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23 祖先的摇篮 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学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学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学反思(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学反思第【1】篇〗一、明确信息交流的目标,分解信息交流任务“人类祖先的生活”是一个非常广泛的研究范围,如果仅仅依靠一个人或一个小组,很难对这一主题进行全方位的信息掌控。

如果完全由学生自行收集信息和交流,有可能在信息交流时出现重复和遗漏,这样的交流必然是低效的。

所以,在单元教学之初,我就着意引导学生分析交流目标,充分认识到目标任务的广度,经过讨论,同学们觉得分解任务、合作完成并交流是最有效的方式。

于是,大家分别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了选题,并在全班范围内进行了微调,使得目标任务的主要方面被基本覆盖。

经过这一选题过程,学生们一方面宏观了解了交流目标,同时也认识到自己研究的这个部分关系到全局(信息的完整性),所以在后期的探究、交流中格外认真、细致,为交流的有效性奠定了基础。

二、管理信息流,提高信息的质量在以往的教学中,凡是遇到需要学生查询资料进行交流的内容,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从山网络上下载了大量的资料,但事前从未完整地浏览过,在交流时照本宣科,结结巴巴,有些字都不认识。

这样的交流对于信息的接收方无疑是低效的,且会使倾听者很快失去兴趣,放弃交流。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提醒学生交流前要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必要的处理,提高信息的质量;同时还要对信息进行必要的过滤,去掉无关紧要的、重复的信息。

经过这样一个收集——处理——筛选的过程,学生对信息的进行内化和重组,浓缩了精华,节约了时间,提高了交流的效率。

三、选择恰当的渠道与方式方法,使信息交互效度最大化在《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针对“表达与交流”提出了具体内容标准:“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这是因为提高信息交流的有效性需要根据交流目标、交流内容和交流对象等方面的需要,正确地选择交流渠道、媒介及相应的交流方式与方法,从而保证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效率和质量。

23祖先的摇篮一等奖创新教案

23祖先的摇篮一等奖创新教案

23祖先的摇篮一等奖创新教案《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材分析《祖先的摇篮》是我们最后一个单元中学习的一首儿童诗。

本单元围绕“世界之初”,面对所处世界的好奇发问和自由想象编排了《祖先的摇篮》,以世界之初为主线,通过反复读让学生想象祖先生活的环境。

通过原始森林的图片让学生直观的感受,为后面的想象读奠定基础。

这首诗的语言凝练,内容较为抽象,全诗共分四小节,第一小节由爷爷的话引出“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的说法,从而引起“我”极大的兴趣,由此“我”产生了许多想象,最后,树叶的声响使“我”的思绪回到现实,也对古老的原始森林---人类祖先的摇篮发出了深深的慨叹。

文中把原始森林比喻为“祖先的摇篮”,深情地回想我们的祖先质朴率真的田园生活,真切地希望大森林永远青翠苍茫,大自然永远清秀明净,突出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

通过本组课文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历史故事,感悟祖先创造文明的伟大,感受古代人民丰富神奇的想象力,进一步激发学生产生阅读和探寻远古知识的兴趣。

《祖先的摇篮》以儿童诗的形式,用儿童的眼光追想那古老的原始森林,幻想祖先生活的情景,表达了对古老的原始森林--人类祖先的摇篮的赞美、向往之情。

学生情况分析对于二年级小学生而言,生活经验较少,对事物更善于直观形象的去认识,对于像诗歌类的需要从诗句的字面意思来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有一定困难的。

学生年纪幼小,很难明白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面貌,更无法理解这样森林所带来的质朴感受。

这个年龄的学生对“祖先”这一概念也很遥远模糊。

所以老师在诗歌教学中,要围绕课文内容适当补充相关资料的解说,帮助学生了解,尽量采用直观形象、通俗易懂的语言等方式帮助学生感知、理解,然后再通过展示各中原始森林的图片、创设情景,启发学生想象,让平面的诗句凭借学生丰富的想象生成为一副副鲜活的画面,一幕幕生动的场景。

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投身于诗歌的意境中,与诗人产生共鸣。

逐渐渗透诗句背后所隐藏的情味和意蕴。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23 祖先的摇篮》教案含教学反思和作业设计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23 祖先的摇篮》教案含教学反思和作业设计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祖先的摇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的第八单元的第一篇,是一首散文诗。

