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工艺技术规程定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工艺技术规程定
稿
丛式井钻井工艺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丛式井组施工的设计主要原则、丛式井轨迹控制中防碰等施工的工艺技术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丛式井施工作业。制定本规程的目的在于规范丛式井和老区调整井的钻井施工作业,防止密集井网井眼轨迹相碰,达到安全施工丛式井组的目的。
2 井组的设计
井组设计除按SY/T 5505的规定执行外,还应考虑以下因素。
2.1 井组的布置
2.1.1 井场尽可能选择在地质构造的低部位,确保井眼轨迹满足从低部位打向高部位的地质要求,以有利于定向施工和轨迹控制。
2.1.2 井组尽量安排在双靶点井的靶点延长线上。两口以上双靶点的井组,井场布置在各井靶点连线的延长线交汇处,或交汇处附近。多靶点井和单靶点井组成的井组应以满足多靶点井为前提,适当考虑单靶点井的施工难度来确定井组位置。
2.1.3 对于井组中的双靶点井,应根据钻井造斜技术能力钻达双靶点确定的井斜所必须的靶前位移来确定井场位置。
2.1.4 井组安排应考虑道路和优化井眼轨迹的需要,多靶点井应考虑靶前位移对施工的影响。在此前提下,按井组钻井总进尺最少来确定井组地面位置。
2.2 井组中各井井眼轨迹的组合原则
2.2.1 应避免井组中的井眼轨迹在空间交叉。
2.2.2 井组中各井的水平位移应长短结合,以便于错开造斜点。
2.2.3 井组可布置成直线型、L型、矩型等。塔式井架的井口原则上采用直线型排列,急于投采的油井,可采用L型井组组合。
2.2.4 井口距一般取3~5m。
2.3 井组的施工顺序
2.3.1 丛式井总体设计时,应对各井排列施工顺序,建议先钻水平位移大、造斜点浅的井,后钻水平位移小、造斜点深的井和直井。
2.3.2 大门方向的确定应以井组中按顺序施工的各井防碰间距最大为原则。在此条件下,为利于井架整拖和避免井眼轨迹的二维或三维绕障,大门方向应指向后实施井。
2.4 井身结构设计要求
井身结构除按SY/T5431的规定执行外,井组中各井的表层套管下深应错开20m以上。
3 轨道防碰设计
井眼轨道的设计方法除按SY/T5949的规定执行外,同时考虑下列因素
3.1 造斜点的选择
3.1.1 造斜点应选择在比较稳定、可钻性较好的地层。3.1.2 井组中相邻两井的造斜点应错开50m以上。
3.1.3 井组中,邻井之间的直井段尽可能短。
3.1.4 选择造斜点应保证最大井斜角不小于15°。
3.2 井组轨道防碰设计空间安全距离要求,斜井段设计轨道的空间最小距离要求:垂深2000m以内不小于30m,垂深大于2000m不小于40m。
3.3 剖面类型选择
剖面类型优先选择三段制。
4 最近空间距离的搜索
推荐采用三维扫描技术[见附录A(提示的附录)]搜索最近空间距离,也可用平面扫描等技术搜索最近空间距离。
5 丛式井组防碰施工技术要求
5.1 测斜要求
5.1.1 测斜仪器可采用单点和多点测斜仪或陀螺测斜仪、MWD或有线随钻测斜仪。
5.1.2 直井段的单点测斜间距不大于100m;直井段超过300m测多点,点距不大于30m。
5.1.3 丛式井的第一口井直井段保持每200米间隔井段监测,必须保证多点数据准确,为同台其它井的防碰工作做好基础。如果井眼向整拖方向发展,应采取吊打措施。5.1.4 从第二口井开始,采用陀螺全井测量直井段。
5.1.5 普通定向井造斜、降斜井段和稳斜井段的测斜间距不大于30m;水平井造斜、降斜井段和稳斜井段的测斜间距不大于10m;防碰、绕障井段的测斜间距不大于30m,必要时加密测点。
5.2 现场施工
5.2.1 认真阅读从式井设计书,熟悉设计书中各井的施工次序、造斜点的位置、整拖方向和单井设计方位,确定施工的整体方案,并根据设计书写出可能出现危险的施工预案。
5.2.1 控制直井段与邻井的距离不小于2m。如果出现井斜、位移超标,可采用降斜、纠斜等措施。
5.2.2 直井段用小钻压、高转速、大钟摆钻具组合钻进。必须保证多点监测数据准确,为同台其它井的防碰工作做好基础。如果井眼向整拖方向发展,应采取吊打措施。
5.2.3 从第二口开始直井段钻进时,及时提醒钻井队值班司钻和泥浆工,密切观察,如有蹩跳现象或震动筛有水泥返出等显示时立即停钻。如果是因为前期施工井眼引起的问
题,可考虑采用陀螺侧钻作业,在侧钻作业前必须对施工的直井段全井陀螺测量。
5.2.4 根据测斜数据及时计算、绘出单井设计与实钻轨迹投影图,并绘出防碰井与邻井在同一坐标系下井眼轨迹水平投影叠加图。
5.2.5 每测一点都要扫描、搜索出正钻井与邻井的最近空间距离,预测出井眼轨迹的发展趋势以及与邻井是否有“相碰”的危险。做出施工预案,并及时对施工井队进行技术交底,根据结果(书面)提示施工井队危险井段施工时注意防碰。如果实际施工时确实已经存在防碰危险(如出现磁干扰现象、扫描距离比较近等)或者已经出现碰套管问题,则进行绕障作业或者填井绕障作业。
5.2.6 两井轨迹水平投影叠加图交叉点的垂直井深差大于30m。
5.2.7 两井最近距离在安全区域内,可采用常规的增斜、稳斜和降斜钻具组合,进行轨迹控制。
5.2.8 防碰、绕障井段用造斜工具来控制井眼轨迹。
5.2.9 防碰井段按柱状靶施工,控制轨迹在安全圆柱靶内穿行。
6 作业要求
丛式井施工中,如果施工的是定向井,则按《定向井钻井工艺技术规程》执行,如果施工的是水平井,则按《水平井钻井工艺技术规程》执行。
7 附则
7.1 涉及设备操作问题的,执行“三大规程”中相关的设备操作规程。
7.2 涉及作业安全问题的,执行“三大规程”中相关的作业安全规程。
7.3 本规程未尽事宜,按有关标准和规章制度的规定执行。
7.4 本规程自从发布之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