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赤壁赋语段练习答案word版本
《前赤壁赋》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前赤壁赋苏轼1.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子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2.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余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容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3.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子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麇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4.苏子曰:“客亦知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5.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找出描写赤壁夜景的句子,并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3段“客”的回答是对第2段中哪句话的注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翻译。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课后习题word16 赤壁赋
16赤壁赋必备知识基础练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赤壁赋》中,苏轼用“,”两句,描写自己任凭小船漂荡而越过广阔江面的情景。
(2)苏轼《赤壁赋》中“,”两句,用动植物设喻来表达对人生短暂、个人渺小的感慨。
(3)苏轼《赤壁赋》中“,”两句,通过侧面描写表现箫声的幽怨,其悲咽低回的音调感人至深,致使作者的感情由欢乐转入悲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题。
古代游记散文的主要特点是写景状物。
我国的名胜古迹、山川景物数不胜数,这为历代文人绝好地提供了写作机会。
(),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化瑰宝。
苏轼在《赤壁赋》中寥寥数笔便勾勒了一幅空灵秀美的月夜江水图,时隔千年,,读着这段文字,我们仍如一般,看到波光粼粼的江面,吹着习习而来的夹着草木之香的江风,举目望去,皓月在云间穿梭。
托物言志是古代游记散文的又一特点。
在中国的山水游记散文中,有相当数量的文章,在描写美丽景物的同时,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古代许多文人雅士,置身于田园山林之间,徜徉在风花雪月之中,虽,潇洒飘逸,但难消人生多舛的伤感与无奈。
物我合一,情景交融,给山水游记散文增加了许多魅力。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假托游山之行,得出“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的,让世人领悟到治学态度的谨严。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我国数不胜数的名胜古迹、山川景物,成为历代文人绝好的写作机会。
B.我国数不胜数的名胜古迹、山川景物,为历代文人绝好地提供了写作对象。
C.我国的名胜古迹、山川景物数不胜数,为历代文人提供了绝好的写作对象。
D.数不胜数的我国名胜古迹、山川景物,成为历代文人绝好的写作对象。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才华卓越的文人加上秀丽的景象B.秀丽的景象加上才华卓越的文人C.秀丽的景象受到文人们的钟爱D.文人们十分珍惜秀丽的景象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时不我待身临其境放荡不羁金科玉律B.时过境迁设身处地放荡不羁金科玉律C.时过境迁身临其境放浪形骸至理名言D.时不我待设身处地放浪形骸至理名言能力素养提升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前赤壁赋》阅读附答案
《前赤壁赋》阅读附答案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前赤壁赋苏轼1.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子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2.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余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容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3.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子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麇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4.苏子曰:“客亦知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5.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找出描写赤壁夜景的句子,并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3段“客”的回答是对第2段中哪句话的注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翻译。
2019-2020人教版语文必修2学案:第9课 赤壁赋 Word版含答案
第9课赤壁赋赤壁之下,有多少英雄往事随流水,又有多少文人墨客驻足于此,抒发感慨。
赤壁的美,赤壁的妙,在大文豪苏轼的笔下更显意境悠远,令人神醉。
《赤壁赋》中对江山美景的赞颂,对历史英雄的向往,对理想的追求,深深地感染着我们。
只是,那夜的清风与明月,已随岁月而消散。
苏子留给我们的是那豁然开朗,超然物外的人生哲理。