这首散文诗共分四小节,第一小节由爷爷的话引出“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的说法,从而引起“我”极大的兴趣,由此“我”产生了许多想象,最后,树叶的声响使“我”的思绪回到现实,也对古老的原始森林---人类祖先的摇篮发出了深深的慨叹。

我们人类的祖先是怎样在森林里生活的呢?课文采用诗歌的形式,以儿童的眼光去追想那古老的原始森林。

“真有意思,这是多大的摇篮啊!”“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大树上摘野果,掏鹊蛋?”“那时候,孩子们也在这里逗小松鼠,采野蔷薇吗?也在这里捉红蜻蜓,逮绿蝈蝈吗?”这些充满童趣的幻想、优美的语言,把我们的思绪引向了遥远而神秘的远古时代,去探寻人类祖先牛活过的地方。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原始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核心,具有保持生态平衡、涵养水分、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作用。

原始森林维护着自然环境,储存大量碳物质来保持气候的稳定,通过对降雨和蒸发的控制调节天气,并维持着地球的生态平衡。

仅热带雨林(即原始森林)就为人类提供40%的氧气所需,因此它们也被称作“地球之肺”。

原始森林不仅仅是高大的树木,而是一个综合的生态系统,包动植物间的食物链关系,在原始森林中,某一物种的减少,可以影响其他物种的生存,这种情况在热带雨林中体现更为突出。

课后作业zǔ xiān nóng mì wàng zhe()()()zhāi xià tāo dàn huí yì()()()二、把音节补充完整。

y____ d____ q_____ w_____ d_____荫逗蔷薇逮三、按要求完成句子。

1.这是多大的摇篮啊!(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材分析】《祖先的摇篮》是一首儿童诗,语言生动活泼,充满童趣,共分四小节。

第一节由爷爷的话引出“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的说法,这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

由此,“我”产生了许多的想象,以儿童的眼光去追想那古老的原始森林。

“真有意思,这该是多大的摇篮哪!”“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大树上摘野果,掏鹊蛋?”“那时候,孩子们也在这里逗小松鼠,采野蔷薇吗?也曾在这里捉红蜻蜓,逮绿蝈蝈儿吗?”这些充满童趣的幻想、优美的语言,把我们的思绪引向了遥远而神秘的远古时代,去探寻人类祖先生活过的地方。

课文最后,树叶的响声使“我”的思绪回到现实中来,也对古老的原始森林——人类祖先的摇篮发出了深深的慨叹,并与诗歌的开头彼此照应,将情感充分地表达出来。

课文配有色彩明丽、内容丰富的插图。

远眺群山,苍茫起伏,森林茂密,画面近处,树木参天,绿树如茵,松鼠、喜鹊、野兔、蘑菇、蔷薇等形象突出,整幅画面生机盎然,有助于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并为学生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孩子,他们脑子里有很多的为什么,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他们的思想里充满了童真童趣,而这篇诗歌就是以孩子的语气在追想远古时代祖先们质朴自然的生活,所以非常适合他们学习,但是现在的孩子大多生活在城市里,每天被繁重的作业包围,难免缺少这样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所以他们欠缺相应的生活体验,而且本文的主旨也是非常深奥难懂的,为什么说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祖先的摇篮怎样才能永远永远不被污染?【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并体会文中动词的恰当使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3.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第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4.体会人类生活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部编版语文二下《祖先的摇篮》教研课教学反思

部编版语文二下《祖先的摇篮》教研课教学反思

部编版语文二下《祖先的摇篮》教研课教学反思(总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祖先的摇篮》教学反思《祖先的摇篮》是一首儿童诗歌。

作者把原始森林比喻为“祖先的摇篮”,深情地回想我们的祖先质朴率真的田园生活,真切地希望大森林永远青翠苍茫,大自然永远清秀明净,指出人和自然要和谐相处。

课前我让学生做好充分准备,,布置学生查找原始森林的图片和资料,一上课就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使学生充分了解感受原始森林的美丽神秘。

学生滔滔不绝,很乐意说。

《祖先的摇篮》这首诗写得非常通俗,读起来朗朗上口。

但“祖先”究竟指的是谁,“摇篮”指的是什么,并不是学生很容易体会到的。

需要在熟读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

所以我想,如果让学生初读诗歌就来回答问题,效果并不一定好。

于是我饱含激情为他们范读了诗歌。

学生们显然被我的情绪所感染,也不由自主地练读。

我抓住机会,布置课下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有能力的还可以背下来,加上动作和表情,等下节语文课再分小节到台前表演。

