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的分类5
医院感染的分类
![医院感染的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13558f9c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8b.png)
医院感染的分类引言概述: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期间,在医疗机构内感染的疾病。
医院感染的分类对于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医院感染的分类,包括感染来源、感染部位、感染程度、感染类型和感染病原体等五个方面。
一、感染来源:1.1 医源性感染:由医疗机构内的医务人员、设备或者环境引起的感染,如手术创伤感染、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等。
1.2 患者自身感染:患者本身携带的病原体在医疗机构内引起感染,如肺炎、腹泻等。
1.3 外源性感染:患者在医疗机构外感染后入院,如社区获得性肺炎、结核病等。
二、感染部位:2.1 呼吸道感染:包括肺炎、支气管炎等。
2.2 血液感染:如败血症、血源性感染等。
2.3 伤口感染:手术创口感染、烧伤创面感染等。
三、感染程度:3.1 浅表感染:仅侵犯皮肤和黏膜表面的感染,如皮肤炎、口腔黏膜炎等。
3.2 局部深部感染:侵犯局部组织或者器官的感染,如肺炎、膀胱炎等。
3.3 全身性感染:病原体通过血液或者淋巴系统侵入全身引起的感染,如败血症、敗血症性休克等。
四、感染类型:4.1 医院内感染:在医疗机构内发生的感染,如院内肺炎、院内腹泻等。
4.2 医院间感染:患者在转院过程中感染,如转院后获得性感染等。
4.3 院内交叉感染:患者之间通过医疗机构内的交叉传播引起的感染,如多重耐药菌感染等。
五、感染病原体:5.1 细菌感染:包括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等。
5.2 真菌感染:如念珠菌、曲霉菌等。
5.3 病毒感染:如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等。
结论:医院感染的分类对于制定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措施至关重要。
通过对感染来源、感染部位、感染程度、感染类型和感染病原体的分类,医疗机构能够更加精确地进行感染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从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医院感染的分类
![医院感染的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40eb8369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f3.png)
医院感染的分类医院感染,也称为医院获得性感染或卫生保健相关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或与医疗活动相关的感染。
这些感染是由于接受医疗服务的患者暴露于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虫等,导致感染的结果。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管理医院感染,医学界将其分为不同的分类。
下面将详细介绍医院感染的分类。
1. 根据感染部位分类:- 表面感染:指病原体感染患者的皮肤或黏膜表面,如创面感染、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等。
- 器官或系统感染:指病原体感染患者的特定器官或系统,如呼吸道感染、血液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
2. 根据感染来源分类:- 内源性感染:指患者自身的微生物群落导致的感染,比如皮肤上的细菌进入伤口引起的感染。
- 外源性感染:指来自医疗环境、医务人员或其他患者的病原体引起的感染,比如手术室内的空气中的细菌引起的感染。
3. 根据感染严重程度分类:- 院内感染:指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通常在住院后48小时内发生。
- 术后感染:指手术后发生的感染,可以是手术切口感染或手术相关的器官或系统感染。
- 重症监护感染:指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发生的感染,由于患者病情严重,免疫功能低下,感染风险较高。
4. 根据感染病原体分类:- 细菌感染:最常见的医院感染病原体,包括耐药菌株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等。
- 病毒感染:如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等。
- 真菌感染:如念珠菌、曲霉菌等。
- 寄生虫感染:较为罕见,但仍可能发生。
5. 根据感染控制措施分类:- 可预防感染:指通过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如手卫生、消毒、隔离等,可以预防的感染。
- 不可预防感染:指即使采取了一切可能的控制措施,仍无法完全预防的感染,如来自患者自身的感染。
医院感染的分类有助于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更好地了解感染的来源、类型和风险,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通过对医院感染分类的研究和监测,可以提高医疗质量,保护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医疗机构应制定相应的感染控制政策和流程,培训医务人员,并加强设施和设备的清洁和消毒,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医院感染的分类
![医院感染的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2b926b68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c0.png)
医院感染的分类医院感染,即在医疗机构或在接受医疗护理的过程中获得的感染,是全球范围内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根据感染的来源和感染程度,医院感染可以被分为以下几类。
一、内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是指由宿主自身因素引起的感染。
这类感染主要是由宿主体内潜伏的病原体感染活动过程中出现的。
常见的内源性感染包括: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血液感染等。
这些感染通常与宿主的免疫功能降低或体内生理状况的改变有关。
二、外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是指由医疗环境或医疗器械引起的感染。
这类感染的源头可以是医疗设备、手术操作、医护人员、病房环境等。
常见的外源性感染包括:手术切口感染、导尿管感染、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等。
三、交叉感染交叉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通过患者之间或患者与医务人员之间的接触而传播的感染。
这种感染可能发生在手术室、病房、急诊室等医疗场所。
