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环流复习试题含答案
热力环流精选练习题 (含解析)
热力环流精选练习题(含解析)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选择题下图为我国沿海某地区被风“吹弯了腰”的草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能正确示意图中风向形成原因的是()A.B.C.D.2.该地一年中盛行风向也因海陆间温度差异发生季节变化。
盛行风从陆地吹向海洋的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下图是“大型太阳能城市空气清洁系统(ISALSCS)”,又称除霾塔,位于西安市长安区。
除霾塔主体由空气导流塔(高60m、直径达10m)及玻璃集热棚两部分构成。
玻璃集热棚顶部采用单双层镀膜玻璃组成,棚内设置过滤网墙,地面上铺鹅卵石。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符合除霾塔内外空气运动特征的是()A.B.C.D.4.“除霾塔”除霾工作效率最高的是()A.晴朗无风的夜晚B.晴朗无风的白天C.阴雨无风的白天D.阴雨多风的夜晚山东半岛周边海域存在一个环流系统,该环流主要是由沿岸流和黄海暖流组成(图),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完成下面小题。
5.图示区域沿岸流强劲的季节为()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6.受洋流影响,洋流边界M处两侧表层海水等温线的弯曲状态是()A.东侧水温高,等温线向北凸出B.东侧水温低,等温线向南凸出C.西侧水温高,等温线向南凸出D.西侧水温低,等温线向北凸出7.图为某年11月30日14时亚洲局部地区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
读图,完成问题。
据图可推断,此时()A.①地比①地气压低B.①地比①地风速大C.①地上升气流为主D.北京风向为东南风下图为“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图中等压面弯曲是由于热力环流引起的。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图中①①①①①五地气压()A.①>①>①>①>①B.①>①=①=①>①C.①>①>①=①=①D.①=①=①>①>①9.图示甲乙之间的热力环流图正确的是()A.B.C.D.下图为沿20°E经线非洲地形剖面图及大气环流形势图。
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测试题及答案
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大湖湖泊与湖岸之间存在着局部环流,如图为我国某大湖东湖岸某时刻实测风速(m/s)垂直剖面图,完成1~2题。
1.形成大湖湖泊与湖岸之间局部环流的根本原因是()A.湖、岸地形高低差异B.湖、岸热力性质差异C.湖、岸太阳辐射差异D.湖、岸植被类型差异2.图示环流最明显的时间可能是()A.夏季白天B.夏季晚上C.冬季晴天D.冬季阴天解析:1.B 2.A第1题,大湖和湖岸存在着热力差异,形成热力环流,导致高空和近地面的风向相反,选择B。
第2题,近地面为偏西风,风从湖面吹向湖岸,高空为偏东风,风从湖岸吹向湖面,说明近地面湖面气压高,气温低,湖岸气压低,气温高,四个选项中最可能是夏季白天,选择A。
(2019·浙江4月选考)下图为某地近地面垂直方向气温、气压分布示意图(图中虚线为等温线、实线为等压线)。
完成3~4题。
3.若该地位于我国西北沙漠地区,则其成因和空气垂直运动正确的是()A.动力辐合上升B.热力辐合上升C.动力下沉辐散D.热力下沉辐散4.易形成这种大气物理状况的是()A.夏季白天的内陆湖面B.冬季晴朗夜晚的谷底C.夏季晴朗白天的郊区D.冬季暖流流经的海面解析:3.B 4.D第3题,图中虚线为等温线,中心向上隆起,表明该地气温高于周边地区;实线为等压线,中部下凹,表明该地气压低于周边地区。
图中示意的是热低压中心的温压剖面,这种现象是由当地空气受热做垂直上升运动形成的,B正确。
第4题,根据上题分析,这种大气物理状况是由于大气受热形成的,冬季暖流流经的海面大气受热最有可能出现这种现象,D正确;夏季白天的内陆湖面因水的比热容较大,水温较低,湖面:空气冷却下沉,A错误;冬季晴朗的夜晚,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空气冷重而沿坡面下滑,流向谷底,并抬升谷底的暖气流,谷底温度偏低,B错误;夏季晴朗的白天,受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城区气温高于郊区,城区受热上升的暖气流在郊区附近冷却下沉,C错误。
高一地理热力环流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地理热力环流练习题及答案高一地理热力环流热力环流是由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引起的大气运动,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热力环流的形成是因为近地面的冷热不均引起气流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进而导致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最终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
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是高低纬度间的太阳辐射差异,即冷热不均。
在近地面,气温高的地方气压低,气温低的地方气压高。
在同一海拔高度上,气压差异会引起高低气压,而等压面则是由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
判断气压高低需要考虑高度因素和等压面的凹凸状况。
例如,在热力环流侧视图中,观察垂直气流的运动方向可以反推近地面的冷热状况。
根据水平气流运动方向可以反推气压差异。
如果该图是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则城区是高压区,郊区是低压区,绿地对大气起到净化、增湿、减温的作用。
因此,热力环流是由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它的形成原因是高低纬度间的太阳辐射差异,即冷热不均。
判断气压高低需要考虑高度因素和等压面的凹凸状况。
在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中,绿地对大气起到净化、增湿、减温的作用。
改写后的文章:下图为北半球某地的气压状况,表示了热力作用引起的现象。
请回答以下问题:1)图中1、2、3、4、5表示气压相等的数码是什么?2)1、2、3、4、5中表示气压最高的数码是哪个?3)1、2、3、4、5中表示气压最低的数码是哪个?4)在A、C两处中,哪处气温较高?5)请用“→”完成图中的热力环流。
