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物理层)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

合集下载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操作系统(输入/输出管理)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doc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操作系统(输入/输出管理)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doc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操作系统(输入/输出管理)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总分:6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5,分数:50.00)1.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虚拟设备是指____。

【南京理工大学2002年】(分数:2.00)A.允许用户使用比系统中具有的物理设备更多的设备B.允许用户以标准化方式来使用物理设备C.把一个物理设备变换成多个对应的逻辑设备D.允许用户程序不必全部装入主存便可使用系统中的设备3.在操作系统中,用户在使用I/O设备时,通常采用____。

【兰州大学2005年】(分数:2.00)A.物理设备名B.逻辑设备名C.虚拟设备名D.设备序号4.____是操作系统中采用的以空间换取时间的技术。

【北京理工大学2004年】(分数:2.00)A.SPOOLing技术B.虚拟存储技术C.覆盖与交换技术D.通道技术5.关于SPOOLing技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

(分数:2.00)A.SPOOLing技术是缓冲技术的应用B.SPOOLing技术是一种虚拟设备技术C.SPOOLing技术是一种设备驱动技术D.SPOOLing技术提高了独占设备的利用率6.CPU输入数据的速度远远高于扣印机的打印速度,为解决这一矛盾可采用____。

【南京理工大学2001年】(分数:2.00)A.并行技术B.通道技术C.缓冲技术D.虚拟技术7.DMA方式是在____之间建立一条直接数据通路。

【北京理工大学2002年】(分数:2.00)A.I/O设备和主存B.两个I/O设备C.I/O设备和CPUD.CPU和主存8.通道是一种____。

【苏州大学2002年】(分数:2.00)A.号用计算机B.外部设备C.内存缓冲区D.外存缓冲区9.有关设备管理概念的下列叙述中,____是不正确的。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总分:6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8,分数:52.00)1.下列不属于计算机网络功能的是____。

【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分数:2.00)A.提高系统可靠性B.提高工作效率C.分散数据的综合处理D.使各计算机相对独立√解析:解析:考查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计算机网络的三大主要功能是数据通信、资源共享以及分布式处理。

计算机网络使各计算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而不是相对独立。

2.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基本组成是____。

【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复试题】(分数:2.00)A.局域网和广域网B.本地计算机网和通信网C.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D.服务器和工作站解析:解析:考查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计算机网络从逻辑功能上可以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两部分。

资源子网由主机、终端及相关软件资源等组成,它提供各种网络资源与服务。

通信子网由各种传输介质、通信设备和相关的网络协议组成,它为网络提供数据传输、交换和通信控制功能。

3.在计算机网络中,所有的计算机均连接到一条通信传输线路上,在线路两端连有防止信号反射的装置。

这种连接结构称为____。

【华中科技大学2003年】(分数:2.00)A.星形拓扑B.总线拓扑√C.环形拓扑D.树形拓扑解析:解析:考查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总线型拓扑是采用总线传输作为共用的传输介质,将网络中所有的计算机通过相应的硬件接口和电缆直接连接到这根共享总线上。

4.在如下的网络拓扑结构中,具有一定集中控制功能的网络是____。

【中央财经大学2006年】(分数:2.00)A.总线型网络B.星形网络√C.环形网络D.全连接型网络解析:解析:考查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星形拓扑结构便于集中控制,因为端用户之间的通信必须经过中心站。

5.____不是对网络模型进行分层的目标。

【华中科技大学1999年】(分数:2.00)A.提供标准语言B.定义功能执行的方法√C.定义标准界面D.增加功能之间的独立性解析:解析:考查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

计算机网络习题集(第二章 物理层)【精选文档】

计算机网络习题集(第二章 物理层)【精选文档】

第二章物理层练习题一、填空题1从双方信息交互的方式来看,通信有以下三个基本方式:( )通信、()通信和( )通信。

(第二章物理层知识点:通信的方式答案:单工、半双工、全双工。

)2 每赫带宽的理想低通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为每秒()个码元。

(第二章物理层知识点:信道的容量答案:2)3 为了提高信息的传输速率,就必须设法使每一个码元能携带更多个比特的信息量,即采用()的调制方法.(第二章物理层知识点:信道的信息传输速率答案:多进制)4 常用的传输介质有()、()、()和().(第二章物理层知识点:传输媒体答案: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无线5 物理层的主要任务是确定与传输介质有关的特性,即()特性、()特性、()特性和( )特性.(第二章物理层知识点:物理层的主要任务答案: 机械、电气、功能、规程)6常用的物理层标准有( )、()。

