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复习教研课件
合集下载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材文言文梳理《湖心亭看雪》课件
17.湖心亭看雪(课标篇目) 张岱
清·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
住在西湖。接连下了三天 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gēng)定矣
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 ,余拏(ná)一小舟,拥毳(cuì)衣炉火,
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 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sōng)沆砀(hàng
(2)访客登山,恣意所为。 拜拜访访客客人人或或者者登登山山,,随随意意去去哪哪) 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4.同一个西湖,不同的作者,不同的时间,看到的风光不同,表达的情感 亦不同。请结合【甲】【乙】两文段,完成下列表格。(2分)
【乙】吾以为西湖之美在里湖。当其不寓楼阁,不舍庵刹,而以琴樽书札 托彼轻舟也,舟人无酬答,一善也;昏晓不爽其候,二善也;访客登山,恣 意所为,三善也;入断桥,出西泠,午眠夕兴,四善也;残客所避,时时移 棹,五善也。挟五善以长于湖,僧上凫①下,觞止茗生,篙楫因风,渔茭② 聚火;奇唱发,流光升;霞敛星移,烟高霜满。
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4.断句 拉 余 同 饮// 余 强 饮 三 大 白 而 别// 问 其 姓 氏// 是 金 陵 人// 客 此
二、内容理解与探究 5.如何理解“痴” 字的含义?(教参“问题探究” )
作者的“痴” 表现在:痴行,“独往湖心亭看雪” “强饮三大白” ,表现出特 立独行、率性任真的一面;痴景,欣赏大雪无痕的世界,映射出对高洁人 格的追求;痴情,“崇祯五年十二月” “金陵人” 的记述,透露出无限的怅惘 和淡淡的哀愁。
晚上八时左右,我撑着一 dàng),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
叶扁舟,裹着裘皮衣服, 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
清·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
住在西湖。接连下了三天 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gēng)定矣
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 ,余拏(ná)一小舟,拥毳(cuì)衣炉火,
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 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sōng)沆砀(hàng
(2)访客登山,恣意所为。 拜拜访访客客人人或或者者登登山山,,随随意意去去哪哪) 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4.同一个西湖,不同的作者,不同的时间,看到的风光不同,表达的情感 亦不同。请结合【甲】【乙】两文段,完成下列表格。(2分)
【乙】吾以为西湖之美在里湖。当其不寓楼阁,不舍庵刹,而以琴樽书札 托彼轻舟也,舟人无酬答,一善也;昏晓不爽其候,二善也;访客登山,恣 意所为,三善也;入断桥,出西泠,午眠夕兴,四善也;残客所避,时时移 棹,五善也。挟五善以长于湖,僧上凫①下,觞止茗生,篙楫因风,渔茭② 聚火;奇唱发,流光升;霞敛星移,烟高霜满。
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4.断句 拉 余 同 饮// 余 强 饮 三 大 白 而 别// 问 其 姓 氏// 是 金 陵 人// 客 此
二、内容理解与探究 5.如何理解“痴” 字的含义?(教参“问题探究” )
作者的“痴” 表现在:痴行,“独往湖心亭看雪” “强饮三大白” ,表现出特 立独行、率性任真的一面;痴景,欣赏大雪无痕的世界,映射出对高洁人 格的追求;痴情,“崇祯五年十二月” “金陵人” 的记述,透露出无限的怅惘 和淡淡的哀愁。
晚上八时左右,我撑着一 dàng),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
叶扁舟,裹着裘皮衣服, 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
中考语文一轮题复习:教材文言文梳理《曹刿论战》课件
写长勺之战的经过。鲁庄 横木眺望齐国军队,(这才)说:“可以
公之“鄙”与曹刿的“远谋” 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形成鲜明对比。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 ,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 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 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 其辙乱,望其旗靡(mǐ),故逐之 。”
战胜齐军后(既:已经),鲁庄公 询问取胜的原因。曹刿答道:“ 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 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时士 气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已 经穷尽了。敌方的士气已经穷尽 而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打败 了他们。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曹刿说:“(现在)不行。”齐军三次击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 鼓命令军队出击。曹刿说:“可以击鼓
“未可。”下视其辙,登轼 进军啦。”齐军大败。庄公正要下令驱
(shì)而望之,曰:“可矣。” 车追赶。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
遂逐齐师。 向下察看车轮碾出的痕迹,登上车前的
《孙子兵法》的第一篇《计》主要讨论了战争胜负的五种基本因素—— 道、天、地、将、法,孙子认为这五种因素对战争胜负具有重要影响:
【丙】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 事,校①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者也,故可与之死,可与之生,民不畏危也;天者,阴 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 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②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 不知者不胜。
