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讲 泥石流地质灾害勘查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流程与步骤详解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流程与步骤详解泥石流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经常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为了有效地预防和减轻泥石流灾害的影响,进行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探讨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的勘查流程与步骤。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的目的是了解泥石流的发生原因、规模、威力及受影响范围,以便为灾害防治工程的规划和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勘查工作主要包括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下面将结合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的实际需求,详细描述其流程与步骤。
首先,进行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之前,需要进行文献资料和现场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这包括搜集以往泥石流灾害相关的历史记录、报告和相关研究资料,并进行初步分析。
同时,也需要了解当地地质地形特征、气候条件以及人类活动情况等因素,这将对后续的勘查工作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接下来,进行野外调查。
野外调查是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的核心内容,它主要包括地质地貌调查、水文调查和泥石流沟渠调查等。
地质地貌调查是为了了解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面形态和地质构造等因素对泥石流的影响;水文调查则是为了获取区域降水量、径流量等与泥石流形成有关的水文资料;泥石流沟渠调查则是对可能产生泥石流的沟渠进行详细调查,包括地形图的绘制、沟渠深度、坡度和宽度等参数的测量等。
在野外调查完毕后,进行室内分析。
室内分析一般包括地质分析和水文分析。
地质分析根据野外调查获取的地质资料,对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包括岩性、断层、斜坡稳定性等方面的分析,以评估泥石流灾害的潜在危险性。
水文分析则是根据野外调查获取的水文数据,进行水文参数计算和模拟,包括降水量、径流量等因素的分析,以预测泥石流灾害的可能性和规模。
最后,根据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的结果,进行泥石流灾害的评估和预测。
评估和预测是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的重要环节,它可以为工程的规划和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地质、水文等因素的综合分析,可以评估泥石流灾害的概率和威力,确定灾害防治工程的需要和重点,同时也可以为灾害的预测提供支持。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中的地质调查与分析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中的地质调查与分析泥石流灾害是一种具有破坏性的地质灾害,严重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为了有效预防和减少泥石流灾害的发生,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起着重要的作用。
地质调查与分析是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地质情况的全面了解和分析,可以为工程设计提供准确的档案资料和科学的依据。
在进行地质调查前,需要对调查区域的基本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
首先,对于可能产生泥石流的地质地貌进行分类和划分。
常见的泥石流发生产地包括高山峡谷地带、斜坡地带、冰川和积雪区、火山喷发区等。
其次,了解调查区域的地下水情况和土壤特性。
地下水是泥石流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必须掌握地下水位、地下水流动等重要信息。
掌握土壤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工程地质特性,如土层的厚度、稳定性等也是必不可少的。
地质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野外勘查和室内分析。
野外勘查是对于调查区域内地貌、土壤、地下水、山体情况等的实地考察,是对泥石流形成和发展机制的直观了解。
野外勘查的主要方法包括地形地貌观察、地层观测、地下水位测定、土壤采样等。
地形地貌观察是通过观察调查区域的地形、河流、山脉等地物特征,判断该地区是否容易发生泥石流。
地层观测是通过观察剖面的沉积层和岩层,了解岩石的稳定性和泥石流的可能性。
地下水位测定是利用水位计等工具测量地下水的深度和水流速度,从而判断地下水是否会对泥石流的形成产生影响。
土壤采样可以获取调查区域内土壤的物理力学性质,评估土壤的稳定性和透水性,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室内分析是对野外勘查获得的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以获取更为精确的数据和结论。
常用的室内分析方法包括颗粒分析、水质分析、土壤力学性质测试等。
颗粒分析是通过对土壤样品中颗粒粒径和比重的分析,确定土壤的颗粒组成和工程性质。
水质分析主要是针对地下水和地表水,通过分析水质中溶解物和悬浮物的成分,判断水质对泥石流产生的影响程度。
土壤力学性质测试是通过实验测定土壤的抗剪强度、压缩性和渗透性等指标,评估土壤的稳定性和抗泥石流能力。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中的工程地质勘察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中的工程地质勘察泥石流是一种自然灾害,常发生在多山的地区。
由于其破坏力巨大,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因此进行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十分重要。
在该勘查中,工程地质勘察起着核心作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工程地质勘察的内容和方法。
工程地质勘察是为了确定建设工程中所需地质信息,以确定工程建设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经济性。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察分为宏观地质调查和微观地质调查两个方面。
宏观地质调查主要包括地貌、地层、断裂构造和地下水等方面的调查。
其中,地貌调查是泥石流防治工作的基础。
泥石流的形成与地貌密切相关,因此需要了解地貌的特征,如地势起伏度、河谷排列等,以便预测泥石流的产生和流动路径。
地层调查是为了了解地层的组成和性质,判断地层中泥石流锚点的稳定性。
断裂构造调查是为了了解断裂构造对泥石流形成和运动的影响,判断场地的稳定性。
地下水调查是为了了解地下水位的高低和变化情况,以便预测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和方向。
微观地质调查主要包括地层、土壤和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的测定。
