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静电规范
ESD防静电安全规范
ESD防静电安全规范目标本文档旨在制定一份ESD(静电放电)防静电安全规范,以确保工作环境中的设备和人员免受静电的损害。
定义1. 静电放电(ESD):指在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的电荷转移,产生的瞬时电流可以对电子设备和人员造成损害。
2. ESD敏感器件:指对静电放电非常敏感的电子器件,如集成电路、电子元件等。
安全措施为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以下措施应严格遵守:1. 环境控制:- 维持室内湿度在30%至60%之间,以减少静电的产生和积累。
- 禁止在工作区域使用毛毯、羊毛等易产生静电的材料。
- 定期清洁工作区域,确保没有积尘和杂物,以避免静电的产生。
2. 个人防护:- 所有工作人员应穿着防静电服,并确保服装与皮肤紧密接触,以促进静电的释放。
- 工作人员应经常洗手,以去除身体表面的静电。
- 禁止工作人员戴有金属饰品,如手表、项链等,以减少静电的积累。
3. 设备保护:- 所有敏感器件应存放在防静电包装中,确保其不受到静电的影响。
- 工作区域应配备防静电地板和防静电工作台,以减少静电的产生和传递。
-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的接地系统,确保其正常运行。
培训和意识提升为了确保所有工作人员能够正确理解并遵守ESD防静电安全规范,以下培训和意识提升措施应采取:1. 新员工培训:- 所有新员工应接受ESD防静电安全规范的培训,包括静电的基本知识、防护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法。
- 培训课程应由专业人员进行,确保内容准确和易于理解。
2. 定期培训:- 所有员工应定期接受ESD防静电安全规范的复培训,以确保他们对规范的理解和遵守程度。
- 培训内容应包括最新的静电防护技术和最佳实践。
3. 意识提升活动:- 定期组织意识提升活动,如海报展示、宣传册发放等,以提高员工对ESD防静电安全的重视程度。
- 活动内容应简明扼要,重点强调静电的危害和防护措施。
审查和改进为持续改进ESD防静电安全规范,以下措施应采取:1. 审查:- 定期对ESD防静电安全规范进行审查,以确保其与最新的技术和法规要求保持一致。
静电防护管理规范
静电防护管理规范一、引言静电是指物体表面带有静电电荷的现象,当静电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会引起静电放电现象,可能造成火灾、爆炸、设备损坏等安全风险。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静电风险,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制定静电防护管理规范是必要的。
二、适合范围本管理规范适合于所有可能产生静电风险的工作场所和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化工厂、油库、石油加工厂、涂装车间等。
三、静电防护措施1. 静电防护区域划定根据静电风险评估结果,将工作场所划分为不同的静电防护区域,明确静电防护区域的范围和标识。
在静电防护区域内,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使用防静电工具、穿戴防静电服装等。
2. 防静电设备和工具在静电防护区域内,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防静电设备和工具,确保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可靠的接地连接。
防静电设备和工具的选用应根据实际静电风险情况进行合理配置。
3. 防静电设施建设静电防护区域内的设施建设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包括但不限于:防静电地板的铺设、静电接地装置的安装、静电防护设施的设置等。
设施建设应由专业人员进行设计和施工,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
4. 静电接地系统静电接地是静电防护的重要措施之一。
静电接地系统应符合国家标准,确保接地电阻符合要求。
接地装置的选择和布置应根据静电风险评估结果进行合理规划,确保接地效果良好。
5. 防静电设备的维护和检修防静电设备和工具的维护和检修应按照像关规定进行,确保其正常工作状态。
定期对防静电设备进行检测和校准,及时修复或者更换损坏的设备。
6. 静电防护培训对从事静电防护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对静电风险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培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静电的基本知识、防静电设备和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静电防护措施的实施等。
培训应定期进行,并记录培训内容和参预人员。
7. 静电风险评估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静电风险评估,评估结果作为制定和调整静电防护措施的依据。
评估应全面、准确地分析静电风险的来源和程度,并提出相应的防护建议。
ESD防静电安全规范
ESD防静电安全规范1. 背景静电是在物体表面或物体之间产生的静电电荷,当这些电荷积聚到一定程度时,会引发静电放电,可能对设备和人员造成损害。
为了保障工作环境的安全,制定并遵守ESD防静电安全规范是至关重要的。
2. 目标本文档的目标是提供一份简单、易于遵守的ESD防静电安全规范,以确保设备和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免受静电损害。
3. 规范3.1 工作场所准备- 工作场所应保持干燥,并且空气湿度控制在40%至60%之间,以减少静电的积聚和放电。
- 在工作场所的入口处设置适当的防静电地板,并确保其良好接地。
- 工作台面和工作椅应选择符合防静电要求的材料,并保持干净整洁。
3.2 人员防护- 人员在进入工作场所前应穿戴适当的防静电服装,包括防静电鞋、手套和防静电衣物。
- 人员应避免穿戴产生静电的衣物,如尼龙、涤纶等合成纤维材料。
- 人员使用工作台时,应经常使用防静电地垫,并与地垫保持良好接触。
3.3 设备防护- 所有设备应符合防静电标准,并经过静电测试和验证。
- 设备的接地线应连接到可靠的接地系统,确保设备正常工作时能够及时释放静电电荷。
- 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清洁,以确保其正常工作状态。
