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任务与要求
电力工程基础 第6章习题答案
第六章6—1 在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的任务是什么?对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答:继电保护装置的任务是:自动、迅速、有选择地将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使其损坏程度尽可能减小,并最大限度地保证非故障部分迅速恢复正常运行;能对电气元件的不正常运行状态做出反应,并根据运行维护的具体条件和设备的承受能力,发出报警信号、减负荷或延时跳闸。
对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是:选择性、速动性、灵敏性和可靠性.6-2 什么是继电保护的接线系数?星形、不完全星形和两相电流差接线方式的接线系数有何不同?答:在继电保护回路中,流入继电器中的电流与对应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电流的比值,称为接线系数。
星形接线和不完全星形接线方式无论发生何种相间短路,其接线系数都等于1,两相电流差接线在正常运行或三相短路时的接线系数为,A、C两相短路时的接线系数为2,A、B或B、C两相短路时的接线系数为1。
6-3什么是继电器的动作电流、返回电流和返回系数?答:能使电流继电器产生动作的最小电流,称为继电器的动作电流;能使电流继电器返回到原始位置的最大电流,称为继电器的返回电流;同一继电器的返回电流与动作电流的比值,称为电流继电器的返回系数.6-4 过电流保护装置的动作电流应如何整定?答:过电流保护装置的动作电流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保护装置的动作电流必须躲过线路上的最大负荷电流;保护装置在外部故障切除后应可靠返回到原始位置。
6—5 什么叫三段式电流保护?各段的保护范围和动作时限是如何进行配合的?答:由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称作第Ⅰ段)、带时限电流速断保护(称作第Ⅱ段)和定时限过电流保护(称作第Ⅲ段)配合构成整套保护,称为三段式过电流保护。
第I段只能保护本线路(WL1)的一部分,保护范围为,动作时间为继电器的固有动作时间;第II 段不仅能保护本线路(WL1)的全长,而且向下一级相邻线路(WL2)延伸了一段,保护范围为,动作时限与下级线路Ⅰ段保护配合,即;第III段不仅能保护本线路(WL1)和相邻线路(WL2)的全长,而且延伸到再下一级线路(WL3)一部分,保护范围为,动作时限按阶梯原则整定,即.6-6在小电流接地系统中发生接地故障时,通常采取哪些保护措施?简要说明其基本原理。
继电保护复习资料
一、继电保护的任务:(1)、当电力系统出现故障时,给控制主设备(如输电线路、发电机、变压器等)的断路器发出跳闸信号,将发生故障的主设备从系统中切除,保证无故障部分继续运行;(2)、当电力系统出现不正常工作状态时继电保护发出信号,运行人员根据继电保护发出的信号对不正常的工作状态进行处理,防止不正常工作状态发展成故障而造成事故。
二、继电保护的四项基本要求:选择性、迅速性、灵敏性、可靠性。
三、继电保护装置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测量部分、逻辑部分和执行部分。
四、动合触点:也叫常开触点。
指线圈不带电或带电不足时触点处于断开状态的这一类触点。
反之带上足够大电时该触点就闭合。
动断触点:也叫常闭触点。
指线圈不带电或带电不足时触点处于闭合状态的这一类触点。
反之带上足够大电时该触点就断开。
五、后备保护是主保护或断路器拒动时,用以切除故障的保护。
定时限过电流保护(电流Ⅲ段保护)就是后备保护。
后备保护分为远后备、近后备两种方式。
近后备是当主保护拒动时,由本电力设备或线路的另一套保护实现的后备保护。
远后备是当主保护或断路器拒动时,由相邻电力设备或线路的保护来实现的后备。
六、电流互感器(TA )减极性原则:一次侧电流从极性端流入,则二次侧电流从极性端流出。
七、电量变换。
将互感器二次侧电压(额定 100V)、电流(额定5A 或1A),转换成弱电压,以适应弱电元件的要求。
电压变换器(UV):将TV 二次值进一步变成小电压。
电流变换器(UA):将TA 二次值进一步变成小电压。
电抗变换器(UX):将TA 二次值进一步变成小电压。
八、电流继电器:①动作电流:使电流继电器刚好动作的最小电流值,称为继电器的动作电流,记作 ②返回电流:使电流继电器刚好返回的最大电流值,称为继电器的返回电流,记作③返回系数:返回系数越大,灵敏度越高,一般为0.85~0.9④动作电流的调整方法:a.改变继电器线圈的连接:同一刻度下,并联时的动作电流为串联时的2倍。
电力系统对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
电力系统对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4) 电力系统对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
K1 K2
QF1
LI
QF2
QF5
QF6
X
X
~
QF3 QF4
注意: 正确处理灵敏性与选择性之间矛盾。 正确处理灵敏性与选择性之间矛盾。 愈灵敏愈能可靠反应要求动作的故障或异常状态, 但同时愈易于在非要求动作的其他情况下产生误 动。
X
四、小
嘉峪关东 湖气象塔
谢谢! 谢谢!
