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研究现状探微论文.
小学德育教育现状以及对策研究-精品作文
小学德育教育现状以及对策研究我们所指的德育教育是指学校的德育教育,小学生身心发育还不成熟,在这个阶段进行德育教育见效最快,所以我们要抓住这个时机。
小学阶段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方面全面发展,德育教育排在首位,这也说明了它的重要性。
小学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孩子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才能为之后的人生路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再有,德育教育能够提升公民的个人素质,所以德育教育更应该从小开始。
一、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一)对小学生德育教育缺乏重视在传统的观念里认为,小学是学生打基础的时候,所以小孩子每天上的课就是几门主课,思想品德课也被几门主课老师“瓜分”,思想品德课就像摆设。
人们的行为举止、实践方式不仅取决于知识的认知多少,更重要的在于政府和社会的重视程度。
教育部门不重视,学校的德育工作就不能彻底的开展,而任课教师就会敷衍了事。
德育教育就完全走下坡路线。
例如:学校给孩子们每周开设的思想品德课,一些老师也是读读课本敷衍了事,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老师占用了思想品德课讲自己所带的主课。
所以,现在教育的现状就是学校对孩子德育方面的教育很不重视。
(二)德育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由于小学德育教育得不到教育部门的重视,所以其教育资源十分不足。
据统计显示,90%的地方小学在德育教育这块投入的经费少之又少,当然为德育教育配置的教学资源也少,在专门教学德育方面的老师也就少。
小学的思想品德课一般都是语文教师兼任,语文老师精力有限,其次在德育教学上缺乏专业知识,教学方法也单调。
通常兼任的老师会占用德育课的时间做其他主课的作业。
这样学生的德育课就是摆设,学生接受的德育教育就少之又少。
(三)德育教育活动缺乏创新我们了解到,小学的德育教育主要是以讲课的方式进行,教师讲解课本内容,学生听。
这种灌输式的德育教育根本起不到实效,学生获取的少量的德育知识仅仅是从课本中获取,并没有参加过具体的活动。
再有,学校在学生德育教育上,只展现社会美好的一面,对社会上的不良现象避而不谈,学生总会以为社会是完美的。
德育发展现状范文
德育发展现状范文
首先,德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视。
政府和社会对于德育的认识逐渐深入,各级政府和教育机构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和规定,明确将德育列为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社会风气的变化和道德价值观的混乱,社会对于德育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德育开始逐渐融入校本教育计划,并与学科教育相结合,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全人格。
其次,德育的方法和手段也在不断创新。
传统的道德教育往往以灌输为主,单一的道德训诫和规范教育方式让学生感到厌烦和无聊。
现在,德育的理念和方法开始融入到各个学科中,通过情感教育、行为引导、案例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自我调控能力。
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慈善活动、志愿者服务等方式也在德育中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增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再次,德育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导致一些地区和学校在德育方面的投入和效果较差。
其次是道德教育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一些学校把德育教育仅仅看作是礼仪教育和约束行为的利器,忽视了道德品质的培养和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
再次是社会环境对德育的影响。
随着社会快节奏的发展,一些不良的行为和价值观开始影响到青少年,对于其德育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总之,德育发展现状呈现出逐渐重视和创新的趋势。
政府和教育界对于德育的认识逐渐深入,德育的方法和手段也在不断创新和调整。
然而,德育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未来,我们需要加大对德育的关注和投入,并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德育方法,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为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做出贡献。
浅谈中小学德育现状分析及对策
加强德育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素质
加强德育教师的专业培训和职业 发展,提高教师的德育理论素养 和实践能力,培养一支,树立良好 的师德师风,以身作则,为学生树 立榜样,发挥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家庭教育与学校德育不协调
家庭教育与学校德育存在不协调的情况,家长和学校在教育理念、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影响了德育工作的效果。
03 中小学德育对策与建议
优化德育课程设置
增加实践环节
德育课程应注重实践性和体验性 ,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 中感受德育的价值和意义。
创新教学方法
浅谈中小学德育现状分析及对策
contents
目录
• 中小学德育现状 • 中小学德育问题分析 • 中小学德育对策与建议 • 中小学德育实践案例分享 • 中小学德育未来展望
01 中小学德育现状
德育课程设置与实施情况
德育课程设置
当前中小学德育课程设置较为完善,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 主义、社会公德、个人品德等方面的内容。但在实际实施过 程中,存在课程设置与实际教育需求脱节的情况。
德育教育方式个性化
采用多样化的德育教育方式,如情境教学、体验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提高德育 教育的效果。
德育教育社会协同发展
1 2 3
学校与家庭协同
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共同制定德 育教育计划和方案,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
学校与社会协同
利用社会资源,如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开展德 育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 感和公民意识。
论中小学德育情况及措施
论中小学德育情况及措施汇报人:2023-12-11•引言•中小学德育现状分析•德育措施探讨与实践目录•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构建•德育评价体系完善与实施•总结与展望01引言德育是指通过教育引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过程。
