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格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1

合集下载

教学设计表模板范例

教学设计表模板范例

教学设计表模板范例一、课程名称:(适用大部分课程教案)二、授课对象本教案适用于XX年级的学生,学生已具备基本的XX知识和XX技能,能够理解并参与到本课程的深入学习中。

三、授课时间本课程授课时间为XX分钟,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各环节的时间分配。

四、授课教师授课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熟悉XX学科的知识体系,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XX知识,学会XX技能,形成对XX领域的初步认识。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提高XX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参与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活动,培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运用XX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对XX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学生通过学习,增强对XX价值观的认识,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六、教学重占和难点1、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XX知识、XX技能的掌握,以及XX方法的学习。

通过对重点内容的讲解和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2、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XX知识点的理解,以及XX技能的运用。

教师需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克服难点,提高学习效果。

七、教学过程(具体教学过程请根据实际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设计)八、教学方法和手段(列举并说明本节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九、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和作业,说明评价方式)十、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列举并简要说明本节课所需的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十一、结论(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十二、教学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引入一个与课程相关的实际问题或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思考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问题。

- 使用多媒体展示或实物展示等方式,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表格式教学设计方案模版

表格式教学设计方案模版
精品文档
案例名称
秋天的雨
科目
语文
课时
一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教学对象 三年级
提供者 杨冰
具体描述了秋雨的特征,表达了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 ⑴ 记忆本课中出现的新的生字、生词。 ⑵ 能够有感情地、流畅地朗读课文。 ⑶ 能够联系实际,描述秋天景象,表达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4〕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找出本课各段的中心句和关键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视频播放,清晰地呈现秋天的美丽景象,激发学生对 秋天的热爱之情。 〔2〕通过多媒体技术来动态呈现生词,帮助学生积极、有效地 对知识进行回忆。 〔3〕教师指导学生对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课文朗读,帮助学生加 深对文章的理解。 〔4〕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对同学的朗读进行互评和自评, 纠正错误,提高学习质量。 〔5〕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调动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6〕通过多媒体信息的呈现,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意境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述,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 爱之情。 〔2〕通过学生的角色扮演,激发大家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集体意识,完善学 生的人格品质。 〔4〕通过教师的提示和启发,培养学生深入思考、积极发言的 良好习惯。
2、学生自由 答复。
3、学生带着 这种美好的情感 再读第三自然 段,并引导学生 进行相互评价。
4、学生根据 课文内容来答 复。 5、学生先讨论课 文内容,再进行 角色扮演。
6、 全班激 情朗读第五自然

感受秋天 的气味
4、提示文章 主线,总结概 括全文
1、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本文的 主要线索,联系实际,将对秋天 的赞美之情进行扩展和升华。

教学设计模板(表格式)

教学设计模板(表格式)

课堂教学设计表课题名称
学科授课班级授课时数设计者所属组别
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内容
地位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德育目标
学情分析
一般特征
初始能力
信息素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项目内容解决措施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手段及教具
教学方法
板书设计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本栏为课堂教学设计的重点,应详细阐述并绘出流程图)
教学
环节
教师的活动学生的活动教学媒体(资源)设计意图、依据
课前准备
1、认真学习钻
研教材深入学习
《课程标准》把握
好教学目标;
2、针对教学内
容和学生的实际情
况做好充分的预
设。

1、预习学习内容;
2、制作上课所用的学具
培养学生的自学
能力,培养学生
动手能力。

复习旧知1、课件出示复习
题,根据学生回答
师有选择板书
2、揭示课题。

1、在复习中回忆已学知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

进一步巩固
旧知识,也便于
学生形成正确的
思考方法。

探究新知1、分别出示问题
(1)
(2)
(3)
(4)
2、根据学生回答
课件同步演示
自学
小组内交流
综合运用
拓展练习1、
2、
有效地让学生学
会用所学的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

