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集锦五篇

合集下载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5篇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5篇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5篇教学设计方案篇1这篇__篇幅不长,是自读课文,需要讨论和探讨的问题很多。

主题、语言和写法均有可探讨之处,向课外拓展可供设计的点也较多,在一堂课中想面面俱到,很难做到。

因此,抓主抓重,突出学生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大胆取舍教材,显得尤为必要。

一、关于学习目标依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情感和态度确立了三个学习目标为: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积累__的美句;2、品味__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让学生学会听、知道如何听、怎样用心听;3、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培养学生用听觉感受世界、欣赏美的声音的能力。

二、关于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掌握会听的人怎样听,不会听的人会怎样以及我们应该怎样听。

难点则为学习__语言生动形象,活泼幽默,使用排比加强语势,大量使用问句,反问,设问使__亲切自然以及使用第二人称写作的特点。

三、关于教学设计和施教方法教学时间为一课时,时间紧、任务重。

基于此,围绕教学过程要紧凑、问题设计要有精心的思路,抓主抓重,切中主题,设计了四个问题,教师精讲点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以关注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四、关于问题设计本着面向全体、关注个体的原则,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主线,设计了本课的四个问题。

前三个问题围绕听展开,注重对课文的学习和理解,第四个问题连接学生情感生活,在课内拓展,旨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了解自己的听觉,尊重和爱护自己的听觉,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和态度。

至于拓展探究性问题的设计,也紧紧围绕课文内容展开,而且问题的设置重在提高学生的能力。

五、关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这篇课文探究性问题较多,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有较大的帮助,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开放的活动中通过尝试,解决问题,探究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用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锦集5篇_1

教学设计方案锦集5篇_1

教学设计方案锦集5篇教学设计方案篇1《郑和远航》教学设计[教材简解]: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曾有过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故事,郑和七次下西洋,就是其中的一个,它足以令世人骄傲。

课文《郑和远航》主要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远航的情况,并点明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我国古代出色的航海技术。

像这样大规模的航海,是历史上所罕见的,那课文是怎么来记叙这样的事件的呢?全文共有七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至五自然段为第一部分,主要写郑和率船队第一次航行的情况。

第六至七自然段为第二部分,主要写郑和从1405年到1433年曾七次远航,为促进我国和亚非国家的友好交往作出了贡献。

课文第一部分可以分为三层:第一至三自然段为第一层,写1405年7月11日,在苏州府刘家河码头,郑和受皇帝派遣,第一次率船队出使西洋时的壮观场面。

(扬帆起航)第四自然段为第二层,写郑和与所到的亚非各国人民进行了友好交往。

(友好交往)第五自然段为第三层,写郑和在航行中多次战胜狂风巨浪和海盗袭击等凶险。

(化险为夷)[目标预设]:1、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读通课文,分清条理,能讲述课文大意,知道课文详写第一次航海经历,略写后六次。

明确中心段落。

[重点难点]:读通课文,分清条理,能讲述课文大意,知道课文详写第一次航海经历,略写后六次。

明确中心段落。

[设计理念]:明确高年段学习目标,不逾越,不饱胀,认真落实好第一课时目标。

强化初读,引导把握课文大意。

[设计思路]:导入,初识郑和——初读,整体感知——学习生字新词——再读,理清条理——回归整体。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都知道哥伦布在1492年发现了新大陆,可你们知道吗,我国早在明代就有一位著名的航海家,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八十多年!它的名字叫郑和。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以这位航海英雄为主人公的。

出示郑和图片。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5篇)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5篇)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5篇)教案的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品味人性的美与丑2.学习文章使用的对比手法在人物描写中所起的作用3.体会本文精巧的构思二、重点、难点的突破:以分组讨论、编故事的形式显示人物性格的对比写法和小说的结局艺术三、教学流程:1.由作者、文题、体裁直接导入: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小小说,这就是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写的《窗》。

2.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概括故事情节3.用一句话说明从小说中你看到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学生:美与丑;对丑恶灵魂的无情鞭挞和对美好心灵的热情赞扬;不能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4.这一篇小说最精彩的地方在哪儿?(学生:最后一句话)——“短篇小说是写高潮的艺术,小小说是写结局的艺术。

”5.假如这时又进来一位病人,将会发生什么故事?(编故事,分组进行)6.为什么这样编?有没有依据?结局坏:“纹丝不动”§9结局好:“他为自己的想法感到惭愧,竭力不再这样想”§6(良知未完全泯灭)7.由此总结出两个人物性格:私欲膨胀,冷酷无情;关心他人,道德高尚8.为什么将两个人物对比着写?(扬善贬恶)9.讨论结尾:“窗”是心灵的窗口,“墙”是道德的丰碑,如果写窗外不是一堵墙,而是公园,那里确实有……有什么不好?四、学习情况检测练习:迁移训练:续结尾“第二十一位应聘者”五、布置作业:创作一篇小小说,注意结局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六、教后反馈、反思得失:教学设计方案篇二一、教材分析《称赞》是九年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8课,本单元的主题是:“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

