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理论知识点
考研电影知识点总结
考研电影知识点总结一、电影的起源和发展1. 电影的起源电影起源于19世纪,当时人们还在原始的黑白胶片上进行摄影,通过光学原理来展现连续的图像,从而产生了动画片和电影。
2. 电影的发展电影发展经历了无声时代、有声时代和现代电影等阶段。
在无声时代,电影制作以默片为主,影片配有音乐,而有声时代则出现了配音和配音效的技术,使得电影更加生动、真实。
到了现代电影,电影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并且电影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二、电影的艺术形式1. 电影的基本结构电影的基本结构分为三个部分:画面、音响和剧本。
画面是电影最直接的艺术表现形式,音响则是对画面的补充和提升,而剧本则是电影故事发展的基础。
2. 电影的表现手法电影的表现手法是多种多样的,例如镜头语言、音响手法、剪辑手法、摄影手法等。
这些手法通过电影的专业技术来展现电影的艺术美感。
3. 电影的叙事方式电影的叙事方式包括了几种基本类型,比如线性叙事、非线性叙事、旁白叙事等。
这些叙事方式都是通过电影来讲述一个故事,只是方式和手法不同。
三、电影的类型和流派1. 电影的类型电影的类型包括了文艺片、喜剧片、动作片、科幻片、恐怖片、战争片、爱情片等。
这些类型是根据电影内容和风格来区分的。
2. 电影的流派电影的流派包括了黑色电影、纪录片、动画片、音乐片、文艺片等。
这些流派是根据电影的制作形式和艺术表现来区分的。
四、电影的叙述结构1. 电影的叙述结构电影的叙述结构包括了三幕式结构、五幕式结构等。
这些叙述结构都是为了让电影故事更加清晰、生动。
2. 电影的叙述手段电影的叙述手段包括了场景、角色、情节、对白等。
这些叙述手段是电影中用来表现故事内容的基本要素。
五、电影的审美原则1. 电影的美学原理电影的美学原理包括了情感共鸣、艺术形式、审美享受等。
这些原理是指导电影制作和欣赏的基本准则。
2. 电影的审美标准电影的审美标准包括了明确的主题和情节、真实的人物和环境、优美的画面和音响等。
电影理论知识点
电影理论知识点
1.影片剧本分析:剧情,主题,场景和人物的角色。
2.电影摄影:包括光线,角度和相机移动等,来表达电影的主
题和情感。
3.音乐和音效:背景音乐,声效和对白等,如何使用它们来加
强电影的情感和氛围。
4.电影编剧:影片的结构,情节和节奏如何影响故事的发展。
5.电影导演:如何导演演员,调整情绪,以及如何组织拍摄。
6.电影制作:包括预算,制作流程,特效等。
7.电影的历史和流派:探讨电影的发展历程和不同的电影流派。
8.电影分析和影评:深入研究电影的细节,从而理解电影背后
的意图和主题。
9.电影市场和营销:如何通过广告和市场策略来推广电影。
10.电影文化和社会意义:如何通过电影来探讨社会问题,并
传递观众的信息和价值观。
电影鉴赏知识点
电影鉴赏知识点电影是人们娱乐、放松和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而在观影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细致入微的鉴赏,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电影的艺术之美。
本文将介绍一些电影鉴赏的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电影作品。
一、剧情与故事电影的剧情和故事是观众进入电影世界的重要通道,而了解剧情的设定与发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参与其中。
要理解剧情,读者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主线与支线:电影通常由一个主线和若干支线构成。
主线是整个故事的核心,而支线则细化和丰富主线情节。
观众在观影过程中需理解主线与支线之间的关系,理清各个情节之间的逻辑关联。
2. 起承转合:电影剧情通常包含起承转合四个部分。
起是故事情节的开端,承是剧情的发展,转是故事的转折点,合是故事情节的高潮和结尾。
观众需留意这四个部分的变化,技巧和高潮的转换。
3. 时间与空间:电影中的故事往往发生在某个时间和空间之中。
观众需要学会感知、理解和分析电影中所呈现出的时间流逝和空间变化,以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的展开。
二、影像与构图电影是一种视觉艺术,在影像的呈现和构图中有很多鉴赏的要点:1. 镜头语言:电影通过镜头来传递信息,而不同的镜头语言可以表达不同的意境和情感。
例如,长镜头可以展现出宏大的场景和长时间的流逝,镜头移动可以展示动感和变化等。
观众需要通过细致观察,学会解析不同的镜头语言,以更好地理解导演的意图。
2. 構图与畫面:构图是指在电影镜头中安排和选择元素的方式,影响观众对画面的感知和理解。
良好的构图可以提升观影体验,创造视觉上的美感。
观众可以留意电影中的对称、平衡、色彩搭配等因素,来欣赏导演的构图技巧。
三、表演与演员演员是电影中人物形象的实体化表现,他们的表演技巧以及角色的塑造将深深影响观众。
1. 演员演技:观众需要通过观察演员的表演技巧,来感知和理解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演员的语言、肢体动作、眼神等细节都能传递情感,观众可以注意观察这些细微的表情和动作,以增进对角色的理解。
电影艺术的风格和技巧电影学知识点
电影艺术的风格和技巧电影学知识点电影艺术的风格和技巧——电影学知识点电影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乃至不同的电影创作学派中,都展现出各具特色的风格和技巧。
本文将从故事叙事、摄影与视觉美学、剪辑与节奏、音乐与音效以及表演与导演等方面,介绍一些电影学的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电影艺术的各种风格和技巧。
一、故事叙事电影的故事叙事是电影艺术的核心之一。
一个好的故事叙事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引发情感共鸣。
故事叙事的方式可以有线性叙事、非线性叙事、多线叙事等。
线性叙事是最常见的叙事方式,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剧情的展示。
非线性叙事则通过跳跃、回溯等手法,打破时间线的限制,让观众体验到不同的时间层面。
多线叙事则以平行或交叉的形式呈现多个主线剧情,增加故事的层次感。
二、摄影与视觉美学电影摄影是电影艺术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摄影师通过镜头的选取、构图的布局以及光影的运用,创造出独特的画面效果,将导演的意图传递给观众。
视觉美学是摄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运用色彩、光影、空间等元素,创造出艺术效果,营造出特定的视觉氛围。
例如,使用明暗对比可以加强戏剧效果,使用冷色调可以营造出冷酷的氛围。
三、剪辑与节奏剪辑是把拍摄好的素材进行剪裁、拼接,形成连贯的故事片段的过程。
