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童年往事教学设计:1.古诗三首教学教材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教案(1)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教案(1)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本节课主要包含三首古诗:《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长相思》。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的古代诗歌,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代诗人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对古诗的韵律、意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感悟诗人的情感方面仍有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引导他们深入理解古诗,体会古诗的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了解诗人的生活背景,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生能够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学会欣赏古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古诗,感受古诗中的美好情感,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2.难点:领悟古诗的深层含义,学会欣赏古诗的美。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富有诗意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古诗的图片、注释、译文等。
2.教材:准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的相关内容。
3.音频:搜集与古诗相关的音乐、朗诵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诗人及诗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逐个呈现三首古诗,学生跟读,注意朗读的节奏和韵律。
followed by a slow reading and explanation of the difficult words and phrases,so that students can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the poems.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古诗进行朗读、背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三首》课堂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三首》课堂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的作品,既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又富有教育意义。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感受到古诗的韵律美,领略到诗人的情感世界,同时也能了解到中国古代的历史背景和社会风貌。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技巧,能够理解古诗的字面意义。
然而,对于古诗的深层含义和诗人的情感表达,他们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可能对古代的历史背景和社会风貌有一定的陌生感,这也是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关注的重点。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
2.理解三首古诗的字面意义,感悟诗人的情感世界。
3.了解古代的历史背景和社会风貌,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字面意义。
2.难点:感悟诗人的情感世界,了解古代的历史背景和社会风貌。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故事等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感受古诗的魅力。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共同探讨古诗的深层含义。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音乐、动画等。
2.参考资料: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如诗人的介绍、历史背景等。
3.黑板:准备一块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首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的意境。
同时,播放轻柔的音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分别朗读三首古诗,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随后,学生自行阅读课文,理解古诗的字面意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探讨古诗的深层含义,交流自己的感悟。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优质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优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的第一课。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和《长相思》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的作品,既有教育意义,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学生可以感受作者的情感,理解诗文的意义,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诗歌的韵律、意境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的深层意义、感悟作者情感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感受作者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文的意义,掌握诗文的结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理解和感悟古诗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文的意义,感悟作者的情感。
2.教学难点:理解古诗的深层意义,感悟作者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诗的意境。
2.情感教学法:以情激情,让学生在感受作者情感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
3.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教学活动。
2.学生准备:预习古诗,了解诗文内容,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播放与古诗相关的音乐、图片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然后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三首古诗,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文的内容。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诗文的结构特点,如韵律、意境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朗读、背诵练习。
首先,教师示范朗读,然后学生跟读。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的作品,既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又能反映出我国古代社会的风俗民情。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学生可以感受到古诗的韵律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能了解到古代社会的部分面貌。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古诗的韵律、意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体会作者情感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感受古诗的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了解古诗的背景,把握古诗的意境和韵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感悟、品味,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会欣赏古诗,提高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古诗,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和韵律。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的美。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古诗的情境。
