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的应急指挥体系与专业化的应急队伍
突发事件应急总体预案
突发事件应急总体预案一、工作目标突发事件应急总体预案旨在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体系,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降低突发事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确保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高效地开展应急处理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二、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1)强化预防意识,加大公共卫生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加强健康教育和宣传,提高人民群众自我防护能力。
(2)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体系,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3)加强应急预案制定和修订,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1)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依法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控制和应急处置工作。
(2)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统一领导、协调、指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3)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1)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和预警机制,确保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处置。
(2)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和水平。
(3)完善应急物资储备和调拨机制,确保应急物资的及时供应。
三、组织管理1、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2、设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包括预案的制定、修订、培训、演练等。
3、成立专家咨询组,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置提供技术支持。
4、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明确职责,建立健全协调联动机制,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有序开展。
5、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考核评价制度,对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
四、预防措施1、加强卫生管理(1)制定严格的卫生管理制度,确保公共场所、饮用水、食品等卫生安全。
(2)加强对医疗机构的卫生监管,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院内感染。
公共安全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指南
公共安全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指南第1章应急救援队伍概述 (3)1.1 队伍概念与分类 (3)1.2 队伍建设原则与目标 (4)第2章队伍组织架构 (4)2.1 组织架构设计 (4)2.1.1 领导机构 (4)2.1.2 业务部门 (5)2.1.3 基层救援队伍 (5)2.2 岗位职责设定 (5)2.2.1 领导小组职责 (5)2.2.2 业务部门职责 (5)2.2.3 基层救援队伍职责 (5)2.3 协同配合机制 (6)2.3.1 信息共享机制 (6)2.3.2 联合演练机制 (6)2.3.3 快速反应机制 (6)2.3.4 资源共享机制 (6)2.3.5 持续改进机制 (6)第3章队员选拔与培训 (6)3.1 选拔标准与程序 (6)3.1.1 选拔标准 (6)3.1.2 选拔程序 (7)3.2 培训内容与方法 (7)3.2.1 培训内容 (7)3.2.2 培训方法 (7)3.3 培训质量评估 (7)第4章队伍装备与物资 (8)4.1 装备选型与配备 (8)4.1.1 装备选型原则 (8)4.1.2 基本装备配置 (8)4.1.3 装备配备标准 (8)4.2 装备维护与管理 (8)4.2.1 装备维护 (8)4.2.2 装备管理 (8)4.3 物资储备与调配 (9)4.3.1 物资储备 (9)4.3.2 物资调配 (9)第5章预案制定与演练 (9)5.1 预案编制要求 (9)5.1.1 综合考虑公共安全事件的类型、特点和可能造成的危害,明确预案的目标、范围和任务。
(9)5.1.2 遵循法律法规,结合实际情况,保证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9)5.1.3 强化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应急救援队伍和相关部门的职责。
(9)5.1.4 完善预案体系,保证各级预案之间相互衔接、协调一致。
(9)5.1.5 建立预案审批、发布和备案制度,保证预案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9)5.2 预案内容与更新 (9)5.2.1 预案内容 (9)5.2.2 预案更新 (10)5.3 演练组织与评估 (10)5.3.1 演练组织 (10)5.3.2 演练评估 (10)第6章应急救援能力建设 (10)6.1 技能培训与考核 (10)6.1.1 培训内容 (10)6.1.2 培训方式 (10)6.1.3 考核评价 (10)6.2 专业领域协作 (10)6.2.1 专业领域划分 (11)6.2.2 协作机制 (11)6.2.3 资源共享 (11)6.3 救援经验总结与分享 (11)6.3.1 经验总结 (11)6.3.2 经验分享 (11)6.3.3 知识更新 (11)第7章信息与指挥系统 (11)7.1 信息收集与处理 (11)7.1.1 信息收集 (11)7.1.2 信息处理 (11)7.2 指挥调度与协调 (12)7.2.1 指挥调度 (12)7.2.2 协调 (12)7.3 信息化建设与运用 (12)7.3.1 信息化建设 (12)7.3.2 信息化运用 (12)第8章安全防护与医疗救护 (12)8.1 安全防护措施 (12)8.1.1 防护基本原则 (12)8.1.2 个人防护装备 (13)8.1.3 环境防护措施 (13)8.2 医疗救护资源配置 (13)8.2.1 医疗救护设备 (13)8.2.2 医疗救护人员 (13)8.2.3 医疗救护车辆 (14)8.3 现场急救技能培训 (14)8.3.1 培训内容 (14)8.3.2 培训方式 (14)8.3.3 培训对象 (14)第9章心理援助与危机干预 (14)9.1 心理援助体系建设 (14)9.1.1 心理援助体系构建原则 (14)9.1.2 心理援助体系主要内容 (15)9.2 心理危机干预策略 (15)9.2.1 心理危机识别与评估 (15)9.2.2 心理危机干预方法 (15)9.2.3 心理危机干预效果评估 (15)9.3 心理援助队伍培养 (15)9.3.1 心理援助队伍选拔与培训 (15)9.3.2 心理援助队伍管理 (15)9.3.3 心理援助队伍实践与交流 (15)第10章持续改进与创新发展 (15)10.1 队伍建设评估 (16)10.1.1 队伍结构评估 (16)10.1.2 队伍素质评估 (16)10.1.3 装备与设施评估 (16)10.1.4 应急预案与演练评估 (16)10.2 改进措施与建议 (16)10.2.1 优化队伍结构 (16)10.2.2 提升队伍素质 (16)10.2.3 加强装备与设施建设 (16)10.2.4 完善应急预案与演练 (16)10.3 创新与发展方向 (17)10.3.1 技术创新 (17)10.3.2 管理创新 (17)10.3.3 人才培养与交流 (17)第1章应急救援队伍概述1.1 队伍概念与分类应急救援队伍是指在公共安全领域,为应对突发事件,实施紧急救援行动,由具有一定专业技能、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员组成的专门队伍。
