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反思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探究性学习——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万年三中李萍【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催化剂的概念和特点。
2、能设计实验方案证明物质是催化剂。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对比法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感受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1、催化剂的概念和特点。
2、实验方案的设计。
【教学难点】1、催化剂的特点。
2、实验方案的设计。
【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激趣引课由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激发学生兴趣、设置悬念引入课题。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1、活动与探究探究一:引领学生实验、观察、分析、得出结论。
小丽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有什么作用”这一命题。
她设计并完成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1)请同学们帮助小丽同学完成实验并填写下表。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原因分析结论实验一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实验二向上述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2)在小丽的探究实验中,“实验一”、“实验二”的作用是。
(3)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结论,为什么?应怎样补充实验才能使结论更加严密?小结: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原因分析结论实验一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5%的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分解很慢,放出的氧气少,不足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过氧化氢在常温下分解缓慢实验二有大量气泡产生,带火星木条复燃二氧化锰加速了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放出的氧气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2)对比(或对照)(3)氧气可能是二氧化锰和水混合产生的,也可能是二氧化锰产生的。
应补充如下方案才能使结论更加严密。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实验一向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木条不复燃二氧化锰没有分解出氧气。
实验二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没有明显现象二氧化锰加入水中不产生氧气。
探究二: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性质是否改变呢?请你帮助小丽同学继续完成实验。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反思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反思:1.本节课中充分运用了新课程理念,使学生自主学习得到了落实。
老师把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很自然的抛给学生,适当点拨,学生的解决问题多的能力不断的提高,同时,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信息捕获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等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尤其是中等生和学困生的学习信心比以前大了很多,而且学习效率,动手能力也有所提升。
但本节是学生第一次进行气体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的动手实验课。
对一些方法和步骤还比较陌生,有时还不知所措。
在进行中要不断进行指导和提示。
2.还需要改进的地方: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但不是无序的课堂,怎样做到在以学生为主体同时体现教师的主导?利用多媒体有好处,但如何保证在大容量的前提下让学生知识过手?大多数学生都能参与到实验中,但怎样使极少数差生也能得到相应的收获有待在今后的教学中解决。
【教学目标】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是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独立完成8个必做实验中的第一个,对学生来说,利用化学变化以制取某种物质为目标的这类科学实验还是第一次。
实验所选择的化学体系和所用到的仪器及基本操作都比较简单,但却是最能体现化学特色的。
【教学方法】本节课教师采用问题铺垫式引入,解读了实验的细节,促使学生主动进行知识迁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课堂气氛活跃,高潮迭起。
通过教师巧妙的设计,带给学生难忘的体验过程,知识体系必然会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学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正确地使用常见仪器进行实验操作,注重巩固学生观察方法的培养,强调观察的全面性、深刻性,使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使学生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得到提升。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教学反思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教学反思
我上的是实验课《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这是初中阶段非常重要的实验,也是学生正式做的第一个化学实验,我们克服了各种困难,尽全力摆了十二组实验。
希望通过实验,学生不仅能熟练地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而且实验操作技能也应有一定的长进。
学生在实验室的种种表现,很令我困惑,我开始怀疑:我的付出值得吗?能得到回报吗?到了实验室,学生异常兴奋,他们抑制不住的摸摸这儿,动动那儿,只是不关心老师在说什么,说了几遍以后,仍然用眼睛瞟着你,偷偷地在下面行动。
你讲解的注意事项以及你的板书,他们漠不关心。
开始试验,他们的操作与烂记于心的“查装定点收离熄”弯全脱节,他们随心所欲,完全通过自己发挥,实验操作让人大开眼界“试管口向上倾斜;铁夹夹在距管底三分之一处,试管内壁沾有很多水以至于高锰酸钾沾的到处都是;没有事先将集气瓶灌满水,一个集气瓶收集满了,另一个还没灌水;绕成螺旋状的铁丝全部缠在火柴梗上,教室里叫老师的声音不绝于耳,“老师,没火柴了;老师没棉花;老师高锰酸钾没了;老师试管破了;”穿梭于他们之间,忙着拿东西,看着他们手忙脚乱的操作,我开始思考:是我的教学程序出问题了吗?我不应该讲吗?还是应该多讲呢?我是不是应该手把手的教他们,还是应该让生教生呢?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探讨。
