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断裂演示
2024年湘教版七年级地理 第三章 地球的面貌第三节 海陆变迁

海陆变迁第1课时地表形态变化大陆漂移假说设计说明本节课主要通过播放图片、视频、动画等,说明地球自形成以来,风云变幻,历经沧桑,处于永恒的运动变化之中。
学习目标1.结合实例,说明海洋和陆地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
(区域认知)2.通过阅读史实资料,观看视频动画,描述大陆漂移假说的内容。
(综合思维)3.通过“拼接大陆”的实践活动,力证大陆漂移假说。
(地理实践力)重点难点重点:举例说明地表形态的变化。
难点:运用大陆漂移假说解释地理现象。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自主学习法、资料分析法、动手拼图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完成《七彩作业》知识梳理部分的内容。
二、学习任务一教学模块三、学习任务二教学模块四、过程性评价随堂练习五、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两部分内容。
沧海桑田,海洋可以变陆地,陆地可以变海洋。
海陆变迁的原因有地壳运动、海平面上升、人类活动等。
大陆漂移假说:魏格纳发现问题(南美洲大陆凸出的部分与非洲大陆凹进的部分几乎是吻合的)→提出假设(非洲和南美洲是不是曾经连在一起,后来分开的)→寻找证据(古老地层的相似性、古生物化石的相似性、古生物分布的相似性)→提出假说(大陆漂移假说主要内容),并运用大陆漂移假说解释南极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
六、布置作业建议所有同学完成本课时《七彩作业》的【基础通关】和【能力突破】,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同时完成【素养达标】和【考点专练】。
七、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2课时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设计说明本节课基础知识部分有六大板块的名称、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主要运用问题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完成。
同时,案例的设计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基础,即学生在理解板块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时存在困难,因此要采取多种方法破解难点,比如做模拟演示实验、动画视频等。
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理论解释地理现象,如山脉的成因、某地多发火山地震等是本节课的难点,通过分析某一案例总结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自主分析,举一反三。
幼儿园地震PPT演示课件

THANK YOU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本次PPT核心内容回顾
地震基本概念及危害
解释了地震的成因、类型、震级等基本概念,并阐述了地震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造成的 危害。
幼儿园防震减灾工作现状
介绍了幼儿园在防震减灾方面的政策、措施及实践,包括预案制定、演练实施、宣传教育 等方面。
幼儿园防震减灾工作成果
展示了幼儿园在防震减灾工作中取得的显著成果,如师生应急避险能力的提高、校园安全 文化的形成等。
建筑结构加固方案
采用抗震设计
确保幼儿园建筑符合当地抗震设 防标准,采用合理的结构类型和
抗震构造措施。
加固现有建筑
对不符合抗震要求的建筑进行加 固改造,如增设抗震支撑、加固
墙体等。
定期检测维护
定期对幼儿园建筑进行检测和维 护,确保建筑结构的完整性和稳
定性。
室内外环境优化建议
室外环境安全
01
确保幼儿园室外场地平坦、开阔,无高大建筑物或危险设施,
演练流程设计
启动阶段
制定演练计划,明确演练目的、时间、地点、参 与人员等要素,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实施阶段
按照计划进行演练,包括避险疏散、自救互救、 紧急处置等环节。
总结阶段
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 措施。
人员分工与职责明确
安全员
负责现场安全监控 和紧急处置工作。
医护人员负责现场医疗救护源自工作。总指挥负责全面指挥和协 调演练工作。
引导员
负责引导幼儿和教 师进行避险疏散。
宣传员
负责演练活动的宣 传报道工作。
演练效果评估及改进方向
效果评估
根据演练实际情况,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估,包括避险疏散效果、自救互救能力、紧急处置能力等方面 。
模拟地震演示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
为了提高人们对地震的认识和应对能力,我们进行了模拟地震演示实验。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模拟地震现象,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震成因、传播过程及地表变化,增强他们的防灾减灾意识。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地震成因及传播过程;2. 熟悉地震波对地表的影响;3. 增强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
三、实验原理地震是地壳内部岩石层在内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或断裂,产生的地震波传到地表引起地表震动的过程。
本实验采用模拟地震的方法,通过搭建模拟地震装置,模拟地震成因、传播过程及地表变化。
四、实验器材1. 模拟地震装置:由支架、模型岩石层、弹簧、传感器等组成;2. 计时器;3. 地震波记录仪;4. 地表模型;5. 地震波模拟软件。
