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膜分离法工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合集下载

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最佳可行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

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最佳可行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

附件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导则XXXX-200X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最佳可行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Best Available Techniques Directive for Treatment and Disposal of Sludge from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XXXX-XX-XX 发布XXXX-XX-XX 实施国家环境保护部发布目录前言 (1)1、最佳可行技术(BAT)的定义及作用 (2)2、BAT的确定原则 (3)3、适用范围 (3)第一章概述 (4)1.1 污泥的特性及危害 (4)1.1.1 污泥的特性 (4)1.1.2 污泥对环境的危害 (5)1.2污泥处理处置工艺 (6)1.2.1污泥处理过程涉及的污染问题 (6)1.2.2 污泥处置技术 (8)第二章污泥预处理及辅助设施管理 (10)2.1 污水预处理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 (10)2.2 污泥产生及计量 (11)2.2.1 污泥处理产生量和计量 (11)2.2.2 污泥的计量 (13)2.3 污水预处理工艺介绍 (14)2.3.1 污泥浓缩 (14)2.3.2 污泥脱水 (14)2.4 污泥预处理工艺物料及能源消耗 (15)2.5 污泥预处理过程主要的污染物 (15)2.6污染控制技术 (16)2.7 污泥预处理环境管理实践 (17)2.7.1 工艺流程 (17)2.7.2 环境控制 (17)2.8 污泥脱水新技术 (18)第三章污泥消化技术 (19)3.1 厌氧消化流程及产污环节 (19)3.2 厌氧消化工艺及能耗和污染物排放 (19)3.2.1厌氧消化工艺 (19)3.3 确定BAT时需考虑的内容 (22)3.3.1中温厌氧消化技术 (22)3.3.2 综合利用技术 (22)3.3.3 末端技术 (23)3.4 污泥消化可行技术 (25)3.4.1技术适用范围 (25)3.4.2 环境管理 (25)3.5 污泥消化新技术 (25)第四章污泥发酵技术 (26)4.1 好氧发酵基本流程及产污环节 (26)4.2好氧发酵工艺及能耗和污染物排放 (26)4.2.1 污泥好氧发酵工艺 (26)4.2.2能耗及主要污染物 (29)4.3确定BAT时需考虑的内容 (30)4.3.1 污泥发酵技术 (30)4.3.2臭气污染控制技术 (32)4.3.3 废水污染控制技术 (33)4.3.4 发酵中重金属的控制 (33)4.5 污泥发酵可行技术 (33)4.5.1可行技术 (33)4.5.2 环境管理 (34)4.6 污泥发酵新技术 (35)第五章污泥土地利用技术 (36)5.1 污泥土地利用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 (36)5.2 污泥土地利用方式及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36)5.2.1污泥土地利用方式 (36)5.2.2能耗及污染物排放 (36)5.3确定BAT时需考虑的内容 (38)5.3.1 污泥的运输与贮存 (38)5.3.2 污泥施用方法 (38)5.3.3 污染物限值 (39)5.4 污泥土地利用可行技术 (40)5.4.1 污泥土地利用指标要求 (40)5.4.2 环境管理 (41)5.5 污泥土地利用新技术 (41)第六章污泥焚烧技术 (42)6.1 污泥焚烧工艺流程与产污环节 (42)6.2 污泥焚烧工艺及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42)6.2.1污泥焚烧工艺 (42)6.2.2排放和消耗水平 (42)6.3 确定BAT时需考虑的内容 (44)6.3.1干化技术 (44)6.3.2焚烧技术 (45)6.3.3烟气净化技术 (46)6.3.4飞灰处理技术 (50)6.4 污泥焚烧可行技术 (50)6.4.1可行技术 (50)6.4.2环境管理 (51)6.5 污泥焚烧新技术 (52)6.5.1与生活垃圾(MSW)混合焚烧 (52)6.5.2利用现有工业用炉焚烧污泥 (52)6.5.3 火电厂混合焚烧发电工艺 (52)6.5.4 喷雾干燥+回转式焚烧炉 (53)第七章污泥处理处置最佳可行技术选择 (53)7.1 污泥处理、处置最佳可行技术选择原则 (53)7.2 污泥处理最佳可行技术 (54)7.2.1 污泥消化最佳可行技术 (54)7.2.2 污泥发酵最佳可行技术 (58)7.3 污泥处置最佳可行技术 (61)7.3.1 污泥土地利用最佳可行技术 (61)7.3.2 污泥焚烧最佳可行技术 (64)第八章结论说明和建议 (67)前言为进一步增强环境管理决策的科学性,提升环境保护技术和产业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保障作用,有效提高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以及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为防止污水处理厂产生污泥造成的二次污染,进一步强化污水处理厂解决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和环境要求制定本导则。

HJ 579-2010 膜分离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HJ 579-2010 膜分离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H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 579-2010膜分离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Membrane Separation Processin wastewater treatment本电子版为发布稿。

请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

2010-10-12 批准 2011-01-01 实施环境保护部发布目 次目 次 (I)前 言 (II)1适用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设计水质与膜单元适宜性 (2)5 预处理 (3)6 膜分离法污水处理系统设计 (4)7 系统安装与调试 (8)8 工程验收 (9)9 运行管理 (10)附录A(资料性附录)原水分析表 (11)附录B(资料性附录)系统设计资料 (12)附录C(资料性附录)膜元件污染与化学清洗 (13)前 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规范膜分离法污水处理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防治环境污染,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膜分离法污水处理工程的设计参数、系统安装与调试、工程验收、运行管理以及预处理、后处理工艺的选择。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江西金达莱环保研发中心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10年10月12日批准。

本标准自2011年1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膜分离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膜分离法污水处理工程的设计参数、系统安装与调试、工程验收、运行管理,以及预处理、后处理工艺的选择。

本标准适用于以膜分离法进行污水处理及深度处理回用的工程,可作为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设施设计与施工、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及建成后运行与管理的技术依据。

本标准所指膜分离法为:微滤、超滤、纳滤及反渗透膜分离技术。

《膜生物反应器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精)

《膜生物反应器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精)

