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源性活性物质
药理学名词解释
总论与化疗1 药物效应动力学:又称药效学,使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以及作用机制的科学。
2 药物代谢动力学:又称药动学,使研究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包括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过程及其规律。
3 阈剂量:能引起药理作用的最小剂量,又称最小有效量。
极量:药物的最大治疗剂量,使药典规定的最大允许量,超过极量易引起中毒反映。
常用量:临场上常用的有效剂量范围,既可获得良好的疗效又较为安全的使用量。
效能:每个药物在足够大剂量时所产生的最大作用。
4 后遗效应:有些药物停药后,血浆浓度降至阈值以下,但身体仍表现出药物残存的药理效应。
5 继发反应:并不是药物本身的效应,是药物只要作用的间接结果,如广谱抗菌药使用之后产生的二重感染。
6 毒性反应:剂量过大或药物在体内聚积过多时发生的危害性反应,一般比较严重,毒性反应一般可以预知,应避免发生。
致癌,致畸和致突变也属于毒性反应7 ED50:引起50%人或动物发生药物反应的剂量。
8 受体拮抗剂:能够与受体结合但没有内在活性的药物9 受体激动剂:能够与受体结合,并且具有内在活性的药物。
10.竞争性拮抗剂:能够与激动剂相互竞争与受体的结合,降低其亲和力,而不降低内在活性,可使激动剂量效曲线平行右移,但最大效应不变,11非竞争性拮抗剂:与受体的结合是不可逆的,能引起受体构型的改变,从而干扰激动药和受体的正常结合,激动剂不能竞争性对抗这种干扰,随着此类拮抗剂剂量增加,激动药药效曲线逐渐下移。
12 受体增敏(受体向上调节):在长期应用激动剂时,可使体内相应受体的数目增多,敏感性增强的现象,这是造成突然停药出现反跳反应的原因。
13 受体脱敏(受体向下调节):在长期应用激动剂时,可使体内相应受体的数目减少,敏感性降低的现象,这是造成药效降低,对药物产生耐受的原因之一。
14 肝药酶:又称为肝细胞色素P450系统,是存在于肝内一组特异性不高的混合酶系统,功能使催化药物及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的代谢。
乳中活性物质详解
根据来源和作用机制,乳中活性物质可分为内源性活性物质和外源性活性物质 。内源性活性物质主要包括激素、生长因子、免疫因子等,而外源性活性物质 则包括益生菌、益生元、酶等。
生理功能及作用
促进生长发育
乳中的生长因子和蛋白质等活性 物质,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具有 重要作用,能促进骨骼、肌肉和 神经系统的发育。
生长因子
乳中含有多种生长因子,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表 皮生长因子等,具有促进细胞增殖、分化和修复等 作用。
益生元
乳中的益生元可以促进肠道有益菌的生长繁 殖,抑制有害菌的生长,从而维护肠道微生 态平衡。
03
乳中活性物质的提取与 分离技术
传统提取方法
酸沉淀法
利用酸性条件使乳中活性物质沉淀,然后通过离心或过滤进行分离。此方法简单 易行,但可能导致活性物质部分失活。
调节免疫功能
乳中的免疫因子如免疫球蛋白、 乳铁蛋白等,能增强人体免疫力 ,提高抵抗力,预防感染和疾病 。
改善肠道菌群
乳中的益生菌和益生元等活性物 质,能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促进 有益菌的生长,抑制有害菌的繁 殖,维护肠道健康。
研究意义与应用前景
揭示乳的生理功能
深入研究乳中活性物质的种类、结构和功能,有助于揭示乳对人体健康的生理作用,为乳制品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科学 依据。
用。
注意过敏反应
部分人群可能对乳中活性物质产生过 敏反应,如出现皮疹、呼吸困难等症 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
特殊人群慎用
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等特殊人群 在使用乳中活性物质前应咨询专业医 生的意见。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不良反应监测
收集并分析使用乳中活性物质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报告,评估其安全 性。
