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环境风险分析
环境保护知识:环境风险评估和管理
环境保护知识:环境风险评估和管理环境保护是当前全球性的热点问题,环境风险评估和管理是环境保护的核心内容之一。
环境风险评估和管理是指对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分析,并采取一系列有效的管理措施,以降低环境风险从而保护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健康。
一、环境风险评估1、环境风险评估的概念环境风险评估是对环境现状和可能引起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健康危害等方面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过程,以便于评估各类环境因素对生态环境和健康安全的影响。
2、环境风险评估内容(1)潜在环境风险源的调查和评估。
潜在环境风险源是指目前尚未产生明显污染却具有污染的可能性的环境要素、物质或活动。
(2)执行环境质量评估。
环境质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存在的环境条件,包括空气质量、水质、土壤质量等方面。
(3)最大接触人群暴露水平的评估。
评估环境中任何给人体造成健康危害的物质,如重金属、有毒化学品等对人体在不同途径下的影响。
(4)健康风险的评估。
被评估的环境风险与健康风险之间的关系,如化学物质的吸入、食入和皮肤吸收,对人体的急性和慢性毒性,对特定人群的致病概率等。
(5)现场调查、采样、分析和数据处理。
收集有关环境风险的数据,包括环境数据、人群数据等,并进行数据分析、统计和处理。
3、环境风险评估的优势(1)确定和评估环境风险,以及评估后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可以保护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健康。
(2)确定和评估潜在安全风险可以对环境健康问题进行早期干预和管理,减少潜在环境风险的发生。
(3)确定和评估最大接触人群暴露水平,可以制定针对性的减轻健康危害的措施,保障人类在全面预防的基础上健康生活。
二、环境风险管理1、环境风险管理的概念环境风险管理是在对环境风险进行评估的基础上,采取防控措施和管理手段,减轻或消除环境风险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危害,从而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一种方法和手段。
2、环境风险管理的方法(1)采取源头治理方法。
在产生污染前,通过直接控制和治理污染源头,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或排放浓度,从而节约环保成本、降低环境风险。
风险管理第二章一般环境分析
一、一般环境分析1、一般环境分析内容:PEST—用于识别周围环境存在的机会和威胁,企业必须适应周围的环境。
(一)政治法律环境2、政治环境因素:A、政局稳定情况;B、政府行为;C、执政党的态度和推行的基本政策以及这些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产业政策、税收政策、进出口限制等;D、各政治利益集团对企业活动产生的影响。
3、政治风险—改变税收政策或计划增加股份,以增加影响力或满足当地民意,具体可分为三类:1)所有权风险:企业或其资产可能被国家没收。
2)经营风险:企业可能需要让酵企业参与项目,而本地投资者亦可能须拥有受担保的最低持股权。
3)转移风险:企业可能会受限于转移资金或返回利润的能力。
4、政治风险的应对措施:1)在向某个国家投资前先进行详细的风险评估。
2)与其他企业一起执行项目以分散风险。
3)避免完全依赖某个国家。
4)向本国政府寻求政治支持。
5)与当地企业合作以提高项目的可承接性并寻求政治支持。
5、法律法规存在的四大目的:1)保护企业,反对不正当的竞争。
2)保护消费者,这包括许多涵盖商品包装、商标、食品卫生、广告及其他方面的消费者保护法规。
3)保护员工,这涉及到招聘法律以及对工作条件进行控制的健康与安定方面的法规。
4)保护公众权益免受不合理企业行为的损害。
6、政府主要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来间接影响企业的活动,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法律环境因素:1)法律规范—特别是与企业经营密切相关的经济法律法规。
如我国的公司法、税法、破产法、合同法等。
2)国家司法机关和执法机关,以及临时性行政执法机关,如各级的财政、税收、物价检查组织等。
3)企业的法律意识。
其是企业的法律观和法律思想的总称,是企业对法律制度的认识和评价。
企业的法律意识,最终都会物化为一定性质的法律行为,并造成一定的行为后果,从而构成每个企业不得不面对的法律环境。
4)国际法所规定的国际法律环境和目标国的辆法律环境。
7、政治法律环境因素对企业影响的特点:1)不可预测性。
环境风险及及防范措施分析
加快建立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是一次市场手段运用到环保领域的重要尝试。
环境保护部决定在江苏、湖南、湖北、河南、重庆、深圳、宁波和沈阳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为全国的大面积推行提供经验。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要以易发生污染事故的企业、储存运输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危险废物处置的企业、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各类工业园区为重点,探索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的基本方法,建立基础资料库,逐步摸索环境风险评估体系、企业环境风险管理体系、环境污染损害的评估与赔偿体系、保险制度的监管体系和赔偿责任的风险分担体系等。
本着“成熟一个、示范一个、推出一个”的原则,及时发现实际运作中出现的问题,在实践中完善配套政策,争取2012年后在全国推广环境污染责任保险。
建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要处理好几个关系,环境污染者责任分担要与环境风险分担相结合;市场手段要与政府监管相结合;强制保险要与自愿投保相结合;统一环境责任制度、法规要与实行不同环境风险等级、制定差别流动费率相结合;企业负担要与政策扶持相结合;自愿试点要与政策引导相结合。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推动的过程中还要把握好4个问题。
一是保险机制是一种市场手段,政府和环保部门在推动这项制度中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的作用,减少行政干预。
环保部门要做好指导和服务工作,重点是提供环境污染事故、风险程度等基础情况,为保险产品的设计提供依据。
同时,在发生污染事故时要加强与保险公司的沟通,加强现场监测和监督,为企业减轻污染事故影响,协助保险公司确定责任和理赔。
二是加强法规和政策的配套工作。
地方立法工作中可以率先突破,将环境责任保险的要求在地方法规中体现出来,为环境责任保险提供法律依据。
同时,要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投保。
比如将企业投保费用在税前列支,或者将企业缴纳的排污费按一定比例补贴企业作为投保费用,调动企业的积极性。
还可以考虑建立环境污染损害赔偿专项基金,解决超过保险限额以上的赔偿问题。
在今后开征环境税筹集的收入中,要安排一定资金用于鼓励企业上环境责任保险。
环保风险管理方案与应对环境风险