常见的交叉感染包括: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性传播疾病等。
交叉感染的传播途径主要是直接或间接接触,也可通过气溶胶传播。
四、院内感染院内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发生的感染,与患者原先的医疗问题无关。
这类感染可能是在接受手术、治疗或住院期间获得的。
院内感染通常由多种病原体引起,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
常见的院内感染有:骨科手术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血流感染等。
五、变态感染变态感染是指患者原本存在的感染,在医疗过程中由于抗生素或其他治疗措施的干预导致感染病原体的菌株变异或耐药性的发生。
这种感染的治疗通常更加困难,并且对患者的预后造成不良影响。
常见的变态感染包括:耐药细菌感染、多药耐药菌感染等。
六、特殊感染特殊感染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发生的、与传统规模较小的感染。
这种感染常常由致病性较强的病原体引起,对患者和医疗机构都构成一定的威胁。
常见的特殊感染包括: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埃博拉病毒感染等。
医院感染的分类主要从感染的源头、传播途径和感染程度进行划分。
了解医院感染的分类有助于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案,减少患者的感染风险,并保障医疗安全。
医院感染的分类
![医院感染的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7850da5f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15.png)
医院感染的分类医院感染,也被称为医院获得性感染或者医疗相关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中接受治疗的患者在入院后浮现的新的感染。
医院感染是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它不仅给患者的健康带来风险,还增加了医疗机构的负担和费用。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预防医院感染,医学界将其分为不同的分类。
下面将详细介绍医院感染的分类及其特点。
1. 表面感染表面感染是指细菌或者病毒在人体表面或者伤口处引起的感染。
这种感染通常发生在手术切口、烧伤、创伤等伤口上。
常见的表面感染症状包括红肿、疼痛、渗液等。
2. 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是指细菌或者病毒侵入呼吸道引起的感染。
这种感染通常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如咳嗽、打喷嚏等。
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症状包括咳嗽、喉咙痛、流鼻涕等。
3. 尿路感染尿路感染是指细菌侵入尿路引起的感染。
这种感染通常发生在膀胱、尿道等部位。
常见的尿路感染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等。
4. 血液感染血液感染是指细菌或者病毒进入血液引起的感染。
这种感染通常发生在手术、静脉插管等操作中。
血液感染严重程度较高,可导致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
5. 胃肠道感染胃肠道感染是指细菌或者病毒进入胃肠道引起的感染。
这种感染通常通过食物、水源等途径传播。
常见的胃肠道感染症状包括腹泻、呕吐、腹痛等。
6. 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皮肤和软组织感染是指细菌侵入皮肤和软组织引起的感染。
这种感染通常发生在手术切口、烧伤、创伤等部位。
常见的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症状包括红肿、疼痛、渗液等。
7. 骨髓感染骨髓感染是指细菌或者病毒进入骨髓引起的感染。
这种感染通常发生在骨折、手术等情况下。
骨髓感染严重程度较高,可导致骨髓炎等严重并发症。
8. 中心神经系统感染中心神经系统感染是指细菌或者病毒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感染。
这种感染通常发生在脑膜炎、脑炎等情况下。
中心神经系统感染严重程度较高,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等严重并发症。
以上是医院感染的常见分类,每种分类都有其特定的感染途径和症状。
了解这些分类有助于医疗机构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医院感染知识点总结
![医院感染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d83ef8d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83.png)
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或其他卫生机构接受医疗过程中,因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的感染而产生的疾病。
医院感染不仅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还可能导致患者死亡。
因此,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就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医院感染的分类1. 按感染部位分:包括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伤口感染、血流感染等。
2. 按感染来源分:包括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
内源性感染是指来自患者自身的微生物在特定情况下引起的感染,外源性感染是指来自外部环境的微生物引起的感染。
3. 按感染方式分:包括直接接触传播、空气传播、飞沫传播、血液和体液传播等。
二、医院感染的常见病原体1. 细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等。
2. 病毒:包括流感病毒、腺病毒、乙肝病毒等。
3. 真菌:包括念珠菌、曲霉菌等。
三、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1. 普遍预防措施:包括手卫生、环境清洁、消毒和无菌操作等。
2. 特殊预防措施:针对不同类型的医院感染,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包括使用抗生素、做好手术准备、采取隔离措施等。
3. 医院感染监测:建立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及时了解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四、医务人员的角色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中起着关键作用。
他们应该遵守规范的洗手程序、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正确使用和处置医疗器械等。