上课了,同学们各个精神饱满,端端正正地坐好等着我。

等我刚说完:“哪位同学愿意上台表演?”他们迫不及待地举起小手,有几个甚至已跑到了台上。

他们声情并茂的朗诵,引来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我也被他们的情感激荡着,我真切地感受到:孩子们感情丰富,是在用他们自己的心灵去追忆,去想象那古老的原始森林。

通过教学,我感到这堂课既有收获,也有不足。

在重视诗歌朗读的同时,对有些关键词语理解得还是不够。

诗歌中的字词深奥,对二年级学生来说不容易理解,怎样在诗歌教学中如何将深奥的词语深入浅出地教给学生,让学生能深切感悟。

我认为方法一定要巧妙,学生也乐于接受才行,例如,理解“一望无边,看蘑菇打伞”,还有动词“掏、逗、逮、捉”等等,当时这节课下来,学生理解得并不好,这也是这节课失败的地方,后来再上课时,我就让学生通过生活经验说一说并理解这些词,甚至加上自己的肢体语言来演一演,学生表演欲很强,都很乐意做,看得出学生通过这些表演充分体验了充满童趣的幻想以及文中优美的语言,把我和学生都带到了美丽而神秘的远古时代,去探寻我们祖先生活过的地方。

《祖先的摇篮》教学反思

《祖先的摇篮》教学反思

《祖先的摇篮》教学反思《祖先的摇篮》教学反思1《祖先的摇篮》是一首儿童诗,共四小节,内容浅显,第一节总写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第二、三节写想象中的祖先在原始森林生活的场景;第四节从想象回到现实,表达对原始森林的赞美。

我从哪里来?作为哲学的三个基本问题之一,这个单元是要启迪孩子们去认识人类的开端,寻找人类的根,追问世界的开端,这是编者的.美好愿望。

教学这一课,我花了相当多的时间去指导朗读:第一节读好“摇篮啊”中的“啊”,第二节和第三节读好里面的四个疑问句,第四节符号“沙沙,沙沙”和“多么美好,又那么遥远……”除了这些细节,整首诗的节奏和诗句的轻重缓急也进行了细致的指导。

在分节指导时,学生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朗读,读得比较好,不过一放到整首诗里,他们就会读得很急。

当然,在下午第七节课再检查时,他们的朗读还是能让人满意了。

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时,重点在透过文字表面读懂诗歌的意趣。

首先让学生找出作者想象的原始人类在森林里有哪些活动?找出几组动宾短语“掏鹊蛋、摘野果”、“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逗小松鼠,赏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

然后引导学生品读最富诗意和童趣的两组短语。

“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这一句没有沿用前面的句式说成“追野兔,采蘑菇”,更重要的是写出了原始森林里生活的趣味,和野兔赛跑多有意思啊,野兔成了原始人类的朋友,他们在玩游戏呢,多快乐!“看蘑菇打伞”蘑菇为什么要打伞呢?是为了挡雨?为了遮阳?还是为了美美哒呢?原始人类是在看蘑菇打伞,他们也有这样的疑问吗?还是会想哪一把蘑菇伞更美。

多有趣的原始人类的生活。

再看“逗小松鼠,赏野蔷薇”动物可爱,植物美丽;“捉红蜻蜓、逮绿蝈蝈”,红与绿相应成画。

多有诗情画意,原始人类的生活。

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童诗中的意象,眼前好似放映着一部有趣的史前人类生活的大片。

虽然时间花得有点多,但,从孩子们的朗读中我能感觉得到他们的收获还是挺多的。

《祖先的摇篮》教学反思2段校长张伟芳吴舒曼老师等我的同行们对我的课给予了肯定和鼓励。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学反思(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学反思(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学反思(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学反思第1篇】【教学反思】这是一首儿童诗,作者把原始森林比喻为“祖先的摇篮”,深情地回想我们的祖先质朴率真的田园生活,真切地希望大森林永远青翠苍茫,大自然永远清秀明净,表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

我通过两课时的教学,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从课前学生的预习到读通诗句到初步感受诗意,从读好诗句到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帮助学生在读中体验、感受,养成独立学习的良好习惯。