(第二章物理层知识点:物理层的主要任务答案: RS-232、X。

21)7 物理层的任务就是透明地传送( )。

(第二章物理层知识点:物理层的主要任务答案: 比特流)8 物理层上所传数据的单位是( )。

(第二章物理层知识点:物理层的主要任务答案:比特)9 ()特性用来说明接口所用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脚数目和排列、固定和锁定装置等。

(第二章物理层知识点:物理层的主要任务答案:机械特性)10 ( ) 特性用来说明在接口电缆的哪条线上出现的电压应为什么范围,即什么样的电压表示1或0。

(第二章物理层知识点:物理层的主要任务答案:电气特性)11 ( )特性说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一电平的电压表示何种意义。

(第二章物理层知识点:物理层的主要任务答案:功能特性)12 ( ) 特性说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

(第二章物理层知识点:物理层的主要任务答案:规程特性)13 ()通信,即只能有一个方向的通信而没有反方向的交互。

(第二章物理层知识点: 通信的方式答案: 单工)14 ( )通信,即通信的双方都可以发送信息,但不能双方同时发送。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数据链路层)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数据链路层)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数据链路层)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总分:10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4,分数:68.00)1.测得一个以太网数据的波特率是40Mbit/s,那么其数据率是____。

【重庆邮电大学2007年】(分数:2.00)A.10Mbit/sB.20Mbit/s √C.40Mbit/sD.80Mbit/s解析:解析:考查以太网的相关知识。

以太网采用了曼彻斯特编码,意味着每发一位就需两个信号周期,那么波特率就是数据率的两倍,即波特率为40Mbit/s,数据率为20Mbit/s。

故选B。

2.在以太网中,当一台主机发送数据时,总线上所有计算机都能检测到这个数据信号,只有数据帧中的目的地址与主机的地址一致时,主机才接收这个数据帧。

这里所提到的地址是____。

(分数:2.00)A.MAC地址√B.IP地址C.端D.地理位置解析:解析:考查以太网的MAC帧。

由于总线上使用的是广播通信,因此网卡从网络上每收到一个MAC帧,首先要用硬件检查MAC帧中的MAC地址。

如果是发往本站的帧就收下,否则丢弃。

故选A。

3.以太网地址是由____个字节组成的。

【华东理工大学2005年】(分数:2.00)A.3B.4C.5D.6 √解析:解析:考查以太网的MAC帧。

以太网地址由48bit组成,常用6个字节表示。

注意区分IPv4的地址,IPv4地址由32bit组成,常使用4个字节。

故选D。

4.对介质访问控制(MAC)地址的陈述中,正确的是____。

(分数:2.00)A.它依赖于硬件位置B.它依赖于网络类型C.它是由生产厂商指定的√D.它随着每次硬件的开机和关机而改变解析:解析:考查以太网地址。

每块网络适配器(网卡)有一个地址,称为MAC地址,也称物理地址。

MAC 地址长6个字节,一般用由冒号分隔的6个十六进制数表示,如8:0:2b:e4:b1:2,共48位,高24位为厂商代码,低24位为厂商自行分配的网卡序列号。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系统概述)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系统概述)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系统概述)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总分:7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9,分数:58.00)1.电了计算机问世至今,新型机器不断推陈出新,但不管怎么更新,依然具有“存储程序”的特点,最早提出这种概念的是____。

【上海交通大学1999年】(分数:2.00)A.巴贝奇B.冯.诺依曼√C.帕斯卡D.贝尔解析:解析:考查计算机发展历程。

2.对有关数据加以分类、统计、分析,这属于计算机在——方面的应用。

(分数:2.00)A.数值计算B.辅助设计C.数据处理√D.实时控制解析:解析:考查计算机的发展及应用。

3.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的最根本特征是____。

【中科院计算所2001年】(分数:2.00)A.以运算器为中心B.采用存储程序原理√C.存储器按地址访问D.数据以二进制编码,并采用二进制运算解析:解析:考查冯.诺依曼型计算机基本概念。

