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_《黄山奇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黄山奇松》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黄山奇松》教案
一、教材简析:
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文章先总体介绍黄山奇松“潇 洒、挺秀”的身影,然后具体描绘三大名松,最后对其他的松树稍加点染。写三大名松,运用拟人的手法,既生动形象,又暗 示名字的由来。
二、设计理念:
(2)希望大家在日常的生活中,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并随时写下自己的心得体பைடு நூலகம்,将美丽与大家分享。
【篇三】小学三年级语文《黄山奇松》教学反思
《黄山奇松》写黄山风景区有许多奇松,姿态独特,十分有趣。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讲 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课文 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
2、集体汇报交流。
(1)感受“迎客松”的奇美:
A、请一名同学作小导游介绍。
[评析:为了做好小导游,学生会以自己的负责精神完成自己的介绍。在向大家介绍奇松的同时,学生能品尝到成功的快 乐,激发起内心的创造兴趣,有利于个性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养成。]
B、出示迎客松的图片与文字,进一步感受迎客松的奇特。并引导学生读“迎客松”的句子,抓住“遒劲”、“饱经风霜”、“郁郁 苍苍”、“斜伸”等词体会它的与众不同。
4、感悟写作顺序。
同学们课文介绍三大名松的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是啊,这样的文章才会有条有理。
5、齐读写三大名松的句子,整体感受他们的奇特。
(四)拓展延伸,能力提升:
1、自读第三段,欣赏画面。(板书:神奇秀美)
2、练笔:
(1)根据刚才看到的精美图片,结合本课的写作方法,给你喜欢的图片配上一段解说词。
小学语文《黄山奇松》说课稿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黄山奇松》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黄山奇松》这篇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
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
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
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
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
2、说教学重点:本课的训练重点是利用网络的优势来拓展学生的视野,进行语文整合教学,使学生在体会黄山松树“奇”的基础上,对“黄山四绝”及黄山有进一步的了解。
3、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和教学重点,我要求学生达到以下几方面的目标:(1)、借助网络资源使学生了解黄山奇松的姿态,感受黄山松的奇美,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目标的制定是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
二、说教法1、提炼主线。
以“黄山奇松”奇在哪儿为主线展开教学活动。
2、创设情境。
通过视频、音频、文字、图片等,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旅游”境地,感受黄山松树的奇美。
3、朗读感悟。
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品味、联想,感受黄山松树的潇洒、挺秀。
4、化语为画。
学生读懂文本语言、浮现语言形象,用电脑绘制名松形象。
5、读写结合。
仿照课文写法,自选一种松树试着写一写。
三、说学法在整堂课中学生主要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
学生在学习目标的引导下,通过教师提供的有关网站,利用超级链接对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积极思考问题,深入了解相关内容。
通过师生间的交流、讨论,相互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根本转变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优化学生的学习策略,使计算机网络发挥最佳的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_《黄山奇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概括黄山松“奇”的特点。
3.学习本文观察细致、抓住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看”、“读”、“说”、“演”的过程,以读代讲,以读代问,帮助学生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引导学生品读、感悟、想象,用各种方式激起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2.利用多媒体教学将黄山松奇与美的特点展示出来。
3.为了促进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创造精神,教学活动中可将看图、看书、训练融入质疑、梳疑、解疑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动起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黄山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通过朗读感受黄山松的的形象、品格、精神。
3.从课文中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黄山松的三个特色,感受作者对黄山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教学准备:黄山奇松图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旅游导入,引出课题1、五一假期就要到了,你打算去哪里旅游?并说明理由。