合卷闭目,静心坐思,人生何尝不是如此?有希望必然就会有失望,高处不胜寒,我们只有秉着一颗乐观的心态,辽阔旷达的胸襟,才能在世事的沉浮之间寻得属于自己的一方净土。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苏轼少负才名,博通经史。
宋嘉祐二年他中进士,曾官至礼部尚书、翰林学士等职。
他一生坎坷,多次被贬官放逐。
在宋神宗时曾受重用,后因新旧党争,屡遭贬抑,出任杭州、密州、徐州、潮州等地方官;又因作诗“讪谤朝政”,被人构陷入狱,出狱后贬黄州。
此后几经起落,再贬惠州、琼州,一直远放到儋州(今海南儋县),从此随缘自适,过着读书作画的生活。
直到宋徽宗即位,他才遇赦北归。
病逝于常州。
苏轼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皆位列唐宋八大家。
诗词开豪放一派,和南宋的辛弃疾形成词坛上的“苏辛”豪放词派。
在书画上同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代四大书法家”。
这篇赋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作者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之后。
被贬的起因,是谏官李定、舒亶、何正臣等人从苏轼诗文中摘出讽刺新法的诗句,告发他反对新法,结果苏轼被捕入狱。
1079年,苏轼被贬黄州。
“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
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
”(《书李端叔诗后》)这是其被贬生活的真实写照。
黄州是长江中游滨江的一个风光美好的城邑,附近有赤鼻矶,误传是三国时孙权、刘备联兵破曹操的赤壁。
苏轼在黄州期间,经常来赤鼻矶头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赤壁赋》默写练习(分段+综合)(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必修上册《赤壁赋》默写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附:参考答案一、分段练习(一)第一段1.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的时间、地点的句子是“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2.苏轼在《赤壁赋》中,用“白露横江,水光接天”两句描写月出之后江上水汽弥漫、水光连着天际的景象,这与王勃《滕王阁序》中的“秋水共长天一色”有异曲同工之妙。
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两句写放任一片苇叶似的小船随意漂浮,越过茫茫的江面。
4.苏轼在《赤壁赋》中描绘清风缓慢吹来、水面波澜不起的风柔水静的美景的句子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5.在《赤壁赋》中,苏轼写泛舟江上,飘飘摇摇好像要离开尘世,像长了翅膀升入仙境一样的句子是“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6.苏轼在《赤壁赋》中,用“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两句描写自己吟诵《诗经》中的诗句。
7.在《赤壁赋》中,苏轼写泛舟江上,浩浩淼淼好像凌空乘风而行,并不知道到哪里才会停驻的句子是“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8.苏轼在《赤壁赋》中,用“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两句描写夜游赤壁时月亮升起的美妙的景色,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柔和的月光似对游人极为依恋和脉脉含情。
9.在《赤壁赋》中,苏轼用“白露横江,水光接天”两句描写月下雾气、江水、夜空浑然一体的壮美景象。
10.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自己和客人泛舟江上、任意东西、无拘无束的状态的句子是“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二)第二段11.苏轼在《赤壁赋》中,用“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两句描写自己江上乘舟,打着节拍饮酒放歌的欢乐。
12.苏轼《赤壁赋》中的“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这两句歌词,沿用了屈原在《离骚》中用“香草美人”象征忠君爱国的政治理想的传统。
1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两句歌词描写出了在泛着月光的水面上用木兰做的桨划船、逆流而上的美景。
文言文苏轼《前赤壁赋》阅读练习及答案
A. 纵一苇之所如B. 渺沧海之一粟C. 羽化而登仙凌万顷之茫然不知东方之既白侣鱼虾而友麋鹿自其不变者而观之(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4题。
(12分)前赤壁赋(宋)苏轼①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淸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岀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爾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②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錢妇。
③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鸽南飞,此非曹孟徳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徳之困于周郎者乎?方英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帥胪千里,旌旗蔽空,師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婷咖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④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英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亳而莫取。