12肝脏的生物转化作用
-6-
医学生物化学
国家开放大学
性体内半衰期约为 13.4 h,而在女性体内半衰期只有 10.3 h。 肝功能低下可降低肝的生物转化能力,故对肝病患者用药要慎重;单加氧酶系特异性较差,
能催化多种物质进行不同类型的氧化反应。例如,长期服用苯巴比妥的病人,对氨基比林等药 物的转化能力也增强,产生耐药性。用药时还应考虑用药配伍对药物生物转化的影响。另外利 用苯巴比妥能诱导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的合成,此酶可催化脂溶性的游离胆红素转变为水溶性 的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结合胆红素),故临床用苯巴比妥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以防止发 生“核黄疸”(胆红素脑病)。
-3-
医学生物化学
国家开放大学
烷基反应、氧化反应等,故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单加氧酶系催化分子氧中的一个氧原子掺入底物,而另一个氧原子被 NADPH 还原为水分
子。由于一个氧分子发挥了两种功能,故又称其为混合功能氧化酶。又由于其氧化产物是羟化 物,故又称其为羟化酶。
单加氧酶系由细胞色素 P450、NADPH-细胞色素 P450 还原酶(其辅酶为 FAD)和细胞色 素 b5 还原酶组成。
-7-
(一)内源性 内源性物质为体内代谢产生的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如激素、神经递质和其他胺类物质,还 有一些对机体有毒的代谢产物,如胺和胆红素等。 (二)外源性 外源性物质为外界进入体内的药物、食品添加剂、色素、误服的毒物及蛋白质在肠道的腐 败产物(如胺类物质)等。
二、生物转化作用概述 (一)生物转化作用的概念 非营养物质在肝脏内进行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反应后,其极性(水溶性)增强,更易
-4-
医学生物化学
国家开放大学
过上述氧化、还原或水解的第一相反应后,还需要进一步进行第二相的结合反应才能完成生物 转化作用。
药物设计学部分重点思考题汇总
药物设计学部分重点思考题汇总Chapter21.简述⽣物膜的化学组成,说明为什么新药设计必须研究⽣物膜的性质。
答:⽣物膜的化学组成⽣物膜由⽔和有形物质组成,⽔占80%,有形物质包括类脂类、蛋⽩质、少量的糖和微量⾦属离⼦等。
脂质:脂质是构成⽣物膜最基本的结构物质,脂质包括磷脂、胆固醇和糖脂等,其中以磷脂为主要成分;蛋⽩质(包括酶):组成⽣物膜的蛋⽩质多属α螺旋状的肽链⼆级结构以上的结构的团块,分别具有不同的功能,⽣物膜中的蛋⽩质⼜可分为内嵌蛋⽩质和表⾯蛋⽩质等;多糖类:⽣物膜中含有⼀定的寡糖类物质,它们⼤多与膜蛋⽩结合,少数与膜脂结合。
糖类在膜上的分布是不对称的,全部都处于细胞膜的外侧。
⽣物膜中组成寡糖的单糖主要有半乳糖、半乳糖胺、⽢露糖、葡萄糖和葡萄糖胺等,⽣物膜中的糖类化合物在信息传递和相互识别⽅⾯具有重要作⽤;⽔和⾦属离⼦组成等。
新药设计必须研究⽣物膜的性质的原因是:药物从⽤药部位到达靶细胞需要通过许多的细胞层,也就是要通过⽆数的细胞膜或细胞内亚细胞⽔平的⼀群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内质器、溶酶体等)的膜,⽽这些过程都与膜的通透转运有关。
细胞是机体⽣命的基本功能单位,也是药物作⽤的初始部位,药物选择性作⽤的组织细胞被称为该药的靶细胞(Target cell)⼤多数受体(receptor)是在细胞膜上的,也是膜的组成部分,很多药物就是通过影响细胞膜的功能⽽发挥药效的;如果作⽤靶点在细胞内,药物还必须透过细胞膜进⼊细胞才能发挥作⽤。
⽽药物正是通过作⽤于靶细胞上受体、离⼦载体(ion carrier)或载体等,改变膜的通透性或引起细胞内有关酶的活性改变,⽽产⽣药理活性作⽤的;⽣物膜不仅关系到药物在体内转运的动⼒学过程,也是药效学过程中与药物作⽤的关键性初始部位。
故了解膜的构造、性质以及药物与膜之间的相互作⽤,对于设计新药和改造⽼药都是⾮常重要的。
2.说明⽣物膜的物质转运与调节机理。
答:跨膜运送(Trans membrane Transport)的⽅式有以下⼏种:1)被动转运:物质从⾼浓度的⼀侧,通过膜转运到低浓度的另⼀侧,即沿着浓度梯度(膜两边的浓度差)的⽅向跨膜转运的过程。
《内源性活性物质》课件
08
总结与展望
研究成果总结
成功筛选出具有抗癌活性的内 源性物质
揭示了内源性物质的作用机制 和靶点
为抗癌药物研发提供了新的思 路和方向
为未来癌症治疗提供了新的策 略和方法
未来研究方向
深入研究内源性 活性物质的作用 机制