2.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感受古诗的美。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相关的图片、音乐等课件。
2.参考资料:关于古诗的背景资料、作者的生平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首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然后简要介绍三首古诗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分别朗读三首古诗,学生跟读。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诗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把握古诗的韵律。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古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巩固(10分钟)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教师点评。
学生展示自己对古诗的理解,互相交流。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学期《1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学期《1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学期的一篇课文,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学习并理解三首古诗:《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这三首诗都是经典的古代诗歌,具有深刻的意义和优美的文字。
通过学习这些诗歌,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但是对于古诗的理解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义和背景,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美。
同时,学生对于诗歌的朗读和背诵能力也需要加强,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
2.能够理解并解释古诗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3.能够理解古诗的意义和背景,感受古诗的美。
4.能够通过朗读和背诵,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意义和背景。
2.难点: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感受古诗的美。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义和背景。
2.问答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3.朗读法: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和背诵,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和教学材料,包括古诗的文本和注释。
2.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相关的背景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三首古诗的文本和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义和背景。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和背诵古诗,通过反复朗读和背诵,使学生熟悉并掌握古诗的内容。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回答问题,巩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5)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这一单元选入了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包含了《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之作,既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又有优美的文字表达。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对于一些基本的诗词格律和表达方式有所了解。
但同时,他们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对古诗中的一些词语和句式理解不深,对古诗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了解不多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
2.能够理解古诗的基本意思,对古诗中的一些生僻词语进行解释。
3.能够理解古诗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感受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激发他们对古代文化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僻词语的解释。
2.古诗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的理解。
3.对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对古诗中的生僻词语进行解释,对古诗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进行讲解。
2.引导法:引导学生通过对古诗的朗读和背诵,感受古诗的美。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PPT和教学素材。
2.准备古诗的朗读和背诵录音。
3.准备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与古诗相关的趣味小故事,引起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呈现(10分钟)呈现三首古诗,让学生初步感知古诗的内容和意境。
3.朗读和背诵(10分钟)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和背诵古诗,感受古诗的音韵美。
4.解释生僻词语(10分钟)对古诗中的生僻词语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基本意思。
5.讲解历史和文化背景(10分钟)讲解古诗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1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包含了《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但是,对于一些生僻词语和古文用法,学生可能需要额外的解释和引导。
此外,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也需要进一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
2.能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能够运用古诗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创作和表达。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僻词语和古文用法的学习。
2.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3.朗读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生僻词语和古文用法进行解释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古诗。
2.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情境,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音乐资料,用于营造情境。
2.准备古诗的译文和注释,方便学生参考。
3.准备相关的写作素材,用于学生的创作和表达。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相关的图片或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学习情境。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古诗的全文,并对生僻词语和古文用法进行解释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古诗。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朗读和背诵古诗,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和背诵情况,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