惟江上之淸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⑤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8•下列各句中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1分)19•从句式角度赏析第①段的景物描写。
(3分)20. 分析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教学案:第三单元 第九课 赤壁赋 Word版含答案
[新课入门须知][知目标]学习目标考点提炼学问目标1.了解作者及“赋”的相关学问2.把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多义词、词类活用及常见的文言句式辨析古今异义词力量目标1.学习景情理有机结合的表现手法2.体会本文用语奇妙的特点,理解极富哲理的语言情感目标了解苏轼的思想,学习其豁达乐观的精神[知作者]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有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苏轼进士及第。
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主要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诗代表作有《海棠》《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等;词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定风波》《卜算子》等;散文代表作有《石钟山记》《赤壁赋》等。
[知背景]熙宁九年十月,王安石变法受挫,一些投机新法之人,结党营私,倾轧报复,耿直敢言的苏轼成了官僚们政治倾轧的牺牲品。
元丰二年四月苏轼到达湖州,七月二十八日突遭逮捕。
原来在苏轼的诗文中曾流露过一些牢骚,表示过对新法的不同意见,这些就成了患病弹劾的把柄。
那些奸佞的小人诬蔑他“衔怨怀怒,恣行丑诋”“指斥乘舆”“包藏祸心”,把他投入大狱。
幸亏亲友营救,宋神宗也不想杀他,这年年底,结案出狱,以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的名义被贬黄州。
1082年秋、冬,苏轼先后两次巡游了黄州四周的赤壁,写下两篇赋,本文为前赤壁赋。
其实,苏轼所游是黄州的赤鼻矶,并非赤壁大战处。
[知常识]1.乌台诗案乌台诗案发生于元丰二年(1079),时任御史何正臣上表弹劾苏轼,奏苏轼移知湖州到任后谢恩的上表中,用语暗藏讥刺朝政,御史李定也曾指出苏轼四大可废之罪。
精选高中语文《赤壁赋》练习题及答案(方案).doc
高中语文?赤壁赋?练习题及答案筑基达标1.指出以下文句的修辞手法。
〔1)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2)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3)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提示:此题考察对修辞方法的把握,难度不大。
答案:〔1〕互文见义〔2〕对偶〔3〕比喻2.文学常识填空。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一字和仲,号,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宋仁宗嘉祐二年进士。
他与其父、其弟,并称“三苏〞。
他是欧阳修以后的文坛领袖,多才多艺,诗、词、文、书、画都是一代大师。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作品有?苏东坡集??东坡乐府?。
提示:文学常识靠记忆。
答案:子瞻东坡居士苏洵苏辙3.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项是〔〕①此非曹孟德之诗乎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③固一世之雄也④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⑤驾一叶之扁舟⑥渺沧海之一粟⑦哀吾生之须臾⑧羡长江之无穷A.①②⑦⑧/③④⑥/⑤B.②⑦⑧/①③⑤⑥/④C.①③④⑥/②⑦⑧/⑤D.②④⑥/①③⑦⑧/⑤提示:①③④⑥中的“之〞是构造助词,译为“的〞;②⑦⑧中的“之〞用在主谓之间,不译;⑤助词,舒缓语气,不译。
答案:C4.解释以下加点的词语。
〔1〕七月既望.〔〕〔2〕击空明兮泝.流光〔〕〔3〕渺渺..之间〔〕..兮予怀〔〕〔4〕斗牛〔5〕倚歌而和.〔〕〔6〕山川相缪.〔〕〔7〕酾.酒临江〔〕〔8〕正襟危.坐〔〕提示:此题帮助积累实词的意义。
答案:〔1〕阴历每月十五日〔2〕逆流而上〔3〕悠远的样子〔4〕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5〕同声相应,唱和〔6〕缭,盘绕〔7〕斟酒〔8〕身体斜着坐5.指出以下词语的活用现象。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2〕侣.鱼虾而友.麋鹿。
〔3〕正.襟危坐。
〔4〕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5〕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提示:〔1〕“西〞“东〞是“向西〞“向东〞之意,名词作动词;〔2〕“侣〞“友〞是“以……为友〞,意动用法;〔3〕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的意思;〔4〕“舞〞,使……舞,使动用法;〔5〕“东〞,向东流,名作动。
(完整word版)赤壁赋练习题(附上答案)
赤壁赋练习题(附上答案)姓名:班级:分数:基础知识(74分)注音(14分)窈窕( )冯( )虚桂棹()酾()酒属()客嫠( )妇愀( )然横槊( ) 江渚()蜉蝣()无尽藏()枕藉()壬()戌扁( )舟(二)解释加点字(18分)泣孤舟之嫠妇正襟危坐山川相缪乌雀南飞白露横江纵一苇之所如不绝如缕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倚歌而和之举酒属客酾酒临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哀吾生之须臾固一世之雄也相与枕藉乎舟中知不可乎骤得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横槊赋诗词类活用(11分)羽化而登仙舞幽壑之潜蛟歌窈窕之章西望夏口,东望武昌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顺流而东也下江陵不知东方之既白正襟危坐歌窈窕之章解释下列红色词的意义(18分)⑴.之(6分)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扣舷而歌之倚歌而和之哀吾生之须臾苟非吾之所有⑵.于(4分)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月出于东山之上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托遗响于悲风⑶.其(4分)而不知其所止其声呜呜然何为其然也其破荆州⑷.而(4分)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侣鱼虾而友糜鹿耳得之而为声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五)重要句式(13分)1。