拓展内源性活性 物质的应用领域
加强内源性活性 物质与疾病治疗 的关联研究
推动内源性活性 物质在临床实践 中的应用
医学研究人员
临床医生
对医学感兴趣的 人
03
内源性活性物质概 述
定义与分类
内源性活性物质的定义 内源性活性物质的分类 内源性活性物质的特点 内源性活性物质的作用与功能
生理作用
调节生理过程
参与细胞信号传 导
增强免疫力
抗氧化作用
发现历程
早期研究:科学家对生物体内产 生的活性物质的探索
21世纪的研究:内源性活性物质 在疾病治疗和预防中的应用
免疫细胞化学法:通过标记抗体或抗原,对细胞内的内源性活性物质进行定位和定性分析
免疫印迹法:用于检测内源性活性物质在组织或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常用于蛋白质组学研 究
酶联免疫吸附法: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通过酶标记抗体或抗原,对内源性活性物质 进行定量分析
分子生物学方法
基因克隆和表达 蛋白质分离和纯化 生物信息学分析 细胞实验和动物模型验证
《内源性活性物质》 PPT课件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PPT
目录
添加目录项标题 内源性活性物质概述 内源性活性物质与疾病关 系 内源性活性物质应用前景
课件介绍 内源性活性物质种类 内源性活性物质检测方法 总结与展望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药理名词解释
药理名词解释1.副反应(side effect):应用治疗量药物后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反应2.躯体依赖性(physical dependence):反复用药造成身体依赖适应状态产生欣快感一旦中断用药可出现严重的阶段综合征。
3.首过效应(first pass effect):又称首过消除(first pass elimination)指某些药物口服后首次通过肠壁或肝脏时被其中的酶代谢,使进人体循环的有效药量减少的现象。
4.半衰期(half life time):血浆消除t1/2,血浆药物浓度降低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5.抗生素后效应(postantibiotic effect,PAE):是指细菌在接触抗生素后虽然抗生素血清浓度降至最低抑菌浓度以下或已消失后,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依然维持一段时间的效应。
6.主动外排系统(active efflux system):某些细菌能将进入菌体内的药物泵出体外,这种泵因需能量故称为主动外排系统。
7.肝肠循环(hepato-enteral circulation)经门静脉、肝脏重新进入体循环的过程。
8.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F)是指药物活性成分从制剂释放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和速度。
9.后遗效应(residual effect):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有效浓度以下,但仍存留的生物效应。
10.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通常将半数中毒量(TD50)/半数有效量(ED50)或半数致死量(LD50)/半数有效量(ED50)称为治疗指数。
11.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测量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大小的一个指标,指在体外培养细菌18至24小时后能抑制培养基内病原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
12.消除半衰期(elimination half life):是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药物化学名词解释
1.药物(drug):药物就是人类用来预防、治疗、诊断疾病、或为了调节人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保持身体健康的特殊化学品。