剪辑的处理方式直接影响到电影的节奏和观影体验。
剪辑可以采用快速剪辑、慢速剪辑、交叉剪辑等手法,来表达不同的情绪和节奏感。
快速剪辑适合表达紧张、迅猛的场景,慢速剪辑则能够刻画出深情、悲伤的情感,交叉剪辑则可以展示不同主线剧情之间的关联与呼应。
四、音乐与音效音乐和音效在电影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增强情感表达和气氛烘托。
音乐的选择要与电影主题和剧情相协调,既可以突出情感,也可以烘托气氛。
音效则能够增强观众的沉浸感,让观影体验更加真实和震撼。
如利用环境音效可以还原出真实的场景氛围,特别效果音则能够创造出虚幻和惊悚的效果。
五、表演与导演演员的表演和导演的引导对电影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电影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电影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星际穿越》是一部由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马修·麦康纳、安妮·海瑟薇等人主演的科幻电影。
影片以宏大的视角展现了一支航天队伍穿越虫洞、寻找可供人类居住的新家园的壮丽旅程。
影片中涉及了许多物理学原理和与时空相关的概念。
下面将逐一总结电影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点。
广义相对论与虫洞虫洞是广义相对论所预言的一种时空结构,它是时空的一种弯曲,如同一张纸被折成两半,通过将两点之间的空间直接连接起来,使得在更短的时间内到达另一个点。
在《星际穿越》中,人类利用发现的虫洞,从地球直接穿越到遥远的星系,这正是广义相对论中虫洞的一个猜想。
地球引力与时间相对性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引力会使时空发生弯曲,时间也会因此而受到影响。
在电影中,登陆水星的船只经历了较大的引力场,其时间相对于地球来说变慢了很多,这正是时空弯曲引起的时间相对性效应。
黑洞与时空扭曲影片中黑洞是一个极度弯曲时空的天体,它的引力异常巨大,甚至连光都无法逃逸。
在电影中,通过黑洞的引力,主人公们探索了黑洞内部并且发现了一个与时间和空间相关的维度,从而为故事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相对论中的时间旅行相对论认为,当物体接近光速时,时间会变慢,这种现象被称为时间相对性效应。
同时,相对论还提出了时空的弯曲和穿越的可能性。
在电影中,主人公们利用相对论中的时间相对性效应,实现了时间上的跨越和穿越。
引力波的探索引力波是由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所预言的一种波,它是由质量巨大的天体运动所产生的,它所引起的时空的震动。
在影片中,地球上的科学家们通过探测器成功捕捉到了引力波的信号,这一场景体现了物理学家们对引力波的长期探索和努力。
结语《星际穿越》以惊人的视觉效果和宏大的科幻背景吸引了全球观众的关注,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许多关于时空、引力和相对论的思考。
电影中对物理学知识的运用和展现也为观众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角度。
影片中探讨的虫洞、引力、黑洞等物理概念,向人们展示了宇宙的神秘和复杂性,也激发了人们对物理学知识的好奇与探索欲望。
电影艺术词典知识点总结
电影艺术词典知识点总结电影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影像和声音来传达故事和情感。
在电影制作和观赏过程中,有许多专业术语和概念需要了解。
以下是电影艺术词典中的一些关键知识点总结:1. 主题:电影的主题是指电影所要表达的核心观点或主题。
主题可以是关于爱情、友情、背叛、家庭等各种人类情感和价值观。
电影的主题对于电影的情节和表现方式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2. 剧本:电影的剧本是电影创作的基础,是用来规定情节、角色和对话等内容的书面剧本。
优秀的剧本是电影成功的重要保证之一。
3. 导演:导演是电影创作的核心人物,负责影片的整体构思和指导。
导演通过选角、拍摄、剪辑等部分来最终呈现出一部完整的电影作品。
4. 摄影:摄影是电影制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摄影来捕捉和创造影像,传达电影的视觉效果。
光影、色彩、镜头运动等因素是摄影师需要重点考虑的。
5. 音效:音效是电影中不可或缺的语言之一,通过音效来传达情感、氛围等。
音效包括音乐、对白、音效等部分。
6. 片头片尾:电影中的片头和片尾是影片整体效果的一部分,通过片头和片尾来引导观众进入电影的世界并最终结束观影体验。
7. 剪辑:剪辑是将拍摄好的各种素材进行编辑和组合,创造出一个完整的电影。
剪辑对于电影节奏、情感的表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8. 观影体验:电影的制作和观赏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观影体验不仅来自于电影本身,还包括影院环境、观众情绪等多个因素。
9. 影评:影评是对电影的评论和分析,影评家通过对电影情节、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分析来评价一部电影的优劣。
10. 影展:电影展览是电影制作和推广的重要环节,通过组织影展来推广和宣传优秀的电影作品。
11. 影评人:影评人是专门从事电影评论工作的人员,通过影评来介绍和评价各种电影作品。
12. 影迷:影迷是对电影情有独钟的群体,他们对于电影有着强烈的情感认同和热情支持。
13. 公映:公映是指电影作品在影院上映,并向大众观众播放。
14. 影评家:影评家是专门从事电影评论工作的人员,他们通过专业的眼光和分析能力来评价一部电影的优劣。
电影基本知识点总结
电影基本知识点总结一、电影的历史电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早期摄影和影像技术。
公认的第一部电影是1895年由法国导演梅利埃斯制作的《火车进站》。
20世纪初,电影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各国开始制作电影,并建立了电影院和电影工业体系。
电影产业经历了默片时代、有声电影时代、彩色电影时代、数字电影时代等阶段。
电影产业不断发展,涌现了许多经典作品和杰出人才,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电影文化。
二、电影的类型电影的类型可以根据题材、风格和表现手法进行分类。
常见的电影类型包括动作片、喜剧片、爱情片、科幻片、恐怖片、战争片、剧情片、纪录片、动画片等。
不同类型的电影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特色,满足了观众对不同主题和体验的需求。
