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学-汉字发展演变共24页

合集下载

(完整版)汉字的演变

(完整版)汉字的演变

汉字的演变1.总论汉字,亦称中文字、中国字、国字,是汉字文化圈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属于表意文字,为上古时代的华夏族人所发明创制并作改进。

经过了6000多年的演变,形成了独有的七种结体方式:甲金篆隶楷草行,简谓“七体”。

后人根据汉字的形成整理出六种构造条例(非造字法则):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史称“六书”。

汉字是造物对中华民族的偏爱,它不仅在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而且有别于拼音文字,它是表意文字,是一种智慧的符号。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与文化能够绵延不绝而没有中断,汉字在其中起到的承传作用功不可没。

中华上下五千年,优秀的传统文化辐射影响了周边国家与地区,甚至全球寰宇。

缅怀过去,当感恩,展望未来,怀信心。

语言的产生——口头交流语言和文字关系密切,在文字产生之前,人类为了交流的便捷,也许在劳动中喊出第一声号子,也许模仿大自然发出一个声音,也许无缘无故自然而然产生了口头交流的方式——语言。

上古无文字,结绳以记事结绳记事是文字发明前,人们所使用的一种记事方法,在《易.系辞下》中有记载,结绳即在一条绳子上打结,其意图是用来计数或者记录事件发生点,以便通过结绳数来提醒记忆,该方法在上古时期的中国、秘鲁、印地安皆有用过,在现代一些没有文字的民族中依然沿用。

传说仓颉造字——草创文字在文字没有产生之前,人类的学习和继承主要以口耳相传为主,由于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急需要一种能用于书面使用的工具。

仓颉造字是中国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之一。

仓颉,称苍颉,复姓侯刚,号史皇氏,轩辕黄帝史官,曾把流传于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他根据野兽的脚印研究出了汉字,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昌盛作出了不朽的功绩。

但普遍认为汉字由仓颉一人创造只是传说,不过他可能是汉字的整理者,被后人尊为"造字圣人"。

原始文字——旦(刻划符号,中国文字的雏形)原始文字是华夏民族智慧的结晶,是老祖宗们从原始的描摹事物的记录方式的一种传承,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也是最形象、演变至今保存最完好的一种汉字字体。

汉字的演变.完整版ppt资料

汉字的演变.完整版ppt资料

• 四、草书、楷书和行书 • 〔一〕汉字字体的楷模:楷书 • 中国东汉〔25--220〕末年,一种新的汉字字体:楷
书出现了。投影:“楷书的创始人钟繇〞和“钟繇作 品?宣示表?〞 • 楷书笔画平直,字形方正,书写简便。直至今天,楷 书仍是汉字的标准字体。楷书,产生于南北朝,也叫 真书、正书。 • 〔二〕快速书写的字体--草书与行书: • 古代的中国人还创造出了两种可以快速书写的字体: 草书和行书。 • 草书主要有章草、今草和狂草3种。

返回主页
方块字的根底
• (二)、古老的密码---战国文字: • 在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中国
被划分为七个诸侯国。各国的文字差异很大,就像古老的 密码,很难破译。 • “刻有楚国文字的铜节 〞和“刻有秦国文字——大篆的 石鼓 〞 • 大篆是对后来的小篆而言的。广义的大篆包括小篆,以前 的甲骨文,金文和六国文字。这里的大篆指通行于春秋战 国时期的秦国文字。由于周平王东迁洛阳,秦占据了西周 的故地,同时也继承了西周的文字,即是继承金文开展而 来的。因其带有地域性,有的难以识别。 • 大篆,也称籀文。因其着录于字书?史籀篇?而得名。石鼓 文是唐代在陕西凤翔发现的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世称 “石刻之祖〞。因为文字是刻在十个鼓形的石头上,故称 “石鼓文〞。今中国考古界一般认为是战国时代秦国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物。石鼓文是集大篆之成,开小篆之先河,在书法史上起 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由大篆向小篆衍变而又尚未定型的 过渡性字体。“籀文〞也叫大篆,通行于春秋战国,奠定
返回主页
王羲之行书?兰亭序?局部
楷书四大家,是对书法史上以楷书著称的四 位书法家的合称。也称四大楷书,楷书四体, 他们是:唐朝欧阳询〔欧体〕、唐朝颜真卿 〔颜体〕唐朝柳公权〔柳体〕 、元朝赵孟頫