【注释】①校(jiào):比较,较量。②曲制:指军队编制。官道:指设官 分职之道。主用:指掌管军需用度。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攻亲戚之所畔
畔:同同““叛叛””,,背背叛叛
公之“鄙”与曹刿的“远谋” 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形成鲜明对比。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 ,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 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 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 其辙乱,望其旗靡(mǐ),故逐之 。”
战胜齐军后(既:已经),鲁庄公 询问取胜的原因。曹刿答道:“ 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 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时士 气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已 经穷尽了。敌方的士气已经穷尽 而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打败 了他们。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曹刿说:“(现在)不行。”齐军三次击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 鼓命令军队出击。曹刿说:“可以击鼓
“未可。”下视其辙,登轼 进军啦。”齐军大败。庄公正要下令驱
(shì)而望之,曰:“可矣。” 车追赶。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
遂逐齐师。 向下察看车轮碾出的痕迹,登上车前的
《孙子兵法》的第一篇《计》主要讨论了战争胜负的五种基本因素—— 道、天、地、将、法,孙子认为这五种因素对战争胜负具有重要影响:
【丙】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 事,校①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者也,故可与之死,可与之生,民不畏危也;天者,阴 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 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②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 不知者不胜。
【注释】①校(jiào):比较,较量。②曲制:指军队编制。官道:指设官 分职之道。主用:指掌管军需用度。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攻亲戚之所畔
畔:同同““叛叛””,,背背叛叛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课内文言文复习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优质课获奖PPT课件
• 内容了解简答(填空)题
综合分析选择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分值10分 3
4 3
27/290
真题探究
Listen attentively
题型
文言词汇解释题 文言词汇选择题 重点句子翻译题
• 内容了解简答(填空)题
综合分析选择题
《小石潭记》 分值10分 3
4 3
28/290
真题探究
Listen attentively
14/290
真题探究
Listen attentively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 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 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以下加点词语在句子中意思。(3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_大__约__(__表__示__预__计__数__)__ (2)以其境过清__凄__清__、__冷__清________ (3)不可久居__留__、__停__留_________
Listen attentively
一、(广东省)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 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 之漂亮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 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 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 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 来,孰视之,自认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 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
第一节 文言文阅读
第一讲 课内文言文
1/290
综合分析选择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分值10分 3
4 3
27/290
真题探究
Listen attentively
题型
文言词汇解释题 文言词汇选择题 重点句子翻译题
• 内容了解简答(填空)题
综合分析选择题
《小石潭记》 分值10分 3
4 3
28/290
真题探究
Listen attentively
14/290
真题探究
Listen attentively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 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 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以下加点词语在句子中意思。(3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_大__约__(__表__示__预__计__数__)__ (2)以其境过清__凄__清__、__冷__清________ (3)不可久居__留__、__停__留_________
Listen attentively