德育定义德育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良好品德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德育重要性德育的定义与重要性当前,中小学德育在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资源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如德育内容缺乏针对性、教育方式单一、教育资源不足等,导致德育效果不佳,难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中小学德育现状及问题德育问题德育现状报告目的与结构本报告旨在分析中小学德育现状及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为中小学德育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报告结构本报告共分为引言、现状分析、改进措施和建议等部分。
其中,现状分析部分将对中小学德育现状及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改进措施和建议部分将针对现状分析部分提出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02中小学德育现状分析德育课程设置及实施情况德育课程种类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思想政治等。
德育课程实施课堂讲授、主题活动、实践体验等多种形式。
德育课程评价注重知识考查,兼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
大部分学生具备基本道德素质,如尊老爱幼、团结友爱等。
品德表现品德问题影响因素部分学生存在自私自利、欺凌弱小、缺乏责任感等问题。
家庭教育缺失、社会不良风气影响、网络负面信息侵蚀等。
030201学生品德表现及问题教师德育素养具备专业道德知识,注重言传身教,关爱学生等。
面临挑战德育理念更新、教育方式创新、应对网络德育新环境等。
教师德育素养及挑战03德育措施探讨与实践明确德育目标、内容和方法,确保德育课程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制定德育课程标准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符合学生实际的德育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丰富德育课程资源将德育课程纳入学校教学计划,确保德育课程得到有效实施。
当前中小学德育评价现状与思考论文
当前中小学德育评价现状与思考论文当前中小学德育评价现状与思考论文一、当前中小学德育评价的现状学校德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几乎所有学校都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要位置,但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学校最终的归因多半是:社会家庭教育的负面影响盖过学校真善美的教育,"辛辛苦苦教五天,还不如回家混两天".诚然,学生道德规范的缺失,固然也有社会道德失范、家庭教育失当的因素,但笔者认为当前学校教育的失误还是最主要的,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德育工作浮于表面,缺乏深入大多数学校未能按《中小学德育纲要》的要求科学合理地设计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不分年级高低,不管个性差异,脱离实际,抽象教条,教育形式单一,对学生缺乏吸引力。
很多学校对德育教育似乎是很重视,但是德育教育大多以说教为主,重知识传授和空洞说教。
比如,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全由教师口中说出,很难落到实处,同时也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而使之内化为学生的实际行动。
2.重智育,轻德育在教育质量大行其道的今天,社会评价学校,上级考核学校主要看升学率,学校考核教师主要看学科成绩,"一好遮百丑"现象频现。
由于应试教育,德育的时间和空间受到很大程度的挤压,智育和德育的比例严重失衡,德育工作只有雷声,不见雨点,过多强调共性,忽略个体差异,这些都是学校德育工作弱化的根本原因。
针对当前中小学德育评价的现状,思考如今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为何如此不强?说到底还是德育教育评价的缺失造成的。
当前德育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其德育评价中最重要的诊断、激励与抑制功能。
一个学生犯了错,大多老师会说:"你怎么又犯错?"或"怎么又是你?"……学生很难有说话的机会,老师也往往不会听学生的任何解释。
这样的话不仅伤了学生的自尊,更脱离了德育评价的真正目的。
二、对当前中小学德育评价的思考德育评价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德育工作起着导向性作用。
浅评我国学校德育的现状与对策论文
浅评我国学校德育的现状与对策论文推荐文章我国学校体育课程设置休闲化趋向的反思及对策研究论文热度:学校教师续聘申请书热度:学校教师岗位申请书热度:学校党建期末工作总结报告热度:学校行政期末工作总结报告热度:长期以来学校教师形成的重智育轻德育观念没有彻底改变。
德育是重要的,这一点毫无疑问。
而且德育也一直摆在学校教育甚至社会教育的第一位,我们常说“德智体全面发展”时,也非常明确地把“德”放在了首位。
今天店铺要与大家分享:浅评我国学校德育的现状与对策相关论文。
具体内容如下,欢迎参考阅读: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学校教育能否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从某种程度上讲,取决于学校德育教育与管理。
就目前我国学校德育的现状来看,我国的德育工作既存在着优越的条件,也面临着不少问题。
一、现阶段学校德育工作具备的优势(一)我国学校德育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丰富多样的传统美德,比如尊老爱幼、谦和好礼、勤俭廉政等,这些传统文化的精华构成了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
另外,历史上的一些经典故事也成为现阶段德育教育的正面能量,例如,“孔融让梨”“黄香温席”以及二十四孝等故事,都是德育教育的历史资源。
(二)我国政府对学校德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新中国建立后,国家就提出要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新时期更是实施了人才强国,科教兴国战略,在战略实施的背后是一系列的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及基础设施建设。
比如我国政府先后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给学校的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三)完整的思想品德课程体系。
我国目前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均开设有德育教育课程,这些课程都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阅历等开发的,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和具体性,尤其是随着德育实践活动课的增加,在校园逐渐形成了一种和谐的文化氛围。