3.4 储存和处理静电敏感物品- 静电敏感物品应储存在防静电包装材料中,并标明相应的防静电等级。
- 储存区域应保持干燥,并避免静电敏感物品与静电产生源的直接接触。
- 在处理静电敏感物品时,人员应佩戴适当的防静电手套,并使用防静电工具和设备。
4. 总结本文档提供了一份简单的ESD防静电安全规范,包括工作场所准备、人员防护、设备防护以及储存和处理静电敏感物品的要求。
遵守这些规范可以有效降低静电损害的风险,保障工作环境的安全。
防静电ESD操作管理规范
防静电ESD操作管理规范1. 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防静电ESD操作管理规范,以确保在工作环境中有效防止静电产生和静电放电,保护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2. 定义- 静电:指物体表面带有静电荷的现象。
- ESD(Electrostatic Discharge):指静电放电,即静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
- 防静电:采取措施以预防静电的产生和静电放电的发生。
3. 防静电措施为了有效防止静电产生和静电放电,以下措施应当被采取:3.1 工作场所布局- 合理规划工作场所的布局,确保设备和人员之间的安全距离。
- 避免在静电敏感区域放置易产生静电的物品。
3.2 地面和地面连接- 确保工作场所地面的导电性良好,以便将静电荷迅速导入地面。
- 使用可靠的地面连接装置,将设备和工作台连接到地面。
3.3 防静电设备- 使用防静电材料制作工作台面和工作椅面,以减少静电的产生和积累。
- 使用防静电和包装材料,保护静电敏感设备。
3.4 人员防护- 员工应穿着防静电服装和鞋类,以减少自身静电的产生和积累。
- 员工应经常洗手并使用防静电洗手液,以减少静电荷的积累。
4. ESD操作规范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静电放电和防止静电对设备的损害,以下规范应当遵守:4.1 ESD敏感区域- 标识和设置ESD敏感区域,禁止非授权人员进入此区域。
- 在ESD敏感区域内使用专门的工具和设备。
4.2 ESD操作程序- 在进行ESD操作之前,员工应接受相关培训和指导。
- 在进行ESD操作时,员工应佩戴防静电手套,并确保手套的导电性良好。
- 在操作静电敏感设备时,员工应遵守设备制造商提供的操作指南。
4.3 静电放电控制- 在操作过程中,员工应尽量避免快速移动、摩擦和碰撞,以减少静电的产生和放电。
- 在操作结束后,员工应将设备和工作台上的静电荷迅速导入地面,避免静电的积累。
5. 培训和监督为了确保员工充分理解和遵守防静电ESD操作管理规范,以下措施应当采取:- 定期组织防静电ESD操作培训,包括静电知识和操作规范的讲解。
防静电安全技术规范
汇报人:
01 02 03 04
05
Part One
防静电安全技 术规范的定义: 为预防静电引 发的事故,对 设备、设施、 场所等进行防 静电设计和管 理的技术标准。
防静电安全技 术规范的作用: 确保人员安全, 预防静电事故, 提高生产效率, 减少设备损坏。
1987年,中国首 次发布防静电安全 技术规范
防静电包装材料的定义:指具有防静电性能的包装材料,能够有效抑制静电的产生和积累。
防静电包装材料的分类:根据防静电性能的持久性,可分为暂时性和永久性防静电包装材料。
防静电包装材料的应用范围:适用于电子、半导体、光学仪器等需要防静电的产品的包装和运 输。
防静电包装材料的特点:具有优良的防静电性能、绝缘性、耐腐蚀性等特点,能够有效保护产 品免受静电损坏。
新型防静电材料研发:研究具有优异防静电性能的新型材料,提高电子产品的可靠性和 稳定性。
静电消除技术的改进:优化现有静电消除技术,提高消除效果,降低静电对生产过程的 影响。
防静电安全标准更新:根据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更新和完善防静电安全技术规范,提 高安全标准。
汇报人:
Part Three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制定防静电安全技术规范:根据行业标准和实际情况,制 定具体的防静电安全技术规范。
培训员工:对员工进行防静电安全技术规范的培训,确保 员工了解并掌握规范要求。
建立防静电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防静电安全管理体 系,包括防静电设备管理、防静电检测与评估等。
防静电工作服:采用防静电织物制作,具有防止静电积聚的作用,是从事静电敏感场所作业人员的必备防护用品。 防静电鞋:具有导电性能,能够将人体产生的静电导入大地,从而避免静电对电子设备造成损坏。
防静电规范国家标准最新
防静电规范国家标准最新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设备越来越精密,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防静电措施对于保护电子设备、确保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针对防静电制定了一系列的国家标准,以规范防静电产品和措施的使用。
以下是最新的防静电国家标准的概述:1. 概述防静电国家标准旨在为电子、通信、计算机、医疗设备等高技术产业提供统一的防静电要求和测试方法,以减少静电对敏感电子设备的影响。
2.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所有涉及静电敏感设备的制造、测试、包装、运输和使用等环节。
3. 术语和定义- 静电:由于摩擦、接触、分离等过程产生的电荷积累现象。
- 防静电材料:能够减少静电产生和积累的材料。
- 静电放电:静电通过空气或其他介质释放的现象。
4. 防静电产品要求- 材料:防静电产品应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防静电材料。
- 设计:产品设计应考虑静电放电的防护,避免敏感部件暴露。
- 测试:产品在出厂前应进行严格的防静电性能测试。
5. 防静电措施- 环境:工作场所应保持一定的湿度,避免静电的产生。
- 人员:工作人员应穿戴防静电服装、鞋套、手套等。
- 设备:使用防静电设备,如防静电工作台、防静电地板等。
6. 防静电测试方法- 表面电阻测试:测量物体表面的电阻值。
- 静电放电测试:模拟静电放电情况,测试产品的抗静电能力。
7. 管理与监督- 企业应建立防静电管理体系,定期对防静电措施进行检查和评估。
- 国家相关部门应定期对企业进行防静电标准的监督检查。
8. 附录附录包括了具体的测试方法、操作流程和记录表格等。
9. 结语防静电国家标准的实施对于提高电子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企业和个人都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执行防静电措施,共同营造一个安全、高效的生产环境。
