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术高中语文
高二语文选修唐宋散文选读课件心术
在当代社会,心术的重要性依然不言而喻。诚信、仁爱、忠诚、廉洁等品质仍然 是评价一个人品德的重要标准。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心术的内涵也在不断扩 展和深化,如公正、平等、宽容等品质也被纳入到心术的范畴中。
现实意义
提倡和践行良好的心术,对于个人而言,有助于提高个人修养和品德水平,赢得 他人的尊重和信任;对于社会而言,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促进社会的和 谐与进步。因此,心术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为代表的唐宋八大家,对后世影响深远
。
代表人物及其作品介绍
韩愈
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代表作有《师说》、《进学解 》等,其散文气势磅礴、逻辑严密,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
欧阳修
宋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代表作有《醉翁亭记》、《秋 声赋》等,其散文平易自然、委婉曲折,具有极高的艺术 成就。
对后世文学的启示与影响
唐宋散文不仅在当时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后世文学家都从唐宋散文 中汲取营养,寻求创作灵感。
对文化传承的贡献
唐宋散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具有重要意义。通 过阅读和学习唐宋散文,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和内涵。
03
心术内涵及价值体现
心术概念阐释与内涵探讨
心术定义
心术是指人的内心世界、思想意 识及其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在 唐宋散文中,心术往往与道德品 质、修养境界密切相关。
内涵探讨
唐宋散文中心术的内涵包括诚信 、仁爱、忠诚、廉洁等方面。这 些品质既是当时社会所倡导的, 也是个人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术在唐宋时期社会地位及影响
文章概述与主题思想
高中语文第五单元第18课心术课件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蚜
)
而不故养士其皆心委己,一而.战听而命.胜((
) )
使之狎而.堕其中 (
)
答案:连词,表转折,却 连词,表顺承 连词,表 并列 连词,表修饰
一、内容梳理
论论““将兵””((““为凡将兵之上道义,”当)先治心”) 论“战”(“凡战之道”,有四养) 论战时为将之道(“智而严”)士则应“愚” 心术论战时用兵之道:知彼——举例论证 论战时用兵之道:知己(“知理、知势、知节”) 论运用长短之术(避实击虚和暴短阴长的辩证 思考) 论善用兵之道(“无所顾”“有所恃”)
第六段重点词句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或说出用法
1.不足以辱.吾技.也(
)
2.夫然后可以支.大利大患(
)
答案:1.辱:玷污 技:本领 2.支:经得起
二、翻译文中重点句子 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所以一忍可以抵御百勇,一静可以控制百动。
第五段重点词句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或说出用法
1.凡兵之动,知敌之主.(
)
2.则百万之师可以坐缚.(
)
答案:1.主:君主 2.缚:捆绑
二、翻译文中重点句子 彼固有所侮而动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邓艾本来就对刘禅轻慢,所以才出兵于危险之 地。
第四段重点词句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或说出用法
1.故士皆委.己.而听命(
)
2.夫安.得不愚(
)
答案:1.委己:委屈自己,指主动献身 2.安:怎么
二、翻译文中重点句子 故士皆委己而听命,夫安得不愚?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所以战士们都把自身完全交出来听从命令,怎 么能不愚昧呢?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 苏洵《心术》原文及翻译
苏洵《心术》原文及翻译原文: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
非一动之为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
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谨烽燧,严斥堠(hòu),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丰犒而优游之,所以养其力;小胜益急,小挫益厉,所以养其气;用人不尽其所欲为,所以养其心.故士常蓄其怒、怀其欲而不尽。
怒不尽则有余勇,欲不尽则有余贪.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不养其心,一战而胜,不可用矣.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
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听命,夫安得不愚?夫惟士愚,而后可与之皆死。
凡兵之动,知敌之主,知敌之将,而后可以动于险。
邓艾縋(zhuì)兵于蜀中,非刘禅之庸,则百万之师可以坐缚,彼固有所侮而动也.故古之贤将,能以兵尝敌,而又以敌自尝,故去就可以决。
凡主将之道,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知势而后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
