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控制系统原理说明
换热器温度控制系统
1.E-0101B混合加热器设计为确保混合加热器(E-0101B)中MN(亚硝酸甲酯),CO(一氧化碳)的出口温度为408K,选用0.68Mpa,408K的加热蒸汽加热入口温度为294K的工艺介质。
为保证生成物的产量,质量,及最终生成物的转化率,且工艺介质较稳定,蒸汽源压力较小,变化不大,因此针对此实际情况,最后确定设计一个换热器的反馈控制方案。
1.1换热器概述换热器工作状态如何,可用几项工作指标加以衡量。
常用的工作指标主要有漏损率、换热效率和温度效率。
它们比较全面的说明了换热器的特点和工作状态,在生产和科学试验中了解这些指标,对于换热器的管理和改进都是必不可少的。
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
换热器在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应用广泛。
换热器是一种在不同温度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流体间实现物料之间热量传递的节能设备,是使热量由温度较高的流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流体,使流体温度达到流程规定的指标,以满足工艺条件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主要设备之一。
1.2换热器的分类适用于不同介质、不同工况、不同温度、不同压力的换热器,结构型式也不同,换热器的具体分类如下:一按传热原理分类:间壁式换热器,蓄热式换热器,流体连接间接式换热器,直接接触式换热器,复式换热器二按用途分类:加热器,预热器,过热器,蒸发器三、按结构分类:浮头式换热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U形管板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等此设计要求是将进料温度都为297.99K的MN(亚硝酸甲酯)和CO(一氧化碳)加热到出口温度为473K,所以我们经过调查研究,综合比较之后选择了管壳式(又称列管式) 换热器。
管壳式换热器主要有壳体、管束、管板和封头等部分组成,壳体多呈圆形,内部装有平行管束或者螺旋管,管束两端固定于管板上。
在管壳换热器内进行换热的两种流体,一种在管内流动,其行程称为管程;一种在管外流动,其行程称为壳程。
换热站供热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原理及应用探讨
换热站供热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原理及应用探讨作者:陈鑫冯立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21期摘要:换热站是将一次管网提供的高温热量进行二次转换,进而供给终端用户,以满足用户的基本生活需求。
近年来,换热站运行系统逐步实现了自动化管理,该系统不仅降低了能源消耗量,减少了环境污染,而且供热效果较之过去相比,有了显著提升。
因此,本文分析了换热站供热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详细探讨了换热站供热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方式。
关键词:换热站;供热;自动化控制系统为了提升供暖质量,减少资源能源浪费,热力公司不断提升自动化技术水平,优化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各方面性能,积极响应国家关于“节能降耗、绿色环保”的号召,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借助于自动化控制系统实时监控的功能,供热全过程实现了透明化管理,尤其在温度与热量控制方面,实现了一次达标、一次通过的愿景,用户满意率呈现出逐年升高态势。
1换热站供热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结构组成与工作原理1.1;;;; 结构组成换热站供热自动化控制系统主要包括:传感器、测量仪表、执行机构、PLC、现场液位计以工控机等结构组成。
其中测量装置主要对换热站的运行状态以及各项运行参数进行测量,测量参数涵盖一次供温温度、二次供水温度、二次供水流量、用户暖气温度以及二次回水温度等参数。
执行机构对供暖锅炉传输蒸汽管道的开关阀门进行有效控制。
而 PLC 则是接收换热站控制系統传输来的数据信息,并对其进行运算和处理,然后借助于I/O 模块,写入自动运行控制程序,进而完成变频器、电动调节阀以及补水泵的相关动作行为。
现场液位计主要测量补水箱内的液位高低,工控机则是有效监测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如果发现运行异常,工控机的报警装置会发出报警信号。
换热站的控制柜对循环水泵以及补水泵进行有效控制,运行模式包括手动、自动、工频以及变频。
而保障换热器正常运转的独立运行程序则存储在 PLC 内,在运行时,无需借助于上位机的监控管理软件。
换热站的工作原理