附件五:膜生物反应器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膜生物反应器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编制组 2010年目次1 任务来源 . (1)2 标准制定必要性 . (1)3 主要工作过程 . (1)4 国内外相关标准研究 . (2)5 同类工程现状调研 . (4)6 主要技术内容及说明 . (8)7 标准实施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技术分析 (13)8 标准实施建议 . (14)1 任务来源2008年, 环境保护部下达了《关于开展 2008年度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项目工作的通知》(环办函(200844号 ,其中提出了制定《污水好氧生物处理工程技术规范—膜生物反应器法》 (项目编号 369号行业标准的任务。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承担该标准的编制工作。

参编单位有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水污染治理委员会、江西金达莱环保研发中心有限公司、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惠州雄越保环科技有限公司。

2 标准制定必要性环境保护标准化是我国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发展战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环境工程服务技术标准体系和环境技术评估体系,是当前加快环境保护标准化步伐的重要任务。

对于提升我国环境工程服务业的国际竞争能力,规范环境工程服务业市场,保证环境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质量,为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工程服务技术标准包括工程类技术标准和产品类技术标准两个大类,是环境工程立项、科研、招投标、设计、建设施工、验收、运行全过程服务的技术依据。

在工程类技术标准方面,目前只有行业管理部门制定了20余项与城市污水、垃圾等相关的工程建设设计规范,整体上我国环境服务业领域标准化工作仍是薄弱环节。

膜生物反应器工艺在我国城镇污水和有机工业废水处理工程实践中已得到广泛应用。

但是尚缺乏可操作性的技术标准,指导膜生物反应器法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与运行。

由于缺乏标准的规范与指导, 无论是工程建设还是设施运行管理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 影响了污水处理设施充分发挥效能。

污水处理工程膜分离法技术规范

污水处理工程膜分离法技术规范

污水处理工程膜分离法技术规范1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膜分离法污水处理工程的设计参数、系统安装与调试、工程验收、运行管理,以及预处理、后处理工艺的选择。

本标准适用于以膜分离法进行污水处理及深度处理回用的工程,可作为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设施设计与施工、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及建成后运行与管理的技术依据。

本标准所指膜分离法为:微滤、超滤、纳滤及反渗透膜分离技术。

本标准不适用于以膜生物反应器法和荷电膜进行污水处理及回用的膜分离工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50235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T 985 气焊、手工电弧焊及气体保护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与尺寸GB/T 1804 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GB/T 3797 电器设备第1 部分:装有电子器件的电控设备GB/T 5226.1 机械安全机械电器设备第1 部分:通用技术条件GB/T 12469焊接质量保证钢熔化焊接头的要求和缺陷分级GB/T 19249反渗透水处理设备GB/T 20103膜分离技术术语HJ/T 270 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反渗透水处理装置JB/T 2932 水处理设备技术条件HG 20520 玻璃钢/聚氯乙稀(FRP/PVC)复合管道设计规定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13 号]3.术语和定义《膜分离技术术语》GB/T 20103 规定的术语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膜分离法以压力为驱动力,以膜为过滤介质,实现溶剂与溶质分离的方法。

3.2 膜降解指膜被氧化或水解造成膜性能下降的过程。

3.4 膜结垢指盐类的浓度超过其溶度积在膜面上的沉淀。

4 设计水质与膜单元适宜性4.1 进水水质要求4000-717-999 4.1.1 在设计膜系统时,应符合进水要求,选择合适的膜元件。

4.1.2 内压式中空纤维微滤、超滤系统进水,水质要求可参考表1。

《污水膜分离法工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污水膜分离法工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指以压力为推动力,以膜为过滤介质,进行溶剂与溶质分离的过程。 3.14 结垢 scaling
指部分盐类的浓度超过其溶度积在膜面上的沉淀,例如碳酸钙、硫酸钡、硫酸钙、硫酸
2
锶、氟化钙和磷酸钙等。 3.15 淤泥密度指数 silt density index,SDI(缩写)
指由堵塞 0.45µm 微孔滤膜的速率所计算得出的、表征水中细微悬浮固体物含量的指数。 3.16 浊度 turbidity
4
机物,对单价阴离子盐溶液的脱除率低于高价阴离子盐溶液。一般用于去除地表水的有机物 和色度,脱除井水的硬度及放射性镭,部分去除溶解性盐,浓缩食品以及分离药品中的有用 物质等。 4.2.4 反渗透 适宜于截留溶解性盐及分子量大于 100 Daltons 的有机物,仅允许水分子透过,醋酸纤 维素反渗透膜脱盐率大于 95%,反渗透复合膜脱盐率大于 98%。广泛用于海水及苦咸水淡化, 锅炉给水、工业纯水及电子级超纯水制备,废水处理及特种分离等过程。 5 预处理 5.1 一般规定 5.1.1 为防止膜降解和膜堵塞,保证膜分离过程的正常进行,须对进水中的悬浮固体、微溶 盐、微生物、氧化剂、有机物等污染物进行预处理。 5.1.2 预处理的方法可以采用物理法或化学法。 5.1.3 预处理的深度取决于膜材料、膜组件的结构、原水水质、产水的质量要求及回收率。 以能满足各种膜过程进水水质要求为准。 5.1.4 膜分离运行的 pH 值极限范围:微滤/超滤系统 2~10;纳滤/反渗透系统:聚酰胺复合 膜为 2~11;醋酸纤维素膜为 4~8。 5.1.5 进水温度范围:5℃~45℃。当 pH>10 时,最高运行温度为 35℃。 5.2 微滤/超滤的预处理 5.2.1 去除悬浮固体的预处理 5.2.1.1 原水悬浮物、胶体物质<50mg/L 时,可直接采用介质过滤或在管道加入絮凝剂。 5.2.1.2 絮凝—助凝。原水悬浮物、胶体物质>50mg/L 时,应采用混凝沉淀-过滤。去除原 水中的小颗粒悬浮物和胶体。絮凝剂宜用碱式氯化铝(PAC),不宜用聚丙烯酰胺(PAM)、三氯 化铁(FeCl3·6H20)。 5.2.1.3 介质过滤。浊度小于 70NTU 的原水,宜采用多介质过滤,除去颗粒、悬浮物和胶体。 5.2.1.4 精密过滤。微滤/超滤之前应安装精度为 10µm 的滤芯过滤器。 5.2.2 去除微生物的预处理 5.2.2.1 宜在混凝沉淀之前投加氧化剂次氯酸钠(NaClO) 。 5.2.3 去除氧化剂的预处理 5.2.3.1 采用活性炭吸附或在精密过滤器之前添加还原剂亚硫酸氢钠(NaHSO3)。 5.2.4.当原水中油脂较多时,应先破乳,除去浮油,再按常规程序处理。 5.3 纳滤/反渗透的预处理 5.3.1 防止膜化学损伤的预处理 5.3.1.1 脱除氧化剂。采用活性炭吸附或在进水中添加还原剂亚硫酸氢钠(NaHSO3)去除余氯或