应急管理体系的建立与标准化
应急管理体系的建立与标准化引言应急管理体系的建立与标准化是现代社会中十分重要的一项任务。
在面临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和危机时,一个有效的应急管理体系可以帮助组织和个人更好地应对和管理紧急情况,减少损失和风险。
本文将探讨应急管理体系的建立与标准化的重要性,并从不同的角度展开阐述。
第一节:建立应急管理体系的必要性现代社会面临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和危机,如地震、火灾、恐怖袭击等等。
一个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可以提前进行预防和准备,使组织和个人能够及时、准确且有效地响应和处理突发事件。
同时,应急管理体系能够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减少灾害造成的社会和经济损失。
建立应急管理体系还可以增强社会的稳定性和抗灾能力。
通过提前规划和组织,可以避免恐慌和混乱的产生,使救援和恢复工作更加有条不紊。
此外,应急管理体系还可以提高社会的整体抗灾能力,增强个体和组织在危机中的应对能力,从而保障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第二节:应急管理体系的建立要素及框架建立一个有效的应急管理体系需要考虑多个要素,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量身定制。
其中,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要素:1. 领导力和组织管理:应急管理体系需要明确责任分工和指挥链,确保决策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 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通过对潜在风险的评估和预警系统的建立,可以提前发现和识别潜在的危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风险。
3. 应急资源和设施:应急管理体系需要建立完善的资源和设施网络,包括紧急救援队伍、医疗设备、避难所等,以应对突发事件时的需求。
4. 信息管理和通信系统:应急管理体系需要建立高效的信息管理和通信系统,以便及时传达相关信息和指令,以及收集和分析紧急情况的数据。
5. 演练和培训:为了确保应急管理体系的有效性,需要定期进行应急演练和培训。
这有助于提高个体和组织在应急情况下的反应能力和应对能力。
第三节:应急管理体系的标准化应急管理体系的标准化是建立一个统一的、可衡量和评估的应急管理标准体系,以确保应急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效果。
美国应急指挥体系简介
美国应急指挥体系简介美国应急指挥体系简介美国应急管理工作起步较早,经过多年的发展完善,现在已经形成了比较先进和成熟的应急管理机制。
美国于1979年成了国家应急管理署(FEMA,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y),专门负责应急管理工作,在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事故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9·11”之后,2003年美国在FEMA的基础上成了国土安全部(DHS,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重点加强了防恐反恐的职能,形成涵盖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体系。
一、美国应急管理体制总体情况(一)联邦层面。
2004年美国发布了国家突发事件管理系统NIMS(National Incident Management System)和国家应急预案NRP(National Response Plan)。
NIMS是一个应急管理方法的模板性文件,适用于全国各级政府的应急管理;NRP则是描述应急机制、指导如何应急的文件。
2008年1月,为更符合和体现其指导性目的,鼓励促进其他具体应急预案的完善,又将国家应急预案改进为国家应急框架。
NRF(National Response Framework)。
同年12月,国家突发事件管理系统NIMS也进行了相应修订完善。
根据事件复杂性如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等,NIMS将突发事件分为五级,第五级为最轻微的事件,第一级为最严重的事件,如图1所示。
第五级和第四级突发事件影响范围为市县,由当地政府(县和市等)负责;第三级突发事件影响范围为州一级或者大城市,由州政府指挥协调处置;第二级和第一级突发事件影响范围为州一级或者国家层面,由州和/或联邦政府协同处置。
美国发布第五号总统令在全国范围内推行NIMS规定的原则和标准,促进各州在应急管理机制方面的一致性。
由于美国实行联邦制,NIMS的执行并不能强制,但是在美国,重大突发事件应急产生的费用主要由联邦政府承担(一般可达75%以上甚至全部),州一级政府只需承担少量费用,而州政府要想从联邦政府拿到应急经费,就必须执行NIMS系统规定。
我国地震应急指挥技术体系初探
我国地震应急指挥技术体系初探
姜立新;聂高众;帅向华;吴天安;张建福;杨天青
【期刊名称】《自然灾害学报》
【年(卷),期】2003(12)2
【摘要】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是防震减灾建设的核心内容。
”十五”期间 ,将建设中国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
目潜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和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 ,其体系结构 ,关键构成、设计和实现还有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根据所从事的项目建设过程 ,对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的体系结构进行了阐述 ,介绍了在此基础上开展的首都圈地震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工作。
【总页数】6页(P1-6)
【关键词】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防震减灾建设;中国;数据处理;地震现场
【作者】姜立新;聂高众;帅向华;吴天安;张建福;杨天青
【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5.9
【相关文献】
1.标准化的应急指挥体系与专业化的应急队伍——从伊利诺州看美国应急指挥体系和培训情况 [J], 陈涛;
2.美国标准化应急管理体系在福建地震应急指挥体系中的导入 [J], 黄烨;魏冰玲
3.省级地震应急指挥中心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初探 [J], 李敏;李永强;曹彦波
4.地方地震现场应急指挥平台的建设与应用——以厦门市地震现场应急指挥平台建设为例 [J], 潘震宇;毛松林;蔡欣欣;卓群;林帆