地层物理力学性质的测定是为了确定地层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土壤物理力学性质的测定是为了判断泥石流岩体脆弱性和稳定性,进而确定防治工程的设计参数。
岩体物理力学性质的测定是为了确定岩体承载力和稳定性,以便选择适当的防治措施。
在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中,还需要进行工程地质灾害隐患点调查和灾害评价。
工程地质灾害隐患点调查是为了确定泥石流发生的主要地点,以便布置监测设备和防治工程。
灾害评价是针对泥石流灾害进行的评估,包括灾害规模、破坏范围和危险程度的评价,为后续防治工程提供参考依据。
在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中,工程地质勘察的方法多样。
其中,宏观地质调查可以采用航空遥感、卫星遥感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
航空遥感能够获取大范围的地貌信息,卫星遥感则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地貌数据。
实地调查是为了验证遥感数据的准确性和补充细节信息。
微观地质调查主要采用室内实验和野外试验相结合的方法。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的地质勘查要点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的地质勘查要点泥石流是一种自然灾害,由于地质条件的不同,每个地区泥石流的特点也不尽相同。
因此,在进行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时,应根据具体的地理环境和地质条件,确定合适的地质勘查要点,以确保工程的可行性和稳定性。
下面将介绍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的地质勘查要点。
1.地质概况调查在进行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时,首先需要对所在地区的地质情况进行概况调查。
包括地形地貌特征、地层结构、岩土层分布、地下水位以及历史泥石流情况等。
通过对地质概况的调查,可以初步了解该地区的泥石流发生潜力和影响范围。
2.地质灾害历史回顾了解泥石流灾害的历史情况对于工程勘查至关重要。
通过查阅历史文献、调查当地居民、采集现场照片和视频等材料,可以了解过去泥石流活动的频率、规模和影响范围。
这将为工程设计提供重要参考,以避免再次发生类似的灾害。
3.地形地貌特征调查地形地貌特征是泥石流发生的重要条件之一。
通过详细调查地表过程、地貌特征和地势变化,可以判断泥石流的形成机理。
例如,高地势地区与低地势地区之间的梯度变化、河流侵蚀、土石流物质堆积等。
4.地层结构和岩土层分布调查地层结构和岩土层的分布情况对泥石流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钻孔取样、地下水位测量等勘查方法,了解地层结构和岩土层分布,以确定泥石流发生的潜在区域和路径。
同时,还需要对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孔隙度、含水量和渗透性等进行详细研究,以评估工程稳定性。
5.地下水位调查地下水位是泥石流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泥石流通常在降雨后或冰雪融化后发生,而地下水位的高低会直接影响泥石流的规模和速度。
通过地下水位的调查,可以预测泥石流的发生时机和可能的规模。
6.泥石流物质特性调查了解泥石流物质的特性对于工程设计和防治措施的制定非常重要。
泥石流物质的颗粒大小、含量、密度等参数将影响沉积体的稳定性。
泥石流物质中含有大量的泥沙和石块,通过对其成分的分析,可以评估其运动特性和破坏能力。
泥石流地质环境与工程勘查方法
泥石流地质环境与工程勘查方法泥石流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自然灾害,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减少泥石流灾害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对泥石流地质环境进行深入研究及工程勘查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针对泥石流地质环境与工程勘查方法展开讨论。
泥石流地质环境是指泥石流形成所需的地理、地质、气象和水文条件等。
了解和分析泥石流地质环境是进行工程勘查的关键。
首先,研究区域的地理环境对泥石流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陡峭的山地地形和大量的降水是泥石流形成的重要条件之一。
其次,地质条件也是决定泥石流形成的关键因素。
地质构造的活动、岩性的差异以及地层的均一性都会影响泥石流的发生。
此外,气象和水文因素也是泥石流发生的关键因素。
降雨量的大小、降雨时间的分布、土壤的含水量、地下水位等都会对泥石流的发生产生重要影响。
为了准确勘查和评估泥石流的风险,我们需要采用一系列确切的工程勘查方法。
首先,地质勘查是最基础的方法之一。
地质勘查通常包括对地层、岩石、构造和地下水等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
通过研究区域的地质构造和地层分布情况,可以揭示泥石流形成的物质基础,并为后续的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其次,水文勘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
水文勘查主要包括对降雨量、径流量和地下水位等进行监测和分析。
通过对水文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可以了解泥石流形成的水文背景,并判断出泥石流的爆发可能性。
另外,还可以采用遥感技术进行泥石流地质环境的勘查。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卫星影像和航空遥感图像等,获取大范围的泥石流地质环境信息,为区域规划和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除了以上提到的方法,地质工程勘查也是重要的手段之一。
地质工程勘查主要包括地质地貌调查、地质灾害调查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等。
通过对地质灾害的调查和风险评估,可以知道泥石流的规模、危险度和扩散范围等。
通过对地质灾害的调查和分析,可以制定相应的工程措施,减少泥石流的破坏力。
例如,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域,可以采取护坡、防渗、排水和退化等一系列的技术措施,以保护人类生命财产安全。
泥石流地质灾害勘查和防治
泥石流地质灾害勘查和防治发布时间:2021-06-29T10:59:20.000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5期作者:张倩[导读] 摘要:近些年,我国的地质灾害发生比较频繁。
河北省地矿局第五地质大队河北唐山 063000摘要:近些年,我国的地质灾害发生比较频繁。
其中,泥石流是山区常见的重大地质灾害之一,给人民群众财产和生命安全带来很多不利影响。
本文通过对泥石流的分类、形成条件、启动特征及危害进行了详细介绍,进一步提出泥石流灾后治理措施,避免受泥石流威胁区域内的人和物遭到二次伤害。
针对现有的治理措施提出一点建议,希望为泥石流的治理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泥石流;形成条件;危害;治理措施引言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强泥石流防护与治理”,习近平总书记也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要做好泥石流的防护与治理工作,这为新时期我国做好泥石流防治工作注入了动力,指明了方向。
