化的全面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3. 长期受益的社会责任人的思想、价值观和道德观是靠教育、社会文化传承而形成的,而德育工作恰恰是在不断引导学生逐步养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
通过德育工作,人们可成功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懂得珍爱自己生活的环境和资源,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认识,通过自身的努力为环境治理和保护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从而实现长期受益、良性发展的社会责任。
德育工作的目的1. 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意识德育工作的目的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在学校中,我们经常会有一些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们能够学到很多长远而深刻的道理和人生的成长。
例如,在开展班级活动时,我们可以给学生制定一些任务,这些任务能够帮助其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在任务中逐渐建立自己的信心和信仰,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2. 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和文化多元化,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现代化的压力逐渐增加,所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也是德育工作目的之一。
学校教育德育为先的意义
学校教育德育为先的意义现如今,学校教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
而教育如何有效地启迪孩子的心灵、塑造他们的品德素养也成为教育界的重要议题。
德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那么,学校教育德育为先的意义何在呢?首先,德育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学校在德育方面的工作,旨在通过灌输道德价值观、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等手段,让学生逐渐形成“有情怀、有担当、有责任、有美感”的人文精神,更好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因此,学校德育的目标之一就是帮助学生提高人文素养水平,培养出热爱生活、有责任心、乐于助人、有爱心的“有情怀”青年人。
其次,德育有助于塑造学生的公民意识。
学校教育是国家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阵地,通过德育教育,可以充分展示并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和文化传统,渗透国家法律、规章制度等,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成为有良好公民素质的人。
同时,通过德育教育,可以使学生明白自身应该肩负的责任和义务,充分感受到自身身为一个公民对社会的必要性,从而增强自我意识及自我负责能力,使学生更好地融入整个社会。
再次,德育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现实社会竞争激烈,考试成绩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
培养学生的社会道德素养、创新思维、领导能力、合作能力等是更为重要的衡量标准。
学校德育可以作为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帮助学生培养好这些个领域的能力,让学生拥有更加全面的素质。
通过德育,学校可以助学生逐步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具备协作能力,长期而言,健康难题和学习难题会得以有效解决,也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长远发展。
总之,学校教育德育为先的意义十分重大。
德育是国民教育的一项重要职能,是整个社会和国家素质的重要标志。
学校在德育方面的工作不仅仅是满足学生学术上的需要,也是让学生有更宽广的视野、更高尚的良好品德素养,为今后对社会负责和作出更高贡献奠定基础。
因此,学校教育者应更加注重德育的素质建设,将道德教育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让学校教育真正成为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德育(教师资格考试)
德育第一节德育的概念、意义、目标和内容德育的概念一般来说,德育是教育者依据特定社会要求和德育规律,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相对于体育、智育而言,它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称,而不是道德教育的简称或政治教育的代名词。
德育的意义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2、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的保证3、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德育的目标的概念德育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亦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
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它不仅决定了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德育目标的依据:时代与社会的发展需要;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的总要求:有系统、有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有中国特设的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使广大中小学生掌握基本的现代政治、思想、法律和道德知识、培养他们积极的政治、法律和道德责任感、荣誉感,使他们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法律和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为最终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奠定牢固的基础。
初中阶段德育目标的要求1、思想政治方面的基本要求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建设,有民族自豪感、自尊心。
懂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常识。
初步具有惜时守信、重视质量、讲求效益、优质服务等与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知法、守法。
立志为实现四化、振兴中华而学习,正确对待升学和就业,初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相信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陈陋习俗。
2、道德行为方面的基本要求尊重、关心他人,爱护、帮组他人。
