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二章测试题.pdf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第一、二章复习题(附答案)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第一、二章复习题(附答案)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第一、二章复习题(附答案)第一章大气环流与天气选择题1. 以下有关气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气流的形成是由于地球两极温差的存在B. 世界上所有气流都是呈横向分布的C. 在同一地区,上升气流和下降气流常常同时发生D. 气流的方向是相对不变的【答案】A2. 高空急流的形成条件是()。

A. 向上运动气流较强B. 区域内温度差异小,直接产生地转偏向力C. 大范围纬向气流形成了一个宽广的高压纹型,不断地把气流向南或向北垂直纬向转移D. 形成于夏季【答案】B3.以下不属于热带风暴的现象是()。

A. 集中的强降雨B. 多发生在副热带地区C. 中心风速在12级以上D. 中心附近气压很高【答案】D填空题4.地球的4个大气圈依气温降低而分别命名为()。

【答案】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界面层(也可写成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顶部层)5. 大气成分组成中,二氧化碳所占比例约为()。

【答案】0.04%6. 商业性质最强的热带风暴为()。

【答案】台风第二章水资源选择题1. 以下不属于浅层地下水的是()。

A. 泉水B. 雨水C. 河水D. 湖水【答案】 D2. 用土壤田间持水量基础数据测定水资源量的方法属于()。

A. 注水或井调B. 物理调查C. 数量平衡调查D. 多功能调查【答案】B3. 我国水资源状况的基本特点是()。

A. 资源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大B. 资源分布不均,南短北长C. 资源利用中主要以农业为主D. 不存在缺水地区【答案】B填空题4. 常用的粗略估算水资源量方法有注水或井调法、比例法和()。

【答案】使劲抽干法5. 我国第一个进行南水北调的工程是()。

【答案】京杭运河6. 直接利用地下水,将地下水开采后用管道输送到城市供应水的方式是()。

【答案】地下水直接供水方式。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二章质量检测试题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二章质量检测试题

高一地理质量检测2020.3.17一、选择题(共34个,每小题2分)沙特阿拉伯位于亚洲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岛,是名副其实的“石油王国”,石油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但人口密度仅为15人/平方公里(2016 年)。

下图为“沙特阿拉伯简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控制沙特阿拉伯城镇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海陆位置B.石油C.地形D.绿洲2.限制沙特阿拉伯环境承载力的资源“短板”是()A.光热资源B.水资源C.矿产资源D.土地资源工作在北京,居住在天津。

近年来,由于城际就业、居住等条件的差异,越来越多的上班族和生意人在京津城际高铁上演绎着“双城记”,他们以每日、每周、每月的周期奔波在这条线路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人生故事。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工作在北京”的主要原因是()A.北京就业机会多,人均收入高B.在北京工作体面,声誉好C.北京劳动密集型工业发达D.北京社会福利制度更完善4.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演绎“双城记”得益于()A.政策支持B.交通改善C.人口老化D.逆城市化美国佛罗里达州号称“阳光之州”,旅游和农业是其重要的经济支柱。

下图为该州土地利用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5.每年冬季,美国退休老年人纷纷从北方迁移到此越冬,其主要原因是A.地形平坦B.气候温暖C.森林茂密D.就业率高6.上图农业区中,该州下列经济作物产量占美国比重最大的是A.甘蔗B.棉花C.大豆D.甜菜7.该州城市多沿海分布,与该分布特点形成无关的是A.内陆多沼泽分B.临海交通便利C.临海开发较早D.临海地形平坦读“某国某地区人口密度与海拔的相关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8.该图所示最有可能反映的地区是()A.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B.恒河平原与喜马拉雅山的过渡地带C.亚马孙平原与巴西高原的过渡地带D.刚果盆地与东非高原的过渡地带9.该地区海拔500米以下地区人口密度低的原因是()A.气候湿热,不适宜人类居住B.地势低平,洪涝灾害频繁C.峡谷地带,交通不便D.气候干燥,水源缺乏下图为不同气候区世界人口容量测算柱状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高一地理必修2第一、二章基础测试题(新人教版含答案)

高一地理必修2第一、二章基础测试题(新人教版含答案)