环保风险管理方案与应对环境风险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环境风险已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挑战。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类健康,有效的环保风险管理方案和适时的应对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环保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应对环境风险的方法与策略。
一、环保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环境风险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潜在威胁和损害。
这些风险可能是由于工业排放、化学物质泄漏、土地污染、气候变化等因素引起的。
有效的环保风险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和政府预测和评估不同环境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从而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并降低环境风险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危害。
二、环保风险管理方案1. 风险评估和监测风险评估是指通过对环境风险进行系统性评估,了解其对环境和人类的潜在影响。
监测则是持续对环境因素进行观测和测量,以便及时发现和识别环境风险的存在。
这些评估和监测活动可以基于科学数据和技术手段,如环境监测设备和数据分析工具,来辅助决策与应对措施的制定。
2. 风险预防和控制风险预防是指采取措施和方法,预先防止环境风险的出现和进一步扩大。
这包括制定和执行严格的环境政策、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推广环保产品和服务等。
风险控制则是在风险发生后,通过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和控制手段,尽量减少环境风险造成的损害和影响。
3. 风险应急响应环境风险时常难以预测和完全控制,因此建立健全的风险应急响应机制至关重要。
这包括建立紧急通报和报警机制、制定应急预案和流程、组织应急演练和培训等。
针对不同类型的环境风险,应急响应可以迅速启动,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害。
三、应对环境风险的方法与策略1. 合作和协调应对环境风险需要各方的协同努力和合作。
政府、企业、科研机构、民间组织以及公众都应参与到环境风险管理和应对中来,共同制定方案和策略,并分担责任和义务。
只有通过合作和协调,才能形成更加可行和有效的环境风险管理机制。
2. 制度建设和法规完善环境风险管理需要有相应的制度和法规支持。
环境风险及及防范措施分析
环境风险及及防范措施分析环境风险是指人们在生产、生活、经营等活动中可能引发的对环境造成危害的风险。
环境风险的存在,对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防范环境风险,保护生态环境,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提高环境意识1.加强环境教育,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认识。
2.加强环境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增强公众对环境保护法律的知晓度,自觉遵守环保法律法规。
二、加强环境管理1.建立完善的环保监测体系,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管与管理,确保污染源的排放符合环保要求。
2.鼓励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控制污染物的产生,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加强对环境敏感区域和重点生态系统的保护,设立保护区,限制开发和干扰。
三、推行循环经济模式1.鼓励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广循环经济产业链,减少废弃物的排放。
2.提倡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广低碳生活方式,减少对资源的过度消耗。
四、加强环境风险应急管理1.建立健全的环境风险应急预案,明确应急责任和处置措施,确保在环境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应对。
2.加强环境监测和预警体系的建设,提前发现环境风险隐患,防止事故的发生。
五、加大环境执法力度1.增加环境执法人员数量,加强监督检查和执法力度,对环境违法行为依法进行严厉处罚,形成高压态势。
2.制定严格的环境监管标准,对超标排污和违法行为坚决予以制止和打击。
六、加强国际合作1.加强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相互借鉴经验,共同应对全球性的环境风险。
2.积极参与国际环保组织和框架的建设,通过国际合作共同推动环保事务的发展。
总之,环境风险是人们在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我们应加强环境意识,加强环境管理,推行循环经济,加强环境风险应急管理,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加强国际合作,共同防范和应对环境风险,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设美丽的家园,并传承给后代。
环境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
环境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第一章:引言环境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作为环境保护领域中的两个重要概念,一直受到人们关注。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各国政府已将环境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列为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环境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的概念、工具、方法和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并基于实例说明其操作过程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
第二章:环境风险评估2.1环境风险评估的概念环境风险评估是通过对环境污染源、污染物及其传输路径等方面的综合分析,以及对环境敏感性和人群暴露程度等进行评估,建立环境风险等级分类体系,以确定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必要的治理和管理手段,从而实现防治环境污染的目的。
2.2环境风险评估的工具和方法环境风险评估的工具包括但不限于生态学、毒理学、环境地球化学、环境数学模型、GIS等。
评估方法分为定量评估和定性评估。
定量评估直接量化环境风险和暴露级别,一般采用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计算和建模;定性评估依赖于专家、利益相关者、社区等人员的意见和判断,采用文献分析、专家评估等综合评价方法。
2.3环境风险评估的实践应用环境风险评估在环保领域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在工业园区建设计划中,环境风险评估可以对工业污染源污染物的产生、传输路径和输出量进行评估,从而实现环境污染的预警和目标管理。
此外,在城市规划中,环境风险评估可针对城市公共设施的设置和空气、水源等周边环境的质量进行评估和管理。
第三章:风险管理3.1风险管理的概念风险管理是指对各种风险进行评估、规划、实践和监督的一种手段,其目的是为了减少风险对人体、环境及财产等造成的影响,最终实现有风险的行为、活动或事物安全可控地进行。