一、(广东省)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 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 之漂亮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 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 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 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 来,孰视之,自认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 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
第一节 文言文阅读
第一讲 课内文言文
1/290
初中语文第一轮复习第10讲文言文阅读课内、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课件(南充专版)
文言实词 考情搜索:2012~2016·南充 1.(真题 T8)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D ) A.徐公来,孰.视之 孰:仔细 B.徐公何能及.君也 及:赶得上 C.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刺:指责 D.能谤.讥于市朝 谤:诽谤
【思路点拨】 所考查的四个实词中,涉及到 课内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中的两个实词均为课 内重点所学,难度不大;另外两个虽出自课外篇目 ,但联系上下语境,并根据对整个句子的理解,对 照推断该单个词语的意思难度也不大。A项中的“ 孰”应解释为“仔细”;B项中“及”是“赶得上 ”的意思;C项中“刺”是“指责”的意思;D项中 的“谤”是“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的意思。故选 D。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 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 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 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 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 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 、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解题技能 1.主谓之间、谓宾之间、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 间要停顿。如“先帝/不以臣卑鄙”。 2.句首发语词后要停顿。如“至于”“夫”“若夫 ”“盖”“且”等。 3.句首关联词语、承前的指导代词后要停顿。如“ 若”“而”“然则”“故”“是故”等。 4.句首状语后要停顿。 5.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 的,要分开读。如“今齐地/方千里”“今/天下三分”。
解题技能 1.归纳整理。将初中阶段重要的文言虚词的 用法归纳整理,识记背诵。(详见本讲附录4“文 言文必考虚词及例句集录”) 2.句意分析。结合语境、上下文和整个句子 的含义,在总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来推断虚词在 文中的用法和意义。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之课内文言文逐篇梳理九年级第8篇《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
下达 下等的
(6)若
徐公不若. 君之美也 门庭若. 市 好像
如,比得上
4.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朝服.衣冠 本义:衣服 句中意思: 穿着
(2)名词作状语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句中意思: 当面
本义:脸
(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吾妻之美.我者 本义:美丽,漂亮 句中意思: 认为……美
(4)动词的使动用法 闻.寡人之耳者 本义:听,听见 句中意思: 使……听到
(3)与.坐谈 介词,跟,和 (4)皆以.美于徐公 动词,认为
欲有求于. 我也 介词,对,向 (5)于 皆以美于. 徐公 介词,表比较,比
此所谓战胜于. 朝廷 介词,在
7.特殊句式 判断句 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者,……也”表判断。翻译: 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因为)偏爱我。) ②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者也”表判断。翻译:城 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谓战胜于朝廷。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取得胜利。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战国策》是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原著者
已不可考,后经西汉刘向整理,定名《战国策》,沿用至今。
【文章主旨】 这篇文章记述了邹忌从与徐公比美中悟出治国的道理,进而讽
劝齐王纳谏,使齐国大治的故事,充分说明了广开言路、纳谏除弊 的重要意义。 【写作特点】
1.设喻说理,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文章从日常的生活小事入手, 设喻自然,由己及君,由家至国,入情入理,意味深长。
2.情节完整,人物生动。邹忌两次窥镜,与其妻、妾、客的三 问三答等情节,富有生活力息。
【知识归纳整理】
1.通假字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孰”同“熟”,仔细
2.古今异义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
张之洞 太守之意,得之半山而志以亭也。画栏曲折,碧瓦参差,昭 其洁也。烟光挹翠,竹影分青,昭其秀也。松床坐弈,筠簟①眠 琴,昭其趣也。分瓜请战,煮茗资谈,昭其事也。若夫柳岸晓 风,芦花残月,云腾碧嶂,日落深林者,亭之朝暮也。
水绿波澄莲红香远月白风清水落石出者,亭之四时也。四 时之景无穷,而亭之可乐,亦与为无穷也。题诗励士,把酒劝 农,四境安恬,五谷垂颖者,则太守之真乐也。乐民之乐,而 能与人、物同之者,太守也。(有删改)