高一地理必修2第一、二章基础测试题时间时间:60:60分钟分钟 总分总分总分:100:100分Ⅰ卷Ⅰ卷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取决于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取决于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取决于( ( )A.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两方面B. B.死亡率的高低死亡率的高低死亡率的高低C. C.自然增长率的高低自然增长率的高低自然增长率的高低D. D. D.出生率的高低出生率的高低出生率的高低2005年元月6日,是我国大陆“13亿人口日”,巨大的人口数量,再一次向我们敲响了警钟。

同时有关专家还指出,我国近期人口特征表现为三大高峰相会,即增长高峰、老龄化高峰和就业高峰同时出现。

据此回答2--3题。

2.2.我国人口“增长高峰”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我国人口“增长高峰”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我国人口“增长高峰”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 )A .人口基数大 B. B.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口自然增长率高C.C.人口死亡率低人口死亡率低人口死亡率低D. D. D.国外人口迁入国外人口迁入国外人口迁入3.3.从人口普查资料可以看出,我国某些大城市人口死亡率高于农村,其主要原因是从人口普查资料可以看出,我国某些大城市人口死亡率高于农村,其主要原因是( )A .农村医疗卫生水平得到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水平得到改善 B. B. B.城市环境问题较为严重城市环境问题较为严重城市环境问题较为严重C .农村人口的身体素质更好.农村人口的身体素质更好 D. D.城市人口老龄化现象更突出4.4.上图表示新中国成立以来四个不同时期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示意图,上图表示新中国成立以来四个不同时期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示意图,上图表示新中国成立以来四个不同时期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示意图,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A.①②③④①②③④①②③④B. B. B.①③②④①③②④C. C.①③④②①③④②①③④②D. D. D.①②④③①②④③①②④③5.5.下列人口流动属于人口迁移的是下列人口流动属于人口迁移的是下列人口流动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 )A.A.大学生暑假返回家乡大学生暑假返回家乡大学生暑假返回家乡B. B.新疆牧民夏季上山放牧新疆牧民夏季上山放牧新疆牧民夏季上山放牧C.由上海调往北京工作定居D. D.农民利用农闲进城打工农民利用农闲进城打工农民利用农闲进城打工6.6.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是( ( )A. A.自然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因素B.B.经济因素C. C.政治因素政治因素政治因素D. D. D.灾害因素灾害因素灾害因素7.7.近年来,我国出现“民工潮”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我国出现“民工潮”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我国出现“民工潮”的主要原因是( ( )①城市和乡村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①城市和乡村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 ②东南部气候等自然条件优越②东南部气候等自然条件优越②东南部气候等自然条件优越③国家政策允许农民迁入城市③国家政策允许农民迁入城市 ④农村大量劳动力长期处于潜在的剩余状况④农村大量劳动力长期处于潜在的剩余状况④农村大量劳动力长期处于潜在的剩余状况A.A.①②③①②③①②③B. B. B.②③④②③④②③④C. C.①③④D. D.①②④①②④①②④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

高一地理人教必修二第一章检测试题(解析版)

高一地理人教必修二第一章检测试题(解析版)

高一地理人教必修二第一章检测试题(解析版)(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下图为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含预测)。

读图,回答1~2题:1.据图中信息可知()A.2019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将达30%B.我国人口出生率呈下降趋势C.2035年我国老年人口与劳动人口数量相等D.我国劳动人口数量不断减小2.针对图中反映的人口问题,应()A.废止计划生育政策,提高人口出生率B.大力吸引国外移民,增大劳动力数量C.加大对老年人社会抚养资金的投入D.大力向国外移民,减轻就业压力解析:1.B 2.C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2019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将达15%;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不断提高,15~59岁人口比重波动下降,故我国人口出生率呈下降趋势;图示反映的是老年人口与劳动人口比重的变化不是数量变化;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不断增大,故劳动人口数量并不是在不断减小。

第2题,由图中信息可知,我国老年人口比重不断提高,即老年人口不断增多,因此应该增加社会养老支出;由于我国人口总量大,故不能废止计划生育政策;依靠大力吸引国外移民或大力向国外移民解决我国人口问题都不符合我国国情。

读图,回答3~4题:3.①③人口增长模式分别是()A.现代型和原始型B.原始型和传统型C.现代型和传统型D.传统型和现代型4.与②人口增长模式相对应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是()解析:3.D 4.D第3题,①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为传统型;③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为现代型。

第4题,②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少年儿童所占比重大,老年人所占比重小,与D图相符。