6)如果考虑摩擦力,B点会有什么情况?7)A、B、C三点都位于同一纬度,此时若地球位于近日点时,A点处在陆地还是海洋上?1000M等高东地读某城某日清晨低层大气剖面图,回答以下问题:1)图中气温分布异常部分是①②③中的哪一个?你是如何判断的?2)该城市工业高度集中,汽车数以百万计,当天发生了重大的烟雾事件,造成这一事件的人为原因是什么?气象原因是什么?地形原因是什么?下面介绍几种重要的热力环流:①城市风城市热岛效应是指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交通工具消耗大量的化石燃料,释放大量人为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一个温暖的岛屿,人们称之为“城市热岛”。
《热力环流》高考考点训练(解析版)
微专题五大气运动微考点2 热力环流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焚风是在山脉背风坡,由山地引发的过山气流在背风坡下沉而变得干热的一种地方性风。
河北中南部位于海拔不足100米的华北平原,西靠海拔1500~2000米的太行山脉,一年四季均会出现焚风天气,尤以冬季发生的频率最高。
2015年12月25日凌晨,河北中南部出现了明显的焚风天气,位于太行山中段东麓的石家庄最为明显。
下图为2015年12月25日石家庄气温日变化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15年12月25日,石家庄发生焚风的时段为()A.0—4时B.4—6时C.5—8时D.5—10时2.河北省中南部焚风多发的主要原因是()A.地处半湿润与半干旱区B.与太行山相对高度大C.接近400毫米等降水量线D.冬季平均气温0℃以下【答案】1.C 2.B【解析】1.由材料可知,焚风是在山脉背风坡,由山地引发的过山气流在背风坡下沉而变得干热的一种地方性风,则可推知,出现焚风的地方,其气温将显著升高。
读图可知,0—4时,处于夜间,而且图示为降温时段,故A错误。
图示为2015年12月25日石家庄气温日变化图,此时为冬季,4—5时处于日出之前,气温偏低,不是干热天气;大约是5点后到达0℃以上,但6时之后仍处于焚风阶段,B错误。
焚风天气不仅热,而且十分干燥,5—8时段,气温上升且基本上凌晨时段最高的气温,符合焚风天气特点,故C正确。
8—10时,气温下降,故D错误。
故C正确。
2.根据焚风的形成条件以及“河北中南部位于海拔不足100米的华北平原,西靠海拔1500—2000米的太行山脉”的材料判断,河北省中南部焚风多发的主要原因是位于海拔低的华北平原,与太行山脉之间的相对高度大,使下沉气流有足够的增温空间,形成干热风,故B正确。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是半湿润与半干旱区界线,河北省中南部距离400毫米等降水量线较远,AC错误。
焚风的形成条件是在山脉的背风坡、具备下沉的干热气流,与所处干湿地区、降水量、当地气温并无直接的联系,故冬季平均气温0℃以下与焚风的产生无关,D错误。
高考地理复习检测:热力环流【有答案】
高考地理复习检测:热力环流【有答案】一、选择题下图为晴天我国某绿洲与周围沙漠气温日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图所示的月份可能是A.1月B.3月C.7月D.11月2.该绿洲可能位于A.吐鲁番盆地B.河西走廊C.黄土高原D.内蒙古高原3.关于图中情况描述正确的是A.第一天9:00-15:00之间地面风从沙漠吹向绿洲B.第一天0:00-6:00之间地面风从绿洲吹向沙漠C.第二天0:00-6:00之间地面风从沙漠吹向绿洲D.第二天9:00-15:00之间地面风从沙漠吹向绿洲读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某学校附近一处山谷的等高线、夏季某日不同时刻25℃等温线图,图中a、b等温线表示当地时间10时、16时气温分布状况。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有关25℃等温线分布的时刻及主要原因,说法正确的是A.a等温线表示10时,西坡是阴坡B.a等温线表示16时,东坡是阳坡C.b等温线表示10时,西坡是阴坡D.b等温线表示16时,东坡是阳坡5.山风是沿山坡吹向谷底的风,谷风正好相反。
当日,在相同的天气和地面状况下,图中甲、乙两地比较,正确的说法是A.上午,甲地谷风比乙地弱B.甲、乙两地最高温时刻相同C.下午,乙地谷风比甲地弱D.甲地气温日较差可能比乙地小下图为某区域等值线分布图,其中a<b<c<d<e。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6.若为等高线分布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位于集水区,有利于河流发育B.甲地坡度比乙地小C.甲地气温低于乙地D.乙地北部有一小盆地7.若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地风力比乙地大B.甲地为晴朗天气C.乙地受低压槽控制D.甲乙两地都为阴雨天气8.若为等温线分布图,甲为海洋,乙为陆地,PQ为海岸线,下列诗句与图示季节最吻合的是()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B.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C.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D.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图甲为北半球某地区的热力环流剖面示意图,图乙为该地区近地面与600 m高空气压差垂直分布剖面示意图。
高考专题练习1——热力环流(可编辑修改word版)
含量0℃ 3℃ 6℃9℃12℃15℃湖泊18℃甲乙丙专题练习 1——热力环流与气压带、风带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2011·全国卷 I 9-10 题)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
图 1 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 8 时气温状况剖面, 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 20 千米/时。
据此完成 1~2 题。
海拔/m 2500 2000 1500 1000 5000 4080120160距离/km西图 1东 1. 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A .甲地比乙地稳定 B .乙地对流最旺盛 C .乙地比丙地稳定 D .丙地最稳定2. 正午前后( ) A. 甲地气温上升最快 B. 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C .丙地刮起东北风D .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2011·福建文综卷 10~12 题)图 2 示意某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虚线为晨昏线。
读图 2 完成 3~4 题。