知理而不屈,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见小利不动,见小患不避.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夫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
夫惟养技而自爱者,无敌于天下.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兵有长短,敌我一也。
敢问:“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我校;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曰:“吾之长短,吾抗而暴(pú)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
此用长短之术也。
”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
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
尺箠当猛虎,愤呼而操击;徒手遇蜥蜴,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
知此者,可以将矣。
袒裼而案剑,则乌获不敢逼;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
故善用兵者以形固。
夫能以形固,则力有余矣。
译文:作为将领的原则,应当首先修养心性。
2019-2020版高中语文第五单元第18课心术文本助读(含解析)
第18课心术国家富强之道,在于用兵,兵者谋定而后动。
自孙子创兵家以来,各将相谋士纷纷以民富国强为己任,深思兵法谋略,智于用计,巧于用兵,勇于用将。
苏洵以强兵为己任,面对国家积贫积弱的不利局面,无论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他都痛心疾首,念之急切,思之至深,呕心沥血,多提佳策。
知识链接一、作者简介苏洵(1009—1066),字明允,自号老泉(苏洵家有老人泉,梅尧臣曾为之作诗,故自号),眉州眉山(现在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
据说27岁才发愤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
苏洵精于古文写作,尤长于策论,主张“言必中当世之过”。
为文见解精辟,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明快酣畅,纵横捭阖,雄奇遒劲,很有战国纵横家的风度。
后人因其子苏轼、苏辙都以文学闻名,故称他为“老苏”,并将他们父子三人合称“三苏”,均列入唐宋散文八大家。
苏洵著有《嘉祐集》十五卷。
二、背景资料北宋建立之后,鉴于唐末藩镇割据和五代军人干政,于是解除地方节度使的权力,严令将帅不得专兵,致使军队战斗力衰弱,加之社会矛盾尖锐、政治腐败,便造成外交上的极端软弱,对不断进犯东北、西北边境的契丹、西夏一直采取妥协退让、屈辱求和的政策。
到苏洵生活的年代,北宋统治者为求苟安,每年要向契丹纳银二十万两、绢三十万匹,向西夏纳银十万两、绢十万匹、茶三万斤。
其结果,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
针对这种情况,作者忧国忧时,为当时的军事将领提出文中的建议。
文白对照为将之道,当先治心。
泰山崩于前而作为将军的道理,应当先治理他的心。
泰山倒塌在前面,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面色不变,麋鹿在身边突然出现,眼睛不眨一下,这样之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可以制服各种利害关系,可以对付敌人。
为:作,作为。
道:道理。
当:应当。
崩于前:倒塌在前面。
兴:突然出现。
瞬:目动,眨眼。
制:控制。
待:对待。
凡兵上义。
不义,虽利勿动。
高中语文5-2心术课件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允,号老泉。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
年间,其文得欧阳修举荐,一时公卿士 大夫争相传诵,文名因而大盛。与其子
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列入唐宋八大
家。有《嘉祐集》传世,代表作有《权 书》《衡论》《六国论》等。
2.写作背景 北宋中期,国势日衰,民族矛盾十分严重,来自西夏、 契丹的侵略气焰日益嚣张。为求苟安,宋每年都得向契 丹、西夏纳币输帛,结果,极大地削弱了国力,带来了
不凡。如“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麇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怒不尽则有余勇,欲不尽则有余贪”,“一忍可以支百 勇,一静可以制百动”,这些排偶句,不仅音韵铿锵,气 势不凡,也是极富哲理的句子。
写作迁移
【角度】 排偶句的运用 题目:尝试运用骈文的排偶句和长短句,写一段抒情性文 字,200字左右。
【示例】 走进语文世界。 你将惊叹于 “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北国雪景,流连于“春 来江水绿如蓝”的南国水乡。 你将与李白一起在月夜飞渡镜湖,梦游天姥,感受洞天石
5.文白对照
结构图示
兵 战 养士 战时为将之道 论 知彼 战时用兵之道 审势 知己 运用长短之术―→出奇 善用兵之道―→守备
将― →治心
主旨归纳
本文讲将领的心理修养,制下御敌之道,以及运思、机权
之术,涉及战争中诸多重要问题,以其朴素辩证法思想的
有所侮而动也 确实 彼固 . (4)固 故善用兵者以形固 . 牢固
麋鹿兴于左而 目不瞬 连词,表转折,却 . 不养其心,一战而 胜 连词,表顺承 .
3.词类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危险处。 ①而后可以动于险 : __________________ . 长处和短处。 ②此用长短 之术也:__________________ ..
