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最新版】
防静电管理制度(5篇)
防静电管理制度(一)、油库一切储油设施、设备管线等防静电接地装置必须符合电业部门和《石油库设计规范》的规定。
(二)、油库计量作业,油罐车、船舶装卸油等防静电必须按《石油库管理制度》第二十三条款实施。
(三)、静电接地的要求、范围、电阻值、码头接地系统,其它防静电等必须按《易燃可燃液体静电安全规定》执行。
(四)、加强对接地装置连接系统的维护工作,接地连接的各导体之间,接触应牢固可靠,无锈污,及时更换,腐蚀了的势片,以确保电气通路的完好性。
(五)、如接地连接系统有断裂点,在从事恢复性工作前,应确保断裂点周围的环境内没有易燃、易爆物质。
(六)、如对设备、管道等进行局部检查会造成有关物体静电连接回路断路时,应事先做好临时性接地,检修后应及时复原,并重新测定。
使接起电阻值全部达到规定值之内。
(七)、在能产生静电的场合,移动设备的接地线装拆工作必须做到:1、在操作或移动之前进行;2、已经过规定的静置时间方可进行;3、应离开易燃易爆危险部位或在连接点的上风向进行。
(八)、每年定期分别对各固定设备的接地电阻进行测量,并建立测量数据档案,被测接地电阻值不符规定,应立即检修。
防静电管理制度(2)是指企业或组织为避免静电对人员、设备和环境造成损害,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静电管理制度的内容:1. 培训和教育:企业应向员工提供有关静电的基本知识和防范措施的培训和教育,确保他们能够正确理解和应对静电问题。
2. 静电监测和测试:企业应建立静电监测和测试系统,定期检测和测试静电问题,确保设备和环境的静电水平符合标准,并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3. 接地和防护措施:企业应建立有效的接地系统,确保设备和人员能够及时导出积累的静电电荷,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如穿防静电服装和鞋子,使用防静电地板和工作台等。
4. 静电安全规范:企业应制定相关的静电安全规范,明确静电产生和积聚的场所和方式,禁止或限制一些可能造成静电危害的行为和操作,如禁止在易燃气体环境中使用易产生静电的工具和设备。
物业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物业管理区域内防静电安全管理,保障业主、物业使用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防止静电事故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物业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物业管理区域内所有从事防静电作业的人员和单位。
第三条物业管理单位应建立健全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加强防静电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全体员工的防静电安全意识。
第四条物业管理单位应定期对防静电设施进行检查、维护和更新,确保其正常运行。
第二章防静电基础知识第五条防静电基础知识包括静电的产生、静电的消除、防静电措施等。
第六条静电的产生:物体在摩擦、分离、接触等过程中,由于电子转移,导致物体带电。
第七条静电的消除:通过导电体、离子释放、湿度调节等方式,将物体上的静电导走或释放。
第八条防静电措施:1. 选用防静电材料;2. 控制湿度;3. 使用防静电设备;4. 个人防护;5. 作业环境控制。
第三章防静电设施与器材第九条物业管理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配备必要的防静电设施与器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防静电地板、防静电地垫、防静电地毯;2. 防静电工作台、防静电椅子;3. 防静电手套、防静电鞋;4. 防静电手环、防静电衣;5. 防静电离子发生器、防静电湿度控制器;6. 防静电接地线、防静电接地体。
第十条防静电设施与器材的购置、安装、使用和维护,应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和相关标准执行。
第四章防静电作业管理第十一条防静电作业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掌握防静电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第十二条防静电作业人员应穿戴防静电服装、手套、鞋等防护用品。
第十三条防静电作业现场应保持干燥、清洁,避免摩擦、碰撞等产生静电。
第十四条防静电作业人员应使用防静电工具,如防静电镊子、防静电螺丝刀等。
第十五条防静电作业过程中,如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作业,并及时报告上级。
第五章防静电安全教育与培训第十六条物业管理单位应定期对全体员工进行防静电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规则
一、总则为了保障公司生产安全,预防静电事故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从事生产、科研、试验、管理等活动的人员,以及公司所有涉及静电产生和处理的设备、设施。
三、防静电原则1. 静电防护应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为辅。
2. 防静电工作应遵循“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原则。
3. 防静电工作应遵循“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四、防静电措施1. 设备设施(1)静电敏感设备应采取接地措施,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
(2)易产生静电的设备,应定期进行除油、除锈、除污等处理。
(3)静电敏感材料应存放在防静电柜或防静电容器中。