2.药物化学(medicinal chemistry):药物化学就是一门发现与发明新药、研究化学药物的合成、阐明药物的化学性质、研究药物分子与机体细胞(生物大分子)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综合性学科,就是药学领域中重要的带头学科以及极具朝气的朝阳学科。
3.国际非专有药名(international non-proprietary names for pharmaceuticalsubstance,INN):就是新药开发者在新药研究时向世界卫生组织(WHO)申请,由世界卫生组织批准的药物的正式名称并推荐使用。
该名称不能取得任何知识产权的保护,任何该产品的生产者都可使用,也就是文献、教材及资料中以及在药品说明书中标明的有效成分的名称。
在复方制剂中只能用它作为复方组分的名称。
目前,INN名称已被世界各国采用。
4.中国药品通用名称(Chinese Approved Drug Names,CADN):依据INN的原则,中华人民共与国的药政部门组织编写了《中国药品通用名称》(CADN),制定了药品的通用名。
通用名就是中国药品命名的依据,就是中文的INN。
CADN主要有以下的一些规则:中文名使用的词干与英文INN对应,音译为主,长音节可简缩,且顺口;简单有机化合物可用其化学名称。
5.巴比妥类药物(barbiturates agents):具有5,5二取代基的环丙酰脲结构的一类镇静催眠药。
20世纪初问市的一类药物,主要由于5,5取代基的不同,有数十个各具药效学与药动学特色的药物供使用。
因毒副反应较大,其应用已逐渐减少。
6.内酰胺-内酰亚胺醇互变异构(lactam- lactim tautomerism):类似酮-烯醇式互变异构,酰胺存在酰胺-酰亚胺醇互变异构。
即酰胺羰基的双键转位,羰基成为醇羟基,酰胺的碳氮单键成为亚胺双键,两个异构体间互变共存。
内源性活性物质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将供试品按标示 量复溶后,用基础培养液稀释成每lml约 含200IU。在96孔细胞培养板中。做2倍 系列稀释,共8个稀释度,每个稀释度做 2孔。每孔分别留50ul供试品溶液,弃去 孔中多余溶液。以上操作在无菌条件下 进行。
测定法 CTLL-2细胞用完全培养液于 37℃、5%二氧化碳条件下培养至足够量, 离心收集CTLL-2细胞,用 RPMI 1640培 养液洗涤3次,然后重悬于基础培养液中 配制成氧化碳条件下备用。 在加有标准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的96孔 细胞培养板中,每孔加入细胞悬液50ul, 于37℃、5%二氧化碳培养18~24小时。
IL-8能刺激中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和嗜酸性 粒细胞的趋化,促进中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弹性 蛋白酶,损伤内皮细胞,使微循环血流淤滞,组织 坏死,造成器官功能损伤。
生物活性法儿测定验证因子
具体举例白介素-2 (17到24张)
人白介素-2生物学活性测定法 (CTLL-2细胞/MTT比色法)
本法系根据在不同白介素-2 (IL-2)的 浓度下,其细胞依赖株CTLL-2细胞存活 率不同,以此检测IL-2的生物学活性。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
免疫组织化学的优势在于专一性、灵 敏度、简便快速以及成本低廉,所以广为医 院采用,通常是借由特定的肿瘤标记来筛选 癌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基础研究及预 防和诊疗上都是相当重要的一个方法。
发光免疫测定
luminescence immunoassay;LIA;luminescent immunoassay
综上,由于ELISA具有快速、敏感、简便、 易于标准化等优点,使其得到迅速的发展 和广泛应用 。
举例:多糖蛋白的检测 ELISA试剂盒法
CRP,肺炎球菌细胞壁c多糖蛋白,一 种急性时相(期)蛋白,亦称C反应蛋白,正 常参考值≤10mg/L。本身由肝细胞产生能结 合肺炎球菌细胞壁糖蛋白,能监测疾病的发 展情况为非特异性的检验指标,很多疾病时 都可以表现出来。
第4章内源性活性物质和药物
源于内源性活性物质的药物分类
以内源性活性物质本身作为药物。胰岛素 对内源性活性物质的分子结构进行改造和优化。性激素类、
皮质激素类、前列腺素类 针对由于某种内源性活性物质过量释放引起的疾病,设计和
研究可减少其过量释放或抑制其生理作用的药物,著名的例 子如抗组胺药.临床上用于治疗过敏和消化道溃疡。 研究与某种疾病有关的内源性活性物质在体内的受体(或相 关的酶),以它们为靶点设计药物。如降压药、抗过敏药、 抗溃疡药等。