”爱听好话,这是人们的正常心理,获得他人和社会的认可,这是人的正常需要。

文中的小刺猬和小獾相处得多么融洽,多么富有人情味儿!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称赞,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话,也会产生想不到的效果。

要想获得别人的称赞,得先学会称赞别人。

教学设计方案5篇

教学设计方案5篇

教学设计方案5篇教学设计方案篇1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学习斧、盖、造等16个生字。

2、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子的意思,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明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联系上下文理解全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

课前准备:老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收集身边有关环保的图片和小故事。

课时安排:二课时一、师生谈话,复习检查:课文讲了一个小村庄的什么故事?二、再读课文,边读边想:你对课文哪个地方印象最深,想和大家说一说吗?学生交流。

三、把握重点,理解课文:1、根据学生交流的感受,筛选出重点句子。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2、读句子,联系全文,自由质疑。

师生梳理出主要问题。

3、联系上下文解疑。

(1)什么都没有了指的是哪些东西没有了?(有美丽的村庄,有房子、家具、工具以及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东西)师:你能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个小村庄是怎样美丽吗?①学生交流。

②课件演示。

③指导朗读第一段。

(2)是什么原因使什么都没有了?①学生结合上下文讨论,探究,谈出自己的观点。

②练习,思考:谁家想做(),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

③指导读课文相关部分。

四、前后联系,探理激情:(1)师创设情景,生前后联系,总结升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

五、结合实际,拓展延伸:(1)结合实际议一议身边破坏环境的行为。

(2)为呼吁大家都来关心环境问题,我们可以怎么做?师生交流。

(3)课后作业:收集有关环保图片、资料,办一期墙报。

教学设计方案篇2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10个生字。

认识4个字。

2、领会课文内容,知道喜欢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的道理。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

2、分角色朗读。

课前准备1、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

2、乌鸦、狐狸等头饰。

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理解课文一、板书课题看课题:这是谁和谁?我们来看看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二、激趣引入教师口述,同时课件演示:狐狸直流口水。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5篇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5篇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5篇教学设计方案篇一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珍爱生命,善待地球的情感,感受地球的美、地球上生命的可爱。

通过了解生活环境变化情况,深刻的识别到环境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动手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发展想象力、创造力。

教学重点:通过对地球仪的观察和师生汇报介绍、了解地球资源丰富感受地球的美丽,同时深刻了解环保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体会艺术给我们带来的不同美感,并将感受加以描绘。

教学用具:图片、地球仪、音乐、卡片。

学生用具:绘画纸、卡纸、记号笔、蜡笔或水彩笔。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境激趣、谜语导入说它像球不是球,肚子里面啥都有。

人物、动物和植物,全都生活在里头。

高山、森林处处见,江河、湖水向海流。

天天围着太阳转,猜猜它是什么球。

(出示地球图片)二、整体感知,了解地球现状你了解地球吗?地球到底有多大?(表面积、岁数等)人类是怎样在地球上生活的呢?地球上有哪些资源?(学生一般只会说地上资源,教师可以补充地下资源)你心目中的地球是什么样的?“地球妈妈”如此美丽,我情不自禁的拿起手中的画笔描绘了几幅“地球家园”的情境图。

接下来请同学们与我一起欣赏。

(简单介绍作品)刚才老师介绍自己作品的时候,看到一些同学已经跃跃欲试了,你们是不是也想画一画自己心目中的美丽的地球呢。

那就伴随着这美妙的音乐快些动笔吧!(播放音乐)三、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要求:1)画一画你心目中最理想的地球。

2)制作过程中与同伴合作,发挥想象力,大胆表达地球的美。

四、展示作品五、总结、升华情感这么美丽的家园,却遭到了许多破坏,你能试着举例说一说吗?(人为破坏和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不可避免的,人为破坏是可以努力遏制的,在遏制人为破坏的同时,也最大程度的降低了自然灾害的发生。

同学们,我们同在一片阳光下,共同拥有这个美丽的地球。

让我们带着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寻找地球的美丽,让我们伸出一双充满关爱的手,维护地球生态环境,把她的美珍藏心中,让我们大声对地球妈妈说“美丽的地球妈妈,我们永远爱你。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5篇_7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5篇_7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5篇教学设计方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⑵了解中国古代的屏风,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传统文化。

⑶了解文中引用的古诗词的意思。

2、能力目标:⑴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进一步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

⑵揣摩语言,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进一步提高语言感悟力。

⑶掌握说明文的基本写法,提高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

⑷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堂活动,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

⑸在活动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组织语言能力、表演能力等。

⑹初步学习推销的方法,增强竞争意识。

3、情感目标:以屏为媒介,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体会作者的感情,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装点更加美好的生活。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2、体味语言,弄清文中古诗句的含义。

