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醛毒性是乙醇83倍

合集下载

第九章酒类掺伪检测

第九章酒类掺伪检测
(2)酒中带苦:来源于杂醇类。 原料霉变,单宁成分过多;霉菌感染;酵
池温度高,发酵不正常;水质不洁,含碱性物 质超标。
2021/9/21
21
(3)白酒中带辛辣味:含醛类量超标。 蒸馏分段摘酒的温度偏高造成的;
冬天入池温度过低,发酵不完全时,含 醛量会增高。另外,蒸酒时“缓汽蒸酒、 掐头去尾”,也能降低醛的含量,提高 酒的质量。填充料的清蒸和新酒贮存一 段时间,均会减少辣味。
2021/9/21
26
食用酒精按照国家标准要求是甲醇含量小于 0.015g/100mL,测出来的结果却是82.9g/100mL, 超标5千5百多倍,据检测,该工业酒精的乙醇的 峰是非常非常低,基本上是甲醇的峰,然后根据 乙醇的峰,基本上接近没有,就能判断(假酒)使 用的食用酒精,实际上就是工业甲醇。也就是说, 王长兵用来勾兑散装白酒的原料根本就不是食用 酒精,而是浓度高达80%的工业甲醇。
高锰酸钾处理酒中杂色及异味时残留下来 的。锰也是一种毒性很强的金属,会使饮 者头痛、头晕、失眠、乏力、记忆力降低、 性功能减退、四肢酸痛、易兴奋等。国家 卫生标准规定,以 Mn计≤2毫克/升。
2021/9/21
11
三、发酵酒的理化指标(卫生指标) 含有二氧化硫残留量、甲醛、铅、展
青霉素等四项。 啤酒:甲醛、铅 果酒、葡萄酒:展青霉素、二氧化硫、铅 黄酒:铅
2021/9/21
17
5.多元醇:包括甘油、2,3-丁二醇、戊五醇 (阿拉伯糖醇)、环已六醇、甘露醇等, 呈甜味,形成白酒醇厚的风味。
6.固形物:清香型浓香型米香型的酒精含量 为50~59%( 体积分数),固形物含量国家 标准为0.4g/L。
7.杂醇油:杂醇油是高级醇的混合物,在液 体里呈油状,包括异戊醇、丁醇、异丁醇 等。杂醇油含量多少及各醇之间的比例对 白酒风味很有影响,适量杂醇油有芳香味 道,过量有苦涩味道,也是有害成分。国 家标准为0.02g/L。

饮酒后会上头

饮酒后会上头

⑤精神引起人们思想情绪的好坏,在饮酒后的反应也是不一样的。在心情舒畅的情况下饮酒,不易上头。不舒畅,就容易上头。因此,劝君不要"借酒浇愁"。
②杂醇油引起杂醇油又称高级醇,是具有三个碳链以上的一元醇类的统称。恩格斯早在1978年的著作中指出,引起头痛的酒中物是杂醇油,特别是戊醇。尤其是异戊醇,对人体中的交感神经、视觉神经等大脑细胞的伤害程度,比酒精的伤害程度要大19倍。
③醛类引起酒中的醛类主要是乙醛、乙缩醛、糖醛。前两者占酒中总醛含量的95%以上。乙醛的毒性是乙醇的10倍,甲醇为乙醇的30倍。甲醇在氧化成甲醛后,其毒性就增至90倍。如果进一步氧化成甲酸;其毒性更大,为乙醇的180倍;糖醛的毒性为乙醇的83倍。由此可见,饮料酒中的醛类,及人体内在氧化过程中所形成的中间产物,均比乙醇的毒性大得多,一旦饮用了醛含量高的酒,就会出现上头症状。此外,人体如果吸入过多的醛类,也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和心悸而损害心肌,促使血压升高。
④药物引起大多数中草药与酒配伍,并不发生逆反现象。古人也视酒为药,二千多年前的汉代就有“酒,百药之长,嘉会之好”。不少中草药以酒为药引,必须酒药同服,方见成效。但个别的中草药却有一定毒性,不能与酒同服。如红茴香根皮、雷公藤、草乌、雄黄、砒石及成药黑锡丹、愈痛丸、羊痫疯片、朱丹、铅黄等。因酒能加大这些药物的毒性,对人的毒害更大。如在服用汤药前后饮酒,人体往往就会出现上头或过敏现象。如糖尿病人服降糖灵、胰岛素等,或心血管病人服用硝酸甘油、消心痛等药物后就饮酒,也会引起面潮红、恶心、呕吐、眩晕、心动过速、头痛、腹痛、呼吸急促等不良症状;严重的甚至还会神志不清,酩酊大醉。这是因为酒精在氧化过程中被药物阻碍延缓了转化速度造成的。在服用镇痛、安眠、解敏、腹泻、痢疾等药物时,也不可饮酒。面红耳赤,头晕心跳,恶心,呕吐……这种现象叫“上头”。饮酒上头屡见不鲜。究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喝酒脸红的人碰了这东西致命

喝酒脸红的人碰了这东西致命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喝酒脸红的人碰了这东西致命导语:亲友聚会时,常会出现一喝酒脸就红的人。

喝酒脸红的罪魁祸首不是酒精(乙醇),而是乙醛。

在体内,酒精首先经催化变成乙醛,然后在乙醛脱氢酶亲友聚会时,常会出现一喝酒脸就红的人。

喝酒脸红的罪魁祸首不是酒精(乙醇),而是乙醛。

在体内,酒精首先经催化变成乙醛,然后在乙醛脱氢酶2的作用下进一步分解。

如果这种酶的活性出了问题,乙醛无法被及时代谢,大量滞留在体内,可能舒张面部血管,引起脸红,严重时可能对心、脑、肝、肾等器官造成伤害。

喝酒容易脸红的人在服药时应谨慎,尤其要注意以下三类药。

硝酸甘油:紧急用药可能无效众所周知,心绞痛发作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引起急性心肌梗死,甚至因严重心律失常导致猝死。

