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电子版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作者欲扬先抑的写作方法;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排比、反问等多种修辞入情入理的论证特色;学会通过圈点关键词来概括、理解文章的主旨。
2、情感目标: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能让学生树立自信心,能认识生命的价值在于不断努力与奋斗,能够认识到自己所学的专业对社会的重要性。
3、能力目标:通过对本文多种修辞手法的学习,能用其中的三种以上反馈到写作练习中。
教学重点:通过圈点文中关键词、朗读课文重点语段等方法理解本文的主旨教学难点:理解作者运用欲扬先抑这种写作方法的目的与作用。
教学方法:朗读法、设疑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巧设故事导入,激起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多媒体投影故事内容)20__年,美国一家公司由于金融危机的冲击运营状况不是很好,公司高层考虑再三决定用裁员这种办法来度过危机,最后这样三种人员进入了被裁的行列:公司的保洁员、送货司机、仓库保管员。
一天,负责人事的领导把这三类人员集合起来,告诉他们有一半人员将被解雇,假设你是从事这三种工作的一种,想保住这份工作,你该如何陈述自己的理由呢?(学生只要答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及价值就应给予充分肯定)教师结合回答进行总结:(多媒体投影)保洁员:我很重要,我们让每个员工有整洁舒适的工作环境。
送货司机:我很重要,我们让货物安全到达目的地。
仓库保管员:我很重要,只有我们保管好材料、物品、生产才能正常进行。
教师简要补充故事结局:公司高层听到员工这样的回答,感悟到每位员工都全身心地热爱、投入工作,于是决定不再裁员,改变策略,并在公司各个醒目的地方打上“我很重要”的标语,公司的每一个员工看到标语都认为自己对公司来说是很重的,更加积极努力的投入工作,这家公司终于渡过难关。
二、整体感知课文,梳理作者写作思路,学习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来说理的方法。
1、简述学情,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引导他们对自我价值的正确认识我们同学们因为学习成绩的原因不能进入普高学习,在我们职业学校学习一项技能,将来从事某一项工作,可能一开始有些同学对将来失去信心,但我们刚才看了这样一个故事后,自信心肯定是提高了许多。
长春版六年上册语文教案全册电子版

教学过程
一、请大家自读课文,你能不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苏武十九年的牧羊生活呢?
(苦、艰难、生不如死等相关词语)
二、请大家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苏武生活的穷困及愁苦,你对他的处境有怎样的感受?
三、苏武的哪些经历让你感到心酸?找出来并谈一谈你的体会。
相机指导:相机引导
1.“雪地又冰天”雪落地而不化,可见天气已经寒冷,而又结冰,可见天气(十分寒冷),而牧羊又在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我们学过《第一场雪》,文中提到,西。
,可见天气(特别寒冷)。
在这样的天气里,就是锦帽貂裘,也难以抵抗寒风的侵袭呀,可是我们的苏武,那个并没有料知自己会被扣押的苏武,他穿着什么呀?难以御寒的布衫,他在寒风中瑟瑟发抖,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十九年,228个月,6935天,别说一天,每一秒都是痛苦的煎熬!这不能不使我们感到心酸。
2.这“难中难”仅仅是雪地及冰天,也就罢了,苏武又随时面临着什么的威胁?一个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渴了只能吃雪,饿了只能吞毡,这么冷的天,如果能喝上一口热水,对于苏武来说,过分吗?这么冷的天,吃上一口娘做的家常饭,过分吗?悲,我们的苏武,只能吃冰冷的雪,冰冷的雪,怎能帮助他御寒?我们的苏武,他只能吃难以下咽入肚后难以消化的毛毡!这根本不能称做食物的东西,怎能帮助他御寒?同学们,苏武只是一个普通人啊,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啊,而不是一块没有知觉的石头,他的感觉并不迟钝,这一切,怎能不让我们感到心酸?。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部编版(优秀8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部编版(优秀8篇)六年级语文教案篇一教学内容1、欣赏《阿细跳月》。
2、歌表演《莹火虫》。
教学目标1、能安静地欣赏乐曲,感受音乐的舞蹈节奏。
2、能积极参与集体歌舞表演。
3、能自选打击乐器为歌舞伴奏。
4、学会《莹火虫》的歌词和歌谱。
教学过程(一)歌表演《萤火虫》一位戴着莹火虫头饰、身背两叶翅膀的同学,手提点亮的红灯笼站在同学们的前面。
1、教师请同学猜那位同学的装扮。
(提示是一种能在夏夜里发出亮光的昆虫)。
2、将歌曲《莹火虫》完整地放一遍,老师随音乐将舞蹈动作示范给同学们。
3、跟老师轻声学唱歌曲《莹火虫》,并学会几个舞蹈动作。
4、将学生分成舞蹈组、唱歌组和打击乐器组进行歌表演。
舞蹈组排成两行在中间同老师一起随着音乐舞蹈,唱歌组和打击乐器组成倒八字站两边,歌唱和敲击打击乐器。
分组由学生们自愿选择,人数不限。
舞蹈队要求:① 动作优美、大方、表情自然,愉快。
② 能合上舞蹈音乐(三拍子)的节拍。
歌唱队要求:① 大方、自然、有表情地歌唱。
② 节奏、音准正确。
打击乐队要求:① 选择符合歌曲情绪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② 几种打击乐器能协调配合。
③ 节奏准确、强弱分明。
5、同学们对三个组的表现进行自评或互评,并能说出表演得好与不太好的原因。
6、每组可推荐一名代表出来组成一个三人组的表演队进行表演。
7、老师对歌表演进行总结性评价,尤其需对那些平时性格内向、不善当众表现的同学提出表扬。
(二)听赏《阿细跳月》1、教师展示彝族人民载歌载舞的图片。
2、教师将音乐完整地放一遍,让学生围成圆圈,席地而坐,安静地欣赏。
3、教师讲解阿细人的″跳月″故事。
4、再听音乐一遍,老师带着学生随节奏拍手或老师随音乐舞蹈、同学们拍手伴奏。
教学评价1、学生是否能主动积极地参与歌表演,并有较强的合作意识。
2、学生是否选择了符合歌曲情绪的打击乐器。
3、学生是否会唱歌曲《莹火虫》的歌词和曲谱。
4、学生听赏音乐时,情绪是否投入。
六年级语文教案篇二一、教材解读:本课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
[名师推荐]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名师推荐]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353c863b4daa58da0114ab9.png)
[名师推荐]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名师推荐]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篇一:我的舞台【教学目标】1.能力目标: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
2.情感目标:理解无论音乐。
美术还是其他艺术形式,都有撼动人心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1.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无论音乐。
美术还是其他艺术形式,都有撼动人心的力量。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1.《高山流水》、《月光曲》抚慰我们的心灵,《蒙娜丽莎》带给我们“神秘的微笑”,这就是艺术的魅力。
同样舞台艺术也有着神奇的吸引力。
究竟舞台的魅力有多大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我的舞台》这篇课文。
板书:28、我的舞台2.解释课题理解“舞台”。
二、简介作者(学生介绍老师补充。
)吴霜,吴祖光、新凤霞之女,著名歌唱家。
剧作家。
早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是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后留美6年学习西乐。
代表作品《光明三部曲》:《别为你的相貌发愁》。
《女人漂亮》。
《父女惊魂》。
著有《别问我的父母是谁》。