(引出黄山)二、复习检查,引出奇松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黄山被人们誉为“天下第一奇山”。
之所以被称为“天下第一奇山”,是因为黄山有四绝,你知道是哪四绝吗?(按顺序说:一奇松二怪石三云海四温泉。
)正是这“四绝”,使得黄山“闻名于世”,而人们对“四绝”之中的“奇松”更是“情有独钟”。
【设计意图:通过检查上节课所学情况,引出下文。
借助多媒体,让学生欣赏黄山四绝,即可加深学生对黄山四绝的理解,又激起学生学习黄山奇松的学习兴趣。
】2、齐读课题。
三、激情朗读,感受奇松(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自由朗读)(1)点击课件,出示要求:(指名朗读要求)想一想:1.到黄山去看松树有一个最佳观看的地方是哪里?2.课文介绍了哪三大名松?各有几句?用不同的线段标画出来。
小学语文_黄山奇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3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潇、徐、悬、臂、屹”等5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陡、崖、观、屏、宾、赏、舍、状”等8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感受黄山松的奇、美。
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2)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图片)闻名于世。
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
第一自然段介绍了黄山奇松的第一奇:位置奇。
(二)激情导读,感受奇松。
1.今天,咱们就一起去观赏黄山奇松。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节,作者在哪里看松树?看到了哪些松树?(学生默读)2.同学们,作者在哪里看松树?看到了哪些松树?玉屏楼——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也是最妙的观松处看到了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三大名松过渡:出示图片,这就是三大名松,也是黄山最具有代表性的奇松。
黄山奇松“奇”在哪里呢?3.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标划黄山奇松还“奇”在哪里?思考三大名松给你的感受。
(学生展示,教师出示句子)(1)迎客松这段文字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拟人)从哪里看出来?(如同、伸出手臂、欢迎)作者赋予松树人的情感,迎客松伸出手臂干什么?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热情好客)读出热情好客的语气。
自由读,指名读。
它在欢迎游客到来时会说些什么?指名回答(2)陪客松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拟人)从哪里看出?把什么比做什么(把陪客松比作绿色的巨人)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出示图片和资料:高大挺拔)如此高大挺拔的松树又是如何去陪伴游客的呢?学生自由回答。
(3)送客松运用什么修辞手法?什么是“天然盆景”?(盆景是人工培育,精心雕刻的景观,“天然盆景”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结果)这句话应读出什么语气?(依依不舍)自由读,齐读在与游客依依告别时,送客松会说些什么?指名说4.我们再来看这句话,出示: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的告别。
黄山奇松教学反思(3篇)
黄山奇松教学反思(精选3篇)黄山奇松教学反思(精选3篇)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的黄山奇松教学反思(精选3篇),欢送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黄山奇松》教学反思《黄山奇松》写黄山风景区有许多奇松,姿态独特,十分有趣。
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
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
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
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
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对它们的赞叹之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根本的表达方法。
”这提示我们,学生阅读《黄山奇松》这篇文章,不仅需要感悟对黄山奇松的热爱、赞叹之情,而且需要体会出是怎样将这个中心表达出来的'。
课文中值得学生学习的表达方法主要有三个。
第一个是总分总构段方式——描绘黄山奇松时,首先粗略地勾勒出它们的“潇洒、挺秀的身影”,然后具体刻画出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最后总结全文,揭示中心。
第二个是点面结合——黄山奇松数不胜数,但仅仅重点描绘了三大名松,使读者既感受到黄山奇松的千姿百态,又对三大名松留下了鲜明生动的印象。
第三个是比喻拟人——写三大名松时,将他们当做人来写,让它们具有人的情态,显得形象生动。
通过“根据课文中心,引导体会表达方法”,既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够引领学生揣摩、借鉴所运用的表达方法,可谓一举两得。
《黄山奇松》是一篇描写大自然美景的佳作。
文章通过对三大名松的具体描写和对黄山松“千姿百态”的概括描述表现了黄山奇松的“奇”。
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出示三大名松的图像,让学生仔细观察,感知三大名松的姿态,说说各自的特点。
直观的画面唤起了学生记忆中已有的表象,学生用流畅的语句说出了名松的特点。
小学语文_16黄山奇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方案黄山奇松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
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
楼前悬崖上有“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