布置作业
知识点编号学习
目标
检测题的内容
1 知识
2 能力
3 德育教学反思。

1.表格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1.表格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教师监控、指导
学生总结
结束
6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七、教学评价设计 自由创作,多维评价。关注学生情感,进行有效评价。几个环节,学生已经 欣赏到了大量的有趣的汉字,并且掌握了创作方法,早就迫不及待了,这时老师 因势利导让学生来利用字的特点创造字,让学生体验图画文字带来的乐趣。 同时尊重了学生自主性与个性化的发展。 但其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因为 讲的是中国古代汉字,学生平时了解的比较少,导致学生的参与性不强,应该让 学生提前查找搜集资料;另外,我的课堂语言教学不太适合低年级教学,没有运 用儿童化的语言进行教学,这是我今后需要改进的。总之,我要多吸取优秀教师 的讲课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八、帮助和总结
7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案例名称 科目 课时
《变化的汉字》 美术 1 课时 教学对象 五年学生 提供者 李冬
一、教材内容分析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它书写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负载了光辉灿烂的 中华文化;它具有超越方言分歧的优势,长期承担着人们用书面语言交流思想的 任务;它生发出书法、篆刻等独特的艺术。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了解汉字的产生、发展,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了解汉字的形意来源。使学生感受到平时在语文课上学习的 枯燥的汉字,不但寓意深远,而且具有趣味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书画同源,能够把汉字变成具有趣味性和美感的画。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很高的欣赏评价能力。这节 课让学生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而我着重选择了猜字谜和汉字视频这两个内 容在这节课和学生交流。将美术字作品,展示给学生欣赏,分析不同字体的笔 画特点,学生很有兴趣。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老师要通过汉字的演变过程资料图片和视频,配以通俗简洁的语言,介绍汉字的 发展演变史,让学生对汉字的历史有所了解。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讨论、 合作,使学生体会感受汉字的独特性和艺术性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自制 CAI 课件, 、颜料、水粉笔、彩色卡纸、图画纸、调色盘、双面胶。

表格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表格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锻炼学生资助学习能力
小结
听取学生总结成果,并予以鼓励和完善
展示学习成果并听取教师总结
完善课堂内容,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流程图
课前展示;学生课前准备:统计好的家庭成员性状调查表。
列出教学目标,重难点
列出图片和视频资料
指导学生自学
引导学生自学
听取学生自学成果
小结,并练习,留作业
七、教学评价设计
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正确的加以引导,避免学生走弯路
案例名称
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科目
生物
教学对象
八年级
提供者
王海龙
课时
5
6
7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主要是要让同学们明白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主要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基因和性状,基因是怎么样控制性状的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以及亲子代间在性状上的延续现象。举例说出不同种性状和相对性状之间的区别。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蛙的图片,教学视频资料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课前展示
列出教学目标
拿出自己的预习成果
让同学们有准备的学习
课前引入
对同学们的预习成果小结,列出图片,和视频资料
小组讨论
通过直观感受更易进入课堂内容
同学研讨总结
检查同学们的研究方向并予以正确指导
小组讨论总结
2、过程与方法:以观察分析图片资料、文字资料及实验资料为主线让学生自己归纳得出什么是性状、基因控制性状的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转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表格式教案参考模板