01 古诗文梳理 文言文阅读 九年级上册
第30篇 岳阳楼记(类文练习) 康定元年,元昊反,延州诸寨多失守,仲淹自请行。 先是①,诏分边兵:总管领万人,钤辖②领五千人,都监领
三千人。寇至御之,则官卑者先出。仲淹曰:“将不择人以官为 先后取败之道也。”于是大阅州兵,得万八千人,分为六,各将 三千人,分部教之,量贼众寡,使更出御贼。
是: 怖: 始:
这 恐吓 才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 一会儿兴致尽了,官府的宴席已散,官员们由衙役 吆喝着开道离开。 (2)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 我们这些人放船在十里荷花之间,畅快地安睡。
4. 小闽提出:“张岱寻西湖,寻到了一份景致、一份情怀与 一份寄托。”你如何理解?请结合本文和资料卡片,谈谈 你的看法。
吾辈始舣④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 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靧⑤面。月色苍凉,东方将 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 清梦甚惬。(有删改)
【注释】①七月半: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中元节。②擎 燎:举火把。③皂隶:衙门的差役。④舣:停船靠岸。⑤靧:洗 脸。这里指湖面恢复了清澈明净的样子。
4.【链接教材】选文中太守的“乐”与《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的 “乐”有哪些共同之处? ①他们都心系人民,把百姓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②他们都 寄情山水,并在山水间寄托自己与民同乐的情怀。
水绿波澄莲红香远月白风清水落石出者,亭之四时也。四 时之景无穷,而亭之可乐,亦与为无穷也。题诗励士,把酒劝 农,四境安恬,五谷垂颖者,则太守之真乐也。乐民之乐,而 能与人、物同之者,太守也。(有删改)
01 古诗文梳理 文言文阅读 九年级上册
第30篇 岳阳楼记(类文练习) 康定元年,元昊反,延州诸寨多失守,仲淹自请行。 先是①,诏分边兵:总管领万人,钤辖②领五千人,都监领
三千人。寇至御之,则官卑者先出。仲淹曰:“将不择人以官为 先后取败之道也。”于是大阅州兵,得万八千人,分为六,各将 三千人,分部教之,量贼众寡,使更出御贼。
是: 怖: 始:
这 恐吓 才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 一会儿兴致尽了,官府的宴席已散,官员们由衙役 吆喝着开道离开。 (2)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 我们这些人放船在十里荷花之间,畅快地安睡。
4. 小闽提出:“张岱寻西湖,寻到了一份景致、一份情怀与 一份寄托。”你如何理解?请结合本文和资料卡片,谈谈 你的看法。
吾辈始舣④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 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靧⑤面。月色苍凉,东方将 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 清梦甚惬。(有删改)
【注释】①七月半: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中元节。②擎 燎:举火把。③皂隶:衙门的差役。④舣:停船靠岸。⑤靧:洗 脸。这里指湖面恢复了清澈明净的样子。
4.【链接教材】选文中太守的“乐”与《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的 “乐”有哪些共同之处? ①他们都心系人民,把百姓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②他们都 寄情山水,并在山水间寄托自己与民同乐的情怀。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内文言《三峡》复习课件
(水) 水退潭清
清幽秀丽
【秋季】
水枯凄寒 猿鸣凄凉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正面】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侧面】(突出水流湍急)【奔放美】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夸张】【比喻】
【动】(突出江水明净、轻快)
春冬之时,则 素湍 绿谭,回清 倒影,【静】
【静】(突出潭水深沉宁静) 绝 ( )多生怪柏,悬泉 瀑布, 【静写山】(柏树形态怪异)
2、本文作者从哪些方面来描写三峡景观?
(1)作者是从山、水两个方面来描写的 (2)三峡的山,山高岭连、狭窄连绵具有高俊美; (3)三峡的水四季各具特色,夏季水涨流急、交通阻断具有奔放美;春冬 之时,水退潭清、清幽秀丽具有清幽美‘秋季水枯气寒,猿鸣凄凉具有凄婉 美。
衍生题:三峡的山什么特点?(第一段三峡地貌什么特点?)
6.给下列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义项。(1)①沿溯阻绝( ) A.隔断 B.独一无A二 C.极(高) D.气息中止 临C 于者( B.居高面下 C.将要 D.照着字画模仿
②绝( )多生怪柏( )绝: ) ②临溪而渔( )临:A.到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醉翁之意B 不在酒,在乎山水之A间也。 8.【甲】【乙】两文同属山水散文,都有动静结合的写法,请各举一例。
【清幽美】
飞漱其间,清荣 峻茂,良多趣味。【动写水】(悬泉瀑布飞流直下)
每至 晴初 霜旦,林寒 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 引 凄异,空谷 传响,哀转 久绝。
【侧面】
【凄婉美】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 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引用】
1、《三峡》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 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之情,表达对渔民的同情。
清幽秀丽
【秋季】
水枯凄寒 猿鸣凄凉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正面】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侧面】(突出水流湍急)【奔放美】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夸张】【比喻】
【动】(突出江水明净、轻快)
春冬之时,则 素湍 绿谭,回清 倒影,【静】
【静】(突出潭水深沉宁静) 绝 ( )多生怪柏,悬泉 瀑布, 【静写山】(柏树形态怪异)
2、本文作者从哪些方面来描写三峡景观?
