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音乐备考之西方音乐史

教师资格证考试音乐备考之西方音乐史
教师资格证考试音乐备考之西方音乐史

教师资格证考试音乐备考之西方音乐史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1.勃拉姆斯:对标题音乐不感兴趣,在19世纪下半叶文学化、标题化的音乐主潮中坚定走自己的路,创作植根于古典音乐的传统之中,沉醉在德奥城市及民间淳朴的旋律里。他激情又深思熟虑的作品,证明了属于19世纪浪漫时代的古典风格所具有的生命力。交响曲:有四部,每一部都是精心之作。《第一交响曲》由于风格和手法上与贝多芬的近似而被当时的人称为“贝多芬第十交响曲”,它以史诗般的英雄气势、传统的四个乐章结构、复调对位技巧和古典动机发展手法,以及各乐章曲式结构和调性的安排,无标题型的纯器乐交响曲类型,显示出他的交响曲与古典传统的机密联系。展示了他独具的复杂凝重的织体、激情浪漫的旋律和浓郁厚重的总体风格。钢琴作品:古典形式为主的协奏曲、奏鸣曲、变奏曲、叙事曲、随想曲、狂想曲和小品。特点:响亮厚重,具有交响音乐的构思和气势。声乐作品:数量大、种类多,有200多首独唱曲,还有合唱及双合唱曲,声乐套曲。还整理改编民歌集,自己的歌曲如同民歌般朴素动人。如《摇篮曲》《徒然的小夜曲》。

2.约翰施特劳斯父子:轻音乐为主。他们的音乐创作和演出活动在维也纳市民的音乐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小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圆舞曲数量多,质量高,被誉为“圆舞曲之王”。1870年之前他只写舞曲和进行曲,此后重心转向轻歌剧创作,共写了15部。特点:(1)体裁形式、旋律节奏和演出方式都和奥地利民间音乐有关;(2)有专业音乐的技巧和修养;(3)抒发情感和标题造型相结合,音乐格调轻松、浅显易懂、雅俗共赏。代表作:圆舞曲《美丽的蓝色多瑙河》、《春之声》、《皇帝》;波尔卡《闲聊》、《雷电》;轻歌剧《蝙蝠》。

3.威尔第:他的歌剧除去一些体现强烈爱国及民族情感的题材外,文学戏剧名着也引起他浓厚的兴趣。代表作《纳布科》《游吟诗人》《茶花女》《阿依达》《奥赛罗》。特点:当全欧洲包括意大利的年轻作曲家都追随瓦格纳为代

表的德国“交响化风格”时,他始终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是意大利作曲家,不能抛弃意大利丰富而悠久的音乐传统。但他同时也研究并吸取从凯鲁比尼到柏辽兹的法国音乐。

4.格林卡的创作特征:(1)扎根于俄罗斯民间音乐的土壤;(2)吸取俄国城市文化的养分;(3)借鉴西欧古典乐派和浪漫乐派的音乐成果。作品:第一部歌剧《伊凡苏萨宁》,民族爱国主义历史歌剧;第二部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俄罗斯民间神话歌剧;管弦乐幻想曲《卡玛林斯卡亚》树立了运用民间素材交响化自由变奏的典范。

5.强力集团:是格林卡的继承发展。成员五名,人称“五人团”,自称“新俄罗斯乐派”。有巴拉基列夫、穆索尔斯基、居伊、包罗丁、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特点:(1)他们都敬仰格林卡,热爱钻研俄罗斯音乐,创作具有民族性,表现俄国人民的生活、思想和情感;(2)尊重西欧古典乐派和浪漫乐派的成果,提倡音乐的思想性、标题性、形象性和通俗性。穆索尔斯基:思想最为激进、创作最为突出。作品:歌剧《包里斯戈杜诺夫》、交响音画《荒山之夜》、钢琴套曲《图画展览会》。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作品:《萨旦王的故事》、交响乐《西班牙随想曲》、交响组曲《天方夜谭》。包罗丁:歌剧《伊戈尔大公》《第二“勇士”交响曲》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

6.柴科夫斯基:是一位旋律大师。音乐特征:抒情性和戏剧性。交响曲:早期:第一、二、三交响曲属于风俗抒情性质作品,第一交响曲《冬日的梦幻》最突出;中期和晚期:第四、五、六交响曲和标题交响曲《曼弗雷德》属于抒发个人感情体验、充满戏剧冲突性质作品,揭示了的社会现实与美好理想的冲突,反映了人生的苦难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第六“悲怆”交响曲》是他的最后一部作品,可以说是他一生的总结,内容概括为,理想与黑暗现实无法调和的冲突,导致悲剧结