2. 操作人员(1)静电敏感操作人员应穿着防静电服装、防静电鞋。
(2)操作人员应掌握防静电知识,熟悉防静电操作规程。
(3)操作人员应定期进行防静电知识培训。
3. 环境控制(1)静电敏感区域应保持相对湿度在45%以上。
(2)静电敏感区域应避免使用易产生静电的物品。
(3)静电敏感区域应定期进行静电检测。
五、防静电管理制度1. 防静电设施的管理(1)防静电设施应定期进行检查、维护,确保其完好、有效。
(2)防静电设施发生故障时,应及时进行修复。
2. 防静电知识的宣传与培训(1)公司应定期开展防静电知识宣传活动。
(2)公司应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防静电知识培训。
3. 静电事故的处理(1)发生静电事故时,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置。
(2)静电事故发生后,应立即上报公司安全管理部门。
(3)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应组织调查静电事故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六、监督检查1. 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应定期对防静电工作进行检查、监督。
2. 操作人员应积极配合监督检查工作。
七、奖惩1. 对在防静电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防静电管理制度,造成静电事故的个人和单位,给予通报批评、经济处罚等处理。
八、附则1. 本制度由公司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4篇)
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一、总则为加强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保护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工作效率,制定本《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以下简称《制度》)。
二、任务和原则(一)任务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是企业的重要任务。
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应当针对不同的设备、工作环境、工作任务,科学合理地设置防雷、防静电措施,确保工作的平稳进行。
(二)原则1.安全第一:防雷、防静电工作要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充分认识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以人的生命安全和工作环境的安全为首要目标,坚决消除安全隐患。
2.科学合理:防雷、防静电工作要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设置,确保有效防范雷电和静电危害。
3.全员参与:防雷、防静电工作要实行全员参与的原则,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共同维护防雷、防静电安全。
4.持续改进:防雷、防静电工作要持续改进的原则,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措施,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三、组织(一)设立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机构,负责制定、执行和监督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
(二)指定专人负责防雷、防静电安全的组织、协调和实施工作。
四、安全管理措施(一)工作地点周边的防雷、防静电工作1.设立合适的避雷装置,包括避雷针、避雷网等,确保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2.建立完善的接地系统,加强对设备和建筑物的接地保护,防止雷电危害。
3.定期进行避雷装置和接地系统的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二)设备的防雷、防静电工作1.设备安装应满足防雷、防静电要求,合理设计设备布局,减少静电的产生和积聚。
2.设备应采取绝缘材料进行包装和保护,减少静电产生的可能性。
3.设备周围应保持干燥,避免静电的产生和积聚。
4.设备操作人员应穿防静电服装,避免静电的传递和积聚。
(三)人员的防雷、防静电工作1.加强对人员的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防护意识,确保工作安全。
2.人员应定期进行体检,确保身体健康,减少经静电产生的可能性。
3.不在雷暴天气下进行室外活动,必要时进行疏散,确保人员的生命安全。
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范文(4篇)
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本单位的防雷、防静电工作,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范围为本单位内所有人员、设备和场所。
第三条本单位成立防雷、防静电工作小组,负责组织实施本单位内的防雷、防静电工作。
第二章防雷第四条本单位应制定防雷措施,并进行周期性检测和维护,确保其有效性。
第五条本单位应配备并定期检测防雷设备,确保其正常工作。
第六条在雷雨天气或雷雨可能发生的情况下,本单位应采取以下措施:1. 及时关闭窗户和门窗,防止雷电进入室内;2. 减少人员在户外活动,尽量避免在雷雨天气下进行户外作业;3. 严禁在高处、露天场所或者没有防雷措施的场所工作。
第七条本单位应进行防雷设备的定期维护和检测,并严格按照规定进行防雷设备的维修和更换。
第八条本单位应对建筑物进行防雷设施的设置和维护,并定期进行检测,确保其有效性。
