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课件病毒学
医学微生物学PPT课件 病毒感染与免疫
![医学微生物学PPT课件 病毒感染与免疫](https://img.taocdn.com/s3/m/657008b0fad6195f302ba636.png)
病毒感染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 包涵 体形成
• 包涵体(inclusion body):某些受病毒感染的 细胞内,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可看到有与正 常细胞结构和着色不同的圆形或椭圆形斑 块。
• 可存在于胞核和/或胞内;可为嗜酸/嗜碱性。 • 本质
• 意义:可作为诊断依据。如内基小体可用 来诊断狂犬病。
包涵体(灰色处)
内有病 毒核内 蛋白
内基小体照片(电镜)
内基小体周围 为狂犬病毒
内基小体照片 (神经元细胞中箭头所指)
病毒感染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 细胞 凋亡
• 细胞凋亡(apoptosis):是一种由基因控制的 程序性细胞死亡,属正常的生物学现象。
① 正常的免疫防御:
病毒抗原
机体免疫 系统
抗体
阻止病毒扩散 导致病毒清除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抗体和抗原 结合
抗体结合相应病毒抗原阻止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 —抗体介导的免疫病理作用
② Ⅱ型超敏反应
③ Ⅲ型超敏反应: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常出 现关节症状;婴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引 起细支气管炎和肺炎。
Ⅱ型超敏反应(补体的溶细胞作用)
细胞凋亡
病毒感染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 基因 整合与细胞转化
• 逆转录病毒在细胞内复制合成的双链DNA全 部整合于细胞染色体DNA中。
• DNA病毒复制中,偶然将部分DNA片段随机 整合于细胞染色体DNA中。
细胞转化
与肿瘤形成密切相关
HIV复制中合成的dsDNA 整合于宿主染色体示意图
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 —抗体介导的免疫病理作用
合成。
微生物学:病毒ppt课件
![微生物学:病毒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f70105883d049649a66583a.png)
毒粒消失,失去原有的感染性,进入隐蔽期。
隐蔽期
自毒粒在受染细胞内消失到细胞 内出现新的感染性毒粒的时间。
不同病毒的隐蔽期长短不同
如:DNA动物病毒的隐蔽期为5~20h RNA动物病毒为2~10h
(四)动物病毒的繁殖特点 1、侵入
①完整病毒穿过细胞膜的移位方式;
③毒粒包膜与细胞质 膜的融合;
②细胞的内吞功能;
4、生物合成
病毒利用宿主细胞作为生物合成机构,使病 毒核酸表达和复制,产生大量的病毒蛋白质和核 酸。
mRNA的 合成
早期:特异性酶的合成 核酸复制 结构蛋白质合成
5、装配与释放
新合成的毒粒结构组分组装成完整的病 毒颗粒,称做病毒的装配,亦称成熟。
成熟的子代病毒颗粒依一定的途径释放到细胞外。
两种基本对称形式:螺旋对称和二十面体对称
螺旋对称
二十面体对称
衣壳的功能
保护病毒核酸免受核酸酶及其它理化因子
的破坏。
决定病毒感染的特异性,与易感细胞表
面存在的受体具特异性亲和力,促使病毒粒子 的吸附和入侵。
决定病毒的抗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
的抗体。
囊膜
是某些病毒核衣壳外的一层包膜,含有脂类、蛋白 质和糖类,基本结构与生物膜相似。 对脂溶剂敏感 具多种生物学功能(保护核衣壳,决定病毒的宿主 嗜性),是启动病毒感染所必需的。
项目二 病毒
(Viruses)
一、大小与形态
个体小(测量单位:纳米)→电镜观察 不同病毒的毒粒大小差别很大(如痘病毒颗粒直径
约为300nm,口蹄疫病毒颗粒直径10-22nm)
形态大致可分球形、 杆形和其他形状(如蝌蚪
状,卵圆形丝状、砖形、子弹形等) 动物病毒多呈球形、卵圆形或砖形。
医学微生物学病原生物学.ppt
![医学微生物学病原生物学.ppt](https://img.taocdn.com/s3/m/762fc7239e31433238689331.png)
四、防治原则 (一)预防
尚无特殊方法。 因与癌症的发生可能有关,故一般不主张使用活
疫苗或含有疱疹病毒的疫苗。用制备亚单位疫苗正 在研究中。 如孕妇围产期产道有2感染,可进行剖腹产或对新
(二)治疗
防治原则
用5-碘脱氧尿嘧啶核苷(疱疹净)、阿糖胞苷()等治疗 疱疹性角结膜炎有一定疗效。
此外,近年发现无环鸟苷 () 及其衍生物脱氧鸟苷() 可选择地抑制的复制,能缩短病程、减轻病状,且 毒性较低,临床已用于治疗口唇疱疹、疱疹性脑炎、 生殖器疱疹等。但不能防止潜伏感染再发。
快速诊断
微生物学检查
用电镜直接检查水疱液中的病毒颗粒;
用免疫荧光技术、免疫酶染色等观察细胞内特异性 抗原。
在标本接种细胞后,在出现细胞病变之前,做免疫 荧光或免疫酶染色进行快速诊断;