粤教版普通高中语文选修2第五单元基本阅读《心术》一等奖优秀课件
参考译文 作为将领的原则,应当首先修养心性。必须做到 泰山在眼前崩塌而面不改色,麋鹿在身边奔突而不眨 眼睛,然后才能够控制利害因素,才可以对付敌人。 军事崇尚正义。如果不合乎正义,即使有利可图 也不要行动。并非一动就有危害,而是因为后来将有 不能应付的事情发生。只有正义能够激愤士气,用正 义激愤士气,就可以投入一切战斗。 作战的措施大致是:当战争尚未发生的时候,要 积蓄财力;当战争即将发生的时候,要培养战斗力; 当战争已经打起来的时候,要培养士气;当战争已经 取得胜利的时候,就要修养心性。小心谨慎地设置报 警的烽火,严格认真地在边境巡逻放哨,使农民无所 顾忌,安心耕种,这就是积蓄财力的做法。
本段作者使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先从反面论证:“不
义,虽利勿动。非一动之为利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 也。”(如果不合乎正义,即使有利可图也不要行动。并非
用丰盛的酒食等物慰劳战士,让他们悠闲自在,养精蓄 锐,这就是培养战斗力的做法。取得小的胜利,要使战 士感到更加紧迫;受到小的挫折,要让战士得到更大的 激励,这就是培养士气的做法。使用战士要注意不让他 们完全实现自己的欲望,这就是修养心性的做法。所以 战士们常常积蓄着怒气,心中怀有欲望却不能完全实现。 怒气没有消除干净就有余勇可贾,欲望没有完全实现就 将继续追求,所以即使吞并了天下,战士也不厌恶打仗。 这就是黄帝的军队经历了七十次战斗也不懈怠的原因。 如果不修养心性,战士们打了一次胜仗后就不能继续作 战了。 将领要聪明而严厉,战士要愚昧。聪明就不可预 测,严厉就不可冒犯,所以战士们都把自身完全交出来 听从命令,怎么能不愚昧呢?惟其战士愚昧,然后才能 跟他们一道舍生忘死。
写作背景 北宋中期,国势日衰,民族矛盾十分严 重,来自西夏、契丹的侵略气焰日益嚣张。 为求苟安,宋每年都得向契丹、西夏纳币输 帛,结果,极大地削弱了国力,带来了无穷 的祸患。针对这种情况,苏洵花了很大精力 研究古今兵法和战例,《权书》十篇就是他 系统研究战略战术问题的军事专著,本文是 其中一篇。
「精品」高中语文第五单元第18课《心术》课件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精品资料
“所”和“以”连用,文言文中常用:
1 表原因,如“亲贤臣,远小人,此先 汉所以兴隆也”
2 表手段和目的,如“吾所以侍侯生者 备矣”
(二)实词
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兴:突然出现
然后可以制厉害,可以待敌 制:控 制
第二题
• 《心术》采用了分析推导的论说方式, 《六国论》采用了事实论证的方法。 《心术》每一段都有一个中心句,有相 对的独立性又彼此有机结合。《六国论》 开门见山,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 点,紧接着以历史事实为据,深入分析。
第四题
A.谨:使……;严:使……严格 B.贤:有才能的 C.智:有智慧的;严:严格 D.险:险要之处 E.老:以……为老
• 知道这个道理的,就可以带兵打仗了。
袒裼(xī)而案剑,则乌获不敢逼;冠胄衣甲,据
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故善用兵者以形固。 夫能以形固,则力有余矣。
• 如果袒胸露臂,紧握着剑柄,那么, 即使是乌获那样的勇士也不敢逼近; 如果披戴着盔甲,抱着武器睡觉,那 么,小孩也可以拉弓射箭,把他杀死。
• 所以,善于用兵的人,能够利用各种 条件来保存自己的力量,而那些能够 保存自己力量的人,他的力量是用之 不尽的。
• 三国时,魏国邓艾翻山越岭,用绳子把士兵吊下悬 崖峭壁去偷袭蜀国,如果不是后主刘禅昏庸无能, 即使有百万大军,也可能要束手就擒。而邓艾确实 是摸透了蜀国上下的情况,觉得蜀军不足畏惧,才 敢采取如此大胆的行动的。
• 所以,古代贤能的将领,能够用自己有限的兵力, 去试探敌方的虚实,又能够根据敌方的强弱,来准 确地估价自己的力量,因此对自己的行动作出准确 的判断。
正音
糜(mí)鹿
谨烽燧(suì)
பைடு நூலகம்
严斥堠(hòu) 丰犒(kào)
2016春高中语文 第18课《心术》课件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父
章
子
八
三
大
词
家
客
“北宋高文名父子,南州胜迹古祠堂”, 以大文豪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故居 地闻名于世的三苏祠,位于四川省眉山市 城西,北至成都70公里,南距乐山、峨眉 60公里,是成乐旅游线上著名的人文旅游 景点。三苏祠原为5亩小庭院,元代改宅为 祠,明末毁于兵火。清康熙四年(1665), 眉州知州赵蕙芽为推崇文化,祭祀先贤, 凝聚人心,于上任的第3年在原址摹拟重建 了三苏祠。经过历代增修扩建,今天的三 苏祠已成为占地86亩的四川著名的古典园 林。
导入新课
《三字经》里面有这样几句话“苏老泉,二十 七,始发奋,读书籍”,说的是苏老泉这个人二 十七岁才发愤读书。那么,苏老泉是谁呢?
