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老子》选读有无相生练习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练习 先秦诸子散文 第四单元 《老子》4 含答案

第四单元《老子》选读有无相生一、夯基训练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音声相和.和:应和B.故有道者不处.处:处于、居于C.企.者不立企:踮着脚跟D.自是者不彰.彰:表彰项,彰:彰显。
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其脆易泮B.死而不亡者寿C.自见者不明D.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项,泮,通“判”,分离;B项,亡,通“妄”,荒谬;C项,见,同“现”。
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B.C.D.项,介词,表由来,来源,从/介词,表比较,比。
A项,连词,表转折,可是、却。
C 项,语气助词,表停顿,不译。
D项,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者有志.. B.强行C.其死也枯槁....D.自矜者不长项,古今义相同,干枯。
A项,古义:不能走远。
今义:不可以,不被允许。
B项,古义:确定不移、竭力实行。
今义:用强制的方式进行。
D项,古义:得不到敬重。
今义:不能生长。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导学号50730032)A.是以圣人犹难.之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C.为无为,事.无事D.环.而攻之而不胜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难,把……看作困难;B、C、D三项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6.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图难于其易B.知人者智,自知者明C.为之于未有D.合抱之木,生于毫末项是宾语前置。
A、C、D三项都是状语后置。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9题。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老子》第六十四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老子》选读单元综合测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第04单元《老子》选读单元测试卷(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笔墨里有玄之又玄的东西,这是道家“冲虚”要义决定的。
《老庄》之前的文章,譬如甲骨文的卜辞与《尚书》之类,一味写实。
写实是中国笔墨的基础。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可以说是中国文章里第一次出现游戏笔法。
写实与游戏,是中国文章的阴阳决,我们可以用墨戏两个字来说中国文章。
虚与实的结合让中国文章有了风致。
好的文章不过一段风致。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思无邪正是风致。
不轻佻浮浪,不正襟危坐,便是风致之美。
风是风容,致是举止,好的文章,风容卓绝,举止从容。
《老子》第一次让中国笔墨走到一个极致。
中国文章是有颜色的,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
以先秦文章为例,《老子》是焦墨,间或用浓淡之墨;庄子是清墨,间或用焦重之墨;孔孟是浓墨,偶尔有清淡处,“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此处便是;韩非子与墨子是重墨,焦墨与重墨也夹杂其中;《诗经》是淡墨,也并非一淡到底,沉痛之陈,笔力下得深下得重。
司马迁写《史记》,焦浓重淡清,五墨共舞。
笔墨中兀自有游戏笔法。
篇篇《本纪》,左右逢源,自有一股风流。
游戏笔法是不是小说家言?司马迁是中国第一个伟大的小说家,左丘明是靠在先秦槐树下解衣盘礴的说书人,将《左传》当小说读,更有意味,也更懂中国笔墨。
先秦诸子都有小说家面目,庄子、韩非子、列子,他们的寓言谆谆之心兔起鹘落。
谆谆之心可谓中国笔墨的暗纹,即便是《战国策》。
《左传》的笔墨是跳跃的,或者说是雪地上的足迹。
北方平原雪地上的足迹,伸得远,凌乱且有章法。
《史记》是楷书法则,《左传》大量留白,介于行草与狂草之间。
《史记》的笔法绵延不绝,后世文士时有所宗。
《左传》用笔险,如短兵相接,赤膊上阵,非勇士莫能为也。
除了王安石、陆游几个人外,中国的文章家没有承接《左传》的文脉,实为极其可惜。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老子》选读有无相生练习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

第四单元《老子》选读有无相生林语堂如是评价老子:这样我觉得任何一个翻阅《道德经》的人最初一定会大笑;然后笑他自己竟然会这样笑;最后会觉得现在很需要这种学说。
至少,这会是大多数人初读老子的反应,我自己就是如此。
美字体轻诺必寡信小人计其功赏美文颠倒的世界与哲学鲍鹏山老子是一位令人望而生敬的人,因为我们不知道他硕大的头颅内究竟包含着多少人生的智慧;他还是一位令人望而生畏的人,他额际密密的皱纹中不知隐藏着多少阴谋与陷阱;当然,他还是一位令人望而迷惘的人——他神奇般地出现在我们民族的孩童时代,大约是失望,或另有使命,又神奇般地消逝他方。
在夕阳的余晖中,他晃动着远去的身影,弃我们如弃敝屣。
他对我们竟没有一毫的留恋之意,让我们世世代代为此难堪自惭。
老子出关而去是一件意义严重的事,它表明,我们已经不配受哲学的引导;而我们自己由于迷醉与迷失于物质世界,也可耻地抛弃了哲学。
一个绝顶的哲人,不屑与他的同胞为伍,甚至不愿埋骨乡梓,这难道不使他的同胞的自信与自尊受挫吗?我写这篇文章时是真心感到了一种难以自掩的羞惭的。
我的祖先怎么了?真的是堕落得万劫不复了吗?真的是不配由这样的一位哲人来教导吗?看多了罪恶,不是与世同浊,心肠随之冷酷,便是脱胎换骨,超凡入化,蜕化出一颗大慈大悲的心灵。