硝酸甘油是治疗心绞痛的“救命药”,然而在中国汉族人群中无效的比例却高达25%,其中很多是喝酒容易脸红的人。

乙醛脱氢酶2能特异性代谢硝酸甘油,产生一氧化氮,实现血管扩张,缓解心绞痛。

饮酒脸红者的乙醛脱氢酶2活性大多不高,服用硝酸甘油的效果可能不好,甚至无效。

建议这些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用硝酸甘油,必要时应备用或改服其他药,如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或速效救心丸、麝香保心丸等中药制剂,防止因用药不合理而贻误治疗时机,带来生命危险。

多种抗生素:可能引起剧烈头痛、心跳加快等症状除了平时用硝酸甘油要注意,饮酒后的一段时间内,要谨慎使用抗生素。

多种抗生素可与乙醛脱氢酶2结合,抑制酶的活性,使乙醛不能被及时代谢,在体内堆积,出现双硫仑反应。

其临床表现为面部发热、面色猩红、头颈部血管剧烈搏动或搏动性头痛,严重者可出现呼生活中的小知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120种一类致癌物详细清单全文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120种一类致癌物详细清单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这120种1类(最高级别)致癌物请您一定看仔细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根据与癌症的相关性大小,整理公布了4类致癌物的清单。

1类是对人类为确定致癌物;2类是对人类致癌性证据有限;3类是对人类致癌性可疑;4类是对人体可能没有致癌性的物质。

1类致癌物共120种,包括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酒精饮料、中式咸鱼、加工肉类、大气污染、太阳辐射和吸烟等。

首席记者林碧波日常接触1.与酒精饮料摄入有关的乙醛:乙醛是乙醇在人体代的中间产物。

有些人转化乙醛的酶较少,比其他人更容易蓄积乙醛。

饮酒后出现的面红耳赤、头晕头痛等症状,就是乙醛蓄积过多所致。

乙醛会造成细胞中的DNA损伤或双链断裂,从而致癌。

2.含酒精饮料中的乙醇:乙醇不仅能代产生乙醛,还是很好的溶剂,很多致癌物会溶解在乙醇中。

还会在酶的作用下生成大量氧自由基,导致肝细胞癌变。

还会提高体雌激素水平,诱发女性乳腺和生殖系统癌症。

3.含酒精饮料:除乙醇、乙醛外,某些酒精饮料中含石棉纤维、砷、镍等致癌物质;酒、酒精饮料生产发酵、蒸馏过程中还可能产生多环芳烃类(如苯并芘)等致癌物。

4.吸烟:香烟中含大量苯并芘等多环芳烃、酚类化合物、甲醛等致癌物,与肺癌、喉癌、唇癌、舌癌、口腔癌、食道癌、胃癌、结肠癌、胰腺癌、膀胱癌、肾癌和子宫颈癌等都有一定关系。

5.二手烟草烟雾:吸烟者吐出的冷烟雾中,焦油含量比吸烟者吸入的热烟雾中的多1倍,苯并芘多2倍。

6.无烟烟草:包括嚼烟和鼻烟等,尼古丁和亚硝胺含量更高,并含甲醛、砷、镉等致癌物。

7.N'-亚硝基降烟碱(NNN)和4-(N-甲基亚硝胺基)-1-(3-吡啶基)-1-丁酮(NNK):两种存在于烟草和烟气中的氮亚硝胺化合物,可诱导产生多种癌症。

8.加工过的肉类(摄入):腌制肉类含有较多亚硝酸盐、磷酸盐,熏制肉类含有多环芳香烃化合物(苯并芘)。

9.中式咸鱼:腌制过程产生大量亚硝酸盐,可能与鼻咽癌相关。

喝酒脸红的人酒量更好吗

喝酒脸红的人酒量更好吗

喝酒脸红的人酒量更好吗春节临近,亲戚相聚,朋友相约,开怀畅饮,举杯同庆,各种应酬接连不断,觥筹交错间,倍增喜庆气氛。

与此同时,每到年关、春节期间,医院急诊室的急救床位,几乎都被“老酒包”们占了。

酒桌上,喝酒脸红的人经常会被多劝上几杯,理由是,酒精都随着通红的脸排除体外了。

其实,恰恰相反,喝酒脸红,其实代表已经中毒了。

酒精进入人体后,很快在胃肠被吸收入血,血液中的酒精只有5%~10%直接随呼气、汗液及尿液排出,绝大部分都是由肝脏代谢。

酒的主要成分乙醇在肝脏内先代谢为乙醛,再转化成乙酸。

而中间产物乙醛能导致细胞内线粒体的功能障碍,故而饮酒后15~30分钟出现脸红、心跳加速、低血压、眩晕、恶心呕吐、头痛、乏力等症状。

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70%的汉族人体内存在“杜康基因”,有助于加快乙醇分解至乙醛,但大量累积的乙醛会导致人体内毛细血管充血,外在表现就是喝酒脸红,而人体此时其实已经进入酒精中毒的状态。

而日本久里浜酒精研究中心的研究发现,一喝酒就脸红的人,罹患食管癌的风险比不脸红者高6~10倍。

从生物化学的角度分析,“杜康基因”其实就是乙醇脱氢酶;但“杜康基因”其实只是参与了酒精分解过程的第一步,降解了大多与乙醇相关的毒素,对于第二步分解过程却是“无能为力”。

从乙醛转化为乙酸,需要依靠乙醛脱氢酶,而60%左右的亚洲人体内这种酶很少。

科学研究证明,乙醛的毒性其实比乙醇还高,其作用于心血管系统,引起血管扩张、毛细血管破裂,外在表现就是喝酒的人面红耳赤、头晕目眩。

人酒量的大小,完全由体内分泌的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的多少来决定。

这两种酶的多少,是先天形成的,目前没有任何办法能促进它们的分泌。

因此喝酒脸红者尤不适合过量饮酒,否则会大大加重肝脏负担。

化学板报知识素材

化学板报知识素材

化学板报知识素材在电影中常常看到公安人员利用指纹破案的情节。

其实,只要我们在一白纸上面用手指按一下,然后把纸上手指按过的地方对准装有碘蒸气与纸接触之后,按在纸上的平常看不出来的指纹就会渐渐地显示出来,并可以得到一个十分明显的棕色指纹。

