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葫芦丝”的故事(原稿)
葫芦丝的传说
葫芦丝的传说(1)在德昂族广泛流传的古老爱情悲剧故事《昆撒乐和欧比木》,对葫芦丝的起源作了描述。
古代的德昂族寨子里有一个叫昆撒乐的小伙子和一个叫欧比木的姑娘,他们从小一起长大,青梅竹马,情投意合。
昆撒乐会用树叶、竹叶吹奏出美好的音乐。
由于叶片会干枯,难以保管,昆撒乐就用薄薄的铜片代替叶片,并把薄铜片放到细竹筒上吹。
后来,竹管被虫蛀出一些小洞,吹奏时用手指按不同的洞眼,竹管发出的声音就会变化,再套上葫芦,声音更悠扬了。
就这样,昆撒乐发明了“毕格宝”(葫芦丝的德昂语名称)。
昆撒乐常常在劳动之余吹起“毕格宝”,欧比木一听到乐声,就会来与他约会。
但是,欧比木的父母嫌昆撒乐家境贫寒,不愿将欧比木许配给昆撒乐,便悄悄的在深山老林里盖了一间小吊楼,将欧比木藏到小吊楼里,不让他们见面。
昆撒乐是个有骨气的小伙子,决心外出去挣钱,娶回心爱的姑娘。
欧比木一个人住在吊楼里,天天思念心中的情人,泪水把眼睛都弄花了。
一天,欧比木见地面上有脚印,以为是昆散乐来过,就把梯子放下,等待心上人的到来。
哪知吊楼附近的脚印竟是老虎留下的,晚上饿虎顺着梯子爬上吊楼,把欧比木吃了。
昆撒乐在外地拼命干活,节衣缩食,攒得了许多银子,赶回家。
他找到小吊楼时,发现心上人已不在人间,悲愤不己,钻进深山将老虎杀死。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就会用“毕格宝”吹起悲怨的乐曲,控诉这人为的悲剧。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昆撒乐和欧比木就将“毕格宝”作为“传情”乐器世代传承了下来。
“毕格宝”吹奏的曲子就是德昂人民用葫芦丝世代传承吹奏的《流泪调》。
现在梁河县的河西乡二古城德昂族村寨里,还有人会吹这首调子。
(2)在梁河傣族聚居区流传的葫芦丝起源的故事。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勐养江畔住着一个勤劳、善良的傣族青年叫桑亮。
在他去参加“嘎光露盛会”的途中帮助了一位卖葫芦籽的老大妈。
在老大妈的预言下,桑亮与买走葫芦籽的温柔美丽的傣族少女少玉相遇并深深相爱。
为了记住这位卖葫芦籽的老大妈,少玉在勐养江畔种下了葫芦,桑亮就在旁边种上了竹子,以便葫芦攀爬生长。
爱的泼水节葫芦丝
爱的泼水节葫芦丝
《爱的泼水节葫芦丝》
在中国的云南省,有一个叫做泸水的地方,每年的4月13日
至16日,这里都会举行一场盛大的传统节日——泼水节。
这
个节日不仅是云南傣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也是各族人民共同欢庆的日子。
在这场狂欢的泼水节上,人们会用清水泼洒彼此,象征着一年的坏运气被冲洗,迎接新的一年。
而在泼水节上,最吸引人的,莫过于悠扬的葫芦丝声了。
葫芦丝是传统的傣族乐器,也是泸水泼水节上必不可少的乐器之一。
葫芦丝音色清越悠扬,宛若龙吟凤鸣,在喧嚣的泼水声中愈发显得深情绵长。
在泼水节上,人们手持葫芦丝,随着欢快的鼓乐和欢呼声,演奏出一曲曲动听的乐曲。
这些曲目有的是欢快的民歌,有的是富有古老传统的古乐,而更多的则是表达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的情歌。
在泼水节的欢乐氛围中,葫芦丝成为了人们情感交流的桥梁。
无论是青年男女,还是老年人,都会被葫芦丝声所感染,纷纷投入到舞蹈和欢呼之中。
在这场节日的欢乐中,人们会感受到浓浓的爱意,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泸水泼水节的葫芦丝,不仅是一种音乐,更是一种表达对生活、对爱情、对友情的情感。
在这场节日的狂欢中,葫芦丝悠扬的
音色会深深地触动每一个人的心灵,让人们感受到爱的力量和美好。
愿泼水节的葫芦丝永远奏响,把爱传递给每一个人。
我的葫芦丝之路
我的葫芦丝之路王泓玥慢慢地、慢慢地走上那美妙的葫芦丝之路,回过头来,我看到了我一步步葫芦丝成长的脚印。
今年,已学葫芦丝两年,这两年的葫芦丝之路充满了欢乐。
九岁的我,在快乐的暑假时光中和妈妈去了她的葫芦丝学习班。