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正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盘曲,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
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黄山松千姿百态。
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黄山奇松》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阅读过多篇描写祖国秀丽景色的文章,如《九寨沟》、《泉城》等,他们领略了祖国的秀丽风光,对祖国的风景名胜充满了向往。
也能够运用比喻、拟人这些基本的修辞方法写出景物的特点。
黄山是自然名胜,可真正去过黄山的孩子不多,对于黄山松树的奇特,他们缺乏真切感受。
因此在教学中要准备一些视频、图片等直观资料拉近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同时引导学生朗读感悟,大胆想像,体会黄山松的姿态奇特,精神顽强,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喜爱黄山、热爱祖国之情的目的。
在掌握了这些的基础之上,孩子们应能够理解并梳理两篇写景文章的写作方法。
在学习了《黄果树瀑布》后,对本课教学重难点虚实结合的写作方法应该有更深的理解,为下一步用虚实结合的方法来写景打下了基础。
《黄山奇松》习作效果分析《黄山奇松》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单元重点:虚实结合的写法的理解、比较上。
通过写景类文章写作方法的梳理和虚实更深一步的理解为孩子下一步完成一段写景文章打下了基础,下一步通过创境和视频的观赏。
小学语文_黄山奇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分析、品味感受到黄山松之“奇”。
2、学习文章写景物时打比方、详略得当、句式整齐等习作方法。
3、会背诵课文的第二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分析、品味感受到黄山松之“奇”。
2、学习文章写景物时打比方、详略得当、句式整齐等习作方法。
三、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词语积累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黄山奇松》这一课,请大家举起手来和老师一块书写课题。
(板书:黄山奇松)请大家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什么?2、(出示词语)哪位同学读一下这些词语?(生读、师评、齐读)<二>自主学习,悟松风采1、(出示黄山三大名松图片和相关学习任务)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图,看大家认识不认识?生读学习任务,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对照图片比较,相互交流。
2、现在老师想看看同学们的火眼金睛把三棵松树辨别得是不是正确,哪个小组派一位代表说说你们的观点?3、我们班的学生都是非常用心的学生,会读文章,作者也很会写文章,让我们图文对照就把三棵松树辨认出来了。
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三棵松树分别是什么树?(分别出示黄山三大名松图片及相关句子,师领读,生齐读)4、读了作者写三大名松的句子,老师深深佩服作者“画画”的本领,作者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把三大名松的形态“画”得如此之像——(板书:形态)作者“画画”的技巧是什么?(出示:三大名松图片及相关句子)让同学们体会“如同”,“如同”,“好像”后面的句子是作者的——(生读,回答,师引导)(板书:想象)。
作者展开想象的时候,用了什么手法使句子更形象、更生动?(打比方、拟人)写文章时运用了打比方、拟人手法的想象会更生动,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写作中也能用上这样的写作技巧,一定会让你的文章更精彩!5、作者把黄山三大名松分别想象成了什么?(好客的主人、绿色的巨人、天然盆景)“盆景”同学们见过吗?(出示:盆景图片)盆景是一种装饰品、艺术品,供人们观赏。
小学语文_黄山奇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黄山奇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正确美观的书写;积累文中出现的11个四字词语。
2.品读课文,抓住对三棵松的描写,体会黄山奇松千姿百态的美,感受它旺盛的生命力。
3.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师:我国明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曾有一句名诗: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对黄山的美景大家褒奖。
而黄山素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闻名于天下,令世人心向往之。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黄山奇松》,感受黄山松的奇美。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学习生字,初读课文师:请同学们拿出学习卡,将预习中找到的容易写错的字与同位进行交流。
学生交流师:老师发现很多同学都关注了“誉”字,如何把它写的既正确又美观,请给大家提个醒。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书写。
师:本课中一大写作亮点就是运用了丰富的四字词语,你们预习时找到了几个?(出示词语)指名读词语师:词语也是有感情的,大家边想象词语的内涵,边读词语,会把它读的更好。
有感情读词语师:词语读的不错,那么课文也一定读的很好,谁想来读课文?(一人读一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课文重点谢了哪几棵松树?读课文,学生交流。
三、精读课文、感悟文字师:请大家小声读课文,分别画出描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句子。
学生画句子,交流。
大屏幕出示师:好的句子需要慢慢读、细细品,大家默读描写这三棵松的句子,全画出让你印象深刻的词语,在旁边写一写批注。
学生默读、写批注。
交流。
师:关于迎客松,哪些词让你印象深刻?“饱经风霜”:1.饱经风霜的意思是尝尽了风霜雨雪、吃了很多苦。
2.补充迎客松的资料。
3.创设情境:假如你就是迎客松,这800多年中,你都经历了什么?找学生交流,并完成句子填空:我曾经,却仍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4.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迎客松的句子。