请注意,以上内容为虚构的概述,具体的国家标准应以官方发布的最新版本为准。
防静电规范
防静电规范防静电规范是为了防止静电对设备、人员和环境的损害,制定的一系列操作规范。
以下是一个防静电规范,共1000字。
一、静电的概念和危害静电是指物体在摩擦、接触或分离时带上的电荷,静电的积累有可能导致火灾、爆炸、设备损坏和工作人员受伤。
二、工作区域的防静电措施1. 将工作区域的地面铺设防静电地板,并定期检查地板的导电性。
2. 使用静电导电橡胶垫作为工作台面,并保持其清洁。
3. 安装静电消散器,保证工作区域的离子平衡。
三、工作服和防静电设备的选择和使用1. 工作服应选择抗静电性能好的材料制作,如防静电呢料。
2. 工作服上的金属配件应使用带连接线的方式,并确保连接线之间导电良好。
3. 工作服应定期清洗,以保持其良好的防静电性能。
四、防静电的个人防护装备1. 使用防静电手套,减少电荷的积累和释放。
2. 佩戴防静电鞋,以便将静电通过脚底释放。
3. 使用防静电眼镜,防止静电引起的电击。
五、防静电的操作规范1. 在操作前,应将双手浸湿,以便提高防静电性能。
2. 禁止在干燥空气中进行工作,可以使用加湿机保持空气湿度。
3. 禁止穿着尼龙、丝质等易产生静电的服装。
4. 在操作过程中,禁止使用带有纤维类材料的工具。
5. 避免长时间接触金属或导电介质,以减少静电的产生。
六、防静电的设备和材料的选择和使用1. 选择带有防静电功能的设备和材料,如防静电电脑、防静电包装材料等。
2. 使用专用的防静电清洁剂,保持设备的清洁,并减少积聚的静电。
3. 定期检查设备和材料的防静电性能,并修理或更换有问题的部件。
七、培训和教育1. 定期进行静电防护培训,提高员工的防静电意识和操作技能。
2. 员工要定期参加有关防静电的知识培训,以更新自己的防静电知识。
3. 在工作现场设置防静电标志和警示牌,提醒工作人员注意防静电。
八、事故处理1. 如果发生静电事故,应迅速采取紧急救援措施,确保员工的安全。
2. 对生产设备和材料进行检查和修理,以防止事故再次发生。
静电防护管理规范
静电防护管理规范引言概述静电是指物体带有静电荷,当两个带有不同电荷的物体接触时,会发生静电放电,可能导致火灾、爆炸等危险情况。
因此,对于一些特定行业或场所,静电防护管理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静电防护管理规范的角度出发,详细介绍静电防护的相关措施和管理要点。
一、1.1 安全防护设施- 在易发生静电危险的场所,应设置静电消除器、接地设施等安全防护设施,以确保静电能够及时排除。
- 静电消除器应定期维护检查,保证其正常工作状态,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静电积聚。
- 接地设施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接地效果良好,有效减少静电积聚的可能性。
1.2 人员培训- 对从事易产生静电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的静电防护培训,使其了解静电的危害和防护措施。
- 培训内容应包括静电的形成原理、静电防护的基本知识、应急处理措施等,确保员工能够正确应对静电危险。
- 定期组织静电防护知识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的防护意识和应对能力。
1.3 静电监测- 针对易产生静电的设备和场所,应建立静电监测系统,实时监测静电的积聚情况。
- 监测数据应及时记录和分析,及时发现静电积聚的问题,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 静电监测系统应定期维护和校准,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静电防护措施2.1 防静电材料- 在易产生静电的场所使用防静电材料,如防静电地板、防静电工作服等,减少静电的积聚和传导。
- 防静电材料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其防护效果和安全性。
- 定期检查和更换防静电材料,避免因材料老化导致防护效果下降。
2.2 静电消除器- 在静电积聚较为严重的设备和场所安装静电消除器,及时排除静电,减少静电危险。
- 静电消除器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状态,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静电积聚。
-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静电消除器,确保其适用性和效果。
2.3 静电接地- 设备和设施应进行有效的静电接地,确保静电能够及时排除,减少静电积聚的可能性。
- 接地设施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其接地效果良好,有效减少静电危险。
防静电安全技术规范
防静电安全技术规范在电子设备生产、维护、运输过程中,静电是一个普遍存在且不可避免的问题。
无论是在生产车间还是在实验室中,都需要保持良好的防静电措施,以保护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本文将介绍一些基本的防静电安全技术规范,以帮助电子设备制造行业的从业人员更好地工作。
静电的产生和危害静电是一种由于电子设备表面与外界接触时摩擦产生的静电荷所引起的现象。
静电荷的产生通常由于接触和摩擦,例如手部接触电子设备的表面或组装电子设备的过程中的部件之间的摩擦等。
静电荷的存在可能导致许多危险,例如:•损坏电子设备:静电荷的存在可能破坏敏感的电子元件,如集成电路、晶体管等,从而导致设备的故障。
•危及人身安全:如果静电因素不得当处理,例如火花可能爆炸,对人体造成危害。
防静电技术规范为了降低产生静电的风险,以下是一些必要的防静电技术规范:1. 环境的必要条件为了防止静电荷的产生,通常需要在电子设备的生产车间中创建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条件。
这包括:•温度控制:保持良好的温度控制可以降低环境中的湿度,从而降低静电荷的产生。
•湿度控制:环境中的湿度是非常重要的,适当的湿度水平能够降低静电荷的产生。
•大气环境的控制:保持适宜的空气流动和通风可以避免堆积、累积和积聚静电荷。
2. 员工培训和教育为了减少人员与电子元件之间的静电荷,必要的员工培训和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方法可以帮助员工提高自己的防静电技能:•多使用合适的服装:将抗静电服装穿上可以防止静电荷的积累,例如特殊的尼龙或聚酰亚胺(PI)制品•仔细处理设备:避免用手直接触摸电子设备,并用可靠的手机软垫来代替。