美妙的葫芦丝音乐吸引了我,于是认识了我现在的老师,开始了我的葫芦丝之路。
当初刚开始学时,指法总是不对,一节课学完了,还是老样子。
于是,老师在下课时“威胁”我说:“如果下节课指法还是这样的话,就拿小棍子敲你的手指!”我很害怕,回家后就不停地练习,有时累得嘴巴吹不响葫芦丝,手指累得僵硬不听使唤。
几天后,渐渐地指法学会了!因此,老师给我的印象就是“严”。
慢慢地,我发现老师其实还是挺风趣的。
在老师的训练之下,我的指法也越来也好了。
随着课程的深入,我开始学习一些技巧。
以为会是很难,我不禁有些担心:既然是技巧,那肯定得一遍遍地练,可是我能学会吗?教室里,在老师风趣的讲解下,我紧张的心慢慢地放松下来了。
学习起来也就轻松了,本来很难的“循环呼吸”,在老师高明的教学方法下,一会儿便学会了,觉得它并不是很难,而是好简单。
老师夸我学得快,我听了之后心里甜甜的,就像吃了蜜一样,学习的热情更高了,我决心要继续提高葫芦丝演奏水平。
前一段时间,著名的葫芦丝大师、葫芦丝王子李春华老师来到我油田,这里的葫芦丝爱好者蜂拥而至,来一睹大师的风采。
俞老师组织了一场葫芦丝演奏会,我也在表演之列,我既高兴又紧张,高兴的是能有机会得到李春华老的指点,可又怕演奏不好,给俞老师丢脸。
我怀着紧张的心情,第一个走上舞台,小心翼翼地、胆怯地走到预定位置,开始了表演,随着伴奏的音乐响起,我投入地吹了起来,忘记了紧张,放松了心情,吹奏的很成功!随着节目的进行,终于李春华老师开始表演《孤独的黑骏马》了,大厅里立刻鸦雀无声,美妙的音符进入我的耳朵。
老师模仿的马的叫声惟妙惟肖,我感觉就像一匹马儿在辽阔的草原上奔跑,走出黑夜,奔向黎明。
演奏完后,大厅里响起久久不息的掌声。
葫芦丝的传说故事
葫芦丝的传说故事
葫芦丝,又被称为“瓢箫”或“葫芦管”,是一种古老的民族吹奏乐器。
在中国各地的民间传说中,关于葫芦丝的传说典故丰富多样。
关于葫芦丝起源的一则传说,说的是在远古时期,一个贫苦的山里少年名叫阿牛。
他从小便热爱音乐,尤其喜欢吹箫。
然而,他家里贫穷,买不起一把好箫。
有一天,阿牛无意中发现了一颗葫芦藤,看见上面的葫芦形状奇特,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为什么不用葫芦制作一个乐器呢?
阿牛经过多次尝试,终于用葫芦制作出了一把美妙的乐器一—葫芦丝。
他把葫芦切去底部,取出种子,然后在葫芦的天然筒壁上开孔,制成一个共鸣腔。
他发现,这把看似简陋的乐器,竟能吹出优美动人的旋律。
阿牛建立了一个传习所,向人们教授如何制作和吹奏葫芦丝,使这一妙音传遍大江南北,深受人们喜爱。
在另一则传说中,很久以前,中国古代有一个流传久远的民族一一蚩尤民族,他们居住在长江流域,拜龙为神。
他们的族人因善于渔猎,所以极度依赖长江这条母亲河。
当地的习俗也围绕着渔猎来展开,乐器便是众多形式之一。
在民间赞美、颂祝神明的仪式中,蓝背蝇壳算是长江文化的一部分,而葫芦更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古人便将这两样东西相结合,制作成为当地民间独具特色的乐器,即葫芦丝。
这些传说中,葫芦丝的出现往往与民间智慧、勤劳创造息息相关,流露出浓厚的人文气息。
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和发展,葫芦丝已成为中
国民间音乐文化的一份子,流传至今仍广受喜爱。
葫芦丝的起源与由来
葫芦丝的起源与由来
葫芦丝又称葫芦萧,傣语称之为筚南母倒(南母倒即葫芦之意),在西双版纳,德宏,保山,瑞丽等傣族地区广为流行,在阿昌族,布朗族,德昂族中间也较为流传,现在葫芦丝乐器越来越被全国人名认可,在许多城市的公园,晚间的小路上都有一些葫芦丝的爱好者在吹奏,葫芦丝也渐渐进入老百姓的生活,拉近了人们的距离。
葫芦丝的最早起源于先秦时代,有很多葫芦丝的动人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
在傣族民间流传这样的一个动人故事,很久很久之前,一次山洪的发生,一个傣族小伙子怀里抱着大葫芦,闯过山洪的大浪,将自己的心上人就出来,他这种勇敢和对爱情忠贞不渝感感动了佛祖,佛祖把竹管插进金葫芦送给了小伙子,小伙子捧起了金葫芦吹奏出美妙的声音,立刻风平浪静,遍地开满了鲜花,孔雀开屏,情侣从此快乐幸福的生活。