5.补充迎客松的诗,加深对饱经风霜的理解,突出它顽强的生命力。
师:作者为了把这三棵松写好,真是用了好多心思,大家观察这三句话,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学生交流师:作者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赋予松树灵性,他们仿佛就在我们眼前。
小学语文_13黄山奇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三大名松的特点。
2.理解掌握文中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学会运用点面结合,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家乡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检查生字词语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黄山的哪几棵松树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二、重点鉴赏过渡语:这节课我们重点来学习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三大名松的。
(一)学习迎客松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1)指名朗读。
(2)再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思考它有哪些特点?结合上下文理解“饱经风霜”的意思,体会迎客松生命力的顽强,并练习用“虽然...却...”说话。
(3)指名读句子,说一说作者描写迎客松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及迎客松名字的由来。
2.总结学习迎客松的方法。
(二)自主学习陪客松和送客松1.出示自学方法(1)①读句子→②说特点→③找修辞手法及得名原因(2)学生自学2.交流学习陪客松3.交流学习送客松4.图文结合。
依次出示迎客松、陪客松及送客松的图片并引导学生用“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说一说分别是哪棵松。
5.学习作者详略得当的写作方式。
(1)作者描写三棵松所用字数同样多吗?(迎客松多)(2)朗读第二自然段,找出为什么把迎客松写的具体的原因。
出示“如今,这课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并齐读这句话(3)引导学生习作中学习运用详略得当的写作方式。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1.朗读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2)从哪些句子读出黄山松的千姿百态。
出示“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仰;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3)再读,体会作者的修辞手法及语言美。
(4)介绍作者点面结合的写作方式。
三、小结1.作者描写黄山奇松都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
2.再读全文四、作业现在正值春末夏初,百花盛开,游人如织,在我们的家乡就有全国闻名的玫瑰花卉种植园,周末约上好友一起去观赏一番。
2023最新-《黄山奇松》优质教学设计附反思精选12篇
《黄山奇松》优质教学设计附反思精选12篇《黄山奇松》教学设计方案篇一一、教材分析《黄山奇松》这篇课文描写了黄山风景区有许多奇松,姿态独特,十分有趣。
文章集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于一体,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
二、学情分析黄山是自然名胜,可真正去过黄山的孩子不多,对于黄山松树的奇特,他们缺乏真切感受。
因此在教学中要准备一些视频、图片等直观资料拉近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同时引导学生朗读感悟,大胆想像,体会黄山松的姿态奇特,精神顽强,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喜爱黄山、热爱祖国之情的目的。
三、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6个生字。
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了解课文内容,明确文章“总-分-总”的结构,学习作者选取典型、抓特点写作的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欣赏松树的奇特,学习松树顽强生长的精神,培养审美情趣,热爱祖国的名山。
四、教学重难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帮助学生领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六、教学准备:黄山风光片断、黄山奇松图片、重点段落链接七、教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境,触发情感出示幻灯片(有关黄山的诗句或者是广告用语),谁知道空格里应该填上什么?“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一品黄山,天高云淡”“感受黄山,天下无山”“一山,一境界”“天下第一奇山”黄山到底有哪些神奇的魅力,能让人赞不绝口呢?其实,黄山的魅力离不开这四绝(出示幻灯片: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这节课,我们就来领略其中一绝:黄山奇松(幻灯片)二、出示目标,明确导向(请同学们默读一遍)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6个生字。
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了解课文内容,明确文章“总-分-总”的结构,学习作者选取典型、抓特点写作的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欣赏松树的奇特,学习松树顽强生长的精神,培养审美情趣,热爱的祖国名山。
三、自读课文,初步感知(师板书课题)1、开口自由读课文一遍,遇到有生字词的地方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2、默读课文一遍,想想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十六课。