第九条本单位应为每个工作区域配备防雷设施,并告知员工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十条本单位应设立防雷告警机制,并及时向员工发布防雷预警信息。
第三章防静电第十一条本单位应制定防静电措施,并进行周期性检测和维护,确保其有效性。
第十二条本单位应为关键区域和设备配备防静电装置,并定期检测其工作状态。
第十三条本单位应对员工进行防静电培训,告知其防静电措施和注意事项。
第十四条本单位应定期清洁、检查和维护防静电装置,并确保其正常工作。
第十五条员工在进行可能产生静电的工作之前,应佩戴防静电装置,并按照相应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第十六条本单位应加强对防静电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工作。
第十七条本单位应定期对静电敏感的设备和器材进行测试和维护,确保其安全性。
第十八条本单位应定期对防静电设备进行标识和检测,确保其有效性。
第四章监管第十九条本单位应定期开展对防雷、防静电措施的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第二十条本单位应建立防雷、防静电档案,详细记录相关设备的维护、维修和检测情况。
防静电管理制度[3]
防静电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为了有效防止静电产生和静电危害,保障企业安全生产,提高工作效率,培养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制定本《防静电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全部从业人员。
任何未明示规定的事项,均参照相关国家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
三、管理标准3.1 静电防范措施1.所有从业人员在进入工作区域前,必须确保身上没有静电带电,应通过相关静电防范培训并掌握防静电知识。
2.工作区域应专门设立防静电区域,对具有静电危害的设备、工具和材料进行标识。
3.静电有关设备、工具和材料应按照防静电要求进行定期检测、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工作。
4.工作区域地面应选用防静电材料,定期检测其防静电效果。
5.在工作区域内禁止吸烟,因为烟雾中的微粒会增加静电产生的可能性。
6.禁止在工作区域内使用不符合防静电要求的清洁用品和化学品。
7.工作区域内不得放置未经防静电处理的可燃物品。
3.2 静电放电控制1.所有从业人员应佩戴符合防静电要求的工装、鞋靴、手套等防护装备。
2.严禁随意触碰带电设备、工具或被带电的材料。
3.禁止在干燥环境中进行手工拆卸和组装操作,应先增加湿度来降低静电放电的可能性。
4.在进行易产生静电的工艺操作前,必须进行静电放电措施,如使用静电接地装置、静电消除器等。
3.3 静电监测与检测1.企业应配备静电监测与检测设备,定期对工作区域内的静电情况进行监测和检测。
2.静电监测与检测记录应详实并妥善保存,必要时提供给相关部门和监管机构。
3.4 事故处理与应急措施1.如发生静电事故,应立即启动事故处理与应急措施,迅速排除事故隐患。
2.发生静电事故时,应及时通知相关负责人和相关部门,配合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和善后工作。
四、考核标准1.从业人员应按照规定进行防静电培训,并通过相关测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对未经培训和测试合格的人员,不得进行与防静电相关的工作。
2.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防静电知识的培训和考核,保障其持续知识更新和合规操作。
生产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保障生产过程中的静电安全,防止静电引发火灾、爆炸等事故,确保员工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涉及静电产生的生产环节,包括但不限于化工、电子、医药等行业。
三、组织管理1. 公司成立防静电安全管理小组,负责本制度的制定、实施和监督。
2. 各部门应设立防静电安全责任人,负责本部门防静电安全管理工作。
四、防静电措施1. 工艺控制(1)根据生产工艺特点,合理设计防静电措施,如采用抗静电材料、控制物料流速、优化操作流程等。
(2)对易产生静电的设备,如输送带、搅拌器等,采取接地措施,确保静电及时导走。
2. 设备管理(1)定期检查防静电设备,确保其完好、有效。
(2)对于无法接地的设备,应采取其他防静电措施,如使用抗静电手套、防静电服等。
3. 物料管理(1)使用防静电容器、输送带等,降低物料摩擦产生的静电。
(2)对易燃易爆物料,加强储存、运输、使用过程中的防静电管理。
4. 人员管理(1)员工应佩戴防静电手环、防静电鞋等个人防护用品。
(2)禁止穿着易产生静电的服装进入生产区域。
(3)加强员工防静电安全培训,提高员工防静电意识。
五、静电检测与报警1. 定期对生产区域进行静电检测,确保静电水平符合安全要求。
2. 当静电水平超过安全阈值时,立即启动报警系统,通知相关人员采取措施。
六、事故处理1. 发生静电事故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进行救援。
2. 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七、监督检查1. 防静电安全管理小组定期对各部门防静电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检查。
2.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依法进行处理。
八、附则1. 本制度由公司防静电安全管理小组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电子厂防静电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保障电子厂生产过程中产品的质量,防止静电对产品造成损害,确保员工人身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电子厂所有涉及静电防护的生产、研发、检验、储存等环节。