换热站的工作原理换热站是一个重要的热力设备,用于实现热能的传递和分配。
它通常由换热器、泵、阀门、仪表等组成,通过热媒流体的循环,将热能从供热源传递给用户,实现热能的供应和回收。
换热站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供热系统和回水系统两个部分。
供热系统:供热系统是换热站的热源侧,通过泵将热媒流体(如水或蒸汽)从锅炉或热源设备中抽取出来,经过换热器进行热交换,将热能传递给用户。
在供热系统中,换热器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它将热媒流体与用户侧流体进行热交换,使用户得到所需的热能。
供热系统还包括阀门、泵和仪表等设备,用于控制和监测热媒流体的流量、温度和压力等参数。
回水系统:回水系统是换热站的用户侧,它接收用户的回水,将回水送回锅炉或热源设备进行再次加热。
回水系统通过泵将回水抽回到锅炉或热源设备,经过再次加热后,再次送回供热系统,实现热能的循环利用。
回水系统还包括阀门和仪表等设备,用于控制和监测回水的流量、温度和压力等参数。
换热站的工作过程如下:1. 热媒流体从供热系统中的锅炉或热源设备中抽取出来,通过泵进入换热器。
2. 在换热器中,热媒流体与用户侧流体进行热交换,将热能传递给用户。
3. 供热系统中的泵将热媒流体推动到用户侧,供应热能。
4. 用户侧的回水通过回水系统的泵送回锅炉或热源设备进行再次加热。
5. 经过再次加热后的热媒流体再次进入供热系统,实现热能的循环利用。
换热站的工作原理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和改进:1. 选择合适的换热器类型和规格,以提高换热效率和传热面积。
2. 合理设计供热系统和回水系统的管道布局,减少压力损失和能量消耗。
3. 采用先进的控制系统和仪表设备,实现对热媒流体的准确控制和监测。
4. 定期维护和清洗换热器,保证其正常运行和高效工作。
5. 优化供热系统和回水系统的运行参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热能回收率。
总之,换热站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供热系统和回水系统的配合,将热能传递给用户并实现热能的循环利用。
合理设计和优化换热站的工作原理,可以提高热能的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节能减排的目标。
换热站工作原理
换热站工作原理换热站是一个重要的热力设备,用于实现热能的传输和分配。
它在城市集中供热系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换热站的工作原理,包括其组成部分、工作流程以及关键技术参数等。
一、换热站的组成部分换热站主要由以下几个组成部分组成:1. 热源系统:热源系统通常由锅炉、热泵或其他热能设备组成,用于提供热能。
2. 热网系统:热网系统由输送热能的管道、阀门和附件组成,用于将热能从热源输送到用户端。
3. 换热设备:换热设备包括换热器、水泵、阀门等,用于实现热能的传递和调节。
4. 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包括传感器、控制阀、温度控制器等,用于监测和控制换热站的运行状态。
二、换热站的工作流程换热站的工作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热源供热:热源系统将热能传递给换热站。
2. 热网输送:热能通过热网系统输送到换热站。
3. 热能转换:换热设备将热能从热源侧传递到用户侧,并实现热能的转换。
4. 热能分配:控制系统根据用户的需求,调节阀门和水泵,将热能分配给不同的用户。
5. 热能回收:在热能分配过程中,换热站可以通过回收余热的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三、换热站的关键技术参数换热站的工作性能可以通过以下几个关键技术参数来评估:1. 热源温度:热源的温度决定了换热站能够提供的热能量大小。
2. 用户温度:用户的温度要求决定了换热站需要分配的热能量大小。
3. 热负荷:热负荷是指换热站需要提供的热能量大小,通常以热功率的形式表示。
4. 热效率:热效率是指换热站将热能从热源传递到用户的能量转换效率。
5. 运行稳定性:换热站的运行稳定性是指在不同工况下,换热站能够保持稳定的工作状态。
四、总结换热站是实现热能传输和分配的重要设备,其工作原理涉及热源供热、热网输送、热能转换、热能分配和热能回收等多个方面。
换热站的工作性能可以通过热源温度、用户温度、热负荷、热效率和运行稳定性等关键技术参数来评估。
通过合理设计和优化运行,换热站可以实现高效、稳定的热能传输和分配,为城市供热系统提供可靠的热能支持。
地源热泵的工作原理
地源热泵的工作原理地源热泵是一种利用地下热能进行空调供暖的环保节能设备。
它通过地下的热能转移,实现冬季供暖和夏季制冷的功能。
下面将详细介绍地源热泵的工作原理。
1. 地源热泵的组成部分地源热泵主要由地热换热器、热泵主机、室内机组和控制系统组成。
地热换热器:地热换热器埋设在地下,一般有水平和垂直两种形式。
水平地热换热器是通过埋设在地下的水平管道来收集地下的热能。
垂直地热换热器则是通过埋设在地下的垂直管道来收集热能。
热泵主机:热泵主机是地源热泵的核心部分,它包括压缩机、膨胀阀、冷凝器和蒸发器等关键组件。