二、现阶段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一)长期以来学校教师形成的重智育轻德育观念没有彻底改变。
研究论文:浅谈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13991 基础教育论文浅谈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时期德育教育工作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但是中小学德育教育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教育实效性有待提高,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这一问题,一、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学校德育教育是根据社会需要和学生成长发展有计划和目的地进行思想道德影响,德育教育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
做好德育工作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有助于培养学生民族情操、健全人格,促进个性发展,对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德育优先意识淡薄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教育的现象十分普遍。
加上学校抓教学成绩能够看得见,家长看重孩子的分数,学校唯分数评价教师等,德育教育显得教学效果不够明显。
还有的教育工作者自身对德育教学就不够重视,片面认为德育教育没有什么用,可有可无,完全没有德育优先的意识。
(二)德育工作队伍不优我国目前中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来看,德育教师队伍质量参差不齐,有些学校,特别是农村小学,没有专门的德育教师,由其他教师兼任,而这些兼任教师又以其所任教的语文、数学等学科为主。
多数教师只是凭工作经验教学,没有专门为德育教育总结教学方法,德育工作的教师队伍质量亟待提高。
(三)德育工作目标空泛中小学德育教育中学校教学有时候不从实际出发,而是一种理想化的境界,口号多,行动少,对学生实际德育教学的效果影响很小,表面上看起来强化了德育教育,本质上并没有。
(四)德育工作方法简单学校开展德育教育通常也是以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和理论考试为主,很少让学生通过活动,亲自参与体验培养、提升德育水平。
由于部分德育教师在教学中思想观念陈旧,把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标准,不关注学生在生活中的实际行为,阻碍了学生德育水平的提高,缺乏创新和实践能力。
而且很多时候教师对学生进行空洞的说教,也会让学生对课程产生厌烦心理,觉得枯燥,达不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小学德育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小学德育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德育教育不仅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当前小学德育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如何更好地实施德育教育、如何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等。
一、小学德育教育现状1. 德育教育的定位不清晰当前,小学德育教育的定位存在一定的模糊性,有些学校将德育教育与学科教育相分离,片面追求学科教育的分数。
学生在这种环境下,缺乏道德修养,思想品德不健全。
2. 德育教育内容单一当前,德育教育内容多以传统的伦理道德知识灌输为主,缺乏针对性和趣味性,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导致学生对德育教育内容的接受程度不高。
3. 德育教育手段滞后现阶段,小学德育教育手段普遍滞后,多以传统的讲授和书面教学为主,缺乏情感沟通和实践体验。
学校应该明确德育教育的目标和定位,将德育教育融入学科教育的全过程中。
学校可以设立德育教育的课程或活动,将学生的道德素养纳入综合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自觉意识。
德育教育的内容应该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如家庭美德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
德育教育的内容应该多样化、趣味性强,以增强学生的参与度。
学校可以在德育教育中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如多媒体教学、互动教学、情景模拟等,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学校应该鼓励教师开展情感教育,注重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和心理疏导。
4. 健全德育教育的评价机制对学生的道德素养和行为表现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评价,建立健全的奖惩机制。
学校可以加强与学生家庭的配合,共同监督学生的德育教育和行为表现。
5. 加强教师德育教育专业培训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德育教育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德育教育意识和能力。
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德育教育水平,推动教师更好地在教育实践中发挥作用。
小学德育教育现状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加强德育教育的定位、丰富德育教育的内容、创新德育教育的手段、健全德育教育的评价机制、加强教师德育教育专业培训等对策,可以有效提高小学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推动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不断改进和完善。
中小学德育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中小学德育模式的探索与研究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小学德育模式的探索与研究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
德育是教育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良好品德和积极情感态度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德育的概念、现状和发展趋势出发,探索中小学德育模式的重要性和创新方向。
一、德育的概念德育,是人类社会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方面。
它是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环节。
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要求政治挂帅,把德育摆在首位,以德治校,德育为先。