《吴霜看人》等作品以及电视剧《新凤霞传奇》等。
过渡: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感受艺术家们那不为人知的艰辛的成功之路吧!三、扫读课文,找出中心句1.学生扫读课文,画出句子。
2.指名读句子,出示句子,齐读一遍。
过度:生活就是一个大舞台,同学们心中也有一个大舞台吧!作者吴霜姐姐围绕心中神奇的舞台,写了一些什么事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四、自由读课文1.思考:课文讲了什么事?2.指名回答。
过渡:课文围绕舞台对我的神奇的吸引力,娓娓叙述了作者在艺术和生活舞台上的成长故事,请同学们再次读课文。
五、再次快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1.边读边思考:作者的舞台在哪里?都有哪些经历?出示空表格,发带空表格的小黑板给学生填写:什么时段舞台在哪里做什么2.学生边读边填写。
3.交流归纳填写表格,弄清课文内容:篇二:蒙娜丽莎之约教学目标:1、能认读“纽约、卢浮宫、交涉、肖像、抿唇、恬静、矜持、沐浴、衬托、璀璨”等10个词语;积累“有朝一日、大样彼岸、耐人寻味、难以捉摸、转瞬即逝、永不磨灭”等成语。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8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这8篇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是来自于作者的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的范文范本,欢迎参考阅读。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案语文篇一学习目标:1、学会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体会他的伟大人格。
学习重点:“诺曼底”号被碰撞后船长是怎样做的?学习难点:船长为什么要用枪威胁逃生的人?(抓住相关的段落反复读、感悟,小组讨论并联系《跳水》一课中船长的做法去考虑,交流中加上教师巧妙地引导、点拨。
)课时安排:2课时学习过程:(一)检查预习初步感知(二)配乐朗读整体感知1、听范读录音,进入意境,感受故事内容。
2、自己读课文,继续感悟。
(1)读出自己印象较深的部分。
(说说为什么印象较深)(2)说出给自己印象较深的人物。
(说说为什么)(3)说说还读懂了什么?有哪些问题?(围绕中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问题:船长为什么要用枪威胁逃生的人?“这尊黑色的雕像”指什么?有什么含义?)(三)合作学习深入探究1、带着问题,再读课文,深入感悟。
2、小组交流。
3、汇报探究结果。
关于“船长为什么用枪威胁逃生的人”这一问题的交流,可分以下三步进行:(1)船长开始是怎样指挥救助工作的?(“……把救生艇放下去。
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
须把60个人救出去”) 引导:从这简短有力的语言中,悟出点什么?(能悟出至少两点:工作安排得有顺序,有目标;船长一心为他人着想,丝毫没有考虑自己。
)指名朗读船长的这番话。
(2)船长在怎样的情况下用枪威胁逃生的人?效果怎样?(“船员赶紧解开救生艇的绳索。
大家一窝蜂拥了上去,你推我搡,险些把小船弄翻了。
……人们都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免费下载(16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免费下载(16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免费下载(16篇)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关于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免费,仅供参考。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免费(篇1)(教学目标)1、读准“曝”“囊”“搐”等易混难读的字,把握朗读的停顿,读通课文。
2、借助注释、资料及已有文言基础,读懂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从这篇文章中明白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也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欣赏作品,导入课题1、一首乐曲,让伯牙和锺子期成了知音,艺术就是具有如此强大的力量。
不仅音乐艺术如此,绘画艺术也同样能震撼人心,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绘画作品。
课件依次出示四幅著名画作(郑板桥的竹、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戴嵩的牛),最后一幅为戴嵩画的《斗牛图》,顺势导入课题。
2、介绍背景:戴嵩是唐代著名画家,特别擅长画牛,他画的牛栩栩如生,尤其这幅《斗牛图》深受书画爱好者的喜爱。
因为这幅图还引发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到底是一个什么有趣的故事吧。
(师板书课题,全班齐读。
)二、多样读文,整体感知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文言文朗读有一定难度,下面几个字词能读对吗?课件出示:蜀轴囊曝搐婢拊掌(3)指名朗读,正音。
(4)齐读全文。
2、指导课文,明确节奏。
(1)师:这篇课文在朗读时,应该怎样停顿呢?(2)生交流汇报。
课件出示: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电子书(五篇)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电子书(五篇)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电子书篇一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欣赏,我能体会到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以及对我这个残疾人的深深感激。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课文,我体会到了帮助残疾青年的良好品质和对青年的深深感激。
教学难点:把文章中人物的美好形象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不希望被欺骗,因为谎言可能会给人带来很大的伤害,可是有些谎言却是善意的,能给人带来关心和温暖。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份关心和温暖。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0课《别饿坏了那匹马》。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强调“匹”的读音二、结合自读导语,默读课文1、师: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我们先来读一读阅读提示,看看阅读提示中向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勾画一下。
然后指名说,出示课件a.认真读读课文,说说讲了一件什么事?b.课文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2、师:下面,请同学们围绕着这两个问题,先自学思考,然后我们再进行交流。
3、全班反馈交流。
(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主要写了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
)(2)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分别是谁对谁说的?用意是什么?(师提示:句子的表面意思是什么?含着的意思是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说完后再读句子)对青年说的话。
“我”担心误了喂马时间而饿着马。
表面上是关心马,实际上就是“我”对青年的关心。
)过渡:我们知道,原本无马,为了帮助“我”能继续看书,残疾青年却假称有马,于是他编了一个善意的谎言, (板书:善意的谎言)那你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善意的谎言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这些句子,然后用心读一读。