三、电影的制作流程电影的制作流程包括剧本创作、筹备阶段、拍摄阶段、后期制作和发行阶段。
剧本创作是电影制作的基础,要求编剧根据主题设定和故事情节来创作具有戏剧张力和情感共鸣的剧本。
筹备阶段包括选址、选角、选组、布景、服装、化妆等工作,需要导演和制片人做出合理的安排和决策。
拍摄阶段是电影制作最为重要的阶段,需要导演、摄影师、演员、工作人员等齐心协力,按照计划和要求来完成拍摄任务。
后期制作包括剪辑、特效、配乐、声音效果等工作,需要技术人员和艺术家集中精力,确保电影的质量和效果。
发行阶段需要制片方和发行方共同合作,选择合适的推广和宣传渠道,让观众了解和接触到电影。
四、电影的技术特点电影是一种集摄影、录音、剪辑、特效等技术于一体的艺术形式,具有多种技术特点。
摄影是电影的基础技术,要求摄影师根据镜头选择、光影构图、运动轨迹等原则来完成摄影任务。
录音是电影的重要技术,要求音响师根据音效效果、声音质量、音响设计等要求来完成录音任务。
剪辑是电影的重要技术,要求剪辑师根据剧情需要和观众期待来完成剪辑任务。
特效是电影的重要技术,要求特效师根据效果要求和技术限制来完成特效任务。
这些技术特点共同构成了电影的技术特色,为电影的表现和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可能性。
电影理论复习资料
电影理论复习资料电影是一种能够通过视觉和听觉创造出特殊感受的艺术形式,可以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情感共鸣。
在电影中,影像、声音、表演、剪辑等元素共同构成了一个意义的整体。
电影理论是对电影表达和创作方式的研究和探讨,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电影作品,提高欣赏和创作水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电影理论概念和相关知识点,供复习参考:1. 影像语言影像语言是指电影中通过图像和视觉元素来传达意义和情感的方式。
影像语言可以通过拍摄角度、摄影技巧、色彩对比和视觉效果等手段实现。
熟练掌握影像语言,可以让电影观众更深入地感受到电影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2. 剪辑剪辑是指在电影中将不同镜头或场景进行组合和排列,使它们形成一个整体的过程。
剪辑可以通过时间关系、空间关系和意义关系等方式实现。
好的剪辑可以增强电影的紧张感、节奏感和戏剧感,促进情感上的共鸣和认同。
3. 观众批判性观众批判性是指电影观众对电影作品进行评价和分析的能力。
观众需要具备一定的艺术欣赏能力和文化素养,能够审视电影作品背后的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更好地理解其内涵和意义。
观众批判性的提升,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欣赏电影,同时也可以提高人们的创作水平。
4. 影评影评是指对电影作品进行评论和评分的文章。
影评家可以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来评价电影的情节、表演、影像、音乐等方面,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影评可以为观众提供一个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电影作品的途径,也可以为电影创作者提供一个改进和提高创作水平的机会。
5. 类型电影类型电影是指按照不同的故事类型、主题和特点进行分类的电影作品。
常见的类型电影包括喜剧、恐怖、爱情、动作、科幻等。
类型电影基于特定的情节设置和故事发展,有着相对固定的视觉、剧情和音乐特点,能够满足观众的不同需求和喜好。
6. 影响力电影作品的影响力体现在多个层面,可以是在商业上的成功,也可以是在艺术上的成就。
电影作品所引发的社会反响、内涵和文化意义等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众的认知和思考。
电影知识点总结
电影知识点总结电影是一种受广泛欢迎的艺术形式,通过在屏幕上展示一系列的图像和声音来传达故事和情感。
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电影已经成为全球文化的一部分,并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总结一些关于电影的知识点,包括其历史、类型、制作、表现手法、影响和未来发展方向等。
一、电影的历史电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欧洲和美国。
最早的电影是无声的,只是简单地记录下一些日常生活场景。
后来,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影开始加入了声音和色彩,并且故事情节也逐渐变得更加丰富和复杂。
到了20世纪初,电影已经成为了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具有自己的审美标准和表现手法。
在20世纪的后半叶,电影工业迅速发展,几乎在全球范围内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同时,一些国家也开始建立自己的电影产业,并且一些电影导演和演员也成为了国际名人。
在21世纪,电影技术和制作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电影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地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
二、电影的类型电影的类型是根据其故事情节和表现风格来区分的,主要包括动作片、喜剧片、爱情片、科幻片、恐怖片、战争片、动画片、犯罪片等。
每种类型的电影都有其独特的魅力,适合不同的观众群体。
动作片通常以追逐和战斗为主题,注重场面的刺激和视觉效果。
喜剧片以幽默和搞笑为主题,常常能够给观众带来轻松愉快的心情。
爱情片通常以浪漫的情节为主题,观众可以在电影中感受到爱情的美好。
科幻片和恐怖片则通过虚构的情节和特效来打动观众,战争片和犯罪片则通常以真实的历史事件或案件为背景,表现出人类的复杂性和黑暗面。
动画片则是通过动画技术来展现故事情节,通常被认为是一种针对儿童观众的电影类型。
除了这些主要类型以外,还有一些亚洲特有的电影类型,比如印度的宝莱坞电影和中国的武侠片等。
三、电影的制作电影的制作包括多个环节,如剧本创作、选角、拍摄、剪辑、特效制作和音乐制作等。
在剧本创作阶段,编剧需要创作一个有吸引力的故事情节,并且确定好每个角色的性格和发展轨迹。
中外电影知识点总结
中外电影知识点总结导言电影作为一种全球性的视觉艺术形式,拥有无穷的魅力和影响力。
从最早的无声电影到今天的3D、特效电影,电影产业经历了漫长而悠久的发展历程。
它通过故事、音乐、画面和表演等元素,激发人们的情感和想象力,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探讨中外电影的知识点,包括电影发展史、电影类型、电影制作技术、电影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带领读者深入了解电影的世界,了解电影的魅力和艺术魅力。