电力系统对继电保护 的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一.重要概念
1. 2. 3. 4.
一次系统 二次系统 继电保护装置 安全自动装置
二.继电保护的作用 三.电力系统对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四性) 电力系统对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四性) 四.小结
一、重要概念(1) 重要概念(
发电
输电
变电
配电
用电
1. 一次系统: 电力系统是由电力生产的5 电力系统是由电力生产的5个环节: 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组成的整 体。由这一整体组成的统一系统称为一次 系统
一、重要概念(4) 重要概念(
4. 安全自动装置 当电力系统本身发生 故障或危及其安全运行的 事件时,向运行值班人员 及时发出警告信号,或者 向所控制的断路器发出跳 闸命令,以终止这些事件 发展的一种自动化措施和 设备。实现这种自动化措 灭磁开关及保 施的成套硬件设备,用于 护 保护电力系统的通称为电 力系统安全自动装置。
结
电力系统对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是: 可靠性、选择性、快速性、灵敏性。 1. 可靠性就是可信赖性和安全性 可信赖性要求不拒动 安全性要求不误动 2. 选择性是期望在电力元件发生故障时,最小范围 地切除故障元件。 3. 快速性是指继电保护装置快速地切除故障。 4. 灵敏性是指继电保护装置对故障的反应能力。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要求
K3点故障,6QF断路器因故拒绝动作时,则应由保 护装置5动作,作用于5QF开关跳闸,将故障线路L4 连同L3一起切除。这种情况仍然可以认为有选择性, 即保护装置5是保护装置6的后备保护。
2、快速性。继电保护快速性是指继电保护应以允许的 可能最快速度动作于断路器跳闸,以断开故障或中 止异常状态发展。继电保护快速动作可以减轻故障 元件的损坏程度,提高线路故障后自动重合闸的成 功率,并特别有利于故障后的电力系统同步运行的 稳定性。快速切除线路与母线的短路故障,是提高 电力系统暂态稳定的最重要手段。
当线路L3上D1点发生短路故障时,短路电流ID由 电源经线路L1、L2至L3短路点。由于短路电流ID经 过保护装置1、2、3,且ID大于各保护电流继电器的 动作电流,所以上述各保护装置的电流继电器均起 动。按选择性的要求,此时只应由保护装置3动作, 使断路器3DL跳闸。3DL跳开后,短路电流消失,于 是保护装置1和2的电流继电器还来不及使断路器1DL 和2DL跳闸,就都返回到原来位置。过电流保护的选 择性是由各保护装置具有不同的动作时间来保证的。
例如:反应电流增大构成的过电流保护;反应电压降低 构成的低电压保护;反应电压与电流的比值变化构成的 距离保护;同时反应被保护元件两端电气量的快速保护, 如差动保护、高频保护等;反应不对称或异常运行时出 现的判据,如负序或零序分量的保护启动元件;反应非 电气量的保护,如瓦斯保护和压力及温度保护等。
2、继电保护装置一般有三大部分组成:测量部分、逻 辑部分、执行部分 。
2、反应电气设备的不正常工作情况,并根据不正常工作 情况和设备运行维护条件的不同(例如有无经常值班人 员)发出信号,以便值班人员进行处理,或由装置自动 地进行调整,或将那些继续运行而会引起事故的电气设 备予以切除。反应不正常工作情况的继电保护装置容许 带一定的延时动作。
继电保护装置的任务和要求
继电保护装置的任务和要求一、继电保护装置的任务供电系统的电气设备,由于各种原因当被保护的电气元件发生故障,其中最常见的就是短路故障,三相电源不平衡,过负载等,保护装置必须迅速通过断路器切除故障部分,恢复其他无故障部分的正常运行。
在高压系统中,只有采用继电保护装置,才能确保保护的灵敏度,大大提高供电可靠性。
继电保护的任务,一是在系统出现短路等故障时,作用于前方最近的断路器,使之迅速跳闸,切除故障部分,恢复系统其他部分的正常运行,同时发出信号提醒运行值班员即使处理事故。
二是在系统出现不正常工作状态,如过负荷或故障接头时,发出报警信号提醒运行值班人员及时处理,以免发展为故障。
二、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要求1.选择性当供电系统发生故障时,只离故障点近的继电器保护动作,切除故障,而供电系统中的其他非故障部分仍能正常运行,满足这一要求的动作称为选择性动作。
2.速动性为了防止故障扩大,减轻其危害程度,并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应在供电系统发生故障时,继电保护装置尽快动作,切除故障。
3.可靠性继电保护装置在应该动作时,就应该动作,而在不应该动作时,就不应该误动作。
4.灵敏性继电保护装置对保护区内的所有故障都应该能够反应动作。
三、供电系统继电保护的配置原则1.主保护、后备保护和辅助保护根据保护装置的作用,一般分为主保护、后备保护和辅助保护,在供电系统中每一个被保护的元件应该具有两种保护:主保护和后备保护。
(1)主保护就是指对被保护元件范围内的故障,能以最短的时限有选择的切除,以保证系统无故障部分的继续运行的保护元件。