如果把这白纸收藏起来,数月之后再做上面的实验,仍能将隐藏在纸面上的指纹显示出来。

这是因为,每个人的指纹并不完全相同,而手指上总含有油脂、油和汗水就会留在纸面上,只不过是人的眼睛看不出来罢了。

而纯净的碘是一种紫黑色的晶体,并有金属光泽。

有趣的是,绝大多数物质在加热时,一般都有固态、液态和气态的三态变化。

而碘却一反常态,在加热是能够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蒸气。

象碘这类固体物质直接气化于指纹含有油脂、汗水等有机溶剂,当碘蒸气上升遇到这些有机溶剂时,就会溶解其中,因此指纹也就显示出来了。

二、化学之最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5、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6、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钾。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8、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9、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银。

10、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

三、生活小窍门1 、生活窍门:巧用牙膏:若有小面积皮肤损伤或烧伤、烫伤,抹上少许牙膏,可立即止血止痛,也可防止感染,疗效颇佳。

2 、生活窍门:巧除纱窗油腻:可将洗衣粉、吸烟剩下的烟头一起放在水里,待溶解后,拿来擦玻璃窗、纱窗,效果均不错。

3 、生活窍门:炒鸡蛋的窍门:将鸡蛋打入碗中,加入少许温水搅拌均匀,倒入油锅里炒,炒时往锅里滴少许酒,这样炒出的鸡蛋蓬松、鲜嫩、可口。

4 、生活窍门:许多人爱吃青菜却不爱喝菜汤,事实上,烧菜时,大部分维生素已溶解在菜汤里。

比如小白菜炒好后,会有70%的维生素C溶解在菜汤里。

5、生活窍门:烧荤菜时,在加了酒后,再加点醋,菜就会变得香喷喷的。

减少白酒酒体刺激感研究进展

减少白酒酒体刺激感研究进展

减少白酒酒体刺激感研究进展邓玉玲; 敖宗华; 赵金松; 曹晓念; 任剑波; 宋川【期刊名称】《《酿酒科技》》【年(卷),期】2019(000)011【总页数】6页(P54-59)【关键词】白酒; 刺激感; 研究进展【作者】邓玉玲; 敖宗华; 赵金松; 曹晓念; 任剑波; 宋川【作者单位】四川轻化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四川宜宾644000; 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泸州646000; 国家固态酿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泸州64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61.4; TS262.3中国白酒有着悠久的历史,复杂的酿酒工艺各有千秋,造就了博大精深的中国白酒文化,也形成了十二大香型白酒。

白酒中的酒精和水占总成分的98%~99%,剩余的1%~2%则是对白酒风味有着关键影响的呈香呈味物质。

白酒生产过程产生的呈香风味物质中,有些在形成或贡献风味的同时,它们之间的量比关系会明显影响白酒口感和人体舒适感。

因此,有必要开展减少白酒刺激感,提高白酒舒适度的研究。

四川省白酒专家曾祖训就曾提出了“醉酒度”的概念,提出白酒应追求具有“入口时不辣嘴、不刺喉,醇和爽净,协调自然,饮酒过程醉得慢,醒得快,酒后不口干,不上头,感觉清新舒适”的低醉酒度特性。

醉酒度其实就是指饮酒后对人的精神激活的程度,既要满足美好的身体和精神享受,又不会影响学习和工作,影响身体健康。

本文从减少白酒酒体刺激感、提高白酒饮用舒适度的角度出发,对使人体产生刺激性的因子及其形成机理以及目前可有效减少酒体刺激感的研究方法或控制措施进行归纳与论述,以期更加系统地为生产实践稳定产出适口性更强的优质白酒提供方法参考。

1 酒体对人体刺激感及其因子酒体对人体的刺激感主要表现在饮时口味辛辣、苦涩、具有灼烧感等,饮后出现上头效应、醒酒慢及引起人体其他不适症状等。

因此,明确白酒酒体中对人体产生刺激性的因子及其形成机理并提出相应控制措施,对生产刺激性较低的优质白酒显得尤为重要。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120种一类致癌物详细清单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120种一类致癌物详细清单

这120种1类(最高级别)致癌物请您一定看仔细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根据与癌症的相关性大小,整理公布了4类致癌物的清单。

1类是对人类为确定致癌物;2类是对人类致癌性证据有限;3类是对人类致癌性可疑;4类是对人体可能没有致癌性的物质。

1类致癌物共120种,包括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酒精饮料、中式咸鱼、加工肉类、大气污染、太阳辐射和吸烟等。

首席记者林碧波日常接触1.与酒精饮料摄入有关的乙醛:乙醛是乙醇在人体内代谢的中间产物。

有些人转化乙醛的酶较少,比其他人更容易蓄积乙醛。

饮酒后出现的面红耳赤、头晕头痛等症状,就是乙醛蓄积过多所致。

乙醛会造成细胞中的DNA损伤或双链断裂,从而致癌。

2.含酒精饮料中的乙醇:乙醇不仅能代谢产生乙醛,还是很好的溶剂,很多致癌物会溶解在乙醇中。

还会在酶的作用下生成大量氧自由基,导致肝细胞癌变。

还会提高体内雌激素水平,诱发女性乳腺和生殖系统癌症。

3.含酒精饮料:除乙醇、乙醛外,某些酒精饮料中含石棉纤维、砷、镍等致癌物质;酒、酒精饮料生产发酵、蒸馏过程中还可能产生多环芳烃类(如苯并芘)等致癌物。

4.吸烟:香烟中含大量苯并芘等多环芳烃、酚类化合物、甲醛等致癌物,与肺癌、喉癌、唇癌、舌癌、口腔癌、食道癌、胃癌、结肠癌、胰腺癌、膀胱癌、肾癌和子宫颈癌等都有一定关系。

5.二手烟草烟雾:吸烟者吐出的冷烟雾中,焦油含量比吸烟者吸入的热烟雾中的多1倍,苯并芘多2倍。

6.无烟烟草:包括嚼烟和鼻烟等,尼古丁和亚硝胺含量更高,并含甲醛、砷、镉等致癌物。

7.N'-亚硝基降烟碱(NNN)和4-(N-甲基亚硝胺基)-1-(3-吡啶基)-1-丁酮(NNK):两种存在于烟草和烟气中的氮亚硝胺化合物,可诱导产生多种癌症。

8.加工过的肉类(摄入):腌制肉类含有较多亚硝酸盐、磷酸盐,熏制肉类含有多环芳香烃化合物(苯并芘)。

9.中式咸鱼:腌制过程产生大量亚硝酸盐,可能与鼻咽癌相关。

注意!不可不知的小秘密,饮酒如何影响肝脏健康!