热爱班级和学校集体,爱护集体荣誉。
积极参加劳动,初步养成劳动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品质。
孔子的德育思想及现实意义
孔子的德育思想及现实意义郑桂芬在孔子的整个教育思想体系中,道德教育占有着极为特殊的地位。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体现了孔子对道德教育的重视。
他的志士、君子、成人的人才观也多体现了对人才道德方面的要求。
孔子的德育思想丰富、系统,深入挖掘有助于古为今用,为现代社会服务。
一、孔子的德育思想孔子对德育的重视是与其以德治国的政治观密切相连的。
可以说,不了解孔子的政治观,就不能真正理解孔子的德育思想。
孔子在政治上主张德治,其内容主要包括统治者自身的修养和对民德、民风的建设两个方面。
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也就是说如果统治者品德高尚,人民就会像众星拱月一样拥护他、爱戴他,从而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孔子还说:“子为政,焉用杀C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孔子总结历史上治乱兴衰的经验教训,揭示了上行下效的道理,极言执政者在道德上的表率作用将影响一国的风气。
同时,孔子把统治者的正身修德与从政治国的管理行为联系起来,指出统治者注意修养德行的本身是在实施对国家的管理,譬如,他说:“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C”“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C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C”等等。
后世儒家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这一思想,《礼记·大学》中明确提出修身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的观点。
(一)关于德育内容的论述。
孔子所提倡的德育内容,可以用“仁”字来概括。
仁德是孔子要求培养学生具备的最高尚的道德品质,这一高尚的道德品质几乎包括了人应具备的所有的美德:如忠、孝、诚、信、智、勇、温、良、恭、俭、让、廉、和、宽、敏、惠、中庸、忠恕等。
现仅就其所提倡的最基本的、也是最核心的伦理道德观念作简要介绍。
43 “孝悌”和“忠”等。
“悌”是处理家庭内部关系的行为准则,是实现“仁”的基础。
孔子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孔子要求“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第六章 德育的意义与任务
第六章德育的意义与任务一、德育的意义1. 加强德育使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青少年时期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也使思想品德形成的重要时期。
一方面,他们的可塑性大,另一方面,他们年轻幼稚,缺乏社会经验与识别能力,容易受外界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他们的品德发展方向与社会主流意识发展不一致,甚至是背道而驰的。
尤其是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向时期以及多元文化共存共生的时代。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新的活力的同时,市场的趋理性和等价交换原则在市场经济体制上不完善的时候也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腐败、个人主义等不良现象。
在这样的环境下的青少年特别需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和坚定的立场。
独生子的教育问题也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现在的青少年是幼稚与早熟并存,他们生活在封闭的环境里,内心孤独,自己跟自己玩。
形成蛋壳化人格,孤独、脆弱、依赖、冷漠,他们生活在大人堆里,过早懂得了人情世故,机心太重,童心太轻。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课题组对全国 76 所学校万余名学生监测,百分之三十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异常表现。
神经症状包括忧郁、强迫、焦虑占百分之四十二;行为症状包括违纪、残忍、自伤占百分之二十二。
2. 加强德育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需要教育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教育培养出来的首先是一名合格的公民;其次才是人才;要先成人,再成才,否则培养出没有良好道德素养的高级人才,带给我们的只能是更大的危害。
如高科技犯罪。
3. 加强德育是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包括物质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我们看到的现象是物质发达了,人们的精神失落了。
人们的道德世风日下。
60 年代,人们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现代社会是防盗门也不能保证主人的安全;人与人之间是防范与猜疑和不信任。
有人发出感叹,现在的青少年是失望的一代、倒退的一代,孤僻、任性,自我为中心,没有爱心。
人们不禁要问,现代的青年人能否担负现代化建设的重任。
【核心考点】教育学基本知识点汇总
【核心考点】教育学基本知识点汇总1.【核心考点】教育学一德育德育及其意义【常考题型】判断德育的概念广义的德育泛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狭义的德育那么专指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德育的功能(1)社会性功能:对社会发挥何种性质的作用。
(2)个体性功能:对受教育者个体开展产生的实际影响。
可以描述为三个方面:生存功能、开展功能、享用性功能(最高境界)。
(3)教育性功能:①“教育”或价值属性。
②德育作为教育子系统对平行系统的作用。
主要有三点:动机作用、方向作用、习惯和方法上的支持德育目标《二)班级组织的开展《三)班级的功能班级组织既具有社会化功能,又具有个体化功能。
班级管理【常考题型】单项选择、判断、填空(一)班级管理的概念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班主任和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带着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
(二)班级管理的功能(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主要功能)(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基本功能)(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重要功能)《三)班级管理的内容(四)班级管理的模式(选择题)1.班级常规管理: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2.班级平行管理: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代表人物:马卡连柯103.班级民主管理.班级目标管理代表人物:德鲁克班集体的教育作用【常考题型】单项选择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与适应能力2.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单项选择)班集体是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