用核酸杂交或方法检测标本中病毒核酸进行诊断。
血清学诊断:
微生物学检查
可用于血清学诊断的试验有及等。
抗体在体内持续时间长,不宜作为临床 诊 断,而主要用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以了解在人群中的感染率。
单独使用对树枝状疱疹性角膜炎也有治疗效果,如
第二节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概述
▪ 人是的唯一自然宿主。 ▪ 皮肤是病毒的主要靶细胞。 ▪ 可由同一种病毒引起两种不同的病症。 ▪ 儿童初次感染引起水痘。 ▪ 潜伏体内的病毒受到某些刺激后复发引
起带状疱疹,多见于成年人和老年人。
一、生物学性状
▪似 ▪ 只一个血清型 ▪ 对一般实验动物不敏感,在人胚成纤维细
呼吸道、破损皮肤 3、感染方式:
4、感染类型:
(1)原发感染:多见隐性感染
1:疱疹性龈口炎、湿疹、甲沟炎、 角膜结膜炎、脑炎
潜伏:三叉神经节、颈 上神经节
微生物学病毒PPT课件
![微生物学病毒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269979a69dc5022aaea00b8.png)
超显微的、没有细胞结构的、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实体
一、病毒的特点和定义
第一节 概述
1、特点
单细胞微生物与病毒性质的比较
性质 直径大于 300nm 在无生命培养基生长 专性活细胞内寄生
细菌 + + -
立克次氏体 + +
支原体 ± ± ±
衣原体 ± +
病毒 +
双分裂 含有 DNA 和 RNA 核酸感染性 核糖体
有包膜的病毒
第二节病毒的性质 一、病毒的形态结构
4、病毒的结构类型
四种主要结构类型
裸露的二十面体; 裸露的螺旋; 有包膜的二十面体; 有包膜的螺旋;
不同病毒的毒粒结构复杂程度有很大的区别
有些病毒,如有尾噬菌体、痘病毒等结构更为复杂,不能包括 在这些结构类型之内。
第三节 病毒的复制
病毒的特点: 严格细胞内寄生物,只能在活细胞内繁殖。
第三节 病毒的复制 二、病毒感染的起始
1、吸附:
毒粒
随机碰撞而接触(静电引力或氢键) 可逆吸附,无特异性(非细胞颗粒也可吸附)
1、一步生长曲线(one step growth curve) 一、病毒的复制周期
噬菌体复制(繁殖) 的三个阶段:
1、吸附期;
游离的噬菌体吸附到宿主细胞
2、潜伏期;
从噬菌体吸附到细胞到释放 出新噬菌体的最短时期
3、裂解期;
随着菌体不断破裂,新噬菌体 数目增加,直到最高值
1、一步生长曲线(one step growth curve) 一、病毒的复制周期
取培养物直接测定 病毒数量 将培养物过滤去细 胞后测定病毒数量
将细胞裂解后测定病毒的数量。 前期可将培养物先离心去上清以消除未吸附病毒 的影响
医学微生物学课件病毒学
![医学微生物学课件病毒学](https://img.taocdn.com/s3/m/904c7495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b3.png)
03
病毒的检测与防治
病毒的检测方法
1 2
直接检测法
包括电镜观察、病毒分离培养和抗原检测等, 直接观察病毒颗粒或检测病毒抗原成分。
间接检测法
利用抗体检测技术,如ELISA、免疫荧光等,检 测病毒特异性抗体,以评估病毒感染状况。
复制
病毒利用宿主细胞的机制进行核酸和蛋白 质的合成,复制出新的病毒颗粒。
脱壳
病毒的核酸从蛋白质外壳中释放出来。
病毒的致病性与免疫性
病毒的致病性
病毒的致病性与感染部位、感染剂量、宿主免疫状态等因素有关,可引起细 胞病变、组织损伤、器官功能障碍等。
抗病毒免疫
病毒感染后可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以 清除病毒并保护机体免受再次感染。
病毒的分类
根据寄主和病毒结构、复制特征等,可将病毒分为DNA病毒 和RNA病毒,其中DNA病毒包括小DNA病毒、腺病毒等, RNA病毒则包括流感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
病毒的复制周期
装配与释放
新的病毒颗粒组装后释放到细胞外。
吸附
病毒通过识别特异性受体,附着到宿主细 胞表面。
侵入
病毒通过各种方式进入宿主细胞内部。
其他抗病毒药物
如针对神经氨酸酶的抑制剂等,抑 制病毒释放和扩散。
病毒疫苗
减毒疫苗
灭活疫苗
通过选择弱毒或减毒的病毒株作为疫苗,刺 激机体产生免疫力。
用物理或化学方法灭活病毒,保留其免疫原 性,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力。
重组蛋白疫苗
DNA疫苗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表达病毒的某些抗原蛋白 ,作为免疫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力。
微生物学课件病毒总论【可编辑PPT】
![微生物学课件病毒总论【可编辑PPT】](https://img.taocdn.com/s3/m/20a7dae643323968001c922d.png)
A、大肠杆菌噬菌体 ( 65 ×95nm )
B、腺病毒 (70nm )
衣原体 390nm A
B
C、乙脑病毒
C
( 40nm )
D、脊髓灰质炎病毒 (30nm )
立克次体 450nm
葡萄球菌 (1000nm)
牛痘病毒 300×250nm