汉字的演变与发展

汉字的演变与发展

汉字的演变与发展汉字,亦称中文字、中国字、国字,是汉字文化圈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为上古时代的华夏族人所发明创制并作改进,目前确切历史可追溯至约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

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主要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有学者认为汉字是维系中国南北长期处于统一状态的关键元素之一,亦有学者将汉字列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中国历代皆以汉字为主要官方文字。

汉字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

汉字在世界文字体系中有着独特而又崇高的地位。

首先,汉字是世界上通行面最广的文字。

一种文字通行面的广狭,是要由它通行地区的大小和其使用人数的多少来共同决定的,我国领土面积世界第三,人口也有十亿多,而其中事业汉语的又占百分之八十以上,这是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字所不能比的。

其次,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

历史学家告诉我们,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有两种,一种是楔形文字,距今5500多年,又一是埃及的象形文字,大约距今4100多年。

而我们的汉字,从近年的考古资料可以看出,汉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六千年前,而且汉字的寿命是最长的,我们至今仍在使用它。

汉字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它是独立创造,独立发展起来的文字。

对照其他民族的拼音文字我们可以知道,它们大都是依傍着其他民族的文字改造的。

而汉字则是由图画发展起来的象形文字,在它的发展过程中,跟埃及文走着不同的道路,埃及的象形文字最终变成了拼音字母,而发展成为一种拼音文字。

汉字却以象形文字为基础,用一种独创的方法把音行义结合起来,成为一种丰富多采的文字体系。

中华民族是一个很伟大的民族,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里,只有我们中国的文化是始终没有间断过的传承下来,也只有我们的“汉字”是世界上唯一的古代一直演变过来没有间断过的文字形式。

中华文明也是最独特的文明。

由于汉字的通行面特别广,历史特别长,我们民族的宝贵遗产靠它保存下来的也特别多。

汉字的发展演变

汉字的发展演变

汉字的发展演变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至少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无上瑰宝。

现存最早可识的成熟汉字系统是商代的甲骨文。

关于汉字,分为两个阶段:古文字阶段(商代到秦代)和今文字(汉代至今),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甲骨文(商)→金文(周)→大篆(秦)→小篆(秦)→隶书(汉)→楷书(魏晋)→行书。

最早汉字从甲骨文开始。

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其内容大多是关于占卜的,因此又被称作甲骨卜辞,它的特点就是外形轮廓长,笔画态势“瘦硬”“方转”形体结构尚未定型,笔画多少部分不定,异体字多。

到了西周时期,出现金文,金文是指著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其特点是笔画态势厚重圆转,保存了比甲骨文更原始的写法,所画物象更加逼真。

造字法更加完备,形声化趋势明显,形声字大量增加。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实行了一连串的改革,其中统一文字,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政策。

统一后的字称为小篆,是中国第一次统一的字体,是在金文大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书体。

隶书是小篆的简便写法,最早流行于秦代下层人物中间,相传为程邈在监狱中将其整理成一种新字体,隶书在汉代得到了很大发展,变无规则的线条为有规则的笔画,奠定了现代汉字字形结构的基础。

随后,出现楷书,楷书是由汉隶直接演变而来,在字体结构方面隶书没有大的区别又叫做今文字,或现代汉字,自从魏晋时期形成楷体以后,迄今两千年再也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

汉字的形体演变总的来说分为字形体态的变化和字形结构的变化,汉字字形体态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笔势和笔意的走向呈现的状态,即一般所说的字体风格或者书体。

字体结构的变化,则表现为结构的繁复和简化、分化和同化以及讹变等。

在汉字形体的简化过程中,最重大的变革有两次:一是秦始皇统-六国,命李斯等人作小篆,废弃六国异文,这是中国文字发展史上的第一次规范化运动,也是第一次由政府主持的文字简化运动。