5.推动各级地震应急指挥系统的建设与互通——记广西市(县)地震应急指挥中心项目建设 [J], 龙邦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应急预案_应急队伍
一、前言为了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上级部门的部署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应急预案及应急队伍。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单位的各类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
三、应急组织体系1. 应急指挥部应急指挥部是本单位的最高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和监督本单位的应急工作。
应急指挥部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指挥长,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副指挥长,下设办公室、现场指挥部、后勤保障组、信息宣传组、医疗救护组、交通保障组等。
2. 应急办公室应急办公室是应急指挥部的日常办事机构,负责日常应急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
3. 应急队伍应急队伍是本预案的核心力量,分为以下几类:(1)现场救援队伍:负责现场救援、抢险、疏散等工作。
(2)医疗救护队伍:负责伤员的救治和卫生防疫工作。
(3)交通保障队伍:负责交通管制、疏导和救援物资的运输。
(4)后勤保障队伍:负责应急物资的采购、调配和分发。
(5)信息宣传队伍:负责信息的收集、整理、发布和舆论引导。
四、应急响应程序1. 信息报告发生突发事件后,事发单位应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性质、影响范围、已采取的措施等。
2. 启动预案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根据事件性质和严重程度,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
3. 指挥调度应急指挥部根据预案要求,对现场救援、医疗救护、交通保障、后勤保障和信息宣传等工作进行指挥调度。
4. 救援行动各应急队伍按照指挥部的指令,迅速开展救援行动。
5. 信息发布信息宣传组负责对内外发布事件进展情况和应对措施,引导舆论。
6. 恢复重建事件得到控制后,开展恢复重建工作,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五、应急保障措施1. 物资保障:储备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确保应急队伍在救援过程中有充足的物资保障。
2. 人员培训:定期对应急队伍进行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总结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总结一、工作目标本预案旨在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高效、有序地开展各项应急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事件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危害,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二、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1)加强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做好预防工作,降低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制度,确保应急物资充足、更新及时。
(3)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各部门、各单位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应急意识和应对能力。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1)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明确各部门、各单位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应急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2)成立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实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协调。
(3)建立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应急管理工作机制,确保各级政府和部门密切协作,形成合力。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1)建立快速反应机制,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
(2)优化应急流程,提高应急响应速度和效率。
(3)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应急信息传递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三、组织管理1、成立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协调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2、设立应急办公室,负责日常协调、组织、指导、监督应急管理工作。
3、设立专家咨询组,为突发事件应对提供专业技术支持。
4、建立应急队伍,包括卫生、公安、消防、交通、通信等部门的专业人员,确保应急力量充足、专业、高效。
5、明确各部门、各单位的职责和任务,确保应急管理工作有序、高效进行。
6、建立健全应急协调联动机制,加强与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志愿者组织的协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
四、预防措施1、加强卫生管理(1)建立完善的公共卫生管理制度,加强对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卫生监管。
(2)定期对公共场所进行卫生检查,确保卫生状况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3)加强对生活饮用水的监测和管理,防止水源污染,确保人民群众饮水安全。
安全生产标准化第九部分:.建立应急管理机构与应急救援队伍的通知
建立应急管理机构与配置应急救援队伍的决定公司属各部门:为全面加强本公司的应急管理工作,全面实施风险管理,有效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保障全体员工的生命和企业的财产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经公司研究决定,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全面负责公司的应急管理工作。
一、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人员组成组长:****成员:*******在应急状态下,以应急指挥领导小组为中心。
二、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职责1、日常状态下:⑴负责成立公司应急预案编写小组,组织制定、修订本公司的应急预案与应急预案的内部评审、批准、发布工作。
