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法灸法学
刺法灸法学
概论刺法灸法学是以各种针灸技术的操作方法、作用原理及其临床应用为主要内容的学科,主要包括针法、灸法、拔罐、刮痧以及各种作用于经络、腧穴具有防治疾病作用的操作技术。
刺法灸法学具有理论性、技术性和实用性的特点。
刺法灸法学作用:①针灸感应是针灸临床疗效的关键:针灸的临床感觉和反应,古称得气或气至。
《灵枢·九针十二原》:“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吴谦·《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云:“凡灸诸病,必火足,气到,使能求愈。
”②刺法灸法影响腧穴主治作用:采用不同的刺灸方法,施以不同角度、方向、深度的针刺,实施不同的补泻手法作用于同一腧穴可产生不同的主治功用。
如常规针刺足三里可调节肠胃功能,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若采用化脓灸则有提高免疫力之效。
针刺泻神脉、补照海可治失眠,针刺泻照海、补申脉可治疗嗜睡。
③刺法灸法学规范了针灸临床操作技术。
砭石是最原始的医疗工具,又称针石、鑱石,最早用于切割脓疡、刺泻瘀血。
从砭石发展到九针是刺法史上的重要变革,也是刺法形成的标志。
刺法发展:①《内经》中已总结出较为完善的刺法体系,其中最重要的针刺技术是毫针的进针、行气和补泻手法。
在此法方面提到了五刺、九刺、十二刺等刺法。
②《难经》提出营卫补泻,并强调了针刺时双手协调的重要性。
③元·窦汉卿·《针经指南》创立了“针刺十四法”;明·陈会·《神应经》提出“催气手法”;《金针赋》中记载了一整套的复式补泻手法,并对“烧山火”和“透天凉”作了系统论述;杨继洲·《针灸大成》集明以前针刺手法之大成,提出“刺有大小”、“大补大泻”、“平补平泻”、“下针十二法”和“下手八法”。
现存文献中关于针灸最早的记载,当属1973年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另《脉法》、《五十二病方》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的先秦时期的医著。
灸法形成:《灵枢·官能》提出: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刺法灸法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阅读感受
这本书在突出实用性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它将已经制定的针灸操作国家标 准及国际标准纳入教材,并结合执业医师考试,对针灸技术操作进一步规范。这 些内容对于我们这些学习者来说,不仅提供了权威的参照标准,也为我们日后的 临床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阅读感受
《刺法灸法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是一本兼具传 承性、创新性和实用性的优秀教材。它不仅为我们展现了针灸学的历史全貌,也 为我们揭示了针灸学的现代面貌。我坚信,这本书对于我们学习和掌握针灸技术, 提高临床实践水平,都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精彩摘录
这句话对刺法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包括其定义、种类和操作要领,为读者提 供了更全面的了解。
精彩摘录
“灸法是通过燃烧艾叶或其他药物来刺激穴位的治疗方法。它具有温通经络、 温阳散寒、活血化瘀等功效,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慢性疾病和保健。”
精彩摘录
这句话对灸法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包括其操作方法、功效和应用范围,使读 者能够更好地理解灸法的应用。
精彩摘录
精彩摘录
《刺法灸法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精彩摘录 《刺法灸法学》是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的重要教材之一,涵盖了针灸学的理 论、技术与实践等方面的内容。在“十四五”规划教材中,这本书对刺法灸法学 的知识进行了全面更新和升级,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的核心内容。
精彩摘录
精彩摘录
这句话强调了针灸治疗的人文关怀和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提醒读者在实践 中注重患者的感受和需求。
阅读感受
阅读感受
《刺法灸法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读后感 在深入学习《刺法灸法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之 后,我深有感触。这本书不仅在坚持传承性方面做得很好,还在体现创新性和突 出实用性方面有着独特的亮点。
刺灸学概论
九针名称-③鍉针
形状:长3.5寸;针头如黍粟状,圆而微尖。 用途:按压经脉勿陷,补正气,泻邪气。
九针名称-④锋针
形状:长1.6寸;针身圆柱形,针尖锐利,三面有锋棱。 用途:放血,治热病、痈疡、痼疾。 三棱针由锋针发展而来
九针名称-⑤铍针
形状:长4寸,宽2.5分;形如剑,锋利。 用途:切开排脓,治痈肿成脓。
灸法盛行的时期
(7)宋代灸法专著有:《黄帝明堂灸经》、《西方子明堂灸经》、《备急灸法》、《灸膏肓腧穴法》、《扁鹊心书》等。 南宋·窦材《扁鹊心书》论述了灸法理论(“须识扶阳”,“温补脾肾”),记载了大量灸法处方(“黄帝灸法”、“扁鹊灸法”、“窦材灸法”)和医案,主张灸法为治疗的第一手段(“灼艾第一”)。
(四)腧穴特种治疗技术
是采用电、光、声、磁、热和药物刺激腧穴以防治疾病的针灸技术。 与电结合的有电针;与激光结合的有激光针;与磁结合的有磁极针、磁疗仪;与微波相结合的有微波针;与热结合的有电热针;与理化因素结合的有穴位注射、穴位埋线,穴位药物敷贴等。
四、刺灸法在针灸学术中的地位
(一)正确取定腧穴是针灸施术的基础 对穴位的位置与局部解剖不熟悉,针灸施术就刺不准穴位,不仅无法取效,反而会增加病人的痛苦。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中气穴则针游于巷,中肉节则皮肤痛。” 《神灸经纶》:“灸法要在明症审穴……穴不审,则多有误于伤气伤血。”
九针名称-⑥圆利针
形状:长1.6寸;圆而且锐,针头微大,针身反小。 用途:速刺,治痹气暴发等急证。
九针名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⑦毫针
形状:长3.6寸;针细如毫毛,针尖如蚊虻喙。 用途:刺入留针,治寒热痹痛,可补益精气。
九针名称-⑧长针
形状:长7寸;针身细长,针尖锋利。 用途:深刺,治深邪远痹。 现代的芒针,就是在古代长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规格有5、6、7、8等不同尺寸,用于深刺透穴。
刺法灸法重点
