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地震带分布

合集下载

中国强震及地震带分布

中国强震及地震带分布

中国强震及地震带分布新一轮24个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11个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城市,但非主流网没有看到24个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11个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城市名单,国家地震局网站也没有看到。

地震,事关百姓,每个人都有可能会遇到,官方怎么就不公布名单呢?中国强震及地震带分布图下面是网上搜到的12个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⑴北京、天津、唐山及山西、河北、内蒙古交界地区;⑵江苏、山东交界—南黄海一带和江苏、山东、安徽交界地;⑶四川西部-云南东部一带;⑷云南西北地区;⑸祁连山地区;⑹辽东半岛;⑺辽宁西部及辽宁、内蒙古交界地区;⑻甘肃东南至甘肃、青海、四川交界地区;⑼宁夏、内蒙古交界地区;⑽新疆北天山和南天山东段地区;⑾山西中南段至山西、陕西、河南交界地区;⑿海南岛北部和雷州半岛北部地区和东北松辽平原两侧地区。

8个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城市名单:四川自贡,山东临沂,湖南长沙,河北石家庄,广西南宁,安徽合肥,江西南昌,吉林长春。

还有12个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2个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城市不知道,请知道情况的网友留言补上!另外有网友在问:总所周知地震是发生在地震带上的,而我国地震带分布图上没有长沙的位置,1973年至今,长沙共发生2.0级至3.0级地震40多次,但发生大地震的几率相当小。

如果是这样,那长沙为什么会被列为全国11个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城市之一?问题补充:因为中国地震带的分布是制定中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重要依据,所以既然长沙不在地震带上,为什么仍被列为重点监视防御城市?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的23条地震带上。

这五个地区是:①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②西南地区,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③西北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天山南北麓;④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⑤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等地。

我国的台湾省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西藏、新疆、云南、四川、青海等省区位于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上,其他省区处于相关的地震带上。

山东地震带分布

山东地震带分布

东营市陆地上地震总体活动水平较低,最大历史震级为5级,但是东营市毗邻的渤海海域处在郯庐断裂带和燕山-渤海断裂带交汇处,具有孕发大震的构造条件。

东营市陆地1588年曾发生过5级地震;渤海海域1548年、1597年曾发生过7级地震,1888年曾发生过7.5级地震,1969年曾发生过7.4级地震。

东营陆地构造为冲积式泥沙构造,地质松软,一旦发生大地震将会出现大面积冲击位移,而且不排除出现撕裂性地震症状,东营市濒临渤海,位移后会出现大面积海水反灌,规模大的话有可能成为反灌式海啸。

济南地质构造复杂。

济南位于华北断块东部和鲁西隆起的西北边缘与华北沉陷的转换带上,西靠聊考断裂带,东有郯庐大断裂带、南黄海地震重点危险区,周围有首都圈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以及苏鲁交界、冀鲁豫交界地震重点危险区,且千佛山、郭店、广齐、长清、文祖等多条断裂带从市区及附近通过。

不排除大震可能。

威海市位于胶东半岛东北部,北部沿海有一北西西向断裂,称之蓬莱—威海断裂,它的东段在威海、荣成出露。

半岛东部有一组北东向断裂,称之为牟平—即墨断裂带,由大致平行的四条断裂组成。

这组断裂与蓬莱—威海断裂相交的部位在威海西北海域,是半岛地区主要的发震区之一。

潍坊沂沭断裂带纵贯潍坊市南北,它由四条主干断裂组成,自东向西为:昌邑——大店断裂、安丘——莒县断裂、沂水——汤头断裂、唐吾——葛沟断裂,呈北北东向延伸,北部较宽,南部收敛,四条断裂中生代时期最活跃,形成中间高两侧低的二堑夹一垒地貌形态,地堑盆地内中生代地层厚达九千多米,东部为安丘——莒县地堑、西部是唐吾——马站地堑、中部为汞丹山地垒。

另外,益都、临朐西部山区属鲁西隆起的东北边缘,发育有新生代临朐断陷盆地。

高密、诸城和五莲东部属胶莱盆地和胶南隆起的一部分,北部昌潍凹陷是济阳坳陷的一部分,与渤海湾毗邻,大震可能性较大。

淄博位于第一个地震带“郯城-庐江带,即从安徽庐江经山东郯城至东北一带”。

郯庐断裂带是东亚大陆上的一系列北北东向巨型断裂系中的一条主干断裂带,在我国境内延伸2400多公里,切穿中国东部不同大地构造单元,规模宏伟,结构复杂。

郯庐断裂带

郯庐断裂带

中国第四条地震带—郯庐断裂带最近一个时期,我们这里被地震的消息闹得人心惶惶,各种小道消息传得是沸沸扬扬!偶也忍不住到网上搜索了有关方面的知识,特发于此,一是让自己和朋友们了解世界著名的地理学家李四光先生预测的也是先生最为担心的中国第四条地震带——郯庐地震带,二是学习些地震防范救护知识,从心理等方面做些准备,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惶恐。