分年龄生育率是指一定年龄段内每千名育龄妇女的全年活产婴儿数。

下图为我国本地人口和外来人口分年龄生育率变化图。

据此回答5~7题:5.图示我国城乡人口生育年龄段主要集中在()A.15~17岁B.18~25岁C.26~36岁D.37~49岁6.图示我国城乡人口生育率的差异主要是()A.农村本地人口的生育率明显低于农村外来人口和城市外来人口的生育率B.农村外来人口的生育率明显低于农村本地人口和城市本地人口的生育率C.城市本地人口的生育率明显低于农村外来人口和城市外来人口的生育率D.城市外来人口的生育率明显低于农村本地人口和城市本地人口的生育率7.影响我国城乡流动迁移人口生育率的主要因素是()①自然因素②家庭因素③生育政策④经济因素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5.B 6.D7.C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城乡人口生育年龄段主要集中在19~31岁。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第1-6章共6个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第1-6章共6个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第一章测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意味着长达30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正式结束。

读我国15~64岁年龄段人口变化图,完成1、2题。

1.2015年后,我国人口变化的特点是()A.少儿人口数量减少B.总人口数量不断减少C.老年人口比重下降D.劳动力数量不断减少2.开始实施“二孩”政策后的十年内,我国()A.仍应积极推进养老产业发展B.劳动年龄人口的抚养压力减轻C.人口老龄化问题能得到解决D.“用工荒”问题会得到缓解答案 1.D 2.A解析从图上只能看出2015年后,我国15至64岁人口增长率呈下降趋势,表示我国劳动力数量不断减少;故第1题应选D项。

开始实施“二孩”政策后,生育率提高,但出生的“二孩”真正成为劳动者最起码在15年后,所以,开始实施“二孩”政策后的十年内,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的抚养压力没有减轻,人口老龄化问题不可能得到解决,“用工荒”问题还是会比较紧张。

国际上通常的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下图为香港老年人口5年内增加速度示意图,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香港老龄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香港老龄化人口比例在减少B.香港老龄化程度在加深C.香港老年人口增加速度处于持续下降状态D.当香港老年人口增加速度趋于0时,老年人口总数量最少4.伴随着香港人口老龄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将抑制人口向香港迁移②将抑制产业结构升级③带动并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以及内部结构调整④有利于促进香港经济快速发展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答案 3.B 4.D解析由图中曲线示意图可知,香港老年人口每5年增加速度由1961~1965年的7%左右下降至2006~2010年的不足2%,整体增加速度呈下降趋势,仅在1996~2000年5年间略有上升,这表明香港老龄化程度在加深,但加深的速度趋于平缓。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二章质量检测试题(带答案)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二章质量检测试题(带答案)

高一地理质量检测2020.3.17一、选择题(共34个,每小题2分)沙特阿拉伯位于亚洲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岛,是名副其实的“石油王国”,石油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但人口密度仅为15人/平方公里(2016年)。

下图为“沙特阿拉伯简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控制沙特阿拉伯城镇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海陆位置 B.石油 C.地形 D.绿洲2.限制沙特阿拉伯环境承载力的资源“短板”是()A.光热资源 B.水资源 C.矿产资源 D.土地资源工作在北京,居住在天津。

近年来,由于城际就业、居住等条件的差异,越来越多的上班族和生意人在京津城际高铁上演绎着“双城记”,他们以每日、每周、每月的周期奔波在这条线路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人生故事。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工作在北京”的主要原因是()A.北京就业机会多,人均收入高B.在北京工作体面,声誉好C.北京劳动密集型工业发达D.北京社会福利制度更完善4.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演绎“双城记”得益于()A.政策支持 B.交通改善 C.人口老化 D.逆城市化美国佛罗里达州号称“阳光之州”,旅游和农业是其重要的经济支柱。

下图为该州土地利用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5.每年冬季,美国退休老年人纷纷从北方迁移到此越冬,其主要原因是A.地形平坦B.气候温暖C.森林茂密D.就业率高6.上图农业区中,该州下列经济作物产量占美国比重最大的是A.甘蔗B.棉花C.大豆D.甜菜7.该州城市多沿海分布,与该分布特点形成无关的是A.内陆多沼泽分B.临海交通便利C.临海开发较早D.临海地形平坦读“某国某地区人口密度与海拔的相关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8.该图所示最有可能反映的地区是()A.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 B.恒河平原与喜马拉雅山的过渡地带C.亚马孙平原与巴西高原的过渡地带 D.刚果盆地与东非高原的过渡地带9.该地区海拔500米以下地区人口密度低的原因是()A.气候湿热,不适宜人类居住 B.地势低平,洪涝灾害频繁C.峡谷地带,交通不便 D.气候干燥,水源缺乏下图为不同气候区世界人口容量测算柱状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全套带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全套带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全套带答案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题(测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下图是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某新兴城市人口增长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1题。

