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看其与中国近代史的关系共10页

合集下载

3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试卷 (4)

3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试卷 (4)

专题三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新演练·大冲关(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号召中国人民应该向十月革命学习,并宣称:“试看将来环球,必是赤旗世界!”的是()A.陈独秀B.李大钊C.鲁迅D.胡适[解析:李大钊是中国第一个传播马克思主义,并主张向俄国十月革命学习的先进分子。

他在《Boishevism的胜利》一文中满怀信心地预言:“试看将来环球,必是赤旗世界!”[答案:B[2.201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日。

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其中,在《新青年》上指出“阶级竞争说恰如一条金线,把这三大原理(注:指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从根本上联系起来”的文章是()A.《庶民的胜利》B.《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C.《我的马克思主义观》D.《敬告青年》解析:本题A、B、C三项中所述是李大钊在十月革命后为宣传马克思主义而作的文章,其中1919年9~11月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第一次较为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结合题意,材料所指的文章是《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本题选C项。

D项是1915年,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的《敬告青年》一文,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文化,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答案:C3.下列人物之间的“问题”与“主义”之争实质上是()A.要不要宣传民主科学B.要不要进行文学革命C.要不要宣传马克思主义D.要不要宣传三民主义解析:胡适宣传“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实际上是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李大钊认为必须有一个根本解决,即通过马克思主义指导才能实现根本解决。

因而二者争论的实质是要不要宣传马克思主义。

答案:C4.五四运动前后,社会发展风云激荡,各种新思潮层出不穷,人们的思想经历着空前的解放和变换。

某民意测验机构在北京大学学生中进行调查,要求每个学生选出一位在五四运动时期贡献最大的人物,结果下列四位人物得票相近。

探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

探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思想和理论,深刻影响了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化的进程。

其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历程,不仅与社会变革和政治革命的进程密不可分,还与中国自身的文化传统和思想认识有着紧密的关系。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当时欧洲社会处于从封建社会向资产阶级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人们对社会变革、阶级斗争和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新的理性认识。

马克思在对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思考和反思中,创造性地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学说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

他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的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不断发展,而阶级斗争则是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传播和发展,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

第一阶段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原始时期,他们的思想主要在欧洲的先进城市和工人阶级之间传播。

第二阶段是列宁时代,俄国的十月革命为世界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实践基础和思想支撑。

第三阶段是斯大林时期,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战胜纳粹德国成为替代资本主义的成功范例。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有其特殊性和独特性。

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初期,中国社会所处的历史条件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接受是一种必然趋势。

与欧洲不同的是,中国社会内部存在着传统文化的认识、价值观念和社会结构,这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需要对中国特定的历史条件、社会结构和思想传统进行创造性的融合和转化。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的交流和合成,使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思想和理论深层次地与中国自身的现代化进程和社会变革相融合。

中国近代以来接触到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先驱和思想家有很多,但真正将其推向社会实践的是中国早期共产党人。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紧密结合起来,成为中国的民族解放和社会变革的旗帜。

从此,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不断扩展和深化。

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部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著作,在中国的思想史和教育史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十月革命之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十月革命之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于不疑处有疑”——以一位伟人的一段名言为例“中国人找到马克思主义,是经过俄国人介绍的。

在十月革命以前,中国人不但不知道列宁、斯大林,也不知道马克思、恩格斯。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

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这是一位伟人的一段名言。

长期以来,国人大多耳熟能详,且对其概述的史事一直深信不疑。

宋人张载是主张“于不疑处有疑”的,他认为只有这样“方是进矣”。

我国的一位伟大的女政治家,是否受过张载的影响,老朽不敢妄肆揣测,而她却在“文化大革命”已经发动的时际,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公开地对那段史事表示“有疑”。