3. 此时,①地的盛行风向为( ) A. 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4. 图示现象可能出现在( ) A.1 月 B.2 月 C.7 月 D.8 月 (2010·安徽文综卷 31~32 题)石英是一种稳定物质,广泛存在于岩石、沙土中。
深海沉积物中的石英短期内不会自生自灭。
图 3 示意北太平洋沉积物40º石英 0~ 5~ 10~ >15图 3图 2中石英含量分布。
完成 5~6 题。
5. 北太平洋沉积物中的石英主要源自A.北美西部荒漠地区B.日本东侧海底火ftC.亚洲内陆荒漠地区D.北美西侧海底火ft6. 石英粉尘从源地到达北太平洋主要通过A.大气环流B.大洋环流C.水循环D.岩石圈物质循环(2010 年全国文综 II 1-3)图 1 是 2010 年 3 月中旬发生在我国的沙尘暴的一幅遥感影像。
图中色调由浅到深依次是云层、被卷到空中的沙尘和陆地表面。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训练:热力环流(含答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训练:热力环流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中心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圈郊区的现象,热岛强度是用城市和郊区两个代表性观测点的气温差值表示的。
读北京市不同季节热岛强度逐时分布图(下图),完成1—2题。
1.北京市热岛强度的变化表明A.5时—8时,市区均温最高 B.12时之后,城市热岛强度持续加强C.城市热岛强度,夏季强于冬季 D.22时至次日7时,城市热岛环流强度大2.减弱北京市热岛效应的主要措施有①增加绿化面积②合理布局城市交通网③冬季利用地热采暖④道路铺设透水砖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某考察团队为了研究湖泊的局地气候效应,对我国某大型水库进行了湖陆风的观测。
该人工水库三面环山,特殊的地形条件使水库附近还受到山谷风的叠加影响。
下图为8月16日15时该水库附近的气温分布图(单位:℃)。
读图回答3—5题。
3.该考察区域A.位于长白山的山麓 B.西北部的海拔最低C.西南部地势起伏小D.属于暖温带湿润区4.图示时刻,P地的风向为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5.考察发现,此时库区的局地风速北侧大于南侧,其主要原因是A.水库北侧的气温差异较大 B.水库南侧,陆风与山风方向相反C.水库南侧的地表植被茂盛 D.水库北侧,湖风与谷风方向一致我国甲、乙两地相距约20千米,但降水的日变化差异很大。
下图为两地年降水量的日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6—8题。
6.影响甲地年降水量日变化的直接因素是A.太阳高度 B.热力环流 C.植物蒸腾 D.大气环流7.与乙地相比,甲地降水的日变化特点有利于农业生产,主要是由于甲地A.土壤水分条件较好 B.气温日较差更大C.降水量较多 D.地形较平坦8.甲、乙两地最可能位于A.江苏省B.甘肃省C.山东省D.云南省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
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
下为我国西南山区的传统民居景观图和该民居穿堂风示意图。
热力环流复习试题(含答案)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热力环流复习测试一、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总分60分)1.下列四幅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图(图中曲线表示等压面,直线表示等高面)中,正确的是( A )与流图.图一中四幅热力环 2相态图二所示气压分图布状是符的 B )(.下列图示的四昼夜3种情况, ( B )温差最小的是)( D 4.下列表示热力环流的示意图,正确的是题。
5~6(50°N)近地面等压面分布示意图”,回答读“北半球某地) 甲、乙、丙、丁四地气压最高的是( 5. D.丁B.乙 C.丙 A.甲若甲、乙两地各有一个火电站,向大气中排放的废气量相等。
此时,近地面大气污染较6.) ( 重的是.丁 D.乙 C.丙B.甲A某日两时刻测得水库及其东西两侧气温分布如下图所我国南方某地新建一小型水库, 9题。
示,据此回答7~.关于水库及其周围地区气温的描述正确的是7 .水库中心区的气温日变化最大A水库中心区的气温日变化最小B..一天中水库中心区的气温始终高于东西两侧地区C 的气温. 版本可编辑.word从网络收集整理:文档来源为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D.一天中水库中心区的气温始终低于东西两侧地区的气温8.由于水库与周围地区存在着气温差异,导致水库与周围地区之间形成了热力环流。
关于该热力环流的描述正确的是( )A.热力环流的方向不变 B.水库中心区始终存在上升气流C.白天风由水库吹向四周 D.晚上风由水库吹向四周9.下图中与15时水库东西方向的高空等压面的剖面线相符的示意图为( C )下图为不同地形的气温日变化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冬季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谷地B.山顶气温日变化最小C.山顶冬季日温差大于夏季日温差 D.谷地冬季日温差远大于夏季日温差11.导致一天中最低温出现在山谷的主要原因是()A.山谷地形闭塞,降温快 B.夜间吹谷风,谷地散热快C.夜间吹山风,冷空气沿山坡下沉集聚在谷地 D.谷地多夜雨,降温快海子写过一首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现在影视剧中往往让女主角面朝大海,在海风吹拂下让头发向后飘逸以反映女主角的快乐心情。
2024届高考地理专题训练四《热力环流》测试卷(含答案)
2024届高考地理专题训练四《热力环流》测试卷(含答案)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为了研究山谷风环流中的湖泊效应,地理学者对我国某湖泊T时刻的气温进行了监测并沿25.6°N绘制了湖泊上空的等温面示意图(如下图,单位:℃)。
同时,该学者运用相关模型对湖泊周围的气温和气流进行了去湖(湖水干涸)模拟,结果表明去湖之后的山谷风环流与实际情况有明显差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数据表明,T时刻是()A.夏季的正午前后B.夏季的子夜前后C.冬季的正午前后D.冬季的子夜前后2.T时刻湖泊西岸近地面的盛行风是()A.西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东北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是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夏季天气和气候的重要环流系统。
在气象预报中,副高的位置常用588线包围的区域表示,588线是指500hPa等压面在此处出现的高度为5880米。