五、实验步骤1. 搭建模拟地震装置:将支架固定在地面上,将模型岩石层放置在支架上,将弹簧连接在岩石层两端,确保弹簧处于拉伸状态;2. 连接传感器:将传感器安装在岩石层上,连接地震波记录仪;3. 地震波模拟:启动地震波模拟软件,模拟地震波传播过程;4. 观察现象:观察岩石层变形、弹簧伸缩、传感器数据变化及地表模型变化;5. 记录实验数据:记录岩石层变形程度、弹簧伸缩长度、传感器数据及地表模型变化情况。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显示,模拟地震装置在地震波模拟软件的驱动下,岩石层发生了变形,弹簧伸缩,传感器数据发生明显变化,地表模型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2. 通过实验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会使得岩石层发生变形,弹簧伸缩,导致地表发生变化;(2)地震波传播速度与岩石层性质、地震波频率等因素有关;(3)地震波传播过程中,能量逐渐衰减,地表变化程度与地震波传播距离有关。
七、实验总结本次模拟地震演示实验,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了地震成因、传播过程及地表变化,提高了他们的防灾减灾意识。
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认真观察,对地震现象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第2.3课地震的成因及作用(教学设计)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地震的基本概念。地震是地壳内部因构造运动而产生的能量释放现象,它是地球上最强烈的自然现象之一。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地震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地震的成因和分级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其次,我发现学生在参与地震逃生演练时表现得不那么积极。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增加更多的实践活动,如设计地震逃生游戏、组织地震逃生竞赛等。这些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地震知识的学习中来。
再次,我注意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表现出的合作和交流能力有限。为了提高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增加更多的合作学习环节,如分组讨论、团队合作项目等。这些环节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软件: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教学软件,分析地震数据,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地理观察能力。
3. 网络资源:邀请地震专家进行在线讲座,让学生了解最新的地震研究成果和地震预测技术,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地震观测站、地震遗址等,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地理实践素养。
5. 虚拟现实(VR):利用VR技术模拟地震发生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地震,提高学生的地震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第2.3课地震的成因及作用(教学设计)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材分析
地震的前兆演示文稿课件

3
实施重建工作
按照重建计划,逐步实施各项重建工作。这可能 涉及多个部门和多方利益相关者,需要良好的协 调和规划。
灾后心理援助与辅导
提供心理支持
地震可能导致人们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提供心理咨询、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灾区居民恢复正常的心理状 态。
组织心理辅导活动
通过组织团体辅导活动,帮助灾区居民相互支持、分享经历,逐渐 走出地震的阴影。
开展应急演练与培训
制定应急演练计划
01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应急演练计划,确保演练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
组织开展应急演练
02
定期组织开展地震应急演练,提高公众和相关人员的应对能力
。
加强应急知识宣传
03
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应急知识宣传,提高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
自救互救能力。
05
地震应对方法
保持冷静与镇定
不要惊慌失措,保持 冷静和镇定是应对地 震的首要原则。
03
如何识别地震前兆
学习相关知识
了解地震基本原理
学习地震的形成原因、传播方式 以及影响范围等基础知识。
学习地震前兆现象
了解各种可能预示地震发生的前兆 现象,如动物行为异常、地下水异 常等。
熟悉地震预警系统
了解当地地震预警系统的运作原理 和使用方法,以便定资源调配方案
根据地震可能造成的影响,制定相应的资源调配 方案,包括人力、物资、设备等资源的调配。
建立应急救援队伍
组建专业救援队伍
建立具备地震救援能力的专业救援队伍,提高救援效率。
加强救援队伍培训
定期开展地震救援培训,提高救援队伍的专业技能和应对能力。
建立救援队伍协作机制
加强不同救援队伍之间的协作与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应对地震灾 害。
幼儿园地震PPT演示课件