2012部编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及教学反思
2012部编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
与性质》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了解氧气的性质和实验室制取方法。
2.学习操作实验设备和规范实验流程,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3.加深对化学实验的认识,提高实验意识和实验安全意识。
教学内容
1.氧气的性质和实验室制取方法。
2.实验设备和实验操作流程。
教学准备
1.准备好实验设备和试剂,包括氧化铜、烧杯、干燥管、气收集瓶、灯
台等。
2.复习相关化学知识和实验操作技巧。
教学过程
1. 实验室制取氧气
步骤一:添加氧化铜
1.将适量氧化铜放入烧杯中。
2.用玻璃棒搅拌。
步骤二:用热量加速反应
1.在底部加热烧杯,使氧化铜变为黑色,送出氧气。
2.在干燥管中收集氧气。
步骤三:氧气的性质的演示
1.用点燃的木条将氧气放入气球中。
2.用点燃的蜡烛将氧气放入水中。
2. 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时要注意安全,尤其是在加热时,要防止烧伤。
2.实验涉及到氧气和火焰的使用,要避免火灾和爆炸。
教学反思
1.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强调实验安全和操作规范,保证实验过程中的安全。
2.利用氧气的性质进行演示,可以增加学生的实验兴趣和积极性。
3.在实验前要讲解化学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有利于学生理解实验内容。
4.在课后进行讲解,巩固学生的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热情。
以上是本次实验的教学反思,希望能对大家的实验教学有所帮助。
九年级化学下册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与教学反思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出自杜甫的《春夜喜雨》李度一中陈海思本实验部分是活动与探究,由学生制取氧气并检验氧气的性质。
学生通过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明白了制取气体时应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何连接装置、如何制取气体,以及如何验证气体并检验气体的性质。
本课题是学生学化学以来遇到的第一种气体的制取,所以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是本课题的重点,如何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做好实验便成了重中之重。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重点和难点进行突破。
1.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探究的机会,引导学生正确地连接装置。
2.引导学生讨论实验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如怎样检查仪器的气密性?怎样装入固体试剂?试管口内为什么要放一团棉花?试管口为什么要稍向下倾斜?怎样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收集气体后为什么要先将导管从水中撤出,然后再移去酒精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应注意什么?为什么在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内需留有少量水?等等。
3.采用边实验、边讲解、边讨论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灵师不挂怀,冒涉道转延。
——韩愈《送灵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去制取氧气与探究氧气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初步学会运用实验自主探究的方法获得信息,加深学生对氧气制取与氧气性质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
(2)进一步激发学生乐于探究的情感和发扬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和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实验操作的规范。
【教学准备】大试管、试管夹、单孔橡胶塞、胶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玻璃片、坩埚钳、细铁丝、木条、棉花、火柴、高锰酸钾、木炭、澄清石灰水。
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反思
《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活动与探究课,学生动手又动脑,参与实验的积极性高,动手能力较强,学习化学的兴趣更加浓厚。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把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融为一体,通过实验活动熟悉一些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加深了学生对实验室制氧气原理的理解。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在实验时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像药品的添加顺序、仪器气密性的检验方法、加过氧化氢溶液时必须先将集气瓶盛满水倒放在水槽中、收集气体时集气瓶必须竖直、盛满氧气的集气瓶必须盖好玻璃片正放在实验台上、铁丝要绕成螺旋状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在亲自尝试了错误操作后又自觉改正的,印象肯定很深。
令人惊喜的是,部分学生在实验中获得了可贵的实验设计思路和实验方法,对实验现象和结论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联系。
例如,有的同学问:“能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是不是说明氧气不溶于水啊?”在得到我的肯定回答后,他又问:“是否所有不溶于水的气体,都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啊?”看来排水法收集气体的依据他已经掌握了。
还有的同学问道:“铁丝绕成螺旋状,是为什么啊?”“盛满氧气的集气瓶正放在实验台上是不是和密度有关系?”。
相信经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获得答案,比起我们教师直接告诉他,让他记住答案的效果肯定要好得多。
不仅如此,学生的学习兴趣肯定也会大大提高。
《氧气的制取和性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氧气的制取和性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学生实验)联东中学田忠妹一、课题分析:本课题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系统的、综合的气体制取实验,是学生具体地从化学的角度出发,学习和研究制备物质的开始。