一、电影发展史1. 电影的起源与发展电影产业的历史可追溯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的电影还是无声的。
1888年,美国发明家Thomas Edison和动画专家William Kennedy Laurie Dickson共同研发了第一部可放映的电影设备Kinetoscope。
1895年,兄弟俩Auguste和Louis Lumière发明了可供大众观看的电影设备,这一事件被认为是电影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1902年,法国导演Georges Méliès拍摄了《月球之旅》,这是电影史上第一部特效电影。
此后,电影技术不断发展,出现了有声电影、彩色电影、3D电影等多个创新。
2. 国内外电影史在国际范围内,美国被誉为“电影之乡”,好莱坞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电影制作和发行中心。
1915年,D.W. Griffith拍摄的《出生之地》被认为是电影史上第一部史诗级作品。
至于国内,中国电影的发展历史可追溯至20世纪初,上世纪30年代是中国电影黄金时期,出现了一大批优秀作品和人才。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电影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现代中国电影得到了蓬勃发展。
3. 电影与文化电影与文化息息相关,它不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种文化载体。
电影通过创作和表现,传达创作者的文化观念和思想意识,塑造观众的审美观念和文化认知。
各个国家的电影作品反映了当地的历史、风土人情、价值观念等,同时也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经典外国电影知识点总结
经典外国电影知识点总结1. 《教父》- 这部由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导演的电影讲述了一个关于黑帮家族的故事。
它不仅仅是一部关于犯罪和黑帮的电影,它也是一部关于家庭、权力和背叛的故事。
这部电影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不仅仅因为它的剧情和演员表演,还因为它的音乐和摄影。
2. 《肖申克的救赎》- 由弗兰克·德拉邦特执导,是一部改编自史蒂芬·金的小说的电影。
它讲述了一个在肖申克监狱里被冤枉入狱的银行家安迪如何在监狱里生存和最终获得自由的故事。
这部电影以其出色的演员表演和剧情著称,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对当时社会的深刻反思。
3. 《辛德勒的名单》- 由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的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利用他的工厂拯救了数百名犹太人的德国商人的故事。
这部电影以其真实的故事和深刻的人性描写而广受好评。
4. 《阿甘正传》- 这部由罗伯特·泽米吉斯执导的电影讲述了一个智障男孩的成长故事。
这部电影受到了全球观众的喜爱,因为它不仅仅是一部情感动人的故事,同时也涉及到了美国历史中的一些重要事件。
5. 《美丽人生》- 由罗伯托·贝尼尼执导的这部意大利电影讲述了一个在纳粹德国的集中营里为了保护自己的儿子而编织出的精彩幻想的故事。
这部电影以其对人道主义的呼吁而获得了广泛的认可。
6. 《泰坦尼克号》- 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这部电影讲述了一艘号称“永不沉没”的豪华邮轮泰坦尼克号在其首航中遭遇冰山并沉没的故事。
这部电影不仅仅因为其庞大的场面和精彩的特效而脱颖而出,同时也因为其浪漫的爱情故事而广受欢迎。
7. 《楚门的世界》- 彼得·威尔导演的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生活在一个由他人编造的世界中的男人楚门的故事。
这部电影因为其出色的剧情和深刻的思辨而受到了观众的喜爱。
8. 《死亡诗社》- 彼得·威尔执导的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位老师如何通过他的课程和教导改变了一群学生的生活的故事。
影视概论知识点
第一章认识电影1、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一家咖啡馆公开售票放映电影短片的日子。
《工厂大门》、《火车进站》《水浇园丁》2、我国第一部电影1905年戏曲片《定军山》3、我国第一部胶片《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早在1910年,意大利电影导演卡努杜就在发表《第七艺术宣言》中,宣称电影是继建筑、音乐、绘画、雕塑、诗、舞蹈之后的“第七艺术”。
1915年美国导演格里菲斯在经典名作《一个国家的诞生》中自觉地使用交叉蒙太奇,被誉为“最后一分钟营救”的著名手法。
视觉滞留:即在某个物体消失以后,该物像仍然可以在视网膜上滞留0.1~0.4秒的时间,这种现象物理学上称为“视觉滞留”原理。
2、电影诞生至今完成了那几次技术形态上的重大革命?美国影片《爵士歌王》标志着电影从纯视觉的无声电影时代进化到视听结合的有声电影时代;1935年《浮华世界》完整的三色系统终于问世。
这是世界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彩色电影,标志着世界电影由黑白进入彩色时代的第二次重大改革;1994年《狮子王》标志着电脑生成图像技术进入了高速发展;1995年美国第一部数字动画片《玩具总动员》标志着完全意义上的数字电影正式诞生。
3、电影的艺术审美特性的表现有那些?首先是高度逼真性、其次是假定性、综合性也是电影艺术非常重要的审美特性。
电影的概念:从物质技术的层面出发,电影就是根据“视觉滞留”原理、运用摄影和录音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和声音摄录在胶片或者数字载体上,通过放映以及还音技术在银幕上形成能表达一定内容的活动影像和声音的一种技术。
第二章视听特性电影构成公式“影像——画面——镜头——场面——段落——全片”。
影像具有再现功能、叙事功能、表意功能、审美功能、传播功能。
电影镜头的构成主要包括:镜头的画幅、镜头的景别、镜头的运动、镜头的焦距、镜头的角度、镜头的试点、镜头的长度。
镜头的画幅:标准银幕电影,画幅高宽比例为1:2.375;宽银幕电影,画幅高度比例为1:1.66或者1:2.55;常见的两种是1:1.85和1:2.35。
电影学散杂知识点汇总
电影学散杂知识点汇总西方电影学部分1. 电影的发明1895(1)1895 年12月28日,世界第一次电影公开放映在巴黎卡普辛路十四号大咖啡馆的地下室公开放映。
2. 原始电影--卢米埃尔梅里爱英国“布莱顿学派” 和法国艺术电影(1)《水浇园丁》是卢米埃尔最有名也是最成功的影片之一。