2024/1/28
对师生进行应急物资和装备使用培训,提高其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
12
03 地震发生时应对 措施
2024/1/28
13
保持冷静,迅速反应
地震发生时,首先要 保持冷静,不要惊慌 失措。
如果在室内,应迅速 躲到桌子下、床下或 墙角等坚固物体旁边 。
2024/1/28
快速判断自己所处的 环境,寻找相对安全 的地方躲避。
21
互相关爱,帮助受伤或受困人员
给予他们必要的安慰和鼓励,减轻他们的恐惧和焦虑 情绪。
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帮助身边的受伤或受 困人员。
2024/1/28
及时向救援人员报告受伤或受困人员的情况和位置, 以便得到及时救治和救援。
22
05 幼儿园心理干预 与恢复工作
2024/1/28
23
了解孩子心理需求,提供情感支持
2024/1/28
倾听孩子的感受和经历
01
给予孩子充分的表达空间,倾听他们对于地震的感受和经历,
理解他们的恐惧和不安。
提供安全感
02
通过温暖的拥抱、安抚的语言以及亲切的环境,为孩子营造安
全感,让他们感受到关爱和保护。
鼓励孩子表达情感
03
引导孩子通过绘画、游戏等方式表达内心的情感,帮助他们释
放压力和情绪。
27
06 家长参与防震减 灾工作建议
2024/1/28
28
增强家长防震减灾意识
2024/1/28
01
了解地震的危害和防震减灾的重要性,树立“预防为主,安全 第一”的思想。
02
关注地震预警信息,掌握基本的防震减灾知识和技能。
积极参与幼儿园组织的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提高自身的防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记录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实验操作流程一、地球结构模型的制作【实验时间】2013年9月4日【制作目的】通过制作地球结构模型使学生更清楚地掌握地球内部的构造。
【制作材料】各种材料的橡皮泥。
【制作步骤】1、用黄色的橡皮泥做成球状,代表地核。
2、用橘红色的橡皮泥在黄色球形的外面在再保卫围一层,把黄色的球形裹起来,代表地幔。
3、再用棕色的橡皮泥在橘红色的橡皮泥外层包围一层,代表地壳。
这样一个地球结构模型就制作好了。
【温馨提示】1、注意各个橡皮泥圈层的厚度2、可将球状模型切开,展现剖面,以便观察【整理器材】把橡皮泥分类整理存放备用。
二、模拟火山喷发试验【实验时间】2013年9月9日【实验目的】通过用简单器材做模拟实验,探究火山的成因,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实验器材】三脚架、铁盒子、土豆泥、番茄酱、酒精灯、火柴。
【实验步骤】1、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个小洞。
2、往洞里倒入一些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
3、把铁盒子放到三脚架上,用酒精灯加热,过一会儿观有什麽现象发生【实验现象】番茄酱受热后沿洞口四周外溢。
实验结论】火山成因推想:地壳深处的物质被高温熔化成岩浆,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下沿着地壳的裂缝向上升,形成火山喷发【温馨提示】1、土豆泥不能稀软,否则会影响实验效果。
2、不要让学生用手触加热过的番茄酱,以免烫伤。
【整理器材】把废物放进废物桶,器材归位放置。
三、地震模拟实验(演示)【实验时间】2013年9月11日【实验目的】通过演示模拟地震发生时的情景,让学生了解地震现象,认识地震的危害。
【实验材料】纸箱、木块、记号笔。
【实验步骤】1、在纸箱上画上街道的图形。
2、在每个街道的拐角处都用小木块垒成楼房,3、在纸箱底部敲击,使楼房倒塌。
4、根据楼房倒塌情况,判断地震的中心和强弱。
【实验结论】地震的危害性很大。
【整理器材】器材归位。
四、地震成因模拟实验【实验时间】2013年9月11日【实验目的】能用简单的器材做地震模拟实验,探究地震的成因,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大单元整体教学】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第3课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课时教案

3.地震的成因及作用一、教学目标科学观念:1.知道地壳运动是地震发生的原因。
2.知道地震的发生会使地表形态发生巨大变化。
3.知道抗震防灾的基本常识。
科学思维:通过模拟实验、查阅资料、制作手抄报等方法,对地震的成因、地震带来的变化及抗震救灾知识加以充分了解。
探究实践:1.能够通过模拟实验,探究地震形成的原因。
2.能够通过阅读资料、观察图片,分析地震后给地表带来的改变。
3.能够制作关于抗震防灾的手抄报,宣传抗震防灾的常识。
态度责任:1.保持对地震现象的探究热情,乐于参加模拟实验。
2.能基于证据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认真倾听他人意见,形成集体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模拟实验,探究地震形成的原因。
难点:能够通过阅读资料、观察图片,分析地震后给地表带来的改变。
三、评价任务(根据需要设计评价量规)活动一:了解地震的成因1.师:刚才有同学说到地震可能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那同学们还有没有其他猜想,地震还可能是什么引起的?生:可能是人为的,比如开矿炸山生2:可能是火山喷发引起的......2.播放地球大陆板块,讲解组成地壳的六大大陆板块知识。
师:请同学们结合第一课老师给大家播放的地球大陆演变视频和刚才的视频,再次猜想引起地震的内部原因可能是什么?生:是不是大陆板块在运动过程中发生了碰撞引起的呢?师:是不是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通过模拟实验来验证一下。
3.出示实验材料:泡沫小盒、保鲜膜、泥土、水师:用小盒的两半分别代表两个大陆板块,泥土代表地壳表面,下面请同学们先参考课本26页,小组讨论一下实验方法及注意事项。
4.小组汇报,师生小结。
5.教师课件展示实验方法及注意事项①观察“地面”变化。