此外,医务人员还需要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医院感染防护意识,减少感染传播的可能性。
五、患者和家属的合作患者和家属在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他们应该遵守医院规定的感染防控措施,如正确使用洗手液、穿戴口罩、遵医嘱规范使用抗生素等。
在医疗过程中,患者和家属应该与医务人员积极沟通,配合医院的感染控制措施,共同维护自己的健康和安全。
医院感染的管理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院应建立健全的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和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定期进行医院感染率的监测和分析,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并加强对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医院感染的防控意识。
医院感染的分类
![医院感染的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5e5ea23e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d1.png)
医院感染的分类医院感染,也被称为医院获得性感染或院内感染,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或接受医疗服务时感染的疾病。
这些感染可能是由细菌、病毒、真菌或其他微生物引起的。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预防医院感染,医学界将其分为不同的分类。
下面将详细介绍医院感染的分类。
1. 根据感染部位分类- 表面感染:指感染发生在皮肤、黏膜或切口等开放性伤口表面的感染。
例如,术后切口感染、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等。
- 呼吸道感染:指感染发生在呼吸道系统的感染,包括肺炎、支气管炎等。
- 血液感染:指感染发生在血液中的感染,例如败血症。
- 泌尿道感染:指感染发生在泌尿系统的感染,例如尿路感染、肾盂肾炎等。
- 腹部感染:指感染发生在腹部的感染,例如腹腔感染、胰腺炎等。
- 骨骼和关节感染:指感染发生在骨骼和关节的感染,例如骨髓炎、关节炎等。
2. 根据感染病原体分类- 细菌感染:细菌是最常见的医院感染病原体,包括耐药菌株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
- 病毒感染:病毒也是引发医院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如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等。
- 真菌感染:真菌感染通常发生在免疫系统较弱的患者身上,如念珠菌感染、曲霉病等。
- 寄生虫感染:寄生虫感染在医院感染中较为罕见,但仍可能发生,如疟疾、弓形虫感染等。
3. 根据感染发生时间分类- 术前感染:指手术前患者已经感染,但手术过程中未被发现的感染。
- 术中感染:指手术过程中发生的感染,可能由手术器械、手术室环境等引起。
- 术后感染:指手术后患者发生的感染,可能由手术切口、导管等引起。
4. 根据感染严重程度分类- 轻度感染:指感染症状较轻,对患者的健康影响较小,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
- 中度感染:指感染症状较明显,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等药物进行治疗。
- 重度感染:指感染症状严重,可能危及患者生命,需要紧急治疗和监护。
5. 根据感染途径分类- 接触性传播:指通过直接接触感染源,如患者、医护人员或污染的物品等,传播感染。
- 空气传播:指通过空气中的飞沫、气溶胶等途径传播感染。
医院感染的分类
![医院感染的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6fc14467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24.png)
医院感染的分类引言概述: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期间在医院内感染的疾病。
医院感染是医疗机构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了解医院感染的分类对于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医院感染的分类,包括来源分类、感染部位分类、感染类型分类、感染程度分类和感染风险分类。
一、来源分类:1.1 内源性感染:指患者自身的微生物定植或感染在医疗操作中引起的感染。
例如,病人体内的细菌感染可能通过手术或其他侵入性操作引起感染。
1.2 外源性感染:指来自医疗环境或医务人员的微生物感染。
例如,手术室内的细菌污染或医务人员的不洁操作可能导致外源性感染。
1.3 交叉感染:指患者之间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的感染。
例如,患者在同一病房内共享医疗设备或护士工作服等可能导致交叉感染。
二、感染部位分类:2.1 呼吸道感染:包括肺炎、支气管炎等。
这是医院感染中最常见的一类,通常由于呼吸机使用、气管插管等操作引起。
2.2 尿路感染:包括尿路感染、膀胱炎等。
这类感染常常与导尿管使用相关,也可能由于操作不当导致细菌进入尿道引起感染。
2.3 切口感染:指手术切口处的感染。
这类感染通常与手术操作不洁或术后伤口护理不当有关。
三、感染类型分类:3.1 细菌感染:包括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感染。
革兰阳性菌感染常见的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而革兰阴性菌感染常见的有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3.2 真菌感染:包括念珠菌、曲霉菌等真菌感染。
这类感染通常发生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身上,如白血病患者、器官移植患者等。
3.3 病毒感染:包括呼吸道病毒、肝炎病毒等病毒感染。
这类感染通常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或血液传播。
四、感染程度分类:4.1 浅表性感染:指仅影响皮肤和黏膜表面的感染,如皮肤疖、口腔溃疡等。
4.2 局部深部感染:指感染侵犯到局部组织或器官,如肺炎、膀胱炎等。
4.3 全身性感染:指感染已经波及全身,如败血症、脑膜炎等。
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
![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https://img.taocdn.com/s3/m/dec59660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b8.png)
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一、医院感染概述1. 医院感染的定义医院感染,又称为院内感染或医疗相关感染,是指患者在医疗机构接受诊疗、护理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所导致的感染。