何为其然也 2。
而今安在哉 3。
客有吹洞箫者4。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5。
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6.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7.渺渺兮予怀 8、凌万顷之茫然 9.苏子与客泛舟于赤壁之下10.而又何羡乎 11。
固一世之雄也 1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13。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二、选择题。
(40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A.壬(rén)戌窈窕(tiǎo) 桂棹(zhào)冯(féng)虚御风B.嫠(lí)妇愀(qiǎo)然舳(yóu)舻山川相缪(liáo)C。
酾(shī)酒横槊(shuò)江渚(zhǔ)正襟(jīn)危坐D。
匏(páo)樽枕藉(jí)蜉(fú)蝣一叶扁(piān)舟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B )(2分)A.凌万顷之茫然(旷远的样子) 冯虚御风(驾)B.渺渺兮予怀(悠远的样子)正襟危坐(身体斜着坐)C.击空明兮溯流光(月光下的清波) 扣舷而歌之(敲击)D。
(完整word版)《赤壁赋》练习及答案
苏轼《前赤壁赋》知识归纳 练习 (答案)一、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六 2、举酒属.客:劝请,邀 3、纵.一苇之所如.:任;到,往 4、凌.万顷之茫然:越过 5、击空明兮溯流光...:逆流而上;江面浮动的月光 6、渺渺..兮予怀:悠远的样子 7、倚.歌而和之:循,依 8、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形容声音婉转悠扬;细丝 9、舞幽壑..之潜蛟:深谷 10、泣孤舟之嫠妇..:寡妇 11、苏子愀然..:忧愁的样子 12、正襟危.坐:端正。
正一正衣襟,严肃地端坐着. 13、山川相缪.:缭、盘绕 14、方.其破荆州:当 15、舳舻..千里:船尾和船头的并称,泛指首尾相接的船只. 16、酾酒..临江:斟酒 17、横槊.赋诗:兵器 长矛 18、固.一世之雄也:本来 19、举匏樽..以相属..:用葫芦做成的酒器;相互劝饮 20、逝者如斯.:这里指水 21、盈虚..者如彼.:满;缺;这里指月亮22、卒.莫消长也:到底,最终;消减和增长..23、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竟,简直24、虽.一毫而莫取:即使也:这;“无尽藏海",像海之能包罗万物25、是.造物者之无尽藏...26、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这里有享有的意思27、洗盏更酌:更换酒杯(或再次饮酒)..尽:菜肴和果品;已经28、肴核既...29、杯盘狼.籍.:凌乱的样子。
也写作“狼藉"。
乎舟中:互相;枕着,垫着30、相与枕籍....二、指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凭2、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缭,缠绕三、指出下面划线词语的古今异义望美人兮天一方:这里指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凌万顷之茫然茫茫的样子。
(指江水)四、一词多义1、之(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助词,的(2)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3)不知东方之既白助词,取独(4)扣舷而歌之助词,调节音节(5)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6)送孟浩然之广陵动词,往,到……去2、属(1)举匏樽以相属劝请,邀(2)亡国乱君相属连接(3)屈平属草稿未定缀缉,撰著,写作(4)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请托,嘱咐(5)若属皆且为所虏类,等辈(6)属岁旱时副词,恰好,适值3、望(1)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望日,农历每月十五日(2)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远处看(3)王知如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盼望,希望(4)德高望重名望,声望(5)望风察看,观察4、危(1)正襟危坐端正(2)今以陛下盛德攻匈奴,臣窃危之认为……危险(意动用法)(3)周以缭垣,约以危栏高五、指出下面句中活用的词语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使动用法使…起舞使…哭泣,落泪2、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进兵3、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发于江渚之上名词用作动词,捕鱼、砍柴4、况吾与子渔樵..5、侣.鱼虾而友.麋鹿意动用法,以……为伴、为友6、不知东方之既白.形容词用作动词,发白,亮7、肴核既尽.副词用作动词,用尽,吃完六、在横线上写出所给例句属于哪种特殊句式1、定语后置句(1)凌万顷之茫然(2)客有吹洞萧者2、介词短语(状语)后置句(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4)不绝如缕3、宾语前置句(1)何为其然也(2)而今安在哉4、被动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5、判断句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七、写出下面词语的含义少焉:一会儿。