②观察地面发生变化的位置与“板能够通过了解地震的成因,能够说出地震对地表形态的改变,并能制作手抄报选出抗震救灾知识。
五、作业设计【知识技能类作业】一、填空题1.地面的震动简称,是岩石圈内能量积累到一定时候释放的一种形式。
组成的岩石圈的六大在不停地运动,它们相互或分离。
《防地震安全知识》PPT演示课件

葛的亮第时 一代天的起为就生坚存定空要间站而稳战讲的台5千,、军向地万有马经震嘶验时杀的如的同疆志在场学行,习驶但,学深中会入之从学校环习境教车中育,汲教应取学营理留养论在,,座学快人速位之地上长迈勿,进补教动己育,之 门直短槛,,至提全车高面辆自提身高停的教妥专育。业教素学养基,本从功从,教面
对不断变化的工作岗位和学科教学都能很快地进入角色,高效地完成岗位赋予的各项任务,根本原因就是善于学习,善于协作,善于
这些用具应平时整理好,以便需要时可以马上携带走。
五、学校之防震措施
二、知人善任的管理策略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条件,充分发挥不同人的长处,扬长避短是团队前进的内驱力之一。作为管理者,象
诸葛亮那样,不但自己有智慧,更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势,做到优势互补,分槽喂马,这是管理工作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喜欢挑剔
的人总把目光集中别人的缺点上,人无完人,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表现的状态也会有差异,老师的智慧就体现在发现他们
的优势,调动他们的情绪,给他们以恰当的肯定和激励,让他们充满自信,课堂就是自我展示的殿堂,有很多教育工作者和教育专家
做了大量实践和研究,学会发现别人身上的长处,并给予开发与提升,你收获的就一定会是丰硕的果实,学习如此,工作亦然,无论
防地震安全知识
一、地震的预防
1、要避免地震的灾害,最有效的办法是依靠自己,以自己的力量做好 预防灾害的准备。一般家庭常备的东西有粮食和饮水,以每人平 均保存5天的份量为佳。另外再准备一些防灾用品,如防灾头巾、 手电筒、急救药品、蜡烛、半导体收音机等以及一些逃生用具, 如毛毯、便携式炊具、固体燃料等。
二、防止地震次生灾害
要注意防止地震次生灾害。所谓地震次生灾害,主要是指地震后引 起的水灾、火灾以及有毒气体蔓延等等。很多经验表明:次生灾 害往往比地震本身造成的损失大得多。如何防止次生危害呢? 1、对工矿企业中的易燃、易爆、剧毒品,要严密监视,地震时 ,一旦发现剧毒品或易燃气体溢出,应立即组织抢救。 2、对于大型水库、堤坝等,要预先做好防震检查,发现问题及 时加固。水库下游的居民,在地震发生时,要严密注视堤坝的安 全,遇有险情,除组织力量抢救外,要迅速向安全地带转移。 3、大地震发生在山区,由于山崩塌方等,可能堵塞河道,遇到 此种情况,要立即组织人员疏通,以免造成水灾。
教科版五上科学2.3《地震的成因及作用》教学设计

- 深入了解地震波的传播特点,探究地震预警系统的原理和应用。
- 调查地震防灾减灾措施在本地的实施情况,了解其效果和不足之处。
- 学习地震自救互救知识,掌握基本的地震逃生技能。
- 探索地震对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 鼓励学生撰写学习心得,分享自己在学习地震知识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
内容逻辑关系
① 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 重点知识点:地球板块构造、地壳运动、岩石断裂、能量释放、地震波传播。
- 关键词:板块、地壳、断裂、能量、地震波。
- 重点句:地震是地壳运动导致岩石断裂,释放出能量,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
② 地震波的类型及传播特点
拓展与延伸
1. 拓展阅读材料
- 《地震知识科普读物》:介绍地震的基本知识、地震预防措施以及地震后的救援技巧等。
- 《地球科学》:包含地球板块构造、地震成因及作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地球科学。
- 《自然灾害与环境保护》:探讨地震等自然灾害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2. 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 学习《自然灾害与环境保护》相关内容,思考地震等自然灾害对环境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 阅读地震逃生演练指南,了解地震逃生技巧,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 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解答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地震相关问题。
- 组织学生进行地震逃生演练,让学生实际操作,提高应对地震的应急能力。
- 地形变化
- 地貌改变
- 次生灾害
- 地震带分布
3. 随堂测试:通过随堂测试,我发现学生对地震基本概念和地震波传播特点的掌握程度较高,但部分学生对地震成因和作用的理解尚需加强。
唐山大地震PPT 演示文稿

解析 馈赠:赠送(礼品)。捐赠:赠送(物品给国家或集 体)。日前:几天前。目前:即指现在,与题中“仍在” 相照应。该:指上文说过的人或事物(多用于公文)。本: 是指自己方面的,题中所指不是第一人称。
பைடு நூலகம்
答案
B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时间真如行云流水 ,申奥成功的情景仿佛就在昨 .... 天,转眼间,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距离我们已 经不到一百天了。 B.眼下,报刊发行大战硝烟渐起,有些报纸为了招 徕读者而故意编造一些骇人听闻 的消息,其结果 .... 却往往弄巧成拙。 C.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学贯中西,兼容百家,在诸 多研究领域都卓有建树,被人们誉为学界泰斗, 真可谓实至名归 。 .... D.有段时间,沪深股市指数波动非常大,有时一天 上涨几百点, 有时一天下跌几百点, 涨跌幅度之大 令人叹为观止 。 ....