苏洵
心术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逐步培养阅读浅易文 言文的能力;学习本文长短排偶句综合运用的 战国纵横家文风。
2、多诵多读,了解苏洵政论文的文风,整体 感知文中的思想内容,赏析文中的艺术特 色。
证思考) 8、论善用兵之道(“无所顾”、“有所恃”)
思考探究一 P75
明确:各自然段的中心句都是文段的第一句。 各自然段之间的关系:
A治心(首段) — 养士(二、三、四段)— 审势(五 、六段)— 出奇(七段)— 守备 (八段)
B先解决思想意识问题,再注重具体现与结果。
朗读课文 自主学习,明确重点词语 逐段 疏通文意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 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 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 以待敌。
做将领的方法,是应当先加强内心修养 的锻炼,即使是泰山崩倒在眼前,也面 不变色;麋鹿突然从身旁跑过,也目不 转睛。只有这样,然后才能够掌握战争 情势变化的利弊,才能正确地对付敌人。
粤教版-语文-高二-《心术》作品赏析
《心术》作品赏析“心术”一词,含义较复杂。
《管子》有《心术》篇,以虚静之说讲养心治国之道。
苏洵《心术》,讲将领的心理修养,制下待敌之道,以及运思、机权之术。
文章首先论“将”:“为将之道,当先治心”。
治心,就是心理修养。
作者认为,主将的心理品质最重的有二:第一,超人的镇定,临大事而不乱。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第二,极度的沉静,能有效地排除一切干扰,“糜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能如此,就能把握利害得失,能够抵御敌人。
孙子讲将的修养有“智、信、仁、勇、严”(《孙子兵法·计篇》),苏询也讲智与严,这些属于智能与品德修养,但他认为镇定和沉静的心理素质更为重要。
这就是“大将风度。
”其次论“兵”:“凡兵上义”。
上义就是崇尚正义,“不义,虽利勿动”,把正义性作为军事行动的准则,如非义举,那就“胜有所不取,败有所不避”(《项籍》)。
尚义之说,自占而有,但苏询并非重复迁阔之论,他是义利统一论者,认为“义利、利义相为用,天下运诸掌矣”(《利者义之和论》)。
他是从利的目的出发提出尚义原则的,因为背义逐利的战争只能获一时之利,最终将弄到“不可措手足”的地步,那就大不利了。
依义而行,则可尽天下之大利。
因为“惟义可以怒士”,要以“义”来激励士兵,“十以义怒,可以兴战”,正义之帅将无敌于天下。
再次论“战”:“凡战之道”有四养:“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
四养之说,显然有“讥时之弊”的意义。
宋王朝积贫积弱,原因很多,而下能“使耕者无所顾忌”,兵冗而供给贫乏,用人“赏数而加于无功”(《衡论·审势》),都是重要原因。
他提出的四养的办法正是:“谨烽燧,严斥堠,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丰犒而优游之,所以养其力;小胜益急,小挫益厉,所以养其气;用人不尽其所欲为,所以养其心”。
这四养中,最重要的是“养心”——培养和保持士兵积极的心理状态、高昂的战斗意志。
“用人不尽其所欲为”,暗合了管理学适最刺激、不断刺激的理论。
高中语文粤教选修之《唐宋散文选读》第五单元第18课:《心术》课
高中语文粤教选修之《唐宋散文选读》第五单元第
18 课:《心术》课
心术苏洵解题心术:1 、居心(多指坏的)。
如“心术不正”
2、心计、计谋
本文讲将领的心理修养,制下御敌之道,以及运思、机权之术,全文都是围绕着为将的心术发挥,故题作《心术》。
写作背景
北宋中期,国势日弱,民族矛盾十分严重,来自西夏、契丹的侵略气焰日益昌狂。
为求苟安,宋每年都得向契丹、西夏纳币输帛,结果,极大地削弱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
针对这种情况,苏洵花了很大精力研究古今兵法和战例,《权书》十篇就是他系统研究战略战术问题的军事专着,本文是其中一篇。
①糜(mí)鹿
③谨烽燧(suì)严斥堠(hòu)丰犒(kào)蓄(xù)其怒⑤缒(zhuì)兵于穴中⑥知势则不沮(jǔ)⑦使之狎(xiá)而堕其中
⑧蜥(xī)蜴(yì)尺箠(chuí)
有所恃(shì)袒裼(tǎnxī)
冠胄(zhòu)衣(yì)甲
据兵而寝(qǐn)正音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
非一动之为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
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yù)百战。
粤教版语文选修第18课《心术》ppt课件1
第三段:论战——凡战之道,有四养
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
养其气,既胜养其心。谨烽燧,严斥堠,使耕者
无所顾忌,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养其财;丰犒而优游之,所以养