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的最根本特征是采用存储程序原理,基本工作方式是控制流驱动方式,工作方式的基本特点是按地址访问并顺序执行指令。

4.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的基本工作方式是____。

【中科院计算所1998年】(分数:2.00)A.控制流驱动方式√B.多指令流多数据流方式C.微程序控制方式D.数据流驱动方式解析:解析:考查冯.诺依曼型计算机基本概念。

解析同上。

5.计算机系统采用层次化结构组成系统,从最上层的最终用户到最底层的计算机硬件,其层次化构成为____。

(分数:2.00)A.高级语言机器一操作系统机器一汇编语言机器一机器语言机器一微指令系统B.高级语言机器一汇编语言机器一机器语言机器一操作系统机器一微指令系统C.高级语言机器一汇编语言机器一操作系统机器一机器语言机器一微指令系统√D.高级语言机器一汇编语言机器一操作系统机器一微指令系统一机器语言机器解析:解析:考查计算机系统层次化结构。

6.计算机系统是由____组成的。

计算机网络综合计算题汇编(上届)

计算机网络综合计算题汇编(上届)

计算机网络综合计算题汇编1.计算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

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1000km ,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108。

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ts )的传播时延(tp ):(1)数据长度为107bit ,数据发送速率为100kb/s 。

发送时延:s t s 100101057==传播时延:s t p 005.01021086=⨯= (2)数据长度为103bit ,数据发送速率为1Gb/s 。

发送时延:s t s μ1101093==传播时延:s t p 005.01021086=⨯= 3,说明固定路由算法求结点6的最短通路的过程,画出结点6的汇聚树。

解:44.设以太网中的A 、B 主机通过10Mbit/s 的链路连接到交换机,每条链路的传播延迟均为20μs ,交换机接收完一个分组35μs 后转发该分组。

计算A 向B 发送一个长度为10000bit 的分组时,从A 开始发送至B 接收到该分组所需的总时间。

解:(1)10000bit/(10x 610bit/s)=1000μs(2)(20μs x 2) + 35μs = 75μs(3)1000μs + 75μs = 1075μs47.设某令牌环网中有50个站点,长度为1Km ,数据传输速率为10Mbps ,每个站引入2位延迟,信号传播速度为200m /μs ,数据帧的最大长度为100字节。

试求出检测令牌丢失的超时计数器的最小值。

解:(1)1km/200m /μs = 5μs(2)(100 x 8bit )/(10x 610bit/s) = 80μs (3)(2bit x 50)/(10x 610bit/s) = 10μs (4)5μs + 80μs + 10μs = 95μs (5)95μs x 50 = 4750 μs44.设要发送的二进制数据为101100111101,CRC 生成多项式为X4+X3+1,试求出实际发送的二进制数字序列(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总分:6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4,分数:48.00)1.在OSI参考模型中,自下而上第一个提供端到端服务的层次是( )。

A.数据链路层B.传输层√C.会话层D.应用层在OSI参考模型中,自下而上第一个提供端到端服务的层次是传输层。

自下而上疗法一般从检查物理层开始。

自下而上分别称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传输层是两台计算机经过网络进行数据通信时第一个端到端的层次,具有缓冲作用。

2.在无噪声情况下,若某通信链路的带宽为3kHz,采用4个相位,每个相位具有4种振幅的QAM调制技术,则该通信链路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是( )。

A.12Kb/sB.24Kb/s √C.48Kb/sD.96Kb/s1924年奈奎斯特(Nyquist)就推导出在理想低通信道的最高大码元传输速率的公式:理想低通信道的最高大码元传输速率C=2Wlog 2 N(其中W是想低通信道的带宽,N是电平强度)信道带宽与数据传输速率的关系可以用奈奎斯特准则与香农(Shannon)定律捕述。

奈奎斯特定理描述了有限带宽、无噪声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与信道带宽的关系。

香农定理则描述了有限带宽、有随机热噪声信道的最大传输速率与信道带宽、信噪比之间的关系。

奈奎斯特准则指出:对于二进制数据信号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R max与通信信道带宽B(B=f,单位为Hz)的关系可以写为:R max =2*B(b/s)。