宋庆龄话中有话近代史家黎澍为《宋庆龄传》写的“序言”里说:“宋庆龄是近代中国最有个人特点的政治家。

她在斗争的每个重要关头都以远见卓识做出了独立的判断。

”“她独立于国民党,……指出…国民党以反共为名来掩饰它对革命的背叛,并继续进行反动活动。

在中央政府中,国民党党员力争高位肥缺,形成私人派系,以巩固他们的地位;在地方上,他们同样剥削群众,以满足个人的贪欲。

他们和一个又一个的军阀互相勾结,因而得以跃登党和政府中的高位‟”;“她也独立于共产党。

她曾经长时期是共产党的忠诚的朋友,但不是党员。

在中国革命胜利的初期,她曾经以极大的热情歌颂革命的胜利,歌颂革命带来了群众的幸福生活。

1957年反右斗争以后,她的态度显然是有保留的。

她没有像其他人一样,紧跟政治运动。

到…文化大革命‟,更是沉默不语,保留态度更显著了。

这是一个头脑清醒的政治家的态度。

我们往往听到有人这样说,他违心地做了一些什么事。

宋庆龄不是这样,她默默地从事她的工作,决不随声附和,做些什么违心的事。

她坚持这个态度,一直到她停止呼吸”〔1〕。

黎澍的这番话,很有历史的分寸感。

宋庆龄在纪念孙中山诞辰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进一步证实了她是独立于共产党及其领袖的。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二讲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二讲

毛泽东说:“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 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而且从此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 马克思主义者了。”
第三种:原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 (代表人物:董必武、吴玉章等 )
他们是在学习十月革命成功的经验、总结辛亥革命 失败的教训的基础上,开始学习并走向马克思主义的。 吴玉章就说过:历次斗争的失败,驱使他对中国革命 的道路问题进行新的思考。他回忆说:“通过十月革命 和五四运动的教育,必须依靠下层人民,必须走俄国人 的道路,这种思想在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 纪元,开创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十月革命打开了世界资本主义的一个缺口,证 明了资本主义不是永世长存的,从而给世界人民 展现了一种新的新的希望和前景。它对中国的影 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1)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及其原因
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推动了中国的 先进分子的转向(从西方转向东方、从欧美转向俄国、从资 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 毛泽东在1949年写了一段这样的论述:“十月革命一声 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 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 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 这就是结论。” 当时的先进分子对资本主义持某种怀疑态度了(教材100页)
关于党的成立意义——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一,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
第二,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第三,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
三、中国革命的新局面(自学)
1、制定中国第一个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2、发动群众开展革命斗争(第一次工运) 3、建立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
思考题
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当今坚持马克 思主义有何现实意义? 2、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选择题1、两对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2、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手段: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3、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饶的反侵略斗争。

4、反侵略失败的原因:一是社会主义的腐败、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

5、“三座大山”指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6、造成国民党抗日失败的客观原因是由于在敌我力量对比上,日军占很大的优势;主观原因则是国民党战略指导方针上的失误。

7、毛泽东科学地预言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即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

8、在国民党统治区,以学生运动为先导的人民民主运动也迅速地发展起来,成为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

9、中间路线的鼓吹者主张:在政治上:“必须实现英美式的民主政治”,但不准地主官僚资本家操纵;在经济上:“应当实行改良的资本主义”但不容官僚买办资本横行。

10、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共同纲领》的制定。

11、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

12、“三反”运动指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13、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其中,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是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

14、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5、在《海国图志》中,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16、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阵的最高峰17、《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18、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实现的首要任务:反对帝国主义,打破外国垄断资本主义的控制19、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反对封建主义,进行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20、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重要任务:反对官僚资本主义、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21、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共政变,以“清党”为名,在东南各省大规模捕杀共产党和革命群众2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23、中共抗战方针:动员和依靠群众24、1938年9月至11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举行了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

中国近代的历史和人民为什么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近代的历史和人民为什么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他们是怎样做出的选择?回顾近代史,我们不禁会有这样一个好奇的心态,想细致的了解我们的祖国近代史,了解我们当时人民的思想,体会他们的努力为我们祖国后代造福的腾腾热血。

所以我们更应该要了解我们中国近代的历史和人民为什么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他们是怎样做出的选择!一、近代的历史和人民为什么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其一,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契机。

其二,近代中国所面临的现实以及中国人的“双重超越”理想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

其三,马克思主义的内在逻辑与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相类似。

其四,中国特色赋予马克思主义以内在的生机与活力。

其五,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发展社会主义。

随着中国的发展,本土文化意识的回归也越来越强烈。

可以看出,中国的现代化不能没有马克思主义。

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就少了现代化的标尺,就失去了现代化的目标和方向。

同样,中国的现代化也不能没有本土文化。

抛弃本土文化,马克思主义就失去了内在的生机和活力,中国的现代化也终将不可能实现。

至于二者孰主孰副,我们大可把视野放的长远一些,历史和人民会决定它的走向。

党。

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确立的历史必然性。

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这样两项根本性的历史任务,而这两项任务是互相关联着的。

只有首先争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为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使中国走向繁荣富强开辟道路。

