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自考11469《宏观劳动力配置》

合集下载

人力资源管理-宏观劳动力配置-重点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宏观劳动力配置-重点分析

学习目标1、理解劳动力、劳动力资源的概念2、理解宏观劳动力资源传统配置方式3、理解劳动生产率及决定因素4、理解劳动力迁移及流动概念劳动力与劳动力资源一、劳动力的概念劳动力这一概念通常有三种解释:一是指人的劳动能力;二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即劳动者;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从事社会劳动的全部人口,即社会劳动力。

其中第一种解释表达了劳动力最基本、最主要的含义。

二、劳动力资源劳动力资源也被称为人力资源、劳动资源,它是指一定范围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点上拥有的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的总称。

宏观劳动力资源传统配置方式传统的配置方式是通过一系列的制度来实现对劳动力资源的计划配置的,主要包括两个制度:第一,劳动力行政调配制度:一是统筹兼顾,适当安排;二是区别轻重缓急,保证重点;三是坚持自力更生,先内后外;四是力求专业对口,发挥专长;五是以地区为主,就近调配。

第二统包统配制度。

统包统配制度是对城镇需要就业的人员由国家统一进行安置的劳动制度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是衡量国民经济在一定时期内生产使用价值多少的主要指标之一。

在使用价值生产量一定的情况下,所需要的劳动力数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即劳动生产率越高,所需劳动力数量越少;劳动生产率越低,所需劳动力的数量越多。

影响和决定劳动生产率的因素归纳为三大类:物质技术因素、社会经济因素、自然条件。

(一)物质技术因素。

物质技术因素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主要有:1、劳动手段。

2、能源 3、劳动对象 4、生产工艺 5、生产力布局(二)社会经济因素。

1、劳动者的文化技术水平 2、劳动者的劳动态度 3、劳动组织 4、劳动条件和工作环境5、劳动者的生活条件。

(三)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

劳动力流动劳动力流动指劳动者以寻找新的就业机会为主要动机而产生的移动。

通俗地讲,劳动力流动就是劳动力因变换工作岗位、职业或工作区域而产生的移动。

劳动力迁移三种形式劳动力迁移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劳动力在本地更换行业,二是劳动力地域性迁移(易地在同一行业就业),三是劳动力行业性迁移(易地在其他行业就业)劳动力流动类型1.岗位之间的流动2.职业之间的流动3.单位之间的流动4.产业之间的流动5.地区之间的流动流动决策主体的不同,产生劳动力流动方式考虑到制度因素,通常根据流动决策主体的不同,可以把劳动力的流动方式分为自由流动、计划流动和混合决策流动三种类型:1)以个人决策为基础的自由流动2)以政府决策为基础的计划流动3.混合决策型劳动力流动。

广东省2020年10月自学考试11469宏观劳动力配置试题

广东省2020年10月自学考试11469宏观劳动力配置试题

广东省202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宏观劳动力配置课程代码:1146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实证分析方法是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回答()A.“是什么”的问题B.“为什么”的问题C.“怎么样”的问题D.“干什么”的问题2.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是()A.自然资源的配置. B.资本的配置C.劳动力的配置D.技术的配置3.传统劳动力配置方式是通过一系列的制度来实现对劳动力资源的计划配置的,其中包括()A.劳动力市场调节制度B.生产资料公有制制度C.统包统配制度D.户籍制度4.劳动力流动也叫()A.劳动力变迁B.经济活动人口的迁移C.地域性流动D.行业性流动5.托达罗模型的出发点是()A.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移民的决策,是根据收入最大化目标做出的B.发展中国家迅速的工业化能够将农村剩余劳动力吸收尽C.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移民的决策,是根据“预期”收入最大化目标做出的D.发展中国家迅速的工业化能够提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能力6.决定劳动力资源规模的因素是()A.人口的质量B.人口的数量和结构C.人口的素质D.人口的分布7.从劳动力派生需求的性质和劳动力资源配置的自然属性来看,原则.上决定农业劳动力规模的因素是()A.社会成员对农产品需求的数量和结构B.社会成员对农产品需求的质量C.社会成员对农产品需求的类型D.社会成员对农产品需求的品种8.影响劳动力就业选择的主要因素是()A.工业化进程B.社会因素C.农业政策D.工资及收入水平9.资本的价值构成是指()A.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比率B.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比率C.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比率D.劳动力资本和技术资本比率10.影响第三产业就业的主要因素是()A.行业垄断特点B.从业人员的素质C.投资政策D.劳动力工资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宏观劳动力配置复习资料(已整理)

宏观劳动力配置复习资料(已整理)

宏观劳动力配置复习资料1.在所有的生产要素中,劳动力要素是唯一具有能动性、革命性的要素。

P12.劳动力资源配置的特殊性还在于劳动力资源本身的特殊性。

P43.系统科学方法论的研究方法从宏观劳动力配置的角度看,它具有的特征:综合性、整体性、定量性、最优化。

P64.什么是实证分析方法,规范分析方法,劳动力?P7实证分析方法:实证分析方法是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实证分析方法认为人的行为是在一定的前提条件下产生的,前提变了,行业也就随着变了。

规范分析方法:规范分析方法是用一定的价值观去去评价经济主体产生的经济效益的好坏、制度和政策的效率高低,它的回答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劳动力:是劳动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也是宏观劳动力配置研究内容的核心概念。

劳动力这一概念通常有三种解释:一是指人的劳动能力;二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即劳动者;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从事社会劳动的全部人口,即社会劳动力。

5.劳动力资源与自然资源、资本资源等资源相比,具有的特点:P10-111)具有能动性。

2)具有资本和自然资源的双重属性。

3)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重性。

4)具有时效性。

6.资源配置存在两种基本形式:一是物质资源的置,二是劳动力的配置(概念)。

P127.所谓劳动力配置规律是指:P15指劳动力在各产业、各部门、各行业、各劳动岗位之间的分布次序和数量变动的规律性。

8.劳动力个人所有是劳动力配置的前提。

P169.影响和决定劳动生产率的物质技术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有哪些?P21-22(1)影响物质技术因素主要有:劳动手段。