⑵负责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配备相应的应急物资及装备。
⑶负责组建公司应急救援队伍,批准应急演练计划并定期实施应急演练。
⑷负责批准应急培训计划。
⑸负责检查监督公司各部门生产安全事故的预防工作。
⑹负责保证应急救援经费的投入。
三、应急救援队伍为全面加强本公司的应急救援工作,有效处置各类突发事件,保障全体职工的生命和企业的财产安全,根据公司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经公司领导研究决定,成立应急救援队伍,负责公司在应急状态下的应急救援工作。
1.抢险救援组组长:*成员:*抢险救援组主要职责:(1)负责现场遇险人员的救护;(2)告知外来应急救援人员,消防系统、水源部位、救援设施和器材,以及周边人员与环境情况,协助其抢险;(3)负责应急抢险期间向社会救援力量介绍情况,并协助救援,做好支援工作;(4)应急抢险结束后,加强现场监护;(5)负责协助进行事故调查及提供事故现场相关技术资料。
2.警戒疏散组组长:成员:警戒疏散组主要职责:(1)日常明确应急疏散路线、疏散人员的紧急集合点,对疏散及集合的安全标识维修和维护。
(2)紧急情况下,接到疏散指令后,组织人员有序疏散。
(3)负责组织事故可能危及区域内的人员疏散、撤离至安全地带并清点现场人数,确保人员处于安全区域并向上级汇报;(4)负责引导社会救援人员、车辆、物资装备顺利到达相应位置;(5)在现场警戒组人员未到现场前,负责现场秩序,控制人员出现场;协助现场警戒组人员工作。
应急指挥体系组成
汇报人:可编辑
汇报时间:2024-01-04
目录
• 应急指挥体系概述 • 应急指挥体系的核心构成 • 应急指挥体系的工作流程
目录
• 应急指挥体系的运行保障 • 应急指挥体系的挑战与对策 • 应急指挥体系案例分析
01
应急指挥体系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统一指挥
分级负责
反应迅速
运转高效
案例三:某大型化工企业安全事故应急响应
总结词
预先计划、专业救援、有效沟通
详细描述
某大型化工企业在安全事故发生后,依靠预 先制定的应急计划,调动专业救援力量,保 持有效沟通,迅速控制事故局面,降低人员 伤亡和财产损失。
THANKS
根据灾害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合理调 配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确保救援工 作的高效开展。
提高应急响应速度与效率
强化应急队伍建设
提高应急队伍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 ,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准确 地开展救援工作。
优化应急流程
加强技术应用与创新
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大数据、人 工智能等,提高应急响应的效率和准 确性。
03
应急指挥体系的工作流程
接警与响应
01
02
接警
响应
接收突发事件报告,了解事件性质、地点、影响范围等基本信息。
根据事件性质和严重程度,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调动应急资源。
指挥与协调
指挥
统一指挥调度应急队伍和资源,确保 各部门协同作战。
协调
协调相关部门和单位,共同应对突发 事件,确保信息共享和沟通畅通。
求。
应急通信系统应具备实时图像传输、语音通话、数据传输等功
03
能,以便及时传递现场信息。
应急救援安全质量标准化
05
应急救援安全质量标准 化的挑战与展望
面临的挑战
技术难度大
应急救援工作涉及的领域广泛 ,技术难度大,需要专业化的
设备和人员。
资源有限
在应对突发事件时,资源往往 有限,如何合理分配和利用资 源是一大挑战。
定期进行演练和培训
该企业定期进行演练和培训,提高员工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和自救互救 能力,确保在实战中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各种紧急情况。
03
建立应急救援队伍
该企业建立了一支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先进的装备和技术,提高
救援能力和效率,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展开救援工作。
国际应急救援组织的标准化实践
监督与评估
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应急救援安全质量标准 化的监督机制,明确监督主体、 监督内容和监督方式。
加强日常监督检查
对应急救援安全质量标准化的执 行情况进行日常监督检查,及时 发现和纠正不符合标准的行为。
定期开展评估
定期对应急救援安全质量标准化 工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 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特点
具有系统性、规范性、科学性和 可操作性,旨在提高应急救援工 作的整体水平,确保救援效果和 人员安全。
目的与意义
目的
通过标准化管理,确保应急救援工作 在各个环节中遵循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提高救援效率和质量,最大程度地 减少灾害损失和人员伤亡。
意义
有利于提升应急救援工作的整体水平 ,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人 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的 稳定和发展。
快速响应
建立快速响应机制,确保 在事故发生后能够迅速启 动救援行动。
应急管理体系及相关要求
行业标准对应急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标准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
企业应急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企业应急管理体系的建立需要结合企 业实际情况,根据国家法规和行业标 准的要求进行具体实施。
制定各类突发公共事件 的应急预案,明确应对 流程、措施和资源需求 。
建立预警机制,及时获 取和处理相关信息,提 前采取应对措施。
应急资源保障 体系
建设应急物资储备库、 应急救援队伍、应急平 台等,确保应急资源得 到及时有效的保障。
对应急管理体系的认识误区
误区一
应急管理体系只针对大型突发事件 ,忽略日常风险管理。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目标是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最大程度地减少生命财产损失和经济社会影响。
应急管理体系的构成
法律法规体系
制定和完善应急管理法 律法规,明确各级政府 、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 织的职责和义务。
组织体系
预案体系
预警体系
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组 织体系,包括领导机构 、协调机构、执行机构 等。
建立信息报告制度,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 告突发事件进展情况,同时加强与其他相关 部门的沟通协调。
现场指挥与决策
紧急避险与疏散
在应急处置与救援过程中,现场指挥人员需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决策,合理调配资源 ,确保处置效果最大化。
在必要时,组织群众进行紧急避险和疏散, 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事后恢复与重建
根据应急需要,制定资源储备计划, 明确储备方式、数量、存储地点等, 确保应急时能够及时调用。
要点三
资源动态管理