它通过循环工作的方式,将地下的低温热能转移到室内供暖或制冷。
室内机组:室内机组负责将热泵主机传输过来的热能释放到室内空间,实现供暖或制冷的功能。
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用于监测和控制地源热泵的运行状态,包括温度控制、水流控制和系统保护等功能。
2. 地源热泵的工作原理地源热泵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制冷模式和供暖模式两种情况。
制冷模式:在夏季,地源热泵通过地下的热能转移,将室内的热量吸收并传递到地下。
具体工作过程如下:(1) 压缩机工作:热泵主机中的压缩机将低温低压的制冷剂吸入,然后通过压缩使其温度和压力升高。
(2) 冷凝器工作:高温高压的制冷剂经过冷凝器,与室内空气接触,释放热量并冷却。
(3) 膨胀阀工作:制冷剂通过膨胀阀降温和减压,变成低温低压的制冷剂。
(4) 蒸发器工作:低温低压的制冷剂通过蒸发器,吸收室内空气的热量,使室内空气温度下降。
供暖模式:在冬季,地源热泵通过地下的热能转移,将地下的热量吸收并传递到室内。
具体工作过程如下:(1) 压缩机工作:热泵主机中的压缩机将低温低压的制热剂吸入,然后通过压缩使其温度和压力升高。
(2) 冷凝器工作:高温高压的制热剂经过冷凝器,与室内空气接触,释放热量并加热室内空气。
(3) 膨胀阀工作:制热剂通过膨胀阀降温和减压,变成低温低压的制热剂。
(4) 蒸发器工作:低温低压的制热剂通过蒸发器,吸收地热换热器中的热能,使室内空气温度升高。
导热油换热器工作原理
导热油换热器工作原理导热油换热器是一种常见的换热设备,被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天然气、电力等领域。
它通过导热油在设备内部循环流动,将热量从热源转移到热载体,实现换热的目的。
本文将从导热油换热器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及应用领域等方面,详细介绍这一关键设备的工作原理。
一、导热油换热器的工作原理1. 热源传热在导热油换热器中,热源通过加热系统向换热器内部输送热能,导热油与热源之间进行热交换。
热源可以是蒸汽、燃气、燃油等形式的高温介质,通过换热器内部的管道,向导热油输送热能。
热源的温度高于导热油,使导热油接触到热源后迅速吸收热能,温度上升并成为热载体。
2. 导热油循环热载体的导热油在吸热后,通过换热器内部的管道系统,进行循环流动。
导热油的流动状态可以通过泵等设备来实现,确保导热油在换热器内部形成稳定的循环,以保证换热效果的稳定和高效。
导热油在循环过程中将吸收的热能带到需要换热的设备或系统中,完成热量传递操作。
3. 热载体换热通过导热油的循环流动,热载体将热量从热源处吸收,并在需要换热的设备或系统中释放热量。
这个过程可以是将热能传递到生产过程中需要加热的设备中,也可以是将热能输送到热水、蒸汽等介质中,以满足生产、供暖等需求。
4. 冷却在热载体完成换热传递后,导热油的温度会下降,成为冷却状态。
冷却的导热油将重新回流到换热器内部,迅速吸收热源输送的热能,完成一个完整的换热循环。
这样,导热油换热器就可以持续地完成热量的传递,保持设备或系统的温度稳定。
二、导热油换热器的结构组成导热油换热器通常由换热管束、外壳、隔热层、进出口管道、泵、阀门、控制系统等组成。
1. 换热管束换热管束是导热油换热器的核心部件,用于实现热载体与热源的热交换。
通常为螺纹管、螺旋管或板式换热器等形式,能够确保热源与热载体之间的高效热交换。
2. 外壳外壳是导热油换热器的外部保护结构,用于容纳换热管束和导热油。
外壳通常采用金属材料制成,保证设备的结构强度和密封性,同时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能。
换热系统原理
换热系统原理换热系统是一种用于传递热量的设备或系统,其原理基于热量的传导、对流和辐射等热传递机制。
这些系统在工业、建筑、能源等领域中广泛应用,用于控制温度、加热或冷却流体,并提高能源效率。
以下是换热系统的基本原理:1. 传热方式:导热(Conduction):通过物质内部的分子振动传递热量。
在换热器中,导热通常发生在固体传热表面上,如管壁。
对流(Convection):流体通过流动将热量传递。
在换热系统中,冷却或加热的流体沿着管道或表面流动,通过对流传递热量。
辐射(Radiation):通过电磁辐射传递热量。
通常在高温下,热源通过辐射将热量传递给较低温的物体。
2. 基本组件:换热器(Heat Exchanger):是换热系统的核心部件,用于在流体之间传递热量。
它包括一系列管道或板,通过这些通道流动的流体在接触表面上进行热交换。
冷却剂和加热剂:分别用于冷却和加热过程。
它们可以是水、空气、蒸汽等流体。
泵和风扇:用于推动流体流动,确保流体能够有效地通过换热器,提高传热效率。
温度控制装置:用于监测和调整流体温度,以满足特定的工艺或环境需求。
3. 热交换过程:并行流与逆流:在热交换器中,流体可以以并行流(流体在同一方向流动)或逆流(流体在相反方向流动)的方式流经交换表面。
热效率:换热系统的性能通常通过热效率来衡量,即实际传递的热量与理论最大可能传递的热量之比。
4. 种类和应用:壳管式换热器:流体在管子内外进行热交换,常见于工业和暖通空调系统。
板式换热器:由一系列金属板组成,流体通过板之间的通道进行传热,适用于紧凑空间和高效传热要求。