6.2 既正常又不正常 避孕药造就人工生理周期
妇女服用足够剂量的外源性孕激素,使体内维持高孕激素水 平,抑制脑垂体分泌促性腺素,阻止卵巢排卵,实现避孕的 目的。
健康、正常的育龄女性体内,雌激素和孕激素的相互关系和 各自水平处于一种动态平衡和严格的周期变化之中,从而产 生了女性的月经周期,这是正常的生理过程所要求的。
6.1 缺什么补什么 胰岛素治疗糖尿病
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内分泌疾病——糖尿病,是由 于体内胰岛素不足引起的。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人体 内胰岛素分泌细胞受损,使血液中胰岛素水平低于正 常。
给糖尿病患者补充胰岛素就成为最明显和直接的治疗 手段。
6.1 缺什么补什么 胰岛素治疗糖尿病
20世纪20年代 注射动物胰腺的活性提取物 从猪和牛的胰腺中提取得到了纯度和稳定性相当好的
6.2 既正常又不正常 避孕药造就人工生理周期
6.3 要镇痛,不要成瘾 镇痛药研究任重道远
吗啡是一个历史悠久而且非常有效的镇痛药,至今仍 用于临床,特别是用于晚期肿瘤病人的止痛。但吗啡 也是公认的最具有代表性的毒品,因有成瘾性(药物依 赖性)而严格限制使用。
同样有镇痛作用,甚至活性比吗啡本身还强的化合物, 如埃托啡、美沙酮等,它们均已成为临床使用的镇痛 药,但仍然有不同程度的成瘾性。
抗过敏药和抗溃疡药
抗过敏药和抗溃疡药组胺〔Histamine〕是一种内源性的生物活性物质,可参与多种复杂的生理过程,组胺的化学名为4(5)-(2-氨乙基)咪唑。
这一章的要紧内容原是与组胺拮抗有关的药物,作用于组胺H1受体,产生抗过敏活性,作用于组胺H2受体,产生抗溃疡活性。
由于近年来抗溃疡药物开展对比快,已不止抗组胺一种途径,因此本章的题目相应修改为抗过敏药和抗溃疡药。
组胺(Histamine)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多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体内,是组氨酸〔Histidine〕在组氨酸脱羧酶〔Histidinedecarboxylase〕催化下脱羧形成的。
在动物体内组胺是一种重要的化学递质,在细胞之间传递信息,参与一系列复杂的生理过程。
目前发觉的组胺受体有3个亚型,分不称为H1受体、H2受体和H3受体。
组胺的生物活性作用受体组织作用H1 肠、子宫、支气管、尿道、膀胱平滑肌毛细血管大脑收缩松弛失眠〔唤醒〕H2胃导气管和血管平滑肌心脏免疫活性细胞酸分泌松弛正性变时和变力效应抑制细胞功能H3 脑肺抑制组胺的合成与释放抑制组胺的合成与释放以及神经元的收缩当外源性物质〔如食物、动物毛发、花粉、灰尘和某些多糖或蛋白质类的抗原或变应原〕对人体能引起变态性或过敏性反响〔常见的有枯草热、瘙痒、接触性皮炎以及过敏性哮喘和休克等〕,这已证实与体内组胺释放有关,故H1受体选择性拮抗剂已被广泛用作抗过敏药。
第一节组胺H1受体拮抗剂和抗过敏药组胺作用于H1-受体,引起肠道、子宫、支气管等器官的平滑肌收缩,严峻时导致支气管平滑肌痉挛而呼吸困难。
另外还引起毛细血管舒张,导致血管壁渗透性增加,产生水肿和痒感,参与变态反响的发生。
组胺H1-受体的兴奋是导致变态反响性疾病的要紧缘故之一,阻断其在体内的作用就具有抗变态反响的药理活性。
H1-受体拮抗剂结构类型可分为氨基醚类、乙二胺类、哌嗪类、丙胺类、三环类及哌啶类。
1、氨基醚类盐酸苯海拉明〔Diphenhydraminehydrochloride〕为本类药物的典型代表,盐酸苯海拉明的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原子和一个氮原子,两原子之间间隔两个碳原子,因此被称为氨基醚类抗组胺药物。
内源性活性物质
12
可编辑ppt
双向凝胶电泳(2D胶电泳)的基本原理
先将蛋白质根据其等电点在 pH 梯度胶内进行等电聚焦,然后按照它们的 相对分子质量大小进行 SDS-PAGE 第二次电泳分离。
第一向进行等电聚焦 (isoelectric focusing, IEF),由于蛋白质具有两性解离 和等电点特性,将蛋白质样品加载至pH梯度介质上进行电泳时,会向与其所带 电荷相反的电极方向移动。移动过程中,蛋白分子可能获得或失去质子,并随着 移动的进行,该蛋白所带的电荷数和迁移速度下降。当蛋白迁移至其等电点
定位、定量测定的一项新技术。它把免疫反应的特
异性、组织化学的可见性巧妙地结合起来,借助显 微镜(包括荧光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的显像和放大 作用,在细胞、亚细胞水平检测各种抗原物质(如 蛋白质、多肽、酶、激素、病原体以及受体等)。 免疫化学技术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50年代还仅限 于免疫荧光技术,50年代以后逐渐发展建立起高度 敏感,且更为实用的免疫酶技术。