解析 A 项“菁华”的“菁”应读 jīnɡ。B 项“吐蕃” 的“蕃”应读 bō。C 项“梵文”的“梵”应读 fà n。
答案
D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B ) A.雍容 经典 韬光养晦 筚路蓝缕,以起山林 B.安详 遐思 薪尽火传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C.跨越 振辐 秘而不宣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D.坐阵 砥砺 学以致用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解析 C 项实至名归: 指有了真正的学识、 本领或业绩, 相应的声誉自然就随之而来。也说实至名随。A 项行云 流水:比喻自然不拘执(多指文章、歌唱等)。B 项骇人 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D 项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
答案
C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只有积极引导牧民开展多种经营, 控制牲畜数量, 减少对牧草的需求,退牧还草,才能为从根本上 拯救纯种野牦牛提供可能。 B.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日前举行甲型 H1N1 流感病 毒专题研讨会,有专家认为墨西哥即将进入炎热 的夏季,这或许有助于降低流感病毒的扩散。 C.在本月热播的几部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影片 中,还原出许多历史细节,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 电影主创者直面人间惨剧的勇气。 D.林萍是一位普通的保险公司职员,她为非亲非故 的女孩捐献肝脏的事迹感动了广大网友自发在网 上留言,大家热情地称其为“宁波的骄傲”。
三维地震演示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物测队
2004年11月
不当之处 请指正
放映说明
➢为了让您更好的理解其中的内容,本演示 采用非自动的方法,请您在画面完全静止数 秒后,单击鼠标左键,演示将会继续进行。 ➢本图采用边模拟边介绍的方法,为的是让 您在理解地震资料野外采集原理的同时,对 当今的地震队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正常放映时间大于14分钟。 ➢歌曲由江苏油田业余歌手贾万根演唱
折合满次长度=
从这里可以看出:反射长度((134000米+6)0)=/2接收长度(280米)的1/2
,这所是以一反道射27点个间检距波(器2平0)行四边形面积
=接收点间距(40)=1/2 =180米
第Ⅰ部分结束
谢谢观看
0514-7762911 陈智维
放施线工工每序队:大东约部为地12区0地人按震,仪队三器概维道况1数2-0约人0道每员施2设道工备1大人约,为二5维002人40。道 放放放在与工一点此满551我 炸作炮00次次可次炮 0叫机量:炮资数以资:工爆仪爆工计:料=工一测看料作作算长∑作出的器炸量般量量公数度量:差==式据=组组=距a白工55、:10点1×越05×旗序主二::0数×小4×要维4*02,是:接0一每=0工=4=2反=收020接每激炮作=k般组之人设注03次4m数方米0越k收组数0发,:员备×法m,33一米大=,--6炮点定一次,一位。指::仪45-间后次长满次1人人器,C东32距,置长度次0长、道05人=每红度=,。=度另部数00也5条=23=外-0*,旗×0×二炮非8测22-可要×402005数常线是00×强山维×00/1==1或以0调0人0规激16251地三0非5000=的+0是=米5维1二发万=2是仪=+3单,1每02车0接,40维点元.+0折器2束012目米边k0米辆+合越一收,m(03前2,,米满满,+长放:4工满3般激陆,位次次三满,0+作次43炮长=-维次一每发上+置量1长04度(=长次2+-的度一队点)谁=534满度资的0计=0+重在020次=0料14;也般准算02台+我坐于是+传捣道中个长20与63×备方0水叫车记野可!0乱+×1度满)施9放×3组法间地可录外?个+×次33上在÷炮船1,2震乘地指==工9,满资+或2,三组5仪船震挥2接163=舶次料+80的=6维0三,,波中61米1者宽的收,030+:8不可用,心大,8米01维度比06同米=两点一3三,-0值一致8于一5米0次越边次之0×二-,维数-一般7小0满-8维满间次=00,次一,。次3条万-4一=满。-0=下5般次2次元2个44资=0同30米料米 2组-4。,6,0一可。一米个我放水立次,次,一叫地面在/用组满/满次采震时水光次次/集信,面。满缆==站号穿。次连15暂。上.=1接3时碰浮1。.存到筒06
地震作用PPT演示课件

第三节 地震波与地震仪 地震仪: 纵波与横波到达同一地 震台的时间差,即时差 (右图中的S—P),与 震中离地震台的距离成 正比(右图),离震中 越远,时差越大。
38
第三节 地震波与地震仪 地震仪: 根据三个不在一条 直线上的地震台所 得的震中距用三点 交绘法即可求出震 中位置。
普通地质学课件
主讲人:周俊杰 单位:资源学院勘查系
1
第六章 地震作用
第一节 地震概况 第二节 地震的成因类型 第三节 地震波与地震仪 第四节 地震效应 第五节 地震的地理分布 第六节 地震的预防、预报
2
第六章 地震作用
第一节 地震概况