二是在汉字完成了隶变之后。

隶变是古汉字演变为现代汉字的关键,同时也是汉字的又一次大规模的简化过程。

中国汉字演变PPT课件

中国汉字演变PPT课件

隶书,是小篆的简便写法, 向右下斜 )、一横一捺都拖着像刻
最早流行于秦代下层人物
刀一样的长长尾巴的隶书,这只是
中间,相传为程邈在监狱
其中的一种。隶书主要有秦隶和汉
中将其整理成一种新字体。 隶,秦隶是隶书的早期形式;汉隶
图为湖北出土的秦隶竹简。
则为隶书之成熟字体。通常所说的 第2隶0页书/共3是1页指汉隶中的"八分"而言.
为《兰亭集序》的唐人摹本。
第26页/共31页
王羲之行书
第27页/共31页
印刷字体
印刷术发明後,为适应印刷,尤其是书刊印刷的需要,文字 逐渐向适于印刷的方向发展,出现了横平竖直、方方正正的印刷字 体—宋体。其发端于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宋朝,定型于明朝,故 日本人称其为"明朝体"。由于宋体字适于印刷刻版,又适合人们在 阅读时的视觉要求,是出版印刷使用的主要字体。
第21页/共31页
楷书
汉字字体的楷模:楷书
“楷书”又名真书、正书、今隶。 如欧阳询、柳公权等碑帖之字 属之。包含了古隶之方正、八 分之遒美及章草之简捷等。这 种字体一直沿用至今,被视为 标准字体且为世人所喜爱。楷 书有一种稳重而衍生出宁静之 感。
中国东汉(25--220)末年, 一种新的汉字字体:楷书出现 了。图为楷书的创始人钟繇。
行书是一种实用与审美价值兼 具的书体,魏晋(220-420年) 时开始流行。图为最擅长写行 书的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
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
间的,运笔自由的一种书(字)
体。行书不同于隶、楷,其流
动程度可以由书写者自由运用。 行书表现出浪漫唯美的气息
王羲之所书的《兰亭集序》, 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图

中国文字变化

中国文字变化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商)(周)(秦)(汉)(魏晋)草书以上的“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汉字七体”中国文字——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

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汉字中仍有一些和图画一样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动。

到了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

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后来秦朝丞相李斯对大篆加以去繁就简,改为小篆。

小篆除了把大篆的形体简化之外,并把线条化和规范化达到了完善的程度,几乎完全脱离了图画文字,成为整齐和谐、十分美观的基本上是长方形的方块字体。

但是小篆也有它自己的根本性缺点,那就是它的线条用笔书写起来是很不方便的,所以几乎在同时也产生了形体向两边撑开成为扁方形的隶书。

至汉代,隶书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汉字的易读性和书写速度都大大提高。

隶书之后又演变为章草,而后今草,至唐朝有了抒发书者胸臆,寄情于笔端表现的狂草。

随后,糅和了隶书和草书而自成一体的楷书(又称真书)在唐朝开始盛行。

我们今天所用的印刷体,即由楷书变化而来。

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是行书,它书写流畅,用笔灵活,据传是汉代刘德升所制,传至今日,仍是我们日常书写所习惯使用的字体。

到了宋代,随着印刷术的发展,雕版印刷被广泛使用,汉字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产生了一种新型书体——宋体印刷字体。

印刷术发明后,刻字用的雕刻刀对汉字的形体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产生了一种横细竖粗、醒目易读的印刷字体,后世称为宋体。

当时所刻的字体有肥瘦两种,肥的仿颜体、柳体,瘦的仿欧体、虞体。

其中颜体和柳体的笔顿高耸,已经略具横细竖粗的一些特征。

到了明代隆庆、万历年间,又从宋体演变为笔画横细竖粗、字形方正的明体。

汉字的演变过程多字图示字形演变过程组图

汉字的演变过程多字图示字形演变过程组图

汉字的演变过程多字图示字形演变过程组图字例演示汉字从图画到文字、从繁到简的发展过程,看起来非常有趣呢!汉字的演变过程汉字是一种形体和意义紧密结合的表意文字,随着文化的发展,汉字的形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逐渐从具象走向抽象,符号化,方块的形式逐步固定下来。

从有文字实物的殷商开始,汉字的演变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宋体等多个阶段。

汉字的演变过程:汉字流行使用数千年,最早的文字、符号可以追溯到结绳时代。

可以这样说,如果站在五千年历史之上看中国文字,早期的文字有许多正是简化字,而繁体字中又有许多不适合于文字使用流传规律的文字,汉字发展演变的历史,也是一部别有风味的中国文化史。