用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是一个典型的实验。
教材对实验的具体细节交代不多,教师应亲自动手先试做一遍,体会实验的注意事项,估计学生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便给予指导。
实验重在让学生体验过程,理解反应的原理和收集方法,练习仪器的连接、固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加热等实验基本操作,让学生对制取气体的方法有一定的认识,为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的研究”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本班学生基础较好,思维较为敏捷。
学生已经学习了“我们周围的空气”、“氧气的性质”“氧气的制取”等,对氧气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如何得到氧气,特别是在实验室的条件下如何制取氧气还没有系统,深入地认识。
这是学生第一次亲身体验气体的制备,没有头绪,需要教师加以指导。
本课题是气体制备的起始课,是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综合应用,为今后“物质的制备”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目标1、学习组装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并能制取和收集氧气;2、通过木炭、铁丝、蜡烛分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进一步认识氧气的性质。
3、通过观察、实验等获取信息,提高分析、归纳的能力。
4、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实验,增强学生的探究欲。
四、教学重点: 1、进一步理解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2、进一步了解收集氧气的方法及依据;3、能制取氧气和通过实验验证并归纳氧气的性质。
教学难点:组装实验装置、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五、教学过程:。
初中化学_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课型:实验课单位:主讲: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3)能进行固体药品和液体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装置气密性的检查等基本操作。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模仿进行制取氧气及其性质检验的探究活动,走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体验。
(2)学会边实验、边讨论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逐步认知用实验去验证化学理论,从而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学化学离不开做实验。
(3)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难点:实验操作步骤和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三、教学仪器及药品:锥形瓶、单孔橡皮塞、玻璃导管、胶皮管、集气瓶、毛玻璃片、水槽、酒精灯、玻璃片、坩埚钳、燃烧匙、火柴、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木炭、细铁丝、蜡烛。
四、教学设计课题: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刚接触化学这门课程,学习热情很高。
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与探究已对氧气的性质、用途和制法有了较深刻的认识。
对氧气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加之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储备,学生早已渴望制取一瓶纯净的氧气。
但本实验活动是学生第一次进行气体的制备,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综合应用还处于初级模仿阶段,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另外学生需要通过预习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课题: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效果分析从学生课堂上的表现来看,对于气体制取中装置的选择和实验操作步骤等知识性的内容掌握较好。
而且进行实验后能进行反思并归纳总结。
虽然不非常全但对于八年级学生初次独立完成实验来说也已不错。
从实验操作的情况上,各组均能制取并收集到一瓶氧气,初步学会了用简易装置制取气体,能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初中化学_九年级上册到实验室去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到实验室去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一、学习任务:1、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3~5瓶氧气,并选择适当物质,探究(或验证)氧气的性质。
2、初步学习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在实验室中制取并收集气体。
3、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二、做好准备锥形瓶、分液漏斗、双孔橡皮塞、胶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125毫升)、水槽、酒精灯、玻璃片、量筒(50ml)、坩埚钳、燃烧匙;1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木炭、澄清石灰水、蜡烛、细铁丝、木条、火柴。
三、学习重点氧气的制法与性质及实验操作。
四、学习难点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的描述。
五、教学过程[引入]展示一盛满氧气的集气瓶和一空集气瓶。
[教师问]哪一瓶是氧气?学生回答氧气的鉴别方法并上台演示。
[复习提问]很好,那么在实验室里如何制取氧气呢?[回答]实验室可以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方法制取氧气。
[师]对,哪位同学表述一下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生回答,教师展示课件。
[教师]那么又将选择什么样的装置呢?实验装置包括?装置和?装置。
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展示课件学生选择。
[教师]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的操作步骤有哪些?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展示课件。
[教师]做实验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学生交流讨论并回答,教师展示课件。
[教师]我们设计好了实验方案。
那么我们自己动手来体验做化学实验的乐趣吧。