3、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堂活动,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

4、在活动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组织语言能力、表演能力等。

【教学难点】1、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堂活动,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

2、在活动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组织语言能力、表演能力等。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查找有关屏的图片,或上网查找。

如果学生家中有屏的小艺术品,也可借来一用,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1、展示一组屏风的图片,并辅以简单介绍。

(课件展示)2、这些图片很漂亮,有谁知道它们是什么?有什么作用?3、也许我们有的同学家中还在使用,但对于我们大数同学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

它虽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多见,但它独有的魅力仍能牵动我们的情思,今天,让我们与陈从周先生一道说“屏”。

二、走近作者陈从周:(1918~),浙江杭州人,古建筑园林专家,并擅长文、史,兼工诗词、绘画。

(通过预习说说你对作者感兴趣的地方。

)三、检查预习四、整体感知1、在生活中,你见过屏风吗?在哪里?2、教师配古筝乐曲,学生听音乐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并思考:⑴用文中句子回答什么是屏?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给屏作一解释。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五篇_1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五篇_1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五篇教学设计方案篇1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学会晓、眠、觉、闻、啼这5个生字,理解字词的意思。

知道觉是多音字,在课文中读ju6。

2.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通过朗读课文理解古诗的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3.能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引导学生通过看图,培养观察、想象的能力。

在讲解古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通过学习古诗、品味古诗,体会作者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感情。

(四)注意体现创新和实践能力:注重能力的培养,学会说和写,课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春天的美好景色,并写下来。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一)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并会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体会诗人,爱惜春光的思想感情。

(二)难点:对诗的意境的理解。

(三)解决方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古诗的韵味及语言美。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1.学生自学生字。

2.动笔描绘春天的美景。

五、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第一课时使学生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理解图意,明确字词的意思。

通过朗读课文理解古诗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第二课时学会生字,让学生练笔。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整体感知:这篇讲读课文是一首古诗。

有一幅插图,画的是几只鸟站在开满桃花的枝头上,春燕和鸟在空中飞翔,正是诗的意境。

这首唐诗有四行两句。

作者描述了一幅雨后春天早晨鸟语花香的绚丽图景。

第一句讲春天的夜里睡得很香,不知不觉地天已亮了,窗外传来了一片婉转悦耳的鸟叫声,这是通过所闻描述春天早晨的情景。

第二句讲朦胧中想起昨天夜里听见刮风下雨的声音,经过风吹雨打,不知有多少花朵凋落了。

这是通过所想来描述春天夜里的情景。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的过程:教学设计方案篇2教材分析:这是一只多么好学的小燕子!它在妈妈的耐心的启发下,它观察得一次比一次认真。

最后终于明白了冬瓜和茄子的区别在于:冬瓜大,颜色是绿的,皮上有细毛,它是躺在地上的;茄子小,颜色是紫的,柄上有小刺,它是挂在枝上的。

教学设计方案(精选15篇)

教学设计方案(精选15篇)

教学设计方案(精选15篇)教学设计方案1教学目标1.深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思乡的情感。

2.品味文中的细节和关键词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3.感受文中的风俗美、人情美,丰富精神世界,获得思想启迪。

教学重点配乐朗读、默读课文,品味细节和关键词句。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读一读,写一写。

搜集古今中外表达游子思乡之情的文学作品,准备与同学交流。

想一想自己过年的故事和体会,讲给同学听。

查阅有关琦君的生平,课外阅读她的作品《琦君说童年》。

教师准备思乡的音乐。

准备古今中外表达游子思乡之情的文学作品。

教学内容《春酒》描绘了故乡浓浓的风土人情,抒发了作者对童年、对故乡、对母亲的无限追思之情。

课文中的细节写得很有情趣,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体会文中的'人情民风之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教学设计整体感知1.导入建议学生谈自己过年的故事、感受,或说一说当地有哪些民风民俗;或教师谈自己小时候在家乡过年的故事2.导语示例青岛的啤酒不仅是青岛人的骄傲,也是中国人的骄傲。

每年的青岛啤酒节都迎来许多国内外的客人,这在当地已经成为一种民风民俗。

每逢过节,人们也都要喝啤酒以示庆祝。

好多离乡在外的青岛人总是忘不了啤酒的滋味,你知道这是为什么?今天学习《春酒》一文可能会给你带来一些启迪。

3.教师投影学习目标和字词学生自查读一读,写一写,根据查找的资料交流琦君的事迹。

教师或学生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思考问题。

4.教师投影出示思考题a.本文记叙了作者童年的哪几件事?表达怎样的感情?b.课文题目是春酒,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5.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本文记叙了作者儿时在故乡过新年、吃春酒、吃会酒的几件事,表达作者对故乡民风、人情的赞美。