综观老子的遗著,好像他这两者兼而有之,犹之乾坤始奠之前的混沌宇宙。
不过我相信,当老子带着满头风霜,一脸慈悲,走出守藏室时,他已洞穿人生的厚壁。
在阳光下他眯眼看人间,人间混乱而无道,正如一塌糊涂的历史。
他心如止水。
一切把戏他都已了如指掌,各色人物他也都似曾相识,周朝的大厦将倾,山河将崩,九州辐裂,小小的守藏室亦将面临一场浩劫,“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那些厚重的典籍守不住也藏不住了。
他抬头看看西天的晚云,去意满怀,是的,该走了。
不过,我们还算幸运。
据司马迁的记载以及后来神仙家的推衍,当老子骑着青牛要出关而去时,被关令尹喜挡住了。
这位尹喜对老子说,“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在你抛弃我们之前,为我们留下你的思想吧!多年以前,我揣摩老子当时的心情,假托老子的口吻,写过一篇短短的《老子出关》:我已经没有什么故事告诉你们了。
人教版 高中语文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 第4单元《老子》选读 第16课 《有无相生》同步练习D卷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4单元《老子》选读第16课《有无相生》同步练习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7题;共14分)1. (2分)选出划线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A . 谨庠序之教。
B .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C .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D .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2. (2分) (2019高一下·牡丹江开学考) 下列划线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 怨灵修之浩荡兮汝岂得自由B . 兄弟不知及尔偕老C . 偭规矩而改错宁溘死以流亡兮D . 忧伤以终老人生几何3. (2分) (2019高一上·鹤岗月考) 下面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 偭规矩而改错B . 槌床便大怒C . 箱帘六七十D . 何方圜之能周兮4. (2分)下列各句中不含偏义复词的一项是()A . 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B .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C . 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D . 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5. (2分) (2017高一上·安徽期中)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 失其所与,不知。
(与:结交)持千金之资币物。
(币:货币)B . 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当:对等)C . 常以身翼蔽沛公。
(蔽:掩护)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深:深知)D . 乃欲以生劫之。
(劫:抢夺)杀人如不能举。
(举:尽)6. (2分)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中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见燕使者咸阳宫。
A .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B .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C . 大王来何操?D . 取之百金7. (2分)下面的加横线的字意义不同的一组是()A . 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春心莫共花争发B . 弃甲曳兵而走斩木为兵C . 或五十步而后止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D . 是亦走也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二、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8. (5分) (2018高二上·台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图表,根据数据概括出两点结论(不得出现具体数字)。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老子》选读 有无相生课时演练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老子》选读有无相生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迁徙明察秋毫车毂.(ɡǔ) 强大处.下(chù)B.奏效轻诺寡信户牖.(yǒu)余食赘.行(zhuì)C.功用穷形尽相矜.持(jīn)木强则折.(shé)D.脆弱以德抱怨枯槁.(gǎo)欲盖弥彰.(zhāng)解析:A项,“处”应读“chǔ”。
C项,“折”应读“zhé”。
D项,“抱”应为“报”。
答案:B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伐.者无功伐:自我夸耀。
B.强.行者有志强:勉力,竭力。
C.其未兆.易谋兆:事物发生前的征候或迹象。
D.柔弱者生之徒.徒:通“途”,路途。
解析:D项,徒:同类。
答案:D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2)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参考答案:(1)有和无是互相生成的,难和易是互相促成的,长和短是互相比较的,高和下是互相补足的,乐器的音响和人的声音是互相应和的,前和后是互相跟随的,这道理是永恒的。