3.2风险管理的工具和方法风险管理的工具包括但不限于预警指标、风险预警系统、风险统计分析、风险图表、风险评估模型等。
风险管理的方法包括定量、定性、半定量、经验法、专家能力和引入外部咨询等多种方式,其中,经验法和专家能力在实践应用中被广泛采用。
环境风险管理指数分析
环境风险管理指数分析环境风险管理指数分析引言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风险管理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
环境风险不仅仅是一国内部的问题,更是一个国际性的挑战。
为了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环境风险管理方面的能力和水平,环境风险管理指数应运而生。
本文将分析环境风险管理指数的意义和方法,并以2000年的数据为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环境风险管理指数的意义环境风险管理指数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环境风险管理方面的综合评价指标。
它不仅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环境风险管理能力,还可以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参考,帮助他们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提升环境风险管理水平。
环境风险管理指数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供参考和指导。
环境风险管理指数可以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参考,帮助他们了解现状和趋势,并制定相应的环境政策和战略规划。
2. 促进交流和合作。
环境风险管理指数可以为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供基础和平台,促进经验和技术的共享,加强合作,共同应对环境挑战。
3. 刺激创新和进步。
环境风险管理指数可以鞭策各国在环境风险管理方面不断创新,推动技术和科学的进步,提高环境风险管理的水平。
二、环境风险管理指数的方法环境风险管理指数的计算方法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选择评价指标。
根据评价的目标和领域,选择适合评价环境风险管理能力的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包括环境质量、环境保护政策、环境风险规划与预警等。
2. 确定权重和评分标准。
根据指标的重要性和权重,确定每个指标的权重和评分标准。
一般来说,权重的确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专家意见来进行综合考虑。
3. 数据收集和分析。
收集各个指标的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和计算。
可以采用统计学方法或者数学模型进行计算和分析。
4. 计算得分和排名。
根据数据计算结果,得出每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风险管理得分,并进行排名。
三、2000年环境风险管理指数分析以2000年的数据为例,我们可以分析和讨论环境风险管理指数的情况。
环境保护的风险管理
环境保护的风险管理一、背景介绍环境保护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要议题之一。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日益加剧,环境风险也逐渐凸显。
环境保护的风险管理成为了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类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之一。
二、风险管理的定义风险管理是指在环境保护领域中,通过识别、评估和控制潜在风险,以降低环境破坏和人类健康受到威胁的可能性。
它涉及到对环境影响因素的全面了解和科学分析,以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
三、环境保护的风险1. 水污染风险:水污染是环境保护领域最常见的风险之一。
工业废水、农业排放和城市生活污水等都会对水体造成污染,导致水资源短缺、水生生物灭绝等问题。
2. 大气污染风险:工业排放物、交通尾气和燃煤等都会导致大气污染,进而引起空气质量下降、健康问题增加等风险。
3. 土壤污染风险:工业废弃物、农药和化肥等对土壤造成污染,影响农作物生长和土壤质量,进而威胁食品安全和生态平衡。
4. 生物多样性丧失风险: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物种灭绝的速度加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威胁。
5. 气候变化风险:温室气体排放和森林砍伐等活动导致气候变化,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对环境和人类社会造成巨大风险。
四、风险管理的步骤1. 风险识别:通过全面调研和数据分析,确定环境保护领域的潜在风险,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温和候变化等方面。
2. 风险评估: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定量或者定性评估,包括风险的概率、影响程度和可能的后果等方面,以确定风险的优先级和紧迫性。
3. 风险控制:制定有效的风险控制策略和措施,包括法律法规的制定、技术手段的应用、管理体制的建立等方面,以减少或者消除风险的发生和影响。
4. 风险监测: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和评估指标,对环境风险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风险。
5. 风险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包括紧急救援措施、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案和危机公关等,以应对环境风险事故的发生和应对。
环境风险管理制度名称
环境风险管理制度名称一、前言环境风险管理是指对各类环境系统(包括空气、水、土壤等)进行系统性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公共管理活动,以达到保护环境、保护人类健康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环境风险管理制度是一种经过规划、实施、监测和评估的一套政策和措施,以便对环境风险进行预防、控制和处置。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环境风险管理制度,规范机构和个人对环境风险进行管理和应对的行为,以确保公众的福祉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环境风险管理的内涵环境风险管理是一个全面的概念,包括对如何在现有的环境条件下对环境风险进行评估、处理和控制的方案。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 环境风险评估。
对环境风险进行综合的评估,包括环境污染的来源、传播途径、接触途径、暴露方式、暴露人群和可能导致的健康和环境影响等多个方面。
2. 环境风险控制。
通过采取适当的预防、减轻和处置措施,控制环境风险的发生和传播,减少环境风险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危害。
3. 环境风险管理。
