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震断裂带分布图
用地图来看地震(严肃)

用地图来看地震(严肃)为了不耽误各位宝贵的时间,请先阅读目录,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章节直接阅读,全篇阅读时间大概十二分钟。
本篇目录:1 中国为什么这么多地震1.1压力大啊!1.2中国的地震到底多到什么程度?1.3基本每隔十年就会有一次较大级别地震的地震密集带1.4中国地震带—祖国山河一片红2 我家就在地震带上,咋办呐!2.1地震难道不能预报么?2.2那我们是不是只能坐等地震了?2.3地震科学家快来我家3 地震小贴士4 点赞、留言、转发、关注“地图会说话”今天的微信文章从一张地图开始:相信大多数人都认为日本才是世界上发生地震最多的国家,而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中国和日本一样,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
不过由于日本的地震绝大多数都发生在海上,所以在大陆强震的数据上被中国远远抛在了身后。
据数据,20世纪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
Tips:日本列岛处在属于陆地板块的欧亚板块和北美板块上,而属于海洋板块的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板块会俯冲到这两个板块的下面。
时不时的就会动一动,让日本人在承受地震灾害的同时还要时刻提防海啸的发生。
中国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地震?压力大啊!世事难两全,中国在拥有广袤国土的同时,也承受着这片土地带给国人的地震灾害。
点击看高清大图经科学研究,全球主要的地震带有三个,分别是■环太平洋地震带:太平洋的周边地区,包括南美洲的智利、秘鲁,北美洲的危地马拉、墨西哥、美国等国家的西海岸,阿留申群岛、千岛群岛、日本列岛、琉球群岛以及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
这个地震带是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带,全球约百分之八十的地震都发生在这里。
■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从欧洲地中海经希腊、土耳其、我国的西藏延伸到太平洋。
全长两万多千米,跨欧、亚、非三大洲,占全球地震的百分之十五。
■海岭地震带:分布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的海岭(海底山脉)。
很不幸,中国就位于世界上最活跃的两个地震带之间,甚至有些地区还是这两个地震带的组成部分。
中国地震灾害图件ppt课件

(台湾学者的分析)
昆仑地块在北部阻挡
槽台接触带的构造断裂中龙门 山断裂带由南西向北东逆冲运 动,最终发生单向破裂
龙门山
松潘甘孜构造带
龙门山推覆系统
四川盆地
康滇地台边缘--云南东部坳陷地震带 6
1996年丽江7.0级地震
1996年2月3日7.0 M 地震 2001年10月27日6.0 M 地震
1970年1月5日通海7.2级地震
中间地块 中间地块
中 国 大 地 震 带 图示
中间地块 鄂尔多斯地块
汾河坳陷
槽区地震带
四川地块
中
枢
天水
大
地
泸定
震
带
渭河坳陷 杨子地台
华南地台
中国现代地震活动图像
中国地震频度统计
松潘
平武
⑤
③
⑥
茂县
北川
7.4
汶川
理县
7.4
绵竹
首震震中
⑦
映秀
7.6 7.1 7.1 7.1
都江堰
彭州
德阳
成都 市
③ 7.4
1888年和1969年在潍坊以北海 域发生7.5级和7.4级地震
公元前70年6月1日, 7.3M地震; 166822日 8 M 地震死亡20万
1239年平罗8级大震
1920年12月16日 8.5 M 地震 死亡20万
中国区域地震台站分布图
1988年11月6日7.2级地震
耿马
1988年11月6日的澜沧7.6级地震
澜沧
嵩明
1833年嵩明 8级地震
通海
华北平原沉降区地震带示意图 4 海城
8级地震曾发生过5次; 7-7.9级地震曾发生过18次;
中国的地震带分布