二、静电防护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采取预防措施,防止静电的产生和积累,同时针对已产生的静电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消除。
2. 全员参与,责任到人:全体员工应充分认识静电的危害,自觉遵守静电防护规定,确保静电防护措施落实到位。
3. 设备、环境、人员三位一体:综合考虑设备、环境和人员因素,采取综合性静电防护措施。
三、静电防护组织机构1. 成立静电防护领导小组,负责静电防护工作的全面领导、协调和监督。
2. 设立静电防护管理岗位,负责静电防护工作的具体实施和监督。
3. 各部门、车间应设立静电防护小组,负责本部门静电防护工作的具体实施。
四、静电防护措施1. 设备防静电措施(1)选用符合静电防护要求的设备,如防静电工作台、防静电地板、防静电服等。
(2)对现有设备进行静电防护改造,如安装防静电接地线、使用防静电材料等。
(3)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测、维护,确保设备性能良好。
2. 环境防静电措施(1)保持生产环境清洁、干燥,相对湿度控制在40%-60%之间。
(2)合理布局生产线,避免交叉作业,减少静电产生。
(3)设置静电释放区,安装静电释放器,确保静电及时释放。
3. 人员防静电措施(1)员工应穿戴防静电服装、鞋帽、手套等防护用品。
(2)进入生产区域前,必须经过静电消除设备,如防静电门、防静电手柄等。
(3)定期对员工进行静电防护培训,提高员工静电防护意识。
4. 静电检测与监控(1)定期对生产环境、设备、人员等进行静电检测,确保静电防护措施落实到位。
(2)对检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确保静电防护效果。
五、静电防护教育与培训1. 静电防护教育:通过内部培训、外部培训等形式,提高员工对静电危害的认识,使员工掌握静电防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静电防护培训:对新员工进行静电防护培训,确保其具备静电防护的基本素质。
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5篇)
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1、凡有静电危害的工序、设备场所,必须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2、在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的区域,必须加强通风措施使其浓度控制在爆炸下限以下。
3、危险场所作业人员,应根据需要,穿防静电的鞋和工作服,或设置易于导除人体静电的设施,如安装接地栏杆等;严禁在上述区域穿脱衣服和穿易产生经典的服装进入该区域;严禁在上述区域,用易燃溶剂(二甲苯等)擦搓衣服,操作区地面应铺设导电地面,并保证其导电性能。
4、在有经典产生的场所操作、检查,不得携带与工作无关的金属物品,如钥匙、手表、戒指等。
5、严禁将易产生静电的易燃易爆液体用塑料容器装贮。
6、禁止在装易燃易爆液体的过程中取样、检尺或将金属物品置入罐(槽车)内,检尺取样应在装料完毕经静置后进行。
7、禁止使用喷射蒸汽加热易燃液体。
8、禁止使用绝缘软管插入易燃液体罐内进行移液作业。
9、在机器发生故障、液体渗漏、改变工艺条件或物料用量改变的情况下,必须注意采取防范措施避免静电危害。
10、禁止用泵直接向罐内喷射溶剂,必须采取自流方式。
11、输送易燃液体,应根据管道内径及介质的电阻率选择适当的安全流速,一般不应超过____米/秒。
12、在绝缘管道上配置的金属附件,应专门接地装置。
13、生产、贮存和装卸可燃气体的易燃液体的设备、管道、贮罐、机组等应有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
14、所有防静电接地线必须坚固可靠,接地线的截面积应不小于十平方毫米,单独的防静电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0欧姆,与其它目的的接地极共用时应满足其他接地及的技术要求。
15、设备、贮罐、机组、管道等的防静电接地线,应单独与接地体或接地干线相连,不得互联接地。
16、防静电接地体的安装,应在设备、机组、贮罐等底角边缘上钻孔攻丝,焊接端子(或螺栓)用不小于M10的螺栓连接,并应有防松装置,均应涂上工业凡士林油;接地线与金属管道缠绕连接时,应蜡焊,当采用焊接端子连接时,不得降低和损伤管道强度。
17、非金属的管道(非导体的)设备等,其外壁上缠绕的金属丝带、网等,应紧贴其表面均匀的缠绕,并应可靠地接地。
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5篇)
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5篇)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 1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加强雷电灾害防御工作,防止或减少因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各单位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单位的防雷安全管理制度。
一、成立防雷安全领导小组,包括组长和组员,明确防雷安全生产责任人和具体的联络办事人员。
二、制定雷电灾害应急预案,在最短时间内做到组织领导到位、技术指导到位、物资资金到位、救援人员到位,确保高效妥善处理灾情。
三、建立健全雷电灾害报告制度,在遭受雷电灾害后应及时向上级部门和气象主管机构报告灾情,并协助气象主管机构组织做好雷电灾害的调查、鉴定工作,分析雷电灾害事故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和措施。
四、有专人负责关注气象部门发出的雷暴预报,并及时告知有关部门和人员。