(2)自逞己见的人反而不能使人明了,自以为是的人反而得不到彰显,自我炫耀功劳的人反而不能成就大功,自尊自大的人反而得不到敬重。
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老子》第六十三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老子》第六十四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高中语文 第4单元《老子》选读 有无相生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有无相生 基础巩固1.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自见者不明B .起于累土C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D .死而不亡者寿【解析】 A 项“见”通“现”,B 项“累”通“蔂”,D 项“亡”通“妄”。
【答案】 C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长短相形.形:形状。
B .自伐.者无功 伐:讨伐。
C .慎.终如始 慎:慎重。
D .柔弱者生之徒.徒:同类。
【解析】 A 项“形”应为“对照”“比较”的意思;B 项“伐”应为“夸耀”的意思;C 项“慎”应作动词用,解释为“慎重对待”。
【答案】 D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人之.生也柔弱民之.从事 B.⎩⎪⎨⎪⎧ 为之于.未有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C.⎩⎪⎨⎪⎧ 故有道者.不处知足者.富D.⎩⎪⎨⎪⎧ 死而.不亡者寿常于几成而.败之【解析】 A 项与“也”构成状语的标志/用在主谓之间;B 项介词,“在”/介词,“从”;C 项均为“……的人”;D 项转折连词/修饰连词。
【答案】 C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B .民之从事..C .强行..者有志 D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解析】 A 项“不行”在句中指“不能走远”,B 项“从事”在句中指“做事”,C 项“强行”在句中指“竭力实行”【答案】 D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方式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 .为无为,事.无事 名词用作动词,做事 B .味.无味 名词用作动词,品尝滋味 C .是以圣人犹难.之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难 D .死而不亡者寿.名词用作动词,长寿 【解析】 B 项,“味”应是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滋味。
【答案】 B6.下列各句的特殊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为之于未有A .自矜者不长B .图难于其易C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D .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解析】 例句和B 项均为状语后置句。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老子》选读 有无相生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第四单元《老子》选读有无相生林语堂如是评价老子:这样我觉得任何一个翻阅《道德经》的人最初一定会大笑;然后笑他自己竟然会这样笑;最后会觉得现在很需要这种学说。
至少,这会是大多数人初读老子的反应,我自己就是如此。
老子是一位令人望而生敬的人,因为我们不知道他硕大的头颅内究竟包含着多少人生的智慧;他额际密密的皱纹中不知隐藏着多少阴谋与陷阱;位令人望而迷惘的人——他神奇般地出现在我们民族的孩童时代,奇般地消逝他方。
在夕阳的余晖中,他晃动着远去的身影,弃我们如弃敝屣。
他对我们竟没有一毫课内素材老子的人生智慧在儒家之外,老子和庄子另辟了一条更宽广的路,带来一种更超越的人生智慧。
孔子的哲学,处理的是平凡世界中的伦常关系,而“老庄”的哲学——这种探究生命底蕴的浪漫思想,为中国人打开了另一扇门,开辟了另一个心灵的空间。
老子强调“见素抱朴”,不强求改变,尊重自然,按照事物本来的运行规律办事,因势利导,用无为来达到无不为的目的。
老子反对过分强调模式,认为这违背事物发展的本性。
在老子看来,所有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都是对立统一的。
没有长就没有短,没有高就没有下,没有难就没有易,而这种对立存在是变化的,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事物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走向反面。
《老子》中讲到世上有四个伟大存在:天、地、人,加上道。
它们的运行规则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运用角度【课外应用】“无为而治”。
老子的“道论”,基本上可概括为“天道自然观”。
所以老子的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基本上是人当法道,顺其自然。
至于如何治理国家呢?他认为最好是采取“无为而治”的办法,让人民去过自由自在的生活,用无所作为听其自然发展的办法,来达到治理好国家的目的。
在老子看来,无为正是有所作为,“无为而无不为”,就是这个意思。
老子反对用刑、礼、智这些来治理国家,他反对加重人民税收,反对拥有强大的兵力,他说过:“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
”他同时也反对工商业,反对知识和文化。
《先秦诸子选读》第四单元《老子》选读《有无相生》讲学稿,(学生版)导学案一等奖(人教版高二选修)

反馈机制
学生提交作业 后,教师及时 批改并给出具