就像琦君曾说过的一样: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

作者对故乡亲友的怀念,对母亲的追思,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渗透在本文的字里行间。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5篇_6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5篇_6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5篇教学设计方案篇1【教学目的】1、探究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活动,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

2、学习作者通过细腻的动作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体会作品中所表现的各国人民在战争所凝结的友谊。

【教学重点和难点】学习用心理活动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1、学生查找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资料,了解在这次战争中侵略者犯下的罪行,弄清课文所牵涉的历史背景。

2、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听写词语拂晓瓦砾地窖鞠躬烧灼偷袭间歇耸立匍匐颤巍巍僵硬舀水腋窝揣在屏障肃穆精疲力竭二、导入1、学生介绍搜集的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知识。

2、作者:西蒙诺夫(1915~1979),苏联作家。

三、阅读课文,整体把握1、学生朗读课文,把握__的记叙要素。

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4年9月19日地点:贝尔格莱德的撒伐河岸人物:老妇人玛利·育乞西、苏联红军士兵柯拉耶夫事件:一位苏联红军战士在南斯拉夫国土上牺牲了,南斯拉夫母亲不顾枪林弹雨,以惊人的毅力安葬了烈士,拿出自己唯一珍爱的结婚时的花烛点在烈士的坟头。

2、默读课文,找出令你感动的一个片段进行交流,并且说出为什么。

注意:人物的动作和心理。

这个南斯拉夫母亲在战争中饱受苦难,她把苏联红军战士当作自己的亲人,她的爱和恨是鲜明、深沉的。

作品刻画老妇人没有语言,只有动作,作者通过细腻的动作描写展现了老妇人美好的心灵,表达了这位南斯拉夫母亲对红军战士的爱,让读者感知到这位母亲伟大的内心世界。

3、揣摩人物心理练笔:阅读这段文字,设想下段落中的老妇人会有怎么样的心理活动,写下来,一二百字。

“即使在这个当儿,老妇人也没有说话,她只不过抬起眼睛来,朝这些脱了帽的肃立着的人们看了一眼,十分庄严地对他们深深一鞠躬;然后,用她的黑色大围巾拉直了,颤巍巍地走了。

没有再回过头来。

看一下那蜡烛和那些士兵。

”注意引导从老妇人对战士的崇敬和热爱,以及对失去战士的悲痛心情把握。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5篇)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5篇)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5篇)教学设计方案篇一一、设计理念1.有意识地开发和整合包括教材在内的语文教育资源,作文前引导学生广泛查阅相关资料,丰富学生的积累;作文时引进相关资料进行补充阅读,加强感性认识;作文后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强化认识,深化感情。

2.倡导自主探究学习,引导学生自行查阅资料,自读自悟,在读议练的过程中掌握赠言的一般规律。

3.提倡合作学习,在互评互赠中提高写作水平,陶冶情操。

二、教学目标1.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能分辨出赠言的优劣,并能说出它优劣的所在。

2.能根据同学的特点,用比较生动、得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

3.能感受同学之间真挚的友谊。

三、重、难点重点:能分辨出赠言的优劣,并能根据同学的特点写赠言。

难点:能选取合适的内容,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意。

四、课前准备学生:广泛搜集、阅读有关赠言,选择几则自己喜欢的赠言背诵下来;制作一张精美的赠卡。

教师:了解学生中流传的赠言,选择几则典型的抄录下来,制成录音;准备几则自己写的或从其他资料中找到的优秀赠言。

五、教学流程及设计(节选)1.激情导入,出示课题你认为在毕业临别之前,什么东西最能表达你对同学的情谊,最具有纪念意义?(小礼物、贺卡、赠言等,根据学生讨论,相机出示课题——毕业赠言)2.通过课前的阅读,你认为毕业赠言该写些什么?(怀念、劝勉、警戒、希望、回忆等)[这个提问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课前搜集资料,阅读资料所完成的知识的初期建构,以便调整学生的学习进程。

]3.提出听辨要求:我从同学们的毕业赠言中选了几则,请大家听听,哪几则写得比较好,哪几则写得不够好?为什么?(播放录音,附录音内容:)(1)丁侃:你的文章“凤头豹尾”令我钦佩不已,相信进入中学以后经过努力,你的口才也能像你的文笔一样清新、流畅。

同学俞康康(2)叶凯航:我送你一个168,祝你财源滚滚,一路发!发!发!(3)王政达:愿你是航船,在知识的海洋里乘风破浪;愿你是水晶,永远保持一颗纯洁善良的心;愿你是雄鹰,经得起生活中狂风暴雨的考验。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5篇_3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5篇_3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5篇教学设计方案篇1一、授课类型:讲授新课二、授课时间:40分钟三、授课方式:多媒体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①文化传播途径有哪些。

②文化传播的传播媒介的过程及作用。

(2)、理解①现代传媒的产生是否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②中法文化交流的作用。

(3)、分析通过所学内容,分析传媒的演变过程。

2、能力目标(1)能例举史实说明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2)结合实际,运用知识分析中法文化交流的必要性。

