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俊伟_山东大学法学院_研究生导师_创新助手_人物报告_2016-01-03

合集下载

论纯粹经济利益损失保护_兼评_侵权责任法_第2条

论纯粹经济利益损失保护_兼评_侵权责任法_第2条

收稿日期:2010-12-18作者简介:满洪杰(1974-),男,回族,山东济南人,山东大学法学院讲师,法学博士,山东大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主要研究方向:侵权行为法、医事法,①Heinrich Honsell ,Der Ersatz reiner Verm genssch den in Rechtsgeschichte und Rechtsvergleichung ,in Festschrift W.Lorenz 483(Thomas Rauscher et al.eds.,2001)..论纯粹经济利益损失保护———兼评《侵权责任法》第2条满洪杰(山东大学法学院,山东济南250100)摘要:纯粹经济损失理论的实质是对侵权法所保护对象范围的合理界定。

英美法上,为给侵权法确定一个合理的界限,建立了过失致人纯粹经济损失不予赔付规则,但该规则在当代受到质疑并产生了诸多项例外。

大陆法系国家民法典对于侵权法的保护对象范围有开放式与保守式两种类型,对于纯粹经济损失保护的程度和方式也有不同。

我国《侵权责任法》第2条对于侵权责任所保护利益的范围,作出了开放式的规定,使纯粹经济损失得以包含于侵权法调整范围之内。

为了避免纯粹经济利益保护范围不确定带来的弊端,应对受保护的纯粹经济损失进行类型化,并辅之以判例学说的支撑,从而形成一种开放而富有弹性的模式。

关键词:纯粹经济损失;保护;《侵权责任法》;第2条中图分类号:D9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8003(2011)02-0107-06一、纯粹经济利益损失的概念纯粹经济损失(Pure Economic Loss )的概念产生于学者的书案和法官的判决中,各国实证法中一般均未做规定。

只有瑞典侵权责任法对纯粹经济损失作了如下界定:“本法的纯粹经济损失应被理解为不与任何人身体伤害或者财产损害相联系而产生的经济损失。

”德国学者冯·巴尔认为,根据利益的定位,纯粹经济损失是一种未对受法律保护的权利或者利益造成侵害的损失。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内涵、特征、优势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内涵、特征、优势

The Connotation,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of the Socialist Road under the Rule of Law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作者: 冯玉军[1]
作者机构: [1]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北京100872
出版物刊名: 河北法学
页码: 2-13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2期
主题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内涵;特征;优势
摘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也是我国社会
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在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个根本问题上,我们要树立自信、保持定力,在历史坐标、世界方位中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从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探索适合自己的法治道路,同时借鉴国外法治有益成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夯实法治基础.迈向全面依法治国新征程、开创法治中国建设新局面,必须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特征,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制度优势和后发优势.。

关于学院新媒体平台建设现有问题及解决途径的思考

关于学院新媒体平台建设现有问题及解决途径的思考

C ase analysis现如今,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此同时,大学生使用网络也呈现出信息需求多样化、价值取向多元化等特点。

为了让大学生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持“四个自信”,运用网络新媒体对他们进行网络思政教育便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以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为例,分析网络新媒体建设工作中的现有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途径,以期让网络新媒体更好地发挥网络思政育人作用,完善“三全育人”机制。

一、网络新媒体现状简介1.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融媒体中心组织架构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融媒体中心隶属于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团委,重大事项由学院主要领导研究决定,日常事务主要是分管新媒体工作的老师带领学生自主管理。

学院设有融媒体中心,设负责人1名,统筹管理日常事务。

中心下设网络运营部、影像制作部、新闻采编部、创作推广部四个部门。

学院所运营的新媒体平台主要有学院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QQ公众号和抖音号,分别由创作推广部、网络运营部和影像制作部负责运营。

另外的平行部门新闻采编部虽不直接参与到其中,但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学院的新闻、专题访谈等均交由该部门完成,四个部门相互协同配合。