2、能源。

3、劳动对象。

4、生产工艺。

5、生产力布局。

(2)社会经济因素1)劳动者的文化技术水平。

2)劳动者的劳动态度。

3)劳动组织。

4)劳动条件和工作环境。

5)劳动者的生活条件。

10.产权指市场交易中有效配置资源的基础,它决定着资源的使用方式。

产权结构的特点:排他性、可转让性、强制性。

P2511.交易成本的侠义概念。

宏观劳动力配置自考试卷及答案

宏观劳动力配置自考试卷及答案

202X 年1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宏观劳动力配置卷子〔课程代码11469)重要提示:1、 本卷子共4页,总分值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 应考者必须在“答题卡〃上按要求作答,答在卷子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 提高生产力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的首要因素是〔 )合理地配置资本 B 、提高技术 合理地配置劳动力资源D 、制度改良用于分析劳动力资源在产业间、地区间的流向问题时采纳的比拟科学的方法是〔标准分析方法 系统科学方法论劳动力最根本、最主要的含义是〔人的劳动能力 社会劳动力 反映劳动者从事产品生产的能力和效率的指标是〔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 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A 、 C 、 2、 A 、B 、C 、D 、实证分析方法 归纳分析方法3、 A 、 C 、4、 A、 C 、 5、A 、B 、C 、D 、 6、 A 、 C 、 7、 A 、 B 、 D 、 B 、 D 、 劳动者智力 ) 生产的产品数量 劳动技能 下面这些特征中不属于国有部门企业内部职工群体共同品质特征的是〔 职工工作岗位相对长期固定,工作技能一直是职工收入分配的重要指标职工工资水平低且刚性化,结果导致该部门劳动力再生产主要依靠企业福利来维持 职工对方案环境的逐渐适应过程同时表现为职工对市场风险的厌恶的累积过程 职工对方案环境的逐渐适应过程同时表现为职工对企业的依附的加深过程1952年我国进行了第一次工资改革,废除了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工资制度,统一作为工资的计算单位的是工资“级〃 工资“角〃 刘易斯劳动力转移模型的核心是( )部门之间生产力不同是造成劳动力流动的原因, B 、工资“元〃 D 、工资“分〃 并且随着工业部门投资的增加, 剩余劳动力将会完全被 工业部门吸纳 B 、 产业之间生产力不同是造成劳动力流动的原因, 工业部门吸纳C 、 行业之间生产力不同是造成劳动力流动的原因, 工业部门吸纳D 、 地区之间生产力不同是造成劳动力流动的原因, 并且随着工业部门投资的增加, 并且随着工业部门投资的增加, 并且随着工业部门投资的增加, 工业部门吸纳剩余劳动力将会完全被剩余劳动力将会完全被剩余劳动力将会完全被C 、工业就业增长奉献率波动较大D 、工业是吸纳就业能力X 的行业之一E 、中小企业对就业的奉献率上升30、对我国而言,第三产业开展不充分的主要原因在于〔 )A 、就业率低 C 、市场化程度低 E 、城市化水平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31、 标准分析方法 32、 劳动力 33、 心理本钱 34、 劳动力自由流动 35、 劳动力行政调配制度四、 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5分,共25分)36、 简述“统包统配〃这种劳动力方案配置方法的具体内容和特点。

广东自考11469《宏观劳动力配置》重点考点本科人力资源管理

广东自考11469《宏观劳动力配置》重点考点本科人力资源管理

广东自考《宏观劳动力配置》第一章导论考核内容一、宏观劳动力配置的研究意义、研究对象(一)宏观劳动力配置的研究意义劳动力生产要素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社会生产力进步的核心力量。

因此,对各生产要素进行有效配置,充分发挥各生产要素的作用,意义重大。

具体来看,宏观劳动力配置的研究意义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属于自然规律。

(2)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是首要的经济规律。

(二)宏观劳动力配置的研究内容、研究对象宏观劳动力配置主要是从制度和经济的角度研究如何实现劳动力资源在国民经济各产业、空间上的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其内容包括:(1)不同制度下劳动力资源配置问题。

(2)根据一定的价值尺度和福利目标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经济效率及其决定因素进行评价分析,并提出如何从制度层面上改善劳动力配置的政策建议。

(3)历史地分析劳动力资源配置变化与产业结构变动、制度变迁的相互关系。

宏观劳动力配置作为劳动经济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心任务是研究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

宏观劳动力资源配置的研究范围也包括从产业结构和地区发展的角度研究劳动力资源配置变化规律。

与劳动经济学其他科目相比较,宏观劳动力配置问题的特殊性在于:(1)劳动力资源的宏观配置既包含有宏观的影响和决定因素,也包含有微观的影响因素。

(2)按照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顺序配置劳动力资源。

(3)劳动力资源配置的特殊性还在于劳动力资源的特殊性。

(4)社会性。

(5)经济性。

(6)变动性和相对稳定性。

二、宏观劳动力配置的研究方法(一)系统科学方法论的研究方法系统是由若干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构成,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集合体。