本课也有不足,我在第二课时倾入了较多的教学内容,学生不太可以消化完全,其实应该把一些第二课时的内容放在第一课时,这样就平均一些了。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学反思第2篇】在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的一些想法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是不相符的。

如在备课时,有关人类起源的传说,我觉得我必要向学生介绍一下,但是在上课的时候,我刚一说你们知道人是从哪里来的吗学生就说道从猿变来的。

虽然用词不是很准确,起码学生知道人和猿是有关系的,那么传说就没有必要说了,视频资料也不用放了。

有关我国境内远古人类遗址分布图的观察,开始通过学生看图,谈感受,明确我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但是上课的时候感觉很乱,于是进行了调整。

但是感觉还是不好。

今天再看,想到应该从这节课,就教给学生识图、读图的方法。

从整体到局部,重点内容重点观察。

先明确告诉学生我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分析远古人类遗址分布的特点及造成这种特点的原因,这样就顺畅的多。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学反思第3篇】第一堂历史课对于教师与学生来说,双方彼此陌生,却都有互相了解的强烈愿望。

如何上好第一节历史课,打破师生双方原有的陌生感和距离感,实现自主对话意识与能力养成非常的重要。

如何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第一课就要解决的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一的学生对历史是什么,历史课讲什么是很疑惑的,所以第一课必须让学生体会这一课程内涵。

祖先的摇篮教学反思

祖先的摇篮教学反思

祖先的摇篮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有两点做得尤为好:1、加强朗读训练。

教学时,我将教学重心放在朗读上,用大量的时间引导学生诵读,旨在帮助学生在读中体味。

2、在重视朗读训练的同时,我也十分注重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诗歌教学难度大,常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

虽说通过反复读,能使学生有一定的感悟。

但诗歌抽象表达的特点会给学生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

因此,我在指导朗读过程中,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将抽象的文字和抽象的内容转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了祖先们在美丽的森林里美好生活的场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而且促进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通过教学,我感到这堂课既有收获,也有不足。

在重视诗歌朗读的同时,对有些关键词语的理解不够重视。

诗歌中的字词深奥,学生不容易理解,教师又不能采用以词解词这种简单的方法来解决,因此,教师在诗歌教学中如何将深奥的词语深入浅出地教给学生,让学生能深切感悟。

我想:这是以后在诗歌教学中应该重点研究的问题。

反思二:祖先的摇篮教学反思《祖先的摇篮》是一首儿童诗。

这首诗突出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主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有两点做得尤为好:1、加强朗读训练。

教学时,我将教学重心放在朗读上,用大量的时间引导学生诵读,旨在帮助学生在读中体味。

2、在重视朗读训练的同时,我也十分注重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诗歌教学难度大,常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

虽说通过反复读,能使学生有一定的感悟。

但诗歌抽象表达的特点会给学生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

因此,我在指导朗读过程中,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将抽象的文字和抽象的内容转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了祖先们在美丽的森林里美好生活的场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而且促进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通过教学,我感到这堂课既有收获,也有不足。

在重视诗歌朗读的同时,对有些关键词语的理解不够重视。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六个生字,会写八个生字。

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4.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5.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情引入新课。

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喜欢)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儿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

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

齐读课题理解“祖先”和“摇篮”。

二、自学建议,合作学习。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自读课文,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

2.把诗歌读熟。

3.小组合作讨论人类的起源,你知道些什么三、汇报自学情况。

1.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2.你画出了哪些生字并组词。

3.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4.老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5.质疑:四、理解课文。

1.读课文回答人类的起源你知道哪些第二课时一、激情引入。

我们人类的祖先当时在怎样在原始森林生活的二、理解课文。

1.自读课文,说说你最喜欢哪一段或哪一句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比如:学生说喜欢第一句:“爷爷说,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真有意思,这该是多大的摇篮哪!”学生可能说,我也觉得很有意思,摇篮本来应该是很小的,婴儿睡的地方,我们祖先的摇篮居然是一个大森林。

就指导读出有意思的情趣来。

4.配乐读课文。

三、拓展延伸,画画想想,拓展想像力。

1.学完了课文,你也展开自己的想像,来画画这美丽的摇篮吧。

想想我们的祖先可能在这里做什么来画一画,写一写。

2.全班交流,适当点评。

四、指导背诵,指导学生采用想像画面的方法去背诵。

边背边想森林的样子,想像祖先的活动,做着动作,辅助背诵。

五、指导写字。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3祖先的摇篮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3祖先的摇篮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3祖先的摇篮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3祖先的摇篮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字,会写“祖先、原始”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的问句。