(2)后备保护当某一元件的主保护或断路器拒绝动作时,能够以较长时限(相对于主保护)切除故障元件的保护元件。
远后备保护当本元件的保护装置或断路器拒绝动作时,由相邻元件的保护实现后备保护。
近后备保护就是在每一元件上装设两套保护,当其中一套保护拒绝动作时,另一套保护动作。
(3)辅助保护为了加速切除部分故障,或为了补充主保护的不足而装设的保护。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继电保护装置的作用:能反应电力系统中各电气设备发生故障或不正常工作状态,并作用于断路器跳闸或发出信号。
2、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要求:选择性、快速性、灵敏性、可靠性。
选择性:系统发生故障时,要求保护装置只将故障设备切除,保证无故障设备继续运行,从而尽量缩小停电围,保护装置这样动作就叫做有选择性。
快速性:目前,断路器的最小动作时间约为0.05~0.06秒。
110KV 的网络短路故障切除时间约为0.1~0.7秒;配电网络故障切除的最小时间还可更长一些,其主要取决于不允许长时间电压降低的用户,一般约为0.5~1.0秒。
对于远处的故障允许以较长的时间切除。
灵敏性:保护装置对它在保护围发生故障和不正常工作状态的反应能力称为保护装置的灵敏度。
可靠性:保护装置的可靠性是指在其保护围发生故障时,不因其本身的缺陷而拒绝动作,在任何不属于它动作的情况下,又不应误动作。
保护装置的选择性、快速性、灵敏性、可靠性这四大基本要相互联系而有时又相互矛盾的。
在具体考虑保护的四大基本要求时,必须从全局着眼。
一般说来,选择性是首要满足的,非选择性动作是绝对不允许的。
但是,为了保证选择性,有时可能使故障切除的时间延长从而要影响到整个系统,这时就必须保证快速性而暂时牺牲部分选择性,因为此时快速性是照顾全局的措施。
3、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继电保护装置的三大组成部分:一是测量部分、二是逻辑部分、三是执行部分。
继电保护的原理结构图如下:第一章电网相间短路的电流电压保护一、定时限过流保护的工作原理及时限特性1、继电保护装置阶梯形时限特性:各保护装置的时限大小是从用户到电源逐级增长的,越靠近电源的保护,其动作时限越长,用t1、t2、t3分别表示保护1、2、3的动作时限则有t1>t2>t3,它好比一个阶梯,故称为阶梯形时限特性。
定时限过流保护的阶梯形时限特性如下图:二、电流电压保护的常用继电器1、继电器的动作电流:使继电器刚好能够动作的最小电流叫继电器的动作电流Id.j。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任务.doc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任务
(1)自动、迅速、有选择性地将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使故障元件免于继续遭到破坏,保证其他无故障部分迅速恢复正常运行。
(2)反应电气元件的不正常运行状态,并根据运行维护的条件(如有无经常值班人员)而动作于信号,以便值班员及时处理,或由装置自动进行调整,或将那些继续运行就会引起损坏或发展成为事故的电气设备予以切除。
此时一般不要求保护迅速动作,而是根据对电力系统及其元件的危害程度规定一定的延时,以免暂短地运行波动造成不必要的动作和干扰而引起的误动。
(3)继电保护装置还可以与电力系统中的其他自动化装置配合,在条件允许时,采取预定措施,缩短事故停电时间,尽快恢复供电,从而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保护的“四性”
2. 选择性
保护装置动作时,仅将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使 停电范围尽可能最小。即跳开离故障位置最近的断路器。
短路点 K1 K2 K3
短路电流 1~4 1~5 1~6
主保护 跳 1、2
跳5 跳6
后备 /
跳 1、3 跳5
2. 选择性
选择性包含2种意思: (1)正常情况下只应由装在故障元件上的保 护装置动作切除故障; (2)当电气设备的主保护不能切除故障时, 力争相邻设备的保护装置对它起到后备保护的 作用。
4. 灵敏性
指对于其保护范围内发生故障的反应能力。 任何运行方式下,被保护设备范围内发生 故障,不论短路点的位置、类型、是否有过 渡电阻,都能动作于跳闸或发出信号。
灵敏系数 Ksen :常见不利运行方式和不利故 障类型下通入装置的故障量和整定动作值之 比。
4. 灵敏性
对反应于数值上升而动作的过量保护(如电 流保护):
K sen
保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范围末端金属性短 路时故障参数的最小计 保护的动作参数
算值 = Id min I dz
在《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 (GB14285-2006)》中,对各类保护的灵敏 系数的要求都作了具体规定,一般在1.2~2之 间。
“四性”之间的关系:矛盾、统一
需要根据电力系统和负荷的具体情况,对这4 个方面的要求适当予以协调。 经济性考虑:
1. 可靠性
定义:当保护范围内部故障时必须动作(不 拒动),当外部故障时不动作(不误动)。 包括两个方面: (1)不拒动,即可信赖性 (2)不误动,即安全性
1. 可靠性