这里面有传说的神秘,君王的意志,文人的情怀,艺人的奇想,还有无数人民的大智慧。

我们不妨沿着这条汉字铺就的古道,品一品那历史的意蕴。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汉字的演变过程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商) (周) (秦) (汉)(魏晋)草书仓颉造字传说:惊天地泣鬼神仓颉也称苍颉,传说为黄帝的史官,汉字的创造者。

“仓颉造字”的传说在战国时期已经广泛流传。

《淮南子·本经》中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说文解字序》中记载:“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甲骨文;祖先的文字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被认为是现代汉字的早期形式,有时候也被认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

甲骨文又称契文、龟甲文或龟甲兽骨文。

甲骨文是一种很重要的古汉字资料。

古代用写或刻的方式,在龟甲、兽骨上所留下的文字。

语文基础知识--汉字的演变

语文基础知识--汉字的演变

语文基础知识--汉字的演变
汉字的演变过程
汉字由零散的、个别的字符逐渐积累,达到一定的数量后再通过人为规范,就成为了一种文字体系。

据考证原始汉字在新石器时代中期产生,到它发展成初步的文字体系大约经过了近2600年之久。

中国的文字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经过六千年的历史过程中,中国汉字的演变过程可以简单的归纳为五个部分,分别是声、形、象、数、理,而演变的过程为:
阶段一:甲骨文;
阶段二:金文;
阶段三:小篆;
阶段四:隶书;
阶段五:楷书;
阶段六:行书;
阶段其:草书;
汉字的演变规律
汉字作为中华民族的语言,包含数千年的文化内涵,反映我国的民族精神。

虽然随着科技的发展,汉字逐渐演变成了交际符号,但是汉字的演变规律和文化内涵是无法忽视的。

汉字的演变规律具有很强的文化内涵,其中包含我国几千年的文化,汉字从创始到现在,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经过多次的演变,在不断的演变中汉字字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代人很难通过变化后的汉字理解其古代的含义及想要表达的信息。

一些汉字的部首在演化过程中失去了原来的意义,使现代人无法通过对字形的观察,领会其原始意义,从而影响其组成汉字的意义。

有些汉字的部首相同但是含义却存在很大的差别,如果从汉字形体的原始形态来对其进行对比、研究,会发现相同部首的字间存在巨大的差异。

历史都是如此的,每个时代的发展和生成都会随着文字而改变,而对于中国来讲更加如此,因为作为历史的统治者,文字的地位是及其重要的。

文字学-汉字发展演变

文字学-汉字发展演变

大篆
六国古文是战国时期通行于六国的文字, 它是上承商周的甲骨文、金文,在诸侯割 据条件下所形成的区域性文字书体。它的 形体很不统一,笔画草率,简体、俗体大 量涌现。
从时代来看,六国古文始于春秋,盛行于 战国,终于东汉。
四、小篆阶段
小篆是在大篆的基础上进行整理规范,淘 汰异体,使文字结构定型,简化了一些字 的结构和笔画,规范了偏旁的写法,并使 之固定下来。
一类是二者完全契合的。 一类是构形理据与本义并不完全契合,
而只是具有某种曲折的间接联系。
构形理据对汉字形体的影响:
一、构形理据制约字形变化:
汉字是表意文字这一性质,决定了它的形体不可能 无限制地随意发展演变,否则字形本身将会无任何理 据可言,完全变成了记号部件。它总是要受到构形理 据的制约。从而维护汉字的表意性。
2、今隶,又叫汉隶。 是西汉以后在古隶基础 上进一步简省,改变某些偏旁的书写样式,注 意隶变过程中结构的变化:
1. 偏旁的分化与归并 2.偏旁的割裂与恢复 3.偏旁的移位
六、楷书阶段
楷书又叫真书,由汉隶直接演变而来。 在字的结构方面与隶书没有大的区别。 在用笔方面,楷书把隶书的波势挑法, 笔画的平直方整,进一步固定下来并略 有改进。楷书的笔画不象隶书那么柔绵, 而显得坚挺硬朗。
公开出版。
孙诒让—甲骨文研究的第一部专著《契文举例》 罗振玉 —《殷墟书契》、《殷墟书契菁华》,
为甲骨文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郭沫若(字鼎堂 )、董作宾(字彦堂)、罗振玉 (号雪堂)、王国维(号观堂)并称为“甲骨 四堂”,被誉为甲骨学研究的一代宗师。
二、金文阶段
金文,是指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因为 秦汉以前的人把铜叫做金,所以铸在青铜 器上的文字就叫做金文。古人又把铜称为 吉金,因此金文又称为吉金文,商周青铜 器上比较常见且形制较大的主要是钟和鼎, 上面铸的字也比较多,因此人们又把金文 称为钟鼎文。