下图为7月20日某时刻500hPa等压面的高度分布状况(该日郑州出现大暴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此时,处于副高控制的地形区是()A.三江平原B.珠江三角洲C.四川盆地D.准噶尔盆地4.图中台风烟花()A.生成于东南太平洋热带洋面B.水平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旋转C.未来几天将向东北方向移动D.助推了郑州暴雨的水汽输送下图为2015年11月18日12:00我国海平面气压分布示意(单位:hpa),完成下面小题。
5.甲地的气压值可能是()A.1012.5 hpa B.1015.O hpa C.1017.5 hpa D.1020.O hpa6.下面关于此时我国天气实况的说法,正确的是()A.海南全部、广东大部天气晴好B.青藏高原大部大风、低温C.东北大部地区阴、雨夹雪D.江西、湖南阳光明媚、气温高截至2020年2月初,澳大利亚东南部爆发的山火已燃烧了5个多月。
消防人员常采用喷水、喷洒灭火剂、复土、扑打和砍伐隔离带等方式扑灭森林大火,也会用“点倒火”方式快速灭火。
高一地理热力环流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地理 热力环流一、热力环流 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 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气压差异 大气运动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高低纬度间的太阳辐射差异(冷热不均)(2)热力环流1、概念: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2、形成:近地面冷热不均→气流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 水平运动热力环流①高低气压:无论在上空还是在近地面, “高”、“低”比较的前提条件都是在同一海拔高度上,即一般相对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而言近地面,一般气温高的地方气压低,气温低的地方气压高就某处气压大小而言,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气压,且高低空的气压名称相对 ②等压面: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同一等压面上各处气压相等等压面上凸的地方为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为低压区③等压线: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相等的各点的连线判断气压高低,既要考虑高度因素又要结合等压面的凹凸状况。
例题1读图6-2 , 判断正确的叙述。
A .图中四点的气压①<②<③<④B .甲地多晴朗天气C .甲地温度高于乙地D .气流由甲地流向乙地本题主要考查由气压的分布状况转化为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由于太阳辐射的差异引起高低纬度之间的冷热不均。
受热地区空气在垂直方向上上升 , 冷却地区在垂直方向上下沉 , 由此产生同一水平面上存在着高低气压差异 , 受热区上空形成高压区 , 而冷却地区上空形成低压区 , 在近地面正好相反 。
大范围:全球大气环受受冷却低 高 等压面【答案】C例题2读图6-7,回答(1)~(3)题。
(1)若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温度:a>b>c>dB .气压:d>a>b>cC .引起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D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2)若此图是城郊环流侧视图.③处为绿地,则通过此环流对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是 ( )A .净化、增温B .净化、增湿C.增温、增湿 D.减湿、减温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其形成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观察垂直气流的运动方向(②升.④降)可反推近地面的冷热状况。
高考地理考点复习《大气热力环流》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地理考点复习《大气热力环流》真题练习含答案(2023·广东)读“某自然地理过程模拟实验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模拟实验过程中,烟的运动轨迹是A.①B.①C.①D.①2.该实验主要模拟的是A.水循环B.大气受热过程C.热力环流D.大气垂直分层【答案】1.A 2.C【解析】1.图中右侧冰块附近气温低,气流下沉,左侧热水附近气温高,气流上升。
故A 正确,B、C、D错误。
2.该实验烟在冰块处下沉,在热水处上升,即受热处气流上升,遇冷处气流下沉;近地面水平方向冷的地方气温低、气压高,热的地方气温高,气压低;水平方向上,空气由高压吹向低压,形成环流。
这种因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故C正确。
实验中没有降水、径流,不能模拟水循环现象,故A错误;大气受热过程包括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中无太阳光照,故B错误;按大气成分、温度、密度等物理性质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一般把大气分成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三层,图中不能体现上述现象,故D错误。
【点睛】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
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2023·湖南)山谷风是一种常见的热力环流现象。
下图为山谷风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表示谷风的是()A.①B.①C.①D.①4.图中与“巴山夜雨涨秋池”中“夜雨”形成关系最直接的是()A.①B.①C.①D.①5.山谷风效应强弱与温度关系密切,温差越大,山谷风越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晴朗的白天,谷风较强B.多云的白天,谷风较强C.多云的夜晚,山风较强D.晴朗的夜晚,山风较弱【答案】3.A 4.D 5.A【解析】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谷风是由山谷吹向山坡的风,由此可知,①符合该特征,A 正确;①是由于山谷气温低,使高空气流下沉,B错误;①由山坡吹进山谷,为山风,C错误;①是由于山谷气温高,使地面气流上升,D错误。
新高考地理人教第一轮复习强化训练:热力环流(解析版)