(1)作者是从山、水两个方面来描写的 (2)三峡的山,山高岭连、狭窄连绵具有高俊美; (3)三峡的水四季各具特色,夏季水涨流急、交通阻断具有奔放美;春冬 之时,水退潭清、清幽秀丽具有清幽美‘秋季水枯气寒,猿鸣凄凉具有凄婉 美。
衍生题:三峡的山什么特点?(第一段三峡地貌什么特点?)
6.给下列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义项。(1)①沿溯阻绝( ) A.隔断 B.独一无A二 C.极(高) D.气息中止 临C 于者( B.居高面下 C.将要 D.照着字画模仿
②绝( )多生怪柏( )绝: ) ②临溪而渔( )临:A.到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醉翁之意B 不在酒,在乎山水之A间也。 8.【甲】【乙】两文同属山水散文,都有动静结合的写法,请各举一例。
【清幽美】
飞漱其间,清荣 峻茂,良多趣味。【动写水】(悬泉瀑布飞流直下)
每至 晴初 霜旦,林寒 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 引 凄异,空谷 传响,哀转 久绝。
【侧面】
【凄婉美】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 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引用】
1、《三峡》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 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之情,表达对渔民的同情。
课内文言文复习《爱莲说》课件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2“说”--古代一种
的文
体。 既可以说明、记述事物,
又可以发表议论
3
文言文 复习的要点:
1、文常 2、解词 3、译句 4、内容 5、主旨 6、写法 7、真题
2024/9/25
2.解词
甚蕃 ( 多 ) 陶渊明独爱菊 ( 只 )
世人盛爱牡丹( 非常 )
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唯独 )
(表示转折 )( 沾染污秽 )
园中梅百余株,一望如雪,芳气在襟袖。临池数 株,绿萼④玉叠,红白梅相间,古干繁花,交映 清波。其一株横偃⑤池中,余酒酣,卧其上,顾 水中花影人影,狂叫浮白⑥。口占⑦二绝句,大 醉而归寓。 (节选自归庄《洞庭山看梅花记》) 【注】①杂沓:聚集的样子。②舆:车。③游屐 (jī):指游人。④萼(è ):环列花朵外部的叶 状薄片,一般呈绿色。⑤偃:倒下。⑥浮白:指 喝酒。⑦占:口述(文辞)。
听说
闻寡人之耳者 使……听到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洁净地挺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
靠近玩弄啊。
2024/9/25
16
文言文 复习的要点:
1、文常 2、解词 3、译句 4、内容 5、主旨 6、写法 7、真题
3.根据语段(一)的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君子” 应具有的美好品质。(2分) ①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②庄重、质朴, 不炫耀自己。③正直不苟,豁达大度。
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是追求功名利禄;
爱莲代表的人生态度是追求高洁品格、不与世俗
2024/9/25
同流合污。
12
文言文 复习的要点:
1、文常 2、解词 3、译句 4、内容 5、主旨 6、写法 7、真题
中考语文复习第一部分课内文言文阅读23.《伯牙善鼓琴》课件
【答案】 示例:知音是存在于广袤天宇之下、茫茫人海之中,却能够与自己心灵相通、 志趣相投的人;是可以与自己在心灵上产生美好共鸣的人。
全突破·归纳探究 问题探究
4.伯牙如何“善”鼓琴,锺子期又如何“善”听?