它具有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和环境适应性的特点。

系统科学方法论是从系统的思想出发,对所要研究的事物进行系统分析和处理的一般途径或路线。

从宏观劳动力配置的角度看,它具有以下特征:综合性、整体性、定量性、最优化,以及有效性、信息化、人一机系统最佳处理问题方法等特点。

2020年1月宏观劳动力配置试题和答案

2020年1月宏观劳动力配置试题和答案

2020年1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宏观劳动力配置试题(课程代码1146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宏观劳动力配置的研究意义主要在于A.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属于自然规律B.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属于社会规律C.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属于政治规律D.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是首要的发展规律2.关于劳动力这一概念通常有三种解释,其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涵义是指A.人的劳动能力B.体力和智力的总和C.劳动者D.智力3.决定了劳动力资源在产业间的分配次序的是A.人类的消费次序B.劳动分工顺序C.劳动力资源的总量D.劳动力资源的结构4.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的是A.1980年8月党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劳动工作会议B.《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C.1979年以来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期D.1950年~1957年的农业合作化时期5.劳动力迁移主要形式不包括...A.劳动力在本地更换行业B.劳动力地域性迁移C.劳动力行业性迁移D.劳动力产业性迁移6.乔根森从与刘易斯、拉尼斯、费景翰完全不同的角度论述了农业人口的转移问题,下列不是..他的主要观点的是A.农业人口,包括农业劳动力向非农部门转移的根本原因在于消费结构的变化B.农业部门存在边际生产率为零和低于实际工资的剩余劳动C.农业剩余是指农业部门产品的增长快于人口的增长D.在农业人口向城市工业部门转移的过程中,工资水平并非固定,而是不断上升的7.从配置方式上看,不论农村还是城镇,从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手段和方式上划分,1979改革开放以后大体是A.以市场为主的劳动力资源配置B.以计划经济体制为主的劳动力资源配置C.劳动力市场逐步得到发展D.劳动力三结构就业配置8.对社会劳动力资源在农业部门和非农部门间的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是A.社会总人口规模B.农业劳动生产率C.农业政策D.农产品贸易9.农村劳动力配置具体表现出的特点主要是A.农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B.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是必然的趋势C.离土不离乡将成为重要的转移方式D.农业劳动力的素质不断提高10.自来水和电力属于A.第一产业B.第二产业C.第三产业D.第四产业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宏观劳动力配置试卷及答案

宏观劳动力配置试卷及答案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宏观劳动力配置试卷重要提示:1、本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应考者必须在“答题卡”上按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宏观劳动力配置作为劳动经济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心任务是研究()A、城乡间社会劳动力的有效配置问题B、企业人才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C、企业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D、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2、实证分析方法所回答的是()A、“怎么干”的问题B、“是什么”的问题C、“要什么”的问题D、“干什么”的问题3、系统是具有特定功能的()A、有机集合体B、有机混合体C、有机同一体D、有机组合体4、劳动生产率是反映劳动者从事产品生产的()A、速度和效率的指标B、速度和能力的指标C、能力和效率的指标D、速度和态度的指标5、人类社会的产业发展顺序决定了()A、人类的就业次序B、人类的分工次序C、人类的生产次序D、人类的消费次序6、决定了“资源的成本和收益由谁负责”指的是产权的()A、收益性B、排他性C、可转让性D、强制性7、劳动力配置规律是指劳动力在各产业,各部门、各行业、各劳动岗位之间的()A、分布次序和结构变动的规律性B、分布次序和数量变动的规律性C、结构变动和数量变动的规律性D、质量变动和数量变动的规律性8、调解劳动力优化配置的核心因素是()A、工资收入B、学历水平C、行业性质D、地域差异9、与市场配置的方式相比,计划配置具有的特点是()A、劳动力部分表现为商品,工资能部分地起到调节供求的作用B、劳动力不表现为商品,工资不能起到调节供求的作用C、劳动力表现为商品,工资能起到调节供求的作用D、劳动力不表现为商品,工资能部分地起到调节供求的作用10、19世纪末,对人口的迁移、流动进行了具有开创意义的研究的人物是()A、西奥多·W·舒尔茨B、E·G·雷文斯坦C、阿瑟·刘易斯D、史蒂芬·罗宾斯11、劳动者在新的职业中获取相对于原来收入差额部分的总和是劳动力个人流动的()A、直接收益B、间接收益C、心理收益D、风险收益12、根据哈里斯—托达罗模型,城乡间劳动的流动主要决定因素是()A、城乡间工资率B、城乡间就业率C、城乡同人口增长率D、城乡间经济增长率13、从配置方式上看,不论农村还是城镇,根据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手段和方式划分1949-1957大体是()A、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劳动力资源配置B、以市场为主的劳动力资源配置C、以计划经济体制为主的劳动力资源配置D、劳动力市场逐步得到发展14、减缓城乡劳动力流动的关键措施是()A、消除户籍制度B、消除城乡差距C、改革用工制度D、改革教育制度15、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引导劳动力人力投资和流向的主要信号时()A、教育水平B、物价水平C、工资差距D、供求状况16、有关劳动力资源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A、受劳动力资源的社会属性的制约B、受劳动力资源的自然属性的制约C、既受劳动力资源的社会属性的制约,也受其经济属性的制约D、既受劳动力资源的自然属性的制约,受其经济属性的制约17、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首要条件是()A、非农产业的发展B、农业的发展C、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D、工业劳动生产率提高18、资本的有机构成是指()A、由资本价值构成决定并且反映价值构成变化的资本技术变化B、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C、由资本价值构成决定并且反映价值构成变化的资本技术构成D、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变化19、工业部门生产函数替代弹性大这一技术性特征,会导致工业部门()A、较少地利用资本和劳动力B、更多地利用资本和劳动力C、更多地利用劳动力而较少利用资本D、更多地利用资本而较少利用劳动力20、影响第三产业就业的主要因素是()A、第三产业的投资政策B、第三产业的工资水平C、第三产业的劳动力素质D、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宏观劳动力配置》的复习资料.doc

《宏观劳动力配置》的复习资料.doc

A 、劳动力资源的结构C 、劳动力资源的总量4、劳动力配置的产业次序是( BA 、第一产业一第三产业一第二产业 C 、农业一商业一手工业B 、劳动分工顺序 D 、人类的消费次序 ) B 、第一产业一第二产业->第三产业D 、第三产业一第二产业一第一产业 6、刘易斯劳动力转移模型的实质内容就是(A )课本P61考试科目:宏观劳动力配置试卷:分A 、B 卷,通常情况下考A 卷题型:一 >选择题(10题*2分=20分)二、 名词解释(4题*5分=20分)三、 简单题(4题智分=32分)四、 论述题(第19题13分,第20题15分,共28分)一、选择题复习1、 作为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社会生产力进步的核心力量是(B ) A 、资本要素 B 、劳动力要素 C 、土地要素 D 、技术要素2、 过去传统的计划经济配置社会劳动力资源的手段和方式是( A) A 、行政手段 B 、市场手段 C 、价格手段 D 、供求机制 3、 决定了劳动力资源在产业间的分配次序的是( D )5、第一次明确提岀耍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的(C ) A 、 1950年—1957年的农业合作时期B 、 1979年以來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期C 、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D 、 1980年8月党屮央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劳动工作会议A 、 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 资本主义部门的扩大和自给农业部门的缩小C、 D、 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 劳动力有限供给条件下, 劳动力有限供给条件下, 资木主义部门的扩人和自给农业部门的扩大资木主义部门的扩大和自给农业部门的缩小资本主义部门的缩小和口给农业部门的缩小 A 、上海 B 、江苏 C 、福建 D 、广东A 、产业结构差距B 、城乡投资规模C 、城乡收入差距 D、产业发展政策 9、在市场经济条件卜 调节劳动力供求关系的主要扛杆是 A 、供求信息 B 、 市场信息 C 、价格信号 D 、行业信息A 、消费总量的变化B 、消费顺序的变化C 、消费结构的变化 I )、消费弹性的变化7、从跨省流动的情况来看,跨省流动就业人口集屮在东部。