《前赤壁赋》古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前赤壁赋》古文阅读练习及答案《前赤壁赋》古文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一」元祜①初,山谷②与末坡、钱穆父同游京师宝梵寺。
饭罢,山谷作草书数纸,东坡甚称赏之。
穆父从旁观曰:“鲁直之字近于俗。
”山谷曰:“何故?”穆父曰:“无他,但未见怀素真迹尔。
”山谷心颇疑之,自后不肯为人作草书。
绍圣③中,谪居涪陵④,始见怀素⑤《自叙》于石杨休家。
因借之以归,摹临累日,几废寝食。
自此顿悟草法,下笔飞动,与元祐已⑥前所书大异。
始信穆父之言不诬⑦,而穆父死已久矣。
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恨穆父不及见也。
(选自曾敏行《独醒杂志》)【注释】①元祜:宋哲宗赵煦年号。
②山谷: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四大书法家”之一,下文的“钱穆父”、“石杨休”都是人名。
③绍圣:宋哲宗赵煦年号。
④涪陵:地名。
⑤怀素:唐代大法家,以善“狂草”出名。
存世书迹《自叙》对后世影响很大。
⑥已:同“以”。
⑦不诬:不假。
问题: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只划一处)与元祐已前所书大异2. 解释文中加粗词语。
(1) 罢:(2) 从:3.说说“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恨穆父不及见也”的意思。
4. 文中哪两个词语鲜明地表达了山谷对穆父之言的看法?5. 山谷草法从“近于俗”到“下笔飞动”,是哪三个重要原因促成的?请根据文中信息概括。
参考答案:1.与元祐已前所书/大异2.(1)结束(完了,停止)(2)跟随3.所以山谷曾经自己认为是在涪陵深得草书的真谛,遗憾的是穆父未能看到自己的书法。
4.疑信5.(1)钱穆父的'批评、指点;(2)得到了怀素的自叙》帖;(3)自身的努力。
《前赤壁赋》古文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二」文言文,回答7-11题。
(15分)邵民瞻①为东坡②买一宅,为钱五百缗③,东坡倾囊④仅能偿⑤之。
卜⑥吉日入新第⑦,既得日⑧矣。
夜与邵步月,偶至一村落,闻妇人哭声极哀,东坡徒倚⑨听之,曰:“异哉,何其⑩悲也!岂有大难割之爱,触于其心欤?吾将问之。
”遂与邵推扉而入,则一老妪 11 ,见东坡,泣自若 12 。
《前赤壁赋》古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前赤壁赋》古文阅读练习及答案《前赤壁赋》古文阅读练习及答案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卒莫消长也卒:突然B.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曾:竟,简直C.洗盏更酌更酌:重新斟酒D.相与枕藉乎舟中枕藉:枕靠着,躺着【小题2】下列各组划线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自其不变者而观之B.相与枕藉乎舟中飘飘乎如遗世独立C.肴核既尽不知东方之既白D.而未尝往也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小题3】与而又何羡乎一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相与枕藉乎舟中B.客亦知夫水与月乎C.是岁,元和四年也D.而今安在哉【小题4】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在第一段中,作者借用江水、明月、清风这些自然意象,阐述事物皆具变与不变的二重性。
B.作者辩证地认识万物,找到了克服个体生命短暂而引起的恐惧心理的灵丹妙药。
由此,主客二人回归到欢快的情境。
C.《赤壁赋》一文,文句追求骈偶,故读来朗朗上口,具有赋文的特点。
但苏轼又没有局限于传统的赋文形式,如在文中抛弃了传统的主客问答形式。
D.这两段选文融抒情、议论、记叙为一体,充分表现了苏轼在困境中力求派遣苦闷、顺应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答案:【小题1】A【小题2】B【小题3】D【小题4】C试题解析:【小题1】卒,最终。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
【小题2】A项,两句自可译为从。
B项,介词,在;语气词,用在句中,有表停顿或舒缓语气的`作用。
《前赤壁赋》习题及答案(高中)
《前赤壁赋》习题及答案(高中)《前赤壁赋》习题及答案(高中)对于《前赤壁赋》的考试类型有哪些呢,下面我们一起看看yjbys 小编整理的考试题型吧!《前赤壁赋》习题及答案(高中)一、语段阅读阅读课内语段,完成下面的题目。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固一世之雄也固:本来B.举匏樽以相属举:全,都C.正襟危坐而问客曰危坐:端坐D.托遗响于悲风遗响:余音,指萧声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托遗响于悲风B.而今安在哉/侣鱼虾而友糜鹿C.此非曹孟德之诗乎/固一世之雄也D.寄蜉蝣与天地/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A.顺流而东也B.月明星稀,乌鹊南飞C.舞幽壑之潜蛟D.侣鱼虾而友糜鹿4.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例: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A.月出于东山之上B.客亦知夫水与月乎?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5.“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出自曹孟德的啊一首诗?A.《长歌行》B.《短歌行》C.《蒿里行》D.《步出夏门行》6.下列对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段写出了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
B.本段借主客问答的方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
C.本段重在说理,借追述历史陈迹、感怀历史人物而显示人生与天地“变”与“不变”的哲理。
《前赤壁赋》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前赤壁赋》阅读练习及答案(二)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0.作者用曹操的典故,其用意是()A.赞颂曹操横槊赋诗的英雄气概。