新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强化训练热力环流一、选择题街谷由街道两侧建筑群和路面构成,研究街谷的空气运动和热力性质对缓解热岛效应和城市污染物扩散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某研究团队在北京选择一街谷开展研究,该街谷为东西向街道,宽26 m,南北两侧为长、宽、高40 m×14 m×20 m的均质、长方体建筑,建筑物和街道都是正向排列。
研究人员根据测量结果绘制了该街谷在夏至日13:00沿南北方向垂直剖面上的位温分布(见下图),其中位温表示同一标准气压时的温度,图示范围内位温数值越大,则表示温度越高。
据此完成1~2题。
1.图示时刻,街谷中①②③④四地温度从大到小的是( ) A.②①④③ B.③②①④C.③①②④ D.②④③①2.只考虑热力条件,关于图中③⑤两处相对方位及气流运动方向判断正确的是( )A.③处偏南,气流下降B.③处偏北,气流上升C.⑤处偏北,气流下降D.⑤处偏南,气流上升答案:1.C 2.B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位温数值越大,表示温度越高,根据图中位温分布可知,①处位温范围为10~12 ℃,②处位温范围为8~10 ℃,③处位温范围为18~20 ℃,④处位温范围为2~4 ℃。
所以温度从大到小的排序为③①②④,故选C。
第2题,图中街谷呈东西走向,该地位于北京,因此街谷北侧受太阳辐射影响更强,位温更高,街谷南侧受太阳辐射影响更弱,位温更低,所以③位于街谷偏北侧,⑤位于街谷南侧,即③处偏北,⑤处偏南,A、C错误;③处位温高于附近周边地区,温度高,气流上升;⑤处位温低于附近周边地区,温度低,气流下沉,B正确,D错误。
下图是“某建筑设计院为我国北方地区设计的一幢高效利用太阳能的房屋模型”。
读图,回答3~4题。
3.绝热窗户设计成倾斜的主要目的是( )A.雨季及时排水 B.充分利用太阳能C.减弱噪声干扰 D.降低光污染危害4.冬季的白天,房间甲和乙之间的空气流动方向是( )A.冷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甲,暖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乙B.冷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乙,暖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甲C.暖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甲,冷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乙D.暖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乙,冷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甲答案:3.B 4.D解析:第3题,我国北方地区纬度较高、太阳高度小。
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训练试题1
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复习自检试题1 有关下列现象及其成因的叙述,正是()A.晚秋晴天的晚上常会有霜冻——大气逆辐射强的原因B.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大气的反射作用C.中午的阳光比日出时的阳光强烈——阳光经过大气层的距离和太阳高度不同D.西北地区的光照资源丰富,但热量不丰富——主要是海拔较高2.谚语说冬季“十雾九晴”,意思是霜冻多发生在晴朗的夜晚,原因是()A.大气逆辐射弱 B.大气逆辐射强 C.凝结核多 D.气温高3.华北平原的农民在秋季晴朗的夜晚经常用干燥的牛粪、草皮一起燃烧,产生滚滚浓烟。
这样做的作用是()A.有利于削弱太阳辐射,使白天气温不至于过高B.有利于大气直接吸收太阳辐射,起增温作用C.浓烟使夜晚大气逆辐射增强,起保温作用D.浓烟起反光镜的作用,反射部分太阳辐射回宇宙空间4.读图: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纬度相当,但青藏高原比四川盆地气温日较差大得多,原因是青藏高原的: ()①地势高,离太阳近②太阳高度角小得多③云层厚,而且夜长④地势高,空气稀薄⑤白天太阳辐射较强⑥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A.①②④⑤⑥ B.③④⑤⑥ C.④⑤⑥ D.②④⑤⑥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回答5~7题。
5.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A.① B.② C.③ D.④6.对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A.Ⅰ层顶部 B.Ⅱ层底部 C.Ⅱ层中部 D.Ⅲ层7.2003年10月我国发射的“神州5号”飞船运行轨道所在的大气层()A.气温在-50℃到20℃之间B.气温随高度增加平稳下降C.最低气温约为-80℃ D.最高气温约为40℃8.下列关于地球大气层中平流层、对流层、中间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近地面向上,依次为对流层——中间层——平流层B.气温随高度增加发生的变化,依次表现为递减——递增——再递增C.大气运动的主要形式,自下而上依次为对流运动——水平运动——对流运动D.天气变化状况,自下而上依次表现为显著——不显著——显著9.下图中甲、乙两地的纬度相同,据此回答b处气温比同纬度平原地区低的主要原因是①到达b处的太阳辐射少②b处的地面辐射弱③b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④b处大气的保温效应差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10.大气中CO2浓度增加会造成全球变暖,主要是因为()A.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更多 B.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更多大气逆辐射更强C.大气削弱的地面辐射更少 D.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更少11. 读图9-6,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太阳高度角越大,等量太阳辐射散布的面积越大,地面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辐射热量多②太阳高度越大,等量太阳辐射散布的面积越小,地面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辐射热量多③太阳高度角越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越短,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度越大④太阳高度的大小与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长度成正比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读下面实际大气中的风向图(①与等压线垂直),完成12—15题。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训练-热力环流(含答案)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训练-热力环流一、单选题雷暴是暖湿空气在不稳定环境中强烈上升形成的,常伴有闪电等天气现象。