(3)通过观看不同图片、不同视频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并能准确寻找信息的能力;通过表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小组竞赛可以增强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探索同一问题的不同答案。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文化传播的作用,提高对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自觉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自觉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通过图片视频的展示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并由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方法:讲授、提问、小品表演、小组竞赛等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互相聊天,交流着各自的思想、观点、知识等内容,而在这个过程中,也就实现了文化的传播。

这也就是我们本节要学习的内容《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二)、讲授新课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1、文化传播的含义(提问)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2、文化传播的途径a.播放视频《丝绸之路》,让学生思考视频中出现的是哪一种文化传播的途径。

1、商人进行的贸易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2、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展示图片)永嘉之乱(两晋)安史之乱(唐朝中期)靖康之乱(南宋)b.播放视频《古代“留学生”》,让学生思考视频中出现的是哪一种文化传播的途径。

3、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

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是------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

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5篇)

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5篇)

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方案(优秀5篇)优秀教学设计万能篇一教材分析:本文选自《宋史》,主要写了两件事:刻苦读书和推荐人才,表现了一个中心: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已任,课文刻画人物,善于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叙事简洁没有冗笔。

教学目标:1、准确翻译全文,注意重点字词,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学习本文叙事简洁、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

3、了解更多学习刻苦、以天下事为已任的人物的故事。

教学重点:1、准确翻译全文,注意重点字词,背诵全文。

2、运用细节描写人物、叙事简洁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毛主席在《沁园春雪》中称赞“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当我们在评论他们的功过得失时,我们常常发现他们的身边总有贤臣相随。

同学们能从历史长廊中举出一些贤臣的例子吗?二、学生举例,教师补充,引出赵普。

赵普,北宋大臣。

后周时赵匡胤的幕僚,策划陈桥兵变,帮助赵匡胤夺取政权,后任宰相。

太宗时又两次任宰相。

他少时为吏,读书不多。

赵普曾经对宋太宗(赵匡义)说过这么一段话:臣平生所知,无不出此。

昔以其(指《论语》)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三、学生齐读课文,教师再范读全文,最后请个别学生朗读。

纠正字音:箧、牍、缀、卒、吏、论语生回答:本文写了赵普的哪两件事?刻苦读书与推荐人才。

四、重点字词句及全文的翻译。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古今异义、固定句式(“九阴真经”:增、删、留、换、移、固、意、直和定)五、细读课文,思索:1、通过文中所写的两件事,你认赵普是个怎样的人?具有超人的毅力、坚强的意志。

2、本文刻画人物善于运用细节描写,试举例说明。

“阖户启箧取书”、“普颜色不变”、“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六、总结:侧重鼓励大家胸怀天下、刻苦学习。

七、作业:1、背诵课文。

2、重点字词句的练习。

3、收集刻苦学习的名言、名句、故事。

教学设计模板篇二教学目的:1、激发热爱大好河山的情感2、进一点学习主题创作的作画方法3、可用学过的各种方法作画教学重点和难点:1、学习主题创作的作画方法2、多种方法的运用电教、教具、学具准备:范画数幅教学过程:一、听歌谣空气新鲜,清泉甘甜,鸟语花香,绿水青山,来来往往,是朋友们的车般——这才是我理想的。

教学设计方案集锦五篇(可编辑)

教学设计方案集锦五篇(可编辑)

教学设计方案集锦五篇教学设计方案篇1一、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探究__的内涵,培养文言文自读能力。

2、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二、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词语,培养语感。

2、理解神话结尾的作用,体会文中细节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语感。

2、理读法引导学生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包括古今异义词、多义词、通假字及常用虚词。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学步骤:(一)导语:同学们从小就知道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故事——愚公移山。

那就让我们在上课文之前,先回忆一下这个故事。

请看Flash《愚公移山》。

(二)重点文常:1、作者: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已经散失,今本《列子》是东晋人搜集的有关古代资料编写的,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2、文体:寓言这种体裁的特点是寄托一定的道理在一种比喻性的虚构的短小故事中,往往带有讽喻或劝戒的意味。

(三)读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默读课文,根据课下注释解释全文,有问题的一会儿质疑。

2、学生质疑,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一些重点词语的解释。

(四)理解全文:1、愚公家周围环境如何?他为何要移山?移山有什么好处?(尽量用原句回答。

)答: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移山则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2、移山有何困难?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困难有山高大、面积广、年老力衰、移山人少、运土石工具简陋,往返路途遥远。

这样写的作用可以衬托出愚公移山的决心之大。

3、智叟与愚公在移山问题上的分歧在哪里?你认为谁的观点正确?智叟:“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眼前的,停滞的观点。