空气冷却器和散热器:用于冷却空气,常见于汽车发动机、空调系统等。
5. 能源效率:绝热效率:表征实际换热系统与理论最佳换热系统之间的热效率。
传热系数:描述材料或流体传递热量的能力。
通过合理设计和选择不同类型的换热器,以及优化流体的流动方式和温度控制,换热系统能够在多种应用中实现高效的能量转移和利用。
换热器的设计原理
各种换热器的特点
• 管式:这一类型的换热器,虽然在换热效率、设备结构的紧凑性(换 热器在单位体积中的传热面积m2/m3)和金属消耗量(kg/m2)等方面 都不如其它新型的换热器,但它具有结构坚固,操作弹性大(指流体 的温度和流量等参数在一定范围内有短时间的波动,对生产不会带来 太大的影响)和使用材料范围广的有点。尤其在高温、高压和大型换 热器中,仍占着相当优势。
• 真空钎焊炉钎焊而成的,常用于制冷空调系统,空压机余热回收系统。主要 特点□耐高压:最高可达3.0MPa □密封性能好:采用纯铜钎焊□适用温度 范围广:-195℃~180℃□传热效率高:最高可达7000W/㎡.K□可用于小温
差传热:最小温差1.0℃□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滞液量少
全焊板式换热器
• 板面式:这类换热器的传热性能要比“管式”换热器优越,由于结构 上的特点,使流体能在较低的速度下就能达到湍流状态,从而强化了 传热。该设备采用板材制作,故在大规模组织生产时,可降低设备成 本,但其耐压性能比管式差。
• 新型材料换热器:它是适应于处理腐蚀性流体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 从结构上来分析,它与上述各种形式换热器基本上是大同小异,从材 料上考虑,可把它分成非金属材料和稀有金属材料两种,后面一种正 是为解决化工生产中高温和高压下的腐蚀性问题。非金属包含有石墨、 玻璃、陶瓷、聚四氟乙烯等,尤以石墨、聚四氟乙烯用途广
做成塔状。 2、间壁式换热器 换热时,热冷流体由固体壁面隔开,流体不发生接触与混合,是应用最
广的换热器。如:管壳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等 3、蓄热式换热器 热、冷流体交替与固体蓄热体发生接触传热。如: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等。
结构紧凑、价格便宜、单位体积换热面积大,适合于气-气热交换的 场合。由于流体交换输入,有一小部分流体互相参合的现象,造成流 体的”污染“ 4、中间载热体式换热器 通过载热体在两个间壁式换热器之间的循环,实现热量传递。如:热管 式换热器等。(也可以归第二类)
换热站工作原理
换热站工作原理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热交换站工作原理一、换热器主要设备:1 换热器:转换供热介质种类改变供热介质参数的设备。
交换站交换类型属壳管式汽水换热器,管束内的流体与管束外的流体通过金属管壁进行热交换。
2 循环泵为二次循环回水提供动力的设备3 除污器对系统介质的杂质进行过滤器清理的设备4 补水泵对系统介质的损失进行补充的设备5 疏水器自动的排除加热器设备或蒸汽管道中的凝结水及空气等不凝结气体且不漏出蒸汽的设备6 水箱储备补水水源(凝结水自来水)的设备7 配电设备主要对泵等设备控制和监控作用8 计量设备对供热进行参数进行统计计算的作用9 其他各类阀门,如闸阀截止阀二、工作原理1、总过程:(1)一次热源通过管道送到换热站,并进入换热器内,通过换热器的换热,将一次热源交换到二次供热管道内,二次供热管道引出至热用户。
(2)二次水经过过滤除污,经由循环进入换热器,被蒸汽或高温水加热后进行供热,蒸汽或高温水进入板式换热器后,变成凝结水或高温回水,返回热源,进行一二次给供热系统的会热循环。
补水泵将软水打入系统中医保持系统压力恒定(3)一次水是指的锅炉房到换热器的水系统(锅炉热水)(4)二次水一般是指的换热器到采暖末端的水系统(采暖系统与热源间接联系)(5)当热水、冷水系统补水能力有限,需控制管道充水流量,或蒸汽管道气东暖管需控制蒸汽流量时,管道阀门应装设口径较小的旁通阀作为控制阀门。
2、换热站的工作原理(1)换热站的定义:用来转换供热介质种类,改变供热介质参数、分配、控制及计量,供给用户热量的设施。
(2)由锅炉产生的蒸汽经管网输送到换热站,送入到换热器与冷介质(水)进行充分的热交换,蒸汽形成的凝结水,经疏水器聚集到凝结水箱中,由循环泵来的水在换热器中与蒸汽进行热交换以后,进入到采暖管网中进行,从管网中回来的水,由回水缸进行收集,然后经除污器进入到循环泵进行下一轮的循环,补充水泵及时补充因管网跑冒滴漏等所遗失的水量,以便保持一定的压力,形成经济稳定的运行状态,控制台通过各种感应器对设备的运行情况监控,随时掌握,了解换热站的进行情况,并作出相应处理。
热力公司换热站控制系统设计讲解
第一章绪论集中供暖的发展概述集中供暖是在十九世纪末期,伴随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在集中供暖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利用热水或蒸汽作为热媒,由集中的热源向一个城市或较大区域供应热能。
集中供暖不仅为城市提供稳定、可靠的热源,改善人民生活,而且与传统的分散供热相比,能节约能源和减少污染,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1.1 国外集中供暖发展概况集中供暖方式始于1877年,当时在美国纽约,建立了第一个区域锅炉房向附近14家用户供热。