某年7月18日,有雷暴越过洪泽湖,历时约1小时,强度发生了明显变化,雷暴强度与闪电发生的次数呈正相关。
下图示意该雷暴天气系统过境洪泽湖时闪电发生的时空分布状况。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此次雷暴天气系统过境洪泽湖的方向是A.自东向西B.自西向东C.自北向南D.自南向北2.此次雷暴天气系统过境洪泽湖,其强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湖面摩擦力小B.空气对流减弱C.水汽得到补充D.热量得到加强【答案】1.A2.B海子写过一首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现在影视剧中往往让女主角面朝大海,在海风吹拂下让头发向后飘逸以反应女主角的快乐心情。
甲、乙两幅图分别是“北半球某海滨地区海陆环流图”和“气温变化特征图”。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图中①②③④四处气温最高的是()A.①B.②C.③D.④4.为了完成女主角头发向后飘逸的场景,如果你是导演,你会选择拍摄的时段为()A.16时至次日8时B.8时至16时C.18时至次日6时D.6时至18时【答案】3.D4.B犬鼠(土拨鼠)白天活动,善于挖掘洞穴。
其洞穴有两个出口,一个是平的,而另一个则是隆起的土堆(如下图),使地面上的风吹进了洞穴,形成了“穿堂风”,给犬鼠带去了习习凉风。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上图犬鼠洞穴的“穿堂风”()A.甲为气流出口B.甲洞口地面气流流速较快C.乙处气温较低D.甲洞口气压比乙洞口较高6.与“穿堂风”成因吻合的地理原理是()A.热力环流B.峡管效应C.焚风效应D.温室效应【答案】5.D6.A下图为长江河谷某地地形剖面图及冬季某时刻等温面(等温面是指空间中气温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面)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据图分析,该时刻河谷中部等温面向上弯曲的主要原因有①白天因地形阻挡,谷地内部获得太阳辐射少,谷地气温较低②黑夜因散热不畅,谷地内部气温偏高③白天因江水比热容大,升温慢,谷地气温较低④黑夜因江水比热容大,降温慢,谷地气温较高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8.此时,图中四地之间的气流应该是A.甲流向乙B.乙流向丙C.丙流向丁D.丁流向甲【答案】7.D8.A伊朗古城亚兹德古老的“风塔”是建筑物中用来通风降温的建构。
热力环流复习试题(含答案)
热力环流复习测试一、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总分60分)1.下列四幅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图(图中曲线表示等压面,直线表示等高面)中,正确的是( A )2.图一中四幅热力环流图与图二所示气压分布状态图相符的是 ( B )3.下列图示的四种情况,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B )4.下列表示热力环流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D )读“北半球某地(50°N)近地面等压面分布示意图”,回答5~6题。
图图高地5.甲、乙、丙、丁四地气压最高的是( )A.甲B.乙C.丙D.丁6.若甲、乙两地各有一个火电站,向大气中排放的废气量相等。
此时,近地面大气污染较重的是( )A.甲B.乙 C.丙 D.丁我国南方某地新建一小型水库,某日两时刻测得水库及其东西两侧气温分布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7~9题。
7.关于水库及其周围地区气温的描述正确的是A.水库中心区的气温日变化最大B.水库中心区的气温日变化最小C.一天中水库中心区的气温始终高于东西两侧地区的气温D.一天中水库中心区的气温始终低于东西两侧地区的气温8.由于水库与周围地区存在着气温差异,导致水库与周围地区之间形成了热力环流。
关于该热力环流的描述正确的是( )A.热力环流的方向不变 B.水库中心区始终存在上升气流C.白天风由水库吹向四周 D.晚上风由水库吹向四周9.下图中与15时水库东西方向的高空等压面的剖面线相符的示意图为( C )下图为不同地形的气温日变化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冬季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谷地B.山顶气温日变化最小C.山顶冬季日温差大于夏季日温差 D.谷地冬季日温差远大于夏季日温差11.导致一天中最低温出现在山谷的主要原因是()A.山谷地形闭塞,降温快 B.夜间吹谷风,谷地散热快C.夜间吹山风,冷空气沿山坡下沉集聚在谷地 D.谷地多夜雨,降温快海子写过一首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现在影视剧中往往让女主角面朝大海,在海风吹拂下让头发向后飘逸以反映女主角的快乐心情。
热力环流附答案
烟流的扩散有爬升型、熏蒸型、波浪型、平展型等不同形态,大气对流运动对烟流的扩散具有很大的影响。
据此回答1~2题:1.下列四种烟流扩散形态,与其对应的大气状况图正确的是( )2.波浪型烟流多出现在( )A.晴朗的夜间B.日出前后C.多云的夜晚D.晴朗的白天解析:1.D 2.D 第1题,大气的稳定程度决定着烟流的扩散类型,大气处于不稳定状态时,烟流呈波浪型;下层稳定上层不稳定时呈爬升型;下层不稳定上层稳定时呈熏蒸型;大气处于稳定状态时呈平展型。
第2题,晴朗的白天,由于近地面受热不均,大气不稳定,烟流呈波浪型。
(2012安徽示范高中联考)读“亚洲大陆与太平洋因热力作用形成的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回答4~5题:4.有关甲、乙、丙、丁四地之间气压高低与气流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气压高于乙地B.甲地气压高于丙地C.甲、丙之间气流下沉D.丙、丁之间风从陆地吹向海洋5.下列地理现象与图示季节相符的是( )①塔里木河出现断流②长江处在汛期③中纬大陆上等温线北凸明显④中纬海洋上等温线都明显向高纬凸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解析:4.A 5.B 第4题,甲地等压面向上凸起,乙地等压面向下凹陷,甲地气压高于乙地。