体反馈
根据学生的作 业情况,教师 进行集体讲解
和个别辅导
学生在课堂上 展示自己的学 习成果,其他 同学给予反馈
教师定期组织 课堂讨论,鼓 励学生互相交
流、评价
改进措施
针对学生理解不足之处,加强讲解和引导 增加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针对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加强课后作业和辅导,巩固学生的知识点
《先秦诸子选读》 第四单元《老子》 选读《有无相生》 讲学稿
汇报人:
添加目录标题
课程背景与目 标
教学内容与安 排
教学重点与难 点
教学评价与反 馈
教学资源与工 具
教学反思与总 结
添加章节标题
课程背景与目标
课程介绍
课程背景:先秦诸子是中国古代思想的重要源头,对后世产 生了深远影响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老子》选读,了解先秦诸子的思 想体系,掌握其核心观点,提高文化素养和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理解《有无相生》的基本思想,掌握老子的哲学思想体系。 理解《有无相生》中的辩证思维,培养学生的哲学思辨能力。 理解《有无相生》中的教育意义,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 掌握《有无相生》中的实践应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与安排
教学内容
《有无相生》的原文解读 老子思想的核心内容 《有无相生》在《老子》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反思与总结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的反思:是否符合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需求 教学方法的反思:是否有效,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掌握 教学进度的反思:是否合理,是否需要调整 教学效果的反思: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是否需要改进
人教版 高中语文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 第4单元《老子》选读 第16课 《有无相生》同步练习.doc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4单元《老子》选读第16课《有无相生》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 长短相形形:形状。
B . 自伐者无功伐:夸耀。
C . 慎终如始慎:慎重对待。
D . 柔弱者生之徒徒:同类。
2.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B . 强行者有志C . 其死也枯槁D . 其死也坚强3.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 其脆易泮B . 死而不亡者寿C . 自见者不明D .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4.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②物或恶之③强行者有志④其死也坚强A .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 .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 .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D .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5.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与例句中的加横线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自伐者无功A . 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B .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C .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D . 伐无道,诛暴秦6. 下列的句式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 . 图难于其易B .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C . 为之于未有D .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7. 下列对《有无相生》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选文第1则,一连使用六组对立概念构成一组排比句,说明了在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许多事物是矛盾对立相互依存的永恒规律。
B . 选文第2则,总结了在日常生活中“有”和“无”的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的关系。
车、器、室都是“有”——有形的东西;车毂、器皿的中空部分、房屋的四壁中间是“无”——无形的东西,正是有了“无”,“有”才能发挥作用。
C . 选文第3则通过列举一系列的社会人生现象,剖析了“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危害,从正面证明了“无我”的重要性,阐明了无为立身的主张。
