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S2.35源码分析报告
ns2-25工作原理
ns2-25工作原理
NS2是一个用于网络仿真的工具,它的工作原理涉及到网络模拟、数据包传输、路由算法等多个方面。
NS2使用离散事件驱动的
仿真引擎,能够模拟网络中各种节点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传输过程。
它可以模拟各种不同类型的网络,包括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以及
各种协议和路由算法。
NS2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网络拓扑建模,用户可以通过NS2的编程接口定义网络拓扑
结构,包括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链路的传输特性等。
2. 事件驱动仿真,NS2使用事件驱动的仿真引擎,通过模拟时
间的推进来触发各种网络事件,如数据包的发送、接收、路由表的
更新等。
3. 数据包传输模拟,NS2可以模拟数据包在网络中的传输过程,包括数据包的封装、路由选择、传输延迟等。
4. 路由算法模拟,NS2内置了多种常见的路由算法,用户可以
通过配置来选择不同的路由算法,并观察它们在网络中的表现。
5. 性能分析与评估,NS2可以对网络仿真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吞吐量、延迟、丢包率等性能指标的评估。
总的来说,NS2通过对网络中各种事件的仿真和模拟,帮助用户了解和评估不同网络设计和路由算法的性能表现,从而指导实际网络的部署和优化。
它在学术研究和网络性能分析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bisheng源码解读
bisheng源码解读
Bisheng是一个基于React的静态网站生成器,它使用Markdown文件作为输入,可以帮助开发者快速构建静态网站。
Bisheng的源码解读涉及到对其代码结构、功能模块、核心算法等方面的分析。
首先,我们可以从Bisheng的代码结构入手,它通常包括配置文件、核心模块、插件系统、工具函数等部分。
配置文件用于指定网站的基本配置,核心模块负责解析Markdown文件、生成静态页面等核心功能,插件系统则提供了扩展Bisheng功能的接口,工具函数则包括一些辅助性的函数。
其次,我们可以分析Bisheng的功能模块,比如它是如何解析Markdown文件、生成静态页面的,它的路由系统是如何设计的,以及它是如何处理样式和资源文件的。
这些功能模块的解读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Bisheng的工作原理。
另外,我们还可以关注Bisheng的核心算法,比如它是如何实现页面的自动化生成和更新的,它是如何处理页面之间的依赖关系的,以及它是如何实现自定义插件的。
这些核心算法的解读可以帮
助我们理解Bisheng的高效性和灵活性。
总的来说,对Bisheng源码的解读需要我们从代码结构、功能模块、核心算法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以便全面地理解这个静态网站生成器的工作原理和实现方式。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Bisheng的源码。
NS报告
西安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科研训练报告专业班级: 信工1203班 学生姓名: 马超 学号(班内序号): 03124080(14)2015 年 9月25日——————————————————————————装订线————————————————————————————————报告份数:基于 NS2的IP网络仿真一、摘要以移动通信网络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通信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不可缺少的部分。
信息网络技术仍然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大量的工程师和各类研究人员在这一领域工作。
在进行网络的规划设计、网络协议的开发、网络路由交换与终端设备的研制等与网络技术研究有关的过程中,需要做大量的实验,由于存在各种条件的限制,不是所有的实验都能够通过物理实现的方法进行,于是基于计算机的网络模拟和协议仿真成为信息网络技术研究的重要手段。
目前已经有多种网络模拟的软件,其中NS以其源代码公开、软件模拟平台免费而获得广泛的应用。
它是一种面向对象的网络模拟器,它本质上是一个离散事件模拟器,其本身有一个模拟时钟,所有的模拟都由离散事件驱动。
其采用了分裂对象模型的开发机制,采用C++和OTcl两种语言进行开发。
目前,NS2可以用于模拟各种不同的通信网络,它功能强大,模块丰富,已经实现的主要模块有:网络传输协议,如TCP和UDP;业务源流量产生器,如FTP、Telnet、CBR、Web和VBR;路由队列管理机制,如Droptail、RED和CBQ;路由算法;以及无线网络WLAN、移动IP和卫星通信网络等模块。
也为进行局域网的模拟实现了多播协议以及一些MAC子层协议。
关键字:互联网、通信网络、拓扑结构、网络协议、网络模拟二、英文摘要Represented by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and the Internet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network, has become a necessary part of People's Daily life and work. Information network technology is still in constant perfection and development, a large number of engineers and researchers working in this field. In network planning and desig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twork protocol, network routing exchang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rminal equipment such as related to network technology research in the process, need to do a lot of experiments, due to various constraints, not all experiments can be implemented by physical method, and based on computer network simulation and protocol simulation become an important means of information network technology research. There are a variety of network simulation software, the NS with its open source code, software simulation platform for free and get extensive application. It is an object-oriented network simulator, it is essentially a discrete event simulator, its itself is an analog clock, all driven by discrete event simulation. It adopted the split object model development mechanism, using c + + and OTcl language development. At present, NS2 can be used to simulate a variety of communication network, it is so powerful that module is rich, have achieved the main modules: network transmission protocol, such as TCP and UDP. Source of business flow generator, such as FTP, Telnet, CBR,Web and VBR; Routing queue management mechanism, such as Droptail, RED and CBQ; Routing algorithm. WLAN, and wireless network, mobile IP and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module, etc. Also for LAN simulation implementation multicast protocol and some of the MAC sub-layer protocol.Key words: Internet, communication network, topology structure, network protocol, the network simulation三、引言NS2仿真器封装了许多功能模块,最基本的是节点、链路、代理、数据包格式等,下面对各个模块进行简单的介绍:(1)事件调度器:目前NS2提供了四种具有不同数据结构的调度器,分别是链表、堆、日历表和实时调度器(2)节点(node):是由TclObject对象组成的复合组件,在NS2中可以表示端节点和路由器。
Oracle Developer Studio 12.5:代码分析器 用户指南说明书
目录