地震:是由自然原因引起岩石圈的快速颤动 强烈的地震导致山崩地裂,地面沉降和隆起,地 表错位,河水堵塞或决堤,建筑物倒塌或堤毁, 电路走火,交通中断等,所有这一切都发生在倾 刻之间。
横波(S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前进方向垂直,只能在固
体中传播
面波(L波):沿地表面传播的一重摆动波,类似波浪,破坏性
最大
31
第三节 地震波与地震仪 纵波(P波) 横波(S波)
32
第三节 地震波与地震仪 地震波
纵波传播速度快、通过能力强,所以当地震发生时,首先到 达地面,这时位于震中的人们会感到上下颠簸。 接着横波到达,大地便开始前后左右摇晃,严重时造成房倒 屋塌、土石崩落、公路变形。
33
第三节 地震波与地震仪 地震仪:记录地震波的仪器。它能客观而及时地将地面的 振动记录下来。 由地震仪记录下来的震动是一条具有不同起伏幅度的曲线, 称为地震谱。曲线起伏幅度与地震波引起地面振动的振幅 相应,它标志着地震的强烈程度。从地震谱可以清楚地辨 别出各类震波的效应。
模拟地震演示平台选型

展品功能与技术方案说明
其中展项包括: (一)地震模拟器 (二)镇江市地震背景 (三)地震次生灾害避险自救(北通道)(四Fra bibliotek 地震自救知识学习
地震平台体验
地震模拟器是通过振动平台发生模拟装置,真 实再现地震 “可怕场景”,模拟各级地震和震 中就在脚下时的直下型地震体验(伺服电机)等各 类地震,让体验者从直接体验地震中,提高体 验者防灾减灾意识。让参观者在体验“地震” 时地动山摇、前后左右晃动、人站立不稳的同 时,感受到“地震”发生时的视觉冲击,真实 地再现地震过程并使体验者如身临其境般感受 及了解地震。
自救相关知识
一.在群众集聚的公共场所遇到地震时,最忌慌乱,而应有组织地从多路口快速疏散,否则 将造成秩序混乱,相互压挤而导致人员伤亡。 • . 1.如果你正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遇到地震时,要沉着冷静,特别是当场内断电 时,不要乱喊乱叫,更不得乱挤乱拥,应就地蹲下或躲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电 扇等悬挂物,用皮包等物保护头部,等地震过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 • 2.地震时,你正在商场、书店、展览馆等处,应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 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它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和玻璃 橱窗,也可在通道中蹲下,等待地震平息,有秩序地撤离出去。 • 3.正在上课的学生,要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绝不 能乱跑或跳楼,地震后,有组织地撤离教室,到就近的开阔地带避震。 • 4.正在进行比赛的体育场,应立即停止比赛,稳定观众情绪,防止混乱拥挤,有组 织有步骤地向体育场外疏散。
镇江市地震背景
镇江市地震背景
性能说明
展品通过互动控制技术使观众通过点击 触摸屏选择演示展品内容,来控制前方 大屏幕投影上的视频播放,实现观众与 展品进行实时互动学习相关知识。
日本阪神地震中的钢结构震害

2、财产损失
2、财产损失
阪神地震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据估计,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了1 万亿日元以上。此外,大量房屋、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给灾后 重建带来了巨大困难。
三、教训
1、加强地震预警系统建设
1、加强地震预警系统建设
阪神地震后,日本政府加强了地震预警系统的建设。目前,日本已经建立了 一套较为完善的地震预警系统,能够在地震发生后迅速发布预警信息,减少人员 伤亡和财产损失。
谢谢观看
2、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
2、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
在阪神地震中,大量建筑物倒塌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因此,提高建筑物的 抗震能力成为了日本政府的重要任务。目前,日本已经实施了一系列建筑抗震标 准,要求建筑物必须具备足够的抗震能力。
3、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
3、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
阪神地震暴露出日本城市规划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地震中,大量道路、 桥梁等基础设施遭到破坏,给救援工作带来了巨大困难。因此,加强城市规划和 管理成为了日本政府的另一个重要任务。目前,日本政府已经加强了对城市基础 设施的管理和维护,以确保其在灾害发生时能够正常运行。
原因分析
2、结构选型:不同的结构选型对地震的影响有着不同的抵抗能力。例如,一 些钢结构框架的支体系不够完善,导致在地震中出现了较大的变形和位移。
原因分析
3、施工质量和设计水平:施工质量和设计水平也是影响钢结构震害的重要因 素。在阪神地震中,一些钢结构建筑物的施工质量存在问题,或者设计水平不足, 导致在地震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