香农定理指出:在有随机热噪声的信道上传输数据信号时,数据传输速率R max与信道带宽B、信噪比S/N的关系为: R max =B*log 2 (1+S/N))[以2为底,1+S/N的对数] 式中,R max单位为b/s,带宽B单位为Hz,信噪比S/N通常以dB(分贝)数表示。

若S/N=30(dB),那么信噪比根据公式:S/N(dB)=10*lg(S/N)则S/N=1000。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操作系统(输入/输出管理)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操作系统(输入/输出管理)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操作系统(输入/输出管理)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操作系统(输入/输出管理)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总分:6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5,分数:50.00)1.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虚拟设备是指____。

【南京理工大学2002年】(分数:2.00)A.允许用户使用比系统中具有的物理设备更多的设备B.允许用户以标准化方式来使用物理设备C.把一个物理设备变换成多个对应的逻辑设备√D.允许用户程序不必全部装入主存便可使用系统中的设备解析:解析:考查虚拟设备的定义。

3.在操作系统中,用户在使用I/O设备时,通常采用____。

【兰州大学2005年】(分数:2.00)A.物理设备名B.逻辑设备名√C.虚拟设备名D.设备序号解析:解析:考查I/O设备管理的基本概念。

此题在2010年统考真题中有涉及。

没有虚拟设备名一说。

4.____是操作系统中采用的以空间换取时间的技术。

【北京理工大学2004年】(分数:2.00)A.SPOOLing技术√B.虚拟存储技术C.覆盖与交换技术D.通道技术解析:解析:综合考查操作系统中的几种技术。

SPOOLing技术通过建立缓冲区(输入井、输出井),使得物理上独占的设备实现逻辑共享,从而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使得系统效率提高。

5.关于SPOOLing技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

(分数:2.00)A.SPOOLing技术是缓冲技术的应用B.SPOOLing技术是一种虚拟设备技术C.SPOOLing技术是一种设备驱动技术√D.SPOOLing技术提高了独占设备的利用率解析:解析:考查SPOOLing技术的基本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物理层)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总分:8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2,分数:64.00)1.数据传输速率是指____。

【北京科技大学2004年】(分数:2.00)A.每秒传输的字节数B.电磁波在传输介质上的传播速率C.每秒传输的比特数√D.每秒传输的码元个数解析:解析:考查物理层相关基本概念。

数据传输速率是计算机网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

它和第一章中的带宽是同义词,指每秒传输的比特数,单位为bit/s。

码元传输速率指每秒能传输的码元数,单位为Baud(波特)。

另外,数据传输速率并不就是电磁波在传输介质上的传输速率,后者的单位为m/s,两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2.在同一时刻,通信双方可以同时发送数据的信道通信模式是____。

【西安电子科大2005年】(分数:2.00)A.半双工通信B.单工通信C.数据报D.全双工通信√解析:解析:考查物理层的通信模式。

物理层的数据通信模式有三种: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

在全双工通信中,通信的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因此选D。

3.一个码元传输速率为300Baud的信道,如果采用4元制,则其信:道的传输速率为____。

【重庆大学2005年】(分数:2.00)A.300bit/sB.600bit/s √C.1200bit/sD.2400bit/s解析:解析:考查物理层的相关基本概念。

当采用4元制时,一个码元携带2bit的信息,则信息的传输速率为300×2bit/s=600bit/s,因此选B。

4.利用模拟通信信道传输数字信号的方法称为____。

【华中科技大学2001年】(分数:2.00)A.同步传输B.异步传输C.基带传输D.频带传输√解析:解析:考查数据通信方式。

将基带信号直接传送到通信线路上的传输方式称为基带传输。

将基带信号经过调制后送到通信线路上的方式称为频带传输。

5.采用8个相位的调相传输其码元,传输速率为200Baud,则数据传输率为____。

【重庆大学2004年】(分数:2.00)A.400bit/sB.600bit/s √C.800bit/sD.1600bit/s解析:解析:考查物理层的相关基本概念。