F
F、流感病毒
E D
( 100nm )
E、烟草花叶病毒
病毒体的形态
血压、心肌病、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现 发现与病毒有关。 病毒学成为医学及生物科学关注的热点。
第23章
病毒的基本性状
General Properties of Viruses
第一节 病毒的大小与形态
• 病毒体(Virion)
–具有典型形态结构和感染性的完整成熟病毒颗粒
• 病毒的大小
–体积微小,以纳米(nm)作为测量单位, –电镜观察
温度敏感性突变株(ts):就是典型的条件致 死性突变株。ts是生产疫苗的理想毒株,如温 度敏感株—Polio virus ts mutant。
有医学意义的突变株
2、缺陷型干扰突变株:必须有辅助病毒 才能复制,并同时干扰野生株的增殖。
通过对野毒株的干扰可减弱原病毒的 毒性,但在一些疾病中起重要作用,特别 是与某些慢性疾病有关。
变异机制
➢ 基因突变 ➢ 基因重组与重配 ➢ 基因整合 ➢ 基因产物的相互作用
一、基因突变
病毒的变异现象 1. 条件致死性突变株:减毒活疫苗(脊
灰) 2. 缺陷型干扰突变株(DIM) 3. 耐药性变异 4. 宿主范围变异
有医学意义的突变株
1、条件致死性突变株:是指在某种条件下能够增 殖、而在另一种条件下不能增殖的病毒株。
完整版医学微生物学ppt课件
![完整版医学微生物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12b6d69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ed.png)
01医学微生物学概述Chapter医学微生物学的定义与任务定义任务01020304包括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等不同类型的细菌。
细菌包括DNA 病毒、RNA 病毒等不同类型的病毒。
病毒包括酵母菌、霉菌等不同类型的真菌。
真菌包括原虫、蠕虫等不同类型的寄生虫。
寄生虫古代时期文艺复兴时期19世纪20世纪至今02细菌的基本形态与结构Chapter细菌的大小与形态细菌的大小细菌的形态01020304细胞壁细胞质细胞膜核质荚膜鞭毛菌毛芽孢03细菌的生理与遗传Chapter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细菌的理化特性细菌的分类与命名030201细菌的理化性质细菌的生长繁殖与代谢细菌的营养类型细菌的生长繁殖细菌的代谢细菌的遗传与变异细菌的遗传物质细菌的变异类型细菌遗传变异的机制细菌遗传变异的意义04细菌的分类与命名Chapter细菌的分类方法数值分类法传统分类法利用细菌的多种特性,通过计算机进行数值分析,确定细菌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从而进行分类。
分子分类法常见病原菌的分类与命名葡萄球菌属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引起皮肤和软组织感染、败血症等。
链球菌属包括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等,引起呼吸道感染、脑膜炎、心内膜炎等。
肠杆菌科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引起肠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等。
观察细菌的形态、大小、排列方式等特征进行初步鉴定。
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鉴定免疫学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利用细菌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代谢产物的产生以及某些酶的活性等特性进行鉴定。
利用特异性抗体与细菌抗原的结合反应进行鉴定,如凝集试验、沉淀试验等。
基于细菌基因序列的分析和比较,采用PCR 技术、基因芯片技术等手段进行快速、准确的鉴定。
细菌的鉴定与识别05病毒的基本形态与结构Chapter病毒的大小与形态病毒的大小病毒的形态病毒形态各异,常见的有球形、杆状、砖形、丝状、蝌蚪状等。
这些形态与病毒的基因组类型、外壳蛋白的结构以及感染宿主的方式有关。
病毒的基本结构核衣壳包膜病毒的分类与命名病毒的分类病毒的命名06病毒的复制与遗传Chapter病毒的复制周期病毒通过特异性受体吸附于宿主细胞表面,然后将核酸注入细胞内。
医学微生物学PPT课件 病毒的基本性状2
![医学微生物学PPT课件 病毒的基本性状2](https://img.taocdn.com/s3/m/3dbe43c7af1ffc4fff47ac36.png)
2. 蛋白质
功能: 保护病毒核酸 参与感染过程 具有抗原性
三、病毒的增殖
(一)复制周期 (二)异常增殖与干扰现象
(一)复制周期
1. 病毒的复制方式为自我复制,即以病 毒核酸分子为模板进行复制的方式。 2. 复制周期:从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开始, 经过基因组复制,到最后释放出子代病毒 的过程。
病毒
郑州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
前言
1. 病毒是生命吗?