汉字的演变过程

汉字的演变过程

汉字的演变过程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商)(周) (秦) (汉)(魏晋)草书汉字的演变过程,可以简略归纳为五个阶段:声、形、象、数、理。

⑴ “声”是任何一种语言的必要组成部分。

在遥远漫长的太古时代,人类从本能的“哭声、笑声……”或模仿大自然的“鸟鸣、虫叫、兽吼、风声、雷声、雨声……”中逐渐分化出具有一定意义、代表一定事物的“声音”,这就是语音的进化。

例如:“ma、ba”用于代表“妈、爸”可能是从哭声“啊……”中分化出来。

语音进化到现代,已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汉语中大约有4×400=1600种声音。

语音的分化必定有其自身一定的规律,从现代语言中可以分辩出一些线索。

例如:“鹅、鸡、鸭、猫……”等家禽和家畜可能是依据其叫声而定其名的。

“哈、喔、嘘、哎唷……”等声音是直接表示人类在不同情绪下的自然发声。

“五→午”、“苗→渺”、“木→冒”……音相通,意相联。

【原文】木,冒也。

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屮、下象其根。

⑵ “形”是语言的第二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必要的。

在远古时代人类主要面临的是生存和种族延续问题。

在与大自然和猛兽毒蛇等的斗争过程中,有时需要用“形”或“画”来表示事物。

例如:远出狩猎,为了不至于迷失道路,可能在岩石上或树干上做一些标记。

人类在狩猎时,也注意观察野兽的足迹,以辨别出野兽的特性。

另外,人类也可能出于对神秘大自然的崇拜或对美的事物的追求,在岩洞壁上,画上“日、月、人、山、木、屮、动物、祖先……”等图象。

《说文解字》说,“黄帝的史官仓颉看见鸟兽的脚印,明白可以用形来区分事理,开始创造文字。

”【原文】皇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háng 野兽经过后留下的痕迹)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

“审(审)→宀番→宀采田”,“番”谓田中野兽的脚印。

“采”辨别也,象兽指爪。

“审”,悉也。

【原文】采,辨别也,象兽指爪,分别也。

汉字的演变过程学习课件

汉字的演变过程学习课件

汉字产生于奴隶社会,至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了。从比较成熟的甲骨文算起,也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从甲骨文产生至今,汉字字体发展经历了古文字和今文字两大阶段。古文字阶段可分为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等四个阶段。今文字阶段可以分为隶书、草书、楷书等几个阶段。
甲骨文
金 文
小 篆
隶 书
楷 书
草 书
行 书千Biblioteka 不衰的汉字殷商商周
西周晚期

西汉
汉代
东汉晚期
汉魏
甲骨文
金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草书
行书
楷书
汉字字形的演变过程
甲骨文
甲骨文是三千多年前殷商时代通行的文字。甲骨文主要记录商代王室贵族有关占卜活动的内容,因为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面的,所以人们称之为甲骨文。甲骨文的主要特点是:图画特征明显,由于是用刀在龟甲兽骨上刻写的,因此笔画比较细瘦,字形大小不一。
大篆
小篆
笔画均匀 结构工整
小篆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汉字规范化的产物,在汉字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小篆的通行,结束了从甲骨文以来一千余年汉字形体纷繁、写法多样的混乱局面。小篆的主要特点:笔画、结构简易规范,字体、字形高度统一。
隶书
从篆书演变为隶书,最显著的变化是从婉曲的线条变为平直的笔画,从无角变成有角,方正、厚实。
楷书有一种稳重而衍生出宁静之感;这种字体一直沿用至今,被视为标准字体且为世人所喜爱。
王羲之“鹅”字