在中国,只有能够把这两项历史任务自觉地担当起来,带领人民为此而进行斗争并取得胜利的政治力量,才能成为中国人民的合格的领导者。

中国共产党作为最先进的阶级----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一个具有革命的彻底性和政治上远见卓识的党。

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指导思想,通晓社会发展的规律。

这个理论一旦同中国的实际系统地、正确地结合起来,就成了中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无比锐利的思想武器。

第八章 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第八章 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第八章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初步建立一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逐步传播二李大钊的贡献三郭沫若的贡献四通史、社会史、思想史等方面的成就五在斗争中建立起来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一新中国成立后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潮二新中国成立后17年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主要成就三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历史考验四马克思主义史学步入新的历史时期第三节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杰出贡献一毛泽东关于史学工作的理论二毛泽东关于中国历史的理论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崛起与西方近代史学理论的传入(一)郭沫若和《中国古代社会》二十世纪初,在中国的一些出版物上已经有人开始片断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但并没有引起学术界的注意。

1919年以后,由于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唯物史观很快得到了传播。

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不仅在介绍唯物史观方面做了许多工作,而且开始用唯物史观来重新观察历史。

李大钊在1924年出版的《史学要论》中,对什么是历史、历史学和历史观作了科学的阐述,指出“史学家固宜努力以求记述历史的整理”,“亦不可不努力于历史理论的研求”。

他还联系中国历史实际,撰写了《原人社会于文字书契上之唯物的反映》和《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等论文。

稍后出版的蔡和森《社会进化史》和邓初民《社会进化史纲》,都是试图用唯物史观来叙述人类社会发展史的著作。

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郭沫若流亡日本。

在那“风雨如磐,鸡鸣不已”的日子里,远在异国的郭沫若并没有忘记自己作为一名革命战士的职责。

“对于未来社会的待望逼迫着我们不能不生出清算过往社会的要求。

古人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认清过往的来程,也正好决定我们未来的去向。

”正是在这样一种思想的驱动下,郭沫若从1928年至1929年先后发表了有关中国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一系列论文,并于1930年汇集出版,题名《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书中根据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发展变化,认为商代是原始共产社会,西周是奴隶社会,东周以后进入封建社会;到了近代,帝国主义用大炮轰开了中国大门,1911年终于出现了市民阶级领导的资本制革命。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原因与影响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原因与影响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 NO.3,2012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 O U R N A L O F Y U N N A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O C I A L IS M 323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原因与影响谢金友(华南农业大学,广东 广州 510642)摘 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一种历史的自然选择,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的本质性与中国国情及中国本土文化相融合的体现,也是中国社会状况满足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条件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是从19世纪末开始传入中国的,但其真正产生巨大的影响,以至被人们接受,却是在五四时期。

这个来源于遥远德国的思想有着怎样独特的魅力,又是如何被中国人所接受作为指导中国革命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值得去深思的。

马克思主义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都被受关注。

特别对中国的革命与建设产生了极大影响、发挥了巨大作用。

在经济全球化蓬勃发展的今天,研究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加速人类最美好理想的实现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历史原因;影响中图分类号:B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811(2012)03-0322-3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原因 (一)中国革命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被侵略史。

近代中国的思想家们都在苦苦的寻求一条可以实现国家的生存、发展、强盛的道路,近代社会的中国人民也从外国列强侵入中国的第一天起,就进行着坚决的不屈不挠的斗争。

在这一时期,众多的救亡思想,富强理念纷纷涌来,充斥着当时的理论界,形成了类似前秦时期“诸子百家争鸣”的情形。

毛泽东指出:“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

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生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

中国近代史纲第五章试题库四章

中国近代史纲第五章试题库四章

(2)到工人中去进行和组织工作
1920年,李大钊在北京发起成立共 产主义小组并创办《劳动音》 周刊
长辛店补习学校旧址
邓中夏
长辛店工人劳动补习学校旧址在丰台区长辛店镇 内。1920年9月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后,为组织工人 运动,邓中夏等深入长辛店铁路工厂发动工人斗争。 1921年1月1日在此成立工人劳动补习学校,传播共产 主义思想以唤醒工人大众,向资本家及反动统治者进 行斗争。在这里造就了一大批工人运动的优秀骨干, 史文彬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廖仲恺 政治部主任 校长 孙中山 黄埔军校 党代表 蒋介石周恩来 总理