HJ 579-2010 膜分离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HJ 579-2010 膜分离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H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 579-2010膜分离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Membrane Separation Processin wastewater treatment本电子版为发布稿。

请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

2010-10-12 批准 2011-01-01 实施环境保护部发布目 次目 次 (I)前 言 (II)1适用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设计水质与膜单元适宜性 (2)5 预处理 (3)6 膜分离法污水处理系统设计 (4)7 系统安装与调试 (8)8 工程验收 (9)9 运行管理 (10)附录A(资料性附录)原水分析表 (11)附录B(资料性附录)系统设计资料 (12)附录C(资料性附录)膜元件污染与化学清洗 (13)前 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规范膜分离法污水处理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防治环境污染,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膜分离法污水处理工程的设计参数、系统安装与调试、工程验收、运行管理以及预处理、后处理工艺的选择。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江西金达莱环保研发中心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10年10月12日批准。

本标准自2011年1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膜分离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膜分离法污水处理工程的设计参数、系统安装与调试、工程验收、运行管理,以及预处理、后处理工艺的选择。

本标准适用于以膜分离法进行污水处理及深度处理回用的工程,可作为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设施设计与施工、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及建成后运行与管理的技术依据。

本标准所指膜分离法为:微滤、超滤、纳滤及反渗透膜分离技术。

污水处理过程中的膜分离技术

污水处理过程中的膜分离技术

PART 05
结论
膜分离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重要地位
高效分离
膜分离技术能够高效地分离污水中的悬浮物、溶解物和胶体,实 现污水的净化。
节能环保
膜分离技术采用物理方法,相比传统化学方法,具有节能环保的 优势。
广泛应用
膜分离技术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污水处理,包括工业废水、生活污 水等。
提高膜分离技术处理效果的措施与建议
2023 WORK SUMMARY
污水处理过程中的膜 分离技术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3
REPORTING
目录
• 膜分离技术概述 • 膜分离技术的工作流程 • 膜分离技术的优势与局限性 • 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 结论
PART 01
膜分离技术概述
膜分离技术的定义与原理
定义
膜分离技术是一种以选择性透过膜为 分离介质,利用膜两侧的浓度差、压 力差等为推动力,实现物质分离、纯 化、浓缩和富集的方法。
去除大颗粒杂质
通过物理方法去除污水中的大颗粒杂质,如悬浮 物、泥沙等,以保护膜组件不受损害。
调节pH值
根据膜材料的性能要求,调节污水的pH值,以适 应不同膜材料的耐受范围。
降低有机物浓度
通过化学或生物方法降低污水中的有机物浓度, 防止有机物在膜表面沉积。
膜组件的选取与安装
01
02
03
选择合适的膜材料
PART 04
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某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膜生物反应器(MBR)应用
总结词
高效、节能、环保
详细描述
膜生物反应器(MBR)是一种将膜分离技术与生物处理技术相结合的新型污水处理工艺。在某城市污水处理厂的 应用中,MBR技术显著提高了污水处理的效率和出水水质,减少了能耗和化学药剂的使用,同时实现了污泥减量 ,减轻了二次污染。