5.【核心考点】教育学一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班集体的开展阶段【常考题型】单项选择.组建阶段班级的核心和动力是班集体的组织者-班主任.核心初步形成阶段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有了一定的了解和信任,产生了一定的友谊与信赖,学生积极分子不断涌现并团结在班主任周围,班的组织与功能较健全,班的核心初步形成,班主任与集体机构一道11履行集体的领导与教育职能。
张伯苓德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张伯苓德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张伯苓是中国近代重要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之一,他的德育思想对于中国的教育事业和社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和现实意义。
本文将从张伯苓的德育思想出发,对其现实意义进行探讨,旨在深入了解德育的重要性以及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方式方法。
一、张伯苓德育思想的核心内容1.基于人本主义的德育理念张伯苓提出了“立人以道,而教以智,先立志于学为体以修身为用”的理念,强调了以人为本的德育目标。
他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和道德素养,通过德育教育使学生在道德上自觉遵循正确的行为规范,形成独立、自强、勤奋的人格特质。
2.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张伯苓认为,德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他主张教育应该预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他反对对学生过多的束缚和死记硬背的教育方式,提倡以发展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的教育模式。
3.强调德育与智育的统一张伯苓强调德育和智育的统一,认为德育教育不能脱离智育教育而存在。
他认为只有通过智育的培养,学生才能具备德育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能力,才能真正做到道德与知识的统一、他主张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逻辑思维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4.强调教师的德育使命张伯苓认为教师是德育的主体,教师的德育素质直接影响学生的德育效果。
他主张教师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和道德素养,具有坚定的教育信仰和职业道德,能够以身作则,起到德育引领学生的作用。
二、张伯苓德育思想的现实意义1.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张伯苓强调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是教育的首要任务。
在现实社会中,道德失范、道德沦丧的问题依然存在,需要通过德育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使他们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做到遵守社会规范、关心他人、有爱心等。
2.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
张伯苓的德育思想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发展,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论赫尔巴特的德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论赫尔巴特的德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1.赫尔巴特的德育思想。
赫尔巴特的德育思想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道德品质。
他认为,学生的道德品质是由学习经验和社会环境共同决定的。
因此,他倡导以“友谊”为基础的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律性。
他认为,学生应该通过友谊,而不是通过威胁和惩罚,来获得学习的动力。
此外,他还认为,学生应该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以及对社会和环境的意识,以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
2.赫尔巴特德育思想的特点赫尔巴特的德育思想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活动而闻名,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赫尔巴特强调以德育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使他们成为有礼貌、有道德、有责任感的人。
因此,他认为,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精神和道德,而不仅仅是智力。
其次,赫尔巴特认为教育应该是实践性的,而不是理论性的。
他认为,学生应该从实践中学习,而不是仅仅从书本上学习。
他强调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以便学生可以从实践中学习知识。
此外,赫尔巴特认为教育应该是自我实现的,而不是被动的。
他认为,学生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潜力,而不是被老师或者家长强加给他们。
最后,赫尔巴特强调教育应该是多元化的,而不是单一化的。
他认为,教育应该涵盖各种学科,以便学生可以接受多元化的教育。
他认为,学生应该接受多元化的教育,以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3.赫尔巴特德育思想的现实意义赫尔巴特的德育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赫尔巴特认为,德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格,使他们能够成为有道德修养的公民。
他认为,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是他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的基础。
此外,他认为,德育应该以激励学生的自我控制和自律为核心,而不是强制执行规则。
这种思想的实施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自律,让他们更加自信、更有责任感,从而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赫尔巴特认为,德育还应该注重学生的社会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德育教育的意义和目标