D . “知足者富”,一般人认为富有意味着拥有大量的财产,可老子却说那些知道满足的人就是富有的人。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 第4单元 《老子》选读 有无相生落实提升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有无相生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B .死而不亡者寿C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D .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解析】 A 项,“见”同“现”。
B 项,“亡”通“妄”,荒谬。
C 项,“知”通“智”。
【答案】 D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长短相形.形:形状 B .自伐.者无功 伐:讨伐 C .慎.终如始 慎:慎重 D .柔弱者生之徒. 徒:同类【解析】 A 项,“形”应为“对照”“比较”的意思;B 项,“伐”应为“夸耀”的意思;C 项,“慎”应作动词用,解释为“慎重对待”。
【答案】 D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死也坚强为大于其.细 B.⎩⎪⎨⎪⎧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物或恶.之 C.⎩⎪⎨⎪⎧故有道者.不处知足者.富 D.⎩⎪⎨⎪⎧自胜者强.强.行者有志 【解析】 A 项,代词,“他”/代词,“它的”;B 项,形容词,“丑”/动词,“厌恶”;C 项,均为“……的人”;D 项,形容词,“刚强”/形容词,“坚定”。
【答案】 C4.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常于几成而败.之B .怪.之,可也C .是以圣人犹难.之 D .味.无味 【解析】 A 项,“败”为使动用法。
B 、C 、D 三项中“怪”“难”“味”为意动用法。
【答案】 A 5.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木强则折A .报怨以德B .图难于其易C .蚓无爪牙之利D .外欺于张仪【解析】 A 、B 两项均为状语后置句。
C 项为定语后置句。
D 项和例句相同,为被动句。
【答案】 D二、阅读鉴赏阅读下文,完成6~10题。
(1)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 4 有无相生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散文》新人教版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4 有无相生练习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散文》新人教版老子有无相生一、夯基训练1.对以下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音声相和.和:应和B.故有道者不处.处:处于、居于C.企.者不立企:踮着脚跟D.自是者不彰.彰:表彰答案:D解析:D项,彰:彰显。
2.以下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 )A.其脆易泮B.死而不亡者寿C.自见者不明D.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答案:D解析:A项,泮,通“判〞,别离;B项,亡,通“妄〞,荒唐;C项,见,同“现〞。
3.以下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B.C.D.答案:B解析:B项,介词,表由来,来源,从/介词,表比拟,比。
A项,连词,表转折,可是、却。
C项,语气助词,表停顿,不译。
D项,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以下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者有志.. B.强行C.其死也枯槁.... D.自矜者不长答案:C解析:C项,古今义相同,枯槁。
A项,古义:不能走远。
今义:不可以,不被允许。
B项,古义:确定不移、竭力实行。
今义:用强制的方式进行。
D项,古义:得不到敬重。
今义:不能生长。
5.以下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50730032)A.是以圣人犹难.之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C.为无为,事.无事D.环.而攻之而不胜答案:A解析:A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难,把……看作困难;B、C、D三项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6.以下句子的句式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为哪一项( )A.图难于其易B.知人者智,自知者明C.为之于未有D.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答案:B解析:B项是宾语前置。
A、C、D三项都是状语后置。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9题。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散文》4有无相生练习

第四单元《老子》选读有无相生一、夯基训练1.对以下加点词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音声相和和:应和.B.故有道者不处处:处于、居于.C.企者不立企:踮着脚跟.D.自是者不彰彰:表彰.答案: D分析: D 项 ,彰:彰显。
2.以下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 ()A. 其脆易泮B.死而不亡者寿C.自见者不明D.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答案: D分析: A 项 ,泮,通“判”,分别 ;B 项,亡,通“妄”,荒唐 ;C 项,见,同“现”。
3.以下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常于几成而败之A. {子后代孙无量匮也 ,而山不加增图难于其易B.{师不用贤于弟子人之生也纤弱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草木之生也柔脆D.{孤之有孔明 ,犹 之有水也答案: B分析: B ,介 ,表由来 ,根源 ,从/介 ,表比 ,比。