3.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4.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词的词语,并体会恰当使用动词的好处。

【教学重点】1. 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2. 体会“摘、采”等动词恰当使用的好处。

【教学准备】1.婴儿摇篮、原始森林。

2.原始人狩猎、打造石器、建房搭窝等生活场景。

3.草原、大海。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祖、掏、逗”等7个生字,会写“祖、浓、忆、啊”等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的问句。

3.了解“祖先的摇篮”的含义,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初解题意,设问引读1.认识“祖先”。

(1)教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思考:祖先是指什么人呢?有没有人向你提到“祖先”这个词?预设:祖先一般是指离我们年代很久远的先人。

在这首诗歌中,是指生活在远古时期的人类。

(2)出示原始人狩猎、采野果、生活的,看图帮助学生了解“祖先”。

(3)请学生说一说认识“祖”字的方法。

预设:“组—祖”,注意偏旁“礻”和“衤”的区别。

2.理解“摇篮”。

(1)提问:你在生活中见过摇篮吗?(2)出示摇篮图,提问:摇篮是做什么用的?给你什么感受?预设:摇篮是给小婴儿睡觉用的,让人觉得舒服。

3.导入。

(1)题目《祖先的摇篮》是指祖先睡觉用的摇篮吗?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来读一读这首诗。

(2)齐读课题。

开始读课文。

【设计意图:以上环节,首先利用原始人生活场景,拉近久远的原始时代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距离,从而让学生理解“祖先”,再联系生活渗透对“摇篮”本义的理解,以上两步均通过“搭桥建梁”巧引学生初解题意。

《祖先的摇篮》教学反思

《祖先的摇篮》教学反思

《祖先的摇篮》教学反思
教学时,我将教学重心放在朗读上,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读课文时,我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充分理解课文。

其次,在熟读课文、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想象人类祖先在遥远年代里在森林生活的场景,使学生对人类祖先产生虔诚的尊敬之情和对大自然的眷恋之情。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后的朗读指导中,我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还需再凝练。

以后的教学中要扬长避短,使自己的语文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1。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学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学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学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学反思【第1篇】《祖先的摇篮》共有4个小节,第1小节由爷爷的话引出“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的说法,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

由此,“我”产生了许多想象,而这些想象又都源于真实的童年生活,这构成了课文中间部分的内容。

课文最后,树叶的响声使“我”的思绪回到现实中来,也对古老的原始森林——人类祖先的摇篮发出了深深的感叹,并与诗歌的开头照应,将情感充分地表达出来。

一、教学效果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1.教学时,我将教学重心放在朗读上,用大量的时间引导学生诵读,旨在帮助学生在读中体味。

由于诗歌语言简洁且凝练,反复朗读可能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我在朗读训练中,采用音乐、录音、录像等多种辅助手段,刺激学生视觉、听觉感官,激发他们兴趣。

运用画面,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意境;运用录像,再现原始森林的美好景象,帮助学生读出语气;运用音乐,烘托、渲染气氛,使学生的配乐朗读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好地表达诗意。

2.在重视朗读训练的同时,我也十分注重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诗歌教学难度大,常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

虽说通过反复读,能使学生有一定的感悟。

但诗歌抽象表达的特点会给学生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

因此,我在指导朗读过程中,尽可能的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将抽象的文字和抽象的内容转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了祖先们在美丽的森林里美好生活的场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而且促进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二、成功之处在指导朗读过程中,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将抽象的文字和抽象的内容转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了祖先们在美丽的森林里美好生活的场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而且促进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整堂课从读通诗句到初步感受诗意,从读好诗句到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帮助学生在读中体验、感受。

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与反思

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与反思

《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材分析《祖先的摇篮》这一单元围绕“世界之初”,以世界之初为主线,通过反复读让学生想象祖先生活的环境。