局。其他作品: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庄严序曲《1812》。歌剧:与交响乐同样重要,写了10部。如影响范围最广、艺术价值最高的是《奥涅金》《黑桃皇后》。舞剧:代表作:古典芭蕾舞剧典范之作:《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特点:使舞剧音乐戏剧化和交响化,不仅能与舞蹈表演融为一体还可以离开舞蹈作为独立的管弦乐作品来欣赏。具有独立性不仅在俄国历史上具有开创性,在世界上也有重要地位。

7.柴科夫斯基和“强力集团”的比较:共同点:在发展俄国音乐的总方向上是一致的。强调音乐应该有丰富的思想情感内涵;应该发挥积极的社会作用;应该具有民族特色;民族民间是发展专业音乐的源泉和基础;继承和发展格林卡的优良传统;不同点:“强力集团”,突出历史题材和神话传说,注重采集农村民歌素材,喜欢吸取“异族情调”,音乐风格:纯朴粗犷。柴科夫斯基:题材内容多样化,音乐语言和艺术技巧方面吸取俄国城市民间音乐的音调和借鉴了西欧古典乐派和浪漫乐派的音乐成果。宽泛的精神气质和民族风格,音乐风格:高雅细腻,多愁善感。

8斯美塔那:全力进行民族歌剧的创作,如《被出卖的新嫁娘》。交响诗《伏尔塔瓦》是套曲《我的祖国》中的第二首乐曲,描写了河流的的景色和人民的生活,表达了他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意。

9.德沃夏克:作品:第九交响曲《自新世界》、歌剧《水仙女》(根据本国传说)。与斯美塔那的比较:题材方面,斯美塔那更突出捷克本土的历史和文化,乡土气息浓;德沃夏克则从捷克扩展到整个斯拉夫民族。体裁方面,斯美塔那主要是歌剧和交响诗;德沃夏克涉及的领域很广,数量很多。音乐风格,斯美塔那的捷克民间风味更浓烈;德沃夏克在此基础上,还吸取了斯拉夫和欧美音乐文化的因素,格调更高雅更艺术化。

10.格里格:代表作话剧《彼尔金特》、《a小调钢琴协奏曲》、《钢琴抒情小品集》。

11.西贝柳斯:芬兰作曲家。他的创作多取材于民间史诗和传说,后期的创作关注社会生活,反映了芬兰人民的的爱国主义精神。代表作:《芬兰颂》、小提琴协奏曲。

12.法国音乐文化:弗兰克、圣桑、德彪西、拉威尔。

圣桑:作品:交响诗《死之舞》、小提琴与乐队《引子与回旋随想曲》、《第三小提琴协奏曲》、《动物狂欢节》。

德彪西:创作题材:(1)对自然景物的描绘;(2)对民间生活风俗的表现;(3)神话传说中的奇幻境界和形象。风格特征:印象派。手法:擅用简短的音乐主题、丰富的和声和织体,细腻的配器。内容: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生活风俗、神话意境的标题小品,突出主观的瞬间感受和直觉印象,具有朦胧飘逸的气氛。他的音乐被人称为“印象主义音乐”。代表作:钢琴曲《月光》、《水中倒影》、管弦乐前奏曲《牧神午后》、交响三折画《夜曲》、交响素描《海》。拉威尔:最具影响力的作品《达夫尼斯与克洛埃》第二组曲。管弦乐曲《包列罗》,“包列罗”是西班牙的一种民间舞曲的名称。除了节奏和旋律基本固定不变外,力度、和声和织体都在变。将穆索尔斯基的钢琴套曲《图画展览会》成功的改编成管弦曲。拉威尔与德彪西的创作共同点:与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风格相似,但拉威尔的音乐在旋律上更宽广、生活气息更浓郁、情感更鲜明。

13.德奥音乐文化:

马勒:9部交响曲。声乐交响曲《大地之歌》是用中国唐诗德译谱曲。全部创作集中在交响曲和歌曲上,两者紧密相连。写作技法特点:(1)交响曲的结构

有很大变动,乐章数量有多有少;(2)一些作品的演出大为扩充,如《第八交响曲》,也称“千人交响曲”;(3)总谱声部异常复杂;(4)音乐旋律保持歌曲特性;(5)和声语言在后期作品中相当复杂,已显露无调性特征。

理查德施特劳斯:作品:交响诗《唐璜》、《唐吉诃德》、《梯尔的恶作剧》。交响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死与进化》、《英雄生涯》,都反映了作曲家的人生观和处世哲学,他通过尼采的“超人”,体现个人的自我意识。《莎乐美》和《埃勒克特拉》显露出世纪末文艺的某些颓废倾向,寻求感官刺激,表现变态的情欲渲染残暴的凶杀。这些作品中的音乐造型性很强,情节生动逼真,戏剧效果突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