德育教育的意义和目标2023年了,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和社会人士认识到,在教育中注重德育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健康成长,更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德育教育的意义德育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模式,其意义在于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和核心价值观,使学生具备健康自律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精神风范。
与其他教育形式相比,德育教育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更加注重培养其优秀的思想品质和道德素养。
首先,德育教育可以引领学生良好的人生轨迹。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良好的品德可以使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自我,坚定自信,不断进取,不断取得更高的成就。
良好的品德也可以帮助学生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悲痛和困惑,更快地找到生活的目标和价值所在,从而更加坚定内心的信念,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其次,德育教育可以促进学生性格优化。
现代社会高度物质化,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扭曲和人际关系纷争,总有一些不良的情感和心理如过度焦虑,成功欲和执拗,造成严重的身心负担。
此时,德育教育就起到很好的化解作用,通过德育教育,能够让学生身心得到很好的舒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内在感受到了取得人生成功的最佳途径。
德育教育的目标德育教育的目标是从心灵深处起着力,注重学生的性格塑造和思想引导,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我预期和自我实现的环境。
在现代社会环境中,德育教育的目标是多方面的。
首先,德育教育的目标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作为一种人类社会生命周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道德观念要求学生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概念和规范,把自己的行为与道德价值、公共利益和社会责任联系起来。
只有在这种价值观中,学生才能更好地面对事物的多样性和不可预知性,为日后的工作和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德育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积极进取、自信自主、勇于担当的精神。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到来,学生的自主性显得尤为重要。
德育教育要求学生自觉实现自我需求,不断优化自己的精神世界和自我形象,适应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从而更好地发挥个人价值,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
德育研究的意义及价值
德育研究的意义及价值以德育研究的意义及价值为标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德育对个人的意义及价值:德育是培养个人道德品质和价值观的过程,对个人的意义和价值是不可忽视的。
首先,德育能够帮助个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高个人的道德水平和品质,使个人具备正确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
其次,德育能够培养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个人能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此外,德育还能够培养个人的自律能力和道德判断力,使个人能够正确应对各种复杂的道德问题和困境。
二、德育对社会的意义及价值:德育的意义和价值不仅体现在个人层面,还体现在社会层面。
首先,德育能够培养社会公民的道德素质和道德观念,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其次,德育能够培养社会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共意识,使整个社会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此外,德育还能够培养社会公民的良好行为习惯和社会交往能力,提高社会公民的素质和形象,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德育对国家的意义及价值:德育对国家的意义和价值也是不可忽视的。
首先,德育能够培养国家公民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精神,增强国家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推动国家的繁荣昌盛。
其次,德育能够培养国家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共意识,使国家公民能够积极参与国家建设和发展,为国家的繁荣做出积极贡献。
此外,德育还能够培养国家公民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推动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德育的意义和价值是多方面的,既涉及个人的道德修养和成长,又涉及社会的和谐稳定和进步发展,更涉及国家的繁荣昌盛和国家形象的提升。
因此,开展德育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可以为培养优秀人才、建设和谐社会、推动国家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德育及其意义
教育及其意义一、“德育”概念界定一般说来,德育有狭义、广义之分。
狭义的德育仅指道德品质教育;广义的德育则泛指依据特定社会要求和德育规律,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地影响,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柜。
广义的德育相对于体育、智育而言,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称,而不是道德教育的简称或正组织教育的代名词。
德育包括家庭德育、学习德育、社会德育等形式.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社会思想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者品德内部矛盾运动,以使其形成教育者所期待的品德的活动。
二、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德育过程的结构式指德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它有一定数量的要素(或成分、组成部分);各要素之间有质的区别;他们在德育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各不相同,彼此以一定方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有组织的系统。
通常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教育者是德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是一定社会德育要求和思想道德的体现者,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育者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个体教育者和群体教育者。