影响可靠性的因素: 内在:装置本身的质量,包括元件好坏、
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制造工艺水平、内外 接线简明,触点多少等;
继电保护技术
继电保护技术第一节继电保护装置一、继电保护装置的任务和基本要求1、继电保护装置的任务为了快速、准确、有选择地切除故障,在高压断路器跳闸回路中采用继电保护,来保护被保护元件。
1.1、通过高压测量来监视发输变配用电等环节的电气元件的状态。
1.2、报警:当电力系统出现异常时,继电保护可靠动作,瞬时或延时发出预告信号。
1.3、切除故障。
当电力系统发生故障,继电保护可靠动作,使故障元件的断路器跳闸,切除故障。
1.4、自动重合闸、备用电源自动投入和按周波自动减负荷。
1.5、远动化,遥讯、遥测、遥控。
2、对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要求2.1、选择性2.2、速动性。
2.3、灵敏性。
2.4、可靠性。
二、10KV变(配)电所常用的保护继电器主要有:电流、电压、时间、中间、信号、瓦斯继电器。
1、GL型过电流继电器1.1、组成:电流速断元件、感应过电流元件、时间元件、信号掉牌元件。
四个电气元件。
电流速断元件的动作电流一般整定在感应元件动作电流2~8倍之间,动作时间一般为0.05~0.1s。
继电器的电流线圈,设有七个抽头,二个调节螺杆,改变后可改变继电器的整定值。
1.2、GL型过电流继电器按动作电流分有5A和10A最大动作电流两种。
2、DL系列电磁型电流继电器有两个电流线圈,可并联或串联使用,当串联改并联后,动作电流增大一倍。
粗调:线圈的串并联细调:改变螺旋弹簧的松紧力。
3、DJ系列电磁型电压继电器与DL相同,只是电流线圈变成了电压线圈。
DJ系列电压继电器分为过电压继电器和低电压继电器。
4、DS系列电磁型时间继电器有交直流之分。
DS-110系列用于直流操作继电保护回路DS-120系列用于交流操作继电保护回路。
5、DZ系列电磁型中间继电器主要用来扩大接点容量和接点数量6、DX系列电磁型信号继电器两个作用:机械记忆,发出事故预告或灯光信号。
种类:电流型和电压型7、QJ1-80型瓦斯继电器800KV·A及以上的油浸式变压器、400KV·A及以上的车间变(配)电所油浸式变压器,均应装设瓦斯保护。
继电保护
1.继电保护的基本任务是:①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自动²快速²有选择地将故障设备从电力系统中切除,保证非故障设备继续运行,尽量缩小停电范围。
②电力系统出现异常运行时,根据运行维护的要求能自动²及时²有选择地发出告警信号或减负荷²跳闸。
2.对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是满足选择性²速动性²灵敏性和可靠性。
3.继电保护装置通常由测量²逻辑²执行三部分组成。
4.文字符号有LJ(KA) YJ(KV) SJ (KT) ZJ( KC) XJ(KS) KW KM-----K 代表继电器。
5.电磁型电流继电器的整定值动作值与整定值的误差不超过±3%。
6.电流保护分类有:发电机的电流保护²变压器的电流保护²线路的电流保护。
7.动作电流:能使电流元件动作的最小电流称为该电流元件的动作电流。
8.返回电流:能使电流元件动作的最大电流称为该电流元件的返回电流。
9.接线系数2r con I K I =。
返回系数:返回电流与动作电流的比值。
低电压继电器的返回系数应大于110.电流元件:作为保护装置测量元件和启动元件。
改变电磁型电流继电器动作电流的方法有(改变弹簧反作用转矩)、(改变串并连接方式)。
11.电流保护的接线方式是:指电流继电器的线圈与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的连接方式。
12.电流互感器的极性端是一次电流的流入,二次电流的流出.13.①三相完全星形接线方式可以反映相间短路。
主要用于大接地电流系统中输电线路的保护。
②两相不完全星形接线方式可以反映各种类型的相间短路。
但不能完全反映接地故障,所以,该接线方式多用于小接地电流系统的相间短路保护。
③两相电流差接线方式虽然可以可以反映各种类型的相间短路故障,但对于不同类型的故障,其灵敏度不同,一般用于10KV 及以下小接地电流系统配电线路,电动机等的相间短路保护。
14.电流保护的整定:二次动作电流的计算式为:K K I I con TA opr op =,15.时间继电器作为时限元件,用来建立必须的动作时限。
继电保护重点知识点
注意:“※”可能为简答,问答题第一章※1、继电保护的基本任务。
⑴自动、迅速、有选择地将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使故障元件免于继续遭到损坏,保证其他无故障部分迅速恢复正常运行;⑵反应电力设备的不正常运行状态,并根据运行维护条件,而动作于发出信号或跳闸。
2、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可靠性,选择性,速动性,灵敏性。
※3、后备保护的作用,远后备保护、近后备保护的概念。
后备保护的作用是在主保护因保护装置拒动、保护回路中的其他环节损坏、断路器拒动等原因不能快速切除故障的情况下,迅速启动来切除故障;远后备保护:(当主保护或断路器拒绝保护动作,由相邻线路或元件保护来切断故障)一般下级电力元件的后备保护安装在上级元件的断路器处近后备保护:(在本元件处装设两套保护,当一套保护拒动时,由另一套保护切断故障。
