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工艺技术规程定稿
(工艺技术)新版工艺规程模板
(工艺技术)新版工艺规程模板1. 引言工艺规程是指针对特定工艺的操作步骤和规范的详细描述,它对于保障产品质量以及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新版的工艺规程模板,以帮助组织和企业更好地规范工艺流程和操作。
在使用本模板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修改和调整,以确保工艺规程能够真正符合实际生产需求。
2. 工艺规程命名和版本控制为了方便管理和查找,每个工艺规程应具有唯一的名称,并使用版本号进行标识。
命名格式推荐为“工艺名称_版本号”,例如“喷涂工艺_1.0”。
在每次修改工艺规程时,应更新版本号,并记录修改的内容和日期。
3. 工艺规程结构一个典型的工艺规程应包含以下几个部分:3.1. 概述概述部分应提供对工艺规程的简要说明和背景信息,包括工艺流程的目的、适用范围以及相关的行业标准和法规要求等。
3.2. 物料与设备在物料与设备部分,应列出工艺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以及相关设备和机械等详细信息。
对于每种原材料和设备,应包括名称、规格、型号、供应商等相关信息。
3.3. 工艺流程工艺流程部分应按照操作顺序,详细描述每个步骤以及所需工具、操作要点、参数设置等。
为了清晰易懂,可以使用流程图、表格和图片等辅助工具来说明。
3.4. 安全与环境要求这一部分应重点关注工艺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和环境保护要求。
包括个人防护装备的选择和使用、危险物料的处理、废弃物的处置等内容。
3.5. 质量控制质量控制部分应指出工艺流程中的质量监控点和检验要求,以及相关的记录和报告。
这些控制点和检验要求可以是产品尺寸测量、物料检验、加工参数的监控等。
3.6. 维护与保养在维护与保养部分,应详细说明设备的维护周期和方式,包括日常巡检、润滑保养、零部件更换和设备维修等。
维护和保养操作的记录和报告也应在此部分指明。
3.7. 异常处理异常处理部分应列出可能发生的异常情况和对应的处理方式,包括设备故障、原料异常、产品质量问题等。
并应明确责任人和应急联系方式。
工艺操作规程
工艺操作规程一、引言工艺操作规程是指在特定的工艺条件下,为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规范操作流程和操作要求的文件。
本规程适用于我司生产线上的工艺操作过程,对操作人员有指导和约束作用,以确保生产过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我司生产线上的各类工艺操作过程,包括但不限于原材料的接收、储存和配制、设备的操作和调整,以及产品的加工、包装和质量检验等环节。
三、操作要求1. 原材料接收与储存1.1 原材料进厂前,操作人员应仔细核对送货单与实际物品是否相符,检查原材料包装是否完好无损。
1.2 原材料应储存于指定区域,并按照标签标明的属性进行区分分类,避免交叉污染。
1.3 原材料宜放置于阴凉、干燥、通风的库房,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
2. 设备操作与调整2.1 操作人员应熟悉设备的使用方法和调整原理,确保设备在正常运转状态下工作。
2.2 操作人员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并按照操作规程的要求正确操作设备,不得随意更改设备参数或进行未授权的调整。
2.3 操作过程中发现设备异常或故障,应及时报修,并在设备停机前进行必要的操作记录和设备状态确认。
3. 产品加工与包装3.1 操作人员在进行产品加工前,应对所需的工艺参数、生产要求和质量标准进行认真了解,并保持相关信息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3.2 操作人员应确保设备、工具和容器的清洁与消毒,遵循相关的操作规程和标准操作程序,以防止交叉污染。
3.3 加工过程中应注意工艺参数的监测与记录,及时调整设备和工艺参数,以确保产品加工的质量和符合要求的产量。
3.4 包装过程中应注意包装材料的完整性和卫生情况,遵循规定的包装方式和包装材料的使用要求,确保产品的包装质量和安全。
4. 质量检验与记录4.1 所有生产批次的产品均需严格按照质量标准进行检验,并记录检验结果,以便追溯和品质评估。
4.2 检验人员应熟悉产品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3 对于不符合标准的产品,应按照相关的处置流程进行处理,并追溯产生原因,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
工艺技术规范
工艺技术规范工艺技术规范是指在特定行业或领域中,制定的一套标准化的技术规范和操作流程,以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下面,我将就工艺技术规范的重要性和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工艺技术规范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帮助企业规范生产过程,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工艺技术规范中明确了产品的生产流程、操作标准、工艺参数、检验方法等关键要素,这些要素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通过制定和执行工艺技术规范,企业可以确保每一道工序都能得到正确和标准的执行,减少产品缺陷和废品率,提高产品的合格率和竞争力。
工艺技术规范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生产工艺流程:明确每一个生产环节的顺序、时间和步骤,并确定各个步骤之间的联系和依赖关系。
这可以帮助员工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避免操作混乱和错乱。
2. 操作标准:标准化操作是保证产品质量和稳定性的关键环节。
工艺技术规范中应明确每一个工序的操作要求、操作顺序和操作注意事项,确保所有生产操作都能符合标准,并且能够稳定地大批量生产。
3. 工艺参数:各个工序中的工艺参数对产品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工艺技术规范中应明确每一个工序的工艺参数范围和要求,确保产品在不同工艺参数下仍能满足质量标准,并尽可能地提高生产效率。
4. 检验方法:合理的检验方法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产品质量问题。
