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名词解释(重点)之欧阳光明创编

合集下载

内科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之欧阳光明创编

内科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之欧阳光明创编

内科学复习资料欧阳光明(2021.03.07)一、名解呼吸系统1.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于入院48小时后在医院(包括老年护理院、康复院)内发生的肺炎。

2.社区获得性肺炎(CAP) :是指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3.原发综合征:指原发灶、引流淋巴管炎、肿大的肺门淋巴结统称为原发综合征。

4.Koch现象:机体对结核菌再感染与初感染所表现出不同反应的现象,称为Koch现象。

5.肺性脑病:由于呼吸功能衰竭所致缺氧、二氧化碳储留而引起的精神障碍、神经系统的综合征。

但必须除外脑动脉硬化、严重电解质紊乱、单纯性的碱中毒、感染中毒性脑病。

6.LTOT:即长期家庭氧疗。

对COPD慢性呼吸衰竭者可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目的是使患者在海平面,静息状态下,达到P a O2大于或等于60mmHg和或S a O2升至90%以上。

7.肺心病:是指由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血管病变致肺血管阻力增加,产生肺动脉高压,继而右心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疾病。

分为急性和慢性。

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阻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但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

9.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诊断依据: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并连续2年或2年以上,并排除其他慢性气管疾病。

10.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慢性肺心病,是由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或)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室扩张或(和)肥厚,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病,并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和左心病变引起者。

11.呼吸道高反应性(AHR):指气道对各种刺激因子出现的过强或过早的敏感性增高反应称为AHR,其气道炎症是其产生吸道高反应性的基础。

口病名词解释之欧阳光明创编

口病名词解释之欧阳光明创编

1.鳃沟:相邻的鳃弓之间有浅沟,称为鳃沟。

欧阳光明(2021.03.07)2. 咽囊:原始咽部表面衬覆的内胚上皮向侧方增生呈囊状,形成与鳃沟相对应的浅沟,称为咽囊。

3.唇裂:多见于上唇,是球状突和上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所致,发生在唇的侧方,单、双均可发生,单侧者较多。

4. 腭裂:是口腔较常见的畸形,为一侧侧腭突和对侧侧腭突及鼻中隔未能融合或部分融合的结果,单、双侧均可发生。

5.缩余釉上皮:釉质发育完成后,成釉细胞、中间层细胞和星网状层与外釉上皮细胞结合形成一层鳞状上皮覆盖在釉小皮上,成为缩余釉上皮。

6. 釉小皮:牙冠形成后,成釉细胞在釉质表面分泌一层无结构的有机薄膜,成为釉小皮。

(釉小皮是成釉器的结局)7. 球间牙本质:牙本质的矿化形态是球形矿化,形成钙质小球。

球形矿化遗留的未矿化的基质称为球间牙本质。

8.上皮根鞘:当牙冠发育完成时,牙根开始发育。

内釉和外釉上皮在颈环处增生,向未来的根尖孔方向生长,增生的双层上皮称为上皮根鞘。

9.上皮剩余:剩余的上皮细胞进一步离开牙根表面,并保留在发育的牙周膜内,邻近牙根表面的纤维间隙中可见到小的上皮条索和上皮团块,与牙根表面平行排列,这是上皮剩余,也称Malassez上皮剩余。

10. 釉柱:是釉质的基本结构,是细长的柱状结构,釉柱的排列在窝沟处呈放射状,在牙颈部呈水平状。

11.釉板:是一薄的板状结构,垂直于牙面,贯穿整个釉质的厚度,磨片上呈裂隙状结构。

12.釉丛:起自釉质牙本质界向牙表面方向散开,呈草丛状,高度约为釉质厚度的1/4-1/3。

是一部分矿化较差的釉柱。

13.釉梭:起自釉质牙本质界伸向釉质的纺锤状结构。

(形成与釉质发生早期)14.绞釉:近表面1/3较直,而内2/3弯曲。

可增强釉质对抗剪切力的强度,咀嚼时不易被劈裂。

15.釉小皮:牙冠形成后,覆盖在新萌出牙表面的一层有机薄膜。

结构与上皮下的基板相似。

(釉小皮是成釉器的结局)16.球间牙本质:是球形钙化,由很多钙质小球融合而成。

名词解释(外科学)之欧阳光明创编

名词解释(外科学)之欧阳光明创编

名词解释欧阳光明(2021.03.07)整理于外科学(第7版)1、腹外疝:由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经腹壁薄弱点或空隙,向体表突出所致。

2、直疝三角:外侧边是腹壁下动脉,内侧边为腹直肌外侧缘,底边为腹股沟韧带。

3、早期胃癌:胃癌仅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者,无论病灶大小或有无淋巴结转移,均为~。

4、小胃癌:癌灶直径在10mm以下的早期胃癌。

5、微小胃癌:癌灶直径在5mm以下的早期胃癌。

5、一点癌:癌灶直径在1mm以下的早期胃癌。

6、麦氏点:沿盲肠的三条结肠带向顶端追踪可寻到阑尾基底部。

其体表投影约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界处,称为~。

7、肝蒂:包含有门静脉、肝动脉、淋巴管、淋巴结和神经。

8、第一肝门:门静脉、肝动脉和肝总管在肝脏面横沟各自分出左、右干进入肝实质内,称为~。

9、Glisson纤维鞘:门静脉、肝动脉和肝胆管的管道分布大体上相一致,且被其共同包裹,称为~。

10、第二肝门:三条主要的肝静脉在肝后上方的静脉窝进入下腔静脉,称~。

11、第三肝门:肝的小部分血液经数支肝短静脉流入肝后方的下腔静脉,称~。

12、胆囊三角(Calot三角):胆囊管、肝总管、肝下缘所构成的三角区。

13、Mirizzi综合征:是特殊类型的胆囊结石,形成的解剖因素是胆囊管与肝总管伴行过长或者胆囊管与胆总管汇合位置过低,持续嵌顿于胆囊颈部的和较大的胆囊管结石压迫肝总管,引起肝总管狭窄;反复的炎症发作更导致胆囊肝总管瘘管,胆囊管消失、结石部分或全部堵塞肝总管。