表格式教案参考模板

表格式教案参考模板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2. 学科领域:3. 课时安排:4. 教学对象:5. 教学目标:二、教学内容及过程1. 导入部分1.1 教学内容:1.2 教学方法:1.3 教学资源:1.4 教学步骤:2. 主体部分2.1 教学内容:2.2 教学方法:2.3 教学资源:2.4 教学步骤:3. 巩固练习部分3.1 教学内容:3.2 教学方法:3.3 教学资源:4. 拓展延伸部分4.1 教学内容:4.2 教学方法:4.3 教学资源:4.4 教学步骤:5.1 教学内容:5.2 教学方法:5.3 教学资源:5.4 教学步骤:三、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2. 评价方法:3. 评价工具:四、教学资源准备1. 教师准备:2. 学生准备:五、教学注意事项1. 课堂管理:2. 学生个体差异:3. 教学调整:六、教学反馈与反思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学生对教学资源的满意度:2. 教师反思: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教学方法的适用性:教学资源的充分性:七、课后作业与练习1. 作业布置:作业内容:作业量:作业提交时间:2. 练习建议:针对课程内容的练习: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练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练习:八、课程延伸与拓展1. 相关课程推荐:推荐课程名称:推荐课程原因:推荐课程资源:2. 课外活动建议:活动名称:活动目的:活动资源:九、教学修改与优化1. 教学内容调整:需要加强的教学内容:需要调整的教学内容:需要补充的教学内容:2. 教学方法改进:效果不佳的教学方法:需要尝试的新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创新点:1. 教学收获:学生学习的进步:教师教学的成长:教学资源的利用:2. 教学不足:需要改进的地方:未来教学的展望:持续改进的教学策略: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案基本信息补充说明:课时安排需确保教学内容的充分覆盖,教学对象的特点需考虑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目标应具体、明确,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

教案表格格式教案表格范文

教案表格格式教案表格范文

教案表格格式教案表格范文一、教案基本信息1.1 课题名称:1.2 学科领域:1.3 年级/学段:1.4 课时:1.5 教学目标:1.6 教学重难点:二、教学准备2.1 教具准备:2.2 教学资源:2.3 课前准备:三、教学过程3.1 导入:3.2 新课呈现:3.3 课堂活动:3.4 练习与巩固:3.5 课堂小结:四、教学评价4.1 评价目标:4.2 评价方法:4.3 自评与互评:五、课后作业5.1 作业内容:5.2 作业要求:5.3 作业反馈:六、教学策略6.1 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解释概念和理论知识。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小组活动。

任务驱动法:通过完成实际任务来促进学习。

6.2 学生参与策略:提问和回答: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和观点。

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角色扮演: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教学策略6.1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图片、视频等直观手段辅助教学。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6.2 学生参与策略: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课堂展示:学生进行课堂展示,分享学习成果。

互动游戏:设计相关游戏,增加课堂趣味性。

七、教学活动设计7.1 主体活动:观看相关教学视频,引入新知识。

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2 辅助活动:小组合作,完成相关案例分析。

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参加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

八、教学反馈与调整8.1 课堂反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

鼓励学生提问,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

收集学生作业,评估学习效果。

8.2 教学调整: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

针对学生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九、教学评价与反思9.1 评价方法:学生自评:评估自己的学习成果和进步。

同伴评价:互相评价,共同进步。

教学设计方案表格模板1.doc

教学设计方案表格模板1.doc

善堂四屮王继平教学设计表
些桥比在设计上有什么巧妙Z处?除了赵州桥,述有那些建筑体现了隋唐时期建筑业取得的成就?® 后,引导学生总结隋唐建筑艺术的特点°分赵州桥、唐长安城两方面,來介绍隋唐的建巩。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出示印章、石头书图片)使学生形成直观印象。

再山学生参与, 描述雕版印刷术的工作流程,结合图片说明。

出示《金刚经》图片。

教师边指导学生看图边介绍经文和图画的特点。

(四)隋唐医学的发展课文中没有作为一目出现,且是小字部分。

只安排了孙思
感受四大发
明印刷术的
发明,体会古
人的智慧。

孙思邈的冇•
观认识
邈的图像及著作《千金方》。

对学生要求认识
即可。

(五)光耀千古的诗坛首先从诗歌的黄金时代——唐朝、唐诗的特点入手,使学生对牌诗的成就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再要求学生对唐朝诗人中的代农人物及诗歌特点有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让学生查找并讲述三位诗人的生平,出示诗人代表作品,和学生一起欣赏。

分小纽•朗诵李白、杜甫、门居易等唐朝诗人的诗歌。

最后总结出,尽管三位诗人的作品特色各不相同,但都表达了热爱祖国、忧国忧民、关怀民情等高尚的思想情感,让学生查找并讲述三位诗人的生平,出示诗人代表作品,和学生一起欣赏。