工艺技术规范中应明确每一个工序的检验点和检验方法,以及相应的质量标准和验收标准,确保产品在每一个工序中都能通过质量检验,并达到用户的要求。
5. 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工艺技术规范的核心内容。
工艺技术规范中应明确每一个工序的质量控制点、质量控制方法和质量控制标准,以及相应的记录和反馈机制。
通过质量控制,企业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生产中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改进措施和预防措施,确保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工艺技术规范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制定和执行工艺技术规范,企业可以规范生产过程,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工艺技术规程范本
工艺技术规程范本
工艺技术规程(简称工艺规程)是对某种工艺技术过程进行规范和指导的文件,其目的是确保产品制造过程的质量和效率。
下面是一个工艺技术规程的范本,供参考:
1. 文件标题:工艺技术规程
2. 文件编号:[编号]
3. 文件版本:[版本]
4. 生效日期:[日期]
5. 修订日期:[日期]
6. 负责人:[姓名]
7. 批准人:[姓名]
8. 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相关工艺技术过程的范围]
9. 引用文件:列出所有适用的标准、规范和相关文件。
10. 术语和定义:列出所有工艺过程中涉及的术语和定义,以确保统一的理解。
11. 工艺流程描述:详细描述工艺过程的步骤和顺序。
12. 工艺参数:列出所有关键的工艺参数,包括温度、压力、
速度等。
13. 工艺控制:描述对工艺过程进行控制和监测的方法和仪器。
14. 工艺安全:描述工艺过程中需要遵守的安全规范和操作步骤。
15. 质量控制:描述如何进行质量控制和检验,确保制造过程
符合质量要求。
16. 问题处理:描述如何处理工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异常情况。
17. 记录和报告:描述如何进行记录和报告工艺过程中的数据
和结果。
18. 培训和培训要求:描述培训工艺技术人员的方法和要求。
19. 审查和审批程序:描述如何对工艺规程进行审查和审批。
20. 修订记录:列出所有对工艺规程进行的修订。
请根据实际情况对以上内容进行修改和调整,以适应具体的工艺技术过程。
工艺规定范本
工艺规定范本工艺规定范本一、目的本工艺规定的目的是为了规范生产过程,确保产品的质量和一致性,提高效率和安全性。
二、适用范围本工艺规定适用于公司内所有相关生产部门。
三、工艺程序1. 产品设计和准备:产品的设计和准备必须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并提供所有必要的材料和设备。
2. 生产设备准备:生产设备必须经过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3. 原材料准备:原材料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要求,必须经过检验和验收。
4. 生产工艺控制:生产过程必须按照工艺流程进行,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每一步的质量和准确性。
5. 检验和测试:在每一生产阶段和最终产品完成后,必须进行检验和测试,确认产品的质量和符合相关标准。
6. 记录和报告:所有生产数据必须记录和报告,包括原材料使用量、生产工艺参数、检验结果等。
7. 问题处理和纠正措施:如果出现质量问题或生产异常,必须立即采取纠正措施,确定问题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以确保类似问题不再发生。
四、责任与权力1. 生产经理负责制定工艺规定,并确保其有效实施。
2. 生产主管负责监督生产过程的合规性和质量控制。
3. 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工艺规定操作,确保质量和安全。
4. 质量部门负责检验和测试,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五、培训和宣传1. 公司必须对所有操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确保他们理解和遵守工艺规定。
2. 公司必须定期开展工艺规定的宣传,提高员工的工艺意识和质量意识。
六、改进措施1. 生产经理负责对工艺规定进行定期评估和改进,确保其适应生产需求和提高生产效率。
2. 所有员工可以提出改进建议,并由生产经理进行评估和采纳。
七、违规处理1. 如果发现任何违反工艺规定的行为,必须立即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纪律处分。
2. 生产经理有权对持续违规的操作人员进行警告、调离岗位或解雇等处理。
以上是工艺规定的范本,公司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情况进行适当的修改和补充。
工艺规定是公司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有重要意义,希望能够得到所有员工的支持和配合。
工艺的技术规程
鼓冷岗位工艺技术规程1、工艺简介:来自焦炉~82︒C的荒煤气与焦油和氨水沿吸煤气管道至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后荒煤气由上部出来,进入横管初冷器分两段冷却。
上段用32︒C循环水,下段用16︒C低温水将煤气冷却至21~22︒C。
由横管初冷器下部排出的煤气,进入电捕焦油器,除掉煤气中夹带的焦油,再由煤气鼓风机压送至脱硫工段。
为了保证初冷器冷却效果,在上、下段连续喷洒焦油、氨水混合液,在其顶部用热氨水不定期冲洗,以清除管壁上的焦油、萘等杂质。
初冷器上段排出的冷凝液经水封槽流入上段冷凝液槽,用泵将其送入初冷器上段中部喷洒,多余部分送到吸煤气管道。
初冷器下段排出的冷凝液经水封槽流入下段冷凝液槽,加兑一定量焦油后,用泵将其送入初冷器下段顶部喷洒,多余部分满流流入上段冷凝液槽。
由气液分离器分离下来的焦油和氨水一方面进入机械化氨水澄清槽,在此进行氨水、焦油和焦油渣的分离。
上部的氨水流入循环氨水中间槽,再由循环氨水泵送至焦炉集气管循环喷洒冷却煤气,剩余氨水送入剩余氨水中间槽。
澄清槽下部的焦油靠静压流入机械化焦油澄清槽,进一步进行焦油与焦油渣的沉降分离,焦油用焦油泵送往油库工段焦油贮槽。
机械化氨水澄清槽和机械化焦油澄清槽底部沉降的焦油渣刮至焦油渣车,定期送往煤场,掺入炼焦煤中。
进入剩余氨水中间槽的剩余氨水用剩余氨水中间泵送入除焦油器,脱除焦油后自流到剩余氨水槽,再用剩余氨水泵送至硫铵工段进行蒸氨操作,脱除的焦油自流到地下放空槽。