•适当装备:提供必要的装备,例如手套、鞋底、手腕带等。
3. 抗静电工具和设备为保证生产车间对环境的控制和员工技能的转变是可行的,还需要正确的工具和设备,如:•万用表:用于检查设备是否处于静电状态;•动力消散器:用来消除设备的静电荷;•呼吸面罩:用于避免过度的呼吸和缓慢的抽气,从而避免过多的静电荷的积聚。
工程防静电通用规范
工程防静电通用规范征求意见稿2023-11目次1 总则 (1)2 基本规定 (2)3 材料、设备和器具 (3)4 设计 (4)4.1一般规定 (4)4.2工程设计 (4)5 施工 (6)5.1一般规定 (6)5.2施工准备 (6)5.3施工安装 (6)6 检测与验收 (8)6.1检测 (8)6.2验收 (8)7 运行维护 (9)8 拆除 (10)1 总则1.0.1 为在工程防静电建设中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安全、生态环境安全,满足经济社会管理基本需要,保证工程防静电的正常运行,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1.0.2 工程防静电的设计、施工、检测与验收、运行维护、拆除必须遵守本规范。
1.0.3 工程防静电应满足人体健康的基本要求。
1.0.4 工程建设采用的技术方法和措施是否符合本规范的要求,由相关责任主体判定。
其中,创新性的技术方法和措施,应进行论证并符合本规范中有关性能的要求。
2 基本规定2.0.1 工程防静电应与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2.0.2 工程防静电系统在下列情况下应进行防静电性能验证与评估:1 达到设计工作年限需要继续使用;2 遭受灾害或事故后;3 存在受损。
2.0.3 工程防静电的材料、设备和器具的选择应满足安全、节能与环保的要求,国家禁止或淘汰的材料、设备和器具不得用于工程防静电。
2.0.4 工程防静电应遵循技术先进、安全生产、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原则,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应安全可靠。
2.0.5 工程防静电应符合建设项目主体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和安全评价要求。
2.0.6 工程防静电施工、运行维护等场所应设置防静电标识。
3 材料、设备和器具3.0.1 工程防静电采用的材料、设备和器具应符合防静电性能要求。
3.0.2 工程防静电材料、设备和器具在爆炸危险环境使用时必须符合相应场所的安全要求。
3.0.3 工程防静电接地材料应具有防腐蚀性能。
防静电规范
防静电规范制作:郑业确认:承认:一、ESD产生的危害静电放电(ESD)常会发生在电子装配和包装过程中,它容易造成元器件损坏,而又容易被人们低估和忽视。
越来越多敏感的电子元件很易被静电所损坏,ESD每年给世界的电子制造工业造成很大的损失。
静电放电(ESD)的定义为,带有静电电荷(电子不足或过剩)的载体放电,产生电子流。
如果一个元件的两个针脚或更多针脚之间的电压超过元件介质的击穿强度,就会对元件造成损坏。
这是MOS器件出现故障最主要的原因。
氧化层越薄,则元件对静电放电的敏感性也越大。
故障通常表现为元件本身对电源有一定阻值的短路现象。
对于双极性元件,损坏一般发生在薄氧化层隔开的已进行金属喷镀的有源半导体区域,因此会产生泄漏严重的路径。
如果带有足够高静电电荷的载体靠近有相反电势的集成电路(IC)时,静电电荷会"跨接",产生电子流,引起静电放电(ESD)。
ESD以极高的强度且迅速发生,通常将产生足够的热量熔化半导芯片的内部电路,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会发现其外表象向外吹出的小子弹孔,从而引起电子元件不可修复的损坏。
这种ESD造成的损坏,只有少数的情况会在最后测整个元件时,发现元件已经失效。
但其它大多数的情况,ESD损坏只引起电子元件部分的性能下降,这意味着损坏的电子元件可能会毫无察觉地通过最后测试,因而产品到用户手中使用后就会出现过早的失效,这样一来其结果必然损坏制造商的产品质量声誉。
要密切注意元件在不易察觉的放电电压下发生的损坏,这一点非常重要。
人体有感觉的静电放电电压在3000 — 5000V之间,然而,元件发生损坏时的电压仅几百伏。
二、防静电规范要点环境:生产区域温度一般要求在温度15℃~30℃,相对湿度要求40%~85%,每天进行检查并记录数据.,不符时要采取措施使之达到要求。
1、防静电设施:①建立专门防静电网,保持接地电阻≤5Ω.②动力电地线要有效接地,接地电阻≤5Ω,所有输出口(插座)设有接地线。
静电防护管理规范
静电防护管理规范引言概述:静电防护管理规范是为了保护人员和设备免受静电带来的危害而制定的一系列措施和规定。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静电防护管理规范,包括地面防护、静电耗散、防静电设备、人员培训和定期检测。
一、地面防护:1.1 使用导电性地板材料:选择具有良好导电性的地板材料,如铜箔地板或导电性橡胶地板,以便将静电导入地下。
1.2 地板接地:确保地板与接地系统良好连接,使用导电铜带或导电胶水将地板与接地系统连接起来。
1.3 定期检查维护:定期检查地板的导电性能,修复和更换损坏的地板,保持地面防护的有效性。
二、静电耗散:2.1 使用导电性工具和设备:使用导电性的工具和设备,如导电性扳手和导电性容器,以便将静电导入地下。
2.2 静电耗散材料:在易产生静电的设备和工作区域中使用静电耗散材料,如静电耗散垫和静电耗散手套,以有效地消散静电。
2.3 控制湿度:保持工作环境的湿度在适当范围内,湿度过低时会增加静电的产生和积累。
三、防静电设备:3.1 防静电衣物:使用防静电衣物,如防静电服和防静电鞋,以减少静电的产生和积累。
3.2 防静电包装:使用防静电包装材料,如防静电泡沫和防静电袋,保护静电敏感元件免受静电损害。
3.3 静电消除器:在静电敏感的设备和工作区域中使用静电消除器,如静电消除枪和静电消除器,以消除静电。
四、人员培训:4.1 静电知识培训:对从事静电敏感工作的人员进行静电知识培训,包括静电的产生机理、防护措施和紧急处理方法等。
4.2 操作规程培训:制定静电防护操作规程,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确保他们能正确操作和使用防静电设备和材料。
4.3 定期复习和考核:定期复习静电知识和操作规程,并进行相关考核,以确保人员对静电防护管理规范的理解和掌握。
五、定期检测:5.1 静电测量仪器:使用静电测量仪器对工作区域的静电情况进行定期检测,如静电电位计和静电电荷仪。
5.2 检测频率:根据工作环境的需求,制定定期检测的频率,确保静电防护措施的有效性。
防止静电规范标准最新
防止静电规范标准最新在现代工业生产中,静电问题对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防止静电的产生和危害,制定一套全面的防止静电规范标准是十分必要的。