气压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甲地气压低于丙地。
此时陆地气温比同纬度海洋高,气流上升丙地形成低压,海洋上气流下沉丁地形成高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第5题,此时是北半球的夏季,无论南半球还是北半球中纬度大陆上等温线都明显向北凸,海洋上向南凸。
8.(2012朝阳模拟)如图中a、b、c、d四点间存在热力环流,根据四点气压数值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a处气压低于c处,所以a处气温比c处高B.由于c处气压高于a处,所以气流由c处流向a处C.由于b处为高压,d处为低压,所以气流由b处流向d处D.由于c处为高压,d处为低压,所以c处为晴朗天气,d处为阴雨天气解析:D 从表中可以确定出高低气压,高压控制下多晴朗天气,低压控制下多阴雨天气。
1、9热力环流练习题答案
第9讲热力环流练习题答案热岛效应是城市化带来的最明显的环境特征之一。
读北京地区2007~2010年城区与郊区温度差值(℃)随时间变化的等值线图,完成1~2题。
1.北京城市热岛效应最显著的季节为()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2.近年来,北京城区和郊区温度差值在减小,主要原因是()A.城区绿地面积显著增加B.城区实行机动车限行政策C.郊区城市化发展迅速D.郊区水域面积大量减少解析第1题,考查等值线图的判读。
注意审题,题中的等值线表示的是“城区与郊区温度差值(℃)随时间变化”,横坐标表示在一年之内的变化,纵坐标表示的是在一日之内的变化。
根据图中信息,不管哪个季节,城区与郊区温差最小值均为0.4,但是冬季即从12月到次年2月,城区与郊区温度差值会达到2.2,差值最大,因此北京城市热岛效应最显著的季节为冬季,选D 项。
第2题,考查城市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
城市的热岛效应是由于城市下垫面特性(道路硬化、建筑)、人工热源(生活燃煤、工业排放、汽车尾气排放)以及城市绿地、林木及水体减少,使得城市气温高于郊区。
根据我国实际可知,近年来,郊区城市化不断发展,使得郊区温度也升高,因此城区和郊区温度差值在减小,选C项。
答案 1.D 2.C读某地等压线与风向变化示意图(图中X、Y、Z为气压值),回答第3题。
3.该地的空间位置和近地面天气状况可能是()A.北半球;近地面;寒冷少雨B.北半球;高空;炎热干燥C.南半球;近地面;高温多雨D.南半球;高空;阴雨连绵解析由图中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判断出图示为低压中心。
由地转偏向力可知图示为北半球。
根据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判断是高空风向。
高空是低压,地面对应高压,气流下沉,天气炎热干燥。
答案 B下图是东亚局部地区某日8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hPa)。
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①②两地气压差最可能是()A.12 hPaB.13 hPaC.14 hPaD.15 hPa5.此时,台湾海峡的风向是()A.西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东南风解析第4题,由图可知,图中等压距为2 hPa,①地气压应为1 010 hPa,②地气压应为1 022~1 024 hPa,两地气压差应为12~14 hP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力环流复习测试一、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总分60分)
1.下列四幅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图(图中曲线表示等压面,直线表示等高面)中,正确的是( A )
2.图一中四幅热力环流图与图二所示气压分布状态图相符的是( B )
3.下列图示的四种情况,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B )
4.下列表示热力环流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D )
读“北半球某地(50°N)近地面等压面分布示意图”,回答5~6题。
)
( 5.甲、乙、丙、丁四地气压最高的是.丁 D .丙.乙.甲A B C
若甲、乙两地各有一个火电站,向大气中排放的废气量相等。
此时,近地面大气污染较6.) ( 重的是
A.甲B.乙 C.丙 D.丁
我国南方某地新建一小型水库,某日两时刻测得水库及其东西两侧气温分布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7~9题。
7.关于水库及其周围地区气温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水库中心区的气温日变化最大
B.水库中心区的气温日变化最小
C.一天中水库中心区的气温始终高于东西两侧地区的气温
D.一天中水库中心区的气温始终低于东西两侧地区的气温
8.由于水库与周围地区存在着气温差异,导致水库与周围地区之间形成了热力环流。
关于该热力环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热力环流的方向不变 B.水库中心区始终存在上升气流
C.白天风由水库吹向四周 D.晚上风由水库吹向四周
9.下图中与15时水库东西方向的高空等压面的剖面线相符的示意图为( C )
下图为不同地形的气温日变化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冬季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谷地B.山顶气温日变化最小
.谷地冬季日温差远大于夏季日温差 D.山顶冬季日温差大于夏季日温差 C.11.导致一天中最低温出现在山谷的主要原因是()
A.山谷地形闭塞,降温快 B.夜间吹谷风,谷地散热快
C.夜间吹山风,冷空气沿山坡下沉集聚在谷地 D.谷地多夜雨,降温快海子写过一首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现在影视剧中往往让女主角面朝大海,在海风吹拂下让头发向后飘逸以反映女主角的快乐心情。
甲、乙两图分别是“北半球某滨海地区海陆环流图”和“气温变化特征图”。
据此回答12-13题。
12.甲图中①、②、③、④四处气温最高的是()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13.为了完成女主角头发向后飘逸的场景,如果你是导演,你会选择什么时间段完成拍摄()A.16时至次日8时 B.8时至16时
C.18时至次日6时 D.6时至18时
读山谷风剖面示意图,完成14-16题。
)
( 下列判断正确的有14. ①图中现象出现的时间是夜晚②图中现象出现的时间是白天③此时吹山风④此时吹谷风.②④.②③D BA.①③.①④ C)
( 15.关于图中气温、气压的说法正确的是.甲地的气压较同一高度的乙地低A.图中等压线
的数值自下往上递增 B.甲地的气压较同一高度的乙地高D.图中等温线的数值自上
往下递减C.