医院感染不仅影响患者康复,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还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2. 医院感染的分类(1)根据感染途径分类:1) 内源性感染:指患者自身携带病原体引起的感染,如肠道菌群失调、真菌感染等。
2) 外源性感染:指患者从外部环境获得的病原体引起的感染,如空气传播、接触传播等。
(2)根据感染病原体分类:1) 细菌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
2) 病毒感染:如乙型肝炎病毒、流感病毒等。
3) 真菌感染:如白色念珠菌、曲霉菌等。
4) 寄生虫感染:如疟原虫、阿米巴原虫等。
3. 医院感染的发生原因(1)患者因素:1) 免疫功能低下:如老年人、婴幼儿、孕妇、慢性病患者等。
2) 严重疾病:如肿瘤、血液病、肝硬化等。
3) 长期使用抗生素:导致菌群失调,增加耐药菌感染风险。
(2)医疗行为因素:1) 侵入性操作:如留置导尿管、中心静脉置管等。
2) 手术操作:如手术切口感染、器官移植等。
3) 抗生素不合理使用:如滥用、过量使用等。
(3)医院环境因素:1) 空气污染:如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等空气质量不良。
2) 水源污染:如医院供水系统、储水设备等。
3) 设备污染:如呼吸机、监护仪等设备未及时清洁、消毒。
二、医院感染防控措施1.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1)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制定医院感染防控政策、措施和操作规范。
(2)设立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明确各级管理人员职责,加强对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领导。
(3)定期开展医院感染监测:了解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
2. 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1)加强手卫生知识培训:使医护人员充分认识到手卫生的重要性。
(2)配备便捷的手卫生设施:如流动水洗手池、速干手消毒剂等。
(3)定期开展手卫生监测:了解手卫生依从性,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医院感染的分类与流行病学特点
![医院感染的分类与流行病学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738f7df0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7d.png)
医院感染的分类与流行病学特点医院感染是指在接受医疗服务的过程中患者感染了原本不存在的病原体或者已有的病原体引发的新发病情况。
医院感染是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重要指标之一,对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本文将对医院感染进行分类,并探讨其流行病学特点。
一、医院感染的分类根据感染部位:1. 呼吸道感染:包括肺炎、喉炎等。
2. 血液感染:常见的有败血症、敗血症等。
3. 泌尿道感染:如尿路感染、肾盂肾炎等。
4. 伤口感染:手术后切口感染、烧伤后感染等。
5. 腹腔感染:如腹腔感染、腹腔脓肿等。
根据感染病原体类型:1. 细菌感染:最常见的细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等。
2. 真菌感染:包括念珠菌、曲霉菌等。
3. 病毒感染:如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等。
4. 寄生虫感染:如蛔虫感染、阴道滴虫感染等。
根据感染阶段:1. 初次感染:指患者未被感染的情况下在医院内感染了病原体。
2. 协同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治疗期间接触到多个不同病原体,导致叠加感染。
3. 继发感染:是指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出现感染,通常原因是治疗过程中破坏了正常的防御机制。
二、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1. 高发性:医院感染在医疗机构内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尤其是在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和住院部等高风险区域。
2. 易传播性:医院感染的传播路径主要包括空气传播、直接接触传播、水传播和飞沫传播等多种途径。
3. 多因素影响:医院感染的发生与多个因素有关,包括患者的抵抗力、医务人员的操作质量、医疗设备的清洁与消毒等。
4. 高致病性:医院单位内感染所致的疾病往往比社区获得感染更为严重,病死率也较高。
5. 长期潜伏期:某些病原体的潜伏期较长,患者可以在离开医疗机构后的几天、几个月甚至数年后发生感染。
6. 耐药性问题:由于医院内广谱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合理使用,导致部分病原体产生多重耐药性,使医院感染的治疗变得困难。
三、防控医院感染的策略1. 重视手卫生:医护人员应正确、频繁地洗手,尤其是在接触患者、处理伤口、进行操作前后以及进食前。
医院感染定义及分类【推荐】
![医院感染定义及分类【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9afe0ae5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8b.png)
医院感染定义及分类【推荐】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保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而在医院内新发生的感染。
医院感染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而且可能导致死亡。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有必要对其进行详细的定义和分类。
一、医院感染的定义医院感染,又称医疗相关感染或院内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内接受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新发生的感染。
医院感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各种病原体引起的感染。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医院感染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 无症状的细菌定植:指患者在医院内获得新的细菌,但没有引起感染症状。
2. 医院获得性感染:指患者在医院内新发生的感染,与入院时已有的感染无关。
3. 医院相关性感染:指患者在医院内发生的感染,与入院时已有的感染有一定关系。
4. 医疗保健相关感染:指患者在医疗机构接受医疗保健过程中,由于医疗操作、设备等原因导致的感染。
二、医院感染的分类根据感染发生的位置、病原体种类和传播途径,医院感染可分为以下几类:1. 呼吸道感染:指病原体通过呼吸道传播,引起的感染。
如肺炎、支气管炎等。
2. 血液感染:指病原体侵入血液循环,引起的感染。
如败血症、菌血症等。