23、技术规定:3.1 初冷器部分:3.1.1 器前荒煤气温度: 78~86℃;3.1.2 器后煤气温度: 21~22℃;3.1.3 循环水入设备温度:~32℃;3.1.4 低温水入设备温度:~18℃;3.1.5 器前吸力:~2023Pa;3.1.6 初冷器阻力:~1000Pa;3.1.7 各初冷器出口煤气温差:≤3℃3.2 电捕焦油器部分:3.2.1 煤气含氧:≤ 0.8 % ( 0.8 %报警, 1.0 %联锁);3.2.2 解决煤气量: 32500m3/h·台;3.2.3 出电捕煤气中焦油含量:≤50mg/m3;3.2.4 二次电流: 500mA;3.2.5 二次电压: 30KV;3.2.6 绝缘箱充氮气量: 75 m3/h;3.2.7 氮气压力:≥10Kpa;3.2.8 绝缘箱温度: 60~70℃;3.2.9 电捕阻力:~500Pa;3.3 鼓风机部分:3.3.1 风机后压力:~18000Pa;3.3.2 鼓风机机壳温度:≤70℃;3.3.3 机组轴瓦温度正常为:≤60℃;3.3.4 各轴回油温度:≤55℃;3.3.5 电动机润滑油压: 0.117~0.177 Mpa;3.3.6 辅助电油泵启动油压: 0.08Mpa;3.3.7 临界转速:转/分;3.3.8 主电机电流: A;3.3.9 主电机温度≤60℃;3.3.10 油站油位:≥ mm;3.3.11 高位油箱容积: 320l3.3.12 齿轮箱变速比: 1.5373.3.13 油冷却器出口温度:~35℃;3.1.14 液力偶合器的进口油温:~55℃;3.3.15 风机前吸力: 2500~5500Pa;3.3.16 透平油指标:3.4 循环氨水泵出口压力:~0.4MPa;3.5 高压氨水泵出口压力: 2.5~3.0MPa;3.6 焦油泵出口压力:~0.4MPa;3.7 各电机温度:≤65℃;3.8 剩余氨水量:~25t/h;3.9 焦油质量指标:YB/T5075-93 (2号指标)密度(20︒C) 1.15~1.21 g/ml含水≤4.0%灰分≤0.13%粘度(E80) ≤4甲苯不溶物(无水基) 3.5~7%煤气脱硫岗位工艺技术规程1、工艺简介:鼓风机后的煤气进入预冷塔与塔顶喷洒的循环冷却水逆向接触,被冷至30~35℃;循环冷却水从塔下部用泵抽出送至循环水冷却器,用低温水冷却至28℃后进入塔顶循环喷洒。
工艺检修安全操作规程范文
工艺检修安全操作规程范文一、总则1. 本规程的编制目的是为了保障工艺检修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规范工艺检修作业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2. 本规程适用于所有参与工艺检修作业的人员,包括但不限于工艺检修作业人员、监督人员、领导人员等。
3. 所有参与工艺检修作业的人员均应仔细阅读本规程,严格遵守规程内容。
4. 工艺检修作业人员应根据具体情况,熟悉本规程,并根据规程要求进行操作。
5. 任何违反本规程的行为都将被严肃处理,追究相关责任。
二、安全要求1. 工艺检修作业人员在进行工艺检修作业前,必须穿戴安全防护设备,并经过相关培训,熟悉作业要求和安全操作流程。
2. 工艺检修作业人员在进行作业前,要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3. 工艺检修作业人员在操作设备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不得擅自修改或忽视任何操作步骤。
4. 工艺检修作业人员在操作设备时,应时刻保持警觉,注意周围环境和人员活动,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5. 工艺检修作业人员在发现设备故障或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停止作业,并报告相关负责人,等待处理后方可继续作业。
三、操作步骤1. 工艺检修作业人员在进行工艺检修作业前,应仔细阅读设备说明书和检修操作手册,了解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按照操作要求进行检修。
2. 工艺检修作业人员在进行工艺检修作业前,应先进行设备的停机和切断电源,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和检修作业的顺利进行。
3. 工艺检修作业人员在操作设备时,应先确认设备的工作状态和工艺参数是否正常,再进行相关操作步骤。
4. 工艺检修作业人员在拆卸设备部件时,必须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使用合适的工具和保护装置,避免意外伤害和设备损坏。
5. 工艺检修作业人员在更换设备零部件时,应严格按照规程要求进行,并保证零部件的质量和适配性。
6. 工艺检修作业人员在安装设备部件时,应确保部件的安全固定和正确连接,避免引起设备故障或损坏。
7. 工艺检修作业人员在完成工艺检修作业后,应做好设备的清洁和整理工作,并将设备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
工艺技术操作规程编写指南
包头市中慧钢铁集团公司作业指导书(工艺技术操作规程)编写指南1.范围作业指导书是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组成部分.本文件为作业指导书的编写提供指南, 帮助编写出满足要求的作业指导书.本文件适用于公司所有产品的工艺技术操作规程的编写.(注:本文所指的作业指导书不同于今后开展的属于工业工程范畴的作业指导书也称SOP)2.术语和定义2.1作业指导书是对有关任务如何实施和纪录的详细描述.注1. 作业指导书可以形成文件,也可以不形成文件.注2. 作业指导书可以是详细的书面描述、流程图、图表、模型、在图样中的技术注释、规范、设备操作手册、图片、录像、检查清单,或这些方式的组合。
作业指导书应对使用的任何材料、设备和文件进行描述。
必要时,作业指导书还可包括验收准则。
3.编写作业指导书的目的和作用a.使管理者和员工达成共识;b.为期望的工作业绩提供基础;c.说明如何才能达到规定的要求;d.为新员工培训和现有员工的定期再培训提供基础;e.通过将过程形成文件以达到作业的一致性。
4.作业指导书的结构4.1 作业指导书分为两大类a.工艺技术规程b.技术操作规程4.2 工艺技术规程和技术操作规程分别编制。
5.工艺技术规程的内容和编写要求5.1 工艺技术规程以产品品种为单位编写。
其正文的内容可以包括:a.该产品的工艺流程,最好采用流程图的形式描述;b.生产中所需要的原材料技术条件(上工序产品应满足的要求);c.有关的工艺技术参数或必须监控的过程工艺技术参数;d.需要执行的产品标准(国家、行业、企业标准)。
5.2 工艺技术规程的编写要求a. 工艺技术规程是产品实现策划的结果,因此应以产品要求的实现得到充分保证为第一要素;c.工艺技术参数应尽量全面,应是最新的;d.有控制范围要求的一定要明确范围。
6. 技术操作规程的内容和编写要求6.1 技术操作规程可以岗位为单位编写,也可以某项作业(工作)为对象编写。