(2)梅里爱最有名的影片是《月球旅行记》(1902)3. 英国布莱顿学派的主要人物有:阿尔伯特.史密斯詹姆士.威廉逊埃斯美.柯林斯希塞尔.海普华斯和查尔斯.欧本等。
英国“布莱顿学派”在电影发展史上的意义: “布莱顿学派”为电影带来了富有创意的行为,平行动作的交叉、外景拍摄、景别交替,以及内容上的现实主义,他们真正涉及到了电影语言的实质。
4. 鲍特和《火车大劫案》鲍特最成功、也是最有成就的影片是《火车大劫案》(1903 )鲍特最杰出的贡献在于他的电影镜头的分切技术。
5. 大卫•格里菲斯的伟大贡献:(1)格里菲斯对电影的最大贡献是他对电影的分段。
(2)格里菲斯最后完成了电影的基本叙事结构:镜头--场景--段落-- 影片的关系。
镜头成为电影的最小叙事单位。
(3)格里菲斯的两部影片:《一个国家的诞生》(1914 )《党同伐异》(1916 )大卫•格里菲斯对电影理论的贡献主要有三个方面:(1)对基本电影语言、叙事元素的开掘和定型。
(2)对电影写实功能和表意功能的进一步探究。
(3)对电影剪辑、电影时空和电影节奏所做的创新。
6. 美国喜剧的奠基人是塞纳特,其创立的戏剧风格为“启斯东风格”。
7. 查里.卓别林最成功的影片是《淘金记》(1925)8.20 年代先锋派电影对电影叙事因素的探索主要提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心理描写和主观感受(2)画面的造型感(3)运动的节奏感9. 先锋派电影的流派:先锋派电影的时间跨度大致是在1917-1928 年,以法国和德国为中心,辐射整个欧洲大陆,在不同地区呈现不同的形态,形成多种多样的艺术流派。
且与当时盛行欧洲现代艺术思潮有明显的关系。
电影黄金时代的知识点详解
电影黄金时代的知识点详解电影《黄金时代》的知识点详解电影《黄金时代》是由中国导演许鞍华执导,根据作家王小波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
该片于2014年上映,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情、理想和自由的故事。
本文将从电影的主题、剧情、人物塑造以及艺术手法等方面进行详细解析。
一、主题探讨电影《黄金时代》的主题主要围绕着爱情、理想和自由展开。
影片通过女主角陈清扬的成长过程,揭示了一个女性在艰难岁月中坚持追求自我价值和自由的故事。
同时,影片也通过陈清扬与男主角孟二冬之间的爱情,探讨了爱情与理想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于个体来说何为真正的自由。
二、剧情分析电影《黄金时代》的剧情分为两个时间段,分别是陈清扬的青年时期和中年时期。
青年时期的陈清扬是一个充满理想和激情的女性,她积极参与文化运动,并与孟二冬展开了一段短暂但激烈的爱情。
然而,由于时代的变迁和个人的成长,陈清扬逐渐迷失了自己的理想和热情,进入了一个迷茫的中年期。
三、人物塑造1. 陈清扬:陈清扬是电影《黄金时代》的女主角,她是一个充满激情和理想的女性。
在青年时期,她积极参与文化运动,追求自由和独立。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个人的成长,她逐渐迷失了自己的理想和热情,进入了一个迷茫的中年期。
通过陈清扬的形象,影片展现了一个女性在不同阶段中的内心变化和追求。
2. 孟二冬:孟二冬是电影《黄金时代》的男主角,他是陈清扬的丈夫。
他是一个温和而理智的人,对陈清扬充满了理解和支持。
然而,由于时代的变迁和个人的成长,他与陈清扬之间的关系逐渐疏远。
孟二冬的形象展现了一个男性在家庭和事业之间的抉择和矛盾。
四、艺术手法1. 镜头运用:电影《黄金时代》运用了多种镜头语言来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例如,运用近景镜头来展现人物的表情和眼神,以及运用长镜头来表现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行为和情感变化。
2. 配乐:电影《黄金时代》的配乐采用了多种音乐元素,如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等,来衬托剧情的发展和人物的情感变化。
微电影知识点归纳总结
微电影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微电影的定义微电影是指短时长的电影作品,通常在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不等,以小成本、小范围、小规模制作为特点。
微电影可以通过网络、手机、平板等多种渠道进行传播,并受到了年轻观众的喜爱。
二、微电影的特点1. 短时长微电影的时长通常在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不等,较之传统电影时长短小。
2. 小成本微电影的制作成本通常较低,不需要大规模的投资,甚至有些微电影可以通过个人或小团队完成。
3. 场景简单由于制作成本有限,微电影的场景通常比较简单,多以室内或小范围的外景为主。
4. 观众群体广泛微电影通过网络、手机等多种渠道进行传播,能够触达更广泛的观众群体,尤其受到了年轻观众的喜爱。
三、微电影的制作流程1. 观念策划微电影的制作一般需要先确定创意和故事情节,开展观念策划工作,包括剧本创作、角色塑造等。
2. 拍摄准备制作团队需要进行选址、场景布置、道具准备、演员和工作人员的安排等工作。
3. 拍摄包括实地拍摄、拍摄设备的使用、导演和摄影师的指导等。
4. 剪辑剪辑是把拍摄的素材进行剪裁、拼接、配音等,形成完整的故事情节。
5. 后期制作包括配乐、特效制作、字幕添加等后期修饰工作。
四、微电影的创作要点1. 精彩的故事情节微电影制作时需要有一个吸引人的故事情节,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
2. 简洁的叙事方式由于时间有限,微电影的叙事方式一般比较简洁,需要善于利用影像语言来表达情感和故事情节。
3. 突破传统微电影可以试验各种新颖的艺术手法和叙事形式,突破传统的电影表达形式和观念。
4. 动人的情感微电影可以通过简洁而真挚的表达方式,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情感共鸣。
五、微电影的发展历程微电影起源于2000年左右,在此之后迅速发展起来。
2004年,广州举办首届全国微电影大赛,标志着中国微电影产业的起步。
2010年前后,大量国内外电视台、网络平台等开始推出微电影节目。
此后,微电影不断壮大,在各个领域占据一席之地,成为当今电影市场的一个亮点。
电影《细胞》知识点总结
电影《细胞》知识点总结《细胞》是一部由韩国导演金宇中执导的科幻恐怖电影。
该片于2014年上映,讲述了一个突如其来的病毒侵袭城市,一对母子在病毒肆虐的城市中艰难生存的故事。
影片融合了悬疑、惊悚和科幻元素,并以引人入胜的剧情和惊险刺激的场面吸引了广大观众。
本文将对《细胞》的剧情梗概、角色介绍、主题和主要情节进行总结和分析。
1. 剧情梗概《细胞》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平静的城市中。
一天,城市突然爆发了一场突如其来的病毒侵袭。
感染者在病毒的影响下变得狂暴,并对周围的人展开攻击。
在这场疫情爆发后不久,一位单身母亲找到了自己的儿子。