以下是最新的防止静电规范标准内容:开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产环境的日益复杂化,静电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电子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的重要因素。
为了有效控制静电,保护员工健康,提高生产效率,本规范标准提供了一套全面的指导原则。
1. 静电产生原理与危害静电是由于物体表面的电荷不平衡而产生的。
在工业生产中,静电可能由摩擦、接触、分离等过程产生。
静电的危害包括损坏敏感电子元件、引发火灾和爆炸、影响人体健康等。
2. 静电防护材料- 选用抗静电材料,如抗静电地板、抗静电工作台、抗静电包装材料等。
- 确保所有材料符合国家或国际标准,具有明确的抗静电性能指标。
3. 静电防护设备- 在生产线上安装静电消除器,如离子风扇、离子棒等,以中和静电。
- 使用静电测试仪器定期检测设备和环境的静电水平。
4. 静电防护措施- 工作人员应穿戴抗静电服装和鞋,如防静电服、防静电鞋等。
- 在工作区域内使用抗静电工作台垫,确保操作过程中静电的有效控制。
5. 静电防护环境- 保持工作区域的湿度在适宜范围内,避免过于干燥的环境。
- 定期清洁工作区域,避免灰尘积累,减少静电产生的可能性。
6. 静电防护培训- 对员工进行静电防护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对静电危害的认识。
- 培训内容包括静电的产生原理、防护措施、应急处理等。
7. 静电防护监控- 建立静电防护监控系统,实时监测生产环境中的静电水平。
- 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防止静电危害的扩散。
8. 静电防护法规与标准- 遵守国家和地方关于静电防护的法律法规。
- 参照国际标准,如ISO 1210等,制定和更新企业自身的静电防护标准。
结尾:通过上述规范标准的实施,可以有效地减少静电对工业生产的影响,保障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
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和生产需求,不断优化和完善静电防护措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生产环境和技术发展。
ESD防静电控制规则
ESD防静电控制规则为了保护敏感电子设备免受静电放电(ESD)的损害,制定本防静电控制规则。
所有涉及静电敏感器件的作业区域,均需遵守以下规定。
1. 人员防静电控制1.1 穿着要求所有进入静电敏感区域的工作人员必须穿着防静电服、防静电鞋,并佩戴防静电手环。
防静电手环应与防静电地线相连,确保人员身上的静电能够及时导走。
1.2 个人物品管理工作人员进入静电敏感区域前,需将个人物品(如手机、手表、眼镜等)存放在指定的非静电区域,避免携带物品产生静电。
1.3 操作规范在操作静电敏感器件时,工作人员应保持手部稳定,避免产生摩擦或接触其他导电物体,以减少静电的产生。
2. 环境防静电控制2.1 防静电地面静电敏感区域应铺设防静电地面,确保地面具有导电性能,以便将静电及时导入大地。
2.2 湿度控制保持静电敏感区域的空气湿度在合理范围内,可通过加湿器等设备调节湿度,降低静电的产生。
2.3 防静电包装材料在运输和储存静电敏感器件时,应使用防静电包装材料,如防静电袋、防静电泡沫等,避免器件受到静电侵害。
3. 设备防静电控制3.1 设备接地所有静电敏感设备均应可靠接地,确保设备上的静电能够及时导入大地。
3.2 防静电器件在设计、生产和维修静电敏感设备时,应选用具有防静电功能的器件,如防静电屏蔽罩、防静电垫等。
3.3 防静电检测定期对静电敏感设备进行防静电检测,确保设备防静电性能符合要求。
检测设备可使用防静电检测仪等工具。
4. 培训与监督4.1 防静电培训对新入职员工进行防静电知识培训,确保员工了解并掌握防静电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4.2 监督与检查相关部门应定期对静电敏感区域的防静电措施进行监督与检查,确保各项规定得到有效执行。
5. 应急处理若发生静电放电事件,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1. 断开受影响设备的电源,避免继续损坏。
2. 对受影响的器件进行检测,判断损伤程度。
3. 如有必要,将受影响的器件放置在防静电箱内,等待进一步处理。
静电常识和防静电操作规范
6
2、 间歇性失去功能:器件可以操作但性能不稳定,维修次数因而增加,这种情况占受静电破坏原件的90%。
日常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从地毯上走过、抓住门的把手、梳头、脱毛衣、 火花产生,这些现象就是人们所的静电放电 (ESD,electrostatic ischarge)。人类通过日常 活动可产生高达25,000V的静电放电。人类手
产生摩擦电荷,而这些摩擦电荷通过低电阻的线路非常迅速地泻放到高度导电的牢固接地表面,
因此造成损坏;或者通过感应使ESD敏感装置的金属部分带电而造成损坏。
5
c.场感类型式:即有强电场围绕,这可能来之于塑性材料或人的衣服,会发生电子转化跨过氧
化层。若电位差超过氧化层的介电常数,则会产生电弧以破坏氧化层,其结果为短路。
3. 人穿防静电鞋并有防静电地垫、防静电复合胶板或防静电活动地板时就一定能起到好的防静电效 果? 人穿防静电鞋并有防静电地垫、防静电复合胶板或防静电活动地板时还不一定能起到好的防静电 效果。通常人们还要穿袜子和垫鞋垫,年青人脚易出汗,这些袜子和垫鞋垫也能产生静电,但在 中老年人在干燥的季节时因鞋内干燥,袜子和鞋垫就不能产生静电,而且很多厂家只要求工作人 员穿防静电服和防静电鞋,忽视了袜子和鞋垫的不利影响,使得这些防静电鞋和防静电地面不能 发挥防静电作用。因此在机房或厂房的入口处放置“人体综合电阻检测仪”,它能迅速准确检测 那些穿用不合格的防静电鞋、袜子和垫鞋垫的人。
c. 集成电路在电路板上的装配:在插件时、焊接后、或维修时,都可能产生静电放电效应,破坏板上元件。
d. 液晶片的制造:静电吸附微尘于玻璃上造成污染,静电残留在两片玻璃之间,若放电时,影响液晶片的显示。 总之,静电危害主要有两种现象:
1、 完全失去功能:器件不能操作,这种情况占受静电破坏原件的10%;
ESD防静电规范控制程序
ESD防静电规范控制程序1. 引言- 本文档旨在为组织提供ESD防静电规范控制程序的详细指导,以确保在操作和处理电子设备及敏感器件时,能有效地防止ESD (静电放电)的发生,从而保护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本规范适用于所有与电子设备及敏感器件相关的工作场所和操作环境。