三、细读课文,抓住重点句,感悟人物品质。
四、明白真相,体会真情师:同学们,“我”走进了后院,看到了心目中那匹香甜地吃着马草的马了吗?(没有)那么,“我”看到了什么呢?(看到了一堆枯蔫焦黄的马草。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7篇)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这里的7篇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是作者小编为您分享的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的相关范文,欢迎查看参考。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优质教案篇一《索溪峪的“野”》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索溪峪的美,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
2、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述再具体描写的方法。
3、认识“赋、淑、撅、叟、涤”等字并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重点难点:体会索溪峪的“野”表现在哪些方面,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时间: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有许多的旅游胜地。
你去哪儿旅游过?那里怎么样?给大家介绍一下。
(结合实际情况,学生畅所欲言。
)2、导入新课,课件出示张家界旅游图,板书课题:索溪峪的“野”二、初读课文,质疑解疑。
1、思考讨论:“野”在本课是什么意思?2、读准字音。
3.理解词语。
三、指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选择读书方法,读课文。
2.指名汇报读。
思考:“野”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野”在课文中指没有经过雕琢的、天然的、野性的美。
)四、抓住重点深入体会课文内容。
(一)索溪峪的野体现在哪几个方面?带着问题读课文,画出重点语句体会。
(二)讨论交流学习效果。
1.山野。
(边讲边出示课件)①这种美,是一种惊险的美: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游人仰头而掉帽,望石而惊心。
什么“一线天”,什么“百丈峡”,闻名就使人胆颤。
它的惊险体现在断壁悬崖有几十丈高。
山风中半边悬空的巨石摇摇晃晃,使人看了惊心。
峡谷的名称让人闻而生畏。
②这种美,是一种磅礴的美:不是一峰独秀,也不是三五峰呼应,而是千峰万仞绵亘蜿蜒,“十里画廊”“西海峰林”令人浩气长舒。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3篇)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3篇)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顺序,了解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和去之后的景物特点,体会文章里蕴含着的哲理。
2、能有感情地读课文。
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1、了解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和去之后的景物特点。
2、理解部分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文中的哲理。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找出重点句提出问题,并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文中的景与情,从而领悟文中的哲理。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让学生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学会聆听》,说说课文讲的是在什么情况下母亲教我学会聆听?暴风雨给海勒波格这样的感受,那你们能谈谈你对暴风雨的印象吗?你们谈了对暴风雨的感受,现在我们去看看意大利的作家拉法埃莱·费拉里斯是怎么评价暴风雨的。
二、板书课题,学生读题质疑。
同学们读了题后,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面对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学生有可能会问:暴风雨给作者的启示是什么?三、浏览课文,解决对课题的质疑。
1、引导学生找出答案:昨晚,狂暴的大自然似乎要把整个人间毁灭,而它带来的却是更加绚丽的早晨。
有时,人们受到各种局限,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大自然整体那无与伦比的和谐的美。
2、师问,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出了暴风雨给他的启示?四、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一)师提出自读要求:1、一边读一边想,课文中哪些段写暴风雨来之前,哪些段写暴风雨来之时、哪些段写暴风雨去之后?2、哪些词语或句子写出了暴风雨似乎要把整个人间毁灭?哪些词语或句子写出了暴风雨带来的却是更加绚丽的早晨?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
(小组讨论交流)(二)反馈。
1、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2、根据学生勾划的句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作者写得好的句子,从读中去深刻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拓展。
了解了暴风雨来之时和去之后的景物特点,同学们能理解作者从暴风雨中得到的启示了吗?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也可以说说你联想到的古诗或歌曲。
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全套)

1.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总第 1 课时主备教师:修改教师:______________ 教学目标:1. 会认会写“毯、境、陈”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绿毯、境界、皮鞭、彩虹、马蹄、羞涩、摔跤、”等词语。
2. 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
3. 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
教学难点: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出示图片,提问揭题二、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老舍,原名舒庆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正红旗人,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他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曾经产生过较大的国际影响。
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四十多年前,老舍先生到内蒙古草原参观访问,记录了当时在草原上的所见所感。
今天,我们就紧随老舍先生的脚步,走进“草原”,感受大草原无与伦比的美丽风光和淳朴热情的民族风情。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1)翠色欲流:欲流,快要流出来。
形容绿色浓润得像要流淌下来似的。
(2)渲染: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染画面,使它分出层次,以加强艺术效果。
比喻夸大地形容。
(3)洒脱:(言谈、举止、风格)自然,无拘无束。
(4)迂回:回旋,环绕。
(5)一碧千里:千里,形容宽广。
形容十分广阔的一片绿色。
(6)襟飘带舞:衣襟和裙带迎风飘动。