受教育者包括受教育者个体和群体,他们都是德育的对象。
在德育过程中,受教育者既是德育的客体,又是德育的主体.当他作为德育对象时,他是德育的客体,当他接受德育影响进行自我品德教育和对其他德育对象产生影响时,他成为德育主体。
德育内容是用以形成受教育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是受教育者学习、修养和内在化的客体。
学校德育基本内容是根据学校德育目标和学生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确定的,它具有一定范围和层次。
德育方法是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的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它凭借一定的手段进行。
教育者借助一定的德育方法将德育内容作用于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借助一定的德育方法来学习、修养、内化德育内容而将其转化为自己的品德。
2020年教育学第七章德育
目录第一节德育概述2一、德育的概念:2二、德育的意义2三、德育目标31.概念:32、制定德育目标的依据33.我国中学的德育目标的总要求3第二节德育过程4一、概念41、德育过程42、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4二、德育过程的结构和矛盾41.德育过程的结构42.德育过程的矛盾5三、德育过程的规律(重要)5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5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5第三节7一、目前我国中学德育内容7二、德育原则71.导向性原则72.疏导原则8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8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85.因材施教原则86.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97.长善救失的原则9三、德育途径91.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基本途径9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93.劳动94.共青团活动95.班主任工作10四、德育方法101.说服教育法102.榜样示范法103.锻炼法104.陶冶法105.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品德评价法)116.自我教育法:117、品德评价法11教育学第七章·德育一、本节学习要求:1.德育的概念;2.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3、我国中学德育的内容。
二、带着以上问题看书自学或者讨论,找到答案三、愿意的同学给同学们讲解答案,师生可以质疑、提问四、讲清楚了的问题老师总结或者口头测试检查效果,没有讲清楚的给予补充第一节德育概述一、德育的概念:广义的德育:德育是教育者依据特定社会要求和德育规律,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
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称,而不是道德教育的简称或政治教育的代名词。
狭义的德育:指学校德育:教育者依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思想和道德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学校德育由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四个部分构成。
德育教育对学生的意义
德育教育对学生的意义
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素养。
德育教育对学生的意义是多方面的。
首先,德育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在德育教育中,学生会接受到很多有关道德和品德的教育,这些教育会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
通过德育教育,学生可以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其次,德育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学生在德育教育中,会学到如何在社会中扮演一个有责任感的角色。
学生会了解到社会的需要,以及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这样的教育可以让学生逐渐成长为有担当的人。
再次,德育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
德育教育注重对学生的个性、情感和意志方面的培养,让学生逐渐成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自我意识的人。
通过德育教育,学生可以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发挥个人潜能,最终实现自我价值。
最后,德育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在德育教育中,学生会接触到很多集体活动和社交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学会与人相处,懂得与人沟通和合作。
总之,德育教育对学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个人发展,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德育教育是培养健康有用的人才的必然选择。
品德对学生的重要性及其意义
品德对学生的重要性及其意义
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一个人的灵魂,也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德育教育也被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德育教育的好坏,关系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发展,是一个人养成良好习惯和思想品德的重要教育,加强德育教育,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德育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称。
德育教育包括家庭德育、学校德育、社会德育等形式。
德育教育是当今中国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德育教育有利于促进中国社会反腐倡廉工作的开展,有利于促进中国生产力的发展。
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德育教育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肩负的使命,对学生未来良好的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所以应把道德教育放在所有教育工作的首要核心地位。
德育教育是人心和灵魂的教育,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教育,是一个能否成功的教育。