五、为确保防雷设施安全有效,各单位应加强对防雷设施的检查维护,如发现防雷设施损坏的,应及时告知所在市(区)的防雷检测所,尽快排除防雷安全隐患。
在检测报告、合格证失效前提前十五个工作日向防雷检测所提出检测申请,积极配合做好防雷设施定期检测工作。
六、新建、扩建、改建的防雷装置必须向当地气象主管机构报建,通过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后方可进行施工,投入使用前要经过防雷验收合格。
七、要加强防雷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人员防雷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技能,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八、对违反法律法规导致雷击责任事故的,要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 21、成立防雷安全领导小组:2、校安全领导小组及各班主任等有关老师,要经常开展预防雷电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师生防雷意识和能力。
3、在学校发生雷雨时,要迅速进入教学楼,切忌在操场上等空旷场地逗留。
4、雷电时,各教室、办公室要关闭门窗,防止雷电侵入。
人员要尽可能远离窗户,远离电灯、电话、室外天线的电线等。
5、雷电时,禁止使用电器,要提前关闭电视机、音响、影碟机、电脑等室内的用电设备,并切断电源及信号线路。
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证企业生产经营安全,防止静电引发的事故发生,制定本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所有员工,并包括对外单位、来访人员以及施工人员等。
第三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逐级明确防静电安全管理工作职责及权限。
第四条企业应当根据静电危险程度和工作环境,合理配置防静电设备和工具,并配备必要的防静电消防器材。
第五条严禁在易燃易爆环境中使用普通的化学药品,必须采用防静电材料进行封装和运输。
第二章防静电安全管理的原则第六条防护优先原则。
在静电危险环境下工作时,必须首先进行防静电保护,保证个人安全。
第七条预防为主原则。
通过采取预防措施,减少静电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第八条严格监督原则。
应建立监测和检查措施,确保防静电措施的有效性。
第九条人人参与原则。
所有员工应有防静电安全意识,并积极参与防静电安全工作。
第三章防静电设备和工具的使用第十条企业应当根据静电危险度,确定使用防静电设备和工具。
第十一条防静电设备和工具的选用应符合国家标准,具有防静电功能。
第十二条防静电设备和工具的使用前,必须进行测试和检查,确保其工作正常。
第十三条使用防静电设备和工具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了解其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十四条防静电设备和工具的维护应按照设备和工具的说明书进行,禁止私自拆卸和修理。
第十五条防静电设备和工具的报废应按照企业规定进行,严禁私自处理。
第四章防静电消防器材的配置和使用第十六条企业应根据工作环境的静电危险程度,合理配置防静电消防器材。
第十七条防静电消防器材的选用应符合国家标准,具有防静电功能。
第十八条防静电消防器材的存放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保证灵活使用。
第十九条使用防静电消防器材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了解其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二十条防静电消防器材的定期检查和维护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保证其工作正常。
第五章防静电安全教育和培训第二十一条企业应当定期开展防静电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防静电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静电安全管理制度(5篇)
静电安全管理制度(一)各个有静电发生的生产岗位,除遵守本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外,同时执行本制度。
(二)在生产过程中造成静电积累,静电荷不易泄漏时,静电场中的导体必须与大地作可靠的接地,其总接地电阻应少于108欧姆。
严禁穿化纤服装和铁钉鞋作业。
(三)在易燃易爆岗位操作,严禁用黑色金属敲、铲、撞击设备和铁质容器,防止突然产生放电,引起燃爆。
(四)铁质容器储存汽油、溶剂等易燃易物品时,搬动要轻拿轻放。
不准在地上拖动,防止产生放电,引起燃爆。
凡遇汽油、溶剂等物品溢出地面或倒翻时,严禁火种接近,并及时处理,防止发生火灾。
(五)严禁用泵直接向桶内喷射易燃溶剂,必须采用自流方式,使用阀门要缓慢开启,不准开足,防止冲击过大产生静电。
输送溶剂的管道必须采用导电橡胶塑料软管、塑料软管。
金属管道法是要跨接。
(六)禁止在装(移)油或其他易燃液体过程中取样,检尺或将金属物品置入罐内。
检尺或取样应在装料完毕经静置以后进行。
(七)静电消除器的安装必须紧固,接地引下线端连接不准有松动脱落;导线中间不准有接头,如有异常未经电气专业人员检查,确认完好,不准使用。
(八)静电消除器应保持清洁,不得粘有油污和可燃液体,如有应及时消除,但动作要轻、慢。
(九)架设静电消除器两头端必须高低一致,感应距离应在____公分以下。
(十)防静电设备、装置、接地等安全措施,应在工程设计时,做到“三同时”。
投入使用后应指定专人负责,定期检查、维修,并将检查、维修情况记入卡片档案。