对应急资源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及 时更新资源信息,确保资源的可用性 和可靠性。
现代应急管理的十大基本理念
现代应急管理的十大基本理念当前,全球已经进入一个突发事件发生频次更高、影响范围更广、应对难度更大的阶段,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种突发事件已成为世界各国和社会各界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
近几十年,在突发事件应对实践中,世界各国逐渐形成了现代应急管理的基本理念。
理念一:生命至上,保护生命安全成为首要目标。
各国在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把确保民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作为首要目标,以人为本,更加尊重生命、善待生命、关怀生命、敬畏生命。
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城乡建设管理中,更加注重人性化,更加关注安全保障。
在搜寻救援阶段,不放弃每一个有可能挽救生命的机会,对遇难者遗体进行人性化处理;全力做好对受灾民众和救援人员的心理抚慰,特别是对老幼病残等弱势人群实施有效保护和及时救助。
在恢复重建过程中,把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摆在首位。
此外,在关注灾民的同时,抢险救援人员自身的生命安全和心理健康也得到格外重视,确保救援人员安全成为快速开展大规模抢险救援的重要前提。
理念二:主体延伸,社会力量成为核心依托。
面对形形色色的突发事件,政府无法也不必“大包大揽”、“单打独斗”。
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公众等既是突发事件的直接受众,也是应急管理的重要主体。
按照“自救优于互救、互救优于公救”的原则,各国充分依托社会力量,营造“人人关心安全、人人重视安全、人人参与安全”的社会文化,让民众自主自发而不是响应号召式地参与应急管理工作。
例如,奥巴马提出了“全社会力量”的新概念,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
德国建立了庞大的专业化应急志愿者队伍,全国8200万人中从事各类应急救援的志愿者人数达180万。
理念三:重心下沉,基层一线成为重要基石。
预防突发事件的关键环节在基层,处置突发事件的第一现场也在基层,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直接决定着突发事件应对的效果。
研究表明,重大灾难发生后绝大部分被救人员是由基层单位非专业救援人员自发救助完成的,专业救援队伍所救人员只占5%左右。
国家应急总体预案
国家应急总体预案是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在应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紧急情况下行使领导权、指挥权、协调权的重要法律文件,对于保障国家安全、民生安全、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一、的背景和意义的编制,是根据国务院《国家应急预案体系》的要求,按照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改革和完善的需要,结合我国防灾减灾、救灾救援等实践经验,采取参照国际先进经验、广泛征求意见等方式制定的。
的发布,为了有效应对突发事件、保障全体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有利于规范应急管理行为、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协调效果,促进国家安全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社会意义。
二、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八个章节和六十余个条款,其中包括:应急预案的概述、组织和领导、信息和通信、警戒和预警、应急救援、应急物资保障、社会组织参与和国际合作。
应急预案的概述是对的作用、适用范围、组织协调机制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说明。
组织和领导部分主要是规定了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国家应急管理机构体系和各级应急管理机构的职责和任务,明确了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应急管理、协调、指导和监督的职能和作用。
信息和通信部分主要是对国家应急管理信息平台、应急通讯系统和应急信息发布机制等进行了系统设计和规范,强化了应急信息传递和信息共享的能力和效果。
警戒和预警部分主要规定了应急救援和物资保障等工作中应急预警和紧急通告的发放、检索和发布机制,提高了应急响应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应急救援部分主要强调了应急救援组织、应急救援力量、应急救援技术、应急救援措施等方面的要求和要点,提高了应急救援的质量和效率。
应急物资保障部分主要涉及国家应急物资储备、调运和保障及应急物资的管理和使用等问题,保障了应急救援和救灾救援的物资保障和保障能力。
社会组织参与部分主要强调了社会团体、群众自救和互救等方面的合作和协作机制,通过社会资源和民间力量的整合和发动,提高了应急救援的应急力量和综合效益。
国际合作部分主要涉及应急救援和国际合作方面,通过国际交流、技术转让、人员培训等方式,提高了各国之间的互信和协作,保护了全球公共安全和国际安全利益。
消防一队一中心建设标准
消防一队一中心建设标准一、队伍建设:1.队伍规模:每个消防队应有充足的队员,确保队伍的规模较大,以满足各类突发事件的救援需求。
2.队员素质:队员的选拔应从专业技术能力、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估,确保队伍中的每个人都具备扎实的专业素质和应对各类灾害事故的能力。
3.培训与练习:针对不同岗位的队员进行相应培训和考核,并定期组织实战演练,以提高队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团队协作水平。
二、装备建设:1.基础装备:每个消防一队一中心应配备标准化的消防设备,如灭火器、水枪、灭火泵等,确保能够有效应对各类火灾事故。
2.特种装备:针对不同的地理环境和应急需求,消防一队一中心应配备相应的特种救援装备,如救生摩托艇、无人机等,以提高救援的灵活性和效率。
3.通讯设备:每个消防一队一中心应配置先进的通讯设备,确保与指挥中心、其他救援力量的联动,提高信息的及时传递和指挥的准确性。
三、机构设置:1.中心功能:消防一队一中心应设立专门的指挥中心,负责组织和指导灭火救援等相关工作,并与其他救援力量进行密切协作。
2.人员配置:指挥中心应有足够数量的高级消防指挥员和专业人员,具备科学决策、指挥协调和信息管理的能力。
3.建筑设置:指挥中心的建筑物应符合消防安全要求,配备应急供电系统、灭火器材和维护设施等,确保中心的正常运行和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管理体制:1.体制定位:各级政府应将消防一队一中心纳入消防管理体制,明确中心的职责和权限,确保中心能够依法依规开展工作。
2.统一指挥:建立消防一队一中心的统一指挥体系,确保指挥中心对灭火救援工作的统一指挥和协调。
3.信息共享:推动各级消防一队一中心之间的信息共享和资源互通,提高救援力量的整体效益。
总结起来,消防一队一中心建设的标准包括队伍的规模和素质、装备的标准化和专业化、机构的设置和人员配置、管理体制的健全和信息共享等方面。