临床特点是反复发作胆囊炎及胆管炎,明显的梗阻性黄疸。

胆道影像学检查可见胆囊或增大、肝总管扩张、胆总管正常。

14、Charcot三联征:见于肝外胆管结石,为腹痛、寒战高热、黄疸。

15、Reynolds五联征:见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腹痛、寒战高热、黄疸、休克、神经中枢系统受抑制。

16、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

按病理分类可分为水肿性和出血坏死性。

17、解剖复位:骨折段通过复位,恢复了正常的解剖关系,对位(两骨折端的接触面)和对线(两骨折段在纵轴上的关系)完全良好时,称~。

病理学笔记(详细)之欧阳文创编

病理学笔记(详细)之欧阳文创编

病理学笔记绪论一、病理学(pathology):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医学基础学科,揭示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和转归。

二、病理学的研究方法(一)人体病理学研究方法1、尸体剖验(autopsy):简称尸检,即对死亡者的遗体进行病理剖验,是病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

2、活体组织检查(biopsy):简称活检,即用局部切取、钳取、细针吸取、搔刮和摘取等手术方法,从患者活体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活检是目前研究和诊断疾病广为采用的方法,特别是对肿瘤良、恶性的诊断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细胞学检查(cytology):是通过采集病变处脱落的细胞,涂片染色后进行观察。

(二)实验病理学研究方法1、动物实验:运用动物实验的方法,可以在适宜动物身上复制出某些人类疾病的模型,并通过疾病复制过程可以研究疾病的病因学、发病学、病理改变及疾病的转归。

2、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将某种组织或单细胞用适宜的培养基在体外培养,可以研究在各种病因作用下细胞、组织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第一节适应适应:细胞和其构成的组织、器官能耐受内外环境各种有害因子的刺激作用而得以存活的过程称为适应。

在形态上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和化生。

一、萎缩(atrophy):是指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器官的体积缩小。

病理改变:肉眼—小、轻;镜下—实质细胞缩小、减少;间质增生1、生理性萎缩:人体许多组织、器官随着年龄增长自然地发生生理性萎缩。

如老年性萎缩2、病理性萎缩:(1)营养不良性萎缩:可分为局部营养不良性萎缩和全身性营养不良萎缩,后者如:饥饿和恶性肿瘤的恶病质,脑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脑萎缩。

(2)压迫性萎缩:如:肾盂积水引起的肾萎缩。

(3)废用性萎缩:即长期工作负荷减少所引起的萎缩。

(4)神经性萎缩:如:神经损伤所致的肌肉萎缩。

(5)内分泌性萎缩:如:垂体肿瘤所引起的肾上腺萎缩。

二、肥大(hypertrophy):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的增大(不是数目的增多)。

病理名词解释之欧阳光明创编

病理名词解释之欧阳光明创编

病理名词解释欧阳光明(2021.03.07)Chapter 1&21.凝固性坏死(coagulative necrosis)指蛋白质变性凝固且溶酶体酶水解作用较弱时,坏死区呈灰黄、干燥、质实状态,多见于心、肝、肾、脾等器官。

2.坏疽(gangrene)是伴有腐败菌感染的较大块组织的坏死,可分为湿性、干性和气性三种。

3.湿性坏疽(moist gangrene)多因局部动脉闭塞合并严重的静脉淤血所致。

此型坏疽可发生在与外界相通的内脏,坏死区肿胀呈蓝绿色,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界不清。

4.干性坏疽(dry gangrene)常发生在动脉闭塞但静脉回流通畅的四肢末端。

坏死组织干燥,皱缩、呈黑色,与正常组织间有明显分界线5.气性坏疽(gas gangrene)是一种特殊的湿性坏疽,系在深达肌肉的开放性创伤基础上,合并产生气荚膜杆菌感染。

病灶肿胀、触及有捻发感。

6.坏死(necrosis)是活体内局部组织以酶溶性变化为特点的多细胞死亡形式。

7.纤维素样坏死(fibrinoid necrosis)是结缔组织及小血管壁常见的坏死类型。

病变部位形成细丝状、颗粒状或小条块状无结构物质。

由于其与纤维素染色性质相似,因此得名。

8.包裹(encapisulation)坏死灶如较大,或坏死物难于溶解吸收,或不完全机化,被肉芽组织包绕,称为包裹。

9.干酪样坏死(caseous necrosis)得名于坏死区灰白色和黄色奶酪样的肉眼外观,是凝固性坏死在结核病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10.肥大(hypertrophy)是由于功能增强合成代谢旺盛引起的细胞体积增大。

11.机化(organization)是新生肉芽组织长入取代坏死组织、血栓及异物的过程。

12.脂肪变性(fatty degeneration or fatty change)是指非脂肪细胞内的甘油三酯的异常蓄积。

13.水样变性(hydropic degeneration)是指致病因素使细胞内的水分增多,又称细胞水肿。

病理学笔记(详细)之欧阳法创编

病理学笔记(详细)之欧阳法创编

病理学笔记绪论一、病理学(pathology):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医学基础学科,揭示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和转归。

二、病理学的研究方法(一)人体病理学研究方法1、尸体剖验(autopsy):简称尸检,即对死亡者的遗体进行病理剖验,是病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

2、活体组织检查(biopsy):简称活检,即用局部切取、钳取、细针吸取、搔刮和摘取等手术方法,从患者活体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活检是目前研究和诊断疾病广为采用的方法,特别是对肿瘤良、恶性的诊断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细胞学检查(cytology):是通过采集病变处脱落的细胞,涂片染色后进行观察。

(二)实验病理学研究方法1、动物实验:运用动物实验的方法,可以在适宜动物身上复制出某些人类疾病的模型,并通过疾病复制过程可以研究疾病的病因学、发病学、病理改变及疾病的转归。

2、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将某种组织或单细胞用适宜的培养基在体外培养,可以研究在各种病因作用下细胞、组织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第一节适应适应:细胞和其构成的组织、器官能耐受内外环境各种有害因子的刺激作用而得以存活的过程称为适应。

在形态上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和化生。

一、萎缩(atrophy):是指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器官的体积缩小。

病理改变:肉眼—小、轻;镜下—实质细胞缩小、减少;间质增生1、生理性萎缩:人体许多组织、器官随着年龄增长自然地发生生理性萎缩。

如老年性萎缩2、病理性萎缩:(1)营养不良性萎缩:可分为局部营养不良性萎缩和全身性营养不良萎缩,后者如:饥饿和恶性肿瘤的恶病质,脑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脑萎缩。