2. 人类的传染病约有75%是由病毒引起的。 • 有些病毒传染性强,流行广泛,且无有效药物治
疗。 • 引起的感染类型多。 • 有的病毒与肿瘤和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什么是生命?
复制、增殖; 获得和利用能量; 出生、生长及死亡; 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病毒大小
各种病毒及大小比例
二、病毒的结构和化学组成
(一)病毒的结构 (二)病毒的化学组成与功能
(一)病毒的结构
1.核心(core):DNA或RNA。 2.衣壳(capsid):蛋白质。
二者构成核衣壳(nucleocapsid ) 3.包膜(envelope):某些病毒具有。
含有宿主胞膜或核膜的化学成 分。无包膜病毒体称裸露病毒。
1.吞饮(endocytosis)
2.融合(fusion)
噬菌体穿入细菌
脱 壳(uncoating)
➢多数病毒穿入后,随即有细胞溶酶体酶作 用,使衣壳蛋白水解,释放出基因组核酸。
➢痘病毒分两步脱壳:溶酶体酶脱去外壳蛋 白 病毒编码的脱壳酶脱去内层衣壳 。
➢流感病毒的RNA在蛋白衣壳内时即可进行 转录。
(线型或环型、单链或双链)。 核酸构成病毒的基因组,是主导病毒的
医学微生物学课件
![医学微生物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fffc986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82.png)
预防措施
预防真菌感染的措施包括加强个人卫生、避免接触传染源、接种疫苗等。对于易感人群和高危人群,如老年人、免疫力低下者和器官移植患者等,应加强预防措施,定期进行体检和监测。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技术
05
培养基的选择与制备
细菌接种与培养
细菌鉴定
细菌培养技术
病毒分离
从病人体液或组织中分离病毒,常用细胞培养、鸡胚接种等方法。
微生物的分类
微生物的定义与分类
正常菌群的作用
人体内存在着大量的正常菌群,它们对维持人体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菌群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同时还可以刺激免疫系统的成熟和发育。
致病菌引起的疾病
一些微生物可以引起人类疾病,这些疾病通常被称为感染性疾病。例如,细菌可以引起肺炎、胃肠炎和败血症等,病毒可以引起流感、肝炎和艾滋病等,真菌可以引起癣病、脚气和系统性真菌感染等。
微生物在人体健康中的作用
VS
微生物学起源于17世纪,当时荷兰显微镜学家列文虎克通过显微镜观察到了微生物的存在。
微生物学的发展
自19世纪以来,微生物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科学家们发现了许多病原微生物,并研究了它们的分类、特性和致病机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微生物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为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手段。
真菌的感染机制
抗真菌药物
抗真菌药物是治疗真菌感染的主要手段,包括唑类、嘧啶类和丙烯胺类等。不同的抗真菌药物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和抗菌谱,需要根据感染的类型和病原体选择合适的药物。
真菌感染的治疗与预防
支持治疗
对于严重的真菌感染患者,支持治疗也是必要的。支持治疗包括补充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控制血糖和血压等。
医学微生物学病毒的感染与免疫精品PPT课件
![医学微生物学病毒的感染与免疫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0bfcbf63968011ca2009156.png)
一、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
水平传播:在人群不同个体间的传播, 是大多数病毒的传播方式。
垂直传播:由宿主的亲代传给子代的 传播方式。主要通过胎盘或产道,如 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人类免疫缺 陷病毒(HIV)及乙型肝炎病毒等。
人类病毒的感染途径
主要感染途径
包涵体
基因整合与细胞转化
某些DNA病毒和逆转录病毒在感 染中可将基因整合于宿主细胞基因组中, 导致细胞转化,增殖变快,失去细胞间接 触抑制,细胞转化也可由病毒蛋白诱导发 生。
基因整合或其他机制引起的细胞转化 与肿瘤形成密切相关。
(二)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
抗体介导的免疫病理作用:Ⅱ超敏反应、 Ⅲ超敏反应(肾损伤)
非特异性免疫 干扰素 NK细胞
特异性免疫 体液免疫 病毒中和抗体 血凝抑制抗体 补体结合抗体 细胞免疫 细胞毒性T细胞 CD4+Th1
分的改变,使细胞表面出现新的抗原 成分。
包涵体形成
某些受病毒感染的细胞内,用普通光镜可 看到与正常细胞结构和着色不同的圆形或 椭圆形斑块,称为包涵体(inclusion body) 。有的位于胞质内(痘病毒),有的 位于胞核中(疱疹病毒);或两者都有(麻疹 病毒);有嗜酸性的或嗜碱性的,因病毒种 类而异。