注意!不可不知的小秘密,饮酒如何影响肝脏健康!

注意!不可不知的小秘密,饮酒如何影响肝脏健康!酒精又叫做乙醇,进入人体后,能迅速被胃肠道吸收入血,绝大部分酒精在肝脏进行代谢,仅仅2%-10%由肾、肺排泄。

这就是酒精的嗜肝性。

在肝脏中,酒精首先变成乙醛,再变成乙酸。

其中乙醛是引起肝损害的主要祸首,它的毒性是乙醇的15倍。

因此,肝脏必须马上把它变成对人体没有毒性的乙酸,最后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

可是过量饮酒,不仅增加了肝脏的负担,过多的乙醛无法转变为无毒的乙酸,就会对肝脏造成伤害。

另外,酒精在分解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氧,可能造成细胞内低氧,导致肝细胞损伤。

过量的酒精代谢还会加重肝脏解毒负担,造成肝脏代谢紊乱,糖、脂肪、维生素、激素和微量元素缺乏或失调,引起肝细胞损伤和全身代谢综合征。

酒精损害到肝脏脂肪代谢的任何一个过程,均可以造成肝细胞内的脂肪堆积而发生酒精性脂肪肝。

酒精肝最大的特点就是“潜伏”,在初期几乎没有明显症状,肝功检查也可以是正常的,但肝细胞的损伤已经造成。

等到出现肝区不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明显症状时,此时病情已经很严重了。

饮酒是导致肝炎患者肝病进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每周饮酒量210-560克(1杯葡萄酒或1罐啤酒),含酒精约10-14克,肝硬化发生的风险加倍,甚至适度饮酒对肝病患者也是有害的。

肝炎患者如果经常饮酒,肝硬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饮酒者。

而且,饮酒量越大,病情进展就越重。

酒精在肝脏内代谢,可以与许多药物发生相互作用。

在肝炎治疗期间饮酒,可能会改变药物的代谢过程,降低药物疗效或者增加药物的毒性,进一步造成肝损害或其他器官系统的不良反应。

日本有一项研究证实,饮酒可以降低干扰素对丙型肝炎的疗效。

干扰素治疗24周后,30%的非饮酒者肝功能恢复正常,而饮酒者肝功能恢复正常的只有6%。

因此,世界卫生组织的《丙肝指南》特别强调,要劝告丙肝病毒感染者不要饮酒。

在配合医生进行科学治疗的前提下,保持健康的日常生活方式,远离烟酒对我们的肝脏造成二次伤害,对于疾病的转归至关重要。

饮酒与健康生活

饮酒与健康生活

饮酒与健康生活摘要:从古至今,酒无疑是社交礼仪必备之物。

有着“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酒逢知己千杯少”等美称。

那么,如何才能健康饮酒,成了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方向。

关键词:白酒成分;健康;适量饮酒让我们先来讨论下酒的成分:1、白酒中的主要成分:乙醇酒精(化学名叫乙醇)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分子式是C2H5OH,它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嗅之有特有的醇香气味。

除水以外,乙醇是白酒的最主要成分,因含有一个羟基官能团而呈微甜味,其含量的高低决定了酒的度数。

乙醇在人体中,不需要经消化作用即可直接被肠胃吸收,并很快扩散进入血液,分布到全身各个器官,主要在肝脏和大脑中。

饮酒后有80%的乙醇迅速被吸收, 其中90%在肝内代谢。

乙醇的代谢使得正常的肝脏氧化还原失调, 脂肪酸的氧化减少,合成增多, 促进了甘油三脂的形成, 使其在肝细胞内堆积而成酒精性脂肪肝。

大量饮酒之后乙醇对肝细胞有多种毒性, 如抑制谷胱甘肽的合成, 使清除自由基的功能减退, 影响蛋白的合成等, 可促进肝细胞的变性、坏死的炎症细胞浸润而形成酒精性肝炎【1】。

2、白酒中的有益成分:2.1酯类与酸类这是白酒中的含量仅次于乙醇的成分。

酯类进入人体后被酶解或水解成醇与酸。

如乙酸乙酯水解后生成乙醇与乙酸。

乙酸具有杀菌、抗病毒性能,它还有扩张血管、延缓血管硬化的功能。

乳酸乙酯水解后释放出的乳酸,对许多致病菌具有很强的抑制力。

它具有清理肠道、促进消化、增强免疫功能和防止细胞老化等功能。

2.2 莫纳可林这是红曲霉的代谢产物,它能阻断胆固醇的合成,能降低肝癌细胞的分裂指数。

红曲作为我国黄酒酿造的一种特殊曲种,它用大米为原料,经接种曲母培养而成。

红曲主要含有红曲霉菌和酵母等微生物,具有糖化与发酵的双重作用。

据历史记载具备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这三种功能的天然食品。

另外它具有保护肾脏、抗肿瘤,加强骨密度,防治骨质疏松症,还有抗炎,促进睡眠,增强记忆力,抗焦虑,影响脑衰老,解除酒精对神经细胞的毒性作用等等【2】。

白酒的毒害性

白酒的毒害性

白酒中有害物质的毒性毒理2013-6-24 11:07:56 来源:中国白酒网编辑部白酒中有害物质的毒性毒理1 甲醇产生于酿造过程白酒的质量受原料、辅料、微生物种类及工艺条件的影响。