(2)压迫性萎缩:如:肾盂积水引起的肾萎缩。

(3)废用性萎缩:即长期工作负荷减少所引起的萎缩。

(4)神经性萎缩:如:神经损伤所致的肌肉萎缩。

(5)内分泌性萎缩:如:垂体肿瘤所引起的肾上腺萎缩。

二、肥大(hypertrophy):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的增大(不是数目的增多)。

病理学名词解释、填空及简答题之欧阳学创编

病理学名词解释、填空及简答题之欧阳学创编

一.名词解释。

2.凋亡:细胞的程序性死亡,由体内外某些因素触发细胞内预存的的死亡程序而导致的细胞主动性死亡,其发生机制、生化特征及形态学变化都与细胞坏死不同。

3.交界性肿瘤:组织形态和生物学行为介于良恶性肿瘤之间的肿瘤。

4.肺褐色硬化:慢性肺淤血时,肺泡壁纤维组织增生,肺泡腔内可见大量心衰细胞,故肺组织质地变硬,肉眼观肺呈棕褐色,故称为肺褐色硬化。

5.风湿小体:是风湿病的特征性病变,具有病理诊断意义,由纤维素样坏死,成团的风湿细胞及伴有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组成。

6.软化灶:神经组织发生局灶性坏死、液化,形成质地疏松、染色较淡的筛网状病灶。

7.假小叶:由增生的纤维组织分割原来的肝小叶并包绕形成大小不等的圆形或类圆形的肝细胞团,为肝硬化的特征性病变。

8.大红肾(蚤咬肾):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时,双侧肾脏肿大,肾表面充血,有的可见散在的粟粒大小的出血点。

9.脂肪变性:中性脂肪蓄积于非脂肪细胞的细胞质中称为脂肪变性,常见于肝细胞。

10.结核瘤:有纤维包裹的孤立的境界分明的干酪样坏死灶,常位于肺上叶。

11.趋化作用:白细胞向着化学刺激物做定向移动,是由趋化因子引起的。

12.鳞状细胞化生:非鳞状上皮细胞为适应环境变化而转化为鳞状上皮,增强局部抵抗力。

13.稳定细胞:在生理情况下细胞增殖不明显,但受到组织损伤刺激时有较强的再生能力。

14.早期肝癌:单个癌结节最大直径<3cm,或两个癌结节合计最大直径<3cm的原发性肝癌。

15.膨胀性生长:肿瘤生长推挤但不侵犯周围组织,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有的可形成纤维包膜,多为良性肿瘤的生长方式。

16.细动脉硬化:高血压病的主要病变特征,为细动脉管壁发生玻璃样变性,管壁增厚,僵硬,官腔缩小。

17.Primary complex:肺原发综合征,是原发性肺结核的病理特征,由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组成。

18.Spotty necrosis:点状坏死,为单个或数个肝细胞的坏死,常见于急性普通型肝炎。

病理学名词解释之欧阳法创编

病理学名词解释之欧阳法创编

2021.03.09 欧阳法创编2021.03.09组织和细胞的损伤与修复习题:名词解释1、适应:细胞和由其构成的组织、器官能耐受内、外环境中各种有害因子和刺激的作用而得以存活的过程。

2、变性: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由于代谢障碍,使细胞浆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蓄积的现象。

3、萎缩: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可伴发细胞数量的减少。

4、肥大:由于功能活跃、合成代谢旺盛,使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称为肥大。

5、增生:器官或组织内实质细胞数量增多称为增生。

6、化生(Metaplasia):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转变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的过程称为化生,是由具有分裂2021.03.09 欧阳法创编2021.03.09增殖能力的幼稚未分化细胞或干细胞转型分化的结果,通常只发生在相同性质细胞之间。

7、细胞水肿(水变性):由于线粒体受损,细胞内Na+、水过多积聚。

轻度水肿,电镜下线粒体和内质网肿胀,光镜下胞浆内出现红染细颗粒。

高度水肿,胞浆疏松,染色变淡,极期为气球样变。

8、脂肪变性:中性脂肪特别是甘油三酯蓄积于非脂肪细胞的胞浆中。

多见于肝、心、肾、骨骼肌等实质细胞,其中以肝脂肪变最为常见。

9、脂肪肝:显著弥漫性肝脂肪变。

10、虎斑心:心肌脂肪变常累及左室内膜下和乳头肌,与正常心肌相间形成黄红色斑纹。

11、心肌脂肪浸润:心外膜增生的脂肪组织沿间质伸入心肌细胞间。

12、玻璃样变:或称透明变,指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均质、嗜伊红半透明状蛋白蓄集。

13、Mallory小体:肝细胞内出现的红染玻璃样物质,是由中间丝的前角蛋白堆积成的。

2021.03.09 欧阳法创编2021.03.0914、淀粉样变:细胞间质中出现淀粉样蛋白质-粘多糖复合物沉淀。

15、粘液样变:细胞间质内粘多糖和蛋白质的蓄集。

16、营养不良性钙化:体内钙磷代谢正常的钙化,见于结核病、动脉粥样硬化。

17、转移性钙化:由于全身钙磷代谢失调而致钙盐沉积于正常组织内,如一些骨肿瘤。

病理名词解释和问答题之欧阳家百创编

病理名词解释和问答题之欧阳家百创编

一、名词解释欧阳家百(2021.03.07)1、萎缩:萎缩是已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

分为病理性和生理性萎缩两类。

2、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

通常只出现在分裂增殖能力较活跃的细胞类型中。

3.坏疽:指局部组织大块坏死并继发腐败感染。

4、肉芽组织: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侵润,肉眼变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成鲜嫩的肉芽故而得名。

5、机化:新生肉芽组织长入并取代坏死组织、血栓、脓液、异物等的过程。

称为机化。

6、淤血:器官或局部组织静脉血流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称为淤血。

7.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8.栓塞:在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称为栓塞。

9.镔榔肝:在慢性肝淤血时,肝小叶中央区因严重淤血呈现暗红色,两个或多个肝小叶中央淤血区可相连,尔肝小叶周边部肝细胞则因脂肪变性呈黄色,致使在肝的切面上出现红黄相间的状似槟榔切面的条纹,称为槟榔肝。