由于特殊的地理地貌及各种人为因素的影响,我国是世界上受地质灾害侵袭最频繁、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加强泥石流防护与治理的相关研究,出台更为得力有效的治理措施,对于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泥石流的危害1.1堵塞河道山区沟谷的泥石流会流入河道,阻断河流,使得堵塞段河流上游的水位快速上涨,河道堆积形成一个堰塞湖。
2020年四川丹巴县半扇门镇梅龙沟发生泥石流,造成小金川河被阻断,水位迅速上涨,形成一个堰塞湖。
导致烂水湾段道路中断,威胁下游六个乡镇,紧急疏散数千名受灾群众。
1.2气候因素气候因素同样是造成泥石流频发的重要自然原因之一。
仔细梳理近年来我国各地发生的泥石流原因不难发现,很多泥石流的发生均和大暴雨以及长时间降雨有关,一次强度较大的降雨,不仅会直接造成洪涝灾害,而且可能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例如,在我国四川、重庆等地,由于降雨量的60%~70%主要集中在6-9月,因此,这几个月也正是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高发时期,可以说,暴雨是激发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首要因素。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步骤与方法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步骤与方法泥石流是一种自然灾害,常常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减少泥石流灾害带来的损失,进行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的步骤和方法。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的第一步是调查勘察,主要是对潜在泥石流危险区进行初步调查。
这个步骤要求了解区域的地质、地貌、降雨情况等,以便评估泥石流发生的潜力和范围。
勘查人员需收集相关地质地貌图、降雨记录以及历史泥石流事件记录等资料。
同时,还要对存在的沟谷、沟谷侧壁、山坡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勘查可能引发泥石流的源区、通道、堆积区的位置和条件。
第二步是进行泥石流风险评估,主要是为了确定泥石流灾害的规模和对人类和财产的威胁程度。
风险评估需要采用合适的方法对可能引发泥石流的地形、地质等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通过对地形的测量和建模,结合历史泥石流事件资料,可以预测泥石流可能的运动轨迹和范围。
此外,还要评估可能受到泥石流的威胁的人口、建筑物、交通设施等,以确定防治措施的优先级。
第三步是制定防治方案。
根据前两个步骤的调查和评估结果,制定出针对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的方案。
这个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地形、地质、降雨情况以及社会经济因素等。
防治方案包括结构措施和非结构措施。
结构措施可以包括建设拦挡泥石流的坝体、边坡加固等。
非结构措施可以包括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建立预警系统、加强监测等。
第四步是进行技术经济评价。
在制定防治方案后,需要进一步进行技术经济评价,确定防治工程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技术经济评价可以通过对防治工程的建设、运行和维护成本进行估算,与预期的经济效益进行比较。
同时,也可以进行风险成本评估,考虑如果没有进行防治工程,可能会造成的损失。
最后一步是进行方案实施和监督。
在得到技术经济评价的结果之后,可以进行防治工程的实施。
实施过程需要对施工质量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工程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
同时,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对工程的运行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泥石流灾害的工程勘查方法与原则
泥石流灾害的工程勘查方法与原则泥石流是指在山区、丘陵沟壑地带由于暴雨、冰雪融化等引起的陡坡山地流水冲刷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灾害。
泥石流不仅对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还对环境产生长期影响。
因此,为了预防泥石流灾害,准确勘查是至关重要的。
在泥石流灾害的工程勘查中,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原则是综合考虑。
泥石流发生的原因非常复杂,涉及地质、地形、气象等多个因素。
因此,在勘查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可能产生泥石流的区域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以便获取准确信息。
第二原则是全面检查。
勘查工作应覆盖可能发生泥石流的所有区域。
对于复杂的山地和沟谷地区,应采用多种勘查方法,如地质勘查、地形测量、遥感技术等,以获得全面、准确的数据。
第三原则是定量分析。
泥石流灾害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因此,对潜在泥石流灾害风险进行定量分析非常重要。
勘查过程中,可以使用地质剖面图、地形图、遥感图像等工具,通过对地质条件、水文条件、降雨情况等进行详细分析,得出潜在泥石流的容易发生区域和规模预测。
第四原则是实地验证。
勘查结果需要通过实地调查来验证。
工程勘查人员应亲自走访可能受泥石流影响的区域,观察现场地质特征、地形状况及水文条件,并与勘查时获得的数据进行对比,以验证勘查结果的准确性。
在泥石流灾害的工程勘查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第一,地质调查。
地质调查是泥石流工程勘查的基础。
通过收集区域的地质、地貌、构造等相关资料,了解研究区域的地质条件,包括岩石的性质、结构、断层、节理等。
同时,地质调查还可以揭示泥石流形成的过程和机制。
第二,地形测量。
地形测量是获取区域地形信息的手段。
通过使用测量仪器,如全站仪、GPS等,进行地面高程、坡度等参数的测量,可以得到地形剖面图,为分析地形条件和评估泥石流隐患提供数据支持。
第三,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是指利用人造卫星和航空器对地球表面进行观测、感知,获取地表特征和信息。
通过遥感图像的解译和分析,可以确定可能发生泥石流的区域,并进一步了解潜在泥石流的特征和规模。
泥石流地质灾害勘查
二、泥石流调查工作要点
(二)泥石流调查 1、调查目的 • 对暴发泥石流可能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流域沟谷,针
对泥石流的形成要素和泥石流特征,通过调查与判别,区 分泥石流沟(含潜在泥石流沟)和非泥石流沟,确定易发 程度和危害等级并对泥石流沟、潜在泥石流沟的防治方案 提出建议
主要内容 一、泥石流勘查设计书编制要点 二、泥石流调查工作要点 三、泥石流勘查工作要点
一、泥石流勘查设计书编制要点
勘查设计书编制(10) 1 前言
包括任务来源、目的任务、交通位置、社会经济概况、 以往工作程度 2 自然条件和地质环境概况 • 包括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地层岩性、地质构造、 • 新构造运动及地震 • 水文地质概况、工程地质概况及人类工程活动及其影响
二、泥石流调查工作要点
(二)泥石流调查 2.3、地质调查 2.3.2 地质构造 查阅区域构造地质图或现场调查流域内断层的 展布与性质、断层破碎带的性质与宽度、褶曲 的分布及岩层产状,统计各种结构面的方位与 频度
二、泥石流调查工作要点
(二)泥石流调查
2.3.3 新构造运动与地震 从区域地质构造及流域地貌分析新构造运动特
二、泥石流调查工作要点
(二)泥石流调查 2、 调查工作内容 2.2 自然地理调查
2.2.1 地形:量测流域形状、流域面积、主沟长度、沟床 比降、流域高差、谷(山)坡坡度、沟谷纵横断面形状、 水系结构和沟谷密度等地形要素