蒋介石任黄埔军 校校长
周恩来是最早 从事统战工作 的党的 领导人 , 第一次国共合 作中,出任黄 埔政治 部主任 , 开始了他长期 领导统战工作 的生涯。
1925年周恩 来与邓颖超
黄埔军校开学典礼
• 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位元帅中就有五位出自黄 埔军校:徐向前(一期)、叶剑英(教授部 副主任)、聂荣臻(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 官)、林彪(四期)和陈毅(武汉分校中共 委员会书记)。 解放军首批授衔的十位大将 中也有三位出自黄埔军校:陈赓(一期)、 许光达(五期炮科)和罗瑞卿(武汉分校)。 周恩来、陶铸(五期)、刘志丹(四期)和 左权(一期)等,也在黄埔军校工作和学习 过。
• 2、大革命的准备与进行
纪事:黄埔军校——国共合作的奇葩
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批政 治和军事骨干力量。
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 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 中国的危亡!
——孙中山
• 1924年5月创立。 • 孙中山自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党代表 廖仲恺,政治部主任戴季陶(后由周恩来继 任),军事总教官何应钦。 共产国际和苏联 政府对黄埔军校给予大力支持。 黄埔军校学 生是国民革命军的骨干力量。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发展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时诞生的一种对社会现实和历史的分析理论,它被认为是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一种挑战。

然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却是十分不同寻常的。

在中国近代史上,从开始接触到这一学说开始,马克思主义就被视为一种具有强烈的革命性、同西方资本主义相对抗的思想。

在探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历史演变过程中,可以看到它的中国化,以及马克思主义虽然诞生于外国,却在中国找到了自身发展的独特路径。

一、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及早期发展19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马克思主义随着西方知识分子和先进思想的传入,进入了中国领土。

当时,以《天地会宪法》领导层为首的中国领袖开始认识到,只有中国站起来,才能够抵御外国的侵略,也才能够实现国家的强盛、民族的独立。

马克思主义这一对社会现实和历史进行分析的理论体系,为他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指导思想。

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者通过翻译、阅读西方著作、进行学术研究等方式传播并学习马克思主义。

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青年思想者,他在德国留学期间,深入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将其引入中国,并在中国创办了同盟会的马克思主义组织。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主要集中在大城市的中产知识分子中,这些人渴望通过科学理论来解决中国当前所面临的问题,他们认为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够解释中国的历史和当前的困境。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20世纪初,中国社会面临着许多问题,其中大部分都与外国侵略、民族压迫和内部的社会压迫有关。

在这个背景下,马克思主义成为了一种被广泛认同的政治思想体系,特别是在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等革命过程中,马克思主义被大量应用。

毛泽东在其1919年发表的《新民说》中,对马克思主义有着较为深刻的理解。

他认为马克思主义不仅仅只是一种理论,还是一种“各种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的科学指南”。

毛泽东意识到,中国的政治变革是其发展的必经之路。

他在《实践论》中提出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一理念,是对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唯物史观”的深入理解。

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的原因分析

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的原因分析

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的原因分析各位同学:大家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从此成为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

纵观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是由众多因素促成的:既有多方面的国内条件,又有多种有利的国际因素,还有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科学性和实践性以及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努力。

纵然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和国际大气候的影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而中国的内在因素和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努力实践却是起着决定性作用。

要分析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的原因,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当时中国的状况和十月革命对俄国的影响。

一、十月革命前的中国革命自1840 年鸦片战争以来, 中国社会开始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华民族一度陷入苦难深重和极度屈辱的深渊。

为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 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

从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戊戌变法, 直到义和团运动, 可以说是前仆后继的, 但都未能摆脱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的悲惨境地。

1911 年,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 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建立了中华民国, 但却又以同旧势力的妥协而告终; 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也没有受到削弱; 中国社会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地主阶级自救、资产阶级革命,都没能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国内的政治依旧黑暗。

知识分子们急切寻求改造中国的新出路,他们需要一种新的理论作指导。

二.十月革命对俄国的影响(1)保持了国家独立和领土完整。

正如俄共1995年1月第三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纲中指出: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俄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在军事、政治和经济崩溃,领土被肢解,执政的资产阶级和地主联盟完全丧失能力的情况下保存民族国家唯一现实的机会。