只有在这些标准的指导下,才能建立起协调高效、专业有效的消防一队一中心,为城市消防救援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一、工作目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的工作目标是:确保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组织应对,最大限度地减少事件对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威胁,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二、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1)加强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定期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和排查工作。
(2)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确保各项预防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3)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增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能力。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1)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有序进行。
(2)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统一领导、协调、指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工作。
(3)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体系,确保信息畅通、指挥有序、协调有力。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1)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系统,及时发现、报告、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机制,确保在第一时间内启动应急预案,迅速组织应急队伍,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3)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和保障,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能力。
三、组织管理1、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由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指挥长,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副指挥长和成员。
2、设立专门的办公室,负责应急指挥中心的日常工作,包括信息收集、汇总、分析、报告,以及协调各部门开展工作。
3、建立专家咨询组,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决策、应急处置提供技术支持。
4、成立应急处置队伍,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处置、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等工作。
5、明确各部门职责,建立健全协调联动机制,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无缝衔接。
6、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指挥中心及各部门的协同作战能力,不断完善应急预案。
四、预防措施1、加强卫生管理(1)建立和完善公共卫生管理制度,确保卫生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应急预案中的应急专业队伍建设
通讯保障队伍
负责应急通讯保障,确保通讯 畅通,满足应急指挥和信息传
递需求。
02
应急专业队伍的建 设
建设原则与目标
建设原则
科学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及时性 。
建设目标
建立一支训练有素、反应迅速、战斗 力强的应急专业队伍,确保在突发事 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 ,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 失。
培训与演练
定期开展针对调度与指挥的培训 和演练活动,提高应急专业队伍 的实战能力和协同作战水平。
制度保障
制定和完善调度与指挥的规章制 度,明确各级应急专业队伍的职 责和任务,确保调度与指挥工作 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沟通与协作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作, 建立信息共享和协调联动机制, 确保调度与指挥工作的顺畅进行 。
建设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人员流动
装备更新滞后
应急专业队伍人员流动频繁,影响队 伍的稳定性和战斗力。对策:建立完 善的激励机制,提高待遇和福利,吸 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部分应急专业队伍的装备更新滞后, 影响处置效率。对策:加大投入,及 时更新装备和器材,提高应急专业队 伍的处置能力。
培训与演练不足
部分应急专业队伍存在培训和演练不 足的问题。对策:加强培训和演练的 监督和管理,确保培训和演练的质量 和效果。
03
应急专业队伍的培 训与演练
培训计划与内容
培训计划
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包括培训时间、地点、参与人员、培训目标等,确保培训的有序进行。
培训内容
根据应急专业队伍的职责和任务,设计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包括应急救援技能、应急指挥与协调、应急处置流程 等。
演练形式与方法
模拟演练
模拟突发事件现场,进行 实战化的演练,提高应急 专业队伍应对突发事件的 能力。
应急救援队伍组织与配备
应急救援队伍需要获得充足的后勤支援,包括但不限于食品、水、住宿、医疗和能源等 。此外,还需要建立有效的后勤保障系统,以确保救援队伍在执行任务期间得到充分的 补给和休息。同时,后勤支援还需要关注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以减少救援
行动对环境的影响。
06
CATALOGUE
应急救援队伍的发展趋势与展 望
技术支持小组职责
负责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包括技术分析、装备维 护、通讯联络等,确保救 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提高应对能力
应急救援队伍是应对突发事件的 重要力量,通过专业化的培训和 演练,提高队伍的应对能力和水 平。
保障人民安全
应急救援队伍承担着保障人民群 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使命,建设一 支训练有素、反应迅速的队伍是 至关重要的。
促进社会稳定
应急救援队伍在应对突发事件中 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迅速控制 事态发展,减轻灾害损失,对于 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02
CATALOGUE
应急救援队伍的组建
人员选拔与培训
选拔标准
选拔具备专业技能、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人员,组建应急救援 队伍。