二、中小学德育的现状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方面,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逐渐提高,学校围绕学生的德育工作也日趋完善,德育工作逐渐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学生的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等品质还不够,一些学生的自律性差,缺乏良好的行为规范,存在一些道德失范现象。
三、中小学德育模式的探索与研究针对中小学德育现状中存在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德育模式,以完善德育工作。
要注重学生品德修养的培养。
德育工作需要从学生的心智和品德上下功夫,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要加强德育课程建设。
德育教育应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注重在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以及日常生活中进行德育教育。
要充分发挥德育主体作用。
学校、家庭、社会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主体,要形成合力,共同参与学生德育工作。
要构建全面德育评价体系。
德育的实施需要有相应的评价体系作为保障,以客观评价学生的品德操守和德育工作的成效。
四、中小学德育模式的创新方向在探索和研究中小学德育模式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创新。
要推进德育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当前,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德育教育活动,提高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要推进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教育需要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相结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小学德育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小学德育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小学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和道德素养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至关重要。
当前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来加以解决。
一、小学德育教育现状1. 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当前小学德育教育在一些学校中,往往只停留在做一些零星的活动和宣传,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
德育教育应该渗透到学校的方方面面,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去。
2. 偏重知识灌输在一些学校中,德育教育过于偏重知识灌输,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品德和做人的基本素养。
这种单一的教育方式难以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德育教育人才短缺一些学校德育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缺乏专业的德育教育人才,影响了德育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小学德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德育教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水平,培养一支懂德育教育、爱德育教育的专业化教师队伍。
2. 建立德育教育课程体系建立完善的小学德育教育课程体系,注重在课程中融入人文关怀和价值观培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深刻领会到道德品质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自主自律的品质通过学校开展一系列的德育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自主自律的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行为举止上做到自律自爱。
4. 健全德育教育考核机制建立健全小学德育教育考核机制,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表现进行全面评价,让学生在德育教育中有所感知、有所收获。
5. 强化与家庭的合作德育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家庭在其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致力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心理素质。
6. 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建立积极向上、阳光正气的校园文化氛围,树立正能量,让正气和正能量成为学校文化的主基调,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影响学生。
三、小学德育教育对策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1. 适当引导在德育教育对策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要兼顾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做到因材施教。
小学德育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小学德育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在当今社会,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德育教育不仅仅意味着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更应该成为其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德育教育存在一些现状和问题,需要我们思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目前,小学德育教育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 教育内容不够全面。
传统的德育教育主要围绕着道德规范和礼仪等方面展开,过分重视纸上谈兵,而忽视了实际行动和实践的重要性。
2. 教育方法单一。
小学德育教育普遍采用口头讲解和模范示范的方式,相对缺乏互动和实践的环节。
这种教育方法容易导致学生的被动学习,缺乏主动性。
3. 教育资源不足。
由于条件限制和资源分配不均,一些小学德育教育资源匮乏,导致教育质量不高。
为了改善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完善教育内容。