刺法灸法重点名词解释:刺法灸法学:是以各种针灸技术的操作方法、作用原理及其临床应用为主要内容分的一门针灸分支学科,主要包括针法、灸法、拔罐、刮痧以及各种作用于经络、腧穴具有防治疾病作用的操作技术;腧穴揣穴定位:针刺前,医者必须将施术的腧穴位置定准;医者在腧穴体表定位点的基础上,以押手在欲刺腧穴处进行揣摸、按压,寻找酸、麻、胀、痛等敏感点,以取定腧穴的过程;如方法;盘法:是医者将针入一定深度,得气后提针至皮下,按倒针柄,手持针尾,将针向一个方向盘转的方法;弩法:是在针刺得气后将针稍提,用拇、食指夹持针柄,中指侧压针身弯曲成弩弓之状的方法;得气:是指医者将毫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 ,施以一定的行针手法,使针刺部位产生经气感应,这种针下的经气感应称“气至”或“针感”;气至病所:寻经感传气至病所是针刺所得之经气沿着经脉走行传导达到病变部位,是得气、行气的主要目的,是得气的最佳表现,从未调整阴阳平衡,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透穴刺法:是针刺时家住不同的针刺角度、方向、深度的调整,以达到一针透达两个或更多穴位的针刺方法;运动针刺重点去看书P36:是指在在针刺得气的基础上,医者施行针刺手法的同时,令患者活动患处或相关部位,医患配合、提高临床疗效的针刺方法;针刺补泻:是指在针刺得气的基础上,采用适当的针刺手法补益正气或疏泄病邪,从而调节人体脏腑经络功能、促使阴阳平衡、恢复健康的针刺方法;化脓灸:将适宜大小的艾柱直接放置于腧穴进行施灸,局部组织经烧伤后产生无菌性化脓现象的灸法;非化脓灸:先将施灸部位涂以少量凡士林,然后将小艾柱放在穴位上,并将之点燃,不等爱火烧到皮肤,当患者感到灼痛时,即用镊子将艾柱移去或压灭,更换艾柱再灸,灸满规定壮数为止; 间接灸:也称隔物灸、间隔灸,是将艾柱与皮肤之间衬隔某种物品而施灸的一种方法;灯火灸:用灯芯草蘸油点燃后快速在穴位上进行焠烫的方法;拔罐法:选用密闭的罐具,利用燃火、热气、机械方法排出其内的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于体表腧穴或特定部位,产生良性刺激,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祛除病邪、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外治法;古称“角法”;见书P71~刮痧法:古称“戛法“,是指利用特制的刮痧工具,配以一定的刮痧介质,在人体表面的特定部位进行反复的刮拭,使皮肤表面产生瘀血点、斑状或点状出血点,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疗法;三棱针法:用三棱针刺破血络或输穴,放出适量血液,或挤出少量液体,或挑断皮下纤维组织,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又称放血疗法;故舒张进针:医者将押手食、中指分张置于穴位两旁,固定皮肤、余指自然平伸,刺手持针押手食、中指之间迅速刺入穴位;多适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褶的部位;夹持进针:医者将押手食、中指借助无菌干棉球捏持针体下段;微露针尖,抵于穴位表面,刺手拇、食指捏持针柄,双手配合,迅速将针刺入穴位,多适用于长针;提捏进针:医者用押手拇、食指将针刺部位的皮肤轻轻提起,刺手持针从提起部的上端刺入穴位;多适用于皮肉浅薄处的进针或沿皮刺;针刺角度:直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角垂直刺入方式;适用大多数穴位,浅深刺均可;斜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角左右倾斜刺入方式;适用骨骼边缘和不宜深刺者; 平刺:针身贴于皮肤表面呈15°角左右刺入方式;适用于头面、胸背及皮肉浅薄处;影响针刺补泻的因素:机体技能状态腧穴相对特异性针刺手法得气的方法:候气法、催气法、守气法、调气法治神意在得气、守神意在守住所得之气:一是医者专心致志于针刺治疗的全过程;二是患者专心入微配合医者的治疗;;阳中隐阴{补泻兼施,先浅补九数后深泻六数}:将腧穴的可刺深度分为浅五分、深一寸两层;先针入浅层,得气后,做紧按慢提法九数;再进针至深层,做紧提慢按法六数,反复施行;阴中隐阳{补泻兼施,先深泄六数后浅补九数}:将腧穴懂得可刺深度分为浅五分、一寸两层;先针入深层,得气后,做紧提慢按法六数;再退针至浅层,做紧按慢提法九数,反复施行;针刺补泻原则:补虚泻实、补泻先后、适度补泻依据:辨别虚实、审察经络、审察形神晕针:是指在针刺过程中患者发生晕厥的现象;现象在针刺过程中,患者出现神情异常、头晕目眩;恶心欲呕等;甚见心慌气短、面色苍白、冷汗出、四肢厥冷、脉沉细等;重者出现甚至昏迷、唇甲青紫、大汗淋漓、二便失禁、脉微欲绝等;原因1多见于首次接受针刺,恐针、畏痛、情绪紧张着;2或素体虚弱,或劳累过度,或空腹,或大汗、大泻、大出血者等;3或体位不当,或刺激手法过强,或诊室闷热,或过于寒冷等;处理立即停止针刺,迅速全部出针;患者平卧,解松衣带,保温;服用糖类饮料或温开水;通畅空气;一般患者可逐渐恢复正常;若见不省人事、呼吸微弱、脉微欲绝者,可配合现代医学急救措施;如出针后患者有晕针现象,应观察并作出相应处理;针刺入胸腔,使胸膜破损,空气进入胸腔所造成的气胸;现象患者突然感胸闷、胸痛、心悸、气短、刺激性干咳,严重呼吸困难、发绀、冷汗、烦躁、精神紧张,甚至出现血压下降、休克等危及现象;体格检查:视:患侧肋间隙增宽,胸廓饱满;触诊:气管移向健侧;叩诊:患侧鼓音;听诊:患侧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影像学:可见患侧肺组织被压缩;原因针刺胸部、背部及邻近穴位不当刺伤胸膜,空气聚于胸腔而造成气胸;处理一旦发生气胸,应立即出针;患者采取半卧位休息,避免屏气、用力、高声呼喊、应平静心情,尽量减少体位翻转;一般轻者可自然吸收;如有症状,可对症处理,如给予镇咳、消炎等药物,以防止因咳嗽扩大创孔,避免加重和感染;重者,如出现呼吸困难、发绀、休克等现象,应立即抢救;预防对于胸部、背部及邻近腧穴,根据患者体型,严格掌握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施行提插手法的幅度不宜过大;灸法的特点: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经济价廉、取材容易、适应症广、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毒副作用手,可以温经通络、益气补血;艾绒;艾柱:大、中、小;艾条:纯艾条、药艾条艾叶性能:通经活络、祛除阴寒、回阳救逆分,使吸拔的方式:火罐法闪火法、投火法、贴棉法、架火法、水罐法水煮法、蒸汽法、抽气法拔罐器、注射器抽气罐、挤压法挤压排气橡胶罐、挤压排气组合罐拔罐作用:疏通经络、调和脏腑、平衡阴阳、协助诊断、祛除病邪、双向调节拔罐的应用单罐法、多罐法、留罐法、闪罐法、竹罐法、药罐法单罐法一罐单用:运用于病变部位明确、范围局限,或有固定压痛点;多罐法多罐并用:运用于病变范围广泛或选穴较多的病症;留罐法坐罐法:多用于深部组织损伤、颈肩腰腿痛、关节病变,临床多常用;闪罐法:治疗风湿痹痛、中风后遗症以及肌肤麻木、肌肉萎弱病症;走罐法推罐法、拉罐法、循经拔罐法:适用病变部位较广泛,肌肉丰厚部位,沿经脉、肌肉走行;治疗急性热病、瘫痪麻木,风湿痹证;刮痧介质见书P80:刮痧专用油、乳膏制剂、其他介质刮拭方式:面刮法:手持刮板,刮板的1/3边缘接触皮肤,刮板向刮拭的方向倾斜45°左右,适用于身体较平坦部位; 角刮法:用刮板角部在穴位上自上而下刮拭,刮板与刮拭皮肤呈45°倾斜,多用于人体较小的部位或沟、窝、凹陷; 点按法:用刮板角与穴位呈90°垂直,逐渐用力,片刻后猛抬起,使肌肉复原,多次重复手法连贯,多适用于人体软组织的凹陷部位;或;挑刺法:多用于四肢阳性反应点或阿是穴,治疗肩周炎、失眠、胃痛、颈椎病等;皮内针圆钉型、麦粒型见书P89火针分类:单头火针细火头、中火头、粗火头、三头火针、平头火针、三棱火针火针常用刺法:点刺法:在腧穴上施以单针点刺方法; 密刺法:在体表病灶上施以多针密集刺激的方法,每针间隙不超过1CM 散刺法:在体表病灶上施以多针疏散刺激的方法,每针间隔2CM左右围刺法:围绕体表病灶周围施以多针刺激的方法,针刺点在病灶与正常组织的交界处刺络法:用火针刺入体表血液瘀滞的血络,放出适量血液的方法耳穴的分布规律:形似一个倒置在子宫的胎儿,头朝下,臀部朝上;其分布规律:与头面相应的穴位在耳垂;与上肢相应的穴位在耳舟;与躯干相应的穴位在对耳轮体部;与下肢相应的穴位在对耳轮上、下脚;与腹部相应的穴位在耳甲艇;与胸腔相应的穴位在耳甲腔;与消化道相应的穴位在耳轮脚周围等;常用耳穴主治耳穴临床应用见书P110:耳尖耳轮:发热、高血压、麦粒肿、痛症、风疹、失眠交感对耳轮:胃肠绞痛、心、胆、肾绞痛、心悸、多汗、失眠头针进针方法:一般多选用30°角左右斜向快速进针,当针尖达到帽状腱膜下层,医者指下感到阻力减,小时,将针与头皮平行;一般情况下,针刺入帽状腱膜下层后,使针体平卧,进针3cm 左右为宜;头针的适应范围:中枢神经系统疾患、精神疾患、疼痛感觉异常、皮层内脏功能失调所致疾患;P116头针禁忌:囟门和骨缝尚未骨化的婴儿头部颅骨缺损处或开放性脑损伤部位,头部严重感染、溃疡、瘢痕患有严重的心脏病、重度糖尿病、重度贫血、急性炎症和心衰中风患者,急性期如因脑血管意外引起有昏迷、血压过高时,暂时不宜用头针治疗,须待血压和取作,锯齿波:是脉冲波幅锯齿状自动改变的起伏波 16-20次/分频率接近人体呼吸频率;可刺激膈神经、做人工电动呼吸、配合抢救呼衰,故又称呼吸波;并提高肌肉兴奋性、调整经络功能、改善血循环等作用波幅:波幅一般指脉冲电压或电流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也指它们从一种状态的跳变幅度值;电针的刺激强度主要取决于波幅的高低单位伏特V 电压从0~30V间反复跳动,治疗一般不宜超过20V 电流表示:通常在1mA一下一般不超过2mA;波宽:脉冲的持续时间,脉冲宽度与刺激强度亦相关,宽度越大则意味着给患者的刺激量越大;注意事项:1.