使用本文档 ........................................................................................................... 9
1 使用代码分析器 ............................................................................................... 11 代码分析器分析的数据 ................................................................................. 11 静态代码检查 ...................................................................................... 11 动态内存访问检查 ............................................................................... 12 代码覆盖检查 ...................................................................................... 12 使用代码分析器的要求 ................................................................................. 12 代码分析器 GUI .......................................................................................... 13 代码分析器命令行界面 ................................................................................. 13 远程桌面分发 .............................................................................................. 14 快速启动 ..................................................................................................... 14 ▼ 快速启动 ....................................................................................... 14
NS2简单无线网络模拟实验报告
HUNAN CITY UNIVERSITYNS2与网络模拟实验报告实验题目:简单无线网络模拟 __专业: ____班级学号_____ _2015年 10月 27日1.实验目的•熟悉NS2网络模拟的基本操作流程•练习TCL脚本代码的编写•理解基本的无线网络节点的配置过程、以及数据流的发生2.实验原理NS2是指 Network Simulator version 2,NS(Network Simulator)是一种针对网络技术的源代码公开的、免费的软件模拟平台,研究人员使用它可以很容易的进行网络技术的开发,而且发展到今天,它所包含的模块几乎涉及到了网络技术的所有方面。
所以,NS成了目前学术界广泛使用的一种网络模拟软件。
此外,NS也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已被广泛应用在了网络技术的教学方面。
因此,目前在学术界和教育界,有大量的人正在使用NS。
NS2是一种面向对象的网络仿真器,本质上是一个离散事件模拟器,由UC Berkeley开发而成。
它本身有一个虚拟时钟,所有的仿真都由离散事件驱动的。
目前NS2可以用于仿真各种不同的IP网,已经实现的一些仿真有网络传输协议,比如TCP和UDP, 流量产生器,比如FTP, Telnet, Web CBR和VBR;路由队列管理机制,比如Droptail, RED和CBQ;路由算法,比如AODV、DSDV、DSR等无线路由协议。
NS2也为进行局域网的仿真而实现了多播以及一些MAC 子层协议。
3.实验内容和步骤•打开虚拟机播放器VMware Player•打开播放Ubuntu虚拟机镜像(Ubuntu.vmx)•登录系统后,打开控制台Terminal输入下列命令:•cd Desktop/EXP/•ns 6-simple-wireless.tcl•模拟运行完毕后,动画演示器NAM自动打开,播放动画,观察模拟过程。
4.实验结论•截取NAM动画演示结果。
••详细解释TCL脚本文件中与无线网络相关的代码。
代码审计报告
代码审计报告源代码审计报告I。
概述1.1 源代码审计概述本次源代码审计旨在对该项目的代码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以确定其安全性和可靠性,并提供相关建议和改进方案。
1.2 项目概述该项目是一个基于Web的应用程序,旨在提供一种方便快捷的方式来管理和处理数据。
该应用程序包含多个模块和功能,如用户管理、数据分析和报告生成等。
II。
审核对象2.1 应用列表本次审计的应用程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模块:用户管理、数据分析和报告生成等。
2.2 参与人员本次审计的参与人员包括但不限于开发人员、测试人员和安全专家等。
他们将共同合作,确保本次审计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2.3 代码审计所使用的相关资源在进行代码审计时,需要使用一些相关的资源来辅助分析和检测代码的安全性。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资源:2.3.1 XXXXXX是一款免费的静态代码分析工具,用于检测.NET平台上的常见安全问题。
它可以检测SQL注入、跨站脚本攻击、XML注入等安全漏洞。
2.3.2 Microsoft Visual。
2008 Code AnalysisMicrosoft Visual。
2008 Code Analysis是一款集成在Visual 中的静态代码分析工具,可以检测代码中的潜在问题,如内存泄漏、安全漏洞等。
2.3.3 SSW Code AuditorSSW Code Auditor是一款针对.NET代码的静态代码分析工具,可以检测代码中的安全漏洞、性能问题和可维护性问题等。
三。
现状分析在进行代码审计之前,需要对系统的现状进行分析。
这包括了系统的架构、技术栈、功能模块等方面的分析。
四。
审计结果4.1 门户(PORTAL)在门户方面,我们发现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如未对用户输入进行过滤和验证,存在SQL注入和跨站脚本攻击的风险。
建议对用户输入进行过滤和验证,以避免安全漏洞的出现。
4.1 用户管理模块用户管理模块是本系统的核心功能之一,它允许管理员创建、编辑、删除用户账户,并对其进行管理。
llama2源码解读
llama2源码解读llama2是一个开源的项目,它是一个用C++编写的高性能计算库,主要用于处理大规模的图形数据。
llama2的源码包含了许多复杂的算法和数据结构,因此需要深入的解读才能完全理解其内部工作原理。
首先,让我们从llama2的整体架构开始解读。
llama2的源码主要包括了图数据结构的表示和操作、图算法的实现、以及与底层硬件和系统交互的部分。
在图数据结构方面,llama2采用了一种高效的压缩存储方式,以节省内存空间并提高数据访问速度。
在图算法方面,llama2实现了许多常见的图算法,比如最短路径算法、连通分量算法等。
此外,llama2还利用了现代计算机体系结构的特性,比如多核并行、向量化指令等,以提高算法的执行效率。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分析llama2源码中的关键部分。
在图数据结构的表示和操作方面,llama2使用了一种基于压缩的邻接表表示方法,以及一种基于稀疏矩阵的方式来存储图的属性信息。
这些数据结构的实现涉及了许多复杂的数据压缩和解压缩算法,以及高效的数据访问方法。
在图算法的实现方面,llama2采用了现代的并行计算技术,比如多线程并行、SIMD指令并行等,以加速算法的执行。
此外,llama2还使用了一些高级的优化技术,比如内存预取、数据局部性优化等,以进一步提高算法的性能。
最后,让我们讨论一下llama2源码的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大规模图数据处理的需求不断增长,llama2的源码将会不断演进和完善。
未来的llama2源码可能会加入更多的图算法实现、更高效的数据压缩算法、以及更多针对特定硬件和系统的优化。
同时,llama2的源码也将会更加注重可移植性和扩展性,以便在不同的计算环境中得到更好的性能表现。
总之,llama2的源码是一个非常复杂和丰富的项目,需要深入的解读才能完全理解其内部工作原理。
通过对llama2源码的全面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大规模图数据处理的挑战和解决方案,从而为未来的图计算技术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Postgres中UPDATE更新语句源码分析
Postgres中UPDATE更新语句源码分析⽬录PG中UPDATE源码分析整体流程分析解析部分——⽣成语法解析树UpdateStmt解析部分——⽣成查询树Query优化器——⽣成执⾏计划执⾏器事务总结PG中UPDATE源码分析本⽂主要描述SQL中UPDATE语句的源码分析,代码为PG13.3版本。
整体流程分析以update dtea set id = 1;这条最简单的Update语句进⾏源码分析(dtea不是分区表,不考虑并⾏等,没有建⽴任何索引),帮助我们理解update的⼤致流程。
SQL流程如下:parser(语法解析,⽣成语法解析树UpdateStmt,检查是否有语法层⾯的错误)analyze(语义分析, UpdateStmt转为查询树Query,会查系统表检查有⽆语义⽅⾯的错误)rewrite(规则重写, 根据规则rules重写查询树Query,根据事先存储在系统表中的规则进⾏重写,没有的话不进⾏重写,另外加⼀句,视图的实现是根据规则系统实现的,也是在这⾥需要进⾏处理)optimizer(优化器:逻辑优化、物理优化、⽣成执⾏计划,由Query⽣成对应的执⾏计划PlannedStmt,基于代价的优化器,由最佳路径Path⽣成最佳执⾏计划Plan) executor(执⾏器,会有各种算⼦,依据执⾏计划进⾏处理,⽕⼭模型,⼀次⼀元组)storage(存储引擎)。