2.学院各平台简介(1)微信公众号学院微信公众号作为学院主要的新媒体平台,承担学院新闻宣传、活动预告以及进行网络思政育人的作用。

2021年,新媒体微信推文阅读量和转发量一直保持在较为稳定的态势,总阅读次数达到495119次,阅读人数达到272371次,分享次数和分享人数分别达到了13929和9862次,共推文837余篇,其中优秀原创推文《新生话题圈|今天你“社恐”了吗》、《夏条绿已密,朱萼缀鲜明》、《围炉夜谈|冬日漫漫如无边之雪,让我们相互取暖叭》等被校媒选中并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推送,展现了学院风采。

(2)微博、QQ账号其中,QQ账号一共发布976条说说,涵盖了学院文化活动、校园生活、社会热点、时事政治等,并且评论区与读者互动良好,在学习之余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

徐伟敏_山东大学法学院_研究生导师_创新助手_人物报告_2016-01-03

徐伟敏_山东大学法学院_研究生导师_创新助手_人物报告_2016-01-03
创新助手报告 ——人物分析报告
创新助手平台提供
微信公众号:INFOSOFT_STADS 电子邮件:stads@ 官方网站:
北京万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出品
2016-..................................................................................................... III 一、人物简介........................................................................................................ 1 二、人物相关科研产出总体分析........................................................................ 1 2.1 文献类型产出总量表/图 ....................................................................... 1 三、人物相关科技论文产出分析........................................................................ 2 3.1 中文期刊论文 ........................................................................................ 2 3.1.1 中文期刊论文年度发文量 ......................................................... 2 3.1.2 中文期刊论文产出表 ................................................................. 3 3.1.3 所发表中文期刊论文所分布刊情况 ......................................... 3 3.1.4 最近发表中文期刊论文情况 ..................................................... 3 3.1.5 近十年研究热点推荐 ................................................................. 4 3.2 学位论文 ................................................................................................ 5 3.2.1 学位论文年度指导数量 ............................................................. 5 3.2.2 所导硕博论文数量饼状图 ......................................................... 5 3.2.3 所导学位论文 ............................................................................. 6 3.3 中文会议论文 ........................................................................................ 6 3.3.1 会议论文年度发文量 ................................................................. 6 3.3.2 所发表的中文会议论文 ............................................................. 7 四、学术网络........................................................................................................ 7 4.1 学术引用指标 ........................................................................................ 7 4.2 高被引论文 ............................................................................................ 7 五、 人物科研合作关系...................................................................................... 8 六、人物相关关键词............................................................................................ 8 附录一 联系方式.................................................................................................. 9

强院兴校背景下校院两级权力清单的设置

强院兴校背景下校院两级权力清单的设置

2021年第2期高教探索Higher Education Exploration强院兴校背景下校院两级权力清单的设置汪全胜杨娟摘要:伴随着学院制改革的完成,高等学校形成了校院两级管理体制。

为进一步挖掘高校办学的发展潜力,促进高校的内涵式发展,寻找内生增长点,在学院治理结构较为完善的情况下,学院作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以及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直接经办主体理应成为具有自主办学权力的实体,即确立强院兴校的理念。

为了规范校院两级的治理结构,明晰学院责权利一致原则,应引入、借鉴权力清单制度,明确学校及学院的权力清单制度,包括权力清单以及相应的责任清单,同时需要建立相应的保障措施,如思想认识到位、权力梳理到位、制度规范到位等,才能真正实现强院兴校的目标。

关键词:学院制;强院兴校;权力清单;办学自主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和以“放管服”为中心的简政放权改革以来,我国在明晰政府权力的边界,强化权力的制约与监督,打造责任政府、服务型政府方面有了重大进展。

在涉及教育管理特别是高等教育管理层面,随着2017年3月31日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出台,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得到进一步保障,高校的办学活力得以进一步释放,内涵式发展助推高等学校内部的放管服改革以及权力清单制度的实施。

高校内部的放管服改革,推动管理权力下移,落实学院为办学主体,促进学科与学术振兴,以强院带动兴校。

一、强院兴校的提出高等教育领域的放管服改革,从目前相关政策文件来看,主要是涉及行政机关与高等学校之间的权力分配,强调行政机关对高校的管理要简政放权,提高高校的办学自主权。