在病毒肆虐的城市中,他们必须齐心合力,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艰难生存。
在全城被病毒侵蚀的情况下,母子二人为了生存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逃亡之旅。
他们面对着缺乏食物、水源和庇护所的严峻局面,同时还要躲避病毒感染者的袭击。
在这场生死较量中,母子二人必须齐心合力,克服重重困难,寻找生存的希望。
2. 角色介绍主要角色包括母亲和儿子。
母亲是一个勇敢坚强的女性,她在病毒肆虐的城市中,不顾一切地保护自己的儿子,为了生存而艰难生存。
她展现了母爱的伟大和坚韧的毅力,成为了整个故事中的核心人物。
儿子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面对病毒的侵袭和周围的危险,他必须迅速适应新的环境,学会保护自己和母亲。
由于年龄较小,他对城市中的变化和危险面临着更多的困难,但在母亲的帮助和保护下,他最终迎接了新的生活。
3. 主题分析《细胞》主要表达了人在面临灾难时的生存欲望和家庭的重要性。
在病毒肆虐的城市中,母子二人必须齐心合力,为了生存而艰难生存。
他们面对着重重困难和危险,需要不断克服自己的恐惧和挑战,寻找生存的希望。
同时,影片也通过母子之间深厚的母子情谊,强调了家庭在困难时刻的重要性。
母亲不顾个人安危,对儿子展现了母爱的伟大和坚韧的毅力,成为了整个故事中的核心人物。
通过展现人性中的善良和勇敢,影片向观众传递了积极的生存态度和家庭的重要性。
电影史知识点总结
电影史知识点总结1. 电影的起源和发展电影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人们发现了摄影和动画的原理,并开始进行相关的实验和研究。
1895年,法国发明家兄弟卢米埃尔成功地在巴黎举办了世界上第一场公开放映电影的活动,标志着电影时代的开始。
在此之后,电影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并在20世纪初就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流行娱乐形式。
2. 默片时代在电影史上,默片时代是一个重要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电影技术还不够发达,人们无法在电影中听到声音,所以电影都是无声的。
然而,正是在这个时期,默片电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吸引了无数观众的关注。
这一时期有许多重要的电影作品,比如《大白鲨》、《新大陆》和《威士忌鬼》等经典作品,成为了电影史上的里程碑。
3. 有声片时代有声片的出现标志着电影技术的一个重要进步。
1927年,好莱坞传奇电影《摇滚时代》上映,成为了有声片时代的开山之作。
有声片的问世使电影更加生动和真实,吸引了更多的观众,也为电影行业注入了新的动力。
在这一时期,电影发展迅速,涌现了不少经典之作,比如《乱世佳人》、《城市之光》和《巴黎圣母院》等。
同时,好莱坞逐渐成为了全球电影工业的中心,带动了全球电影市场的快速扩张。
4. 黑白和彩色电影在电影史上,黑白和彩色电影的发展历程也是值得关注的。
起初,电影都是黑白的,因为技术限制导致无法呈现彩色影像。
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彩色电影也逐渐问世。
1939年,美国电影《乐旋》上映,成为了全球首部商业上的彩色电影,彩色电影进入了大众视野。
彩色电影的出现使电影更加生动和美观,吸引了更多的观众,也开拓了电影艺术的新领域。
5. 电影技术的进步电影技术的不断进步也是电影史上的一个重要主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影在画面、声音、效果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比如,电影特效、3D技术、立体声音等都为电影创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使电影更加引人入胜。
在此过程中,许多优秀的技术人才和创新团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推动了全球电影技术的快速发展。
认识电影知识点总结
认识电影知识点总结一、电影的起源和发展1. 电影的起源电影作为一种通过连续显示图片来产生运动图像的视觉艺术形式,其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后期。
1895年,法国发明了电影放映机,并在巴黎举办了世界上第一次公开的电影放映活动。
此后,电影艺术开始迅速发展,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流行娱乐形式。
2. 电影的发展20世纪初,电影日益普及,成为大众娱乐的主要形式之一。
1915年,荷里活成为电影产业的中心,好莱坞开始崭露头角。
1927年,电影中加入了对话,成为有声电影。
20世纪中叶,电影艺术开始融入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风格,涌现出了一批经典作品。
21世纪以来,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电影产业得到极大的发展,电影作为全球文化的一部分愈发重要。
二、电影产业1. 电影产业的组成电影产业包括电影制作、发行、放映、票房等环节。
电影制作包括拍摄、制作、后期制作等。
电影发行包括影片的宣传、市场推广、播放机构的选择等。
电影放映包括影院、电视、网络等多种渠道。
2. 世界各地的电影产业好莱坞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电影产业中心,美国的好莱坞电影不仅在国际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也为世界各地的电影产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除此之外,欧洲、亚洲、澳洲等地也都有着独特的电影产业特色和发展模式。
三、电影类型1. 电影的类型分类电影可以按照题材、形式、受众等多种方式进行分类,常见的电影类型包括动作片、喜剧片、爱情片、恐怖片、科幻片、战争片、纪录片等。
2. 不同类型电影的特点和代表作不同类型的电影有着各自独特的特点和表现形式,例如动作片注重打斗场面和刺激感,喜剧片注重笑果和幽默感,爱情片注重感情的抒发,恐怖片注重恐怖氛围的营造等。
不同类型的电影都有着一些代表作,如《阿甘正传》代表了温馨感人的励志片,《星球大战》代表了科幻类的电影等。
四、电影制作1. 电影制作的流程电影制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剧本创作、筹备、拍摄、后期制作等多个环节。
每个环节都需要专业的人员和技术设备。
山东专升本电影学知识点
山东专升本电影学知识点一、知识概述《电影学基础知识点》①基本定义:电影学啊,简单说就是研究电影的各种事,像电影是咋拍出来的,电影里讲的故事有啥意义,电影跟社会、文化、人之间有啥关系等等。
②重要程度:在山东专升本这个事儿里,电影学知识点那可是很重要的。