中间还有事务处理。
事务处理部分的代码这⾥不再进⾏分析,免得将问题复杂化。
存储引擎那部分也不进⾏分析,重点关注解析、优化、执⾏这三部分。
对应的代码:exec_simple_query(const char *query_string)// ------- 解析器部分----------------> pg_parse_query(query_string); //⽣成语法解析树--> pg_analyze_and_rewrite(parsetree, query_string,NULL, 0, NULL); // ⽣成查询树Query--> parse_analyze(parsetree, query_string, paramTypes, numParams,queryEnv); // 语义分析--> pg_rewrite_query(query); // 规则重写// --------优化器------------> pg_plan_queries()//-------- 执⾏器------------> PortalStart(portal, NULL, 0, InvalidSnapshot);--> PortalRun(portal,FETCH_ALL,true,true,receiver,receiver,&qc); // 执⾏器执⾏--> PortalDrop(portal, false);解析部分——⽣成语法解析树UpdateStmt关键数据结构:UpdateStmt、RangeVar、ResTarget:/* Update Statement */typedef struct UpdateStmt{NodeTag type;RangeVar *relation; /* relation to update */List *targetList; /* the target list (of ResTarget) */ // 对应语句中的set id = 0;信息在这⾥Node *whereClause; /* qualifications */List *fromClause; /* optional from clause for more tables */List *returningList; /* list of expressions to return */WithClause *withClause; /* WITH clause */} UpdateStmt;// dtea 表typedef struct RangeVar{NodeTag type;char *catalogname; /* the catalog (database) name, or NULL */char *schemaname; /* the schema name, or NULL */char *relname; /* the relation/sequence name */bool inh; /* expand rel by inheritance? recursively act* on children? */char relpersistence; /* see RELPERSISTENCE_* in pg_class.h */Alias *alias; /* table alias & optional column aliases */int location; /* token location, or -1 if unknown */} RangeVar;// set id = 0; 经transformTargetList() -> transformTargetEntry,会转为TargetEntrytypedef struct ResTarget{NodeTag type;char *name; /* column name or NULL */ // id columnList *indirection; /* subscripts, field names, and '*', or NIL */Node *val; /* the value expression to compute or assign */ // = 1表达式节点存在这⾥int location; /* token location, or -1 if unknown */} ResTarget;⽤户输⼊的update语句update dtea set id = 1由字符串会转为可由数据库理解的内部数据结构语法解析树UpdateStmt。
xorriso源码解读
xorriso源码解读1.引言x o rr is o是一款开源的光盘制作工具,其源码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深度。
本文将对xo rr is o的源码进行解读,帮助读者了解其内部工作原理和关键实现。
2. xo rriso简介x o rr is o是一个用于创建、提取和转储I SO9660文件系统的工具。
它提供了丰富的功能集,包括文件和目录管理、镜像构建、引导镜像创建等。
通过深入分析xo rr is o的源码,我们可以深入理解这款工具的设计思路和内部机制。
3.程序结构x o rr is o源码采用模块化的结构,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模块:C o m m a n d模块-:负责解析命令行参数,并调用相应的处理函数执行具体操作。
I/O模块-:提供了对文件、设备的读写操作接口,包括读取镜像、写入镜像以及对文件的操作等。
I S O模块-:处理I SO9660文件系统相关的操作,如文件和目录的添加、删除、修改等。
B o o t模块-:用于创建和管理引导镜像,提供了引导程序的生成、组合、安装等功能。
4.源码解读4.1命令行解析在C om ma nd模块中,x or ri so通过解析命令行参数来确定用户要执行的操作。
它使用了一个参数解析器来提取参数,并根据参数调用相应的处理函数。
通过分析这个模块的源码,我们可以了解到如何设计一个高效的命令行解析器。
4.2镜像读写I/O模块是xo rr iso的核心模块之一,它提供了对镜像文件的读写操作。
通过源码的分析,我们可以学习到如何使用C语言进行文件的读写操作,并了解到如何处理不同类型的文件和设备。
4.3I S O文件系统处理I S O模块是xo rr iso的另一个核心模块,它主要负责IS O9660文件系统的处理。
通过分析该模块的源码,我们可以了解到IS O文件系统的数据结构、目录结构以及对文件的处理方式,有助于我们对文件系统的理解。
4.4引导镜像创建B o ot模块提供了引导镜像的创建和管理功能。
llama2 源码解读
llama2 源码解读
Llama2是一个开源项目,它是一个用Java编写的轻量级的、基于消息传递的分布式计算框架。
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对Llama2的源码进行解读。
1. 框架架构,Llama2的源码中包含了框架的整体架构,包括核心组件、模块和接口的定义。
可以通过阅读源码了解Llama2是如何将任务分发到不同的计算节点上,并实现任务的调度和管理。
2. 消息传递机制,Llama2使用消息传递机制来实现节点之间的通信。
源码中会涉及到消息的封装、发送和接收等过程,可以深入了解Llama2是如何实现节点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交换。
3. 分布式计算调度,Llama2的源码中会包含分布式任务调度的相关实现。
可以了解到Llama2是如何根据任务的需求和资源的可用性进行任务调度,以及任务的优先级、并发度等调度策略的实现细节。
4. 错误处理和容错机制,Llama2的源码中会包含错误处理和容错机制的实现。
了解源码可以帮助我们理解Llama2是如何处理节
点故障、任务失败等异常情况,并进行相应的容错处理。
5. 性能优化和扩展性,源码中可能会包含一些性能优化和扩展性的实现。
可以了解到Llama2是如何利用多线程、异步处理等技术来提高计算性能,并支持更大规模的分布式计算任务。
通过对Llama2源码的解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分布式计算框架的实现原理和内部机制,有助于我们在实际应用中更好地理解和使用Llama2。
当然,源码解读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经验,建议在阅读源码之前先了解一些分布式计算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uCOS-II源码分析
uC/OS-II源码分析(一)下载地址:/它的特点:1)开源,2)可移植性,绝大部分代码用C写,硬件相关部分用汇编写,3可固化,4)可剪裁,这通过条件编译实现,使用#define语句定义所需要的功能。
5)可剥夺性(总是运行就绪条件下优先级最高的任务),6)多任务(可以管理64个任务,其中保留8个给uC/OS-II,因此用户最多可有56个任务,每个任务优先级不同,也就意味着不支持时间片轮转调度法,因为这种方法适合于优先级平等的任务)。
7)可确定性。
函数调度和服务执行时间具有确定性,除了OSTimeTick()和某些事件标志服务,系统服务执行时间不依赖用户应用程序任务数目的多少。
8)任务栈。
允许每个任务自己单独的栈空间不同,可以使用栈空间检验函数确定所需要的栈空间大小。
9)系统服务。
提供信号量,互斥型信号量,事件标志,消息邮箱,消息队列,块大小固定的内存申请与释放,时间管理函数等服务。
10)中断管理。
中断嵌套层数最多可达到255层。
11)稳定性和可靠性。
OSInit()函数用来初始化内核,必须首先调用。