其力;小胜益急,小挫益厉,所以养其气;用人
不尽其所欲为,所以养其心。故士常蓄其怒、怀 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
而兵不殆也。不养其心,一战而胜,不可用矣。
第五段:论战时用兵之道——知彼
凡兵之动,知敌之主,知敌之将,而后可以动于险。
邓艾縋兵于蜀中,非刘禅之庸,则百万之师可以坐缚,
彼固有所侮而动也。故古之贤将,能以兵尝敌,而又
以敌自尝,故去就可以决。
大凡出动军队,要了解敌方主帅的情况,然后才可 以出兵于危险的地方。魏将邓艾用绳子把士兵吊下悬崖 峭壁去偷袭蜀国,如果不是后主刘禅昏庸无能,即使有 百万大军,也可能束手就擒。而邓艾本来就对刘禅轻慢, 所以才敢采取如此大胆的行动的。所以,古代贤能的将 领,能够用自己有限的兵力,去试探敌方的虚实,又能 够根据敌方的反应,来衡量自己,这样就可以决定自己 的行动了。
写作背景
宋王朝在同辽和西夏的关系上, 一直软弱无能,苟且偷安,因此苏 洵的忧国之心,甚于忧民。他花了 很大精力研究古今兵法和战例, 《权书》十篇就是他系统研究战略 战术问题的军事专著,本文是其中 的一篇。
糜(mí)鹿 谨烽燧(suì) 严斥堠(hòu) 丰犒(kào) 蓄(xù)其怒 蜥(xī)蜴(yì) 使之狎(xiá)而堕其中 缒(zhuì)兵于穴中 知势则不沮(jǔ) 尺箠(chuí) 据兵而寝(qǐn) 冠胄(zhàu)衣甲 有所恃(shì)
善于用兵的人,应该使士兵无所顾忌而有所依靠。无所顾忌, 就能知道战死是不值得可惜的;有所依靠,就会知道不至于一定 战败。握一尺长的鞭子,面对猛虎,敢于奋力大喊而挥鞭击打; 可是,空手遇到蜥蜴,也会吓得变了脸色而却步不前。这是人之 常情。知道这个道理的,就可以带兵了。如果袒胸露臂,紧握着 剑柄,那么,即使是乌获那样的勇士也不敢逼近;如果头戴着盔, 身穿铠甲,靠着武器睡觉,那么,小孩也可以弯弓射杀了。所以, 善于用兵的人,能够利用各种条件来巩固自己的力量;能够凭借 形势来巩固自己力量的人,威力是无穷的。
新理念新讲义高中语文教案 心术
《心术》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积累文言基础知识,翻译全文。
过程与方法:感知文章的思想内容,能够与《六国论》进行比较阅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苏洵的军事思想,并把它融入到日常生活的待人处事中去;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基础知识,翻译全文。
教学难点:感知文章的思想内容,能够与《六国论》进行比较阅读。
教学方法:自读、讲析、比较。
教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语】《三字经》里面有这样几句话“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说的是苏老泉这个人二十七岁才发愤读书。
那么,苏老泉是谁呢?【作者介绍】苏洵,字明允,号老泉,北宋时眉州眉山(现在的四川眉山县)人,著名散文家。
二十七岁才发愤为学,经过刻苦努力,下笔顷刻数千言。
宋仁宗赵祯嘉祐年间他和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到了宋代都城汴京。
当时任翰林学士的欧阳修,把苏洵的廿二篇文章,其中《机策》二篇、《权书》十篇、《衡论》十篇,推荐给朝廷。
宰相韩琦也推荐他作官,时名扬京师。
后来苏洵把文章汇编成集就叫做《嘉祐集》。
苏洵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合称“唐宋八大家”。
苏洵与其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
苏洵的散文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纵横恣肆,具有雄辩地说服力。
其文章语言古朴简劲、凝练隽永;但有时又能铺陈排比,尤善作形象生动的比喻。
苏洵的论文,见解精辟。
他提倡学习古文,强调文章要“得乎吾心”,写“胸中之言”;主张文章应“有为而作”,“言必中当世之过”。
【写作背景】北宋建国以后,鉴于唐末藩镇割据,五代军人乱政,因而实行中央专制集权制度,解除地方节度使的权力,派遣文臣做地方官,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由皇帝直接控制禁军,将地方的政权、财权、军权都收归中央。
为了防范武将军权过重,严令将帅不得专兵,甚至外出作战,也必须按皇帝颁发的阵图行事。
将官经常轮换,兵不识将,将不识兵,致使军队没有战斗力。
【高中语文】心术ppt精品课件9
故称他为“老苏”,将父子三人合称“三苏”,并列 入唐宋散文八大家
苏老泉,二十七, 始发奋,读书籍 。 ——《三字经》
千 古 文 章 八 大 家
一 门 父 子 三 词 客
写作背景
宋王朝在同辽和西夏的关系上,一直软
弱无能,苟且偷安,因此苏洵的忧国之 心,甚于忧民。他花了很大精力研究古 今兵法和战例,《权书》十篇就是他系 统研究战略战术问题的军事专著,本文 是其中的一篇。