2. ESD防静电控制措施- 所有员工必须接受ESD防静电控制培训,并了解静电的形成原理、危害及预防措施。
- 每个工作区域都必须配备ESD防静电设备,包括防静电工作台、防静电手套、防静电靴、防静电脚垫等。
- 在工作区域中,必须定期检查和维护各种ESD防静电设备的有效性,确保其正常运行。
- 所有电子设备和敏感器件必须储存在防静电包装盒内,并在处理和搬运过程中保持包装完好,以避免静电的积累和放电。
- 清洁工作必须使用防静电布或专用吸尘器,以避免静电的产生和传播。
3. ESD防静电操作规范- 在操作电子设备和敏感器件之前,所有员工必须穿戴适当的防静电服装和配件。
- 在操作过程中,禁止使用带有静电产生风险的物品,如塑料袋、塑料纸、金属制品等。
- 所有操作必须在防静电工作台上进行,禁止在不合适的表面上进行操作。
- 定期对操作设备和工作区域进行静电防护设备检查和测试,确保其符合规范要求。
- 在操作过程中,员工必须及时清除工作区域中的静电积累,使用专业的静电消除装置等。
4. ESD事故处理- 如果发生ESD事故,员工必须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如停止工作、隔离设备等,并向相关人员报告事故情况。
- 相关人员必须及时处理ESD事故,包括对设备进行检测和修复,并采取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 所有ESD事故都必须记录并进行事故原因分析,以改进ESD 防静电控制程序和培训计划。
5. 规范宣传和监督- 组织必须定期向员工宣传ESD防静电规范,提高员工的意识和遵守度。
- 组织必须建立ESD防静电监督机制,定期检查和评估各工作区的防静电措施的合规性和有效性,并采取必要的改进措施。
静电防护管理规范
静电防护管理规范一、引言静电是指物体表面带电状态的现象,当静电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可能引起火灾、爆炸等危(wei)险。
为了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制定静电防护管理规范是至关重要的。
二、适合范围本规范适合于所有需要进行静电防护的工作场所,包括但不限于化工厂、油库、仓库等。
三、静电防护措施1. 静电接地静电接地是确保静电安全的基本措施。
在工作场所中,应建立完善的静电接地系统,包括接地装置、接地导线等。
接地装置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良好接地状态。
2. 静电导电装置在易积聚静电的设备、管道、容器等上,应安装静电导电装置,以防止静电积聚。
静电导电装置应选用合适的材料,确保其导电性能。
3. 静电耗散装置在易产生静电的工作场所,应设置静电耗散装置,以消除静电积聚。
静电耗散装置可以是静电导线、静电消除器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装置。
4. 防静电涂料对易产生静电的设备、容器等表面,可以采用防静电涂料进行涂覆,以减少静电积聚的可能性。
防静电涂料应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耐久性。
5. 静电防护设备在易产生静电的工作场所,应配备静电防护设备,包括防静电鞋、防静电手套等。
员工在进行相关工作时,应佩戴静电防护设备,以减少静电的产生和积聚。
四、静电防护管理1. 培训和教育对从事易产生静电的工作的员工,应进行静电防护培训和教育。
培训内容包括静电的危害、静电防护措施、应急处理等。
培训应定期进行,确保员工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2. 定期检查对静电防护设备、静电接地系统等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其正常工作。
检查内容包括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静电导电装置的导电性能等。
如发现问题,应及时修复或者更换。
3. 风险评估针对易产生静电的工作,应进行风险评估,确定相关的静电防护措施。
风险评估应综合考虑工作场所的环境、设备的特性等因素,确保防护措施的有效性。
4. 应急处理在发生静电相关事故时,应即将采取应急处理措施。
应急处理包括切断电源、使用灭火器材等。
ESD防静电控制的要求规范
ESD防静电控制的要求规范ESD(Electrostatic Discharge)防静电控制是为了防止和控制静电释放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规范。
在许多行业中,如电子、半导体、电信、汽车、医疗设备等,防静电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ESD防静电控制的要求规范。
1.ESD防静电控制的目的:防止静电闪络现象和静电放电对敏感元器件和设备的损坏。
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确保生产过程中的静电电荷控制在安全水平,以防止静电放电。
2.设备和设施要求:为了控制ESD,需要使用具有抗静电特性的设备和设施。
例如,具有耐电压设备的工作台、电子地毯、防静电工作服、防静电鞋等。
此外,还需要使用具有ESD保护功能的仪器和工具。
3.人员防护:人员是ESD控制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静电敏感环境中的人员,应培训和教育他们的作用,以及如何防止和控制ESD。
此外,人员需要佩戴防静电工作服和使用地雷消除器来防止静电放电。
4.工作程序和流程控制:采用适当的工作程序和流程控制是控制ESD的关键。
例如,在工作过程中,需要避免使用容易产生静电的材料,比如塑料袋或膜。
此外,还需要确保在物料处理、包装和运输过程中使用具有防静电功能的工具和设备。
5.接地和连接:确保所有设备、仪器、工具和工作台具有良好的接地和连接是防止和控制ESD的重要措施之一、地面应通过适当的接地装置与大地连接,确保静电能够安全地释放。
6.静电控制区域:根据不同的静电敏感性水平,可以设置不同的静电控制区域。
例如,在特别敏感的区域,可以设置更严格的ESD控制措施,例如空气离子器、ESD防护区域等。
7.测试和验证:为了确保ESD防静电控制措施的有效性,需要进行定期的测试和验证。
可以使用ESD测试仪器和设备,如静电电场计、静电电压计和静电放电测试仪等,来检测和评估防静电控制的效果。
8.记录和报告:对于ESD防静电控制措施的实施和效果,应进行记录和报告。
这可以帮助企业了解防静电控制的情况,并进行必要的改进。
防静电规范
3.6.6 散发较空气重的可燃气体、可燃蒸气的甲类厂房以及有粉尘、纤维爆炸危险的乙类厂房,应采用不发火花的地面。
采用绝缘材料作整体面层时,应采取防静电措施。
散发可燃粉尘、纤维的厂房内表面应平整、光滑,并易于清扫。