通过原始森林的图片让学生直观的感受,为后面的想象读奠定基础。

感悟祖先创造文明的伟大,感受古代人民丰富神奇的想象力,进一步激发学生产生阅读和探寻远古知识的兴趣。

《祖先的摇篮》以儿童诗的形式,用儿童的眼光追想那古老的原始森林,幻想祖先生活的情景,表达了对古老的原始森林--人类祖先的摇篮的赞美、向往之情。

二、学生情况分析二年级小学生而言,想象力非常丰富,但缺乏生活经验,感受力和理解力比较薄弱。

对于像诗歌类的需要从诗句的字面意思来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有一定困难的。

老师在教学中应该要围绕课文内容适当补充相关资料的解说,帮助学生了解,尽量采用直观形象、通俗易懂的语言等方式帮助学生感知、理解,然后再通过展示各中原始森林的图片、创设情景,启发学生想象,让平面的诗句凭借学生丰富的想象生成为一副副鲜活的画面,一幕幕生动的场景。

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投身于诗歌的意境中,与诗人产生共鸣。

三、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趣。

2、儿童诗歌介绍和作者介绍3、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祖先的摇篮、遥远、苍苍茫茫、遮住、浓绿”等词语的含义。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

在感情朗读中,感受诗的意境,体会诗的意趣,理解课文,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注意这首诗的诗行排列特点,领悟到含蓄集永的韵味。

五、教学策略主要采用领读教学策略、多媒体教学策略、图文并茂、我问你答多种教学策略相结合。

六、教学过程活动 1《祖先的摇篮》播放PPT,展示识字卡师:同学们和老师一起闭上眼睛(播放鸟叫声音)师:现在我们一起慢慢睁开眼睛(播放原始森林图片)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看了好多原始森林的图片,现在我们一边继续看,一边想象一下我们祖先生活的地方,想象他们的日常生活,他们的房子,他们的劳动,他们的食物等等。

《祖先的摇篮》教学反思

《祖先的摇篮》教学反思

《祖先的摇篮》教学反思
《祖先的摇篮》教学反思《祖先的摇篮》是一首儿童诗。

这首诗突出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主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有两点做得尤为好:
1、加强朗读训练。

教学时,我将教学重心放在朗读上,用大量的时间引导学生诵读,旨在帮助学生在读中体味。

2、在重视朗读训练的同时,我也十分注重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诗歌教学难度大,常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

虽说通过反复读,能使学生有一定的感悟。

但诗歌抽象表达的特点会给学生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

因此,我在指导朗读过程中,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将抽象的文字和抽象的内容转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了祖先们在美丽的森林里美好生活的场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而且促进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通过教学,我感到这堂课既有收获,也有不足。

在重视诗歌朗读的同时,对有些关键词语的理解不够重视。

诗歌中的字词深奥,学生不容易理解,教师又不能采用以词解词这种简单的方法来解决,因此,教师在诗歌教学中如何将深奥的词语深入浅出地教给学生,让学生能深切感悟。

我想:这是以后在诗歌教学中应该重点研究的问题。

《祖先的摇篮》教学反思

《祖先的摇篮》教学反思

《祖先的摇篮》教学反思《祖先的摇篮》以儿童的视角,通过好奇发问,推想祖先在古老的原始森林里质朴、自由的生活场景。

诗歌共有四小节,结构清晰明朗。

第1小节,由爷爷的话引出“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写出了森林广阔无边、绿荫蔽日的特点。

第2-3小节具体推想祖先在原始森林里生活的情景,这些想象都源于真实的生活。

第4小节,风吹树叶的“沙沙”声使“我”的思绪回到现实,“我”对人类祖先的摇篮发出深深的慨叹,真挚的感情由衷表露,强调辽阔丰茂的原始森林是祖先赖以生存的摇篮,与开头彼此照应。

本文语言生动活泼,充满童趣。

“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大树上摘野果,掏鹊蛋?”“那时候,孩子们也在这里逗小松鼠,采野蔷薇吗?”这些句子生动地描绘出推想中的祖先的生活场景,极具画面感。

疑问的句式,尽显儿童天真好奇和富于想象的个性。

“摘、掏、逗、采、捉、逮”等词语的运用,既准确又形象,儿童情趣溢于言表,这些词语也为学生的表达提供了范例。

课文配有色彩明丽、内容丰富的插图。

远眺群山,苍茫起伏,森林茂密,郁郁葱葱。

画面近处,树木参天,绿草如茵,松鼠、喜鹊、野兔、蘑菇、蔷薇等形象突出鲜明,与课文描述的事物一一对应。

整幅画面充满生命的绿色,生机盎然,有助于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并为学生提供了无限想象的空间。