静电安全管理制度(2)是为了防范和控制静电引起的事故和损失,保障人员和财产的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措施。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静电安全管理制度的内容:一、基本原则:1.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2. 法律法规作为基础,科学技术作为支撑;3. 责任明确,管理层负责制;4. 全员参与,持续改进。
二、责任分工:1. 管理层:负责制定和审查静电安全管理制度,落实静电安全管理职责;2. 监督部门:负责对静电安全管理制度的监督和检查;3. 员工:必须严格遵守静电安全管理制度,积极参与相关培训和演练。
防静电管理制度三篇
防静电管理制度三篇第一篇:防静电设备管理规定一、目的和范围为保证企业正常运营过程中对静电的有效防护,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订立本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企业范围内全部与涉及静电的部门、员工以及设备。
二、防静电设备的分类和管理标准1.依据工作场合及设备需要,防静电设备分为三级,实在标准如下:–一级:需要接触静电敏感元器件、易燃易爆等具有高防静电要求的操作区域,包含防静电服、防静电鞋、防静电手套等。
操作人员必需穿着完整的一级防静电设备,严禁穿梭带有静电的非防静电设备。
–二级:需要进行肯定程度的防静电操作,但要求程度不及一级,包含防静电表面处理工具、防静电垫等。
操作人员在进行相关操作时,应使用对应的二级防静电设备,并保持设备的清洁和完整。
–三级:需要进行细小的防静电处理,包含防静电地板、防静电工作台等。
操作人员在使用相关设备时,应保持设备的清洁和正常工作状态。
2.防静电设备的管理责任划分:–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的防静电设备管理负全面责任,包含设备的选购、维护保养、更新更换等工作。
–设备管理员负责设备的实在管理,包含设备的验收、存储、发布、领取、归还等工作。
3.防静电设备管理的实在要求:–防静电设备的选购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同时要与实际生产经营需求相适应。
–设备管理员需订立认真的设备管理制度,包含验收流程、存储与仓库管理、设备分发与归还流程等,并做好备案。
–防静电设备在存储和使用过程中,应保持干燥、无灰尘、低不冷不热无腐蚀性气体等环境条件。
定期清理设备,保持其完整性和有效性。
–防静电设备的使用人员,应进行相关培训并签署相关承诺书,保证设备的正确使用和保管。
三、考核标准1.防静电设备管理责任划分的达标情况将作为年度绩效考核的一项紧要指标,由企业职能部门进行评估。
2.设备管理员的工作绩效将依据设备的验收合格率、设备的正常使用率、设备报废的合理率等指标进行评价。
3.防静电设备的使用人员,应按要求进行培训并实现合格标准方可上岗,培训合格证书将作为年度绩效考核的参考依据之一、4.防静电设备的存放和归还情况将作为月度考核指标,设备管理员需及时清点设备的存储情形,并准确记录设备的领取和归还情况。
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
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一、目的和适用范围为了规范防静电工作,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安全管理制度。
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内部的静电敏感区域及操作过程,以及相关设备、材料和人员。
二、管理责任1. 公司管理层应制定并落实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和工作职责。
2. 监督部门应定期进行防静电工作的检查和评估,并及时提交上级管理部门。
三、防静电设施1. 防静电区域应设立明显的标识,标明静电危险及相应的防护措施。
2. 防静电设施(如防静电地板、防静电工作台、防静电衣物等)应定期维护,确保正常使用。
3. 防静电设备(如防静电器、接地线等)应经过合格检测,并定期进行校准。
四、人员培训1. 新员工入职前应接受防静电安全培训,并明确相关操作规范。
2. 定期组织员工进行防静电安全培训和知识考核,以提高员工的防静电意识和技能。
五、操作规范1. 在静电敏感区域内禁止使用易产生静电的材料和设备。
2. 操作过程中应尽量减少身体运动、防止摩擦和振动,避免产生静电。
3. 在操作过程中应佩戴防静电衣物和鞋子,并正确使用防静电器和接地线。
六、事故应急处理1. 发生防静电事故时,应立即报告相关人员,并采取紧急措施控制事故扩大。
2. 组织事故调查,查明事故原因,并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七、监督检查1. 监督部门应定期对防静电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监督部门应编制防静电工作统计报表,报送公司管理层。
八、处罚措施对违反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的人员,可以采取口头警告、扣发奖金、停职、辞退等相应的处罚措施,情节严重的可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九、附则本安全管理制度的解释权归公司管理层所有,相关修订和解释由公司管理层负责。
生产车间防静电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保障生产车间内静电危害的预防与控制,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生产车间及涉及静电敏感产品的相关区域。
三、管理职责1. 车间主任:负责组织本车间静电防护工作的实施,确保静电防护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2. 静电防护员:负责静电防护工作的具体实施,对车间静电防护措施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
3. 员工:遵守静电防护规定,积极参与静电防护工作。