厂房内不宜设置地沟,必须设置时,其盖板应严密,地沟应采取防止可燃气体、可燃蒸气及粉尘、纤维在地沟积聚的有效措施,且与相邻厂房连通处应采用防火材料密封。
石油化工静电接地设计规范石油化工静电接地设计规范SH3097-2000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2000-06-30批准 2000-10―01实施1总则1.0.1为了防止和减少静电伤害,保障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在石油化工设计中,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采取防静电措施,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特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石油化工企业存在静电危害的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的静电接地设计。
1.0.3静电接地是防止静电危害的主要措施之一。
石油化工企业的防静电设计,应由工艺、配管、设备、储运、通风、电气等专业相互配合,综合考虑,并采取下列防止静电危害措施:1改善工艺操作条件,在生产、储运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大量产生静电荷:2防止静电积聚,设法提供静电荷消散通道,保证足够的消散时间,泄漏和导走静电荷;3选择适用于不同环境的静电消除器械,对带电体上积聚着的静电荷进时行中和及消散;4屏蔽或分隔屏蔽带静电的物体,同时屏蔽体应可靠接地;5在设计工艺装置或制作设备时,应尽量避免存在高能量静电放电的条件,如在容器内避免出现细长的导电性突出物和未接地的孤立导体等;6改善带电体周围环境条件,控制气体中可燃物的浓度,使其保持在爆炸极限以外;7防止人体带电。
1.0.4静电接地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地有关强制性标准规范的规定。
静电接地体的接地电阻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J65-83的有关规定。
2名词术语2.0.1工业静电industrial staticelectricity静电是对观测者处于相对静止的电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6.6 散发较空气重的可燃气体、可燃蒸气的甲类厂房以及有粉尘、纤维爆炸危险的乙类厂房,应采用不发火花的地面。
采用绝缘材料作整体面层时,应采取防静电措施。
散发可燃粉尘、纤维的厂房内表面应平整、光滑,并易于清扫。
厂房内不宜设置地沟,必须设置时,其盖板应严密,地沟应采取防止可燃气体、可燃蒸气及粉尘、纤维在地沟积聚的有效措施,且与相邻厂房连通处应采用防火材料密封。
石油化工静电接地设计规范石油化工静电接地设计规范SH3097-2000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2000-06-30批准 2000-10―01实施1总则1.0.1为了防止和减少静电伤害,保障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在石油化工设计中,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采取防静电措施,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特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石油化工企业存在静电危害的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的静电接地设计。
1.0.3静电接地是防止静电危害的主要措施之一。
石油化工企业的防静电设计,应由工艺、配管、设备、储运、通风、电气等专业相互配合,综合考虑,并采取下列防止静电危害措施:1改善工艺操作条件,在生产、储运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大量产生静电荷:2防止静电积聚,设法提供静电荷消散通道,保证足够的消散时间,泄漏和导走静电荷;3选择适用于不同环境的静电消除器械,对带电体上积聚着的静电荷进时行中和及消散;4屏蔽或分隔屏蔽带静电的物体,同时屏蔽体应可靠接地;5在设计工艺装置或制作设备时,应尽量避免存在高能量静电放电的条件,如在容器内避免出现细长的导电性突出物和未接地的孤立导体等;6改善带电体周围环境条件,控制气体中可燃物的浓度,使其保持在爆炸极限以外;7防止人体带电。
1.0.4静电接地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地有关强制性标准规范的规定。
静电接地体的接地电阻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J65-83的有关规定。
2名词术语2.0.1工业静电industrial staticelectricity静电是对观测者处于相对静止的电荷。
由它所引起的磁场效应较之电场效应可以忽略不计。
静电可由物质的接触与分离、静电感应、介质极化和带电微粒的附着等物理过程而产生。
工业静电是生产、储运过程中在物料、装置、人体、器材和构筑物上产生和积累起来的静电。
2.0.2带电体electrified body正负电荷数量不相等,对外界显示电的特性的物体或系统。
2.0.3带电区electrified area带电体上积聚静电的部位。
2.0.4物质静电特征参数1体积电阻率volumeresistivity表征物体内导电性能的物理量。
它是单位横截面积、单位长度上材料的电阻值,其单位为欧[姆]·米(Ω·m)2表面电阻率surfaceresistivity表征物体表面导电性能的物理量。
它是正方形材料两对边间的电阻值,与物体厚度及正方形大小无关,其单位为欧[姆](Ω)。
3电导率conductivity表征材料导电性能的物理量。
其与电场强度之乘积等于传导电流密度,即σE=j。
电导率的单位为西[门子]/米(S/m)。
2.0.5静电起电、积聚和消散1静电起电electrostaticelectrification由于物体的接触分离、静电感应、介质极化和带电微粒的附着等原因,使物体正负电荷失去平衡或电荷分布不均,而在宏观上呈现带电的过程。
2静电积聚electrostatic accumulation由于某种起电因素使物体上静电起电的速率超过静电消散的速率而在其上呈现静电荷的积累过程。
3静电泄漏electrostatic leakage带电体上的电荷通过带电体自身或其他物体等途径向大地传导而使之部分或全部消失的过程。
4静电消散electrostaticdissipation[decay]带电体上的电荷由于静电中和、静电泄漏、静电放电而使之部分或全部消失的过程。