从此葫芦丝在傣家世代流传。
傣族人民能歌善舞,多才多艺,每逢过节,无论是在江里赛龙舟还是在竹楼里喝酒都伴随着傣族动人吹奏葫芦丝的声音。
葫芦丝为什么以丝为结尾,那是因为葫芦丝的构造非常特殊,完全天然的制作材料,完美的纯手工制作过程。
它由葫芦,主管,簧片,附管组成。
主管开有七个空,音域为3567123456,附管持续发一个音。
葫芦丝的音质略带鼻音,声音优美动听,亲切富有感染力,表达温柔细腻的感情最为擅长,给人以含蓄朦胧的美感,因为它的音色宛如丝绸飘动,所以就称之为葫芦丝。
巴乌和葫芦丝渊源相同,吹奏方式、发音原理和音域基本相同,但是巴乌的音色非常厚实,“会吹葫芦丝就会吹巴乌”这句话也渐渐被人们所认同,所以民间称其为姐妹乐器。
我学会了葫芦丝
我学会了葫芦丝
时间:2019-02-25 11:57:08 | 作者:蔡晓瑞
在我们中国的民间里,有很雅俗共赏的艺术,比如:乐器、剪纸、机械等。
而我学的一门艺术是乐器。
它是我的——“宝葫芦”。
它经常给我“带”来快乐,是我最好的“知音”。
当时,我是二年级开始报的少年官,乐器葫芦丝。
我刚开始学,是最懂音乐的吴童老师。
吴童老师刚进门,就拿了一张纸。
让我学,吴童老师让我把一个出气孔按住,以免让葫芦丝变了音。
然后我就把原孔都按住,吴老师柔和的说,轻轻呼出一口气,不要太用力了,不然吹不响。
我按照吴童老师说的做。
一会儿工夫就吹出低音“唔”。
吴童老师微笑着,说好了,接下来我给你说一说音高问题,这音高,其实很简单,只要控制好气息。
你在试一试?我听后慢慢地将气息呼出,几乎出吴童老师笑了,说你学的挺快,好了,把手指一个一个放开,记住是从下倒上,然后再到后哦!
慢慢的、慢慢的。
啊,我好开心!因为我居然可以将乐谱一个一个一个的吹了下来,虽然断断续续吧,但也不错了。
那天下午有一节课的时间,每个星期有两天时间,所以不久,我就可以完完整整、熟熟练练地将曲子吹了下来。
我很开心!我收获了乐器朋友——葫芦丝,它经常给我带来快乐,这是我学的一门艺术,我在舞台上练就了我的勇气和毅力。
葫芦丝的起源与发-芝兰葫芦丝
葫芦丝的起源与发-芝兰葫芦丝
关于葫芦丝吉祥发源地和有关葫芦丝的起源传说故事被广泛认为是在葫芦丝之乡———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勐养,
而且早在先秦时代那里就有很多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了。
其渊源可追溯到先秦时代,它是由葫芦笙演进改造而成的。
在构造上仍保持着古代乐器的遗制,箫管数目正与三管之龠相同,两支副管不开音孔也和古箫完全一样,而发出持续的五度音程,则与古龠的“以和众声”惟妙惟肖。
但它的主管已开有7个音孔,与后世的箫笛非常近似,又显示出它在历史上的飞跃。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民族音乐工作者对葫芦箫进行了不断的改革。
1958年,云南省歌舞团首先把音域扩展为14个音。
近年来,北京的一些文艺团体又制成两种新葫芦箫。
其中的六管葫芦箫,可以吹奏单音、双音、单旋律加持续音及两个和音旋律加持续音。
既保持了原来乐器特有的音色和风格,又增大了音量、扩展了音域、丰富了音响色彩和表现力。
在我国民族乐器大花园中,它已成为一支引人注目的奇葩。
1980年初,中央民族乐团访日小组,曾用这种新葫芦箫为日本人民演奏,受到了欢迎和好评。
傣族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很久以前,一次山洪爆发,一位傣家小卜冒抱起一个大葫芦,闯过惊涛骇浪,救出自己的心上人,他忠贞不渝的爱情感动了美妙的乐声,顿时风平浪静,鲜花盛开,孔雀开屏,祝愿这对情侣吉祥幸福。
从此葫芦丝在傣族人家世代相传。
傣族人民多才多艺,能歌擅舞,在节日里,不论是在江中划龙舟或是在江边放高升,还是在广场上赶摆,或是在竹楼里饮酒欢歌,都可以听到动人的歌声。
赞哈(民间歌手)在葫芦丝的伴奏下唱着古老的传说和美丽的神话,唱着旧社会的苦难和新社会的幸福。
傣族葫芦丝民间故事简介
傣族葫芦丝民间故事简介
傣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居住在云南、广西、广东等地。
傣族