[教师]各小组分好工,首先按方案规范操作亲自动手制取氧气,收集三瓶氧气(其中一瓶底部留有少量水),2瓶用排水法收集,一瓶用排空气法收集。
然后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
(一)动手实验1、氧气的制取(1)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气密性良好,实验方可进行。
(2)先向锥形瓶中加入约0.1g二氧化锰,再向分液漏斗中加入约15ml 过氧化氢溶液,并将盛满水的集气瓶倒扣于水槽中。
(3)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将过氧化氢溶液缓缓滴入锥形瓶中,待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均匀产生时,再把导管口伸入集气瓶中集气。
《氧气的制取和性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氧气的制取和性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氧气的制取方法、性质和应用。
2.能力目标:能够正确描述氧气的制取方法和性质,并能够合理分析和解释其应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增强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氧气的制取方法和性质。
2.教学难点:能够合理解释和分析氧气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问题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氧气的兴趣和思考。
提出问题:我们为什么需要氧气?请结合生活实例解释。
2.知识讲解(15分钟)首先,介绍氧气的制取方法:实验室常用的制取氧气的方法有分解过氧化氢法、高锰酸钾分解法和电解水法等。
然后,讲解氧气的性质: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不燃不支持燃烧,但能促使燃烧。
氧气能使黄磷燃烧爆裂,能使铁丝燃烧发光,能使木炭燃烧得更加旺盛。
最后,介绍氧气的应用:氧气广泛应用于医疗、造纸、钢铁、化工等行业中,可以用于炼钢、焊接、民用氧气疗法等。
3.实验演示(20分钟)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感受氧气的制取和性质。
教师可以进行以下实验:实验一: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实验原理:高锰酸钾在加热时会分解产生氧气。
实验步骤:1)将适量的高锰酸钾放入试管中。
2)用鼻孔吸入两滴浓硫酸封住试管。
3)将试管在酒精灯或烧瓶炉上加热。
4)在试管口倒置一瓶水,观察水在试管中上升。
5)将试管口对准火焰,放入带有火苗的硫棒,观察火焰变化。
实验二:燃烧剧烈的木炭实验原理:在氧气的供给下,燃烧剧烈。
实验步骤:1)将一块木炭点燃。
2)在木炭上方用长颈漏斗向下送入氧气。
3)观察木炭燃烧的情况。
4.讨论与总结(15分钟)学生针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总结氧气的制取方法和性质,并讨论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5.拓展延伸(10分钟)通过拓展延伸,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氧气的认识。
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并进行讨论:1)在实验中,为什么高锰酸钾分解会产生氧气?2)氧气为什么会使火焰更旺盛?3)为什么氧气可以用于氧气疗法?6.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和深化。
制取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反思
《制取氧气》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以下是我对自己上完分解过氧化氢法制取氧气的教后反思:一、本节课的成功之处首先,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符合九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适合大多数学生对化学知识基础的学习。
上课时,根据已学过的知识点导入本节课学习内容,既可以巩固以前学过的知识又可以引入本节的新课。
然后,以动植物的呼吸引入氧气的制取这节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说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并熟悉的说出这三种方法的文字表达式。
这堂课的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在教师演示实验的过程中学生观察实验比较细致入微,认真的观察教师的每一步实验操作,了解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在相关问题出现时,能够积极开动脑筋进行思考,并寻出产生此问题的原因。
在对知识的掌握和辨析上,体现了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
二、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之后,我再次回顾了我上课的教学情景,发现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之处:1、为了赶时间能够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所以我对习题的讲解不细致,有些学生出现了一些小问题,没能够及时的帮助学生解决。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讲的内容过多,其实学生自身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能够总结的很好,但是由于时间的问题,没有调动所有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虽然学生对课程内容有了很大的了解,但是如果是由学生来总结说出,学生能够进一步的思考来得出结论,能够加深对知识点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样达到的学习效果会更好。
3、课堂中的实验大部分是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参与活动的时间不够充足;大部分学生只能观看实验而不是自己做实验。
没有给学生自己探究实验的机会。
三、今后教学的改进方法1、尽量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到实验中来,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化学实验,锻炼学生的实验动手操作能力;2、在教学过程中多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自主互助学习的能力。
通过以上的教学改进,我相信一定能够改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会学习,主动学习,最终爱上学习。
氧气的制取与性质教学反思
氧气的制取与性质教学反思氧气的制取和性质抽取氧气的纯度低,铁丝不能燃烧;也可能是细铁丝生锈。
氧气的性质课后反思:本课题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以氧气的性质为核心,通过氧气所能发生的化学反应,介绍了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在设计上体现了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科学探究的设计和实验能力的培养。