8个相位需用3个bit来表示,因此数据传输速率=200×3bit/s=600bit/s。

因此选B。

6.采用8种相位,每种相位各有两种幅度的QAM调制方法,在1200Baud的信号传输速率下能达到的数据传输速率为____。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分数:2.00)A.2400bit/sB.3600bit/sC.9600bit/sD.4800bit/s √解析:解析:考查物理层的相关基本概念。

采用8种相位,每种相位有两种幅度的QAM调制方法,每个信号可以有16种变化,每个码元携带4bit的数据,则信息的传输速率为1200×4bit/s=4800bit/s,因此选D。

7.一个信道每1/8s采样一次,传输信号共有16种变化状态,最大数据传输率是____。

【华东理工大学2006年](分数:2.00)A.16bit/sB.32bit/s √C.48bit/sD.64biUs解析:解析:考查奈奎斯特定理。

由题意可知,采样频率为8Hz。

由奈奎斯特定理可知,采样频率大于等于有效信号最高频率的2倍,所以信号频率小于等于4Hz,有16种变化状态的信号可携带4bit数据,因此由奈奎斯特定理可知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为2×4×4bit/s=32bit/s。

8.对于某带宽为4000Hz的低通信道,采用16种不同的物理状态来表示数据。

按照奈奎斯特定理,信道的最大传输速率是____。

【中央财经大学2004年】(分数:2.00)A.4kbit/sB.8kbit/sC.16kbit/sD.32kbit/s √解析:解析:考查奈奎斯特定理。

根据奈奎斯特定理,本题中w=4000Hz,最大码元传输速率=2W=8000Baud,16种不同的物理状态可表示4bit数据,所以信道的最大传输速率=8000×4kbi/s=32kbit/s,因此选D。

9.电话系统的典型参数是信道带宽为3000Hz,信噪比为30dB,则该系统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为____。

【山东大学2007年】(分数:2.00)A.3kbit/sB.6kbit/sC.30kbit/s √D.64kbit/s解析:解析:考查香农定理。

S/N为信噪比,信噪比常用分贝(dB)表示,在数值上=log 10 (S/N)(dB)。

因此依题意有30=10log 10 (S/N),可解出S/N=1000,根据香农定理,最大数据传输率=3000log 2 (1+S/N)kbit/s≈30kbit/s。

10.当数字信号在模拟传输系统中传输时,在发送端和接收端分别需要____。

(分数:2.00)A.调制器和解调器√B.解调器和调制器C.编码器和解码器D.解码器和编码器解析:解析:考查对调制解调技术的理解。

调制解调器由调制器和解调器构成。

调制器的主要作用是个波形变换器,它将基带信号的波形变换成适合于模拟信道传输的波形。

解调器的作用是个波形识别器,它将经过调制器变换过的模拟信号恢复成原来的数字信号。

注:调制和解调的概念很容易混淆,可以联想到计算机发送出的数据(为数字数据)要通过调制解调器进行调制后才能通过电话电路传送给。

ISP服务商,所以调制是将数字数据转换成模拟信号,模拟信号到达另一端的调制解调器后,再通过解调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数据,传递给目的主机。

11.调制解调技术主要作用于____通信方式中。

【中央财经大学2001年】(分数:2.00)A.模拟信道传输数字数据√B.模拟信道传输模拟数据C.数字信道传输数字数据D.数字信道传输模拟数据解析:解析:考查对调制解调技术的理解。

调制就是将基带数字信号的频谱变换成为适合在模拟信道中传输的频谱,解调正好相反。

所以,调制解调技术用于模拟信道传输数字数据通信方式中。

模拟信道传输模拟数据不需要调制解调技术。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重庆大学2004年】(分数:2.00)A.差分曼彻斯特编码可进行差错控制B.曼彻斯特编码占用频带宽度是非归零码的2倍√C.调制是用数字信号承载数字或模拟数据D.编码是用模拟信号承载数字或模拟数据解析:解析:考查编码与调制。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是物理层编码,不具备差错控制功能,A错。