震 ,最大震级为 75级 。 .
马边一 一 昭通地 震带 。 包括 四川马边地 区和 云南
杨州一一 铜陵地震带 。 包括江苏东部 、 安徽南部 昭通地 区 。1 7 年 的永 善 71级大地震 就发生在这 4 9 . 和江 西北部一部分 , 强震主要分 布在长江破碎带两侧 个带上 ,地 震活动频度 较高 ,多为震群 性地震 。 及 黄海海域 。 通海一一石 屏地震带 。包括 玉溪 、通海 、峨 山、 麻城一一 常州地震 带。 包括 湖北 大部和河南 、 安 曲 江 、石 屏 、 建 水 等 地 区 ,1 7 9 0年 通 海 78级 大 地 . 徽 、湖 南 等 省 一 部 分 ,公 元 4 6年 到 l 7 年 共 记 录 到 震 就 发 生 在 此 ,地 震 活 动 强 度 较 大 ,地 震 重 复 性 高 。 96 6级 以上 的地 震 5次 ,最 大 震 级 6 5级 。 . 中旬 一 一 大 理 地 震 带 。包 括 中 甸 、 丽 江 、 鹤 庆 、 邢 台一 一 河 间地 震 带 。 西 界 为 太 行 山前 大 断 裂 , 剑 川 、洱 源 、大 理 、弥渡 、巍 山 、南 涧 等 地 区 , 断 裂 , 界 为 涿 8 6年 到 1 7 共 记 录 到 6级 以上 地 震 l 北 8 9 6年 6次 。
州一一 宝坻 断裂带 ,南界 为朱仙镇断裂带 。是对京 、
西海 固地震 带 。包 括 陇 中黄 土高原 的大部 分地 津 、唐地 区威胁较大 的地震 带 。 区 。地 震 活动 强 度 大 ,频 度 高 , 具 有 明显 的 迁 移 现 且 郯城一一 营 口地震 带 。包 括从宿 迁 至铁岭 的辽 象 。 宁 、河北 、山东 、江 苏 等 省 的大 部 或 部 分地 区 。是 我 天水地震带 。 包括临夏 、 天水 、 甘南 、 武都等地 , 国 东部 大 陆 区 一 条 强 烈 地 震 活 动 带 。 记 载 , 带 共 公 元 前 1 3年 到 公 元 1 7 据 本 9 9 6年 ,共 记 录 到 破 坏 性 地 震
郯庐断裂带

中国第四条地震带—郯庐断裂带最近一个时期,我们这里被地震的消息闹得人心惶惶,各种小道消息传得是沸沸扬扬!偶也忍不住到网上搜索了有关方面的知识,特发于此,一是让自己和朋友们了解世界著名的地理学家李四光先生预测的也是先生最为担心的中国第四条地震带——郯庐地震带,二是学习些地震防范救护知识,从心理等方面做些准备,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惶恐。
一、江苏省地震带图郯庐断裂带是东亚大陆上的一系列北北东向巨型断裂系中的一条主干断裂带,泛指北起黑龙江,南止长江边,总体上呈北东走向,纵贯中国大陆东部的巨型渠断裂。
在我国境内延伸2400多公里,切穿中国东部不同大地构造单元,规模宏伟,结构复杂。
是地壳断块差异运动的接合带,是地球物理场平常带和深源岩浆活动带。
它形成于中元古代。
经历了多期构造。
它不仅是一条“长寿”的以剪切运动为主的深断裂带,而且是一条近期仍继承着新构造运动方式,以右旋逆推为主的活断裂带,同时也是一条具有明显分段、活动程度不等的地震活动带。
北段(肇兴—沈阳):它发育于吉黑断拗,由两条走向30-40。
东的主断袭组成,宽5-20公里,为一中、新生代地堑型断裂带,带内充填4000-5000米厚的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夹煤系地层。
基底刚度较软,结构也较简单,有史记载只发生过5.8级地震。
南段(宿迁—广济):依次发育在扬子断块与华北淮阳断褶的交界处,其介质相对较软,结构比较简单,构造应力量级不高,地震活动强度也不大,其地震活动水平较北段略高一些。
中段(沈阳—宿迁):呈北北东向穿切由太古代结晶基底组成的华北断块区,主要由四条大致平行的主断裂组成,这四条主断裂在鲁中沂、沐河谷地构成了20-40公里的“两堑夹一垒”的构造,称为沂沐深断裂带。
这一段是结构复杂、新活动强、基底介质刚度较高的地区。
历史上1668年莒县一郯城8.5级大震就发生于该段。
研究表明,郯庐断裂带处在强烈挤压并兼有右旋扭动的断裂段。
由于它遭受的正应力大,剪切应力也大,易于积累大地震的能量,而难于以中、小地震的形式来释放,故该段地震强度大,频度低。
中国的地震带分布