除了传授道德规范和礼仪知识外,应该扩展教育内容,包括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社交能力等方面,使德育教育更加全面。
2. 创新教育方法。
引入游戏、角色扮演等互动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道德和品质,激发他们的主动性与创造力。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使他们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加强教师培训。
通过开展相关培训,提高教师的德育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
建立教师交流平台,分享教育经验和教学方法,促进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和成长。
4. 调配教育资源。
增加小学德育教育的经费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和教学资源条件。
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确保每个学校和学生都能享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
5. 建立家校合作机制。
通过家长和学校的密切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
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家长会、家访等活动,与家长交流学生的情况和成长经历,共同制定学生的德育目标和培养计划。
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和问题需要我们重视和解决。
只有通过完善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加强教师培训、调配教育资源以及建立家校合作机制等方式,才能确保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得到全面发展,学生成为有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小学教育中德育问题研究6600字(论文)】
小学教育中德育问题的探讨和建议目录第一章绪论 (1)第二章基本概念界定 (2)2.1小学德育教育 (2)2.2小学德育教育实效性 (2)第三章小学德育教育现状分析 (2)3.1小学德育教育取得的成绩 (2)3.2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3)3.2.1小学德育教育观念古老 (4)3.2.2小学德育教育设置目标过于高大 (5)3.2.3德育教师道德素质参差不齐 (5)第四章小学德育教育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5)4.1转变德育教育观念,消除思想误区 (6)4.1.1取消考试成绩排名制度 (6)4.1.2宣扬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6)4.2教育者改变教育观念,合理设置教育目标 (7)4.2.1小学德育目标的主题应该更加广泛 (7)4.2.2德育教育从实际出发 (7)4.2.3德育的内容必须体现全面性 (7)4.3全面完善德育教师职业道德素质 (8)结论 (9)参考文献 (9)第一章绪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我国推进现代化教育一直以来的基本要求,长期以来我国对小学德育活动都高度关注,并对此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
如:2001年5月29日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强调“小学以生动活泼的课内外教育教学活动为主”。
2004年3月3日国务院印发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要“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将它作为“新世纪素质教育工程”重点实施对象之一。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3年)》提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充分体现了德育的重要性,学校教育的任务不仅仅局限于“教书”,更为重要的应该是“育人”。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报告均强调了学校“立德树人”的重要性。
国家教育部2017年8月17日发布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明确指出:“要精心设计、组织开展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当前中小学德育理论研究:现状、问题与前瞻
小 6 计 2
表 1 2 0 . 2 1 . 中小 学德 育研 究主题 分 类 0 71 001 -
学术 期 刊 论 文 博 士 论 文 士论 文 硕 核 心 期 币 非核 心 期 刊
与德育 、德育与各育 、德育评价等方 面。
二 、中小学德 育研 究现状 调查概 略
调 查 发 现 ,样 本 论 文 发 表 在 中文 核 心 期 刊计 2 2 , 占 1篇
( . %) 占51 5 、网 络 与 德 育 研 究 ( .5 )等 方 面 。相 对 而 占51%
言 ,关 于德 育 评 价 的研 究 较 少 ( . % ) 占2 4 。 4 本次调查搜集发表 在非核心期 刊上的学术 论文主要探 讨德育与其他 各育 ( 占全 部 学 术 论 文 的 51%) 网络 与 德 .5 、
师 、 教 育 管 理 ]作 者 占多 数 ,理 论 水 平 相 对 局 限 ,但 对 德 二
育 的实 践 、实 效 之 探 讨不 乏 独 到 的见 解 。 博 士 学 位 论 文 主
要 探 讨 的 范 围 在 德 育 原 理 及 哲 学 、德 育 教 师 专 业 化 及 德 育
资 源 开 发 、德 育 与各 育 的关 系 、 中华 文 化 传 统 对 现 代 德 育 的 启 示 、德 育 心 理 研 究 等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主 要 探 讨 的范 围
当前中小学德育理论研究:现状、问题与前瞻
金家新 易 连 云
[ 要 ] 本研 究  ̄2 0 年 1 摘 A 0 7 月 ̄2 1年 1 0 0 月期 间关 于 中小 学德 育研 究 的 学 术 论 文 、硕 博 毕 业论 文 的主
题 为样 本 ,分 析 当前 中小 学德 育理 论 研 究的 现 状 与存 在 的 问题 ,并 对今 后 的研 究作 出展 望 。
中小学德育趋势研究论文
中小学德育趋势研究论文xx年xx月xx日•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中小学德育现状分析•中小学德育发展趋势目•中小学德育教育的挑战与对策•结论和建议录01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的背景中小学德育现状和问题的背景当前社会对德育教育需求的背景研究背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现实意义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深远意义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分析中小学德育现状及问题探讨德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的实施情况提出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对策和建议研究当前社会对德育教育需求的特点和趋势02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分析德育理念、内容、方式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通过实地调查、问卷调查等手段,了解中小学德育实践中的具体情况,为研究提供现实依据。