)与主保护安装在同一断路器处第二章※1、三段式保护的组成,优缺点,整定原则,。
⑴电流速断保护:电流速断保护的优点是简单可靠,动作迅速,因而得到广泛的应用,;缺点是不可能保护线路全长,并且保护范围直接受运行方式变化的影响;按照躲开本线路末端最大短路电流整定。
⑵限时电流速断保护:限时电流速断保护可以保护本线路的全长,,并且具有足够的灵敏性;在满足上述要求前提下,有尽可能短的动作时限;在下级线路短路时,能保证下级保护优先切除,满足选择性要求。
按照躲开下级速断保护末端短路整定。
⑶过电流保护不仅能够保护本线路的全长,而且保护相邻线路的全长,可以起到远后备保护的作用。
按照躲开最大负荷电流整定。
动作时限整定原则:按阶梯原则,越靠近电源端时间越长2.电流保护接线方式:三相星型接线,两相星型(不完全)接线。
前者对各种类型的故障起作用,后者并不是对各种类型的故障起作用3.方向电流保护:1)双侧电流网络增加方向元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选择性2)90度接线,将三个继电器分别接于Ia Ubc,Ib Uca,Ic Uab3)90度接线优点p43 ,444)消除功率方向继电器死区的方法:引入非故障相5)零序电压,零序电流的特点和分布零序电压,零序电源在故障点,故障点的零序电压最高,系统中距离故障点越远处的零序电压越低,取决于测量点到大地间阻抗的大小零序电流的分布,主要决定于送电线路的零序阻抗和中性点接地变压器的零序阻抗,而与电源的数目和位置无关。
电力系统对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
电力系统对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一、概述电力系统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之一,而电力系统的运行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和难度。
其中,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中保证运行安全、保护设备和保护人身安全的关键技术。
本文将从电力系统对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进行阐述。
二、对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1.高可靠性电力系统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其所需保护的电网设备,如变压器、发电机、高压开关等都是过于昂贵,且无法在短时间内修复的。
因此,继电保护需要具有高可靠性,能够准确有效地识别故障,确保故障处得到及时的隔离。
2.快速动作发生故障后,继电保护需要快速动作,能够在故障发生的瞬间中第一时间对故障进行判断,并对其进行及时隔离,以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3.精确可靠的测量电力系统的电压、电流是不断变化和波动的,继电保护需要进行实时监测,并能够准确、可靠地测量电压、电流的大小和相位等多项参数,以保证精确判断部分设备的运行状态。
4.完善的故障诊断继电保护除需要准确地检测故障后,还需要进行详细的故障诊断,确认故障原因,并明确数据是否有效、设备是否完好等多项信息。
5.强大的兼容性电力系统中,不同的设备可能具有不同的工作特性,不同的厂商或不同的型号也如此。
继电保护需要具有强大的兼容性,对于多种设备、多种厂商和多种型号能够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优良的运行表现。
6.友好的操作和管理继电保护在使用中,需要与其他设备和系统进行良好的协同工作,易于管理和维护,并有良好的可视化操作界面,以方便电力系统的运维管理。
三、总结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具有关键作用。
为了实现系统的安全、稳定、高效的运行,对继电保护具有高可靠性、快速动作、精确可靠的测量、完善的故障诊断、强大的兼容性和友好的操作与管理等基本要求。
同时,随着未来科技的发展和电力系统的优化升级,对继电保护的要求仍将进一步提高。
继电保护
1继电保护装置:指能反映电力系统中电气设备发生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并动作于断路器跳闸后发出信号的一种自动装置。
2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泛指继电保护技术和由各种继电保护装置组成的继电保护系统,包括继电保护的原理设计、配置、整定、调试等技术,也包括有获取电量信息的电压、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经过继电保护装置到断路器跳闸线圈的一整套具体设备,如果需要利用通信手段传送信息,还包括通信设备。
3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任务:(1)自动、迅速、有选择地将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使故障元件免于继续遭到损坏,摆正其他无故障部分迅速恢复正常运行。