农达了热爱祖国、忧国忧民、关怀民情等高尚的思想情感,为后人所景仰,以此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赏。

语文表格式教学设计

语文表格式教学设计

语文表格式教学设计九寨沟表格式教学设计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用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三、四、五自然段。

3、在熟读课文的过程中感受到九寨沟的秀美与神奇,受到美的熏陶,激起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四、五自然段。

一、揭题、审题。

教师饱含感情地述说:“同学们,在中国,风景秀美的旅游圣地多如繁星,九寨沟就如同其中最闪亮的一颗。

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和画一样的手法,为我们描绘了九寨沟的神奇与秀美。

相信大家读了这篇课文,一定会被美妙绝伦的九寨沟所陶醉、所感染。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听老师范读,一边听一边思考:(1)你知道九寨沟的地理位置、名字的来历吗?(2)课文从哪几方面描绘了九寨沟的美景?2、读后交流。

(1)九寨沟在哪儿?(2)它的名字是怎样来的?(3)九寨沟它的自然风光怎样?有哪些珍禽异兽?3、再读课文。

请同学们慢慢地阅读课文。

可以朗读,也可以默读。

小结:请大<?xml:namespaceprefix=st1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三、教学生字、词。

自学生字,并想一想,作者是怎么来向人们介绍“九寨沟”的?1、学生自学。

2、检查交流。

3、钢笔描红。

过渡:刚才大家通过听读、自读,解释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为了更好地阅读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地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四、播放课文录像。

观看九寨沟的录像五、总结。

同学们,在课本中向人们介绍描写一个地方的风光、物产的课文很多。

课文一般都用那个地方的名称作为题目。

通过今天的学习,今后读到这样的课文,读了题目该怎么发问呢?你们知道了吗?一、复习导入二、精读课文(一)细读第一段1.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a.九寨沟的地理位置b.九寨沟名字的由来c.一进入景区,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

过渡: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呢?课文第二段为我们做了介绍(二)细读第二段1.学生快速朗读,思考:课文从哪两方面来介绍的。

表格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表格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1、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探索、交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
2、对过浮力现象的实验和探究,让学生对浮力现象、浮力的产生原因、物体的沉浮、阿基米德原理及相关知识感兴趣。
进一步了解浮力的现象,加深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浮力的应用。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除了教师演示用装置外,还给每组学生准备了一小桶水,橡皮泥一块、饮料瓶、弹簧秤、烧杯和溢水杯各一个,塑料杯,塑料盘,胶水瓶,木块、同体积的铝块、铁块和铜块各一,水、酒精、盐水三种液体各一杯,细线等供选用等
1)橡皮泥、阿基米德原理演示仪、水、酒精、演示弹簧测力计;
(2)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教材中是一个探索性演示实验,但由于教师的演示实验可见度较小,即使让一些学生上讲台参与,仍不利于满足大多数学生的求知心理,也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方法教育的实施。故相应策略:
1.把演示实验改为并进式实验:即有演示实验又有学生实验。
2.通过分工合作和多次实验,以筛选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和获得不同条件下F浮与G排液的数值关系,并运用实验验证和归纳法为得出一般规律提供必要的素材。
F浮=G1- G2)。
③通过物体全部浸没于水中后,观察浮力随物体的深度的变化,让学生理解:
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没入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④通过演示把等体积的铜、铁、铝分别全部没入水中时,求出的浮力,让学生理解:
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本身的密度无关。只要V排相等,则浮力相等。
⑤通过演示让学生观察:把空心乒乓球与实心乒乓球(填满细沙)分别在空气中测出重力,再放在水中测量求出的浮力进行比较,让学生理解:
求:F浮

表格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1

表格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1
课题名称
科目
授课年级
课时
设计者
所在院系
学号
一、教学内容概要(列出知识点)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重点与难点
项目
内容
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六、教学媒体及资源准备
知识点编号
学习目标
媒体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教学作用
使用方式
所得结论
占用时间
媒体来源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边播放、边议论;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J.自定义。
七、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教学流程图
九、学习评价设计
十、教学反思