本文语言生动活泼,天真有趣。

作者将情感赋于想象中,情景交融,营造了优美而充满情趣的意境。

教学中,我将教学重心放在朗读上,用大量的时间引导学生诵读,旨在帮助学生在读中体味。

在重视朗读训练的同时,我也十分注重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诗歌教学难度大,常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

虽说通过反复读,能使学生有一定的感悟。

但诗歌抽象表达的特点会给学生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

比如:摘野果、捉蜻蜓、逮蝈蝈等,引导学生想象在做这些事时有趣的情景,这样既积累了词语,又促进了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掌握。

因此,我在指导朗读过程中,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将抽象的文字和抽象的内容转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了祖先们在美丽的森林里美好生活的场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祖先的摇篮教学反思

祖先的摇篮教学反思

祖先的摇篮教学反思
在祖先摇篮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首先,祖先传承过来的往往是一些传统观念和文化习惯,有些已经过时且不适用于当今社会。

因此,我们需要审视这些传统观念,并且根据现实情况来加以改变和适应。

其次,摇篮教学注重的是家庭教育,忽视了学校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学校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需要认识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同样重要,并且鼓励孩子们在学校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潜力。

最后,祖先摇篮教学所重视的是传统的家庭关系和道德观念。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关系也在不断变化,口号的道德观念也需要适应时代变化。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反思并加以改变,以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和价值观。

2023年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与反思四篇

2023年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与反思四篇

2023年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与反思四篇1、按要求预习课文。

掌握预习方法。

2、自学生字新词。

积累相应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一、课前预习预习要求:(1)朗读课文;(2)自学生字新词;(3)思考:“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课文大意是什么;(4)提出疑难问题;(5)根据需要和可能搜集有关资料;(6)尝试背诵课文。

二、导入1、同学们已经预习了第8课《祖先的摇篮》。

现在我们来检查一下预习的情况。

(1)朗读课文。

齐读。

指名读。

(2)检查字词。

你在预习课文时遇到了哪些生字新词?你是怎样学习这些字词的?(3)提出问题。

你在预习课文中有什么疑难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2、复习预习方法。

同学们很好地预习了课文。

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预习的方法。

(课件显示)齐读。

预习课文的方法:1、读通课文。

2、自学字词。

3、理解内容。

4、质疑问难。

5、搜集资料。

三、学习课文1、解题。

问:“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2、朗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讨论。

(1)指名回答。

问:“祖先的摇篮”有怎样美好而遥远的回忆?(2)小组讨论。

问:“祖先的摇篮”怎样才能地久天长,永远不被污染?4、交流。

预习课文时,同学们搜集了许多人类保护环境、反对破坏生态的资料。

大家来交流一下。

5、小结。

我们每一个人都要负起责任来,保护我们祖先的摇篮,让大自然永远美丽。

四、课堂练习1、词语连线。

注意题目要求:可以多种答案。

先在书上试着划一划,然后说一说。

2、背诵课文。

五、课后作业仿照课文,试着学写一段小诗。

用彩色纸抄写出来。

本单元围绕“世界之初”的主题编排了《祖先的摇篮》《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羿射九日》三篇课文,涵盖诗歌、故事、神话,语言富有童趣,想象丰富。

本册第二单元学习了“读句子,想象画面”,第四单元学习“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本单元教学重点是“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教材分析课文以儿童的视角,通过好奇发问,推想祖先在古老的原始森林里质朴、自由的生活场景。

诗歌共有4小节,结构清晰明朗。

第一小节,由爷爷的话引出“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写出了森林广阔无边、绿荫蔽日的特点。

第二、三小节具体推想祖先在原始森林里生活的情景,这些想象都源于真实的生活。

第四小节,风吹树叶的“沙沙”声使“我”的思绪回到现实,“我”对人类祖先的摇篮发出深深的慨叹,真挚的感情由衷表露,强调辽阔丰茂的原始森林是祖先赖以生存的摇篮,与开头彼此照应。

本文语言生动活泼,充满童趣。

“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大树上摘野果,掏鹊蛋?”“那时候,孩子们也在这里逗小松鼠,采野蔷薇吗?”这些句子生动地描绘出推想中的祖先的生活场景,极具画面感。