(7)鄂温克: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内蒙古和黑龙江省。
(8)羞涩:有点难为情的样子。
(9)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
(10)勾勒:用线条画出轮廓。
语文书六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案5篇

语文书六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案5篇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书六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书六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案1一、学习目标M1学会10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盘点“读读写写”中有关本课的词语“遥望、晶莹、资源、矿物、恩赐、破碎、目睹、和蔼可亲”等词语。
2N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O明白“只有一个地球”,懂得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P4理解“本来、至少”等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领悟文章的说明方法。
二、课前准备教师搜集有关地球的图片及介绍性文字。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导语,明确要求在上一组课文中,我们感受了人与人之间相处的真情。
你可想过,人与自然的相处同样需要我们付出真情。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第三组课文,先读读本组课文的单元导语。
谁来说说,学习本组课文我们要明确哪些任务?(一要注意把握主要内容,还要联系实际,深入思考;二要积极行动起来,为了我们家园的美好明天,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看图引入,初读全文M看一组有关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简介地球。
N下面,就让我们跟随课文去走近地球、了解地球吧!请同学们放声读读课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不懂的字词先自己想办法试着解决。
O学生自由读课文。
P出示要求读写的词语,认读正音,并交流已理解的词语意思。
默读课文,梳理内容M默读课文,然后跟周围的同学讨论: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N交流反馈:可以选择其中印象比较深刻的一方面来向大家汇报,并朗读相应的段落:地球的美丽壮观与渺小(第1至2自然段);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第3至4自然段);人类无法移居的事实(第5至7自然段);人类应保护地球(第8至9自然段)。
概括大意,初解课题M根据梳理的几方面内容,引导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大意。
N联系主要内容,讨论交流:为什么说“只有一个地球”?O小结:通过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地球,知道了她的样子非常──(美丽壮观),但同宇宙相比又是显得非常──(渺小)。
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全册教案(通用8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全册教案(通用8篇)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全册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会写9个生字,重点理解“咆哮、拥戴、呻吟、搀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4.领悟课文在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悟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内容,体会课文题目的深刻含义。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咆、哮、嗓、党”等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惊慌、拥戴、沙哑、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的脉络,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受洪水的可怕和村民的惊慌,为第二课时感悟人物形象奠定基础。
4.体会文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的方法。
教学难点1.正确读写生字词。
2.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品读第1—6自然段,感受洪水的可怕和村民的惊慌。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播放山洪暴发视频,教师激趣导入。
导语:黎明的时候,山洪暴发,来势汹汹,给一个偏僻的小村庄带来了可怕的灾难。
村民们是怎样躲过这场灾难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桥》这篇课文。
2.出示课题,质疑思考:桥,让你想到了什么?预设:通过播放山洪暴发的视频,学生们或许能联想到:这座桥一定是一座特殊的、承载着人们生的希望的桥。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教师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自学课文。
(1)轻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圈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把生字读正确,并自主识记字形。
(3)圈画出课文中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和同桌一起讨论。
2.教师检测学生的自学情况。
(1)正确认读下面的词语,注意把变色的字读准。
咆哮嗓子党员流淌沙哑揪出呻吟废话◆需注意的字音:“嗓”是平舌音,“呻”是翘舌音。
◆需注意的字形:“哮”的右边是“孝”,不是“考”。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电子教案

1.学生受已有认识的限制,对我国的民族文化、民间工艺等缺乏足够的了解。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单元课时安排:9课时
12姥姥的剪纸2课时
13牛郎织女2课时
14安塞腰鼓2课时
练习42课时
12姥姥的剪纸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4.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5.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整理课文结构,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重点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2.理解课文结构,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一幅剪纸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1.揭示课题,指名读一遍
2.姥姥是谁?
3.说说对题目的理解,并推测课文会写哪些内容?
(1)“要什么就有什么了,……无所不能”这个句子写出了姥姥剪纸的内容广泛,题材对偶,也说明了姥姥的确是剪纸行家,“无所不能”。
(2)“你姥姥神了,……公鸡能打鸣”这句话生动地说明老老的剪纸形态逼真,栩栩如生,突出的显示了姥姥的神剪纸技艺高超。
(3)“嗬……无可挑剔”这句话是“我”发自内心的赞赏。由此可只,姥姥的剪纸形神兼备,是完美无缺的工艺品。
2.引导学生解决典型的疑难问题。“我是个出名的调皮蛋……刁难……挑剔……耍赖……”问题:着是课文第四节中的一句话,其中的刁难、挑剔、耍赖、调皮蛋等含有明显的贬义成分。如何准确的理解这些词语呢?