人力资源 自考 11469宏观劳动力配置 简答题

人力资源 自考 11469宏观劳动力配置  简答题

一,简述统包统配这种劳动力计划配置方式的具体内容和特点答,1.对全社会范围内的劳动力资源实行统包统配2.单一化的企业用工形式3.对劳动力的统一调配和调剂4.低工资,高福利的僵化工资制度5.劳动力配置的城乡分割6.劳动力几乎没有流动的自由7.农村劳动力被户籍制度束缚在土地上,不能够自由流动二,简述哈里斯-托达罗假说与模型修正1.为了解释普遍存在于很多欠发达国家的一种现象,即面临广泛城市失业的情况下由乡村向城市移民的持久性,哈里斯-托达罗在1970年提出了发展经济学中的一个具有启发意义的思想“哈里斯-托达罗假说”,即在被分割的、但是同质的劳动市场上用预期工资的均等取代工资的均等。

2.修改后的哈里斯-托达罗模型意味着城市就业机会创造比率的提高会提高失业水平3.菲尔兹对哈里斯-托达罗模型进行的修正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并在发展经济学的文献中广为流传。

这就是大规模、有组织的产业通常与小规模的“非正规活动”并存。

在菲尔兹的模型中,非正规部门的工作是灵活易变的。

三,简述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互动特征1.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打破了原有的就业结构,导致并产生结构性失业现象2.产业结构调整的范围扩大,升级速度加快3.劳动力技能素质成为制约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因素4.劳动力在地区间、部门间的流动性加强5.就业结构调整的成本及难度加大6.新兴产业的出现和就业形式多样化并存四,试对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就业进行弹性分析1.就业吸纳弹性系数大于或接近0.8的部门。

属于这类的有其他服务业、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房地产业2.就业吸纳弹性系数大于0.4的部门,这类部门有金融保险业和社会服务业3.就业吸纳弹性系数大于0.2的部门,这类部门主要指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

即包括市场化程度高、竞争性强的公路运输、仓储等行业,也包括市场化程度低的自然垄断型的航空、铁路和邮电通信行业。

4.就业吸纳弹性系数在0.1以下的部门。

这类部门包括科学研究综合技术服务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等。

(最新整理)自考11469《宏观劳动力配置》

(最新整理)自考11469《宏观劳动力配置》

11469《宏观劳动力配置》复习资料题型及分数分布单选题(10分)、多选题(20分)、填空题(5分)、名词解释(20分)、简答题(25分)、论述题(20分)第一章导论1.宏观劳动力配置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属于自然规律;(2)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是首要的经济规律;P22.与劳动经济学其他科目相比较,宏观劳动力资源配置问题的特殊性有哪些?(1)影响和决定宏观劳动力配置的因素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2)宏观劳动力资源配置的研究要考虑到两个方面:一是从经济和制度的角度来研究劳动力资源在宏观层面上的配置,从利润最大化或效用最大公的角度研究其在产业、地区、行业间的配置,二是根据消费需求决定生产;(3)劳动力资源配置的特殊性还在于劳动力资源本身的特殊性;(4)社会性;(5)经济性;(6)变动性与相对稳定性。

P4-53.系统:由若干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且相第作用的要素所构成,是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集合体。

P64、从宏观劳动力配置的角度看,系统科学方法论具有以下特征:(1)综合性;(2)整体性;(3)定量性;(4)最优化。

P65.实证分析方法:是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实证分析方法认为人的行为是在一定的前提条件下产生的,前提变了,行为也随之变了。

P76.规范分析方法:用一定的价值马去评价经济主体产生的经济效益的好坏、制度和政策效率高低,它所回答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P77.宏观劳动力配置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研究通过何种方式或机制将社会劳动力资源有效地配置到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

(2)研究国民经济各部门抽需要的劳动量问题,实际上是研究劳动力的社会分工问题。

(3)研究劳动力在不同的产业、地区、行业间的配置方式,即研究市场机制是如何作用于劳动力的配置,也是劳动力配置系统极为重要的内容。

(4)研究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和时期,劳动力配置的特点和变化趋势。

《宏观劳动力配置》复习资料(汇总)

《宏观劳动力配置》复习资料(汇总)

宏观劳动力配置复习资料(汇总)一、宏观劳动力配置的概念及意义宏观劳动力配置的定义宏观劳动力配置是指在现代化市场经济体系条件下,通过科学的劳动力需求与供给分析、工作流程与技术流程的有序安排、投入与产出比例合理的配置以及有效调控等一系列手段,达到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协调有序的高效目的。

宏观劳动力配置的意义1.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生产力成本。

2.可提高劳动力的使用率,促进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

3.有助于促进劳动者的技能提高和素质的提高,促进人才队伍建设。

4.能够破除劳动力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等扭曲因素,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为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

二、宏观劳动力配置的过程与方法宏观劳动力配给的过程1.劳动力需求与供给分析。

2.人力资源规划。

3.招聘筛选。

4.用人单位对劳动力资源的配置。

5.劳动力的培训、激励与管理。

6.劳动力的分配和调整。

宏观劳动力配置的方法1.就业调查研究法。

2.劳动力需求预测法。

3.现行分析法。

4.劳动力需求总量标准法。

5.劳动力供需合理化规划法。

6.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教育。

三、现代企业的宏观劳动力配置现代企业宏观劳动力配置的重要性现代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实现宏观劳动力配给。