建立两个任务:空闲任务(其他任务都未就绪时运行),统计任务(计算CPU的利用率).****************************************************************** Description: This function is used to initialize the internals of uC/OS-II and MUST be called prior to creating any uC/OS-II object and, prior to calling OSStart().*****************************************************************void OSInit (void){OSInitHookBegin();/* 调用用户特定的初始化代码(通过一个接口函数实现用户要求的插件式进入系统中)*/OS_InitMisc();/* 初始化变量*/OS_InitRdyList();/* 初始化就绪列表*/OS_InitTCBList();/* 初始化OS_TCB空闲列表*/OS_InitEventList();/* 初始化OS_EVENT空闲列表*/#if(OS_FLAG_EN > 0) && (OS_MAX_FLAGS > 0)//允许事件标志OS_FlagInit();/* 初始化事件标志结构*/#endif#if(OS_MEM_EN > 0) && (OS_MAX_MEM_PART > 0)//允许内存管理OS_MemInit();/* 初始化内存管理器*/#endif#if(OS_Q_EN > 0) && (OS_MAX_QS > 0)//允许消息队列OS_QInit();/* 初始化消息队列结构*/#endifOS_InitTaskIdle();/*创建空闲任务*/#if OS_TASK_STAT_EN > 0OS_InitTaskStat();/* 创建统计任务*/#endif#if OS_TMR_EN > 0//允许时间管理OSTmr_Init();/* 初始化时间管理器*/#endifOSInitHookEnd();/*调用用户特定的初始化代码(参考OSInitHookBegin())*/#if OS_DEBUG_EN > 0//允许DebugOSDebugInit();//初始化调试器#endif}******************************************************************************************** * Description: This function is called by OSInit() to initialize miscellaneous variables.********************************************************************************************static void OS_InitMisc (void){#if OS_TIME_GET_SET_EN > 0OSTime = 0L; /* 32位的系统时钟清零*/#endifOSIntNesting = 0; /* 中断嵌套层数计数器清零*/OSLockNesting = 0; /* 调度器锁的嵌套层数计数器清零*/ OSTaskCtr = 0; /* 任务数清零*/OSRunning = OS_FALSE; /*指明多任务未开始*/OSCtxSwCtr = 0; /* 任务切换次数计数器清零*/OSIdleCtr = 0L; /*32位空闲计数器清零*/#if OS_TASK_STAT_EN > 0 /*运行统计任务*/OSIdleCtrRun = 0L;OSIdleCtrMax = 0L;OSStatRdy = OS_FALSE; /* 统计任务未就绪*/#endif}空闲任务和统计任务建立的代码基本一样,只是统计任务的优先级比空闲任务大1,******************************************************************************************** * Description: This function creates the Idle Task.********************************************************************************************static void OS_InitTaskIdle (void){#if OS_TASK_NAME_SIZE > 7 //INT8U err;#endif#if OS_TASK_CREATE_EXT_EN > 0 //使用扩展的OSTaskCreateExt来创建#if OS_STK_GROWTH == 1 //任务堆栈从底部向顶部增长的方向有两种:表示从大到小,表示从小到大(void)OSTaskCreateExt(OS_TaskIdle,(void *)0, /* 没有参数传给OS_TaskIdle() */&OSTaskIdleStk[OS_TASK_IDLE_STK_SIZE - 1], /*设置堆栈顶*/OS_TASK_IDLE_PRIO, /* 优先级设置为最低*/OS_TASK_IDLE_ID, //设置ID&OSTaskIdleStk[0], /* 设置栈底*/OS_TASK_IDLE_STK_SIZE, //设置栈大小(void *)0, /* 没有TCB扩展数据结构OS_TASK_OPT_STK_CHK | OS_TASK_OPT_STK_CLR);/* 允许堆栈检测和清空堆栈*/#else(void)OSTaskCreateExt(OS_TaskIdle,(void *)0, /* No arguments passed to OS_TaskIdle() */&OSTaskIdleStk[0], /* Set Top-Of-StackOS_TASK_IDLE_PRIO, /* Lowest priority levelOS_TASK_IDLE_ID,&OSTaskIdleStk[OS_TASK_IDLE_STK_SIZE - 1], /* Set Bottom-Of-Stack */OS_TASK_IDLE_STK_SIZE,(void *)0, /* No TCB extensionOS_TASK_OPT_STK_CHK | OS_TASK_OPT_STK_CLR);/* Enable stack check ing + clear stack */#endif#else//使用不带扩展性的OSTaskCreate创建#if OS_STK_GROWTH == 1(void)OSTaskCreate(OS_TaskIdle,(void *)0,&OSTaskIdleStk[OS_TASK_IDLE_STK_SIZE - 1],OS_TASK_IDLE_PRIO);#else(void)OSTaskCreate(OS_TaskIdle,(void *)0,&OSTaskIdleStk[0],OS_TASK_IDLE_PRIO);#endif#endif//设置任务名称#if OS_TASK_NAME_SIZE > 14OSTaskNameSet(OS_TASK_IDLE_PRIO, (INT8U *)"uC/OS-II Idle", &err); #else#if OS_TASK_NAME_SIZE > 7OSTaskNameSet(OS_TASK_IDLE_PRIO, (INT8U *)"OS-Idle", &err);#endif#endif}uC/OS-II源码分析(二)在真正开始分析源代码前,先来看使用uC/OS-II的三个例子1)使用信号量#define TASK_STK_SIZE 512 /* 每个任务堆栈的大小(以字计算)*/ #define N_TASKS 10 /* 任务数*/OS_STK TaskStk[N_TASKS][TASK_STK_SIZE]; /*任务堆栈*/OS_STK TaskStartStk[TASK_STK_SIZE]; //开始任务的堆栈char TaskData[N_TASKS]; /*传给每个任务的数据*/OS_EVENT *RandomSem; //互斥型信号量void main (void){PC_DispClrScr(DISP_FGND_WHITE + DISP_BGND_BLACK); /*清空屏幕*/OSInit(); /* 初始化uC/OS-II*/PC_DOSSaveReturn(); /* 保存环境以便稍后可以返回DOS 环境*/PC_VectSet(uCOS, OSCtxSw); /*设置uC/OS-II的切换处理函数*/RandomSem = OSSemCreate(1); /* 建立一个信号量*/OSTaskCreate(TaskStart, (void *)0, &TaskStartStk[TASK_STK_SIZE - 1], 0);//创建第一个任务,优先级设置为最大值OSStart(); /* 开始多任务*/}void TaskStart (void *pdata){#if OS_CRITICAL_METHOD == 3 /* 为CPU的状态寄存器分配内存*/OS_CPU_SR cpu_sr;#endifchar s[100];INT16S key;pdata = pdata; /* 这步是为了防止编译错误*/TaskStartDispInit(); /* 初始化显示屏*/OS_ENTER_CRITICAL();PC_VectSet(0x08, OSTickISR); /*替换机器的时钟中断函数为uC/OS-II所需要的中断函数*/PC_SetTickRate(OS_TICKS_PER_SEC); /* 调整时钟频率*/OS_EXIT_CRITICAL();OSStatInit(); /* 初始化统计任务*/TaskStartCreateTasks(); /*创建其他任务*/ for (;;) {TaskStartDisp();if (PC_GetKey(&key) == TRUE) { /* 是否按键*/if (key == 0x1B) { /* ESCAPE按下了*/PC_DOSReturn(); /* 返回DOS*/}}OSCtxSwCtr = 0; /* 切换次数计数器清零*/OSTimeDlyHMSM(0, 0, 1, 0); /*挂起秒,让给其他任务运行*/ }}static void TaskStartCreateTasks (void){INT8U i;for (i = 0; i < N_TASKS; i++) { /* 创建N_TASKS个任务*/TaskData[i] = '0' + i; /* 每个任务显示其数据*/OSTaskCreate(Task, (void *)&TaskData[i], &TaskStk[i][TASK_STK_SIZE - 1 ], i + 1);}}void Task (void *pdata){INT8U x;INT8U y;INT8U err;for (;;) {OSSemPend(RandomSem, 0, &err); /* 获取信号量*/x = random(80); /* 