4、加强灾害应急救援体系的建 设
4、加强灾害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
在阪神地震中,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灾害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 目前,日本已经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包括消防、医疗、警 察等多个部门,能够在灾害发生时迅速开展救援工作。此外,日本还加强了对志 愿者组织的支持和管理,以更好地协调各方力量参与灾害救援工作。
教科版(2017版)科学五年上册《地震的成因及作用》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5.教师相机出示其他的地震发生后给地表带来改变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 看,进一步感受地震的巨大力量和可怕之处。
活动3:在地震中如何自救 1.教师引导:地震是可怕的,在可怕的地震面前,我们又该如何去做呢? 2.学生自由说一说在地震中如何展开自救和互救。
在震区中,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来不及跑的时候,可迅速躲到坚固的墙体塌 下来时可以承受住形成空间的地方,趴在地下,闭目,用鼻子呼吸,保护要害, 并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以隔挡呛人的灰尘。 正在用火时,应随手关掉煤气开关或电开关,然后迅速躲避。 在楼房里时,应迅速远离外墙及其门窗,可选择厨房、浴室、厕所、楼梯间等空 间小而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千万不要外逃或从楼上跳下,也不能使用电梯。 在户外要避开高大建筑物,要远离高压线及石化、化学、煤气等有毒的工厂或设 施。
二、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学生对于地震 现象并不是一无所知,电视中、网络中都经常会有关于地震的报道。他 们知道地震是一种灾害性地质现象,一地震发生时会对地表形态产生巨 大的影响。而且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也了解了地壳运动对岩层的影响。 但是,学生对于地震产生的具体原因还比较模糊,地震的发生会导致地 形地貌的哪些具体变化也不是非常清楚。
4.实验方法: ①将小盒的两半拼接起来,在上面铺一层塑料薄膜。 ②将土、水和成泥,并将它铺在有塑料薄膜的小盒中。 ③等泥变干之后,将这个小盒的两半迅速拉开或者挤压。 ④观察发生的现象。
5.实验注意点:泥土变干之后,将小盒的两半拉开或者挤压的动作要迅速 ,不能缓慢,不能拖泥带水,这样才能更好的展现实验效果。 学生分小组进行模拟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教师巡视, 了解学生实验情况,并相机加以指导。 全班交流
2.那么地震又是怎样形成的?地震发生时的情景是怎样的?地震又会给地 球表面的形态带来哪些改变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震断裂演示
生命安全
重于泰山
前言 QIAN YAN
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 印度洋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活动频繁。地震不但在世界上最 多、最大,而且分布广泛,除浙江和贵州两省之外,其余各省均有6级以上强震发 生。
我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 1900年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 1949年以来,100多次破坏性地震袭击了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涉及东 部地区14个省份,造成27万余人丧生,占全国各类灾害死亡人数的54%,地震成 灾面积达30多万平方公里,房屋倒塌达700万间。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的严重性成 为中国的基本国情之一。
地震体验区:真实地震小屋、VR地震逃生体验、建筑物抗震演示
震后救援区:紧急救护训练、防震避险游戏、知识抢答
场馆需求
现场需求
1、建议选择一楼 2、层高≥3.5m
供电需求
1、需380V电压
02
设计方案
平面布局图
空间效果图
空间效果图
平面布局图
平面布局图
介绍
1、小球大世界
相关研发专利
本公司研发团 队根据相关市场需求, 不断进行科技创新, 现在已经在多个领域 拿到了四个领域的多 项专利证书。
展品介绍: 通过实际演练让参与者进行独立承担" 抢救任务",刺激了参与者的求知欲望, 增强了参与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 了参与者急救意识,培养了参与者的应急 能力
表现形式: 互动训练
产品介绍
10、趣味知识抢答
展品介绍: 以有趣的互动抢答的形式向观众介绍地 震的相关知识。通过对这些知识的了解, 让观众更好的掌握防震避震技巧,提高 自救互救能力
提升公众科学素养和地震发生时的自救能力。
场馆功能定位
01
教育性