企业宏观劳动力配置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企业的战略定位和组织结构。

2.保证企业的低成本经营与高效生产。

3.提高企业员工的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

4.促进企业的现代化管理和文化建设。

现代企业宏观劳动力配置的方法1.人力资源规划法。

2.岗位分析法。

3.宏观调控法。

四、宏观劳动力配置中的问题与对策宏观劳动力配置中的问题1.劳动者技能低下,素质不高。

2.劳动力供需存在失衡。

3.劳动市场不完全竞争。

宏观劳动力配置中的对策1.加强职业教育培训。

2.完善劳动力市场信息资源。

3.加强人们职业素质的提高。

4.扶持各类新型人才的发展。

五、劳动力市场的基本法则劳动力市场的基本法则1.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与供给是动态平衡的。

宏观劳动力配置习题.doc

宏观劳动力配置习题.doc

济治会展经政社发 、 、、 、A B c D 第一章导论一、单项1、 宏观劳动力配置作为劳动经济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心任务是研究() 的有效配置问题。

AA 、 劳动力资源B 、 物质资料C 、 社会劳动力D 、 人力资源2、 宏观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是一个重要的(A )问题。

3、 系统是由若于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构成,处在一•定的环境 之中,具有特定功能的(A )oA 、 有机集合体B 、 有机混合体C 、 有机组合体D 、 有机统一体4、 实证分析方法是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回答(A )的问题A 、 是什么B 、 为什么C 、 怎么样D 、 于什么5、 规范分析方法是用一定的价值观去评价经济主体产生的经济效益的好坏、制 度和政策的交往经高低,它所回答的是(A )的问题。

A 、 应该是什么B 、 是什么C 、 怎么样D 、 于什么二、多项1、宏观劳动力资源配置的研究范围也包括从(B )的角度研究劳动力资源配置变 化规律。

A 、 产业结构B 、 地区发展C 、 国家发展D 、 国际视角2、具体来看,宏观劳动力配置的研究意义主要在于以下儿个方面(AB)。

A、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属于自然规律B、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是首要的经济规律C、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属于社会规律D、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是首要的发展规律3、与劳动经济学其他科目相比较,宏观劳动力配置问题的特殊性在于(ABCD)A、社会性B、经济性C、变动性D、相对稳定性4、系统是由若于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构成,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集合体。

它具有(ABCD)的特点。

A、集合性B、相关性C、目的性D、环境适应性5、宏观事动力是研究劳动力资源在(ABC)间的配置。

A、产业B、行业C、地区D、社会6、从宏观劳动力配置的角度看,它具有以下特征(ABCD)oA、综合性B、整体性C、定量性D、最优化第二章宏观劳动力配置原理一、单项1、关于劳动力这一概念,通常有三种解释,其中最基本、最主要的含义是指(A)。

宏观劳动力配置

宏观劳动力配置

宏观劳动力配置第一章一、宏观劳动力配置的研究意义(一)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属于自然规律(二)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是首要的经济规律二、宏观劳动力配置问题的特殊性1、影响和决定宏观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因素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

2、宏观劳动力资源配置的研究要考虑到两个方面:一是从经济和制度的角度来研究劳动力资源在宏观层面上的配置,从利润最大化或效用最大化的角度研究其在产业、地区、行业间的配置;二是根据消费需求决定生产,消费秩序决定着生产秩序,生产秩序又决定着劳动力资源在产业间分配秩序的基本理论,分析劳动力资源的配置规律。

3、劳动力资源配置的特殊性还在于劳动力资源本身的特殊性。

4、社会性。

5、经济性。

6、变动性和相对稳定性。

三、宏观劳动力配置的研究方法(一)系统科学方法论的研究方法系统科学方法论具有以下特征:1、综合性。

2、整体性。

3、定量性。

(二)实证分析方法实证分析方法是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实证分析方法认为人的行为是在一定的前提条件下产生的,前提变了,行业也就随着变了。

(三)规范分析方法规范分析是用一定的价值观去去评价经济主体产生的经济效益的好坏、制度和政策的效率高低,它的回答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从宏观劳动力配置的角度分析研究劳动力资源在产业间、地区间、行业间配置的过程中,同样要遵循有利于社会总体福利水平提高的原则。

结合,并实现社会福利的增长。

第二章常有三种解释:一是指人的劳动能力;二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即劳动者;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从事社会劳动的全部人口,即社会劳动力。

其中第一种解释表达了劳动力最基本、最主要的含义。

劳动能力存在于活的人体中。

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方面:一是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

二是劳动力存在于人体之中。

三是劳动能力包括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四是劳动力与劳动不同,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点上拥有的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的总称。

劳动力资源包括现实劳动力资源和潜在劳动力资源两部分。

广东省自考11469宏观劳动力配置知识点

广东省自考11469宏观劳动力配置知识点

广东省自考《宏观劳动力配置》知识点汇总课程代码:11469第一章导论1、劳动力生产要素一一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社会生产力进步的核心力量。

2、宏观劳动力配置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而:(1)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属于自然规律。

历史上,劳动力资源配置主要有两种基本的方式,一种是按照计划的方式进行分配.即在国民经济各部门有汁划按比例地合理分配劳动力资源,如过去传统的讣划经济就是按照这种方式配宜社会劳动力资源,它主要是通过行政手段来进行分配,另一种是按照市场的方式进行分配,如市场经济国家主要是按照这种方式配宜劳动力资源,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价格机制引导劳动力资源的流向,最终实现劳动力资源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各地区的配垃。

(2)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是首要的经济规律3、宏观劳动力配置是劳动经济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苴研究方法和基本理论主要来源于经济学及劳动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

4、宏观劳动力配置主要是从制度和经济的角度研究如何实现劳动力资源在国民经济各产业、空间上的有效利用和合理配宜。

其内容包括:(1> 一是不同制度下劳动力资源的配置问题,分析不同制度下劳动力资源宏观配置的特点及对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

(2)二是根据一左的价值尺度和福利目标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经济效率及其决立因素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如何从制度层而上改善劳动力配置的政策建议。

(3)三是历史地分析劳动力资源配宜变化与产业结构变动、制度变迁的相互关系。

5、宏观劳动力配置作为劳动经济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心任务是研究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宜问题。