其正文的内容可以包括:a.岗位职责;b.岗位的主要设备及主要设备参数(本岗位没有设备时可略);c.操作步骤,可以用流程图表示,也可以用表格表示,还可以用文字描述;d.每一操作步骤中应该做什么、怎么做、何时做、何地做(包括操作过程中的监视、检验和测量活动)?应该执行哪些文件(规范),都要描述清楚,尤其是关键的操作活动更应描述清楚,需要时,可以对操作时间提出要求;e.操作过程中发生了非正常的情况应如何处理;f.在操作过程中需要做哪些记录,需要时还应明确这些记录的名称。
工艺技术操作规程
鲁阳轧钢厂工艺技术操作规程第一部分:加热区工艺技术操作规程一、炉温工艺制度3、炉压制度加热炉炉内压力应控制在0~±20P a,以出料端、装料端炉门稍许冒火为宜。
4、技术要求4.1原料验收标准4.1.1原料几何尺寸按国家标准YB2011-83《连续铸钢方坯及矩形坯》及有关标准执行。
4.1.2化学成分及其他按相应标准执行。
4.2装炉应单排单层。
4.3按批入炉,炉批与炉批之间有明显标志。
4.4加热应均匀无明显的黑印,断面温差≤50oC。
二、岗位操作规程(一)推钢工操作规程1、入炉钢坯必须是合格的、同牌号、同批号、同规格的。
2、坯料由上料辊道送至加热炉后,再由推钢机推钢入炉。
原料排放必须居炉筋管之中,严禁发生掉道事故,做到不刮炉墙、不拱钢、不挤炉端墙。
3、推钢工要随时注意坯料在炉内的运行情况,发现跑偏时及时调整缓冲挡板,纠正坯料走向,防止刮炉墙和掉道。
4、换钢号或换炉号时,要做好标记。
不得出现混批、混号事故。
一个批号的坯料入炉完毕后,填写该批送钢卡片的有关内容(如:钢种、长度、只数等)交与出钢工。
送钢卡片应填写清楚、准确、不得出现缺项。
5、只有出钢机回到原始位置时,才允许推钢机推钢入炉。
6推钢入炉时入炉辊道停止转动。
(二)出钢工操作规程1、接班时应了解炉内坯料的规格、钢号、炉号及数量,出炉的数量要与装炉的数量相符,同时应注意坯料换批号标志,严禁混号混批。
2、出钢过程中应准确记录出钢只数,若发现实物与卡片不符,应立即通知班长和有关人员进行处理。
3、一个批号的坯料出完后,出钢工填写该批送钢卡片内容后交与跑号工。
跑号工填写该批送钢卡片相关内容后交与检验工。
送钢卡片应填写清楚、准确、不得缺项。
4、根据生产情况,将加热好的钢坯及时从炉内推出,不得影响轧制节奏。
5、出钢时发现异常或者粘钢、卡钢现象时,应立即停止出钢并及时报告班长和有关人员进行处理。
6、根据加热能力,严格控制小时出钢只数,确保加热质量。
(三)调火工操作规程1、正常运行时的加热操作1.1、执行“三勤”操作。
工艺技术规程
工艺技术规程
工艺技术规程是一个组织、企业或行业制定的文件,用于规范和指导相关工艺技术的实施。
它通常包含了详细的工艺流程、操作规范、质量要求、安全措施以及相关的测试方法和标准。
工艺技术规程的编制旨在确保产品或工艺的一致性和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确保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它可以适用于各种行业,包括制造业、化工、建筑、能源等。
一个典型的工艺技术规程可能包括以下内容:
1. 引言和目的:对规程的背景和目的进行描述,明确规范的适用范围和目标。
2. 术语和定义:对规程中使用的术语进行定义和解释,以确保在不同的人员之间理解一致。
3. 工艺流程:详细描述从原材料准备到最终产品的各个工艺步骤和操作流程。
4. 操作规范:对每个工艺步骤中的操作要求、工艺参数和控制要点进行说明,确保操作人员能够正确执行。
5. 质量要求:规定产品的质量标准、检验方法和测试要求,以保证产品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
6. 安全措施:列出在工艺过程中需要遵守的安全规定、防护措施和应急处理程序,确保操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7. 设备要求:描述所需的设备、工具和仪器,并规定其维护、校准和保养要求。
8. 文件管理:规定文件的编制、审查、批准和修订程序,以及相关记录和文档的管理要求。
9. 培训要求:规定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的要求,以确保他们具备执行工艺的必要技能和知识。
工艺技术规程的具体内容和格式可以根据不同的行业和组织而有所差异,但总体目标是确保工艺的可控性、可重复性和质量稳定性。
这些规程对于组织内部的工艺操作和质量控制非常重要,也有助于保证产品或服务的一致性和客户满意度。
工艺技术规程
工艺技术规程标题:某某工艺技术规程一、引言某某公司制定了该工艺技术规程旨在规范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操作及质量要求,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和工艺流程的规范性。
二、适用范围该工艺技术规程适用于某某公司的某某产品的生产工艺过程。
三、工艺流程及操作规范1. 原材料准备1.1 原材料应按照生产计划准备,并进行检验。
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原材料应及时退货或进行处理。
1.2 原材料的接收、存储和保管应符合相关规定,避免受潮、霉变或与其他物质混淆。
2. 生产工艺流程2.1 根据生产需求,严格执行工艺流程,确保每个环节按照要求进行。
2.2 在生产过程中应注意原料的配方准确性、投料时间、投料量和投料顺序,确保产品质量和稳定性。
3. 设备操作规范3.1 对生产设备进行定期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3.2 对设备操作人员进行培训,确保操作规范性。
3.3 定期检修设备,保证设备正常操作,避免设备故障对生产过程造成的影响。
4. 工艺参数控制4.1 根据产品的质量要求,设置合理的工艺参数,如温度、湿度、压力、时间等。
4.2 工艺参数的测量、监控和调整应定期进行,确保产品符合规定的要求和标准。
4.3 如发生工艺参数异常,应及时调整和处理,避免影响产品质量。
5. 中间检验与控制5.1 在生产过程中,应设置中间检验环节,对部分工序进行抽样检验。
5.2 对中间检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处理,避免对下一道工艺造成影响。
6. 产品成品检验与验收6.1 对产品进行成品检验,包括外观、尺寸、物理性质、化学成分等方面。
6.2 检验结果符合要求后,按照规定标准进行成品验收。
7. 记录与文件管理7.1 对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操作进行记录,包括原材料准备、工艺参数、中间检验、成品检验等。
7.2 所有相关文件应存档归档,并定期进行审核和更新。
7.3 对于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处理措施,应进行详细记录和分析。
8. 错误和不合格品的处理8.1 对于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不合格品,应及时进行分析和处理,找出根本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再次发生。