制定环境风险管理计划,建立环境风险管理体系,明确各相关部门和个人的责任与义务,确保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4. 环境风险反馈与修正。
通过监测和评估环境风险的变化,对环境风险管理计划进行及时的调整和修正。
5. 环境风险应急处置。
针对环境突发事件进行应急处置,减少环境风险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危害。
三、环境风险管理制度的重要性环境风险管理制度对于实现环境保护、人类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1. 保护环境。
通过评估和控制环境风险,可以有效地减少各类污染物对环境的危害,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2. 保护人类健康。
环境风险管理制度的建立可以有效地减少环境风险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3. 促进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环境风险的管理,可以有效地减少环境风险对社会经济的冲击,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4. 遵守法律法规。
环境风险管理制度是企业和政府依法管理环境风险的前提与基础,是企业和政府履行环保责任的法定要求。
(完整版)风险管理体系-内外部环境分析
(完整版)风险管理体系-内外部环境分析风险管理体系-内外部环境分析简介本文档旨在对风险管理体系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
风险管理体系是一个组织或企业用来识别、评估和控制风险的框架和过程。
了解风险管理体系的内外部环境可以帮助组织更好地应对风险和挑战。
内部环境分析内部环境指的是组织内部的因素和条件,对风险管理体系的表现和效果有直接影响。
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风险管理体系的基础,包括各个部门的职责和权力分配,决策和沟通渠道等方面。
合理的组织结构可以促进风险管理的有效实施。
人员能力和意识组织成员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对于风险管理的成效至关重要。
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人员的风险意识和技能,可以增强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体系是组织用来管理和控制风险的重要机制。
通过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措施,可以减少风险的发生和损失的可能性。
外部环境分析外部环境指的是组织所处的行业和市场环境,以及外部因素对风险管理体系的影响。
法律法规和政策法律法规和政策是外部环境影响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因素。
组织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并及时进行调整,以适应变化的法律环境。
经济环境经济环境的稳定性和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组织的风险管理情况。
经济情况的波动和变化可能会增加组织面临的风险和挑战。
竞争环境竞争环境是组织所处市场的竞争程度和竞争对手的影响。
了解竞争对手的风险管理策略可以帮助组织更好地识别和应对风险。
结论通过对风险管理体系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组织可以更好地了解自身的风险管理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风险管理的效果。
建议组织重视内部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加强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并密切关注法律法规和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
环境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
环境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环境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是一个重要的环境保护工作,它涉及到对特定环境中潜在或实际风险的识别、评估和管理。
通过对环境中的风险进行科学、客观、全面的评估,可以及早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本文将介绍环境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一、环境风险评估的基本原理环境风险评估是一种系统性的过程,用于确定环境中各种风险的类型、程度和可能带来的影响。
它基于科学技术,依据数据和模型,通过对环境媒体(如空气、水、土壤等)和人体健康的评估,确定环境风险的存在和程度。
环境风险评估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点:1. 风险识别:通过收集环境数据和信息,识别和确定环境中的潜在风险源,包括化学物质、生物物质、物理因素等。
2. 风险评估:根据风险识别的结果,对环境中的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确定其可能的危害程度和概率。
3. 风险管理:在评估的基础上,采取控制和管理措施,降低环境风险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二、环境风险评估的方法环境风险评估的方法多种多样,选择适当的方法取决于具体的环境问题和评估目的。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环境风险评估方法:1. 目标风险评估方法:根据环境风险评估的目的和使用场景,设定合理的评估目标和指标。
通过测量和分析环境数据,判断目标风险是否超过规定的限值。
2. 风险矩阵方法:将风险的概率和严重程度综合考虑,构建风险矩阵。
通过将风险划分为多个等级,确定环境风险的优先级和管理策略。
3. 生态风险评估方法:主要应用于自然保护区、环境敏感区等生态环境风险评估。
通过对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过程的综合分析,评估生态系统对人类活动的适应能力和恢复能力。
4. 健康风险评估方法:主要应用于工业区、污染源周边等人类健康风险评估。
通过测量和分析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浓度、人体接触途径和疾病发生情况,评估人群的健康风险。
三、环境风险管理的原则和措施环境风险管理是指在环境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采取一系列措施和管理策略,以减少或消除环境风险的威胁。
环境风险分析范文
环境风险分析范文环境风险分析(Environmental Risk Analysis) 是指对特定环境工程、项目或活动可能导致的环境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的过程。
环境风险是指在环境工程、项目或活动中可能发生的不利环境效应,包括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浪费和人类健康受影响等。
环境风险分析的目的是为了识别和评估潜在的风险,从而制定相应的管理和控制措施,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1.问题定义和范围界定:确定研究的对象和目标,并明确分析的范围。
例如,选择一些环境工程、项目或活动进行风险评估。
2.风险识别: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的信息,确定可能导致环境风险的因素和过程。