A , ,表 折 , 但是、却。
C , 气助 ,表停 ,不 。
D , 构助 ,用在主 之 撤消句子独立性。
4.以下句中加点 的意 与 代 同样的一 是 ( )A. 企者不立 ,跨者不可以B. 行者有志.. ..C.其死也枯槁D.自矜者不.. ..答案: C分析: C ,古今 同样 ,枯竭。
A ,古 :不可以走 。
今 :不可以够 ,不被允 。
B ,古 :确立不移、全力 行。
今 :用 制的方式 行。
D ,古 :得不到恭敬。
今 :不可以生 。
5.以下句中加点 的活用 型 ,与其余三 不一样的一 是 ( ) (学号 50730032)A. 是以贤人犹 之B.非能水也,而 江河. .C.无 事无事D. 而攻之而不, ..答案: A分析: A,形容 的意 用法 ,以⋯⋯ ,把⋯⋯ 看作困 ;B 、C 、D 三 都是名 活用作 。
6.以下句子的句式 型 ,不一样于其余三 的一 是 ()A. 于其易B.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C.为之于未有D.合抱之木 ,生于毫末答案: B分析: B 项是宾语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老子》选读有无相生林语堂如是评价老子:这样我觉得任何一个翻阅《道德经》的人最初一定会大笑;然后笑他自己竟然会这样笑;最后会觉得现在很需要这种学说。
至少,这会是大多数人初读老子的反应,我自己就是如此。
美字体轻诺必寡信小人计其功赏美文颠倒的世界与哲学鲍鹏山老子是一位令人望而生敬的人,因为我们不知道他硕大的头颅内究竟包含着多少人生的智慧;他还是一位令人望而生畏的人,他额际密密的皱纹中不知隐藏着多少阴谋与陷阱;当然,他还是一位令人望而迷惘的人——他神奇般地出现在我们民族的孩童时代,大约是失望,或另有使命,又神奇般地消逝他方。
在夕阳的余晖中,他晃动着远去的身影,弃我们如弃敝屣。
他对我们竟没有一毫的留恋之意,让我们世世代代为此难堪自惭。
老子出关而去是一件意义严重的事,它表明,我们已经不配受哲学的引导;而我们自己由于迷醉与迷失于物质世界,也可耻地抛弃了哲学。
一个绝顶的哲人,不屑与他的同胞为伍,甚至不愿埋骨乡梓,这难道不使他的同胞的自信与自尊受挫吗?我写这篇文章时是真心感到了一种难以自掩的羞惭的。
我的祖先怎么了?真的是堕落得万劫不复了吗?真的是不配由这样的一位哲人来教导吗?看多了罪恶,不是与世同浊,心肠随之冷酷,便是脱胎换骨,超凡入化,蜕化出一颗大慈大悲的心灵。
综观老子的遗著,好像他这两者兼而有之,犹之乾坤始奠之前的混沌宇宙。
不过我相信,当老子带着满头风霜,一脸慈悲,走出守藏室时,他已洞穿人生的厚壁。
在阳光下他眯眼看人间,人间混乱而无道,正如一塌糊涂的历史。
他心如止水。
一切把戏他都已了如指掌,各色人物他也都似曾相识,周朝的大厦将倾,山河将崩,九州辐裂,小小的守藏室亦将面临一场浩劫,“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那些厚重的典籍守不住也藏不住了。
他抬头看看西天的晚云,去意满怀,是的,该走了。
不过,我们还算幸运。
据司马迁的记载以及后来神仙家的推衍,当老子骑着青牛要出关而去时,被关令尹喜挡住了。
这位尹喜对老子说,“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在你抛弃我们之前,为我们留下你的思想吧!多年以前,我揣摩老子当时的心情,假托老子的口吻,写过一篇短短的《老子出关》:我已经没有什么故事告诉你们了。
召唤已经传来,我将离去。
在另一国度的土地上播撒幻梦之粒。
在我走进血红的夕阳之前,我留下这五千言的零乱缄言,在世纪的废墟中如散落的弹子,愿你们仔细收捡。
当一切都已堕落,一切都已不可为,你们就去玩弹子。
那时我正在翻阅老子的五千言《道德经》,我的感觉就如同下午阳光下马路边上玩弹子的顽童。
所不同者,玩弹子的顽童兴致勃勃,而玩老子五千言汉字“弹子”的我则有些百无聊赖。
那时我的处境不妙,并且我的很多朋友都摇身一变成为商海健将,红光满面,挥斥方遒,雄姿英发,大有作为。
所以我对自己落伍的行为感到很害羞,很寂寞。
处盛世而无为,对自己也就很灰心。
但灰心的人看老子,也算是一种精神寄托吧。
渐渐地,除了我不大感兴趣的什么宇宙生成构成外,我把老子的五千言理出两条思路:一曰治国,二曰处世。
【课内挖掘】课内素材老子的人生智慧在儒家之外,老子和庄子另辟了一条更宽广的路,带来一种更超越的人生智慧。
孔子的哲学,处理的是平凡世界中的伦常关系,而“老庄”的哲学——这种探究生命底蕴的浪漫思想,为中国人打开了另一扇门,开辟了另一个心灵的空间。
老子强调“见素抱朴”,不强求改变,尊重自然,按照事物本来的运行规律办事,因势利导,用无为来达到无不为的目的。
老子反对过分强调模式,认为这违背事物发展的本性。
在老子看来,所有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都是对立统一的。
没有长就没有短,没有高就没有下,没有难就没有易,而这种对立存在是变化的,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事物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走向反面。
《老子》中讲到世上有四个伟大存在:天、地、人,加上道。
它们的运行规则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运用角度【课外应用】“无为而治”。
老子的“道论”,基本上可概括为“天道自然观”。
所以老子的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基本上是人当法道,顺其自然。
至于如何治理国家呢?他认为最好是采取“无为而治”的办法,让人民去过自由自在的生活,用无所作为听其自然发展的办法,来达到治理好国家的目的。
在老子看来,无为正是有所作为,“无为而无不为”,就是这个意思。
老子反对用刑、礼、智这些来治理国家,他反对加重人民税收,反对拥有强大的兵力,他说过:“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
”他同时也反对工商业,反对知识和文化。
在老子看来,人类社会不要“圣智”“仁义”“巧利”,国家就大治了。
这三种东西不足以治国,最好的办法是,使人们着意于“朴素”,少有“私欲”,不求知识,就可以没有忧患了。
由此看来,老子思想有其积极的一面,但我们更要看到其消极的一面,辩证对待。