体内药物分析
内源性活性物质的分析
王伟
1
可编辑ppt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内源性活性物质
1、定义 内源性生物活性物质是指人类和哺乳动物体内天 然存在的具有生理功能和生物学活性的物质,它 们可以是小分子化学物质,也可能是糖类、生物 活性肽类、核苷和核酸、生长因子、内源性调节 因子、细胞因子和蛋白质等。 2、研究意义
许多重大的突破都是由于发现了体内那些具 有重要生理活性的物质,并发现调节这些物质的 其它相关物质。基因克隆使“ 受体一指导” 和 “ 酶 一指导” 的新药的发现在方法学上得到完善。D NA 重组和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已使蛋白质和肽类 药物的生产及其它内源性分子作为新药成为可能。
9
论文腺苷的药理活性及其研究进展
腺苷作为一种内源性活性物质,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研究表明,腺苷能够通过抑制心肌肥 厚、降低血压和抗心律失常等作用,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产生积极影响。目前,腺苷类似物已被用于临床试验, 以期开发出更有效的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
腺苷与神经系统
03
腺苷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总结词
腺苷对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能够减轻神经元损伤和促进神经再生。
腺苷的合成与代谢
04
腺苷的合成途径
通过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合成
01
腺苷是由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而合成,反应过程中需要酶的催
化。
在细胞内合成
02
腺苷主要在细胞内合成,通过细胞内的酶系完成。
合成过程中需要核苷酸的参与
03
腺苷的合成需要其他的核苷酸参与,如腺嘌呤、鸟嘌呤等。
腺苷的代谢途径
腺苷的磷酸化
善心肌重构。
调节免疫功能
腺苷能够调节免疫细胞 的活性和功能,增强机
体的免疫力。
抑制肿瘤生长
腺苷能够抑制肿瘤细胞 的增殖和转移,并诱导
肿瘤细胞的凋亡。
腺苷的药理作用机制
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
腺苷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如组胺、白三烯 和前列腺素等,发挥抗炎作用。
抑制心肌肥厚和改善心肌重构
腺苷通过抑制心肌肥厚和改善心肌重构,降低血 压并改善心肌功能。
腺苷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半衰期
腺苷的半衰期较短,约为数分钟至数小时, 取决于给药方式和个体差异。
表观分布容积
腺苷的表观分布容积较小,表明其在体内的 分布范围有限。
清除率
腺苷的清除率较高,主要通过肾脏排泄。
最大血药浓度和达峰时间
口服给药后,腺苷的最大血药浓度和达峰时 间取决于药物的吸收速率和程度。
毒理学基本概念-药理学
*
安全限值
每日允许摄入量(acceptable/allowable daily intake, ADI):指正常成人每日从外环境摄入体内的特定化学物的总量(mg/kg·bw)。在该剂量下,终身每日摄入某化学物不会引起人体健康的任何可测知的健康危害。一般用于人为加入的化学物,如食品添加剂、农药或兽药残留等。也可以是AWI 可耐受摄入量(tolerable daily intake, TDI):用于不可避免的污染物。也可以是TWI 临时每周耐受摄入量(provisional tolerable weekly intake,PTWI):用于有蓄积性的污染物,如重金属
*
11. 毒性参数
上限参数(致死剂量) 绝对致死剂量(absolute lethal dose, LD100) 半数致死剂量(median lethal dose, LD50 ) 最小致死剂量(minimal lethal dose, MLD or LD01) 最大耐受剂量或最大非致死剂量(maximal tolerance dose, MTD or LD0)
*
1. 外源化学物