小学语文人教六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第六单元-青山不老教案电子档

教学内容:19青山不老。
教学目标:一、默读课文,说出老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二、对比阅读,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三、体会青山不老的含义以及为何以此为题。
教学重难点: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语言蕴藏的深层含义。
2、研读文本,体会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法: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漠化的图片,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了解晋西北地区的环境整治形势严峻。
2、出示绿意盎然的山林图,结合第一自然段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词语描述。
3、教师:这几幅都展示的是我国晋西北的风光,那么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呢?原因就在一位老人身上,课文中有这样一位老人,他用自己的方式深深的真爱着他生活的那方水土。
现在,我们一起跟随记者梁衡一起来走访一位晋西本的老人,在课文青山不老中了解他的故事。
4、板书课题,学生齐读青山不老。
5、作者简介:梁衡:文学家、新闻理论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小组进行讨论,完成相关问题。
教师:看同学们自信满满的表现,相信大家已经完成这个任务,那么现在请一位同学来代表小组进行汇报吧。
诶,这位同学的回答老师总体上比较满意,只是在一些用语上不是很准确,没关系,已经很好了。
2、综合卡片信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师小结:课文讲述了境西北的一位山野老人,为了守住这方水土,植树造林15年,创造了一片青山的感人事迹。
3、咱们综合学习之后可以发现本文可以采用人物+事件的方式来概括主要内容。
4、抓关键句,理解奇迹。
老师:老人用15年的坚守创造出了奇迹,那么它到底创造出了怎样的奇迹呢?课件出示任务一;了解奇迹知道老人创造的奇迹是什么?教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到相关语段并说一说。
(课文第四自然段,15年啊……多么了不起的奇迹!)5、引导学生抓住15年八条沟,七条防风林带3700亩等表示数字的词语,体会奇迹,感受老人的伟大。
6、补充介绍亩的大小:一亩约等于667平方米,补充普通教室一般为60平方米,3700亩大约有四万多间教室那么大(感受这个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小学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案【6篇】

小学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案【优秀6篇】六年级苏教版语文上册教案篇一《唯一的听众》1、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激思,以读促悟;在读中感悟体验,在读中培养语感,学习语言,在读中受到熏陶。
2、长文短教。
作为第一课时,紧紧围绕老教授的言行来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感受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
教学目标:1、学会6个生字。
正确读写“沮丧、蹑手蹑脚、抱歉、溜走、羞愧、兴奋、尽心尽力、割舍”等词语。
2、学习老教授的语言和神态的描写,体会老教授对“我”的爱护和鼓励,一步步走向成功所起的巨大作用,感受老教授的良苦用心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感受人与人之间真情的美好。
3、继续学习写人物通过抓住人物语言、神情、动作、心理等方面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教学重点:品味描写老教授真诚的语言和神态的语句,体会其心理及其对主人公一步步走向成功所起的巨大作用,进而体会老教授的良苦用心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感受人与人之间真情的美好。
教学难点:明白老教授说自己是耳聋,体会她的良苦用心。
教学过程:一、直接揭题,检查字词。
1、直接揭示,理解“唯一”。
(只有一个,与众不同,对故事的发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检查字词。
词语:沮丧蹑手蹑脚抱歉溜走羞愧兴奋尽心尽力割舍(1)读准词语,特别是多音字“兴”“尽”;(2)正确书写“沮丧”“抱歉”“羞愧”等常用难写的词。
二、再读课文,提炼主线。
1、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从“唯一的听众”切入,提炼主线。
出示:那时,我总是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那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1)“那时”是什么时候?(2)再读句子,你有什么问题?三、抓住语言和眼神,感受人物1、再次走入课文,老妇人是一位怎样的人?划出有关的语句,并做简单的批注。
2、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
3、重点品读老妇人的语言。
出示:“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
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重视学生与老师.与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并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一起看看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欢迎查阅!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⒈通过自学理解积累文中字词.⒉了解《三国演义》及诸葛亮这一光辉人物形象,加深对〝智慧〞内涵的理解.⒊了解小说的基本知识及基本阅读方法,即通过情节分析理解人物形象.⒋能通过细节描写体验人物的思想感情,能联系生活实际对小说中的人物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二)过程与方法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重视学生与老师.与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并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⒉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注重感悟,开拓其思维,培养其创新精神.(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⒈了解我国古代小说的艺术成就,领略我国古代先贤们的超人智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⒉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积极思索和敢于创新的精神.