人民自古就善于创作美丽的民间故事,其中最受欢迎的一种故事形式是以葫
芦丝为主题的故事。
葫芦丝是一种傣族传统乐器,它是用葫芦做成的管弦乐器,具有独特的
音色和韵味。
在傣族的民间故事中,葫芦丝常常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这些故事中,葫芦丝往往被赋予了魔法般的力量。
它可以用来保护人
们免受邪恶的侵害,也可以用来治愈疾病和伤痛。
故事中的主人公通常是一
位傣族小伙子或小姑娘,他们利用葫芦丝的力量与各种困难和恶势力作斗争,最终取得了胜利。
有一则著名的傣族葫芦丝民间故事是关于一位名叫阿瑶的小女孩的。
阿
瑶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傣族女孩,她拥有一把神奇的葫芦丝。
故事中,阿瑶利
用葫芦丝的力量帮助村庄里的人们战胜了一只凶恶的怪兽,并终止了怪兽对
村庄的威胁。
她的英勇行为赢得了村民们的赞赏和尊敬。
傣族葫芦丝民间故事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寓意深远的故事情节吸
引了众多观众。
这些故事传承了傣族丰富的文化和民族精神,也展示了傣族
人民善良、勇敢的品质。
总之,傣族葫芦丝民间故事是一种富有想象力和魔力的艺术形式,它不
仅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和娱乐,同时也传递着傣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
困难的勇敢面对的态度。
葫芦丝吹出的快乐
葫芦丝吹出的快乐
与葫芦丝的相识,还得从三年前说起。
记得在上一年级的时候,一次,音乐老师让我们带葫芦丝。
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老师让我们带葫芦丝干什么?这时,老师又说了:“下节课我们学吹葫芦丝。
”“耶!”同学们欢呼起来。
可是我却想:吹葫芦丝?难吗?我能学会吗?
上音乐课了,老师先给我们吹了首《月光下的凤尾竹》。
那美妙的音乐立刻把我吸引住了,想不到普普通通的一个小葫芦,竟然能吹出那么动听的音乐,我羡慕极了。
于是,暗下决心:我一定要学会吹葫芦丝!
老师先教我们吹基本音符。
我们虽然吹出来了,但吹得不好听。
接下来,老师教我们练习指法。
我看着老师的手指连眼都不敢眨一下,生怕一不留神漏掉了什么。
回家后,我着迷地反复练习吹奏和指法。
先能熟练地吹音符,接着能吹降b调的曲子了。
过了一段时间,我终于能吹整首《赛马》了!我高兴得欢呼起来。
从此,葫芦丝成了我的好朋友。
高兴的时候,我会让它和我一起分享我的快乐;遇到不开心的事,也只有葫芦丝能读懂我的心情。
现在我吹葫芦丝已经过了八级。
我带着它参加过学校、社会举行的各类活动和比赛。
我用葫芦丝吹出了一首首动听的曲子,同时也吹出了我的自信和快乐。
在我心里,葫芦丝不是陪我一时的朋友,而是伴我一生的知己。
所以,无论在什么时候,我绝不会放弃吹葫芦丝的学习和练习。
虽然,这对我来说是一项艰难的挑战。
但,我相信“有志者事竟成”,我一定能行!。
【四年级】葫芦丝,我爱你
【四年级】葫芦丝,我爱你葫芦丝,我爱你!你是我最喜欢的乐器,每次听到你的声音,我都会陶醉忍不住想跳起舞来。
你的音色像清晨的鸟鸣,像夏日的绿草,像田野上飞翔的黄蝴蝶。
你是那样的优美动听,让我心旷神怡。
我还记得当我第一次听到你的声音时,我完全被你征服了。
我听见从你身上传出的音乐,就像是一个魔法般,把我带入了一个梦幻的世界。
我感受到了音乐的力量,是那么的美妙动人。
葫芦丝,你是中国传统的乐器,有着悠久的历史。
你是在古代农民的生活中产生的,最初是用来传递信息和娱乐的。
你的形状像一个葫芦,所以人们就叫你葫芦丝。
我喜欢你的外形,一段长长的竹子,上面有七个洞和一个吹口。
就是这样简单的装置,却能发出如此动听的声音。
葫芦丝,我对你的的钟爱让我学会了如何演奏你。
刚开始时,我对你一筹莫展,觉得自己永远也学不会。
我没有放弃,我坚持每天练习你,慢慢地,我终于能够吹出一些声音了。
虽然并不完美,但是我非常开心。
我发现,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够做到自己想要的。
我还喜欢和葫芦丝一起合奏。