寿
以上向大家介绍了汉字的演变过程,你们能辨别出以下的字吗?试试看。
甲骨文
大篆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汉字是华夏几千年文化的瑰宝。

汉字发展演变

汉字发展演变

汉字发展演变人类历史上有四大文明古国,这四大文明古国都在公元前15世纪前产生了文字,分别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古印度的哈拉巴文字和古代中国的甲骨文。

后来腓尼基人在借鉴古埃及文字、古巴比伦文字的基础上创立了拼音文字,而古埃及、巴比伦、古印度的文字都相继失传,只有古中国的甲骨文,经历不断演化,使用至今,成为历史上使用最为悠久的文字。

汉字产生后,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形成了独有的七种结体方式:甲、金、篆、隶、楷、草、行,称为汉字七体。

文字的演变与发展,体现了人类社会的演变与发展。

1、甲骨文甲骨文是我国目前见到的最早的系统汉字,是契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因此叫甲骨文。

在三千七百多年前,商族的首领成汤战胜夏朝的国王桀,在黄河中游和长江下游一带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国家商朝。

到公元前十四世纪左右,第二十个国王盘庚迁都到“北蒙”(今安阳小屯一带),更名为“殷”。

殷成为商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此时的商朝人用龟甲和兽骨进行占卜,首先将龟甲或牛骨修整好,然后在背面挖若干椭圆形凹槽,接着将燃烧的木头紧紧抵住凹槽,由于急剧受热,龟甲和凹槽牛骨产生裂纹,占卜的结果就依靠这些裂纹来判断。

汉字中的“卜”、“兆”就源于这种裂纹。

殷人往往会把何时、何人、问卜何事,以及占卜的结果,全部用文字刻写在占卜后的龟甲和牛骨上。

从甲骨文可了解当时殷商的基本社会生活。

甲骨文单字约有4,000,已识1,500左右,未识的多属专名、僻字。

甲骨文象形性很强,但已“六书”齐备。

2、金文金文又称钟鼎文、铭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它从商朝后期出现,至西周开始大量出现在青铜器上。

甲骨文是商代书写的俗体,金文才是正体,显示了正体多繁,俗体趋简的印迹。

1985年容庚《金文编》修订第4版采用铭文3,902件,收正文(可识的字)2,420字,附录(还不能确定的字)1,352字,共计3,772字。

它们的字形却比早期甲骨文更象形。

文字学-汉字发展演变PPT共25页

文字学-汉字发展演变PPT共25页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文字学-汉字发展演变共25页文档