【教学重点】通过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小说阅读方法.【教学难点】理解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辅助教具】多媒体课件(PPT.MP3及视频片段)【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出示幻灯片一)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空城计》一文,出自《三国演义》的第95回.《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小说是我们上初一刚接触的文体,在学习本文之前,我们先来了解小说的基本知识.二.结合单元说明,了解小说的基本知识.(演示幻灯片二)【说明】通过对小说三要素的简单介绍,让学生对小说这种文体有个粗浅的概念.同时,提示学生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如通过特定环境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进而理解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三.激情导入《空城计》(演示幻灯片三)《三国演义》描写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生动地讲述了三国时期谋士们斗智.猛将们斗勇的故事,一个个的英雄组成了一幅幅惊心动魄的画面.今天就让我们走入《空城计》,感受一段紧张曲折,扣人心弦的故事,领略一下文中个性鲜明.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师生共同欣赏《三国演义》电视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的音频mp3(约3分钟).【说明】欣赏电视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的同时,引导学生看幻灯片《临江仙》的内容,体会歌词中那种慷慨激昂.悠远洒脱的情怀.既把学生的思维引入远古时代的那场战争,又使学生产生兴奋的学习心情.四.请学生介绍本文的故事背景,教师予补充(出示幻灯片四)故事背景本文选自《三国演义》第95回,此前的故事背景为魏主曹丕新亡,十五岁的曹睿即位.诸葛亮欲借此机会伐魏.参军马谡献离间计,令曹睿将司马懿削职返乡.诸葛亮闻此消息大喜,即率35万大军伐魏,一路斩将略地,势不可当.曹睿大惊,只得重新起用司马懿.此时魏将孟达欲反,遣人密报孔明,愿为内应,但不慎走漏风声被杀.司马懿猜到诸葛亮的战略意图,不与蜀军正面交锋,却去切断蜀军粮道,夺取街亭.柳城.诸葛亮误用马谡,失了街亭.柳城,形势急转直下,变得十分被动,又失去了内应,已无胜算,急忙准备退回汉中.司马懿夺了街亭,率_万大军来夺西城.此时诸葛亮只有2500军士在西城,形势十分危急.课文描述了诸葛亮面对强敌,处变不惊,设下计谋,终于使司马懿,引兵退却.【说明】布置预习时,要求学生看《三国演义》第95回,了解孔明施空城计的来龙去脉,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情节.五.检查预习,解释划线的词的意思.(出示幻灯片五)1.望西城蜂拥而来.()2.尽皆失色.()3.焚香操琴.()4.遂止住三军.()5.弃城而走.()6.不能远遁.()7.笑容可掬.()8.言讫()9.将旌旗尽皆隐匿.()10.众官无不骇然.()【说明】《空城计》一文语言浅显,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自行疏通文意,为下面的学习扫清字词障碍.检查字词的解释,也有利于督促学生做好自学活动.六.复述小说故事情节指一名学生复述后,其余学生评议复述效果并提供示例.(演示幻灯片六)【说明】复述小说故事情节,教师要强调学生把小说的几个要点说出来,如主要人物,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让学生评议复述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评价判断能力,提高课堂参与意识,做课堂的主人.七.下面请大家根据情节,把课文分作四个层次.学生划分课文层次.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关键语句,把关键语句组合后再进行压缩提炼.各小组组织讨论,归纳本组意见,选出一个代表来发言.(出示幻灯片七.八.九) 明确:⒈开端(第1段)先概括为〝司马懿十五万大军兵临西城〞,再提炼成〝司马兵临西城〞⒉发展(第2段)先概括为〝诸葛亮巧施空城计〞或〝诸葛亮临危施计〞,再提炼成〝临危施计〞.⒊高潮(第3.4段)如上,司马懿中了空城计——司马懿中计——司马中计.⒋结局(第5.6段),诸葛亮为众官释计——诸葛亮释计——孔明释计.【说明】这一环节旨在培养学生捕捉信息和筛选信息的能力.同时,在前面复述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孔明施行空城计的整个过程.八.围绕《空城计》进一步分析故事情节(出示幻灯片十)理清以下几个问题:1.为什么要摆空城计?2.怎样施用空城计?3.是否取得成功?4.为什么取得成功?各小组组织讨论,归纳本组意见,选出一个代表来发言.教师巡视课堂,及时帮助解决思考中的疑难问题第4题明确: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正是因为孔明深深了解司马懿,知道司马懿对自己的了解有限,他只知道孔明平生不曾弄险,自以为深深了解孔明,结果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不知道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道理.另外,孔明知道司马懿刚愎自用,必然不会听从别人的意见,所以在关键时刻,孔明敢于〝弄险〞,并且一举成功.【说明】所设计的四小题,题与题之间环环相扣,能较好的揭示施行空城计的整个过程.前三小题大部分同学都能从文中找出答案.第四题难度稍大,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教师适时酌情肯定,以保护学生讨论的积极性.九.布置作业(出示幻灯片十一)各学习小组合作把本文改编成课本剧并进行表演【说明】改编课本剧,能使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排练课本剧要一段时间,故课本剧的演出,可利用以后的时间,加以展示.第二课时教师概括上节课的内容,引入第二课时.一.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那么如何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呢?(出示幻灯片十二)1.通过扣人心弦的情节塑造人物形象2.通过正侧面结合的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通过特定环境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神态等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3.通过对比映衬手法塑造人物形象4.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说明】第二课时以分析人物形象为主.对于如何分析人物形象,学生可能还比较茫然,故先教给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为下一教学环节做铺垫.二.联系课文看课件视频,试分析诸葛亮和司马懿的性格特点.(出示幻灯片十三.十四)看视频的时间大约9分钟,要求学生边看边思考问题.看完后,各小组组织讨论,归纳本组意见,选出一个代表来发言.【说明】设计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第71集孔明施行空城计的视频片段,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二是借助视频的声音.