(2)反映电气设备的不正常运行状态,病根据运行维护条件,而动作于发出信号或跳闸。
此时一般不要求迅速动作,而是根据对电力系统及其元件的危害程度规定一般的延时,以免暂短的运行波动造成不必要的动作和干扰引起的误动。
4电力系统保护范围:每一套保护都有预先严格会顶的保护范围,只有在保护范围内发生故障,该保护才动作。
保护范围划分的基本原则是任一个元件的故障都能可靠地被切除并且造成停电范围最小,或地系统正常运行的影响最小。
一般借助于断路器实现保护范围的划分。
5 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电网,主要承担输电任务,形成多电源环网,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形式,其主保护一般为纵联保护担任,110KV以下电压等级的电网,主要承担供、配电任务,发生单相接地后为保证继续供电,中性点采用非直接接地方式;为了便于继电保护的整定配合和运行管理,通常采用双电源互为备用,正常时单侧电源供电的运行方式,其主保护一般由阶段式动作特性的电流保护担任。
1、利用每个电力元件在内部与外部短路时两侧电流相量的差别可以构成电流差动保护。
利用两侧电流相位的测别可以构成电流相位差动保护。
利用两侧功率方向的差别可以构成方向比较式纵联保护。
利用两侧测量阻抗的大小和方向等还可以构成其他原理的纵联保护。
利用某种通信通道同时比较背保护元件两侧正常运行于故障时电气量差异的保护为纵联保护。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任务和基本要求 朱学敏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任务和基本要求朱学敏发表时间:2018-05-10T10:31:57.823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36期作者:朱学敏[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电力的使用越来越普遍。
(大唐阳城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山西晋城 048102)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电力的使用越来越普遍。
每个行业、每个家庭几乎都离不开对电的使用。
电力系统由很多设备组成,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恶劣自然条件、雷击、外力破坏、产品质量、运行维护不到位及人为误操作等,均有可能出现各种形式的故障或异常运行状态。
当发生异常状态时,继电保护装置就须能通过发信号让值班人员能及时进行处理,从而可起到预防故障进一步扩大的作用;而一旦发生故障,继电保护装置通过快速跳闸等,又可以起到把故障影响限制在最小范围的作用。
本文介绍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的任务、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要求,包括继电器的选择性、继电器的灵敏性、继电器的速动性和继电器的可靠性,指出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发展趋势和继电保护装置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基本要求;任务继电保护在我国电力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它很好地保证了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近年来,随着电子及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给继电保护技术不断的提出了新的要求。
作为继电保护技术如何才能有效的遏制故障,使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及运行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是继电保护工作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1.继电保护的概念、组成继电保护技术通常是指根据电力系统故障和危机安全运行的异常工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的反事故自动化措施。
一般来说,一套继电保护装置由3个部分组成,即测量部分、逻辑部分和执行部分(1)测量部分。
测量被保护装置的工作状态电气参数,与整定值进行比较,从而判断保护装置是否应该安全启动。