电针仪使用前必须检查性能是否良好,输出是否正常;治疗过程中确保每组输出电流回路通畅,不允许电针仪输出端与电源线、毫针之间接触不良;结束治疗是,必须输出调节按钮全部归零,取下导线,关闭电源 ;2.通电会产生肌肉收缩,应事先告诉患者;开机后输出强度应从零开始,从小到大,突然加大刺激量以免出现意外,如晕厥、弯针、断针;3.通常将同一对输出电极连接在身体同侧,靠近延髓、脊髓等胸背部的穴位上,电针时,电流量宜小,不可跨身体两侧避免电流回路经过心脏和中枢神经系统出现危险 ;4.患有严重心脏病者,在用电针时应严加注意,避免电流回路经过心脏,安装心脏起搏器者,禁止使用电针;孕妇慎用,年老、体弱、醉酒、饥饿、过饱、过劳等,不宜使用 ;5.温针灸使用过后的毫针,针柄表面往往氧化而不导电,因此尽量使用新的毫针;。
古代医籍论刺灸-刺法灸法学
第一节 《黄帝内经》论刺灸法
《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是我 国现存最早的较为系统论述医学内容的典籍,创立了 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灵枢》,又名《针经》,论述了九针及各种针刺补 泻法、针刺得气、守神等,形成了我国针灸早期的基 础理论。
(8)长针
比象于八风。自然界的风来自八方,好比人身之气流行在四肢八节一 样。特别是四季八个节气中所出现的虚风,这八种风伤害人体,大都 是侵入到体内的骨缝、腰脊关节和媵理之间,而成为邪气深着的痹证。 所以,为了适应治疗这种病症,针的式样必须为针身长,针尖锋利, 模仿棊针(古代的针名,《医学大辞典》注:“棊,极也,言极长 也。”)的式样制成,长7寸。因其针尖锋利,而针身细薄,故主治邪 气深着、日久不愈的痹证。凡病在内部深层的疾患,可以取用长针, 这种针可以用来祛除风邪。
一、论九针
九针是古代九种针形的统称。出自《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载:“九针 之名,各不同形。一曰镵针,长一寸六分;二日员针,长一寸六分;三曰鍉针,长 三寸半;四曰锋针,长一寸六分;五曰铍针,长四寸,广二分半;六曰员利针,长 一寸六分;七曰毫针,长三寸六分;八曰长针,长七寸;九曰大针,长四寸;镵针 者,头大末锐,去泻阳气;员针者,针如卵形,揩摩分间,不得伤肌肉者,以泻分 气;鍉针者,锋如黍粟之锐,主按脉,勿陷以致其气;锋针者,刃三隅以发痼疾; 铍针者,末如剑锋,以取大脓;员利针者,大如厘,且员且锐,中身微大,以取暴 气;毫针者,尖如蚊虻喙,静以徐往,微以久留之而养,以取痛痹;长针者,锋利 身薄,可以取远痹;大针者,尖如梃,其锋微员,以泻机关之水也。九针毕矣。” 但《黄帝内经》未绘九针图形,至宋代《济生拔萃》方初绘九针图。
(5)铍针
刺法灸法(293页)
•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 2021/5/162 021/5/16May 16, 2021
•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20 21/5/16202 1/5/16 2021/5/162 021/5/16
(二)刺法的形成
1 从砭石到九针是针具发展史上的重要变革。 2 九针的形成是刺法形成的标志。
理论学习技能训练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刺激经络腧穴调整机体功能状态针灸技术作用部位刺激强度感应性质疗效原理以机械刺激为主适用于大多数病症以温热刺激和药性作用为主主要用于寒证用于青壮年湿热刺激较弱作用于十二皮于老人小儿体弱者针刺艾灸三棱针皮肤针医疗实践的需要针具的创新材料工艺的改进刺法的历史砭石最原始的医疗工具切割脓肿刺泻瘀血针刺放血疗法
疾病性质宜忌
★病情有寒热虚实等的不同,临床上应辨证施治。 一般情况下:表证者宜浅刺,表寒者可用温
针,表热者应疾出针。里证者宜深刺,里寒者可用 补法,里热者应行泻法。虚证者用补法,虚寒者宜 少针,虚热者可多针。实证者用泻法,表实者宜浅 刺,里实者可深刺。寒证者宜深刺,久留针。热症 者宜浅刺,疾出,并可刺出血。
(三)刺法的发展
★清代中叶以后,针灸医学渐趋衰落,针刺 手法发展缓慢。 ★20世纪50年代以后,针刺技术有了很大 发展,手法研究也步入了一个新时期。
总结出许多特色针法。 传统针刺手法受到应有的重视。 针刺疗法结合物理和药物注射等方法建立了新技术。 以特定部位为选穴范围的针法有了大发展。
二、灸法的起源与发展
以温热 刺激和药 性作用为 主,主要 用于寒证、 虚证
放血刺 激强,作 用于浅表 血络,适 用于青壮 年、湿热 证
➢针刺
➢艾灸 ➢三棱针
刺激较 弱,作用 于十二皮 部,尤宜 于老人、 小儿、体 弱者
灸法-刺法灸法学
一是便于搓捏成大小不同的艾炷,易于燃烧,气味芳香; 二是燃烧时热力温和,能窜透皮肤,直达组织深部。
艾绒的制作,多于每年阴历3~5月间, 采集肥厚新鲜的艾叶,放置日光下曝晒 干燥,然后放在石臼中,用木杵捣碎, 筛去杂梗和泥沙,再晒再捣再筛,如此 反复多次,就成为淡黄色洁净细软的艾 绒。艾绒按加工(捣筛)程度不同,分 粗细几种等级,临床根据病情的需要而 选用,如施艾炷灸时宜用细艾绒;制艾 卷时多用粗艾绒。
艾
2.艾叶的化学成分
艾叶中纤维质较多,水分较少,同时还有许多可燃的有机物、溶
醜与离子成分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成分 无氮素有机物(主要是纤维质) 含氮素有机物(主要是氮白质)
水分 溶醚成分(其中含挥发油0.02%) 离子成分(包括钾、钠、钙、镁、铝)
百分率(%) 66.85 11.31 8.98 4.42 8.44
艾绒的质量,对施灸的效果有一定影响。 质量好、无杂质、干燥、存放久的效力大,疗效好;反之则差。 劣质艾绒,生硬而不易团聚,燃烧时火力暴躁,易使患者感觉灼
痛,难以忍受,且杂质较多,燃烧时常有爆裂的弊端,散落燃烧 的艾绒易灼伤皮肤,须加注意。
艾绒好坏对比
5.艾绒的贮藏
艾绒以陈久者为佳,其点燃后火力较温和,而新制艾绒内含挥发 性油质较多,灸时火力过强,易伤人肌脉,故古人有用“陈艾” 之说。《孟子》中也记载:“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因艾绒 以陈久为好,故制成后须经过一段时间的贮藏。因其性吸水,故 易于受潮,保存不善,则易霉烂虫蛀,影响燃烧。因此,平时应 贮存在干燥之处,或密闭于干燥的容器内存放。比较潮湿的地区, 每年当天气晴朗时要重复曝晒几次,以防潮湿和霉烂。
“刺法灸法学”课程思政教学方案探索
“刺法灸法学”课程思政教学方案探索《刺法灸法学》课程是中医专业典型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其涉及的内容丰富多样,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有独特的实践技能。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思政教育需求并不容忽视。
针对这一现状,我们提出了一套关于“刺法灸法学”课程思政教学方案探索,以期在教学中能够兼顾学科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专业素养。