(2)实现了社会公正、平等。

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摘要】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爱国运动,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要时期。

在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们对封建思想和传统文化进行了批判,同时也开始接触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

五四运动对马克思主义传播起到了推动作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随着五四运动的结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逐渐被接受和传播,最终导致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中国社会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

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密不可分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同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也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中国、传播、推动作用、思想渗透、发展、中国共产党、成立、影响、促进、革命、密不可分。

1. 引言1.1 五四运动的背景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

五四运动的背景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巴黎和会上,由于列强对中国的不公平待遇以及对中国领土的侵略,引发了中国学生和知识分子的愤怒和抗议。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也在中国迅速传播,激发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意识。

除了外部的影响,五四运动的背景还与中国国内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情况密不可分。

当时的中国处于民族危亡之中,国家政治腐败,社会秩序混乱,人民生活水平极度低下。

这种种种问题的积累导致了人民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愤怒,五四运动成为了人们宣泄情绪和争取民族独立的一个契机。

五四运动的背景中还有一点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这次运动是中国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自发组织起来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表现了他们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以及对未来的希望。

这种热情和爱国精神也为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1.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引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引入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中国面临着列强侵略和封建统治的双重压迫,国家处于危急关头。

中国知识分子开始深刻反思,并积极寻求国家复兴之路。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一、由学术介绍向社会改造指导思想的转变 1.李大钊:重视理论体系的研究。 2.陈独秀:突出战斗色彩,强调阶级斗争。 二、具体表现 1.1920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扩大宣传 2. 1920.9 《新青年》改为公开理论刊物,
创办《共产党》月刊 3.共产主义小组深入群众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影响
(2)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欧洲爆发的无产 阶级革命运动的鼓舞,使中国知识分子开 始注意同劳动人民的联系。认识到劳工在 社会进步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向西方学习的三个阶段
器物技术
政治制度
思想文化
师夷长技以制夷 洋务运动
维新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传播
2、说明: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历史 发展的必然结果。
探究二、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 在宣传西方文化追求民主政治的特点?
1、维新派:把西方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 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
2、革命派:以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 “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为革命的思想 武器;宣传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
李大钊为宣传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哪些重要贡献
1918年11月发表《庶民的胜利》、《布 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1919年5月在《新青年》出版的《马克思 主义专号》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 观》。 在北京大学和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分别开 设与社会主义有关课程。
1919与改良主义者进行论战。(问题与 主义之争)
二、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五四运动之后
1. 条 件
⑴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阶级基础) ⑵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 地位(思想基础)李大钊号召走俄国十月 革命的道路。 ⑶十月革命第一次把马
克思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为中国革命指

中国近代史纲要中编

中国近代史纲要中编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出 新面貌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中国革命就展现了新的面貌:
第一,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 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第二,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在中国掀起了第一次 工人运动高潮,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开始从事发动 农民的工作,农民的运动蓬勃发展。 第三,实行国共合作,并在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掀起大革命 高潮,并为大革命的发展做出独特的、重大的贡献。
标志:1915年9月《青年》杂志创刊 主要内容:
宣传民主与科学 前期: 批判封建的儒家学说。 提倡文学革命。
后期
宣传十月革命,宣传社会主义。 五四以后,马克思主 义反对专 制和愚昧、迷信
代表作
《敬告青年》
《狂人日记》 《文学改良刍议》
作者
陈独秀
鲁迅 胡适 陈独秀
二、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特点: 1、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明确 地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限。 2、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和运用马克 思主义理论。 3、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 的思想。
中国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 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1、为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必须运用新的思想 武器。中国封建社会思想、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均不
提倡新道德,反对 (1915 —1917) 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 《文学革命论》 旧文学 后期 宣传十月革命, (1917 宣传马克思主义 —1919)
《狂人日记》《孔乙己》 鲁迅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李大钊 《庶民的胜利》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一)、新文化运动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三)、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四)、中国共产党诞生与中国革命新局面

中国近代史纲要--简答题知识点(1)(1)

中国近代史纲要--简答题知识点(1)(1)

综述风云变换的八十年1.鸦片战争(1840年)——中国近代史的起点2.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3.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鸦片战争钱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其一,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其二: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4.近现代中国的主要矛盾: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况。