8、心衰细胞:肺淤血时,肺泡腔内除有水肿液及出血外,还可见大量含有含铁血黄素颗粒的巨噬细胞,称为心衰细胞。

10..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成分、纤维素等蛋白质和各种炎症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体腔、体表和粘膜表面的过程叫渗出。

11.假膜性炎:纤维素炎发生于粘膜者,由渗出的纤维蛋白、坏死组织和中性粒细胞共同形成伪膜,又称为假膜性炎。

12.化脓性炎:以中性粒细胞渗出,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为其特点。

多由化脓菌感染所致。

13.炎性肉芽肿:炎性肉芽肿主要由巨噬细胞增生形成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是一种特殊的慢性炎症。

14.异型性:由于分化程度不同,肿瘤的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与相应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15.转移: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迁徙到其他部位,继续生长,形成同样类型的肿瘤。

病理学—名词解释之欧阳科创编

病理学—名词解释之欧阳科创编

第二章:细胞、组织的适应与损伤1.萎缩:atrophy 发育正常的器官、组织或细胞体积的缩小称为萎缩。

2.肥大:hypertrophy 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体积的增大称为肥大。

3.增生:hyperplasia由于实质细胞数量增多而形成组织和器官的体积增大称为增生。

4..化生:metaplasia 一种已分化的组织转化为另一种性质相似的分化组织的过程称为化生。

5.变性:degeneration细胞或者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者正常物质的异常增多,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称为变性。

6.虎斑心:由于心肌血管分布的特点,心肌各部位缺氧程度不一,故脂肪变性程度也不一,重者呈黄色条纹,轻者呈暗红色,两者相间排列,状似虎皮,故称为虎斑心。

7.玻璃样变:hyaline degeneration指在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均质半透明的玻璃样物质,在HE染色切片中呈均质性红染。

8.坏死:necrosis指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

9.凝固样坏死:coagulative necrosis 坏死组织凝集成灰白或者黄白色、较干燥、坚实的固体,这种坏死称为凝固样坏死。

10.干酪样坏死:caseous necrosis 是凝固样坏死的一种特殊的类型,主要见于结核病引起的坏死,其特点是坏死组织分解彻底,组织结构消失,变成红染颗粒状物质,肉眼呈淡黄色,质松软,似奶酪样物质,故称为干酪样坏死。

11.液化性坏死:liquefactive necrosis 坏死组织迅速溶解呈液态或者形成坏死腔,这种坏死称为液化性坏死。

12.纤维素样坏死:是间质胶原纤维以及小血管壁的一种变性,常见于免疫反应性疾病,病变呈小灶性坏死,原来的组织结构消失,变为一堆边界不清、呈颗粒、小条、小块状物质,HE染色强嗜酸性,似纤维素样变性,由于有组织坏死,所以又称为纤维素样坏死。

13.窦道:sinus 深部组织坏死后形成开口于皮肤或黏膜的吂性管道。

14.瘘管:fistula体表与空腔脏器之间或空腔器官与空腔器官之间两端开口的病理性通道称为瘘管。

病理名词解释(完整)之欧阳育创编

病理名词解释(完整)之欧阳育创编

第二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1、适应:当环境改变时,机体的细胞、组织或器官通过自身的代谢、功能和结构的相应改变以避免环境改变所引起的损伤,这个过程称为~2、萎缩: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3、肥大: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的增大4、增生:实质细胞数量增多而形成的组织、器官的体积增大5、化生:为适应环境变化,一种已分化组织转变为另一种分化组织的过程。

6、鳞状上皮化生:气管和支气管粘膜的纤毛柱状上皮,在长期吸烟或慢性炎症损害时,可转化为鳞状上皮。

7、老化:当机体发育成熟后,伴随年龄的增长,全身器官的细胞功能逐渐减退和结构发生一系列退行性改变并趋向死亡的过程。

8、损伤:组织和细胞受到超过代偿能力的有害因子刺激后,细胞及间质的物质代谢、组织化学、超微结构出现在光镜和/或肉眼可见的异常变化9、变性:指细胞或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的量的显著增多,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10、水样变性:当缺氧、毒性物质损坏线粒体内ATP产生时,细胞膜上的钠泵功能降低,使细胞膜对电解质的主动运输功能发生障碍,更多的钠、钾离子和水进入细胞内,而细胞内钾离子外逸,导致细胞内水分增多,形成细胞肿胀。

11、玻璃样变性:又称透明变性,系指在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均质、半透明的玻璃样物质,在HE染色切片中呈均质性红染。

12、营养不良性钙化:是指变性、坏死的组织或异物的钙盐沉积。

13、转移性钙化:由于全身性的钙、磷代谢障碍。

引起机体血钙或血磷升高,导致钙盐在未受损伤的组织内沉积。

14、坏死: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

15、凝固性坏死:坏死组织因为失水变干、蛋白质凝固,而变为灰白色或黄白色,比较干燥结实,常见于心、肾、脾等器官的缺血性坏死(梗死)16、液化性坏死:组织坏死后被酶分解成液体状态,并可形成坏死囊腔,坏死组织的水解占主导地位。

(脑软化、阿米巴脓肿)17、干酪样坏死:主要见于由结核杆菌引起的坏死,是凝固性坏死的一种特殊类型。

病理学笔记(详细)之欧阳语创编

病理学笔记(详细)之欧阳语创编

病理学笔记绪论一、病理学(pathology):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医学基础学科,揭示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和转归。

二、病理学的研究方法(一)人体病理学研究方法1、尸体剖验(autopsy):简称尸检,即对死亡者的遗体进行病理剖验,是病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

2、活体组织检查(biopsy):简称活检,即用局部切取、钳取、细针吸取、搔刮和摘取等手术方法,从患者活体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活检是目前研究和诊断疾病广为采用的方法,特别是对肿瘤良、恶性的诊断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细胞学检查(cytology):是通过采集病变处脱落的细胞,涂片染色后进行观察。

(二)实验病理学研究方法1、动物实验:运用动物实验的方法,可以在适宜动物身上复制出某些人类疾病的模型,并通过疾病复制过程可以研究疾病的病因学、发病学、病理改变及疾病的转归。