(2)逻辑部分。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和要求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和要求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和要求一、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概念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是指在电力系统中,通过对各种故障信号进行检测、判断和处理,及时地切除故障部分,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的技术手段。
其作用是在发生故障时,尽可能地减小故障范围,避免事故扩大,并使系统尽快恢复正常运行。
二、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要求1.可靠性要求:继电保护必须具有高可靠性,能够对各种类型的故障可靠地进行检测和判断,并及时地发出动作信号。
2.灵敏度要求:继电保护必须具有高灵敏度,在最短时间内检测到并切除出现在系统中的各种类型的短路和接地故障。
3.速度要求:继电保护必须具有快速动作特性,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对故障信号的处理,并发出动作信号。
4.选择性要求:继电保护必须具有良好的选择性,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故障信号,并对不同类型的故障进行不同的处理。
5.稳定性要求:继电保护必须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够在系统负荷变化和干扰情况下,保证其正常工作。
6.灵活性要求:继电保护必须具有良好的灵活性,能够根据系统运行情况和故障类型进行调整和改进。
7.可维护性要求:继电保护必须具有良好的可维护性,能够便于对其进行检修、维修和更换。
三、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分类1.按照应用范围分类:分为发电厂、变电站和配电网等各级别设备和系统保护。
2.按照工作原理分类:(1)基于比较法的保护:通过比较被保护元件与相邻元件之间的差异来判断是否存在故障。
(2)基于阈值法的保护:通过设置一定阈值来判断是否存在故障。
如过流保护、欠压保护等。
(3)基于时序法的保护:通过时间关系来判断是否存在故障。
如距离保护、差动保护等。
(4)基于频率法的保护:通过检测电网频率的变化来判断是否存在故障。
如频率保护、电压倒闸保护等。
四、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主要装置1.继电器:继电器是一种能够实现信号放大、逻辑判断和输出控制的装置,是继电保护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2.CT(互感器):CT是一种用于将高压线路电流转换为低压信号的装置,其输出信号可以被继电器进行检测和判断。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摘要:一种自动的测量和装置,它是指在电力系统中的发电机、线路等部件或电力系统自身出现故障而威胁到电力系统的安全操作时,可以对操作人员发出警报,或直接给受控制的断路器下达跳闸指令,以结束此类事故的发展。
完成此项自动控制的成套设备通常称为继电保护。
编者将对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基本要求、基本任务、分类和设备的继电保护。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基本原理一、基本原理继电器应具备正确区分受保护部件是否在正常工作或出现故障、是否在保护区范围或区域以外。
为了达到这种目的,必须从电力系统故障前后的电物量的变化特点出发,建立起保护设备的安全防护功能。
在电力系统故障后,工频电气量的变化表现为:1)增加了电流。
当发生短路时,在断路处与供电端的电力装置及传输线的电流会从负载电流增加到远大于负载电流。
2)电压下降(voltage)。
在相间和接地之间出现短路时,系统中各个点的相位电压或相电压都会降低,并且随着距离短路点的增加而降低。
3)电流和电压的相位角度发生变化。
当三相短路时,电流和电压的相角是负载的功率因数角,通常为20度左右,当三相短路时,电流和电压的相角是60~85度,而当保护反向短路时,电流和电压的相位角度为180°+(60°~85°)。
4)测量阻抗发生变化。
测量电阻,也就是测量点的电压和电流的比率(在保护装置上)。
在正常工作状态下,测得的阻抗是负载阻抗;当金属短路时,测量的阻抗向线路的阻抗转换,当发生故障时,测量的阻抗明显降低,而阻抗角增加。
非对称短路时,会产生相序成分,例如,当两相或单相接地短路时,会产生负序电流和负序电压;在单相接地的情况下,会产生负、零序和电压分量。
这些分量在正常运行时是不出现的。
根据短路故障时的电量变化,可以根据不同的原理,组成继电保护。
另外,除上述的反应工频电气量保护外,还提供了气体保护、继电保护等反应非工频电容量保护。
二、基本要求要实现继电保护装置任务,必须满足四个基本的技术需求:选择性、速度性、灵敏度、可靠性。
继电保护的任务及基本要求
继电保护的任务及基本要求
以下是 7 条关于“继电保护的任务及基本要求”的内容:
1. 继电保护的任务那可重要了呀!就好比是电路的忠诚卫士,时刻守护着电力系统的安全。
比如说家里的电路突然出现短路,继电保护装置不就像个迅速反应的英雄,马上切断故障部分,避免更大的问题吗?