鄙弃传统教学局限性, 缺乏实际感受,展示课 题与现有科技手段有机 结合做到生动活泼
02
体验性
以安全文化导入为基 础,注重现场实训
03
真实性
还原真实场景,切身 体验学习
04
科技性
各种展项通过新科技 手段,吸引观众眼球
场馆建设的原则
多种展示方式
处保质期内有关于产品质量引发的 费用,由我公司承担。质保期外, 在接到用户的维修通知后,按用户 要求的时间、地点,派出维修人员 进行维修处理,只收取备件产品的 成本费及差旅费;终身为用户提供 售后服务。
工作三
06
公司介绍
公司简介
北京盛世民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始于2009 年,注册资金5000万元,总部位于北京经济技 术开发区(国家级),是一家集的设计、研发、 制造的集成产业公司主要业务有消防、地震、防 灾减灾、交通安全、人防民防、企业安全、居家 安全、低碳环保等科普安全馆的设计、施工、互 动设备的生产制造。
产品介绍
5、真实地震体验小屋
展品介绍: 全方位立体式的真实地震过程体验可以 使观众感受大地震来临时的紧张感,通 过真实可怕的灾难再现促使体验观众了 解和学习地震中避免灾难以及如何逃生 自救等知识技能,提高体验者的灾难意 识,减少地震及次生灾害所带来的生命 财产损失
表现形式: 互动体验
产品介绍
6、地震VR逃生体验
摈弃传统展馆以展板为主的展示模式,替之以参不体验、 游戏、3D劢画、多媒体展墙等多种展示方式的综合应用, 丰富的展示手段,增强展示内容的趣味性,提高视觉冲击
力,最终起到提高展示、宣传的质量和效率。
01
突出观众参与性
传统的展示方式主要以“看”为主,无 形地将展示内容与观众分割开来,致使 观众在参观的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劢状态。 我们的设计理念要求,60%的内容均以 参与体验的形式展出,提高观众的参与 性,激发参观的主劢性,提高展示宣传 的效果
表现形式: 多媒体播放
产品介绍
4、地震形成演示仪
展品介绍: 展品详细介绍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当地 震发生时,地球内部是怎样变化的让我 们更直观的了解地震的发生过程。同时 还配有文字和语音讲解,可以深入的了 解地震的相关知识,将实践和理论相结 合,配合灯光控制,使演示效果更加逼 真
表现形式: 互动体验
表现形式: 互动抢答
04
成功案例展示
成功项目展示
成功项目展示
成功项目展示
成功项目展示
成功项目展示
成功项目展示
成功项目展示
05
售后服务
售后服务
出售的产品设备保修期为1年, 保修期内免费上门维修,人 为因素或不可 抗拒的自然现 象所引起的故障或破坏除外。
工作一
工作二
如工程出现质量问题,我公 司在接到通知后,2小时内响 应,24小时内到现场与甲方 共同检查情况,48小时之内 给予保修并达到设计使用要 求。
展品介绍: 沉浸式体验,模拟地震现场切身体验及 学习发生地震时正确的逃生方式
表现形式: 多媒体互动
产品介绍
7、建筑物抗震对比
展品介绍: 观众观察在震动台模拟地震的情况下采 用不同减隔震技术的结构的抗震表现。 演示抗震减震技术原理,了解建筑减隔 震的基本方法。同一频率下不同结构不 同抗震减震手段的效果比较
地震科普馆的作用
作用
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许多科普教育基地所在的单位都 是专业性很强的单位。因此一些学校的课程完全可以放在相关的 科普教育基地进行。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避免“填鸭 式”和死记硬背的教育和学习方式
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从以道德建设为主向以道德建设与科技文化建 设相结合转变。随着科普教育的深入发展,科技文化建设日益成为 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精神文明建设开始从以道德建设为 主向以道德与科技文化建设相结合转变。
展品介绍: 内投影地球仪形式,介绍全球地震板块 分布和火山的分布以及三亚地区8条断 裂带
表现形式: 多媒体互动
产品介绍
2、历史上重大地震
展品介绍: 历史上的重大地震灾害介绍,标明震级 及伤亡人数、财产损失等情况
表现形式: 展览展示
产品介绍
3、地震来临前征兆
展品介绍: 采用视频或Flash动画形式制作成地震宏 观前兆多媒体软件,展示比较常见水位、 水质异常,动、植物的习性异常等
02
03
突出科技元素
本设计70%的内容(产品)采用高科技开发完成, 其中包括2D/3D劢画、游戏、体验装置、多媒体
展墙等单元内容,充分突出科技元素。
01
场馆规划
规划内容
场馆面积 66㎡
资金预算 68万
区域规划
前 言 区:前言主题墙、小球大世界
地震科普区:地震与火山分布图、三亚断裂图、历史上重大地震、 地震形成演示仪、地震来临前征兆
公司主要产品有:模拟灭火、模拟烟道逃 生、模拟地震体验、地震平台、地震屋、模拟报 警电话、红绿灯斑马线模拟、模拟自行车驾驶、 知识抢答、知识查询、虚拟翻书、电子留言、电 子翻书、抠像系统设备、电子沙盘、投影互动、 触摸屏、灭火体验、模拟报警电话、仿真地震体 验,仿真坠梯体验、高空坠物、全息成像等多媒 体产品。
表现形式: 互动体验
产品介绍
8、防震避险游戏
展品介绍: 防震避险游戏是一款高科技体验游戏, 它利用大型显示器及压力系统将参观者 的动作与计算机互联。该游戏模拟地震 发生的恶劣情况下,应该如何正确的逃 生。每个场景都有多种避险方法,试探 观众是否能正确的选择逃生方式
表现形式: 多媒体互动
产品介绍
9、紧急救护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