三、病毒感染的类型
根据有无临床症状: 隐性感染和显性感染
根据病毒在体内感染的过程、滞留的时间 :
急性病毒感染 和持续性病毒感染
急性病毒感染(病原消灭型感染)
持续性病毒感染
潜伏感染 慢性感染 慢发病毒感染 急性病毒感染的迟发并发症
潜伏感染(latent infection)
原发感染后,病毒基因组存在于一定的 组
病毒逃逸免疫应答举例
免疫逃逸机制
医学微生物学ppt课件完整版
![医学微生物学ppt课件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f804605b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2e.png)
形态多样 结构简单 寄生生活
严格细胞内寄生
病毒粒子形态各异,有球形、杆 状、砖形、蝌蚪形等。
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复 制和增殖。
病毒的复制与变异
复制周期
包括吸附、注入、脱壳、生物合 成、组装与释放等步骤。
变异机制
病毒的变异机制包括错误复制、 基因重组和基因重配等。
通过接种疫苗可以预防某些由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如麻疹、流感等 。
微生物与药物的关系
微生物是药物的重要来源
许多抗生素、抗真菌药物等都来源于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
微生物在药物生产中的应用
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可以生产多种药物,如青霉素、维生素等。
微生物与药物相互作用
某些药物可以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同时微生物也可以影响药 物的吸收、分布和代谢。
06
实验诊断与防治原则
Chapter
实验诊断方法与技术
细菌学诊断方法
包括细菌培养、生化反应、血 清学试验等,用于鉴定细菌种
类和检测细菌感染。
病毒学诊断方法
包括病毒分离、病毒抗原检测 、病毒核酸检测等,用于鉴定 病毒种类和检测病毒感染。
免疫学诊断方法
包括抗原抗体反应、免疫荧光 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用于检测病原体特异性抗原或 抗体。
03
人类通过培养有益微生物和消灭有害微生物来维护自身健康,
如疫苗接种、消毒灭菌等。
02
细菌学
Chapter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细菌的基本形态
球菌、杆菌、螺形菌
细菌的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特殊结构
荚膜、鞭毛、菌毛、芽孢
《微生物与免疫学》病毒学概论 ppt课件
![《微生物与免疫学》病毒学概论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3f6887f0066f5335a81217b.png)
包涵体的本质—---大多数是病毒粒子组成的,少 数是细胞对病毒的反应。
病 毒 ①用于病毒病的诊断 包 涵 体 的 应 ②用于生物防治 用
(2)噬菌斑(plaque)
将少量的噬菌体与大量的宿主细胞的混合液与
45℃左右的琼脂培养基在培养皿中充分混匀,铺平后
培养10小时左右,肉眼可见一个个透亮不长菌的小圆
专指成熟的、结构完整的和有感染性的单个 病毒。
球形颗粒(或称拟球形颗粒)
毒 粒 的 杆状颗粒 形 状
复杂形状颗粒(如蝌蚪状,卵形)
采用各种电镜技术观察病毒粒的形态结构
口疮病毒(接触性脓疱皮炎病毒) (负染技术)
埃博拉病毒(正染技术)
痘苗病毒 (投影技术)
各
种
毒
细菌T4噬菌体 腺病毒
粒
细菌M13噬菌体
两
种
存
在 非感染态:以无生命的生物大分子状态长期
状
存在,并可保持其侵染活性。
态
(离体条件下)
三、病毒的宿主范围 病毒几乎可以感染所有的细胞生物,并具有宿主特异性
噬菌体(phage) 植物病毒(plant viruses) 动物病毒(animal viruses)
四、病毒的形态结构和大小
(一) 病毒的大小
The nucleocapsid (arrows) can be seen within the envelope.
Adenovirus
复合对称的病毒粒子 T4 Bacteriophage
有囊膜的病毒粒子
Fig. 4: Virus Obtaining Its Envelope from Host Cell Membrane by Budding
《医学免疫学与医学微生物学》课件第二十五章-病毒学概述
![《医学免疫学与医学微生物学》课件第二十五章-病毒学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411b295d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63.png)
类病毒Viroid和 朊病毒Prion
病毒与其他微生物的比较
特性
病毒
通过细菌滤器 (0.45μm)
结构
+ 非细胞
有无细胞壁
-
细菌 -
原核细胞 +
支原体 +
原核细胞 -
立克次体 -
原核细胞 +
衣原体 +
这种以病毒核酸分子为模板进行复制的方式称为自我复制(self replication).