2、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将某种组织或单细胞用适宜的培养基在体外培养,可以研究在各种病因作用下细胞、组织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第一节适应适应:细胞和其构成的组织、器官能耐受内外环境各种有害因子的刺激作用而得以存活的过程称为适应。

在形态上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和化生。

一、萎缩(atrophy):是指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器官的体积缩小。

病理改变:肉眼—小、轻;镜下—实质细胞缩小、减少;间质增生1、生理性萎缩:人体许多组织、器官随着年龄增长自然地发生生理性萎缩。

如老年性萎缩2、病理性萎缩:(1)营养不良性萎缩:可分为局部营养不良性萎缩和全身性营养不良萎缩,后者如:饥饿和恶性肿瘤的恶病质,脑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脑萎缩。

(2)压迫性萎缩:如:肾盂积水引起的肾萎缩。

(3)废用性萎缩:即长期工作负荷减少所引起的萎缩。

(4)神经性萎缩:如:神经损伤所致的肌肉萎缩。

(5)内分泌性萎缩:如:垂体肿瘤所引起的肾上腺萎缩。

二、肥大(hypertrophy):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的增大(不是数目的增多)。

病理学笔记(详细)之欧阳引擎创编

病理学笔记(详细)之欧阳引擎创编

病理学笔记欧阳引擎(2021.01.01)绪论一、病理学(pathology):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医学基础学科,揭示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和转归。

二、病理学的研究方法(一)人体病理学研究方法1、尸体剖验(autopsy):简称尸检,即对死亡者的遗体进行病理剖验,是病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

2、活体组织检查(biopsy):简称活检,即用局部切取、钳取、细针吸取、搔刮和摘取等手术方法,从患者活体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活检是目前研究和诊断疾病广为采用的方法,特别是对肿瘤良、恶性的诊断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细胞学检查(cytology):是通过采集病变处脱落的细胞,涂片染色后进行观察。

(二)实验病理学研究方法1、动物实验:运用动物实验的方法,可以在适宜动物身上复制出某些人类疾病的模型,并通过疾病复制过程可以研究疾病的病因学、发病学、病理改变及疾病的转归。

2、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将某种组织或单细胞用适宜的培养基在体外培养,可以研究在各种病因作用下细胞、组织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第一节适应适应:细胞和其构成的组织、器官能耐受内外环境各种有害因子的刺激作用而得以存活的过程称为适应。

在形态上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和化生。

一、萎缩(atrophy):是指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器官的体积缩小。

病理改变:肉眼—小、轻;镜下—实质细胞缩小、减少;间质增生1、生理性萎缩:人体许多组织、器官随着年龄增长自然地发生生理性萎缩。

如老年性萎缩2、病理性萎缩:(1)营养不良性萎缩:可分为局部营养不良性萎缩和全身性营养不良萎缩,后者如:饥饿和恶性肿瘤的恶病质,脑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脑萎缩。

(2)压迫性萎缩:如:肾盂积水引起的肾萎缩。

(3)废用性萎缩:即长期工作负荷减少所引起的萎缩。

(4)神经性萎缩:如:神经损伤所致的肌肉萎缩。

(5)内分泌性萎缩:如:垂体肿瘤所引起的肾上腺萎缩。

病理学笔记(详细)之欧阳音创编

病理学笔记(详细)之欧阳音创编

病理学笔记绪论一、病理学(pathology):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医学基础学科,揭示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和转归。

二、病理学的研究方法(一)人体病理学研究方法1、尸体剖验(autopsy):简称尸检,即对死亡者的遗体进行病理剖验,是病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

2、活体组织检查(biopsy):简称活检,即用局部切取、钳取、细针吸取、搔刮和摘取等手术方法,从患者活体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活检是目前研究和诊断疾病广为采用的方法,特别是对肿瘤良、恶性的诊断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细胞学检查(cytology):是通过采集病变处脱落的细胞,涂片染色后进行观察。

(二)实验病理学研究方法1、动物实验:运用动物实验的方法,可以在适宜动物身上复制出某些人类疾病的模型,并通过疾病复制过程可以研究疾病的病因学、发病学、病理改变及疾病的转归。

2、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将某种组织或单细胞用适宜的培养基在体外培养,可以研究在各种病因作用下细胞、组织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第一节适应适应:细胞和其构成的组织、器官能耐受内外环境各种有害因子的刺激作用而得以存活的过程称为适应。

在形态上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和化生。

一、萎缩(atrophy):是指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器官的体积缩小。

病理改变:肉眼—小、轻;镜下—实质细胞缩小、减少;间质增生1、生理性萎缩:人体许多组织、器官随着年龄增长自然地发生生理性萎缩。

如老年性萎缩2、病理性萎缩:(1)营养不良性萎缩:可分为局部营养不良性萎缩和全身性营养不良萎缩,后者如:饥饿和恶性肿瘤的恶病质,脑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脑萎缩。

(2)压迫性萎缩:如:肾盂积水引起的肾萎缩。

(3)废用性萎缩:即长期工作负荷减少所引起的萎缩。

(4)神经性萎缩:如:神经损伤所致的肌肉萎缩。

(5)内分泌性萎缩:如:垂体肿瘤所引起的肾上腺萎缩。

二、肥大(hypertrophy):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的增大(不是数目的增多)。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之欧阳光明创编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之欧阳光明创编

名词解释欧阳光明(2021.03.07)古茨曼综合征Gerstmann syndrome:为优势侧角回损害所致,主要表现有:计算不能(失算证),手指失认,左右辨别不能(左右失认证),书写不能(失写证),有时伴失读。

脊髓半切综合征:表现为病变平面以下对侧痛觉、温觉丧失,同侧深感觉丧失及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瘫痪肢体肌张力降低,深,浅反射消失,病理反射引不出,尿潴留。

脑桥腹外侧综合征:病变侧展神经和面神经瘫,对侧上下肢上运动神经元性瘫及中枢性舌下神经麻痹。

Foville综合征:表现为病灶侧外展神经瘫与对侧偏瘫,常伴有两眼向病灶侧协同水平运动障碍(双眼凝视偏瘫侧)。

大脑脚综合征:一侧中脑大脑脚脚底损害,可出现大脑脚综合征(Weber syndrome),损伤动眼神经和锥体束,又称动眼神经交叉瘫,多见于小脑幕裂孔疝。

临床表现为:病侧除外直肌和上斜肌外的所有眼肌麻痹,瞳孔散大(动眼神经麻痹);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和上下肢瘫痪(锥体束损害)。