计算X坐标*/y = random(16); /* 计算Y坐标*/OSSemPost(RandomSem); /* 释放信号量*//* Display the task number on the screen */PC_DispChar(x, y + 5, *(char *)pdata, DISP_FGND_BLACK + DISP_BGND_ LIGHT_GRAY);OSTimeDly(1); /* 挂起秒,让给其他任务运行*/}}2)使用消息邮箱#define TASK_STK_SIZE 512#define TASK_START_ID 0 /* 任务ID*/#define TASK_CLK_ID 1#define TASK_1_ID 2#define TASK_2_ID 3#define TASK_3_ID 4#define TASK_4_ID 5#define TASK_5_ID 6#define TASK_START_PRIO 10 /* 任务优先级*/#define TASK_CLK_PRIO 11#define TASK_1_PRIO 12#define TASK_2_PRIO 13#define TASK_3_PRIO 14#define TASK_4_PRIO 15#define TASK_5_PRIO 16OS_STK TaskStartStk[TASK_STK_SIZE];OS_STK TaskClkStk[TASK_STK_SIZE];OS_STK Task1Stk[TASK_STK_SIZE];OS_STK Task2Stk[TASK_STK_SIZE];OS_STK Task3Stk[TASK_STK_SIZE];OS_STK Task4Stk[TASK_STK_SIZE];OS_STK Task5Stk[TASK_STK_SIZE];OS_EVENT *AckMbox; /* 任务和使用的消息邮箱*/ OS_EVENT *TxMbox;void main (void){OS_STK *ptos;OS_STK *pbos;INT32U size;PC_DispClrScr(DISP_FGND_WHITE);OSInit();PC_DOSSaveReturn();PC_VectSet(uCOS, OSCtxSw);PC_ElapsedInit();ptos = &TaskStartStk[TASK_STK_SIZE - 1]; pbos = &TaskStartStk[0];size = TASK_STK_SIZE;OSTaskStkInit_FPE_x86(&ptos, &pbos, &size); OSTaskCreateExt(TaskStart,(void *)0,ptos,TASK_START_PRIO,TASK_START_ID,pbos,size,(void *)0,OS_TASK_OPT_STK_CHK | OS_TASK_OPT_STK_CLR); OSStart();}void TaskStart (void *pdata){#if OS_CRITICAL_METHOD == 3OS_CPU_SR cpu_sr;#endifINT16S key;pdata = pdata;TaskStartDispInit();OS_ENTER_CRITICAL();PC_VectSet(0x08, OSTickISR);PC_SetTickRate(OS_TICKS_PER_SEC);OS_EXIT_CRITICAL();OSStatInit();AckMbox = OSMboxCreate((void *)0); /* 创建两个消息邮箱*/ TxMbox = OSMboxCreate((void *)0);TaskStartCreateTasks();for (;;) {TaskStartDisp();if (PC_GetKey(&key)) {if (key == 0x1B) {PC_DOSReturn();}}OSCtxSwCtr = 0;OSTimeDly(OS_TICKS_PER_SEC);}}void Task1 (void *pdata){INT8U err;OS_STK_DATA data; /* 任务堆栈数据*/INT16U time;INT8U i;char s[80];pdata = pdata;for (;;) {for (i = 0; i < 7; i++) {PC_ElapsedStart();err = OSTaskStkChk(TASK_START_PRIO + i, &data);//执行堆栈检查time = PC_ElapsedStop();if (err == OS_NO_ERR) {sprintf(s, "%4ld %4ld %4ld %6d",data.OSFree + data.OSUsed,data.OSFree,data.OSUsed,time);PC_DispStr(19, 12 + i, s, DISP_FGND_BLACK + DISP_BGND_LIGHT_G RAY);}}OSTimeDlyHMSM(0, 0, 0, 100); /* 挂起mS*/}}void Task4 (void *data){char txmsg;INT8U err;data = data;txmsg = 'A';for (;;) {OSMboxPost(TxMbox, (void *)&txmsg); /* 发消息给Task #5*/OSMboxPend(AckMbox, 0, &err); /* 等待Task #5的应答消息*/txmsg++; /*下一个要发的消息数据*/if (txmsg == 'Z') {txmsg = 'A'; /* 循环发送A-Z*/}}}void Task5 (void *data){char *rxmsg;INT8U err;data = data;for (;;) {rxmsg = (char *)OSMboxPend(TxMbox, 0, &err); /* 等待来自Task #4的数据*/PC_DispChar(70, 18, *rxmsg, DISP_FGND_YELLOW + DISP_BGND_BLUE); OSTimeDlyHMSM(0, 0, 1, 0); /* 挂起秒,让给其他任务运行*/OSMboxPost(AckMbox, (void *)1); /*发送接收到数据的应答消息*/}}运行结果:3)使用消息队列#define TASK_STK_SIZE 512#define TASK_START_ID 0#define TASK_CLK_ID 1#define TASK_1_ID 2#define TASK_2_ID 3#define TASK_3_ID 4#define TASK_4_ID 5#define TASK_5_ID 6#define TASK_START_PRIO 10#define TASK_CLK_PRIO 11#define TASK_1_PRIO 12#define TASK_2_PRIO 13#define TASK_3_PRIO 14#define TASK_4_PRIO 15#define TASK_5_PRIO 16#define MSG_QUEUE_SIZE 20 /* 消息队列大小*/ typedef struct {char TaskName[30];INT16U TaskCtr;INT16U TaskExecTime;INT32U TaskTotExecTime;} TASK_USER_DATA;OS_STK TaskStartStk[TASK_STK_SIZE];OS_STK TaskClkStk[TASK_STK_SIZE];OS_STK Task1Stk[TASK_STK_SIZE];OS_STK Task2Stk[TASK_STK_SIZE];OS_STK Task3Stk[TASK_STK_SIZE];OS_STK Task4Stk[TASK_STK_SIZE];OS_STK Task5Stk[TASK_STK_SIZE];TASK_USER_DATA TaskUserData[7];OS_EVENT *MsgQueue; /*消息队列指针*/ void *MsgQueueTbl[20]; /*消息存储*/void main (void){PC_DispClrScr(DISP_BGND_BLACK);OSInit();PC_DOSSaveReturn();PC_VectSet(uCOS, OSCtxSw);PC_ElapsedInit();strcpy(TaskUserData[TASK_START_ID].TaskName, "StartTask"); OSTaskCreateExt(TaskStart,(void *)0,&TaskStartStk[TASK_STK_SIZE - 1],TASK_START_PRIO,TASK_START_ID,&TaskStartStk[0],TASK_STK_SIZE,&TaskUserData[TASK_START_ID],0);OSStart();}void TaskStart (void *pdata){#if OS_CRITICAL_METHOD == 3OS_CPU_SR cpu_sr;#endifINT16S key;pdata = pdata;TaskStartDispInit();OS_ENTER_CRITICAL();PC_VectSet(0x08, OSTickISR);PC_SetTickRate(OS_TICKS_PER_SEC);OS_EXIT_CRITICAL();OSStatInit();MsgQueue = OSQCreate(&MsgQueueTbl[0], MSG_QUEUE_SIZE); /*创建消息队列,大小为*/TaskStartCreateTasks();for (;;) {TaskStartDisp();if (PC_GetKey(&key)) {if (key == 0x1B) {PC_DOSReturn();}}OSCtxSwCtr = 0;OSTimeDly(OS_TICKS_PER_SEC);}}void Task1 (void *pdata){char *msg;INT8U err;pdata = pdata;for (;;) {msg = (char *)OSQPend(MsgQueue, 0, &err);//从消息队列中取消息PC_DispStr(70, 13, msg, DISP_FGND_YELLOW + DISP_BGND_BLUE);OSTimeDlyHMSM(0, 0, 0, 100);}}void Task2 (void *pdata)char msg[20];pdata = pdata;strcpy(&msg[0], "Task 2");for (;;) {OSQPost(MsgQueue, (void *)&msg[0]);//发送消息到队列中 OSTimeDlyHMSM(0, 0, 0, 500);}}void Task3 (void *pdata){char msg[20];pdata = pdata;strcpy(&msg[0], "Task 3");for (;;) {OSQPost(MsgQueue, (void *)&msg[0]);//发送消息到队列中 OSTimeDlyHMSM(0, 0, 0, 500);}}void Task4 (void *pdata){char msg[20];pdata = pdata;strcpy(&msg[0], "Task 4");for (;;) {OSQPost(MsgQueue, (void *)&msg[0]);//发送消息到队列中 OSTimeDlyHMSM(0, 0, 0, 500);}}void OSTaskStatHook (void)char s[80];INT8U i;INT32U total;INT8U pct;total = 0L; /* Totalize TOT. EXEC. TIME for each t askfor (i = 0; i < 7; i++) {total += TaskUserData[i].TaskTotExecTime;DispTaskStat(i); /* Display task data }if (total > 0) {for (i = 0; i < 7; i++) { /* Derive percentage of each task */pct = 100 * TaskUserData[i].TaskTotExecTime / total;sprintf(s, "%3d %%", pct);PC_DispStr(62, i + 11, s, DISP_FGND_BLACK + DISP_BGND_LIGHT_GRA Y);}}if (total > 1000000000L) { /* Reset total time counters at 1 billionfor (i = 0; i < 7; i++) {TaskUserData[i].TaskTotExecTime = 0L;}}}void OSTaskSwHook (void){INT16U time;TASK_USER_DATA *puser;time = PC_ElapsedStop(); /* This task is donePC_ElapsedStart(); /* Start for next task puser = OSTCBCur->OSTCBExtPtr; /* Point to used dataif (puser != (TASK_USER_DATA *)0) {puser->TaskCtr++; /* Increment task counter puser->TaskExecTime = time; /* Update the task's execution timepuser->TaskTotExecTime += time; /* Update the task's total executi on time}}运行结果:uC/OS-II源码分析(三)首先来了解下实时系统的基本概念:1)临界区,共享资源,任务(类似于进程),任务切换,任务调度,可剥夺型内核,可重入函数,动态优先级调度,2)如何处理优先级反转问题。
代码审计报告
一. 概述1.1 源代码审计概述源代码审计工作通过分析当前应用系统的源代码,熟悉业务系统,从应用系统结构方面检查其各模块和功能之间的关联、权限验证等内容;从安全性方面检查其脆弱性和缺陷。
在明确当前安全现状和需求的情况下,对下一步的编码安全规范性建设有重大的意义。
源代码审计工作利用一定的编程规范和标准,针对应用程序源代码,从结构、脆弱性以及缺陷等方面进行审查,以发现当前应用程序中存在的安全缺陷以及代码的规范性缺陷。
审核目的本次源代码审计工作是通过对当前系统各模块的源代码进行审查,以检查代码在程序编写上可能引起的安全性和脆弱性问题。
审核依据本次源代码审计工作主要突出代码编写的缺陷和脆弱性,以OWASP TOP 10 2010为检查依据,针对OWASP统计的问题作重点检查。
点击打开文档OWASP TOP 10 2010审计范围根据XX给出的代码,对其WEB应用作脆弱性和缺陷、以及结构上的检查。
通过了解业务系统,确定重点检查模块以及重要文件,提供可行性的解决方法。
审计方法通过白盒(代码审计)的方式检查应用系统的安全性,白盒测试所采用的方法是工具审查+人工确认+人工抽取代码检查,依照OWASP 2010 TOP 10所披露的脆弱性,根据业务流来检查目标系统的脆弱性、缺陷以及结构上的问题。
本次源代码审计分为三个阶段:信息收集此阶段中,源代码审计人员熟悉待审计WEB应用的结构设计、功能模块,并与客户相关人员商议、协调审计重点及源代码提供等方面的信息。
代码安全性分析此阶段中,源代码审计人员会使用工具对源代码的脆弱性和安全缺陷进行初步的分析,然后根据客户关注的重点对部分代码进行手工审计,主要包含以下内容:输入/输出验证。
SQL注入、跨站脚本、拒绝服务攻击,对上传文件的控制等因为未能较好的控制用户提交的内容造成的问题;安全功能。
请求的参数没有限制范围导致信息泄露,Cookie超时机制和有效域控制,权限控制、日志审计等方面的内容;程序异常处理。
virtuanes源码解读
virtuanes源码解读Virtuanes是一个开源的NES/Famicom模拟器,用于模拟和运行Nintendo Entertainment System(NES)和Famicom 的游戏。
解读Virtuanes的源码需要一定的编程知识和对模拟器架构的理解。
以下是对Virtuanes源码解读的一般步骤和要点:获取源码:首先,你需要从官方网站或代码托管平台(如GitHub)上获取Virtuanes的源码。
确保你下载的是最新版本的源码,以便能够访问最新的功能和修复。
了解模拟器架构:在开始解读源码之前,了解模拟器的整体架构是非常重要的。
模拟器通常由几个主要组件组成,包括CPU模拟器、图形模拟器、音频模拟器和输入模拟器等。
这些组件协同工作,模拟NES/Famicom硬件的行为。
阅读文档和注释:查看Virtuanes的文档和源码中的注释,以获取有关代码结构和功能的更多信息。
文档可能包括开发指南、API参考和架构概述等。
注释通常会解释代码的目的、实现方法和重要细节。
逐模块解读:将Virtuanes的源码划分为不同的模块或组件,逐个解读每个模块的功能和实现。
这可能包括CPU模拟器模块、内存管理模块、图形渲染模块、音频处理模块等。
对每个模块进行深入了解,理解其内部工作原理和与其他模块的交互方式。
调试和测试:在解读源码的过程中,使用调试工具和测试用例来帮助理解和验证代码的行为。
通过设置断点、单步执行和查看变量值等技术,可以深入了解代码的执行流程和逻辑。
同时,运行测试用例可以验证代码的正确性和功能。
参考其他资源:在解读源码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部分或特定的实现细节。
这时,可以参考其他资源,如相关的技术文档、论坛讨论、教程和类似模拟器的源码等。
这些资源可以提供额外的信息和观点,帮助你更好地理解Virtuanes的源码。
需要注意的是,解读大型开源项目的源码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耐心和持续的努力。
同时,由于Virtuanes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项目,源码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迅七应用系统源码
迅七应用系统源码摘要:一、迅七应用系统源码简介1.迅七应用系统的基本信息2.源码的作用和价值二、迅七应用系统源码的获取途径1.官方途径2.第三方平台3.社区论坛三、迅七应用系统源码的使用和维护1.使用环境及要求2.源码的更新与维护3.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四、迅七应用系统源码的优缺点分析1.优点a.高度可定制性b.强大的功能c.良好的兼容性2.缺点a.学习成本较高b.依赖特定的技术栈c.安全问题五、结论1.迅七应用系统源码的价值和作用2.适用人群和场景3.对我国软件产业的影响和启示正文:迅七应用系统源码是一款广泛应用于我国软件开发领域的开源项目。
它具有高度可定制性、强大的功能和良好的兼容性,可以帮助开发者快速构建自己的应用系统。
然而,源码的学习成本较高,且依赖特定的技术栈,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迅七应用系统源码可以通过官方途径、第三方平台和社区论坛获取。
对于开发者来说,了解这些途径有助于更方便地获取和使用源码。
在使用源码的过程中,需要确保自己的开发环境满足相关要求,并关注源码的更新与维护。
当遇到问题时,可以在社区论坛寻求解决方案。
迅七应用系统源码具有很多优点,如高度可定制性,开发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定制;强大的功能,可以满足各种应用场景的需求;良好的兼容性,可以与其他技术栈和框架无缝集成。
然而,源码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学习成本较高,需要开发者具备一定的技术背景;依赖特定的技术栈,使用过程中可能受到限制;安全问题,开发者需要关注并防范潜在的安全风险。
总之,迅七应用系统源码为我国软件产业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工具,可以帮助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
然而,使用源码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问题,以充分发挥其作用。
28035 标准例程
28035标准例程28035标准例程:实现嵌入式系统开发的高效与便捷在嵌入式系统开发中,程序的编写和调试一直是开发者面临的重要任务,而28035标准例程的出现,为嵌入式系统开发带来了新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重点介绍28035标准例程的特点、应用场景以及其在嵌入式系统开发中的优势。