污水处理中的膜分离技术

污水处理中的膜分离技术

污水处理中的膜分离技术1. 背景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和维护公共健康的重要环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污水处理需求不断增加,对污水处理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膜分离技术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污水处理技术,已经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中的膜分离技术2. 膜分离技术概述膜分离技术是利用特定形状和孔径的膜材料,根据分子大小、亲疏水性等特性,将混合物中的组分进行分离的一种技术膜分离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占地面积小、分离效率高、能耗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食品工业、生物医药等领域3. 膜分离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3.1 微滤(MF)微滤是一种孔径在0.1~10μm的膜分离技术,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物、细菌和部分病毒微滤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将微滤膜应用于污水处理过程中,用于预处理或深度处理;另一种是将微滤膜与其他污水处理技术相结合,形成组合工艺,提高污水处理效果3.2 超滤(UF)超滤是一种孔径在0.01~1μm的膜分离技术,能够去除水中的蛋白质、多糖、微生物等大分子物质超滤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一是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降低污水中的COD;二是回收污水中的有用物质,如蛋白质、生物酶等3.3 纳滤(NF)纳滤是一种孔径在0.01~0.1μm的膜分离技术,具有部分离子交换的功能,能够去除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等纳滤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主要有:去除污水中的有害物质,降低污水中的硬度,回收污水中的有用物质等3.4 反渗透(RO)反渗透是一种孔径小于0.1μm的膜分离技术,能够去除水中的几乎所有离子、有机物和微粒反渗透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深度处理污水,达到饮用水的标准;回收污水中的有用物质,如淡水、盐等4. 膜分离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优势和挑战4.1 优势膜分离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高效分离:膜分离技术能够高效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等污染物2.操作简便:膜分离设备操作简便,易于实现自动化控制3.占地面积小:膜分离技术具有较高的处理能力,占地面积相对较小4.能耗低:膜分离技术通常具有较低的能耗,有利于节能减排5.适应性强:膜分离技术适用于各种水质,具有一定的抗污染能力4.2 挑战膜分离技术在污水处理中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1.膜污染:膜污染会导致膜通量下降,影响污水处理效果2.膜材料成本:高性能膜材料成本较高,会增加污水处理成本3.膜清洗和更换:膜清洗和更换需要定期进行,增加运维成本4.废水处理:膜分离技术产生的废水需要进一步处理,以满足环保要求5. 结论膜分离技术在污水处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我国污水处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需针对膜污染、成本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不断提高膜分离技术的性能和可靠性,以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同时,可通过优化膜材料、提高膜结构设计等方面,降低污水处理成本,实现膜分离技术的广泛应用污水处理中的膜生物反应器技术1. 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量逐年增加,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污水处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而膜生物反应器(MBR)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具有高效、环保、可持续等特点,已经成为我国污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中的膜生物反应器技术2. 膜生物反应器技术概述膜生物反应器技术是将膜分离技术与生物处理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污水处理技术在膜生物反应器中,生物反应器内的微生物通过代谢作用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同时膜分离技术对生物反应器内的混合液进行固液分离,实现对污水的深度处理膜生物反应器技术具有高效去除污染物、低污泥产量、易于自动化控制等优点3. 膜生物反应器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3.1 膜生物反应器在难降解有机物处理中的应用难降解有机物是污水处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膜生物反应器技术可以通过高效去除难降解有机物,提高污水的处理效果在膜生物反应器中,生物反应器内的微生物可以通过代谢作用降解污水中的难降解有机物,而膜分离技术则可以有效去除生物反应器内的悬浮物质,从而实现对难降解有机物的深度处理3.2 膜生物反应器在脱氮除磷中的应用氮磷去除是污水处理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膜生物反应器技术可以通过高效去除氮磷,降低污水中的氮磷含量在膜生物反应器中,生物反应器内的微生物可以通过代谢作用将污水中的氮磷转化为生物质,而膜分离技术则可以有效去除生物反应器内的悬浮物质,从而实现对氮磷的高效去除3.3 膜生物反应器在小型污水处理中的应用膜生物反应器技术具有占地面积小、易于自动化控制等优点,非常适合用于小型污水处理在小型污水处理中,膜生物反应器可以实现高效、便捷的污水处理,满足各类小型污水处理需求4. 膜生物反应器技术的优势和挑战4.1 优势膜生物反应器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高效去除污染物:膜生物反应器技术可以高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2.低污泥产量:膜生物反应器技术具有较低的污泥产量,有利于减少污泥处理和处置的成本3.占地面积小:膜生物反应器技术具有较小的占地面积,有利于节省土地资源4.易于自动化控制:膜生物反应器技术具有较高的自动化程度,有利于降低运维成本4.2 挑战膜生物反应器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1.膜污染:膜污染会导致膜通量下降,影响污水处理效果2.膜材料成本:高性能膜材料成本较高,会增加污水处理成本3.膜清洗和更换:膜清洗和更换需要定期进行,增加运维成本4.运行管理:膜生物反应器技术的运行管理需要较高的专业水平,对运维人员的要求较高5. 结论膜生物反应器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具有高效、环保、可持续等特点,在难降解有机物处理、氮磷去除、小型污水处理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需针对膜污染、成本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不断提高膜生物反应器技术的性能和可靠性,以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同时,可通过优化膜材料、提高膜结构设计等方面,降低污水处理成本,实现膜生物反应器技术的广泛应用应用场合1. 难降解有机物处理膜生物反应器技术在处理难降解有机物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如化工、制药、食品加工等行业产生的含有高浓度难降解有机物的废水,传统的生物处理技术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处理效果膜生物反应器通过其特有的生物降解和膜分离功能,能高效去除这些难降解有机物,使废水达到排放标准2. 氮磷去除在水体富营养化日益严重的今天,氮磷去除成为污水处理的重要任务膜生物反应器技术在氮磷去除方面表现优异,适用于需要实现氮磷深度去除的污水处理场合,如饮用水源地的污水处理、自然保护区附近的生活污水处理等3. 小型污水处理由于膜生物反应器技术具有占地面积小、易于自动化控制等优点,非常适合用于小型污水处理,如居民区、学校、医院、度假村等小型生活污水处理场合4. 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膜生物反应器技术在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方面也具有广泛应用,如养殖业废水、食品加工废水等,这些废水含有高浓度有机物,传统的生物处理技术难以承受膜生物反应器能有效处理这类废水,实现高效降解有机物并去除悬浮物注意事项1. 膜污染膜污染是膜生物反应器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常见的问题,可能导致膜通量下降,影响污水处理效果为防止膜污染,应选择合适的膜材料,优化膜结构设计,合理设置运行参数,定期进行膜清洗和更换2. 膜材料成本高性能膜材料成本较高,可能增加污水处理成本在选择膜材料时,应在满足处理效果的前提下,综合考虑膜材料成本、运行成本和维护成本等因素,选择性价比较高的膜材料3. 运行管理膜生物反应器技术的运行管理需要较高的专业水平,对运维人员的要求较高应加强运维人员的培训,确保他们具备专业的操作技能和丰富的运行经验,从而确保膜生物反应器系统的稳定运行4. 系统设计和工程实施在膜生物反应器系统设计和工程实施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实际应用场合的特点,合理确定处理规模、膜面积、膜材料等参数同时,应注意与其他污水处理技术的结合,形成组合工艺,以提高污水处理效果5. 法律法规和环保要求在应用膜生物反应器技术进行污水处理时,应严格遵守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环保要求,确保污水处理达到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切实履行环保责任膜生物反应器技术在难降解有机物处理、氮磷去除、小型污水处理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膜污染、成本、运行管理等问题,通过优化膜材料、提高膜结构设计等方面,降低污水处理成本,实现膜生物反应器技术的广泛应用同时,应遵守法律法规和环保要求,为保护环境和维护公共健康作出贡献。

.《采油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采油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附件三:《采油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采油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编制组项目名称:采油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项目统一编号:1414承担单位: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胜利油田采油工艺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编制组主要成员:燕中凯、井鹏、张煜、李希明、杜春安、汪卫东、刘媛、徐闯、张怀香、张秀霞标准所技术管理负责人:姚芝茂技术处项目管理人:姜宏目 次1 任务来源 (1)2 标准编制的必要性、编制原则和依据 (1)3 主要工作过程 (2)4 国内外相关标准研究 (5)5 同类工程现状调研 (6)6 主要技术内容及说明 (9)7 标准实施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技术分析 (19)8 标准实施建议 (20)1 任务来源2009年环境保护部下达了“关于开展2009年度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项目工作的通知”(环办函〔2009〕 221号),提出了制定《采油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项目编号1414)标准的任务,由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胜利油田采油工艺研究院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共同承担该标准的编制工作。

2 标准编制的必要性、编制原则和依据2.1必要性我国大部分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生产开发过程中产生大量的采出污水,其中大部分污水经处理后作为生产用水,回注地层,用于采油。