二、泥石流调查工作要点
(二)泥石流调查 2.2.2 气象: 主要收集或观测各种降水、气温资料。降水资 料主要包括多年平均降水量、降水年际变率、年 内降水量分配、年降水日数、降水地区变异系数 和最大降水强度,尤其是与暴发泥石流密切相关 的暴雨日数及其出现频率、典型时段(24h、 60min、10min)的最大降水量及多年平均小时降 雨量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方法论述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方法论述泥石流是一种自然灾害,由于其突发性和破坏性,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和减轻泥石流灾害带来的损失,进行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的勘查工作至关重要。
本文将论述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的方法。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是在进行工程设计和建设前的必要步骤。
其主要目的是确定泥石流灾害的潜在危险性和风险程度,为灾害防治工程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提供准确的数据和依据。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的方法主要包括资料调查、野外调查和实验室分析。
首先,资料调查是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收集和整理历史上的泥石流灾害数据和相关文献资料,可以了解该地区的泥石流活动史和灾害特征。
其中包括泥石流发生频率、规模、运动速度、流量等信息,以及泥石流的形成原因、地质条件和气象因素等。
通过资料调查可以初步评估泥石流灾害的潜在危险性和发生风险,为后续的野外调查提供基础数据。
其次,野外调查是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的重要环节之一。
野外调查是指通过现场实地考察和观测,获取泥石流灾害现象和地质条件的详细信息。
根据资料调查的结果,选择泥石流灾害较为频发的地区进行野外考察。
野外调查主要包括地形地貌的测量和勘察、地质构造的观察和分析、泥石流活动的迹象和危险因素的识别等。
通过野外调查可以进一步了解泥石流灾害的发生机制、运动路径和危险区域,为灾害防治工程的设计和建设提供准确的数据和依据。
最后,实验室分析是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采集泥石流样本,并进行一系列的实验室分析。
实验室分析主要包括泥石流的颗粒组成和粒径分布、土壤力学性质、液态指数、流变特性等。
通过实验室分析可以进一步了解泥石流的物理性质、流动特性和危害程度,为灾害防治工程的设计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方法主要包括资料调查、野外调查和实验室分析。
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全面、准确地评估泥石流灾害的潜在危险性和发生风险,为灾害防治工程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的地质调查要点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的地质调查要点泥石流是一种具有强烈破坏性的自然灾害,常常带来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减少泥石流灾害带来的危害,进行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时,地质调查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本文将介绍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的地质调查要点。
首先,进行地质调查时应关注地形地貌特征。
高山地区常常是泥石流发生的主要地区,需要对区域的地形特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需要关注的地形地貌特征包括山势陡峭、河流梯度大、河谷狭窄等。
此外,还需要了解地表坡度、坡向、水系分布等因素,这些因素与泥石流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
其次,对区域内的岩性进行详细调查。
岩性是泥石流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不同的岩性对泥石流的引发和运动方式有不同的影响。
因此,在地质调查中需要对区域内的岩性进行详细的了解和描述。
包括岩石的类型、岩性的特征、岩石的强度、岩层的结构等。
特别需要关注的是易于破坏和侵蚀的岩性,这些岩性更容易形成泥石流。
第三,水文地质特征是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的重要内容。
水文地质条件对泥石流的形成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于区域内的地下水文地质条件要进行仔细的调查。
包括地下水位、渗透性、水文地质剖面等参数的测定。
此外,还需要了解区域内的降雨量情况和降雨特点,这对泥石流的爆发和运动有直接的影响。
再次,进行地质调查时需要关注地表覆盖物的情况。
地表覆盖物是泥石流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覆盖物包括植被覆盖、土壤类型、土壤的稳定性等。
需要对植被覆盖的种类和密度进行调查,了解植被对土壤稳定性的影响。
此外,还需要了解土壤的类型和含水量等参数,这对泥石流的运动有直接的影响。
最后,进行地质调查时还需要了解历史泥石流事件的发生情况。
通过对历史泥石流事件的调查和分析,可以了解到泥石流的规模、频率、运动路径等信息。
通过这些信息可以对未来泥石流的发生和发展进行预测和评估,为防治工程的规划和设计提供依据。
总结起来,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的地质调查是减少泥石流灾害危害的重要环节。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中的地质勘察方法与技术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中的地质勘察方法与技术泥石流是一种由于山体滑坡、泥石流或暴雨等原因,使土石质量流动的自然地质灾害。
它所造成的破坏性很大,不仅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威胁,还对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地预防和减轻泥石流灾害,进行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是至关重要的。
地质勘察是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中的核心环节,为工程设计提供准确可靠的地质数据和信息。
本文将从地质勘察方法和技术两个方面,介绍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中的地质勘察方法与技术。
地质勘察方法是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地质勘察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地质构造、地层特征、地下水位和土石性质等信息,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在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中,常用的地质勘察方法包括地表观测法、地下观测法和地质雷达探测法等。
地表观测法是一种常用的地质勘察方法。
它通过对地表地貌、植被和土层厚度等进行观测,了解地质构造和地层地质情况。