中国五千年文化,从我们出生就在强调尊老爱幼,强调要养成良好的品行,传统思想品德教育思想以儒家思想为主流,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道德教育实践和对道德教育规律认识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中
华民族特色的道德教育思想。
帝王统治下的民国常言有道:以仁治国,以德服天下。
可见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先进的思想、高尚的道德,就能充分发挥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同时,德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核心就是教会学生做人和创造性的工作,其中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是首要的。
良好的思想品德会使人有博大的胸怀、远大的志向、高尚的情操。
否则就会失去动力和方向,难以成功。
教育学第9章 德育
第九章德育第一节德育的意义、目标和内容一、德育的概念一般说来,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因此,“德育”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称,而不是“道德教育”的简称或“政治教育”的代名词。
德育包括家庭德育、学校德育、社会德育等形式。
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社会思想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品德内部矛盾运动,以使其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品德的活动。
德育是各个社会共有的社会、教育现象,具有社会性,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德育随社会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具有历史性,在阶级和民族存在的社会具有阶级性和民族性。
在德育历史发展过程中,其原理、原则和内容、方法等存在一定的共同性,因此,德育具有继承性。
二,德育的意义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我国现阶段的根本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德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贯穿于物质文明和政治建设之中。
社会主义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必要场所,是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从长远看,学校德育具有战略意义,因为现在的中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把他们培养成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一代新人,将对我国未来的社会风气、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2.德育是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
青少年儿童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思想道德品质形成发展的时期,他们思想单纯,爱学习,追求上进,充满幻想,富于理想,可塑性强,但知识经验少,辨别是非能力差,容易接受各种思想道德影响。
因此,必须运用正确的思想和方法对他们进行教育,以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德,增强抵制错误思想道德影响的能力,引导他们沿着社会主义要求的方向发展,促使他们健康成长,否则就可能误入迷途。
3.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
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国德育的意义及内容
德育的意义1、德育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前提条件2、德育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政治公民奠定了基础3、德育对于促动学生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我国德育是“大德育”,包含了道德、思想、政治、法制和心理教育我国大德育出现的原因1、中国有着政治、道德、法律等不分的传统2、受前苏联教育学的影响3、中国革命的特殊历史轨迹使然4、实践发展的需要我国德育的总目标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献身精神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德育总目标具有概括性、抽象性、笼统性1、强调基础性2、注重道德思维水平的培养,社会要求和个人发展相统一3、注意了德育的层次4、更趋完整性5、注重稳定性与变革性德育内容一、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我国学校德育中最重要的内容1、要把爱祖国与爱国家相对区分开祖国:地理、历史、文化概念国家:政治概念爱国主义教育是指爱祖国2、要把民族自豪感与危机感结合起来爱国主义教育就是培养能够正视祖国危机,敢于揭露祖国的缺陷与不足的个体3、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把爱国主义教育与国际主义教育联系起来4、爱国主义教育要体现层次性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有层次的推动爱国主义教育二、集体主义教育展开集体主义教育应注意1、要从理论上明确集体主义教育中的“集体”是“真集体”,而非“假集体”2、集体主义并不排斥个人利益3、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我们要肯定个人主义的价值三、道德品格教育展开道德品格教育应注意1、让学生学会在不同情景中,赋予德目不同的含义2、要提升学生的德行动机和意图四、民主法制教育实行民主与法制教育要注意1、要反对极端民主化与无政府主义2、要发展学生的民主反思与批判意识及水平3、要重视学校的纪律教育五、理想教育增强理想化教育应注意1、避免对三大理想作分裂式教育:生活理想、职业理想、社会理想是不可分离的2、理想教育要注重理想的层次性六、心理品质教育* 心理品质教育是德育的基础*1、在教育原则上,心理品质教育要考虑尊重学生的隐私2、在教育方法上,心理品质教育主要通过心理辅导,心理咨询与心理训练来进行。
德育
第二节 德育过程
一、德育过程的概念
※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于德育内容和方
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是促使 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 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和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
相互联系、相互区别 从受教育者角度 从教育者角度
二、德育过程的结构和矛盾
※ 德育过程的结构:德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
包含以下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 ◆教育者:组织者、领导者、体现者 主导作用 直接与间接的 个体教育者和群体教育者 ◆受教育者:个体和群体 对象 既是客体也是主体 ◆德育内容:社会思想政治准则 法纪道德规范 客体 学校德育 具有一定范围和层次 ◆德育方法:活动方式 凭借手段进行
※ 围绕道德两难问题及其