表格式数学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表格式数学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表格式数学教学设计方案模板1000字表格格式数学教学设计方案模板课程名称:数学授课对象:小学生授课时间:45分钟课程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1. 了解数学中的加减法概念和运算方法;2. 学习加减法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3.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

课程内容:第一部分:前期准备1.1 课堂氛围的营造。

1.2 情境的创设,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第二部分:知识讲解2.1 加法概念的讲解,包括加法符号、加数、和的概念。

2.2 加法的具体运算过程的讲解。

2.3 减法概念的讲解,包括减法符号、被减数、减数、差的概念。

2.4 减法的具体运算过程的讲解。

第三部分:知识运用3.1 加法的练习。

任务要求:掌握加法的基本运算方法,能够列式运算。

活动过程:通过游戏的形式,学生们分成小组,进行加法比赛,取得胜利的小组还可获得奖励,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

3.2 减法的练习。

任务要求:掌握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能够列式运算。

活动过程:通过口算或列式计算,让学生练习减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及计算能力。

3.3 知识应用。

任务要求: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

活动过程:老师出示生活中的一些加减法问题,让学生通过图形表示来解决问题。

第四部分:课程总结4.1 概括本节课的重点,加深学习印象。

4.2 拓展教学内容,提高学生数学运用能力。

4.3 做好课堂检测,检验学生的运算能力。

课程评估:1. 学生对加减法概念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对加减法运算能力的提高情况。

3. 学生对加减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情况。

4. 课堂活动的参与度及评价。

课后作业:1. 设计一些加减法的列式计算题目,让学生自主完成。

2. 提供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加减法例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

3. 要求学生练习加减法,提高计算能力。

备注:本节课是关于加减法概念和运算方法的基本知识,所以在设计课程过程中,关键在于如何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诱发兴趣,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记忆能力。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语文)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语文)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语文)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兴趣和热爱。

2.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4. 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思考。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和分析。

2. 语文知识讲解和实践应用。

3. 写作技巧和写作训练。

三、教学方法1. 图文展示:使用图片、动画等多媒体形式来呈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 合作研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促进互动和合作,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实践演练:让学生参与实际的写作训练和应用实践,提升他们的写作技巧和能力。

4. 分层讲解: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需求,采用不同的讲解方式和教学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通过引入课文或相关素材来激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并预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 研究探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知识探究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研究。

3. 教师示范:教师演示语言表达或写作技巧,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和实践。

4. 学生实践:学生进行相关练或作业,以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巧。

5. 总结归纳:教师进行知识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6. 拓展延伸:提供更多的阅读材料或创作任务,让学生拓展和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观察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度,评价他们的研究情况和表达能力。

2. 成果评价:针对学生的作业或考试成绩,评价他们的语文水平和写作能力的提高情况。

3. 反馈评价:及时给予学生正面和建设性的反馈,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和改进。

以上是一份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语文),可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需要进行调整和补充。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表格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1]

表格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1]
1、掌握在文档中插入表格。
2、掌握调整和美化表格。
3、学会在文档中创建所需的表格。
4、学会调整美化表格。
5、掌握美化表格的基本操作。
过程与方法: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组内讨论交流,培养合作精神,提高交流表达能力,尝试改革实验,培养一定的实验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调整行高和列宽
(2)调整单元格间距
1.自动调整行高与列宽
平均分布各行:选中的行设置成相同高度。
平均分布各列:选中的列设置成相同宽度。
2.手动调整行高与列宽
通过“属性”对话框来调整:选定要调整的行或列,右键单击选择“属性”。
3.调整单元格间距
默认情况下表格中各单元格间距为0,在某些情况下,需要为各单元格设置间距.
5.编辑表格,即对表格进行合并、拆分、划斜线等操作。
6.输入表格数据,包括输入表头信息和单元格内容。
7.设置表格格式,包括对表格线型、粗细、颜色、对齐及单元格数据的格式等。
8.表格中的计算:表格计算的基础知识、应用函数进行计算、计算结果的更新。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
车键】
删除行的方法
方法一:
1.将光标置于需要删除的行
2.单击【表格】菜单中选择【行】命令选项
方法二:
选定要删除的行,右键单击选择“删除行”。
5.输入表格数据
直接将光标放在将要输入的单元格
6.设置表格格式
(1)表格线型
(2)颜色
(1)表格线型
点击“绘制表格”,找到比划粗细选择所需,点击到表格
2)颜色
点击“绘制表格”,找到笔颜色,选择所需,然后点击表格