16.“晚见江山雾,宵闻夜雨来”是对甲地的形象写照。
甲地的夜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区( ) A.夜晚的气温高于白天的气温,气流上升
B.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低,空气中水汽遇冷凝结,形成降水
C.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高,气流上升过程中气温降低,水汽凝结形成降水
D.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低,气流上升
读“某季节我国东部沿海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回答17-19题。
.四地气压大小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17 D > C > A > B A.A > B > D > C
.B .C > D > A > B CC > D > B > A
.D .此季节,图中所示大陆上的等温线18 ②向低纬凸出①向高纬凸出④向南凸出③向
北凸出
D.②③.①④.②④①③ B C A. )
( 19.关于图中气流的说法正确的是之间气流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气压差C、A.A 之间气流受
地转偏向力的影响D、BB.之间的风速C、DC.水平气压梯度力只影响产生四地间环流的根本
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D.之间的气压梯度力、N,PM、PNM下图示意某一等高面。
M、N为等
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
据此相同。
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
垂直运动时,O 21题。
回答20~
) O点风向为( 20.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M>PN,则.②或⑥ B A.⑥或⑦ D.③或④C.④
或⑧
) ( 点风向为 PN21.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M<,则O .②或⑧.③或④A B .⑥或⑦D
③或⑦.C.
22.读图“北半球等压线分布图”,A、B、C、D四处风向箭头画法正确的是( A )
)有关大气运动的力的正确叙述是( 24. .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高压A .地转偏向力既改变风向,又改变风速B .摩擦力与风向相反,只减小风速,不影响风向C .水平气压梯度力对风速风向起主要作用D)
25.如下图所示,一架飞机在南半球自东向西飞行,飞机左侧是高压,可判断(
D.风从南侧吹来.风从北侧吹来C 顺风飞行A.B.逆风飞行
28题。
,回答26~读下图
) (P)和气温(T)(26.若图示为热力环流形势,则a地与b地的气压<T<P;T B.P ;T>T A.P>P babbaaba T<T;D.P>P ;C.P<PT>T baababba) )分别为(db、c与之间的稳定水平气流方向(风向若图示地区在北半球,27.理论上,a与B.东北风、东风A.西南风、东风
.西南风、南风 D C.东北风、南风
) (b两地气温日较差的叙述,正确的是28.下列关于a、b a小于B. b A.a大于
.不能确定D C.相等
29-30)()(读亚洲东部某区域某日两个时刻北京时间的等压线图单位:百帕,回答题。
)
29.甲、乙两时刻相比,①点处最大气压差接近(
百帕 D.6百帕 C.4百帕百帕A.0 B.2) 乙图所示时刻的①②③④地点中,风力比甲图明显加大的是30.(
D.④.① B.② C.③ A
,错选B)二、判断题(对选A ( B )1.风向是指风的去向。
2.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气压差的存在。
B )( B )3.东亚是季风最典型的地区,冬季盛行东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
( B )4.南亚季风的成因是海陆热力差异。
(( A ) 风是大气的水平运动,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地表受热不均。
5.
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高空风向偏转到与等压6. B )线垂直。
(冷的地方一定是高压,热的地方一定是低压。
7. )( B
海洋相对近陆地而言,风速较大,主要是因为8.
( B )洋面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三、综合题 1.读北半球某地的气压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为关系气四地压的大小、(1)甲乙、丙、丁甲>乙>丙>丁_________
(2)在图中用箭头标出环流模式。
(3)图中,甲、乙两地之间的风向为_西南风______。
(4)假若图示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则表示郊区的是_____甲___地。
2.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甲点处的箭头表示甲点空气运动及受力状况,则各箭头分别表示: A___水平气压梯度力____,B__风向__,C____地转偏向力____,D__摩擦力_____。
(2)该图分布在__南__(南、北)半球。
(3)画出图中乙点的风向。
(4)甲、乙两地风力较大的是_乙___。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3.
d db若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1)则a、、c、c b>,a>>处的温度关系为气压关系为a>b>c>d _ 。
引起该环流的原是地表受热不均。
(2)若此图是城郊环流侧视图,则可能为城区的是___b_____,其热量主要来自城区居民的生活及城市工矿企业和交通工具排放的废热。
③处是绿地,则通过此环流对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是净化、增湿。
由于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使城市往往成为地区的___高温_____中心和____多雨____中心。
(3)若此图是冬季季风环流侧视图,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可能是亚欧大陆的是___a_____,东亚的西北风应是__③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