◆道德两难问题及其设计 ●教育意义: 促进儿童的道德判断力的发展 提高学生的道德敏感性,使其更自觉意识到可能存在的矛盾与冲突 提高学生在道德问题上的行动抉择能力 深化学生对各种道德规范的理解,提高其道德认识 ●设计应遵循的要求:情境必须真实或可信,可理解的;情境有且 只有两条道德规范;两道德规范不可避免的发生冲突。 ●道德两难问题的素材的来源:虚构;以学科内容为基础;真实或 实际发生。 ◆道德讨论中的引入性提问 小组讨论:起始阶段和深入阶段 教师提问:引入性提问和深入性提问 作用与策略 ◆道德讨论中的深入性提问:升华性问题、突出相邻阶段的论点、澄 清与总结、角色扮演问题与策略
※ 德育过程的矛盾:过程各要素、各部分之间和各要素、各部分
内部各方面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 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是最一般、最普遍的矛 盾,也是决定德育过程本质的特殊矛盾。
我的幼儿教师德育工作实践及其教育意义
我的幼儿教师德育工作实践及其教育意义2023年,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一直坚持着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并将其融入到我的教育实践中。
在我的德育工作中,我注重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和健康心理,让他们在快乐学习和健康成长的同时,也成为了人格完善的社会公民。
下面,我将分享我的幼儿教师德育工作实践及其教育意义。
首先,我的德育工作中注重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和良好的情感行为。
我将尊重、爱心、责任、诚实、坚强等作为品德教育的基石,通过讲故事、游戏、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让幼儿了解并体验这些品德,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情感行为。
例如,在游戏中,我会引导幼儿树立合作、分享、尊重和体谅的意识;在讲故事中,我会用寓言故事告诉幼儿诚实和善于表达自己的重要性。
这样,幼儿不仅能够形成自己的健康情感行为,还能够在实践中感受到这些品德的美好和重要性。
其次,在我的德育工作中,我注重培养幼儿的心理素质。
在教育实践中,我发现,许多幼儿由于各种原因,身心发育不协调,情绪上难以控制,这给他们的成长及学习带来了很多困难。
因此,我会引导幼儿正确理解和处理情感问题,培养他们积极应对困难的能力。
例如,在教育实践中,我会引导幼儿通过绘画、剪纸等创造性活动,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不仅有利于他们发泄情绪,还可以探索自己的潜力和爱好,从而进一步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
最后,在我的德育工作中,我注重培养幼儿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在社会责任教育中,我会通过讲解、体验等多种方式,让幼儿了解并体验到社会公德、个人责任、团队合作等内涵。
例如,在课堂中,我会引导幼儿认识到环保、共建和谐、扶老助幼等行为对社会的重要性,并通过实践体验来加深他们的认识。
在公民意识教育方面,我会引导幼儿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让他们了解和关注社会现象,并提醒他们尽可能地参与和改变。
以上是我的幼儿教师德育工作实践及其教育意义的分享。
通过这些实践,我深刻认识到:在幼儿教育中,培养良好的品德、情感、心理素质和社会责任意识对幼儿的成长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德育”概念界定
一般说来,德育有狭义、广义之分。
狭义的德育仅指道德品质教育;广义的德育则泛指依据特定社会要求和德育规律,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地影响,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柜。
广义的德育相对于体育、智育而言,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称,而不是道德教育的简称或正组织教育的代名词。
德育包括家庭德育、学习德育、社会德育等形式。
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社会思想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者品德内部矛盾运动,以使其形成教育者所期待的品德的活动。
二、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
德育过程的结构式指德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
它有一定数量的要素(或成分、组成部分);各要素之间有质的区别;他们在德育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各不相同,彼此以一定方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有组织的系统。
通常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教育者是德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是一定社会德育要求和思想道德的体现者,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教育者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个体教育者和群体教育者。
受教育者包括受教育者个体和群体,他们都是德育的对象。
在德育过程中,受教育者既是德育的客体,又是德育的主体。
当他作为德
育对象时,他是德育的客体,当他接受德育影响进行自我品德教育和对其他德育对象产生影响时,他成为德育主体。
德育内容是用以形成受教育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是受教育者学习、修养和内在化的客体。
学校德育基本内容是根据学校德育目标和学生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确定的,它具有一定范围和层次。
德育方法是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的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它凭借一定的手段进行。
教育者借助一定的德育方法将德育内容作用于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借助一定的德育方法来学习、修养、内化德育内容而将其转化为自己的品德。
德育过程中的各要素,通过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实践的活动而发生一定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并在这种矛盾运动中推动教育者的品德发生预期变化。
由于这一矛盾的不断产生和解决,才不断将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转化未受教育者个体的品德,从而实现德育内容,达到德育目标。
这是一定社会思想道德个体化过程和受教育者在思想道德方面社会化或再社会化过程,是社会思想品德继承和创新相统一的过程。
三、德育的意义
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2、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
3、德育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保证。
4、德育是培养具有道德发展性的人的条件和保证。
5、德育的实施能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