一、江苏省地震带图郯庐断裂带是东亚大陆上的一系列北北东向巨型断裂系中的一条主干断裂带,泛指北起黑龙江,南止长江边,总体上呈北东走向,纵贯中国大陆东部的巨型渠断裂。

在我国境内延伸2400多公里,切穿中国东部不同大地构造单元,规模宏伟,结构复杂。

是地壳断块差异运动的接合带,是地球物理场平常带和深源岩浆活动带。

它形成于中元古代。

经历了多期构造。

它不仅是一条“长寿”的以剪切运动为主的深断裂带,而且是一条近期仍继承着新构造运动方式,以右旋逆推为主的活断裂带,同时也是一条具有明显分段、活动程度不等的地震活动带。

北段(肇兴—沈阳):它发育于吉黑断拗,由两条走向30-40。

东的主断袭组成,宽5-20公里,为一中、新生代地堑型断裂带,带内充填4000-5000米厚的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夹煤系地层。

基底刚度较软,结构也较简单,有史记载只发生过5.8级地震。

南段(宿迁—广济):依次发育在扬子断块与华北淮阳断褶的交界处,其介质相对较软,结构比较简单,构造应力量级不高,地震活动强度也不大,其地震活动水平较北段略高一些。

中段(沈阳—宿迁):呈北北东向穿切由太古代结晶基底组成的华北断块区,主要由四条大致平行的主断裂组成,这四条主断裂在鲁中沂、沐河谷地构成了20-40公里的“两堑夹一垒”的构造,称为沂沐深断裂带。

这一段是结构复杂、新活动强、基底介质刚度较高的地区。

历史上1668年莒县一郯城8.5级大震就发生于该段。

研究表明,郯庐断裂带处在强烈挤压并兼有右旋扭动的断裂段。

由于它遭受的正应力大,剪切应力也大,易于积累大地震的能量,而难于以中、小地震的形式来释放,故该段地震强度大,频度低。

山东省地质灾害情况

山东省地质灾害情况

山东省地质灾害情况(五)胶辽台隆区主要断裂该区断裂构造比较发育,分为东西向、南北向、北西向、北东向和北北东向断裂组。

其中以北东向和北北东向断裂组最为重要。

1、东西向断裂组在胶莱坳陷中规模较大,多为隐伏断裂。

如平度-五龙村-石岛断裂、胶县断裂、百尺河断裂等。

2、南北向断裂组发育微弱,分布零星。

以老母猪河断裂和金牛山断裂为代表。

3、北西向断裂组该组断裂分布零星,规模较小,以俚岛断裂为代表。

沿海港湾的形成、岛屿的展布方向、上升泉及地震震中的分布,都明显受该组断裂控制。

4、北东向断裂组该组断裂相当发育,集中形成牟平-即墨断裂带,北起牟平,经桃村向西南延至胶州湾。

自西而东主要由桃村-东陡山断裂、郭城-即墨断裂、朱吴-店集断裂和海阳-青岛断裂组成。

该断裂带总体走向为40~50°,长335公里,宽40~50公里。

规模宏大,对变质岩的发育、区域混合岩化强度、构造线方向、火山沉积建造、岩浆活动等都具明显控制和分界作用。

该断裂带活动具长期性,直至晚近仍在继续活动。

5、北北东向断裂组该组断裂在胶北隆起十分发育,大致互相平行,等距排列,一般10~20公里出现一条,纵贯胶北隆起。

该组断裂在胶南隆起上也较发育。

影响胶莱运河的地震地质因素姜丽丽刘锐杨健青岛市地震局摘要:对影响胶莱运河地震安全的地震地质构造、胶莱运河周边地震活动的影响及区域地壳运动对胶莱运河地震安全的影响方面做了粗略陈述,提出这些方面都将以一定的程度影响着胶莱运河的地震安全,因此,在建设胶莱运河之前,需要对这些方面进行一些专题研究,并针对这些方面产生的不安全因素在胶莱运河设计时给予关注。