地表观测法在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中可以通过对泥石流活动历史的研究,了解泥石流的发生频率和规模,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此外,还可以通过对陡坡的地貌特征和植被的分布情况等进行观测,判断泥石流的可能发生区域和规模,从而指导工程设计和防治措施的制定。
地下观测法是另一种常用的地质勘察方法。
它主要通过钻探、取样和地下水位观测等手段,了解地下地质构造和地层情况。
在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中,地下观测法可以通过钻孔和取样,获取地下土石质量和力学性质的数据,以及地下水位、水文地质等重要信息。
这些数据和信息对于工程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工程师准确评估地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地质雷达探测法是一种非侵入性地质勘察技术。
它通过向地下发送雷达波并接收反射波,利用地下介质的电磁性质,获取地下的构造和性质信息。
在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中,地质雷达探测法可以实现对泥石流体积和泥石流体性质的无损探测,为工程设计和防治措施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泥石流灾害区地质环境调查及工程勘察要点
泥石流灾害区地质环境调查及工程勘察要点泥石流是一种具有破坏性的自然灾害,经常在山区或陡峭地形发生。
由于其突发性和威力巨大,泥石流对人类和物质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因此,进行泥石流灾害区的地质环境调查和工程勘察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泥石流灾害区地质环境调查及工程勘察要点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泥石流灾害区地质环境调查要充分了解地质背景和泥石流发生机理。
地质背景包括地形、地貌、构造特征以及地质构造活动等。
了解地质背景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泥石流发生的原因和规律。
发生机理主要包括降雨诱发、斜坡破坏和土质条件等因素。
通过了解泥石流的发生机理,可以预测可能发生泥石流的区域,提前采取相应的防灾措施。
其次,需要进行泥石流灾害区的地质调查,确定潜在的泥石流沟、泥石流堆积区、泥石流河道等重要地质要素。
这些地质要素对于判断泥石流的危险性和规模具有重要意义。
地质调查需要通过地质剖面、地质钻探、地质地貌特征等方法进行。
同时要注意采集样品进行室内地质力学测试,分析土壤和岩石的性质,判断其抗冲刷和抗滑动能力。
然后,进行灾害区的水文调查。
水文数据的收集是评估泥石流灾害潜在风险的重要依据。
水文调查主要包括降雨量、径流量、河流水位、河床形态等指标。
通过分析水文数据,可以了解降雨特征、河流涨水位及其对泥石流产生的影响程度。
同时,还需要了解潜在的泥石流径流路径和泥石流的输运能力,以确定潜在的泥石流危险区域。
在工程勘察方面,需要进行土地利用调查。
土地利用调查旨在了解泥石流灾害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和规划,以及泥石流灾害的影响程度。
通过土地利用调查,可以确定泥石流灾害区的重要设施、人口分布和建筑物等。
同时,还要考虑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的合理性,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此外,工程勘察还需要进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是确定泥石流灾害区危险性和风险程度的重要手段。
通过风险评估,可以制定合理的防灾措施和规划,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风险评估主要包括泥石流灾害的潜在风险、暴露度、脆弱性和风险程度等指标。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的技术方法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的技术方法泥石流灾害是一种自然灾害,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重大威胁。
为了有效地减轻泥石流灾害带来的损失,进行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的技术方法主要包括地质调查、水文观测、地形测绘和工程勘察等。
首先,地质调查是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的重要一环。
地质调查需要确定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断裂与褶皱等地质特征,以便分析泥石流形成的原因和发展趋势。
通过分析地质因素,可以确定泥石流的可能发生区域和灾害程度,从而为防治工程提供参考依据。
其次,水文观测是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水文观测需要对流域内的降雨情况、河流水位、地下水位等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收集。
通过对水文数据的分析,可以判断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以及预测泥石流的流量和速度。
同时,在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中,水文观测还可以帮助确定排水设施和护岸等工程措施的尺寸和位置。
地形测绘是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地形测绘可以通过现场测量或使用航空遥感技术来获取地形数据,包括地势高程、坡度、坡向、地下水位等信息。
这些地形数据对于分析泥石流形成和发展的地貌条件至关重要。
同时,地形测绘还可以为防治工程设计提供基础数据,如规划泥石流防治岗位、修建护岸等。
最后,工程勘察是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的关键环节。
工程勘察需要对泥石流发生地区的整体情况、建筑结构、人口分布等进行详细调查,以确定合理的工程防治方案。
工程勘察还需对地质条件、地下水位、坡度坡向等进行实地勘察,并进行工程地质钻探等工作,以确保泥石流防治工程的稳定性和可行性。
总之,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的技术方法涉及地质调查、水文观测、地形测绘和工程勘察等多个方面。
这些技术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可以为工程设计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减少泥石流灾害对人类生命和财产的威胁。
为确保勘查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依靠专业的团队和先进的技术设备,使勘查结果能够真实反映泥石流灾害的特征和规模,为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有力支持。
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的主要内容解析
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的主要内容解析泥石流地质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特别是在山区和丘陵地带,经常发生泥石流灾害,给当地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重大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和减轻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影响,进行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的主要内容如下。