原辅料的不同,生产出酒的质量也不同,用玉米、高粱为原料酿制的白酒,甲醇含量低,含量小于0.04%,而以薯类原料生产的白酒,甲醇的含量就高,粗放的操作中可达0.2%。

白酒在酿造过程中,由于原料的植物细胞壁及细胞间质的果胶中含有甲醇酯,在曲霉的作用下放出甲氧基,形成甲醇,因此,也可以说,甲醇是在发酵过程中从原料内释放出来的。

五碳糖发酵时,出甲醇多;六碳糖为原料产酒精多。

如薯类、糠麸、橡子等含五碳糖多,所以发酵出来的白酒,相应的甲醇含量也高。

甲醇愈高,对人(原载于《中国白酒》杂志2012年第一期)的毒害性也就愈大。

因此,不同的酿酒原料及其工艺,是甲醇含量多少的制约因素。

2 甲醇在人体中的代谢甲醇的氧化分解很慢,在人体内可经过呼吸道、胃肠道吸收。

在皮肤内有一部分可被吸收。

当甲醇被人体吸收后,在水和体液中的溶解度极高,可迅速分布在肌体组织内。

其含量与该组织内的含水量成正比。

在脑脊液、血、胆汁和尿中甲醇含量最高。

骨髓和脂肪组织内含水量低,因此甲醇含量也最低。

由于甲醇氧化分解慢,从体内排出也慢,因此在人体内毒性作用也较强。

未被氧化的甲醇可经呼吸道及肾排出体外,另一部分也可经胃肠道缓慢排出。

甲醇代谢途径如图所示。

3 白酒极少有甲醛白酒中的醛类主要有甲醛、乙醛、糠醛、丁醛、戊醛、乙缩醛等。

这些醛类都是白酒酿造过程中的产物。

白酒中少量的乙醛,是有益的香气成分,一般优质白酒每100ml都超过20 mg。

乙醛与乙醇可缩合成乙缩醛,有清香味,可增强口感,在优质白酒中可达到100mg以上。

乙缩醛的含量多少应是酒龄长短的重要标志。

醛类中包括甲醛,白酒中如含有甲醛,对人体是有害的。

甲醛和甲酸大都是甲醇氧化后的产物,都含有毒性。

甲醛为无色可燃性气体,有辛辣窒息臭味,对粘膜有强烈刺激性。

解酒最好最快的方法

解酒最好最快的方法

人体如何解酒?怎么解酒有效?作者:吾我酒饮半酣,血液流奔,思维激荡,神彩飞扬,意气奋发。

在酒的氛围下,相识不相识的人可以无拘无束,畅所欲言,觥筹交错间距离在消除,感情在升温。

酒之魅力妙不可言,酒文化之根源渊远。

各种政商界应酬场面,亲朋戚友同学同事的聚会,酒是必不可少的宠物。

然宠酒深则坏身体,应酬频繁,喝酒无度,轻则伤肝伤脑,重则酒精中毒,酒精成瘾,这时酒便成了毒物。

当伤害来临时,人们开始寻找解酒,怎么解酒才有效?解酒最好最快的方法是什么?要知晓这些,我们要先从了解人体是如何解酒开始。

那么,人体如何解酒?→ → → →20%由口胃吸收 80%由肠吸收↓ ↓ ↓ ↓ ↓ ↓ ↓ 10%经皮肤、肺、肾以原形直接排出体外 90%由肝脏分解↓ ↓ ↓ ↓ 酒精 汗腺 肺 血液 口 胃 肠 肝脏 渗出体表 呼出胸腔 分解成乙醛、乙酸、最终分解成糖、水、二氧化碳肾 排出体外酒,里面的有效成分是酒精,化学名称乙醇,它在酒里的百分含量称为度。

度数越高,酒的效果就越厉害。

酒精在人体内不需要经过消化作用,就可直接扩散进入血液中,并分布至全身。

酒精被吸收的过程在口腔中就开始了,到了胃部,也有少量酒精可直接被胃壁吸收,这部分占到总吸收量的20%,到了小肠后,小肠会很快地大量吸收其余80%。

酒精的吸收速度则与胃内有无食物、胃壁的功能状况、饮料含酒精的多少以及饮酒习惯有关。

空腹饮酒时最快,15 分钟吸收50%,半小时吸收60%~90%,2~3小时可完全吸收。

进入血液后,随血液循环流到各个器官,主要是分布在肝脏和大脑中。

,一小部分渗出血管进入组织间液经皮肤排出,一小部分经肾脏滤出随尿液排出,一小部分循环到肺部挥发经呼吸排出。

这些酒精都没有分解,以原形排出,因此酒喝多了浑身都是酒气。

这些都只有少部分,只占到进入身体酒精的10%,用呼吸测酒器可大约检测出体内酒精含量。

而90%的酒精要循环到肝脏后由肝脏分解,肝脏依靠其自身的分泌、蓄积、吞噬功能处理部分酒精,大部分要依靠肝脏里面的酶与酒精进行生物化学反应,这个系统有两部分,一部分是肝微粒体乙醇氧化酶系统、过氧化氢氧化酶系统等把酒精氧化为乙醛。

中国白酒的基本知识及如何品酒

中国白酒的基本知识及如何品酒


一、中国酒文化概述二、中国白酒的分类三、中国白酒的勾兑和调味四、酒曲及其在酿酒中的作用五、白酒的度及其测定方法六、白酒的营养物质和有害物质七、中国名酒介绍八、如何品酒








2-1、中国白酒的分类按使用的主要原料可分为: ①粮食酒。如:高粱酒、玉米酒、大米酒等。 ②瓜干酒(有的地区称红薯酒、白薯酒)。 ③代用原料酒。如:粉渣酒、豆腐渣酒、高粱糠酒、 米糠酒等。