施工工艺技术规范有
施工工艺技术规范有施工工艺技术规范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对各项作业进行规范、安全、高效进行的技术要求。
下面是一份700字的施工工艺技术规范示例:第一章总则本规范的编制目的是为了规范施工工艺技术,保证施工工程的安全、质量和进度,提高施工效率,保障投资最大化利益,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编制。
第二章施工前准备2.1 施工前,施工单位应结束相关前期工作,包括项目布置、人员调配、设备准备、材料采购等。
确保施工过程顺利进行。
2.2 施工前应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安全教育,提高工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安全意识。
第三章施工过程要求3.1 施工过程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3.2 施工单位应指定专人对施工现场进行巡查,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和纠正施工中的问题。
3.3 施工过程中应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包括设置安全警示标志、保护设施、临时通道等,有效防止事故的发生。
3.4 施工过程中应做好材料保护和质量检测工作,确保施工材料的安全和质量。
3.5 施工过程中应及时记录施工情况,包括施工进度、作业人员、设备使用等。
并及时报告相关单位。
第四章施工完工验收4.1 施工完工前,施工单位应组织相关人员对施工工程进行详细检查,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4.2 施工完工后,施工单位应对施工工程进行验收,包括对材料、设备、施工质量等进行检查和测试。
4.3 完工验收应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确保施工工程达到设计要求,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4.4 完工验收合格后,施工单位应及时提交完工报告,并保管好相关资料和各种证明文件。
第五章施工工艺技术管理5.1 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施工工艺技术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和权限,并落实到实际的施工工程中。
5.2 施工单位应定期对施工工艺技术管理进行评估和总结,及时纠正和改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5.3 施工现场应建立一套完整的文件资料管理系统,包括施工图纸、施工规范、施工工艺技术文件等。
施工工艺规范范本
施工工艺规范一、.现场施工的基本原则: 1.严格执行安全、文明施工。
2.开源节流:既要节约公司提供的各种装饰材料,也要尽量节约业主提供的材料和水电资源。
拒绝使用假冒伪劣产品。
3.精工细作,质量优良。
按本《工艺规范》严格执行。
4.合理安排施工程序,确保工期.5.严格按设计图纸,按施工项目表逐项施工。
6.保留好(不改动,不封闭)施工现场的电源配电厢,弱电信号进户线接口,供水总阀,燃气进户接口及各类水电气的计量仪表装置。
不改动施工现场房屋的承重结构。
7.保护好施工过程中已制作好的半成品成品,包括各类台面,层板的饰面,各类拼角,釉面砖,木地板,水卫器具,开关插座,及业主原有的家具。
8.施工班组要注意自检、互检、交接检,并要落实责任制,责任到人。
二、基本施工程序:先上后下,先里后外,先脏后净,先湿后干,先粗后细,先结构后装饰,先装饰后陈设。
三、、具体施工程序如下:1.进场阶段(限工期5—7天):a )现场交底,对厨房,卫生间进行蓄水渗漏试验b) 按设计图要求,改造房屋结构移动门窗位置c)确定好家用电器、洁具的安装摆放位置,按此要求改造电源及给排水,并对电源改造进行搭火检验,对给水管道进行加压试验,对排水管道试排水。
d) 制作各个房间的吊顶木龙骨,待电工布线完毕,封闭吊顶。
e)待水电检验合格,封闭入墙管线,清理现场的水泥砖渣等垃圾。
2.结构阶段(限工期限10—25天)2、家具结构a) 门窗结构b) 厨房,卫生间贴墙,地砖后吊顶c) 木地板龙骨基层结构d) 客厅,餐厅等处铺地面砖e) 家具,门窗饰面f)清理木屑,做好卫生3、粉饰阶段(限工期8—13天):a) 吊顶,造型刷防锈漆,封闭漆b) 888涂料c) 家具门窗的底漆,面漆d) 墙面乳胶漆e) 安装玻璃,五金配件,灯具等f) 安装木地板,踢脚线g) 打扫卫生4、陈设阶段a)清点查验b)防护c)安装d)陈设、布置e)清理、清洁施工工艺细则A电路部分一、材料提示:1、电线为符合国家标准的品牌电线;2、PVC 线管、底盒及配件为建设部推荐的名优产品。
最新6-装配操作工艺规范(初稿)
6-装配操作工艺规范(初稿)管理制度★装配操作工艺规范(试行)TD.03.006.01.2016年月日发布限公司技术部目录1.目的 (3)2.适用范围 (3)3.术语 (3)4.引用文件 (3)5.职责 (3)6.管理内容和规定 (3)7.业务/管理流程 (10)8.附则 (11)9.附件 (11)附加说明 (12)1.目的为提高我公司的装配质量并使装配这个重要的环节得到有效控制,特制定本操作规范。
2.适用范围本操作规范适用于组件装配、部件装配及总装配的全过程。
3.术语无4.引用文件无5.职责6.1 装配前的准备工作6.1.1 研究和熟悉产品装配图纸及技术要求,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工艺要求及与产品有关的标准规定进行装配。
6.1.2 按工艺规程和装配过程的实际需要,准备好工艺装备、设备和装配工具。
6.1.3 备齐零部件、标准件,产品零部件(包括外购、外协件)必须具有检验合格证方能进行装配。
6.1.4 零件在装配前必须清理干净,不得有毛刺、飞边、氧化皮、锈蚀、切屑、砂粒、灰尘和油污等,并符合相应清洁度要求。
6.1.5 配作表面必须按有关规定进行加工,加工后应清理干净。
6.1.6 除有特殊要求外,在装配前,零件的尖角和锐边必须倒钝。
6.1.7 用修配法装配的零件,修整后的主要配合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或工艺规定。
6.1.8 装配过程中零件不得磕碰、划伤和锈蚀。
6.1.9 油漆未干的零部件不得进行装配。
6.2 装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6.2.1 待装零部件应符合图纸及技术要求,经检查不合格的零部件不准装配,外协件必须有合格证,回用件必须经有关部门签字,方可装配。