四、静电防护措施1. 环境控制(1)生产车间内湿度应控制在45%-75%之间,温度控制在20-25℃之间。
(2)生产车间应定期进行空气离子净化处理,减少静电的产生。
2. 人员管理(1)静电敏感产品生产人员应穿戴防静电服装、鞋帽等防护用品。
(2)禁止在静电敏感区域穿着普通衣物、佩戴金属饰品等。
3. 设备管理(1)生产设备应选用防静电材料制作,并定期检查设备接地情况。
(2)静电敏感产品生产设备应使用防静电工作台、防静电地板等。
4. 物料管理(1)静电敏感产品及包装材料应采用防静电材料制作。
(2)物料在运输、存放过程中应避免摩擦、碰撞等静电产生。
5. 工艺流程(1)生产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操作人员与静电敏感产品的接触。
(2)静电敏感产品生产过程中,应采取防静电措施,如使用防静电手套、防静电刷等。
五、静电防护检查与考核1. 定期对静电防护措施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对静电防护员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静电防护知识、技能、责任心等。
3. 对员工进行静电防护培训,提高员工静电防护意识。
六、奖惩措施1. 对静电防护工作表现优秀的员工和静电防护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静电防护规定的员工,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罚款等处罚。
七、附则1. 本制度由生产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3. 本制度如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防静电管理制度(三篇)
防静电管理制度一、总则静电是指在物体表面或体内积累的电荷相对不平衡所产生的静电现象,它具有无声、无味、无形等特点。
静电的不正确处理不仅会对设备、工作环境和员工身体健康造成危害,还会对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产生潜在风险。
为确保公司的安全生产,制定本《防静电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员工及相关工作人员,在公司范围内的任何场所,包括生产车间、办公区域、仓库等。
三、主要内容1. 静电知识培训为了提高员工的防静电意识和知识水平,在员工入职培训和定期培训中,应加强对静电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静电的原理和危害;(2)静电的形成和释放;(3)防静电的基本原则和措施。
2. 防静电区域的划分根据工作场所的实际需求,将工作区域划分为静电控制区域和非静电控制区域。
静电控制区域应具备以下条件:(1)妥善设置和维护地线、防静电地板等设施;(2)配备适合的工作服和工作鞋,杜绝使用化纤面料;(3)严禁留长指甲、戴金属饰品等;(4)合理安排工作区的温度和湿度。
3. 静电控制装备的配备和使用针对不同工作环境和实际需要,配备适当的静电控制装备,并确保正确使用。
静电控制装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防静电手套、靴子、帽子等个人防护用品;(2)静电消除器、静电地线等设备;(3)针对静电生成和积累的设备,如静电礼帽、静电防护膜等。
4. 静电消除和排除措施静电控制区域内,应设置适当的静电消除和排除措施。
具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定期进行工作区域的静电消除,清理生产设备和工作台面;(2)确保设备与地线良好连接,及时发现并解决接地故障;(3)合理管理静电防护装备的使用和保养;(4)严禁在静电控制区域内存放或使用易燃易爆物品。
5. 静电控制的操作规程针对不同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制定相应的静电控制操作规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静电控制区域内的工作岗位和工作流程;(2)静电防护装备的佩戴和使用规定;(3)工作人员的行为规范,如禁止吸烟、禁止使用手摇发光器具等;(4)静电控制区域内的紧急情况处理措施。
防静电管理制度
防静电安全规定第一条为加强防静电安全管理,防止事故发生,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易燃、可燃液体防静电系指在易燃、可燃液体的装卸、输送、调合、采样、检尺、测温及设备清洗过程中防止产生静电和易燃、可燃液体储罐、汽车罐(槽)车、鹤管、管线、人体等已有静电的消除。
不包括雷电、杂散电流的防护和固体、气体、粉尘的防静电。
第三条应消除以下静电引燃的条件:1.有静电电荷的产生;2.有足以产生引燃性放电的静电电荷的积聚;3.有合适的火花间隙,使积聚的电荷以引燃的火花形式放电;4.在火花间隙中应有可燃性液体的蒸气——空气的混合物。
第四条根据GB50160《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对液化烃、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列于表1中。
表1 液化烃、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甲、乙类易燃、可燃液体进入储罐和槽车时,电阻率等于或小于108Ω·m者不受本规定约束。
第五条甲、乙类易燃、可燃液体进入贮罐和槽车时,初流速度不应大于1m/s。
当入口管浸没200mm后可提高流速,但最高不应超过6m/s。
1.甲、乙类易燃、可燃液体含游离水、有机杂质以及两种以上油品混送时的初流速度亦不应超过1m/s;2.甲、乙类易燃、可燃液体经过添加抗静电剂,或有专门静电消除器与静电报警仪同时具备的,流速可为6m/s;3.当液体输送管线上装有过滤器时,对甲、乙类易燃、可燃液体的输送,自过滤器至装料之间应有30s的缓和时间。
如满足不了缓和时间,可配置缓和器或采取其它防静电措施(见表2)。