表格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1

表格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1

八、帮助和总结
通过这次的学习,对教学设计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课堂上又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结合自己的单元教学设计尝试了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以价值判断。

教学评价是教学设计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

自己认识到:教学评价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教学目标是在教学活动中所期待的学生的学习结果,它规定了学习者应达到的终点能力水平。

教学评价需要采用一些有效的技术手段。

通常,通过测量来收集资料,但是测量不等于评价,测量是指以各种各样的测验或考试对学生在学习和教师在教学过教学评价要对教学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教学评价,不仅仅是评价教学的结果,更要对教学的过程,对教学中的方方面面进行评价。

程中所发生的变化加以数量化,给学生的学习结果赋以数值的过程。

还认识到:教学评价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发挥着许多重要的作用。

教学评价的结果为改进教学与检验教师提供依据;教学评价的结果为学生在学习上的进步情况提供反馈;评价作为教学研究与实践中的一种工具,用于查明在达到一整套教学目标时,可供选择的程序是否同样有效;利于实现教学过程的科学化,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有利于端正教学思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这样的学习,会逐步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促进自己专业化水平的发展。

表格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表格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第二环节:探求新知;(1)摆一摆
梯子越陡,倾斜角的对边
与邻边的比值越大。

(2)想一想:
在小明家的墙角处放有
一架较长的梯子,墙很高,又
没有足够长的尺来测量,你有
什么巧妙的方法得到梯子的
倾斜程度呢?
如图1-3,小明想通过测量
B1C1及AC1,算出它们的比,来
说明梯子的倾斜程度;而小亮
则认为通过测量B2C2及AC2,
算出它们的比,也能说明梯子
的倾斜程度。

你同意小亮的看
法吗?
(1)Rt△AB1C1和Rt△AB2C2
有什么关系?
(2)
2
2
2
AC
C
B

1
1
1
AC
C
B
有什么
关系?
(3)如果改变梯子的位置
呢?由此你得出什么结论?
师生讨论交流,
得出分类情况。

问题是数学的心
脏,提出问题,激发
学生探求新知的欲
望,开启思维的大门,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
究,培养学生探索问
题的能力、推理能力。

同时,让学生充分经
历探索过程的学习,
使学生在过程中学会
学习,学会合作。

表格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精选.)