一、课程特点与教学目标1. 课程特点“刺法灸法学”是中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通过该课程学习,学生将掌握中医经络穴位的基本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了解经络、穴位的特点和作用,掌握针刺、艾灸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等。
2. 教学目标通过“刺法灸法学”课程的学习,目标是使学生:(1)掌握中医经络穴位的基本理论,了解身体经络系统的构成和作用;(2)掌握针刺和艾灸的基本操作技能,能够熟练地进行实际操作;(3)了解中医理论的思想内涵,培养对中医文化的热爱和认同;(4)具备健康的思想品德和专业素养,能够正确地对待医疗工作和人生价值。
二、思政教育内容和方式1. 教学内容本课程将基本课程要求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重点就以下内容进行思政教育:(1)中医文化的思想内涵。
通过课程教学,引导学生了解和认同中医文化的思想内涵,包括中医的整体观念、阴阳学说、五行理论等;(2)中医师的社会责任。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中医师的社会责任,包括对患者的责任、对医学伦理的要求等;(3)医德医风的培养。
通过课程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医德医风,让学生了解中医师应该坚守的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
三、学生思政教育效果的考核机制在课程设计中,我们将建立一套有效的学生思政教育效果的考核机制,以确保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1. 考核方式通过课程论文、专题讲座、实践操作和课堂表现等多种途径,对学生的思政教育效果进行综合考核。
其中包括对学生对中医文化的理解、对医德医风的认识、对社会责任的认识等各方面进行考核。
刺法灸法学
第一章 第一节 刺法灸法学概述
一、刺法灸法学定义: 刺法灸法学,是研究各种以防治疾病为 目的的刺法、灸法的具体应用方法、操作技 术及其基本原理的一门学科。 刺法又称针法,而刺法的意义较广,是指 采用不同针具或非针具,刺激人体的一定部 位(腧穴),并运用各种手法以调整阴阳、 防治疾病的方法; 灸法,是指采用艾绒或其他药物制成的灸 炷或灸条,点燃后熏熨体表的一定部位,或 采用其他光、电等刺激体表一定的部位,以 起防治疾病作用的方法。
四、刺法灸法在针灸学术 中的地位
1、 正确取定腧穴是针灸施术的基础 2、针灸感应的获得,是提高临床疗效 的关键 3、不同的针灸方法,可影响腧穴的主 治功能 4、针灸处方,以穴位和刺灸法为主要 内容
第二节 刺法灸法学的历史发展
一、 针法的历史发展 (一)针具的研制和进展 1. 砭石的应用 2. 九针的创制 (二)、 针刺手法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1. 《内经》《难经》奠定了针刺手法的基础 2. 针刺手法在金元明时期的昌盛发展
5.针灸学术的繁荣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党和国家制定 了发展中医的政策,中国针灸事业出 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2006年, 国家科技部对针灸学研究给予大力支 持,设立了973计划和“十一五”科技 支撑计划针灸专项,针灸适宜病证研 究等一批针灸项目获得资助,这将有 力地促进针灸学科的发展。
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专题深入地总结 古代针灸文献,比较广泛的一种病一种病地进 行针灸临床总结,并开展实验研究和针刺对各 系统、各器官功能的影响,研究针灸的基本作 用。 70年代以来,从外科手术学、麻醉学、 神经解剖学、组织化学、痛觉生理学、生物化 学、心理学、医学电子学等多方面,开展针麻 的针刺镇痛机理的研究。又以研究循经感传为 契机,从不同角度研究经络现象及其实质,腧 穴与脏腑相关等理论问题。
刺法灸法学
《刺法灸法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刺法灸法学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能力课程总学时: 54(学时:27学时:27)总学分:3一、课程性质、目的、任务和要求《刺法灸法学》是以针灸治病的各种具体方法、操作技术、临床应用及其原理为主要内容的针灸分支学科,是针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介于经络学、腧穴学与针灸治疗学之间的桥梁课程。
它集合古今刺法灸法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为一书,是针灸推拿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一门较为重要的临床技能课。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阐明各种以防病治病为目的的针法、灸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掌握针法、灸法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各种腧穴特种治疗技术的操作方法、临床应用和作用原理,为针灸临床治疗打下坚实基础。
本大纲适用于针灸推拿专业大学专科层次使用,依据针推专业“为农村基层、城镇社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中医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课堂理论与实践教学,使本专业学生掌握适应临床岗位需要的,刺法灸法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相关技术,并将它们运用于临床实践。
具体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分述如下。
知识教学目标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在巩固针灸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常见的刺法灸法的基本概念、特点与基本的操作技能,熟悉其应用原理及在临床应用时的注意事项,了解常见的刺法灸法的起源和发展概况,了解古代有代表性的刺法灸法。
能力培养目标能熟练地进行毫针刺法、灸法、拔罐法的基本操作,具有使用三棱针、皮肤针、电针、穴位注射法的能力;能预防和处理常见的针刺异常情况;具有使用耳针、头针治疗针灸常见疾病的能力。
素质教育目标1专业思想巩固,热爱中医事业。
2具有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高尚的医疗道德和良好的职业素质,善于与病人沟通,对病人充满爱心,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
3具有认真求实、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勇于实践、善于自学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目的要求和主要内容:第一章针法灸法概论知识教学目标1掌握针法灸法学的概念。
刺法灸法学考试重点
、单选题♦最早的针具是:砭石♦决定毫针规格的部位是:针身♦药物消毒法,常用什么浓度的酒精浸泡,浸泡时间通常为:75%、30-60 分钟♦现代毫针刺法应包括:进针法、行针法、补泻法、留针法及出针法。