霍纳(Horner)综合征:颈8~胸1节段侧角细胞受损,瞳孔缩小(病损同侧),眼球内陷(眼眶肌麻痹),眼裂变小(眼睑肌麻痹),同侧面部出汗减少;癫痫持续状态:癫痫全面性或部分性发作在短时间内频繁发生,全面性发作在两次发作之间神经功能没有恢复到正常基线,或单次发作超过这种发作类型大多数患者平均持续时间.嗜睡:是意识障碍的早期表现。

患者表现为睡眠时间过度延长,但能被叫醒,醒后可勉强配合检查及回答简单问题,停止刺激后患者又继续入睡。

体象障碍:损害部位--非优势半球顶叶病变表现--①偏侧忽视②病觉缺失③手指失认④自体认识不能⑤幻肢现象非系统性眩晕:前庭系统以外全身系统疾病疾病,如眼疾,贫血或血液病,高血压,内分泌疾病,感染,中毒等引起。

特点:头昏眼花,无眩晕感,无眼震及平衡障碍。

意向性震颤:小脑半球病变可引起同侧肢体的共济失调,变现为易超过目标(辨距不良),动作愈接近目标是震颤越明显多发性硬化(MS):是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炎性脱髓鞘病变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病。

运动解剖学名词解释之欧阳与创编

运动解剖学名词解释之欧阳与创编

名词解释:1、额状面:是按冠状轴方向,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分的纵切面。

2、矢状面:是按矢状轴方向,将人体分为左、右两部分的纵切面。

3、水平面:是指与水平面平行,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的切面。

4、正中面:经过人体正中的矢状面,简称正中面,它将人体分为左右相等的两部。

5、矢状轴:为前后方向与水平面平行,与人体长轴相垂直的轴。

6、额状轴:为左右方向与水平面平行,与人体长轴相垂直的轴。

7、组织:是由细胞和细胞间质共同构成的细胞群体。

8、器官:是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构成的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完成一定的生理功能的组织集合体。

9、系统:是由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的许多器官结合在一起,构成互相配合,并完成连续性生理功能的器官群体。

(人体有运动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脉管系统、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内分泌系统等九大系统——括号内的内容可以不写,下同。

)10、细胞:由原生质组成,是构成人体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基本单位。

,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

11、细胞间质:是由细胞产生的非细胞物质,位于细胞与细胞之间。

(主要由基质和纤维组成。

它参与构成细胞生存的微环境,起支持、联络、营养和保护细胞的作用。

)12、染色质:是细胞分裂间期时细胞核内分布不甚均匀、易被碱性染料着色的物质,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它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13、染色体:是染色质在细胞分裂期的表现形式。

14、内皮:是衬贴在心脏、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其细胞游离面平滑,细胞很薄,有利于血液和淋巴液的流动和物质交换)。

15、骨单位:是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的大量的长柱状结构,由若干层同心圆排列的哈弗斯骨板围绕中央管构成。

16、骨松质:位于骺及其它类型骨板的内部,由许多片状或杆状互相交织的骨小梁排列而成。

17、骨密质:位于长骨、短骨和扁骨的表面,质地坚硬。

18、肌节: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一个肌节,每个肌节由1/2明带+暗带+1/2明带组成。

病理生理学_名词解释之欧阳法创编

病理生理学_名词解释之欧阳法创编

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重点研究疾病中功能和代谢的变化。

沟通临床和基础医学的“桥梁”性学科。

病理过程(pathological process,基本病理过程):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

如低钾血症,水肿等。

综合征(syndrome,各论):体内几个主要系统的某些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常见而共同的病理过程,临床上称其为~健康(health):不仅没有疾病,而且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状态。

强壮体魄+健全的心理精神状态。

疾病(disease):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病因与机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个损伤与抗损伤斗争的有规律过程,体内有一系列功能、代谢和形态的改变,临床出现许多不同的症状与体征,机体与外环境间的协调发生障碍。

简言之,疾病时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

死亡(death):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

以脑死亡(brain death)为标准(枕骨大孔以上全脑死亡)。

脑死亡标准:呼吸心跳停止(特别是自主呼吸停止);不可逆性深昏迷;脑干神经反射消失(瞳孔对光、角膜、咳嗽、吞咽反射等);瞳孔散大或固定;脑电波消失,成平直线;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

诱因(precipitating factor):能加强病因作用或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称为~分子病:基因突变引起分子病。

如血友病。

染色体病:染色体引起~高渗性脱水(hypertonic dehydration):又称低容量性高钠血症(hypovolemichypernatremia),特点:失水>失钠,血清Na+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细胞内外液量均减少。

原因:水摄入减少;水丢失过多。

影响:口渴;有脱水症;细胞内液向外液转移;尿量减少、尿比重增高。

低渗性脱水(hypotonic dehydration):也称低容量性低钠血症(hypovolemic hypnatremia),特点:失钠>失水,血清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伴有细胞外液量的减少。

名词解释汇总之欧阳体创编

名词解释汇总之欧阳体创编

1. 结核球:空洞的引流支气管阻塞,空洞内干酪物不能排出,凝成球状病灶,称为~2. 空洞开放愈合:有效的化学治疗能使空洞逐渐缩小、闭合,或者空洞的组织缺损依旧存在,但其中的结核菌已全部消灭。

称为~3. 科赫(Koch)现象:机体对结核菌再感染与初感染不同反应的现象称为~4. Horner综合征:位于肺尖部的肺癌称上沟癌,可压迫颈部交感神经,引起病侧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同侧额部与胸壁无汗或少汗5. 中央型肺癌:发生在段支气管以上至主支气管的癌肿称为中央型6. 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癌肿侵犯纵隔,压迫上腔静脉时,上腔静脉回流受阻,产生头面部、颈部和上肢水肿以及胸前部淤血和静脉曲张,可引起头痛或头昏或眩晕7. 原发综合征:肺部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局部淋巴结炎,统称为~8. 心律失常:心脏冲动的节律,频率,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按其发生原理,区分为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9. 窦性心律:冲动起源于窦房结的心律,频率为60~100次/分钟10.房性期前收缩:起源于窦房结以外心房的任何部位11.永久性房颤:慢性房颤经复律与维持窦性心律治疗无效者称~12. Adams-Stokes综合征:当第一、二度房室阻滞突然进展为完全性房室阻滞,因心室率过慢导致脑缺血,患者可出现暂时性意识丧失甚至抽搐称~13. 心性猝死:系一临床综合征。