这包括分析相关的环境因素、技术过程、社会经济条件和政策法规等。
3.风险评估:根据识别出的风险因素,对其可能的出现概率和影响程度进行评估。
常用的方法包括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
定性评估是基于专家判断和经验来进行风险分析,而定量评估则需要进行数学建模和统计分析。
4.风险权衡和优先排序: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对不同风险进行权衡和排序,确定哪些风险是最重要和紧迫的,需要优先处理。
这需要考虑到不同风险的可能性、影响程度和可控性等因素。
5.风险管理和控制:针对识别出的高风险问题,制定相应的管理和控制措施。
这可能包括技术改进、监测和检测、安全培训、风险传递和保险等。
6.风险沟通和参与:及时向相关利益相关方提供风险评估的结果,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风险管理和控制的过程。
风险沟通和参与是确保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的重要环节。
7.风险监督和评估:定期或不定期对已实施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措施进行监督和评估,以确保其有效性和适应性。
如果发现问题,需要及时调整和改进。
环境风险分析的价值在于帮助决策者和利益相关方了解和评估可能的环境风险,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和控制策略。
它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影响,保护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此外,环境风险分析还能帮助企业和项目运营者降低可能的环境责任和法律风险,提升企业形象和竞争力。
环境保护的风险管理
环境保护的风险管理一、引言环境保护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业化的进程,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给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管理环境保护的风险,本文将分析环境保护的风险类型、评估方法和应对策略。
二、环境保护的风险类型1. 自然灾害风险:如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和污染。
2. 污染风险: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由于工业活动、交通运输、农业等引起的污染。
3. 生物多样性丧失风险:人类活动导致的生物多样性减少,破坏生态平衡。
4. 气候变化风险: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等气候变化对环境和社会经济带来的风险。
5. 资源枯竭风险:由于过度开采和不可持续利用导致的资源枯竭。
三、环境保护风险评估方法1. 风险识别:通过调研和数据分析,确定环境保护领域的潜在风险。
2. 风险分析: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评估其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3. 风险评估:综合考虑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评估风险的严重性和优先级。
4. 风险控制: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减少或消除风险。
5. 风险监测:建立监测体系,定期对环境保护风险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控制措施。
四、环境保护风险管理策略1. 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明确责任和义务,加强对环境污染行为的监管与惩罚。
2. 技术创新:加大对环境保护技术研发的投入,推动绿色技术的应用,提高环境保护的效率和效果。
3. 公众参与:加强公众对环境保护的参与和监督,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形成共识,共同推动环境保护工作。
4. 跨部门合作: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形成合力,共同应对环境保护风险。
5. 国际合作:加强国际间的环境保护合作,共享经验和技术,共同应对全球性环境问题。
五、案例分析:中国的环境保护风险管理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面临着严峻的环境保护风险。
为了有效管理这些风险,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 制定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对环境污染行为的监管与惩罚。
环境风险分析
环境风险分析报告随着新洲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环境风险问题逐渐凸现,建立健全的环境风险管理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风险防范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各种环境风险事故的发生率,最大限度地降低环境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区域稳定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洲环境风险源概述:(一)区域性环境风险源1、饮用水源环境风险新洲区规模化集中式饮用水源13个,其中12个为河流型,一个为湖库型,还有零星分布的小型水厂。
饮用水源的保护是当前环保工作重中之重,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水质评价》,三店贺桥、阳逻、帝元、潘塘、辛冲、徐古六个水厂取水水源COD略有起标(超标0.02—0.27倍),在二级保护区内按Ⅲ类水质标准评价,则均达标。
目前尽管饮用水源水质较好,基本符合饮用水源取水标准没有发生污染事故,但安全隐患比较突出。
一是阳逻水厂一级保护区内有黄泥港市政排口,下游400米处有陈家冲垃圾填埋场排口;二是邾城老大桥取水口下游二级保护区内有张港闸市政排口;三是道观河水厂取水口有新大地、四海等宾馆污水直排;四是潘塘、三店水厂因土河筑坝,受农业面源污染威胁较大,水域环境容量较小,突发水华事件概率大;五是帝元水厂上游有中石油,中交二航局等码头一旦发生泄漏或事故排放将会导致下游帝元水厂、团风水厂关停,对饮水构成威胁。
2、湖泊的富营养化风险目前我区涨渡湖、柴泊湖、武湖、干汊湖总磷分别超标0.54倍、0.38倍、0.58倍、0.06倍,已不能满足Ⅲ类水体的水质要求,呈中营养化状态,如果不加控制将会呈富营养化趋势,水体一旦呈富营养化其湖泊功能将会逐渐丧失,若干年后就会加速消亡,而一旦要进行净化处理,其投资将会非常之大,可能要上亿的资金。
尤其是倒水闸上游在枯水期有可能出现蓝藻的威胁。
3、局部地区大气污染的潜在风险中东化工硫酸制酸过程中,一旦SO2转化出现故障,有可能导致SO2事故排放,以及硫酸、盐酸、乙氨储罐的泄漏,武钢唯尔卡钢丝绳重金属铅尘、锌尘,格林美的重金属都可能导致局部地区大气重金属污染。
环境风险分析与预警
环境风险分析与预警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环境风险也成为了各国关注的焦点。
有效地进行环境风险分析与预警,成为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就环境风险分析与预警的概念、流程和应用进行探讨。
一、环境风险分析与预警的概念环境风险分析与预警是一种通过科学方法对环境状况进行评估,旨在发现、分析和防范可能对环境造成损害或威胁的因素和事件。
