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现代经典散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好多年没有回老家了。2010年春节前夕,我带着女儿专程回了一趟甘肃老家,在父亲三周年忌日之时,在坟头点燃香烛来表达对老父的思念情怀,感叹老父的步履匆匆。

父亲生于清朝末年(农历1922年7月27日),卒于2007年正月初五,享年85岁。父亲除了盼望在外工作的儿子能回家团聚外,没有别的企求。就是这点愿望,我们都因为孩子要小学、工作忙等种种理由而忽略了父亲的心愿。现在想来,除油然而生的感叹之外,就是更多的后悔与遗憾。看着父亲坟头上的蒿草,不由得想起了父亲生前的点点滴滴。

父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生于斯卒于斯,一辈子没有走出过大山的怀抱。可他对大山的眷恋之情、对土地执著的爱,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日与俱增,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从我记事起,父亲是一位爱地如命的人。记得还是农村人民公社的那会儿,地是由生产队统一组织耕种的。每到星期天,我就随父亲到地里去干些力所能及的活,也好为家挣点金贵的工分。在小队社员干活期间,父亲总是自觉地干着自己的本分,可最让别人看不惯,也让我想不通的是在别人休息期间,他不是去休息,而是抡起镢头挖杂草丛生的地埂。别人说他是在表现,我却怕父亲太劳累了身体而心疼。后来收工了问他缘由,他说地埂上的杂草最抢庄稼的水分和营养,挖一棵少一棵庄稼就多长一棵,对此我只能无言。

等土地承包到户后,父亲可以自己做主了,于是他与土地的感情就更深了。他一再告诉我们:“人骗地一天,地骗人一年。”要我们对土地就像对待自己的穿衣吃饭一样,不能马虎、不能糊弄。他每天天不亮就肩着镢头出门,中午是从不回家吃饭的;等到天黑得什么也看不见了,他才恋恋不舍地离开土地。他除忙完地里的收种之外,还把自家地埂上的杂草挖掉,平的地方种上菜,坡地栽上树;所以我家的菜总是一年四季不断茬。

有时实在没事干了,他就在河床上改造土地,别人都笑老汉真是有劲没处使了。他在天晴时先选一块有利的地形,把河床圈起来,等下雨天涨河水了,就把洪水引进去,一年二三次后,原先的沙石地就变成了良田。等别人反应过来后,他早把有利的地方都改造成了良田。为了这事,有人反映到村委会,村委会处理不了就上报到乡里,乡里派干部下来调查。问那块地是不是集体计划内的,村干部说不是。乡里的干部说:既然不是,就再别想瓜分老汉的土地了,国家政策有保护土地的,可没有说对保护好土地的人要处罚的。于是父亲在那河床上开出的几亩地,当时着实让本村的人红了一阵子眼,可最终

还是由父亲经营。

父亲虽是个地道的农民,自己从不惹事,但也不怕事。谁要是向父亲挑战,父亲是绝对不会容忍的。这可能是人们常说的庄稼汉的倔脾气,我倒觉得是父亲有一种硬朗朗的骨气了。有一次,我家的地邻种完地时,把地界向我家地中移了20公分,父亲知道后,也没找村干部,就自作主张把地界向对方移了1米,于是人家就找上门来论理。我们都以为父亲这下可闯大祸了,谁知父亲一点也不慌张,他让对方找村干部一同解决。等双方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来到地里评理时,父亲却在距地1米开外的地段上找出了一个地界石,让村干部当场进行丈量,说错了他情愿把自己的地让出1米给对方。等丈量完后,双方的地界正好在那石头时,父亲就按原先的地界找回自己的土地。此时,村干部一肚子的火气,对方像霜打的茄子,可父亲却昂首挺胸地回家,一句多余的话也没有,从此别人再也不在地界上找麻烦了。

父亲一生最上心的有两件事,一件是用心经营土地,一件是用爱培养儿子。

自我记事起,父亲十分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每天晚上从田间回到家,不管多累,他总是边吃晚饭边听我们温习功课;特别是当他看到我们拿回100分的考试卷子时,总会乐呵呵地从木箱的底层翻出一个蓝布包来,奖励1毛钱(当时1毛钱可买10支铅笔或20个水果糖);但谁要是考试分数过不了60分,父亲总会一遍又一遍地讲他这辈子没有文化的难处和错过进步机会遗憾,讲只有学好文化才可吃上公家饭,不再像他那样种一辈子地的道理。

记得有次随父亲去赶集,父亲从卖粮食的4元钱中,拿出2毛钱买了碗汤面,然后分成两份,把面多的一份让我吃,汤多的一份留给自己。当时还说自己渴,就想喝口汤,这是多么无私的爱呀。父亲虽然疼爱子女,但从不娇惯。每天放学后,他都要求母亲督促我们到田地里拔猪草,一天也不能错过。每到周日或放暑假,他都要带我们到地里或除草或松土,好让我们从小就懂得“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养成珍爱粮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父亲一生最大的遗憾是自己没有文化。因为小时候家境贫穷,自己没有条件上学,所以在土改期间,他失去了好多改变命运的机会。他一生最大的心愿是能让自己的子女都学习文化,将来有个好的前程。在我们兄弟中,除二哥不喜欢读书只上了小学外,别的都念完了高中。记得那年我参加高考落榜后,正在我最苦闷的时候,父亲来到我身边问我的打算。对于农村孩子,考不上大学就意味着自己想改变“面对黄土背朝天”命运的梦想终结,我只好说,那就外出打工

补贴家用吧。谁知父亲提出了一个我想都没有想的主意:当兵——考军校。

第二年春天,我在父亲力排众议的坚强支持下顺利地当了兵,于是我人生的道路就像父亲设计好的一样,实现了考军校转干的质的跨越。现在想来,是父亲的一句话改变了我一生的命运,也更加敬佩父亲的深思熟虑了。在他的教育下,四个儿子中三个读完了高中,一个学得一门养家的手艺,人人都过上了他所期望的日子。

儿子们工作后,相继离开了家。父亲除盼望儿子们能回家团聚外,没有别的企求。可就连这点愿望,我们都因为孩子小、工作忙等种种理由而冷却了父亲的心愿。

2007年正月初五,三哥打电话来,说父亲已于当日离开了人世,我这才如梦惊醒:这回真的再无法与父亲团聚了。

……

站在父亲的坟前,想着父亲说过的话,做过的事,两行热泪悄悄地爬上了眼角。一阵春风吹来,像是父亲的亲吻,更像是父亲手指的抚摸,让我感动更让我精神振奋。跪在父亲的坟上,烧几张纸钱、敬上一壶热茶,献上一杯白酒,再向父亲的坟头磕三个响头,心中竟然有了一种誓愿:这辈子,要像父亲一样,做个硬朗的人,去做实在的事,永远不能辜负了父亲的期望。

告别父亲,抬起头,山坡上正在泛着淡淡的绿色,脚下松软的土地上小小的嫩芽也探出了头,深深地呼吸一口故乡清新的空气,真切地感觉到了春天的气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