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不但知识与技能目标得到较好的落实,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也得到了培养,而且在教学过程及方法上,情感价值观目标也得到较好体现。
本节课突出了氧气的化学性质这一重点,在对学生正确进行分析后,能较好的把握教学难点,并在教学过程中较好地解决。
本节课的特点是能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根据九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能力,充分利用实验、投影等教学手段,精心设计教学情景,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各个知识点的学习上,也多用实验、讨论等方法加以落实,在练习、复习上也采用了投影并结合实验及生活例子来加以巩固提高。
氧气的制取和性质1.收集的氧气纯度不够2.没有将铁丝盘成螺旋状3.没有在火柴燃尽时放入集气瓶氧气的存在、性质、制取用途分别是什么存在:占空气体积的21%。
性质:通常状况下,为无色无味气体,密度略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加压或降温会转化为淡蓝色液体或固体。
制取:①加热而高锰酸钾,②用过氧化氢加二氧化锰催化。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KMnO4→K2MnO4+MnO2+O2↑(加热)2KClO3=2KCl+3O2↑(MnO2,并加热)2H2O2=2H2O+O2↑(MnO2)[括号内是条件]O2的性质:支持燃烧,不可燃,密度大于空气,微溶于水数理化全精通为您解答请采纳O(∩_∩)O谢谢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与性质分别是什么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本实验采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并以碳和铁的燃烧实验研究氧气的性质。
就实验来讲,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方便快捷,但只取碳和铁来研究氧气的性质显得较少,不足以使学生充分认识氧气的性质,也使学生操作训练的机会不足。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反思 (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反思这次我讲解的内容是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这是一个需要进行大量实验的课题。
我的教学反思如下实验教学:在这次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实验教学。
我让学生们自己动手进行实验,让他们在实验中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
同时,我也通过实验教学的方式,向学生们展示了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的实验过程。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实验原理和操作过程,教学方法:这次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进解、演示、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等。
这些方法的使用,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有趣和有挑战性。
同时,我也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提问,让他们能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学生评价:学生评价是我这次教学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课程结束后,我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询问他们对本次课程的感受和建议。
从学生的反馈中可以看出,他们普遍认为这次教学很有趣,能够学到很多东西。
同时,他们也提出了-些建议,例如需要更多的时间来适应新的教学方法等。
这些评价让我能够更好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为下一次教学提供了改进的方向。
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方面,我认为本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实验。
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这些内容,我特别注重实验教学,让学生们自己动手进行实验,让他们在实验中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
同时,我也通过讲解和演示的方式,向学生们展示了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的实验过程。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实验原理和操作过程。
教学反馈:在这次教学中,我也得到了很多教学反馈。
从学生的表现中可以看出,学生们对实验教学非常感兴趣,他们通过实验学到了很多东西。
同时,学生们也提出了一些建议,例如需要更多的时间来适应新的教学方法等。
这些反馈让我能够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为下一次教学提供了改进的方向。
总之这次教学让我收获了很多。
我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需要提高的地方例如,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如何掌握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并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还有待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结合实验,通过认真观察 实验现象概括以下内容。 7、木炭在空气中、氧气 中燃烧有什么现象?
8、铁丝在空气中加热、 在氧气中燃烧有什么现 象?
9、实验中可能出现哪些 异常现象及原因?
布置(结合本组实 验方案)学生取回 实验用品,准备实 验。 巡视、观察、指导 学生安全实验,并 随时记录实验现象
引导学生观察、总 结实验现象,并提 示学生将实验现象 记录在随堂实验报 告上,同时启发学 生学会分析实验中 可能出现的一些异 常现象的原因
主完成学案中各项 任务,让组长带动 组内成员合作交流 任务 6,然后让学 生展示学案各项任 务,教师同时配合 学生出示大屏幕, 引导学生与教师共 同结合大屏幕完成 学案中各项任务
自主结合教材快 速了解本节实验 中所需了解的各 项任务。然后结 合教材自主完成 各项任务答案, 组内合作交流任 务 6,并将答案 与全体师生共 享。
学生实验中可能 存在错误操作, 教师巡视中应及 时纠正,从而培 养学生严谨的实 验态度。
学生实验中可能 出现安全隐患, 教师应强调安全 实验的同时,深 入小组进行指 导。
由于各小组同学 实验操作能力不 同,实验时间难 于把握,教师巡 视时应多倾向于 实验能力较弱的 小组,以便能有 效地把握好实验 时间。
研习
实验目的 一、实验原理:
加热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二、制取装置: 制取装置划分为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组装时由下至上,由左至右组装,试管 底部高度由酒精灯高度确定 三、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装入药品 3、固定试管 4、点燃酒精灯加热药品 5、收集气体 6、将导管撤离水面 7、熄灭酒精灯 (谐音记忆口诀:茶、庄、定、点、 收、利、息) 四、注意事项: ①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 ③铁夹夹在离试管口约 1/3 处或中上部 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 ⑤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用高锰酸钾制 氧) ⑥排水法收集时,集气瓶应预先装满 水,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式为:过氧化氢
水+氧气
其他制氧气的方法:
实验室制取氧气除了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外,还可以用氯酸钾或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化学反
教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动 3 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仔细观察这三个反应是不是前面我们所讲的化合反应,为什么? 分解反应的定义: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特征:一变多 学生课堂动手制取氧气 为了让大家能在下节课里能顺利制取氧气,现在我们请两个同学上台来在老师的引导 教学活动 4 下,按下列步骤学习制取氧气。 ①检查气密性;②把装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③点燃酒精 灯给试管加热;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把导管离开水面;⑥熄灭酒精灯
2、采用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
三、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认识分解反应、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3、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
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分解反应。
难点:正确理解催化剂的概念,记化学方程式。
教具:(1)、仪器:试管、药匙、铁架台、酒精灯、水槽、集气瓶、玻璃片、导管、火 机、火柴。
(2)、药品:H2O2 、KMnO4、KClO3 和 MnO2、木条、木炭、铁丝 教学过程
引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知道了氧气能帮助物质燃烧,能使其他物质发生缓慢氧化, 物质在空气中的很多变化都与氧气有关,如食物变酸、铁生锈等,那么实验室中如何制取 氧气并研究其性质呢?制取氧气需要哪些仪器装置,如何操作呢? 实验室制取氧气常用的药品有三种: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过氧化氢制氧气由老 师做,氯酸钾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由 2 个同学来完成,实验之前先想想怎么判断一瓶气体 是不是氧气? 实验: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实验步骤:1、点燃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进装水的试管和装过氧化氢的试管,观察带火 星的木条燃烧情况,由此得出什么结论?(通常情况下过氧化氢能分解放出少量的氧 气,由于浓度太低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用注射器抽好过氧化氢,往装有二氧化锰的试管里,缓缓注入过氧化氢,用带火星 的木条测试产生的气体。待反应完后,观察二氧化锰的量的变化,有没有增加或减 少,再注入过氧化氢,反复三次观察二氧化锰的量有无变化。 实验结论:从三次加入过氧化氢反应,二氧化锰的量没有任何变化,说明二氧化锰虽 然不是反应物,但它能改变过氧化氢分解放出氧气的反应速率,像二氧化锰这样的物 质在化学上叫催化剂。 催化剂的定义: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 性质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 由于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二氧化锰只是催化剂,所以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反思7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教学反思7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一、实景切入,设疑引课。
在新课的引入上,新课标要求从实际情景入手,使学生能够对问题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这堂课我首先展示了两瓶无色气体(空气和氧气),要求学生思考并讨论如何鉴别它们。
同学们热情高涨,都想大显身手,表现一番,提出了许多解决的方案。
针对这些方案,我从理论知识、实际操作、实验成本、环境保护等方面加以综合分析,选择出最佳方案,并挑选答对的学生上台操作演示,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自然学生很快就正确掌握了氧气的检验方法,也为下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同时话锋一转,提出“誰知道刚刚使用的这瓶氧气是如何制取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新课的学习,新课引入方式虽然简单,但紧凑、实效。
二、实验探索,突破难点。
探索性实验不同于验证性实验,它是指在化学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综合分析等思维过程来获取知识。
这一过程要求学生有较多的思考与讨论,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主动探索知识的状态。
这一节中,催化剂与催化作用的概念是难点,为了使学生容易理解、领会,我采用探究实验的手法,在演示该组实验前,预先设置好观察点,进行实验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讨论三个实验各说明了什么问题,从而得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催化剂、催化作用的概念。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亲身参加了探索发现,主动地获取知识与技能,印象十分深刻。
这样既突破了教学难点,又达到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的目的。
但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如此处理教材,耗时较多,影响了下一环节的进行,若能改为三个实验同时进行,就不仅节省时间而且对比性更强。
二是有学生提出这组实验只能证明二氧化锰能加快氯酸钾分解,不能证明二氧化锰在此反应后其性质与质量没有改变。
因课前准备不足,不能在课堂上通过演示实验及时解决,只好留在课外活动中解决,这是今后教学时要注意的。
三、明理强化,突出重点。