其目的是为了及早预知可能发生的环境风险,进而采取相应的管理和控制措施,保护环境、减少损失,并最终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环境风险分析与预警的流程环境风险分析与预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信息搜集与整理、环境风险识别、环境影响评估、环境风险评估、环境风险管理及预警。
1. 信息搜集与整理:在进行环境风险分析与预警之前,首先需要收集和整理相关的环境数据和信息。
这包括环境监测数据、调查报告、政策法规等。
通过对这些信息的系统梳理,可以为后续的环境风险分析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依据。
2. 环境风险识别:环境风险识别是指对可能对环境造成损害或威胁的因素和事件进行识别和筛选。
通过对环境数据和信息的综合分析,可以辨识出潜在的环境风险源和问题点,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后续的评估和管理。
3. 环境影响评估:环境影响评估是对环境风险源和问题点造成的潜在影响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的过程。
通过环境影响评估,可以评估环境风险对生态系统、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可能影响程度,为环境风险管理和预警提供科学依据。
4. 环境风险评估:环境风险评估是对环境风险的概率和程度进行综合评估的过程。
通过对环境风险源、问题点和影响评估结果的综合分析,可以确定环境风险的等级和优先级,为环境风险管理和预警提供决策支持。
5. 环境风险管理及预警:在环境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需要制定相应的环境风险管理和控制措施,并建立环境风险预警机制。
通过及时预警环境风险,可以及早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和管理,防止和减少可能的环境损害和危害。
三、环境风险分析与预警的应用环境风险分析与预警在各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生态环境风险识别与环境风险管理
区域治理DETECTION生态环境风险识别与环境风险管理铁汉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汤秋云摘要:城市发展要关注生态环境保护,现阶段面对常见的生态环境风险问题,相关部分要提高重视。
生态环境风险的危害较大,必须明确风险类别和管理目标,在科学的管理手段下,获得良好的生态风险规避效应。
本文在分析生态环境风险识别与环境管理风险时,从生态环境风险识别、风险类型和风险管理三个方面展开研讨。
关键词:生态环境;风险识别;风险管理中图分类号:X1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44-0080-0001一、生态环境风险的识别(一)基本原则生态环境风险识别上应基于科学性、整体性、代表性、可操作性等原则,同时,坚持定性结合定量,动态结合静态,体现风险源的影响,突出地区实际生态环境状况,厘清各层次间的关系。
基于此构建起动态化生态环境风险指标体系,保证数据的可测量性。
(二)指标体系生态环境风险识别上需要充分考虑到综合性风险因素,如:风险源驱动因素、自身特性因素、环境受体状态等。
在生态环境风险识别指标体系的建构上其结构分为三个层面,即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
其中目标层展现风险源实际状况;准则层展现的是构建生态环境风险识别指标体系构建依据,也就是“驱动力——压力——状态”。
基于对上述风险因素的分析,可对生态环境风险识别指标的变化状况进行筛选。
二、常见的环境风险类型(一)环境质量风险生态环境风险中最为突出的风险类型就是环境质量问题,这也是对人们身体健康造成直接性威胁的因素。
环境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工业废气废水、汽车尾气、生活垃圾等。
农业发展中秸秆焚烧也会形成大量烟尘颗粒,引起环境污染。
一系列自然灾害也是环境质量风险的重点,如雾霾、沙尘暴、泥石流、水土流失、草原退化、土壤沙化、生物多样性减弱、河海生态功能弱化等自然生态灾害是自然范畴下的环境质量风险类别。
(二)社会稳定风险社会稳定风险对生态环境的危害也需要引起相关人员的关注。
简述环境风险管理概念及其主要内容
简述环境风险管理概念及其主要内容
环境风险管理是指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活动中,对可能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或其他环境问题的风险进行评估、控制和管理的过程。
其主要内容包括:
1. 风险评估:对环境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确定潜在的风险来源、风险程度和可能的影响。
2. 风险控制:制定和实施控制措施,以减少或消除环境风险。
包括技术控制、管理控制和行为控制等方面的措施。
3. 风险监测:建立监测系统,对环境风险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应对可能的风险事件。
4. 应急响应:制定应急预案,建立应急管理机制,提前做好应对环境突发事件的准备工作,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和影响。
5. 法律法规遵从:遵守国家和地方相关的环境法律法规,确保企业的环境风险管理工作符合法规要求。
6. 环境意识培养: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提高员工和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推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和实施。
7. 持续改进:通过定期的环境风险评估和管理绩效评估,不断改进和完善环境风险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水平和效果。
总之,环境风险管理旨在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预防和控制环境风险,保护环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的风险管理
环境保护的风险管理一、引言环境保护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给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因此,进行环境保护的风险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环境保护的风险管理,并提供一些数据和案例以支持我们的观点。
二、环境保护的风险1. 自然灾害风险自然灾害是环境保护中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
例如,地震、洪水、飓风等自然灾害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巨大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灾后恢复计划,以减轻自然灾害对环境的影响。
2. 污染风险污染是环境保护中的另一个重要风险因素。
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农业活动等都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如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等。
这些污染物会对空气、水和土壤造成污染,危害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加强污染治理和监测。
3. 生物多样性丧失风险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干扰,许多物种正面临灭绝的风险。