5.下列各组句子加点字意义和用法正确的一项是(A ) ①彼固有所侮而动也 ②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 ③为将之道,当先治心 ④尺棰当猛虎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 相同 C.①和②不同, 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 ④不同 6.下列各组句子加点字意义和用法正确的一项是( D ) ① 兵有长短,敌我一也 ②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③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 ④郑人有且置履者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 ④相同 C.①和②不同, 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 ④不同
心 术
解题
心术:1 居心(多指坏的)。如
“心术不正” 2 心计、计谋
本文讲将领的心理修养,制下御敌之道,
以及运思、机权之术,全文都是围绕着 为将的心术发挥,故题作《心术》。
作者简介
苏洵(1009—1066),字明允,自号老泉,北宋眉州
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著名散文家。据说27岁才发愤 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遂通六经、百家之 说。下笔顷刻数千言。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带领 儿子苏轼、苏辙到汴京(现在河南开封),以所著文章 22篇(《几策》二篇、《权书》十篇、《衡论》十篇) 谒见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很赏识这些文章,认 为可以与贾谊、刘向的文章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 荐他。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人竞相模仿。 因此,苏洵将自己的文集命名为《嘉祐集》
高中语文 第18课 心术 课件
14 鸿门宴
学习目标
走近作品
基础练习
整体感知
课文图解
1.(1)了解司马迁与《史记》;(2)掌握“举”“谢”等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了解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
2.掌握在斗争中刻画人物的写作手法。 3.了解司马迁对项羽悲剧性格的揭示,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在其政治、军 事生涯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学习目标
走近作品
基础练习
整体感知
课文图解
1.连线作者 司马迁(约前145或前135—?),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著名 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继父职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辩护,入狱遭宫刑。 后发愤著书,著成《史记》流传后世。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述了我国上自黄帝,下至汉武 帝太初年间,大约3000年间的历史。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 传70篇,书8篇,年表10篇,共526500字。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 表记历史上重大事件,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 用,并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配合和补充而形成严谨完整的体系,完成了新型 历史著作体制——“纪传体”的创造,从而达到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 一家之言”的目的。《史记》不但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还具有很高的文学 价值,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写作迁移
角度 排偶句的运用 题目:尝试运用骈文的排偶句和长短句,写一段抒情性文字,200字左右。 示例 走进语文世界。 你将惊叹于“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北国雪景,流连于“春来江水绿如蓝” 的南国水乡。 你将与李白一起在月夜飞渡镜湖,梦游天姥,感受洞天石扉訇然中开的气 势,欣赏仙人聚会的盛况,仰视诗人扬眉挺胸不事权贵的伟岸身姿!