【答案】 伯牙把自己的情怀寄托于琴音,心中所想皆可弹奏,琴技炉火纯青。而锺子期 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无论伯牙如何弹奏,锺子期都能准确道出伯牙的心意。
类型
课内外文言文对照
【参考译文】 【乙】董源善于绘画,尤其拿手的是秋天山岚远景的画作,大多描摹江
南的真山,不用奇特峭拔的笔法。此后建业的僧人巨然效法董源的画法。 大体上董源与巨然的画都合适远看,他们用笔非常潦草,近看画几乎不像任 何事物,远看就觉得景物鲜明,情思幽远,如同看到人间胜境。例如董源画 的《落照图》,近看没有什么效果,远看村落隐约深远,全是一派晚景,远处 山峰顶上好像有落日返照的霞光,这是它的奇妙之处。
全突破·归纳探究 问题探究
5.本文是如何环绕“知音”安排结构的?
【答案】 ①“知音”是贯串全文的线索。“知音”表现在“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 听”,全文环绕这句话逐步展开。 ②“知音”表现在“伯牙所念,锺子期必得之”,这句话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③作者由伯牙对“知音”的感慨抒发出自己对知音的渴求,突出了文章主旨。
全突破·归纳探究 字词释义
1.伯牙善鼓琴
2.志在登高山 3.峨峨兮若泰山 4.洋洋兮若江河 5.伯牙所念 6.锺子期必得之 7.伯牙游于泰山之阴
善: 鼓: 志: 峨峨: 洋洋: 所念: 得: 阴:
全突破·归纳探究 字词释义
1.伯牙善鼓琴
2.志在登高山 3.峨峨兮若泰山 4.洋洋兮若江河 5.伯牙所念 6.锺子期必得之 7.伯牙游于泰山之阴
2024届中考语文第一轮专项复习:文言文《论语十二章》教学PPT课件
备选5: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理由】这一则讲的是关于兴趣习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习的兴趣,俗话 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知识的学习感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 动,以学习为乐事,在快乐中学习,既能提高学习的效率,还能 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学到的才能够灵活地运用。
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ɡ)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 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 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ɡ),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dān)食,一瓢饮,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hào)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情景导入
为迎接“世界读书日”的到来,我校准备举行以 “书香润泽心灵,阅读丰富人生”的校园读书周活动, 为让校园的读书氛围更加浓厚,打算对校园内的标 语进行更新,特发出通知,请同学们从《<论语> 十二章》中选出一章,设计参选。
《论语》十二章 中考复习
活动准备
诵读全文,掌握书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 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
备选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
【理由】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 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 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 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 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
中考语文复习第一部分课内文言文阅读13.《虽有嘉肴》课件
”运用了 类比
的写作手法;《劝学》中画线句运用了 对照
的写
作手法。
类型一
课内文言文与课外诗歌对照
2.《虽有嘉肴》和《劝学》谈论的共同话题是什么?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答案】 共同话题:学习。 《虽有嘉肴》侧重论述教和学之间的关系,即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 的,二者相辅相成;《劝学》侧重劝勉人们要珍惜少壮年华,勤奋学习,不要到 年老时才后悔不已。
类型二
课内外文言文对照
【阅读对照探究】 1.【甲】【乙】两文同为论“学”之作,但论述的侧重点却不同。【甲】文从 教育者的角度入手,强调了“ 教学相长 ”的重要性;【乙】文从求学者的 角度入手,强调了“ 慎重择师 ”的重要性。(每空填一个四字词语)
类型二
课内外文言文对照
2.结合【甲】【乙】两文,说说“为师者”应该如何做。
旨: 味美 至道: 最好的道理
困: 困惑 自反: 自我反思
学: 同“敩”,教诲
全突破·归纳探究 字词释义
二、课下未注释的重点字词
1.虽有嘉肴
2.弗食 3.不知其旨也 4.不知其善也 5.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6.然后能自强也 7.学学半
虽: 嘉: 弗: 其: 善: 是故: 自强: 学:
全突破·归纳探究 字词释义
细梳理·教材全解 结构导航
全突破·归纳探究 字词释义
一、课下注释的重点字词
1.不知其旨也 2.虽有至道 3.教然后知困 4.然后能自反也 5.学学半
旨: 至道:
困: 自反:
学:
全突破·归纳探究 字词释义
一、课下注释的重点字词