增殖方式——自我复制(selfreplication)
复制周期: 1、吸附(absorption) 2、穿入(penetration) 3、脱壳(uncoating) 4、生物合成(biosynthesis) 5、装配与释放(assembly and release)
1、吸附 (absorption) ① 病毒与细胞的静电结合介导可逆的非特性吸附; ② 宿主细胞表面受体与病毒包膜或衣壳表面的配体结合,
介导不可逆的特异性吸附; 特点:高度特异性,决定病毒的宿主范围和组织嗜性
吸附
2、穿入penetration) 通过吞饮或融合方式穿入细胞膜。
① 吞饮(endocytosis):细胞膜内陷似吞噬泡,无包膜病毒 ② 融合(fusion):在融合蛋白的作用下,病毒包膜与细胞膜
根据基因组的指令在细胞内复制病毒核酸、 合成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
根据基因组转录mRNA及转译蛋白质的不同, 生物合成可分六大类:
双链DNA病毒(多数) DNA病毒
单链DNA病毒(很少)
单正链RNA病毒
单负链RNA病毒 RNA病毒
医学微生物学课件 章病毒的基本性状
![医学微生物学课件 章病毒的基本性状](https://img.taocdn.com/s3/m/088ed68aed630b1c58eeb508.png)
A B
8
葡萄球菌 (1000nm)
牛痘病毒 300×250n m
C D
A、大肠杆菌噬菌体
G
( 65 ×95nm )
B、腺病毒(70nm )
F C、脊髓灰质炎病毒 (30nm )
D、乙脑病毒( 40nm )
E
E、蛋白分子(10nm )
F、流感病毒( 100nm )
G、烟草花叶病毒(300 × 15nm)
容纳细胞(permissive cell)
54
2.缺陷病毒(defective virus):
因病毒基因组不完整或因某一基因位点改 变,导致病毒不能复制出完整的有感染性的病 毒颗粒。
辅助病毒(helper virus):与缺陷病毒同时感
染细胞时,能够弥补缺陷病毒的不足, 使之复制出完整病毒。这种有辅助作用 的病毒称为辅助病毒。
42
双链DNA病毒
dsDNA 复
RNA多聚酶
转录 mRNA(早期)
翻译
早期蛋白
(DNA聚合酶)
制 子代dsDNA 转录
mRNA(晚期) 翻译 晚期蛋白 (结构蛋白)
43
单正链RNA病毒
+ssRNA RNA聚合酶 -ssRNA
(mRNA)
合成
翻译
+ssRNA
翻译
-ssRNA
早期蛋白
晚期蛋白 子代+ssRNA
式从宿主细胞中释放出去。 细胞裂解,病毒释放-----裸露的病毒 病毒出芽,游离于细胞外---包膜病毒
某些病毒基因组复制完成后,并不进行组装,而是 将其核酸(DNA)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中,随宿主染色 体一起复制,引起宿主细胞功能的改变。多见于一些 引起肿瘤的病毒。
《篇医学微生物学》PPT课件
![《篇医学微生物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05d6a2bb8f67c1cfbd6b87f.png)
功能。
第5节 理化因素对病毒 影响
• 病毒受理化因素的作用后失去感染性称为灭活 • 绝大多数病毒耐冷不耐热,保存病毒必须低温 • 脂溶剂可使有包膜病毒灭活,化学消毒剂可使大多数病毒灭活 • 绝大多数病毒对抗生素不敏感。
病毒学
第3篇 病 毒学
• 病毒(virus)病毒体积微小,能通过 细菌滤器;结构简单,只含有一种核 酸,RNA或DNA,严格细胞内寄生,只 能在易感的活细胞内复制增殖的非细 胞型微生物。
链接
• 1892年俄国伊凡诺夫斯基(ИвановскийДИ)发现了第一个病毒 即烟草花叶病病毒。1897年Loeffler和Frosch发现动物口蹄疫病毒。对人致 病的病毒首先被证实的是黄热病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则分别由Twort (1915)和d‘Herelle(1917)发现。
病 毒 的 复 制 过 程
二、病毒的异常增殖
• (一)顿挫感染 • 病毒进入非易感细胞,由于细胞缺乏病毒复制所
需的酶、原料及能量等,则不能组装和复制出完 整的病毒,称为顿挫感染(abortive infection)。 • (二)缺陷病毒 • 病毒本身基因组不完整或者因基因位点发生改变, 导致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出没有感染性的病毒 颗粒,称为缺陷病毒(ive virus)。
• 不同类型的病毒,其自我复制方式各 异。但病毒的增殖过程大致分为吸附、 穿入、脱壳、生物合成及装配与释放 五个相互联系的阶段,称为病毒的复 制周期。
病毒的繁殖
病毒的复制周期:
• 吸附(adsorption) • 侵入(penetration) • 脱壳(uncoating) • 生物合成
[医学微生物学]病毒的感染与免疫ppt课件
![[医学微生物学]病毒的感染与免疫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a93fff914791711cd791775.png)
(2)按症状出现早晚和持续时间长短可分为:
➢ 急性感染:潜伏期短,发病急,病程短,恢复快;恢复后 病毒被彻底清除,机体获得免疫力。如流感,甲肝等。
➢ 持续性感染:
病毒在体内持续存在几个月,几年,几十年,甚至终身携 带,经常/反复有病毒排除体外,但缺乏持续性的临床表现。
最新课件
45
病毒感染与肿瘤发生
EB病毒与鼻咽癌、Burkitt淋巴瘤
HSV-2与宫颈癌
HPV与宫颈癌
HBV与原发性肝癌
HTLV-1与成人T细胞白血病
最新课件
46
虽然细胞转化是肿瘤形成的第一步, 但不是形成肿瘤的必经步骤。长时间无限 增殖的细胞比正常细胞更易于突变或基因 重排。
最新课件
48
Burkitt's lymphoma
如HIV,朊病毒。
染
急性病毒感染的 急性感染后,病毒长期潜伏,一旦发
迟发并发症:
病呈急性进行性。如麻疹病毒感染引 起的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最新课件
33
潜伏感染
原发感染
有症状 病毒检测阳性
再发
再发
潜伏
潜伏
lifelong ...