和其他乐器合奏时,我可以感受到你的魅力,你的声音和其他乐器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美丽的乐曲。
我和朋友们一起演奏你,我们都很投入,尽情地享受音乐的魔力。
葫芦丝,你陪伴了我很多的时候,我喜欢在家里吹奏你,享受一份宁静和快乐。
有时候,我会带着你去公园,在那里吹奏给大家听。
我看到人们听到你的声音时,都会忍不住笑起来,他们也被你的音乐感染了。
葫芦丝,你像一只魔法笛,让人们沉浸在音乐的世界中。
葫芦丝,我爱你,你给了我无限的快乐和愉悦。
每次和你演奏时,我都觉得自己像变成了一只鸟,可以自由自在地飞翔。
你的声音让我的心灵得到了洗涤,让我忘记了一切的烦恼和忧愁。
葫芦丝,谢谢你陪伴了我这么久。
无论我走到哪里,我都会将你紧紧地放在心里,永远不会忘记你。
我会继续努力学习和演奏你,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欢你。
葫芦丝,我爱你!你是我心中最美的乐器,你给了我无限的快乐。
让我们一起跳动起舞,奏响美妙的音乐。
向同学推荐葫芦丝二年级作文
向同学推荐葫芦丝二年级作文葫芦丝的奇妙世界
嗨,小伙伴们!今天我要给大家推荐一种超酷的乐器——葫芦丝。
你们知道吗?它可是我们中国的国宝级乐器呢!
说起葫芦丝,我得先给你们讲个故事。
从前,有个小山村,村子里住着一位老爷爷。
他每天都会吹奏葫芦丝,那悠扬的声音仿佛能让人进入一个美妙的世界。
后来,这个小山村就变成了音乐之乡,大家都喜欢用葫芦丝来表达情感。
你们知道吗?葫芦丝不仅好听,还能发出很多种声音。
比如,轻轻一吹,就能发出像小鸟叽叽喳喳的声音;再用力一点,就能变成大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要是再加大力度,还能模拟出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呢!
而且,葫芦丝还有很多种类哦!有单簧管式的、双簧管式的、竖笛式的等等。
每种葫芦丝都有自己独特的音色,就像是不同性格的小伙伴一样。
记得有一次,我在公园里看到一群小朋友在玩葫芦丝。
他们一边吹奏,一边开心地笑着。
我也跟着学了起来,虽然刚开始有点难,但慢慢地我就掌握了技巧,也能发出一些好听的声音了。
从那以后,我就知道葫芦丝是一种非常有趣的乐器,值得大家去尝试和学习。
除了好玩,葫芦丝还很有教育意义呢!它可以帮助我们培养耐心和专注力,提高我们的音乐素养。
而且,学习葫芦丝还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感受到民族音乐的魅力。
所以啊,我强烈建议大家都去试试葫芦丝!说不定你会被它深深吸引,从此爱上音乐呢!记得带上你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让我们一起在葫芦丝的世界里尽情舞蹈吧!。
我与葫芦丝的故事
我与葫芦丝的故事
小时候,我家住在一个小村庄里,每天晚上都能听到村里有人吹奏葫芦丝的声音。
那声音清脆悠扬,让人心旷神怡。
我对葫芦丝的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开始向那位吹奏葫芦丝的大叔学习。
那位大叔很有耐心,他教我如何吹奏葫芦丝,如何掌握节奏和音调。
我每天都会跑到他家里去学习,有时候还会请他到我家里来教我。
渐渐地,我对葫芦丝的音乐越来越着迷,我开始尝试着自己创作一些曲子。
我喜欢用葫芦丝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有时候是快乐的,有时候是悲伤的。
我会在自己的小屋里,静静地吹奏葫芦丝,让自己的情感随着音乐飞扬。
有时候,我也会到村里的广场上,和其他人一起吹奏葫芦丝,让音乐传遍整个村庄。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越来越喜欢葫芦丝的音乐,我也越来越懂得了如何用葫芦丝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我和那位大叔也成了好朋友,我们经常一起吹奏葫芦丝,分享自己的音乐心得。
现在,我已经长大了,离开了那个小村庄,但是我对葫芦丝的音乐仍然充满了热爱。