6.2.2 装配过程中新用设备和工艺装备应注意爱护,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排除,保证工装及设备的完好率。
6.2.3 装配过程中,必须认真做好零件的清理和清洗工作。
6.2.4 待装的零部件必须整齐的摆放在工位器具上,不准堆放,加工表面不许与地面及毛坯面直接接触,防止磕碰、划伤。
施工工艺规程最新版
施工工艺规程最新版施工工艺规程最新版引言:施工工艺规程是指在施工过程中,为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指导原则。
随着社会发展和建筑行业的进步,施工工艺规程也需要不断更新和改进,以适应新的技术和发展趋势。
本文将详细介绍施工工艺规程最新版的内容和重要性。
一、施工工艺规程最新版的内容1. 工期计划与管理:制定项目施工的时间计划和工期要求,明确各项工作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以便合理组织施工流程,确保工程按时完成。
2. 施工现场布置与管理:规定施工现场的布置要求,包括安装临时设施、施工道路、简易办公室等,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效率。
3. 材料管理与质量控制:明确各项材料的进场验收标准和使用要求,规定材料的储存和运输方式,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材料质量和施工质量的控制。
4. 隐蔽工程验收与质量控制:规定施工工艺中的隐蔽工程验收要求和验收标准,确保施工质量不留遗憾。
5. 施工工艺与操作要求:明确各个施工工艺的操作要求和技术规范,包括基础施工、结构施工、装饰施工等,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操作无误。
6. 安全与环保要求:强调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规定各项安全管理措施和环保要求,防止施工事故和对环境的污染。
7. 质量验评与监督:规定质量验评与监督的程序与要求,包括质量检验和验收、质量监督和检测等,保证工程质量达到规定标准。
二、施工工艺规程最新版的重要性1. 提高施工质量:施工工艺规程最新版明确了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求,保证了工程质量的可控性和稳定性,有效提高了施工质量。
2. 保证施工安全:施工工艺规程最新版注重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制定了一系列安全措施和要求,有效预防了施工事故的发生,保证了施工的安全性。
3. 提高施工效率:施工工艺规程最新版明确了施工工艺和操作要求,避免了施工过程中的不必要纠纷和误操作,提高了施工的效率和施工周期的控制。
4. 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施工工艺规程最新版强调环境保护要求,规定了施工过程中的环境控制措施,减少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新版工艺规程模板
Approvals 审 批Dept. 部门 Occupation职务 Name 姓名Signature 签名Date 日期Issued by 制定人 XXXXXXXXXXXXReviewed by 审核人 MD 制造部 经理或助理XXXXReviewed by 审核人 RMD 新药与市场部经理或助理XXXXReviewed by 审核人 工程部经理或助理XXXXReviewed by 审核人 物控部经理或助理Reviewed by 审核人 QA 质量管理部 经理或助理XXXXApproved by 批准人 GMO 总经理室副总经理 (生产副总)XXXX1 目的建立XXXX(产品名称)工艺规程,保证工艺控制和工艺步骤严格的按规定执行。
2 范围适用于XXXXX(产品名称)的生产过程和中间控制。
3 职责制造部、新药与市场部、质量管理部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4制定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XXXX 年修订)第XXXX 条、第XXXX 条~第XXXX 条 中国药典(XXXX 年修订)第XXXX 条、第XXXX 条~第XXXX 条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标准YBH5 程序5.1 工艺流程及环境区域划分十万级洁净区非洁净区中间产品检验成品检验原辅料外包装外包装材料内包装材料成品经检验合格入库生产车间XXXX车间生产工序操作间房间号洁净级别温湿度及压差设备名称固定资产编号辅料处理湿法制粒间XXXX 十万级温湿度:XX℃~XX℃相对压差:XX%~XX%热风循环烘箱HG称量配料称量配料间(1)XXXX 十万级温湿度:≤XX℃相对压差:≤XX%热风循环烘箱N/A外包外包装XXXX 三十万级5.2 产品名称、剂型、规格产品名称:盐酸贝那普利胶囊商品名:XXXX剂型:胶囊剂规格:XXXX性状:本品为硬胶囊,内容物为白色至类白色颗粒和粉末。
药品批准文号:国药准字XXXXXX有效期:XX个月内包装形式:铝塑包装规格:X粒/盒、XX粒/盒、XX粒/盒、XX粒/盒、XX粒/盒5.3 处方序号原辅料名称申报处方生产处方XXXX粒处方量(g)XXXXXXXX粒处方量(kg)1 主药XX.XX XX.XX2 辅料A XX.XX XX.XX3 辅料B XX.XX XX.XX4 辅料C XX.XX XX.XX5.4 产品的法定质量标准和内控标准项目国家标准内控标准性状本品为硬胶囊,内容物为白色至类白色颗粒和粉末鉴别高效液相色谱法供试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与盐酸贝那普利对照品峰的保留时间保持一致氯化物鉴别应呈正反应检查溶出度限度为标示量的80% 限度为标示量的85%含量均匀度A+1.80S≤15.0,应符合规定A+1.80S≤13.0,应符合规定有关物质供试品溶液的色谱图中单个最大杂质的峰面积不得过对照溶液的主峰面积1倍(1.0%),各杂质峰面积之和不得超过对照溶液主峰面积的2倍(2. 0%)微生物限度细菌数不得过1000个/g;霉菌和酵母菌数不得过100个/g;大肠埃希菌不得检出细菌数不得过500个/g;霉菌和酵母菌数不得过50个/g;大肠埃希菌不得检出含量测定含盐酸贝那普利(C24H28CLN2O5·HCl)应为标示量的90.0%~110.0%含盐酸贝那普利(C24H28CLN2 O5·HCl)应为标示量的92.0%~108.0%5.4.1 原辅料、中间产品质量标准5.4.2 原辅料质量标准:XXXXXX质量标准见:QS/AFP012、QS/RM033XXXXXX质量标准见:QS/AM082XXXXXX质量标准见:QS/AM036XXXXXX质量标准见:QS/AM0685.4.3 包装材料质量标准:QS/PM0405.4.4中间产品质量标准:QS/SP052检验项目质量指标M1(混粉)M2(素囊)性状外观白色至类白色粉末本品为硬胶囊剂,内容物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或颗粒检查溶出度---限度为85%,应符合规定干燥失重小于1.5%(现场控制)---含量均匀度---A+1.80S≤13.0,应符合规定含量测定 5.25%~5.80%---5.4.5 成品内控标准见:QS/FP0415.5 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XX万粒/批)5.5.1 混粉制造5.5.1.1 辅料处理:称取取辅料A XX.XXkg、辅料B XX.XXkg,分别放入烘箱,温度控制XX±X℃干燥约XX小时至两种辅料的干燥失重在X.XX%以下,备用。