但实际上,高等教育领域的放管服改革还有其内在的维度,即在一所高校内部,在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下,如何由学校给学院简政放权,如何加强学院的办学自主权,挖掘学院的内生增长力,让学院成为名符其实的办学主体。

域外取得的刑事证据之可采性

域外取得的刑事证据之可采性

作者: 冯俊伟
作者机构: 山东大学法学院
出版物刊名: 中国法学
页码: 247-265页
年卷期: 2015年 第4期
主题词: 域外刑事证据;证据可采性;证据排除;司法协助
摘要:在打击跨境犯罪及犯罪分子的跨国流动中,域外取得的刑事证据在本国刑事审判中具有重要意义。

域外取得的刑事证据之可采性判断遭遇的最大难题是各国刑事司法主权的隔阂,具体立法层面牵涉法律依据重叠、证据规则多元、权利保障差异等多重因素。

从国际刑事司法协助的演进来看,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存在程序优先于实体、实体优先于程序、“程序一实体”二元分立、替代性解决方式四种立法思路。

我国立法、司法中采取的真实性审查方式忽略了对被追诉人的权利保障。

为了促进对跨境犯罪的打击和跨境追逃工作高效、有序的展开,我国相关立法应予完善。

《监察法》实施中的证据衔接问题

《监察法》实施中的证据衔接问题

Research on the Coherence of Evidence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C.Supervision Law 作者: 冯俊伟[1]
作者机构: [1]山东大学法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出版物刊名: 行政法学研究
页码: 85-95页
年卷期: 2019年 第6期
主题词: 监察调查;刑事侦查;程序环境;证据衔接
摘要:从证据与程序的关系看,证据不仅需要与待证事实有关联,还是一种法律程序产品,是一系列法律行为后产生的某种结果。

不同法律程序在程序目的、程序性质、程序保障、程序严格性等方面存在不同,上述差异影响和塑造了不同性质的证据,进而产生了证据衔接的问题。

《监察法》构建了一个独立的法律程序,对公职人员职务违法、职务犯罪行为的调查适用《监察法》及相关规定,监察证据与刑事证据也面临着衔接的问题。

监察调查程序与刑事侦查程序相比,在规范密度、权力行使、程序保障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在当前的立法框架下,要求监察机关在收集、固定证据时参照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有助于优化监察调查的程序环境,为监察证据与刑事证据有效衔接提供正当性。

串联式连续混炼与传统混炼的胶料性能和能耗研究

串联式连续混炼与传统混炼的胶料性能和能耗研究

串联式连续混炼与传统混炼的胶料性能和能耗研究李 伟1,汪传生2*,边慧光2,常天浩2,朱 琳2,张鲁琦2(1.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潍坊262500;2.青岛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061)摘要:对比研究串联式连续混炼与传统混炼的胶料性能和能耗。

结果表明:与传统混炼相比,串联式连续混炼制备的混炼胶的填料(炭黑和白炭黑)分散性好,门尼粘度低,硫化胶的300%定伸应力/100%定伸应力、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大,DIN磨耗指数略小;串联式连续混炼制备混炼胶的单位能耗低,生产效率高。

与啮合型密炼机传统混炼相比,串联式连续混炼的单位能耗降低14.8%,生产效率提高16.3%。

关键词:串联式连续混炼;传统混炼;密炼机;分散性;能耗中图分类号:TQ330.6+3 文章编号:1000-890X(2020)05-0384-04文献标志码:A DOI:10.12136/j.issn.1000-890X.2020.05.0384“中国制造2025”已经提出全面推行绿色制造[1-2],然而现阶段,许多橡胶加工企业对胶料的混炼仍以传统混炼为主[3-4]。