指平素看来健康或病情已基本恢复或稳定者,突然发生意想不到的非人为死亡。

大多数发生在急性发病后即刻至一小时内,最长不超过6小时者,主要由于原发性心室颤动,心室停搏或电机械分离,导致心脏突然停止有效收缩功能者14.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15.Graham-Steell杂音:肺动脉环扩张,可出现相对性肺动脉瓣关闭不全,在肺动脉瓣区域,胸骨左缘Ⅱ-Ⅲ肋间听到舒张早期泼水样杂音,深吸气时加强,称为~16.LES—食管下括约肌:是指食管末端约3~4cm长的环形肌束,为一高压带,可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17. 急性胃炎:是指胃黏膜的急性炎症,有充血、水肿、糜烂、出血等改变,甚至一过性浅表溃疡形成18. 球后溃疡:是指发生于十二指肠球部以下的溃疡,多发生于十二指肠乳头的近端,X线和胃镜检查易遗漏19. Crohn病:又称局限性肠炎,是病因未明的胃肠肉芽肿性炎性疾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统称为炎症性肠病。

运动解剖学名词解释之欧阳物创编

运动解剖学名词解释之欧阳物创编

名词解释:1、额状面:是按冠状轴方向,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分的纵切面。

2、矢状面:是按矢状轴方向,将人体分为左、右两部分的纵切面。

3、水平面:是指与水平面平行,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的切面。

4、正中面:经过人体正中的矢状面,简称正中面,它将人体分为左右相等的两部。

5、矢状轴:为前后方向与水平面平行,与人体长轴相垂直的轴。

6、额状轴:为左右方向与水平面平行,与人体长轴相垂直的轴。

7、组织:是由细胞和细胞间质共同构成的细胞群体。

8、器官:是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构成的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完成一定的生理功能的组织集合体。

9、系统:是由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的许多器官结合在一起,构成互相配合,并完成连续性生理功能的器官群体。

(人体有运动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脉管系统、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内分泌系统等九大系统——括号内的内容可以不写,下同。

)10、细胞:由原生质组成,是构成人体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基本单位。

,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

11、细胞间质:是由细胞产生的非细胞物质,位于细胞与细胞之间。

(主要由基质和纤维组成。

它参与构成细胞生存的微环境,起支持、联络、营养和保护细胞的作用。

)12、染色质:是细胞分裂间期时细胞核内分布不甚均匀、易被碱性染料着色的物质,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它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13、染色体:是染色质在细胞分裂期的表现形式。

14、内皮:是衬贴在心脏、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其细胞游离面平滑,细胞很薄,有利于血液和淋巴液的流动和物质交换)。

15、骨单位:是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的大量的长柱状结构,由若干层同心圆排列的哈弗斯骨板围绕中央管构成。

16、骨松质:位于骺及其它类型骨板的内部,由许多片状或杆状互相交织的骨小梁排列而成。

17、骨密质:位于长骨、短骨和扁骨的表面,质地坚硬。

18、肌节: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一个肌节,每个肌节由1/2明带+暗带+1/2明带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性: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由于代谢障碍,使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蓄积的现象;通常伴有细胞功能低下。

欧阳光明(2021.03.07)
细胞水肿:细胞损伤中最早出现的改变;是因线粒体受损,ATP生成减少,细胞膜NaK功能障碍,导致细胞内Na和水的过多积聚;常见于缺氧、感染、中毒时肝、肾大会心等器官的实质细胞。

玻璃样变: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半透明状蛋白质蓄积。

病理性钙化:骨和牙齿之外的组织中固态钙盐沉积,可位于细胞内和细胞外;分为营养不良性钙化和转移性钙化。

坏疽:指局部组织大块坏死并继发腐败菌感染,分为干性、湿性和气性。

纤维素样坏死:是结缔组织及小血管壁常见的坏死形式;病变部位形成细丝状、颗粒状或小条块状无结构物质,由于其与纤维素染色性质相似,故得名;主要见于风湿病和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等变态反应性疾病。

机化:新生肉芽组织长入并取代坏死组织、血栓、脓液、异物等的过程。

肉芽组织: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和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的浸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

槟榔肝:慢性肝淤血时,肝小叶中央区严重淤血呈暗红色,两个或多个肝小叶中央淤血区可相连,而肝小叶周边部细胞则因脂肪变性呈黄色,致使在肝的切面上出现红黄相间的状似槟榔切面的条纹。

心衰细胞:慢性肺淤血时,若肺泡腔内的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其血红蛋白变为含铁血黄素,使痰呈褐色。

这种巨噬细胞在左心衰竭的情况下出现。

梗死: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血管阻塞,血流停止导致缺氧而发生的坏死。

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成分,纤维蛋白原等蛋白质和各种炎症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体腔、体表和粘膜表面的过程。

蜂窝织炎:指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疏松结缔组织中的弥漫性化脓性炎症,常发生于皮肤、肌肉、阑尾。

脓肿:为局限性化脓性炎症,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其主要特征是组织发生溶解坏死,形成充满脓液的腔,主要发生于皮下和内脏。

慢性肉芽肿:是由巨噬细胞局部增生构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病灶较小,直径一般在0.5~2mm。

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生长调控发生严重紊乱,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常形成局部肿块。

癌: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

肉瘤: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

异型性:由于分化程度不同,导致肿瘤的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相应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此差异称异型性。

转移: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迁徙到其他部位,继续生长,形成同样类型的肿瘤。

乳头状瘤:见于鳞状上皮、尿路上皮等被覆的部位,乳头状瘤呈外生性向体表或体腔面生长,形成指状或乳头状突起,也可呈菜花状或绒毛状。

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常发生在鳞状上皮被覆的部位,如皮肤、口腔、阴道等处,大体上呈菜花状,可形成溃疡。