3. 泌尿系统感染:指病原体侵入泌尿系统,引起的感染。
如膀胱炎、肾盂肾炎等。
4. 消化系统感染:指病原体侵入消化系统,引起的感染。
如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等。
5. 皮肤和软组织感染:指病原体侵入皮肤和软组织,引起的感染。
如蜂窝织炎、丹毒等。
6. 骨髓炎和关节感染:指病原体侵入骨髓和关节,引起的感染。
如化脓性关节炎、骨髓炎等。
7.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指病原体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感染。
如脑膜炎、脑炎等。
8. 生殖系统感染:指病原体侵入生殖系统,引起的感染。
如淋病、梅毒等。
9. 手术部位感染:指手术后,手术部位发生的感染。
如切口感染、器官腔隙感染等。
10. 设备相关感染:指患者因使用医疗设备而导致的感染。
医院感染规范分类(最新)
![医院感染规范分类(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42bd21c2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8c.png)
医院感染规范分类(最新)一、引言医院感染,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医疗环境的复杂化,医院感染问题日益突出,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安全,制定一套科学、系统的医院感染规范分类显得尤为重要。
二、医院感染的定义与分类原则1. 定义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2. 分类原则科学性:依据病原学、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进行分类。
实用性:便于临床操作和感染控制管理。
系统性:涵盖各类医院感染,形成完整的分类体系。
三、医院感染的分类根据感染部位、病原体类型、感染途径和感染源的不同,医院感染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按感染部位分类1. 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咽炎、扁桃体炎等。
下呼吸道感染:如肺炎、支气管炎等。
2. 泌尿道感染膀胱炎肾盂肾炎尿道炎3. 消化道感染胃肠炎肝炎肠道寄生虫感染4. 皮肤和软组织感染脓疱疮蜂窝织炎手术切口感染5. 血液系统感染菌血症败血症6.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膜炎脑炎7. 心血管系统感染心内膜炎心肌炎8. 骨关节感染骨髓炎关节炎(二)按病原体类型分类1. 细菌感染革兰氏阳性菌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如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2. 病毒感染呼吸道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冠状病毒等。
肠道病毒感染: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
3. 真菌感染浅部真菌感染:如皮肤癣菌病。
深部真菌感染:如念珠菌病、曲霉菌病等。
4. 寄生虫感染原虫感染:如疟疾、阿米巴病等。
蠕虫感染:如蛔虫病、钩虫病等。
(三)按感染途径分类1. 接触传播直接接触传播:如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直接接触。
间接接触传播:如通过医疗器械、病床等媒介传播。
2. 空气传播飞沫传播:如咳嗽、打喷嚏产生的飞沫。
气溶胶传播:如通过空调系统、通风管道传播。
医院感染分类及预防措施
![医院感染分类及预防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e210ccef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82.png)
医院感染分类及预防措施医院感染是病人在医院内接受治疗或护理过程中获得的感染,包括在医院内感染而在出院后才发病的病人。
医院感染的发生不仅影响病人的康复,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严重时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
因此,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对于保障病人的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医院感染的分类医院感染可以根据感染来源、感染部位、感染病原体等因素进行分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医院感染分类:1. 按感染来源分类(1)外源性感染:指病原体来自医院环境、医疗设备、药品、血液及血液制品等。
(2)内源性感染:指病原体来自病人自身,如病人皮肤、肠道、呼吸道等。
2. 按感染部位分类(1)呼吸道感染:如肺炎、支气管炎等。
(2)消化道感染:如细菌性食物中毒、胃肠炎等。
(3)泌尿道感染:如膀胱炎、肾盂肾炎等。
(4)皮肤感染:如脓疱病、毛囊炎等。
(5)外科感染:如手术切口感染、器官移植感染等。
(6)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如脑膜炎、脑炎等。
(7)其他感染:如口腔感染、眼部感染等。
3. 按感染病原体分类(1)细菌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
(2)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乙型肝炎病毒等。
(3)真菌感染:如白色念珠菌、曲霉菌等。
(4)寄生虫感染:如疟原虫、弓形虫等。
二、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为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采取一系列综合性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1)保持医院环境清洁卫生,定期消毒。
(2)合理布局医院科室,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
(3)加强医院污水处理,防止病原体传播。
2. 严格无菌操作(1)医务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遵循无菌原则,防止病原体传播。
(2)加强医用物品的管理,保证其无菌状态。
3. 合理使用抗生素(1)遵循抗生素使用指南,合理、规范使用抗生素。
(2)加强细菌耐药监测,合理调整抗生素使用策略。
4. 提高病人免疫力(1)加强病人体质锻炼,提高免疫力。
(2)合理膳食,保证病人营养摄入。
医院感染的分类
![医院感染的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0734d884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70.png)
医院感染的分类医院感染,也被称为医疗相关感染,是指在接受医疗服务的过程中,患者因病原体的存在而感染的情况。
医院感染是医疗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它不仅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