1.不知其旨也 2.虽有至道 3.教然后知困 4.然后能自反也 5.学学半
【答案】 ①教学相长,既要懂得通过教别人发现自己的不足,又要勤于学习;②了 解学生的天资差异,广泛地因材施教。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陋室铭》《爱莲说》课件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是( B)(2分)
A .与善人居
不可久居
B .赐好说不若己者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 .久而不闻其臭
闻寡人之耳者
D .则商也日益
香远益清
• 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
商喜欢和比自己贤良的人相处,赐喜欢评 论不如自己的人。
《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优美的句子是 _苔__痕__上__阶__绿__,_草__色__入__帘__青_。
刘禹锡在《陋室铭》一文中,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 的句子是_____谈__笑__有__鸿,儒______往__来__无_。白丁
《陋室铭》中表现陋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 活厌弃的句子是: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 是 陋室,惟吾德馨。。 202X年菏泽中考真题 苔痕上阶 绿,草色入帘 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 素琴,阅金经。无丝竹 之乱耳,无案
牍 之 劳形。 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中表达了陋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 乐道思想的中心句是_____斯__是__陋__室,____惟__吾__德__馨_。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 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3.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
A.本文使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通过对陋室的描画和歌 颂,表达了作者的高尚志向,意境隽永,韵味深长。
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一句表现了作者不愿与 平民百姓结交。
何陋之有?
宾语“何陋”前置,正常语序应为 “有何陋”。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之课内文言文逐篇梳理九年级第6篇《唐雎不辱使命》课件5
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 敢交换!”秦王不高兴。安陵君于是派唐雎
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出使秦国。
原文呈现
译文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
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 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从我,为什么呢?况且
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 秦国灭亡韩国和魏国,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 发怒,人死百万,血流千里。”唐雎
万,流血千里。”唐雎
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
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王说:“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下帽子,光
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 着脚,用头撞地罢了。”唐雎说:“这是
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 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胆识、有才能
【知识归纳整理】
1.通假字
(1)故不错.意也
“错”同“措”
(2)仓.鹰击于殿上 “仓”同“苍”
(3)秦王不说.
“说”同“悦”,高兴,愉快
2.词类活用 (1)动词的使动用法 且秦灭韩亡.魏 本义:灭亡 句中意思: 使……灭亡
(2)形容词用作动词 请广.于君 本义:(面积、范围)宽阔 句中意思: 增广、扩充
4.重点实词
以大易小.
易:
交换
安陵君其许.寡人
其: 表示祈使语气
大王加惠. .加惠:
施予恩惠
故不错意.也. 错意: 在意
岂直五. 百. 里哉 岂直:
哪里只是
秦王怫然.怒.
怫然: 愤慨的样子
伏尸二. 人. 伏尸:
横尸在地
免冠徒跣. .徒:
裸露 跣:
赤脚
以头抢地.尔 休祲降. 于. 天
祲:
抢: 休: 不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万钟于我何加焉
加:虚报
C. 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通“向”,从前
D.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得到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
A.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
怎么考?