B.同情曹操不遇于时。
C.慨叹人生无常。
D.借曹操自比,表明自己被贬的心志。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①吾与子之所共适②始适还家门B.①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②举匏樽以相属C.①扣舷而歌之②倚歌而和之D.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②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12.下列句子与“何为其然也”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A.客有吹洞箫者B.而今安在哉C.句读之不知D.何以解忧13.下列理解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A.主客问答,实际上表明了作者内心激烈的矛盾冲突,冲突的结果,是旷达的一面战胜了消极悲哀的一面。
B.第一段客答的文字,作者将情、景、理融为一体,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绘明月江水之景,叙曹操征战赤壁之事,发历史上英雄人物“而今安在”、人生苦短之论,抒己身渺小、“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之感慨;使本段精彩而见功力。
苏轼《前赤壁赋》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前赤壁赋(宋)苏轼①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②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③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④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⑤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20.下列句子不属于倒装句式的一项是()。
A.月出于东山之上B.凌万顷之茫然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而今安在哉21.下面各句对课文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期间,曾两次游览三国魏吴大战的赤壁,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
B.第③段写曹操攻破荆州,又率军队浩浩荡荡沿江而下,战舰千里相连遮天蔽日,目的是赞美曹操乃一世英雄。
《赤壁赋》课后答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赤壁赋》课后答案一、基础知识1.(1)B A (2)B (3)B (4)A (5)A (6)A (7)A(8)B (9)B A (10)A2.(1)过了农历每月十五日 (2)通“嘱”,这里是劝人饮酒(3)通“凭”,依托空 (4)划破月光下的清波 (5)整理端正 (6)数得,即多有所得 (7)眨眼 (8)宝藏 (9)享用 (10)彼此垫3.(1)(我们)听凭苇叶般的小船,在茫茫万顷的江面上自在飘荡。
(2)(箫声)能使潜藏深渊的蛟龙起舞,使孤舟上的寡妇黯然泣下。
(3)在江中捕鱼,在沙洲上砍柴,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
(4)江水总是像这样的不停流逝,但是它一直没有流尽;月亮总是那样的时圆时缺,但它一直没有增减。
(5)如果不是为我一切,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能得到。
4.黄州辞采体物铺陈文二、课文理解1.(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2)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3)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2.课文先由清风明月之美写赏玩之乐,再以主客问答写历史人物的兴亡和理想苦闷的“悲”,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以求解脱,最初归于豁达乐观。
3.这句话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发出下文对历史兴亡的凭吊。
4.主客问答,抑客伸主是赋体的传统表现手法。
文中的主客对话,实践代表了作者思想中两个不同侧面的矛盾斗争。
作者把政治得志的苦闷经过客来渲泄,把乐观旷达的情怀经过主来表现,主毕竟压服了客,反映了其思想中积极的一面打败了消极的一面,从而肯定了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三、语段精读1.①稀、飞、诗;②昌、苍、郎;③东、空、雄;④鹿、属、粟;⑤穷、终、风。
2.由“固一世之雄”引出“而今安在哉”这一议论句,以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
3.C4.经过“客曰”,由眼前的江水、明月想到曹操、周瑜两个英雄人物,是写景;再由他们的“而今安在哉”,揭示人生短促之“悲”,是议论;引出曹操、周瑜,更见已身之渺小,自然生出“哀吾生之顷刻,羡长江之无量”的感慨,是抒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赤壁赋练习班级姓名学号一、语段练习(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9题。
(21分)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酾酒临江,横槊赋诗槊:长矛。
B、方其破荆州,下江陵下:下面。
C、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藏:宝藏。
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通“缭”,缭绕。
2、下列句中加粗的词,是意动用法的一项是()(2分)A、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C、侣鱼虾而友麋鹿D、哀吾生之须臾3、译句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这不是曹操围困周瑜的地方吗?B、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本来是一世的英雄啊,现在又在何处呢?C、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江水是这样不停地奔流,但其实没有流走。