首先,在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中,需要对勘查区域的地质背景进行充分的了解。
这包括地质构造、岩性、断裂带、岩石强度等地质信息的调查与分析。
只有充分了解勘查区域的地质背景,才能对可能发生的泥石流地质灾害进行科学的评估和预测。
其次,在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中,需要进行泥石流活动性的研究。
这包括泥石流历史、频率、规模等方面的调查与分析。
通过对泥石流活动性的研究,可以对勘查区域内泥石流的危险性进行评价,并为有效的防治工程提供依据。
再次,在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中,需要进行地表形态、地质构造和地质工程特征的调查。
这包括对地表形态特征、岩体稳定性、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调查与分析。
通过对地表形态和地质构造的调查,可以评估勘查区域的地质灾害风险,并为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此外,在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中,还需要对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可行性进行评估。
这包括对防治工程的技术方案、成本效益、社会经济影响等方面的研究与评估。
通过对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可行性评估,可以确定最合适的防治工程方案,并保证工程的效果和可持续发展。
最后,在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中,需要进行勘查区域的监测与预警体系建设。
这包括地质灾害监测设备的安装与运行、泥石流预警系统的建立与运行等。
通过监测与预警体系的建设,可以及时发现泥石流地质灾害的迹象,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灾害发生。
综上所述,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勘查区域的地质背景的了解、泥石流活动性的研究、地表形态和地质构造的调查、防治工程方案的可行性评估以及监测与预警体系的建设。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的地质勘探技术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的地质勘探技术泥石流是一种自然灾害,常常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的损失。
为了有效地防治泥石流灾害,地质勘探技术在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地质勘探技术,包括地震勘探、钻孔勘探、地面测量和遥感技术。
地震勘探是一种非常常见且有效的地质勘探技术,其可以通过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特性来了解地下岩土层的分布和性质。
在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中,地震勘探可以用于确定地质构造和泥石流活动危险性区域。
通过地震勘探所得到的数据,可以帮助工程师们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避免因地质问题而导致的泥石流灾害。
钻孔勘探是另一种重要的地质勘探技术,通过钻孔可以获取地下岩土层的实际样本,用于进行物理和力学性质的测试。
在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中,钻孔勘探可以用于了解地下水位和下伏岩层的属性等关键信息,从而更好地评估泥石流灾害的潜在风险和规模。
此外,钻孔勘探还可以用于监测泥石流地质体的运动情况,预测泥石流的发生和发展趋势,以便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治措施。
地面测量技术也是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中不可或缺的地质勘探技术。
地面测量技术可以通过测量地表的高程、形态和变形等地貌特征,来推测地下的岩土层的分布和特性。
通过地面测量可以建立地形和地物的数字模型,从而评估泥石流运动路径的可能性,预测泥石流运动的规模和速度。
这些信息对于制定合理的安全区划和选择适当的防灾措施非常重要。
最后,遥感技术也是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中一种高效的地质勘探技术。
遥感技术利用航空或卫星遥感图像,可以获取大范围的地表信息。
通过遥感图像的解译和分析,可以识别出泥石流地质体的分布、形态和特征等关键信息。
遥感技术还可以提供多时期和多尺度的地表信息,从而更好地评估泥石流灾害的时空演变规律,为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地质勘探技术在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包括地震勘探、钻孔勘探、地面测量和遥感技术。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的地质勘查要求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的地质勘查要求泥石流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于山区地区的居民和基础设施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减少泥石流灾害带来的影响,进行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的勘查是非常重要的。
地质勘查是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的一个重要方面,正确认识地质勘查的要求能够提高工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首先,地质勘查需要充分了解地层情况和地质构造特征。
泥石流的发生与地质条件密切相关,因此了解地层情况和地质构造特征对于预测泥石流的发生和扩展具有重要意义。
地质勘查应该对勘查区域的地层进行详细的调查和测量,包括地层的岩性、厚度、分布等特征;同时,还需要调查地质构造,如断裂、倾角、节理等,以便了解地层变化和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
其次,地质勘查需要研究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情况。
水的存在是泥石流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泥石流的形成和发展。
在地质勘查中,应该详细了解勘查区域的地下水位、渗透性、流动速度等参数,同时也需要调查附近的水资源状况,以便更好地预测泥石流的潜在风险和规划防治措施。
此外,地质勘查还需要关注地表覆盖物和土地利用情况。
在山区地区,地表覆盖物和土地利用情况直接影响泥石流的形成和扩展。
通过对勘查区域的地表覆盖物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可以了解泥石流形成的物质来源和运动途径;同时,调查土地利用情况可以评估人类活动对泥石流形成和扩展的影响。
这些信息能够指导泥石流防治工程的规划和设计,降低灾害风险。
最后,地质勘查还需要参考历史资料和监测数据。
历史泥石流灾害的发生可以为地质勘查提供宝贵的经验,通过研究历史灾害的规模、范围和影响,可以更好地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泥石流。
此外,监测数据也是地质勘查的重要依据,包括地震监测、降雨量监测等。