5.拓展(10分钟)学生根据古诗的内容和意境,进行创作和表达,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童年往事》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以“童年往事”为主题,安排了《古诗三首》《祖父的园子》《月是故乡明》《梅花魂》4篇课文。
文章感情色彩浓厚,通过描写童年往事,表达了作者或文中人物对故土的怀念之情。
《古诗三首》向我们展示了古代儿童生活的画面;《祖父的园子》描写了祖父的园子给作者的童年带来的快乐;《月是故乡明》描写了作者小时候在家乡玩耍所见的美景,在他眼中,离乡后所见之月比不上家乡之月;《梅花魂》描写了远在异国他乡的老人,将自己的乡思寄托在梅花身上。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内容课时 教学要点 古诗三首3 1.会认41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会写18个字,正确读写11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三首古诗。
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能边读诗句边想象诗句描写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能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把古诗改写成短文。
4.默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能抓住课文中重要的语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祖父的园子 2 月是故乡明 1 梅花魂 11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认“昼、耘”等4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供”,会写“昼、耘、桑、晓”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理解诗句,想象画面,体会诗中蕴含的乐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想象画面,体会诗中蕴含的乐趣。
▶教学策略1. 识字写字随文认识4个生字,重点指导学生识记“磬、陂、漪”这3个字。
在语境中引导学生读准多音字“供”。
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写好“昼、晓”“耘、桑”这2组字,鼓励让学生自主练习。
2. 阅读理解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
通过朗读古诗、想象情景等方法感知意境,体会童年生活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 语言运用引导学生根据古诗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一首改写成短文。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一单元的第一课,包括《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三首诗。
这些诗篇都是经典的古诗文,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对家乡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感悟。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可以让学生感受古诗文的魅力,培养他们对古诗文的兴趣,同时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的古诗文,对古诗文的基本格式和表达方式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这首诗的理解和感悟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此外,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参差不齐,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诗,理解诗文的大意,体会诗文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增强他们对家乡、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诗,理解诗文的大意,体会诗文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难点:对诗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对作者情感的感悟。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使学生理解诗文的大意和作者的情感。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3.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文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4.读写结合法:通过朗读、默写、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诗文的文本、图片、音频等资源。
2.教材:准备教材,以便学生朗读和背诵。
3.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这三首诗的题目,引导学生关注诗文的标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这三首诗的文本,让学生朗读,感受诗文的节奏和韵律。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1)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包括《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长相思》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于一些简单的古诗能够进行自主阅读和理解。
但同时,由于古诗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与现代文存在一定的差异,学生可能会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
2.理解三首古诗的基本内容和意境。
3.学习并掌握一些古诗的阅读技巧和方法。
4.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其基本内容和意境。
2.难点:掌握古诗的阅读技巧和方法,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学习和体验的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诗的意境。
2.互动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从审美的角度欣赏和评价古诗,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图片、音乐等素材。
2.准备古诗的朗读和背诵录音。
3.准备相关的教学卡片或者黑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相关的图片或者音乐,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学习和体验的氛围,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介绍三首古诗的基本信息和作者背景,然后呈现古诗的内容,让学生初步感知和理解。
3.朗读和背诵(10分钟)引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的把握,同时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
4.理解与探讨(15分钟)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帮助学生掌握古诗的阅读技巧和方法。
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童年往事教学设计:古诗三首、祖父的园子、月是故乡明、梅花魂
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童年往事1 古诗三首【教材分析】本课的三首古诗描写的都是乡村景象,都重点塑造了乡村孩子充满童真童趣的形象。
《四时田园杂兴》是宋代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田园诗,共六十首,描写了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
本课选取的是其中一首,描写了乡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诗的前两句大意是白天去田间锄草,晚上在家里搓麻线,农家男女各忙各的事情,各有各拿手的当家本事,生动地描绘了乡村男耕女织、日夜辛劳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敬重之情。
后两句的大意是小孩子哪里懂得耕织之事,也模仿大人的样子,在茂盛成荫的桑树底下学习种瓜。
一个“学”字,天真、可爱的儿童形象便跃然纸上,流露出诗人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的赞扬。
全诗语言平白、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生活气息。
《稚子弄冰》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杨万里。
全诗摄取瞬间快景,避开直接描写,用生动形象的“穿林”响声和贴切的比喻,用老者的眼光开掘稚子的情趣。
诗中孩子弄冰的场景,充满了乐趣:心态上,寒天“弄冰”,童心炽热;色泽上,“金”盘“彩”丝串“银”冰;形态上,是用“金盘”脱出的“银铮”,圆形;声音上,有“玉磬穿林响”的高亢,忽又转作“玻璃碎地声”的清脆。