工艺技术规定
工艺技术规定工艺技术规定一、总则本工艺技术规定的制定目的是为了规范生产过程,提高产品质量,确保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本规定适用于我公司生产车间内的各种产品制造过程。
二、设备要求1. 生产车间内的设备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
2. 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具备相应的技能和知识,并且持证上岗。
3. 对于使用电气设备的工序,必须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确保设备的电气绝缘状况良好。
三、原材料管理1. 所有原材料必须符合相关国家标准,且必须经过验收合格方可使用。
2. 原材料的存放必须干燥、防尘、防潮,并且分类存放。
四、生产过程控制1. 生产过程中必须进行全程记录,包括每道工序的工艺参数、检验结果等。
记录必须真实、准确,并保存至少一年。
2. 工艺参数的设定必须符合产品的设计要求,并且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实时监控,确保产品质量稳定。
3. 生产过程中如有异常情况或发生事故,必须及时报告相关负责人,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和防止再次发生。
五、质量控制1. 生产过程中必须进行各道工序的检验,确保每个工序的质量符合要求。
2. 对于每批产品,必须进行全检,确保产品的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3. 对于不合格产品,必须进行分类处理,并追溯到问题的根源,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同类问题再次发生。
六、安全防护1. 生产车间必须配备相应的安全设施,如灭火器、紧急疏散通道等,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2. 所有员工必须佩戴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等。
3. 对于有危险因素的工序,必须进行安全培训,并且设立相应的安全警示标志。
七、环境保护1.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必须进行分类和妥善处理,确保环境污染的最小化。
2. 生产车间内必须有相应的通风设施,确保空气质量符合相关要求。
八、违规处理对于不遵守本工艺技术规定的人员,将按照公司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包括停工整顿、警告、罚款甚至解聘处理,以确保工艺规定的有效实施。
本工艺技术规定自颁布之日起执行,如有需要修改或补充,将由相关部门负责,并及时通知到各部门和人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工艺技术规程定稿丛式井钻井工艺技术规程1 范围本规程规定了丛式井组施工的设计主要原则、丛式井轨迹控制中防碰等施工的工艺技术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丛式井施工作业。
制定本规程的目的在于规范丛式井和老区调整井的钻井施工作业,防止密集井网井眼轨迹相碰,达到安全施工丛式井组的目的。
2 井组的设计井组设计除按SY/T 5505的规定执行外,还应考虑以下因素。
2.1 井组的布置2.1.1 井场尽可能选择在地质构造的低部位,确保井眼轨迹满足从低部位打向高部位的地质要求,以有利于定向施工和轨迹控制。
2.1.2 井组尽量安排在双靶点井的靶点延长线上。
两口以上双靶点的井组,井场布置在各井靶点连线的延长线交汇处,或交汇处附近。
多靶点井和单靶点井组成的井组应以满足多靶点井为前提,适当考虑单靶点井的施工难度来确定井组位置。
2.1.3 对于井组中的双靶点井,应根据钻井造斜技术能力钻达双靶点确定的井斜所必须的靶前位移来确定井场位置。
2.1.4 井组安排应考虑道路和优化井眼轨迹的需要,多靶点井应考虑靶前位移对施工的影响。
在此前提下,按井组钻井总进尺最少来确定井组地面位置。
2.2 井组中各井井眼轨迹的组合原则2.2.1 应避免井组中的井眼轨迹在空间交叉。
2.2.2 井组中各井的水平位移应长短结合,以便于错开造斜点。
2.2.3 井组可布置成直线型、L型、矩型等。
塔式井架的井口原则上采用直线型排列,急于投采的油井,可采用L型井组组合。
2.2.4 井口距一般取3~5m。
2.3 井组的施工顺序2.3.1 丛式井总体设计时,应对各井排列施工顺序,建议先钻水平位移大、造斜点浅的井,后钻水平位移小、造斜点深的井和直井。
2.3.2 大门方向的确定应以井组中按顺序施工的各井防碰间距最大为原则。
在此条件下,为利于井架整拖和避免井眼轨迹的二维或三维绕障,大门方向应指向后实施井。
2.4 井身结构设计要求井身结构除按SY/T5431的规定执行外,井组中各井的表层套管下深应错开20m以上。
3 轨道防碰设计井眼轨道的设计方法除按SY/T5949的规定执行外,同时考虑下列因素3.1 造斜点的选择3.1.1 造斜点应选择在比较稳定、可钻性较好的地层。
3.1.2 井组中相邻两井的造斜点应错开50m以上。
3.1.3 井组中,邻井之间的直井段尽可能短。
3.1.4 选择造斜点应保证最大井斜角不小于15°。
3.2 井组轨道防碰设计空间安全距离要求,斜井段设计轨道的空间最小距离要求:垂深2000m以内不小于30m,垂深大于2000m不小于40m。
3.3 剖面类型选择剖面类型优先选择三段制。
4 最近空间距离的搜索推荐采用三维扫描技术[见附录A(提示的附录)]搜索最近空间距离,也可用平面扫描等技术搜索最近空间距离。
5 丛式井组防碰施工技术要求5.1 测斜要求5.1.1 测斜仪器可采用单点和多点测斜仪或陀螺测斜仪、MWD或有线随钻测斜仪。
5.1.2 直井段的单点测斜间距不大于100m;直井段超过300m测多点,点距不大于30m。
5.1.3 丛式井的第一口井直井段保持每200米间隔井段监测,必须保证多点数据准确,为同台其它井的防碰工作做好基础。
如果井眼向整拖方向发展,应采取吊打措施。