有症状 或无症状
无症状 病毒检测阴性
最新课件
34
gingivostomatitis blisters near the lip
最新课件
40 58
Kaposi sarcoma lesion on the leg
最新课件
41
最新课件
42
“Slow" ?
A prolonged incubation period 长期潜伏
医学微生物学病毒学
![医学微生物学病毒学](https://img.taocdn.com/s3/m/4c9f5a31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f0.png)
04
常见病毒性疾病
流行性感冒
概述
流行性感冒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 触污染物体表面传播。
症状
流感病毒感染后的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流鼻涕或鼻塞、全身肌肉酸痛、头 痛等。
治疗
治疗流感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包括休息、饮食调理、使用解热镇痛药等。预防流感的主要 方法是接种疫苗。
艾滋病
概述
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 慢性传染病,主要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
症状
HIV感染后的潜伏期平均为8-10年,在此期间可 无任何症状。发病后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盗 汗、淋巴结肿大、消瘦等症状。
传播途径
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治疗
艾滋病的治疗主要是通过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抑制 病毒复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
《医学微生物学病毒学》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医学微生物学概述 • 病毒学的基本概念 • 病毒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 常见病毒性疾病
01
医学微生物学概述
医学微生物学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与感染性疾病相关的微生物的学科。
分类
医学微生物学主要包括细菌学、病毒学、真菌学等分支。
医学微生物学的发展历程
水痘与带状疱疹
01
03
概述
02
症状
水痘和带状疱疹都是由水痘-带状 疱疹病毒(VZV)引起的传染病 。水痘是一种初次感染,带状疱 疹则是水痘的再次感染。
传播途径
水痘和带状疱疹主要通过空气飞沫 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感染者的水泡 液传播。
水痘的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 、头痛等,皮肤出现红色斑疹和 丘疹,继而发展为透明的水泡。 带状疱疹的症状包括沿单侧周围 神经分布的簇集性水泡,并伴明 显的神经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毒学
Virology 传播性广;占传染病的80%。
病死率高;持续感染;肿瘤的形成关系;第一节病毒形态学单正链RNA=mRNA 结构和非结构蛋白中间复制体正链翻译晚期蛋白负链复制子代核酸单负链RNA 正链RNA 中间复制体(依赖RNA的RNA多聚酶)裂解(Disintegration): naked virus cause the host cell lysis 出芽(Budding): enveloped viruses 亚病毒:一类比病毒还小的、结构更简单的微生物。
包括类病毒和Prion。
Penetration、Uncoating 融合---有包膜病毒胞饮---无包膜病毒直接穿入在溶酶体酶作用下,脱壳。
Biosynthesis (隐蔽期)6大类型:双链DNA病毒单链DNA病毒单正链RNA病毒单负链RNA病毒双链RNA病毒逆转录病毒区域:DNA病毒核内(除痘病毒)RNA病毒胞质(除流感病毒及逆转录病毒)dsDNA病毒复制示意图亲代DNA mRNA 早期蛋白(功能蛋白)子代DNA 子代mRNA 晚期蛋白(结构蛋白)子代病毒复制子代核酸蛋白RNA病毒复制示意图逆转录病毒复制示意图逆转录病毒复制动画Assembly and Release 缺陷病毒因病毒基因组不完整或基因发生改变,而不能进行正常增殖所产生的子代病毒。
辅助病毒可以辅助缺陷病毒完成正常增殖的病毒。
顿挫感染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如细胞不能为病毒增殖提供所需要的酶、能量及必要的成分,则病毒在细胞中不能合成本身的成分,称为顿挫感染。
非容纳细胞、容纳细胞。
干扰现象两种病毒感染同一种细胞,常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复制的现象,称干扰现象。