6、宏观劳动力资源配置的研究范围也包括从产业结构和地区发展的角度研究其变化规律。

7、与劳动经济学其他科目相比较,宏观劳动力配置问题的特殊性在于:(1)影响和决左宋观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因素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

从宏观来看,劳动力资源在产业、地区、行业间的配苣,都有荻特殊性和独特性的运行规律:从微观上看, 和企业的劳动力需求和劳动力个人的劳动供给行为分不开。

广东省2016年7月自学考试11469宏观劳动力配置试题

广东省2016年7月自学考试11469宏观劳动力配置试题

广东省2016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宏观劳动力配置试题课程代码:1146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

1.从宏观劳动力配置的角度分析研究劳动力资源在产业间、地区间、行业间配置的过程中,同样要遵循的原则是()A.社会总体福利水平分配公平B.有利于社会总体福利水平提高C.工资水平不断提高D.充分就业2.下列不属于宏观劳动力配置研究范围的是()A.从宏观的角度研究劳动力资源在产业间、地区间、行业间如何进行合理配置B.研究劳动力在产业间、地区间、行业间流动的内在变化规律C.影响宏观劳动力配置的因素D.研究企业内部各岗位的劳动力资源配置3.在使用价值生产量一定的情况下,劳动生产率越低,所需劳动力数量()A.越多B.越少C.不变D.不确定4.决定劳动力交易的基础和前提是()A.产权制度与资源配置的调节机制B.劳动力资源的充足供给C.在劳动力市场上如何安排劳动力的投资收益权D.明晰的产权5.针对当时的就业形势,1980年8月党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劳动工作会议,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是()A.统包统配的就业模式B.劳动力行政调配制度C.计划配置D.“三结合”的就业方针6.1979年以后,农村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是()A.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始在公社内部进行配置B.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始在家庭内部进行配置C.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始在乡镇内部进行配置D.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始在全国进行配置7.明确了劳动关系和各个主体的法律地位,在法律上保证了企业自主用工、个自主择业的权利,使劳动力市场建设走上了法制化轨道的法律或法规是()A.《国有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B.《关于劳动就业问题的决定》C.《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一系列相关配套的法规D.《关于广开门路,搞活经济,解决城镇就业问题的若干规定》8.乔根森认为,农业人口和农业劳动力向非农部门转移的根本原因在于()A.城乡间工作环境B.城乡间生活水平C.城乡间工资率D.消费结构的变化9.美国经济学家费景汉和古斯塔夫·拉尼斯的劳动力转移模型认为,从农业经济到二元经济转变过程中的必要前提条件是()A.提高工业劳动生产率B.降低工业劳动生产率C.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D.降低农业劳动生产率10.从配置方式上看,不论是农村还是城镇,根据劳动力资源配置手段和方式划分,1958年-1978年大体是()A.以市场为主的劳动力资源配置B.以计划经济体制为主的劳动力资源配置C.劳动力市场逐步得到发展D.劳动力“三结合”就业配置11.按照英国经济学家科林·克拉克的划分方法,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活动属于()A.第一产业B.第二产业C.第三产业D.第四产业12.引起产业结构发展变化的前提是()A.技术的发展水平B.劳动的性质C.劳动资料的个人所有D.社会分工13.劳动力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主要工具是()A.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B.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C.价格-工资信号D.政府政策14.对社会劳动力资源在农业部门和非农业部门间的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是()A.农业劳动生产率B.社会总人口规模C.农业政策D.农产品贸易15.资本的有机构成是的指()A.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B.由资本价值构成决定并且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技术构成C.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变化D.由资本价值构成决定并且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技术变化16.根据克拉克的产业分类法,土木建筑业和供电业属于()A.第一产业B.第二产业C.第三产业D.第四产业17.根据1985年我国公布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划分的标准,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的()A.流通部门B.生产和生活服务部门C.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D.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18.影响第三产业就业的主要因素是()A.行业垄断特点B.从业人员的素质C.劳动力工资D.投资政策19.劳动力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前提是()A.生产资料个人所有B.生产力和生产资料的优化结合C.劳动力的个人所有D.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优化结合20.现阶段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主要出路是()A.小城镇B.向大城市转移C.发展高科技D.跨国劳务输出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广东省2019年1月自学考试11469宏观劳动力配置试题

广东省2019年1月自学考试11469宏观劳动力配置试题

广东省201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宏观劳动力配置试题课程代码:1146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生产中最积极、最活跃的要素是()A.生产工具B.劳动者C.劳动对象D.劳动组织2.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有效配置的前提条件是()A.劳动力个人所有B.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优化组合C.生产资料个人所有D.劳动力的产权归属问题3.由于传统农业部门的边际劳动生产率很低至等于零,如果现代城市部门提供的工资高于传统部门维持生存的工资,则传充农业部门的劳动供给是()A.无弹性的B.无限弹性的C.弹性为0 D.弹性为14.托达罗模型的出发点是()A.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移民的决策,是根据收入最大化目标做出的B.发展中国家迅速的工业化能够将农村剩余劳动力吸收尽C.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移民的决策,是根据“预期”收最大化目标做出的D.发展中国家迅速的工业化能够为农村提供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能力5.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引导和配置劳动力资源的主要信号和调节劳动力供求关系的主要杠杆的是()A.工资政策B.价格信号C.劳动力市场信息D.劳动法律制度6.决定农业部门规模的首要因素是()A.工资及收入水平B.农业劳动生产率C.社会总人口的规模和结构D.工业化进程7.资本的价值构成是指()A.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比例B.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比例C.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比例D.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比例8.影响第三产业就业的主要因素是()A.工业化水平B.从业人员的素质C.投资政策D.城市化进程9.资本的有机构成是指()A.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B.由资本价值构成决定并且反映价值构成变化的资本技术构成C.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变化D.由资本价值构成决定并且反映价值构成变化的资本技术变化10.造成城乡间劳动力流动的主要经济动因是()A.城乡间的差距B.城乡劳动法律制度差别C.城乡人力资本投资差别D.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2分,共20分。