愚公:“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长远的,发展的观点。

4、思考:但也有人说愚公“有愚”,智叟“有智”,你的看法呢?明确:这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8篇(教学目标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8篇(教学目标设计模板)

一、 完成“读读背背” 1、 趣聊对子:师讲郭沫若的故事,一定注意要讲得有声有
色。 郭沫若幼年在私塾里读书。有一次和同学们偷吃了庙里的桃
子。和尚找先生告状,先生追问学生,没人承认。先生说:“我 出个对子,谁能对上免罚。”先生说:“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 是谁?”郭沫若思索了一会儿,对出下联:“他年攀桂步蟾宫, 必定有我。”先生为他的才华所震惊,极为高兴,全体学生都免 予处罚。(边讲故事,边演示课件,课件出示故事中的对联)教师 解释“蟾宫)
第12页 共31页
四、边演边评,锻炼能力。 1、师:有句俗话叫“从南京到北京,买的没有卖的精。”
下面老师就请同学们到台上来表演,看看到底是卖家精还是买方 精。请其他同学当评委,评一评表演的同学哪儿演得好,用了什 么方法还价。
2、学生分组上台表演,教师相机点拔。(人物、语言、神态、 动作、还价方法,交易情况)
理解太阳钟计时的原理。
制作使用太阳钟计时。
关于日晷计时的资料、立竿、制作太阳钟的套材(小组)。
一、引入。 1、如今,我们只需要看一看钟表就能知道现在几点了。可过 去的人们并没有我们今天使用的钟表,在时钟发明之前,古人是 用什么来计量时间的呢?(学生充分交流) 2、揭题:太阳钟。(板书课题) 二、用太阳来计时。
教学设计方案 篇 1 一、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做一个用太阳的影子表示时间的钟表。 2.从多角度认识太阳钟和古代计时工具的原理。 (二)科学知识: 1.了解太阳钟的计时原理。 2.认识古代计时工具——日晷及其他计时工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可以利用自然规律为人类和社会的发展服务。 2.体会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进步的。
2、 教师范读,培养学生听的习惯。听老师是怎样读出对子 的韵味儿的。(教师的范读要读出文味,读出趣味,读出韵味)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五篇6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五篇6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五篇6教学设计方案范文一1.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并能够运用现在进行时态。

2.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是使用现在进行时来描述正在进行的动作。

教学难点是区分现在进行时和其他时态的区别。

3.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案、教具、PPT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4.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教师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话题,让学生猜测现在进行时的用法。

Step 2: 介绍现在进行时教师简要介绍现在进行时的结构和用法,并给出相应的例句。

Step 3: 练习教师与学生一起完成一些练习,巩固学生对现在进行时的理解。

Step 4: 教学拓展教师通过PPT展示不同情景的图片,让学生运用现在进行时进行描述。

Step 5: 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强调学生应该多加练习以提高对现在进行时的运用能力。

5. 教学评价:教师观察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给予相应的评价,并指出学生在运用现在进行时时可能出现的错误。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二1.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并能够掌握简单句的基本结构和构成要素。

2.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句子的主谓宾结构及其基本构成要素。

教学难点是理解和运用不同句式的结构。

3.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案、教具、PPT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4.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一些简单的句子,让学生观察句子的结构,并找出主谓宾关系。

Step 2: 介绍句子结构教师简要介绍句子的结构,包括主语、谓语、宾语等要素,并给出相应的例句。

Step 3: 练习教师与学生一起完成一些练习,巩固学生对句子结构的理解。

Step 4: 教学拓展教师通过PPT展示不同句式的结构,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理解。

Step 5: 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强调学生应该多加练习以提高对句子结构的掌握能力。

5. 教学评价:教师观察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给予相应的评价,并指出学生在构建句子结构时可能出现的错误。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五篇(word版)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五篇(word版)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五篇教学设计方案篇1【教材简析】《假如》是一首充满童趣、情趣、理趣的新诗,语言清新活泼,充满儿童的想像力、创造力。

全诗用并列结构的形式,借马良的神笔,表达我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

这些关爱,显示了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

朗读这首诗,学生可能会产生心灵的共鸣,可能会产生许多新的假如。

全诗以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笔结束,给学生想像的空间,满足孩子情感表达的需要。

【教学过程】一、听故事1、故事导入:有一个故事,妈妈小时候听过,奶奶小时候听过,奶奶的奶奶小时候也听过,你们想听吗?听老师讲故事(选择《神笔马良》中马良帮助穷人的片段)。

2、说话训练:马良用神笔给穷人画了什么?假如你有一枝神笔,你想干什么?3、板书课题:有个小女孩,她和你们一样,也梦想着有一枝神笔,她把自己的愿望写成了一首诗,题目是《假如》(板书课题)。