这些数据可以提供实时的信息,帮助评估泥石流的潜在风险,为防治工程的勘查和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地质勘查在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要做好地质勘查,需要充分了解地层情况和地质构造特征,研究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情况,关注地表覆盖物和土地利用情况,参考历史资料和监测数据。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中的地质力学勘察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中的地质力学勘察泥石流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生命和财产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地防治泥石流灾害,地质力学勘察在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地质力学勘察是通过对地质条件进行详细研究和分析,预测泥石流灾害发生的概率和规模,为防治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在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中的地质力学勘察中,首先需要进行地质条件的调查和分析。
这包括对地质构造、岩性、地层的状况进行详细的勘察。
通过对地质构造的研究,可以了解地层的分布和演化过程。
而岩性和地层的状况则是判断地质体稳定性的重要依据。
此外,还需要进行地下水条件的调查。
地下水是导致泥石流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了解地下水的水位、流动方向和流速等参数,可以判断泥石流形成的潜在风险和可能的发生区域。
在地质力学勘察中,还需要进行地质灾害历史调查。
通过对过去发生的泥石流灾害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得到泥石流的频率和规模,从而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灾害规模和影响范围。
此外,还可以借鉴历史灾害中的防治经验,为防治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地质力学勘察的重点是对泥石流发生的机理和过程进行研究。
通过对泥石流的特点进行分析,可以了解泥石流的运动特性、速度、流量等参数。
同时,通过对泥石流的成因和发生机制进行研究,可以预测泥石流的潜在危险和可能的发生区域。
这对于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在地质力学勘察中,还需要进行地形地貌的勘测。
通过对地势、地貌的分析,可以了解泥石流形成的条件和发生的趋势。
同时,还需要对河流、沟谷的情况进行调查,因为泥石流灾害多发生在陡坡、河谷等地形地貌复杂的地区。
根据地质力学勘察的结果,还可以进行泥石流灾害的潜在危险性评估。
通过对地质条件和地质灾害历史的分析,可以判断泥石流灾害的潜在风险和可能的影响范围。
在潜在危险性评估的基础上,可以制定适当的防治措施,减少泥石流灾害对生命和财产的威胁。
总之,地质力学勘察在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泥石流地质灾害勘查
泥石流地质灾害勘查流地质灾害的勘查目的、任务及勘查部署原则、工作方法等内容。
关键词】泥石流;地质灾害;勘查1 勘查目的、任务1.1 目的查明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基本特征、危害程度和危险性,提出泥石流防治工程方案建议,为防治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1.2 任务1.2.1 在收集已有地质、气象、水文资料的基础上,对泥石流灾害的形成条件、发育历史、堆积特征、发展趋势与危害等实地调查、评价泥石流易发程度;1.2.2 提供治理工程设计所需的泥石流特征参数和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1.2.3 进行治理方案对比,提出泥石流防治工程优选方案的建议;1.2.4 对泥石流治理工程所需的天然建筑材料进行勘查。
2 勘查部署原则根据勘查工作目的与任务要求,针对地质灾害形成特点,工作部署遵循以下原则:2.1 以收集资料、地形测量、地质测绘、访问调查、物探、勘探、试验等多种手段,同时开展,协调交叉进行的原则;2.2 针对防治工程设计所需的基础参数、地质条件、相关资料等要求有所侧重的原则;2.3 全流域勘查,工作布置要考虑既能控制泥石流体的范围、厚度、物质组成、沟床特征,又要结合实际条件避免平均布置,对危害严重的堆积区和防治工程场地重点对待的原则;2.4 采用的勘探手段及布置,要达到既能控制精度、方法有效,满足勘查目的任务的要求,又能够最低限度的减少对环境的破坏,避免加剧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则。
3 勘查方法泥石流地质灾害勘查方法一般包括:资料收集、地形测量、地面调查与测绘、勘探、原位测试、试验和料场勘查等。
3.1 资料收集全面收集勘查区社会经济、气象水文以及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震与新构造运动等基础地质资料;调查了解灾害防治工程所需料场储量、运距等相关资料。
其中,重点是搜集暴雨、地震等诱发泥石流的外动力条件;查阅、访问泥石流暴发时间、次数、持续过程等特征,以及造成的危害及损失等。
3.2 地形测量对重点勘查区(拟布置防治工程区域)进行1:500地形测量;一般勘查区进行1:10000地形图测量;同时,对泥石流主沟纵断面、横断面,典型泥痕断面以及所有工程点进行测量。
泥石流地质灾害勘察报告
泥石流地质灾害勘察报告一、泥石流的相关概述泥石流是介于流水与滑坡之间的一种地质作用。
典型的泥石流由悬浮着粗大固体碎屑物并富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浆组成。
在适当的地形条件下,大量的水体浸透山坡或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就形成了泥石流。
泥石流是一种灾害性的地质现象。
泥石流经常突然爆发,来势凶猛,可携带巨大的石块,并以高速前进,具有强大的能量,因而破坏性极大。
它爆发突然、来势凶猛,具有很大的破坏力。
泥石流流动的全过程一般只有几个小时,短的只有几分钟。
泥石流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一些具有特殊地形、地貌状况地区的自然灾害。
是山区沟谷或山地坡面上,由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介于挟沙水流和滑坡之间的土、水、气混合流。
泥石流大多伴随山区洪水而发生。
它与一般洪水的区别是洪流中含有足够数量的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其体积含量最少为15%,2010年8月8日甘肃舟曲县发生泥石流灾害[1]最高可达80%左右,因此比洪水更具有破坏力。
二、泥石流类型划分及危害性分级2.1 泥石流类型划分2.1.1 按水源成因及物源成因可分为暴雨(降雨)泥石流、冰川(冰雪融水)泥石流,溃决(含冰湖溃决)泥石流;坡面侵蚀型泥石流、崩滑型泥石流、冰碛型泥石流、火山泥石流、弃渣泥石流、混合型泥石流等(参见附录A表A.1)。
2.1.2 按集水区地貌特征可分为沟谷型泥石流和坡面型泥石流(参见附录A表A.2)。
2.1.3 按暴发频率分:高频泥石流(一年多次至5年1次)、中频泥石流(1次/5~20年)、低频泥石流(1次/20~50年)和极低频泥石流(1次/>50年)。
2.1.4 按泥石流物质组成,可分为泥流型、水石型和泥石型泥石流(参见附录A表A.3)。
2.1.5 按流体性质可分为粘性泥石流(重度1.60~2.30 t/m3)和稀性泥石流(重度1.30~1.60 t/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公式计算或据经验公式估算,并结合实际调查进行校核
三、泥石流勘查工作要点
(一)基本规定
2、水文测绘 (3)冰雪消融洪水 • 冰雪消融洪水可根据径流量与气温、冰雪面积的经验公式
来计算;在高寒山区,一般流域均缺乏气温等资料,常采
用形态调查法来测定;下游有水文观测资料的流域,可用 类比法或流量分割法来确定
二、泥石流调查工作要点
(二)泥石流调查
2.5、泥石流活动性、险情、灾情调查
•
2.5.4.2
危险区的划定:确定泥石流危险区范围
•
2.5.4.3 灾害损失:调查每次泥石流危害的对象,造成