但随着油田采出水量的增加,有的油田已超过了注水需求,有一部分富余污水作为废水外排。

采油废水由于含有石油烃类会环境污染,依照相关规定,需要进行达标处理。

目前国内各大油田均建设了采油废水处理设施,但由于设计、运行及管理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导致许多废水治理工程的处理效果并不稳定。

此外,有些废水治理工艺虽然处理效果较好,但存在着工程建设投资大、运行费用高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处理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导致现阶段采油行业废水处理问题始终未能根本解决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采油行业废水治理领域标准规范的缺失,废水治理工程的设计、建设、运行没有完善的标准规范、指导,情况亟待改善。

污水膜分离法工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污水膜分离法工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污水膜分离法工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目 次1 规范编制的来源及意义 (1)1.1任务来源 (1)1.2标准编制的意义 (1)2 制定本标准的原则、方法及技术依据 (1)2.1编制原则 (2)2.2制定标准的工作方法与技术依据 (3)3 主要工作过程 (3)4 膜技术概况及工程实例、经济分析 (4)4.1国内外膜法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4)4.2相关标准、技术政策、指南制订情况 (6)4.3工程案例 (7)5 标准的主要内容说明 (19)5.1污水来源及水质特点 (19)5.2进水指标控制 (19)5.3预处理 (20)5.4污水膜分离系统设计 (25)5.5运行管理与维护 (30)6 与执行现行法律、法规、规章、政策的关系及实施建议 (34)1 标准编制的来源及意义1.1任务来源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于2007 年下达的《国家环境保护标准计划任务书》中,编制《污水油水分离工程技术规范》(项目统一编号:1400)的任务,江西金达莱环保研发中心有限公司作为主编单位承担了该规范的研究及编制工作,参编单位有华中科技大学和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1.2 标准编制的意义环境保护标准化是我国环境保护一项重要发展战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环境保护工程技术规范,是当前加强环境保护标准化步伐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国家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在贯彻法律法规、落实环保规划目标、促进技术进步、优化产业结构、规范管理和执法行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1973 年我国发布第一个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工业“三废”排放标准》起截至2005年底,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已初具规模。

各类现行有效的环境保护标准共计841 项,包括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和环境标准样品标准五类,以及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三级。

各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环境质量状况和环境管理需要,制订和发布了一系列地方环境标准。

医疗机构污水处理工程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

医疗机构污水处理工程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

UD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P GB 5××××– 202×医疗机构污水处理工程技术标准Technical standard for medical orgniazation sewagetreatmentment engineering(征求意见稿)20××-××-××发布20××-××-××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目次1 总则 (1)2 术语、符号 (2)2.1 术语 (2)2.2 符号 (3)3 基本规定 (5)4 水量与水质 (6)4.1 设计水量 (6)4.2 设计水质 (7)5 污水收集 (8)6 特殊医疗污水处理 (10)6.1 放射性污水 (10)6.2 其它污水 (10)7 处理工艺及设施 (12)7.1工艺流程 (12)7.2处理设施 (13)8 消毒 (16)8.1 一般规定 (16)8.2 含氯消毒剂消毒 (16)8.3 臭氧消毒 (17)8.4 紫外线消毒 (18)9污水处理站 (19)9.1一般规定 (19)9.2站址选择 (19)9.3设置要求 (20)10 污泥、废气处理和处置 (22)10.1 污泥处理和处置 (22)10.2 废气收集和处理 (23)11 施工安装 (25)11.1 一般规定 (25)11.2 土建施工 (26)11.3 设备与管道安装 (27)12 调试验收 (29)13 运行管理和安全防护 (31)13.1 运行管理 (31)13.2 监(检)测控制 (32)13.3 安全与应急管理 (32)附录A医疗机构污水处理工程验收划分 (34)附录B医疗机构污水处理工程质量控制资料 (37)附录C 医疗机构污水处理工程调试记录 (40)本标准用词说明 (42)引用标准名录 (43)1 总则1.0.1为规范医疗机构污水处理工程设计、施工、安装、验收、运行维护和管理,达到治理污染、保护环境、安全运行、技术先进和经济实用的目的,制定本标准。

.《医院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医院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附件三:医院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医院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编制组目次1 任务来源 (1)2 标准制定的必要性 (1)3 主要工作过程 (1)4 国内外相关标准研究 (2)5 同类工程现状调研 (3)6 规范的一般性内容说明 (4)7 标准实施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技术分析 (16)8 标准实施建议 (17)9 征求意见处理情况说明 (17)10 技术审查工作情况说明 (17)《医院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编制说明1 任务来源为配合《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的有效实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于2005年下达了《医院污水处理技术规范》编制计划。

该标准的编制单位为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2 标准制定的必要性医院作为病人活动生活比较集中的地方,医院污水来源及成分复杂,含有大量的病原细菌、病毒和化学药剂,具有空间污染、急性传染和潜伏性传染等特征,不有效处理会成为一条疫病扩散的重要途径和严重环境污染源。

根据卫生部2001年统计年报数据,全国15451家县及县以上医院,床位总数为2176154张,按现状医院污水排放量系数估计,其污水排放总量约为160万m3/d。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2003年对全国28个省(区、市)50床以上的医院污水处理的调查,50床以上的医院共计8515家,床位总数为1333109张,有污水处理设施的医院4935家,占总数的58%;被调查8515家医院的污水排放总量为82.34万m3/d,实际处理量为67.95万m3/d,处理率为82%,按现行排放标准达标排放量58.15万m3/d,达标率为70.6%。

2005年北京市环保局对北京市远郊区、县医疗污水和医疗废物现状调查显示:在调查的225家医院中,污水排放总量为319.89万m3/a,达标排放量为196.61万m3/a,总的污水达标率为61.5%。

县级以上医院和二级以上医院污水处理设施比较完善,但仍有的区县处理达标率仅为20%,调查的9个远郊区县共有69家未对污水进行处理,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造成一定污染。