二、读诗歌1、读正确:⑴认读字词:缩叹息遥远寻食哭泣健康(课件辅助显示音节)⑵初读课文:认真地读课文,不会读的字做上记号,问同学、问老师。

⑶抽读正音。

2、读流利:⑴再读课文。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继续读课文。

你读懂了什么?⑵交流汇报。

⑶指导朗读:诗中有三个长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我要给窗前的小树画一个红红的太阳。

我要给树上的小鸟画许多好吃的谷粒。

我一定给不幸的朋友西西画一双好腿,还他一个健康的身体。

(课件辅助出示斜杠指导句子中的停顿)⑷找规律:窗前的小树红红的太阳树上的小鸟好吃的谷粒不幸的朋友健康的身体这几个词组有什么特点?应该怎么读?⑸巩固练习:在全诗中继续寻找()的()的词组,读一读。

⑹积累词语:摘录两个自己喜欢的词组。

3、读出感情:⑴范读课文:下面我们来练习读全文,听一听老师是怎么读的。

⑵学生评议:你觉得老师读得好在哪儿,还有什么不足。

⑶教师引导:老师不但在用嘴读,还在用心读;不但在看字,而且在画画。

想看看老师脑子里的画吗?(课件出示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的动画)⑷学生练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方案集锦五篇教学设计方案集锦五篇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效开展,往往需要预先制定好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

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设计方案篇11.教学内容解析教学内容主要指“课标”的“内容标准”中所规定的数学知识及其由内容所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

教学内容解析的目的是准确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做到教学的准、精、简。

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有效开展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

教学内容解析要做到:(1)正确阐述教学内容的内涵及由内容所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并阐明其核心,明确教学重点;(2)正确区分教学内容的知识类型(如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等);(3)正确阐述当前教学内容的上位知识、下位知识,明确知识的来龙去脉;(4)从知识发生发展过程角度分析内容所蕴含的思维教学资源和价值观教育资源。

2.教学目标设置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

教学目标是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和安排师生活动方式的依据,是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的依据。

清晰而具体化的目标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的数学学习。

教学目标的设置与陈述要做到:(1)正确体现“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课堂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在“课标”的“总体目标”和“内容与要求”的指导下,设置并陈述课堂教学目标;(2)目标指向学生的学习结果;(3)目标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避免抽象、空洞;(4)要用清晰的语言表述学生在学习后会进行哪些判断,会做哪些事,掌握哪些技能,或会分析、解决什么问题等等。

(5)明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具体内容,避免泛化。

3.学生学情分析学生学情分析的核心是学习条件分析。

学习条件主要指学习当前内容所需要具备的内部条件(学生自身的条件)和外部条件。

学习条件的分析是确定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材料的前提。

鉴于学习条件(例如,内部条件包括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的复杂性,本标准着重强调如下要求:(1)分析学生已经具备的认知基础(包括日常生活经验、已掌握的相关知识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等);(2)分析达成教学目标所需要具备的认知基础;(3)确定“已有的基础”和“需要的基础”之间的差异,分析哪些差距可以由学生通过努力自己消除,哪些差距需要在教师帮助下消除;(4)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明确教学难点,并分析突破难点的策略。

4.教学策略分析教学策略是指在设定教学目标后,依据已定的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为解决教学问题而选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策略分析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从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教学策略分析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并做到具体且针对性强:(1)对如何从学与教的现实出发选择和组织教学材料的分析;(2)对如何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情况选择教学方法的分析;(3)对如何围绕教学重点,依据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学生的思维规律,设计“问题串”以引导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的分析;(4)对如何为不同认知基础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机会和适当帮助的分析;(5)对如何提供学生学习反馈的分析。

5.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数学学习活动,包括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和实践两个方面。

从操作层面看,教学过程就是由教师安排和指导的学生数学学习的活动步骤和方式。

教学过程的设计要注意说清设计意图。

对教学过程的要求是:(1)根据不同知识类型学习过程安排教学步骤,包括:引入课题、明确学习目标,调动学生已有相关知识和学习兴趣,呈现有组织的学习材料,引导学生开展主动理解、探索知识的数学思维活动,通过练习促进知识向技能的转化,提供应用性情境促进知识技能的迁移等;(2)正确组织课堂教学内容:正确反映教学目标的要求,重点突出,把主要精力放在核心内容及其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注重建立新知识与已有相关知识的实质性联系,保持知识的连贯性、思想方法的一致性,易错、易混淆的问题有计划地再现和纠正,使知识(特别是数学思想方法)得到螺旋式的巩固和提高;(3)学生活动合理有效,教师指导恰时恰点:在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内提出问题,使学生面对适度的学习困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全体学生开展独立思考,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参与度,帮助学生逐步学会思考;(4)恰当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机智运用反馈调节机制,根据课堂实际适时调整教学进程,通过观察、提问和练习等及时发现学习困难并准确判断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补救教学,为学生提供反思学习过程的机会,引导学生对照学习目标检查学习效果;(5)设计的练习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既起到巩固知识、训练技能、查漏补缺的作用,又在帮助学生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学习习惯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6)恰当运用学习评价手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7)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学生学习的需要,恰当选择和运用包括教育技术在内的教学媒体,有效整合教学资源,以更好地揭示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本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