20世纪初期,一些工业发达的国家,开始利用发电厂内汽轮机的排气,供给生产和生活用热,其后逐渐成为现代化的热电厂。
在上世纪中,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城镇集中供暖事业得到迅速发展。
原苏联和东欧国家的集中供暖事业长期以来是实行以积极发展热电厂为主的发展政策。
原苏联集中供暖规模,居世界首位。
地处寒冷气候的北欧国家,如瑞典、丹麦、芬兰等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集中供暖事业发展迅速,城市集中供暖普及率都较高。
据1982年资料,如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市,集中供暖普及率为35%;丹麦集中供暖系统遍及全国城镇,向全国1/3以上的居民供暖和热水供应。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在废墟中进行重建工作,为发展集中供暖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目前除柏林、汉堡、慕尼黑等城市已有规模较大的集中供暖系统外,在鲁尔地区和莱茵河下游,还建立了联结几个城市的城际供暖系统。
在一些工业发达较早的国家中,如美、英、法等国家,早期多以锅炉房供暖来发展集中供暖事业,锅炉房供暖占较大比例。
不过这些国家已非常重视发展热电联产的集中供暖方式。
!1.1.2 国内集中供暖发展概况我国城市集中供暖真正起步是在50年代开始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国务院1986年下发《关于加强城市集中供热管理工作的报告》,对我国的集中供暖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虽然我国这些年来集中供暖事业取得了迅速发展,但是和国外相比,我国目前采暖系统相当落后,具体体现在供暖质量差,即室温冷热不均,系统效率低下,不仅多耗成倍能量,而且用户不能自行调节室温。
换热站的工作原理
换热站的工作原理换热站是一个重要的热力设备,用于实现热能的供应和分配。
它通过热交换器将热源侧的热能传递给用户侧,实现热能的传输和利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换热站的工作原理。
换热站通常由热源侧、用户侧和控制系统组成。
热源侧包括锅炉、热泵等热能供应设备,用户侧包括供热管道和用户终端设备,控制系统用于监控和控制整个换热站的运行。
换热站的工作原理如下:1. 热源供应:热源侧的热能通过燃烧锅炉或热泵等设备产生。
锅炉燃烧燃料产生高温烟气,热泵则通过压缩机和蒸发器等部件提取环境中的热能。
2. 热能传递:热源侧的热能通过热交换器传递给用户侧。
热交换器是换热站的核心设备,它将热源侧的热能与用户侧的冷热水进行热交换,实现热能的传递。
热交换器通常采用板式换热器、管壳式换热器等结构,具有较高的换热效率。
3. 热能分配:用户侧的冷热水通过供热管道输送到用户终端设备。
供热管道通常采用保温材料包裹,减少热能的损失。
用户终端设备可以是散热器、地暖等,将热能释放到室内,满足用户的供热需求。
4. 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用于监控和控制整个换热站的运行。
它可以实时监测热源侧和用户侧的温度、压力等参数,并根据需要进行调节。
控制系统还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热能的优化分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换热站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总结为热能的供应、传递和分配。
通过热交换器和供热管道,热源侧的热能被传递给用户侧,满足用户的供热需求。
控制系统的监控和调节保证了整个换热站的稳定运行和高效能源利用。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的换热站可能存在一些差异,具体的工作原理可能会有所不同。
此处所述为一般换热站的工作原理,具体情况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了解。
总结:换热站是通过热交换器将热源侧的热能传递给用户侧,实现热能的供应和分配。
它的工作原理包括热源供应、热能传递、热能分配和控制系统的监控和调节。
换热站的工作原理的理解对于热力设备的运行和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换热站的工作原理
换热站的工作原理换热站是一种用于供热系统的重要设备,它通过实现热量的传递和调节,将热能从能源源头传递到用户端,起到热能转换和分配的作用。
换热站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供热侧和回水侧两个方面。
1. 供热侧工作原理:供热侧是指热源到换热站的热水管道系统。
当热水从热源进入换热站时,首先经过阀门调节,然后进入换热器。