文字学-汉字发展演变共25页文档
文字学-汉字发展演变
11、不为五斗米折腰。 12、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 贞秀姿 ,卓为 霜下杰 。
13、归去来兮,田蜀将芜胡不归。 14、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 15、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开出版。 孙诒让—甲骨文研究的第一部专著《契文举例》 罗振玉 —《殷墟书契》、《殷墟书契菁华》,
为甲骨文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郭沫若(字鼎堂 )、董作宾(字彦堂)、罗振玉
(号雪堂)、王国维(号观堂)并称为“甲骨 四堂”,被誉为甲骨学研究的一代宗师。
二、金文阶段
金文,是指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因为 秦汉以前的人把铜叫做金,所以铸在青铜 器上的文字就叫做金文。古人又把铜称为 吉金,因此金文又称为吉金文,商周青铜 器上比较常见且形制较大的主要是钟和鼎, 上面铸的字也比较多,因此人们又把金文 称为钟鼎文。
二、构形理据促使字形变化:
当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发生变化的时候,这种变化自然 也会体现在汉字构形上,人们会根据不同的认识对汉 字形体予以不同的构形。
谢谢!
大篆
六国古文是战国时期通行于六国的文字, 它是上承商周的甲骨文、金文,在诸侯割 据条件下所形成的区域性文字书体。它的 形体很不统一,笔画草率,简体、俗体大 量涌现。
从时代来看,六国古文始于春秋,盛行于 战国,终于东汉。
四、小篆阶段
小篆是在大篆的基础上进行整理规范,淘 汰异体,使文字结构定型,简化了一些字 的结构和笔画,规范了偏旁的写法,并使 之固定下来。
青铜器上的金文文辞习惯上称为铭文。
金文的特点:
保存了原始象形字的显著特征。 早期金文的形体结构还没有完全定型,
因而异体字较多。 形声字大量产生。 笔画多笔锋和捺笔,字体结构也潇洒大
方,雄浑有力,且有圆弧笔。 存在合书现象。
三、六国古文阶段
大体上,春秋战国时的文字分为两大体系。 一是秦系文字,即王国维所说的西土文字。 秦系文字基本上承袭了西周金文的特点并 有所演进,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即后 人称之为大篆的字体。
2、今隶,又叫汉隶。 是西汉以后在古隶基础 上进一步简省,改变某些偏旁的书写样式,注 意字体的波势笔画而形成的。主要通行于汉代 到魏。
汉字在隶变过程中结构的变化:
1. 偏旁的分化与归并 2.偏旁的割裂与恢复 3.偏旁的移位
六、楷书阶段
楷书又叫真书,由汉隶直接演变而来。 在字的结构方面与隶书没有大的区别。 在用笔方面,楷书把隶书的波势挑法, 笔画的平直方整,进一步固定下来并略 有改进。楷书的笔画不象隶书那么柔绵, 而显得坚挺硬朗。
小篆的字数,据许慎的《说文解字》所收, 有9353个,比起金文来说大大增加了,表 明当时的社会生活已极大地丰富。小篆主 要通行于秦汉之际。
五、隶书阶段
隶书是在小篆的基础上经过改进而形成的一种 字体。
1、பைடு நூலகம்隶,也叫秦隶。是把篆文的圆弧笔写成 平直,把篆体的长方体写成扁平,而且字体笔 画更趋于简易,但还没有完全脱离篆文的体式。 主要通行于秦汉之际。
一类是二者完全契合的。 一类是构形理据与本义并不完全契合,
而只是具有某种曲折的间接联系。
构形理据对汉字形体的影响:
一、构形理据制约字形变化:
汉字是表意文字这一性质,决定了它的形体不可能 无限制地随意发展演变,否则字形本身将会无任何理 据可言,完全变成了记号部件。它总是要受到构形理 据的制约。从而维护汉字的表意性。
一、甲骨文阶段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 墟文字”、 “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 龟甲兽骨上的文字。19世纪末在殷代都 城遗址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发现。
甲骨文特点:
字无定形、异体字较多。 字形大小不一。 笔画较细,方笔居多。
甲骨文研究
王懿荣 —“甲骨文之父” 刘 鹗 —《铁云藏龟》,将甲骨文资料第一次
一是东方六国所使用的所谓六国古文,即 王国维所说的东土文字。
大篆,也称籀文。
大篆的代表作,一般认为是“石鼓文”。 所谓石鼓,是10块鼓形石,故称石鼓;又 因四周刻有歌颂狩猎之事的四言诗,故又 称猎碣(碣,特立之石,方为碑,圆为 碣)。石鼓发现于唐初,现存北京故宫博 物院。原石上共有600余字,经磨损和风 化,已经残缺不全,它是东周时代的秦国 石刻文字。
汉字构形的理据性
构形理据又叫构意,它指的是汉字构形 体现了何种造字意图,携带了哪些意义 信息。汉字作为表意体系的文字,它构 形的最大特点是据义而构形。因此,汉 字的形体总是携带着可供分析的意义信 息,这种可分析的意义信息源自于原初 造字者的一种主观造字意图——构形理 据。
构形理据与字的本义
构形理据并不等同于字的本义,二者之 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大处着眼,可 分为两大类型:
尽管汉字由甲骨文到楷书,历时一千余 年,其形体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甚至可 以夸张地说,变得面目全非了。但是,汉字 有一点没有变,始终如一,这就是文字制度。 所谓文字制度,就是构成文字的基本方式和 本质特征。汉字主要是从原始图画 脱胎而 来,它的以形表意象物的根本特征没有改变, 只是象形表意的意味大为减弱而已。它的基 本构成方式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几种 方式没有改变。后来形声方式占主导地位, 反映了汉字表现汉语的功能得到进一步增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