《污水气浮处理工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污水气浮处理工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污水气浮处理工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污水气浮处理工程技术规范》编制组二○○八年目 次1 标准制定工作概述 (2)1.1 制定本标准的必要性 (2)1.2 任务来源和工作过程 (2)1.3 法律和技术依据 (2)1.4 编制原则 (3)2 气浮工艺的应用及研究现状 (3)2.1 气浮工艺应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4)2.2 气浮工艺应用的类型、形式 (4)2.3 气浮工艺的应用 (4)2.4 工程应用实例 (5)2.5 气浮工艺存在的主要问题 (6)2.6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6)3 规范的主要内容说明 (7)3.1 气浮工艺类型 (7)3.2 气浮工艺的适用性 (7)3.3 设计流量和设计水质 (7)3.4 预处理的选择 (8)3.5 气浮工艺设计参数 (8)3.6 气浮工艺设计 (8)3.7 检测与控制 (8)3.8 施工与验收 (8)3.9 运行与维护 (9)4 与现行法律法规及其它标准的关系 (9)5 实施本标准的管理措施建议 (9)1 标准制定工作概述1.1 制定本标准的必要性环境保护标准化是我国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发展战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环境工程服务技术标准体系和环境技术评估体系,是当前加快环境保护标准化步伐的一项重要任务。

它对于提升我国环境工程服务业的国际竞争能力,规范环境工程服务业市场,保证环境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质量,为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工程服务技术标准包括工程类技术标准和产品类技术标准两个大类,是环境工程立项、科研、招投标、设计、建设施工、验收、运行全过程服务的技术依据。

我国的气浮技术在污水处理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目前,“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与“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均无有关气浮设计的有关规定和要求。

在我国环境服务业领域气浮工艺设计标准化工作更是一个薄弱环节。

气浮工艺在环境工程领域如石油、化工、造纸、制革、纺织印染、化纤、机械加工、电镀及表面处理、等行业的污染治理及物料回收方面表现出独特的优点,某些情况下甚至是无可取代的一项工艺,例如乳化液的油水分离、造纸制浆、纺织纤维的回收、表面活性剂的去除、有毒有害物的氧化还原等。

《污水生物膜法处理工程技术规范——生物滤池法》

《污水生物膜法处理工程技术规范——生物滤池法》
3
水解酸化池的出水经配水槽进入一段曝气生物滤池进行有机物的降解和部分硝化作用。
在该段滤池中,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成为附着生长在滤料表面上的好氧微生物新陈代谢的营
养物,而部分氨氮则成为亚硝化菌和硝化菌的营养物。第一段曝气生物滤池出水再进入第二
段曝气生物滤池进行硝化处理。在该段滤池中,优势生长着亚硝化菌和硝化菌,这两种细菌
生物滤池是污水处理领域中最早和最广泛应用的工艺之一,该工艺具有处理效果好、运 行稳定、剩余污泥量低等特点。生物滤池又分为低负荷生物滤池(滴滤池)、高负荷生物滤 池、塔式生物滤池以及曝气生物滤池等多种不同工艺类型。目前现有生物滤池设计的方法主 要是参照有关部门制定的城市污水等相关的部分工程建设设计规范,且系统性差,整体上讲 污水处理中生物滤池标准化工作仍是一个薄弱环节,因此,本项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段 3.8m;二段 2.6m 圆形 陶粒
承托层
3mm-6mm 1.0 m2/g -1.5m2/g 0.9 g/cm3-1.0g/cm3
卵石
0.3m 布水系统(配水系统)
滤板+配水滤头 布气系统
穿孔管曝气
穿孔管
1.5m 0.3m 1.0m 0.7m 30-40 min v 水=15m/h, v 气=50m/h 一段 24h/二段 48h
进水方式
池体形状 结构形式 池体数量 池体尺寸
表 2 曝气生物滤池具体设计结果及设备选型
进出水系统
池底进水
出水方式
栅型稳流器、单堰出水
滤池结构
正方形
钢筋混凝土
16 个,每段 8 个
附件三:
污水生物膜法处理工程技术规范—生物滤池法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污水生物膜法处理工程技术规范—生物滤池法》编制组

废水处理技术规范

废水处理技术规范

第一章膜分离技术第一节膜分离技术简介第二节膜分离技术的分类与应用第三节膜生物反应器第四节膜污染与膜清洗第一节膜分离技术简介一、膜分离技术的发展史膜技术被认为是“二十一世纪的水处理技术”1784年法国学者阿贝·诺伦特(Abbe Nollet)发现,水能自然地扩散到装有酒精溶液的猪膀胱内,首次揭示了膜分离现象,并首创了“osmosis”一词,用来描述水通过半透膜的渗析现象。

1958年我国开始进行离子交换膜的研究,并对电渗析法淡化海水展开了试验研究。

1968年,Smith等将好氧活性污泥法与超滤膜相结合,用于处理城市污水,并报导该工艺具有减少活性污泥产量、保持较高活性污泥浓度。

“无论进水如何,都能保证出水水质较高”!膜技术在给水和污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受到了普遍重视,原因有以下几点:①更严格水质标准的要求;②现存水源的不足和水质的恶化;③污废水回收和再利用的要求;④设备占地面积小,能降低投资成本;⑤随着膜技术的发展,操作和维修成本不断降低。

膜应具备以下多种性能:(1)单位面积上透水量大;(2)机械强度好;(3)化学稳定性好,耐酸、碱腐蚀和微生物侵蚀;(4)结构均匀,使用寿命长,性能衰降慢;(5)制膜容易,价格便宜,原料充足。

二、膜分离的概念与其分类1、膜以及膜分离的概念膜:两相之间的一个具有选择透过性的薄层屏障。

膜可以是固态的,也可以是气态的和液态的。

膜分离:在某种推动力作用下,利用膜的选择透过性能,达到分离混合物(如溶液)中离子、分子以及某些微粒的过程。

2、膜分离的分类①按分离机理进行分类反应膜、离子交换膜、渗透膜等②按膜的形态分类均质膜、非对称膜③按膜的结构型式分类平板型、管型、螺旋型及中空纤维型④按膜的材料性质分类生物膜(天然膜)和合成膜(有机膜和无机膜)⑤按孔径的不同分类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和反渗透膜三、膜材料及膜组件1、基础膜材料广泛用于废水处理的膜材料主要是由有机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如聚烯烃类、聚乙烯类、芳香族聚酰胺、聚醚砜、聚氟聚合物等。