全诗形色兼具以感目,声意俱美以悦耳赏心,绘声绘色地表现出儿童以冰为钲、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
《村晚》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
诗人即景而写,描绘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在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中的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样,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
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他拿着短笛随意地吹奏。
诗人把池塘、山、落日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描绘了一幅非常幽雅美丽的图画,为后两句写牧童出场布置了背景。
“草满池塘水满陂”,两个“满”字,写出仲夏时令的景物特点,让我们感到生机一片;“山衔落日浸寒漪”,一个“衔”,写日落西山,拟人味很浓;一个“浸”,写山和落日倒映在水中的情景,生动形象。
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1 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1 古诗三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第一篇课文,包含了《泊船瓜洲》、《春日》、《游园不值》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篇目,语言优美,寓意深刻。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文阅读能力,对古诗的语言、意境有一定的理解。
但同时,由于古诗的语言较为简练,学生可能对其中某些词语、句子的含义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他们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哲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赏析等方法,学生能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哲理,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古代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2.难点: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哲理,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动画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富有诗意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赏析,提高他们的语文表达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深入理解古诗的内涵。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三首古诗的原文、译文、图片、音乐等。
2.教材:准备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和相关参考资料。
3.黑板:写好板书内容,准备教学过程中所需的相关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三首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激发他们对古诗的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三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三首古诗,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接着,教师逐句解释诗句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选自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包括《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的作品,既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又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对社会、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高尚情操。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文阅读基础,对古诗的韵律、意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方面仍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朗读、感悟中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课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汇报等方式,提高学生独立阅读和理解课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高尚情操。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古诗所描绘的意境。
2.朗读感悟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古诗的美。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音乐等。
2.课文:准备课文文本,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3.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音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学习。
如展示瓜洲、秋夜、战场等图片,播放相关音乐,让学生在感官上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意境。
2.呈现(10分钟)呈现课文文本,让学生自主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在此过程中,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点评,指导学生正确把握语气、节奏等。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习和理解《静夜思》、《春晓》、《登鹳雀楼》三首古诗。
这三首诗都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但是对于古诗的理解还有一定的难度。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同时,学生对于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的了解还不够深入,这也是他们在学习古诗时需要面对的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掌握一些古诗中的重点词语。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提高学生理解和欣赏古诗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和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
2.难点:理解古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古代文化背景。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分组讨论,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古诗的文本、图片、音频等资源。
2.资料:准备与古诗相关的文化背景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首古诗的题目,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通过朗读,让学生对古诗有个初步的了解。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三首古诗的全文,让学生集体朗读。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导学生的发音和语气。
朗读结束后,教师简要讲解古诗的作者、背景等信息。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每首古诗的意象、情感和韵律。
讨论结束后,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古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古代文化背景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三首古诗《春晓》、《咏柳》和《村居》。
这三首诗都是经典的古代诗歌,描绘了大自然的美景和人们的情感。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对于古代诗歌的韵律和意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一些生僻字和古代文化背景的理解还需要加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字词的解释和文化背景的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情感。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