每当我听到葫芦丝的声音,我就会想起那个小村庄,想起那位教我吹奏葫芦丝的大叔。
葫芦丝的音乐,已经成为了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与葫芦丝的故事
我与葫芦丝的故事
介绍:我与葫芦丝的故事
起因:偶然的相遇
小时候,我就对葫芦丝这种传统乐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一直未曾
接触过。
直到某天,我在一个小巷口听到了如梦似幻的葫芦丝声音,
跟着声音来到了一群老人的聚会现场。
发展:初学葫芦丝
一位老先生很是热情地给我介绍了葫芦丝的历史和演奏技巧,还教给
我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
自此,我开始了我的葫芦丝学习之路。
起初,吹奏葫芦丝的技巧不是很好掌握,需要不断地练习和调整姿势。
但是,当我终于吹出完美的音调时,那种满足感和激动之情是无以言表的。
高潮:葫芦丝演奏会
随着不断的练习,我的吹奏技巧也越来越熟练。
后来,我加入了一支
民间音乐演出团队,并参加了一次县级葫芦丝演奏比赛。
我强烈地感
受到了与乐器、与观众之间的密切联系,也感受到了用音乐传递人与
人之间情感的力量。
收获:音乐带给我的快乐和成就感
通过与葫芦丝的相遇和学习,我不仅得到了一种全新的音乐体验和乐趣,还提升了我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在演奏中,我感受到音乐带
给我的无限快乐和成就感。
同时,这也启发我对传统文化的更深入了
解和热爱。
总结:葫芦丝之美
葫芦丝是中国传统乐器的珍品之一,其音质优美动听,富有独特韵味。
通过我的经历,我相信每个人都可以通过音乐来发掘自己的潜力和才华,享受乐器赋予的美好。
经典散文:葫芦丝情缘
经典散文:葫芦丝情缘经典散文:葫芦丝情缘在这座喧闹的小城中,嘈杂的音浪惹得我心烦意乱。
在多重束缚之下,唯有那葫芦丝是我最好的精神慰藉。
葫芦丝又名葫芦箫,是少数民族云南的著名乐器。
这些年来,古朴葫芦丝已慢慢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我便有一个十分精巧的葫芦丝,外观典雅,活像一个水灵灵的葫芦高挂着,身披一件翠绿色的“外衣”,如一块无暇的翡翠,引得客人们都啧啧称赞。
七个发音孔像几个圆圆的小眼睛,一个小巧的葫芦吹嘴像一块细雕的玉石,细看还能发现葫芦丝上的一棵翠竹,就像烙印在上面一样,看不出一丝一毫的雕琢印记。
在我刚步入学堂之时,我和葫芦丝的情缘就谱写了……在那棵梧桐树下,妈妈一脸正色地对我说:“既然选择了这条路,那就千万不能退缩,咱们别的东西没有,就是不怕苦!”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课堂上,大家都十分认真地学习,我也不甘落后。
老师耐心地一遍遍给我们讲乐谱、教我们按音孔。
我看着旁边的同学都露出志在必得的神情,而我却像一只找不到方向的野鸭子,混在人群中,我读不准乐谱,捏不好音孔……响亮的乐曲顿时奏响了,可这声音在我听来却像在宣判我的死刑……第一次的作业是吹奏《金孔雀》。
放学铃拉响了,我轻轻地背起我的葫芦丝,慢吞吞地走在一条林荫小道上,金秋,片片金灿灿的银杏叶像一只只金蝴蝶在我的头上盘旋飞舞,落在地上铺成了一条“金光大道”。
我找到了我最棒的练习之地!我亲吻着葫芦丝,感受到它的温度,手指摸摸索索地握准了音孔,我吹响了最基本的“哆来咪发……”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声,但那清脆的声音足以让我满足与欢悦了。
我仿佛找回了一丝自信,拿出在课堂上摘抄好的乐谱,我像一个小和尚念经一样默默地读了起来,直到将乐谱烂熟于心了,我开始我的第一次挑战。
我能感受到自己的兴奋与激动,我的嘴唇在微微颤动,我的手微微发颤……可是,只仅仅吹奏了四五声,我就再也没有勇气继续吹下去了,这哪里是吹奏葫芦丝,分明是在据床腿啊!吱吱呀呀的声音断断续续地飘荡着,像什么可怜的动物在凄凉地呜咽,打破了小道上的'清宁。
葫芦丝的故事
葫芦丝的故事
葫芦丝,又称葫芦箫,是一种中国传统乐器,历史悠久,音色
清脆悦耳。
它的名字源自于其外形酷似葫芦。
葫芦丝在中国民间音