换热器是换热站的核心部件,它通过热交换的方式将热源中的热能传递给供热系统中的热水。
在换热器中,热源的热水通过一组管道与供热系统中的热水交换热量。
这里的热水可以是来自锅炉、热泵或其他热源的热水。
通过换热器的热交换,热源中的热水将热能传递给供热系统中的热水,使其温度升高。
2. 回水侧工作原理:回水侧是指供热系统中的热水返回换热站的管道系统。
经过热交换后,供热系统中的热水流经管道返回换热站。
在回水侧,回水泵起到将回水送回换热站的作用。
回水泵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电动机驱动,使泵体内的叶轮旋转,产生离心力,从而将回水抽回到换热站。
回水泵的功率和流量需要根据供热系统的需求进行调节,以保证回水的流速和压力符合系统的要求。
3. 控制系统工作原理:换热站的工作还需要一个控制系统来实现对供热侧和回水侧的控制和调节。
控制系统通常包括温度传感器、流量计、阀门和自动控制设备等。
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供热侧和回水侧的温度,通过将温度信号传递给自动控制设备,实现对供热系统的温度控制。
流量计用于测量供热侧和回水侧的流量,以便控制系统可以根据需求调节泵的流量。
阀门在换热站中起到控制和调节热水流动的作用。
根据温度和流量的测量结果,控制系统可以自动调节阀门的开度,以实现对供热系统的热量分配和调节。
总结:换热站是供热系统中的重要设备,它通过供热侧和回水侧的工作原理,实现热能的传递和调节。
供热侧通过换热器将热源中的热能传递给供热系统中的热水,而回水侧通过回水泵将供热系统中的热水送回换热站。
控制系统则通过温度传感器、流量计、阀门和自动控制设备等,实现对供热侧和回水侧的控制和调节。
换热器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
1换热器温度控制系统的组成与特点1.1换热器的组成换热器温度控制系统包括换热器、热水炉、控制冷流体的多级离心泵,变频器、涡轮流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设备。
根据控制系统的复杂程度,可以将其分为简单控制系统和复杂控制系统。
其中在换热器上常用的复杂控制系统又包括串级控制系统和前馈控制系统。
1.2系统控制过程的特点换热器温度控制过程有如下特点:换热器温度控制系统是由温度变送器、调节器、执行器和被控对象(出口温度)组成闭合回路。
被调参数(换热器出口温度)经检验元件测量并由温度变送器转换处理获得测量信号,测量值与给定值的差值送入调节器,调节器对偏差信号进行运算处理后输出控制作用。
换热器的温度控制系统工艺流程如下:冷流体和热流体分别通过换热器的壳程和管程,通过热传导,从而使热流体的出口温度降低。
热流体加热炉加热到某温度,通过循环泵流经换热器的管程,出口温度稳定在设定值附近。
冷流体通过多级离心泵流经换热器的壳程,与热流体交换热后流回蓄电池,循环使用。
在换热器的冷热流体进口处均设置一个调节阀,可以调节冷热流体的大小。
在冷流体出口设置一个电功调节阀,可以根据输入信号自动调节冷流体流量的大小。
多级离心泵的转速由便频器来控制。
1.3引起换热器出口温度变化的扰动因素简要概括起来,引起换热器出口温度变化的扰动因素主要有:(1)热流体的流量和温度的扰动,热流体的流量主要受到换热器入口阀门的开度和循环泵压头的影响。
热流体的温度主要受到加热炉加热温度和管路散热的影响。
(2)冷流体的流量和温度的扰动。
冷流体的流量主要受到离心泵的压头、转速和阀门的开度等因素的影响。
(3)加热炉的启停机的影响。
(4)室内温度与管路内气体变化和阀门开度的影响。
2.1 换热器温度控制原理介绍图2.1为蒸汽水换热器的工作原理图。
加热介质为蒸汽,冷流体为水,控制目标是T ,T 1~T 3 温度传感器 M 电动调节阀图2.1 换热器温度控制原理图其工作原理为:温度传感器T 测量换热器出水温度,把信号传送至DDC 现场控制器,此为温度控制的主回路。
换热器工作原理
换热器工作原理引言概述:换热器是一种常见的热交换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
它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等方式,实现热量的传递和平衡。
本文将详细介绍换热器的工作原理,包括热量传导、对流换热、辐射换热、换热器的类型和应用。
一、热量传导1.1 热传导的基本原理热传导是指热量通过物质内部的分子振动和碰撞传递的过程。
它遵循热量从高温区向低温区传递的规律,符合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传导的速率与物质的导热性能有关,导热性能好的物质能够更快地传递热量。
1.2 热传导的影响因素热传导的速率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物质的导热系数、温度差、物质的厚度和面积等。
导热系数是物质传导热量的能力,不同物质的导热系数差异很大。
温度差越大,热传导速率越快。
物质的厚度和面积越大,传导热量的能力越强。
1.3 热传导的应用热传导在换热器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合理设计换热器的传热面积和材料选择,可以提高热传导效率,实现热量的高效传递。
在工业生产中,热传导广泛应用于蒸汽发生器、冷凝器等热交换设备。