它就像电影世界的钥匙,打开了你深入了解电影相关知识的大门,不管是理解电影作品还是回答考试问题,没有电影学知识可不行。
③前置知识:你得对电影有基本的了解吧,知道电影大概有哪些类型,像喜剧片、恐怖片这些。
还得有一点文学基础,因为很多电影都是根据文学作品改编的,然后对艺术有一点基本感受力,就好比你能分辨出一幅画美不美,对电影里的画面美感也能有点感觉。
④应用价值:实际应用太多了。
比如说你想做个影评人,没电影学知识你咋分析电影好坏啊?或者你想做个电影相关的营销工作者,你得明白电影的内容特色才能去宣传不是?举个例子,就像《流浪地球》这部电影很火,要是知道电影学知识就能更深入地分析它为啥火,是特效做得好呢,还是故事设定吸引人之类的。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电影学在整个学科体系里就像一张大网里的一个区域,它和艺术学、传播学这些都有关系。
比如说有些电影传达的价值观就是传播学领域要研究的,电影的拍摄手法属于艺术学范畴。
②关联知识:和摄影知识关联很大啊,你想电影里那些好看的画面就是摄影技术的体现。
还有编剧知识也分不开,没有好的故事剧本,电影就没内容了。
比如电影《大话西游》,它的成功既有独特的拍摄手法,也有超级精彩的剧本内容。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有时候一些专业术语很难理解,就像蒙太奇这个词,对初学者来说很陌生。
- 关键点:我觉得理解电影背后的文化意义是个关键,像有些外国电影里的宗教文化元素,不懂的话就很难透彻理解电影。
④考点分析:- 在考试中的重要性:那可高了,好多题目都是围绕电影学知识点出的。
- 考查方式:可能出选择题,比如问你某个电影流派的特点;也可能出简答题,让你分析一部电影的艺术特色。
电影流浪地球知识点总结
电影流浪地球知识点总结一、剧情简介以太阳即将毁灭为背景,地球面临灭绝,为了拯救地球上的生命,人类决定采用“流浪地球”计划,使用强大的推进系统将地球推出太阳系,寻找新的宜居星球作为人类的新家园。
在整个迁徙过程中,地球面临着诸多危机和挑战,人类必须团结一致,克服重重困难,才能实现地球的安全迁徙。
二、科技元素1.推进系统电影中展现了一种巨大的推进系统,通过星际引擎带领地球在太阳系中进行迁徙。
推进系统的设计和建造需要巨大的科技投入,为地球的迁徙提供了技术保障。
2.宇宙飞船影片中还出现了一些宇宙飞船,其中包括实现燃料补给和补给基地建设等关键任务。
3.太空装甲为了应对太阳的爆发和星际空间的危险,人类开发了太空装甲来应对各种突发状况,并保护地球的迁徙。
三、社会元素1.全球协作对于地球迁徙计划,人类必须全球协作,各个国家和地区共同参与,共同努力,以保证地球的安全迁徙。
这展现了人类在面临共同灾难时的团结和协作精神。
2.家庭情感在面临灾难时,很多人为了保护家庭,牺牲自己的生命。
这彰显了人类对家庭和亲情的重视。
四、人物角色1.刘培强刘培强是地球迁徙计划的主要设计者和领导者,他坚定不移地相信和支持迁徙计划。
在整个迁徙过程中,他一直保持着对地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不懈地推动迁徙计划的实施。
2.刘启刘启是刘培强的儿子,他在逆境中成长,成为了宇航员,并在迁徙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他的成长历程展现了人类在面临灾难中的顽强和勇敢。
3.韩朵朵韩朵朵是一个坚强和聪明的女孩,她在迁徙过程中展现了自己的聪明和勇敢,成为了地球迁徙计划的重要一员。
四、价值观1.人类的坚韧与拼搏在面临灾难时,人类展现出自己的坚韧和拼搏,为了保护地球和人类的生存,他们不断努力,全力以赴,直到取得最终的胜利。
2.科技的重要性电影中展现了科技在人类生存中的重要性和作用,科技成为了人类面对灾难时的有力支持和保障。
3.家庭情感家庭情感在电影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人们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庭和亲人,不惜一切代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理论知识总结相关概念直接参考《电影艺术词典》电影理论部分选择、填空;概念和术语;问题的回答和阐述;出题原则:以基本知识为主,一般知识为辅,个别偏僻知识。
对作品、术语、观点、人物、流派的了解;作品:著作、论文、电影作品;电影理论研究和电影批评复习建议:点面结合;自我提问;答题技巧:要凝练概括、准确全面;要从各个角度考虑回答问题的内容;检查、补充和推敲;外国电影理论部分一、电影理论发展概况80年代总结观点:经典和现代理论(20年代~75年左右);经典:传统美学来表述电影,作品与社会背景分离。
研究的主题都是——电影是艺术?电影与其它艺术的关系;现代:符号学、精神分析学、马克思主义等的混合;研究的主题都是——电影是不是语言?观众和影像的关系是什么;※邵牧君的概括:1、30年代以前称为早期电影理论;2、30年代~二战前;3、二战后~60年代前;4、60年以后;(其实就是60年以前是经典,60年以后是现代)※96年鲍德威尔和卡罗尔提出把现代理论分为两种:(见《后理论——重建电影研究》)1、60年~70年主体位置理论;主要内容是结构主义、精神分析、符号学、女性主义、意识形态批评;2、80年~至今文化主义理论;主要内容是法兰克福文化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等;以上两种理论共称为宏大理论(Grand Theory)。
他们认为真正的电影理论研究只开始了30年,即从60年到90年。
80年以后,他们又开始了一种“中间层面的研究”(middle level),反对宏大理论。
即在主体位置理论和文化主义理论崛起时,另一种中间层面理论出现,坚持既要对理论从经验出发的研究,又不排除理论性。
※结论:1、60年前,是小(低)理论,经验性强;2、60年~70年,宏大理论;3、80年~至今中理论;形成多姿多彩的别具一格的电影研究,如叙事电影研究、文体电影研究、文类电影研究、民族电影研究、后殖民电影等研究等。
二、经典电影理论在一战前后,对电影的艺术地位、特征、规律的研究;著作:1、1911年,卡努杜《第七艺术宣言》第一次论证了电影作为艺术,是在时空之间填补鸿沟的艺术;《第七艺术美学》“光与影的交响乐”。
2、1915年,美国的林赛《活动画面的艺术》,他把“活动画面”看作电影的根本特征。
3、1916年,美国的雨果·明斯特贝格《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究》探讨了电影手段的心理根源、艺术特征、美学特征。
概念:1、“上镜头性”——是20年代法国流行的时髦词眼儿,卡努杜创造,先锋派重要用语。
1920年,路易·德吕克在《上镜头性》一文中探讨电影的艺术特征,阐述其涵义:指适宜于用电影这一新表现手段所独有的方法来表现人或物的诗意状态;视觉表现:布景、照明、节奏、化妆;通过照相来表现神采——上镜头性,通过上面四个手段。
是早期电影特征概念。
2、早期蒙太奇——爱森斯坦指出:电影与舞台不同,电影导演更主观,能选择不同时空的重点现实片段。
电影选择和组合这些片段,集中表现剧情。
把现实压缩具有特征的东西,展现经过压缩、重整、剪裁的电影的时空。
3、爱森斯坦(1898~1948)和普多夫金在早期的不同——爱森斯坦讲究冲突,如“杂耍”、“理性蒙太奇”等手法;普多夫金强调连接作用。