2.能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能够掌握一些古诗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僻字的解释和文化背景的介绍。
2.古诗的韵律和节奏的理解。
3.古诗意境和情感的体会。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欣赏教学法。
通过图片、音乐和朗读等多种方式,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问答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包括三首古诗的文本、图片、音乐等。
2.相关资料:古诗的背景介绍、生僻字的解释等。
3.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三首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图片中的景色。
然后,播放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音乐中的意境。
最后,教师朗读三首古诗,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和情感。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三首古诗的文本,引导学生逐句阅读和理解。
对于生僻字和文化背景,教师适时进行解释和介绍。
同时,引导学生注意古诗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三首古诗,注意模仿教师的朗读语气和节奏。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共2个课时)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共2个课时)部编版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材分析】本单元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以“童年往事”为主题,安排了《古诗三首》《祖父的园子》《月是故乡明》《梅花魂》4篇课文。
文章感彩浓厚,通过描写童年往事,表达了作者或文中人物对故土的怀念之情。
《古诗三首》向我们展示了古代儿童生活的画面;《祖父的园子》描写了祖父的园子给作者的童年带来的快乐;《月是故乡明》描写了作者小时候在家乡玩耍所见的美景,在他眼中,离乡后所见之月比不上家乡之月;《梅花魂》描写了远在异国他乡的老人,将自己的乡思寄托在梅花身上。
本课以三首七言绝句组成,《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与四年级下册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属于同一组诗,作者是宋代诗人范成大。
古诗描写了古代乡村紧张的劳动场面和乡村儿童学种瓜的天真情趣,表现了劳动的乐趣,体现了古代乡村儿童的天真可爱,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稚子弄冰》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杨万里。
古诗写了幼童在严寒天气弄冰玩耍、自得其乐的场景。
孩子取冰时的欣喜若狂、穿丝时的小心翼翼、敲冰块时的得意洋洋、冰碎时的懊恼万分一一呈现,表达了作者对孩子的喜爱之情。
《村晚》的作者是宋代诗人雷震。
此诗形象地描写了一幅青草池塘、山衔落日、牧童晚归的富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第一课时【学习任务】1.自主学习字词,认识“昼、耘”等生字,读准多音字“供”。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4.通过观察插图、想象画面等,体悟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欢乐。
【教学准备】1.古诗作者及写作背景资料2.自主学习生字词【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正确、流利有节奏的朗读并背诵古诗难点:理解诗句,想象画面,体会诗中蕴含的意境【教学过程】一、单元导读导入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辛酸也好,对于他都是心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教学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包括《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和《示儿》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的中国古代诗歌,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学生可以感受到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培养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提高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古诗的韵律和意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的背景和作者的情感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古诗的背景,理解作者的情感,并培养学生的朗读和鉴赏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
2.能够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3.能够了解古诗的背景和作者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2.教学难点:理解古诗的背景和作者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意境,感受古诗的美。
2.朗读教学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讨论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音乐等教学资源。
2.准备古诗的文本,标注出生字词和难理解的句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a.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b.展示本节课要学习的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呈现(10分钟)a.教师朗读古诗,学生跟读。
b.教师讲解生字词和难理解的句子,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
c.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古诗的意境和情感,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3.操练(10分钟)a.学生分组朗读古诗,互相交流感受。
b.学生选择一首古诗进行角色扮演,再现古诗的情景。
4.巩固(10分钟)a.学生进行古诗填空练习,巩固对古诗的理解。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教案(5)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教案(5)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这一单元选择了《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的情感和思想,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义。
但同时,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通过老师的引导和教学,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内涵。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能够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义,把握古诗的主题和情感。
3.能够运用所学,对古诗进行简单的鉴赏和评价。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义。
2.难点:能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内涵,运用所学进行古诗鉴赏。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好奇心;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音频、视频等。
2.准备古诗的文本,标注好生字词和重点句子。
3.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相关材料和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图片,如古诗中的景象,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然后,老师简要地介绍古诗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老师展示古诗的文本,让学生自由朗读,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重点句子的理解。