二、对流换热2.1 对流换热的基本原理对流换热是指热量通过流体的对流传递的过程。
在对流换热中,热量通过流体的传导和对流两种方式进行传递。
对流换热的速率与流体的流速、温度差、流体的物性等有关。
2.2 对流换热的影响因素对流换热的速率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流体的流速、温度差、流体的物性、流体的流动方式等。
流速越大,对流换热速率越快。
温度差越大,热量传递越快。
流体的物性如导热系数、比热容等也会影响对流换热的效果。
2.3 对流换热的应用对流换热广泛应用于换热器中,例如散热器、冷却塔等。
通过合理设计换热器的流体通道和流速,可以提高对流换热效率,实现热量的快速传递。
在工业生产中,对流换热被广泛应用于空调系统、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等领域。
三、辐射换热3.1 辐射换热的基本原理辐射换热是指热量通过电磁辐射传递的过程。
所有物体都会发射电磁辐射,辐射的强度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换热站的工作原理
换热站的工作原理-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总过程:一次热源通过管道送到换热站,并进入换热器内,通过换热器的换热,将一次热源交换到二次供热管道内,二次供热管道引出至热用户。
二次水经过过滤除污,经由循环进入换热器,被蒸汽或高温水加热后进行供热,蒸汽或高温水进入板式换热器后,变成凝结水或高温回水,返回热源,进行一二次给你个热系统的会热循环。
补水泵将软水打入系统中医保持系统压力恒定1、一次水一般是指的热源(锅炉房、各类热泵、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到换热器的水系统(锅炉热水),热源为锅炉房时,供回水温度不得小于20摄氏度2、二次水一般是指的换热器到采暖末端的水系统(采暖系统与热源间接联系)3、汽-水换热用板换,对蒸汽压力和温度有要求。
压力低于换热器的承载压力,温度低于胶垫的使用温度。
对蒸汽压力和温度都比较低,压力一般要小于2.5MPa而且板换汽水换热效率较低。
4、当热水、冷水系统补水能力有限需控制管道充水流量,或蒸汽管道气东暖管需控制蒸汽流量时,管道阀门应装设口径较小的旁通阀作为控制阀门因为热电厂出来的水,压力太大,温度太高,普通用户暖气承受不了这个压力。
所以经过一道程序,把水的压力和温度降到合理标准。
这里有两个循环系统:一市政的供回水;二用户的供回水。
二者之间没有物质的交换。
就在换热器里面换一下热量。
小区换热站的运行原理:1如何一眼区分一次供水和回水?2他们的温度代表的意思?3二次供水与回水的温度又代表什么意思?4用户家暖气的温度和一次水,二次水有什么关系?5哪次水的温度能直接说明用户家里暖气的温度,站里每个设备的压力应该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是多少才能算是正常?7如果用户家里的暖气不热,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去调查解决呢?1、换热站内的供水为箭头背向加压泵,回水箭头为面向加压泵。
2、温度就是代表的管道内水的温度。
3、二次供水属于换热后的供水,温度代表现在小区内暖气供水出口温度。
板式换热器在制冷系统中冷凝原理
板式换热器在制冷系统中冷凝原理
板式换热器在制冷系统中的冷凝原理是利用制冷剂在冷凝器内经过板式换热器的板片间流动,与热媒介质进行热交换,使制冷剂从气态转变为液态。
制冷循环中,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进入冷凝器,通过板式换热器的板片间,与冷凝介质(如水或空气)进行热交换。
在热交换过程中,制冷剂的高温高压气体释放热量,温度逐渐降低,逐渐从气态变为液态。
同时,冷凝介质由于接收制冷剂释放的热量而升温。
板式换热器中的板片具有较大的传热面积和密集的换热通道,能有效提高制冷剂在冷凝器中的冷凝效果。
此外,板式换热器具有结构紧凑、换热效率高、热交换性能稳定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制冷系统中的冷凝过程。
供暖原理图
供暖原理图供暖是指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将能量转化为热能,使室内温度保持在舒适的范围内的过程。
供暖原理图是指供暖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结构图,通过图示的形式清晰展示供暖系统的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供暖系统的工作原理。
一、供暖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供暖系统主要包括锅炉、暖气片、管道、水泵、阀门、控制系统等组成部分。
其中,锅炉是供暖系统的核心部件,它负责将能源(如煤、燃气、电能等)转化为热能,通过管道输送到各个暖气片,最终将热能释放到室内空间。
二、供暖系统的工作原理。
1. 锅炉工作原理。
锅炉是供暖系统的能量转换装置,其工作原理是利用燃料的燃烧产生热能,将水加热成蒸汽或热水,然后通过管道输送到暖气片。