实证研究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德育案例,深入剖析其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为德育改革提供借鉴。
案例分析法德育教师了解德育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现状和问题,探讨提高德育教师专业素养的途径和方法。
中小学生关注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学业成绩的学生在德育方面的特点和需求。
家长了解家长对德育的认识、参与程度以及影响孩子德育发展的因素,探讨家校合作推进德育教育的有效模式。
研究对象研究范围覆盖国内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经济水平的中小学,以体现研究的代表性和广泛性。
地域范围对德育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进行研究,探讨德育发展的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
时间范围研究范围03中小学德育现状分析德育教育内容分析德育课程设置分析中小学德育课程设置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
德育教材评价德育教材的内容、难易程度和实用性,是否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德育教育内容是否全面分析德育教育内容是否全面,是否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公德、礼仪等多个方面。
考察德育教育的教学方式是否多样化和具有互动性,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
小学德育现状与对策的研究
小学德育现状与对策的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家庭教育方式的变化,小学德育面临着一些挑战。
本文将探讨小学德育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小学德育的现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家庭教育的变化对小学德育产生了不利影响。
在过去,家长往往非常重视孩子的道德教育,注重培养他们的品德和价值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家长普遍忙于工作,无法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教育。
而且,现代科技的普及也让孩子们沉迷于网络游戏和手机等电子产品,缺乏与父母面对面的交流,无法得到正确的道德引导。
学校德育的重视程度不高。
小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而德育则经常被忽视。
教师普遍压力较大,很难在繁忙的教学任务之余,花时间与学生进行德育活动或开展德育课程。
学校的教育资源也有限,德育教材和教学设备不够完善,德育教师的培训和教育也亟待加强。
小学生自身的问题也增加了德育的难度。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对于他们来说,德育教育并不容易接受。
他们的心智发育不完善,缺乏自控力和责任感。
有些孩子性格内向,不愿意参与集体活动;有些孩子表现出过于自信和自负的特点,对他人持有傲慢态度。
这些问题使得德育工作更加具有挑战性。
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加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对于家长来说,应当认识到自己在孩子德育教育中的重要角色,注重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给予他们正确的道德引导。
社会应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支持和指导,为家长提供相关的教育资源和培训机会。
学校应增加德育教育的时间和资源。
学校应当制定完善的德育课程和活动计划,确保德育工作得到应有的关注和重视。
学校也应加强对德育教师的培训和支持,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加强小学生自身的德育教育。
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努力,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德育活动、举办德育演讲比赛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
家庭可以通过给予孩子良好的家庭环境和道德榜样,培养他们的道德素养。
小学德育面临着一些挑战,但也有相应的对策可供采取。
中小学德育走向研究
中小学德育走向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
如何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道德修养,已成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中小学德育走向研究的意义重大,本文将对中小学德育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做一些探讨。
我们来看一下中小学德育的现状。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小学德育工作主要侧重于灌输道德知识和教育学生遵守法律法规。
虽然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行为规范,但在实际效果上并不总是令人满意。
一方面,这种单向的传递方式容易让学生感到无聊和厌烦,德育课往往成为学生的负担。
单纯的知识灌输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感,学生只是机械地接受道德教育,难以将其转化为行为和态度。
中小学德育走向研究的首要任务是探索一种新的德育方法。
这种方法要能够使学生自主、积极地参与道德教育,激发学生的德育兴趣和潜力。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到社区服务活动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德育主题班会、情景剧等形式,让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能够得到讨论和解决,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
通过这种方式,德育活动能够更好地和学生的生活相结合,真正达到德育的目标。
中小学德育走向研究还应关注德育的评价体系。
德育工作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道德修养,但这些目标往往很难用标准化的测评方法来衡量。
中小学德育走向研究需要探索一种科学、客观的评价体系,既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道德发展情况,又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德育活动。