乐中占有重要地位,常常被用来演奏民歌、山歌等,是中国音乐文
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葫芦丝最早出现在中国南方地区,后来逐渐传播到全国各地。
它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选用葫芦、制作葫芦丝的吹口、吹孔和吹孔
盖等。
葫芦丝的外形简单朴素,但是在制作过程中需要经过精细的
打磨和加工,才能保证音质的优良。
葫芦丝的演奏技法也是多种多样,包括吹奏、吹打、吹唱等。
演奏者需要通过口腔的吹气和手指的协调配合,才能演奏出优美的
旋律。
葫芦丝的音色清脆悦耳,常常能够给人带来愉悦的听觉享受。
葫芦丝在中国的民间音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常常被用来演
奏各种民歌、山歌,以及一些古老的曲子。
葫芦丝的音色清越悠扬,能够很好地诠释这些曲子的意境和情感,使人们在聆听音乐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蕴。
除了在中国的民间音乐中有着重要地位外,葫芦丝也逐渐受到
世界各地音乐爱好者的青睐。
在一些国际音乐交流活动中,葫芦丝
常常成为中国音乐文化的一张名片,吸引着许多外国人的关注和喜爱。
葫芦丝的故事,不仅仅是一种乐器的故事,更是中国音乐文化
的一部分。
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传承着古老的音乐传统,展现着中国音乐的独特魅力。
愿葫芦丝的美妙旋律,永远在时光中
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中国音乐的魅力。
中小学葫芦丝的由来作文
【篇一:葫芦丝的由来作文】有个傣族男孩从小就没有了妈妈和爸爸,靠着邻居们给他送些饭菜,就这样他慢慢长大了。
虽然他从小是吃百家饭长大的,但长成了一个帅气的小伙子。
小男孩长大成小伙子之后,每天早上就去山上砍柴,从早上一直砍到傍晚,才背着一大捆柴火下山。
寨子里的邻居们哪家想要柴火,小伙子就送给他们一些,每天给乡亲们送完柴火,等到还有剩余的柴火,小伙子就背到镇上去卖些零钱贴补家用。
有一天,小伙子又上山砍柴了。
他砍了好多柴火。
砍着砍着,他突然听到一种叮叮当当的声音,就顺着声音找去,看到了一个个葫芦在山崖上生长。
他爬上去摘了一只葫芦下来,然后在葫芦口上用柴刀切了一个口,再挖出里面的葫芦瓤,再在葫芦上戳出几个小洞,然后送到嘴边吹了起来。
没想到,吹出的声音很好听!吹着吹着,对面的山坡上有一个采茶的姑娘摘下一片茶叶,就和小伙子对起山歌来……唱着唱着,小伙子快乐极了,就在山坡的草地上睡了一觉。
快到晚上了,姑娘也要下山了。
小伙子一看到姑娘就爱上了她。
于是,两人一起回了家。
晚上,正在熟睡中的小伙子忽然听到外面下大雨了,他听到山谷里传来隆隆的声音,就知道山洪要来了。
他害怕地拿起葫芦丝就往外面跑,一边跑一边吹着葫芦丝,喊道:“马上就要发洪水了,大家快跑呀,快跑到山上去!”乡亲们听到小伙子的喊声都往山上跑,小伙子看到人群中没有白天自己相爱的姑娘,便一边问一边找,直到找到她的家中才看到姑娘还在床上熟睡。
于是,二话不说,背起姑娘就往山上跑。
他背着姑娘刚跑到山上,洪水就来了,把村寨冲没了。
第二天,天气晴朗,小伙子和心爱的姑娘在山坡上举行了隆重的婚礼。
从此以后,葫芦丝也在傣族人家世代相传。
【篇二:葫芦丝的由来作文】在很久很久以前,在云南傣族的部落里有个小伙子,他从小就失去了双亲,只能靠砍柴吃百家饭长大。
有一天,小伙子又上山砍柴了。
这一天的天气很好,蓝湛湛的天空,白云一丝一缕的,就像孩子们手中的一串串棉花糖,雪白雪白的,可漂亮了。
小伙子被山里美丽的景色陶醉了,便哼起了他砍柴时经常唱的山歌来。
小学生学习葫芦丝的真实故事
小学生学习葫芦丝的真实故事编者按:葫芦丝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乐器,作者在暑假中学习葫芦丝并产生了深厚的情感,下面我们来看看《悠远·清亮·葫芦丝》这个故事吧!暑假,我报名参加了西吉一小青少年课外活动中心组织的普惠兴趣班,学习吹奏葫芦丝。
因为偶尔在电视上看到过,一个傣族小伙用葫芦丝演奏了一曲《月光下的凤尾竹》,独特悠扬的音质,一直让我念念不忘。