教学设计方案篇2一、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内涵,培养文言文自读能力。

2、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二、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词语,培养语感。

2、理解神话结尾的作用,体会文中细节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语感。

2、理读法引导学生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包括古今异义词、多义词、通假字及常用虚词。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学步骤:(一)导语:同学们从小就知道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故事——愚公移山。

那就让我们在上课文之前,先回忆一下这个故事。

请看Flash《愚公移山》。

(二)重点文常: 1、作者: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已经散失,今本《列子》是东晋人搜集的有关古代资料编写的,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2、文体:寓言这种体裁的特点是寄托一定的道理在一种比喻性的虚构的短小故事中,往往带有讽喻或劝戒的意味。

(三)读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默读课文,根据课下注释解释全文,有问题的一会儿质疑。

2、学生质疑,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一些重点词语的解释。

(四)理解全文: 1、愚公家周围环境如何?他为何要移山?移山有什么好处?(尽量用原句回答。

)答: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移山则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2、移山有何困难?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困难有山高大、面积广、年老力衰、移山人少、运土石工具简陋,往返路途遥远。

这样写的作用可以衬托出愚公移山的决心之大。

3、智叟与愚公在移山问题上的分歧在哪里?你认为谁的观点正确?智叟:“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眼前的,停滞的观点。

愚公:“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长远的,发展的观点。

4、思考:但也有人说愚公“有愚”,智叟“有智”,你的看法呢?明确:这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

寓言只是用假托的故事,就某一点来晓喻一个道理,决不能以今天的科学技术进步来看待愚公的“愚”和智叟的“智”,也不能以今天提倡的“巧干”来要求愚公。

5、思考:这里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来表现人物?通过愚公和智叟的对比,再次表现出愚公坚定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心。

智叟不智,愚公不愚,“愚公”实“智”,“智叟”实“愚”,这正是寓言给两人取名的用意。

6、不是智叟一个人对移山产生了质疑,还有愚公的妻子,那么,愚公妻子的态度和智叟的态度是一样的吗?请你找找文章中的描写,比较分析。

学生讨论,明确:愚公妻智叟称呼:妻称愚公“君”(尊敬愚公)智叟称“汝”(轻视愚公)语气:“以君之力……何?”(担心)“甚矣,汝之不惠”(倒装,轻蔑)“且焉置土石?”(献疑)“以残年余力……土石何?”(嘲讽) 7、这则寓言有何寓意?明确:告诉人们,只要下定决心,坚持不懈,任何困难都可战胜。

8、问:为什么用这个神话结尾?讨论并明确:意在说明愚公移山的精神和行动惊天地、动鬼神,也反映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9、全班朗读课文。

(五)总结全文:运用对比衬托手法,通过愚公的成功,反映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说明要克服困难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奋斗的道理。

(六)布置作业: 1、积累相关的文言知识。

2、练习册上的相关作业。

七、板书设计:愚公移山愚公妻智叟称呼:妻称愚公“君”(尊敬愚公)智叟称“汝”(轻视愚公)语气:“以君之力……何?”(担心)“甚矣,汝之不惠”(倒装,轻蔑)“且焉置土石?”(献疑)“以残年余力……土石何?”(嘲讽)教学设计方案篇3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28个词语的意思。

2.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T、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3.照样子,用不仅还造句,能抓住重点词语,缩写句子,能按照课文给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4.能背诵课文第4、1自然段。

5.知道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更加热爱我国民族文化。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学会14个生字,理解28个词语的意思;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1、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教学难点:能抓住重点词语,缩写句子。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第1、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解题。

莫高窟在我国甘肃省敦煌县东南。

它与河南省龙门石窟、山西省云岗石窟,并誉为我国石窟艺术的三大宝库。

在3华里长的鸣沙山壁上密密层层地凿建了近500个洞窟,每个洞窟内部都有彩塑的佛像和艳丽多姿的壁画。

课文作了形象、生动的介绍。

2.自学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①这篇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敦煌莫高窟?②你对敦煌莫高窟留下了什么印象?(2)自学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薪词。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说说对两个思考题是怎样理解的。

(2)指名朗读课文,正音。

(3)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4.指导阅读第1自然段。

(1)齐读。

(2)讨论:①这个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找出这段的重点词句)②为什么说它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划出表示数量的词语)③想一想这几个句子与重点词句有什么关系? (3)指名读课文,让学生根据重点词句说说本段的主要意思。

5.指导阅读第2自然段。

(1)默读课文,找出重点词语:精美的艺术晶。

(2)思考:为什么说千佛洞的塑像,每一尊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读读第2个句子。

(3)讨论这两个句子的关系。

(第1句概括地说,第2句具体地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