♦下面那种灸法属于非艾火类的灸法:天灸.♦全面总结上古以来的刺法与补泻手法的书籍是:《内经》♦针刺的行针的基本手法是:捻转法♦最早的拔罐法所用的“罐”是:兽角♦最早强调双手配合操作书籍为:《难经》♦大部分穴位的针刺深度,一般以什么为原则:有针感而又不伤及重要脏器♦一般进针角度为45o时称斜刺♦如在临床针刺过程中病人发生晕针时最应首先采取的措施是立即停止再针刺并将针拔出♦“得气”又称气至♦针下得气后,均匀地提插捻转以调节逆乱的气机,用于临床一时性的气血逆乱、经气失调,虚实不明显的病症的针刺方法为:平补平泻法♦在针刺过程中,病人感到精神疲倦,头晕目眩,胸闷气短,心慌心悸,恶心欲吐,面苍肢冷,脉微细。
此称:晕针♦当出针后,局部出血青肿明显时,下面那种处理方法是正确的:先冷敷,再热敷♦当病人在针刺过程中出现触电感向四肢末端放射,甚至引起肢体瘫痪时, 说明针刺:刺伤了脊髓♦属于瘢痕灸的是:化脓灸♦雷火针属于:药条实按灸♦属于针法与灸法相结合的方法是:温针灸♦观察毫针刺入的深度及提插幅度的部位是:针根♦现代毫针刺法应包括:进针法. 行针法.补泻法. 留针法及出针法♦大部分穴位的针刺深度,一般以什么为原则:有针感而又不伤及重要脏器♦下面那种刺法不属于《内经》的浅刺法:短刺♦捻转补泻法的补法为拇指向前用力重向后用力轻,捻转角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当针下得气后,用特定的方法使针感向病所传导扩散的方法称:行气法♦临床一般病症的毫针留针时间为:20-30分钟♦在针刺过程中出现行针或出针困难,如果强行操作,病人感到疼痛难忍,此称滞针♦为防止“煮沸消毒法”对针具的损耗常在水中加入重碳酸钠配成…2%的重碳酸钠溶液♦纸垫练针的主要内容为:指力和捻针法♦一般进针角度为15o时称:横刺♦应用刺激性中药贴敷穴位引起局部发泡的方法称:天灸♦属于直接艾灸的方法是:A雀啄灸♦穴位注射在操作时最重要的步骤是:针下得气后,回抽一下无血,再将药液推入♦下列哪种方法属于行针的基本手法:提插法♦下面那种规格是临床最为常用的规格:长25—75mm粗28—32号♦针刺留针时,以针为中心进行拔罐的方法称:针罐法♦凡是能使机体亢进的功能状态恢复正常的针刺手法称:泻法♦毫针的规格是指:针身粗细和长短♦纸垫练针的主要内容为:指力和捻针法♦《内经》当中的先直刺入深处,然后退至浅层,再分别向两傍斜刺,形如鸡爪,治疗与脾相关的肌肉病症刺法是合谷刺♦进针后,先直刺提插捻转6数,得气后,将针斜向病所,令患者深吸气,使气至病所,可以止痛的方法是:运气法♦内经》当中的呼吸补泻法的补法特点是:患者呼气时进针运针,吸气时退针出针♦刺法起源于新石器时代♦针灸医生在针刺之前,用手指在穴位处循按、揣摸,找出指感强烈的穴位。
刺法灸法课件
根据针具的“质”与“形”选择针具。
(二)针具规格的选择
根据患者的年龄、体型与体质、病情、 腧穴部位选用不同规格的针具。
16
四、毫针的检查 (一)检查针尖
(二)检查针身
(三)检查针根
(四)检查针柄
17
第二节 毫针操作基本功
一、基本功训练方法
(
一 )
强蓄 周积
于调 控自
静去 之浮
2、三棱针、皮肤针、皮内针、火针和芒 针等
3
三棱针:放血、挑刺
4
皮肤针:扣刺皮肤
5
皮内针:埋针
6
火针:火烧红针尖,刺入腧穴
7
芒针:深刺,透穴
8
四、刺灸法在针灸学术中的地位
(一)正确取定腧穴是针灸施术的基础 (二)针灸感应的获得,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基础 (三)不同的针灸方法,可影响腧穴的主治功用 (四)针灸处方,以穴法和刺灸法为主要内容
30
1.双手进针法
爪切进针法
31
挟持进针法
1.双手进针法
舒张进针法
提捏进针法
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的穴 32 位,特别是面部腧穴的进针
2.单手进针法
用刺手的拇食指 持针,中指指端紧靠 穴位,中指指腹抵住 针身下段,当拇食指向 下用力按压时,中指 随势屈曲将针刺入, 直刺至所要求的深度。
33
3.管针进针法 以针管替代押 手进针的方法
1.催气 2.行气 (三)注意事项
39
五、行针手法
二、捻转法
(一)操作方法 (二)临床运用
1.进针 2.催气 3.行气 4.针感保留与消减
40
六、留针法
(一)操作方法 1.静留针法 2.动留针法
刺法灸法学重点知识归纳
刺法灸法学重点知识归纳
刺法和灸法是中医学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以下是其重点知识的归纳:
1. 刺法:
- 刺法是通过使用针具刺激人体穴位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 古代刺法主要有针灸、刺络等,现代刺法还包括微针、电针等。
- 针刺可以调整气血运行,舒缓疼痛,改善身体功能,促进自愈能力。
- 刺法需要严格掌握穴位的位置、深浅、角度等技巧,避免可能的不
良反应。
- 使用器械需注意无菌操作,以避免感染和交叉传染。
2. 灸法:
- 灸法是一种通过燃烧中草药或其他物质,将热量作用于穴位或特定
部位的治疗方法。
- 灸法分为直灸和间接灸,前者将物质直接燃烧在穴位上,后者将物
质燃烧在容器中,间接作用于穴位。
- 灸法可以温通经络,驱寒散寒,舒筋活血,促进新陈代谢。
- 灸法具有保健作用,如艾灸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改善睡眠质量,
舒缓疲劳等。
- 使用灸具时要注意燃烧物品的火候和温度,避免皮肤烫伤。
- 对于特定疾病和体质需要结合具体情况选择灸法的方法和频次。
以上是刺法和灸法的重点知识归纳,这两种方法在中医学中具有
重要的地位和应用价值,但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和实践才能正确使用。
在接受这些治疗方法时,请寻求专业医生或中医师的指导和建议。
最新 刺法灸法学
1、刺法灸法学,是研究针灸防治疾病的各种方法、操作技术及作用原理的一门学科。
2、砭石是最早的针3、我国第一部灸疗专著《曹氏灸方》4、《针灸甲乙经》最早记载了化脓灸法5、葛洪最早使用隔物灸6、刺法在金元明时期鼎盛,灸法在明清鼎盛7、临近动脉的委中、箕门、气冲、曲泽、经渠、冲阳,以及乳中、脐中、小儿囟门不宜针刺8、表寒者可用温针、表热者应急出针里证宜深刺,里寒者可用补法、里热者应行泻法虚寒者少针,虚热者多针9、毫针的构成——针尖、针身、针根、针柄、针尾10、临床常用的毫针规格是根据针身的直径和长度(长短和粗细)来确定的。
号大针细,临床常用26~32号(0.45~0.32mm 1~3寸(25~75mm)11、选择体位以利于腧穴的正确定位、便于针灸的施术操作、留针不疲劳为原则。
主要是卧位和仰靠坐位。
仰卧体位:前身部腧穴俯卧体位:后身部腧穴侧卧体位:侧身部腧穴仰靠坐位:头面、前颈、上胸和肩背、腿膝、足踝部腧穴俯伏坐位:顶枕、后项、肩背部腧穴侧伏坐位:顶颞、耳颊部腧穴12、针具、器械的消毒方法:a高压蒸汽灭菌法(最佳)b药物浸泡消毒法c煮沸消毒法13、持针施行手法操作的手称为刺手,按压所刺部位或辅助针身的手称为押手刺手作用:掌握针具,实行手法操作,进针时运指力于针尖,而使针刺入皮肤,行针时便于捻转、提插和弹震刮搓以及出针时的手法操作等……压手作用:固定腧穴位置,夹持针身协助刺手进针,使针身有所依附,保持针身垂直,力达针尖以利于进针,减少刺痛和协助调解和控制针感14、持针姿势a、浅层腧穴短毫针操作——二指持针法——右手拇、示二指指腹夹持针柄,针身与拇指呈90度角b、深层组织毫针操作——多指持针法——右手拇、示、中、环指指腹执持针柄,小指指尖抵于针旁皮肤,支持针身垂直。
15、进针法(给穴位,会选择进针的方法)A单手进针法(用于较短的毫针)a插入法b捻入法B双手进针法a指切进针法(运用短针及要避开血管的腧穴,如曲池、尺泽)b舒张进针法(皮肤松弛部位的穴,如天枢、气海)c提捏进针法(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如印堂)d针管进针法(进针不同,适用于儿童及惧针者)e夹持进针法(长针的进针)16、针刺的角度(概念)a直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垂直刺入。
中国医学 针灸推拿 刺法灸法学
v (二)灸法的盛行
v 1.先秦灸法
v 春秋战国时期,灸法广泛运用,诸子百家的著作多 次提到了艾灸。《庄子·盗跖篇》:“ (孔)丘所谓无 病而自灸也。”
v 《孟子·离娄篇》:“ 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 年之艾。”