培训内容
定期进行应急救援技能培训,提高队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培训方式
采用理论授课、模拟演练、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进行培训。
装备配备与维护
装备种类
01
根据应急救援需求,配备必要的救援装备,如消防器材、医疗
设备等。
装备维护
02
定期对装备进行检查、保养和维修,确保装备处于良好状态。
装备更新
03
及时更新换代,提高救援效率。
队伍协调与配合
1 2
指挥体系
建立完善的指挥体系,确保指挥畅通,快速响应 。
应急指挥体系
预测预警技术在应急指挥中的应用
总结词
预防为主,预警先行
详细描述
预测预警技术是应急指挥的重要环节,通过气象、地质等领域的数据分析,实现对灾害的预测和预警 。预警信息能够提前告知潜在的灾害风险,为应急指挥提供宝贵的时间窗口,有效降低灾害造成的人 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05
应急指挥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城市地震灾害应急指挥
04
应急指挥技术与方法
信息技术在应急指挥中的应用
总结词
高效的信息处理与传递
详细描述
信息技术在应急指挥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包括信息收集、处理、传递和发布等 环节。通过建立应急指挥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快速的信息共享、高效的分析研 判和准确的指令下达,提高应急指挥的效率和响应速度。
通信技术在应急指挥中的应用
处置措施
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消除危险源,保 障公共安全。
事后恢复与重建
清理现场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组织人员 清理现场,恢复秩序。
损害评估
对事件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为后 续的恢复和重建工作提供依据。
恢复与重建
根据损害评估结果,制定恢复和重 建计划,并组织实施。同时加强宣 传教育,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应 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特点
快速响应、协同作战、统一指挥、分 级负责、资源整合。
应急指挥体系的重要性
01
保障人民生命财产 安全
应急指挥体系能够迅速应对突发 事件,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02
维护社会稳定
03
提高政府公信力
应急指挥体系能够及时处置突发 事件,控制事态发展,维护社会 稳定。
应急指挥体系能够快速响应,有 效处置突发事件,提高政府公信 力。
我国应急救援装备体系的建设分析
我国应急救援装备体系的建设分析作者:王云飞来源:《消防界》2022年第07期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各种安全事故层出不穷,对社会安全和稳定产生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减少事故和损失,相关消防部门应加强应急救援装备保障体系建设,建立更完善的救援制度,充分发挥消防救援在我国安全事故处理中的价值和作用。
文章对我国应急救援装备保障体系的建设进行了分析和探索。
关键词:应急救援;装备体系;救援队伍;消防管理随着我国应急管理部门的建立,消防救援行动克服了以往救援力量分散、职责划分冗杂的弊端,形成统一指挥、上下联动的救援模式,向着专业化、规范化的进程演变。
应急救援是我们在应急管理任务执行中实施减灾救助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应急救援装备的合理化运用则是整个应急救援过程的核心环节。
应急救援装备通常是指那些在应急管理救援工作中使用到的各种设备、工具、技術力量等资源,例如消防车、安全防火服、GPS定位系统、监控仪等。
鉴于日趋复杂的应急救援任务,应急救援装备作用的有效发挥对于提高救援队伍的救援能力至关重要。
因此,构建出一套符合我国应急救援所需要的装备体系,对于确保我们党和国家有效应对各类自然灾害突发事故,维护经济社会的稳步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应急救援装备保障的主要特点分析(一)突发性通过对我国当前的应急救援装备安全保障制度分析,发现该制度中的应急救援装备只用于突发性、灾难性事故。
事故具有不可预见性,所以应急救援装备必须在短时间内进行准备和调度,以节约时间,减少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和伤害。
近年来,自然灾害事件在我国各地频繁出现。
如2008年汶川地震、2015年天津滨海特大火灾爆炸事故等各种典型的重大事故都导致了严重后果,对于救援装备和物资的质量要求也愈加严格,而救援装备必须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起到最大作用,实现装备的高效合理利用。
(二)多元化纵观以往各种重大事故救援现场可以清楚发现,救援装备的种类繁多,且呈现出许多复杂的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准化的应急指挥体系与专业化的应急队伍—从伊利诺州看美国应急指挥体系和培训情况发布时间: 2009-03-27 15:06:00 来源: SRC-3061109美国应急管理工作起步较早,经过多年的发展完善,现在已经形成了比较先进和成熟的应急管理机制。
美国于1979年成立了国家应急管理署(PEMA,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专门,负责应急管理工作,在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事故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9·11”之后,2003年美国在FEMA的基础上成立了国土安全部(DHS,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重点加强了防恐反恐的职能,形成涵盖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体系。
一、美国应急管理体制总体情况(一)联邦层面。
2004年美国发布了国家突发事件管理系统NIMS(National Incident Management System)和国家应急预案NRP(National Response Plan)。
NIMS是一个应急管理方法的模板性文件,适用于全国各级政府的应急管理;NRP则是描述应急机制、指导如何应急的文件。
2008年1月,为更符合和体现其指导性目的,鼓励促进其他具体应急预案的完善,又将国家应急预案改进为国家应急框架NRF(National Response Framework)。
同年12月,国家突发事件管理系统NIMS也进行了相应修订完善。
根据事件复杂性如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等,NIMS将突发事件分为五级,第五级为最轻微的事件,第一级为最严重的事件,如图1所示。
第五级和第四级突发事件影响范围为市县,由当地政府(县和市等)负责;第三级突发事件影响范围为州一级或者大城市,由州政府指挥协调处置;第二级和第一级突发事例:影响范围为州一级或者国家层面,由州和/或联邦政府协同处置。
美国发布第五号总统令在全国范围内推行NIMS规定的原则和标准,促进各州在应急管理机制方面的一致性。
由于美国实行联邦制,NIMS的执行并不能强制,但是在美国,重大突发事件应急产生的费用主要由联邦政府承担(一般可达75%以上甚至全部),州一级政府只需承担少量费用,而州政府要想从联邦政府拿到应急经费,就必须执行NIMS系统规定。
(二)各州层面。
美国各州的法律不同,应急管理机制也不尽相同,发展也并不平衡,但各级政府和部门都建立了应急管理办公室。
历史灾害较多、综合实力较强的州,往往具备很好的应急能力,机制也比较健全。