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文章在描写黄山松的姿态时,使用了实写加想象的写作方法。
即先描写作者眼中所见黄山松的姿态再加上作者自己的想象。
作者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学习、阅读过多篇描写祖国秀丽景色的文章,对祖国风景名胜充满了向往。
通过学习能领略黄山松的千姿百态,神奇秀美,感知写景类文章的魅力。
但是还不能深入地关注作者是如何将这一奇景描写出来的,通过学习“眼见+想象”的写作手法使学生们在描写景物时语言更加的充实、丰满。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黄山松的“奇”。
2、抓住重点词句感知、体会黄山松的“奇美”,感受它们顽强的生命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3、学会“眼见+想象”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1.抓住重点词句感知黄山松的奇美与顽强的生命力。
2.学习描写景物“眼见+想象”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1.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说过这样一句话齐读: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2.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 黄山地位高,风景优美师: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黄山松被誉为黄山一绝.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学与黄山松有关的一篇课文,一起读课题。
4.我听出来了,你们强调了“奇”字。
一下字就将课文内容抓住了。
让我们再来读一遍读出黄山松的奇。
二.整体感知黄山松的“奇”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黄山松它们奇在哪儿,找出你认为体现它奇的句子,画出来。
2.好,孩子们,通过刚才自读课文,黄山松奇在哪,谁愿意第一个来交流?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他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你找到的是黄山松的生长环境之奇!(板书:环境奇)还有吗,继续交流听出来了,这就是黄山松的千姿百态,黄山松的姿态真奇啊!(板书:姿态奇)3.课文中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奇松呢.生说,师板书。
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同学们看,作者就是从环境奇、姿态奇,并选取了“三大名松”作为代表,介绍出黄山松的奇。
好,那就让我们先走近迎客松。
三、感悟迎客松的“奇”,学习实写加虚写的写作方法。
1、请同学们默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边读边想:哪些词语体现了迎客松的奇?(出示迎客松句子)在你找的这些词语中,你最喜欢哪请读一读。
(1)枝干遒劲。
师:知道它的意思吗,请你读(生读)。
我觉得你读得特有力量,为什么这样读?生:我觉得遒劲这个词,给人的感觉就是很有力量的意思。
师:我真佩服你,遒劲就是强健有力的意思。
来,我们看一看迎客松遒劲的枝干。
(课件展示)看图,师描述:你看它茂盛的绿叶,笔直的枝干强健有力,同学们想想看,迎客松的枝干为什么会如此强健有力,(提示松的生长地点)大家还记得黄山松都生长在哪里吗,(山顶上,陡崖边)山顶上,陡崖边都是非常陡崸、险恶的地方,一般的树木根本无法立足,而黄山的松呢,不但生存了下来,而且长得潇洒、挺秀。
请你来读读这个词全班一起读;枝干遒劲。
(2)饱经风霜。
师:你还喜欢哪个词语,(生说饱经风霜)你认为什么是饱经风霜,师:如果你是这一棵迎客松,你就站在陡崖边,你经历了什么?生:风吹日晒狂风与暴雪师:对,这就是饱经风霜(风霜重读),请你来读。
迎客松经历了多少年的风吹日晒?你猜师:对,很多年,不过不是十几年而是八百多年啊。
经历了800多年的风吹日晒这就叫饱经风霜。
(饱字重度)透过饱经风霜这个词语,可以看出迎客松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品质?是啊,岁月的流逝,自然环境的变化八百岁的老树树皮变得,开裂,斑驳,而它的叶仍是那么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可见它的生命力真顽强啊~难怪我们把它称作黄山;生齐说奇松。
那我们就来读这句话。
师:这句话不禁让我们想起陈毅元帅写下的一首诗《青松》,一起读: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师迎客松的生命力之强,令人称奇。
在这段中除了这句话,你还从哪句话看出了迎客松的奇,(指名回答)(3)它有一丛......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师:哪里是她的手臂呢,作者的想象力丰富,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比喻),将迎客松看成了黄山的主人,此刻,如果你是迎客松,你会对人们说什么欢迎词,来,面向大家,伸开手臂怎么欢迎我们师:我从你身上看到了迎客松的热情。
谁再来读读这个句子。
师:这真有种让人宾至如归的感觉啊,难怪我们把它称作黄山;生齐说。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
齐读师:这就是黄山第一奇松迎客松。
现在我们来一起回顾刚才所学的内容。
作者在描写迎客松时,是通过怎样的方法描写出来的呢?下面请你观察上下两个句子。
是的,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四字词语描写迎客松的奇特姿态即自己眼中所见,接着又运用比崳的修辞手法来想象它的奇特之处,这也正是我们要掌握的写作手法:眼见和想象,也可以叫做(实写加想象)说迎客松下面你能根据迎客的松图片,用上这些四字词语并加上自己的想象说一说迎客松得姿态吗?(板书:说)同桌之间互相练习师:三大名松写得如此精妙,那其它松是不是也用了这种写作手法呢?我们以送客松为例,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描写送客松的句子,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哪些是作者亲眼所见,哪些是作者自己的想象。
生交流师小结:作者在描写黄山松时,就是这样运用大量四字词语来写写作者眼中看到的松树的姿态,接着又运用比崳的修辞手法来想象它的奇特之处,这就是我们要掌握的写作方法——眼见加想象。
其实我们在想象的时候不仅可以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用拟人、排比等写作手法。