城镇污水处理厂环境保护执法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城镇污水处理厂环境保护执法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城镇污水处理厂环境保护执法技术规范河北省环境保护厅2009年12月目录前言 (1)1适用范围 (2)2术语和定义 (2)2.1城镇污水 (2)2.2城镇污水处理厂 (2)2.3城镇污水处理厂环境保护执法 (2)2.4污水设计处理能力 (2)2.5污水实际处理量 (2)2.6污水年处理量 (2)2.7进水污染物浓度 (2)2.8出水污染物浓度 (2)2.9超越管(溢流管/旁通管) (2)2.10格栅 (2)2.11沉砂池 (2)2.12沉淀池 (3)2.13曝气系统 (3)2.14活性污泥 (3)2.15污泥沉降比 (3)2.16污泥 (3)2.17污泥产生量(排泥量) (3)2.18污泥浓缩 (3)2.19污泥消化 (3)2.20污泥脱水 (3)2.21耗电量 (3)2.22投药量 (3)3执法程序 (3)3.1执法人员要求 (3)3.2信息资料准备 (4)3.3制定计划 (4)3.4现场执法装备 (4)3.5现场执法检查 (4)3.6视情处理 (4)3.7定期复查 (4)3.8总结归档 (4)I4执法检查内容 (4)4.1中控系统 (4)4.2超越管(溢流管/旁通管) (4)4.3预处理设施 (4)4.4曝气系统 (5)4.5二沉池 (5)4.6污泥处理、处置系统 (5)4.7排污口 (5)4.8自动在线监测设备检查 (5)4.9化验室 (5)4.10环境保护图形标志 (6)4.11相关的财务报表和生产运行台帐 (6)4.12处理效果 (6)4.13处理水量核查 (6)4.14管理档案 (7)4.15运行资质及岗位制度 (7)5违法行为的认定和处理 (7)5.1现场处理 (7)5.2行政处罚 (7)5.3违法认定及处理 (7)附录A 城镇污水处理厂环境保护执法检查内容一览表 (11)附录B 城镇污水处理厂违法认定及处罚内容一览表 (14)附录C 城镇污水处理厂环境保护执法依据 (17)C1法律法规、文件 (17)C2技术规范、规程 (18)附录D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及中水回用标准 (19)D1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19)D2污水处理厂噪声控制标准 (21)D3中水回用标准 (21)附录E 城镇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及排污节点 (24)E1城镇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 (24)E2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污节点 (29)前言为了贯彻落实国家环境保护部和河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加强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监督管理的有关规定,规范污水处理厂运行的环境管理和执法监督,充分发挥污水处理厂效能,制定本技术规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污水膜分离法工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目 次1 规范编制的来源及意义 (1)1.1任务来源 (1)1.2标准编制的意义 (1)2 制定本标准的原则、方法及技术依据 (1)2.1编制原则 (2)2.2制定标准的工作方法与技术依据 (3)3 主要工作过程 (3)4 膜技术概况及工程实例、经济分析 (4)4.1国内外膜法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4)4.2相关标准、技术政策、指南制订情况 (6)4.3工程案例 (7)5 标准的主要内容说明 (19)5.1污水来源及水质特点 (19)5.2进水指标控制 (19)5.3预处理 (20)5.4污水膜分离系统设计 (25)5.5运行管理与维护 (30)6 与执行现行法律、法规、规章、政策的关系及实施建议 (34)1 标准编制的来源及意义1.1任务来源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于2007 年下达的《国家环境保护标准计划任务书》中,编制《污水油水分离工程技术规范》(项目统一编号:1400)的任务,江西金达莱环保研发中心有限公司作为主编单位承担了该规范的研究及编制工作,参编单位有华中科技大学和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1.2 标准编制的意义环境保护标准化是我国环境保护一项重要发展战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环境保护工程技术规范,是当前加强环境保护标准化步伐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国家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在贯彻法律法规、落实环保规划目标、促进技术进步、优化产业结构、规范管理和执法行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1973 年我国发布第一个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工业“三废”排放标准》起截至2005年底,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已初具规模。

各类现行有效的环境保护标准共计841 项,包括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和环境标准样品标准五类,以及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三级。

各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环境质量状况和环境管理需要,制订和发布了一系列地方环境标准。

构成了以国家环境标准为主体,地方环境标准为补充的我国环境标准体系,这些环境标准为防治环境污染起到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环境工程技术标准属于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国家环保总局已组织制定了环境工程技术规范体系,编制了“十一五”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编制计划;组织制定发布了十余项环境工程技术规范,以及涉及污染治理产品、环境监测仪器、环保药剂、材料等方面的100余项行业标准或技术要求。

并指出“十一五”期间实现新型工业化,要重点解决国家重大工业布局规划以及相应的环境保护技术规范问题。

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我国部分现行国家环境标准(特别是环境保护行业标准、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还不够完善,已不适应当前形势,对行业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不足,和国际水准尚有较大差距。

污水膜分离处理,国外已有成熟的技术;而在国内,膜法水处理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是纯水制备及海水淡化,随着污水排放标准越来越严格以及污水资源化的要求,近年来才开始广泛地推广、应用膜分离法污水处理技术。

目前,我国有针对海水利用领域的膜分离法技术标准,尚无系统的污水膜分离法行业标准;在环境保护行业标准中,仅有反渗透、超滤、电渗析装置的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针对性不强,不能对行业技术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制定本技术标准的目的是提供膜分离法处理污水的设计依据,建立一套突出行业特点、系统性强、可操作性强、针对性强的设计标准。

以生化法为核心的传统污水处理工艺,对于可生化性差的高浓度废水或含有重金属的工业废水,如印染废水、化工废水、电镀废水等,处理效果一般不理想,甚至很难达到排放标准。

在工业生产中,不仅消耗水量大,且部分行业对工艺用水水质的要求高。

膜分离技术既能对废水进行有效的净化,出水可达到工艺用水标准,又能回收一些有用物质,具备工艺流程短、抗负荷冲击能力强、出水水质稳定、占地面积小、易实现自动控制等特点,膜分离技术能够弥补传统污水处理工艺的不足,在废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显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市场需求。

因此,有必要根据国家环保法规和膜技术产业的特点,结合国内外污水膜分离法工程技术现状,制订一个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环境上容许、实践上可行的污水膜分离法工程技术规范,为污水处理和资源化提供技术支撑。