形状:长一寸六分,针身圆柱形,针头卵圆形, 后人称“ 圆头 针” 。
用途::揩摩体表,不伤肌肉。 治疗作用:主治分肉间的邪气。能疏泄分肉间的气血。 按:后发展为按摩器械。
3、 针
v 《灵.九针论》“ 三者人也。人之所以成生者血脉也。故为之 治针,必大其身而员其末,令可以按脉勿陷,以致其气,令 邪气独出。”
v 形状:长三寸半,针头如黍粟形,圆而微尖。 v 用途:按压经脉外部而令邪出。(经脉、腧穴)不能深入
(按脉勿陷) v 治疗作用:流通气血,使正气充实,邪气排出。主病在脉,
气少,当补者。(治虚弱者) v 按:近人称“ 推针” ,为按压穴位的用具。主治脉络疾患。
4、锋针
v 《灵·九针论》“ 四者时也。时者四时八风之客于经 络之中,为瘤病者也。故为之治针,必筩其身而锋 其末,令可以泻热出血,而痼病竭。”
第二节 刺法灸法学的历史发展
一、针法的历史发展
v (一)针具的研制与改进
v 针具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非金属针、金属 针到现代针灸治疗仪器的过程。非金属针: 砭石(新石器时代)→骨针(山顶洞人文化 时期)→竹针(年代不详)→陶针(仰韶文 化时期)。金属针:青铜针(夏、商、周时 代)→铁针(春秋时代)→金针、银针(汉 代)→不锈钢针(现代)。
(三)针刺手法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刺法灸法学 第三章 毫针刺法的临床应用
20
直针刺法
图
21
半刺图
图
22
2.临床应用
主要适用于小儿感冒发热、泄泻;亦可用于 肢体麻木、关节扭伤、面瘫患者恢复期部分 无腧穴分布区域亦常用半刺法刺之;对斑秃、 脂溢性脱发者亦常用半刺法。
对部分浅表痛病者可直针刺法。 3.注意事项
12
齐刺法
图
13
2.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治疗痛点固定、压痛明显且 病程缠绵的病症。如肱骨外上髁炎、 肩周炎、梨状肌损伤综合症、四肢部 骨性关节炎等。
14
(三)扬刺法
在病变局部中心直刺一针,再在其上 下左右各刺一针的针者,正纳一,傍纳四而浮之,以治寒 气之博大者也。”
62
晕针
3.处理:停止针刺,平卧,放低头部,松 解衣带,保暖。
轻症:休息并喂饲糖水、温开水后可恢复; 重病:按压人中、素髎、内关等穴。并及
时开放静脉,补液升压; 昏仆者:升压、强心;改善微循环;吸氧。
必要时请内科会诊;
63
晕针
4.预防: (1)初诊者畏针,耐心解释消除恐惧。 (2)劳累者休息,饥饿者进食后治疗,汗
2.尾骶穴 长强:膝胸位取穴,沿尾骨与直肠之间斜
刺0.5~1寸。 腰俞:俯卧位取穴,向上斜刺0.5~1寸。
针刺过深或大幅度提插捣针,容易造成蛛 网膜下腔出血。
59
四、上肢和下肢部腧穴
(一)上肢部腧穴 1.肩腋部腧穴 2.上臂部腧穴 3.前臂部腧穴 4.手部腧穴
60
(二)下肢部腧穴
2.应用:主要适用于运动系统损伤性 疾病。
3.注意:取穴应精简,活动幅度应依 病情而定,施行手法应由弱至强,防 止晕针。
刺法灸法学概论
[刺灸法]直刺 0.3 ~ 0.5 寸,可 灸,1-3壮或5-10分钟
7.中冲
Zhongchong(PC 9)井穴
在手中指末节尖端
腧 穴
[定位] 中央。
[主治] 1 、急救 —— 昏迷、小 儿惊风,高热,中暑,中风。
2、其他——小儿夜啼。 3、局部病——指端麻木。 [刺灸法]直刺 0.1 寸或点刺 出血。
24
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 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腧 穴
6. 肩髃 [定位]
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 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 峰前下方凹陷处。 Jianyu(LI 15)** 肩关节疼痛,上肢不 遂。
[主治]1.肩关节病症 2、其他
瘾疹,瘰疬。 [刺灸法] 直刺或向下斜刺 0.8 ~ 1 。 5 寸,可灸,3-5壮或5-15分钟。
25
7.孔最 Kongzui(LU 6)郄穴
腧 穴
[ 定位 ] 在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 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伸臂仰 掌取之。
[主治] 1、急症:咯血
2、肘臂挛痛。 3、痔疾。 。 [操作] 直刺0.5-1.2寸 ;可灸,3-5 壮。
26
8.列缺
腧 穴
Lieque(LU 7) 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 **
5.刺伤重要脏器: 在重要脏器体表进针过深可伤及脏器,而发 生医疗事故。
1.合谷
Hegu(LI 4)** 原穴
腧 穴
[定位] 在手背,第 1 、 2 掌骨间,当第二掌 骨桡侧的中点处。 [主治]1.本经过的肢体病症:肩臂肘腕 疼痛,指端麻木,半身不遂,痹证,痿证,肩 凝等证。 2.头面五官病症:头痛,眩晕、目赤 肿痛,雀盲,鼻衄,鼻渊,牙痛,牙关紧闭, 痄腮,面肿,面疔,口眼歪斜,耳聋,耳呜, 咽喉肿痛,失音等。
刺法灸法学考试重点(非常全面)
一、单选题之杨若古兰创作◆最早的针具是:砭石◆决定毫针规格的部位是:针身◆药物消毒法,经常使用什么浓度的酒精浸泡,浸泡时间通常为:75%、30-60分钟◆古代毫针刺法应包含:进针法、行针法、补泻法、留针法及出针法.◆上面那种灸法属于非艾火类的灸法:天灸.◆全面总结上古以来的刺法与补泻手法的书籍是:《内经》◆针刺的行针的基本手法是:捻转法◆最早的拔罐法所用的“罐”是:兽角◆最早强调双手配合操纵书籍为:《难经》◆大部分穴位的针刺深度,普通以什么为准绳:有针感而又不伤及次要脏器◆普通进针角度为45º时称斜刺◆如在临床针刺过程中病人发生晕针时最应首先采纳的措施是立即停止再针刺并将针拔出◆“得气”又称气至◆针下得气后,均匀地提插捻转以调节逆乱的气机,用于临床一时性的气血逆乱、经气失调,真假不明显的病症的针刺方法为:平补平泻法◆在针刺过程中,病人感到精神疲倦,头晕目眩,胸闷气短,心慌心悸,恶心欲吐,面苍肢冷,脉微细.此称:晕针◆当出针后,局部出血青肿明显时,上面那种处理方法是准确的:先冷敷,再热敷◆当病人在针刺过程中出现触电感向四肢末端放射,甚至惹起肢体瘫痪时,说明针刺:刺伤了脊髓◆属于瘢痕灸的是:化脓灸◆雷火针属于:药条实按灸◆属于针法与灸法相结合的方法是:温针灸◆观察毫针刺入的深度及提插幅度的部位是:针根◆大部分穴位的针刺深度,普通以什么为准绳:有针感而又不伤及次要脏器◆上面那种刺法不属于《内经》的浅刺法:短刺◆捻转补泻法的补法为拇指向前用力重向后用力轻,捻转角度小,频率慢,操纵时间短.◆当针下得气后,用特定的方法使针感向病所传导扩散的方法称:行气法◆临床普通病症的毫针留针时间为:20-30分钟◆在针刺过程中出现行针或出针困难,如果强行操纵,病人感到疼痛难忍,此称滞针◆为防止“煮沸消毒法”对针具的损耗常在水中加入重碳酸钠配成…2%的重碳酸钠溶液◆纸垫练针的次要内容为:指力和捻针法◆普通进针角度为15º时称:横刺◆利用刺激性中药贴敷穴位惹起局部发泡的方法称:天灸◆属于直接艾灸的方法是:A雀啄灸◆穴位打针在操纵时最次要的步调是:针下得气后,回抽一下无血,再将药液推入◆以下哪种方法属于行针的基本手法:提插法◆上面那种规格是临床最为经常使用的规格:长25─75mm 粗28─32号◆针刺留针时,以针为中间进行拔罐的方法称:针罐法◆凡是能使机体亢进的功能形态恢复正常的针刺手法称:泻法◆毫针的规格是指:针身粗细和是非◆纸垫练针的次要内容为:指力和捻针法◆《内经》当中的先直刺入深处,然后退至浅层,再分别向两傍斜刺,形如鸡爪,医治与脾相干的肌肉病症刺法是合谷刺◆进针后,先直刺提插捻转6数,得气后,将针斜向病所,令患者深吸气,使气至病所,可以止痛的方法是:命运法◆内经》当中的呼吸补泻法的补法特点是:患者呼气时进针运针,吸气时退针出针◆刺法起源于新石器时代◆针灸大夫在针刺之前,用手指在穴位处循按、揣摸,找出指感强烈的穴位.这一过程称:揣穴◆“煮沸消毒法”通常要在水沸后,持续:15-20分钟◆当针下不得气时,可把针提至浅层,改变方向,前后摆布反复搜索,直到得气.