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估算间接经济损失,评估对当 地社会、经济的影响;预测今后可能造成的危害。估计 受潜在泥石流威胁的对象、范围和程度;按预测的危险 区评估其危害性
一、泥石流勘查设计书编制要点
勘查设计书编制 10、附图及附件 • 研究程度图;
•
• •
灾害体地质草图(附地层柱状图和剖面图);
勘查工作布置图(附钻探剖面、物探剖面、典型钻孔、 平硐等勘探设计图);
•
• •
主要工作量一览表;
仪器、设备及主要材料明细表; 各种费用预算表
二、泥石流调查工作要点
(一)基本规定 (二)泥石流调查
二、泥石流调查工作要点
(二)泥石流调查 2、 调查工作内容
2.1 资料收集 在现场调查之前,尽量收集调查区的气象水文、地形地貌、 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震活动、泥石流发生的历史记录、 前人调查研究成果、已有勘查资料和泥石流防治工程文件、 与泥石流有关的人类工程活动等资料,以此作为调查工作的
基础
二、泥石流调查工作要点
(二)泥石流调查 2、 调查工作内容 2.2 自然地理调查
2.2.1 地形:量测流域形状、流域面积、主沟长度、沟床 比降、流域高差、谷(山)坡坡度、沟谷纵横断面形状、
水系结构和沟谷密度等地形要素
二、泥石流调查工作要点
(二)泥石流调查
2.2.2 气象:
主要收集或观测各种降水、气温资料。降水资
料主要包括多年平均降水量、降水年际变率、年 内降水量分配、年降水日数、降水地区变异系数 和最大降水强度,尤其是与暴发泥石流密切相关 的暴雨日数及其出现频率、典型时段(24h、 60min、10min)的最大降水量及多年平均小时降 雨量
二、泥石流调查工作要点
(二)泥石流调查
5、泥石流活动性、险情、灾情调查
三、泥石流勘查工作要点
(一)基本规定(二)可行性 Nhomakorabea证阶段勘查
(三)设计阶段勘查 (四)施工阶段勘查
三、泥石流勘查工作要点
(一)基本规定
1、工程地质测绘 (1)遥感解译:从卫星图象和航空象片解译泥石流的区域性 宏观分布、地貌和地质条件;有条件时可用不同时相的影 像图解译,对比泥石流发展过程、演化趋势,应尽可能采 用高精度遥感图像
颗粒用比重计法或吸管法测定颗粒成分。对泥石流体中固体物质的颗 粒成分,从堆积体中取样测定。取样数量应结合粒径来确定
三、泥石流勘查工作要点
(一)基本规定
3、泥石流体勘查
(2)泥石流流体试验
c)粘度和静切力测定(必要时进行) • 用泥石流浆体或人工配制的泥浆样品模拟泥石流浆体,其粘度可采用 标准漏斗1006型粘度计或同轴圆心旋转式粘度计测定;其静切力可采
勘查设计书编制 4、治理方案设想 • 对泥石流的危害性针对保护对象及现场实际情况怎么治理 ,要有一个初步的设想和治理思路,并对已有治理工程要 有相应的描述与评价
一、泥石流勘查设计书编制要点
勘查设计书编制 5、勘查设计 • 包括勘查工作指导思想、设计原则和设计依据
• 工作方法和手段
• 工作部署(形成区、流通区、堆积区)
三、泥石流勘查工作要点
(一)基本规定
3、泥石流体勘查 (1)泥痕测绘 • • 选择代表性沟道,量测沟谷弯曲处泥石流爬高泥痕、狭窄
处最高泥痕及较稳定沟道处泥痕。
据泥痕高度及沟道断面,计算过流断面面积,据上、下断 面泥痕点计算泥位纵坡,作为计算泥石流流速、流量的基 础数据
三、泥石流勘查工作要点
(一)基本规定
三、泥石流勘查工作要点
(一)基本规定
3、泥石流体勘查
(5)泥石流的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测绘
a)工程治理区实测剖面至少按一纵三横控制;
流正面遇阻的冲起高度可参见附录I中公式计算
三、泥石流勘查工作要点
(一)基本规定 3、泥石流体勘查 (4)堆积物试验:通过调查、实验,确定泥石流堆积物的固 体颗粒比重、土体重度、颗粒级配、天然含水量、界限含 水量、天然孔隙比、压缩系数、渗透系数、抗剪强度和抗 压强度等参数,供治理工程比选和设计使用
的经验公式计算
三、泥石流勘查工作要点
(一)基本规定
3、泥石流体勘查
泥石流动力学参数计算 c)冲击力:可用附录I中公式计算泥石流整体冲击力、泥石流中大石
块冲击力。泥石流中大石块冲击力的计算方法较多,除采用附录I所
列公式外,还可采用其它公式加以印证。 d)弯道超高与冲高:泥石流流动在弯曲沟道外侧产生的超高值和泥石
二、泥石流调查工作要点
(二)泥石流调查 1、调查目的 • 对暴发泥石流可能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流域沟谷,针 对泥石流的形成要素和泥石流特征,通过调查与判别,区 分泥石流沟(含潜在泥石流沟)和非泥石流沟,确定易发 程度和危害等级并对泥石流沟、潜在泥石流沟的防治方案 提出建议
(二)泥石流调查
规范附录E明确规定
(二)泥石流调查
二、泥石流调查工作要点 2.4、人为活动调查
主要调查与泥石流形成有关的人类活动。 2.4.1 人类活动
泥石流活动范围内人类生产、生活设施状况,特别
是沟口、泥石流 扇上居民点及工农业相关基础设施、泥石流沟槽挤
占情况。
2.4.2 水土流失 主要调查植被破坏、毁林开荒、陡坡垦殖、过度
放牧等造成的水土
用1007型静切力计量测
三、泥石流勘查工作要点
(一)基本规定
3、泥石流体勘查
• 泥石流动力学参数计算 a)流速:据勘查所得泥石流流体水力半径、纵坡、沟床糙率及重度等 参数计算;也可按泥石流的性质和所在地域,选择适合的地区性经验 公式计算
三、泥石流勘查工作要点
(一)基本规定
3、泥石流体勘查
• b)流量:泥石流流量可采用形态调查法(据泥痕勘测所得的过流断 面面积乘以流速)或雨洪法(按暴雨洪水流量乘以泥石流修正系数) 确定。暴雨小径流的地区性经验公式较多,暴雨洪水流量应采用适用
层及其岩性,尤其是易形成松散固体物质的第
四系地层和软质岩层的分布与性质
二、泥石流调查工作要点
(二)泥石流调查
2.3、地质调查
2.3.2 地质构造
查阅区域构造地质图或现场调查流域内断层的
展布与性质、断层破碎带的性质与宽度、褶曲
的分布及岩层产状,统计各种结构面的方位与
频度
二、泥石流调查工作要点
(二)泥石流调查
3、泥石流体勘查
(2)泥石流流体试验
a)浆体重度测定
•
泥石流流体重度可根据泥石流体样品采用称重法测定。泥石流
体样品一般难以采到,可了解目击者回忆,根据泥痕和堆积物
特征进行配制,采用体积比法测定
三、泥石流勘查工作要点
(一)基本规定
3、泥石流体勘查
(2)泥石流流体试验
b)粒度分析
•
对泥石流体样品中粒径大于2mm的粗颗粒进行筛分,粒径小于2mm的细
流失状况
二、泥石流调查工作要点
(二)泥石流调查
2.4、人为活动调查 2.4.3 弃土弃碴 主要调查筑路弃土和工厂、矿业弃碴及其挡碴措 施 2.4.4 水利工程 对可能溃决形成泥石流的病险水库、输水线路的安全性、发生
原因、条件、危害性和溃决条件应进行详细调查
二、泥石流调查工作要点
(二)泥石流调查
2.5、泥石流活动性、险情、灾情调查
2.3.3 新构造运动与地震 从区域地质构造及流域地貌分析新构造运动特 性,从《1:400万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查知地 震基本烈度
2.3.4 不良地质体与松散固体物质
调查流域内不良地质体与松散固体物源的位置、 储量和补给形式
2.3.5 水文地质
调查地下水尤其是第四系潜水及其出露情况, 岩溶负地形及消水能力
二、泥石流调查工作要点
(二)泥石流调查
2.2.3 水文 收集或推算各种流量、径流特性、主河及下 游高一级大河水文特性等数据 2.2.4 植被与土壤 调查流域植被类型与覆盖程度,植被破坏情 况,土地利用类型和侵蚀程度等
二、泥石流调查工作要点
(二)泥石流调查 2.3、地质调查 2.3.1 地层岩性 查阅区域地质图或现场调查流域内分布的地
二、泥石流调查工作要点
(一)基本规定 1、泥石流勘查目的 • 泥石流勘查的目的是查明泥石流发育的自然环境、形成条
件,泥石流的基本特征和危害,为泥石流防治方案的选择
和防治工程的设计提供基础资料
二、泥石流调查工作要点
(一)基本规定 2、勘查工作阶段划分 • • 泥石流勘查工作划分为泥石流调查和泥石流勘查两部分 对经调查需进行工程治理的泥石流沟(含潜在泥石流沟), 分可行性论证、设计、施工等3个阶段开展泥石流勘查工 作。必要时,进行应急治理勘查工作
• 勘查工作具体布置
• 设计工作量
一、泥石流勘查设计书编制要点
勘查设计书编制 6、勘查工作技术要求 • 对各分项工程作出具体的技术要求(调查、勘探和试验、 监测、工程测量) 7、施工组织、进度计划及保障措施
一、泥石流勘查设计书编制要点
勘查设计书编制 8 经费预算
• 编制依据、预算结果
9、预期成果 a.成果报告名称; b.报告提纲及章节安排; c.报告主要附件、附图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