广东省2018年10月自学考试11469宏观劳动力配置试题

广东省2018年10月自学考试11469宏观劳动力配置试题

广东省201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宏观劳动力配置试题课程代码:1146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规范分析方法是用一定的价值观去分析评价问题,它所回答的是()A.“应该是什么”的问题B.“是什么”的问题C.“怎么做”的问题D.“发展逻辑”的问题2.在生产一定量使用价值的情况下,劳动生产率越高,所需劳动力数量()A.越少B.越多C.不确定D.不变3.刘易斯劳动力转移模型的核心是()A.产业之间生产力不同是造成劳动力流动的原因,并且随着工业部门投资的增加,剩余劳动力将会完全被工业部门吸纳B.地区之间生产力不同是造成劳动力流动的原因,并且随着工业部门投资的增加,剩余劳动力将会完全被工业部门吸纳C.行业之间生产力不同是造成劳动力动的原因,并且随着工业部门投资的增加,剩余劳动力将会完全被工业部门吸纳D.部门之间生产力不同是造成劳动力流动的原因,并且随着工业部门投资的增加,剩余劳动力将会完全被工业部门吸纳4.根据哈里斯托达罗模型,城乡间动力流动的主要决定因素是()A.城乡间生活水平B.城乡间工作环境C.城乡间劳动强度D.城乡间工资率5.乔根森认为工业部门积累资本的先决条件是()A.负的农业剩余B.正的农业剩余C.正的工业剩余D.负的工业剩余6.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引导和配置劳动力资的主要信号和调节劳动力供求关系的主要杠杆是()A.市场供求B.价格信号C.劳动力市场信息D.物价水平7.影响劳动力就业选择的主要因素是()A.工业化进程B.社会因素C.农业政策D.工资及其收入水平8.资本的有机构成是指()A.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B.由资本价值构成决定并且反映价值构成变化的资本技术构成C.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变化D.由资本价值构成决定并且反映价值构成变化的资本技术变化9.影响第三产业就业的主要因素是()A.行业垄断特点B.从业人员的素质C.投资政策D.劳动力工资10.决定农业部门规模的首要因素是()A.工资及收入水平B.农业劳动生产率C.社会总人口的规模和结构D.工业化进程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469《宏观劳动力配置》复习资料题型及分数分布单选题(10分)、多选题(20分)、填空题(5分)、名词解释(20分)、简答题(25分)、论述题(20分)第一章导论1 •宏观劳动力配置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属于自然规律;(2)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是首要的经济规律;P22. 与劳动经济学其他科目相比较,宏观劳动力资源配置问题的特殊性有哪些?(1)影响和决定宏观劳动力配置的因素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2)宏观劳动力资源配置的研究要考虑到两个方面:一是从经济和制度的角度来研究劳动力资源在宏观层面上的配置,从利润最大化或效用最大公的角度研究其在产业、地区、行业间的配置,二是根据消费需求决定生产;(3)劳动力资源配置的特殊性还在于劳动力资源本身的特殊性;(4)社会性;(5)经济性;(6)变动性与相对稳定性。

P4-53 •系统:由若干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且相第作用的要素所构成,是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集合体。

P64、从宏观劳动力配置的角度看,系统科学方法论具有以下特征:(1)综合性;(2)整体性;(3)定量性;(4)最优化。

P65•实证分析方法:是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实证分析方法认为人的行为是在一定的前提条件下产生的,前提变了,行为也随之变了。

P76 •规范分析方法:用一定的价值马去评价经济主体产生的经济效益的好坏、制度和政策效率高低,它所回答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P77.宏观劳动力配置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研究通过何种方式或机制将社会劳动力资源有效地配置到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

(2)研究国民经济各部门抽需要的劳动量问题,实际上是研究劳动力的社会分工问题。

(3)研究劳动力在不同的产业、地区、行业间的配置方式,即研究市场机制是如何作用于劳动力的配置,也是劳动力配置系统极为重要的内容。

(4)研究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和时期,劳动力配置的特点和变化趋势。

(5)研究城乡间劳动力流动机制及其特点。

(6)研究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劳动力配置的特点和变化趋势。

P7-8第二章宏观劳动力配置原理1.劳动力::这一概念通常有三种解释:一是指一的劳动能力;二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即劳动者;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从事社会劳动的全部人口,即社会劳动力。

P92•劳动力资源:也称人力资源、劳动资源,它是指一定范围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点上拥有的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的总称。

P103 •劳动力资源与自然资源、资本资源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具有能动性;(2)具有资本和自然资源的双重属性。

(3)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两重性;(4)具有时效性。

P10-114•资源配置:就是社会如何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按照一定的方式或依靠某种机制,合理地分配到不同的部门、地区以及企业,使它们在生产过程中得到最有效的利用,达到最大限度地促进社会财富增长的目的。

P125•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按重要性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现实需要。

P15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的和生产力和生产资料的优化结合关键在于劳动力的个个所有,其重要原因在于:(1)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生产的基本要素,两者的结合构成生产过程。

因此劳动力资源的配置对于提高生产资料的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2)劳动力的个人所有是劳动力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前提;(3)劳动力的个人所有体现了价值规律的客观作用。

P17-187•影响和决定劳动生产率的因素众多,但是可以将这些因素归纳为三大类:物质技术因素、社会经济因素、自然条件。

P21&影响劳动生产率的物质技术因素主要有:(1)劳动手段;(2)能源;(3)劳动对象;(4)生产工艺;(5)生产力布局。

P219•影响劳动生产率的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有:(1)劳动者的文化技术水平;(2)劳动者的劳动态度;(3)劳动组织;(4)劳动条件;(5)劳动者的生活条件。

P21-2210 •在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中,制度作为研究的对象,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特点:(1)制度与人的动机、行为有着内的联系;(2)制度具有“公共品”的特点;(3)制度与组织不同,制度是一种规则,而组织是参与这种规则活动的角色。

P23-2411 .产权结构通常具有三个基本特点:排他性、可转让性和强制性。

P2512 .目前影响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制度包括:户籍制度、工资制度、社会保险制度、劳动就业制度等。

P2713 •判断社会劳动力资源配置是否有效的标准:(1)劳动力资源是否得到充分利用;(2)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是否得到节约;(3)自然资源是否得到较充分的开发利用;(4)人民生活水平是否得到提高;(5)劳动生产率是否得到提高。