关键词:胶莱运河;地震安全;地震地质构造;地震活动;地壳运动有关胶莱运河重新开通的讨论已有很多论述,众说者纷纭,体现了人们对这一工程的关注。

笔者仅就影响胶莱运河的地震地质因素方面做如下几个方面的探讨:1 胶莱运河周边地震地质构造对胶莱运河的影响从胶莱运河的大地构造位置上来看,它处于中朝准地台的胶东隆起上,横跨了胶北隆起和胶莱凹陷这两个三级地质构造单元(如图1所示)。

淄博市地震地质构造概况

淄博市地震地质构造概况

淄博市地震地质构造概况淄博地处我国东部最大的地震带—郯庐地震带西侧,境内地质构造复杂,断裂发育,近南北向的禹王山断裂和王母山断裂、北西向的益都—无棣断裂和张店—仁河断裂、北东东向的广饶—齐河断裂以及北东—北北东向的淄河断裂和上五井断裂在境内交汇成网。

据历史记载,淄博及邻区共发生5.0—5.9级地震 6次,6.0—6.9级地震2 次,无7级以上地震。

1829年11月19日青州6.25 级地震、 1888年渤海7.5级和1969年渤海7.4级地震对淄博的影响烈度均达到了Ⅵ度以上,1668年郯城8.5 级地震对淄博的影响烈度高达Ⅷ度。

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包括两图一表,即"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调整表"及关于"地震基本烈度向地震动参数过渡的说明"等。

一、中国及邻区地震区、带划分新编的中国及邻区地震区、带划分图将中国及邻近地区划分为7个地震区,4个地震亚区,地震区、带名称地震区、带代号区内各级地震个数M≥8M7-7.9 M6-6.9 M5-5.9天山地震区南天山地震带ⅥⅥ-171303中天山地震带Ⅵ-2164445北天山地震带Ⅵ-310251171127阿尔泰山地震带Ⅵ-4416199505499青藏地震区西昆仑-帕米尔地震亚区青藏高原北部地震亚区龙门山地震带六盘山-祁连山地震带柴达木-阿尔金地震带青藏高原中部地震亚区巴颜喀拉山地震带鲜水河-滇东地震带青藏高原南部地震亚区喜玛拉雅地震带滇西南地震带藏中地震带ⅤⅤ1Ⅴ2Ⅴ2-1Ⅴ2-2Ⅴ2-3Ⅴ3Ⅴ3-1Ⅴ3-2Ⅴ4Ⅴ4-1Ⅴ4-2Ⅴ4-3 172422010110523 126372110101323293614157 5581695723201411611105216936162 168053819776625938331352561164171227东北地震区Ⅳ 0 2 9 32华北地震区长江下游-黄海地震带郯庐地震带华北平原地震带汾渭地震带银川-河套地震带朝鲜半岛地震带鄂尔多斯地震带Ⅲ-1Ⅲ-2Ⅲ-3Ⅲ-4Ⅲ-5Ⅲ-6Ⅲ-7 5011210 201657110 110371329207140 3685062104992112华南地震区长江中游地震带华南沿海地震带ⅡⅡ-1Ⅱ-2 000 505 28226 1394693台湾地震区台湾西部地震带台湾东部地震带ⅠⅠ-1Ⅰ-2 202 38830 26157204 89114576南海地震区Ⅶ 2 7 12二、潜在震源区划分在中国大陆及邻区共划分出986个潜在震源区,其中东部地区488个,西部地区498个。

中国地震断层分布图高清版:中国21个大城市地震断层带

中国地震断层分布图高清版:中国21个大城市地震断层带

中国地震断层分布图高清版:中国21个大城市地震断层带中国地震断层分布图高清版:中国21个大城市地震断层带中国地震断层分布图公布,台湾地震断层最多最多,山东东北部有零星分布.中国地震断层探清看看你所处的省市有没有地震危险: #中国地震断层:国内21个大城市断层带摸清已有准确位置(图)中国地震断层什么是地震断层,#地震断层是指近代大地震造成的具有一定规模和连续分布的地表破裂带。

又称地震断裂。

研究人员通过多年的研究显示,在地震断层上的房屋倒塌和人员伤亡都相对严重。

如果建房时避开地震断层,就能有效地预防地震伤亡。

研究人员已经呼吁立法禁止在地震断层建筑房屋。

地震是一种地质现象。

它的分布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严格地依照断裂运动发生的。

从这个观点说,地震直接与断裂运动有关。

人类历史时期的地震活动,对整个地质时期来说,虽是短暂的一瞬间,但无论是历史地震还是现代地震,都属于地壳运动阶段中的最新活动。

#为何中国地震断层多,我国处于环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等几个板块相接的地方,至少有495个中国地震断层带。