爱森斯坦认为冲突是蒙太奇的特性,冲突后产生新的表象和概念。
普多夫金强调连贯性,他认为蒙太奇意味着多个镜头组成一个场面,多个场面组成一个段落,多个段落组成一个部分,一个个片段间具有显而易见的联系。
人们不觉得中断和跳跃,得到一种无意的刺激。
爱森斯坦在晚期对蒙太奇有新的理解:他认为蒙太奇应该表达一种连贯的、有条理的主题、情节、动作、行为,以及一种最大限度赋予感情的叙述。
研究涉及到了声画蒙太奇和色彩的问题。
4、库里肖夫效应——为控制蒙太奇表现力所做的试验。
5、杂耍蒙太奇——爱森斯坦在1923年,从戏剧创作中总结的一个原则,“杂耍”构成一场演出独立的原始因素,是戏剧效果和任何戏剧的分子单位。
杂耍和噱头没有任何共同之处,杂耍更注重表现主题和思想。
~是把一切因素汇到一起传达和表现思想的一种感染手段。
不合乎剧情发展,甚至脱离剧情发展,实际是有内在联系的。
自由剪辑一起造成有目的的主题效果。
产生奇迹性、超越叙事,展现真正要表达的主题。
6、理性电影——爱森斯坦在20年代后期提出的概念。
他认为电影的艺术目的不仅在于形象表现之实,还要能表现概念,增加电影手段表现力,增加认识现实手段可能性。
但在具体的创作中,这种想法与创作过于超前,结果不能成功,受到理论家的否定。
如匈牙利批评家巴拉兹指出这种“电影艺术征服纯观念”的想法是行不通的。
爱森斯坦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代表作是1927年的《十月》和1929年的《总路线》(《新与旧》)。
爱森斯坦试图用蒙太奇表达从视觉形象达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他曾在30年在一所大学讲课时提出要把《资本论》拍成电影的想法,来实现他想象的又一步骤。
他认为理性电影是克服逻辑语言与形象活动不协调的唯一手段。
在电影辨证法基础上,理性电影不是故事的、轶闻的电影,而是概念的电影,是思想体系、概念体系的直觉体现。
7、电影眼睛派——由苏联记录片导演维尔托夫提出。
在1922年,列宁发表了《所有艺术中,电影对我们最重要》《反映苏联现实,必须从新闻电影开始》的文章,维尔托夫响应创办了《电影真理报》杂志片。
他的主要观点:要出其不意的抓取生活,不让被拍者知道,运用蒙太奇技巧,将这些抓取的素材在意识形态上从新组接。
他于1924年的《电影——眼睛》中应用这一理论。
他认为摄影机是比人眼更完美、可靠的电影眼睛,反对剧本、演员、照明、布景、化妆等一切手段。
“电影眼睛”是电影中一种运动,画下来而不用演技,直面生活和真实,用偷拍记录各个生活事件,在现实中发掘戏剧性。
维尔托夫注重剪辑,他认为电影是解释客观世界的工具。
8、《电影作为艺术》爱因汉姆——此书分别在1932、1957年分两部分完成。
书中观点是技术主义倾向,或画面至上主义。
爱因汉姆认为电影在技术上的局限性是电影作为艺术的根源,这与他研究的格式塔心理学背景有关。
(《艺术与视知觉》)格式塔:视觉过程不是机械的摄录外在世界,而是用简单、规则、平衡等原则创造的组织感官材料。
电影不能完美再现现实的特性,成为它作为艺术的必要手段。
爱因汉姆认为电影的局限性包括:⑴立体在平面上的投影;⑵深度感减弱;⑶照明与无色;⑷画面界限与物体的距离;⑸时空连续性不存在;⑹没有声音,视觉以外其它感觉失去作用。
9、《电影美学》巴拉兹——1945年出德语版,也称《电影理论:新艺术特性与成长》,是《可见的人:电影文化》(24年出版)和《电影精神》(30年出版)两本书的合集。
1952年出英文版。
书中分析电影和戏剧在形式表现原则上的差别,分析电影艺术特征。
他认为戏剧表现原则:⑴看到整个演出剧场;⑵观众视距不发生变化;⑶观众的视角不发生变化;电影表现原则:⑴被拍场景可被分割;⑵被记录场景视距可变;⑶观众视角纵深可变,观众与银幕的想象距离是可改变的。
他认为上面电影的表现原则是电影艺术的革命性创新。
10、摄影机自来水笔——由法国的阿斯特里克在1948年文章《新先锋派的诞生——摄影笔》中提出。
他认为电影迅速成为一种思想表达工具,保存时代形象的好方法,电影渐渐成为一种语言。
艺术家掌握了这种语言后,表达自己的思想、抽象的概念就像写随笔、小说一样流畅自然。
让摄影机像笔一样自由可以表达自己个人思想,现代电影已成为一种同书面语言一样精细的思想表达方法。
为50年代法国《电影手册》电影作者论提供了理论基础。
11、电影作者论——特吕弗等人提出,认为不是所有导演都能称为“作者”。
具备电影作者论资格所拍的电影才是“作者电影”。
法国新浪潮主要人物:特吕弗、戈达尔、夏布洛尔。
作者政策要求电影像小说、音乐、绘画一样是一个人的作品,电影作家的作品——即导演个人的作品。
此理论产生广泛的影响。
其作者资格条件如下:⑴在一批影片中体现出导演个性和个人风格特征,把个人的东西带入题材,导演不是一个执行者。
⑵影片应具有某种内在涵义,是后天形成而非先前存在的。
⑶电影作者是对电影制作全面控制的人,无导演、编剧的区分。
戈达尔、特吕弗、安东尼奥尼、费里尼、希区柯克等人是电影作者代表人物。
此理论确定美国一批导演的作者地位,其电影为作者电影。
作者论的实质:强调电影导演是主要创作人和最终定稿人。
判定依据是导演对作品的控制。
作者电影与类型电影相对,也称艺术片。
12、巴赞、克拉考尔的写实主义和物象至上主义——(与爱因汉姆的技术主义、画面至上相反)※巴赞理论:巴赞的长镜头理论,是美国理论界对巴赞观点的非严格的概括(主要指巴赞对景深镜头的赞赏)。
#长镜头:单个镜头达到一定长度,也叫单长镜头。
包括变焦、景深长镜头。
长镜头理论与蒙太奇理论是相对的理论。
长镜头理论强调单个镜头内部的表现力(连接表现力),运动、景深、变焦。
#蒙太奇禁用原则(属巴赞的影像本体论):若一个事件主要内容要求两个和多个动作元素同时存在,蒙太奇被禁用。
否则,蒙太奇远非电影的本性,而是对其的否定。
#长镜头的本体论立场(客观的)、美学立场(倾向性)提出此理论的社会背景是因为:⑴电影在技术上的一系列发展,胶片、镜头的改变,提高了单个镜头的内容质量和容量;⑵移动摄影更加灵巧多变,大大丰富了单个镜头的镜头内变化。
长镜头理论贡献:开掘了一种新的审美表现手段,提高了人们对电影镜头内部空间的复杂构成的自觉性。
#影像本体论:由巴赞在1945年《摄影影像本体论》中提出。
他提出影像基本特征:由机械作用产生的摄影影像与客观中的被摄物等同。
摄影影像独特性在于其本质上的客观性,它产生了被摄物体的本体,它就是被摄物的原形。
理论根据:⑴摄影有不让人介入的特权;⑵人具有用逼真模拟物代替外部世界的愿望,即排除人在外,单靠机械再现原物的需要。
影像具有令人信服的力量。
#木乃伊情节:巴赞提出,借助精神分析,分析电影起源的尝试,雕刻、绘画艺术的起源,人具有永久保存自己躯体的冲动。
最早的雕像是木乃伊,雕刻、绘画成了后来的替代品。
同样起源于上面的冲动和愿望。
用形式的永恒克服岁月的流逝的原始需求,但雕刻、绘画不能满足人的愿望。
摄影真正满足人们再现原物的需要。
“摄影是对事件涂上香料,是自然造物的补充,而不是替代”。
影像的产生第一次映现了事物时间的延续——可变的木乃伊。
#完整电影:巴赞表达电影起源用语。
根本原因是心理的需要,称为“完整电影的神话”。
再现一个声音色彩立体感等外部世界的幻景。
※克拉考尔理论:#《电影的本性——物质现实的复原》1960年出版美学是一种实体的美,不是形式的美。
克拉考尔阐述了“电影化的”这一概念。
电影,就其本性来说是照相的一次外延,它跟周围的世界有明显的近亲性。
影片记录和揭示物质现实的时候,才是名副其实的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