一、中国酒文化概述二、中国白酒的分类三、中国白酒的勾兑和调味四、酒曲及其在酿酒中的作用五、白酒的度及其测定方法六、白酒的主要成分七、中国名酒介绍八、如何品酒

·







白酒的主要成分和营养物质白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酒精)和水。但乙醇不是酒的主要营养成分,也不是酒的有害成分。酒有着较高热量,据有关科研部门测定,每毫升纯酒精可产生热量7卡,相当于脂肪的供热量,明显地高于糖类、蛋白质的产热量。适量的酒精对人体是有益的。白酒内的乙酸、乳酸、乙酸乙酯、丁酸乙酯、乳酸乙脂、异戊醇等物质都是人体健康所必需的。所以说白酒是有营养的。乙醇的70%可被人体利用,1克乙醇供热能5千卡。酸、酯、醇、醛等这些并没有多少有营养的,只是香味而已。

·










四、白酒调味的作用 可归纳为三种:即添加作用、化学反应作用和平衡作用。调味前对基础酒必须有明确的了解,要选择好调味酒,在方法上要行作小样试验。调味后的酒还须再贮存7—15天,然后再经品尝,确认合格后才能包装、出厂。

乙醇和乙醛的毒性影响肝脏的解毒功能

乙醇和乙醛的毒性影响肝脏的解毒功能

乙醇和乙醛的毒性影响肝脏的解毒功能“人体化工厂”,因酒不堪重负随着社会生活的改变,无论是爱喝酒还是不爱喝酒的人由于应酬也会聚会也罢,多多少少的会接触到酒,众所周知喝酒容易伤肝,而肝脏有时我们人体的化工厂,饮酒之后,酒在胃肠道内很快被吸收,除了2%~10%从肾脏排出体外,吸收入血液循环中的大多数乙醇是在肝脏内降解处理的,90%以上的乙醇在肝脏中通过肝细胞内的酶催化成为乙醛。

而乙醛恰恰是一个肝毒性物质,具有直接刺激、损害肝细胞的毒性作用,能使肝细胞发生变性、坏死。

正常人少量饮酒后,乙醇和乙醛可通过肝脏代谢解毒,一般不会引起肝损害。

然而一次大量饮酒者,却常有恶心、呕吐等急性酒精中毒的症状出现。

长期嗜酒者,乙醇和乙醛的毒性则经常的影响肝脏对糖、蛋白质、脂肪的正常代谢及解毒功能,导致严重的肝损伤,酒精性脂肪肝便会逐渐形成了。

肉豆蔻——你不知道的养胃解酒功效肉豆蔻又称红豆寇、玉果,是豆蔻果仁的干制品,种仁近球形,味辛、温、无毒。

香气很浓,味辣而微甜,中医方面认为,肉豆蔻有温中下气、消食固肠、解酒的作用。

《日华子本草》载其“调中,下气,止泻痢,开胃。

消食。

皮外络,下气,解酒毒,治霍乱。

”《得配本草》亦认为其“消宿食,解酒毒。

”研究表明,肉豆蔻所含挥发油,少量能促进胃液的分泌及胃肠蠕动,具有开胃和促进食欲,消涨止痛的功效。

适量食用可缓解酒后脘腹饱胀和呕吐等情况,消解酒精残毒,起到养胃解酒的作用。

醉酒伤肝人群可在酒后适量进补,以利于排出体内残留酒毒,滋养胃阴,解除饮酒过量带来的伤肝、伤胃的危害。

专家提醒:未经加工的肉豆蔻适量服用可消食固肠,养胃解酒,但大量服用则有抑制作用,且有较显著的麻醉作用。

因此,要坚持适度原则。

葛根保健用处多,清热解酒有奇效葛根历来药用价值极高,内含12%的黄酮类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和人体必需的多种矿物质,是老少皆宜的名贵滋补品,有“千年人参”之美誉,尤其在解酒护肝方面有很好的效果,《本草纲目》谓葛根“最能开发脾胃清阳之气”。

酒精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哪些致癌物质

酒精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哪些致癌物质

酒精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哪些致癌物质当我们谈到酒精与癌症的关系时,了解酒精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致癌物质是至关重要的。

酒精,也就是乙醇,在进入我们的身体后,会经历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而这些反应的产物中,有些就具有潜在的致癌性。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酒精是如何在体内代谢的。

当我们饮酒后,酒精主要在肝脏中进行代谢。

这个过程大致分为两步:第一步,乙醇在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被转化为乙醛;第二步,乙醛在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下,进一步被转化为乙酸,最终乙酸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

在这个代谢过程中,乙醛就是一种重要的致癌物质。

乙醛具有很强的化学反应活性,它能够与细胞内的蛋白质、DNA 等生物大分子发生反应,导致这些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

当乙醛与 DNA 结合时,可能会引起 DNA 链的断裂、基因突变等损伤。

长期的酒精摄入,会导致体内乙醛的积累,增加了 DNA 损伤的风险,从而为癌症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除了乙醛,酒精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活性氧(ROS)也是一类潜在的致癌物质。

活性氧包括超氧阴离子、过氧化氢和羟基自由基等。

在酒精代谢过程中,细胞内的氧化还原状态会发生改变,导致活性氧的生成增加。

这些活性氧能够攻击细胞膜、蛋白质和 DNA,造成细胞的氧化损伤。

长期的氧化损伤会破坏细胞的正常功能,影响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凋亡,增加了癌症发生的可能性。

此外,酒精代谢还会影响体内的激素水平,尤其是雌激素。

对于女性来说,长期大量饮酒可能会导致体内雌激素水平的升高。

高水平的雌激素与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酒精还可能会干扰叶酸的吸收和代谢。

叶酸对于 DNA 的合成和修复非常重要,缺乏叶酸会增加 DNA 损伤和突变的风险,进而可能导致癌症的发生。

酒精对免疫系统也有抑制作用。

免疫系统是我们身体的“防御部队”,能够识别和清除异常细胞,防止癌症的发生。

长期饮酒会削弱免疫系统的功能,使得身体对癌细胞的监视和清除能力下降,为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提供了有利条件。

乙醛的危害

乙醛的危害

乙醛的危害抽烟、酗酒和空气污染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科学家发现,这三大杀手有可能用的是同一把刀,这把刀就是乙醛。