外源化学物(xenobiotics)在外界环境中存在、可能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在体内呈现一定的生物学作用的化学物,又称外源生物活性物质,是毒理学主要的研究对象 与之相对应的是内源性化学物,现代毒理学也研究有毒的内源性化学物,如自由基、同型半胱氨酸等
生物活性肽
生物活性肽一、定义生物活性肽是对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益或具有生理作用的肽类化合物,是蛋白质中20个天然氨基酸以不同组成和排列方式构成的从二肽到复杂的线形、环形结构的不同肽类的总称,是源于蛋白质的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化合物。
这些生物活性肽以非活性状态存在于蛋白质的长链中,当用适当的蛋白酶水解时,其活性被释放出来。
二、分类1、按来源分类:可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生物活性肽。
外源性生物活性肽是指非机体产生成的,以肽的形式被吸收后具有生物活性的肽类物质,一般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动物及食物蛋白质,如动物乳汁(尤其是初乳)可提供多种生物活性肽,包括乳源性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cTGF)等。
内源性生物活性肽是指生物体自身的组织或器官产生的对其本身又生理调节作用的肽类物质,主要包括体内一些重要的内分泌腺分泌的肽类激素。
如促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促甲状腺素(TSH)、胸腺分泌的胸腺肽、脾脏中的脾脏活性肽(STr)、胰脏分泌的胰岛素等;由血液或组织中产生的组织激肽,如缓激肽;作为神经递质或神经活动调节因子的神经多肽等。
2、按功能分类:可分为生理活性肽和食品感官肽。
生理活性肽包括免疫调节肽、抗高血压肽、抗血栓肽、抗菌多肽、阿片肽、阿片拮抗肽、酪蛋白磷酸肽等。
食品感官肽又包括苦味肽、酸味肽、甜味肽、碱性肽、抗氧化肽、和增强风味肽等肽类。
3、按生物学功能分类:生理调节型活性肽:神经肽,抗高血压肽,抗菌肽和抗病毒多肽等。
免疫活性肽:免疫活性肽具有促进机体淋巴细胞的增殖、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进而提高机体抵御外界病原体感染的能力,并具有抗肿瘤功能。
主要包括胸腺肽、抗血栓转化酶抑制肽、酪蛋白磷酸肽、抗菌肽等。
抗癌肽:RGD肽类、保尔佳和抗癌活性肽等。
4、按取材分类:可分为海洋活性肽和陆地活性肽。
5、按形成原因分类:可分为天然生物活性肽和人工合成生物活性肽。
三、功能生物活性肽易消化、吸收,并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如抗病毒、抗癌、抗血栓、抗高血压、免疫调节、激素作用、抑菌、降胆固醇等作用。
第4篇内源性活性物质和药物
6.2 既正常又不正常 避孕药造就人工生理周期
6.3 要镇痛,不要成瘾 镇痛药研究任重道远
胰岛素由胰脏的-细胞合成及分泌,通过血流转运到 身体各部位的靶细胞,与靶细胞膜表面的胰岛素受体 特异结合形成胰岛素-受体复合物,从而激活靶细胞, 影响体内糖、脂肪及蛋白质的代谢,是重要的体内活 性多肽。 胰岛素的重要功能是调节体内血糖水平,它通过加速 葡萄糖的利用和减少肝脏释出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 水平。
上述内容总结
人体是由无数种有机分子构成的;
生命过程是体内各种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参与此种相互作用的体内有机小分子称为内源性活性 物质;
内源性活性物质的失衡导致了体内正常生理过程的改 变,是产生疾病的重要原因;
可以而且应该从研究内源性活性物质人手,寻找治疗 相应疾病的有效药物。
6.1 缺什么补什么 胰岛素治疗糖尿病
6.3 要镇痛,不要成瘾 镇痛药研究任重道远
阿片受体作用的吗啡不是体内固有的内源性物质
体内一定本来就存在某种内源性物质,它们能够与阿 片受体特异结合,而且应该具有和吗啡一样的镇痛作 用。这一阿片受体存在内源性配体的假说在1975年被 证实。
6.3 要镇痛,不要成瘾 镇痛药研究任重道远
以阿片受体为靶标,设计和人工合成了许多吗啡的类 似物、简化物,其中一些显示出对阿片受体有激动作 用,具镇痛作用,成瘾性比吗啡小得多,此类药物现 已在临床使用,如哌替啶(度冷丁)、曲马多等。但它 们都还没有完全解决成瘾性问题。镇痛药的研究依然 任重道远。