根据感染的部位和感染的病原体类型,医院感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外科切口感染:外科切口感染是指手术后切口处的感染。
这种感染通常是由细菌引起的,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肠道细菌等。
外科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取决于手术操作的清洁程度、手术部位的特殊性以及患者的免疫状态等因素。
2. 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是指在呼吸道内发生的感染,包括肺炎、支气管炎等。
常见的病原体有细菌、病毒和真菌等。
呼吸道感染的发生与机械通气、气管插管等操作密切相关,同时也与患者的免疫状态、基础疾病等因素有关。
3. 尿路感染:尿路感染是指泌尿系统的感染,包括膀胱炎、肾盂肾炎等。
常见的病原体有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
尿路感染的发生与导尿、尿管留置等操作相关,同时也与患者的个人卫生习惯、尿路解剖结构等因素有关。
4. 血液感染:血液感染是指血液中存在病原体引起的感染,也被称为败血症。
常见的病原体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肠道细菌等。
血液感染的发生与静脉导管留置、静脉输液等操作密切相关,同时也与患者的免疫状态、基础疾病等因素有关。
5. 伤口感染:伤口感染是指在创伤或者手术后发生的感染。
常见的病原体有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伤口感染的发生与伤口清洁、伤口处理等操作密切相关,同时也与患者的免疫状态、伤口位置等因素有关。
除了以上几类常见的医院感染外,还有其他一些特殊类型的感染,如胃肠道感染、中心神经系统感染等。
这些感染的发生与医疗操作、患者的免疫状态、病原体的侵袭能力等因素密切相关。
为了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感染控制措施,包括:- 手卫生:医护人员应时常洗手或者使用洗手液进行手卫生,特殊是在接触患者先后、进行无菌操作先后等时刻。
医院感染的分类
![医院感染的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228f56fb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99.png)
医院感染的分类医院感染,也称为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由于接触医疗环境而感染的疾病。
医院感染是医疗卫生领域的重要问题,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分类。
一、按感染部位分类1. 外科切口感染:指在手术切口处发生的感染,常见于手术后的伤口。
2. 呼吸道感染:包括肺炎、气管炎、支气管炎等,主要由于呼吸机使用不当、气管插管等原因引起。
3. 泌尿道感染:主要包括尿路感染、膀胱炎、肾盂肾炎等,常见于导尿管使用不当或拔插不洁净。
4. 血液感染:指血液中的细菌感染,常见于静脉导管使用不当、输血感染等。
5. 伤口感染:指非手术创口处发生的感染,如烧伤、创伤等。
6. 中心神经系统感染:包括脑膜炎、脑炎等,主要由于手术或穿刺操作引起。
二、按感染病原体分类1. 细菌感染:包括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
2. 真菌感染:主要由念珠菌、曲霉菌等引起,常见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
3. 病毒感染:如呼吸道合胞病毒、甲型流感病毒等。
4. 寄生虫感染:如疟原虫、弓形虫等。
三、按感染时间分类1. 术前感染:指手术前患者已经感染,但手术前未能及时发现。
2. 术中感染:指手术过程中患者感染,常见于手术器械不洁净、手术室环境不合格等原因。
3. 术后感染:指手术后患者在恢复期间发生感染,常见于切口感染、呼吸道感染等。
四、按感染来源分类1. 内源性感染:指患者自身的菌群引起的感染,如皮肤黏膜上的细菌、真菌等。
2. 外源性感染:指患者从医疗环境中感染的病原体,如医护人员、医疗设备、空气等。
五、按感染严重程度分类1. 轻型感染:指患者感染后症状轻微,对患者的健康影响较小。
2. 中型感染:指患者感染后症状较明显,需要一定的治疗干预。
3. 重型感染:指患者感染后症状严重,可能危及生命,需要紧急治疗。
以上是医院感染的分类,不同类型的感染需要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医院感染的分类
![医院感染的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ac14721d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8b.png)
医院感染的分类医院感染,也被称为医院获得性感染或卫生保健相关感染,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护理过程中,在医疗机构内感染的疾病或病原体。
医院感染是全球范围内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给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了威胁。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预防医院感染,对其进行分类是非常重要的。
一、按感染部位分类:1. 表浅感染:主要发生在皮肤和黏膜表面,如切口感染、皮肤感染等。
2. 深部感染:主要发生在组织和脏器内部,如深部切口感染、呼吸道感染等。
3. 血液感染:主要发生在血液中,如败血症、血源性感染等。
二、按感染病原体分类:1. 细菌感染:细菌是最常见的医院感染病原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大肠杆菌感染等。
2. 真菌感染:真菌感染在医院感染中也较为常见,如念珠菌感染、曲霉菌感染等。
3. 病毒感染:病毒感染也是医院感染的一种,如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乙肝病毒感染等。
三、按感染的时间分类:1. 术前感染:在手术之前感染,如手术部位感染、术前准备不当导致感染等。
2. 术中感染:在手术过程中感染,如手术器械污染、手术室环境不洁等。
3. 术后感染:在手术之后感染,如切口感染、呼吸道感染等。
四、按感染的严重程度分类:1. 局部感染:感染仅限于特定的局部区域,如切口红肿、疼痛等。
2. 局部扩散感染:感染从局部扩散到周围组织或器官,如深部切口感染扩散至深部组织。
3. 全身性感染:感染蔓延到全身,如败血症、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等。
五、按感染的传播途径分类:1. 空气传播:通过空气中的飞沫或气溶胶传播,如结核病、麻疹等。
2. 接触传播: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如手术器械污染、医护人员的手传播等。
3. 食物和水源传播:通过食物或水源中的病原体传播,如食物中毒、腹泻等。
六、按感染的易感人群分类:1. 一般患者:指普通患者,无特殊易感性。
2. 免疫抑制患者:指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如器官移植、化疗患者等。
3. 重症患者:指重症监护病房中的患者,如重症肺炎患者、重症创伤患者等。
医院感染的分类
![医院感染的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761cf399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14.png)