四、“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该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 法?好处是什么? 提示 这句话运用夸张和对偶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将领要沉着冷静。 色,脸色。意指镇静沉着,在突发事变前毫不惊慌失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凡兵上义通,”“不尚 义,虽利勿动。非一动 之为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 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 战。
曰:“吾之所短,吾抗而暴(pù)之,
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 使之狎而堕其中。此用长短之术也。”
回答是:“我方的短处,我故意地把它 公开暴露出来,使敌方疑惑而退却;
我方的长处,我只是在暗中培养锻炼, 并时时加以显示,使敌方司空见惯、麻 痹大意而堕入我们的圈套。
这便是运用长处和短处的方法。”
第二题
《心术》采用了分析推导的论说方式, 《六国论》采用了事实论证的方法。《心 术》每一段都有一个中心句,有相对的独 立性又彼此有机结合。《六国论》开门见 山,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紧接 着以历史事实为据,深入分析。
第四题
A.谨:使……;严:使……严格 B.贤:有才能的 C.智:有智慧的;严:严格 D.险:险要之处 E.老:以……为老
课文结构
1、论“将”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 2、论“兵”(“凡兵上义”) 3、论“战”(“凡战之道”,有四养) 4、论战时为将之道(“智而严”)士则应“愚” 5、论战时用兵之道:知彼——举例论证 6、论战时用兵之道:知己(“知理、知势、知
节”) 7、论运用长短之术(避实击虚和暴短阴长的辩
证思考) 8、论善用兵之道(“无所顾”、“有所恃”)
思考探究一 P75
明确:各自然段的中心句都是文段的第一句。 各自然段之间的关系:
A治心(首段) — 养士(二、三、四段)— 审势(五 、六段)— 出奇(七段)— 守备 (八段)
B先解决思想意识问题,再注重具体的战术和 安排;先提出将帅所需的素养与条件,再论述 士兵的表现与结果。
见小利不动,见小患不避。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 夫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夫惟养技而自爱者,无敌于天下。 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看见小利,不轻举妄动;见到小患,不惶恐回 避。
因为,小利小患,不值得自己去施展本领。 只有做到这一步,然后,才可以去对付大利大
患。 只有善于培养锻炼自己的作战能力,而又不轻
苏洵
心术
写作背景
宋王朝在同辽和西夏的关系上,一 直软弱无能,苟且偷安,因此苏洵 的忧国之心,甚于忧民。他花了很 大精力研究古今兵法和战例,《权 书》十篇就是他系统研究战略战术 问题的军事专著,本文是其中的一 篇。
正音
糜()鹿
谨烽燧()
严斥堠() 丰犒()
蓄()其怒 蜥()蜴()
使之狎()而堕其中
斗志旺盛,就会有无穷的勇气;欲望没有满足, 就会有不尽的贪心。
因此,即使兼并了天下,士兵们也不会厌恶战 争,这就是为什么黄帝经历了七十多场战争而 士兵却仍然不懈怠的原因。
不保养心志,即使打胜了一场战争,这支军队 也不能再用了。
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智则不可测,严则不 可犯,故士皆委己而听命,夫安得不愚?夫惟士 愚,而后可与之皆死。
精华赏读
1、文章切实讲理,以理服人,以朴素辩证法思想 的光辉,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如:战争中的“义” 和“利”的关系;战争与财、力、心、气的关系; 战争的阴长和暴短的关系等。另外,文章还阐述 了智与愚,理和势,忍和勇 ,静和动,尝敌和自 尝等众多双方因素的关系。
2、文章的语格十分鲜明。
起语多用“凡”字 ,使行文理直气壮;
谨烽燧,严斥堠(hòu),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 丰犒而优游之,所以养其力;小胜益急,小挫益厉,所 以养其气;用人不尽其所欲为,所以养其心。
通“励”
谨慎作好烽燧报警,严格进行侦察探望,使种 田的人没有什么顾忌,如此来积存财力;
给予士兵优厚的犒赏,使他们得到足够的休整, 如此来使士兵保持他们的战斗力;
知道这个道理的,就可以带兵打仗了。
袒裼(xī)而案剑,则乌获不敢逼;冠胄衣甲,据兵而
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故善用兵者以形固。夫能 以形固,则力有余矣。
如果袒胸露臂,紧握着剑柄,那么,即 使是乌获那样的勇士也不敢逼近;如果 披戴着盔甲,抱着武器睡觉,那么,小 孩也可以拉弓射箭,把他杀死。
所以,善于用兵的人,能够利用各种条 件来保存自己的力量,而那些能够保存 自己力量的人,他的力量是用之不尽的。
打了小的胜仗,要更振作精神,受到小的挫折, 要更给予激励,以此来保持士气;
用人时不要满足他的所有要求,以此来保持他 的斗志。
故士常蓄其怒、怀其欲而不尽。怒不尽则有余勇,欲不 尽则有余贪。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 七十战而兵不殆也。不养其心,一战而胜,不可用矣。
通“怠”
因此,让士兵经常保持旺盛的斗志,有所希求 而没有完全得到满足。
举妄动,才能无敌于天下。 因此,忍耐一次,可以准备上百次的勇敢行为;
冷静一下,可以制止上百次的轻举妄动。
兵有长短,敌我一也。敢问:“吾之所长,吾出而 用之,彼将不与我校;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 将强与吾角,奈何?” 通“较”
军队各有长处和短处,这在敌我双 方都是一样的。
有人问:“如果我方的长处,我拿 出来使用它,可是敌方将领不和我 较量;我方的短处,我掩盖搁置起 来,可是敌方将领一定要和我较量, 那将怎么办呢?”