脂肪肉瘤:起源于脂肪组织的恶性肿瘤,常发生于软组织深部、腹膜后等部位,较少从皮下脂肪层发生,多见于成人,多呈结节状或分叶状。

平滑肌肉瘤:多见于子宫,好发于中老年人……
风湿小体:风湿病增生期病变,小体中央为纤维素样坏死物,周围有风湿细胞、淋巴细胞等细胞成分,此小体为风湿病特征病变。

绒毛心:见于风湿性心外膜炎,当心外膜腔内渗出以纤维素为主时,覆盖于心外膜表面的纤维素可因心脏的不停冲动和牵拉而形成绒毛状,故得名。

肺肉质变:大叶性肺炎并发症。

由于肺内炎性病灶中中性粒细胞渗出过少,释放的蛋白水解酶量不足以溶解渗出
物中的纤维素,大量未能被溶解吸收的纤维素即被肉芽组织取代而机化,病变肺组织呈褐色肉样外观,故得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一组慢性气道阻塞性疾病的统称,共同特点为肺实质和小气道受损,导致慢性气道阻塞、呼吸阻力增加和肺功能不全,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和肺气肿等疾病。

肺气肿:指远于终末呼吸道(即肺腺泡)受损,管腔永久性膨大和含气量增多。

硅结节:硅肺的特征性病变,为境界清楚地圆形或椭圆形结节,直径3~5cm,色灰白,触之有沙砾感;由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增生和胶原形成,早期为细胞性结节,以后发展为纤维性结节、玻璃样结节。

燕麦细胞癌:属肺小细胞癌,癌细胞小,呈梭形或燕麦形,胞质少,似裸核,癌细胞呈弥漫分布或呈片状、条索状排列。

假小叶:指由广泛增生的纤维组织分割原来的肝小叶并包绕成大小不等的圆形或类圆形肝细胞团。

早期胃癌:指癌组织仅限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而不论有无淋巴结转移者;大体分为隆起型、表浅型和凹陷型。

早期肺癌:发生于支气管以上较大支气管者(中央型),是指癌组织仅局限于管壁内生长,未突破支气管外膜累及肺实质,且无淋巴结转移者;发生于小支气管者(周围型),是指癌组织直径<
2cm,无局部淋巴结转移者。

R-S细胞:霍奇金淋巴瘤的诊断性细胞;体积大,胞质丰富,略嗜酸或嗜碱性;核圆形或椭圆形,双核或多核;核内有一大而醒目的嗜酸性核仁,核仁周围有空晕。

镜影细胞:见于霍奇金淋巴瘤,为典型的R-S双核细胞,双核呈面对面排列,彼此呈镜面对称,故得名。

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即艾滋病,是由HIV感染引起,特征是免疫功能缺陷伴机会性感染和(或)继发性肿瘤;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体重下降、全身淋巴结肿大即神经系统症状。

肾病综合征:临床上以大量蛋白尿、低清蛋白血症、明显水肿、高脂血症和脂尿为特征的综合征,病理基础为基膜理化性状改变所致的通透性增加。

新月体:见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主要由增生的壁层上皮细胞和渗出的单核细胞构成,可有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这些成分附着于球囊壁层,在毛细血管球外侧形成新月形或环状结构,故得名。

脂性肾病(足突病):微小病变性肾小球病,拾音器儿童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原因,病变特点是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弥漫性增厚,上皮细胞足突消失(足突病),光镜下肾小球基本正常,肾小管上皮细胞内有脂质沉积(脂性肾病)。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指子宫颈上皮异性增生至原位癌这一系列连续过程的统称;分为三级:Ⅰ级(相当于轻度异型性增生),Ⅱ级(相当于中度异型性增生),Ⅲ级(相当于重度异型性增生和原位癌)。

葡萄胎:又称水泡状胎块,是胎盘绒毛的一种良性病变,分完全性和部分性;肉眼观,胎盘绒毛高度水肿,形成透明或半透明的
薄壁水泡,内含清亮液体有蒂相连,状似葡萄;镜下,绒毛滋养层细胞增生,间质水肿,血管消失。

粉刺癌:乳腺导管原位癌的一种组织学改变;一半以上发生于乳腺中央部位,切面可见扩张的导管内含灰黄色软膏样坏死物质,挤压时可由导管内溢出,状如皮肤粉刺,故得名。

卫星现象:指一个神经元由5个或5个以上少突胶质细胞围绕的现象;与神经元损害的程度和时间无明确关系,意义不明,可能和神经营养有关。

噬神经细胞现象:指坏死的神经元细胞被增生的小胶质细胞或血源性巨噬细胞吞噬的现象,在急性脑脊髓炎中最常见。

结核结节:是结核病的特征性病变;由类上皮细胞、郎罕氏巨细胞加上外围局部积聚的淋巴细胞和少量反应性增生的纤维母细胞构成;典型的结核结节中央还有干酪样坏死。

原发综合征:是原发肺结核病的病变特点,由肺的原发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三者构成,在X线片上呈哑铃状阴影。

结核球:又称结核瘤;是孤立的、有纤维包裹的境界清楚的球形的干酪样坏死灶,直径2~5cm;多为一个,有时多个,常位于肺上叶。

烧瓶状溃疡:为肠阿米巴病的急性期病变,是由于黏膜下层组织疏松,阿米巴易于向四周蔓延,坏死组织液化脱落后形成的溃疡,口小底大,状似烧瓶,边缘呈潜行性。

阿米巴肿:为肠阿米巴病的急性期病变,是因肉芽组织增生过多而形成的局限性包块,多见于盲肠,易误诊为结肠癌。

嗜酸性脓肿:是寄生虫病早期病变,虫卵和虫体周围出现凝固性坏死物质和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多见于血吸虫病和丝虫病。

假结核结节:血吸虫病晚期病变,在虫卵和虫体周围出现上皮样细胞、异物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形态上类似结核结节的肉芽肿。

干线型肝硬变:是血吸虫肝硬化的病变特点,长期重度血吸虫感染者的肝脏严重纤维化导致肝脏变硬变小,肝表面不平,严重者形成粗大突起的结节;切面上,增生的结缔组织沿静脉分支呈树枝状分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