因此,我们需要保护自然生态系统,采取措施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
三、环境保护的风险管理措施1.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环境保护的第一步。
通过对环境风险进行评估,我们可以确定哪些风险是最重要的,以及它们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
在评估过程中,我们需要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包括环境监测数据、气象数据、地质数据等。
2. 风险预警和监测风险预警和监测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立风险预警系统,我们可以及时发现环境风险的迹象,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轻其影响。
同时,我们还需要建立环境监测系统,对环境质量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
3. 风险应急管理风险应急管理是环境保护的关键环节。
当环境风险发生时,我们需要迅速采取措施来应对和控制风险。
这包括组织人员进行救援和灾后恢复工作,提供紧急救援物资和设备,以及与相关部门和机构进行协调和合作。
什么是环境风险管理如何应对
什么是环境风险管理如何应对在当今社会,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环境风险管理成为了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
那么,究竟什么是环境风险管理?我们又该如何有效地应对呢?简单来说,环境风险管理就是指对可能由环境因素引起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的过程。
它旨在保护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减少潜在的环境危害和损失。
环境风险的来源多种多样。
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废渣,可能含有有害物质,对周边环境和居民健康构成威胁。
农业活动中使用的农药、化肥,如果不合理使用或处理不当,会污染土壤和水源。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导致大量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产生,如果处置不当,也会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
此外,自然灾害如洪水、地震、台风等,不仅会直接破坏生态环境,还可能引发次生环境灾害。
环境风险的影响往往是深远而复杂的。
它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损害,例如导致呼吸道疾病、癌症等。
对生态系统的平衡也会产生破坏,使得物种灭绝、生态多样性减少。
而且,环境风险还可能对经济发展造成阻碍,比如因为环境污染导致旅游资源受损,影响当地的旅游业收入。
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环境风险管理呢?首先,要做好环境风险的识别工作。
这就需要对各种可能产生环境风险的活动、项目和设施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
比如,对于一个新建的化工厂,要考虑其生产工艺、原材料、产品等各个环节可能带来的环境风险。
通过实地考察、查阅资料、咨询专家等方式,尽可能全面地了解潜在的环境风险源。
其次,进行准确的环境风险评估。
在识别出风险源后,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模型,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影响程度等进行量化评估。
这包括评估污染物的排放量、扩散范围、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以及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的损害。
评估的结果可以为后续的风险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这可能包括采取工程技术手段,如安装污染治理设备、改进生产工艺,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也可以通过管理措施,如制定严格的环境管理制度、加强员工培训,提高环境管理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环境风险分析农药属有毒化学品,在其生产、贮运、应用等每个环节都潜在着对人类生活及周围环境的污染危害。
本项目将对三唑磷生产线原辅材料、产品等进行环境风险分析。
6.1物料的理化性质、毒理指标1.苯肼分子式:C6H5NH-NH2分子量:108.1物理参数沸点:244℃(分解);熔点:20℃;闪点:88℃;自燃温度:174℃;比重:1.1;蒸气比重:3.7;蒸气压:在20℃时为0.08mmHg;水溶性:微溶。
最高容许浓度5ppm,20mg/m3。
其它特性黄色粘滞性液体或黄色结晶。
燃烧时产生有毒的亚硝蒸气,能与氧化剂发生强烈反应。
本品除呼吸道和消化道外,还可以从皮肤吸收,影响肝、肾和血液,腐蚀眼睛、皮肤和呼吸道粘膜,大量吸入可发生肺气肿或死亡。
经常接触可发生皮炎。
危害、预防和应急处理本品可燃,应禁明火及吸烟。
于88℃以上时其蒸气与空气混合物具爆炸性,此时必须密闭设备、加强通风,着火时可用干粉、泡沫、二氧化碳、四氯化碳灭火。
接触后的症状有刺激感、咽喉痛、咳嗽、呼吸困难、腹痛、呕吐、脸色苍白、皮肤发蓝,眼结膜充血、疼痛、视力模糊、皮肤烧伤等。
应严格注意防护,加强通风和排风,或戴防护面具,穿工作服、手套、防护镜,不准在工作时进食、喝水及吸烟。
中毒后迅即离开现场,半卧位休息吸入新鲜空气,迅速用大量水冲洗眼睛,清洗口腔,脱去被沾染衣服,淋洗全身,应立即送医院抢救。
泄漏时戴过滤式防护面具细心收集漏物。
贮存与氧化剂隔开【附注】根据其接触决定体检的时限。
肺水肿要几小时才出现症状,它会因体力活动而加剧,因此要注意休息,可先给与考的松喷雾吸入。
本品能形成高铁血红蛋白,要特效治疗。
沾污的衣服要用大量水浸洗,以免着火。
本品能致癌。
2.甲酸又名蚁酸,分子式HCOOH 分子量46.0物理参数沸点:101℃;熔点:8℃;闪点:69℃;自燃温度:520℃;比重:1.2;蒸气比重:1.6;蒸气压:在20℃时为31.5mmHg;水溶性:极易溶;爆炸极限:14-33%。
最高容许浓度5ppm,9mg/m3。
其它特性无色液体,有刺激性臭。
加热能分解形成一氧化碳气,本品为强酸,遇碱起剧烈反应,与强氧化剂反应也很强烈,腐蚀金属、塑料。
本品经由呼吸道和消化道吸收,腐蚀眼睛、皮肤和呼吸道粘膜,吸入蒸气能导致肺水肿,甚至死亡。
危害、预防和应急处理本品可燃,应禁明火及吸烟。
于65℃以上时其蒸气与空气混合物具爆炸性,此时必须密闭设备,加强通风,着火时可用大量喷水等办法灭火。
对人体眼睛和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感、咽喉痛、咳嗽、呼吸急促、呼吸困难、腹痛、腹泻,使眼结膜充血、流泪、疼痛甚至视力模糊,皮肤也要被腐蚀,疼痛。
因此工作场所要加强通风,或者戴防护面具和眼睛一起保护,戴手套,避免直接接触。
中毒后迅即离开现场,半卧位休息,吸入新鲜空气,用大量水冲洗眼睛、脱去被沾染衣服,淋洗全身,清洗口腔,饮大量开水,严重者即送医院。
戴隔离式防毒面具收集漏液,再用大量水冲洗留液。
贮存防火,与氧化剂、碱隔开。
【附注】肺水肿要几小时才出现症状,它会因体力活动而加剧,因此要注意休息,可先给与考的松喷雾吸入。
90%的水溶液的爆炸极限为18-57%。
3.硫酸分子式:H2SO4分子量:98.1物理参数沸点:280℃;熔点-32℃;比重:1.8;蒸气比重:3.4;水溶性:极易溶。
最高容许浓度2mg/m3。
其它特性无色、吸水性粘稠液体。
本品为强氧化剂,与可燃性、还原性物质反应剧烈,遇金属能产生可燃性氢气,溶解水中时产生大量热,能使有机物碳化而损坏,腐蚀眼睛、皮肤和呼吸道粘膜,吸入其烟气会发生肺水肿。