大凡出兵打仗,要了解对方主帅和将领的情况,然后才 可以采取那些冒险的活动。
三国时,魏国邓艾翻山越岭,用绳子把士兵吊下悬崖峭 壁去偷袭蜀国,如果不是后主刘禅昏庸无能,即使有百 万大军,也可能要束手就擒。而邓艾确实是摸透了蜀国 上下的情况,觉得蜀军不足畏惧,才敢采取如此大胆的 行动的。
所以,古代贤能的将领,能够用自己有限的兵力,去试 探敌方的虚实,又能够根据敌方的强弱,来准确地估价 自己的力量,因此对自己的行动作出准确的判断。
有所恃(shì)
解题
心术:1 居心(多指坏的)。
如 “心术不正”
2 心计、计谋
本文讲将领的心理修养,制下御敌 之道,以及运思、机权之术,全文
都是围绕着为将的心术发挥,故题 作《心术》。
朗读课文 自主学习,明确重点词语 逐段 疏通文意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 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 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凡是用兵打仗,要崇尚正义,不合乎正义,即便 有利,也不轻举妄动。这不是因为轻举妄动会 决定胜败利害,而是因为这样做终有一天会给 自己造成十分被动的局面。只有正义,才能激 怒战士,而战士一旦为正义所激怒,才可以使 之百战而不殆。
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 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 胜养其心。
大凡战争的道理是:还没有发生战争, 要积蓄储备好财力物力;将要发生战 争,要培养战斗力;已经发生战争, 就要保持士气;战争已经战胜,要保 持将士的斗志。
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 惜;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尺箠当猛虎,愤呼而操击; 徒手遇蜥蜴,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知此者,可以将矣。
善于用兵的人,应该使士兵无所顾忌而有所凭 仗。
无所顾忌,就能知道战死是不值得可惜的;有 所凭仗,就会知道不至于会战败的。
手中即使只有尺把长的木棍,遇见猛虎,也可 以大喊一声,拿起木棍去击打它;可是,如果 空着两手,即使遇到蜥蜴,也会吓得变了脸色 而却步不前。这是人之常情。
小结
这是一篇军事论文。作者从将帅的自我 修养,即培养智谋胆略说起,谈到只有正 义的战争才能激发士气,只有善于备战养 兵才能保证百战百胜,只有知己知彼,善 于把握战机,因势利导,才能取得战争的 胜利。文章分别从几个方面阐述了战争的 战略思想,具有一定的见解。但所谓“士 欲愚”的权术思想,则反映了作者的阶级 和时代的局限性,文章每节自成段落,各 有中心,又有着内在的联系,逻辑很严密。
转接多“然后” “而后”、“故” ,语气果断斩截;
排比和对偶句有十几处之多,音韵铿锵,气势不凡。如: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怒不 尽则有余勇,欲不尽则有余贪“;” 一忍可以支百勇, 一静可以制百动”
缒()兵于穴中
冠胄()衣甲 有所恃
()
正音
糜(mí)鹿
谨烽燧(suì)
严斥堠(hòu) 丰犒(kào)
蓄(xù)其怒 蜥(xī)蜴(yì)
使之狎(xiá)而堕其中
缒(zhuì)兵于穴中
知势则不沮(jǔ) 尺箠(chuí)
据兵而寝(qǐn) 冠胄(zhàu)衣甲
凡是做将领的,应该足智多谋而又号令 严明;凡是做士兵的,应该愚鲁无知, (只懂得遵循将令)。
智慧,则他人无法揣度你的意图;严明, 则士兵不敢违犯你的将令。因此,如果 让士兵都跟随将领听从命令,如何能够 不愚鲁无知呢?
只有士兵愚鲁无知,才能够同将领去拼 死。
凡兵之动,知敌之主,知敌之将,而后可以动于险。邓艾 縋(zhuì)兵于蜀中,非刘禅之庸,则百万之师可以坐缚, 彼固有所侮而动也。故古之贤将,能以兵尝敌,而又以敌 自尝,故去就可以决。
凡主将之道,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知势而 后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知理而 不屈,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
大凡担任主将,都是通晓事理而后 才可以兴兵;了解情势以后才可以 交战;
懂得节制约束而后才可以指挥战争。 通晓事理就不至于屈服,了解敌我 双方的情势就不会沮丧,懂得节制 约束就不会陷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