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这是自然界的无穷无尽的宝藏。
4、作者用曹操的典故,其用意是()(2分)A、赞颂曹操横槊赋诗的英雄气概。
B、同情曹操不遇于时。
C、慨叹人生无常。
D、借曹操自比,表明自己被贬的心志。
5、苏子用月与水作比,阐明了什么道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A、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
B、阐明物各有主的道理。
C、阐明无欲即无私的道理。
D、阐明物质不灭的道理。
6、对这两段文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主客问答,是赋体中传统的表现手法,主和客都是作者的化身。
B、作者认为,清风明月,可以随意拾取,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合而为一的心灵净化的境界。
C、第一段把物和人对比着写,突出了人的渺小,为第二段人的超脱埋下伏笔,形成了反差。
D、这两段,写历史事件,写眼前之景,写主客问答,联想丰富,转换自然。
7、填出下列各句的作者。
(1分)甲:月明星稀,乌鹊南飞_______。
乙: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_______。
8、(3分)主客对话中,客列举曹操的事例的作用是。
9、(4分)苏子以水与月举例,既有比喻论证,又有对比论证,其表达作用是。
这段对话体现了苏子怎样的胸怀。
二、文学常识填空(2分)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之一。
本文选自《经进东坡文集事略》,运用主客问答这一赋的传统手法,表现了他的情怀。
赋是一种的文体。
三、重点字、词、句练习(68分)(一)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3分)1、举酒属客举匏尊以相属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3、山川相缪4、杯盘狼籍5、举匏尊以相属(二)找出活用的词并解释。
(4分)1、歌窈窕之章扣舷而歌之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3、正襟危坐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8、侣鱼虾而友麋鹿(三)找出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
(2分)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2、凌万顷之茫然(四)按要求解释句中一词多义的词的意思。
(32分)1、望:(1)七月之望(2)望美人兮天一方2、歌:(1)扣舷而歌(2)歌曰(3)倚歌而和之3、如:(1)纵一苇之所如(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3)飘飘乎如遗世独立4、然:(1)其声呜呜然(2)何为其然也5、长:(1)抱明月而长终(2)而卒莫消长也6、于:(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2)月出于东山之上(3)徘徊于斗牛之间(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5)托遗响于悲风7、而:(1)羽化而登仙(2)扣舷而歌(3)倚歌而和之(4)正襟危坐而问之(5)侣鱼虾而友麋鹿(6)逝者如斯而未偿往也(7)耳得之而为声8、之:(1)凌万顷之茫然(2)扣舷而歌之(3)倚歌而和之(4)哀吾生之须臾9、其:(1)而不知其所止(2)其声呜呜然(3)何为其然也(4)方其破荆州(五)写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9分)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2、徘徊于斗牛之间3、何为其然也4、而今安在哉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6、而又何羡乎7、凌万顷之茫然8、是造物之无尽藏也。
9、渺渺兮予怀(六)解释加点的词。
(10分)1、七月既.望()2、白露横.江()3、纵.一苇之所如()4、凌.万顷之茫然()5、浩浩乎如冯.虚.御.风()()6、渺渺..兮予怀()7、倚.歌而和.之()()8、余音袅袅..,不绝如缕.()()9、正襟危.坐()10、方.其破.荆州()()11、固.一世之雄也()12、哀.吾生之须臾()13、知不可乎骤.得()14、而吾与子之所共适.()15、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七)翻译。
(8分)⑴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⑵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⑶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⑷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八)理解文中出现的成语的含义。
1、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非常渺小。
2、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3、世独立:脱离社会,独自生活,不跟别人往来。
4、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就断了。
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5、杯盘狼藉:形容宴饮后桌上凌乱的样子。
〖参考答案〗1:B2:C3:A(此句应译为“这不是曹操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4:C(此时,苏轼被贬谪居于黄州,心情压抑,但又能豁然释怀,希望朝廷能重新起用自己,这种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反映在作品中,作者只能慨叹人生之无常。
)5:A(作者主要感情是慨叹人生无常,因而他的眼中景胸中情都是感情的客体,由变与不变来比喻自己的身世。
)6:C(不是“埋下伏笔”。
)7:甲:曹操乙:孔子一、文学常识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本文选自《经进东坡文集事略》,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