1.1992年至1993年,该城市的人口增长率是( )A.16.7% B.14.3%C.0.9% D.1读甲、乙两国人口变化曲线图,完成2~3题。

2.关于甲、乙两国人口增长模式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1900—1950年,两国人口增长模式皆为原始型B.1850—1950年,甲国人口增长模式为原始型C.1900—1950年,乙国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D.20世纪末甲国的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3.从图中可看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开始于( )A.出生率的下降B.死亡率的下降C.自然增长率的下降D.自然增长率的上升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人口总数约为137 053万,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 390万人,年均增长0.57%。

读我国第五次与第六次人口普查年龄结构对比统计图,完成4~5题。

4.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人口数量变化主要是由于自然环境的改善②十年间,人口出生率下降③现阶段,影响我国人口总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人口迁移④十年间,人口增长速度趋于缓慢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5.目前,我国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是( )①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②每年净增人口多③人口老龄化明显④劳动力数量急剧下降A.①② B.③④C.②③D.①④总和生育率也称总生育率,是指某国家或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每个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

读中国总和生育率变化曲线图,完成6~7题。

6.20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总和生育率呈下降趋势,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化的推进B.城乡人口迁移C.人口老龄化D.国家人口政策7.如果图中所示变化趋势持续下去,最可能出现的是( )A.人口素质下降B.就业压力加大C.人口老龄化D.劳动力成本下降读图,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三种年龄结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第1-6章共6个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第1-6章共6个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第一章测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意味着长达30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正式结束。

读我国15~64岁年龄段人口变化图,完成1、2题。

1.2015年后,我国人口变化的特点是()A.少儿人口数量减少B.总人口数量不断减少C.老年人口比重下降D.劳动力数量不断减少2.开始实施“二孩”政策后的十年内,我国()A.仍应积极推进养老产业发展B.劳动年龄人口的抚养压力减轻C.人口老龄化问题能得到解决D.“用工荒”问题会得到缓解答案 1.D 2.A解析从图上只能看出2015年后,我国15至64岁人口增长率呈下降趋势,表示我国劳动力数量不断减少;故第1题应选D项。

开始实施“二孩”政策后,生育率提高,但出生的“二孩”真正成为劳动者最起码在15年后,所以,开始实施“二孩”政策后的十年内,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的抚养压力没有减轻,人口老龄化问题不可能得到解决,“用工荒”问题还是会比较紧张。

国际上通常的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下图为香港老年人口5年内增加速度示意图,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香港老龄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香港老龄化人口比例在减少B.香港老龄化程度在加深C.香港老年人口增加速度处于持续下降状态D.当香港老年人口增加速度趋于0时,老年人口总数量最少4.伴随着香港人口老龄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将抑制人口向香港迁移②将抑制产业结构升级③带动并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以及内部结构调整④有利于促进香港经济快速发展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答案 3.B 4.D解析由图中曲线示意图可知,香港老年人口每5年增加速度由1961~1965年的7%左右下降至2006~2010年的不足2%,整体增加速度呈下降趋势,仅在1996~2000年5年间略有上升,这表明香港老龄化程度在加深,但加深的速度趋于平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二1-2章练习题1.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A.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减的得数B.人口生育率与死亡率相减的得数C.新出生人口的百分比D.人口生育率与出生率相减的得数2.人口增长的快慢由下列哪个因素所决定()A.人口出生率 B.人口死亡率C.人口自然增长率 D.人口数量3.人口的出生率与下列哪一因素密切相关()A.人口数量 B.育龄妇女比重C.人口年龄结构 D.风俗习惯4.产业革命后,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A.自然灾害减少 B.战争没有C.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 D.农业的发展5.受产业革命影响产生的人口增长模式是()A.“高——高——极低”模式B.“高——高——较低”模式C.“高——低——高”模式D.“低——低——低”模式据统计,我国西部有的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也十分严重,这一现象正在引起人们的关注。