①中华民族与资本—帝国主义的矛盾;②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③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④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⑤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各集团派系的矛盾;⑥各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争夺的矛盾。

其中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主义的矛盾。

5.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机器关系: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 1858年签订《瑷珲条约》,割去黑龙江以北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1860年,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割去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领土;1864年强迫清政府签订《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去中国西北44万平方公里领土;1881年,通过《改订伊犁条约》和5个勘界议定书,割去中国西北7万多平方公里领土。

俄国共侵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2. 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去中国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

3. 《辛丑条约》是赔款最多的条约。

4. 资本帝国主义对我国的侵略包括: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5.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和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

6. 甲午中日战争后俄、德、法三国又以干涉还辽“有功”为由,要求租借中国港湾作为报酬。

7.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8. 在《海国图志》中,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

中国近现代史思考题参考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思考题参考答案

一、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P19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二、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P19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一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即革命与现代化。

二者相互区别又相互紧密联系的。

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前提,并为此开辟道路。

同时,也只有实现现代化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才能真正实现民族独立。

三、有人说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你如何认识这一观点?殖民侵略的本质是什么?P24-301、这一观点总体上是错误的、片面的。

这是因为:(1)从西方列强殖民侵略的过程看,伴随着侵略确实带来了先进的思想文化、科技、管理制度等所谓“文明”的东西,但这是副产品,附属品,其主要目的是侵略,是为了实现侵略而不得不这样做的。

;(2)从列强侵略的目的、结果看,侵略的目的是变中国为殖民地,是发展他们自己的资本主义,而不是中国的资本主义。

近代史讨论-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为什么会在中国广泛传播

近代史讨论-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为什么会在中国广泛传播

马克思主义定义
Page 2
马克思主义定义
马克思
恩格斯
Page 3
中国的历史背景
从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中法战争、中日战争、 戊戌变法, 直到义和团运动, 可以说是前仆后继的, 但 都未能摆脱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的悲惨境地。 辛亥革命失败后, 中国的先进分子曾经沉浸在极度的 苦闷和彷徨之中。残酷的现实告诉他们, 资产阶级民 主共和国的方案并不是包治中国百病的灵丹妙药。 1917年俄国爆发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推动中国的先 进分子把自己的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从资产阶级民 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在十月革命以后、新文化运动 前后的中国思想界,就产生了一批赞成俄国十月社会 主义革命、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社会 主义开始在中国形成为一股有相当影响的思想潮流。
十月革命概况十月革命概况11马克思主义的定义马克思主义的定义22中国的历史背景中国的历史背景33马克思主义传播代表人物马克思主义传播代表人物44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历史条件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历史条件55page11page十月革命概况page1十月革命概况page2马克思的主义从狭义上讲是指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理论和学说的体系
进程: “二月革命”及两个政权并存→列宁的《四月纲领》→“七月事
件”→粉碎叛乱,革命时机成熟→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其他起义→“全俄工 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二大”,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意义: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
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代,使马克思 列宁主义传遍世界,极大的震撼了资本主义世界。 十月革命向全世界宣告崭新的社 会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它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消灭剥削和压迫的不平等社会,第 一次尝试建设公平正义共同富裕的美好社会。

马克思与中国实际的结合

马克思与中国实际的结合

马克思与中国实际的结合
中国近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和传播,被誉为“中国共产党声望最
高的思想之一”。

它不仅引领人们直接参与历史,促进民族复兴大业,也促使中国发展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马克思主义向中国人传播,决定了中国实践性哲学思想的发展,以及社会改革的把握。

其中最典型的,是以袁隆平为代表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探索中国社会发展的途径,推动
中国社会发展的过程,产生了许多重要的实际成果。

例如,中国实行的建设性的开放政策,就基于此。

它树立了“发展是硬道理”的理念,鼓励市场体系化,推动多元文化发展,实现
了中国经济地理上的繁荣发展。

此外,中国实行的分类管理机制,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为指导,在这种机制中,各个领域形成了一种和睦的竞争,推动中国社会的持续发展。

促使中国社会的团结拥护,坚持国内稳定民主发展。

总体来看,马克思与中国实践的结合,从全局的角度看,应该说是中
国改革开放成功的根本件。

当前,中国正在不断完善建设性的改革,探索实现共同发展的路径,应用马克思主义在中
国现实中不但没有受到阻碍,而且受到更多认可,也正在赋予它更多新的内涵,被不断地发掘出新的价值。