表2 进油管与所配缓和器(管)对照表第六条储(罐)、槽(车)装入易燃、可燃液体时,应做到:1.严禁从储罐上部注入甲、乙类易燃、可燃液体;2.罐内液体应进行充分脱水后,方可进料;3.禁止对装过汽油等高挥发性产品的油罐切换注入低挥发性油品;4.在储罐变更注入油品时,应进行惰性气体置换,置换后测定空气中的油气浓度,使之符合安全规定范围;5.对于难以进行惰性气体置换的桶、槽等容器,应严格控制流速和静电接地;6.收油或注油操作时,应按规定的安全高度和充装系数进行,防止超装。
工厂防静电的管理制度
一、总则1.1 为确保本厂生产过程中的静电危害得到有效控制,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生产秩序,提高产品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本厂所有涉及静电危害的生产、操作和管理活动。
1.3 防静电工作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采取综合治理措施,确保静电危害得到有效控制。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2.1 厂部设立防静电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厂防静电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2.2 防静电工作领导小组下设防静电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防静电管理工作。
2.3 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的防静电工作负总责,负责组织本部门员工学习防静电知识,落实防静电措施。
2.4 各岗位员工应严格遵守防静电操作规程,积极配合防静电管理工作。
三、防静电基础知识培训3.1 新员工入职后,应接受防静电基础知识培训,包括静电的产生、危害、防静电措施等。
3.2 定期对全体员工进行防静电知识再培训,提高员工防静电意识。
3.3 防静电培训内容包括:(1)静电的产生及危害;(2)防静电措施及操作规程;(3)静电检测方法及仪器使用;(4)防静电设备的维护与管理。
四、防静电措施4.1 环境控制(1)生产车间应保持通风良好,温度、湿度适宜,以降低静电产生。
(2)生产车间应定期进行静电检测,确保静电场强度在安全范围内。
4.2 设备管理(1)生产设备应选用防静电材料或具有防静电功能的产品。
(2)防静电设备应定期检查、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4.3 操作规程(1)操作人员应穿着防静电工作服、防静电鞋,佩戴防静电手套。
(2)操作过程中,不得触摸金属物体,避免静电放电。
(3)搬运、装卸物品时,应使用防静电工具或采取防静电措施。
4.4 消防安全(1)生产车间应配备防静电灭火器材,并定期检查、更换。
(2)禁止在生产车间吸烟、使用明火等可能产生静电火花的物品。
五、静电检测与事故处理5.1 静电检测(1)生产车间应定期进行静电检测,检测内容包括静电场强度、静电泄漏电流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
1、凡有静电危害的工序、设备场所,必须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2、在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的区域,必须加强通风措施使其浓度控制在爆炸下限以下。
3、危险场所作业人员,应根据需要,穿防静电的鞋和工作服,或设置易于导除人体静电的设施,如安装接地栏杆等;严禁在上述区域穿脱衣服和穿易产生经典的服装进入该区域;严禁在上述区域,用易燃溶剂(二甲苯等)擦搓衣服,操作区地面应铺设导电地面,并保证其导电性能。
4、在有经典产生的场所操作、检查,不得携带与工作无关的金属物品,如钥匙、手表、戒指等。
5、严禁将易产生静电的易燃易爆液体用塑料容器装贮。
6、禁止在装易燃易爆液体的过程中取样、检尺或将金属物品置入罐(槽车)内,检尺取样应在装料完毕经静置后进行。
7、禁止使用喷射蒸汽加热易燃液体。
8、禁止使用绝缘软管插入易燃液体罐内进行移液作业。
9、在机器发生故障、液体渗漏、改变工艺条件或物料用量改变的情况下,必须注意采取防范措施避免静电危害。
10、禁止用泵直接向罐内喷射溶剂,必须采取自流方式。
11、输送易燃液体,应根据管道内径及介质的电阻率选择适当的安全流速,一般不应超过1米/秒。
12、在绝缘管道上配置的金属附件,应专门接地装置。
13、生产、贮存和装卸可燃气体的易燃液体的设备、管道、贮罐、机组等应有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
14、所有防静电接地线必须坚固可靠,接地线的截面积应不小于十平方毫米,单独的防静电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0欧姆,与其它目的的接地极共用时应满足其他接地及的技术要求。
15、设备、贮罐、机组、管道等的防静电接地线,应单独与
接地体或接地干线相连,不得互联接地。
16、防静电接地体的安装,应在设备、机组、贮罐等底角边缘上钻孔攻丝,焊接端子(或螺栓)用不小于m10的螺栓连接,并应有防松装置,均应涂上工业凡士林油;接地线与金属管道缠绕连接时,应蜡焊,当采用焊接端子连接时,不得降低和损伤管道强度。
17、非金属的管道(非导体的)设备等,其外壁上缠绕的金属丝带、网等,应紧贴其表面均匀的缠绕,并应可靠地接地。
18、输送易燃液体的管道采用橡胶或塑料管时必须采用导电橡胶,导电塑料软管或有金属编织层的导电胶管,并必须可靠接地。
19、生产设备及贮罐上的排空口应设有阻火器,进料管从设备上部进入时,应将其进料管延伸到接近设备底部以免产生静电。
20、防静电生产工序及场所中,机械传动尽量采用齿轮传动。
当采用三角带传动,必须选用防静电三角带;当使用普通三角带传动时,必须采用取提高其表面导电性能的措施。
21、q-1级、g-1级场所的管道之间与设备、机组、阀门之间的连接法兰,其接触电阻大于0.03欧姆时,应用金属线跨接。
22、q-1级、q-2级、g-1级、g-2级场所,在非金属构架上平行安装的金属管道相互之间的净距离小于10毫米时,就每隔20米左右用金属绕跨接;金属官衔相互交叉的净距离小于100毫米时,也应用金属线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