这种多段式混炼工艺严重影响生产效率,且在混炼过程中存在能耗高、混炼胶质量稳定性差以及配合剂易飞扬等问题[5-8]。

串联式连续混炼方法能够保证胶料混炼配比准确,混炼质量稳定、高效。

本工作对比研究了串联式连续混炼与传统混炼的胶料性能和能耗。

1 实验1.1 原材料天然橡胶(NR),SCR20,门尼粘度[ML(1+4)100 ℃]为54~55,西双版纳路博橡胶有限公司产品;炭黑N330,上海卡博特化工有限公司产品;白炭黑,索尔维白炭黑(青岛)有限公司产品;硬脂酸,广州市启林化工有限公司产品;防老剂4020和RD,中国石化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产品;氧化锌、偶联剂Si69、增塑剂A、微晶蜡、防焦剂CTP、促进剂TBBS和硫黄,市售品。

1.2 试验配方试验配方如表1所示。

基于B方法的Web Service组合描述和验证方法

基于B方法的Web Service组合描述和验证方法

基于B方法的Web Service组合描述和验证方法
王帅强;万建成;侯金奎;冯仕红
【期刊名称】《计算机工程》
【年(卷),期】2007(033)019
【摘要】对于Web Service及其组合来说,保证其组合的正确性是十分必要的.B 方法是一个基于模型的形式化方法,有很强的结构化机制和很好的工具支持,对于建模和软件验证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该文基于B方法对Web服务及其组合进行了形式化建模,并能够利用B方法相对成熟和完善的模型检查工具,来完成模型的正确性验证.
【总页数】5页(P19-22,41)
【作者】王帅强;万建成;侯金奎;冯仕红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济南,250061;山东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济南,250061;山东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济南,250061;山东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济南,25006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11
【相关文献】
1.一种基于抽象与精化技术的Web服务组合验证方法 [J], 陈国彬;任强;张广泉
2.基于Petri网的Web服务组合验证方法 [J], 沈华;何炎祥;张明武
3.基于uMSD的Web服务组合验证方法研究 [J], 王志坚;李雯睿;杨种学;张鹏程
4.一种基于认知模型检测的Web服务组合验证方法 [J], 骆翔宇;谭征;苏开乐;吴立军
5.基于网络信息搜索的Web Service文本描述信息扩充方法 [J], 王立杰;李萌;蔡斯博;李戈;谢冰;杨芙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认识情态与传信情态

认识情态与传信情态

Chinese Epistemic Modality and Evidential Modality 作者: 冯军伟[1]
作者机构: [1]河北大学国际交流与教育学院,河北保定071002
出版物刊名: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页码: 43-48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4期
主题词: 认识情态;传信情态;差异
摘要:认识情态与传信情态都可以表达说话人对于句子命题真值的判断,都属于混合型情态。

但是,二者在认知机制的模式、所编码的情态意义、说话人的确信程度、主客观性程度等
诸多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认识情态是一种对命题真值的评估机制,传信情态则是一种通过推
理的手段进行的论证机制;认识情态侧重说话人对信息的态度,而传信情态则侧重信息的来
源;认识情态表达说话人的确信程度,有强弱之分,而传信情态则提供信息来源,无强弱之
别,因此,认识情态的主观性程度要高于传信情态的主观性程度。

《司法哲学》读书笔记模板

《司法哲学》读书笔记模板

目录分析
01
绪论
02
第一章司法 哲学诸问题
04
第三章司法 的形式与实 质
06
第五章司法 的依法与能 动
03
第二章司法 的诸种属性
05
第四章司法 中的法律、 政治与政策
第七章司法与民意
第六章司法中的公 平正义
后记
一、在“道”与“术”之间 二、疑难案件与哲学和方法 三、在不确定性中寻求确定性 四、在哲学的指引下运用方法 五、为实践问题寻找理论答案 六、法治成熟的重要标志 七、专业问题的专业化探讨 八、参考借鉴与立足国情 九、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节司法哲学与终极观念 第二节司法的理想与现实 第三节司法裁判中的“求真” 第四节司法态度与裁判境界
第一节司法的尝试性与溯及性 第二节司法的选择性与审慎性 第三节司法的稳定性与变动性 第四节司法的自治性与开放性 第五节司法的价值中性与价值评价性 第六节司法的客观性与主观性 第七节司法的逻辑与经验 第八节司法的理论与实践 第九节司法的赞誉与非难
第一节公平正义的司法适用 第二节个案中慎用公平正义 第三节辩证看待司法公正
第一节司法与民意关系的维度 第二节理性对待民意
读书笔记
这是《司法哲学》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心得。
精彩摘录
这是《司法哲学》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谢谢观看
作者介绍
孔祥俊,男,1965年12月22日出生,汉族,山东定陶人。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院长、知识产权与竞争法 研究院院长、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博士后。1982年考入华东政法学院,获法学学士(1986年), 1989年考入中国政法大学,获法学硕士(1991年)、法学博士(1994年),师从著名法学家江平教授。曾任最高 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副庭长。