5静电静置时间timeof repose;time ofrest在有静电危险的场所进行生产时,由设备停止操作到物料(通常为液体)所带静电消散至安全值以下,允许进行下一步操作所需要的时间间隔。
6电荷弛豫时间relaxation time of charge带电体上的电荷(或电位)消散(或下降)至其初始值的1/e时所需要的时间。
7杂散电流straycurrent任何不按指定的通路而流动的电流,这些非指定的通路可以是大地、与大地接触的管线和其它金属物体或构筑物。
2.0.6静电放电现象1静电放电electrostatic discharge当带电体周围的场强超过周围介质的绝缘击穿场强时,因介质产生电离而使带电体上的电荷部分或全部消失的现象。
2静电放电能量electrostatic dischargeenergy带电体所形成的静电场,通过静电放电所释放出来的总能量。
3电晕放电coronadischarge发生在不均匀的、场强很高的电场中的辉光放电。
电晕放电时,在电极周围有微弱发光的电晕层。
4刷形放电brushdischarge指发生于带电量大的绝缘体与导体之间空气介质中的一种放电形式。
该放电形式放电通道不集中,呈分枝状。
5传播型刷形放电brushdischarge with propagation form在高速起电场所及静电非导体背面衬有接地导体的情况下,在静电非导体上所发生的放电能量集中、引燃能力强,并带有声光特征的一种放电。
6火花放电sparkdischarge由于分隔两电极间的空气或其他电介质材料突然袭击然被击穿,使电流急剧上升,电压急剧下降,引起带有瞬间闪光、并有集中通道的短暂放电现象7尖端放电discharge at sharp point在带电导体曲率半径很小处所发生的放电现象2.0.7材料1静电导体staticconductor一种具有较低的电阻率,除非使它与地绝缘,否则其上难于积聚静电荷的材料。
2静电非导体staticnon-conductor一种具有很高的电阻率,因此能在其上积聚足够数量的静电荷而引起各种静电现象的材料。
3导静电材料staticconductive material指金属和碳等电导率大的材料,以及用其他方法(如在绝缘材料中掺入导电材料等)使物体具有导静电性能的材料。
4防静电织物anti-static fabric通过某种工艺方法,使纤维表面电阻率降低,从而形成或生产出的一种具有防止静电积聚的织物。
2.0.8静电安全有灾害预防1静电安全electrostatic safety指在生产过程有各种环境(系统)中,不发生由于静电现象而导致人的伤害、设备损坏或财产损失的状况和条件。
2静电故障electrostatic accident由于某种静电现象的作用,导致生产系统、设备、工艺过程、材料、产品等发生故障、损害(如生产率下降、产品质量不良,以致失效、破坏等)的现象或事件。
3静电灾害electrostatic disaster由于静电放电而导致发生财产损失或人员伤亡的危害、损害的现象或意外事件(如火灾、爆炸、静电电击以及由此而造成的二次事故等)。
4静电电击electrostatic shock由于带电体向人体,或带静电的人体向接地的导体,以及人体相互间发生静电放电,其所产生的瞬间冲击电流通过人体而引起的病理生理效应。
5二次事故secondary accident由于静电电击使人体失去平衡,导致人员由高空坠落或触及其他障碍物而引起的伤害;或造成已存在的火灾、爆炸的后果进一步扩大等危害的现象或事件。
6静电危险场所areaof electrostatic hazards空间存在可由静电引爆的爆炸性混合物,或对其进行直接加工、处理和操作等工艺作业场所的统称。
2.0.9静电接地1静电接地系统electrostatic earthingsystem带电体上的电荷向大地泄漏、消散的外界导出通道。
2直接静电接地directstatic earthing通过金属导体使物体接地的一种接地方式。
3间接静电接地indirect static earthing通过非金属导电材料或防静电材料以及防静电制品使物体接地的一种接地方式。
4连接connection将彼此间没有良好导电通路的物体进行导电性连接,使相互间大体上处于相同电位的措施。
5静电接地的电阻分类a静电泄漏电阻leakage resistance of staticelectricity物体在不带电的情况下,物体的被测点对大地的总电阻。
b静电接地电阻earthing resistance of staticelectricity指静电接地系统的对地电阻。
直接静电接地电阻为接地体或自然接地体的对地电阻和接地线电阻的总和。
间接静电接地电阻为被接地物体的接地极与大地之间的总电阻,主要由导电、防静电材料或防静电制品的电阻决定。
3一般规定3.1静电接地的范围3.1.1在生产加工、储运过程中,设备、管道、操作工具及人体等,有可能产生和积聚静电而造成静电危害时,应采取静电接地措施。
3.1.2在进行静电接地时,必须注意下列部位的接地:1装在设备内部而通常从外部不能进行检查的导体;2装在绝缘物体上的金属部件;3与绝缘物体同时使用的导体;4被涂料或粉体绝缘的导体;5容易腐蚀而造成接触不良的导体;6在液面上悬浮的导体。
3.1.3各种静电消除器的接地端,应按产品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接地。
3.1.4在下列情况下,可不采取专有的静电接地措施(计算机、电子仪器等除外):1当金属导体已与防雷、电气保护、防杂散电流、电磁屏蔽等的接地系统有电气连接时;2当埋入地下的金属构造物、金属配管、构筑物的钢筋等金属导体间有紧密的机械连接,并在任何情况下金属接触面间有足够的静电导通性时;3当金属管段已作阴极保护时。
3.2静电接地方式3.2.1需要进行静电接地的物体,应根据物体的类型采取下列静电接地方式:1静电导体应采用金属导体进行直接静电接地。
2人体与移动式设备应采用非金属导电材料或防静电材料以及防静电制品进行间接静电接地。
3静电非导体除应间接静电接地外,尚应配合其它的防静电措施。
3.3静电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3.3.1静电接地系统静电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06Ω。
专设的静电接地体的对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00Ω,在山区等土壤电阻率较高的地区,其对地电阻值也不应大于1000Ω。
3.3.2当其它接地装置兼作静电接地时,其接地电阻值应根据该接地装置的要求确定。
3.4静电接地端子和接地板3.4.1应在设备、管道的一定位置上,设置专有的接地连接端子,作为静电接地的连接点。
3.4.2接地连接端子的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不易受到外力损伤;2便于检查维修;3便于与接地干线相连;4不妨碍操作;5尽量避开容易积聚可燃混合物以及容易锈蚀的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