危害、预防和应急处理本品虽不燃,但很多反应却会起火或爆炸,不能和金属及有机物接触。
接触后有咽喉痛、咳嗽、呼吸困难、呕吐、腹痛、腹泻、角膜溃烂、皮肤烧伤。
操作时通风应良好,戴防护手套、防酸服、安全眼镜。
中毒后迅速离开现场,半卧式休息,吸入新鲜空气,用大量水及时冲洗眼睛,脱去被沾染衣服,用大量水冲洗淋浴,清洗口腔,饮大量水、尽快关医院。
泄漏进穿戴好全副防护用品,收集漏液,再用大量水冲洗,要注意有发热和酸液飞溅的可能。
贮存与可燃性、还原性物质隔开,与强碱性物质隔开。
【附注】肺水肿要几小时才出现症状,它会因体力活动而加剧,因此要注意休息,可先给与考的松喷雾吸入。
在稀释时决不可将水注入酸中,只以将酸注入水中。
4.二乙基硫代磷酰氯分子式:C4H10ClPS,分子量:188.58物理参数:沸点45℃,相对密度(水=1):1.2,饱和蒸气压(kPa):0.19(50℃),水溶性,溶于水,闪点:110℃。
其它特性无色液体,有毒、可燃,遇高热、明火或一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的危险。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在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本品对眼睛、皮肤、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强烈刺激作用。
吸入后可引起喉、支气管的痉孪、炎症和水肿,化学性肺炎和肺气肿。
中毒表现有烧灼感、咳嗽、喘息、气短、喉炎、头痛、恶心和呕吐。
贮存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
远离火种、热源。
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分开存放。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5.甲苯分子式:C6H5CH3 分子量:92.1物理参数沸点:111℃;熔点:-95℃;闪点:4℃;自燃温度:510℃;比重:0.9;蒸气比重:3.2;蒸气压:在20℃时为22mmHg;水溶性:不溶;爆炸极限:1.2-7%。
最高容许浓度100mg/m3。
其它特性无色液体,有特臭。
因其蒸气比空气重,能沿地面扩散,远距离的火种有可能引起着火。
由于其导电率低,当在流动和搅动时,会有静电蓄积。
不能用压缩空气作充灌、输送及处理。
与硫酸反应产热。
除呼吸道和消化道外,还能经皮肤吸收。
本品刺激眼睛和呼吸道粘膜,对神经系统有影响,液体能脱皮脂。
危害、预防和应急处理本品极易燃,严禁明火、火花和吸烟。
其蒸气与空气混合物具爆炸性,必须密闭设备,加强通风,设备有良好接地,有防爆电气装备。
着火时可用干粉、泡沫、二氧化碳、四氯化碳灭火。
接触后有头痛、眩晕、恶心、精神迟钝、腹痛、眼结膜充血、疼痛。
应加强通风防护,穿戴好安全用品,以免接触。
应急时,立即离开现场,吸入新鲜空气,用大量水冲洗眼睛、脱去被沾染衣服,淋洗全身,进入消化道时,清洗口腔,饮大量水,催吐,即送医院救治。
泄漏时戴隔离式防毒面具收漏液,用砂土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残液并转移到安全场所。
贮存防火,与硫酸隔开。
【附注】醇性饮料能增加其毒性。
工业品中常混杂有苯。
6.三唑磷分子式:C10H16N3O3SP,分子量313.1。
物理特性:黄褐色液体,熔点为0.5℃,相对密度1.433,23℃水中的溶解度为39mg/l,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
原药纯度在92%以上。
其它特性:广谱性杀虫、杀螨剂,兼有一定的杀线虫作用。
对大白鼠急性经口毒性LD50为66mg/kg, 狗为320 mg/kg,对大白鼠急性经皮毒性LD50为1100mg/kg,鲤鱼TLm(96h)为5.6 mg/l。
6.2环境风险因素分析6.2.2装卸、运输过程中的环境风险因素分析九江和田化工有限公司生产使用的甲苯、乙基氯化物等危险品原料主要是通过陆路运输提供,并由专用运输品原料的公路槽车负责运输。
在装卸、运输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风险因素有:1、运输槽车因发生意外交通事故(如撞车、翻车等),造成甲苯、乙基氯化物等原料的泄漏,导致驾驶员和周围人员的中毒,爆炸或污染周围水体,造成更严重的环境危害与人员伤亡。
2、由于运输槽车阀门等部件密封不严,或设备老化,造成危险品物料泄漏或逸散,致使沿途环境遭受污染。
3、在装卸时,若管道、阀门等部件密封不严,或工作人员操作失误导致物料泄漏,使周围区域有毒有害物质浓度超过阈限值从而使工作人员中毒。
6.2.3储存、生产过程中的环境风险因素分析工艺设备出一泄漏或操作不慎,使物料泄漏,易导致工人因接触或吸入有毒有害物质而发生中毒。
6.3污染事故调查分析通过对江西省在有毒有害化学品的生产、使用、运输、储存和弃置等过程中发生的有毒有害化学品的污染和中毒事故调查,对污染事故的类型与发生原因,具体分析如下:6.3.1污染事故接触方式情况表6-1是按有毒有害化学品生产使用、储存、运输和弃置四种方式进行分类的表6-1可知,污染事故主要是发生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前者占所统计事故的28.1%,后者占31.3%,两者合计占统计污染事故的59.4%。
表6-1 污染事故接触方式情况6.3.2污染类型情况目前有毒有害化学品环境污染事故主要是造成对大气和水体的直接明显的有害污染,而对土壤的危害暂时没有明显的表现,统计数字显示,对大气污染的事故约占所统计事故的62.5%,对水体污染的事故约占34.4%,其余仅占3.1%。
另外,在所统计的环境污染事故中,无机化工原料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事故居多,有机化工原料则相对较少。
6.3.3环境污染事故原因分析造成环境污染事故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不善,制度不严。
一些接触有毒有害化学品的单位长期以来,忽视安全问题,一些有关的规章制度不够完善,同时也未能严格执行已有的规章制度,以致酿成环境污染事故。
(2)设备、容器及其零部件损坏而造成环境污染事故。
有毒化学品的生产、使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所使用的设备、容器及其零部件因质量低劣或使用期过长而损坏造成事故。
(3)由于包装不当,发生破损现象,造成化学品泄漏而污染环境。
特别是在运输过程中由于运输量较大,易发生此类事故。
(4)麻痹大意,工作失误而造成污染事故。
有些工作人员对有毒有害化学品认识不足,警惕性不高,粗心大意甚至玩忽职守而导致事故发生。
(5)意外情况或其它一些不可抗拒的原因而造成污染事故。
据所统计的环境污染事故资料显示,上述(1)、(2)类原因污染事故主要是由于管理不善和设备损坏两个原因所造成的。
6.4环境污染事故影响分析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该公司有毒有害物料造成环境污染事故主要可能是物料的泄漏。
在储存、生产使用过程中,若因操作不当、闸阀失灵、管道破裂或一些非人为的因素,可能导致有毒有害物料的大量泄漏,这种事故风险出现的机率按常理应该比发生火灾或爆炸的可能性要大。
有毒有害物料大量泄漏,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由于甲苯易燃易爆,污染周围空气环境,造成附近区域的水体环境污染。
对本次评价的环境保护对象厂区周围敏感点,即该公司生活区及附近的居民点而言,此外泄漏事故还可能会使有毒有害物料进入水体,造成水污染,严重恶化水质,危害水生生物,侵入农田土壤也会污染地表层,影响土地使用、农作物生长。
我们知道,风险事故突发性强,后果严重,泄漏量和影响程度很难确定,为了量化分析甲苯泄漏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范围,评价中参照《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原则和方法》,以泄漏甲苯的挥发量在敏感区域的浓度(以环境质量标准为依据)来推算不同距离的最小泄漏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