2. 它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快!要像闪电一样迅速响应啊。
想想看,如果反应慢腾腾的,那不是早就出大问题啦!就好像火灾发生时,消防员得飞速赶到现场一样。
3. 准确性也超级重要好不好!不能乱报错啊,不然可就麻烦大了。
就和导航一样,如果导航老是乱指路,那还不把人带沟里去呀!
4. 继电保护还得稳定可靠呀!可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
这就如同你信任的朋友,关键时刻可不能掉链子,不然多让人失望啊!
5. 灵敏性也是必须的呀!得能察觉到细微的故障信号。
这不就跟警犬似的,一点点异常都能嗅出来,这样才能保障安全呀。
例:要是它不够灵敏,那小故障不就被忽略成大麻烦了?
6. 它还得有适应性呀,不同的环境都得能胜任。
就好像一个全能运动员,不管啥场地都能发挥出色,这多厉害呀!
7. 继电保护还得易于维护呢,总不能老是出问题还难修吧。
这就像你的手机,要是老是死机还不好修,那多烦人呀!
结论:继电保护的这些任务和基本要求真的是至关重要,只有做到了这些,我们的电力系统才能安全稳定地运行啊!。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基础知识讲解
5
几个基本概念
.
主保护:能有选择性地快速切除全线故障的保 护。 后备保护:当故障线路的主保护或断路器拒动时用以 切除故障的保护。 近后备保护:作为本线路主保护的后备保护。 远后备保护:作为下一条相邻线路主保护或开 关拒跳 的后备保护。
16
电流保护的接线及特点
. . 电流保护的接线方式:指保护中电流继电器与电流互
感器二次线圈之间的联系方式。 . 三相星形接线方式的保护对各种故障都能动作。两相
星形接线的保护能反应各种相间短路,但B相发生单 相短路时,保护装置不会动作。
17
电流保护的接线及特点
. (1)三相星形接线需要三个电流互感器、三个电流继 电器和四根二次电缆,相对复杂和不经济。广泛应用于 发电机、变压器等大型贵重设备的保护中,以为它能提 高保护的可靠性和灵敏性。也可用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电 网中,作为相间短路的保护,同时也可保护单相接地。 . (2)两相星形接线方式较为经济简单,能反应各种类 型的相间短路。主要应用在35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的中 性点直接接地电网和非直接接地电网中,广泛地采用它 作为相间短路的保护。
3
电力系统对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
.
选择性是指保护装置动作时,仅将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 切除,使停电范围尽量缩小,以保证系统中的无故障部分 仍能继续安全运行。 两种含义: 其一是只应由装在故障元件上的保护装置动作切除故障。 其二是力争相邻元件的保护装置对它起后备保护的作用。 速动性是指尽可能快地切除故障。 短路时快速切除故障,可以缩小故障范围,减轻短路引起 的破坏程度,减小对用户工作的影响,提高电力系统的稳 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任务与要求
对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1)可靠性是指保护该动体时应可靠动作。
不该动作时应可靠不动作。
可靠性是对继电保护装置性能的最根本的要求。
(2)选择性是指首先由故障设备或线路本身的保护切除故障,当故障设备或线路本身的保护或断路器拒动时,才允许由相邻设备保护、线路保护或断路器失灵保护切除故障。
为保证对相邻设备和线路有配合要求的保护和同一保护内有配合要求的两元件(如启动与跳闸元件或闭锁与动作元件)的选择性,其灵敏系数及动作时间,在一般情况下应相互配合。
(3)灵敏性是指在设备或线路的被保护范围内发生金属性短路时,保护装置应具有必要的灵敏系数,各类保护的最小灵敏系数在规程中有具体规定。
继电保护的可靠性主要由配置合理、质量和技术性能优良的继电保护装置以及正常的运行维护和管理来保证。
任何电力设备(线路、母线、变压器等)都不允许在无继电保护的状态下运行。
220KV及以上电网的所有运行设备都必须由两套交、直流输入、输出回路相互独立,并分别控制不同断路器的继电保护装置进行保护。
当任一套继电保护装置或任一组断路器拒绝动作时,能由另一套继电保护装置操作另一组断路器切除故障。
在所有情况下,要求这套继电保护装置和断路器所取的直流电源都经由不同的熔断器供电。
(4)速动性是指保护装置应尽快地切除短路故障,其目的是提高系统稳定性,减轻故障设备和线路的损坏
程度,缩小故障波及范围,提高自动重合闸和备用电源或备用设备自动投入的效果等。
一般从装设速动保护(如高频保护、差动保护)、充分发挥零序接地瞬时段保护及相间速断保护的作用、减少继电器固有动作时间和断路器跳闸时间等方面入手来提高速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