目前,一些地区已经开始探索使用综合评价、成长档案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德育发展情况,这些尝试给中小学德育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但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
中小学德育走向研究还应关注德育师资队伍建设。
作为中小学德育的主要实施者,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德育指导能力至关重要。
目前许多地区的教师在德育方面缺乏专业培训和指导,德育课程的设计和德育活动的组织也存在一些问题。
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研究现状探微论文.
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研究现状探微论文2019-01-28论文关键词:中小学德育现状焦点论文摘要: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研究工作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喜人局面,为促使外国教育事业的顺畅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目前我国中小学德育研究的焦点和兴奋点集中体现在五个方面,即德育工作的整体化创新、德育工作回归生活研究、德育观念现代化研究、德育工作者专业化研究及从“大德育”走向“小德育”等的研究。
这些研究兴奋点客观地展示着我国中小学德育研究的现状和水平。
目前,我们中小学德育研究异常活跃,形形色色的研究实验此起彼伏,研究成果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为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总体而言,中小学德育研究的形势令人振奋,研究问题日益集中,研究焦点正在形成。
实际上,这些研究焦点就客观地展示着我国中小学德育研究的现状和水平。
一、德育工作的整体化创新受全球化、信息化、价值多元化等社会思潮的冲击,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正朝着四面开花、各放异彩、不拘一格的方向发展,各种德育理论与实践层出不穷,相继呈现,不断丰富着我国中小学德育的研究领域。
从德育理念上来看,德育体验论、对话德育论、交往德育理论、生活德育论、德性论等各领风骚,为德育工作者提供了丰厚的观念智囊;从德育实践上来看,网络德育、生态道德教育、校本德育、叙事德育、活动德育、欣赏型德育等都是德育工作者创造出来的德育实践样式。
由此可以说,我国的德育理论深化了,德育实践丰富了,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视野与思路拓宽了。
然而,与之并行不悖的是,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离心”倾向日益明显,到底什么样的德育形态最适合我国中小学的需要开始成为令所有德育工作者头疼的问题。
如若对该问题给不出一个科学的答案,德育工作者极有可能在这五彩缤纷的德育理论面前无所适从、乱了阵脚。
所以,在吸收、统整、综合所有德育理论形态与实践样式的优势和智慧的基础上对德育工作进行综合创新、整体转换,就成为摆在我国德育研究者面前的一个关键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研究现状探微论文2019-01-28论文关键词:中小学德育现状焦点论文摘要: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研究工作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喜人局面,为促使外国教育事业的顺畅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目前我国中小学德育研究的焦点和兴奋点集中体现在五个方面,即德育工作的整体化创新、德育工作回归生活研究、德育观念现代化研究、德育工作者专业化研究及从“大德育”走向“小德育”等的研究。
这些研究兴奋点客观地展示着我国中小学德育研究的现状和水平。
目前,我们中小学德育研究异常活跃,形形色色的研究实验此起彼伏,研究成果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为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总体而言,中小学德育研究的形势令人振奋,研究问题日益集中,研究焦点正在形成。
实际上,这些研究焦点就客观地展示着我国中小学德育研究的现状和水平。
一、德育工作的整体化创新受全球化、信息化、价值多元化等社会思潮的冲击,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正朝着四面开花、各放异彩、不拘一格的方向发展,各种德育理论与实践层出不穷,相继呈现,不断丰富着我国中小学德育的研究领域。
从德育理念上来看,德育体验论、对话德育论、交往德育理论、生活德育论、德性论等各领风骚,为德育工作者提供了丰厚的观念智囊;从德育实践上来看,网络德育、生态道德教育、校本德育、叙事德育、活动德育、欣赏型德育等都是德育工作者创造出来的德育实践样式。
由此可以说,我国的德育理论深化了,德育实践丰富了,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视野与思路拓宽了。
然而,与之并行不悖的是,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离心”倾向日益明显,到底什么样的德育形态最适合我国中小学的需要开始成为令所有德育工作者头疼的问题。
如若对该问题给不出一个科学的答案,德育工作者极有可能在这五彩缤纷的德育理论面前无所适从、乱了阵脚。
所以,在吸收、统整、综合所有德育理论形态与实践样式的优势和智慧的基础上对德育工作进行综合创新、整体转换,就成为摆在我国德育研究者面前的一个关键问题。
进而言之,这种“整体化创新”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以德育工作为中心对各种德育理论进行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形成一套适合我国国情、学校校情的德育思路;以学生品德形成与发展为纽带来协调道德认识、情感、意志、行为,培育学生应对特定社会境遇、道德问题的道德智慧;以学校德育工作为线索来协调社会德育、家庭德育、网络德育,构建立体交叉、合力最大的德育网络,为学生品德的发展建立一条高速公路等等。
这些工作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德育工作者与教育者思考的重点问题。
二、德育工作要回归生活在90年代以前,德育工作者一直将德育视为一项道德规范、道德认识的传达活动、道德理论的教授活动,甚至认为它与一般的学科教学活动别无二致。
其结果,德育工作沦为课堂教学事件,沦为一种游离于生活之外,与学生的生活世界毫无关联的事情,学生对道德教育产生了一种无言的抵制情绪,导致德育影响难以深入学生的.心灵。
近年来,随之德育研究的深入,研究者越来越多地认为:德育源自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生活是德育的基础和源泉;一种合理的德育活动应该时刻保持与学生生活间的血肉联系,必须回归生活,获得德育活动的生动形象;德育必须在走进生活的同时将自己“隐藏”起来,着力构建一种“无痕”、“无言”的德育形态。
正是在此背景下,德育回归生活成为德育研究者们炙手可热的一个课题,并获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从现实生活出发,使道德教育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让儿童在生活中认识到道德法则对生活的重要性,认识到道德就在自己身边,是为保障自己生活服务的”。
[1]关注中小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去体验、去感悟、去经历,努力构筑一种社会与个体发展所期待的道德教育,这正是德育回归生活的真正目的所在。