如果将中国地震断层带很详细地勾画出来,可以有效减轻地震的破坏。

到2020年左右,中国内地存在的主要地震活动带将全部被勾画出来,精确的地震区划图将作为建造房屋的新标准。

地震断层是指近代大地震造成的具有一定规模和连续分布的中国地震断层带。

又称地震断裂。

研究人员通过多年的研究显示,在地震断层上的房屋倒塌和人员伤亡都相对严重。

如果建房时避开地震断层,就能有效地预防地震伤亡。

研究人员已经呼吁立法禁止在中国地震断层建筑房屋。

#中国以占世界7%的国土承受了全球33%的大陆强震,是大陆强震最多的国家,从2004年开始,中国已经开始在人口集中的21个大城市进行了地层活动断层带的研究,并且将研究成果绘制成图。

研究显示,中国至少有495个地震断裂带,现在所研究出的地震断层分布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到了2020年,中国内地所存在的主要地震带将被全部勾画出来,那个时候可根据这个中国地震断层图表有效地建立预防地震的措施。

中国地震带分布图

中国地震带分布图

中国地震带分布图
中国地震带分布图包括了中国境内地震活动较为频繁的地区。

根据地震活动的分布特点,中国地震带主要可以分为四个带状区域:
1. 中国北方地震带:主要位于中国北方的华北平原和东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等省市。

这一地震带是中国地震活动最频繁的地区之一,地震发生频率较高。

2. 中国华东地震带:主要位于中国东部的山东、安徽、江苏等省份,包括长江流域一带。

这一地震带地震活动相对较频繁,也有一些中等震级的地震。

3. 中国南部地震带:主要位于中国南方的广东、广西、贵州等地区,包括南海区域。

这一地震带有着丰富的地震活动,也是中国较为活跃的地震带之一。

4. 中国西北地震带:主要位于中国西北的青藏高原和陕西等地区。

这一地震带地震活动较为稳定,但地震发生的震级较大。

这些地震带的分布与中国地壳构造特点有关,例如北方地震带与华北板块和东亚板块碰撞有关,而华东地震带与华夏地台碰撞有关,南部地震带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有关,西北地震带与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汇聚有关。

这些板块之间的活动导致了地震的频繁发生。

中国地震带分布图流出,快看看你家在不在地震带上?

中国地震带分布图流出,快看看你家在不在地震带上?

中国地震带分布图流出,快看看你家在不在地震带上?2017-8-10中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曾指出我国五个地震的主要分布区域:华北地区、青藏高原地震区、新疆地震区、台湾地震区、华南地震区的东南沿海外带地震带。

华北地震区包括河北、河南、山东、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江苏、安徽等省的全部或部分地区。

在五个地震区中,它的地震强度和频度仅次于“青藏高原地震区“,位居全国第二。

由于首都圈位于这个地区内,所以格外引人关注。

据统计,该地区有据可查的8级地震曾发生过5次;7-7.9级地震曾发生过18次。

加之它位于我国人口稠密、大城市集中、政治和经济、文化、交通都很发达的地区,地震灾害的威胁极为严重。

青藏高原地震区包括兴都库什山、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贺兰山-六盘山、龙门山、喜马拉雅山及横断山脉东翼诸山系所围成的广大高原地域。

涉及到青海、西藏、新疆、甘肃、宁夏、四川、云南全部或部分地区。

本地震区是我国最大的一个地震区,也是地震活动最强烈、大地震频繁发生的地区。

据统计,这里8级以上地震发生过9次;7-7.9级地震发生过78次。

均居全国之首。

新疆地震区、台湾地震区我国两个曾发生过8级地震的地震区,这里不断发生强烈破坏性地震也是众所周知的。

由于新疆地震区总的来说,人烟稀少、经济欠发达。

尽管强烈地震较多,也较频繁,但多数地震发生在山区,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与我国东部几条地震带相比,要小许多。

华南地震区的东南沿海外带地震带这里历史上曾发生过1604年福建泉州8.0级地震和1605年广东琼山7.5级地震。

但从那时起到现在的300多年间,无显著破坏性地震发生。

我国哪些城市不会地震?其实,我们所遇到的大部分城市都不在地震带,反倒是而处于地震带的有:北京、天津、石家庄、沈阳、合肥、太原、福州、台湾、昆明、成都、兰州、银川、乌鲁木齐等。