人大法学院冯教授应邀主讲北京市属高校高级研修班培训课程

人大法学院冯教授应邀主讲北京市属高校高级研修班培训课程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第 1 页 共 1 页 人大法学院冯教授应邀主讲北京市属高
校高级研修班培训课程
6月30日,应北京市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邀请,冯玉军教授为该中心主办的北京市属高校硕士研究生导师高级研修班主讲《申报及作好科研课题》课程。

来自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工商大学、首都医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服装学院、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国戏曲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北京舞蹈学院、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农学院、首都体育学院、北京物资学院、首都经贸大学、北京印刷学院、北京联合大学的近百名硕士研究生导师听讲。

冯教授的授课内容包括科研要求与自我定位、项目类型与申报原则、学术目标与科研实施方案、精心撰写课题申报书等四个方面。

重点是帮助大家明确硕士研究生导师的学术定位,申报各级各类科研课题的注意事项,一起分享从事文科研究的各种酸甜苦辣、经验教训,并就如何作好科研课题申报——提出真正问题、采取正确方法、得到丰硕成果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

讲座受到全体听课老师的赞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
图表目录
图表 1 文献总体产出统计表 .............................................................................. 1 图表 2 文献总体产出饼图 .................................................................................. 1 图表 3 中文期刊论文年度发文量 ...................................................................... 1 图表 4 中文期刊论文产出表 .............................................................................. 2 图表 5 人物发表期刊论文刊分布图 .................................................................. 2 图表 6 各年度指导学位论文数量 ...................................................................... 4 图表 7 所导硕博学位论文数量对比饼状图 ...................................................... 5 图表 8 中文会议论文年度发文量 ...................................................................... 5 图表 11 学术引用指标 ......................................................................................... 5 图表 12 高被引论文 ............................................................................................ 6 图表 15 人物科研合作关系 ................................................................................ 6 图表 17 人物相关关键词词频 ............................................................................ 6
创新助手报告 ——人物分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告
创新助手平台提供
微信公众号:INFOSOFT_STADS 电子邮件:stads@ 官方网站:
北京万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出品
2016-01-03
报告目录
报告核心要素....................................................................................................... III 一、人物简介........................................................................................................ 1 二、人物相关科研产出总体分析........................................................................ 1 2.1 文献类型产出总量表/图 ....................................................................... 1 三、人物相关科技论文产出分析........................................................................ 1 3.1 中文期刊论文 ........................................................................................ 1 3.1.1 中文期刊论文年度发文量 ......................................................... 1 3.1.2 中文期刊论文产出表 ................................................................. 2 3.1.3 所发表中文期刊论文所分布刊情况 ......................................... 2 3.1.4 最近发表中文期刊论文情况 ..................................................... 2 3.1.5 近十年研究热点推荐 ................................................................. 3 3.2 学位论文 ................................................................................................ 4 3.2.1 学位论文年度指导数量 ............................................................. 4 3.2.2 所导硕博论文数量饼状图 ......................................................... 5 3.2.3 所导学位论文 ............................................................................. 5 3.3 中文会议论文 ........................................................................................ 5 3.3.1 会议论文年度发文量 ................................................................. 5 3.3.2 所发表的中文会议论文 ............................................................. 5 四、学术网络........................................................................................................ 5 4.1 学术引用指标 ........................................................................................ 5 4.2 高被引论文 ............................................................................................ 6 五、 人物科研合作关系...................................................................................... 6 六、人物相关关键词............................................................................................ 6 附录一 联系方式..................................................................................................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