6.一些农村的人口老龄化比城市严重的主要原因是()A.农村人口身体素质更好B.城市环境问题较严重C.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更多改善D.农村地区大量青壮年外出打工7.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是()A.拉动农村消费B.老龄劳动力有丰富的生产经验,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C.农村地区瞻养费用提高,农业投入受牵制D.有利于促进城市郊区化8.解决农村老龄化问题的对策是()A.控制农村青年劳动力外流,提高年轻人比例B.增加农业生产的资金投入,提高农业生产力C.增加老年劳动力就业岗位,让他们发挥余热D.实行土地保障、家庭养老和社会保障相结合9.底座收缩明显的“人口金字塔”图表明()A.少年儿童比重上升,人口规模趋向缩减B.少年儿童比重下降,人口规模趋向缩减C.老年人口比重上升,人口规模趋向扩大D.老年人口比重下降,人口规模趋向扩大10.下列国家组合中,人口连续呈现负增长的是()A.俄罗斯、美国 B.巴西、古巴C.意大利、匈牙利 D.日本、中国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都是不相同的B.同一国家不同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一般都相同C.一个国家的人口政策决定了该国的人口增长模式D.从历史上看,世界各国的人口增长模式有很多共同之处12.人口增长模式的变化过程大致是()①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②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③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A.①②③ B.③②①C.②①③ D.②③①13.下列属于人口迁移的是()A.“五·一”节到美国旅游B.上海人出差到北京C.广州某同学去北京上大学D.某市领导下乡检查工作14.下列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是()A.北宋末年,由于战争引起的中原人民大规模南迁B.19世纪,俄国向西伯利亚流放犯人C.明清时期我国广东、福建等省的人了移居东南亚D.在我国参观、旅游的美国人15.关于三峡库区的移民,正确的叙述是()A.移民的原因是因为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脆弱,人口环境承载量小B.移民是为了更好的就发展,是一种自发的行为C.库区移民大部分实行外迁异地安置,小部分就地“后靠”D.是在社会经济因素起主导作用下发生的16.下列属于影响人口迁移的经济因素的是()A.区域的大规模开发 B.洪涝灾害的发生C.严重的水土流失 D.恶劣的气候17.下列属于影响人口迁移的拉力因素的是()A.工作机会多 B.生活困难、质量低C.公共设施不足 D.失业率、犯罪率高18.近几百年来,人口迁移的规模、范围、跨度越来越大的主要原因是()A.全球气候变暖B.交通运输业的发展C.地区冲突和战争不断D.经济地区差异不断增大下面是我国人口增长走势及预测图,读图回答19-20题。

19.图中a、b、c三条曲线依次表示()A.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B. 出生率、自然增长率、死亡率C. 死亡率、出生率、自然增长率D. 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出生率20.根据图中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中国人口最多的年份出现在2015-2020年间B. b曲线自2015年后逐渐上升可能是医疗水平不断提高造成的C. 2010-2015年间我国人口增长处在过渡型阶段D. 我国人口数量逐步减少要到2025年以后图示意1978-2008年我国四城市人口变动统计情况(注:人口迁移差额率为人口迁入与迁出的差额占总人口的比重)。

读图回答21-22题。

21.关于四个城市人口变动的表述,正确的是()A.甲城市的人口增长速度加快B.乙城市一直是人口净迁出区C.丙城市由净迁出区转为净迁入区D.丁城市的人口增长速度减慢22.下列省区中,最符合丁所反映的人口变动情况的是()A.四川 B.贵州 C.安徽 D.浙江人口状况及流动会对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很大影响,读图 4 ,回答23~24题。

23.下列影响我国不同地区人口环境容量的因素中相当于“木桶短板”的是()A.东北地区—水力资源 B.东部地区—气候资源C.中部地区—矿产资源 D.西部地区—水资源24.从四大地区人口流向看,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A.从东北、西部向中部B.从内陆向东部沿海C.从资源贫乏区向资源丰富区 D.从非季风区向季风区25.促进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A.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B.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C.环境状况的变化D.交通条件的改善2005年元月6日,是我国大陆“13亿人口日”,巨大的人口数量,再一次向我们敲响了警钟。