在当前,德育到底回归什么样的生活?是日常生活还是非日常生活?怎样回归生活?回归生活与联系生活、面对生活的区别何在?到底是德育要回归生活还是面对生活等等,这都是让德育工作者绞尽脑汁的问题,是需要德育工作者给出创造性答复的问题。
因此,德育回归生活这一问题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德育研究的现实和状况。
三、德育观念现代化当前,现代化是许多社会领域追求的目标之一,是社会实践追求创新和自我超越的表现。
与之同理,德育也需要现代化,德育现代化的基础就是德育观念的现代化,德育的其他现代化内容,如德育手段、德育管理、德育内容的现代化等都是德育观念现代化的表现与延伸。
德育观念现代化是推动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稳步前进的引擎,是实现德育工作科学化、合理化的必由之路。
当前,学者们对德育观念现代化的研究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全面认识德育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把德育视为国家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中的一个能动因素来认识;对中小学德育的科学性进行反思和深究,提高德育目标、德育功能在人们心目中的认同度,切实转变德育工作的思路,创造一种服务于学生发展、社会进步、人类文明增进的德育观念形态;认识学生在德育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全面提高学生在德育工作中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摆正学生与教师间的地位,实现从灌输型德育向学习型德育、从规范性德育向发展性德育、从道德知识传授向道德素质提升的转变;推行全员德育、全程德育、全面德育的观念,贯彻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教学的所有环节都渗透德育、全面关注学生道德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等发展的德育理念,让学生在学校生活中顺利成长为一个“有道德的人”。
四、从“大德育”走向“小德育”中小学德育不是一项面面俱到的教育工作,而是有其特定的关注对象、目标定位的,那种将对学生的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心理教育等都一股脑地放进德育工作的做法,即所谓的“大德育”,日益为学校德育工作者所拒绝。
中小学德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基础品德,如尊重他人、善待他人、关爱他人、诚实守信、孝敬父母、关爱社会等品德。
一句话,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道德的方式去做人、做事、处世,学会用自己的道德“心”来控制自己的行为,而非用一定的政治标准、法律准则等去参与社会生活,处理社会关系,这就是“小德育”。
北京师范大学檀传宝教授的《学校道德教育原理》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这一转变的发生。
这一转变必将促使中小学德育工作把主要精力放在学生基本道德素养的培育上,促使德育工作者更加明确自己肩负的使命和责任。
叶澜教授指出,德育具有四个层次的内容:最基本的是以诚实守信为核心的“为人之德”,其次是责任心,再次是爱国,最后是追求自我完善的“立身之德”。
[2]应该说,这一概括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小德育”的基本内容。
德育是一个从爱己到爱人,从爱家到爱社会,从爱国到爱人类依次推进的过程,推己及人、爱及社会是当代德育应该具有的一种视野。
因此,那些基础品德的培养正是德育的重中之重、立根之基,正是中小学德育的直接目的、核心使命所在。
从“大德育”向“小德育”的转变体现着德育研究者对中小学德育工作认识的深化,体现着中小学道德教育正步入一个科学的轨道。
五、德育工作者专业化在中小学中,德育工作者主要包括两部分:德育课程的授课教师和学校的其他专职德育教师(德育处、团队专职教师)两部分。
所谓德育工作者专业化就是指按照专业的标准来培养、管理上述人员。
德育工作者专业化的基础是德育教师的专业发展。
实现德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性源自德育教学和德育工作自身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以及学校德育工作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按照综合性、高水平的德育教师专业标准来要求德育工作者是德育工作者专业化的实质。
德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主要是德育教师的职前与职后培训、德育教师自身的知识更新与其在德育实践中的积累。
[3]同时,德育教师的专业化与教师的德育专业化是两个密切相关的问题。
在西方,伴随着品格教育运动的兴起,开设专门德育课程的问题再一次被提出,德育专业化问题随之出现。
因此,教师德育专业化是德育教师专业化的前提。
要实现德育教师专业化,我们需要从三个方面来努力:其一,确立“将德育作为教育目的与教育任务同样重要”观念;其二,建立对所有教师的德育素养专业标准;其三,对狭义德育教师(即专职德育工作者)的专业标准提出有更高要求。
[4]六、德育实验研究活跃要推进德育工作的科学化,开展德育实验是一条有效路径。
在探索中认识德育、开展德育、改进德育是当代我国德育工作的一大优势。
同时,随着国家德育类课题申报、立项工作的有序化,一批有识之士、专业德育研究人员对德育实验研究青睐有加,倍受关注。
随之,德育实验研究在我国正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对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理性认识。
在这些实验研究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有:中央教科所开展的“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体验德育研究”实验、“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北京师范大学檀传宝教授开展的“欣赏型德育模式研究实验”、肖川教授等人开展的“主体性德育研究实验”、山东师范大学戚万学教授主持开展的“活动德育模式研究”实验、江西省黎川一中开展的“3+1”德育改革、黑龙江省小学开展的“德育整体改革”实验、广东省小学的开展的“信息化条件下德育课程改革”实验、重庆石柱中学校的“开发人性化德育校本教材的实验研究”等等。
这些实验的开展为开拓我国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新路径提供了可贵的探索和尝试,值得所有德育工作者重视和借鉴。
纵观上述研究焦点,我们不难发现:当代德育研究正日益呈现出面向实践、注重创新、专业发展的道路。
这一研究势头的形成有助于提升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实际效能,有助于拉近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间的距离,从而为促使我国德育研究工作健康、快速发展产生了积极功能。
参考文献[1]冯建军.儿童道德生活该如何加强.教育科学研究,2004(11).[2]骆风.上海市中小学生品德状况调查研究.思想理论教育,2006(11).[3]蓝维.德育专业化的关键.德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教育研究,2007(4).[4]檀传宝.德育教师的专业化与教师的德育专业化.教育研究,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