机制:IFN、受体、DIP。
二、与病毒增殖有关的异常现象第三节病毒遗传学(一)基因突变条件致死性突变株:温度敏感突变株:28-35℃可增殖,37-40 ℃不能增殖,具有减低毒力而保持免疫原性的特点。
宿主范围突变株:病毒基因组改变影响了对宿主细胞的感染范围,可感染野生型病毒不能感染的细胞。
耐药突变株病毒的基因重组(二)基因重组与重配基因重组:两病毒的基因组发生互换,产生具有两个亲代病毒特性的子代病毒,并能继续增殖。
互补作用当两株病毒感染同一细胞时,有其中一个病毒株提供另一个病毒增殖所必须而不能生成的基因产物,使后者能增殖。
表型混合一种病毒的衣壳或包膜可以包在另一种病毒体的核酸外面,称为表型混合。
多倍体有些病毒的不同株同时感染同一细胞,许多基因组的子代病毒常是多倍体。
(三)基因产物的相互作用表型混合和核壳转移第四节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一、物理因素的影响温度大多数病毒耐冷不耐热。
在-70℃(数月)或-196℃(数年)条件下,病毒感染性可保持数月至数年。
一般加热60℃经30min或100℃数秒钟可使大多数病毒灭活。
pH值多数病毒在pH6~8范围内稳定。
射线和UV 射线使核苷酸链发生致死性断裂;UV则是在病毒的多核苷酸上形成双聚体(如胸腺核苷与尿核苷),抑制病毒DNA 或RNA的复制。
* * 病原生物学教研室3000BC,埃及孟非思壁画中长老患小儿麻痹症。
1、1892年,俄国学者伊凡诺夫斯基发现烟草花叶病原体能通过细菌滤器,并定名为滤过性病原。
2、1898年,荷兰学者Beijerinck命名此种病原体为病毒。
3、1898年,德国学者Loeffler和Frosch发现了口蹄疫病毒,揭开动物病毒学新篇章。
4、十年后,相继发现了鸡瘟病毒(1900年)、黄热病毒(1901年)、鸡痘病毒(1902年)、狂犬病病毒(1903年)、鸡白细胞增生病病毒(1908年)、细菌病毒--噬菌体(1915、1917年)等。
病毒的发现第三十四章病毒的生物学形状什么是病毒?病毒是一类体积微小、结构简单、只含有一种类型的核酸、严格细胞内寄生的、对抗生素不敏感,而对干扰素敏感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病毒与其他微生物的比较- - - - - + 干扰素敏感性+ + + + + - 抗生素敏感性有性或无性二分裂二分裂二分裂二分裂复制增殖方式+ - - + + - 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DNA+RNA DNA+RNA DNA+RNA DNA+RNA DNA+RNA DNA或RNA 核酸类型+ + + - + -
有无细胞壁真核细胞原核细胞原核细胞原核细胞原核细胞非细胞结构- + - - - + 通过细菌滤器(0.45μm) 真菌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细菌病毒特性病毒性疾病的现状及特点病毒体: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感染性的完整病毒颗粒。
一、病毒的大小和形态大小:50-250nm左右。
形态:球形、杆状或丝状、砖形、子弹形、蝌蚪形等。
葡萄球菌(1000nm)牛痘病毒300×250nm A B C D E F G 立克次体450nm 衣原体390nm A、大肠杆菌噬菌体( 65 ×95nm ) B、腺病毒(70nm ) C、脊髓灰质炎病毒(30nm ) D、乙脑病毒( 40nm ) E、蛋白分子(10nm ) F、流感病毒( 100nm ) G、烟草花叶病毒X线晶体衍射法二、病毒的结构和化学组成基本结构:nucleocapsid 辅助结构:viral envelope 核衣壳核心衣壳一种类型的核酸小量非结构蛋白壳粒螺旋对称20面体立体对称复合对称包膜蛋白质多糖脂类病毒体结构模式图壳粒衣壳核心(核样物)核衣壳包膜包膜病毒包膜子粒化学组成-病毒核酸? 分子量差别显著:3KB-400KB; ? 多种形式存在:RNA或DNA;? 不同形式复制;? 病毒基因组可相互重叠,转录的RNA前体可以多种方式拼接;? 与真核细胞基因结构相似,有内含子及非编码区;? 具有感染性。
化学组成-病毒蛋白质? 结构蛋白:capsid, envelope protein ? 非结构蛋白:酶: 与病毒复制有关的酶;与致病有关的酶;调控蛋白:HIV Tat,rev etc; 病毒衣壳―病毒20面体立体对称模式图不同病毒核酸结构不同,壳粒数目和排列也不相同。
根据壳粒的排列方式称为对称,病毒结构由以下几种对称型:五邻体六邻体Icosahedral symmetry 病毒衣壳―螺旋对称模式图病毒衣壳―复合对称模式图衣壳的主要功能:保护病毒核酸参与感染过程具有感染性病毒衣壳―电镜照片病毒包膜―电镜照片包膜的主要功能:维护病毒体结构的完整性与病毒入侵有关具有抗原性三、研究病毒形态学的方法电子显微镜检查法超过滤法超速离心法X线晶体衍射法第二节病毒的增殖一、virus replication circle: 吸附(Adsorption) 穿入(Penetration) 脱壳(Uncoating) 生物合成(Biosynthesis) 装配与释放(Assembly and Release) Adsorption(几分至几十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