医院感染的分类医院感染,也被称为医疗相关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中接受治疗的患者在住院期间感染的疾病。
由于医院感染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对于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来说,了解医院感染的分类是非常重要的。
医院感染可以根据感染部位、感染来源和感染病原体进行分类。
一、根据感染部位的分类:1. 外科切口感染:指在手术切口处发生的感染,可能由手术操作、手术器械或者手术环境引起。
2. 呼吸道感染:包括肺炎、支气管炎等呼吸道感染。
3. 泌尿道感染:指膀胱、尿道、肾脏等泌尿系统感染。
4. 血液感染:也称为败血症,是指病原体通过血液传播引起的感染。
5. 伤口感染:指非手术创伤或者损伤处的感染。
6.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是指中心静脉导管插管后发生的感染。
7. 尿道导尿管相关感染:是指尿道导尿管插管后发生的感染。
8. 胃肠道感染:包括腹泻、胃肠炎等胃肠道感染。
9. 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包括蜂窝组织炎、脓肿等皮肤和软组织感染。
二、根据感染来源的分类:1. 内源性感染:是指患者自身的微生物在住院期间引起的感染,通常是由于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或者存在其他疾病导致。
2. 外源性感染:是指来自医疗环境、医务人员或者其他患者的微生物引起的感染。
三、根据感染病原体的分类:1. 细菌感染:包括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等。
2. 真菌感染:包括念珠菌、曲霉菌等。
3. 病毒感染:包括流感病毒、乙肝病毒等。
4. 寄生虫感染:包括疟原虫、弓形虫等。
5. 难治性感染:指对抗生素等治疗手段不敏感的感染。
了解医院感染的分类对于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非常重要。
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该严格遵守感染控制的相关规定和操作流程,加强手卫生、环境清洁和消毒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同时,患者和家属也应该加强个人卫生意识,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配合医务人员的工作,共同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医院感染的分类
![医院感染的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eb736c93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e6.png)
医院感染的分类引言概述: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接受治疗的患者在住院期间感染的疾病。
由于医院感染的发生会给患者的康复带来一定的困扰和风险,因此对医院感染的分类和了解成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介绍医院感染的分类,以加深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和理解。
一、按感染部位分类1.1 外源性感染:指病原体通过外界途径进入患者体内引起的感染。
例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等。
1.2 内源性感染:指患者自身的病原体在住院期间引起的感染。
例如,手术切口感染、血液感染等。
1.3 引流性感染:指由于引流装置的使用而引起的感染。
例如,胸腔引流管相关性感染、腹腔引流管相关性感染等。
二、按感染来源分类2.1 外源性感染:指感染源来自医务人员、环境或其他患者。
例如,医务人员手部不洁、医疗设备不洁或患者间的交叉感染等。
2.2 内源性感染:指感染源来自患者自身。
例如,患者自身的病原体在住院期间引起的感染。
2.3 医源性感染:指感染源来自医疗操作、手术或医疗器械。
例如,手术切口感染、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等。
三、按感染严重程度分类3.1 严重感染:指感染病情严重,有明显的器官功能损害或危及生命。
例如,败血症、肺炎等。
3.2 中度感染:指感染病情较轻,对患者的身体功能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尿路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3.3 轻度感染:指感染病情较轻,对患者的身体功能影响较小。
例如,上呼吸道感染、皮肤浅表感染等。
四、按感染病原体分类4.1 细菌感染:细菌是导致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体。
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
4.2 真菌感染:真菌感染在医院感染中也较为常见。
例如,念珠菌、曲霉菌等。
4.3 病毒感染:病毒感染在医院感染中较为少见,但也有发生。
例如,呼吸道合胞病毒、乙肝病毒等。
五、按感染时间分类5.1 早期感染:指患者在住院初期感染的疾病。
例如,手术后48小时内发生的切口感染。
5.2 迟发性感染:指患者在住院后一段时间发生的感染。
医院感染的分类
![医院感染的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62f7bff8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0d.png)
医院感染的分类医院感染,又称为医疗相关感染,是指在接受医疗过程中,患者在医疗机构内感染的疾病。
医院感染是公共卫生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存质量。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对其进行分类是十分必要的。
1. 根据感染部位分类:-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指手术后切口出现感染症状,如红肿、渗液、疼痛等。
- 呼吸道感染:包括肺炎、支气管炎等,通常与呼吸机使用、气管插管等有关。
- 尿路感染:常见的是尿路感染、膀胱炎等,与导尿管使用、留置导尿等相关。
- 血液感染:指血液中出现病原体引起的感染,如败血症、血行感染等。
- 伤口感染:指非手术切口的伤口感染,如烧伤、创伤等。
-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与中心静脉导管使用相关,如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2. 根据感染病原体分类:- 细菌感染:包括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等,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
- 真菌感染:指由真菌引起的感染,如念珠菌、曲霉菌等。
- 病毒感染:包括呼吸道病毒、肝炎病毒等,如流感病毒、乙型肝炎病毒等。
- 寄生虫感染:指由寄生虫引起的感染,如疟疾、弓形虫病等。
3. 根据感染时间分类:- 院内感染:指患者在住院期间感染的疾病,通常在患者入院后48小时内发生。