当时,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心情十分苦闷。
同年,他先后两次游览黄州的赤鼻矶,“借地抒情”,相继写下了《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诗文。
本文是《前赤壁赋》,作者运用主客问答这一赋的传统手法,表现了他力求排遣苦闷、听任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二、重点字、词、句(一)通假字1、举酒属客举匏尊以相属(属,通“嘱”劝酒)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3、山川相缪(缪,通“缭”连结、盘绕)4、杯盘狼籍(籍,通“藉”,凌乱)5、举匏尊以相属(尊,通“樽”,酒杯)(二)词类活用1、歌窈窕之章扣舷而歌之(歌,名作动唱)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使……起舞;泣,使……哭泣)3、正襟危坐(正,形作动整理)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南,名作状向南)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东,名作状,向西、向东)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下、东:名作动,攻占,向东进军、东下)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作动,打鱼砍柴)8、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友:意动用法以……为伴、以……为友)(三)古今异义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2、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四)一词多义1、望:七月之望(名词,阴历的每月十五日)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向远处看)2、歌:扣舷而歌(唱)歌曰(歌词)倚歌而和之(歌声)3、如:纵一苇之所如(往)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像)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像)4、然:其声呜呜然(……的样子,像声词词尾)何为其然也(这样)5、长:抱明月而长终(永远)而卒莫消长也(增长)6、于: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月出于东山之上(从)徘徊于斗牛之间(在)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托遗响于悲风(给)7、而:羽化而登仙(表承接)扣舷而歌(表修饰)倚歌而和之(表修饰)正襟危坐而问之(表修饰)侣鱼虾而友麋鹿(表并列)逝者如斯而未偿往也(表转折)耳得之而为声(表因果)8、之: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词)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哀吾生之须臾(助词,取独)9、其: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其声呜呜然(代词,那)何为其然也(代词,指箫声)方其破荆州(代词,他,指曹孟德)(五)特殊句式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宾短语后置)2、徘徊于斗牛之间(介宾短语后置)3、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4、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6、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7、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8、是造物之无尽藏也。
(判断句)9、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三、成语1、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非常渺小。
2、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3、世独立:脱离社会,独自生活,不跟别人往来。
4、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就断了。
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5、杯盘狼藉:形容宴饮后桌上凌乱的样子。
四、其他重点字词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六)白露横江(笼罩)纵一苇之所如(纵:任,如:往)凌万顷之茫然(越过)浩浩乎如冯虚御风(浩浩:广阔,辽远;冯虚:凌空、凭空)渺渺兮予怀(悠远的样子)倚歌而和之(倚:循,依;和:唱和)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长,缕:细丝)正襟危坐(端正)方其破荆州(方,当)固一世之雄也(本来)哀吾生之须臾(片刻)知不可乎骤得(骤:突然;骤得轻易得到)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曾:竟,连……都……;一瞬:一眨眼,比喻时间短暂)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共同享用)五、重点句子翻译⑴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翻译:___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谷粒__⑵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翻译:__同仙人一起遨游,与明月一起长存___⑶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翻译:__如果从那变动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⑷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翻译:___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