伊利诺州(Illinois)是美国应急管理工作开展较为突出的州,管理机制和队伍建设都很健全,是较为典型的一个州。
以伊州为例,伊州政府所在地为春田,最大的城市是芝加哥。
1992年,伊州正式成立应急管理局(IEMA,Illinois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其后各级政府没应急管理办公室(Emergency Management Office),它们直接归州、县、市长管理,直接向州、县、市长汇报,并公布了法案规定应急办的协调职责。
各级应急管理办公室下设24小时值守中心和应急运行中心EOC(Emergency Operation Center),具体负责日常运行和应急工作。
州应急运行中心SEOC(State EOC)设在春田,牵头负责紧急报告以及救援力量和应急资源的调度。
它是全美第一个在国土安全部基金支持下建成的指挥中心,具有专门指挥大楼,内设中央指挥厅和若干功能室,为各应急职能部门都预留位置。
在发生重大突发事件需要多个部门协同应对时,州各部门派代表在应急指挥厅内进行资源调度指挥,SEOC的人员进行有关协调工作。
二、标准化应急指挥体系(一)基本概念。
在美国应急管理体系NIMS中,标准的应急指挥体系ICS(Incident Command System,下简称“ICS”)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ICS是一个实施应急指挥的工具,具有标准化、弹性化的结构,即不论事件大小、事件类型,还是事前计划、事发应对都可以普遍适用。
起初ICS的思想源于美国军方指挥方法,在19世纪70年代后由加州一些应急组织进行了改良,然后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并成为美国应急管理中采用的标准指挥体系。
在ICS中,规定了应急的角色、组织结构、职责、程序、术语和实际操作的表格等,使应急指挥过程明确、有序、高效。
在其组织结构中,设一名指挥员,并将指挥组织划分为指挥成员和参谋成员,其构成如图2所示。
在ICS中,对各个部门职责和职位职责都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例如,指挥员(IC,Incident Commander)的职责为管理整个事件应急过程,保证应急行动安全,沟通协调各涉及机构,评估各部门需求,设定应急目标,编制批准行动方案。
指挥成员主要用于协助指挥员,主要包括三个职位。
(1)公众信息官。
负责公众沟通和媒体信息发布,保持与计划部和有关机构的沟通联系,搜集整理事件有关的准确、详细的信息。
(2)安全官。
负责安全监控与评估,确保应急行动和应急人员安全,有权终止不安全的应急行动。
(3)联络官。
负责与涉及的外界各部门、机构、私人组织的联络协调。
参谋成员负责应急过程涉及的功能职责,主要由四个部组成。
(1)处置部。
负责指挥、协调战术层面应急行动,考虑相对短期的应急行动,往往使用了最多的应急资源。
(2)计划部。
负责态势监控、预测分析、资源跟踪、计划方案制定,考虑相对中长期的应急行动,制定人员轮换计划以及与专家的沟通。
(3)后勤部。
负责应急队伍的通信保障、食品医疗保障、设施补给和交通运输保障。
(4)财政/行政部。
负责监控应急过程产生的人力、物力费用,管理采购过程。
最近,根据突发事件对信息情报的需求,又增加了情报信息部门,既可以单独作为一个部门,也可以列在“计划部门”下作为一个处。
这样,按照NIMS的规定,在应急时,首先就要根据ICS的要求成立应急指挥的有关组织,建立指挥链。
为适应突发事件的复杂性,ICS的组织机构具有扩展性和弹性,各部还可以向下又可细分“分部”、“分区(地域上)/组(功能上)”、“小队”等层次,从而构成从指挥者到基层应急队的组织体系结构。
为保证计划方案的顺利制定,ICS中还规定了计划制定和不断修订、推进需要经过的程序,称为计划“P模型”。
它形象地包含了应急初始阶段和循环推进阶段,通过一轮轮的情况通报和会商沟通,制定完善阶段行动方案,开展应急行动。
(二)联合指挥机制。
ICS中一个重要机制是“联合指挥(UC,U nified Command)”,当事件涉及多个部门或多个辖区时,为更好的协调应急资源和行动,需要采用联合指挥的方式。
当需要进行联合指挥时,指挥体系各个组织可以由多个政府机构人员组成,可以有多个部门人员的进行联合指挥(可设一名联合指挥员)。
这种联合指挥的方式,大大促进了应急指挥的协调性和资源配置的统筹。
它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形成了统一的指挥机构;二是实现了统一目标和协同工作;三是利于统筹考虑应急计划;四是共同使用计划、后勤、财政行政等部门;五是协调应急资源的调度。
例如,当事件涉及A、B、C三个地域(或部门)时,实施联合指挥的ICS组织结构将如图3所示。
此外,根据事件复杂程度的不同,在地域上复杂性较高时,还可以采取“区域指挥”的概念,在几个地方的指挥员上层设区域指挥员,协调该区的应急指挥工作。
(三)政府应急办、州长与指挥员的关系。
值得指出的是,ICS是一个主要面向现场应急的应急指挥体系,指挥员负责组织应急活动,但并不负责政策层面和全局性重大策略的制定。
比如在州一级,指挥员上层还有应急运行中心EOC(应急办)和政策层(州长及高级幕僚)。
换句话说,指挥员及向下的指挥体系部分偏重应急的前方工作,须向后方的应急运行中心EOC 报告有关情况和现场信息;应急运行中心EOC一般情况下,对应ICS的组织结构也设置相应人员,在应急组织上形成与现场的映射关系,为前方提供各类协调和资源支持,并将重要事项提请政策层决策。
无论是应急运行中心还是指挥员都必须遵循政策层的原则目标,并形成执行方案、具体实施。
三、专业应急队伍及其培训(一)专业应急队伍。
美国应急队伍包括应急管理队IMT(Incident Management Team)和应急救援队(如消防队、城市搜救队和医疗队等),并根据突发事件的复杂性也分为五级,具备不同的应急能力。
美国应急管理的核心理念是“专业应急”,即应急管理中各个角色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而政府的领导层主要进行政策、策略以及涉及全局的重大决策。
应急管理队IMT要求具有全面、综合的应急能力,可以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
政府对应急管理队的各个职位、各个级别都设定了相应的培训要求和考核、资格认定机制。
美国应急管理规定第三级及以上的突发事件应急需要相应的应急管理队进行指挥。
因此,政府专门建立应急管理队,并按照ICS组织结构设置其中的职位,发生突发事件时部署到各级应急指挥岗位。
伊州应急管理队(第三级)直接归伊州应急管理局调派,人员主要由政府应急相关部门雇员和其他机构人员构成,按照NIMS和ICS的原则接受培训和开展应急工作,并有5年以上应急工作经验。
应急管理队成员平时处于24小时待命状态,当发生突发事件时,伊州应急管理办公室根据需要把应急管理队的有关成员部署到各级政府的应急组织和事件现场,协助各级政府(尤其是当地政府)开展应急管理和处置工作,提高事发当地政府的应急能力。
此时,应急管理队为政府工作,政府临时将应急管理队中非政府雇员视为政府雇员支付报酬。
美国各类应急救援主要由消防队伍来承担,消防队伍中一般分为火灾、危化品、地震救援等不同功能小组。
伊州目前有39个应急救援队伍,根据级别不同,分别归当地政府或者州政府调遣。
(二)应急管理培训工作深入县、市。
美国要求应急各类岗位应由专业、称职的人员来担任,因此十分重视应急管理培训,联邦政府每年为此投入大量经费(约六、七千万美元)。
培训机构遍布全美,在联邦政府设立国家应急管理学院EMI(National Emergency Management Institute),在各州政府和一些县都设有应急管理学院,主要经费来源于联邦政府(国土安全部)和州政府。
伊利诺大学公共安全研究中心(伊州应急管理学院)是伊州法定的应急管理培训机构,也是全美最大的州一级应急管理培训机构。
该中心主要依据NIMS进行应对突发事件的培训,用以推动NIMS和ICS的执行,目前已有17门纳入美国国土安全部培训体系的课程。
该中心在全州建立了拥有500名实地应急经验的兼职教员的教学网络,其教师包括学院高级培训教员和来源于各级应急管理部门的实际管理人员,每年培训达9000人次。
在过去的8年中,该中心已经先后创办了25个区域性培训中心,其中包括全美第二大专业消防局——芝加哥消防局(芝加哥消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