三、仿写1.学了这种写作方法,大家能不能仿照着来介绍介绍黄山另一绝——黄山怪石呢?我们先来领略一下黄山怪石的“奇”。
2.看到这些石头,你想到了那些四字词语?生交流3.老师想到了这些词语,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怪石嶙峋奇形怪状千奇百怪玲珑剔透雅趣天成浑然天成鬼斧神工千姿百态独一无二回味无穷浮想联翩棱角分明怪石突兀悬崖峭壁峰峦雄伟山韵妙曼秀美绝伦4.把你认为好的词语读一读,并抄写下来!5.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这块石头好像什么?在干什么?6.游人对这块奇石情有独钟,看有游客欣赏这一奇妙风光后,写下这样一段话,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以奇取胜,其形态可谓千奇百怪,令人叫绝。
只见一块独一无棱角分明的石头,矗立在悬崖边,就像一只双手紧抱的猴子,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
你看就这样现根据自己亲眼所见介绍一下石头的姿态,再发挥想象就能把一件事物描绘得淋漓尽致。
7.小练笔:用实写加想象的写作方法,写一写黄山的怪石。
下面请你仔细观察这两幅怪石的图片,任选一副,先写写自己眼中所见的姿态,尽量用上描写石头的四字词语,再加上自己的想象。
提示: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以奇取胜,其形态可谓千奇百怪,令人叫绝。
只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四、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描写景物实写加想象的写作方法感悟了黄山奇松的奇。
我们对它的姿态独特、枝干遒劲情有独钟,我们对它的饱经风霜、郁郁苍苍情有独钟,我们对它的生命顽强、热情好客情有独钟)师:其实,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我们对它的奇情有独钟。
黄山松姿态的奇不仅体现在这些,下节课我们继续领略它那千姿百态的姿态。
板书设计:16、黄山奇松环境奇迎客松姿态奇陪客松送客松眼见+想象评测练习:运用“眼见+想象”的写作方法,任选一事物(植物或景物),写一写它的姿态。
要求:先写眼中所见事物的姿态,尽量用上四字词语,再发挥自己的想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效果分析:《黄山奇松》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的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黄山奇松的赞叹之情。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抓住关键词体会黄山松的奇美和它顽强的生命力。
在课堂上积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1、注重学生说话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培养。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想象中说话,在说话中进一步理解文本,培养学生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例如:在学习迎客松的姿态时,引导学生想一想会对游玩的宾客说些什么。
通过训练,夯实基础,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2、在教学中,始终注重对写法的指导。
始终围绕“写什么”“怎么写”来展开教学。
课后反思:在教学《黄山奇松》时,我始终将“读”贯穿全过程,为确保“读”不走过场,我将每一次读留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读”的有目的,有层次,有方法。
引导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充分地读,用心读,用心去感悟。
在教学过程中,抓住文章主线引领全文。
这节课我抓住黄山松“奇”在哪?这个大问题来贯穿全文教学,学生能抓住字、词、句感悟黄山松的神奇秀美,以读促悟,努力让课堂充满语文味。
在处理“饱经风霜”这个词我做了重点的理解,让学生想象迎客松都经历了怎样的磨难,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对迎客松旺盛的生命力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重点探讨作者介绍迎客松的方法,学以致用,根据图片产生的感官刺激,展开自己的想象去介绍黄山另一绝黄山怪石。
这节课学生兴趣浓厚,参与度高,但作为老师在部分环节上对课堂预设和生成的关系不能很好的处理。
每一次总是在过后才发现自己的不足,我希望自己不断努力,并付诸行动。
观评记录:《黄山奇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学习、阅读过多篇描写祖国秀丽景色的文章,对祖国风景名胜充满了向往。
通过学习能领略黄山松的千姿百态,神奇秀美,感知写景类文章的魅力。
但是还不能深入地关注作者是如何将这一奇景描写出来的,通过学习“眼见+想象”的写作手法使学生们在描写景物时语言更加的充实、丰满。
《黄山奇松》效果分析:《黄山奇松》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的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黄山奇松的赞叹之情。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抓住关键词体会黄山松的奇美和它顽强的生命力。
在课堂上积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3、注重学生说话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培养。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想象中说话,在说话中进一步理解文本,培养学生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例如:在学习迎客松的姿态时,引导学生想一想会对游玩的宾客说些什么。
通过训练,夯实基础,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4、在教学中,始终注重对写法的指导。
始终围绕“写什么”“怎么写”来展开教学。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十六课。
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文章在描写黄山松的姿态时,使用了实写加想象的写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