表格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精选.)
划(边读边划出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记住它们。)
读(读通、读准、读熟课文。)
想(自己提出的问题,哪些能解决了?哪些还有困难?)
说(和学习伙伴互相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互相取长补短。)
合作学习,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主动性,与伙伴交流的乐趣。
三、识字教学
1、组内互相检查生字读音,注意“萨、簇、随”都是平舌音,“铃、倾”都是后鼻音。
在国培专题《小学语文文学作品的策略中》听到这样一段话:语文教学要以浓浓的情感感染学生,让学生沉浸在“境界。对一篇文本的充分感悟和解读应该有较开阔的文化视野,应该充分挖掘文本背后的文化空间。因此可以开拓出较为开阔的认知领域,让学生获得对“文学”、“文化”的多重感悟能力,提高他们对文本的阐释和鉴赏能力。正像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是为了不教”。
2、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1)“芬、芳、映、衬、萨、沙”可利用形声字的特点,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
(2)在语言环境中识记。如,结合读句子“带着露珠的花朵随风舞动,芬芳扑鼻”,认识“随、芬、芳”等字。
(3)利用动作演示识记“托、掀、递”。
3、教师充分利用生字卡和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练习组词并巩固识字。
4、书写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语感教学法阅读法朗读、默读、背诵讲授法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谈话导入
现在你们已经是二年级的小学生了,但在亲人的眼里,很多时候你们却是最弱小的。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看到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我”是谁?为什么说我是最弱小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学生认知水平
教师应当采取有效手段得知学生的思维进程与线索,学生对教学信息的领悟程度,学生对教学资源的感受深度,以及学生接受新语言学习项目的敏锐程度。
4. 临场机智
课堂过程是教师与学生随机构建教与学的关系的过程。所以,学生在现场所表现出来的临场灵活性,创造性,以及对学习情景的适应性,也是教师的评价内容。
学生在课堂中的真实表现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学生话语
在语言教学评价中,学生话语是一项重要的指标。教师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收集学生的活动表现证据,其中包括话语量,话语真实水平,话语连贯流畅程度,话语的随机建构水平等。
2. 学生行动
伴随着学生话语,还有相应的行动发生。我们需要重点评价学生行动的目的性、互动性、主动性,还应评价学生行动的实际效能。
教师对学生个人的评价需要以个案的形式观察探寻那些可以说明他们学业进展情况的具体表现。面对一个群体的众多学生,我们要分层次,有重点地进行形成性评价。由于学生个人的表现均有某种代表性,所以,教师在具体进行某些个案的“解剖麻雀”的工作之后,就可以比较清楚地了解第一类学生的学习情况。
2. 学生评价
学生以评价的主体身份参与形成性评价,是评价改革的一个重点课题。学生评价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A:Hello...
B:Hi...
A:What are they?
B:They are...
A:How many...can you see?
B:I can see...
A:What color...?
B:They’re...
A:What’s your favorite...?
B:My favorite...
教师应当评价不同水平的学生的实际表现,看优秀学生是否有突出的表现,看后进生是否正在进步等,这些均属对部分学生的评价。
(3) 教师对学生小组的评价
小组活动应当成为教师评价的重点项目。教师应当观察不同小组的内部互动情况,小组领导力的强弱,小组的信息沟通情况,小组执行任务的过程,小组解决问题的成效等。
(4) 教师对学生个人的评价
二、评价主体
评价主体主要指的是“谁来评价?”的问题。形成性评价设计应当注意评价主体的多元性。教师、学生以及身居课堂之外的家长都可以是评价的主体。
1. 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1) 教师对全班的评价
教师估量全班的整体表现,发现群体的学习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明确群体学习活动的总体趋势。
(2) 教师对部分学生的评价
使用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cards; PPT
Step 3:巩固新知(chant)
把所学句型和数字编成歌谣,师生同唱,巩固所学新知,调节课堂气氛。
师生同唱,表演诗歌
让学生学会使用句型,以歌谣的形式呈现知识,学生接受容易;歌谣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录音机,音频
3.跨越式英语教学课题组资源Match the picture with sentences;
4.教学环境:多媒体、VCD、幻灯片、Flash动画、录音机。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意图及资源准备
Step1:Warm up
Revision(多媒体播放Chant课件,让学生听、说、做、演进行律动,活跃气氛,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英语的氛围)Square and circle say hello. Square and circle here we go...
A:Thank you. Bye.
B:See you.
(把所学的新语言项目与旧知识联系起来,自由创编对话,达到交际运用的目的。)
Step 6 :拓展资源的学习
1.播放Flash动画play football;师生Count the numbers from 1-20。