2 制定本标准的原则、方法及技术依据2.1 编制原则2.1.1 科学性、完整性原则在技术选用方面,本标准以国家现已颁布的有关膜分离技术的标准、规范为基础,通过参考大量国内外相关的行业污染治理技术资料和工程实例,结合行业特点,将适合我国国情和技术水平,且经大量工程实践证明的经济、可靠、成熟的处理工艺和管理列入本标准的内容。

同时在技术时效性方面,以当前行业污染现状、科技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状况为基础,条款规定的技术要求尽量与我国现有的技术水平相一致,避免起点过低。

本标准将成为政府环保主管部门依法进行环境管理的主要依据之一,同时是评价膜分离工程可靠性的法定尺度。

在污水膜分离工程技术研发、环保设施和装备的设计、建设和竣工验收等活动中,本标准将起到指导作用,并引导本行业的规范发展。

2.1.2 系统性、兼容性原则由于废水的污染治理涉及环保、工业等相关部门,具有跨行业、跨部门的特点,因此在规范的制定过程中尽量与其它行业的相关规范保持兼容和协调。

2.1.3 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服务环境管理、排放标准实施原则本标准制定的内容均符合国家相关的环保政策,国家不鼓励发展的技术,不列入本标准的技术内容之内,符合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和发展方向。

作为环境管理技术体系中的一个规范性文件,本标准配合环境保护政策、法律、法规、环境标准的实施,可用来指导政府部门的环境管理。

促进“十一五”规划水污染控制目标、发改委与科技部的《十一五建设节水型社会的目标》和《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关于建立节水型工业目标的实现,使环保法规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

2.2 制定标准的工作方法与技术依据在本标准编制过程中,以收集资料、研究国内外膜法污水分离技术为前提,分析其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确定适合我国国情及国家节能减排要求的污水膜分离法技术方案。

第二阶段对成功的污水膜分离法示范工程进行现场调研及汇总分析,对膜分离过程的进水要求、操作参数、日常运行维护管理及膜污染控制措施进行汇总。

环境保护工程技术标准是我国环境保护标准的一部分。

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部组织制订、审批、发布,是环境保护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法律地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环境防治法》、《环境标准管理条例》等环保法律法规中得到确立。

本标准引用的国家和行业标准有:GB 50335-2002 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T19249-2003 反渗透水处理设备HY/T 054-2001 中空纤维反渗透技术HY/T 060-2002 中空纤维超滤装置HY/T 073-2003 卷式超滤技术HY/T 074-2003 膜法水处理·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设计规范HJ/T 270-2006 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反渗透水处理装置HJ/T 271-2006 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超滤装置CJ/T 169-2002 微滤水处理设备CB/T 3753-1995 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DL/Z952-2005 火力发电厂超滤水处理装置验收导则DL/T951-2005 火电厂反渗透水处理装置验收导则3 主要工作过程2008.3~2008.4: 依据《污水膜分离法工程技术规范编制大纲》和《污水膜分离法工程技术规范开题报告》,在查阅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国内外相关技术文献及工程实例报道的基础上,编制完成《污水膜分离法工程技术规范》初稿。

2008.5~2008.8 :了解国内的膜生产商及其产品现状、新产品开发,调查国外膜产品的引进吸收和国产化现状,调查国内的膜产品用户的进水水质,选择几家有成功制造、设计或运行经验的典型企业,对其现有的工艺技术水平、所用膜组件系统设计参数、安装与调试过程、运行中的常见故障与排除进行调查及分析。

2008.9~2008.10:通过以上工作,撰写《污水膜分离法工程技术规范》调查报告,并撰写《污水膜分离法工程技术规范》编制说明,编制说明中要明确标准制定的依据,如污染物去除率分析、运行稳定性分析、技术经济分析等。

2008.10~2009.07:完善成果。

提交《污水膜分离法工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污水膜分离法工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污水膜分离法工程技术规范》调研报告。

4 膜技术概况及工程实例、经济分析4.1 国内外膜法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膜分离技术自问世以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在污水处理中应用较多的有微滤、超滤、反渗透、纳滤。

和传统分离工艺相比,膜分离技术具有以下优势:⒈ 膜分离过程不发生相变化,比其他分离法能耗低,因此膜分离技术又称节能技术。

膜分离系统易于自动化,运行可靠性高,占地面积小,与常规水处理系统费用相当。

⒉ 常温下进行,因而特别适用于对热敏感物质的分离、分级、浓缩与富集。

⒊ 不仅适用于有机物、无机物、微生物到微粒的广泛分离范围,还适用于许多特殊溶液体系的分离,如溶液中大分子与无机盐的分离、一些共沸物或近沸点物系的分离等。

对杂质的去除效率高,产水水质大大优于传统方法。

⒋ 只用压力作为膜分离的推动力,因此分离装置简单,容易维修,操作简单,水质稳定。

⒌ 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减少二次污染。

⒍ 分离效率高,水质优良,易于实现自动化。

半个世纪以来,膜分离产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越来越广泛地被成功应用到各类污水的单元处理当中。

多种工业废水(如含油废水、印染废水、造纸废水、重金属废水等)和生活污水,形成了污水单元处理的新工艺,包含微滤(MF)、超滤(UF)、纳滤(NF)和反渗透(RO)等,并由此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4.1.1美国膜技术产业发展概况美国膜市场销售总额已超过l1亿美元,年均增长速度接近10%。

工业领域中增长速度较快的为反渗透和超滤,其中占市场份额较大的是超滤。

4.1.2日本膜技术产业发展概况日本十分重视分离膜及其应用技术的研究,先后组织了一系列国家攻关项目,并给予经常性的经费支持。

日本膜企业界的特点是:①产业领域宽,几乎每家企业都在搞微滤(MF)、超滤(UF)、反渗透(RO)。

②产品系列化和专用化,可根据用户的需要,开发多种类型的膜和不同系列膜组件。

③注重利用本公司以往的技术积累,发挥自己的技术优势。

日本在多孔陶瓷膜方面,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目标是将陶瓷过滤器商品化。

反渗透RO膜主要用于海水淡化。

4.1.3欧洲膜技术产业发展概况欧洲膜分离系统市场在1O亿美元以上,在医药和生物技术应用方面约占20%,食品和饮料占15%左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