B.香远益清
精益求精
C.中通外直
指通豫南
D.不蔓不枝
青树翠蔓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2019年日照)
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 ) 数遣中使候问( )
九年级语文专题复习
课内文言文复习
【学习目标】
1. 明确中考文言文阅读的主要考点及常见题型; 2. 掌握文言文阅读词语理解类考点的积累方法及解题思路。(重难点)
1.理解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所欲有甚于生者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B. 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受任于败军之际
C. 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先帝不以臣卑鄙
D. 呼尔而与之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文言虚词
所谓虚词,就是指那些不能够单独成句,词汇意 义又比较抽象,但能通过它把实词组织在一起,完成 句子结构的词类。根据能同哪些实词或短语发生关系, 发生什么样的关系,可以把虚词分为副词,介词、连 词、助词、叹词、拟声词、代词七类。
意动用法 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是指谓语动词具有 “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们样”或者“把宾语当作什么” 的意思。 意动用法有两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
(一)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由形容词活用而来的动词,表示主观上认为(觉得)宾语所表示的事 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例如: 渔人甚异之 以……为怪,对……感到奇怪
虚词考查及其形式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诫子书》)
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外户而不闭(《礼记》二则)
C.甚矣,汝之不惠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D.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考什么?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鉴赏评价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
3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C )
A. 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一词多义
文言文中单音节词居多,一个词往往有好几个义项。
理解多义词,要把握它的本义,结合上下文来判断它在 句中的含义。如:
(1)皆朝于齐 (朝拜)
朝 (2)于是入朝见威王 (朝廷)
(3)朝服衣冠
(早晨)
复习方法:注意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不同意义和不同用法, 做这类题时要结合具体的句子意思来比较分析。
通假字
像狗一样
2.表动作处所。这类名词状语由方位名词充当,表示动作行为 发生的处所,可译为“在(从)”。 例: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方位名词“东市”“西市”“南市”“北市”分别修饰动词 “买”,作状语,表示“买”这一动作行为的发生处所。
名词活用作状语
3.表动作趋向。这类名词状语也由方位名词充当,表示动作行为的 趋向,可译为“向(往)”。
古今异义
现代汉语是由古汉语发展而来的,随着时间推移,许多词 的意义古今有很大差别,明辨这类词语的“古”“今”意义, 有助于增强我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①有的词义扩大了,如:“河”古代指黄河,现泛指一般河流。 ②有的词义缩小了,如:“妻子”古代指妻子儿女,现指丈夫的配偶。 ③有的词义转移、变化了,如:“走”古代指跑,现指步行。 ④有的感情色彩发生变化,如:“卑鄙”古指身份地位低下,见识短 浅”,现指品质低劣。
名词活用作动词 天下缟素,今日是也。(白色丧服——穿白色丧服)
动词活用作名词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跑——飞奔的马)
使动用法 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
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
出的。译为“使(让、叫)……怎么样”。1.苦其心志Fra bibliotek使……痛苦
2.凄神寒骨
使……凄凉,使……寒冷
含有“是非”“曲直”“高下”“贵贱”“美丑”“奇异”“大
小”“难易”“苦乐”“轻重”“多少”“缓急”之义的形容词带宾
语,大多是意动用法。
(二)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的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 表的人或事物。 例如: 不独子其子 以……为子;把……当作子女
凡表示身份的名词(宾、客、师、侣、友)带宾语,一定是意动用法。
通假字是汉语在同一历史时期的用字分歧现象。“通假” 的意思是通用、假借,就是用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有时 形体也相似)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使用,通假字所代替的 那个字就叫做“本字”。
例:具答之,便要还家。(通假字:“要”——本字:“邀”)
☆解释通假字的格式:什么通什么,是什么意思。即:“ ”通 “ ”,“ ”的意思。 “要”通“邀”,邀请。 ☆复习方法:通假数量不多,且大部分在课文的注释中有解释, 同学们可以分册集中整理,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例: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向西
4.表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或所采取的方式依据。这类名词状语的 译法,只要在名词前加上介词“用”或“按”等即可。 例: 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用箕畚 ) 5.表动作行为的频率。这类状语也由表时间的名词充当,译义可在 时间名词加上一个“每”字即可。
例如: 吾日三省吾身
一般有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具体包括:
①名词作状语 ②名词作动词 ③动词作名词 ④形容词作名词 ⑤形容词作动词 ⑥使动用法 ⑦意动用法
名词活用作状语
名词作状语,就是指名词放在动词的前面对这个动词起着直 接修饰或限制的作用。
1.表比喻。名词状语起比喻作用,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
可译为“像……那样”。 例:其一犬坐于前
4
: 考查知识点
1.词类活用 2.词的古今义 3.一词多义 4.通假字 5.特殊句式
5
词类活用
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 活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 做乙类用,这种语法现象就叫做文言的词类活用。 特点:1.要有具体语境,没有语境就不能谈活用。
2.语义语法的临时性,此处活用彼处未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