然后,老师对古诗进行逐句翻译,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老师给出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例如,让学生分析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探讨古诗的主题和意境。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古诗的背诵和默写,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教案(含2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教案(含2课时)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节课主要包含了三首古诗《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和《长相思》。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的古代诗歌,既有深刻的意蕴,又富有美好的情感,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能够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和意义,但对于古诗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可能还不够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
2.能够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3.能够领悟古诗的意境和情感,提高文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
2.教学难点: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提高文学素养。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互动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朗读、讨论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三首古诗的内容和背景,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三首古诗,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三首古诗的题目,引导学生朗读题目,引起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分别呈现三首古诗,引导学生朗读古诗,注意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停顿,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古诗的意义。
3.操练(2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古诗的意象、意境、情感等方面进行思考和讨论。
4.巩固(1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检验学生对于古诗的理解程度,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从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出发,进行想象和创作,可以让学生写一篇小短文,或者画一幅画,来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1)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1)课时安排•课时数量:2节课•每节课时长:40分钟教学目标1.能够背诵《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杂诗》、《古朗月行》三首古诗。
2.理解并复述每首古诗的大意。
3.能够体会古诗的艺术魅力,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
4.识记每首古诗的关键词汇和表达方式。
教学内容安排1. 古诗背诵与理解在第一节课中,通过朗读、分段背诵等方式让学生熟悉、理解《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古诗。
重点帮助学生理解诗中描写的场景和表达的情感,并进行分组讨论、互相交流。
2. 古诗鉴赏与感悟第二节课开始,进行《杂诗》和《古朗月行》两首古诗的学习。
引导学生通读全诗,理解整体意境,并加深对古诗的感受与理解。
通过对比三首古诗的主题、意境、表达手法等方面的异同,启发学生思考古诗的魅力所在。
教学准备•多媒体投影仪•黑板、粉笔•学生课本及古诗手册•课堂互动教学工具教学过程第一节课1.导入:复习上节课内容,引出本课学习的目的和重点。
2.古诗朗读:老师朗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学生跟读。
3.背诵训练:分段进行逐句背诵,学生个别或小组表演。
4.理解探究:分组讨论,交流诗歌中的情感表达。
老师带领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5.总结评价:总结当堂学习内容,并布置课后任务。
第二节课1.复习导入:回顾《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过渡到新的学习内容。
2.古诗学习:学生自读《杂诗》和《古朗月行》,分组讨论各自的理解和感悟。
3.交流展示:学生代表展示各自的理解,分析古诗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4.启发思考:带领学生对三首古诗进行比较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古诗艺术的形式和表现力。
5.课堂小结:总结今日学习内容,提出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古诗的深入思考。
课堂作业•背诵《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总结《杂诗》和《古朗月行》中心思想和感悟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撰写感悟文章,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组织古诗朗诵比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表现欲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童年往事教学设计:1.古诗三首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童年往事1 古诗三首【教材分析】本课的三首古诗描写的都是乡村景象,都重点塑造了乡村孩子充满童真童趣的形象。
《四时田园杂兴》是宋代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田园诗,共六十首,描写了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
本课选取的是其中一首,描写了乡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诗的前两句大意是白天去田间锄草,晚上在家里搓麻线,农家男女各忙各的事情,各有各拿手的当家本事,生动地描绘了乡村男耕女织、日夜辛劳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敬重之情。
后两句的大意是小孩子哪里懂得耕织之事,也模仿大人的样子,在茂盛成荫的桑树底下学习种瓜。
一个“学”字,天真、可爱的儿童形象便跃然纸上,流露出诗人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的赞扬。
全诗语言平白、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生活气息。
《稚子弄冰》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杨万里。
全诗摄取瞬间快景,避开直接描写,用生动形象的“穿林”响声和贴切的比喻,用老者的眼光开掘稚子的情趣。
诗中孩子弄冰的场景,充满了乐趣:心态上,寒天“弄冰”,童心炽热;色泽上,“金”盘“彩”丝串“银”冰;形态上,是用“金盘”脱出的“银铮”,圆形;声音上,有“玉磬穿林响”的高亢,忽又转作“玻璃碎地声”的清脆。
全诗形色兼具以感目,声意俱美以悦耳赏心,绘声绘色地表现出儿童以冰为钲、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
《村晚》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
诗人即景而写,描绘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在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中的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样,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
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他拿着短笛随意地吹奏。
诗人把池塘、山、落日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描绘了一幅非常幽雅美丽的图画,为后两句写牧童出场布置了背景。
“草满池塘水满陂”,两个“满”字,写出仲夏时令的景物特点,让我们感到生机一片;“山衔落日浸寒漪”,一个“衔”,写日落西山,拟人味很浓;一个“浸”,写山和落日倒映在水中的情景,生动形象。
与上两句的恬静相比,后两句描绘得非常生动活泼。
“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他吹笛也不是认真地吹,而是“无腔信口吹”,于是,牧童调皮天真的神态,活泼泼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使人为之耳目一新。