一、基础达标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è)已物或恶.(wù)之 B.⎩⎪⎨⎪⎧自胜者强.(qiánɡ)强.(qiánɡ)行者有志 C.⎩⎪⎨⎪⎧音声相和.(hé)自矜者不长.(chánɡ) D.⎩⎪⎨⎪⎧常于几.(jī)成而败之死而不亡.(wánɡ)者寿解析:B 项,后一个“强”读qiǎnɡ,尽力;C 项,“和”读hè,应和;“长”读zhǎnɡ,尊敬;D 项,“亡”通“妄”,读wànɡ,荒谬。
答案:A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治之.于未乱民之.从事 B.⎩⎪⎨⎪⎧为之于.未有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C.⎩⎪⎨⎪⎧故有道者.不处知足者.富 D.⎩⎪⎨⎪⎧死而.不亡者寿常于几成而.败之 解析:C 项,均为代词,“……的人”。
A 项,代词,代“混乱”/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 项,介词,在/介词,从。
D 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
答案:C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长短相形.形:形状 B .自伐.者无功 伐:讨伐 C .慎.终如始 慎:慎重D .柔弱者生之徒.徒:同类 解析:A 项,形:比较。
B 项,伐:夸耀。
C 项,慎:慎重对待。
答案:D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与“当其无,有器之用”中“当”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B .木兰当.户织 C .当.是时也 D .安步以当.车 解析:C 项与例句均为“在”。
A 项,两者相抵。
B 项,对着。
D 项,当作。
答案:C二、阅读鉴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
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
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
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
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
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
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
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
”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
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
”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
老子,隐君子...也。
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
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
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昂太傅..,因家于齐焉。
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
“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节选自《史记·老庄申韩列传》)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B.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C.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D.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解析:根据关键词语“去”“是”“所以”等即可正确断句。
答案:A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才起的。
B.“隐君子”原指隐居逃避尘世的人,最早见于《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是隐士与君子的结合。
C.玄孙,曾孙的孙子,自身以下的第五代。
泛指远孙。
D.太傅,中国古代官职。
起始于春秋时期的晋国,为国王的辅佐大臣与老师(辅弼官,国王年幼或缺位时他们可以代为管理国家),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三公之一。
解析:玄孙,曾孙的儿子。
答案:C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长沮、桀溺耦而耕》篇中孔子重视对社会道义的承担、积极入世的思想与本文中老子对孔子的教导是一致的。
B.老子认为真正生意做得好的商人即使家有万贯看上去也好像什么都没有的样子,德行非常高尚的君子,表面上看起来却是十分的愚钝。
C.孔子在告别老子后,对弟子们说的一番话,彰显了圣人的虚怀若谷、温良恭俭,同时也侧面烘托了老子见识远过于常人。
D.社会上信奉老子学说的人就贬斥儒学,信奉儒家学说的人也贬斥老子学说。
“主张不同的人,彼此说不到一块去”,难道就是说这种情况吗?解析:老子认为君子遇到时机就出来做官,赶不上时机就隐居起来,老子这个说法与《论语·长沮、桀溺耦而耕》篇中孔子勇于担当、积极入世的观点是截然相反的。
答案:A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
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句主要考查两个“其”的用法,“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中的“其”为代词,代指龙;“其犹龙邪”中的“其”表猜测的语气,大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