关于CYP3A酶内源性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关于CYP3A酶内源性标志物的研究进展随着精准医疗的提出,药物治疗的个体差异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这要求在药物的研发及应用中密切关注患者药物代谢酶的活性及联合用药对酶活性的影响。
CYP3A 酶参与临床约50%药物的代谢,咪达唑仑、红霉素、氨苯砜、奎宁等典型的体外探针药物广泛应用于CYP3A酶活性评价及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然而,这需要受试者在口服或注射探针药物的同时监测血药浓度,额外的非治疗作用给药和频繁的采血使得这一方法无法在小儿、老年、肿瘤等特殊患者中应用。
CYP3A酶参与机体内源性物质胆固醇(cholesterol,C)和氢化可的松(cortisol,F)代谢生成4-羟基胆固醇(4-hydroxycholesterol,4-OHC)和6-羟基氢化可的松(6-hydroxycortisol,6-OHF),二者均可作为CYP3A酶的活性标志物。
由于内源性标志物检测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可行性和无创性,近年广泛应用于CYP3A酶活性评价。
本文对上述两种常用内源性标志物的相关研究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1 CYP3A酶简介CYP3A酶参与机体内源性物质和外源性物质的生物转化,在调节机体与外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保持机体内环境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
CYP3A酶活性受多种因素影响,例如遗传多态性、机体生理或病理状态以及合并用药情况,尤以遗传多态性最为显著。
CYP3A酶有3A4、3A5、3A7和3A43 4个亚型,成人CYP3A酶分别占肝脏和小肠总P450酶的40%和80%,以3A4和3A5为主。
CYP3A酶活性是CYP3A 基因家族总体活性的体现,3A5在亚洲人群中的突变率高于3A4,它的遗传多态性成为亚裔人群个体间药物代谢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
在中国人群中CYP3A5*3突变频率较高,为73%,该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会导致剪接异常和蛋白截短,从而引起CYP3A5酶的多样性表达,CYP3A5*3个体中3A5的表达量仅为野生型CYP3A5*1个体的十分之一。
配体名词解释生理学
配体名词解释生理学生理学是一门研究有机体结构和功能的科学,其中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之间的互作关系。
生理学有助于我们了解身体如何运作,也帮助我们理解健康和疾病之间的差异。
本文将介绍配体名词解释生理学,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
配体是生物体中一种特殊分子,它可以与另一种特定的分子结合,以调节后者的活性。
生物学中的配体和受体是互补的,它们可以非常可靠地将特定的分子或毛细胞结合起来。
结合后,它们可以调节或触发生物反应,产生生理效果。
受体是配体的配对分子,它们有高度特异性的结合能力,主要用于细胞传递信号。
受体的作用是接收配体的到来,然后调节细胞或激活细胞分子。
此外,受体还能促进特定药物与细胞结合,从而产生药物效应。
内源性信使物质(也称为神经递质或内源性配体)是来自神经细胞的特殊分子,它们能够在神经元间发送信息。
这些激素具有催化,促进或抑制细胞运动能力,用于激活大脑或消除大脑的效果,这些信使物质可以通过激活或抑制配体受体来实现其功能。
激素是内源性信使物质的一种特定类型,它们是由激素分泌腺,如肾上腺,睾丸和卵巢等腺体产生的。
激素通常会通过血液传递至身体各处,从而调节身体内某些特定的机能。
受体和配体通常是调节身体内部机能的一种重要工具。
它们可以激活或减少细胞的活性,从而调节身体的某些特定的机能。
换句话说,当特定的配体与它的受体结合时,它们可以帮助身体调节或激活特定的机能,从而改变身体的特定状态。
总而言之,配体和受体是一种重要的生理学概念,它们可以调节细胞的活性,从而有助于调节和维护个体的健康和平衡。
它们可以承担多种调节角色,包括调节神经传输,调节激素水平,调节细胞活性等。
因此,了解配体名词解释生理学,对更好地理解生理学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