曼彻斯特编码每位被调制成高低电平,每个波形的周期T减少一半,根据B=1/T,所占用的频带宽度B足非归零编码的2倍,B对。

用数字信号承载数字或模拟数据称为编码,C错。

用模拟信号承载数字或模拟数据称为调制,D错。

13.以下哪种数字数据编码方式属于自含时钟编码?____。

【华东理工大学2006年】(分数:2.00)A.二进制编码B.非归零码C.曼彻斯特编码√D.脉冲编码解析:解析:考查编码方法。

曼彻斯特编码将每个码元分成两个相等的间隔。

前面一个间隔为高电平而后一个间隔为低电平表示码元1,码元0正好相反。

位中间的跳变既作时钟信号,又作数据信号,因此选C。

14.有关曼彻斯特编码的正确叙述是____。

【重庆邮电大学2007年】(分数:2.00)A.每个信号起始边界作为时钟信号有利于同步B.将时钟与数据取值都包含在信号中√C.这种模拟信号的编码机制特别适合于传输声音D.每位的中间不跳变表示信号的取值为0解析:解析:考查编码方法。

曼彻斯特编码将每个码元分成两个相等的间隔。

前面一个间隔为高电平而后一个间隔为低电平表示码元1,码元0正好相反,因此D错。

位中间的跳变既作时钟信号,又作数据信号,因此B正确。

曼彻斯特编码是将时钟和数据包含在数据流中,在传输代码信息的同时,也将时钟同步信号一起传输到对方,因此A错。

每个码元都被调成两个电平,所以数据传输速率只有调制速率的12,因此C 错。

15.下列____交换技术是独占信道工作方式。

【中南大学2006年】(分数:2.00)A.电路交换√B.报文交换C.虚电路分组交换D.数据报分组交换解析:解析:考查三种数据交换方式的比较。

电路交换在通信之前要在通信双方之间建立一条被双方独占的物理通路,因此选A。

16.下列哪种交换的实时性最好?____。

【北京科技大学2004年】(分数:2.00)A.电路交换√B.报文交换C.数据报交换D.虚电路交换解析:解析:考查三种数据交换方式的比较。

计算机通信子网的交换技术主要有两种方式:电路交换和存储转发交换。

存储转发交换方式又可分为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

分组交换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又可分为数据报分组交换和虚电路分组交换。

在电路交换方式中,虽然在数据传输之间需要建立一条物理连接(这需要一定的延迟),但一旦连接建立起来,后续所有的数据都将沿着建立的物理连接按序传送,传输可靠且时延很小。

在存储转发交换方式中,报文或分组都要经过中间节点的若干次存储、转发才能到达目的节点,这将增加传输延迟。

因此,同存储转发交换方式相比,电路交换具有较小的传输延迟,实时性较好,适用于高速大量数据传输。

17.以下有关交换技术的论述,正确的是____。

【浙江工商大学2004年】(分数:2.00)A.电路交换要求在通信的双方之间建立起一条实际的物理通路,但在通信过程中,这条通路可以与别的通信方共享B.现有的公用数据网都采用报文交换技术C.报文交换可以满足实时或交互式的通信要求D.分组交换将一个大报文分割成分组,并以分组为单位进行存储转发,在接收端再将各分组重新组装成一个完整的报文√解析:解析:考查三种数据交换方式的比较。

电路交换就是在A和B要通信的开始,必须先建立一条从A 到B的连接。

当A到B的连接建立后,通信就沿着这条路径进行。

A和B在通信期间始终占用这条信道,即使在通信的信号暂时不在通信路径上流动时,也是同样地占用信道,因此A错误。

现有的公用数据网大都采用数据报交换技术,因此B错误。

报文要经过中间节点的若干次存储、转发才能到达目的节点,这将增加传输延迟。

因此报文交换不能满足实时或交互式的通信要求,C错误。

18.虚电路属于以下哪种交换____。

【重庆大学2007年】(分数:2.00)A.电路交换B.报文交换C.分组交换√D.混合交换解析:解析:考查三种数据交换方式。

分组交换有两种实现方式:面向连接的虚电路方式和无连接的数据报方式。

因此选C。

19.以下没有采用存储转发机制的交换方式是____。

【重庆大学2004年】(分数:2.00)A.电路交换√B.报文交换C.分组交换D.信元交换解析:解析:考查三种数据交换方式。

信元交换又称ATM(异步传输模式),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快速分组交换技术,它是通过建立虚电路来进行数据传输的,和分组交换、报文交换一样都采用存储转发机制;而电路交换时,数据直达,不用存储转发,因此选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