2.播放VCD资源,PEP教材三年级下册Unit 3 A Let’s talk, story time。
案例名称
Lesson R How Yummy
科目
英语
教学对象
小学三年级学生
提供者
唐利琼
课时
2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 新路径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
· 新路径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共2个学时;
· 学习新单词:egg,bread,hamburger,ice cream;Have a / an / some…;How yummy!
3.学唱《Books and pencils song》。
七、教学评价设计
依据一体化系统教学设计应包含着评价设计。评价活动是伴随着教学活动同步向前推进的。因此,教师应当在提出教学实施方案的同时,也提出过程评价方案。
教学评价的设计应注意以下几个重要的问题:
一、评价内容
评价设计首先要解决的是“评价什么?”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形成性评价应该认真考虑这样一个问题:五个方面的教学目标究竟以什么形式体现在教学活动之中。教师课堂上看到的是“完整人”(the Whole Person)的综合行动,我们把这些行动统称为“学生表现”(Students* Performances),我们设定的教学目标应当反映在学生的课堂表现之中。
学生听、说、做、演进行律动
活跃气氛,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英语的氛围; Chant, PPT
Step2:Presentation
1.教师用多媒体播放egg片
2.教师呈现新单词egg单词卡片和句型:What’s this?It’s an egg;
3.用幻灯片呈现one、two…,eleven、twelve…图片,呈现新词hamburgers、eggs,two piece of breads、ice creams;
(3) 小组互评
小组内部的合作评价是课堂形成性评价的难点。学生在课堂上是不太善于进行合作评价的,但是,教师应当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评价行为,这需要一定的时间,需要在每节课上引导学生自主管理小组活动,自主实施小组评价任务,自主积累过程评价信息和实证材料,而所有这些“自主”都需要在教师的有计划的行为中进行训练。
4.学生思维活跃,善于和同学交流,乐于表达自己,渴望得到同学和教师的赞许;
5.学生对英语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英语的听读能力还有待加强;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师生示范策略:教师通过和1~2个学生的口语交际,给全班同学的两两说话训练作示范,让学生清楚两两说话的内容和方式;
2.自主听读策略:学生通过自主听读拓展材料,在完成课标要求的基础上训练听说能力,积累和丰富英语词汇和句式;
(4) 群体合作评价
全班参与合作评价,因参与的人员增多变得难度加大,但这样的评价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则更有意义。教师在进行全班合作评价时应进行周密的规划,应准备更加完备的评价工具,应提供更为详细的具体指导,同时,还应做好组织工作。此类评价活动实际上与教学活动是一体的,评价活动本身就包含着教学内容。
3. 家长评价
2.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师生说、两两说和自主听读体验交际式英语教学的一般过程,掌握英语说听的基本方法;
(2)能够通过两两说和综合说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3)能够仔细倾听老师和同学的发言,有语言表达和与同学交流的愿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和保持学生英语学习的动机,实现“趣能”两得;
3.歌曲激趣策略:通过学生的chant、sing a song,有利于形成宽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同时借助chant和歌曲来巩固学过的句型和单词,在语言运用中学习英语。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本课教材;
2.拓展资源:PEP教材三年级下册Unit4Let’s talk,let’s chant和一首英文歌曲;
Step 4:Scene changing
利用媒体呈现twelve ice creams图片
T:What can you see in this picture?
S:I can see someice creams.
T:How manyice creamscan you see?
S:I can see twelveice creams.
How manypears can you see? Twenty, twenty, twenty.
Step 4:Scene changing
1.利用媒体呈现twelve eggs图片;
师生示范:
T:What can you see in this picture?
S:I can see someeggs.
T:How manyeggs can you see?
S:I can see twelveeggs.
T:Have an egg.
S:How yummy.Thank you!
2.Pair work(呈现key points);
3.小组反馈。
Step 5:教师用多媒体呈现toys、fruits、shapes综合图片,让同桌两人小组创编对话,教师在屏幕上给出key points加以提示,并用不同颜色加以区分角色,Like this:
How many hamburgers can you see? Seventeen, seventeen,seventeen.
How manyice creamscan you see?Eighteen,eighteen, eighteen.
How manyapples can you see? Nineteen, nineteen, nineteen.
(1) 学生自评
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进行自我反思的能力。教师有必要逐步培育和构建学生的有效评价行为,如及时采集个人表现的信息,记录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会进行自我监控,学会描述自己的学习行为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