正常人体血液中的乙醛含量很低,很难被检测到,故称之为典型的“隐形杀手”。

进入人体的酒精会迅速在肝脏内被“乙醇脱氢酶”转化成乙醛,然后被乙醛脱氢酶2降解成乙酸,只有小部分乙醛会逃逸出肝脏,进入血液循环。

但是,肝脏处理乙醇的速度很有限,正常人每小时仅能处理7克乙醇,酒量大的人这个数字则若有上升到10克以上。

饮酒量大于50克左右,正常人需要花费7小时才能处理完。

在这7小时中,嗜酒者身体内的所有脏器都会处在乙醛的包围中,虽然绝对量不大,但效果却很可观,很多过量饮酒的人第二天起床后仍然会感觉昏昏沉沉,英语中有个词叫做Hangover,描述的就是这种感觉。

以往把这种现象都认为是细胞脱水,或者酒精的作用,后来的研究才发现这个说法不准确。

研究发现,造成Hangover现象的最重要、最直接原因就是乙醛。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乙醛的危害远不止于这些。

中国人群中乙醛脱氢酶2变异基因型携带者占1/3,约4—5亿人,绝大多数人不知自己是变异基因携带者(酶活性缺乏者或缺陷),他们癌变危险是常人的3.51倍。

但随着一生中饮酒总量的增加,乙醛脱氢酶2变异基因型携带者(喝酒爱红脸的人)如果继续酗酒,他们患上消化道癌症的几率是正常人的50倍。

研究人员还在国内外首次发现,同时是乙肝病毒和酶活性缺乏者,如果其长期大量饮酒发生肝癌的危险性呈显著的相乘效应,当饮酒总量每年超过3千克时,发生肝癌的危险性是年饮酒总量少于3千克的正常人的52.17倍。

女性饮酒者罹患乳腺癌危险增多也可能与乙醛有关。

有资料显示,大约5%的乳腺癌发病病因来自酗酒。

“细胞是不会遗忘的。

”从事这项研究的德国海德堡大学科学家海尔穆特.赛兹(Helmut Seitz)说,“乙醛造成的危害,在20-25年后会成为肿瘤的诱因。

”赛兹相信,西方国家酒精消费量的逐年增加是肝癌、结肠癌和直肠癌发病率升高的原因之一。

纤维织物风管让人体远离传统风管保温材料危害

纤维织物风管让人体远离传统风管保温材料危害

纤维织物风管进入中国有八年之久,目前的用户集中在对品质有高要求的国企及大型民营企业。

大部分中央空调使用的是铁皮风管或复合风管,传统风管由于其结构特性需要进行保温,目前市场上采用保温材料的中央空调复合风管有:一、玻镁复合板风管,采用难燃B1级聚苯乙烯泡沫板保温,泡沫板两边复合玻璃纤维增强氯氧镁水泥。

二、聚氨酯铝箔复合风管,采用难燃B1级聚氨酯泡沫板保温,泡沫板两边复合铝箔。

三、酚醛铝箔复合风管,采用难燃B1级酚醛泡沫板保温,泡沫板两边复合铝箔。

四、彩钢板保温复合风管,采用难燃B1级聚苯乙烯、聚氨酯或酚醛泡沫板,泡沫板两边复合彩钢板。

上述复合风管的保温板主要成分是聚苯乙烯、聚氨酯、酚醛,这些材料时时刻刻挥发着危害人体健康的苯酚、甲醛、乙醛。

苯酚(C6H6O,PhOH),又名石炭酸、羟基苯,是最简单的酚类有机物,一种弱酸。

常温下为一种无色晶体,有毒,有腐蚀性。

吸入高浓度苯酚蒸气可引起头痛、头昏、乏力、视物模糊、肺水肿等表现。

误服可引起消化道灼伤,发生胃肠道穿孔,并可出现休克、肺水肿、肝或肾损害。

一般可在48小时内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

甲醛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致癌和致畸形物质,是公认的变态反应源,也是潜在的强致突变物之一。

甲醛浓度在每立方米空气中达到0.06-0.07mg/m3 时,儿童就会发生轻微气喘。

当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为0.1mg/m3 时,就有异味和不适感;达到0.5mg/m3 时,可刺激眼睛,引起流泪;达到0.6mg/m3 ,可引起咽喉不适或疼痛。

浓度更高时,可引起恶心呕吐,咳嗽胸闷,气喘甚至肺水肿;达到30mg/m3 时,会立即致人死亡。

乙醛的毒性仅次于甲醛, A 在醛类中,乙醛的毒性仅次于甲醛,乙醛毒性相当于乙醇的83 倍。

.对健康的危害:低浓度引起眼、鼻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及支气管炎。

高浓度吸入尚有麻醉作用。

表现有头痛、嗜睡、神志不清及支气管炎、肺水肿、腹泻、蛋白尿肝和心肌脂肪性变。

可致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醛对啤酒风味有很大的影响,它是构成啤酒生青味的主要物质之一。

因此,降低乙醛含量对啤酒风味稳定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在酵母菌株一定的前提下,制定合理的酿造工艺是降低乙醛含量的主要途径。

本文结合大生产跟踪检测结果,对影响啤酒乙醛含量的一些主要因素进行显探讨和分析。

1 乙醛的性质及其对啤酒风味和人体的影响
1.1 乙醛的性质
乙醛是无色、易挥发并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沸点为20.8℃,可溶于水、乙醇及乙醚。

其蒸气易燃,可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4%~60%体积)。

乙醛易氧化和聚合,是乙醇和乙酸的前驱体。

乙醛可与间苯二酚作用形成鲜红色的醌式缩合物。

1.2 乙醛对啤酒风味的影响
乙醛与双乙酰及H2S并存,形成嫩啤酒的生青味,赋予啤酒不纯正、不协调的口味和气味。

乙醛的阈值为10ppm,当乙醛含量超过此值时,啤酒会给人一种不愉快的粗糙苦味感觉,有酒窖口味。

含量过高,就会呈现辛辣的腐烂青草味。

乙醛含量高,其它醛类含量也相对高,是导致成品酒存放后呈现老化味等异味的主要原因之一。

成熟啤酒乙醛正常含量应<10ppm,优质啤酒其含量应<6ppm。

1.3 乙醛对人体的影响
一定量的乙醛对人体有强烈的刺激性。

它能刺激人体的呕吐中枢神经,使人产生恶心、呕吐;能促进脑神经收缩而致头痛,但不及高级醇明显;也能刺激人体末梢血管,尤其易导致脸面、眼球和耳部的毛细血管迅速充血,而出现面红耳赤;还能刺激人体的组织黏膜和皮肤等。