教学重点是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和技能,是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的主攻方向。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让学生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进行回顾。
培养合作和资源共享意识,提高语言的组织、表达能力。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及性质》教学设计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教育局教育研究室 裴学兵 【教学目标】1、进一步熟悉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原理和实验装置,学习自主设计装置、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性质。
2、通过对碳、铁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探究,进一步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
3、通过氧气的制取与性质的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辩证的观点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严谨求实、勤于思考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及性质的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1、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2、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实验准备】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所需的实验仪器、药品等。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所需的实验仪器、药品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 [回忆与再现]氧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它具有广泛的用途,如医疗急救、登山潜水、炼钢炼铁等都需要较为纯净的氧气,实验室如何制取氧气呢?请大家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分小组竞赛)看谁写得又快又准,写出实验室制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实验演示,引导观察]找三位同学,要求其中两位同学利用实验室提供的仪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动手操作能力。
对所学知识进行拓展。
由特殊推及一般,使学生掌握制取气体的一般方法。
通过实验演示和提问,明确提出探究的任务和目的,采用分组实验,体验合作式学习,学会相互交流与借鉴。
设计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装置,并用此装置制取三瓶氧气(分别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另一位同学同时对以上两位同学的操作进行讲解、说明。
[提问发言]大家对以上三位同学的实验演示进行评价。
并谈谈在这个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学生活动]要求学生根据过氧化氢的特点,分组设计实验装置,自主选择仪器,对装置进行组装,制取三瓶氧气。
(分别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分组发言,自我评价]说说自己小组在制取氧气的操作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对氧气的制取与性质学生实验的课后反思
对氧气的制取与性质学生实验的课后反思孙丽娟10月25日,学生完成了本学期第二个学生实验,实验内容是“氧气的制取与性质”相关实验,本实验中,学生完成了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利用收集到的氧气进行木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下面谈谈对氧气的制取与性质学生实验的课后反思。
1、课堂秩序。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课堂纪律还是不错的,学生进入实验室,情绪相对比较激动,在教师的安顿下,大多数同学能听从老师,能安静下来,特别是4班,实验前学生专注度较高,5班相对有一小部分学生话较多,手也停不下来,这直接导致5班有较多组的学生实验完成情况不理想。
2、实验过程。
教师先介绍本实验要注意的事项:①废弃物的倾到。
本实验的废弃物是非常细小的粉末,随意倾到容易使粉末进入学生的鼻子引起咳嗽,因此在实验前先通过示范提醒学生如何进行粉末的倾倒。
②手上污渍的清洗。
学生第一次做此实验,往往手上会沾一些高锰酸钾导致手上皮肤变色,特别是一些女生,会感觉到惊惶失措,此时提醒学生若手上皮肤变色的,可到讲台桌前装在水槽里的草酸溶液中清洗,这样可消除学生对化学实验用品的恐惧。
③根据所印发的实验报告,指导学生如何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过程及注意的细节。
如何检验气密性、如何装药品、如何固定试管、如何把集气瓶装满水、如何有效地加热高锰酸钾(本实验中至少要收集两瓶氧气,对于斜铺成的高锰酸钾,应指导学生从较少处的高锰酸钾加热起,然后往中间移,最后到试管底部移。
在以往包括这次实验中,有一些组收集不到两瓶,主要原因就是直接对着药品中部加热导致前端的高锰酸钾没有分解就直接喷到试管中部了)、如何收集(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和验满、收集氧气结束后应注意事项(导管从水槽中撤出)。
④对木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进行指导。
特别是强调如何成功地完成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一些细节。
本次实验,利用照相机抓拍了一些小组的实验,也抓拍了一些不规范操作造成的一些后果性的实验(如导管进水、集气瓶破裂、桌面“血流成河”等),3、实验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反思
讷南中心学校薛瑞辉本节课中充分运用了新课程理念,使学生自主学习得到了落实。
老师把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很自然的抛给学生,适当点拨,学生的解决问题多的能力不断的提高,同时,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信息捕获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等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尤其是中等生和学困生的学习信心比以前大了很多,而且学习效率,动手能力也有所提升。
但本节是学生第一次进行气体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的动手实验课。
对一些方法和步骤还比较陌生,有时还不知所措。
在进行中要不断进行指导和提示。
还需要改进的地方: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但不是无序的课堂,怎样做到在以学生为主体同时体现教师的主导?利用多媒体有好处,但如何保证在大容量的前提下让学生知识过手?大多数学生都能参与到实验中,但怎样使极少数差生也能得到相应的收获有待在今后的教学中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