图像,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诸葛亮和司马懿之间的斗智斗勇,以及两人的不同性格特点.学生讨论后明确:1.通过正侧面结合的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诸葛亮传令将〝旌旗尽皆隐匿,大开城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围绕城门的〝空〞设了一道计谋吓退司马懿.看出他的足智多谋;在司马懿兵临西城,众官〝尽皆失色〞的情况下,孔明却依然在司马懿的大军面前镇定自若,〝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笑容可掬〞地施展他的计谋.看出他的处乱不惊.临危不惧;料定司马懿疑心重,〝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一切在他的掌握之中,借司马懿的疑心来使自己的计谋成功施展.看出他的神机妙算.司马懿本身并非平庸之辈,他也是个有着深谋远虑的大将之才,只不过他疑心病重(〝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认为孔明想暗算他);刚愎自用(骄傲自负,不听司马昭的劝告,还骂儿子〝汝辈岂知〞结果被孔明空城计吓退.)(演示幻灯片十五)2.通过对比映衬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兵临西城时,魏军十五万,蜀军二千五百军,两军兵力悬殊,西城危如累卵.众官尽皆失色,衬出孔明的临危不惧;司马中计时,司马昭年轻气盛,衬出司马懿老谋深算.多疑自负.孔明释计时,众官无不骇然,而孔明抚掌而笑,说明众官的愚见,衬托孔明的高见.(演示幻灯片十六)3.从文中找出描写诸葛亮〝笑〞的句子,并分析人物当时的心理.笑容可掬——〝笑容可掬〞是孔明故作轻松.故作姿态的表现.即使神机妙算,他这时候心里还是有些吃不准,他可能在寻思:〝你会上我的当吗?〞抚掌而笑——是他觉得如释重负,或许正在庆幸:〝你果然中吾计矣!〞拍手大笑——则是他发自内心的对司马懿的自豪的嘲笑,〝哈哈,到底还是我略胜一筹啊!你真是太傻了呀!〞(演示幻灯片十七)4.人物形象归纳明确:(出示幻灯片十八.十九)三.探究拓展各小组组织讨论,归纳本组意见,选出一个代表来发言.不要求统一的答案,言之有理即可.(演示幻灯片二十)【说明】所设计的三道探究题,能激发学生的扩散思维和求变思维,体会不同情境下,如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积极思索和敢于创新的精神.㈠站在司马懿的角度思考一下,他知道中计后,会怎么想,怎么说?如,〝懿悔之不及,仰天长叹曰‘吾不如孔明也!’〞假如这次魏国领兵的不是司马懿,而是他的次子司马昭,诸葛亮还会用〝空城计〞吗?生讨论.不会用,因为司马昭年轻气盛,初生牛犊不怕虎,如果诸葛亮施用〝空城计〞,反而会弄巧成拙.诸葛亮会用其他计策对付司马昭.㈡见课后练习四,欣赏京剧《空城计》片段,结合课文内容,替司马懿写一段唱词回应孔明.(唱词可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示幻灯片二十一)示例:马谡纸上谈兵,被我夺走街亭,只是小胜.今我十五万精兵,杀到你西城.但见城门大开,街道打扫净,你又城上闲弹琴,莫非其中有诈.你平生谨慎,不曾弄险,里面必有埋伏又有兵,如我把城进,正中你的好计策.罢,罢,罢,我暂且引兵去.四.小结(出示幻灯片二十二)出奇不意,这是今天我们所学的《空城计》中孔明吓退司马懿的主要原因,也是本文的主旨.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之所以比老谋深算的司马懿略胜一筹,就源于孔明的〝出奇不意〞的思维方法.五.布置作业(出示幻灯片二十三)《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被称为〝智绝〞.除〝空城计〞外,请你再叙述二个能体现其〝智绝〞特征的故事,字数各_0字左右.【说明】这道作业的设计,是为了加深学生对诸葛亮这一智慧形象的理解,同时也强化学生概括小说故事情节的能力.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2教学目标:1.学会_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课文.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3.感受鲁智深机智勇敢,富有智慧的侠士形象.4.学习作者简练传神的人物语言描写.重难点:感受鲁智深机智勇敢,富有智慧的侠士形象.学习作者简练传神的人物语言描写.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揭示课题1.歌曲导入,引出人物.2.齐读课题,抓住题眼,理解〝侠〞的涵义.3.针对课题质疑.4.介绍鲁智深出身及背景.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后思考:鲁智深为什么行侠?怎么行侠?行侠的结果如何?2.检查生字词.3.说说鲁智深为什么行侠?怎样行侠?行侠的结果如何?相机渗透〝长文读短〞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三.精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1.自主学习.先默读课文3——7自然段,想一想,从鲁智深的哪些语言能感受到他的〝侠义〞形象?接着把相关的语句划出来,并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什么,写下批注后与小组交流.(出示自学提示)2.反馈交流(1)细品三〝问〞抓住〝故意说〞,他心理本来想说…… 他却故意说……抓住〝打搅〞,刘太公会认为是打搅吗?为什么还要这样说?分角色朗读.(2)细品〝想一想〞他在想什么?创设情境,品味语言中刻画的人物个性.多种形式朗读,再现人物形象.3.对比语言(1)他对善良的刘太公一问再问,而对打家劫舍的山大王却只说了一句话.浏览课文8——_自然段,找出鲁智深的语言描写.(2)品味〝大喝一声〞中人物的个性.(3)在对比读中深刻感受人物形象.(4)补充拓展鲁智深语言描写.四.总结全文.学习写法.五.拓展延伸,情感升华1.简介《水浒传》,激发阅读兴趣.2.升华感情.板书设计:鲁智深行侠桃花庄粗中有细听语言智勇双全……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3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学习生字词.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预设目标1.学会_个生字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能准确地复述故事的内容.教学重难点了解鲁智深桃花庄行侠的事迹,感受鲁智深机智勇敢.富有智慧的侠士形象教学准备了解《水浒传》教学过程一.齐声读题,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谁?—鲁智深,干什么?—行侠,在什么地方?—桃花庄)二.再读课题,你还想了解什么?(鲁智深为什么要在桃花庄行侠?结果怎么样?)三.学生浏览课文,简要回答提出的问题,然后要求学生联系课题,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四.说说鲁智深是怎样帮助刘太公的?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复述课文内容预设目标了解鲁智深桃花庄行侠的事迹,感受鲁智深机智勇敢.富有智慧的侠士形象教学重难点鲁智深是个怎样的人?教学准备了解《水浒传》教学预案一.体会人物的内心思想,感受人物的精神形象1.读课文第3 _ 7 自然段,用〝—〞画出描写鲁智深语言的句子.2.指导学生朗读这些句子,注意从人物的语言中体会人物的内心,感受人物的形象.示范指导:智深一听,心里觉得很奇怪,嘴里故意说:〝看你闷闷不乐的样子,不会是因为我来打搅了你吧.〞(1)学生读句子,思考:〝闷闷不乐〞这个词写出了刘太公怎样的神情?(2)从〝看你闷闷不乐的样子〞中体会到鲁智深怎样的品格?(观察细致,对人真诚热情)(3)鲁智深的到来〝打搅〞了刘太公吗?他明知刘太公是个热情待客的人,为什么还要这样说?从这句话中你又体会到什么?(将刘太公闷闷不乐的原因主动揽到了自己头上,让刘太公主动告诉他烦恼的真正原因,这是一种聪明的表现.所以鲁智深是一个粗中有细.知勇双全的侠士.(4)再读鲁智深的这句话,在朗读人物语言中想象人物的形象.3.指导学生按照上面的学习方法,体会鲁智深其他的语言,感悟鲁智深的精神形象.二.演绎故事,再现侠义英雄气概1.精读鲁智深行侠仗义的部分,边读边琢磨人物的动作神态.2.扮演角色,演绎〝行侠〞情节.3.学生自主评价各个角色的表演情况4.引导学生通过评价,再给人物画像,让人物形象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鲜明的印象.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六年级上册苏教版语文课本教案(4篇)