P29第三章我国宏观劳动力资源配置方式的历史变革1 •传统体制下人力资源“统包统配”的配置方式的具体内容和特点如下:(1)对全社会范围内的劳动力资源实行统包统配。

(2)单一化的企业用工形式。

(3)对劳动力的统一调配和调剂。

(4)低工资、高福利的僵化工资制度;(5)劳动力配置的城乡分割;(6)劳动力几乎没有流动的自由;(7)农村劳动力被户籍制度束缚在土地上,不能够自由流动。

P31 —322 •传统的劳动力配置方式通过哪些制度来实现计划配置的?(1)劳动力行政调配制度;(2)统包统配制度。

P33-343 •传统体制下调配劳动力的形式有成套调配、成批调配、零星调配、临时借调等。

P334•劳动力行政调配制度是:国家有关行政机构和企业主管部门,根据生产建设需要,运用行政手段对在职的劳动力在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不同单位之间进行分配和调动的制度。

P335•统包统配制度:是对城镇需要就业的人员由国家统一进行安置的劳动制度。

P34 6•传统劳动力配置方式的弊端:(1)导致用人单位人浮于事和企业富余人员的产生;(2)劳动效率低下。

(3)阻碍了劳动者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P377 •劳动力计划配置的特点有:(1)劳动力不表现为商品;(2)劳动力要素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分配由计划部门统一安排,企业和个人都没有权利进行分配;(3)工资不能起到调节供求关系的作用,只是与粮食、布匹等票证配合使用作为取得消费品的凭证。

P38&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城镇劳动力配置二元结构的特征:(1)劳动力配置体制的二元结构;(2)工资收入调节双轨运行;(3)城乡劳动力配置的户籍壁垒;(4)劳动力产业分布特征;(5)城市化与劳动力配置。

P42-459•我国劳动力配置二元结构存在的原因(1)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与劳动力退出障碍互为因果;(2)体制内劳动力配置者的既得利益刚性;(3)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严重滞后;(4)劳动力供求在总量和结构上都严重失衡。

P45-4710 .劳动力市场的三大要素——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和劳动力价格之间的运行和相互作用,发挥着对劳动力进行宏观和微观配置的作用。

P4911 •国有部门企业表现出与其体制的固有特点相适应的内部职工群体的共同品质特征。

这些特征主要包括:(1)职工工作岗位相对长期固定但职工专业技能差,业务能力主要来自连续的经验积累,因而工作年限一直是职工收入分配的重要指标;(2)职工工资水平低且刚性化,结果导致该部门劳动力再生产主要依靠企业福利来维持;(3)职工对计划环境的逐步适应过程同时表现为职工对企业的依附的加深过程和对市场风险的厌恶的累积过程。

P52第四章劳动力流动与配置1. 劳动力流动:也称劳动力迁移或经济活动人口的迁移,一般具有双重含义即地域性迁移和行业性迁移。

概括地说,劳动力流动指劳动者以寻求新的就业机会为主要动机而产生的移动。

通俗地讲,劳动力流动就是劳动力因变换工作岗位、职业或工作区域而产生的移动。

P582•劳动力流动可分为以下类型:(1)岗位之间的流动;(2)职业之间的流动;(3)单位之间的流动;(4)产业之间的流动;(5)地区之间的流动;(6)国际间的流动。

P593•哈里斯-托达罗模型的特征是:(1)如果用国民生产总值的国际价值作为社会福利的计量尺度,那么市场上的乡村工资与租金能够正确计量劳动与资本的社会机会成本。

(2)即使存在扭曲的劳动力市场,也没有贫困化增长的可能性。

(3)资本(劳动)的增加将增加资本(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产量。

P66 4•托达罗认为,传统部门吸收农村劳动力具有以下利益:(1 )城镇传统部门的经济剩余有利于城镇经济的发展;(2)传统部门比现代部门所需要的就业成本少得多,有利于在资本短缺情总工下发展;(3)该部门能廉价培训劳动力,因而是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本形成方式;(4)该部门所吸收的是现代部门所不愿吸收的大量半熟练和不熟练劳动力;(5)该部门更易于利用适度技术开发本地资源;(6)该部门能促进废物利用;(7)该部门有利于穷人收入的增加。

P66-675•乔根森劳动力流动模型的主要观点有:(1)农业人口和农业劳动力向非农部门转移的根本原因在于消费结构的变化,是消费需求拉动的结果;(2)乔根森否认农业部门存在边际生产率为零和低于实际工资的劳动力的存在;(3)农业剩余是指农业部门产品的增长高于人口的增长,即人均粮食增长率大于人口增长率;(4)在农业人口向城市工业部门转移的过程中,工资水平并非固定,而是不断上升的,不但工业部门为了吸引农业劳动力要提供高于农业部汴的工资水平,而且农业部门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其工资也是不断上升的。

P67-686. 乔根森模型的假设是:(1 )经济系统分为现代部门和落后部门;(2)落后部门的发展取决于劳动和圭地,土地供给固定,且边际报酬递减,不存在资本积累;(3)现代部门的发展取决于资本和劳动,生产函数规模报酬不变,工资和利润绝对额均呈上升趋势,但相对比重不变;(4)两个部门的产出随时间而自动增长,这是技术进步的结果。

P687. 劳动者要实现就业转换,完成劳动力流动,必须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形成劳动力流动的成本,通常包括以下几种成本:(1)直接成本;(2)机会成本;(3)心理成本;(重点看)(4)风险成本。

P69-70&劳动力个人流动的收益主要有:(1)直接收益;(2)间接收益;(3)心理收益。

P729•劳动力流动的决策模型是:劳动力流动的真正动力源自流动所带的经济净收益(非物质性满足)的组合,这种组合可以称为流动的净效用。

当流动的净效用为正时,流动是合理的和理性的。

P7210 .劳动力流动的经济效益有:(1)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2)加速工业化的城市化进程;(3)流动劳动力输出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4)有利于劳动力要素比较利益的提高;(5)加速产业分工和技术的转移;(6)劳动力输出的产业扩张效应。

P73-7511.流动人口对流出地的影响表现为:(1)在农村人口结构上可能会不利于农业生产;(2)农村外流劳动力的兼业性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3)农村劳动力外流使农村支付较高的社会成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