中国的地震带分布中国国家地震局1978年对中国地震区、带作了三级划分。
其中一、二级均为地震区,分别命名为“区”和“亚区”,三级称为“带”。
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10个地区的30条地震带上。
泉州—汕头地震带。
是东南沿海地震亚区中地震活动水平最高的一条地震带。
1067年到1976年,共记录到8级地震1次,7~7.3级地震2次,6~6.9级地震6次。
邵武—河源地震带。
东起福建崇安以北,经邵武、太宁、宁化、长汀、连城、武平入广东。
1520年到1976年共记录到4.7级以上地震12次。
广州—阳江地震带。
北起佛冈、清远,南至阳江、吴川,由一系列大致平行的北东向断裂组成,本带地震发生在广州、佛山、高鹤、阳江等地,最大为6.4级。
灵山地震带。
北起梧州、藤县,南至北海、东兴。
1558年到1976年,共记录到4次破坏性地震,最大震级6.7级,属于地震频度比较低的地震带。
琼雷地震带。
位于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北部的雷琼断陷内。
1605年到1976年,共记录到4次破坏性地震,最大震级为7.5级。
扬州—铜陵地震带。
包括江苏东部、安徽南部和江西北部一部分,强震主要分布在长江破碎带两侧及黄海海域。
麻城—常州地震带。
包括湖北大部和河南、安徽、湖南等省一部分,公元46年到1976年共记录到6级以上的地震5次,最大震级6.5级。
邢台—河间地震带。
西界为太行山前大断裂,东界为沧东大断裂及聊城—兰考大断裂,北界为涿州—宝坻断裂带,南界为朱仙镇断裂带。
是对京、津、唐地区威胁较大的地震带。
郯城—营口地震带。
包括从宿迁至铁岭的辽宁、河北、山东、江苏等省的大部或部分地区。
是我国东部大陆区一条强烈地震活动带。
据记载,本带共发生4.7级以上地震60余次。
其中7~7.9级地震6次,8级以上地震1次。
许昌—淮南地震带。
北起三门峡,经洛阳、开封、徐州一线向南,南界的西段在周口拗陷南缘,东段以肥中断裂为界。
怀来—西安地震带。
南起渭河、灵保盆地,经运城、临汾、太原、忻定、灵丘、大同、阳原、蔚广等盆地,最北至怀来—延庆盆地。
看看你的城市是否在地震带上

看看你的城市是否在地震带上中国地震带分布图中国地处世界上两个最大地震集中发生地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
在我国发生的地震又多又强,其绝大多数又是发生在大陆的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大都在20公里以内。
因此,我国是世界上多地震的国家,也是蒙受地震灾害最为深重的国家之一。
我国大陆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4,但20世纪有1/3的陆上破坏性地震发生在我国,死亡人数约60万,占全世界同期因地震死亡人数的一半左右。
20世纪死亡20万人以上的大地震全球共两次,都发生在中国,一次是1920年宁夏海原8.5级大地震,死亡23万余人;另一次是1976年河北唐山7.8级地震,死亡24万余人。
这两次大地震都使人民生命财产遭受了惨痛的损失。
中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
20世纪以来,中国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近800次,遍布除贵州、浙江两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
1900年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1949年以来,100多次破坏性地震袭击了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涉及东部地区14个省份,造成27万余人丧生,占全国各类灾害死亡人数的54%,地震成灾面积达30多万平方公里,房屋倒塌达700万间。
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的严重性构成中国的基本国情之一。
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的23条地震带上。
这五个地区是:①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②西南地区,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③西北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天山南北麓;④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⑤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等地。
我国的台湾省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西藏、新疆、云南、四川、青海等省区位于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上,其他省区处于相关的地震带上。
中国地震带的分布是制定中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重要依据。
涨姿势!中国地震主要分布地区和23条地震带!