不同类型的锅炉(如燃煤锅炉、燃气锅炉、电锅炉等)在工作原理上有所区别,但其基本原理都是将能源转化为热能,供给供暖系统使用。
2. 暖气片工作原理。
暖气片是供暖系统中的换热器,其工作原理是通过锅炉输送过来的热水或蒸汽,使暖气片表面的金属片受热,然后释放热能到室内空间,从而提高室内温度。
3. 管道和水泵工作原理。
管道是供暖系统中的输送通道,其作用是将热水或蒸汽从锅炉输送到各个暖气片,再将冷却后的水返回锅炉进行再次加热。
水泵则负责推动热水或蒸汽在管道中的流动,确保供暖系统的正常运行。
4. 控制系统工作原理。
控制系统是供暖系统的大脑,其工作原理是通过传感器对室内温度、供水温度等参数进行监测,然后根据设定的温度要求对锅炉、水泵等设备进行控制,以保持室内温度在设定范围内。
三、供暖系统的优化设计。
为了提高供暖系统的能效和舒适性,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设计:1. 选用高效锅炉和换热器,提高能源利用率;2. 合理设计管道布局,减少能量损失;3. 采用智能控制系统,实现精准调节和能耗管理;4. 定期维护和清洁供暖设备,确保系统运行稳定。
综上所述,供暖原理图是供暖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结构图,通过图示的形式清晰展示供暖系统的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供暖系统的工作原理。
换热站的工作原理
换热站的工作原理总过程:一次热源通过管道送到换热站,并进入换热器内,通过换热器的换热,将一次热源交换到二次供热管道内,二次供热管道引出至热用户。
二次水经过过滤除污,经由循环进入换热器,被蒸汽或高温水加热后进行供热,蒸汽或高温水进入板式换热器后,变成凝结水或高温回水,返回热源,进行一二次给你个热系统的会热循环。
补水泵将软水打入系统中医保持系统压力恒定1、一次水一般是指的热源(锅炉房、各类热泵、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到换热器的水系统(锅炉热水),热源为锅炉房时,供回水温度不得小于20摄氏度2、二次水一般是指的换热器到采暖末端的水系统(采暖系统与热源间接联系)3、汽-水换热用板换,对蒸汽压力和温度有要求。
压力低于换热器的承载压力,温度低于胶垫的使用温度。
对蒸汽压力和温度都比较低,压力一般要小于2.5MPa而且板换汽水换热效率较低。
4、当热水、冷水系统补水能力有限需控制管道充水流量,或蒸汽管道气东暖管需控制蒸汽流量时,管道阀门应装设口径较小的旁通阀作为控制阀门因为热电厂出来的水,压力太大,温度太高,普通用户暖气承受不了这个压力。
所以经过一道程序,把水的压力和温度降到合理标准。
这里有两个循环系统:一市政的供回水;二用户的供回水。
二者之间没有物质的交换。
就在换热器里面换一下热量。
小区换热站的运行原理:1如何一眼区分一次供水和回水?2他们的温度代表的意思?3二次供水与回水的温度又代表什么意思?4用户家暖气的温度和一次水,二次水有什么关系?5哪次水的温度能直接说明用户家里暖气的温度,站里每个设备的压力应该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是多少才能算是正常?7如果用户家里的暖气不热,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去调查解决呢?1、换热站内的供水为箭头背向加压泵,回水箭头为面向加压泵。
2、温度就是代表的管道内水的温度。
3、二次供水属于换热后的供水,温度代表现在小区内暖气供水出口温度。
4、用户家的暖气一次水是供水,二次水是回水,供水通过暖气片回回小区暖气主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换热机组及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一.机组及控制组成如下图1:
图1、系统工作原理图
1、板式换热器;2.加压水泵;3、纯净水箱;4、温度控制阀;5、液位传感器;6、温度传感器;7、控制柜二.控制原理及逻辑关系如下图2:
图2、逻辑控制图
三.技术方案说明:
本系统包括板式换热器;加压水泵;纯净水箱;温度控制阀;液位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控制柜等7大部分及其他一些管路、阀门、支座等结构组成。
1、控制柜通过柜体上的启停按钮来控制加压泵(2)的启动和停止,开启前先检
测水箱水位信号,确认水量充足后开启;温度控制器和水泵频率控制器安装在控制柜内;
2、水泵的转速由安装在控制柜内的水泵频率控制器调节,由此来调节水量;
3、控制柜接受来自温度传感器的热水温度信号,通过控制器调节温度控制阀(6)
的开度达到使换热器加热纯净水到要求的温度;
4、运行中若蒸汽量充足,则温控阀调节蒸汽量到设定温度,当蒸汽量不足时,则
温控阀开到最大后,减小供水量,使出水温度保持恒定,随着蒸汽量的恢复增大,逐渐增大水泵频率,频率达到最大后,则开始关小温控阀开度,减小供汽量来控制水温。
5、纯净水箱液位满时,通过液位传感器将信号传到控制柜,再传到纯净水制取系
统停止制取纯净水,反之开始制取纯净水;
6、水泵采用一用一备工作方式,当其中一台水泵或其控制回路故障时,可切换到
另一台投入工作,增加系统运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