28035标准例程是一套基于28035芯片的标准程序库,它提供了丰富的功能模块和接口,可以方便地实现各种嵌入式系统的开发。
无论是在工业自动化、电力系统、机器人控制还是医疗设备等领域,28035标准例程都能为开发者提供高效、稳定的解决方案。
一、28035标准例程的特点1.全面的功能支持:28035标准例程包含了丰富的功能模块,涵盖了嵌入式系统开发中常用的各个方面,如通信接口、外设控制、数据处理等。
开发者无需从零开始编写代码,只需根据实际需求选择相应的功能模块进行配置和调用即可。
2.简单易用的接口设计:28035标准例程的接口设计简洁清晰,符合通用的编程规范,使得开发者可以快速上手并进行开发工作。
无论是初学者还是经验丰富的开发者都能轻松使用,提高开发效率。
3.可定制化的开发模式:28035标准例程提供了丰富的配置选项和参数设置,可以满足不同项目的需求。
开发者可以根据具体应用场景进行灵活的配置和调整,以实现最佳的性能和功能。
二、28035标准例程的应用场景1.工业自动化:在工业自动化领域,28035标准例程可以广泛应用于PLC控制、电机驱动、传感器数据采集等方面。
通过快速配置和调用功能模块,实现各种自动化设备的高效控制和数据处理。
2.电力系统:在电力系统中,28035标准例程可以用于电力监测、电能质量分析、电网保护等方面。
通过丰富的功能模块和接口,实现对电力系统的精确控制和数据分析。
3.机器人控制:在机器人控制领域,28035标准例程可以用于机器人运动控制、传感器数据处理、图像处理等方面。
通过灵活的配置和调用,实现对机器人的高效控制和智能化处理。
源码篇:Mantle
Mantle是一个用于简化Cocoa或Cocoa Touch程序中model层的第三方库。
通常我们的应该中都会定义大量的model来表示各种数据结构,而这些model的初始化和编码解码都需要写大量的代码。
而Mantle的优点在于能够大大地简化这些代码。
Mantle源码中最主要的内容包括:MTLModel类:通常是作为我们的Model 的基类,该类提供了一些默认的行为来处理对象的初始化和归档操作,同时可以获取到对象所有属性的键值集合。
MTLJSONAdapter类:用于在MTLModel 对象和JSON字典之间进行相互转换,相当于是一个适配器。
MTLJSONSerializing协议:需要与JSON 字典进行相互转换的MTLModel的子类都需要实现该协议,以方便MTLJSONApadter对象进行转换。
在此就以这三者作为我们的分析点。
基类MTLModelMTLModel是一个抽象类,它主要提供了一些默认的行为来处理对象的初始化和归档操作。
初始化MTLModel默认的初始化方法-init并没有做什么事情,只是调用了下[super init]。
而同时,它提供了一个另一个初始化方法:-(instancetype)initWithDictionary:(NSDic tionary*)dictionaryValueerror:(NSError**) error;其中参数dictionaryValue是一个字典,它包含了用于初始化对象的key-value对。
我们来看下它的具体实现:-(instancetype)initWithDictionary:(NSDic tionary*)dictionaryerror:(NSError**)error{ ...for(NSString*keyindictionary){//1.将value标记为__autoreleasing,这是因为在MTLValidateAndSetValue函数中,//可以会返回一个新的对象存在在该变量中__autoreleasingidvalue=[dictionaryobjectF orKey:key];//2.value如果为NSNull.null,会在使用前将其转换为nilif([valueisEqual:NSNull.null])value=nil;//3.MTLValidateAndSetValue函数利用KVC 机制来验证value的值对于key是否有效,//如果无效,则使用使用默认值来设置key的值。
mos系统指标源码
mos系统指标源码Mos系统指标源码是一种用于衡量系统性能和稳定性的工具。
它通过收集和分析各种指标数据,帮助开发人员和系统管理员了解系统的运行情况,并提供有关改进性能和优化资源利用的建议。
在Mos系统指标源码中,有一些关键指标是必须要关注的。
首先是系统的CPU利用率,它反映了系统处理能力的使用程度。
高CPU利用率可能意味着系统负载过高,这时需要考虑增加处理器或优化代码。
其次是内存利用率,它反映了系统内存资源的使用情况。
过高的内存利用率可能导致系统变慢或崩溃,因此需要及时释放内存或增加系统内存容量。
网络延迟和吞吐量也是需要关注的指标。
网络延迟反映了系统与外部服务的响应速度,而吞吐量则反映了系统处理请求的能力。
通过监控这些指标,可以及时发现网络故障或瓶颈,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优化。
磁盘利用率和磁盘读写速度也是重要的指标。
磁盘利用率反映了系统磁盘资源的使用情况,过高的利用率可能导致磁盘性能下降。
而磁盘读写速度则影响了系统的响应速度和数据处理能力。
通过监控这些指标,可以及时发现磁盘故障或性能瓶颈,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优化。
除了以上几个指标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指标也是需要关注的,比如系统的负载均衡情况、系统的稳定性和可用性等。
通过监控和分析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开发人员和系统管理员及时发现和解决系统性能问题,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Mos系统指标源码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它通过收集和分析各种指标数据,帮助开发人员和系统管理员了解系统的运行情况,提供系统性能优化的建议。
通过关注关键指标,及时发现和解决系统性能问题,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SharpDevelop源码分析总结
SharpDevelop源码分析总结2011-12-06总结人:张洪林总结正文:(标题形式)1.插件核心类AddInTree为插件管理容器的插件组织形式,包含多个AddIn树节点(插件),同时提供了对AddInTreeNode的操作接口(DisableAddin,Load,GetTreeNode,InsertAddIn等),树节点包含多个Codon实例, Codon定义了插件中需要实例化类型(Class, FileFilter, String等)的配置信息。
2.AddInTreeNode类是对该节点下包含的Codon进行管理,并提供实例创建的接口。
3.ExtensionPath类代表AddInTreeNode创建时的路径信息及目录下的所有Codon的加载.每个插件的扩展性就体现在该类中,通过增加配置文件中的Path属性进行ExtensionPath的增加,同时在AddInTree 中会增加该路径上的AddInTreeNode实例。
4.IDoozer是Codon对象的抽象工厂,支持各种名称的Codon的创建工作。
5.AddInManager Manages all actions performed on AddIns. There are three types of AddIns:- Preinstalled AddIns (added by host application) -> can only be disabled- External AddIns -> can be added, disabled and removedRemoving external AddIns only removes the reference to the .addin filebut does not delete the AddIn.- User AddIns -> are installed to UserAddInPath, can be installed, disabled and uninstalled6.SharpDevelopHost This class can host an instance of SharpDevelop inside another AppDomain7.ICSharpCode.Core项目为插件管理的设计核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S2-35组件源码分析之分组(packet)源码分析一、与分组相关的类图与分组packet相关的类主要有四个:Packet、p_info、PacketHeaderClass、PacketHeaderManager。
二、分组packet的格式三、与分组packet相关类的框架1、Packet类Packet类简介:Packet类定义了分组的结构(bits_,hdrlen_等),提供了处理Packet对象的一系列成员函数(alloc()、copy()、free()等)。
同时,packet 类维护了两个Packet对象的链表,一个是公有的,一个是私有的。
free_指针指向私有链表,该链表中存放着暂时不用的Packet对象,当需要分配一个分组时,首先查看free_指向的链表,是否有不用的对象空间,如果有,就直接利用,如果没有,就从内存中申请一块空间。