涨姿势!中国地震主要分布地区和23条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的交汇部位,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
大地构造位置决定,地震频繁震灾严重。
中国地震主要分布在:台湾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等几大区域和23条地震带上,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1、西南地区
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地区,属于欧亚地震带中的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上。
主要分布的地震带有8条:
炉霍康定地震带。
西起甘孜经炉霍、道孚至康定。
1752年到1976年共记录到破坏性地震32次,其中6级以上地震15次。
冕宁西昌地震带。
北起石棉,经冕宁、西昌、会理、米易至元谋,公元前116年到1976年,共记录到破坏性地震16次,其中6级以上地震8次。
东川嵩明地震带。
北起巧家,南经东川、嵩明、寻甸、宜良、开远至个旧一带。
地震活动强度较大,频率较低。
马边昭通地震带。
包括四川马边地区和云南昭通地区。
1974年的永善7.1级大地震就发生在这个带上,地震活动频度较高,多为震群性地震。
地震带分布

地震带分布中国是多地震的国家之一,地震带可划分为:东南沿海及台湾地震带;燕山南麓,华北平原两侧与太行山东麓、山西中部盆地和渭河盆地地震带;贺兰山、六盘山,向南横越秦岭,至滇东地区地震带;喜马拉雅—滇西地区,是地中海—南亚地震带经过中国的部分;从西昆仑至祁连山和河西走廊地震带;新疆帕米尔至天山南北地震带。
三大地震带世界上主要有三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分布在太平洋周围,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和从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日本列岛南下至中国台湾省,再经菲律宾群岛转向东南,直到新西兰。
世界火山和地震带分布这里是全球分布最广、地震最多的地震带,所释放的能量约占全球的四分之三。
欧亚地震带从地中海向东,一支经中亚至喜马拉雅山,然后向南经中国横断山脉,过缅甸,呈弧形转向东,至印度尼西亚。
另一支从中亚向东北延伸,至堪察加,分布比较零散。
海岭地震带分布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的海岭地区(海底山脉)。
活动时间地震带内的地震活动在时间分布上是不均匀的,显著活动和相对平静交替存在,一定时期后又重复出现。
各地震带的重复期从几十年到几百年,甚至千年以上。
发生方式各地震带的大地震发生方式有单发式和连发式之分。
前者以一次8级以上地震和若干中小地震来释放带内积累的能量;后者在一定时期内以多次7级以上地震释放其绝大部分积累的能量。
地震带内显示的各种不同的地震活动性与该地带地壳介质性质、构造形式和构造运动强弱有关。
地震带一般被认为是未来可能发生强震的地带。
在各地震带内还划分出不同的区段,作为独立的地震活动性和地震区域划分的统计研究单元。
另外还有一种是由于人为活动所引起。
编辑本段世界主要地震带地震的震中集中分布的地区,且呈有规律的带状,叫做地震带。
从世界范围看,地震活动带和火山活动带大体一致,主要集中在下列地壳强烈活动的地带。
世界上的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三大地震带上: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
地震分布示意图环太平洋地震带是地球上最主要的地震带,它像一个巨大的环,沿北美洲太平洋东岸的美国阿拉斯加向南,经加拿大西部、美国加利福尼亚和墨西哥西部地区,到达南美洲的哥伦比亚、秘鲁和智利,然后从智利转向西,穿过太平洋抵达大洋洲东边界附近,在新西兰东部海域折向北,再经斐济、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中国台湾省、琉球群岛、日本列岛、阿留申群岛,回到美国的阿拉斯加,环绕太平洋一周,也把大陆和海洋分隔开来,地球上约有80%的地震都发生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