- 院外感染:指患者在出院后感染的疾病,通常在出院后48小时后发生。
4. 根据感染严重程度分类:- 轻度感染:指患者出现轻微的感染症状,如局部红肿、轻度发热等。
- 中度感染:指患者出现中度的感染症状,如局部明显红肿、中度发热等。
- 重度感染:指患者出现严重的感染症状,如局部明显红肿、高热、全身感染症状等。
5. 根据感染来源分类:- 内源性感染:指患者自身的微生物在无菌部位引起的感染,如肺炎、尿路感染等。
- 外源性感染:指患者在医院环境中被其他患者或医务人员传播的感染,如呼吸道感染、血液感染等。
医院感染的分类有助于医疗机构更好地制定预防和控制策略,针对不同类型的感染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医院感染分类(最新)
![医院感染分类(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b0582cc2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5b.png)
医院感染分类(最新)一、引言医院感染,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HospitalAcquired Infection, HAI),是指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这类感染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医疗费用,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医院环境的复杂化,医院感染的类型和特点也在不断变化。
本文将详细介绍最新医院感染的分类,涵盖不同感染部位、病原体类型、感染途径等多个方面。
二、按感染部位分类1. 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包括鼻窦炎、咽炎等,常见病原体有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下呼吸道感染:如肺炎、支气管炎等,常见病原体有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案例分析:某医院ICU病房内,一名术后患者因呼吸机使用不当,感染了铜绿假单胞菌,导致重症肺炎,经过抗生素治疗和呼吸支持,最终康复。
2. 泌尿道感染无症状菌尿:患者无临床症状,但尿培养阳性。
有症状泌尿道感染:包括膀胱炎、肾盂肾炎等,常见病原体有大肠杆菌、肠球菌等。
案例分析:一名老年患者在留置导尿管期间,因护理不当感染了大肠杆菌,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经抗生素治疗后好转。
3. 手术部位感染浅表手术切口感染:感染局限于皮肤及皮下组织。
深部手术切口感染:感染涉及深部软组织。
器官/腔隙感染:感染涉及手术涉及的器官或腔隙。
案例分析:一名患者在腹部手术后,因切口护理不当,感染了金黄色葡萄球菌,导致切口红肿、化脓,经清创和抗生素治疗后愈合。
4. 血液感染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与中心静脉导管、动脉导管等使用相关。
非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由其他途径引起的血液感染。
案例分析:一名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因中心静脉导管感染了金黄色葡萄球菌,出现发热、寒战等症状,经拔除导管和抗生素治疗后病情稳定。
5. 胃肠道感染医院获得性腹泻:包括细菌性、病毒性、寄生虫性腹泻。
其他胃肠道感染:如伪膜性肠炎、胃肠炎等。
案例分析:一名患者在住院期间,因食用了被污染的食物,感染了诺如病毒,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经对症治疗后康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感染的分类
医院感染可按病原体来源、感染部位、感染的微生物种类等分类,一般采用前两种方法分类。
一、按病原体来源分类
医院感染按其病原体来源分类,可分为内源性医院感染和外源性医院感染两大类。
(一)内源性医院感染
内源性医院感染(endogenous nosocomial infection)也称自身医院感染(autogenous nosocomial infection),是指在医院内由于各种原因,病人遭受其本身固有细菌侵袭而发生的感染。
病原体来自病人自身的体内或体表,大多数为在人体定植、寄生的正常菌群,在正常情况下对人体无感染力,并不致病;在一定条件下当他们与人体之间的平衡被打破时,就成为条件致病菌,而造成各种内源性感染。
一般有下列几种情况:
1.寄居部位的改变例如大肠杆菌离开肠道进入泌尿道,或手术时通过切口进入腹腔、血流等。
2.宿主的局部或全身免疫功能下降局部者如行扁桃体摘除术后,寄居的甲型链球菌可经血流使原有心瓣膜畸形者引起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全身者如应用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抗肿瘤药物及放射治疗等,可造成全身性免疫功能降低,一些正常菌群可引起自身感染而出现各种疾病,有的甚至导致败血症而死亡。
3.菌群失调是机体某个部位正常菌群中各菌间的比例发生较大幅度变化超出正常范围的现象。
由此导致的一系列临床表现,称为菌群失调症或菌群交替症。
4.二重感染(superinfection)即在抗菌药物治疗原有感染性疾病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新感染。
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后,体内正常菌群因受到不同制菌作用而发生平衡上的变化,未被抑制者或外来耐药菌乘机大量繁殖而致病。
引起二重感染的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和白色念球菌等为多见。
临床表现为消化道感染(鹅口疮、肠炎等)、肺炎、尿路感染或败血症等。
若发生二重感染,除停用原来抗生素外,对检材培养过程中过多繁殖的菌类须进行药敏试验,以选用合适的药物。
同时要采取扶殖正常菌群的措施。
(二)外源性医院感染
外源性医院感染(exogenous nosocomial infection)也称交叉感染(cross infection)是指病人遭受医院内非本人自身存在的各种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感染。
这种感染包括从病人到病人、从病人到医院职工和从医院职工到病人的直接感染,或通过物品对人体的间接感染。
病原体来自病人身体以外的地方,如其他病人、外环境等。
因此,所谓医院内的环境感染(如通过空气的感染),亦应属于外源性感染。
1.病人大部分感染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病人在疾病的潜伏期一直到病后一段恢复期内,都有可能将病原体传播给周围他人。
对患者及早作出诊断并采取治疗措施,是控制和消灭传染源的一项根本措施。
2.带菌者有此健康人可携带某病原菌但不产生临床症状,也有些传染病患者恢复后,在一定时间内仍可继续排菌。
这些健康带菌者和恢复期带菌者是很重要的传染源,因其不出现临床症状,不易被人们察觉,故危害性有时甚至病人。
脑膜炎球菌、白喉杆菌等可有健康带菌者,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等可有恢复期带菌者。
二、按感染部位分类
根据医院感染发生的部位,可分为以下各类,详见表1-1。
表1-1 医院感染分类(按部位分)
[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