同时有关专家还指出,我国近期人口特征表现为三大高峰相汇,即增长高峰、老龄化高峰和就业高峰同时出现。

据此回答26—27题。

26.我国人口“增长高峰”的形成主要由于()A.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B.人口基数大 C.人口死亡率低 D.国外人口迁入27.有利于缓解我国就业紧张形势的措施之一是()A.实施西部大开发B.控制城市发展规模C.加快农业机械化进D.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下图分别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和“劳动力在各行业中的百分比”图,读图回答28-29题。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28.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中,字母E—F反映的是()A.城镇化进程进入加速阶段 B.城镇化进程进入衰退阶段C.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D.城乡差距扩大29.“劳动力在各行业中的百分比”中甲、乙表示不同城市化阶段的就业比重状况,其中乙最可能处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中的()A.D时段 B.B时段 C.E时段 D.F时段读全球女性生育率及使用现代避孕方法比例图(图4),回答30~31题。

30.图中甲地区最可能代表的国家是()A.韩国B.尼日利亚C.新西兰D.德国31.下列关于图中丁地区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A.丁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B.丁地区人口出现了严重的性别比失衡C.丁地区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人口比重大幅度降低D.丁地区人口老龄化加重,出现劳动力不足现象下图为“某城市内一区域日均地铁分时段客运量统计图”。

读图回答32~33题。

32.该城市区域最可能属于()A.中心商务区B.钢铁工业区C. 居民住宅区D.公园游览区33.下列有关我国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化进程目前处于后期成熟阶段B.我国东、西部城市化速度同步C.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会加快我国城市化的进程D.我国工业化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低,未出现城市环境问题图6为南亚某城市主要功能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34~35题。

34.图中甲、乙、丙对应的功能区正确的是()A.甲-商业区乙-工业区丙-住宅区 B.甲-住宅区乙-工业区丙-商业区C.甲-商业区乙-住宅区丙-工业区 D.甲-工业区乙-商业区丙-住宅区35.关于该城市规划及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A.①处适宜规划建设高级住宅区——地价较低B.②处适宜规划建设化工厂——交通便利C.③处适宜规划建设绿化带——减少污染D.④处适宜规化建没食品加工厂——靠近水源下图中实线表示从市中心到城市各方向的等时线,虚线表示距市中心的等距离线。

读图完成36~36.图中①②③④点中,交通通达度最高的是()A.① B.② C.③D.④ 37.对城市地租高低影响比较小的因素是()A.环境质量 B.交通通达度C.土地肥力 D.距市中心的远近读城市风示意图,回答下题。

38.如果要在图中布局火电厂,为了减少城市风对市区空气的污染,应选择( )A.甲 B.乙 C.丙 D.丁读图,回答39~40题:39.如果该城市工业布局合理,则主导风向最可能是()A.西北风 B.东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40.关于图中工业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口类工业可能为食品工业②△类工业污染最大③▲类工业迁移有利于改善城市大气环境④▲类工业布局愈来愈受原料的制约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第Ⅱ卷综合题(共40分)二、综合题41.根据A、B两国的人口金字塔图,回答下列问题。

(7分)(1)儿童占有较高的人口百分比的是______________国。

老年人占有较高的人口百分比的是______________国。

(2)若A国的人口仍无控制地迅速增长,20年后,该国面临的困难问题主要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B国人口按现在的趋势发展,且它是发达国家,该国的就业人口主要从事___________(第一、二、三)产业的工作。

若干年后该国面临的问题主要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0分)材料一尽管从1973年中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已累计少生人口3亿以上,但按照中国目前的人口基数和人口出生率,预计到2010年人口将达到14亿,到2050年将达16亿,这时才有可能实现零增长。

如此巨大的人口数量以及今后较长一个时期内的人口增长趋势,无疑对我国的环境、资源和经济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和压力。

材料二新中国人口增长图材料三我国人口形势严峻,为了摸清全国人口状况,2000年国家组织进行了第五次人口普查。

这次普查除了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外,国务院还强调对外资企业、三资企业和娱乐场所要认真清查登记。

(1)新中国人口的基本特点是。

(2分)(2)我国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是。

提倡晚婚、晚育的主要目的是。

(2分)(3)到1980我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约为,与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相比,这个比重是很(填“低”或“高”)的。

(2分)(4)我国各种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原是。

(2分)(5)第五次人口普查与前几次人口普查相比,尽管投入人力多,但统计难度大的主要原因是()(1分)A.近几年人口增长过快B.人口分布极不平衡C.国内自发的人口迁移D.大量的国际人口迁移(6)为缓和人口压力,我国应采取下列人口增长模式图中的()(1分)43.读某城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