【教学目标】1.认识“昼、耘、稚”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供”,会写“昼、耘、桑、晓”等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能借助注释、插图等理解诗句的意思;能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体会其中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意思,体会其中的乐趣。
【教学过程】一、主题导入,揭示课题1.出示单元导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心酸也好,对于他都是心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
——冰心2.齐读,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印象深刻的童年往事。
3.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三首古诗,走进宋代孩子们的世界。
【设计意图:开篇出示主题单元导读,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往事,调动学生的生活感受,对接下来的学习活动很有帮助。
】二、学习《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领悟学法1.研究诗题,走近诗人。
(1)板书课题,引导理解“杂兴”意思。
(2)简介诗人范成大及其《四时田园杂兴》组诗。
2.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
(2)指名读诗,相机正音。
结合诗句意思,重点指导读准多音字“供”,辨析多音字“供”:表示供给、供应、提供意思时读第一声;表示敬奉、陈述案情、口供意思时读第四声。
出示几组词语供学生辨析:供不应求供销供给供奉供词随文指导书写“昼、耘、桑”:“昼”字是半包围结构,上宽下窄,横画要立稳;“耘”字是左右结构,左边瘦长,右边的“云”要舒展,左窄右宽;“桑”字是上下结构,下面的“木”字要立稳。
(3)教师范读,全班齐读。
3.借助注释和插图,疏通大意。
(1)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借助注释理解;结合插图展开想象等。
(2)再自由地读一读这首诗,请用上这些方法试着说一说诗句的意思,不明白的地方和同桌交流。
(3)同桌讨论、交流。
(4)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
点拨:可根据词语的意思,连词成句,结合插图发挥想象,从而描绘出诗中所写的乡村景象。
预设: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是说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
“耘田”即除草。
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
这是男人们干的活。
“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
这句直接写劳动场面。
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全诗用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
“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
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
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
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
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4.边读边想象,体会其中的乐趣。
(1)学生齐读诗句,师: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呢?请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读到这句诗时,我仿佛看到了,这个画面让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是。
(2)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3)全班汇报交流,进一步体会“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表现的童真童趣。
5.有感情齐读古诗,熟读成诵。
【设计意图:学习古诗不仅要引导学生读懂这首诗,更重要的是要习得学习古诗的方法,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学法,这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
】三、迁移学法,自主学习《稚子弄冰》1.理解题意,简介作者。
(1)板书课题,并指导读“稚”,注意读好翘舌音。
(2)指导学生理解题意:幼小的孩子玩冰块。
(3)交流作者信息: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他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
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且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
2.自主学习,理解诗意。
(1)指导学生运用学习《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这首诗。
出示学习提示:①读一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②说一说:借助注释,说说诗意。
③议一议:这首诗主要写的谁?写他做了什么事?④想一想:诗句让你想到了怎样的情景?你从中体会到怎样的情趣?(2)全班汇报交流。
教师指名读,相机正音。
特别指导“钲”的韵母是后鼻音,“磬”字读第四声,“晓”的书写,左窄右宽,右边的上面部分没有一点。
(3)交流难懂的词句。
①脱晓冰:指儿童晨起,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
②钲:指古代的一种像锣的乐器。
③玻璃:指古时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④磬:四声,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悬挂。
(4)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提在手中,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当欣赏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响声时,忽然却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冰块落地,发出了如玉石破碎的声音。
3.想象画面,体会诗中表现的情趣。
(1)边读边想象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2)你觉得诗中的哪个字最能表现这种情趣?点拨:全诗突出一个“稚”字。
稚气和乐趣能使儿童忘却严冬的寒冷,保持他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
绘声绘色地表现出儿童以冰为钲、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
4.展开想象,改写诗歌。
这首诗充满了无限情趣,请你将这首诗改写成一篇短文,注意写出“稚子”的情趣。
【设计意图:学生领悟了学法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迁移学法,从而形成能力。
】四、运用学法,学习《村晚》1.揭示课题,交流资料。
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关于课题,关于诗人的资料。
提示:雷震的生平资料相对较少,对本诗的理解不必特别基于对作者生平的了解,本环节可以简要带过。
2.运用学法,自学诗歌。
提示:①读一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②说一说:借助注释,说说诗意。
③议一议:诗句让你想到了怎样的情景?④写一写:展开想象,改写诗歌。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预设:(1)说大意时,对没有讲清楚的地方作简要的指导。
(2)说说你从“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中体会到了怎样的情趣。
(3)展示短文,体会诗中表现的童趣。
4.教师小结: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一幅有着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似被山咬住的红红落日以及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用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的画面。
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设计意图:由于三首诗表现的都是童真童趣,已经有了前面两首诗的学习指导,在学这首诗时应该放手让学生运用习得的方法来学习,从而进一步训练学生的能力。
】五、指导背诵、默写1.指导学生用充满童趣的语气背诵这三首诗。
2.出示一份《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默写作业,学生纠错。
3.学生在作业纸上默写这首诗。
4.选取样本讲评,学生纠错,重新默写。
【设计意图:背诵、默写也需要通过几个层次的操作,才能将这两项学习内容落到实处,这样才是真正落实了课程所要求的背诵和默写任务。
】【板书设计】1.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学种瓜稚子弄冰敲冰锣童趣村晚吹短笛精品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