Packet定义:class Packet : public Event { //公有继承Event类private:unsigned char* bits_; // 分组头集合的起始地址AppData* data_; // 指向分组数据的指针static void init(Packet*); // 初始化分组头bool fflag_; //bool型的变量protected:static Packet* free_; // 为Packet类所有对象共享的free链表int ref_count_; // 用于分组被引用的次数,当为0 时释放分组public:Packet* next_; // 用于连接队列中各分组的指针static int hdrlen_; //分组头部长Packet() : bits_(0), data_(0), ref_count_(0), next_(0) { } //构造函数inline unsigned char* bits() { return (bits_); } //内联函数,用于返回分组头集合的起始地址inline Packet* copy() const; //创建一个分组的拷贝inline Packet* refcopy() { ++ref_count_; return this; }//引用拷贝inline int& ref_count() { return (ref_count_); } //用于返回ref_count的引用static inline Packet* alloc(); //创建新的分组static inline Packet* alloc(int); //为一个分组分配n字节的数据空间inline void allocdata(int); //为一个存在的分组分配n字节的数据空间inline void initdata() { data_ = 0;} //初始化分组的数据部分static inline void free(Packet*); //将一个分组返回到空表中来释放一个分组inline unsigned char* access(int off) const { //返回相对于分组头off字节的分组头地址if (off < 0)abort();return (&bits_[off]);}//为了向后兼容,假定用户数据是PacketData类型数据,返回指向数据部分的指针inline unsigned char* accessdata() const {if (data_ == 0)return 0;assert(data_->type() == PACKET_DATA);return (((PacketData*)data_)->data());}//用于使用特殊应用的数据,不仅仅限于PacketData类型的数据inline AppData* userdata() const {return data_;}//设定数据部分inline void setdata(AppData* d) {if (data_ != NULL)delete data_;data_ = d;}//返回数据部分的长度inline int datalen() const { return data_ ? data_->size() : 0; }// 输出分组头的信息static void dump_header(Packet *p, int offset, int length);// PacketStamp是一个类,携带了分组发往何处以及如何发送的信息,分组接收者用这些信息来决定是否接收到了正确的分组PacketStamp txinfo_;//MAC层在收到的分组上设置的标志,这个标志随后被链路层清除u_int8_t incoming;};成员函数的实现:1)init(Packet* p) //初始化分组头inline void Packet::init(Packet* p)//bzero()函数原型在文件conf.h中,为一个宏函数,//#define bzero(dest,count) memset(dest,0,count),//将分组头内存区域清零。
bzero(p->bits_, hdrlen_);}2) alloc()//创建新的分组inline Packet* Packet::alloc(){Packet* p = free_;if (p != 0) { //若free_指向的链表不为空,将利用该链表中的对象空间assert(p->fflag_ == FALSE);free_ = p->next_;assert(p->data_ == 0); //p指向的分组的数据部分为空,则继续往下执行,否则整个程序将退出,并输出一条错误信息。
p->uid_ = 0;p->time_ = 0;} else { //free_指向的链表为空,想内存申请空间分配p = new Packet;p->bits_ = new unsigned char[hdrlen_];//分组空间与分组头空间独立分配内存if (p == 0 || p->bits_ == 0)abort();}init(p); // 初始化bits_[](HDR_CMN(p))->next_hop_ = -2; // -1 reserved for IP_BROADCAST(HDR_CMN(p))->last_hop_ = -2; // -1 reserved for IP_BROADCASTp->fflag_ = TRUE;//默认所有分组的方向都是向下的。
对应关系为:DOWN= -1, NONE= 0, UP= 1(HDR_CMN(p))->direction() = hdr_cmn::DOWN;p->next_ = 0;return (p);}3) allocdata(int n) //为一个分组分配n字节的数据空间inline void Packet::allocdata(int n){assert(data_ == 0);data_ = new PacketData(n);if (data_ == 0)abort();}4) alloc(int n) //为一个分组分配n字节的数据空间inline Packet* Packet::alloc(int n)Packet* p = alloc();if (n > 0)p->allocdata(n);return (p);}5) free(Packet* p) //释放一个分组#include "dccp/dccp_packets.h" //包含的文件/* DCCP是IETF提出取代UDP的新传输协议,用来传输实时业务。
它是一个可以进行拥塞控制的非可靠传输协议,并同时提供多种拥塞控制机制,在通信开始时由用户进行协商选择。
除预留和自定义方式外,目前DCCP定义了两种拥塞控制机制:TCP-Like和TFRC。
TCP-Like类似TCP的AIMD 机制,而TFRC 是TCP友好的速率控制机制。
*/inline void Packet::free(Packet* p){hdr_dccp *dccph;if (p->fflag_) {if (p->ref_count_ == 0) {//在丢弃的分组中释放DCCP选项switch (HDR_CMN(p)->ptype_){case PT_DCCP:case PT_DCCP_REQ:case PT_DCCP_RESP:case PT_DCCP_ACK:case PT_DCCP_DATA:case PT_DCCP_DATAACK:case PT_DCCP_CLOSE:case PT_DCCP_CLOSEREQ:case PT_DCCP_RESET:dccph = hdr_dccp::access(p);if (dccph->options_ != NULL){delete (dccph->options_);}break;default:;}//一个分组的uid可能小于0(已经被调度出事件队列)或者等于零//(新建的但是从来没有进入事件队列)assert(p->uid_ <= 0);// 删除用户数据if (p->data_ != 0) {delete p->data_;p->data_ = 0;}init(p);p->next_ = free_;//将不用的分组加入到free_链表中free_ = p;p->fflag_ = FALSE;} else {--p->ref_count_;}}}6) copy()//创建一个分组的拷贝inline Packet* Packet::copy() const{hdr_dccp *dccph, *dccph_p;Packet* p = alloc();memcpy(p->bits(), bits_, hdrlen_);//复制DCCP选项switch (HDR_CMN(this)->ptype_){case PT_DCCP:case PT_DCCP_REQ:case PT_DCCP_RESP:case PT_DCCP_ACK:case PT_DCCP_DATA:case PT_DCCP_DATAACK:case PT_DCCP_CLOSE:case PT_DCCP_CLOSEREQ:case PT_DCCP_RESET:dccph = hdr_dccp::access(this);dccph_p = hdr_dccp::access(p);if (dccph->options_ != NULL)dccph_p->options_ = new DCCPOptions(*dccph->options_);break;default:;}if (data_) //如果数据部分不为空,复制数据部分p->data_ = data_->copy();p->txinfo_.init(&txinfo_);return (p);}7) dump_header(Packet *p, int offset, int length) //将头部信息输出到标准输出设备上面inline void Packet::dump_header(Packet *p, int offset, int length){assert(offset + length <= p->hdrlen_);struct hdr_cmn *ch = HDR_CMN(p);fprintf(stderr, "\nPacket ID: %d\n", ch->uid());for(int i = 0; i < length ; i+=16) {fprintf(stderr,"%02x %02x %02x %02x %02x %02x %02x \%02x %02x %02x %02x %02x %02x %02x %02x %02x\n",\p->bits_[offset + i], p->bits_[offset + i + 1], \p->bits_[offset + i + 2], p->bits_[offset + i + 3],\p->bits_[offset + i + 4], p->bits_[offset + i + 5],\p->bits_[offset + i + 6], p->bits_[offset + i + 7],\p->bits_[offset + i + 8], p->bits_[offset + i + 9],\p->bits_[offset + i + 10], p->bits_[offset + i + 11], \p->bits_[offset + i + 12], p->bits_[offset + i + 13], \p->bits_[offset + i + 14], p->bits_[offset + i + 15]); \}}2、common分组头Common简介:按照上面的分组的格式可知,每一个分组都有一个common分组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