此称:搜气法◆暑热天埋针,通常不超出…2天◆凡是能使机体衰弱的功能形态恢复正常的针刺手法称:泻法◆临床利用耳针疗法,月经不调取内分泌穴属于…选穴准绳:按中医理论选穴◆根据进针、出针及行针等的快慢分补泻的针刺手法为:徐疾补泻法◆先按揉施术部位,使之充血,消毒后用三棱针快速刺入,随即出针,再轻轻挤按针孔四周,放出少量血液的方法是:点刺法◆慎用灸法的病证为阴虚内热◆皮肤针疗法的叩刺次要利用:腕部的弹力◆当针下得气后,用特定的方法使针感向病所传导扩散的方法称:行气法◆最早的“罐具”是兽角◆为防止滞针,毫针的捻转角度多控制在:180°-360°◆凡是能使机体亢进的功能形态恢复正常的针刺手法称:泻法◆提插补泻法的泻法要点为C反复重提轻插下插时的力量小速度慢上提时用力大,速度快◆《内经》当中的先在前胸或后背循按寻觅压痛点,在压痛点处前后斜刺,以医治心痹等内脏疾病的刺法是:偶刺◆刺激量较轻的针刺手法应:行针手法轻,行针时间短,针下感应柔和◆属于艾炷灸的是:麦粒灸◆不宜直接灸的部位是:有大血管分布的部位◆当切循经络时,上面那种情况不属于经络实证:麻痹、厥冷◆四肢部的穴位利用穴位打针时,普通每穴打针:1-2毫升◆临床上利用最多的拔罐方式是:闪火法◆病变局部常选三棱针的什么方法医治:点刺法◆皮肤针疗法是由古代的什么方法发展而来扬刺◆在利用电针医治仪时,上面哪项最应当留意:通电时,应从低频向高频过度◆《内经》当中的补法准绳是:陷下则灸之◆首提“营卫补泻法”的著作是:《难经》◆“烧山火”由…构成:提插、徐疾、九六、开阖泻法构成◆属于透刺本经穴位的透穴针刺法是:地仓透颊车◆临床利用耳针疗法时,肝胆病拔取肝胆穴属于耳针的…选穴准绳:按辨证选穴◆三棱针挑刺法是挑断皮下白色纤维样物资◆为防止电针发生适应,可采纳… 间歇通电◆九针当中的针尖如挺,其锋微圆主治水肿大气不过关节后人用作火针的针具是大针◆《内经》当中的泻法准绳是:菀陈则除之◆当补之时,针尖顺经脉的循行方向而刺;当泻之时,针尖逆经脉的循行方向而刺的补泻法是指:针向迎随◆《内经》当中的病在上,取之下,刺腑输的刺法是:远道刺◆左转右转反复交替进行,具有通经活血,行气止痛的方法称:龙虎交战◆耳穴的分布具有必定的规律,与消化道响应的耳穴分布在:耳轮脚四周◆利用耳穴的望诊法时应留意假阳性的反映,上面那种情况是假阳性的反映:色素痣◆头针的进针深度应到达:帽状腱膜层基层◆上面那种情况最适宜利用头针:脑血管病◆穴位埋线疗法适用于:慢性病症◆穴位磁疗的医治剂量十分次要通常小剂量的磁片总磁场的强度应控制在C4000高斯以下◆头针最次要的行针手法是:捻转法◆上面那种情况不属于三棱针疗法的次要感化:补益强壮◆耳穴的分布具有必定的规律,与脊椎响应的耳穴分布在:对耳轮◆九针当中的长4寸,形如剑,锋利,用于切开排脓的针具是:铍针◆《内经》当中的正中先刺1针,然后上下摆布各刺1针,医治面积大而浅的寒痹的刺法是:扬刺◆利用穴位磁疗,通常要复查,普通穴位磁疗的副感化在2天内出现◆九针当中的针细如毫毛,针尖如蚊喙,主治邪在经络,可补益精气的针具是:毫针◆属于透刺内外经穴位的透穴针刺法是:内关透外关◆耳穴的分布具有必定的规律,与膀胱响应的耳穴分布在:耳甲艇◆上面那种情况是穴位磁疗的适应症:神经衰弱◆当皮肤针叩刺局部出现什么情况时说明刺激量弱:局部皮肤稍红而不痛◆耳针毫针法的刺针手法:以小幅度的转捻为主◆将穴位分浅、中、深三层,先浅,再中、后深顺次在各层进行紧按慢提9次,此为1度,反复数度,当针下出现热感,出针时不摇大针孔,此称:烧山火◆耳穴的分布具有必定的规律,与前列腺响应的耳穴分布在:耳甲艇◆临床利用耳针疗法时,选神门穴沉着、镇痛等属于…选穴准绳:C 按临床经验选穴◆上面那种情况不宜进行耳针疗法耳郭上感染◆埋线疗法是将羊肠线埋在…以利用羊肠线对穴位的持续刺激医治疾病的方法皮下组织与肌肉之间或肌肉层◆利用穴位打针时,为防止损伤神经,当针尖触到神经干时应:适当退针后注入药液◆舒张法适用于上述哪个穴位的进针:气海◆提捏法适用于上述哪个穴位的进针:印堂◆将穴位分浅、深两层,先在深层紧提慢按6数,再在浅层紧按慢提9数的先泻后补的方法称:阴中隐阳◆将针刺入穴位后,先退至浅层,然后更换针尖的方向,前后摆布多向透刺,浅、中、深三层慢慢加深,目的是向分歧的方向寻觅最好针刺针感,或加大刺激量以加强得气感,此称:苍龟探穴◆具有逐瘀散结、清热解毒感化的拔罐法是刺络拔罐◆用于针刺头顶、枕项、背部腧穴的体位是俯伏座位◆对于儿童和惧针的患者,宜采取管针进针法◆折针的次要缘由是用了质量低劣或有隐伤的针具◆尿潴留、肠粘连的患者,在取腹部穴位时不宜深刺◆最适宜于隔盐灸的部位是脐中◆可医治蛇蝎毒虫所伤的灸法是隔蒜灸◆经常使用于医治各种急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拔罐法是刺络拔罐法◆对于高热抽搐、赤肿痛等症,最适宜的三棱针医治方法是点刺血络深刺法◆可用作人工电动呼吸,配合抢救呼吸衰竭的电针波形是锯齿波◆与上肢响应的耳穴多分布在耳舟◆以下不宜用头针医治的是高热◆齐刺是三针齐用◆耳针医治五官疾病普通取耳垂部穴位◆针刺环跳穴的适宜体位是侧卧位;针刺中极穴的适宜体位是仰卧位◆在病变局部中间直刺一针,摆布(或上下)各斜刺一针的针刺方法是齐刺法;在病变局部(如疼痛处)中间直刺一针,再在其上下摆布各刺一针的针刺方法是扬刺法◆患者因为遗精、阳痿而施间接灸法,局部应放置附子饼◆若疮疡初起,在施灸时局部应放置蒜片◆耳穴外生殖器位于对耳轮下脚前方的耳轮处;耳穴内生殖器位于三角窝前1/3的下部◆对于皮肤松弛或有皱纹处的部位,采纳的进针方法是舒张进针法◆不宜久留针或不留针的病症是表证◆抢救创伤性气胸,错误的措施是伏卧位歇息◆能降低神经应激功能的电针波形是密波◆发展成三棱针的九针针具是锋针◆头针中归属于足少阳胆经和足阳明胃经的刺激线是额旁3线◆颞后线的定位是率谷-曲鬓◆头针医治小脑疾病惹起的平衡妨碍,宜选用枕下旁线◆患有更年期综合征、糖尿病等的病员,在腕踝针医治中宜选用的进针点是上1◆穴位打针医治支气管扩张咯血宜选用鱼腥草打针液◆在腧穴贴敷法中,用哪种物资调药可以起到解毒、化瘀、敛疮的感化?醋◆针刺印堂穴的进针方法是提捏进针法◆针刺气海穴的进针方法是舒张进针法◆用毫针从受损肌腱旁斜刺进针,捻转提插行针,将针提至皮下,配合关节屈伸活动.此法为恢刺法◆以下晕针处理方法,哪项是错误的患者平卧,头部垫高◆以下处理皮下血肿错误方法是当局部血肿敏捷增加时,应立即予以热敷,以促使血肿散失◆主治脾、胃、肝、胆等中焦病症的头皮针医治线是额旁2线◆主治感觉功能妨碍病症的头皮针医治线是顶颞后斜线◆用三棱针刺肘窝、腘窝部静脉时,可采取深刺血络法(结扎泻血法)◆耳穴神门位于三角窝后1/3的上部◆过敏性疾患首选的耳穴是风溪◆主治心、肺等上焦病症的头针线是额旁1线◆芒针在进针、运针、出针的操纵时,最经常使用的是捻转◆煮沸消毒法可将器具用纱布包扎后,放入盛有清水的消毒煮锅内,进行煮沸.普通在水沸后再煮5~10秒钟◆决定针刺补泻后果的最次要身分是人体本人的机能形态◆透穴刺法操纵方法中,上面哪项是错误的直透法:平刺进针,由一侧腧穴向其对侧响应腧穴透刺◆额中线位于神庭穴起,向下l寸◆主治活动功能妨碍病症如瘫痪等的头皮针医治线是顶颞前斜线◆用三棱针医治陈旧性软组织损伤,拔取局部阿是穴,可采取散刺法◆以下那个穴最好不必皮内针?膝眼◆头穴线“颞前线”的定位是自颔厌穴至悬厘穴连线◆火针刺法古代又称焠刺◆“凡刺之真,必先治神”语出:《素问·宝命全形论》◆每燃烧一个艾炷,称为一壮◆灸法选择陈艾,是因为暖和持久的热度◆医治急性吐泻最好用隔盐灸◆艾灸的泻法操纵是点燃艾炷并频吹其火令其速燃◆主治肾、膀胱等下焦病症的头皮针穴线是额旁3线◆应用皮肤针法医治顽癣等皮肤病是多选用局部叩刺◆在胸背部的穴位上使用电针时,可将同一对输出电极连接在身体同侧◆用以下何种溶剂调和敷贴药物,润肤生肌:油◆用腧穴敷贴治咯血可取穴涌泉穴◆具有推拿刮痧感化的拔罐方法是:走罐◆用三棱针在病灶四周多点放血的方法称:散刺法◆用三棱针挑断皮下白色纤维样物资的方法称:挑刺法◆哪种刺法属于《内经》多向刺法:恢刺◆ 哪种刺法属于《内经》深刺法:短刺◆上面那种情况属于皮肤针的弱刺激:局部稍红◆上面那种情况属于皮肤针的强刺激:局部隐约出血◆九针当中的针身最长,用于深刺,主治深邪远痹的针具是:长针◆要想获得较大的刺激量:提插幅度大,频率快,用力重,操纵时间长等来实现◆提插泻法:上提时用力重,速度快,下插时用力轻,速度慢.