5.1.4 从第二口井开始,采用陀螺全井测量直井段。
5.1.5 普通定向井造斜、降斜井段和稳斜井段的测斜间距不大于30m;水平井造斜、降斜井段和稳斜井段的测斜间距不大于10m;防碰、绕障井段的测斜间距不大于30m,必要时加密测点。
5.2 现场施工5.2.1 认真阅读从式井设计书,熟悉设计书中各井的施工次序、造斜点的位置、整拖方向和单井设计方位,确定施工的整体方案,并根据设计书写出可能出现危险的施工预案。
5.2.1 控制直井段与邻井的距离不小于2m。
如果出现井斜、位移超标,可采用降斜、纠斜等措施。
5.2.2 直井段用小钻压、高转速、大钟摆钻具组合钻进。
必须保证多点监测数据准确,为同台其它井的防碰工作做好基础。
如果井眼向整拖方向发展,应采取吊打措施。
5.2.3 从第二口开始直井段钻进时,及时提醒钻井队值班司钻和泥浆工,密切观察,如有蹩跳现象或震动筛有水泥返出等显示时立即停钻。
如果是因为前期施工井眼引起的问题,可考虑采用陀螺侧钻作业,在侧钻作业前必须对施工的直井段全井陀螺测量。
5.2.4 根据测斜数据及时计算、绘出单井设计与实钻轨迹投影图,并绘出防碰井与邻井在同一坐标系下井眼轨迹水平投影叠加图。
5.2.5 每测一点都要扫描、搜索出正钻井与邻井的最近空间距离,预测出井眼轨迹的发展趋势以及与邻井是否有“相碰”的危险。
做出施工预案,并及时对施工井队进行技术交底,根据结果(书面)提示施工井队危险井段施工时注意防碰。
如果实际施工时确实已经存在防碰危险(如出现磁干扰现象、扫描距离比较近等)或者已经出现碰套管问题,则进行绕障作业或者填井绕障作业。
5.2.6 两井轨迹水平投影叠加图交叉点的垂直井深差大于30m。
5.2.7 两井最近距离在安全区域内,可采用常规的增斜、稳斜和降斜钻具组合,进行轨迹控制。
5.2.8 防碰、绕障井段用造斜工具来控制井眼轨迹。
5.2.9 防碰井段按柱状靶施工,控制轨迹在安全圆柱靶内穿行。
6 作业要求丛式井施工中,如果施工的是定向井,则按《定向井钻井工艺技术规程》执行,如果施工的是水平井,则按《水平井钻井工艺技术规程》执行。
7 附则7.1 涉及设备操作问题的,执行“三大规程”中相关的设备操作规程。
7.2 涉及作业安全问题的,执行“三大规程”中相关的作业安全规程。
7.3 本规程未尽事宜,按有关标准和规章制度的规定执行。
7.4 本规程自从发布之日起执行。
定向井钻井工艺技术规程1 范围本规程规定了定向井施工的技术准备、资料准备、轨迹控制、技术措施、资料整理等的工艺技术要求。
本规程适应于普通定向井施工。
2 技术准备2.1 接受任务:定向队接生产管理部定向井施工通知单,到研究所资料室领取钻井设计书。
2.2 详细阅读钻井设计,地质设计部分重点了解地质分层、岩性提示、复杂情况提示、产层位置和储层展布、防碰井情况等。
若有防碰井,向定向队值班干部汇报,通知研究所资料室,借阅防碰资料。
工程设计中重点了解井型、井身结构、设计造斜率、靶区形状、施工难点、重点提示、技术安全提示、测量要求等。
2.3 查阅本地区定向井的施工资料,了解所在地区施工井的注意事项。
2.4 施工人员到达现场,跟井队有关人员核对井型、井号、井眼尺寸以及井身剖面相关数据(如造斜点、造斜率、靶区半径等),根据设计情况提醒井队准备相应的工具,并向井队做技术交底。
2.5 核对井场周围的防碰井,做防碰扫描。
若防碰井与设计不符合时,及时向公司汇报,重新制定防碰措施。
2.6 检查并确认多点杆件配套齐全,重点查看有无密封圈,杆件是否弯曲。
2.7 检查并确认定向接头尺寸与设计井眼尺寸相匹配。
2.8 带生产管理部上井通知单,到仪器设备管理中心领取仪器。
按《YSS电子单多点测斜仪操作规程》中的仪器测试步骤进行测试。
3 资料准备3.1 钻井设计、防碰资料、HSE体系文件、安全监督反馈表、施工日报表和施工技术措施、施工信息反馈表及技术标准及相关应急预案。
3.2 计算机及资料计算软件,打印纸、坐标图纸等。
4 技术交底4.1 钻井设计数据、施工工序等。
4.2 施工中各环节的注意事项。
4.3 落实施工中所需各种钻具和工具是否已准备好,如:无磁钻具、动力钻具、配合接头、加重钻杆等,若设计方位角位于90°或270°左右30°的范围内,井斜角超过30°时,无磁钻铤的长度不小于15m。
5 直井段测量及计算5.1 直井段钻具结构采用塔式钻具或大钟摆钻具组合等防斜钻具,采用小钻压钻进。
5.2 监测:井深在500m为第一个监测点,以后每隔300—400m井段进行一次监测。
发现井斜超标时及时采取措施,并测多点以检查直井段的偏移情况,同时向公司汇报。
具体可根据《井身质量》企业标准来执行,若设计有特殊要求则按照设计执行。
5.3 多点测量5.3.1 有下列情况者不投测:悬重不正常、泵压不正常、井下不正常、设备不正常。
5.3.2 投测前的检查:杆件底部减震器、杆件丝扣、台阶、密封圈、悬挂胶棒应齐全完好,杆件外筒无弯曲变形。
5.3.3 投测多点5.3.3.1 仪器设置:按《YSS电子单多点测斜仪操作规程》中的设置步骤进行。
5.3.3.2 组装仪器:拨一下双向开关,启动仪器并装入外筒,上紧杆件并用管钳紧扣,防止仪器进泥浆。
5.3.3.3 投入钻杆,预计仪器到底后,钻具静止2min,起钻,同时记录每柱钻具的坐吊卡静止时间,计算每柱钻具的测量井深。
5.3.3.4 起钻完,盖好井口,先取出仪器,后卸钻头。
5.3.3.5 取多点数据:按《YSS电子单多点测斜仪操作规程》中的步骤进行。
5.3.3.6 直井段有磁干扰情况的,应使用陀螺测斜仪进行测量。
5.4 直井段数据处理5.4.1 直井段完成后必须投测多点。
5.4.2 测量数据的处理以井斜角等于或大于0.25°的点开始计算。
5.4.3 计算时,对井斜方位角要用地磁偏角加以修正。
5.4.4 计算时,井口的井斜方位角要用下一点的井斜方位角计算5.4.5 计算时,井斜角为零的点的井斜方位角要用下一点的井斜方位角来计算。
5.4.6 测量间隔不超过30m。
5.4.7 测量数据处理一律按曲率半径法(圆柱螺旋线法),用计算机进行计算并打印。
5.4.8 根据设计对井身轨迹剖面进行修正。
6 增斜段施工6.1 施工前准备6.1.1 在定向施工前,画出轨迹控制图,如果有防碰井,要画防碰图。
6.1.2 坚持以下情况不定向:井底不干净不定向、井眼不畅通不定向、井下有复杂情况不定向、动力钻具试运转和测量仪器不正常不定向。
6.1.3 检查定向弯接头或直接头的丝扣是否完好、定向键是否牢固、内外方向是否一致。
6.1.4 有磁干扰的情况,应使用陀螺测斜仪进行定向测量。
6.2 下施工技术措施6.2.1 以书面方式下技术措施,内容包括:钻具结构、钻进参数、钻进措施、注意问题、特殊要求等。
6.2.2 根据设计造斜率选择相匹配的弯壳体度数马达,常用的钻具结构如下:钻头+动力钻具+定向接头+无磁钻铤(MWD)+加重钻杆+钻杆。
根据施工地区情况要求确定是否下入单向阀,若设计方位角位于90°或270°左右30°的范围内,井斜角超过30°时,无磁钻铤的长度不小于15m。
6.2.3 按施工技术措施在钻台指挥现场操作人员配钻具,按标准扭矩上紧钻具丝扣,配合测量施工人员丈量好动力钻具的弯曲方向与定向仪器高边的角差,反复对照,准确无误后记录角度差。
6.2.4 将角差及相关地磁参数输入MWD工作机中,进行动力钻具及仪器的浅层实验,待一切浅试正常后下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