不处于地震带上就说明发生地震的可能性很小,只是会感到强大地震的震感而已。

地震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它时不时就会光顾我们身边,只不过大部分地震都比较轻微,人们难以察觉而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壳变动的证明:
地壳自形成以来,其结构和表面形态就在不断发生变化。

岩石的变形、海陆的变迁以及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都是地壳变动的结果。

地壳变动有时进行得很激烈、很迅速,有时进行得十分缓慢,难以被人们察觉。

我们可以通过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观察来证明过去所发生的地壳变动。

例如悬崖上岩层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都是地壳变动的信息。

地球内部的构造: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其形状与内部构造像鸡蛋。

地球的最外层叫地壳;地壳下面的部分叫地幔,由软体物质组成;地球最中心的部分叫地核。

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0千米左右,地壳厚度为35千米左右,大多数破坏性地震就发生在地壳内。

地球的板块运动:地球表面水圈以下是岩石圈,岩石圈并不是一块完整的岩石,而是由大小不等的板块彼此镶嵌组成的,其中最大的有七块,它们是南极板块、欧亚板块、北美板块、南美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澳洲板块和非洲板块。

这些板块在地幔上面每年以几厘米到十几厘米的速度漂移运动,相互挤压碰撞,运动的结果使地壳产生破裂或错动,这是地震产生的主要原因。

地壳运动示意图由内营力引起地壳结构改变、地壳内部物质变位的构造运动叫地壳运动。

地球表层相对于地球本体的运动。

对于现代地壳运动,一般采用重复大地测量的方法,如用重复水准测量来研究垂直运动;用三角测量或三边测量的复测来研究水平运动;用安放在活动断层上的蠕变计、倾斜仪和伸长仪等做定点连续观测来监视断层的运动。

20世纪70年代后期,进而利用空间测量技术(激光测月、人造卫星激光测距和甚长基线干涉测量等)监测不同板块上相距上千公里的两点间的相对位移(精度可达2~3厘米),用以测定板块之间的运动。

除此以外,还可以利用海岸线的变迁,验潮站关于海水涨落的记录等,推断现代地面的升降运动。

山东半岛濒临黄海和渤海,其地震构造位于北东向郯庐深大断裂带东侧的重要分支断裂上,且北西向燕山-渤海-威海断裂带再起穿越,是7级强震频发地区。

近几年来,在华北地区地震活动水平较弱的情况下,山东半岛级北部海域中等地震呈增强趋势,显示出地震活动异常现象。

认真做好该地区的地震活动特征研究与预测工作,对该地区的防震减灾工作是有益的。

山东地震带
山东半岛及附近海域位于华北地震去东部,据地质构造条件及地震空间分布特点,本去主要有两条大的地震构造带通过,郯庐深大断裂带与燕山-渤海-威海断裂带交汇处。

郯庐断裂带是我国东部一条规模巨大的NNE向深大断裂带,它纵贯东北华北华东地区8个省份,断裂带由几条平行的主干断裂及分支断裂构成,断裂带的构造活动十分复杂,具有明显的分段性。

各段的构造运动及地震活动存在明显差异。

北段(肇兴—沈阳):它发育于吉黑断拗,由两条走向30-40。

东的主断袭组成,宽5-20公里,为一中、新生代地堑型断裂带,带内充填4000-5000米厚的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夹煤系地层。

基底刚度较软,结构也较简单,有史记载只发生过5.8级地震。

南段(宿迁—广济):依次发育在扬子断块与华北淮阳断褶的交界处,其介质相对较软,结构比较简单,构造应力量级不高,地震活动强度也不大,其地震活动水平较北段略高一些。

中段(沈阳—宿迁):呈北北东向穿切由太古代结晶基底组成的华北断块区,主要由四条大致平行的主断裂组成,这四条主断裂在鲁中沂、沐河谷地构成了20-40公里的“两堑夹一垒”的构造,称为沂沐深断裂带。

这一段是结构复杂、新活动强、基底介质刚度较高的地区。


史上1668年莒县一郯城8.5级大震就发生于该段。

研究表明,郯庐断裂带处在强烈挤压并兼有右旋扭动的断裂段。

由于它遭受的正应力大,剪切应力也大,易于积累大地震的能量,而难于以中、小地震的形式来释放,故该段地震强度大,频度低。

郯庐断裂与苏、鲁交界交汇部位,自1990年以来一直被国家地震局列为地震危险重点监视区,1995年9月20日山东苍山发生M5.2级地震,2003年6月山东青岛又发生MC4.3级小震群活动,该地区的地震活动值得我们注视和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