可以肯定的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始终紧密结合,必将有助于中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近代史上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的特点

近代史上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的特点

近代史上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极具特色的历程。

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信条的传播,到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再到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为中国的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首先,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表明了共产主义理论的兴盛。

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到1923年发表的《中国共产党宣言》,再到1927年中国共产党的大革命,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和实践为中国人民带来了新的思想和新的政治。

其次,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表明了中国革命的成功。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以及工农红军,一步步地实现了中国的民族解放和社会进步,最终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最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表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从1956年中国共产党发表的《中国共产党关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宣言》,到1982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发表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国共产党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总之,中国共产党在近代史上的发展历程是一段富有特色的历程,它为中国的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为中国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行动指南。

中国近代的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

中国近代的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

中国近代的历史和人民为什么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他们是怎样做出的选择?无论是农民阶级自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还是资产阶级建立西方式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努力,都无法实现中国的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对近代中国出路的早期探索都没有结合中国国情,因为近代对中国出路的探索都是想把中国发展成为英国式的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国家,而没有考虑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是走不通资本主义路线的,所以注定要失败.在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这个时期,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国人民同外过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后来又有官僚资本主义)的矛盾;农民仍然是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主力,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民族资产阶级这些新的社会力量发展了起来;而工人阶级则代替资产阶级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导力量。

历史经验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绝大多数人,经过实践的教育,确认了中国共产党关于通过建立人民共和国、走向社会主义的政治主张的确定性;认识到只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在中国政治生活中有效地发挥积极作用,才有光明的前途。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

中国这种崭新的政党制度的确立,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符合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意愿。

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走上胜利发展的道路,是由于有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

在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曲折的斗争,推翻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上完成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任务,从而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创建,标志着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个历史任务的基本完成,这就为中国人民集中力量进行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张在丰富的层次和多方面的联系中把握历史。
• 中国近现代史
• 参与制作:刘明明、张盛、孙佳、邹方幸、高照亭、邹义

1920年陈望道翻 译马克思、恩格 斯合著的《共产 党宣言》
李大钊(中国最早的马克
思主义思想家和启蒙者、 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
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
陈独秀(《新青年》杂志的创
始人,倡导新文化运动,宣传 马克思主义,他是中国共产党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史学方法开始被介绍到国内, 西方史学在方法上的多样性对我们近现代史的研究很有 启发。
比较史学、口述史学、心理史学、计量史学、各种跨学 科的研究方法等。
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也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我们应 该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那样的开放心态来对待新理论、 新方法,及时吸收、消化各种新营养,对于西方史学的 “合理内核”,我们应当加以利用,而决不可采取轻视, 甚至排斥的态度。21世纪的近现代史研究将是会突破封 闭式的史学研究模式,向全方位、多学科、多视角的开 放式研究模式转换。
四、21世纪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若干趋势
在近些年的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我们大致可以观察到 几种日趋明显的历史观,即更趋精细的历史观、长程的 历史观、内部取向的历史观和总体的历史观。这几种历 史观分别代表着中国近代历史研究中的一些重要发展趋 势,实不容忽视。
1、精细的历史观
提倡多向度的历史视角,主张历史中的区分和具体化,通过对历史 细节的重建,再现历史的复杂性和多面相
2、长程的历史观
以“大历史”为口号,提倡在更大的时空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内梳理历史发展的脉 络,揭示历史表象之下更深层次的运动
3、内部取向的历史观
主张站在中国自身立场,从中国历史继承性方面,从中国内在自身 规定性方面,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可变性与不变性方面,重新审视西方对 中国的影响,观察中西互动的复杂情形。
4、总体的历史观
END
的创始人之一 )
《新青年》原名《青 年杂志》,1915年9月 15日由陈独秀在上海 创办。1916年,陈独 秀接受北京大学校长 蔡元培的邀请,出任 文学院院长,《青年 杂志》也迁至北京出 版,并自1916年第二 卷第一号起改为《新 青年》。
1921年7月23日—31日,在 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的 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 次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 党的成立。
一、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看其与中国近代史的关系 1、《共产党宣言》的翻译出版 2、大批知识分子开始接触和接受马克思主义 3、大量宣传书籍的出版 4、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二、辨证法、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近现代史
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深入认识中国近现代史的最 有效、最有力的理论武器。
三、科学对待非马克思主义的史学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