◆耳穴的肾分布在:耳甲艇◆耳穴的神门分布在:三角窝◆刺入穴位的次要部位:针身◆持针的次要部位:针尾◆当针下不得气时,用特定的方法促使经气的来临的方法称:行针法◆当针下得气后,通过各种方法使针下经气勿散失的方法称:守气法◆针刺过程中,如果… ,容易出现滞针大夫行针手法过重,或持续单向捻转◆《内经》中的浅刺疾出,以取皮气,与肺响应的刺法是:半刺◆点燃艾条后在穴位上方上下挪动的施灸方法是:雀啄灸◆点燃艾条后在穴位上方前后摆布挪动的施灸方法是:回旋灸◆当针下不得气时可把针提至浅层改变方向前后摆布反复搜索直到的气此称:搜气法◆当针刺得气后,用押手按压在腧穴的上方(或下方),刺手指向相反方向,进行提插捻转,促使经气向该方向传导,此称:按截法◆耳穴的膀胱分布在:耳甲艇◆耳穴的盆腔分布在:三角窝◆先凉泻后热补医治先热后寒的方法是指:阴中隐阳◆在深层实施补法后卧针,使针感传导的方法是指:进气法◆脑源性疾病最好选用:头针◆慢性反复发作性固执性疾病最好选:皮内针◆使用电针最应当留意的是:电针仪在使用之前,首先将强度电钮调至“0”位◆先按揉施术部位,使之充血,消毒后用三棱针快速刺入,随即出针,再轻轻挤按针孔周围,放出少量血液的方法是:点刺法◆利用温热与负压感化医治疾病的方法是:拔罐◆利用温热与药物的综合感化医治疾病的方法是:艾灸◆《内经》中的浅刺疾出,以取皮气,与肺响应的刺法是:半刺◆直刺捻转进针,中转深层,得气后将针快速摆布动摇,如手摇铃,边摇边提针的方法称:白虎摇头◆、与内生殖器响应的耳穴分布在:三角窝.◆与肾脏器响应的耳穴分布在:耳甲艇◆《内经》当中的多针刺,中脉出血,属于:豹纹刺◆《内经》当中的正中先刺1针,然后上下摆布各刺1针,医治面积大而浅的寒痹的刺法是:扬刺◆要想获得较大的刺激量:提插幅度大,频率快,用力重,操纵时间长等来实现◆提插泻法:上提时用力重,速度快,下插时用力轻,速度慢◆具有逐瘀散结、清热解毒感化的拔罐法是刺络拔罐◆具有推拿刮痧感化的拔罐方法是:走罐◆九针当中刺入留针,补益精气的针具是:毫针◆将穴位分浅、深两层,先在浅层紧按慢提9数,再在深层紧提慢按6数的先补后泻的方法称:阳中隐阴◆与心响应的耳穴分布在:耳甲腔◆与眼响应的耳穴分布在:耳垂二、多选题.◆飞经走气法有(BCDE)A.龙虎交战B.青龙摆尾C.白虎摇头D.苍龟探穴E.赤凤迎源◆悬起灸中包含(ACD)A.暖和灸B.太乙神针C.回旋灸D.雀啄灸E.温灸器灸◆闪罐法的适应症有(ABCD)A.风湿痹痛B.中风后遗症C.肌肤麻木D.肌肉痿弱E.急性热病◆耳穴的刺激方法有(ABCDE)A.埋针法B.灸法C.磁疗法D.电针法E.推拿法◆穴位贴敷法中,用醋调敷药起的感化是(ABC)A.解毒B.化瘀C.敛疮D.行气E.止痛◆进针法包含有(ABCD)A.单手进针法B.双手进针法C.管针进针法D.快速进针法E.中速进针法◆水罐法包含(BD)A.贴棉法B.水煮法C.抽气法D.蒸气法E.排气法◆皮肤针是在以下古代哪些刺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AE)A.毛刺B.齐刺C.浮刺D.短刺E.半刺◆在腕踝针的临床利用中,选点准绳有(ABCDE)A.上病取上、下病取下B.左病取左、右病取右C.区域不明、选双上1 D.上下同取E.摆布共针◆可以选择火针医治的病症有(ABCDE)A.痹症B.阳痿C.痛经D.网球肘E.狐臭◆46.决定针刺补泻后果的次要身分有(ABD)A.腧穴特性B.针刺的手法C.大夫的性别D.机体的机能形态E.气候◆47.与躯干四肢对应的耳穴分布在(ABD)A.对耳轮体B.对耳轮的上、下脚C.耳甲艇D.耳舟E.耳轮脚四周◆三棱针疗法次要适应于(ABDE)A.实证B.痛证C.虚证D.瘀证E.热证◆属于《灵枢·官针》刺肉之法的是(ADE)A.分刺B.毛刺C.关刺D.合谷刺E.浮刺◆艾灸时,以下哪种情形宜用大炷、多壮(BCD)A.老人B.青丁壮C.初病体实D.腰背腹部E.四肢末端◆“迎随”后世发展为(ABC)A.深浅补泻B.顺逆针向的补泻C.随着经气流注盛衰时间补泻D.疾徐补泻E.呼吸补泻◆分天、地、人三部进行操纵的针刺方法有(ABE)A.苍龟探穴B.透天凉C.挑刺法D.青龙摆尾E.烧山火◆棱针法古代又称(ABD)A.络刺B.赞刺C.半刺D.豹文刺E.扬刺◆耳穴在耳廓的分布有必定规律,与内脏器官响应的穴位在(AC)A.耳甲艇B.耳舟C.耳甲腔D.对耳轮E.耳垂◆头针线的额旁2线可以医治(ABCD)A.脾B.胃C.肝D.胆E.肺◆属于局部多针刺法的是(BCDE)A.分刺法B.扬刺法C.齐刺法D.围刺法E.傍针刺法◆拔罐的感化次要有:(ABCD)A.温经通络B.行气活血C.祛湿逐寒D.消肿止痛E.升阳举陷◆皮肤针是从以下哪些古代刺法发展而来(ADE)A.扬刺B.巨刺C.输刺D.毛刺E.半刺◆疏波经常使用于医治(ABD)A.肌肉、关节损伤B.痿证C.痛证D.韧带的损伤E.神经血管痉挛三、名词解释.◆迎随补泻法:是根据针尖与经脉循行方向之顺逆分补泻的针刺手法.◆治神:通过患者精神调摄和医者意念集中等,使针下得气甚而气至病所,以提高临床疗效的方法.◆化脓灸:用黄豆大小的艾柱放在穴位上施灸,每柱燃尽后更换艾柱,形成局部组织烫伤,发生无菌性化脓景象的灸法.◆火针法:火针刺法是将特制的金属粗针烧红后,刺入必定部位以医治疾病的方法◆皮肤针:是由多支不锈钢针集成一束而成. 用皮肤针叩刺人体体表的必定部位,以防治疾病的方法叫皮肤针刺法.◆晕针:针刺过程中的晕厥景象,称为晕针◆耳针: 耳针就是指使用短毫针针刺或其他方法刺激耳穴,以诊治疾病的一种方法.◆烧山火:烧山火法是一种以提插补泻为核心,包含徐疾补泻、九六补泻、开阖补泻等方法的复氏补法.适用于顽麻冷痹虚证、寒证.◆行气法:针下得气后,用特定手法使针感向病所传导扩散,称为行气. 经常使用的行气法有循摄法、逼针法、推气法和按截法四种◆留针拔罐法:相干腧穴上针刺得气后留针,再以针为中间拔留罐5~10分钟后启罐、出针.◆闪罐法:用闪火法将火罐吸拔于应拔部位,随即取下,再吸拔、再取下,反复吸拔至皮肤潮红,或罐体底部发热为度.◆守气:守气就是针下得气以后使气留守勿去的方法.本法可使曾经出现的得气感应坚持必定的强度和时间.临床上多用推弩法、搬垫法进行守气.◆平补平泻法:临床上对于真假不明显的病症普通采取平补平泻的方法.它介于补法和泻法之间,操纵时应均匀地提插、捻转,力量速度中等,以得气为度,然后中等速度出针.四、问答题◆何谓得气?得气与疗效的关系.答:得气指毫针刺入腧穴后,通过提插、捻转行针,针刺部位发生的经气感应.古代文献称为“气至”,此刻多称为“针感”.得气与疗效的关系为①得气敏捷,疗效较好.②得气缓慢,疗效较差.③不得气者,预后不良.◆举例说明艾灸的次要感化及其适应范围?答:①疏风解表温散寒邪:用于风寒表证、寒性胃痛、腹痛、呕吐、泄泻.②温经止痛活血逐痹:用于风寒湿痹、痛经、经闭、寒疝、肩凝、肘劳③回阳固脱升阳举陷:用于亡阳虚脱证;内脏下垂、脱肛、阴挺、久泻、久漏;④壮阳益气:用于阳萎、早泄、遗精、遗尿、神疲、乏力、自汗⑤清热解毒消瘀散结:用于内科痈疮疖肿初起、疮疡久溃不敛、阴性疮疡、瘰疬、鼻衄⑥防病保健中途夭折:用于灸关元、气海、足三里等穴培补元气,预防疾病◆简述耳针法的处方选穴准绳,并举例说明.答::①按部处方选穴:如胃病取胃穴.肩痛取肩关节穴,腰痛取腰骶椎穴.②辨证处方选穴:根据脏腑学说、经络学说选穴.如骨痹、耳疾、脱发取肾穴,偏头痛胁痛、疝气、坐骨神经痛等取胆穴.③按古代医学理论取穴:如月经不调取内分泌.消化道溃疡取皮质下、交感穴,输液反应取肾上腺穴等.④根据临床经验选穴:如神门穴用于止痛,耳尖穴用于降压、退热.◆针刺的基本手法和辅助手法有哪些?如何操纵?答:针刺的基本手法为提插法和捻转法.辅助手法为循法,弹法,刮法,摇法,飞法,震颤法.进退,纵向活动.捻转法的操纵为将针刺入穴位必定深度后,施以向前向后捻动弹作其特点是使毫针在腧穴复前后摆布来回扭转循法:顺着经脉循行路线,在腧穴上下轻柔地循按弹法:留针时用手指轻弹针尾或针柄使针体轻轻振动刮法:针刺入必定深度后,用拇指抵住针尾,食指指甲自下而上频频刮动针柄. 也能够拇、中指轻握针根,以食指自上而下频频刮动针柄摇法: 针刺入必定深度后,手持针柄,将针轻轻动摇飞法:拇、食指持针柄细细捻搓数次,然后张开两指,一搓一放,反复数次,状如飞鸟展翅震颤法:针刺入必定深度后,小幅度、快频率地捻转、提插,使针身轻微震颤◆何谓晕针,当晕针出现时如何处理?晕针的缘由与预防?答:针刺过程中的晕厥景象,称为晕针.缘由:见于初诊者.①因为患者:紧张、体弱、过劳、饥饿、汗吐下或大出血以后等.②因为大夫:体位选择不当,手法过重.③环境医治室空气不流通,闷热;室温太低,寒冷.处理: ①大夫立即停针、拔针.②让患者平卧、保暖,冬季通风,饮温开水和糖开水.③针刺或指掐患者人中、合谷、内关、涌泉、足三里、中冲等穴,或灸百会、气海、关元、神阙等穴.④须要时采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