疑问的句式,尽显儿童天真好奇和富于想象的个性。

“摘、掏、逗、采、捉、逮”等词语的运用,既准确又形象,儿童情趣溢于言表,这些词语也为学生的表达提供了范例。

课文配有色彩明丽、内容丰富的插图。

远眺群山,苍茫起伏,森林茂密,郁郁葱葱。

画面近处,树木参天,绿草如茵,松鼠、喜鹊、野兔、蘑菇、蔷薇等形象突出鲜明,与课文描述的事物一一对应。

整幅画面充满生命的绿色,生机盎然,有助于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并为学生提供了无限想象的空间。

二、教学目标1.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字,会写“祖先、原始”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中的问句。

3.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4.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词的词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三、重点难点1.正确、有感情地读好儿童诗,读好文中的问句,读好带动词的词语。

2.能仿照诗中第2、3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板块一理解课题,识记生字解读课题,认读“祖先”。

《祖先的摇篮》教学反思_1

《祖先的摇篮》教学反思_1

《祖先的摇篮》教学反思《祖先的摇篮》教学反思1《祖先的摇篮》是一首儿童诗,共四小节,内容浅显,第一节总写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第二、三节写想象中的祖先在原始森林生活的场景;第四节从想象回到现实,表达对原始森林的赞美。

我从哪里来?作为哲学的三个基本问题之一,这个单元是要启迪孩子们去认识人类的开端,寻找人类的根,追问世界的开端,这是编者的.美好愿望。

教学这一课,我花了相当多的时间去指导朗读:第一节读好“摇篮啊”中的“啊”,第二节和第三节读好里面的四个疑问句,第四节符号“沙沙,沙沙”和“多么美好,又那么遥远……”除了这些细节,整首诗的节奏和诗句的轻重缓急也进行了细致的指导。

在分节指导时,学生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朗读,读得比较好,不过一放到整首诗里,他们就会读得很急。

当然,在下午第七节课再检查时,他们的朗读还是能让人满意了。

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时,重点在透过文字表面读懂诗歌的意趣。

首先让学生找出作者想象的原始人类在森林里有哪些活动?找出几组动宾短语“掏鹊蛋、摘野果”、“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逗小松鼠,赏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

然后引导学生品读最富诗意和童趣的两组短语。

“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这一句没有沿用前面的句式说成“追野兔,采蘑菇”,更重要的是写出了原始森林里生活的趣味,和野兔赛跑多有意思啊,野兔成了原始人类的朋友,他们在玩游戏呢,多快乐!“看蘑菇打伞”蘑菇为什么要打伞呢?是为了挡雨?为了遮阳?还是为了美美哒呢?原始人类是在看蘑菇打伞,他们也有这样的疑问吗?还是会想哪一把蘑菇伞更美。

多有趣的原始人类的生活。

再看“逗小松鼠,赏野蔷薇”动物可爱,植物美丽;“捉红蜻蜓、逮绿蝈蝈”,红与绿相应成画。

多有诗情画意,原始人类的生活。

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童诗中的意象,眼前好似放映着一部有趣的史前人类生活的大片。

虽然时间花得有点多,但,从孩子们的朗读中我能感觉得到他们的收获还是挺多的。

《祖先的摇篮》教学反思2段校长张伟芳吴舒曼老师等我的同行们对我的课给予了肯定和鼓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祖先的摇篮》是一首儿童诗。

这首诗突出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主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有两点做得尤为好:1、加强朗读训练。

教学时,我将教学重心放在朗读上,用大量的时间引导学生诵读,旨在帮助学生在读中体味。

2、在重视朗读训练的同时,我也十分注重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诗歌教学难度大,常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

虽说通过反复读,能使学生有一定的感悟。

但诗歌抽象表达的特点会给学生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

因此,我在指导朗读过程中,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将抽象的文字和抽象的内容转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了祖先们在美丽的森林里美好生活的场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而且促进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通过教学,我感到这堂课既有收获,也有不足。

在重视诗歌朗读的同时,对有些关键词语的理解不够重视。

诗歌中的字词深奥,学生不容易理解,教师又不能采用以词解词这种简单的方法来解决,因此,教师在诗歌教学中如何将深奥的词语深入浅出地教给学生,让学生能深切感悟。

我想:这是以后在诗歌教学中应该重点研究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