葫芦丝又称葫芦萧,流行于傣族等民族。
之所以称为葫芦丝,是因为它主要由一个葫芦和三根竹管组成。
葫芦上端为吹嘴,下端的三根吹管为音管。
中间较长的一个为主音管,由葫芦、主管、簧片与附管等部分组成。
主管正面有七个气孔,背面上端有一个气孔,下端还有一个出气孔和两个穿绳孔。
圆圆的葫芦上面烙刻着中国写意的山水图画,古朴典雅,庄重地标注着自己中国民族乐器的身份。
葫芦丝发音清亮,略带鼻音,吹奏时如抖动丝绸那样飘逸,给人以含蓄朦胧的美感,如同仙乐余音袅袅,回味无穷。
学习第一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教室。
老师给我发了一个降B调的葫芦丝,打开盒子,一阵淡淡的木香氤氲在我的鼻尖。
葫芦上面的防摔带是皮革的,葫芦丝下端的竹管上拴着一个精致的中国结,下面还绑着两个小彩球。
既美丽庄重,又活泼可爱。
我一看便爱不释手,情不自禁用力吹了起来。
谁知道任我吹得面红耳赤、额头出汗吹不出一点声音。
我再次仔细观察了一下,这么精致的葫芦丝怎么吹不出声音呢?难道这葫芦丝真是“金玉其外而败絮其中”吗?看到坐在同一间教室里的同学,有的如我一般正在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有的却已经吹得像模像样,一副舍我其谁的神气活现的样子,我如坐针毡。
正当我无助的时候,辅导老师走进来,对大家说:“同学们先不要着急吹,要先了解葫芦丝的结构特点以及吹奏特点。
”接着老师详细地给我们讲解葫芦丝的吹走方法。
我鼓起勇气说;“老师,您能不能给我们示范几首曲子,让我们感受感受?”老师爽快地说:“好啊!”从老师那个跟我们一模一样的葫芦丝里飘出的曲调,时而如小桥流水之婉约;时而如旭日喷薄之豪放;时而如大江之东流去;时而如轻风拂杨柳……正在我听得目瞪口呆时,曲调戛然而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葫芦丝”的故事
葫芦丝吹响了。
“小葫芦丝”笑了。
在悠扬的音乐中,他仿佛看到了“湖边的金孔雀”,看到了“月光下的凤尾竹”,还有那“烛光里的妈妈”。
小溪旁,音符跃动,曲调飞扬,伴着“小葫芦丝”那跳动的心,一起飞到了那美丽的“源头”:
“小葫芦丝”是谁?他叫陈超宇,又叫小宇,名字可能有点大,可快9岁了,个儿却不高,瘦瘦小小的,外婆村上的伙伴还叫他“小葫芦”呢。
他知道小伙伴是在笑他矮,伤心极了,跑回家,哭了。
妈妈知道原因后,安慰小宇说他永远是妈妈心中的男子汉.接着问:“他们叫你什么?“小葫芦!”小宇委屈地说.妈妈这时眼睛一闪,“小葫芦”?。
哎,小宇,你不是很喜欢音乐吗?有一种乐器就叫葫芦丝,声音非常优美,。
”
小宇立刻兴奋起来,瞪大双眼,问:“真的吗?”妈妈点点头。
没过几天,一把漂亮的葫芦丝就到了小宇的手上,妈妈还给他请了一位好老师—卢老师。
几天后,电视里一位民族艺术家正在手操葫芦丝表演,悠扬的曲调如天籁之音飘进了小宇的耳朵里。
小宇立刻被这种神奇的乐器吸引了,什么巧克力呀,奥特曼呀,统统抛向了脑后。
从此,小宇对这小葫芦丝爱不释手,连上学也带着,一有空就拿出来练。
练气,练音准,练音位,练指法。
慢慢的,调找到了,吹起来有点模样了。
小宇暗暗高兴,心中也多了分自信。
舌头经常涩涩的,指腹也磨破了。
功到自然成,不久,小宇便成了班上的“小演奏家”,在学校举行的各种活动中,他的表演成了指定节目。
再回到外婆家时,这美丽的小山村处处鸟语花香,秀丽宜人.树上莺飞,草中燕舞,田野里蛙叫虫鸣。
小宇仿佛来到了交响乐团,没有指挥,却如此和谐。
小宇情不自禁地掏出葫芦丝和上了,先是一曲《牧童曲》,再是一曲《竹林深处》,虫不鸣了,鸟不叫了,莺燕在听。
呼啦啦,村里的那些小伙伴也都跑来了,都羡慕地看着这“小葫芦”。
“怎么样?我这‘小葫芦’怎么样?你们今后干脆叫我‘小葫芦丝’吧,我爱听”小宇开心地说。
就这样,小宇在音乐声中慢慢成长,随着学习的深入,他懂得了更多。
他说:“我不能没有‘葫芦丝’,它带给了我生活的乐趣。
我要用葫芦丝放飞梦想。
”
“小葫芦丝”小有名气了,他紧张并快乐地生活着。
同学们,你们认识他吗?(指着自己)他就是我-----快乐而自信的陈超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