六年级上册苏教版语文课本教案(4篇)小学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品读课文,了解笔下的上海的弄堂的生活的特点。
2、体会蕴涵在文章细致的描写之中的对于弄堂的情感,尝试感悟上海人的处世态度、生活理念和精神特征。
3、引导学生培育细致观看生活写作的力量,学习课文细腻的描绘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细致的品读课文,使学生感受文中洋溢出的上海弄堂的生活气息,培育学生感悟生活中蕴涵的真实美感。
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导入课文多媒体出示一些上海的弄堂的照片,赐予学生直观感受,引入课文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提问:描写的弄堂有怎样的生活特点?(课堂活动:学生默读全文,进展概括。
)三、品读课文,感悟细节1、又是通过怎样的细节描写来表达出这种弄堂的特点的?2、在弄堂里生活的人们有什么特点?哪些语句反映出的这种特点?3、为什么说去过上海的弄堂再到上海的别处去,会看懂更多的东西?(课堂活动:品读的过程中赐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自由的圈划,发表感想,并将这个过程和朗读结合起来,通过朗读感悟文章那种自然、真实的语言风格。
)四、力量迁移,习作练习提问:假如你是一名导演,来拍摄有上海特色的记录片,会选取什么场景?为什么?(课堂活动:学生发言,提出自己的感想,引导学生观看生活)五、作业布置以“上海的”为题,重写你的片段,表达你对于上海的喜爱之情。
六年级苏教版上册语文书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学问与力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藏戏来历及特点。
2、过程与方法:熟读课文及补充阅读材料,从中提取相关信息,进展复述。
3、情感与态度:了解并认同各民族独特的民风民俗,敬重多元文化,汲取民族文化才智。
课前预备1、教师预备:各地方戏的经典片段视频。
2、学生预备:收集自己家乡的地方戏剧状况,甚至可以学唱几句。
教学过程一、观赏导入1、播放地方戏经典片段。
2、板书课题《藏戏》,解题,走进藏族的传统戏剧文化,激趣阅读。
二、初读知意1、翻开课本,自由地轻声读课文。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电子教案(全册)

单元备课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组课文,要会写19个生字和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品味优美的语言,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
3.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是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的。
4.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
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
品味优美的语言,通过背诵,练笔等形式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四、课时安排1 山中访友 2课时2* 山雨 1课时3 草虫的村落 2课时4*索溪峪的野 1课时口语交际.习作一 3课时回顾拓展一 2课时1.山中访友2.山雨3.草虫的村落4*索溪峪的“野”口语交际·习作一回顾.拓展一单元备课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赤子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2.为祖国的日新月异感到骄傲、自豪,立志报国;3.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赤子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二是为祖国的日新月异感到骄傲、自豪,立志报国。
三、教学难点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四、课时安排5.《詹天佑》 2课时6.《怀念母亲》 2课时7*《彩色的翅膀》 1课时8*《中华少年》 1课时“口语交际·习作” 3课时“回顾·拓展” 3课时5.詹天佑6.怀念母亲7*彩色的翅膀学期总第课时8*中华少年口语交际·习作二回顾·拓展二单元备课一、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的生字新词,正确读写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灵,体会真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感动,树立讲诚心,动真情,乐意用自己的爱心帮助别人的风尚。
3.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导入:人都有生死。
对待生和死,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态度。
有的人活得崇高、伟大;有的人活得无耻、卑微。
在死的问题上,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
哪个同学能举出这两方面的例子?
2、根据本课容,介绍鲁迅的《自嘲》和散文诗集《野草》。
3、听录音带,或者教师读全诗。
学生自读诗歌。
把握主要容,理清诗歌的写作思路,分清诗歌的结构层次。
(诗的第一节写了两种“生”和“死”,是全诗的总纲;第二、三、四节写了两种人对人民的不同态度,它们之间是并列关系;第五、六、七节分别与上面三节对应,写出了两种人的不同结局)
二、小组合作,阅读研讨
1.找出哪些诗句写出了诗人对鲁迅的纪念?
2.诗歌的首节中“活”与“死”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3.精读诗歌,领会诗歌感情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注意体会每节诗歌中感情。
(2)指名朗读诗歌,读出各节的真情实感。
(3)对比是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在诗歌中使用对比,能产生强烈的感情冲突。
这首诗每一小节都使用了对比的手法。
细读诗歌,体会诗歌对比的写法。
电子备课课时教案(续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