缺乏Ⅰ型醛脱氢酶的人饮酒后,乙醇在体内被醇脱氢酶氧化成乙醛,但乙醛却难迅速氧化成乙酸并最终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上述生理反应就会很明显。

A在醛类中,乙醛的毒性仅次于甲醛,乙醛毒性相当于乙醇的83倍。

人们经常喝乙醛含量高的酒,容易产生酒瘾。

B乙醛也是家装污染仅次于甲醛的有毒物
C同时,也是高效农药杀虫剂的主要原料。

2 发酵过程中乙醛的形成和变化
2.1 代谢形成乙醛
乙醛是啤酒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醛类,也是含量最高的醛类,它是酵母进行乙醇发酵的中间产物,由丙酮酸在脱羧酶的作用下形成乙醛和CO2,大部分乙醛受酵母酶的作用还原成乙醇。

2.2 乙醛的变化
乙醛含量随发酵进行快速增长,又随着啤酒的成熟而逐渐减少,其变化类似于双乙酰。

乙醛在主发酵前期大量形成,一般在麦汁满罐后2~3天,即下面发酵至发酵度为35~60%时,达到峰值20~40mg/l,在升压后的2天左右很快下降,降温至后发酵期间乙醛含量变化趋缓,发酵14天左右至贮酒期其含量变化很小。

图1为我们跟踪的一罐发酵液乙醛含量变化趋势图。

3 酿造过程中影响乙醛的因素分析
3.1 糖化工艺
在其它工艺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我们分别改变麦芽:大米比例、糖化温度、时间和PH 四因素,并跟踪检测成品酒乙醛含量,其检测结果分别见图2、图3、图4和图5。

1)辅料大米比例(见图2)
从图2可看出:大米比例由35%提高至45%,麦汁中可发酵性糖等组分改善,乙醛含量约下降40%,即提高辅料大米比例可获得乙醛含量较低的成品酒。

2)糖化温度(见图3)
从图3可看出:65℃糖化有利于降低成品酒乙醛含量。

就跟踪检测数据而言,65℃糖化较63℃糖化或67℃糖化,其成品乙醛含量下降幅度约为20%。

3)糖化保温时间(见图4)
从图4可看出:30分钟糖化其成品酒乙醛含量最高,即长时间糖化休止、糖化强度加强,将有利于降低成品酒乙醛含量。

4)PH(见图5)
从图5可看出:麦汁PH越高,成品酒乙醛含量将上升。

但过高或过低的PH将不利于糖化过程中酶的作用、麦汁煮沸时蛋白质的絮凝、酵母的生长和代谢等,通常要求最终麦汁PH为5.2~5.5。

3.2 发酵工艺
在其它工艺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我们分别改变冷麦汁充氧量、酵母接种量、主发酵温度和发酵压力四因素,并跟踪检测发酵液乙醛含量,其检测结果见表1、表2、表3和表4。

1)冷麦汁充氧量(见表1)
从表1可看出:随冷麦汁充氧量的增加,第3天和第14天发酵液的乙醛含量也相应增加。

但过低的充氧量将不能满足酵母的生长繁殖,酵母还原乙醛能力差,使乙醛含量升高。

2)满罐种酵母接种量(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种酵母接种量越大,成熟发酵液乙醛含量越高。

但过高接种量,细胞增值倍数太低,新生细胞少,不利于啤酒风味控制。

3)主发酵温度(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提高发酵温度将降低发酵液乙醛含量。

由于高温下乙醛还原速度加快,这与双乙酰还原快是分不开的。

4)发酵压力(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不带压发酵将有利于乙醛的挥发,即能够降低乙醛含量,但可能引起CO2含量低、泡持性差等问题。

而封罐加压发酵,悬浮酵母细胞少、酵母沉降快,乙醛还原慢,故含量相对高些。

3.3 其它影响因素
1)抗氧化剂
在啤酒过滤时添加亚硫酸盐等抗氧化剂,其分解的SO2(也包括啤酒发酵时产生的)能与乙醛形成加合物,可以减少游离乙醛的含量,但当SO2被啤酒中溶解氧氧化后,乙醛又会游离出来。

2)微生物
麦汁或酵母染菌,都可能增加啤酒中的乙醛含量。

如污染了发酵单胞菌,会产生多量的乙醛和H2S等。

3)CO2洗涤
后发酵期,乙醛随CO2的排放,迅速减少。

故采用CO2洗涤发酵液,可以促进乙醛等挥发性异味物去除。

4)氧气
啤酒装瓶杀菌后,由于瓶颈空气和溶解氧的存在,乙醛含量将有所增加。

因此,清酒过滤和装瓶过程中极力避免氧的入侵对控制乙醛含量是很有必要的。

4.总结
1)影响啤酒乙醛含量高低的工艺因素主要有:麦芽质量和不同品种搭配、原辅料配比,糖化温度、PH和时间,冷麦汁充氧量、酵母接种量及沉降速率,发酵温度、封罐糖度和压力等。

其中提高麦芽用量、提高麦汁PH、加强冷麦汁通风、加大酵母接种量、提高发酵压力等均有利于乙醛的形成。

当然,具体的工艺参数需结合生产实际,进一步的验证确定。

2)另外,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降低乙醛含量。

比如CO2洗涤发酵液、清酒时添加抗氧化剂、降低溶解氧。

最重要的是加强酿造过程中的卫生管理,防止微生物污染。

3)实际生产中,应当结合成本和能耗、生产周期和效率、啤酒质量和风味等方面综合考虑,才能制定出合理的工艺,更多地降低乙醛含量,从而酿造出优秀的啤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